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识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常识

篇1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贯穿 书法常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07-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在键盘取代传统纸笔几乎成为趋势的当今社会,儿童还需要传统的书法练习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作为中国启蒙教育中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学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最受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也是学生最先体会书法教学的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对粉笔字的依托最为重要)。中国书法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中国书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与京剧、武术、针灸被国际社会公认为中国的四大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结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特别讲究形体美和书写艺术,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写字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之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书法教学不仅能使小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完成各学科的书面书写作业,而且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能正确、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可见,写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良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书法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练眼、练手、练笔、练字、练心。这其中,练眼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审美的眼光。练手,训练学生的稳定性和运笔的准确度。练字,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的能力。练心,培养学生的意志,情操和学识修养。把写好字衡量学生成长的一项基本要求。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利用书法知识让学生把字写得规范、美观呢?

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鼓励,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兴趣。”在教学中端正、规范、美观的字自然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树立榜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驱动力,并且以此为奋斗目标。我国历代书法家如柳公权、颜真卿、王羲之等在学习时都有刻苦练字的动人事故,不妨常常讲给学生们听听,使他们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启发,教育。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支配,凡是他们喜欢学习的,持久性就好,成功的喜悦往往能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和无尽的力量,写字是很单调的,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以命令强迫的形式要求学生把字写好,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或整天指责批评学生书写差,久而久之,学生推动信心,并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定势,我肯定写不好。因而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采用鼓励,表扬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的练习本上批改画红圈、红圈多了批优秀,你真棒,写得真好,加油等激励性语言。有时间在全班展览学生的写字本,表扬某某学生有进步或者把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挑选出来贴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总之,采取多种形式表扬、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全班就会出现相互学习的生动局面。

二、重视笔画,加强练习

在学生入校开始写字之前,我们应该把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放在首位,在学生开始书写之前,此教学生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让学生边看边坐姿挂图边背儿歌:“头正肩平挺起胸,眼离书本一尺元,胸离桌边一拳间。大拇哥、二拇弟、中指来挺笔,离笔尖、三公分,笔身轻轻靠,前三指,带笔走,后两指,要稳定,执笔要领记心间。”在开始让学生写字之前,我们一定要认真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反复训练,经常纠正,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执笔方法,并养成习惯,其次,要在正确坐姿和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笔画训练,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关键是基本笔画,为使学生对笔画训练感兴趣,降低学生练习的难度,使他们学而不厌,可把常用笔画和运笔要领编成儿歌或让学生亲自体会。如:写点轻落笔,由轻到重,再回笔。横:横画要向左上方略微倾斜,角度大约为5度。竖:“直竖”美于“斜竖”。在教横、竖时,可请两位学生到台前通过站的姿势让学生体会。折和弯。“折处顿笔方有力,弯处圆润美无穷。”钩和提笔画书法是一致的,写时都要顿笔写出小而尖的钩,只有方向不同,于是可以教给学生一句儿歌:左钩右提小而尖帮助记忆。撇和捺:“撇像柳叶捺像虫,”柳叶的弯和下端的尖就是撇的特点,小虫子爬行是,头部上翘如同捺的起笔,身子倾斜部分如同捺的中间部分,尾部如同捺的收笔,通过学生感受并编成儿歌:“横斜竖直有精神,撇像柳叶捺像虫,左钩右提小而尖,短点长点均饱满,折处顿笔方有力,弯处圆润美无穷。”在学生认识笔画的基础上,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写字练习,学生在练习写字时,应先认真观察字的结构,掌握笔顺规则,写后对照进行检查,纠正不足之处,教师要严格训练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做到“意在笔尖,笔居心后。”其次,应让学生学会使用田字格并会占格,充分利用字帖进行书写练习。

三、重视示范,抓好基础

字写课上要进行具体化的书写指导,所谓具体化,就是要分析字的构造特点,教给学生字的组合规律。做到这样的指导,对学生的帮助才直观、才有效,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他们模仿能力强,根据这个特点,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笔画形态特点,抓住笔画书写中的重难点,反复演示、示范、指导、讲解,让学生感性基础上进行比较、概括,提高理解的正确性。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示范十分重要,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合实际的,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形象的动作,亲眼看到起笔、行笔、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从而体会汉字的美。我觉得,教师在示范时要注意两点:①示范与讲解相结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协同作用,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掌握书写要领,边讲解边示范,能使老师的讲解得到验证,使示范获得阐释,相得益彰。②在田字格中示范。这样,一方面便于老师在田字格中准确笔画的位置,写字的大小,把字写得匀称、美观,也有利于学生分析记忆字的书写特点。

四、重视教法,抓住关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低年级一部分学生在写字时,常常写一笔看一眼,写一画看一画,甚至写了这笔找不到下一笔,把一个字拆得七零八落,感觉他们每天学习的时间不够用,作业拖拉,同时长了,对学习慢慢产生了反感。针对这部分学生的这种情况,我觉得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应该从整体出发,把一个字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再看部分,看清字的每一笔的形态变化,笔画与笔画之间应该怎样组合,整个字在形体上有什么特点,在学生把握字的整体性基础上的仔细观察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然后带领学生书空。经如:横和竖和变化,在上下结构的字中,横长竖短,在左右结构的字中横短竖长,在教“校”字时,先以谜语激趣:“木字旁,六字头,撇捺交叉写在六下头”,学生猜出谜底后,把“校”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多揣摩,通过学生反复比较并交流发言,引导学生说出木字旁横要短竖要长,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是捺,让学生总结写字方法。

