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管理的知识

篇1

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进入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伴随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显著,人类对信息时代的认识以及人类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视程度都与日俱增,无疑都强烈的刺激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发展给人们带来生活水平和质量上的提高,消除了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使人们的身心达到完美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这种节奏快速的生活已经使许多人不堪重负,人们渴望在这种紧张的生活方式中寻求一点喘息的空间,旅游业的兴起恰好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难题。旅游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到如今,必须得注入新的活力才可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而将信息化技术引入旅游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客观需求变成一种可能。

一、信息化旅游管理的现实意义

资料表明,欧洲是世上国际旅游消费最高的区域,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财政收入依靠旅游业的贡献。而如今,人们对旅游也越来越热衷,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将旅游的目的地局限在本国范围内。所以,我国本土的旅游企业要想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势必要与其他国家的优秀旅游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然而,在旅游产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旅游产业的兴盛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旅游产业还导致了一些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被人为的破坏。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旅游产业兴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且通过各方面一起努力来将这种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要在合理开发旅游产业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信息时代下我国的旅游管理现状

(一)我国旅游管理所处的大环境

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我国旅游产业呈现了不一样的经营方式。旅游企业都上网寻找新的机会,这些企业纷纷利用新技术以及配置先进的软硬件环境,拓宽销售渠道。众多旅游企业纷纷利用信息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宣传企业自身的优势并开展全国范围内至全球范围的直销业务,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一种现实。因此,旅游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革新。

(二)我国旅游管理的特点

网络时代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前沿性,网络时代,信息传递快且传递量大,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旅游产业的管理必须务实、高效。旅游行业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要掌握前沿的管理方法,而且在实践摸索中要学会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对旅游企业进行有效地管理。通过信息技术技术,在企业网页上体现新颖别致的风格,通过详实的描述和引人入胜的画面吸引顾客,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技巧,将精彩的旅游景点展现在网页上,勾起顾客的欲望,并在服务阶段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我国旅游管理存在的弊端

虽说当前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体制中,我国旅游企业应该与国际接轨、与时代接轨。但是,我国旅游企业发展存在许多制度上的弊端,这些弊端严重的干扰了我国旅游产业的正常发展,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若是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就要被时代所遗弃,因此,我国旅游管理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种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

三、信息时代下旅游管理的途径

(一)针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由于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产业的竞争也逐渐演变成为优秀人才的竞争。是否注重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培养以及人才的吸引等工作也直接关乎旅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样一来,旅游高等教育便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春天。为了有效地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也为了提供优秀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有针对性的旅游高等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旅游相关培训和教育工作是培育优秀人才的关键。在具体的培训教育中要以旅游景点为载体,以学校培训为促进,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强化从业人员对旅游行业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另外,还要重视时效性培训,旅游行业管理人员要从管理质量、从业人员服务水平等不同方面对其进行考核,量化打分,考核后上岗。要善于督促各涉旅单位深化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培训重要性的认识,要鼓励相关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到各式各样的专题培训中,还要通过开展企业内部培训教育活动,切实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整改,提高旅游企业接待能力和水平。

另外,旅游行业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旅游行业管理人才应该作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切实理解什么是导游以及如何做好一名导游,要实地摸索调查游客的需求,协调好旅游线路中各项事宜,做到令群众满意、领导放心。一个好的导游往往会带来一次成功的旅行,而一个失败的导游往往会毁掉一次精心安排的旅行。第二、要具备丰富的旅游相关知识,要能够像文学家那样具备渊博的丰富的知识,要像歌唱家那样能够歌唱出动人的歌曲,要像幽默家那样能够带来妙语连珠。第三,要具有人性化的思想以及人性化的服务,对待游客要如同亲人般,提供主动的服务,热心的服务,让游客感觉到家的温暖,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第四、优秀的管理人员应该热情友好,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创新的思维。

(二)实施信息化旅游管理的具体方案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涉及众多行业以及许多相关部门,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旅游产业和农业、工业、商业、城建、文化、教育、交通等相关产业或相关部门的互动和联系紧密。如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同国际接轨,发展跨国合作项目也显得极为必要,我们要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

首先,考虑旅游管理的主体的话,应该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推进旅游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由于当前,我国旅游管理模式正处于转型换代的关键时期,正在逐步向信息化管理方向改变,这就对旅游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旅游管理者在做好当前旅游业务工作的同时,协调各方各面以应付各方面的挑战,同时,还有充分利用各种发展机遇,促进旅游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另外,我们需要注意到,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应该为游客提供多样性的选择,提供令游客满意的服务。利用现代信息化途径,对游客的要求进行采集并尽量满足,听取游客的意见并及时反馈。

(三)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切实提高旅游管理效率

鉴于旅游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至今,应该与时代接轨,特别是如今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旅游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早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为旅游企业的管理增添注入新的活力。旅游企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响应政府颁布的政策方案。另外,要借鉴国内过优秀旅游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促进旅游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小结

篇2

关键字:高职;旅游管理;两年学制;局限性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将逐步由三年过渡为两年。同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两年制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上,专家均指出两年制高职利大于弊。至此,全国高职院校积极拥护和推进各专业学制“三改二”的工作,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便是在此大潮中作为学院第一个两年制高职开始招生。经过8年的实践,我们开始反思,两年制高职是否符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是否符合市场需要,是否能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在上述疑问中,笔者就旅游管理专业两年制办学的局限性,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分析

旅游业涵盖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饭店住宿、旅游会展等行业,具备综合性强、关联度大、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等特点。作为为旅游业培养人才的旅游管理专业很显然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社会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通过学习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饭店住宿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等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广的专业服务管理人才。对于高职层面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正确的服务意识是对学生的培养重点。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宗旨分析

随着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座右铭——“我们以绅士淑女的态度为绅士淑女服务”的提出,并在旅游业内被广泛推广,以山东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一批高等职业院校也相继将“我们培养的是为绅士和淑女提供服务的绅士和淑女”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分析

很显然,在“我们培养的是为绅士和淑女提供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样一个人才培养宗旨的指导下,高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重点将从传统的重技能转变为技能与综合素质并重,具体目标和要求如下:

(一)专业、熟练的服务技能

旅游业是传统的服务性行业,服务是其安身立命之本。服务业着重强调的标准化、人性化和个性化,是服务的三个逐渐递进的层次,首先通过标准化的服务让客人认可,再通过人性化的服务让客人满意,最后通过特别的、专属的个性化服务超越客人的心理预期,最终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很显然,作为旅游业的从业者,最基本的专业能力便是熟练的服务技能,这是让客人认可的基本条件。因此,对学生服务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较高的情商

旅游业是为旅游者服务的行业,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较高的情商,以便针对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旅游者,提供针对性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介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就业单位认为,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毕业生合格与否的基本条件,而情商的高低则是衡量毕业生是否优秀的条件。

(三)能熟练运用英语完成对客服务

旅游业是我国与世界接轨最多的行业之一,旅游企业尤其是高等级的企业均会提供涉外服务,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外语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要求比较高。能否熟练运用英语完成对客服务,是目前衡量旅游业人才质量的一大标准,同时,能否培养出能熟练运用英语完成对客服务学生,也是衡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质量的一大标准。

(四)优雅得体的仪态举止

旅游业越发展,人类现代交往越频繁,对旅游服务者的礼仪要求就越高。旅游业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但旅游服务者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绅士、淑女,使自己成为一个优雅的人。优雅的标准体现在旅游服务者与客人的言语沟通以及非言语沟通两方面。非言语沟通是人们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的方式来沟通感情、交流信息的过程,一般包括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穿着打扮、交往距离等内容。对学生仪态举止的培养便是非言语沟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旅游业本身是服务行业,向客人出售的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服务的提供者——各个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热情的高低。旅游服务人员通过与客人的交往为客人提供服务,而这种交往是客人在旅游全部经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服务者作为客我交往的首要环节,对旅游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塑造良好的旅游服务者文化人格是旅游业的必然选择。

文化修养是旅游服务者圆满完成接待任务的关键,是判定一个旅游企业员工有无发展前途的重要标准,旅游企业员工文化修养的优劣决定了企业的兴衰。

四、旅游管理专业两年制高职局限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变化,两年制高职的局限性开始凸显,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不符合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

近期,教育部出台文件对高职教育重新定位:高职教育要区别与中职教育,强调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学制所限,学生应具备的专业人文知识不得不被删减,压缩到只有基本的技能知识,这无形中就是在培训只会做的“机器人”,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与“培养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原则相悖。

(二)专业课程设置“名不符实”

由于学制限制,我院现有两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仅能选择性的开设旅游管理类的部分重点课程或者倾向于旅游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如:酒店管理或旅行社管理,这与旅游业涉及面广的特点相矛盾,导致现有专业课程设置“名不符实”。

(三)人才培养未能达到要求,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正如前文所说,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宗旨是“培养为淑女和绅士提供服务的淑女和绅士”。符合这一培养宗旨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优雅得体的仪态举止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很显然,上述能力的培养仅仅用两年的时间是远远不能达到的,所以,两年制使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达到相关要求,同时也不能满足市场预期。

(四)限制了专业方向的拓展和专业群的建设,不利于专业特色的塑造

旅游业涵盖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饭店住宿、旅游会展等行业,与之相对应,旅游管理专业也可相应的分为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交通运输管理、酒店管理和旅游会展策划等多个方向。而现有的两年学制,在开设完基本专业课程和部分重点课程之后,便没有空间开设其他课程,这使得我专业分方向建设成为空谈,专业群的建设更是遥不可及,没有强有力的专业群支撑,在塑造办学特色方面更是难上加难。

(五)不利于新教学模式的推进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不断完善,“3+2”、“双轨制”等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渐为国内各高职院校认可和推行。旅游管理专业无论从专业特点、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可持续发展还是从市场需求方面来说,都急需推行新的、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目前的两年学制,学生仅能学习完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便匆匆毕业,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推进新的教学模式,这无疑来说是限制了我专业与市场接轨、与世界接轨。

(六)考取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难度大

众所周知,在旅游业中,在校学生能报考的各项职业资格证里,导游资格证的含金量是最高,也是受到行业认可度最高的证书,学生持证便可直接上岗,正是由于其较高的含金量,所以考证难度较大。在现有的两年制教学中,我专业仅能选择性的选取导游资格证考试中的两门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靠学生自学;另外由于学制短,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相对较多,压缩了其自学的时间和精力。上述因素均是导致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持证率低的主要原因。

(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学制过短,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不够系统和扎实,使大部分期望通过专升本进行再深造的学生面临很大的升学难度,最终导致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比率低。因此,两年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八)学生对“两年制”办学的怀疑,导致招生瓶颈的产生

通过问卷调查,网上调查、学生座谈、电话回访等方式,我们发现,在从我专业流失的生源中,大部分学生均对“两年制”的文凭和学习产生怀疑:45%的学生认为两年制学不到太多的知识, 不足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32%的学生认为两年制大专文凭与三年制大专文凭有区别。上述问题的直接后果,便是导致了我专业招生瓶颈的产生,使得招生规模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九)办学成本高,投入产出低

为保证专业的正常运转,在学校的教学投入、师资投入、实训室投入方面,并不会因为是两年制而相应的减少,很显然这将直接导致办学成本高、投入产出低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达丽.国际化趋势下重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对策[J].旅游纵览,2011年第2期,46-47页.

篇3

关键词:实践化导向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专业课程改革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不断进行。而旅游管理专业术语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能够从事服务和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近期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更加关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的实践化趋势日益增强,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十分突出的,因此加强对改革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基本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设立之初就是为了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而设置的,根据旅游产业的结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为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单位培养人才。目前国内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包括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须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几种类型。各个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对各个院校的资源比较优势和旅游发展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但总体趋势是减少了理论课程的数量,增加了实践课程的内容,呈现出实践化改革的趋势。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实践化中存在的问题

1. 实践内容设置不合理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化导向的课程改革趋势不可逆转,各个院校分别开始借助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但是在设置课程过程中,如果合理的设置相关课程的实践内容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很多院校在实践操作课程上要么设置的课程多,要么设置课程以后缺少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讲授,这是目前我国旅游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方面,部分院校减少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加了纯粹的实践课程,也有不少院校减少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课时,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选必修课程的课时,还有很多学校也存在一些院校要求每一门专业课程必须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训。这些课程设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程的性质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缺乏对课程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综合考虑,其设置的科学性值得思考。

