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工程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工程的应用

篇1

[关键词]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生物流化床、悬浮填料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397-02

一、前言

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国家大力倡导中水回用。各工矿企业积极响应污水零排放的号召,污水深度处理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选择既经济又合理的工艺是各大科研机构、环保公司大力研究的课题。

由于深度处理的污水往往污染物比较低,常规生物处理难以达到较高的污泥浓度,所以处理效率不高,达不到回用水的标准。目前在污水深度处理的工艺有:生物法、混凝沉淀、过滤技术、活性炭吸附与生物活性炭技术、膜分离技术等。生物法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本文就河南某煤化工公司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项目阐述生物流化床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上的应用

河南某煤化工现有一期污水处理站设计出水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提标的要求,实现污水的循环利用,厂方希望通过新建一座回用水站,使污水处理站出水经过回用水站处理后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中表6.1.3再生水水质指标,从而用作厂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水。

新建回用水站的进水是来自一期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一期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5000m3/d,其中煤化工废水3000m3/d;生活污水12000m3/d。现有污水系统出水水质如下表1 所示,该水质为新建回用水站进水水质。

针对该水质,现采用深度处理工艺为:生物流化床+强化混凝沉淀+过滤的处理工艺来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再生水质指标。

生物流化床技术是一种新型生物膜处理技术,其特点是采用密度略大于水的悬浮填料为载体,微生物附着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在床内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污水和生物膜充分接触。由于床内微生物浓度很高,并且氧和有机物传质效率也很高,故生物流化床工艺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技术,对难降解的有机物有一定去除效果。

二、回用水站流程框图

三、各单元规格参数

3.1、原水池:

池容:1250m3

结构:半地下式钢砼

配套:提升泵

3.2、生物流化床

原水经过提升进入生物流化床,经过均匀配水后进入各个流化床单元,在流化床中经过生物膜降解作用进一步分解水中的有机物,生物流化床采用钢砼结构。

设计水量: Q=625m3/h

进水浓度: CODCr=60~80mg/L

出水浓度: CODCr≤30mg/L

污泥浓度: 5000mg/L

规格尺寸:20.0×15.0×6.0m.(分4格)

结构形式:钢砼结构

配套设备:

①生物流化床内部结构设备,4套

②生物流化床配水装置,4套。

③生物流化床曝气装置,4套。

④生物流化床填料,4套;

⑤罗茨风机3台,2用1备,

风机参数:Q=5.39m3/min,N=11KW,P=0.06Mpa.

3.3、强化混凝沉淀池

污水从生物流化床经过分离后进入后续混凝沉淀池中,采用斜管式沉淀池,将水中混凝后的悬浮物进一步的沉降去除。

设计水量:625m3/h

尺 寸:沉淀池采用矩形结构,尺寸为11.8×14.4米(分2格),总高5.5米(含泥斗);

结 构:半地上钢砼;

配套设备:

①污泥排泥泵2台,一用一备,Q=18m3/h,H=15m,N=1.5KW,含压力表、各种阀件等附属设备。

②管道混合器1台,尺寸:DN600

③斜管填料及支架2套,D40*1000mm,支架为钢制防腐。

④两槽式组合加药装置2套(PAC、PAM)

中间水池

池容:400m3

结构:半地下钢砼

配套:提升泵

3.4、多介质过滤器

污水从混凝沉淀池沉淀后自流进入中间水池,由提升泵打入多介质过滤器器,通过多介质滤料的过滤的方法截留水中残留的SS,多介质过滤器设置八台,七用一备,也可根据水量灵活掌握开启台数。

设计水量:Q=90m3/h・台

数 量:8台(7用1备)

结构形式:碳钢防腐

外形尺寸:Φ3.2×4.90m

滤料形式:石英砂+无烟煤

配置设备:

①反冲洗泵两台,一用一备,Q=300m3/h,H=32m,N=45kW。

②反洗风机两台,Q=5,96m3/min

③电动蝶阀,7只/台。

④总管电磁流量计一台,规格:DN350

四、项目过程

本项目采用西门子PLC300全自动控制,自2013年5月份开始实施,与2014年8月竣工完成,2014年10月30日验收合格。

4.1、出水水质:

4.2、再生水水质指标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中表6.1.3再生水水质指标.

五、结束语

出水指标均优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中表6.1.3再生水水质指标。本项目是生物流化床技术在回用水工艺中的成功应用,为后续中水回用项目提供了参考业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

篇2

关键词:建筑工业工程;物流;应用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建筑工业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型和综合交叉型科学。建筑工业工程在进入我国后,逐渐被高校、企业认识和接受,并开始应用于实践,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笔者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建筑工业工程在我国往往还局限于制造业,在第三产业中的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范围非常有限。而物流行业作为服务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已经通过供应链思想越来越深入地影响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建筑工业工程是综合运用各种实用的知识和方法,对一个由人力、物资、信息、设备等组成的系统进行规划、设计、预测和评价活动。

建筑工业工程起步时,是以现场为中心,作业者为对象,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进行时间及动作研究、工作简化、质量控制、物料搬运等工作,以提高单项作业的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逐步转向以工厂为中心,管理者为对象,采用综合的管理以及运筹学的思想,进行生产过程的分析、规划、改进、完善等工作,并提供系统最优化的技术支持。在此基础上,向以企业整体为中心,经营者为对象,用系统战略进行管理的阶段转变,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和综合性,强调的企业整体效益最佳。