五、重视训练,面向全体

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写字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针对每一位学生而言的,并非是针对部分有书法专长的学生来说的,如果不重视训练,长此下去只能酿成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写字水平也会千差万差。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既要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教师又要保证写字的指导时间,光识记不练不行,光练不指导也不行,要在指导下练习,练习中指导,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写字练习,在重视写字教学的前提下,课的安排应具有灵活性,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必须加强,低年级每节语文课最好拿出10到15分钟时间指导写字。其次,语文课堂教学是进行写字教育的绝好时机,教师板书示范,学生模仿,书空、书写,写完后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优秀作业展示,学生写字水平就可以逐步提高。

六、严格要求,养成习惯

有人说:“小时候,人是习惯的主人,长大了,人是习惯的奴隶。”可以看出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在写字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小学生来讲,写字习惯比写好字要重要得多。叶圣陶老前辈这样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态度,正确的执笔方法,运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爱护并正确使用文具,注意书写卫生等。比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发现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写字不认真,写字不是多画就是少画,错字连篇,别字成串,形近字,多音字混用,成为典型的“小马虎”,针对这部分同学,我想了一个办法,哪一个狠的错误最典型,就让他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让他找出和他犯一样错误的同学并和他们一同讨论错在什么地方,并在相应的格子中写2-3个正确的规范字。采用这种方式来让他们引起重视,并让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培养他们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认真写字,不随便写一个字,要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良好习惯,将终身受益。

在小学中低段,写字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没有正确的书写方法,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快速识字,提高阅读量是我们今天教学的一种趋势。但是把字写得正确、美观也应得到重视,我们应该站在传承祖国文化的高度和语文教育的角度来重视写字问题。因为写字教学承载着诸多育人功能,更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篇2

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战役)中的“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鲁智深,“豹子头”指的是 林冲;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孙悟空。

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2、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14、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1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二部分:文化常识

13、康熙皇帝的庙号是(圣祖)。

14、《西游记》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吐鲁番盆地)。

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出自古诗《小池》。

16、宋代的代表性刑罚是(刺配)。

17、“山外青山楼外楼”在原诗《题临安邸》中的下句是(西湖歌舞几时休)。

18、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神与美神)。

19、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山东)。

20、“死去元知万事空”下一句是(但悲不见九洲同)。

21、普利策奖是(新闻、文化)方面的大奖。

22、成语“不入虎穴”,下一句是(焉得虎子)。

23、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黄帝内经》)。

24、《悲惨世界》的作者是(雨果)。

25、目前人类已知的最软的石头是(滑石)。

26、《全唐诗》收录的是唐代(4万8千多首诗)。

2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陆游)。

28、古代常用称谓代替年龄。请说出下列年龄的称谓:60岁(花甲)70岁(古稀)。

29、“建元”是我国(汉武帝)皇帝使用的年号。

30、古语说“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说的是(商人不因折本不买卖)。

31、“日出江花红胜火”的下一句是(春来江水绿如蓝)。

32、“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语出(雪莱)。

33、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颜色,生长在大草原的蒙古族喜爱(白色)。

34、《史记》中的“世家”是给(诸侯王)作的传。

35、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是谁发明的?( 张衡)

36、“三过家门而不人”是(禹)的故事。

37、《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38、美国历第一所高等学府是(哈佛大学)。

39、“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40、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中国唐朝)。

41、“印象派”一词源于(莫奈《日出"印象》)。

42、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四种植物。

43、《奥赛罗》出自(莎士比亚)之手。

44、金庸的籍贯是(浙江)。

45、“本是同根生”的下一句是(相煎何太急)。

46、“随风潜入夜”的下一句是(润物细无声)。

47、《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庞统)。

48、有“植物熊猫”之称的是(银杉)。

49、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作者是(福楼拜)。

50、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主角是“美人鱼”。

51、《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

52、徐悲鸿以画(奔马)闻名世界。

53、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

5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

5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陆游。

56、“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下一句是惟见长江天际流。

57、《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58、我国农历中有(24个)个节气。

59、“出污泥而不染”说的植物是(莲花)。

60、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

61、我们常说高科技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62、绿色植物吸收阳光能量、制造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63、《百家姓》中的第一个姓氏是(赵)。

6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言。

65、在我国一年四季中,(冬至)的白天最短。

66、《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 67、寓言“坐井观天”中坐在井中的是(青蛙)。

68、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的大洲和大洋是(亚洲太平洋)。

69、《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

70、《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在孤岛上生存了(28 )年。

71、“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安徒生童话》。

72、屈原是春秋时代(楚国)人。

73、“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巨鹿之战)。

7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东林书院)

75、(买椟还珠)这则成语是用来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外表,不重内涵”。

76、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一只鸟)。

7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游山西村》)

78、瓜熟蒂落(B) 卸磨杀驴(A) 孤掌难鸣(D)

笑里藏刀( C) 眼高手低( E) 转危为安( F)

A,过河拆桥 B, 水到渠成 C, 口蜜腹剑 D, 独木难支

E, 志大才疏 F, 化险为夷

79、下列四组生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D)

A铸 涛 寿 筑 B湛 堪 甚 勘 C构 沟 够 苟 遄 端 瑞 喘

80、.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诗人博怀的诗句的一项是( C)

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B )

