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梳理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梳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梳理

篇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注意其侧重点,做到方法论与世界观的统一)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1)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注意其侧重点在“决定”上)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原理):

A.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注:作为分析大问题时不常用)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 主观题 失分原因 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观题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所在,很多学生在遇到主观题时都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因此,研究考试中学生失分的原因,并给出恰当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本人通过总结日常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希望给予大家一些帮助和指导。

本课题组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主观题失分原因与答题方法存在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开在了研究,现将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政治主观题失分原因分析:

1.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不能具体领会和全面把握情景材料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更不能将书中所学的理论语言转化为材料语言,一旦题目中换一种说法,就读不懂题了。二是把握不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即答错答题的范围,答非所问。。

2.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导致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或者没话说。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之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之对应;甚至于有的学生明明知道问什么,但不知如何下笔或者下笔时没话说。究其根源,还是源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理解不到位。

3.回答问题时,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及专业性。例如,有些学生只是把相关的书本知识点罗列起来,缺乏概括和思考,只是死记硬套基本理论,没有真正落实理论和材料的结合;有些学生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二、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分析:

1.必须过好基础关。政治主观题的特点是材料的时代性强,选材多是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但是答案始终来源于教材,因此熟练地掌握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才算真正掌握了教材呢?这里有三个要求:第一,具体知识的记忆全面准确,不能丢三落四,缺字少字。第二,教材体系要清楚,每一部分包括哪些知识要了然于胸。第三,特别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我们所学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我们需要用理论解决的却是生活中多变的实际问题,这时,如果我们只是记住知识点而不理解,那就根本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经济生活中关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个概念,计算题中通常不是直接说社会劳动生产率,而是说某国的(某商品生产部门或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其实就是指社会劳动生产率;哲学生活中关于意识这个概念,主观题里通常用国家的政策,措施,人们的观念等来说明意识这个概念,老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答题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读材料,要舍得在读材料审题时用时间。很多学生认为审题时间长会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写两条答案。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做题更是这样,在做题时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经常出现,很多同学答案写的非常多,结果多是无效的。因此,审题就成为我们作答的关键。审题时应遵循先审设问后审材料的原则,带着问题进入材料,我们的材料理解就更有针对性。具体审题应做到:

第一,通过审设问弄清命题的限定性:知识范围限定(是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具体到课题、节题、框题)、方向限定(是回答“是什么”还是回答“为什么”、“怎么样”,辨明该题属于何种题型)、材料限定(是否要求结合材料、结合哪个材料)、对象限定(要求我们对什么现象具体分析)、主体限定(是从党的角度回答,还是从政府、企业、个人角度回答),最后,审题时,观察分值,确定答题的要点大概有几个,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审材料时要结合设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归纳中心,明确主题。尽量用最简短的语句归纳出材料的中心,明确材料围绕的主题;其次,划分层次,找联系。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归纳层意,并弄清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最后,抓住关键,理要点。挖掘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设问中所限定的课本知识进行推理,梳理出答题要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题、表头、数据、尾注,不可遗漏。

(2)发现并建立知识与试题有效信息之间的联系,运用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整合。

这一步非常关键,是知识运用的起点。学生通过审题,明确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后,应立即回顾和调动书本知识,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对试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建立知识点与各个信息点之间正确联系。为此,考生必须熟谙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明了这一知识所包含的要点,并构建起完整的要点体系。没有这一前提,就谈不上知识的运用了。这是一个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就可以把试题所提供的全新的材料(信息)转化成答题所需要的“已知条件”了。

(3)规范书写,组织答案

组织出的答案,是学生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也是判定学生试卷得分多少的唯一依据。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按试题题型的基本模式组织答案时,要做到观点与分析有机结合,观点要表达准确,分析要全面到位,做到逻辑合理、思维严密、层次清晰;第二,书写要工整、文字要精练。具体来说,应该注意:答案应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

总之,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锦聪.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失误的原因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05期

