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风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风格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风格;板书设计;精神面貌;为人师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03-01

语文教学风格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语文教学风格现象及其规律。语文教学风格的研究是基于对客观存在的语文教学现象这种客观事实的承认和尊重为前提,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风格现象作充分的感知和理性的深刻剖析,让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血肉、灵气和魅力,透过语文教学风格现象看到语文教学风格的本质,把握语文教学风格的规律性,认识清楚语文教学风格的风骨、灵魂和精神。

一、模仿性教学阶段

作为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对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模仿较多,创造较少。新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往往比较茫然,对于课程的结构,教材的解读、学生纪律的调控和课的推进状态的把握都掌握不好,在这些时候,模仿成了新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法宝。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是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不能全盘照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性的实施课堂教学,拿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

二、独立性教学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模仿别人的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取舍、扬弃和改造、加工,开始逐渐进入佳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独立地、灵活自如地安排和处理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学业的检查与评定等)。随着教师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作为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例如开始钻研教学语言和表达艺术、教学板书板画艺术、示范性艺术等一些细节的把握。在这个阶段中,感受到自己最喜欢也最愿意琢磨如何上课。用怎样的导入形式,用哪些方法突破重难点,用哪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怎样的言语刺激学生,与学生互动,怎样组织一个又一个比较流畅的教学环节可以不露痕迹。这些教学技法的问题就像一个个挑战摆在眼前,我们的教学技艺在探索中不断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有规律、有特点的教学倾向。

三、创造性教学阶段

在独立性教学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摸索和实践,语文教师创造性灵感不断地在教学中喷涌出来,这突出表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在这个阶段,教师全身心投入,呕心沥血,殚思竭虑,真是艰苦备尝,而又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其中,既有挫折和苦闷(如总是不尽如人意,不能为别人理解和支持等),更有成功的喜悦,领略到创造性成果的幸福和欢乐!到了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逐渐进入个性化阶段,日趋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风格形成的创造性阶段,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单单在教学技艺上付出辛劳,或许更多的是站在理念的高度去设计教学,衡量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技法的教学,它的人文性、审美性,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具有很深的课程内涵的,因此在创造性阶段更要注重对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在创造性上有所发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性阶段是形成教学风格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普通一线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阶段。

四、有风格教学阶段

在形成教师独特教学风格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地完美结合,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的课带有明显的、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或规整。所有成功的名师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盲从、勤钻研,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获得教学艺术的享受!此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教学艺术特征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其教学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且处处闪耀着创造的光芒。此时的教学艺术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得到同仁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的认同和赞赏。

这些语文教学风格形成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既不能躐等,更不能颠倒。当然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各个人是不一样的。从一个阶段过渡、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都需要教师付出艰巨的智力劳动,离不开主客观条件(如领导的谅解、支持和同事、学生的配合等),其中主观条件(如锐意创新、坚韧不拔等)又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总的趋势是不断由量变到质变,模仿成分逐渐减少,创造成份逐渐增加,创造更高的阶段,直至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文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教学风格的认识与追求[J].人民教育.2007(20).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风格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执行,国家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对学生个性成长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教师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语文学习中,教师能够形成自己的一个教学风格对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教学风格的形成能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感染,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能够促使教师走向成熟,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思想,不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疲惫感。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现状