A、脑浆迸裂 猝然长逝 问心无愧 花支招展

B、夜不能寐 严阵以待 见贤思齐 获益匪浅

C、盛气凌人 日理万机 温故知新 心旷神疑

D、泱泱大国 伸张正义 繁花嫩叶 ?国他乡

82、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C )

A、经过昨夜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

B、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C、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D、大路两旁到处都植着果园

83、有人仿造杜牧《清明》而写了这么一首诗: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中。这首诗对什么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B)

A.盆景泛滥 B. 环境污染 C.气候恶劣 D.不讲卫生

84、每首诗有四句,每句有五个字的古诗体裁叫( A)。

A、五绝 B、五律 C、四绝

85、有一位作家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是( C )

A、吴敬梓B、蒲松龄C、曹雪芹 D、罗贯中

8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 )”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8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C )。

A、春* B、梨花 C、雪景

8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中“逝者”的意思是指( B )

A、失去的人 B、消逝的时光 C、流淌的水

8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 A )的诗句。

A、王维 B、王之涣 C、王勃

90、子曰:“工欲( A )其事,必先利其器”。

A、善 B、擅 C、行

9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C )”。

A、慎于行 B、慎于思 C、慎于言

92、下列各句中不是谈学习态度的是:( C)

A、学而不厌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有教无类

9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前苏联的教育家(B )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杜威

94、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是( B )

A、补习 B、阅读 C、训练

95、《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文指出要解决教师的时间问题,最主要的是要看( C )

A、工作时间能否减少 B、工作效率能否提高 C、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

96、杜甫少有开心的诗,从来都是忧国忧民,但是他“生平第一快诗”却一反他平日的沉郁顿挫,让人觉得酣畅淋漓,其喜悦心情跃然纸上。这首诗的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97、唐代有两位诗人,他们常常被人合称为“小李杜”,他们是李商隐 和 杜牧 。

98、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 哈利·波特 》近年风靡全球。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1.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1.1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教育的核心。

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取向,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

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而且教育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知识是通向道德的阶梯。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汇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1.2 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迫在眉睫。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且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科学思想方面的,审美的及其它方面的,加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1.3 以智育德,以德促智,正确把握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德育的发展对于智育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资源。有的心理学家把各种智力因素称作“操作系统”,把各种非智力因素称作动力系统。如果没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观察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都只能永远在黑暗中沉睡。“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教学实践中最明显的事实是:如果学生自己有了健康而积极的思想感情,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就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并且达到高度复杂的水平,而健康积极的情感正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尝试

2.1 读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具体特点,随机进行。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

2.2 德育教学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贯穿语文教学过程始终,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渗透理论,即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第二是指向理论,即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都指向课文结尾或总结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讲授《詹天佑》一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用渗透理论。课文第三段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教师在导读第三段时,要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困难身先士卒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导读第五、第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对祖国衷心地热爱。

3.德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渗透理论和指向理论,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实施和运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德育渗透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去体现,而且还要在备课和作业中去设计。作为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运用,又在运用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每篇课文教学之后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的平台,以使学生与作者共鸣,达到境与情的交融。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关怀 民主 自主 自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而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呢?

一、在教学中应少些专制,多些民主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比较专制,教师的权威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人格失调。人文主义心理学指出:“限制和顺从不能养成创造性;权威主义的教育只能造就驯服,而不是有创造性的学生。”因此,教师不要忘记学生也是一个“人”应当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一种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获得感知和行动、成长与发展的自由。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中愉快地学习。其次,要勇弃“家长”作风,一改过去无视学生人格、忽视学生差异、强求一律和指令多、指责多、框框多的做法,容许学生自由活动,容许学生标新立异,甚至容许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打破教师的“权威”。第三,应改变单纯说教、责备处罚、独家评价等方式,大胆让学生自治、自律、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二、在教学中应少些包办,多些自主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学会生存。传统的小语教学重教轻学使学生主体性得不到保证,造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降下,面临失去竞争力的危险。因此,必须改进小语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辩证地统一起来,在教学中应该少一些包办,给学生多一些自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探究。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决定教,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应当“以学论教”,相信学生,放心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参与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人不能被动地接受来自他自身以外的刺激。有效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的意义,使个人能在适宜的条件下,按照他的知识和理解去行动。因此,小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所有的学习都是自我学习的观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把学习内化为个人的需要;同时,大力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能放手的一定放手,能自主的一定自主,不代替学生思考,不代替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如自主运用拼音、字典自学生字新词,自主运用阅读方式读懂课文,自主修改作文,自主校对和相互校对作业,学做“小老师”,好知即传、教人教己,学会学习。其次,要让学习学会自我发现,如果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并根据这些知识来测验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造就一些死记硬背的学习者;如果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就能把他所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而且能给予学生自信心,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因此,小语教学应改变单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把阅读课上成问题串联课,这种以讲代学的做法显然不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三,要坚持评价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会自主评价。在小语教学中应推进评价方式的转变,自我评价既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又是学习过程的归宿。学会自我评价就是学会学习。因此,小语教学应改变单纯教师独家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进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在评价中完善自我。

2.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上一个发展阶段和目前阶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算途径。因此,小语教学中教师应摆正位置,在课堂上当好组织者,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意境;当好引导者,在字词句段篇的难点上、在读写训练的重点上、在读写方法上花气力,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工具;当好合作者,及时释疑解惑,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三、在教学中应少些限制,多些自由

