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

一、前言

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体制上有主管预算单位、二级预算单位、三级预算单位,不同级次的预算单位在发展其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时也有着不同的情况。主管预算单位由于经费充足、人员较多,可以有足够的实力在单位内部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到了二级预算单位,三级预算单位就有可能会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另外,事业单位在其直属上的政府部门的不同也是造成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国务院、中央部委和省(市)政府、地区(市)政府、县(市、区)政府和乡政府六个层级中,所属行政单位的级别不同,也预示着该事业单位的职能范围不同,其内部机构经济责任的重视程度和发展程度也有所差异。所属政府部门越高的事业单位其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的发展程度也越高,随着所属政府部门级别的降低,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视程度和发展程度持递减的趋势。全文希望通过找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的审计水平。

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事业单位个体为着眼点,分析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操作过程中面临以下方面问题:

1.部分事业单位无章可循,有的事业单位有章不循。

由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的不平衡,有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自己的章程、工作规范指南等,内部审计工作只能完全按照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来实施,使得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无章可循。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内部审计章程、工作规范指南等,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遵照执行,形同虚设。

2.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未有效开展。

健全、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效运行的前提。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还未全面开展质量控制制度,使得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也缺乏有效的保障。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人员运用有效的方法,对审计项目从计划到报告全过程的监督的活动,是审计机关自身的一种自律行为,目的是为了强化审计质量。通过对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预期的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实现,保障审计效果。在实践中,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有些单位仅建立了质量控制的原则性规定而无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内容,有的单位未建立质量控制的相关办法。

(2)审计项目内部三级复核制度执行不严,特别是审计组长、部门负责人复核流于形式。如审计组长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底稿和审计证据不能及时进行复核,部门负责人不能及时对审计组提出的审计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复核。

3. 组织部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时间短,工作量过于集中。

在实施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组织部门通常对审计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审计项目计划不足、人员任命时间集中等因素,组织部门通常在一次审计委托中下达多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有的甚至将本单位所有负责人人员的调动的审计计划同时下发,造成了审计的高要求与审计实施时间不足之间矛盾突出。

三、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上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采取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对策,才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1、 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范。

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本事业单位的规模、人员、特色制定本单位内部审计的规范,保证所有内部审计项目都有章可循。有条件的大型事业单位,比如高校、医院还可以制定本单位自己的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当然所有的内部审计规范都必须建立在符合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

特别是基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评价不能采取常规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内部审计考核不仅要看数量,更重要的是要考核质量。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考核,可由内部审计部门主管领导、组织部门、被审计机构三方打分,互相监督。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主要与工作质量挂钩,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考评。

2、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对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预期的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实现,保障审计效果。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主要为根据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结合审计小组成员的业务专长进行科学,明确每个岗位、每个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力求做到人事相宜、各展其才。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除了要做好三级复核之外,还应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规范审计取证的方法和明确审计取证的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实施项目管理,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经常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是指审计主体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安排经济责任审计的周期、任务、审计时间和审计强度,保障审计任务的完成质量。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目前发展迅猛,任务重、范围广、周期长、活动复杂等因素造成了审计任务集中和审计时间不足的突出矛盾,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则可以有效缓解这项矛盾。组织部门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时,应充分与审计、人事、财会、纪检部门沟通,共同商定审计项目。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到内部审计部门的任务承受能力和时效性的限制,尽可能做到每年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均衡分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才能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管理是内部审计的目标,也是规避当前事业单位审计风险的需要,内部控制管理越有效,审计风险就越低,相对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就越好。

参考文献:

[1]徐政旦等著.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0.

篇2

【关键词】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几年来,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经验。下面对照自己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浅谈完善农村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所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改进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1.中小学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问题

1.1经济责任审计立项时间相对滞后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的中小学校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都由教育人事部门在校长离任或调任以后根据局长室意见交办,而校长调动的话,往往集中在暑期,调动的人员也比较多,审计部门在年初的时候也无法进行项目安排,人事部门也没有完整的委托审计工作计划。在人员调任或离任以后才突击交办,基本上都是“先离任后审计”或“先任命后审计”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使经济责任审计陷于被动,给审计工作收集资料、核实问题、落实整改等征求意见带来许多不便,同时,被审计人员离开原工作岗位,必然对审计整改工作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难以达到提高中小学校长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审计结果与中小学校长的任用出现脱节,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只能起到事后公证的作用,实际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的不良现象,影响中小学经济责任正常开展。

1.2定位不准确,理解不透彻

有的教育内审把农村中小学校财务收支审计定位为“经济责任审计”。我们现在所讲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农村中小学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质上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还包括法人的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班子经济责任审计等。在指导思想和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经济责任审计能包医百病的情况,认为,只要农村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了,超越了审计职能范围。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区别主要为:(1)审计对象不同;(2)审计目的不同;(3)审计内容不同;(4)审计时间不同;(5)审计程序不同;(6)审计方法不同;(7)审计文书不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常把财务报表审计成为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也依然放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上,审计方法依旧以翻凭证、查会计报表为主,农村中小学经济责任变相成了财务收支审计。