2.课程内容实施不完整

旅游专业增加了实践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但学生到旅游企业实践还需要更多的旅游资源,而在我国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实习,但其实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自主实习,而国际上主要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期间就会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这种形式在我国还没有形成,这是我国旅游专业教育的症结所在。旅游市场的高速发展加速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扩招,但是相关教材的内容和实践内容难以满足课程实践的的要求,相关专业的教师也是十分紧缺。此外,高职院校整体课时安排在客观上也难以完全适应课程实训的需求,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院校要实施设置的课程实践内容存在很大的困难,很容易出现有课程无教材,有教材无教师的场景。

3.课程实践内容评估体系不完善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内容的评估考核是一个相对松散的体系,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很多学校的内部存在评估标准制定不完善,教师实践技能不精湛等现象,对一般院校来说用于实践的空间比较少,学生实践实践也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学生在校外实际绩效评价中存在的评价主体不全面,评价方法不科学的现象,缺乏过程性的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是很难反应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很多院校只重视岗位技能的培训和考评,忽视了的职业道德的考核和评价,专业的内涵性表现不突出。

三、基于实践化导向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发展对策

1.优化课程实践的内容

首先,明确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明确该专业学生的具体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和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业务基本技能等要求;其次,合理的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等结构体系,包括每一项课程的数量、名称和课时的数量;再次,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学校的实践条件以及师资情况明确时间内容的课时数量和时间,并明确课程时间教学的方式。

2.夯实课程基础理论

首先,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不能随意减少,并严格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其次,知识理论的选择和理论深度的讲解应该与相应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相对应,不断强化理论在旅游企业与旅游市场的应用。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再次,积极的鼓励学生主动的学习基础理论课程,不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让学生明白坚实的理论基础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支撑。

3.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应该与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校内模拟练习,并在次基础上深入到旅行社、饭店和景区等单位去接触实际的业务,感知旅游企业的现状和真实的服务过程,通过在企业中实习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以及对自己职业的忠诚程度,不断培养学生适应谁的综合素质、服务意识。合作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的固定场所,避免放任自流式的综合实习方式,教师、实习单位与实习学生共同评估学生的实习过程与实习结果,制定评估指标与层次分析法等评估方法,完善校外实训实习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 罗许伍.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以大学为例[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2)

[2] 于成国. 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原则与程序[J]. 统计与咨询. 2010(02)

[3] 岳冬菊,李海民,杨瑞. 基于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4] 谢莉.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篇4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092-0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首要任务。北京作为拥有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的城市向世界旅游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其旅游业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旅游热也快速升温,全市高校纷纷开办了旅游管理专业,尤其以高职高专层次占多数。这是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世界旅游城市的号召,立足于高校办学实际,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旅游城市经济服务。但在急剧升温的高校“旅游热”后面,我们发现旅游高等教育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因为市场经济背景下旅游高等教育专业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新课题,并由此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现象,难以迅速适应企业和市场对现代旅游人才的迫切需要。由此,如何解决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问题,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思路,结合笔者的市场调查和旅游教学实际,围绕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一、以实践为指导,以素质为核心,优化课程设计

以实践为指导规划高职课程,既是由职业教育的目的决定的,也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高职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课程要占一定比例。以素质为核心,培养能够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旅游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就决定了高职高专学生未来就业的主要岗位群:即旅行酒店及相关服务业的基层服务与管理人员,如旅行社经理助理、导游、文员、酒店客房、前厅、康乐、餐饮等部门的服务员、领班、主管以及高级文员等职务。规划高职课程,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是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长远之计,所以除了专业课之外,还要搞好政治、法律课程,以及基础课程如英语、计算机、管理学等课程的设置。要积极推进具有高职教育特色,以学生专业技能为框架的课程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要结合实际突出抓好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课程改革要同现代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相结合,同改革教学方法相结合,同考试改革相结合,要突出考核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完成三年的学业后,真正学到实用的技能,有一技之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情况不断变化,社会上也不断出现许多与旅游相关的新兴职业,而且就业前景良好,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多样性,我们可以开发这些新岗位,设置一些新课程。例如近几年,茶馆、茶坊、茶艺馆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纷纷开业,对茶艺师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各大茶叶公司、茶楼、涉外宾馆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者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目前北京市有几百多家茶馆,北方城市像北京、天津、济南、沈阳等地,茶馆数量每年还在以20%的速度增长,茶艺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有着很大的需求空间。针对这样的市场需求,有条件的旅游高职院校或旅游专业,可以开发这一新的职业岗位的培训方向,以扩大学生就业领域。

二、根据市场对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实用性的需求,加强校内外实践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际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因而应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三位”即以职业岗位需求所进行的基本素质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中心,让学生掌握以下能力:具有旅行社商务函件、合同的写作能力;具有与不同顾客进行有效沟通的语言能力;具有适合旅游服务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具有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以及网络应用能力;熟悉旅行社导游业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台服务与管理的程序、内方法。“一体”即讲授、实习、就业一体化,用高质量教学效果带来完全就业率。重点抓教学计划实施、实训基地建设,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社会、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反映,不断探索、调整、充实、改进常规教学计划,使其更加完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注重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督促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参与校内外各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笔者认为应将这种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来循序渐进地实施。即认知、感受、顶岗与就业三个阶段。

三、改革教学内容,搞好教材建设

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这首先体现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而更重要、更具体地是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因此,搞好教材建设,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教材建设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编写旅游学案例组织旅游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深人旅游第一线,通过调查研究或亲自实验,取得旅行社、酒店、风景区、名胜古迹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技能、技艺多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从中挑选典型案例,再进行精心整理,作为辅助教材试用。经过不断积累,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不断更新,逐步形成旅游学案例教材。

(二)通过学术交流和校际协作,不断推出创新的旅游学教材版本通过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逐步打造成为精品。

(三)由国家旅游部门或国家教育部门主持,统一规划,统一领导,采取公开招标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各种旅游教材的主编,聚集若干位在旅游学领域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分别负责教材的编写和编审,出版发行全国旅游学规划教材,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使旅游学教材精益求精。