过分强调共性发展,采用单一的班级讲授法,已使小语教学加工厂流水线产生了标准化、统一化的产品。孰不知,人的突出特性是他的个性,在他特有的生命阶段中,他是按照他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活动的。如果让他过着范围广阔、内容丰富、不受限制的生活,他就富有创造性,就能在复杂的情境中自由地发挥作用。因此,小语教学应充分尊重个人的独特性,采用“班级讲授法”与分组教学、个人辅导相结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行动、自由发挥,愉快、主动地吸收和使用知识。

1.要保证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

要让学生自由活动,就要保证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自由活动时间是个性发展的首要条件,如果自由活动时间、休息时间完全被占用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

2.要让学生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

应让学生自由地参与教学活动。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如何主动参与学习?应当允许学生主动抢答、提问、板演,允许学生走出座位去帮助或请教其他同学,允许学生在自学、讨论、阅读、写作时自由交流、自由辩论。

3.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因为想象是创新之母。如果善于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和耐人寻味处,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为学生留足创新思维的空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4.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篇5

【关键词】思想教育;语文教学;人文因素

Attempt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Wang Wen-ying

【Abstract】The primary language is a highly ideological foundation disciplines. It is not the people's lives, thinking, learning tools, but yet with a strong sense of human factors, ha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haracter, sentiments cultivate, the formation of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Key words】The thought education; Language teaching; Human factors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它使人们生活、思维、学习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责任感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教育必须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语文教学应该成为思想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自然而培养的关键时期,低年级语文教材插图多,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对学生极富吸引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适度的德育渗透能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导向,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如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我的做法是:

1. 紧抓教材,找准切入点,以小见大,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滥砍滥伐、水土流失、水质恶化、温室效应、臭氧层出现空洞,以及各种各样的污染,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提倡环保、树立环保意识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同时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正如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低年级语文教材有许多语句优美,富有童趣,描写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诗歌与短文。优美的文字中蕴含了不少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思想和知识,它们为教师进行环保渗透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题材。如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红领巾”真好》一课,教学生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了一副清新动人的画卷,仿佛令人置身其中,亲耳聆听小鸟的欢歌,目睹小鸟梳理着蓬松、漂亮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文中语句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可爱的小鸟不仅能为树木“看病”,还能为菜苗“疗伤”。课文用拟人话的手法,写出了童真童趣,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真切体会到小鸟的可爱,小鸟吃害虫的行为更让孩子们懂得,小鸟能保护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最后通过“红领巾”的爱鸟行动,使学生们认识到“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鸟类,才会使大自然变得更美丽。

因为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并不发达。教学中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那高远的蓝天下,碧绿的大树上,有小鸟温暖的家,在和谐欢快的鸟鸣中,在“红领巾”们的笑声中,学生们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交响,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意识。启发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爱护小鸟,保护人类的朋友,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又如在学习《清澈的湖水》一课,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我通过课件演示课文插图,重现大自然秀丽的风光,让学生欣赏蓝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跃的“青蛙”,展翅欲飞的“雄鹰”,赛跑的“龟兔”,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在这美丽的画面中,清澈的湖水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天空的蔚蓝、山恋的美丽。小洁攥紧了本打算扔在湖中的面包纸,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进垃圾箱。遗憾的是一块扔向水中的香蕉皮,吓跑了小鱼,打破了“镜子”的宁静。我引导学生对比小洁和扔香蕉皮的小孩的行为,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到,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每个人精心呵护,美好的环境要靠大家创造。小洁在那面“明镜”前,控制了一下正要撒开的手,这一瞬间的克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但并不是每人都能做到。能否做到这瞬间的克制,反映着一个人灵魂的高尚与卑污,同时也决定着我们生存环境的优劣。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呢?小洁的行为为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自己在外出游玩时应该怎样做?如果看见有不讲公德,乱扔果皮的行为,你又会怎么做呢?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奠定了基础。

2. 依据教材特点,采取不同策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关键在于教师领会大纲精神,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情况,适时、适当地进行。如:我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假如》一课时,先用故事《神笔马良》导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兴趣。讲课过程中,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先想到什么再想到什么,最后,又想到了什么?文中作者先想到窗前的小树,又想到树上的小鸟,最后又想到残疾的朋友西西,这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心中的什么情感?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这一系列的课文教学活动,启发了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环境,保护的目的。

篇6

一、语文教材是情感教学的良好范例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材大多是名篇佳作,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经验总结。丰富的情感是这些作品成功的关键。如《再见了,亲人》之所以感染了状人,究其根底是因为其感情浓烈深沉,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随之产生出对敬爱的“志愿军战士”们的那种由衷的怀念和敬仰。作品本身渗透着情感,通过学习,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以致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揭示它的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种鉴赏能力不仅是头脑对作品的冷静而客观的理解和认识,而且是对作品的一种情感体验。

二、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因为学生毕竟不是建筑工程师手中的砖和瓦,他们是“情感王子”。教师只有饱含感情地去教学,才能使学生以丰富的感情和充沛的激情参与学生活动,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应用丰富的感情范读文章,把桂林山水之美洋溢在脸上,把自然风光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调里,这样学生就会被教师的朗读所感染,情不自禁地进入春的境界当中,得到美的享受。学生听课的吸收率和记忆保持率达到顶点,这就是教师情感构建带来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渲染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唤起学生兴趣,激感