1.3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责任审计难以开展

相对于国家审计中的经济责任审计而言,中小学校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适合本行业现有的审计制度与规范也不够完善,使开展这项工作的法律理论依据不足。我们与某某学校学校的领导交换审计意见时,对于审计报告中列明的问题及提出的整改意见看也不看,仅仅只要求财务部门和相关人员去落实整改,上级主管单位的相关部门也未及时跟进给予监督和检查,于是就出现年年审,审来审去还是一些老问题,流于形式的经济责任内部审计就成了审计人员一次次反反复复的练习,经济责任整改未引起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差,因此,削弱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监督和评价的职能。

1.4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几个不明确、不具体情况

中小学经济责任不明确,评价的标准不具体,不统一;追究责任办法不完善。县级中小学校单位数量大,内审机构人员少,经费紧缺。

2.解决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对策

2.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审计制度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建设,是教育内部审计有序开展的方向和规则保证。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需要根据各类法律法规及学校的相关制度而进行,对于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明确,是公平、公正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前提和依据。而要明确经济责任,首先做到事前经济责任明确,事中有监督,事后评价实事求是,严格分清经济责任,做到奖惩分明,避免走过场。其次,要完善离任交接制度,对于应属前任责任,在交接时应予明确。近年来,我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先后制订《中小学经济责任管理办法》、《审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审计人员工作操作程序规范》、《校长离任审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有这些制度,对开展中小学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工作就能有理、有序、有效开展。

2.2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完善经济责任的评价内容

按照《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的办法》规定的审计内容,明确经济责任的评价内容,审计人员要运用科学方法实施审计,筛选出具有充分说服力的数据证据,要通过审阅、观察、询问、分析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审计证据,对所 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鉴定、评价,对怀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应该进一步核实,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在经济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对所取得的证据整理、归类、分析,并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依据,要做到条理化、系统化的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即将经济责任建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管理,正确区分利益和责任,也使经济责任审计有客观、公正的基础和评价标准。

2.3加强后续审计,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跟踪检查制度

加强中小学经济责任后续审计制度,是促进审计结果的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被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落实:一方面可采取审计结果公示、谈话诫勉、审计处理、处罚等方式;另一方面应将审计结果纳入审计对象的管理档案和廉政档案,与考核、任免、年度绩效目标考评兑现结合起来。对处理处罚的违纪违规问题,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并将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及整改情况书面报告,专人负责,建立有关台账,根据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校经济活动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议和要求后,还应对学校执行审计意见或决定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跟踪检查,必要时实行审计回访,督促被审计学校及时逐项整改落实。

2.4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

中小学经济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为了客观评价领导干部在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和对存在问题应付的责任,评价结果具有结论性的作用。它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而审计评价结果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而且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校长的个人声誉及政治生命。为主管部门提供考察和使用干部依据,促进加强中小学领导干部管理,提高领导财务管理水平。而审计报告只有在组织、纪检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充分运用后,才能体现其效能,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因此,要发挥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必须充分利用好审计成果,强化审计功效,这也是深化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根本。

2.5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是核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小学校经济责任审计碰到的问题越来越隐蔽,审计工作难度和风险越来越来大。因此,我们经济责任审计主要运用审计软件,实行计算机审计,降低审计风险,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一是提高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程度;二是要加快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建设。计算机审计必将成为审计工作重要的技术支撑,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必须探索通过运用计算机审计来推动和提高审计质量,防止因人为因素而使审计质量下降、审计风险上升。

3.结束语

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是完成以上所说的几项工作就能完善的,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学习,进步创新审计手段,大胆探索,认真研读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规范,促进各项教育事业顺利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规范化,办人民满意教育。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审计科研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5,(1).

[2]朱尧平.经济责任审计向导.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法制司.审计法修订释义读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3,(1).

[4]褚子育.教育财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第三辑).

[5]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篇3

(一)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内向主体的基本假设任何一个机构或部门都要明确服务的主体与对象,这样才能确定工作的特定空间范围,明确方向,突出成果。在我国,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行政命令的产物,在建立初期形成了单纯作为国家审计延伸的内部审计模式。这一定位,使得内部审计多以“警察”的身份出现,突出了监督职能,忽视了服务职能,对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关注明显不足,其结果直接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正常开展。针对这一发展瓶颈,东北师范大学以管理审计服务思想为指导,通过将审计视角由“单纯向外”调整为“内外兼顾,以内为主”,突出了内部审计内向这一基本主体假设,强化了审计工作为学校领导决策服务、为完善管理服务、为学校建设发展服务的服务功能,打开了审计局面。