四、改革教学方法

温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要加快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总理还特别强调:“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毕业证书的同时,应能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提高高职旅游专业教育质量,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一)加强旅游高职院校与旅游企业的合作。旅游高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合作是我国旅游高职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通过合作可以利用旅游企业的设施、设备,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旅游院校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解决,这既可解决旅游企业的难题,又可提高旅游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通过合作,旅游高职院校直接了解用人企业的要求,这一做法可有效解决供需脱节问题。例如某些旅游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同星级饭店联合办学。联合办学的企业一方,既可投人一部分资金,又能派出饭店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师、优秀工作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饭店培训部还可编写专业教材供学生使用。而且联合办学的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双向选择,留一部分学生直接在企业就业,这样也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率。高职院校也可根据企业需求编写教学计划,开设专业课程,还可以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与企业达成定向培养的合作关系,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使高职教育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篇5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应用性 人才自2006年至今,经过七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黑龙江东方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够用、外语过硬、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较高、极具竞争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专业+外语”的学科建设理念;创新性地构建起能力培养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探索国际化办学思路,目前已经初步构建起“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通过充分开展调查研究,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国内知名旅游院校及旅游企业用人单位的实地走访和广泛调研,我们了解到旅游企业对于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期望,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英文单词,即

Attitude(态度)

Communication Skills(沟通能力)

Computer Skills(计算机应用能力)

English(英语交流能力)

Politeness(职业礼仪)

Techniques(专业技能)

旅游企业的共识是,如果高校能够培养出态度好、人际沟通能力强、英语交流顺畅、计算机应用能力过硬,具有规范职业礼仪和扎实专业技能的旅游专门人才,We will ACCEPT them for sure.(我们求之不得。)

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黑龙江东方学院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我们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将学生培养为理论够用、外语过硬、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较高、极具竞争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第二,通过开展ESP(专业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明确了“专业+外语”的学科建设理念。

旅游业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英语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明确了“专业+外语”的学科建设理念,并创新性开展ESP(专业用途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将英语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大部分,提出“基础英语为专业英语服务,专业英语为就业服务”的课程指导宗旨,将英语课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英语课学时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

基础英语分为阅读、视听说、口语和影音欣赏四种课型,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四、六级通过率,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公共外语教研部还选派四名优秀教师专门成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英语教学小组”,她们在课堂中率先引入过程教学管理的理念,采用情感教学、参与式教学等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59名英语生中,有24人通过四级,通过率达40.7%,7人通过六级,通过率达11.9%;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85名英语生中,已有47人通过四级,通过率达55.3%,7人通过六级,通过率达8.2%。旅游专业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在全院各专业中遥遥领先。

专业英语分为饭店英语、旅行社及导游英语和旅游英语应用文写作三种课型,旨在强化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专业英语以情境英语为主要学习形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服务氛围。以学生自编、自演对话作为过程考核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专业英语沟通能力。旅游专业学生在结束了毕业实习之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出色的英语能力被实习单位委以重任,并获得了实习单位的赞誉。

第三,通过构建能力培养体系及能力培养的落实方案,设计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

旅游管理专业在全院开创式构建了能力培养体系,明确了旅游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三大能力,即饭店服务技能、旅行社管理及导游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

饭店服务技能通过《饭店服务学》的实践课程环节在旅游模拟实训室中,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并将实际操作作为考核的方式和标准。

旅行社管理技能通过使用“金棕榈”旅行社管理软件,配合《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对学生进行实操训练。

导游服务技能通过《现场导游》课程,对学生进行现场导游的模拟及训练,还原真实的导游场景,使学生能够熟练并有个人风格地讲解哈市的各主要景点,了解实际带团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稳定的专业思想、养成教育、职业礼仪、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通过入学教育、“着装月”、优秀毕业生与在校生座谈、企业家讲坛、导游之星大赛、读书计划等一系列活动,以及开设礼仪培训、旅游美学、演讲与口才、摄影、音乐赏析等一系列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旅游专业学生的气质、修养及职业礼仪已大大提升,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四,通过加强理论课程的内涵建设,优化了理论课程设置。

突破知识本位,本着“基础理论够用,专业基础理论适用、专业理论管用”的原则,重新整合了理论课程体系。最有成效的改革举措是将导游资格考试的四门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从而显著提高了导游证的通过率。2008级旅游管理专业的65名同学中已有48人考取导游证,通过率高达73.8%, 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有53人报考导游证,49人通过,一次通过率高达92.5%,远远高于全省平均30%的通过率。

第五,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

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一方面,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打破传统专业理论课的课程体系,边理论边实践;另一方面,紧密联系校外实习基地,并将实习分为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将实践教学贯穿始终。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已与10几家知名旅游企业和多家国际知名品牌酒店签署了实习协议,作为我们稳定的实习基地。2008级实习结束后,用人单位对我专业学生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留任并获得了升职的机会。

第六,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和海外实习项目,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

篇6

关键词:职业能力;“6+2”基本原则;公共关系;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戴士弘先生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6+2),其中的“6”是指:①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②突出能力目标;③项目任务载体;④能力实训;⑤学生主体;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其中的“2”是指:①某些课程教学内容(如德育内容、外语内容)必须要注意采取“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的方式,而不仅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②对于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必须要注意“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6+2”基本原则代表了先进职业教育观念,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中可操作、可展示、可核查的内容,解决了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本文以“旅游企业公共关系实务”课程为例展示“6+2”基本原则在课程整体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和地位:“旅游企业公共关系实务”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根据旅游企业管理的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了解、引导、促进社会公众的消费需求,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是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旅游企业公关实务作为组织塑造形象的艺术,乃是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授课对象: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

前导课与后续课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管理学、旅游服务礼仪,后续课程是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二、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旅游企业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整体设计的核心,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旅游服务和管理岗位上所必需的公共关系意识和公关实践能力,使其成为促进旅游企业发展、合法经营与社会和谐进步的复合型人才。

能力目标具体如下:能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进行公关调查总体方案设计;能根据调查目的和项目,进行规范的公关调查问卷设计;能熟练运用抽样调查法,进行公关调查;能根据公关调查的需要,较好完成文献调查的任务;能根据公关访谈的需要,制定封闭式和开放式访谈文案;能依据公关调查的资料,撰写规范的公关调查报告;能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进行初步的营销公关策划;能根据营销公关策划的内容,制定具体实施的管理方案;能围绕企业公关的目标,进行公共关系广告的策划;能围绕营销公关策划的主题和公关模式,制定举行记者会、展销会等公关活动的方案;能基于企业的性质和特点的分析,对其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能基于企业经营的问题和市场竞争态势的分析,制定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方案;能依据企业的营销公关的目标和措施,制定企业公关效果的评估方案;能撰写企业营销公关效果的评估报告。