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新颖刺激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十分必要的。如:“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巧妙的切入口,定会使学生在‘好之’与‘乐之’的氛围中去‘求之’”。为此,教师在新课导入或阐述教学内容时要有艺术性、幽默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同时还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录音机、录像等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利用录音机播放了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把学生引入一个充满草原风情的意境中,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情感生机勃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为以后教学环节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篇7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形式各异的具体的“导学案”,能巧妙地“化教为学”。一方面便于学生有序地落实学习,另一方面易使学生的大脑产生新鲜刺激感,帮助他们激发学习的兴奋点,进而迸射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预设“教学目标”和“导学案”时,努力克服笼统、不具体、不准确、不清楚的现象,做到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表达形式,力争“化教于导学”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或“导学案”,不仅可以把学习的过程化解到学习目标中,而且训练思维的角度和学习的形式也不相同,从而使“导学案”更新颖,更具有吸引力。

二、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落实自学

自学中,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方法完成学习,学习过程就自然科学,学习结果就会高效。反之未必。从个别性而言,如果有的学生善于学习,乐于思考,落实自学就容易而有效;如果有的学生好动贪玩,就需要教师的特别关注、特别检查、特别评价,才能避免他们掉队。从难易程度来说,应该分层分工来完成学习任务。总之,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才不至于掉队。这样,才能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

三、教师要积极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落实自学检测后,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才能仅仅达成“以学为主”的目的。其实,有些内容在成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但因学生理解能力和生活体验有限,所以不能达成有效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好教的点,教要设在学生需要之处:或巧妙点拨,或激发讨论,或提供资源……努力克服强制牵学,要为学而教、顺学而导。

四、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篇8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评价;教学实践;探究与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29-01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指在命题指导和学生完成写作的基础上,对学生作文写作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评定。通过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该怎样修改,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比较注重指导审题、指导选材、指导习作,但习作完成后,评价修改却比较忽视,存在着评价形式单一,几乎由老师包办,学生未参与评改,评改流程闭塞,不能有效反馈等弊端。鉴于此,我们应力改“作文评价是教师专利”的观念,构建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模式,激发作文自我评价修改的意识,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以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习作

作文是一项难度最大的语文综合性训练。学生交上习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不少教师还是用老眼光居高临下看待小学生的习作,把分数压得低低的,好像少给分数就是“要求严,鉴定能力高”。有的老师用“优、良、中、差”下评定,获“优”的学生寥寥无几,激励评价成为极少数学生的专利品,大多数学生在“中心不突出,表达不明确,要多下苦功”之类的否定性评价中失去了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赏识的渴望。写了作文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也是直接动力之一。”激励性评价就是要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帮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以欣赏的目光看学生的习作。在充当读者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孩子的朋友和知音,热情地、富有同情心地细读他们的作品,尊重他们的劳动,关注他们的情感,善于发现习作中的“亮点”,无论思想、取材、布局、表达、情感还是态度,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以达到激励成功的目的。

二、用激励性语言写习作评语

写评语也是作文评价的重要一环。可有的老师把评语当成宣泄情感的工具,把写不好作文的怨气发泄到孩子的身上,用“这么马虎,能写好作文吗?”等之类“批评性”评语来定论学生,学生作文陷入一无是处的境地。其实,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评价,激励的语言都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使之成为克服困难和发奋进取的动力。评价时,教师要从鼓励学生进取为出发点,以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为准则,针对学生的实际,用多把尺子衡量,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写评语。写作基础好的学生可用“欣赏激励式”评语,比如“书写工整,表达流畅,感受深刻,你的写作态度与语言基本功告诉老师:你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小作家。”对问题较为突出的习作,我们可用“肯定提示式”评语,如对习作《新型电话》的评语:“能把新型电话的特点和用途写得这么具体,说明你是个善观察、有毅力的孩子,如果能换个直截了当的开头,这篇习作就更棒了。”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要用“鼓励提高式”评语,如“在你眼中,我们的校园多么美丽,文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表达了你对学校的爱,如能按顺序来写,使习作的脉络更清楚,这首校园赞歌会更动听。”观念改变后,评语如春风化雨,孩子们爱读评语,爱写作文了。我班上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每次发下作文,我就兴奋地、一次又一次地读王老师的评语,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写作的勇气,是我写作的动力。”实践证明,激励性评语对小学生写作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深远的。

三、用模糊评价保护创作欲望

作文评价过程本身存在着模糊性。作文的优劣判断,往往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的情景下所作出的评价判断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一方面淡化百分制,采用模糊的等第记分法,一方面加强模糊式的诱导性语言评价,做到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他们的创作欲望。同时以比较婉转的中肯的语气指出他们作文中的不足。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之处。模糊性评价可以说是一种给学生留有余地的评价方法,它可以避免对学生作文的武断评判,让学生从分数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同时,也可以给学生的思维留下发展的空间,引导他们去思考,去研究,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我们对一些写作水平较高、自信心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性的评价方式,创造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对于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既不给低分,又实事求是指出不足。当他们作文有了进步时,给一个高分,予以表扬鼓励。对于那些写作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则采用只写评语不记分的评价方法,挖掘作文中点滴成绩,加以勉励,可以在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老师的帮助重写一遍。尔后,根据结果给一个高分,激励他们努力写好每一次作文。事实证明,这样的评价,不仅在好学生身上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也起到了激励作用。

总之,对小学生作文评价,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要以激励性为主旋律。小学作文教学的激励评价体现了新课程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着眼发展、注重过程的理念,使评价成为满足儿童心理需要和激励成功的手段。实践证明,实施激励评价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故事化”课堂教学要如故事般具有连贯性、节奏感、故事核。但是,由于在教学中教师脱离阅读、忽视本位、囿于模式,导致课堂出现图花哨舍意求形、显个性破碎解读、守旧法照本宣科等问题。在“故事化”教学尝试中,我们持原味故事贯之、激趣味故事引之、扣字词故事阐之、学语用故事拓之,力求形成吸引孩子的课堂魅力,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一次多彩的故事之旅。

[关键词]

“故事化”;连贯性;节奏感;“课堂核”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儿童天生是热爱阅读的,从咿呀学语开始,他们就期待着每天的睡前故事,尚未识字时,绘本是孩子们的最爱,一旦拥有了自主阅读能力,书中那丰富多彩的故事则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新世界的神奇之窗。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课堂,是否也能像故事一样,拥有深深吸引孩子的课堂魅力,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一次多彩的故事之旅?