(二)进一步确立内部审计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重心基于内部审计内向这一基本主体假设,东北师范大学以需求为导向,对学校经济管理新动向进行了及时捕捉与分析,结合新时期高校经济管理对风险防范和效益提高提出的更高需求,将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为“强管理、防风险、增效益”,提炼出“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的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概念,力求提高工作针对性。一方面,以全过程审计思路为指导,打破审计项目界限,全局谋划各项目审计重点,通过项目叠加实现对学校经济活动的总体覆盖,力图实现对经济决策、执行、管理直至权力运行结果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保证和促进经济权力正确运行。另一方面,加大对经济管理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审计力度,发挥审计的预防与控制作用。一是关注工程管理全过程,加强对工程设计、招标、合同审签、合同执行、施工管理、洽商变更、竣工结算等关键节点的审核把关。二是关注资产管理全过程,加强对大宗仪器设备招标采购、日常抽查盘点、固定资产报废等关键节点的审计把关。三是关注资金管理全过程,加强对收费标准、票据管理、开支范围和标准、银行账户管理等关键环节的审计监控。四是关注国有资产重大变更事项,加大对校办产业关、停、并、转等事项的审计监控。

(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管理审计思想引入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了审计工作范围的拓展,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多年来,通过日常工作中的不断磨合,东北师范大学审计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多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审前共商、审中互动、审后运用的工作流程日益完备。在程序理顺方面,确立了组织部授权、审计处实施、组织部存档并督促整改的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模式。在审计资料和线索搜集方面,审计部门与财务、资产、基建等部门密切协作,可以较为顺畅地获取有关审计资料,同时通过不同信息源所取得信息的比对,验证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审计成果运用方面,通过审计结果在学校常委、组织部、纪检委、财务处、被审计单位等领导及部门间传阅,进一步提高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效率,强化了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四)促进权责对等的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考评体系全面建立建立起权责对等的、以经济责任目标为导向的领导干部监督与评价体系,是促进领导干部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以及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化的基本保证。2004年以来,东北师范大学审计部门和组织部门以管理审计基本考评体系为参考,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制定了有关经济责任考评办法,做到了经济责任审计考核有标准、评价有依据,从源头上解决了审计什么、如何评价、如何界定相关责任等基本问题。相关考评内容如下:1.经营责任履行情况。重点考察工作目标是否明确、资源分配是否合理、经费使用能否突出效益性、风险防范机制是否健全。(1)部门或单位是否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2)部门或单位能否有效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拓宽包括创收在内的各类筹、融资渠道,为单位或部门的发展提供经费保障。(3)部门或单位能否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尤其在教学、科研、学科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能否通过节能增效等措施,有效控制成本开支;具有经营性质的单位或部门,能否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及队伍建设总体目标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4)对合作办学、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大额开支等可能引发风险的重大事项能否民主讨论、集体决策,能否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衡量,是否存在不可控或未预知的重大风险。(5)部门或单位的总体目标实现程度如何,取得哪些主要业绩。2.管理责任履行情况。重点考核责任授权分工的合理性、重要决策的民主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和工作机制的有效性。(1)部门或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有效。(2)部门或单位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是否合理,工作流程设计是否科学、严谨。(3)能否通过创新工作方法、规范工作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员素质等措施有效提升管理效率。(4)不相容职务分离、沟通渠道的建立、必要的监督等内部控制活动是否健全有效,执行效果如何。(5)能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保证本部门或本单位各类资产安全完整,有无擅自出租、出借或转让资产行为,资产的报废是否报请资产管理部门审批。(6)部门或单位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对收费、物资采购、招投标、合同签订等风险系数较大的管理环节加强监管。3.财务责任履行情况。重点从资金流的角度考核相关资金筹措、管理与监督机制是否健全到位。(1)有无完善的财务责任制,涉及责任授权的,授权是否科学合理;对财务的约束是否严密有效,能否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审核、签批与实物验收制度。(2)能否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制定与单位或部门目标相一致的年度预算草案,并按照学校批复的年度预算计划执行。(3)能否积极组织收入,各项收入是否稳定增长,各类收入是否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并及时足额到位;能否有效规范收费行为,能否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和收费标准并切实加强收费票据管理。(4)能否合理组织支出,各类支出是否纳入财务统一管理,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和学校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能否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能否做到支出票据合法化。(5)资产管理是否规范,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能否确保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能否及时追缴、清算各类外借款项;能否有效规避对外投资与合作办学风险并有效配置资源。(6)负债管理是否规范,能否根据自身偿债能力有效控制负债规模,能否对各项负债及时处理,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偿还。(7)净资产管理是否规范,其中各项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否合规,能否做到专款专用,涉及收支结余分配的单位或部门其分配原则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能否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8)是否执行了适当的财务公开或公布制度。4.会计责任履行情况。重点考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核算的有效性。(1)能否如实报账,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合法。(2)独立核算单位能否根据本单位的业务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人员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3)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4)独立核算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和方法是否恰当、安全、可靠,能否对各项经济事项作出完整的记录。(5)独立核算单位能否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6)独立核算单位能否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高。(7)独立核算单位能否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知识培训。5.财经法纪责任履行情况。重点考核国家财经法纪执行情况以及有关宣传教育机制的构建情况。(1)部门或单位的各类资产、负债、损益是否真实、合法。(2)部门或单位有无擅自对外投资、拆借、担保等行为。(3)部门或单位的经费能否及时入账,是否存在滞留、截留、挤占、挪用及坐支现金的行为;单位或部门有无收费项目,若存在,有无擅自扩大范围、提高标准、使用不合法票据等问题。(4)部门或单位的经费支出是否按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列支,是否存在白条入账或虚列支出行为,有无违规滥发奖金、津贴、劳务费和实物等问题。(5)部门或单位有无“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6)部门、单位或被审计负责人有无偷逃税款行为。(7)被审计负责人有无利用职权侵占、挪用资产、收受非法所得或变相收受非法所得等问题。(8)部门、单位或被审计负责人有无向相关单位或人员进行贿赂、提供回扣、低价出售或处理有关资产及其他非法行为。(9)部门或单位是否建立了财经法纪宣教机制,对重要岗位、关键部位人员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教育与监管。6.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被审计人员服务社会,创造社会效益的有关内容也浅层面地纳入了审计范畴。(1)部门或单位能否积极改善工作环境,落实职工福利待遇,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员工培训,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2)部门或单位能否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为社会服务。