第一,教学风格,其实就是教师在语文学科施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仪表体态、说话的语言以及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等,它传达了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师德品质,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学校学习中教师的个人教学风采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大多数学生喜欢哪个教师就会去模仿这个教师的行为和语言。[1]因此,在开展活动时,语文教师应当多去修炼自己的品行,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语文教师在发展个人的教学风格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2]第二,语文教师盲目跟风,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认识不清,难以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很多有经验的教师认为,教学风格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历练而形成的,不需要过多的去修炼。还有的教师认为教学风格可以复制成功教师的,没有过多的去总结创新。在学习他人的教学风格时,忽略了保持自己的教学个性。[3]向其他教师学习经验是促进教学工作快速进步的好方法,但是,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完全的照抄照搬,而是要开动脑筋创新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路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只有以人格魅力去影响和鼓舞学生,通过各种教学风格来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才能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第一,教育部门鼓励和提倡教师发展教学风格。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应当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去鼓励语文教师修炼自身的教学风格。其一,将教学风格纳入一般的测评系统,督促教师努力形成自我的风格。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体系应当朝着全面、综合的方向制定,教学风格作为评价体系中的一项,能够激发教师的潜质,为学生做好服务,逐渐的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其二,为教师互动创造机会,方便大家交流互助。教育部门可以鼓励各个学校之间打开校门,组织语文教师去友校走访学习,帮助教师开阔自己的学识和眼界,为自己的教学风格增添更多的新鲜因素。最后,积极开展个人教学风格的学术研究。教育部门可以为教师开发一些相关的研究课题,提供充足的机会,但是学术研究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把握正确的度,保持良好的工作常态。第二,积极创造形成教学风格的有利环境。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各个部门应当积极地做好配合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一,创建一个轻松民主的工作环境。学校管理教师应当走科学、合理、民主的路线,而不是约束、管制,为教师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大力支持教师修炼自己的教学风格;其二,学校应当时刻关注教师的生存环境,维护教师的尊严。由于家长们对孩子的溺爱,教师管理学生面临十分困难的境地,家长打骂教师的新闻屡见不鲜,这对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学校一定要担负起保护教师的责任,为他们教学工作保驾护航。最后,重点培养初具风格且稳定的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对于发展成熟的、有稳定教学风格的教师,学校应当重点去培养和发展。第三,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风格的形成路径除了教育部门和学校外部因素的影响之外,还有最主要的内部因素,那就是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其一,要慢慢拥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不仅是指自我认识,还包括对自己的监督、反省和批评,促进教师能够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成长,渐渐的形成成熟的教学风格;其二,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为教学风格的发展确定方向。除了在师范学校所获得专业知识,语文教师在工作中还应当及时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在实际教学中积累经验,做一个既有文化知识又有教学能力的合格教师,为教学风格的设定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其三,要为自己树立一个职业梦想,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对语文教育保持一颗热情的追逐心,才会积极的投身到教育工作中,永葆激情,创新发展,并且将这份激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成为一名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风格的形成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能够帮助教师在学生中间形成超高的人气,拥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品质,以此来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和动力。因此,不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教师都应当发挥出各自的职能,推动和帮助教师探寻这条风格之路。

作者:查应忠 单位:太湖县晋熙镇观音小学

参考文献:

[1]岳雄.小学教师语言风格的个体性特征与普遍性特征[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

篇3

关键词:生态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构建

一、生态教育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生态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而言,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化的学习形势下,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关注教育的生态平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上,学习语言并在认知和情感等方面产生交流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师、学生、知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复杂且多变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教育意义在于,是否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更多的是要从生态化的角度展开,着眼于未来,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空间,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态教育。新课程理念明确要求,教学活动的一切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情绪,创造生动的课堂生态环境。

二、生态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构建中的运用

1.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

生态教育讲究的是学习效率,但它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节奏。安排语文课堂的节奏要求教师要张弛有度,将教学中的快节奏与慢节奏相结合,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于相对简单的或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加快教学节奏,而对于内容复杂和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就需要腾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思考,并在讲授过程中采用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过程掌握语文知识。

2.亦庄亦谐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的部分,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亦庄亦谐。教学语言的庄,指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谐则是要带有一定的诙谐和幽默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到好处的诙谐语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知识点的学习中来,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则需要符合逻辑的语言讲解,宜庄,但用词的准确性及逻辑性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疲惫感。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语言讲解应该是亦庄亦谐,并寓庄于谐的。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一文,在学到“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一句时,学生表示难以理解为什么郑和已经六十岁了还要下西洋,这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宜庄,向学生讲解郑和远航的目的,使学生感受郑和与我们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3.于情于理的教学风格

有的教师教学风格擅长于情,以此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爱上学习并乐于学习。而有的教师教学风格则擅长于理,即通过逻辑性较强的讲述教学程序安排,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并学会学习。学生学习的两个心理系统分别是: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等,再就是认识系统,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两者联系起来,形成情理相结合的教学风格。