二、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物流行业中的应用设想

1、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其实也有相当长的应用。先后以“工业管理法”、“实业工程”、“建筑工业工程”的名字向国内的教育和管理界做了深入的介绍,并已经开始局部应用于上海等当时工业发达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机制的过度,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成为社会与企业的客观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工程学科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建筑工业工程的一些技术也被有意识地应用到工业项目的规划、设计、咨询、评估和改进方面。

2、建筑工业工程技术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应用还过分狭隘

物流这一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国,货物配送。20世纪90年代末,物流的概念被进一步发展,与生产过程结合更加紧密,成为“供应链”中的一部分。应该说“物流”这一概念从诞生起,就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准能运输,而是俾昼作夜了运输、保管、信息在内的系统问题,用以提高整个生产环节中物资传递效率。这一特点与建筑工业工程提高效率、追求效益的目标有着天然的一致。国内也有相当多的学者应用与建筑工业工程相同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物流系统和物流动作,例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存储论、埃运筹学、系统分析等。

但是,从笔者的实践中发现,目前国内的物流的研究和分析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对物流的研究集中于宏观层面,过于关注物流园选址、配送节点和道路设置等企业战略层面问题,较少关注微观的操作环节,例如配载、仓储管理、搬运效率、流程优化等。其次,物流研究大多集中于硬件设计,例如选址、道路、运输工具、仓储和搬运设备,较少研究如何建立有效和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动作合理化、岗位分工、排班等的研究就更加匮乏。再次,许多物流有研究与实际动作情况脱节,有许多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被大量学者研究和发展,但甚少应用于企业的实际操作,大部分企业还是凭经验和处人意愿行事,通过作业人员的个人行为的改进操作,而不是遵从和应用科学方法。

总体来说,无论是建筑工业工程还是物流系统的研究,我国都已经逐步向世界先进水平靠近。但在实践中,物流行业应用建筑工业工程技术的水痘还凸显不足。

3、应加强经典建筑工业工程在物流行业的应用

回顾国外建筑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局部优化―整体优化―全局优化”的发展道路,押这对于我国在物流行业应用建筑工业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1)设立专业的建筑工业工程职位

将流程规划和改进的职能从管理者职能中剥离出来,聘用专业的人员进行建筑工业工程研究。这是因为应用建筑工业工程需要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而这部分专业知识不需要管理者掌握,也难以被管理者掌握。同时,建筑工业工程的实际应用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观察、记录、分析动作,需要大量的时间,而管理者往往没有如此充分的时间跟踪整个作业流程,分析每个作业动作。

(2)应用标准化的动作研究、时间研究、规范人员配置和班组设置。

物流行业往往需要24小时保持运作,同时又会在运输工具到达或者离开时出击作业高峰。因此,通过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确保企业在好写的时间段内,运用最合理的人员安排,到达作业效率的最大化。是建筑工业工程在物流企业应用的最期末、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上述对于建筑工业工程在物流企业应用的建议,其实都 属于20世纪初练习曲建筑工业工程时期的典型方式,虽然看起来似乎和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我国现有在物流钻凿的建筑工业工程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如果没有一套好的、稳定的、经得起考验的基础标准,将会使一现代建筑工业工程技术方法和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同建立的沙滩上的空中阁楼,即浪费了资金、花费了时间,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束语

建筑工业工程主要是通过优化和重新组织企业系统的各种资源,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是一种投资少甚至不需投资就能提高收效的方法,是符合节约型和效益型社会的重要工业技术。虽然我国目前的欧美发达国家以至于日本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笔者希望通过写出个人实践的体会,抛砖引玉,和广大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探讨适用我国实际情况的建筑工业工程应用方式。

作者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智亮,莫方彬,陈娟. 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J].土木工程学报 2003,(3):34-56.

[2]刘克选. 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社会[M].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8:12-19.

[3]马智亮,陈娟. 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 施工技术,1998 ,(5):23-34.

篇3

【关键词】 供电企业; 财务管理; 流程; 应用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财务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流程的制度化、标准化在内控管理中的应用是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的重要措施;是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的前提。根据南方电网公司(财[2010]7号)文件精神,对财务管理提出了如下要求:加快银行账户清理,规范账户管理,规范资金收支管控,统一财务管理流程,强化资金管控,防范资金安全风险等。因此,强化财务管理流程是有效实施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措施。本文根据企业的实际,就财务管理流程在内控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增强内控管理效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操作存在误差

和平供电局在被接管之初,内控制度几乎空白,财务人员对业务操作流程管理认识不足,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往往是按约定俗成的经验和习惯来操作。这样,对业务合理合规性的掌控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由于在统一的核算办法下,对规范的操作细节理解不一,必然会造成基础的核算质量参差不齐,每年的各种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在现金支付业务中,存在既不考虑收款单位是否开立银行账户,也不考虑资金发生额的大小,都使用现金支付,甚至在审计中还发现有缺少审批手续的现金支付业务现象。

(二)财务内控管理不够规范

广东电网公司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和平供电局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财务内控管理进行审计后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指出:内控制度不够健全,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岗位分工不够明确,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不够严格,银行账户管理不够合规,营销管理、票据及印鉴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图1 所示。

由图1可见,在电费收入结算、现金及银行存款管理、成本费用核算、工程结算和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这反映出了当时财务内控管理的混乱状况。