(五)务实高效的审计作业机制基本形成经济责任审计考核与评价范围的拓展,直接带来审计业务内容的增加,督促审计人员不断拓展审计资料采集范围,同时通过丰富审计技术手段提高审计效率,满足日常工作需要。1.审计资料采集范围的变化。东北师范大学审计部门在要求被审计人员提供所在单位财务账目的同时,要求其提供年度预算、年度计划和总结、重大事项会议记录、重要合同等非财务资料,并注意从被审计单位网站、广域网、报纸广告等媒体获取相关非财务信息,从而实现审计信息采集渠道多样化,改变单纯依靠会计资料完成审计取证的局面。2.审计技术手段的变化。东北师范大学审计部门也面临着人员少、任务重的双重压力,通过向信息技术要时间的思路,综合利用各种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对于院系、部处等非独立核算单位,摸索出一套利用VisualFoxpro完成数据转换,利用Excel完成明细账(数据)分类汇总、报表生成、指标分析、审计线索搜集,利用Word编制审计报告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式。对于独立核算单位,摸索出一套利用用友专业审计软件完成数据采集、转换及初步账目审核、数据抽样,利用Excel进行局部重点数据再分析、报表生成,利用Word编制审计报告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模式。3.审计评价方式的转变。审计实施过程中,东北师范大学审计部门注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逐步确立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财务指标方面,积极发挥审计专业优势,尽可能多地从横向、纵向等多个维度对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量化分析。非财务指标方面,则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以定性分析为主,以定量分析为辅,对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管理流程的完整性、顺畅性、有效性,经营的经济性和效果性等进行叙述性评价。4.审计资源整合能力的变化。近年来,东北师范大学审计部门将提升审计资源整合能力作为提升审计水平和效率、保证审计质量的主要抓手,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方面,重视将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提高审计效率、效果。一是推行“1+N”审计模式,“1”即1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N”为多个审计成果,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同步开展财务、绩效等专项审计,做到一次进点、协同审计、成果共用、分别报告。二是推行“N+1”审计模式,综合利用审计署、教育部等上级部门审计结论、科学借鉴社会事务所审计结果、追踪使用前期审计报告,实现内外部审计资源“为我所用”,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已完成审计项目做到档案信息电子化,提升了既有审计项目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与水平。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因校制宜灵活构建经济责任实践模式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对东北师范大学多年来以管理审计思想为指导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改革的思路与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实践中最直接的体会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灵活开展。相关工作侧重点必须与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学校宏观环境相协调,根据学校经济现状从差错防弊、完善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几个方面灵活选取切入点开展工作。

(二)全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在管理审计思想指引的经济责任审计的背景下,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审计知识,还要根据所审项目的不同,培养经济管理、法律、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要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熟知学校的各项工作流程,要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使其在工作中能以更开阔的视野,从学校全局出发,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更深层次问题,提出更有战略性的建议,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管理上的顾问,工作上的伙伴,为学校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篇4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基础上,为明确“受托公共经济责任”,通过对领导干部基于其特定的职务在经济决策行为、经济管理活动、政策法规执行、自我约束等方面应履行、承担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和义务进行审计评价的一种监督制度。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第一,是否存在被调查者故意唆使、授命或强迫财务等人员违规操作;财务数据有无弄虚作假;财政预算是否笔笔透明;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否相符。

第二,关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首先,固定资产是否登记入账,账面清晰完整。其次,有无账外设账、账实不符等问题。最后,是否存在因管理不到位而导致资产流失的问题。

第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严格履行财经法纪。首先,有无明确规定财务人员的职责权限、规章制度以及工作规程;其次,有无健全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像一支笔审批制度、报销制度、现金出纳制度以及借款制度等。

第四,对被审计者在任职期间的各项经济指标、财政以及财务指标等完成情况进行监管。

第五,鉴定经济决策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是否存在违反决策程序情况,抑或是暗度陈仓、违规操作、滥用私权等情况;是否存在马虎行事、盲目妄为以及办事效率低等情况。

第六,被调查者在任职期间,是否有私自侵吞国家财产问题,有无收受贿赂问题,有无私自挪用公款问题,有无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问题。