4.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采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来,并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多元化且能够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以此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使他们能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知识,并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其中《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诗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为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以下两种学习方式供学生选择:一是“说”,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提出自己的疑难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把自己联想到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出来。二是“画”,让学生对教材中所提供的画面加以想象,并将自己联想到的画面画下来。只见学生都变得异常活跃,由此一来,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创设的多种学习方式,使学习特点和学习层次有所差异的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不同的学习方式还能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和借鉴,在互帮互助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把握自己的教学节奏,运用亦庄亦谐的教学语言及于情于理的教学风格,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此构建生态语文课堂教育。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索

1.引言

小学是学生开启文化学习的一个起步阶段,在此之前学生接受到的一般是来自父母或者幼儿园教师的言传身教,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说能让学生有一定的启蒙,但是没有真正形成知识体系,所以还是要进入文化知识学习的正轨。小学生能掌握语文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的教学特点能够吸引他们,简单来说,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启蒙有师范和引导作用,教师的教学形式和专业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要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小学语文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2.1规范学生的语文基础。小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虽然在父母或者幼儿园老师的耳濡目染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是由于水平有限和没有规范化的教学,学生往往是照葫芦画瓢,没有从基础上了解语文。对于在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规范化的教学尤其重要,因为教育落后,教师自身的语言功底不好就非常容易带偏学生,特别是方言,小学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及时纠正,后面就很难改过来了。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自身的专业素养要过关,让学生在一个规范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接受正规的语文教育。语文学习也是一个提高理解能力的过程,让学生从小接受规范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将来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打好文化基础。

2.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担负着传播知识的重任,语言是教育与学生之间传输知识的桥梁。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各有千秋,有的教师喜欢营造幽默风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有的教师擅长带领学生进入课本中的情境,让学生领悟其中的真谛,丰富学生的心灵。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是教师语言教学的特点,为的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喜欢上语文,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去学习。小学生是非常感性的,对于不喜欢的东西他们会从心理拒绝,对于喜欢的东西会发自内心的喜欢。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3.1规范性。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从汉语拼音、笔画顺序、标点符号,再到句子的主谓宾顺序,都是一个规范化的教学过程,学生在上小学之前都没有基础,上课都是在跟随老师、模仿老师,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严格的规范,让学生能够从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教师的语言也要做到严格的规范,因为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在无形中对老师进行模仿,如果教师的语言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的话,那么学生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方言。我国幅员辽阔,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虽然普通话已经在全国推行,教师也明确规定普通话要达到国家普通话标准的二乙水平,但是还是会存在有个别字发音的不正确,比如南方地区容易出现的平舌、翘舌不分,n、l不分;北方地区的儿化音。在实际的教学中来看,教师中确实还有很多存在发音不标准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促进各地区之间更好的交流,要推行普通话,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用普通话,学生在正式场合或者在生活中要多用普通话。除了发音,也存在一些表述顺序不正确的问题,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省略句、倒装句、口水话,也会影响到我们语文学习的规范性。总之,规范性对语文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3.2生动性。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语义的表达有直接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生动性是教师教学素养的一个评判标准。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采用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让学生容易理解,这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小学的语言教学也要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的言语要尽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声行并茂,善于将教材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联合起来,符合课文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把课文当作故事来讲,绘声绘色,用最动情最真切的语言来讲述,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去,让替他们感受语文之美。

3.3精确性。小学上课时间有严格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用简短精确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上讲一些跟课堂无关的内容,或者怕学生没有理解透反反复复强调,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这样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恶情绪,反而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语言教学的精确性,首先要求教师对课文内容有精确的把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有了这些,在带领学生的时候能够更开地找到问题的关键,剩下的时间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讨论,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3.4真实性。真实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互信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小学生来说,老师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老师的每一句评语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常见的是教师可以对学生是表扬多,批评少。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顾及到学生幼小的自尊心,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真正能取得进步。所以,教师的评价一定要真实,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对表现好的要给与鼓励,不好的要及时改正,同时也要告诉学生人无完人的道理,做的不好并不丢脸,也不代表是一个差学生。

篇5

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很多学生开始怀疑自己,开始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知识层面上来看,小学语文主要指“语言文字”,中学语文更偏向于“语言文学”。因此,小学语文侧重于认知、记忆、积累,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知识点反复讲、反复练,学生只要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就能保持较好成绩。而初中语文侧重于阅读、理解、表达,加上科目增多,课时紧张,教师讲课速度较快,课堂容量加大。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学习吃力,难以适应。由此产生的断层,直接表现为学生成绩由八九十分下降为六七十分甚至不及格。