(三)员工工作热情不够高

在强化财务内控管理之前,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恰当,对会计人员分工不够合理,职责不够明确,对做多做少、做对做错的奖罚制度不够完善。例如,有的会计兼职过多,职责过重,不仅包括从复核、制证到装订归档,还包括对账、编制报表到分析总结等一系列财务结算及分析工作。显然,这样的工作量根本不是8小时以内所能完成的,而加班又不给付加班工资,这种工作职责与劳动报酬相脱节的管理模式势必导致员工对内控业务的创新意识不强,存在被动工作和工作热情不高的状况。

二、成因分析

结合接管初期存在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员工业务技能不高,造成业务操作误差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计队伍也迅速地得到了扩充,但是,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新员工存在经验不足,而老员工则沿用历史惯例,缺乏创新意识。虽然经过省、市供电部门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人员素质和业务技能有了较大提升,但还是对新的会计核算办法、相关会计制度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员工业务技能与高效的财务内控管理水平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例如,在缺乏操作流程情况下,有的业务人员面对新情况、新业务时,就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有时因把握不准业务的性质,而造成技术性差错的发生。

(二)操作流程不够完善,导致内控管理混乱

和平供电局在被接管初期,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财务管理操作流程缺失严重。例如,在资金支付业务中,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业务人员只是按一贯的操作习惯办理业务,通常的做法仅是:经办人填制报销单局长审批财务负责人复核出纳付款月底出纳将已付款单据交会计制证记账归档。显然,这种操作流程过于简单,缺乏必要的支付审核程序,缺乏经济业务的相互监督环节,财务人员难以鉴别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准确性。又如,因为缺少固定资产处置等业务流程,使十多年来已经改造、报废的固定资产至今仍未作出账面处理,导致资产的账、卡、物严重不符。这种无标准操作的现象,使得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不能有效防范资金安全风险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当时所沿用的内控制度也没有结合实际、不够具体、不够合理,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了财务内控管理混乱的局面。例如,在提取现金的业务中,既找不到提现限额多少的规定,也找不到单位与银行签订提现的最高限额协议,有时还发生出纳已付款的经济业务在月底交给会计制证时却发现票据不合规定的情况,本应开具国税发票的业务,却出现了地税发票报账;有的是行政事业单位收取的营利性业务收费却开具了财政专用收据报账等。诸如此类差错的纠正,势必引起退回处理的麻烦,而有些对会计、税务法规不了解的部门领导还会对财务人员的工作不理解,导致部门之间不能有效沟通,增加工作难度,影响到内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可见,在这种没有完善财务管理操作流程状况下,难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准确性,必然导致内控管理混乱,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甚至容易诱发经济案件的发生。

(三)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

众所周知,绩效考核是一把“双刃剑”,一个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激活整个企业,提升绩效,否则会适得其反。和平供电局在被接管初期,财务人员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并且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结果都是一个样,每个成员享受同样的待遇。这主要由于绩效考核的内容不够完善,尤其是没有涵盖财务管理流程的工作内容,反映财务管理流程执行情况的关键绩效指标缺失,无法正确评价员工在实施管理流程中的真实工作绩效。在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不能正确体现岗位职责的情况下,绩效考核必然会流于形式,并容易出现人为调控因素,从而达不到真正的考核效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就无法有效地调动起来。

三、对策

(一)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技能

鉴于供电企业规模较大,基层的供电所、变电站遍及每个乡镇,供用电设备遍布本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个村落。管理层次及人员较多,依靠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与监督难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因此,为使业务流程在内部控制的应用中有效实施,必须着眼于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建立制度化的员工培训机制,制订年度岗位培训计划,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并辅以一个约束、监督与激励员工的机制,使员工具有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寓个人成长于企业发展之中,避免损公肥私,实现双赢。

(二)建立标准管理流程,强化以防为主的内控管理

财务管理流程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在制定标准的财务管理操作流程时,应充分考虑流程的内部牵制功能,有效强化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人员在受理相关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按有关制度、规定经过复核,对重要业务或超常规业务要实行班子集体决策,禁止一人独立全程处理业务,在企业经济业务的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流程,建立以防为主的标准化的事前控制流程。

为了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在财务内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和平供电局针对省公司在财务管理领域对经济业务操作流程的相关要求,规范、固化并实施了70项业务操作流程,还结合和平供电局的实际情况及需要,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资金支付业务流程,较好地强化了企业内控管理。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上述流程实现了企业内控工作中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同时还考虑到预算的监督及执行,加强了经济业务的监督管理程序,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弊端,进一步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资金安全风险,节约了成本费用,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在2010年度广东电网公司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对和平供电局的财务内控管理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的问题如图3所示。由此可见,经过不断的整改和完善财务管理业务操作流程后,资金及其他财务管理方面都比较完善和规范。当然,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规范并组织实施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增减、处置、盘点、报废等业务操作流程,以建立更加标准合理的管理流程,从而达到实现强化以防为主的内控管理目的。

(三)完善考核制度,提高内控操作积极性

在财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凭借财务人员的强烈责任感和称职的工作能力,对企业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责任人和相关负责人,并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在财务管理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考核指标进行岗位考核,在如表1“员工绩效合约”的关键业绩指标中增加一项“财务管理流程执行差错率”,并制订了如表2的“财务管理流程执行差错统计表”对新增指标提供数据支持,统计表于每月业务发生时发现差错即时填写,并于月份结束后5天内在部门公布统计结果。

同时,以现有的财务内部稽核、内部审计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最高权力机构管理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稽核、任期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管理、财务账套及原始凭证等手段,对有关业务和财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为主的事后控制流程。这样,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同绩效考核挂钩,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了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工作的贯彻落实。

四、结论

实践证明,强化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能起到制约成本、防范财务风险、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等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欧淑娟.供电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165-166.