二、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重点与具体实施对策

1.抓住资产管理环节,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审查其会计基础工作情况,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一些单位在基础工作上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资产核算不严密,重资金核算、轻资产核算等,在审计中应予以高度关注。要注意资产是否如实入账,是否存在固定资产不入账或擅自处置、变卖不上缴等资产流失现象。

2.抓住现金收付环节。一是审查是否有个人截留现金收入,或将收到的现金形成账外账等问题;二看是否存在将现金收入直接用于现金支出,非法坐支现金问题;三看是否存在超出规定范围收付现金现象,逃避银行监督的行为;四要检查是否存在不符合财务手续和会计要求的字条或单据抵充库存现金;五是审核有关支出付款的原始凭证,注重票据要素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真实;六要检查是否存在利用本单位银行账户替其他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等行为。

3.关注采购环节。行政事业单位经常要发生一些购买性支出,如公务用车、办公设备等,应重点关注。审查购买的商品是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是否进行了审批。对价额的审查,要与同类商品的市场价额进行对比,必要时进行函证、询价。

4.抓住专项资金环节。专项资金,特别是由国家资金安排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是最容易出问题的高风险所在,要予以高度关注。审查其招投标是否存在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审查财务收支过程中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的问题。

5.审查规费的执收及入库环节。事业单位的各项收费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多实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审查其是否按国家规定的收费目录及标准执行,是否存在乱收费和不按规定标准收取的情况,是否及时足额入库,或收入不缴入国库指定的账户而存入其他账户等现象。

6.审查单位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检查单位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规定,预算支出是否公开、透明,支出项目是否详细、列示清楚;审查预算执行情况,看其支出是否按预算数执行,并将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数进行比较,找出超预算数支出的事项,并进行审查。

三、完善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建议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在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制度基础上,还需要:

1.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为了有效实现既定的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必须对审计过程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其中审计过程包括审计方案、证据以及报告等。对审计方案实施质量控制是以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针对审计小组人员的业务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确保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不光要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还要明确审计取证的范围及责任并进一步规范取证方法。对审计报告进行质量控制是为了保障其具有真实性及完整性。

2.搞好审前调查和审中内控制度测试

事业单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管理、监督或服务职能,具有一定的收费或罚款权力,内设机构、人员分工复杂,一人身兼多职情况经常出现。审计组应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及财务事项审批手续等控制点入手。通过审前调查、召开会议、交流询问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政、会计资料及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等情况。以确定内控制度的可信程度,从中发现财务、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掌握审计重点。

3.实施项目管理,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经常制度

对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项目管理指的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周期、审计任务、审计时间和强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高质量的完成审计任务。目前,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审计任务集中以及审计时间不足,而对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项目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徐政旦,等,著.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0.

篇5

作为监督形式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构对收支及经营等活动,依法规实行监督审计、鉴证和评价的活动。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构按法规和政策对县级以下领导干部财政、财务收支、经营投资决策与发展、遵纪及廉洁等情况监督审计、评价。审计机关是县以下干部审计的主要部分,还可委派内审机构实行审计工作,并强化对社会和内部审计业务的督查和导评。

(一)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体及对象 审计机构、人员即经济责任审计主体,由指定人员、部门实施审计。审计对象是县、县级以下干部;国有及控股企业的法人。审计中,并增大审计范筹至少数省部级及地厅以上干部。国家最基层行政机关就是县级以下人民政府,不管是对县级以下干部还是党委书记,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县以下政府皆是对象,所属机构承担县级以下一切经济活动,如县级以下财政所、经委、民政所、土管所、教委及派出机关。县级以下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重点是审计财政职能的地税所、县级以下所,还要延伸审计、调查与评价县级以下所属机构,县级以下企业,行政村等。

(二)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党政、中央、企事业和地方经济责任不同,审计内容有差别。一是县级以下干部除对一审计事项单项评价外,还需进行专题及综合评价,更要注重综合评价。二是经济责任审计,要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用数字讲话。能有效检验县级以下干部执政力,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三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要恰如其分,结论得出要慎重,不评价法规没规定的内容。四是要把握时间段。设定审计评价时期为被审期间的事项,分清以往和被审期间的活动,超出被审期间不作评价。评价角度分宏观和微观两部分。评价办法除看政绩,还看履行责任好坏,政绩要评价他经济是否搞好,还评价宏观的环保、减排节能等实施部分,给出全面、综合的评价。

二、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

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在合法性与真实性基础上,评价其行政、经济活动效果和效率。评价审计指标很多,根据审计要求,评价重点分定性与定量指标,图1为定性指标。

(一)考核指标的选择 但因各地地理环境、经济等情况不同,评价时要以当地实情来选用哪些指标。考核评价指标的建立,是按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求、目标和重点,从不同层面、侧面分析、评价与衡量经济效果及效率。既可跟本乡历史所达经济目标的指标纵向对比;也可跟本地方较好县级以下经济同期指标横向对比,或与本县全部县级以下同期平均水平对比;还可对照本县级以下各计划水平或指标及国家标准与要求。统一的指标有较强广泛性,具体到某县要以当地情况侧重点不同。评价指标分析要突出重点、特点,严禁面面俱到,具体评价某县县级以下干部时,要参考该县以往、条件、和经济发展,评价时选择适宜的指标,并尽可能转定性为定量指标。