2.从学生生理、心理角度来看,六年级学生和初一学生存在的明显差异也不容忽视。虽然仅仅相差一年多的时间,但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大多数学生恰恰开始进入身体迅速发育期,心理发展也开始出现成人化倾向。这些身心特点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处于极不稳定的阶段,从而造成了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障碍。

3.从现行教育体制层面来看,有无升学的压力也是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因素。小学和初中,虽然同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但初中教师面临的压力与小学教师面临的压力是有区别的。小学毕业无选拔的分地段招生,大大减轻了学校及教师的压力,学生毕业时,基本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基于此,小学语文更多偏重浅层次教学,以鼓励学生为主;偏科现象严重,对于只是通过课堂考查的科目,很少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小学生大多过分依赖家长,作业往往依靠家长检查,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而进入初中,因为要面临中考选拔,常常几家欢乐几家愁。尤其是初一的教师,往往都是刚从初三循环下来的,刚经历过紧张的中考,自然清楚中考意味着什么,明白其中的压力有多大,因此也容易过分紧张。这种紧张与压力,无形中会让教师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加上初中学习课程的急剧增多,在客观上也对初一新生适应初中语文学习造成了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脱节的客观现实,该如何消除这种脱节现象,使中小学语文教学平稳衔接,和谐发展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1.语文衔接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树立大教育观。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我们应立足的不是六年计划,而是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为中学打好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识字、看书的能力,掌握常用的汉字,初步打好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就说明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教学有着连贯性,学习的过程有着连续性。如果把培养学生比作盖楼,那么小学就是地基,这个地基打得好坏,直接影响初中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在小学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割裂开来,而应该多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并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断层。

对于初中教师来说,我们要尽量放慢脚步,给学生读书的时间,给学生聆听、思考、品味的时间,维护他们认真听讲的积极性,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减轻学生的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平稳地过渡。教师要多角度、多渠道地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科学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尽量防止学生成绩出现早分化、多分化。关键时刻不放弃每一个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更不要把学生语文成绩差的责任推到小学教师的身上。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成功的保证。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必须让学生坚守住良好的习惯。小学教师一定要一丝不苟地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训练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将好的学习习惯带入初中。我们不妨尝试每学期邀请几个优秀的中学生,为六年级学生作学习经验的介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知识的灌输融合到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富有情趣的课堂教学更能出色地完成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激情,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6

>> 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浅析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改进教学思维,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研究 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探析 利用多媒体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浅析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途径 怎样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思维创新 浅谈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思维创新 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如何增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效果 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思维创新 浅谈如何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如何增强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增强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如何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如何能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如何能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关系到教师教学成功的与否,而且也极大地影响小学生是否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细致去研究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

语文是小学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老师们帮助小学生提高社会科学知识所要进行的必要基本途径。在小学阶段所开展的语文教育可以为小学生们在未来的成长发展过程所需要的社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小学老师们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去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先进的科学教学理念去指导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实践,切实来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相长、双方的共赢结果。

一、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们不仅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去传授自己的知识,而且还要充分地提升自己的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们也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某方面的优势,由于每位老师的性格形成、知识水平及专业特长是迥然不同的,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授课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加上每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个性特点密切联系,都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己一步一步地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一定对每一位老师都适用。故此,教师们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长特点和学生们的实际去去摸索教学方法,切忌死搬硬套或者机械地模仿,拿来所用。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

语文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下辛苦地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其设计的教学内容更能符合小学生们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要经常地去组织、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一些填鸭式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们自主地独立去学习,并教给学生们怎么样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语文教师们还要合理地去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要适当去突出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

语文老师们进行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非常重视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凸显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老师要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富有感染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的所处的角度出发,激发起他们探讨和发现知识的热情。只要老师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需求为自己的出发点,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为,积极为学生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们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还要经常对学生们作出积极、有益的评价

积极而有益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们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尤其是智力还是处于发展状态的小学生们更是如此。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积极而有益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起作用的,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强并调动他们去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故此,语文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要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批评性的教育为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前所未有的层次。因此,语文老师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不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只有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评价、鼓励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