篇3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自主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25-01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形势下,高中政治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必须解决传统应试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改变学生被动式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加强自主理解、自主消化、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不仅是新一轮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同时也是教育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必须要求和趋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创设适当的自主学习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足够的实践活动机会,改变传统的注意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促使他们进行更加理性、更加自主、更加自觉地进行政治知识的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从而获得更加深厚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的认识记忆、更加透彻的理解延拓,进而激发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整个政治学习过程中始终饱含自信、充满乐观的主动进取精神。因此,本文就培养高中生政治学科自主学习能力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一、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原因剖析

当前,不少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仍然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学生对高中政治学习的思想观念由于受到小学和初中政治学习观点的影响,在思想深处认为政治学习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认为政治学习只不过是教师讲、学生听、反复背的过程。显然,从表面上来讲,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理念,而在深层次的梳理和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他们分属于教师和学生的问题。

1. 教师的教学模式未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步伐。不少高中政治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呼声喊得很高,但实际上落实到行动上,却不见得很实,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一本教材、一支教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五个一工程”教学模式,始终高举教师的威严,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一以贯之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从而使得学生渐渐地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它们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于是产生出学习依赖和懈怠。

2. 学生对自身探究能力的培育与锻炼未能适应时代步伐。许多高中学生对高中政治所涉及的新事物新问题敏感度不够,不愿意去接触新的知识和科学原理,不乐意去拓展自己的视野,或许由于学习压力过大,以至于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如何自主学习的问题,还有可能就是由于懒惰或麻木的因素,以致拒绝尝试新事物,探究和解决新问题,从而不愿意去自主探讨和学习。

二、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1. 抓住自主学习教学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路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关系十分紧密,因此,教师在课前就必须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精心的准备,创设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紧紧把握好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持好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发挥好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构建的教学情境必须有助于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培育,促使他们摆脱教学奴役,实现自我教育和自由发展。

2. 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习兴趣是优质的学习动机,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培育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至关重要,其哲学原理上来说,自主性是每个人的本性,而动机则是自主性的强大内驱力。我们的先贤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这无不说明只有不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动机。

3. 构建出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充分保护和尊重好学生的良好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的潜能,将课堂教学建立在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注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必须多鼓励、多引导、多引领、多启迪、少批评、少责怪、不打击,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放开思路,大胆发言,从而构建出优质的自主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更加轻松、更加舒适、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自主学习。例如:在有关“民主”教学时,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有关民主的自由辩论,让他们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自由发表意见,促进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综上,目前现行的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要依靠教师的外在努力对学生的“奴役”学习进行“解放”,而且还必须关注逐步引领学生“解放自己”,加强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让他们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章锟.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自主学习能力

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

[2] 李小霞.树立新课程理念,有效推进高中政治自主学习[J].当代

创新教育,2013(1).

篇4

高中政治德育培养兴趣教学联系实际高中政治是高考的主要考点部分,但是,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反映,对现在中学政治思想课没有兴趣,知识点局限于教材、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长此以往,再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情绪的影响下,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学生的政治思想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为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研究和探索现代教学思想及方法,努力改变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下面结合个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高中政治课学习的一些想法。

一、改变观念,探索教学模式

高考的“文科综合”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之一,是将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科目合为一份综合试卷。对学生的考查内容多是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育工作者要从长远出发,切实树立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新观念,在吸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主动的探索符合学科实际、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习教材为基础,通过选修课、课外阅读活动为补充,着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抓好高中各年级的政治课教学,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融会贯通。想要学好高中的政治,大量的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观看《新闻联播》、了解时事政治、开展形势任务专题讲座等,都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政治学科的好方法。与此同时,高三年级的教师在立足本学科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加强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树立起知识的全局观念。

二、转变方法,注重创新教育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危害是极大的,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而是将重点放在知识灌输上,而轻视了知识接受过程,从而养成了现在大多数课堂重视知识灌输、轻视教育效果、轻视社会实践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变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枯燥、机械又单一的教学模式提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活跃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讲解,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索,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增强解决问题的变通能力;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找学科相关点,自己设问,发表意见。

三、因材施教,注重差别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学习情况、脾气秉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多样化教学,防止同学因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教师可以利用哲学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鼓励他们从点滴做起,最终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在教学前必须先掌握足够的信息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框架,摸清学生的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在讲课时才能从他们熟悉的知识入手,才能使他们能够听的懂,会理解,基础掌握了,再一点点的渗透后面的难点,这样才更容易理解,带动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