2.知识目标

与能力目标相对应的知识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企业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具体如下:了解公共关系的要素、本质及其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公关工作在企业与社会公众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掌握公共关系意识的涵义及基本内容;了解情商的涵义与基本要求;了解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程序;了解公关调查的内容及其与市场调查的关系;掌握制定公关调查总体方案的基本要求;了解访谈调查法的涵义、分类与访谈的程序,掌握制定访谈提纲的基本要求;了解文献调查法的涵义、分类及操作程序,掌握文献调查提纲设计的要求;了解调查问卷内容的构成要素和问题形式;了解态度量表的形式及应用要求;掌握调查问卷设计的16要则及设计格式;掌握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配额抽样等方法的操作要点;掌握撰写调查报告的格式要求;理解公共关系策划的涵义与价值;掌握公共关系策划的程序与内容;掌握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与方法;了解公共关系活动的类型、形式及其特点;了解举行记者会、展销会的程序、内容及过程管理工具的构成;了解公关广告的特点、类型及策划的原则与方法;掌握CIS的构成要素、设计要求及CS战略内容;掌握公共关系危机的处理原则与预案制定要求;了解PR的基本内容;掌握公关工作效果评估的程序、内容和方法。

3.素质目标

本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公关心理素质、团队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体为: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和崇尚公关职业道德的观念;塑造学生的公关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善于把握自己,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情商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恪尽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设计

1.行业背景

(1)旅行社、旅游景区及酒店的公关工作,侧重于公共关系的促销职能。

(2)河源市泰和源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鱼面,是以地方资源为依托的创新性旅游商品,发展前景看好,但销路不畅,企业愿意本课程以该产品的营销公关作为教学载体以对企业有所裨益寄以希望。

2.本课程内容设计概述

本课程以泰和源鱼面营销公关为载体,以公共关系工作程序为依据,围绕公共关系工作各阶段及其各环节的任务组织教学。即,在全真和仿真的营销公关工作过程中,对泰和源鱼面营销进行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估,使学生在达到本课程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的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3.本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课程考核设计同样强调形成性考核,体现综合应用能力。

1.形成性考核(占60%):到课率考核,占15%;课堂教学参与程度考核,占10%;作业完成质量考核,占15%;实践能力考核,占20%。

2.终结性考核(占40%):课程结束时,学生上交一份《泰和源鱼面营销公关报告》作为终结性考核的依据。

五、结语

基于“6+2”基本原则的高职“旅游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真实的旅游企业公共关系项目为载体,以项目所包含的任务为驱动;在具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教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充分体现了高职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开放交互性的要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企业公共关系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实践性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58-05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性教学探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社会对旅游人才需求日益扩大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同时也得以迅速发展,因此该专业便成为培养高层次、职业技术型、复合型旅游实用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培养既有大学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它还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它的实践性教学正处于逐渐摸索的过程。所以不少的高职院校仍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理论知识很丰富,而实践经验却很少;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不能均衡发展,这并不适应旅游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而且面临着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的行业大背景,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过硬的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性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

一、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及加强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分析

从事旅游管理研究的人都清楚,旅游管理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在其实施其教学中,应该把让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实践性课程的主要内容。作为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与其进行的理论教学应该是同等重要而且还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的。它将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使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之目的,这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它的行业指向性是非常强的,主要是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就更有必要考虑本行业对管理层面人才的特殊性需求。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素质教育应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大方向,要想达到目标就很有必要加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过去,由于在旅游管理教育中比较重视的是理论教育,而对于实践性比较轻视,从而使得旅游企业的内部技术型方面的人才缺乏,而技术创新型的人才更加匮乏,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高技术含量少,所以造成在国际旅游这个大市场上缺乏应有的竞争力。介于我国社会对所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那么高职和高专旅游管理教育,就应该而且必须按照社会需求,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拓宽其服务功能,增强其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大力提倡工学交替,加强与各相关行业、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性教学其意义显得尤为重大。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比如,以为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几节实习课程就好象等同于完成了实践教学,可事实上,二者是不同的,我们所进行的实习解决的是实践教学的动手能力问题,尚不能解决的是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更何况现在我们所了解到的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活动多只是局限到酒店的,这样一种单方面的强制性实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旅游管理本专业的认可度。

有的还会误认为,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技能培训的课程即可。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课时量有所增加,而学生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况且作为普通的高职院校,培训师资相对比较匮乏,从而也使得技能培训课程更多地是流于形式。

(二)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操作仍存在一些困惑

旅游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特点一般具有野外性、流动性,因此一来,实习费用高;二来各院校所安排的实践教学费用缺口非常大,外出实习各项目多由学生自费,使实践性教学的开展难度也增大。旅游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本身的要求就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对于要带队外出实习的老师来说,无论从体力上还是精力上的付出以及所承担的风险都比在教室授课的老师要高得多,当然老师也就不太愿意承担。

(三)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据一些权威资料所作的统计,在全国人才市场上缺口比例较大的人才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也算是一类,但另一方面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通过调研我们看到实际情况不是旅游单位不需要人才,更多的原因是,毕业生认为有两个不稳定因素,即:旅游业职业相对不稳定和收入相对地不稳定,社会地位也不太高。据我所了解,06级的毕业生有不少通过了导游资格的考试,可最终没有选择到旅行社去从事相关工作。

(四)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在课程和设置方面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比例结构大体是:公共课大约占总课时的15%,基础课大约占总课时的30%,专业课大约占总课时的40%,实习与技能大约只能占总课时的15%左右。虽然,这样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扎实、深厚,但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相对较少,实践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比较笼统;由于在其教学计划中教学实践的环节安排少,有时还会挤掉教学实践的课时,这样一来使得学生根本无法在实际的操作中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应有的操作技能。

(五)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应该说,不少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还不完备,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另外还有诸多非常实际的问题存在:实践教学缺乏系统、实用的模拟教材;硬件设施难以支撑模拟教学软件的有效运行;对实践教学深度的探究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实习指导教师指导能力不一,影响实习效果等等。