五、要与时俱进地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知识的日新月异,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颠覆了传统性的黑板写字的课堂教学。不仅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同时教学手段也逐渐趋于多元化,其中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是教师们教学过程中的根本性变革,它为学生们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但是也有些老师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而有些急需要马上变化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实践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要科学适度的去合理安排,要做到多媒体工具和传统的教学工具合理配合,恰到好处。此外,多媒体教学工具也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小学教育是一切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语文教育更是学生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小学阶段的教与学,争取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怎么样去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开展教育活动的关键,同时也是国家、集体、个人主要的、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增强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要坚持现代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和完善实践经验。尽管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在培养中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并积极地在实践中探索,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颖.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W;随文练笔;策略研究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迁移写作训练,有效打通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壁垒。随文练笔具有篇幅短、写作快、效率高等优点,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本文将在密切联系日常教学实例的基础上,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提出几点看法。

一、制订目标,提升随文练笔的目的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选择有诸多亮点,从课文的语言、题材到文体,文章的立意、章法以及创新都具有独特性。这些课文中独特的亮点常常成为随文练笔的训练点,而在众多要点中,如何进行选择则成为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随文不能随意,进行随文练笔应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因此,选择何处进行随文练笔,是否应进行随文练笔等,都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要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等进行综合考虑。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随文练笔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熟悉教学内容,制订清晰的目标,以提升随文练笔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林则徐的塑像”展开想象,说明自己对林则徐的感受,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描写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对“的具体过程”进行描述,使其增强动作描写能力;或者让学生就“老百姓对的看法和反应”进行扩充,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合理补白,学会如何加强细节描写,完善叙事结构。

二、整理序列,增强随文练笔的整体性

随文练笔的主要内容是教材文章,面对众多的教材文章,教师需要保持清醒的思绪,整理随文练笔的序列,保持随文练笔训练点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教师在选择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时,要有开阔的视野,应遵循教学整体性与连贯性原则,促使学生的写作训练点丰富和有序,让随文练笔的各个要点形成巨大的合力。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教材中各篇文章的训练要点挑选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形成小节或单元训练序列,学期或学年训练序列。

总之,教师要有序列意识,制订并完善随文练笔的小结训练、单元训练、整本书训练以及整学年训练方案,让学生在各个写作要点、各个学习阶段、各个写作时期都能通过随文练笔得到提升。例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所在班级和写作水平的不同,确定学生的训练要求。让低年级学生进行简单仿写,以培养其词句写作能力;中年级学生则加强段落随文练笔,使其能够掌握基本的段落描写、叙事方法;高年级要在具有针对性段落练笔训练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篇章的随文练笔,以便学生能够剖析经典课文的写作思路,增强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加强引导,注重随文练笔的综合性

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在于通过利用“随文”进行“练笔”,“随文”是基础,“练笔”是目的。因此,在进行随文练笔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章的选择,通过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实现随文练笔的“读”与“写”的结合。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随文练笔的读写结合性特点,文章的表达作用,将文章作为铺垫,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彰显随文练笔的写作本位的教学特点。其中,教师要注意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风格,注重强化表达,对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总之,在随文练笔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训练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度引导,注重教材文章的特性与写作要点的属性,将阅读学习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以《》一文为例,在学生进行随文练笔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深入推敲文本中“倒下去”“抛入”“撒下”等动词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词语先后顺序和用词准确的重要性,当学生有了一定阅读基础后,就能够准确有效地做好动作描写训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小学生学会认字、词、句,还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语言习惯、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同时学会写作。因此,教师要将随文练笔引入小学课堂,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情况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优化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训练措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彩霞.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5(26):48.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思想,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重视合作思想的落实,这一思想本质在于调整传统师生关系,从传统的教师单向输出模式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本身之间互相沟通,形成多向合作学习的模式。这一思想是未来我国教学的发展趋势,而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思想,合作学习当前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还存在部分问题,教师在落实思想的实践中也遇到不同层面的问题,例如课堂严肃性和轻松性的度难以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延后等问题,基于此,笔者从合作学习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落实现状入手,对于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对于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分析。