四、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在政治课堂上要注重学科体系内的综合和学科内跨体系的综合。要引导学生逐章逐节地梳理各年级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事实,构建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点”“线”“面”的有机统一。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握好三个年级教材结构体系中相关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角度去说明同一个问题。与此同时,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学科知识迁移、模拟训练等问题上,从整体把握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学科内的“纵横交错”的“立交桥式”的知识网络。

政治思想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不仅要促进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以生为本;高效复习

高中政治内容广而细、繁而杂,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知识,体系庞大,相互交错,许多学生的畏惧心理相当严重。那么,在高三政治复习中,如何以生为本,实现有效、高效复习呢?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效学习最重要的内部条件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而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整理、加工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成功的信心。这个理念就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一、依据学生实际,分层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应落实的具体任务,是预期应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教与学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学习目标不明,或目标失当,必然导致复习的盲目和低效。在高三政治复习中,最容易出现的失误之一就是目标定位不准。过高的目标定位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逐渐产生厌烦、厌学情绪,过低的目标定位又会使一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和能力提升得不到满足。这都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因此,基于学生实际,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首要环节和任务。目标首先应是基于学生提出的,其次才是基于考试提出的,这就要求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学生,备好学生,真正做到不仅“胸中有课程”,而且“眼中有学生”,根据学生千差万别的具体情况,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合理把握目标定位。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层次要求。学科基础好,功底扎实的学生,注意拓宽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答题的能力,尤其是答主观题的能力;学科基础一般的学生,则要注重梳理课本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适当侧重适应性训练,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则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储存知识、理解知识。当然,在复习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也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实际,就是我们教学的最大实际,依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就是从实际出发。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在以往的复习备考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拿起课本似乎什么都知道,可放下课本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些学生非常勤奋、非常努力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所谓任务,但考试成绩却令人失望。究其原因,除了这些学生平时学习政治时学得不扎实,不深入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主动去思考为什么,甚至不主动整理和辨析易错点、易混点,不比较、不分析、不迁移。整个学习过程完全以教师为中心,作为“学习的主体”完全被架空了,成了学习的表面主体,成了教学过程的附属物。这样,学习成绩自然不尽如人意。所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才是提高复习效果的王道,亦是关键。在复习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讲解,课堂教学的设计等,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持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在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中,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消化、整理和构建框、课以及单元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习题、自我纠错等,都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也只有这样,学生在复习中才会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断提高复习效率。对学习任务,教师不代替、不包办,而是设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才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即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划,学生背;教师考,学生做”的呆板教学模式,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懂得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善于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调控复习进度、难度和深度,能根据检测结果反思并优化自己的复习过程,真正实现“我想学”,“我会学”,复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赏识学生,唤醒学生成功的自信

196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的著名实验――“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自信犹如人生前进的引擎,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传统的政治课堂,尤其是高三复习课,往往成了优等生的天地,课堂问题的回答、课堂节奏的快慢、课堂的组织形式等等往往都以他们为中心,大多数学生则被无意地忽略,显得很沉默。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信心就会大大削弱。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学生不仅要赏识学生的优点、闪光点,而且要学会赏识学生的一些“不足”甚至“错误”。赏识学生的优点,容易做到,但要欣赏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却不是容易做到的,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智慧。事实上,学生的错误尤其是典型性错误往往能启发其他学生,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因此,学生的错误也可能是重要的、极其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认识到每位学生其实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多元智能理论也启示我们,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只是聪明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让善于表达的学生尽情地表达,让善于分析的学生放飞思维进行思考,让善于人际沟通的学生组织小组讨论,让逻辑思维好的学生带领大家做单元小结……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成功的机会,都会被关注,被欣赏,从而唤醒内心深处的自信。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源于自信。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身心愉悦,情绪饱满,想学又会学,学生定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参考文献:

[1]邵迎春.现代心理效应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07(09).