三、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分析

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针对上述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开始尝试对其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法及内容进行改革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专业教学一般应包括四大阶段,即: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为了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应该根据各校各地的实际努力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目标。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由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组成。

(一)校内实习基地建立

这能够让学生拥有一个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根据社会实际之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一般会包括: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等实训室。培养目标规定的许多能力的掌握不是一次能完成的,需要反复练习,所以仿真模拟设备对于培养技术型人才具有特别明显的作用。其具体实践性各个项目具体包括:

1.导游基础与业务实训;

2.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

3.旅游电子商务等计算机应用实训;

4.旅游地理实训;

5.综合技能实训。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在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依托行业和社会资源,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并逐步形成了具有旅游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校外实训基地作为校内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依托行业与产业,高职教育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首先,在校外可选择社会美誉度高、经营管理先进的旅行社、酒店、景区,通过考察、评估、协商和签订协议的方式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档次递进、地区分布合理的实习基地系统,为学生实习提供广阔的天地。其次,还可以聘请旅行社和酒店管理方面的精英人士不定期地给学校师生进行专题讲座。其目的是让学校内的师生了解当前行业最新的资讯和业界动态;使学生坚定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专业充满热情,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方向的把握,并充满信心。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形成的是双赢的局面。一方面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另一方面,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后,可唤起老员工的激情,这股新的力量能快速刺激心态“老化”的老员工,使他们重新被激活。同时也是给企业带去新鲜血液,使企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旅游企业也可以从中发现人才和遴选人才。

目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建立起了几个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另外,学生在放假期间也可以自主联系一些旅游单位进行实习。

(三)课程认识实习模块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应开设专业基础课,这一阶段,实践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让学生对未来将可能从事的工作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对其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认知。

(四)走出去,请进来,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就其培养目标的设定,就是要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们仅凭在课堂上所学的那些专业知识不可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客观上就要求学生必须进入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从而认识并充分地了解社会,走出去,就是走向开放的社会,了解本行业的发展方向。观摩知名的旅游企业,通过观摩了解企业的运转情况,让学生的眼界更开阔一些。积极地引导学生为社会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设计旅游路线,导游讲解等,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请进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请相关人员来校做讲座,一来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世界及国内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二来也能够给学生适当介绍旅游企业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如何求生存求发展的,以及在旅游企业中一些青年员工在公司的成长经验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能较好地对社会有相应的了解,并懂得竞争所具有的残酷性和激烈性以及创业的种种艰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对新入校的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专业介绍时,不妨请知名旅游企业总经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专业思想教育。

在学生实施课程学习阶段,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是直接聘请旅游企业资深从业人员进行授课。或带学生去企业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直接接受其教育,这样一来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尽可能地做到与社会同步发展,非常及时地发解行业信息。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落实的对策

(一)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内涵的认识

实践性教学是将专业知识作的转化。这就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就是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即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相结合的能力;实践性教学还将有助于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从事旅游产业的工作,其中具备服务意识最为重要,因为知识和技能都是后天通过各种渠道是可以培训的。而提高学生服务意识的最佳时机就是学生接受旅游理论知识和学习服务技能的时候;实践性教学就是对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实施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让学生到实践中去学习,去感受。同时熟练的技能必须反复训练,不断强化才能达到目标,因此要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时间和训练次数,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予以规定。 理论学习是我们学生学习的弱项,如果我们按精英教育的方法,课堂上理论过多,他们是很难接受的。而他们的强项是实践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如何挖掘这些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去因材施教,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要根据生源特点,着力在实践上下功夫,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在用中掌握理论。在具体实施实践性教学时,原则上应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以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深入讨论为手段,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加大实践教学的分量,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灵魂深处真正意识到,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得到社会广泛承认。

(三)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努力传授就业技能

学生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有可能系统地掌握实践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而作为老师更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或不足并采取措施及时地去补救。

(四)尽力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作为教师应努力地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有效地利用比如Internet网、多媒体教室等较先进设备来开发实践性教学,全方位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得以锻炼和培养,并强化其技能训练。

(五)较好地解决实践性教学开展过程中将面临的困难

1.对实施过程进行合理规划

在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正确选择实践单位,让学生带岗实习,独立操作。

2.进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为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需要建立起相对比较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对此应尽可能地去选择那些典型性强、内容比较丰富、效果比较明显、交通比较方便和食宿费用相对比较便宜的地点和单位。其次,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详尽。第三,需要领导管理的加强,相关领导应应亲自把把关,从实践教学的准备到实践教学的实施、监督与成绩考核的全过程。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本人应该是具有较突出的业务技能。另外,由于旅游专业的操作技能与管理的理念更新率是相对较快的行业,这也就要求教师要跟上行业发展,及时更新讲授的知识。因此,作为指导教师要努力与自己所教专业的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可能的话教师本人应经常深入相关企业和部门见习。

(六)提升实践课程教学,建立相应的配套实践基地

1.增加案例模拟教学,积极开展实训课程教学

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开展饭店情景模拟、带团过程中的情景模拟等,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就可以系统地将各类服务程序、管理方法和技能掌握起来;从而让自己的应变、协调、社交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素质得以提高。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既能增强参与意识,还能让师生的思想得到较好的沟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

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是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这样的硬件是基础,必须要充实。大家都清楚实习基地是需要载体来进行的,而实习基地就是实践性教学的最好的载体,它也可以说是学生的“练兵场”、“习武地”。作为学院得依据学院专业需求,全面规划,逐步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要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模式。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让学生从中大获收益。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学院应遵循互惠互利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相关的单位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高职院校一定要充分有效地去利用校内现有的实习基地给学生实习的空间和舞台,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努力去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今后走出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外实习基地,应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本行业和社会发展之需要来开发一批具有实习实践价值的单位作为其实习基地。

总之,总体要求实习基地既要体现旅游专业的特色和水平,还要体现其本基地所具有的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这样一来不仅能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当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一方面不仅能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自身能力素质得以大大地提高。

(七)加强实践性教学

将其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尊重人的认识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实现理论升华,形成一种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循环模式。

整个实训体系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专业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

大部分专业课有课堂实训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可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案例分析法。案例教学着重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2)管理学习法。旅游管理类课程中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在限定条件下的模仿练习解决。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外部条件,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愿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决定,然后进行比较,在小组之间决出胜负。