一、合作学习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

(一)教师把控合作学习思想能力有限

合作学习思想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思想,不同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都所有不同,因此,对于合作学习的落实情况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过分倡导合作学习思想,为了迎合这一新趋势,就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不停的使用合作学习思想,无论是否必要和适用,都统一使用合作学习思想,所有语文课堂都使用合作教学的模式。对于小学语文基础性的知识,很多都是常识性和简单性的,教师通常都采取很常规的讲授模式就能够实现教学基本目标,没有必要同一进行合作型的学习。与其相反的情况是,很多教师很少或者不使用合作学习思想,过分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认为其更加熟悉和便利,或者由于自身工作任务繁重,对于把控合作学习思想能力十分有限。

(二)实践中合作学习思想落实程度有限

通常,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其课堂实践的效果,如果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内涵和外延掌握有限,就会导致实践中合作学习思想落实程度有限,也就自然而言会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真正地流于形式。部分教师将传统的小组活动模式套用在合作学习思想当中,没能认识到其内在的不一致性,小组讨论只是传统学习中的一个小环节,合作学习的内涵是十分广泛的,其中包含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小组内部之间的合作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同时,另一个发生比较广泛的误区是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要很多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分析问题,而反对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创造,从教育心理的角度而言,独立思考和集体思考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都属于合作学习的一部分。合作虚席需要以学生的基础为导向,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任务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发展,仅仅推行合作而没有认识分工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实践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三)教师缺少合作学习指向性引导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思想落实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会出现这一问题:让学生放手去任意进行研究,忽视了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指向性引导的意义。在实践中,合作学习最离不开的,一方面是学生的主动性配合求知,另一方面正是教师的指导和监督,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甚至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本身游离于学生合作学习以外,就会导致学习秩序的混乱,小学生思维发散,同时自控性又比较差,因此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难以进行高效有质量的合作性学习。

二、合作学习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提升教师自身能力,积累合作学习实践经验

教师作为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灵魂人物,也是总设计师,需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情况,提升作为教师的自身能力,积累合作学习的实践工作经验,教师自身素质水平也是合作学习能够取得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想要提升教师的自身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提升自身理论水平、掌握完整理论体系、树立先进师生关系建立体系,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二)积极推进合作学习前期准备工作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从业者,需要合理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的目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并非适用于每一个课堂,需要针对学习内容和课文要求,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实际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一旦出现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索和表达部分,积极进行学生合作学习的鼓励和发展,同时教学合作目标的计划也要与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相一致,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课文讲授进度来决定。还需要进行小组划分的准备,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自然l件等因素进行分组,控制在5个人一组,方便进行日后合作学习工作的开展。

(三)小学语文中合作学习思想的具体落实

首先,需要教师对于学生对于合作意识有所了解,强调合作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并非教师的一厢情愿也并非传统的形式主义,是一种能够提升语文学习趣味性和效率同时能够培养自身沟通理解能力的教学方式。教师本身应当积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教师不能够作为旁观者而是应当作为参与者,及时认识到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进及时行纠偏止损工作。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反馈体系

教师需要积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反馈体系,采取集体和个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反馈,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者兼顾的模式,采取鼓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模式,利用激励科学的理论,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渴望,小组作为一个团体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意义重大。

三、小结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的意义重大,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推进合作学习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合作学习思想和构建科学合理反馈体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发音;精髓

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就是要让孩子从小接受祖国文化的熏陶,尤其是让孩子体会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那么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语言的应用尤为关键,小学是学生学习汉语的“黄金时期”,因为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

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小学生心灵比较稚嫩,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语言交流方面都比较纯真。针对这一年龄特点,教师讲课的方式应该着重形象和生动两个方面,因为这既符合小学教育的要求,也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多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去描绘某一种学生所不知道的事物,学生了解了事物的同时,也试着模仿教师的用词去形容。这样既使学生对汉语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同时锻炼了学生对汉语熟练的运用。

二、教师语言教学水平的严格要求

对于刚刚接触汉语的小学生来说,还没有任何的生活阅历而言,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尽量使用一些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事例,便于学生对汉语的完全掌握。尤其是对于一年级一些刚入汉语学习之门的学生,教师语言运用更要注意到口语化、口音和难易程度等问题。防止学生因老师上课的某些口语化的词而导致学生以后对汉语的运用上走入误区。