篇4

关键词:忠武 p3软件 应用及体会

1、p3的应用概况

忠武-武汉输气管道工程是国家计委审批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是川气出川的的一项重要举措,业主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分公司高度重视,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各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的进度计划用p3来进行进度分析。业主随招标文件提供的WBS编码、工程量资源代码和作业分类码,投标人可以在业主提供的WBS编码、工程量资源代码和作业分类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以建立自己的编码体系,但不允许改变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提供的编码。

我单位根据六B标段的施工人员和机组配置,根据焊接机组的划分区域分成两个层次,增加一层WBS编码,来进一步细化施工项目,达到更好的进行进度分析。

为了更好的明确责任,并参考其他行业的做法,将行政区域,各个工序的责任人增加到p3的作业分类吗。

在不违反业主要求的情况,增加所需要的WBS编码,作业代码分类吗,并创建目标工程。工程项目计划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项目管理的龙头。由于工程的管理工作大多都是围绕着如何实现工程进度计划所制定的目标而展开的,因此能否编制一个全面、优质的进度计划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现代工程项目的实施业已朝着“全面详细计划、严格实施计划、及时反馈更新、紧密跟踪对比”的模式进行。

2、进度控制

根据编制的p3计划,在每个月的25日向业主定期保送本月的进度报告以及下一月的进度计划。

根据我单位的实际工作进展状况,在p3中记录本期作业工期的完成情况,利用p3分析工具来分析工程的进展并预测未来的情况,通过与目标工程的比较分析现行的进度工期是否超前或滞后,费用是否超支。

可以在p3软件中设置一些常用的分析对比视图以及报表了解工程进展。

3、P3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p3软件是美国Primavera System公司的软件产品,主要用于工程项目的管理。与目前国内的项目管理模式不太相符,因而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办法,由于笔者是第一次使用此软件,在进度控制过程中深有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P3 作为国际项目管理界所公认的专业级项目管理软件其蕴含的管理思维是博大而精深,但初次使用不应该把P3软件的使用定位在计算机软件操作的角度上。

(2)P3作业多数是根据以往业主划分的工程量清单的角度来设置作业工序与施工班组的实际分工没有完全统一,造成在作业资源加载方面难度的增加,所以今后考虑作业的设置时应当根据每个施工项目的特点使作业的设置尽量方便每道工序便于劳动力机工具材料资源以及对应工程量的加载,各个工序的划分还不够细致,每个工序的时间太长,在进行进度分析过程不易发现问题,应该每个任务作业的时间控制在10天左右。

(3)对长输管道施工的不可遇见的因素考虑不周,如我标段在2003年11月份下了暴雨,山洪造成管沟细土流失,漂管事件,使我单位的施工进度收到影响。对进度计划的执行造成很大的影响,还有线路变更,增加隧道一条,使我单位的工期拖后6个月之久,不可能按照原来的进度计划执行,须重新指定进度计划。

4、对p3软件应用的认识和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P3在整个工程使用的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是否重视和参与,首先各级领导要态度坚决下大力气推行P3软件的运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以倾斜,第二要重视监督检查制定对策奖惩分明,第三领导最好能独立进行实际操作掌握P3工程组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对关键问题及时加以引导

(2)制订合理的P3规划相当重要

在工程初期要对本项目如何进行工程管理有一个明确的概念,P3计划的框架要搭设好也就是要明确在此项目管理上通过P3的使用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这是很重要的,对项目来说计划是最主要的,至于资源费用的加载原则上项目制定规划要求由各专业工区来完成具体的操作当然在使用初期不能贪大求全。

(3)思想要统一目标要明确

P3软件本身的使用并不难,关键是要采用它先进的管理思想观念的转变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通过多次的培训宣传要克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改变原有熟悉的传统管理模式使参与管理工程项目的所有人员对P3的管理思想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努力发挥各职能部门和专业公司的作用

各部门和专业公司要树立以P3计划为龙头来开展工程管理工作,P3计划绝不是计划部门一家的事而是所有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都紧密相关的,经项目确认后的P3计划必须强制执行,工程物资计划质检安全等部门都要参与到P3中来努力实现设备材料计划、图纸计划、质检计划、安全控制等纳入到对应的P3作业中去克服工程协调上的盲目性和随意。

(5)要充分依靠机组管理人员层层落实p3计划

P3计划越细就越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但P3 计划的编制和数据的更新需要化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资源和费用的录入逻辑关系的修改这就需要动员和依靠机组管理人员来做好这项工作确保计划的落实,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篇5

[关键词]物流工程;培养方向;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53-02

物流工程是一门将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我国对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我国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的院校较少,招生规模也较小。与物流管理专业比较,物流工程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培养模式也不尽完善。因此,对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1我国物流工程专业培养现状

我国自2002年开始开设物流工程专业,由于各院校开设的物流工程专业大多是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信息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大部分院校专业定位以机电、运输和规划为基础,部分学校以系统仿真和信息技术为特色。

2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向的制定和分析

陕西科技大学从2002年招收物流工程方向的本科生,我们基于“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的观点,在总结国内外物流工程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成果,结合我校的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制定我校物流工程专业未来的培养方向为:

2.1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因为物流工程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