(3)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把旅游企业事业中的某些工作岗位,尤其是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

2.实训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教学与普通文化课教学是不同的,学生的操作训练是从模仿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由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由单一动作到复杂动作,在模拟实验室内教师的指导、示范下练习。

3.认识实习,巩固基础知识

认识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二是在假期安排课外集中实习,努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4.生产实习,培养高技术型应用人才

生产实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实际,感受现实。其主要的实习方法主要是校外实习。我校与一些大的旅游企业和相关行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从而为在校学生和当地的旅游企业架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根据教学的需要,校外生产实习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旅行社或酒店主要岗位的实习、管理实习,企业和学校共同评价、考核学生实习成绩。其重点应放在对具体岗位技能的掌握上,使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达到直接上岗的要求。达到规定的技能标准外,还需要在主要管理部门实习,掌握各部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成为知识型、高技术型应用人才。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与亮点方面的重要意义,彻底根除头脑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

在我国,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要与发达的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日益加强的今天,旅游行业对相应人才的要求将会是越来越高,这就为我们高职院校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作为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旅游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应该是适应社会、行业发展要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更应该真正意识到实践性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同际旅游市场上,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复合性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岩,张炼.产学研结合解决高职发展瓶颈问题[C].第二期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理论研修班讲课稿[A].

[2]周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

[3]马海燕.论内涵型发展期的职业教育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6(17).

篇8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培养规格,实现矩阵

人才培养规格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改革、配置教学资源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本依据。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主动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和重点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的发展趋势, 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优化培养过程,构建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能否实现,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就成为其重要的支撑条件,本文以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从知识、能力、素质等三个方面构建了培养规格实现的课程体系矩阵分析,并据此探讨了其培养规格实现的课程体系设置。

一、旅游管理专业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和模式

在学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框架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基础宽厚、特色鲜明、富有求实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学校总的框架下,我们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思想、专业定位,以及社会的需要和本专业自身的办学条件提出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为实现以上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在“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的培养模式下,具体拟采取“233”模式,即学生入校后的前两个学期在大类中学习基础课程,一年后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等因素在同一大类内的申请转专业,重新选择发展方向;学生在修习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三个学期后,可自由选修不同的个性发展方面。

2、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基本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6)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8)了解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了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依据湖北民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拥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等三个方的培养规格要求,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课程体系对应, 其课程体系设置采用“平台+模块”模式,整体上设置五大类课程平台和2个限选个性化课程模块、3个任选个性化课程模块,课程性质分必修和选修。五大类课程平台为: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平台。

(一)五大类课程平台

1、通识课程平台

依据国家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课程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通识课程主要有以下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大学计算机基础、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大学英语、大学体育与健康、民族理论与政策、应用写作。同时,为了保证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识课课程还要求学生必须选满10个学分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类的课程。

2、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学科基础课程主要基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科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基本要求所开设的相关课程,主要有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经济法学、金融市场学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平台

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主要是基于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专业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主干课程,主要有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饭店管理原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服务管理等课程。

4、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主要是基于旅游管理基本技能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学习和掌握了旅游管理的主要基本理论和知识,必须通过实践环节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培养和提升的一个教学环节,其课程主要由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思政实践等3个方面的实践课程体系所组成,相关的主要实践课程主要有导游业务课程综合实务、饭店管理实务、旅行社管理实务、酒店管理实务、旅游管理“六个一工程”实务等实践课程。

5、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平台

该课程平台主要基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参加学术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技能拓展、创业实践、读书阅览、等级或执业资格考试等各类活动,最低需取得8个创新学分方可毕业。考核办法详见《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每学年由二级学院按教务处要求组织学生申报、登记、公示一次,并报教务处审核备案,据此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主要课程模块

主要课程模块主要是基于学生个性化培养和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二设置。依据现有学生的要求和教学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主要课程模块主要由限选个性化课程模块和任选个性化课程模块,课程性质分必修和选修。

1、限选个性化课程模块

限选个性化课程模块是在同时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课程体系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凝练学生的专业方向而设置的个性模块课程,学生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所从事的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所要学习的专业方向课程。依据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生的意愿,限选个性化课程模块设置了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两个方向模块课程体系,其中,旅游企业管理方向开设的课程体系主要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游业务、旅游英语、旅行社操作实务、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礼仪、会展管理、会计学、旅游法规、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企业公共关系、旅游文化、客源国概论等课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放设置的课程主要有旅游美学、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文化、旅游英语、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旅游图件设计与制作、会计学、生态旅游、旅游法规、旅游摄影、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企业公共关系、旅游策划、旅游景观设计等课程。

2、任选个性化课程模块

任选个性化课程模块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而设置,以旅游企业管理方向为例,该方向设置了专业口径拓展性课程模块、专业技能与职业发展性课程模块、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性课程模块等3个模块,学生根据自身的打算可从模块中选择学习需要课程。

三、培养特色及有关措施说明

我们的培养特色定位于:以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具备素质为基本内容,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注重其个性发展。具体措施为:

1、构建“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下的“233”培养模式

学生入校后的前两个学期在大类中学习基础课程,一年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等因素在同一大类内可申请转专业,重新选择发展方向;学生在修习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三个学期后,可自由选修不同的个性发展方面。

2、开设个性化的培养方向

设置旅游企业管理与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两个限选的个性模块和专业口径拓展、专业技能与职业发展、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三个任选的个性模块,以提高学生发展的个性。

3、注重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通过通识课选修平台、个性发展任选平台、课程实践任选平台,在拓展学生发展领域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相关理论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实验,强化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景区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的实验与实践,构建选修课程实践项目体系,所有实验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20%以上。

5、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建立以课程实验、补充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为主体内容的实验体系,构建科技创新与素质拓展方面的实践创新环节,以及任选的课程实践项目,辅之以导师制的培养体制,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注:

本文为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重点教改项目: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2JY006)研究成果之一。