篇6

一、政治课教学改进的神塑

1.过程为上:政治课教学改进的哲学基础

怀特海是一位过程哲学家,他指出生命是一个过程,“它在本质上是周期性的。它包括日的周期,如工作和娱乐的交替,活动和睡眠的交替;季节的周期,它规定了学校的学期和假期”。“生命的这种有节奏、周期性的特性贯穿人类始终,也不断出现在人类不同层面的学习之中”[1]。过程哲学启示我们,政治课教学改进要注重让学生拥有“过程”和“经历”,在“过程”和“经历”中,使学生真切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与精彩。

2.成长为本:政治课教学改进的根本目标

怀特海认为,生命成长的节奏是教育的节奏根源,教育的节奏必须吻合学生生命成长的节奏。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课教学改进不是单纯的教学技巧和方法的改进,而是着眼于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敬畏、呵护与引领,是教育目的的矫正。它启示我们,政治课教学改进首先应端正教学思想,解决好为何而改的问题。

3.智慧为要:政治课教学改进的价值追求

怀特海认为,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是“养成积极运用充分理解了的原理的习惯”。因此,他反对机械呆板的“知识训练”,重视“智慧训练”,把“保持知识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作为教育的中心问题”,主张“用智慧统帅知识”。怀特海从生命体的成长根源于自身的过程哲学出发,认为人的发展,自身是变化的内因和根据,教育是外因和条件。教育不能机械灌输,而应充分尊重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在政治课教学改进中应把知识教学提升为智慧教学。

4.依序而教:政治课教学改进的根本方法

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一种从浪漫到精确再到综合的连续不断的反复。“如果教师能满足学生有节奏的希望,恰如其分地给予激励,那么,学生就一定能不断地取得一些成果,而又走上新的起点”。不能在学生心理准备好之前强加“精确”或“掌握”。那样会违背心灵成长的自然韵律,导致学生的学习经验贫乏而单调,从而使学生丧失自我发展或创造自己观点的机会。因此,怀特海反复强调:“我们必须在约定的季节收获庄稼”。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给政治课教学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序”?当我们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精确把握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此时是否是精准把握知识的“约定季节”?

二、政治课教学改进的型塑

1.课程开发:让学生享受一份“浪漫阅读”

在政治课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于要牢记的知识,缺乏必要的浪漫阶段基础,造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因此,与课前主要预习书本知识相比,应更注重加强学生学科专业阅读。我们在研究中编辑了《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的“浪漫阅读”》。(1)基本假设:学生要能牢固掌握政治学科的概念、原理、结论,必须阅读和思考许多与概念原理相关的不需要识记的材料。(2)主要内容: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课程标准,从大家名著、现实生活热点、国家方针政策中选编能够体现相关学科核心知识的材料。(3)呈现形式:以教科书的“单元”为单位,并与教科书的单元数量和结构基本保持一致。(4)学时安排:可以假期阅读,也可以课前阅读,教师可以选择运用,但主要用于单元教学前。(5)取得效果: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更加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并能在较短时间内理解记忆相关概念和原理。

2.教学设计:“一个知识、三种形态”的备课图式

*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教学设计为例

这是课题组依据教育节律设计的备课图式,我们把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直观形态,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整体感悟;知识的学术形态,让学生在专注中把握文本知识;知识的实践形态,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依序进行的三个阶段,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了知识的体验、疑难的质问、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乃至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的建构过程,有效地解决了知识的僵化问题。

3.课堂教学:从容安排“浪漫”和“综合”两个环节

课堂教学中,对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都存在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和旋律的缓急问题,它体现了一个教师对该环节的价值判断。因此,相同的教学设计,用不同的教学节奏来实施,效果大不相同。如何安排“浪漫”和“综合”两个环节所占的时间和速度,关系到我们的政治课教学能否得到真正的改进。例如,王老师在往年教学“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时,举“亲密无间”和“誓不两立”两个成语例子来描述人际关系,一般只用3~5分钟就结束了这一环节,而要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文本知识讲授。至于“综合”阶段根本没有。参与该课题研究后,他十分认同怀特海所说的“如果没有浪漫阶段,精确阶段是无结果的,不过是一系列无意义的空洞陈述”的观点。于是,他调整了教学时间,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从容地思考和讨论,而对文本知识的教学则加快了速度,只用了15分钟时间,同时,为保证教学节奏的完整性,把本来6个用于知识辨析和巩固的选择题缩减为3个,用节省下来的5分钟时间完成一个知识运用的问题。王老师在对教学时间的调整中,使课堂教学节奏越来越与教育节律相吻合,从而在实践的层面完成了由围绕知识点开展教学向围绕教育节律开展教学的转型。