(1)物流节点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的评价体系;物流项目的运作与管理模式等。

(2)企业物流系统设计与分析。将企业物流与生产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

2.2物流装备技术设计与应用

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因此对物流系统硬件设备的设计、管理和应用对于物流系统的顺利实施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代仓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大型的配送中心一般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需要物流工程人员进行分析和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和管理;所以物流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现代仓储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设备设计与分析计算等知识。

(2)制造业现代物流设施设备系统设计和分析。制造业中现代物流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现代物流设备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例如:工位器具、输送设备、无人搬运车、分拣机和分拣系统等都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设备。

2.3物流信息技术及集成

从根本上讲,现代制造企业的物流建设是信息系统的建设。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和集成化是提高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内容。

(1)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研究

信息技术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工具。面对日益更新的技术手段,企业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

(2)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包括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内的计算机系统,并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表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物流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二是物流自动化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共同构筑现代物流系统。

3培养方案的实施

以上培养方向的实现,必须在课程体系的制定、实践环节的培养、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制定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为此我们围绕以上培养方向,按照课程群的思路制定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如下:①机械装备类课程群: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械控制工程、物流装备技术等。②信息类课程群:计算机原理与接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物流信息技术等。③规划类课程群: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系统仿真、运输规划与配送、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等。④物流管理类课程群:供应链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学等。

该课程体系的制定兼顾了物流设施设备、信息、规划和管理等物流的核心内容,并且充分体现了物流工程专业的工程背景和工程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明会,唐四元.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11):123-124.

[2]鞠颂东.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J].中国物流与采购网,2006(5):8-23.

篇6

2010年5月,广东省正式启动建设“智慧广东”计划,提出要率先发展物联网,其远景目标是打造数字广东、智慧城市、知识经济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

在这一背景下,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充分将融合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条形码技术)、通信网络技术(3G、Internet)、空间信息技术(GPS、GIS)、传感技术,运用到全国物流协同管理、放心食品追踪溯源、危化品全方位监管、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集装箱资源整合、综合智能停车管理、国际国内双向采购等七大示范项目中,从而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行业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监管信息化水平,构建现代物流文化,推广低碳物流,通过物联网的建设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马仁洪常务副会长表示,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强调以“改造物流装备、培育企业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强化行业自律和应用物联网技术”整体捆绑為建设内容,通过“四硬一软”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為物流企业(园)提供脱胎换骨的解决方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从而推动物流产业升级,规范物流市场,制定物流相关行业标准。為此,围绕示范工程“五位一体”的建设内容,从2010年起分别选择了一批符合条件的试点单位开展示范工程,其中首批示范工程已初见成效。

据了解,危险品全方位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于2010年12月27日在广东惠州大亚湾启动,作為物联网示范工程的一个子项目,该系统对危险化学品等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运输等过程的状态信息进行跟踪,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危险化学品的状态信息、运输车辆的位置信息,使得危险品储存企业、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市级数据交换平台进行安全监控与生产管理。而各级政府则可以通过市级数据交换平台对安全进行检查,形成互联互通的协同监控系统,一旦发生突发紧急事件,可以通过监控屏幕或手机进行远程可视救援指挥与通讯联系。同时还可以对RFID、GPS及各种传感器自动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的数据报表,帮助企业、政府监管部门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对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统计,為重大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危化品全方位监管物联网示范工程是以中外运瑞驰物流有限公司、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為代表的试点项目。而中外运瑞驰物流有限公司实施试点以来所取得较明显的效果,该公司安装了全国物流协同管理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系统,首批在200台危化品运输车辆上安装3G GPS、综合智慧控制器、液体精密传感器等设备,部分示范项目已正常运营。

中外运瑞驰物流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刘珀均表示,大亚湾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项目在推进中外运瑞驰物流技术升级的同时,也将推动大亚湾区物联网的发展,抢得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先发优势,对促进大亚湾区实现信息现代化国家级石化城的战略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后,公司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清楚地通过视频连接员工(危化品运输车驾驶员)在路上的工作状态、车辆状态,货物的安全状态。”

随着一辆辆车身上标识着“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一中国外运”字样的危化品运输车的开出,大亚湾的物流产业渐入佳境。去年全区物流企业营业额约20.3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9.5%;物流产业增加值11.6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5.3%。

“智慧”快递

智慧快递物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始于2011年5月18日,以广州白云区弘森国际物流中心為基地,其目的在于借助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通过创新推动园区转型升级,整合周边的快递资源,用三年时间打造全国首家最具规模的快递聚集区。通过物联网的应用,建立快递的综合监管与预警体系,建立华南地区空港快递中转枢纽,形成以空港為基础的多式联运及国际快递采购中心,打造集约生态型的快递集聚区,完成了整体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实施方案。

据了解,通过物联网的启动及策划,推动了园区的集聚度,目前已经聚集了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58家,占园区企业65%;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段,联合省公安部门,正在开展集聚区快递企业物流过程的走私、贩毒监管系统的建设,已经启动建设快递服务公共平台;此外,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等四个协会还联合举办了物流与电子商务论坛及快递物流业务对接会,进一步推动了物联网在快递集聚区的应用。集聚区的物联网应用对快递物流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吸引了部分快递企业进入集聚区,加快了集聚区快递企业的集聚度。

南方物联网信息中心主任吴迪表示,我们感受到了物联网的热度,行业的应用慢慢走出了新路径。南方物联网的9项示范工程,已经密锣紧鼓地在广东省21个地市中心平台实施。通过政府引导、协会推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南方物联网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广泛联合行业力量,跨行业整合资源,共同投身物联网工程的建设,联合了大批信息化物联网软、硬件企业、物流装备企业、第三第四方物流公司和车辆制造企业。