篇9

早到中世纪的埃及、希腊,中国的春秋战国,有关于口才的格言警句、故事轶事都层出不穷。语言的巨大力量波及各个领域,更出现了像孔子、孟子、苏秦、张仪等能言善辩、才学出众的人物。我国古代文学评论家刘勰认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演讲与口才从很久以前就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来,同学们都越来越深切体会到就业是一个沉重的压力。不仅是各类高职高专的同学有这种感受,各类本科院校的同学,甚至还包括硕士研究生亦复如此。究其原因,除了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之外,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同学们的素质,素质最显著的标识是能力。在具备同等教育背景下,能否如愿以偿地就业,就取决于个人的能力了。在各种能力中,说话能力尤其显得重要。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认为,说话的能力是成功的捷径。他统计的结果表明,发生在成功人士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著名演讲家邵守义先生经常用“是人才未必有口才,但有口才必定是人才”这句话来激励青年。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大学生要想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说”的艺术显得至关重要,在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

二、演讲与口才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实用价值

(一)口才与商务谈判

谈判大师荷伯·科恩(HerbCohen)说过:“人生就像一张大谈判桌,不管你喜不喜欢,你已经置身其中了。”谈判对于我们来讲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活动方式。人们每天都在接触谈判,甚至随时都在进行谈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务谈判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人们无法回避的生活现实和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中,商务谈判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商务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员要把自己的判断、推理、理论的思维成果准确地表达出来,必须出色地运用语言艺术工具。同样的观点,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其达到的效果就不一样。比如,在谈判中,如果通过行为语言表现出己方的急躁情绪,对达成协议表现得很急,那么,对方就可能利用己方的弱点。如果在谈判场上表现得不急不躁,根据价格的高低并比较各方面的条件来决策,那么,己方在谈判中就会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达成有利于己方的协议。在商务谈判中,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来表达同样的问题或一段话,可以使对方听起来有兴趣,并乐于听下去;否则,对方会觉得是陈词滥调,产生反感,进而抵触。许多谈判的实践经验还告诉我们:面对冷漠的或者不合作的谈判对手,通过恰当的语言艺术,可以是对手变得热情起来。

(二)口才与导游业务

众所周知,“口才”是一个导游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一个导游口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在景区游玩的质量。一个导游的才华除了在于能说,有话说,更当体现在会说、善于说、能说别人所不能说上。导游是一门特殊的职业,能说而不乱说是一个导游应当掌握的度,而会说并说得有理、有味、有情、有调,又是导游应当争取达到的境界。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都提倡处事做事以不偏不倚适可而止为佳,导游者更应当掌握并善于熟练地运用这种恰到好处讲话的技巧。此外,在实际的导游业务中还要根据不同进行灵活处理,特别是要善于借一些突发性的消极的情绪来随机应变。如:旅途中一辆旅行车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缓缓行使,旅客中频频发出抱怨声。这时导游员可以机灵地说:“接下来这段时间请大家稍稍放松一下,我们的汽车正在给大家做身体按摩,按摩时间大约10分钟,不另收费。”导游的这几句短短的话语引得游客哄然大笑。这位导游以巧妙的语言借题发挥,把不利因素化解了,变被动为主动。再如,由于气候原因,影响了航班的起航时间和路线,客人乘坐的飞机改为第二天从上海飞往西安,旅客们听后都很扫兴。这时导游对旅客说:“这恰恰是个好时机,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一趟苏州,这样在您的旅程上又增加了一个城市,您可以在‘东方威尼斯’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何尝不是件让人心动的事呢?”旅客们了导游的这一番话后重新燃起了旅途的激情。

三、结语

篇10

1 当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旅游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对提高国家经济收入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且,旅游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为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立的旅游景点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1]。但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而且,也是影响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当今我国旅游业管理体制来分析,主要表现为几方面的不足:

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应根据社会发展以及旅游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不断的改革,但是,在法律法规方面改革却极其的缺乏,主要以传统的几方面法律法规为主,而现阶段并没有更适合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得一些不法商家以及犯罪分子等利用法律法规这个漏洞在旅游行业中进行非法活动,不仅对旅游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游客的自身利益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酒店管理、饭店管理等缺乏直接的法律威慑。

②旅游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体制,旅游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而且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性特别大,例如,餐饮业、酒店、交通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部门都与旅游业之间有着直接的经济往来。但是,在针对这些行业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甚至有一些旅游社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采取恶劣的竞争手段,不仅对游客的身心利益造成极大的伤害,对旅游市场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2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措施

2.1 完善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

由于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旅游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更大的提高,因此,应根据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形式,不断的完善旅游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有效的提高旅游管理的水平[2]。首先,要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定位,旅游管理体制一方面是保证与旅游管理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是保证游客的自身利益不受到侵犯,因此,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不能片面性的追求单位的利益,更应该考虑到单位、企业以及游客的多方面利益不受侵犯。其次,要针对与旅游业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行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餐饮业、酒店、商场等,要根据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完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保证各个行业以及游客的利益不会受到侵犯,而且,通过加大对不法商家以及非法份子的打击,能够有效的保证行业发展有秩序的进行,从而提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2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模式

从第一部分对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得知,现阶段的旅游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很多传统的管理弊端一一呈现出来,另一方面管理模式不够全面,对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致使当前旅游管理水平不高,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旅游管理水平,需要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3]。首先,要了解有效的旅游管理能够为旅游业带来的好处,结合实际情况对旅游业的管理进行完善和创新。其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完善旅游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作为参考,再对自身的管理情况量身设计一套全面、有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例如,可以借鉴本国先进地区上海、北京等旅游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作为参考。其次,要充分创造旅游品牌,打造出品牌效应,规划企业规模,再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不断的调动和协调各个行业部门,促进共同进步,而且,通过行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够了解并掌握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再结合旅游管理模式综合分析,形成各个区域特色的管理模式,对不同区域展开不同的管理,提升各个区域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旅游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3 加强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管理体制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但是,就现阶段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来看,很多管理体制都是直接应用其他旅游管理的成功案例,但是,由于地域、行业等特征的不同,导致直接应用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的管理现状,不仅不会提高旅游管理水平,甚至对旅游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性,因此,在加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要以实际的情况作为依据,提高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效率[4]。在旅游管理改革之前,要对其进行重新定位,规避传统的干预管理、行政命令管理的弊端,要以大局为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重点做好旅游产品的推荐工作等,同时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再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根据当今旅游管理的实际量身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旅游管理体制,同时要保证旅游管理体制必须具备公平、公正、公开、独立的特征,这样才能有效的带动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