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定量指标设计公式为:

负债率=负债额/所得收入×100%

开支增长率=[(本期开支决算数-前期开支决算数)/前期开支决算数]×100%

财政支出增长率=[(该期支出决算数-前期支出数)/前期支出数]×100%

所得开支完成计划率= (当期所得/当期计划所得)×100%

集体财产保增率=(期终权益/期初权益)×100%

税收所得完成率=所得额/计划额×100%

平均所得增长率=[(该期纯人均所得-前期纯人均所得)/前期纯人均所得]×100%

投入公益设施增长率=[(该期所益资金-前期公益所投资金)/前期所益资金]×100%

违纪数额率= (违纪金额/审计总资金)×100%

使用专项金额违规率= (专项违规金额/专项总额)×100%

招待费控制率=[(支出总额-国家标准费总额)/国家标准费总额]×100%

人均开支水平= (开支总额/在编人员总额)×100%

综合GDP能量消耗=能量消耗/GDP×100%

投入环境金额占GDP 比率= (所投环境金额/GDP)×100%

(二)考核指标的审计内容 县级以下财政收入真实性重点审查县级以下财会收入材料的实际性、完全性与法规性,县级以下执行财政预算与决算状况和达到目标程度。审查县级以下政府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和情况,及管理使用所收现金事宜。县级以下重大经济活动执行要点为开发公益事业、转让国有和集体土地、转制企业、建设城乡、发展农业项目等较大经济责任的方面。审查县级以下大型项目投资管理和决策过程有无违反法律和法规、投资混乱、管理不当、损失重大等情况。遵守我国财经法规事宜包括政府及部门有无违反规章、法规政策、财经制度等问题;是否有收费违规事情。自身自律廉洁问题重点是相关与审计收支的执行纪律和廉洁状况,主要是县级以下干部职责事宜的履行支出状况。还要审查本县级以下村、社区、单位对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审查健全县级以下民主制度力度,以及民主制度的制定、执行事项。居民行使民利满意度重点审查政治文明建设中重视与保证公民民利问题。

(三)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模型 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参照图1中的经济管理、经济决策、经济事项决策执行、经济发展、廉洁自律这5个准则层下再分别对应设计n个评价指标构成总体系和评价方法与标准,并进一步使各评价指标分值(五分制)确定,乘以指标权重等于此评价指标的加权分,加总每个情况层下的指标加权得分,可得每个情况层的评价分,再乘以准则层权重,得到经济责任五分制下全面审计评价总分。

经济责任综合审计评价总分= (■Bi*Wi)

Wi是准则层权重,Bi 是准则层得分,

Bj=■Cij*Wij)

评价指标权重为Wij,评价指标分为Cij。对应与评价层次,换算五分制成百分制综合总分:

领导经济责任综合审计评价总分= (■Bi*Wi)*n

综合评价领导任期经济责任,以综合得分分四档:90-100为优秀,经济责任履行很好;70-89为良好,经济责任履行很好;60-69为一般、经济责任基本履行;60以下为差,经济责任没有效履行。

三、县级以下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案例

现应用以上研究于2013年度某县审计局屯计L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实践,并参与审计工作,对本审计评价设计验证了其可行性。3人组成审计组,审计项目应用同步审计,追溯和延伸重要事项,且涉及多任领导多个任期。

(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与领导任职情况 L社区面积75. 41平方公里,总人口51618人。张某自2007年8月至2012年6月任L社区书记,对党委工作进行全面主持,王某自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任L社区办事处主任,对办事处、政府工作进行全面主持,对财政工作进行分管。

(二)L社区张某、王某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完成财政收入情况为:县政府在2007年到2012年间,下达L社区3228.9万元财政计划收入,完成了3845万元,占计划120%。完成工商税收2947. 3万,为计划2780. 4万的106%;完成契税及耕地占用税286. 3万元,是计划102万元的280. 3%。超额和全面完成各年度收入计划。总体收支情况为,2007到2012间,内外预算总收入15687万元,13776. 49万元为总支出,累计至2012年底结余1503. 6万元。2007到2012间9983. 36万元为可用财力。债权债务及负债状况核实的审计结果,L社区截至2012年底1456. 68万为总负债,3879. 5万为总资产,2452. 9万元为净资产。2008年初718. 83万元为债权、1208. 22万元为债务,2012年12月末1482. 21万为债权、1354.59万为债务,增加了763. 38万债权,增加了146. 37万债务。

(三)张某、王某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的审计评价意见 审计结论指出:张某、王某任职于L社区时,账务处理与财务核算属实;财务财政收支等经济活动合法;关于L社区已建立财务规范的内控管理、票据管理制度;以政府采购来定购固定资产,但国资办对资产报废没批;管理债务较好,无盲目举债;以年度总结看出,2008年后,L社区开发与改造了城镇房屋几十多万平米,配合进行了公路改造与房屋拆迁,完成了村级公路建设,引入了酒业、冶炼厂等项目投资,并民主决策主要项目投资,没大的决策失误;两人在L社区任职时无个人经济问题。但L社区有较差的债权管理、往来中核算收支、欠规范的资金核算、少数没及时用的资金安排、用大额现金对工程款项支付及需改进、纠正的问题。