4.分型指导:促进知识的“活化”、“固化”和“转化”

教育节律把学习失败的原因解释为“不是因为这些任务太困难,而是这些任务以一种非自然的方式指派给学生”。因此我们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改变了知识补弱的单一做法,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究竟是在哪一个阶段出现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型辨症,实施“三化”策略。针对“体验贫乏型”,策略是加强浪漫阅读。要求学生继续用好《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的“浪漫阅读”》,并通过上网查阅,生活感悟等多种途径丰富自己的感性积累,在浪漫中丰富学生的智力背景,促进知识的“活化”。针对“知识模糊型”,策略是加强知识建构,重视对知识的梳理与归纳,理解与记忆,提高对书本知识的熟练程度,促进知识的“固化”。针对“应用乏术型”,策略是应用提升。要求学生自觉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养成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多问几个“怎么办”的习惯,从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加强知识的运用,促进知识的“转化”。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政治复习 三条主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147-02

教师在高三政治复习中,实施三条主线相贯穿的教学形式,可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下面对这三条主线进行详细说明。

一、搭建自主学习之线,为复习布点

首先,教师要先进行复习布点,通过搭建自主学习的主线,使学生对复习内容引起重视,能够主动的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教材的基本学科内容,还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以及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复习《文化与社会》这一章节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对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找出文化和社会的概念表述,采用树型结构图整理排列的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可先将此章节分成两个大部分,即“文化”和“社会”,随后学生可自主总结“文化”这一章节中有哪些内容。比如说,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力量有哪些、文化与经济、政治这三者有哪些联系等。教师可将文化这一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整理出来,然后让学生一一对照的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完善学生脑中的思维逻辑构建。而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所学内容也了解得更深刻,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将重点内容划出来让学生去记忆,自主学习的方法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将更有效。

教师为学生搭建自主学生之线时,还可结合数学符号与图形,将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内容以网状、树状、逐层递进等方式做成结构图供学生参考,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记忆效果。

搭建自主学习之线,是为了给学生复习的整个过程设立目的地,让学生能够有计划有方向的去深入探究。就像梳理了一本教科书的知识点再让学生去学习,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准备考试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若教师的复习计划没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学生就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尤其是对于政治课程来说,哲学理论较枯燥,学生若囫囵吞枣的强记,不仅难以消化,还可能会引起反感,降低学习兴趣,影响到整体的学习效果。

二、理清适时点拨之线,为复习解惑

推进高三政治复习,三条主线内容之二就是理清适时点拨之线。学生在政治复习的整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把握知识点的地方,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解决学生复习时所遇到的困惑。这项主线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及时总结、反思学生可能遇到的教学问题,也要求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避免学生在理解上产生偏差。

其次,理清适时点拨之线,教师还要对所要考察的内容与知识点进行详细批注。政治学科内容的部分定义与概念比较相像,学生很容易混淆两者。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仔细的对两者进行区别,通过举例子、找差异等方式,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认知,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和文化的发展》这一章节中,“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意义”、“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等内容都是这一章节的重难点。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要让学生能够清晰区分各个知识点的定义和概念。比如从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上来看,就可以从国家和个人这两个角度展开叙述;再有我国继承传统文化所持有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在创新型文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实践是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以此为例,教师要将这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说明,将两者进行比对,让学生明晰其中的差别。教师还可定期展开集体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到困惑的知识点,然后通过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探讨得出结论,从而达到理清学生思路的目的。定期扫清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以此强化学生的复习效率,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更加准确。

三、完善及时评价之线,为复习护航

最后,三条主线之三就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完善评价环节。巩固是为了让今后的复习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用以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复习策略,从而巩固学生的复习效果,提升复习效率。完善评价除了对实际复习环节过程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评价,还包括对教师或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该环节中的评价结果,将是今后优化教学方式的重要参考。