课堂“故事化”,首先应使课堂如故事般具有连贯性,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既拥有外在的连续性,又拥有内在的逻辑性;其次,课堂要如故事般具有节奏感,行云流水,高低起伏,激昂处还他个激昂,悠扬处还他个悠扬;再次,要如故事的重要元素之一“故事核”一样,课堂也要拥有“课堂核”。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细节,合理运用蕴含其中的生成契机,避免课堂学习平铺直叙、平淡无味,这些契机也许是本课重难点的突破,也许是语文知识的延伸,也许与教学功利丝毫无关,只是语文素养某一方面不起眼的小小提升与淬炼。但是,正视现下的语文课堂,就“故事化”而言,我们可发现不少问题的存在。

一、正视课堂现状

(一)图花哨舍意求形

花哨课堂,在低年级大多显现为活动过繁过多,在中高年级显现为多媒体粗用滥用。

教学中倡导“以活动为主体”是顺应儿童天性的,但若活动过多过繁,使课堂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便会违背以活动培养兴趣、提升素养这一初衷。一方面,读、说、演、画、比等活动面面俱到,易使每个环节的学习变得浮光掠影,无扎实之效,虽热闹却并无深度;另一方面,课堂失去了节奏的把控,学生会在所谓气氛之中变得心浮气躁,难以有静心的思考。因此,即使是低年级,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安静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这是活动之中必备的一个环节。

在高年级,教师更倾向于借助音乐、视频等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这对于课堂表现不似低年级那般活泼的大孩子来说,确是一种极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我们也看到了不少精彩课堂的产生。但若使用不当,《二泉映月》必要听曲,《西湖》必要赏景,《荷花》必要观舞……语文课便失去了语文的本质味道,得形忘意。

(二)显个性破碎解读

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其独立思考、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我们不乏听到许多类似的自主性学习引言:“文中哪一处最令你感动,说说理由”“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怎样的品质,读一读,说一说”……在经过一系列颇具撞击感的智慧交流之后,学生的思维开始天马行空般自由驰骋,如若教师的阅读功力不够,此时往往无法在适当时候将学生引领至思辨的安全轨道上来。

其实,个性化阅读不代表解读可以散漫无边、不受约束,文本解读应建立在作者写作、编者改编、教师导读的基础之上,并不是越与众不同就越能彰显个性。破碎的解读既曲解、颠覆了作者和编者的本意,也破坏了文本与课堂的整体之美。

(三)守旧法照本宣科

还有一类课堂,可谓之波澜不惊。这类课堂,无论何种体裁的文本,教师都能上得四平八稳,毫无悬念。我们在学期初常常可见,拿到新书时,学生最爱翻的往往是语文书,他们非常爱读其中的故事。但到了课堂上,教师却并没有能够将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反而抿灭了不少,这就是忽略了“课堂核”的发掘与延伸。教师照本宣科讲的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常识,若是他们能自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则是可喜的,但相比之下,教师本身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未知点”,鼓励他们用适合的方式去探究“未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终的发现固然能给学生喜悦,但探究中所带来的各种能力的提升则是终生有益的。

二、诊视课堂根源

当课堂不能如故事般保持连贯性、节奏感、故事核,追根究底,问题出在何处?基于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失内涵脱离阅读

作为职业教育者,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鲜活个体,触及的内核是生命成长的难题,所以,教师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能和阅读脱离的人。碎片化、浅层次的阅读只能让我们跪着教书,终其一生成为重复某一日劳动几十年的艰辛工作者。

失去源头之水的课堂,要么平淡无奇,因为只能照本宣科;要么热闹贫乏,因为只求形而不得意;要么解读无忌,因为无知者尚能无畏。因此,只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拥有理性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当我们在书中站起来,课堂也将更稳重、更高耸。

(二)轻本位忽视天性

“天地之性人为贵。”既然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以人最为尊贵,那么,学校作为培育这万物之灵的圣土,就要以人为根本,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人及生命更自由的发展建构平台。但是,由于教师忽视了儿童的天性,本位的缺失又使课堂主体发生了偏移。我们可以看到,年级越高,课堂氛围越沉重,学生被迫成为了课堂的接受者。这一切都因为背离了儿童最初、最原始、最美好的精神家园,违背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所以,儿童被迫离开了生命的本源地带,也许他们的童年就这样被扼杀在了课堂教学的摇篮之中。

(三)囿模式创新失真

伴随教育改革浪潮而诞生的种种教育模式令教师们耳目一新,应接不暇。行政推动、区域整体推进在模式尚未成熟、效果有待拭目、教师对其尚是一头雾水之时,教学改革已轰轰烈烈拉开帷幕。要给学生自主,教师只得退居讲台之侧,因为那是课堂主体的位置,教师引导不当或是言语过多就触犯了自主的高压线;以活动串联教学,课堂必成几大板块,语文课的情感色彩骤减,只因为课堂需要合作式的理性学习。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模式的课堂学习,它都以课标为导向,在共性中追求与个性的统一。教师在领会模式理念精髓的同时,要巧妙融合自己的特色,创设课堂之中最精彩的“故事核”。