(四)张某、王某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问题与处理意见 一是应缴1671427.98元未缴非税收入。其中,包含164910. 4元转移登记费。2007至2012年9月前164910. 4元转移登记费被村建、国土管理所收取,金额作为单位开支,没交财政专户;要交纳1083246元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2007年到2012年收取1083246元配套建设费,列为转往来或其它收入,审计出没有给县财政上缴;应缴未缴的78332元罚没款,收到2012年27111元罚没收入、还有之前年度财务余额挂账的51221元罚没款,审计时总78332元没交纳县财政;要缴344939. 58元其他收入,经清理,2007―2012年收到344939. 58元利息、房租、卖废品、零星罚款等,转其他收入长期挂在往来帐上,专户管理未纳入。上面于此县公布的《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4条“人民政府有非税收入征缴所有权,各级财政有管理权。部门收取非税收入需全上缴财政”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中“有以下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责令改正,对相关会计账目调整,收缴应缴收入……挪用、滞留、截留应缴财政收入” 规则不符,令缴1671427.98元非税收入给县财政。

二是未缴国库所征11321元占用耕地税。L社区将2007年前所征收11321元占用耕地税余额至审计时挂往来(2008年起改税务部征收占用耕地税),没缴国库。于《预算法》45条“征收预算收入部门,须按法规、法律条例……,严禁隐瞒、截留应当上交收入”规则不符。以《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4条“执收单位及人员违反财政收入交纳规则之一的,责令改正,对有关账目调整,收缴应缴财政收入……挪用、滞留、截留应缴财政收入”规定,令缴11321元占用耕地税给县财政。

三是用81064.71元扩大支出范围。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在“地震灾害重建补助”列支中不属于重建补助的81064.71元用于房屋建设。于《预算法实施条例》(第186号)38条“应加强管理预算支出,对财政制度及预算严格执行,支出范围严禁扩大……资金使用要严格依预算支出规定”之规则不符。以《财政违法处罚条例》6条“……责令改正,调整有关账目,追回资金……”之规则,令归还81064.71元于原渠道,调整账目。

四是部分原始凭证不合规。民政局于2009年6月“地震199900元救灾款没取得原始凭证(经查,此款拨至社区工程,用于道路建设),2007年12月一2010年12月发票购物品数量不完整和列支167765. 3元白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4条 “……原始凭证须填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48条1款“原始凭证须具备:……经营内容、数额和单价”违反此规则,需规范。

五是少记固定资产161163元。2007年9月用145310元购汽车,2010年6月用11530元购播种机,没写入固定资产账,2007年6月购买日用品多加了4323元账,总共161163元固定资产没记。于《行政单位财务规则》31条“增加固定资产,要及时入账登记”规则不符。以《审计法》45条4款“责令以统一会计制度相关规定来处理”规则,对相关会计账目责令调整。

六是往来款项长期挂账。2012年末审计出长期挂账33笔往来款2628930. 2元,6年以上13笔挂账186369. 2元,2到5年21笔2442561. 01元。其中大兴厂66609元的暂付款、中力公司91527. 1元、宝发企业71063. 16元等;有755386. 82元代管费、101753. 9元村委补助等。不符合《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9条“行政单位要严力管制暂付款项目,要清理及时,不得长期挂账"、36条“应加强管理暂存款,单位收入纳入的不得作为暂存款项;”之规则。以《审计法》45条4款“责令以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来处理”规则,对往来账款清理,对相关会计账目调整。

1-6项问题张某承担主要的领导责任;王某担当主要的主管责任。

(五)审计建议 组里以审计中的综合问题,以下建议提出:管理非税收入要加强,“收支两条线”规则要严格执行,并按时交纳非税收入;强化项目核算与管理,应用项目金额一定要依照范围和规定,不可他用,充分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加强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要求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报销程序,搞好会计凭证的审核,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加强往来账款管理,要求县国库收付核算中心和L社区全面清理往来款项,对相关账目及时整理,不得长期挂账。

上述案例表明,从整体上,设计的评价综合模型能全面评价被审领导在职履行责任状况,与传统审计报告中的分项评价、责任界定和描述结合,使审计能从各方了解清楚被审计领导责任履行状况,清楚地反映是非功过,明确总体状况,使经济责任审计更利于达到目的。

参考文献:

[1]夏业良:《中国财富集中度超过美国》,《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6月8日。

篇6

近日,江西省审计厅在宜春召开全省审计工作务虚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及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审计工作特点和做法,研究2015年工作思路和措施。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殿军主持会议并讲话,与会代表结合各自实际作了发言。