三、领略汉语言文化中的细腻情感

语文教学常常是对一些感情抒发强烈的作品进行细细的品味,那么小学语文就是要求学生学会体会通过汉语文字表达出的作者各种各样的感情。如悲伤、喜悦、想念家乡等等。如,课本中《爷爷与小树》文中,是主人公讲述了爷爷为保护小树而采取许多措施,爷爷的这种行为感染了主人公。所以,通过朴实的话语透露出作者为爷爷这种行为所感动之情。此时,教师将教材中主人公的这种情感以最生动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主人公的这种感动。

总之,中华民族的汉语给我们华夏子孙带来了动人的诗词歌赋、文学艺术气息浓厚的散文、抑扬顿挫的朗诵、风趣幽默的相声小品。老师秉承祖国的传统将祖国的母语好好地教授给我们的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89-01

锻炼学生理解与使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B,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艺术性地运用教学语言,对于实现语文教学的初衷起着关键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语言教学修养所决定。"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规范、优美、准确的教学用语,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兴致盎然地接受语言知识,从而让语文教学焕发最美的生命力。

1.典范性

巴金曾说:"教师是智慧与知识的化身。"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本源。如果说教师的语言是无形的模范、有声的行为,那么,教师的行动就是无声的言语、有形的示范。我们常讲"为人师表",语文教学中的"师表"就是指教师口语的典范作用。因此,为了使教学语言发挥正面模范作用,教师必须采用具有典范性的教学语言。尤其是在小学这一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学生的学习基本依靠模仿进行,典范性教学语言的运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仅能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还能为今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学习语言创造良好有益的环境,确保使用符合国家词汇、语音、语言要求的教学用语。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教师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的现象,教师还要通过"全国通用普通话"的考核,采用最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做到口语教学吐字清晰、声音嘹亮、语调适度、自然,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语言的长足发展。

2.科学性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科学的传播,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扩充学生的语文知识、传达细腻准确、合乎科学的情意。教师要正确掌握词语的含义、语体及感彩等语言元素,并且能够深刻、准确地表达、分析与讲授语言知识。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课本中《落花生》文章时,教师就要注意到"落花生"是花生的别名,不要未经调查与查证,就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种花生",造成了理论性错误。

3.可接纳性

为了能让小学阶段的学生乐于、易于接受教学安排,并且完全理解并充分掌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应当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具体的表达手法来看,教师应该多使用小学生所熟悉的手段及方法,多使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表达形式。例如,根据低年级的小学生乐于想象的思维特征,教师教学的口语表达除了要注意语法的简单浅显、词语易于理解、表达有趣活泼外,还应有意识地拓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而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则要侧重使用更加严谨的口语表达。如在进行诗歌《瀑布》的教学引导时,我这样设计课程引入的:我的故乡有一条小河,小河里的水缓缓地流淌着;我们的祖国有长江,长江里的水向前奔涌着;大海里的水更加汹涌、澎湃。无论是小河里的水还是长江里的水,或是大海里的水,都在马不停蹄地向前流淌着。但是有一种水却一反常态不是向前流去,而是自高处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水吗?(大部分学生很快联想到要讲的是"瀑布",心中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谁见过瀑布?有的学生心里可能在想,它是水为何叫做"布"哪?或许还有学生想,瀑布从高处的山上径直向下倾泻,情景必定美妙极了!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褒赞魅力瀑布的小诗吧。这种教学引导法,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小河、长江等向前流动的水,来展示另外一种种流动方向的水--瀑布,引发了学生好奇的心,使之容易接受新知识。

4.生动性

生动性指的是教学语言必须生动、形象、有活力。为了做到与小学的语文教材、小学生思维特点相适应,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形象生动。小学教材中生动形象、耐人思考的作品俯拾皆是,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教科书创设的意境形象、解除疑惑、领悟道理、掌握作品、培养形象思维,教师就要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开展课堂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李燕杰曾说过:"讲到最为动人的事例,最为典范的人物,最为吸引人的情节,既要细致刻画,又要有声有色,使听众听之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由此可见,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风趣,化深奥为浅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