至于试点工程是否会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压力?对此,吴迪表示,“目前只是小规模的试点,成本方面增加不是太多。”他举了一个例子,“目前肇庆市致美物流共拥有70多辆城市配送货车,在物联网技术在规模化应用之后,一年营业额达到2亿元左右,成本将下降5%,因此我们看到,物联网技术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篇7

[关键词]移动通信 物流管理途径

一、移动通信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1.移动通信技术在车辆定位中的应用

目前,确定货车位置是利用GPS,然后把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这是通过移动通信进行的,数据处理分析通过计算机进行,然后货车的位置可以通过图形来显示。物流管理通过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使得物流控制中心可将其调度延伸到全国,对于自己的通讯网络根本不需要建立,使得低成本、大范围的系统管理能够实现。当控制中心需要调整某个车辆的运输状态时,控制中心可用短信方式通过移动网络发出需要调整某个车辆的运输状态,司机调整运输路线是通过受到语音或者短信通知后进行的。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时,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司机可与控制中心直接通话,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控制中心下达作业指令。

2.移动通信技术在货物保险中的应用

无线射频技术(RFID)可应用在电子锁上,一旦货物被锁,计算机将物品性质、数量、送货线路、目的地、收货人等信息输入到电子锁中,在每个检查关卡,自动扫描电子锁,并通过短信传递到控

制中心,进行核对。若电子锁被打开,也会自动发短信通知,从而达到货物运送过程中的保险作用。

3.移动通信技术在货物配送中的应用

当货物送到零售户后,零售户通过注册过的手机发送短信通知中心,货物收讫,这样中心可实现电子签收和电子记录。

4.移动通信技术在订货中的应用

零售户通过注册过的手机输入对应的号码就可以向销售公司订货,实现订货内容、数量、时间的信息传送,销售公司可以通过短信及时回复,同时也可方便零售户的退订,还可作短问调查。

5.移动通信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与条码相结合,如在仓储过程中,保管员可利用无线手持终端接受业务中心的盘点或备货指令,并利用终端扫描条码完成盘点或备货工作。相对于手工盘点和备货记录方式,无线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和差错,提高了物流管理效率。

二、促进我国移动通信的物流管理的途径

1.加快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形成步伐

在现今的竞争环境中,物流是保障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手段,不可轻易被效仿复制的物流管理能力如同企业账本上的实物资产,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纵观世界领先的企业能超越对手,形成成本领先、快速响应的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在于它们重视企业物流,同时拥有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通过统一指挥、多操作节点、业务垂直管理等创新管理模式,这些领先企业正在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因此,我国移动通信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重视物流管理,并把物流管理作为参与市场竞争、形成经营优势的战略内容进行研究。

2.探索合适的物流管理模式

(1)探索灵活的物流运作管理

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模式)、第三方物流管理等一系列创新的物流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从管理信息驱动方面来分析,企业物流可分为基于客户需求的拉动式和基于客户订单期望的推动式两种基本管理模式。在我国移动通信企业中,管理的物资主要分为工程类物资和业务用品类物资,这两大类物资的物流需求信息分别来源于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对于工程类物资,由于工程建设本身带有很强的计划性,因此工程物资对于物流的需求可以纳入工程建设规划中,即采用推动式物流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确立后依据预计采购数量安排相应的物流计划。而对于业务用品类物资,由于营销市场的变化情况较多,单纯采用推动式管理无法达到对营销活动很好的物流支撑,所以应该采用推拉结合式的管理模式。即在营销项目开始前,公司应依据总体营销方案预测采购数量并安排相应的物流计划,在营销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应该结合外部顾客的相应需求调整物流计划以满足各类业务用品对于物流的需求。

(2)打造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在现代企业竞争与管理中,信息至上,实时竞争与管理决策均需要实时信息。同样,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物资出入库、运输调度等纷繁的信息也需要及时能传递到信息使用者手里。一个好的物流系统必须有一个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做支撑。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其中一个共同特点是营业销售点和工程建设基站数量大且地域分散,管理环节跨越省、市、县三级。在这种复杂的管理环境下,要准确掌握各类物资的物流信息,并且将管理延伸到工程建设、销售末端,就必须运用信息化手段保证了信息流动的快速、准确无误,同时有效减少冗余信息传递,提高物流效率,支撑企业生产运营。

(3)借助第三方物流推进企业物流发展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第三方物流从常规的存储、运输等单项服务转为提供延伸的增值服务。移动通信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节省费用,使得资本投入减少,这主要是通过规模管理与配送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其次,使得库存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手段;再次,“客户导向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帮助企业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随着移动通信对物流需求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是物流的发展趋势,对于移动通信的物流管理水平起着推进的作用,从而能够使物流的支撑力度大大的提高,最终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利润。

参考文献:

[1]蒙红勤 雷云芳:移动通信企业“物流-资产”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设想[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03)

[2]邓文东 曾钦海:卫星定位及移动通信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A]. 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 ,2004,(10)

篇8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4]徐天亮,本科物流类专业设置体系与培养分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C

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创新

1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很多,如只重视物流基础理论教育,物流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与物流业的实际运作差距较大,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等。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忽略了物流行业的实践性和实操性。这些既反映了目前独立学院在课程教学体系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独立学院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欠缺。如何通过改革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既具有创新意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目前独立学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独立学院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已走过了十多年历程,但在专业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工业实践对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有:

(1)面向实际的物流实践训练不足。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必须面向物流企业实际,而不能过分侧重物流专业理论的传授;不仅要使学生“知”,还要使学生“会”。这不仅是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目前发达国家同类院校成功教育的经验。目前一些独立学院由于经费等原因,且惯性认为文科只需一本书和一只粉笔就能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实践课程比重较小。就算是安排有实习的教学环节,时间也较短,和母体高校基本相同,也是两个月时间的实习。大部分独立学院物流专业本科尚未建立稳定、长期、可靠的实践基地。

(2)目前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口径窄。长期以来,由于独立学院原有母体培养体制影响及学生重授课轻自学的思想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窄,专业设置过细、过于狭窄的问题较为明显,学科交叉的专业偏少,而学科交叉对现代物流工程管理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显露,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地发挥,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很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难以满足当前物流管理人才国际化的要求。

(3)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非工程化”倾向严重。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有相当一部分缺乏物流工程管理实践经验,没有在企业和工程部门的工作经历。他们许多人一直呆在学校,这些教师不仅缺乏物流工程管理实践经验,更缺乏对工程、生产、操作流程、物流企业人文环境的了解和感情,他们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充实,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出神人化更无从谈及,这就难以焕发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热情。

(4)目前独立院校的评价体系和指标错位。目前我国在评估学校和评定教师职称时,通常是过于看重论文的数量和科研经费,而忽视了论文和科学研究的背景和社会价值。有的论文没有任何科技和工程背景,内容空洞。而在学术论文和技术开发应用成果两者之间,重前薄后。很多学校出现论文多多,而具有可以转化为产生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论文却少之又少的情况。这会使教师生产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忽视,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物流管理类工程技术人才。

(5)目前独立学院物流管理工程专业教育缺乏系统规划。“物流管理工程”是一个范围广阔的主修领域,除了提供物流管理为主的工程教育计划,还提供交通运输学、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学科、人文学科等相关学科的教育计划。现行的物流工程教育不仅要加强管理、系统思维和团队协同合作与交流、职业道德和法律、创造性工作和工程设计等能力培养方面的规划统筹,还要把物流工程教育置身于全球经济背景中进行系统规划,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国际工程要求的现代化人才。

2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鉴于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借鉴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CDIO工程人才培养理念,结合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学学科齐全、学习资源丰富的条件,以接近工程实际涉及技术、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团队综合设计大项目为主要载体,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CDIO的全过程中不断地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提高。为此CDIO工程教育特别设计了CDIO教学大纲,CDIO大纲以构思、设计、实现、运作为主线,综合地考虑了专业基础知识、个人和职业的技能、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以及在整个企业/社会环境下进行CDIO的过程。对于工程教育的根本要求,就是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必须发展成为完整的、成熟的、有思想的个体,掌握相应的技术知识与推理的基础;并在现代团队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交际技能;必须了解如何在企业和社会背景下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系统以达到最后创建和运作该系统的技能。

针对独立学院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来对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按CDIO能力培养大纲要求,制定工程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旨在探索符合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达到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

我们在以往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制定过程中,往往是以学科来编排教学大纲的,将物流管理工程实践置于次要地位,物流实践与教学严重脱节,学生的物流操作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确定了以物流管理工程项目为导向的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大纲改革,严格按照CDIO能力培养大纲的要求,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制定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CDIO能力培养大纲,大纲以(物流管理)工程实践项目为培养主线,坚持物流理论与物流实践相结合、以培养高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

4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面向物流企业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它主要是以物流管理工程实践为目标,培养学生过硬的物流工程管理实践技能。借鉴国际先进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对传统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新型的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摒弃以往本科教育教学中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的观念,以物流工程管理实践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目的,采用模块化课程教育方法,以工程实践项目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更主动地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

对此,我们构建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1)积极倡导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依照CDIO理念培养学生。将“构想一设计一实施一运行(CDIO)”作为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方向,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工程环境下生存和成长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尝试以物流管理工程专业相关的项目作为工程实践教育的组织原则,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多学科、大系统的掌控意识和能力;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扩展至师生基于问题解决的互动学习,将学生以继承知识为主的学习引导至对未知事物主动探索的学习。

(2)建立基于问题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基于问题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就是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将课程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并将这些重点难点内容编成物流工程项目,让学生组成工程师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共同完成项目来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项目设计及管理所需的沟通交流技巧,培养工程创新思维。

(3)改革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培育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CDIO课程大纲强调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关注工程实践,加强实践环节。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按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理论教学进程,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又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技能型人才。

(4)积极构建面向企业的校企合作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要面向物流企业,物流企业要依靠物流工程教育,只有这两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对路适用的物流管理人才。以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学校与相关的物流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学生的实习不是安排在课程进行中或学期结束之后进行,而是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以毕业实习的形式进行。这样虽然学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工程实践,但是这种实践与理论学习相隔的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工程技能的锻炼。因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按CDIO标准,有层次、分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校企合作,不光是在毕业实习环节进行物流项目的操作训练,更要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进行,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过硬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5)积极采用以物流管理工程实践为中心的并行式物流管理教学模式。传统的物流管理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一系列串联步骤,忽视了学科之间,尤其是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这也是当前大多独立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而在并行教学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课之间同时在线,理论和实践之间交叉平行,同时进行。并行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组织上的并行;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上的并行。在汽车服务工程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采用并行式教学模式。