人教版高中政治《我的民族精神》这一章节中,教师最好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例如我们的民族(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7页)精神包括什么?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哪些?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等。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究,能对所要考察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就做好了第一步。另外,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的困惑进行及时总结和解释。例如,学生易混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与爱国主义基本内涵这两者的概念,教师可对两者的差别进行详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最后,要对复习进行双向的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对教师的复习策略提意见,教师可对学生在复习中的表现提出看法,利用评价环节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综上所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主线,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施理清疑难点的点拨之线,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排除易错点,从而保证学习的准确性;最后,教师要及时完善以评价为主的主线,让学生查漏补缺,保障复习效果,从而取得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劲松.杜威教育目的观中的民主思想探析[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2009

[2]李 学,容中逵.论教育目的的生成性――基于杜威与怀特海的比较分析[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2009

[3]高迎爽.社会人的和谐发展――杜威教育思想的一种解读[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2009

篇8

一、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爱学习和学会学习的教学策略

要引导学生爱学、会学、更要会学。爱学,重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不断地学习甚至是发现新知识、新信息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持续性、创新性学习。方法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一旦形成往往会受益终身。高中政治课学习方法就是政治课的策略性问题,政治课的策略性问题既包括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领会和记忆策略,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包括学生为维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诸如学习时间的计划安排,学习过程的自我监督与控制等策略。

经历学习过程与记起重要指示、理论同样重要。教学实践表明,当教师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回忆时,善于学习的学生会运用知识分类、构建体系的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梳理,而有学习问题的困难学生则往往只会机械地重复学习内容,找不到内在的联系,导致所学的东西杂乱无章,难以掌握。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诸如类比法、联想法、情景法、质疑法、拓展法等方法,这些都是很好的构建知识间联系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浓缩法、图式法、图表法、联想法等方法,这些是记忆重要知识的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收集整理信息法、质疑法、讨论对话法、辩证法等方法,这些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引导学生经常进行反思性学习,这是帮助学生提高对学习时间的计划和安排,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督和控制的策略,它能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知水平。

二、选择与设计开放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既包括本学科的知识、兴趣,又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还包括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往,实现师生互动,在沟通与“对话”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加强教材知识与生活现实的相互联系是选择和设计开放的政治课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实际上,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政治课教育资源。在学习与学生的思维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意义的知识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政治课教材知识两者融通起来,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有可能更加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三、选择与设计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策略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如何发挥学生在高中政治课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政治课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的重点。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思考、灵感参与政治课课堂活动的,他们能极大地丰富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有效性。发挥学生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主体性,就是要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而设计教学”,体现“为学生发展而教”。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课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学习,既包括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也包括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高二哲学“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把事先准备好的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教学材料展示出来,各组分别讨论,以组为单位发表意见、看法和认识,然后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鼓励,增强合作意识。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校本选修;课程建设;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16-02

浙江省江山市第五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开展校本选修课程建设工作已有多年时间,随着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强力推进,学校加强了四大类校本选修课程建设,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截至2015年,我校开发、实施了80余门课程,至少在数量上体现了一种明显的进步,但如果细细考察,不难发现不少仓促上阵的选修课程还是比较粗放的,在开发、实施、管理、评价以及课程的总体设置上都存在质量不高、水平低下、随意失范等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结合我校及政治学科在该项工作上的经验得失,笔者认为提高选修课程建设质量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程设置要体现课程改革的目的

开设校本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必修课程、地方课程等的不足,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本土化课程需要。因此,选修课课程设置要与必修课课程紧密结合,“必修知识为共同基础,选修内容为拓展提高”。高中政治“必修课程着力于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选修课程则偏重于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例如,我校开设的选修课程:“经济生活”中纸币真伪的辨认问题、电子货币的正确使用问题、市场经济部分的诚信问题、“政治生活”中的中国能否实行西方的政党制度问题、现代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关系、“文化生活”中江山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等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选修课程,体现了“运用必修为提高认知,探索选修为实际应用”的课程改革目的。

同时,选修课课程设置要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既体现个性的需要,又增强学生知识储备的实用性,增强课程的生命力;要与传统文化的继承相结合,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学校把校本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学校独特的教育哲学、价值追求、资源禀赋等紧密结合起来,将选修课程的设置纳入到学校整个课程体系建设和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综合分析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课程需求、教师的个性专长以及学校拥有的资源优势,进而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数量和实施方案,而不是“想开什么就开什么、能开什么就开什么、想怎么开就怎么开、今天开这个明天开那个、只管开设不问效果”,甚至变成“一盘散沙,毫无章法。”