三、探视课堂新法

在课堂教学与故事之间寻求共通点,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持原味故事贯之

对于一些故事性不强的文本,教师可创设一条引线来贯穿其中。比如,低年级识字教学,十二个词语之间含有某些内在联系,教师若能以主题贯之,学生学习的趣味会更浓,印象也会更深刻。再如,学习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关的词串时,教师可将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引进课堂,随场景变化推移镜头,请他带领孩子们领略自然风光之无限美好;还有,“节日风俗”词串,可以“小小节日座谈会”的形式展开学习,这样,既是轻松有趣的民俗交流,又是扎实有效的读写训练;另外,形近偏旁的识字,在了解实物到古文字、再到今文字的演变过程时,可为学生展示一次神奇的由古至今的时光之旅,在时光隧道中感受祖先的智慧、汉字的变迁。

除整体贯穿,也可中间顺承。例如,二年级《会走路的树》,结合课题所隐含的疑趣,教师将自己编写的儿歌融入课中操:“会飞的灯笼是什么?会飞的灯笼萤火虫;会游的喷泉是什么?会游的喷泉是蓝鲸;会跑的电线杆是什么?会跑的电线杆长颈鹿;会走路的小树是什么?会走路的小树是驯鹿。”在猜谜互动后,配以轻快的音乐,师生以对答形式随着律动轻快道来。这样的课中操扣题眼、活思维、循律感,为课堂教学服务,更与之融为一体。

(二)激趣味故事引之

课堂伊始,教师以与文本相关的故事引之,既紧扣主题又激发兴趣,情意兼得。在《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前预热时,老师请学生念了一首儿歌《进城怎么走法》,并随着朗读有节奏地走动起来:左脚提起,右脚放下;右脚提起,左脚放下。在这简单又充满趣味的抬脚、放脚之间,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快乐,也对文中反复结构的句式运用有了初步印象,由此导入新课水到渠成。

除引入新课,也可穿插中间环节。如二年级下册《新补充读本》中《夏夜真美》一文,讲述了小蚂蚁掉进池塘,睡莲姑姑、小蜻蜓、萤火虫热情帮助它,并送它回家的故事。老师请学生小组合作将这个小故事演一演,在表演之前,师生之间进行了一段即兴采访。

师:你最想演谁?

生:小蜻蜓。

师:小蜻蜓,当你看到睡莲姑姑愁眉苦脸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生:我很疑惑:睡莲姑姑,你发生了什么事?

师:(继续采访睡莲)睡莲姑姑,当你刚刚睡醒,听到小蚂蚁在哭,你觉得――

生:我觉得小蚂蚁很可怜,我会问他:小蚂蚁你怎么了?

师:听出来了,你很关心它。

师:(继续采访小蚂蚁)当你掉进池塘孤独无助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依次说出)伤心、着急。

学生读小蚂蚁的对话,但未能体现出心中的伤心、着急,教师进一步引导:将自己当成故事中的角色,你就能体会到他的内心了。

有了这样采访式的演前指导,学生对各角色的内心把握更加到位,对表演的投入也更加专注了。这种采访,相当于一次比较完整的故事式小指导,将课堂更好地串连了起来。

(三)扣字词故事阐之

课堂教学中,有时一个字、一个词的学习若创设巧妙,也可成为一个精妙的故事,为课堂添彩。

生动活泼的识字形式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且印象深刻。在学习“游”字时,老师根据孩子们的识记方法,将它编成了一首小儿歌:清凌凌的水,流入方方的游泳池,大人带着小孩子,一起游泳比姿势。再如,学习“帽”字时,教师利用课堂学习中使用到的荷叶,请学生根据描述做出相应的动作:“一顶大大的荷叶,遮住了头发和眉毛,只露出下面的眼睛。”教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画儿般画出古文字,最后在旁边加上巾旁。这样的识记方式生动形象,把字面变成了一幅图、一个故事,学生自然记得又快又牢。

学习《放飞蜻蜓》一课,围绕“七嘴八舌”“异口同声”两个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在陶行知问孩子们知道蜻蜓吃什么的时候,请5名学生和老师一起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孩子们按照课文顺序中规中矩地读完了。老师停了停说:“我觉得换一种方法读也许更符合课文的描述。”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后,师生进行第二轮合作,此时已有学生扣住了“七嘴八舌”和“抢”这两个关键词,他们抢着读完了自己的部分,没悟过来的学生还在发愣,有些莫名地看着抢读的人。这种情况下,兵教兵的效果显然就是最好的了。课文最后一部分对话,由6名学生完成,他们整齐划一地读完了,老师顺势提出疑问:为什么现在不抢着说了?学生很快说出:刚才是“七嘴八舌”,现在是“异口同声”。在这样的课堂里,课文是故事,孩子们的学习就是故事中的小故事。