篇10

价值工程是1947年美国GE公司率先发明并应用的,该项应用投入较少却获得了巨大回馈,它在满足必要功能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成本,适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领域、产品研发、工业生产等领域。价值链分析由MichaelE.Porter在1985年提出,自诞生以来,就引起了中外许多专家的研究兴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研究,现在已经是战略成本管理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但在目前,价值工程并没有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太多重视,而价值工程运用于价值链分析却是很有意义的实践,本文在分析两者中“价值”含义的基础上简要探讨了价值工程在价值链中的运用。

关键词:

价值工程;价值链

一、两个“价值”的含义

在价值工程中,对某一产品项目的价值分析,是对其功能和成本进行分析,也是从客户使用时的效用来考虑的。因此产品或服务价值链和价值工程可以在为客户提供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这一点上切合。

1.价值工程中价值的含义。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公式V=F/C,表达了“价值”是单位成本的功能。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反映的是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匹配程度。如果功能大于成本,表明价值高,即“合算”;相反,如果功能小于成本,则表明价值低,“不合算”。

2.价值链分析中价值的含义。根据Porter的价值链分析法,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个价值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这个来源于价值活动所涉及的企业间协调所带来的最优化效益。所以,价值链中的价值是一种整体最优化效益的体现。物流价值链是从企业到最终客户的物流过程中,由所有增加价值的物流环节所组成的,是物流活动价值的体现。根据上文的论述,物流活动实质上就是追求投入(成本)与产出(功能)比值(效益)的最大化,这个比值就是物流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使用价值,是该物流活动效益的体现。因此,物流价值链中的价值,就是组成物流活动的一系列物流环节一体化和协同运作产生的经济效益。

二、价值链与价值工程的切合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物流价值链与价值工程具有切合的可能性,因为二者都是基于价值的分析,它们的目标和表达形式都具有一致性。(1)基于价值的分析。在物流价值链中,物流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每种具体活动的分解使得对企业物流活动的研究可以细化到对组成该物流活动的逐个物流环节,如功能分析、成本分析等,从而使得价值工程的分析法与物流价值链分析法结合起来成为可能,可见,价值共同构成了物流价值分析的基础。(2)目标一致性。价值链研究的目标是物流活动总体价值最大化,价值工程的核心是以最低费用来满足客户所需的必要功能,从而实现客户和企业的价值“双赢”。

三、切合关系下的价值链提升途径

价值链活动是由一系列环节共同构成的,也就是说要增加物流服务的价值,其实是增加由每个物流环节构成的总价值。因此,需要把某一物流活动进行细分,分别对每个环节进行价值分析,所有价值环节的价值和为该活动的价值。从物流市场的供应角度来看,物流企业愿意提供的物流服务数量Q受到客户愿意支付的价格P的影响,作为供应商,企业进行了必要的投入,如人员和设备的投入,进行运输、仓储、配送等,表现为成本的耗费LC。物流服务价格LP对应物流成本LC,利润W=LP-LC。从长期看,物流价值的提升可以运用上述的价值工程中价值提升的四种方式进行,通过企业价值链战略成本管理来实现:一是优化组合物流环节的投入成本比例,使物流服务总体功能不变,二是对各个物流环节的功能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物流服务总体成本不变。

四、运用价值工程优化物流价值链

物流价值链优化强调的是调整各投入要素之间的成本冲突,使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最终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追求物流系统整体最优,就要达到物流价值链所体现的物流价值最大化。在物流价值链与价值工程接合关系下,要对企业的物流价值链进行优化,首先将物流一系列活动进行细分,接着应用价值工程法对这些细分的环节进行价值分析,以确定物流价值链优化的具体方向。因而,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一是需要将物流活动细分为一系列环节。利用物流价值链分析将企业物流价值活动分为基本环节和支持辅助环节。二是既然物流活动的实质是提升物流功能与物流成本的比值,那么物流系统的效益和效果就决定于功能与成本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博弈关系。因此,追求物流功能和物流成本之间的均衡是物流价值链优化中的重点,即以客户接受的物流成本来满足客户要求,这和价值工程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所以要把价值链中价值和价值工程中的价值两个概念进行接合,从全局的角度来对待企业物流活动。

五、结语

价值链和价值工程在“价值”分析上形成切合点,因为二者都是基于价值的分析,要提升服务价值,主要通过权衡组合内各个物流环节的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物流环节的投入管理优化以及流程的优化。价值链本质上是一个投入(表现为各个价值链环节的成本)产出(表现为各个价值链环节的功能)的过程。将价值工程思想运用到物流价值链分析中,价值链优化必然首先要对各种价值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工程视角下的物流价值链分析。把价值工程作为出发点,建立物流价值链分析模型对物流活动进行分解,确定物流价值链优化的内容和途径。价值链和价值工程的切合,为基于价值工程的价值链优化解析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价值工程的本质就是努力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价值链方面的研究是价值链活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从而实现价值链整体的优化,形成企业价值链联盟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赵灵章.基下价值链管理的协同效应研究[J].会计之友,2005,(9):17-18.

[2]郑霖,马士华.供应链是价值链的一种表现形式[J].价值工程,2002,9(1):9-12.

[3]刘海虹,王.内部化与外包——企业价值链活动范围的确定[J].管理世界,2003,(8):144-145.

[4]侯璞.基于价值工程法的物流成本管理研究物流技术[J].中国流通经济,2011,30(06):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