二、课程开发要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实施能力

我校在课程开发方面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备课组定位不准确,导致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第二,教师合作能力不强,导致课程开发缺乏系统性;第三,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导致课程开发简单;第四,教师师德淡化,导致课程开发随意。教育改革,理念先行,只有认识到位才能执行有力。提高校本选修课程建设质量关键在于提升广大教师对于选修课程的认识、理解和实施水平,即强化其校本选修课程意识。

1. 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我校积极引导教师深刻认识选修课程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参与选修课程开发实施是教师的应尽职责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全面、深入理解和把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与实践。

例如,“时事政治”这一选修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总结归纳、分析说明等能力,对于扩大其知识面、完善其认知结构、培养其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课程学习时数相对较短,涉及面广,资料容易查找和获取,所运用的教学设备少,与政治学科有密切联系,与学习史地知识也有着紧密联系,只要学生能关心和有兴趣,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本组教师特别是政治组教师积极、主动提供各种课程资源,政史地老师争相主持或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教研等各个环节。藉此将自己的知识能力积累、专业旨趣、个性特长整合起来,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化地梳理、拓展和完善,进一步放大自己的专长和特长。

2. 提高课程开发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选修课程建设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领域,当下不少学校教师实施选修课程基本上是“赶鸭子上架”“摸着石子过河”“走一步算一步”,这实际上是违背规律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效果低下也就可想而知。所以,学校加强了校本拓训,创造各种条件邀请校外专家对有关教师进行课程理念、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引领,组建校本课程备课组或教研组之类的教研机构,充分发掘其在师训、教研、教科等方面的作用,创设学习研讨的组织空间,建立起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提高课程开发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例如,本备课组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开发校本课程的操作流程:制定的课程纲要中应包括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价值观目标)、课程性质、课程特点、课程内容、课程开设要求、课时计划、课程评价(包括评价方式评价目标)。

三、课程实施要健全选修课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

1. 健全校本选修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

篇10

一、新知建构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突出德育功能

因为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为了突出这一功能,我在学校提出的导学案质疑栏中增加了“思想困惑”一项,即学生课前不但可以提出知识性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困惑和质疑,突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我在教《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这一节时,有的同学就在思想困惑栏中写道:“我家所在村的村长在换届选举时金钱贿选,我应该举报,可我不敢,怕报复,现实中都和我一样吧?”他的困惑引起了其他学生讨论的兴趣,最后大家达成了共识:公民应珍惜自己的民利,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共创幸福生活,突出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二、新知建构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强化其“生活化”的特点

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为贯彻这些精神,高中思想政治课设置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和哲学四大必修模块,这一设置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本质和特点,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生活化奠定了基础,指出了方向。

我们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知建构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强化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这一特点。为此,在学案中设计了“走进生活”、“聚焦生活热点”、“生活思考”、“服务生活”、“生活选择”等栏目,将政治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架起政治课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课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思想和情感的升华。

三、北安三中思想政治课新知建构学案的基本形式

我们以学校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模式为基础,结合学生和政治课本身的实际,初步设计我校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知建构导学案的基本模式。下面试举例说明: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导学案

设计人:王琳娜 审核:高二备课组 时间:2011-12-20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析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材料说出我国政府的性质;举例分析和概述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结合生活实例,感受和归纳政府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列举实例,对政府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评析。

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识记和梳理基础知识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学案给出的材料和问题小组讨论、思考、交流学习成果,初步锻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生活中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进而支持热爱和监督拥护政府,从而明确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学习重点】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学习难点】评析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表现。

【学法指导】同学们可以多收集一些和政府职能履行相关的新闻实例和素材,因为电视、报刊、网络上有关政府的信息很多,这些资料对学习和理解本课内容很有帮助

【知识质疑或思想困惑】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基础梳理(自主记忆知识点,凡是带号的必须熟练记忆,课前完成)

(一)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 ,是国家行政机关。

(二)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

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__________________,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负有特别重要的职能,主要是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

一方面,政府宣传__________________,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