(四)学语用故事拓之

在文本留白处进行故事化教学,鼓励学生想象、表达,能彰显课堂语文味儿,将语言文字运用落到实处。

学习《九色鹿》,围绕“谁救了九色鹿”这个问题,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思考、辨析,懂得了是九色鹿的一段话让国王改变了想法。为什么这段话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学生通过朗读,品悟出了设问与反问在表达中的作用,感受到了九色鹿的语言智慧。接下来,教师请学生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设问与反问,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下课时,两个小调皮在教室里追逐,不小心把张明的桌子碰翻了,东西撒了一地。热心的李红赶紧过来帮忙整理,不巧被刚进来的张明看到了。张明便责备了李红几句。李红会怎么为自己辩解呢?请学生练习说一说两人接下来的对话。在李红辩解时,要用上反问与设问,并用上“竟然”这个词。学生有了课文的依托,在迁移运用中澄清事实,观点明确,表达恰当,两人化干戈为玉帛。

《会走路的树》一文体现了小鸟与驯鹿深厚的友情,但文中对于两人感情的递增部分描述较简单,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来说,在这里可作进一步深化。教学时,教师辅以几张场景图,如花园、(下转第21页)(上接第18页)果园、山间、草原等,请学生为场景中的两位主人公配上对话,这是小鸟与驯鹿在果园里的一幕:

生1(小鸟):小树你看,那圆圆的、绿绿的是什么?

生2(驯鹿):那是西瓜,到了夏天就会成熟。

生1:成熟了就可以吃吗?

生2:是的,西瓜很甜,里面是红的,还有黑色的籽呢,特别香甜解渴。

生1:我好想吃西瓜啊!

生2:等到夏天,我再带你来这里吃西瓜!

生1:好,一言为定!

简单的画面、温情的语言,不经意间,小鸟与驯鹿的足迹似已踏遍千山万水,感情也日渐深厚。

莫言称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尔文学奖。笔者认为,教师也应力争成为讲故事的人,不是为了获奖,而是遵循学生成长的需求。让课堂成为故事的落脚点,成为助飞孩子梦想的双翼,这样的课堂会是一个有机整体,融会贯通,张弛有致,永远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教学方式

所谓的兴趣就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的认识或是对某种活动的心理偏向。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也表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新课程标准需要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内涵,加强学生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组织教学。

一、转变导入方式,引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本性就是爱好玩耍,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自控能力也比较薄弱,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被激起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给浇灭。适当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充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转换兴趣方式,建立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1.兴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导入这个环节,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水平。经常使用的导入方式有:对联导入、对比导入、影视导入、音乐导入、插图导入、谜语导入、实物导入、故事导入等。如在讲解《云房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形容一下自己看到过的房子形状和房子颜色等等,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云房子,让学生猜测一下这是什么房子,观看之后的感觉又是什么?最后再揭晓答案,这些美丽的房子都是小鸟创造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进入新课教学。想一想,如果最开始就在黑板上面板书课题,教给学生怎样读写,然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这样的方法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利用问题引发兴趣

课堂建立疑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收获知识的有效方法。问题设计得好、精、妙、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愿意发言,而是老师的话没有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中。只要问题涉及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循序渐进地学习。这种思维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价值和思考能力。

3.游戏引发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找到游戏和教学内容相融合的地方,有效地组织教学。游戏学习能够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其中,而且完全投入到这种忘我的学习状态中,就是在这种学习环境和状态之中,学生的记忆力、领会能力和创造能力才会大大增强。如在讲解《小稻秧脱险记》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让学生进入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调整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懂得思考、学会创新,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升。还可以进行其他模式的活动:可以讲解与课文的作者或是人物相关的故事;可以在课堂中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和文学作品有关的优美歌曲;还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故事一起研究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情感,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彰显学生主体,表现独特个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听、去讲、去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课本中的知识完全消化在自己的脑海中,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讲解《小动物过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时候,我先留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其他学生听。阅读是为了表现学生的个性,不是要老师取代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给学生公平的锻炼时机,学生后面的表现都非常好。针对他们的表现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信心大增,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回答问题也十分积极。

还比如:在讲解《美丽的丹顶鹤》(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过后尝试画出丹顶鹤的样子,并分组讨论交流:“你所画的丹顶鹤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展示出课件,让学生找出不同形态的丹顶鹤,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再让学生进行优美语句的朗读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通过绘画来朗读,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为具体可感的画面。然后用说来朗读,凸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最后的朗读优美语句,更是加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学生一直都在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陶冶内心的情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三、课外阅读拓展,表现学习兴趣

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填补和拓展。它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实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我平时不但会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一些成功人士勤奋好学的故事,还会指引学生尽可能多地去阅读一些名人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每周还为学生安排“读讲活动课”,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分享自己看到的名人故事,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半个学期的训练,全班学生都可以进行一次讲读,利用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情境教学的方法,就是老师建立一些生动,形象,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它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在现在的新课程标准中运用得十分到位。并且它也十分适合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不但需要调动课堂氛围,还要把更多的知识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且教学效率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并且游戏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模式也是变化多端,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活动。

四、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兴趣发展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依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模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背诵古诗、讲故事、作文比赛、查字典比赛、办黑板报、办手抄报、讲寓言故事、成语接龙、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要有效地体现学生的长处。实际上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有的学生字写得工整、明朗,有的学生普通话比较标准,有的学生在作文方面比较有天赋。但是因为学生的年纪比较小,不能把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当学生要完成任务的时候,老师预测学生可能遭受到的困苦,并且及时进行帮助和指导。如果兴趣是基础,克服困难就是动力。老师要注重对于困难的克服,不能一概而论也不可以不管不顾。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掘内在动力,加强语文的学习能力。作为小学语文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敢于创新,才可以把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