王殿军厅长在讲话中对2014年全省审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审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及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推进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发展升级战略,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王殿军厅长强调,2015年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规范、勇创新、打基础,努力在科学安排审计项目、规范审计业务管理、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升审计能力等方面实现新的提升。一是要在进一步科学安排审计项目上有新的提升。要处理好全覆盖与突出重点的关系,紧紧围绕审计署项目、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和同级审报告这一核心来统筹安排,盯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使审计项目更加有的放矢,更加符合实际。要坚持以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为平台,统筹安排相关审计项目,在审计内容上相互呼应,在实施时间上前后衔接,发挥整体合力。二是要在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业务管理制度上有新的提升。要在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报告统一模式等的基础上,重点制定投资项目审计、企业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操作规程或指南,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改进案件移送工作、改进网上审理模式,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积极配合省人大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的《江西省审计条例》实施情况检查,推动审计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要深入研究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业务领导的措施和办法;要探索利用内审和向社会中介机构购买服务办法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和问题。三是要在进一步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有新的提升。要探索自审自查自纠方法,解决全覆盖问题;要健全完善地税系统联网审计和“阳光医药”数据化审计,与财政、社会保障等相关领域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能力;要坚持开展送达审计,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要积极推进数字化审计,成立由财金处处长兼任主任、业务处骨干为成员的数字化审计办公室,加大电子数据的集中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对全省统一组织项目和省委、省政府交办的重大审计项目,借鉴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方法,在坚持统一审计方案、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标准口径、统一审计报告等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上审下”、“交叉审”、统一编组等行之有效的组织方式,由有关业务处牵头组织,其他业务处参与,市、县审计机关共同实施,既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快推进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建设、审计数据中心建设等。四是要在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上有新的提升。要严格依法开展审计监督,坚持审计职责权限、审计程序、审计方式、审计标准和审计保障法,特别是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做到依法查处,决不手软,又要严格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做到依法审计、文明审计;要严格按照审计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及《江西省审计条例》等规定,审计工作各环节要各司其职,切实落实审计质量控制责任,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真正做到该审计的事项必须全面审计,该报告的问题必须如实报告,该处理处罚的问题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确保审计质量经得起历史和法律的检验;要组织开展《审计现场管理办法》执行情况和政府投资、经济责任项目审计质量检查,及时发现、纠正问题,规范审计现场和投资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要继续组织优秀审计报告评比和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增加评选名额,以成果提质量。五是要在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上有新的提升。要继续开展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审计业务骨干人才和审计能手等评选活动,激励大家成为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审计专业人才;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依托南京审计学院、审计干部教育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等院校,重点抓好市县审计局长和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计算机审计中级等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审计队伍业务能力,争做审计业务和综合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加强作风和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若干规定以及“八不准”审计纪律等廉政规定,进一步树立“实、高、新、严、细”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对违反纪律的,要严肃查处,严格追责问责;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审计人员遵守规范、忠于职守、文明审计,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会议还就改进审计项目审理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案件移送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审计处理处罚行为指导意见等进行了讨论。

厅领导班子成员,各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审计局局长,厅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文/何永清)

篇7

关键词:干部,任中审计,审计制度

 

近几年来我们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任中审计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为缺乏经常化、规范化的任中审计,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经济犯罪得以产生。要搞好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意义

任中审计实施方案是指导任中审计人员现场工作的依据,是明确任中审计目标、突出任中审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任中审计程序、控制任中审计风险的主要载体,对任中审计工作起着全面指导作用,是任中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和灵魂,是撰写任中审计报告的基础。

2.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及控制审查

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由任中审计组编制,经任中审计组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核,报任中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由任中审计组负责实施。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编制的依据,被任中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任中审计的目标,任中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重要性的确定及任中审计风险的评估,预定的任中审计工作起讫日期,任中审计组组长、任中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编制的日期,其他有关内容。有的任中审计实施方案还附有表格,表格部分相当于具体任中审计计划,通常包括任中审计事项及其具体任中审计目标、任中审计方法、任中审计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任中审计实施方案进行控制审查:

2.1对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依据的审查

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依据应当包括任中审计机关签发的任中审计通知书和任中审计组审前调查所了解的被任中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审查的过程中要注意任中审计依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2对被任中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列示的审查

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中介绍的被任中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应当直接来自于审前调查表或审前调查报告。对被任中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列示的审查,主要审查其收集的被任中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是否完整、真实。如被任中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单位的性质、行政和财务隶属关系、特别是其会计政策的选用及变动情况是否叙述清楚,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是否调查到位,特别是关键控制点是否掌握,内控薄弱环节是否了解等。

2.3对任中审计目标、内容、重点列示的审查

任中审计目标是任中审计组办理任中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境界,是任中审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任中审计总目标对任中审计范围、内容、重点、方法等的确定具有导向作用,是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中的任中审计内容是指为实现任中审计目标所需实施的具体任中审计事项以及所要达到的具体任中审计目标。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中的任中审计重点是指对实现任中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任中审计事项。对任中审计目标、内容、重点列示的审查,主要审查其编制的任中审计目标是否能够突出本次任中审计的主题,任中审计目标应该明确而具体,易于理解、可以实现。另外还要审查任中审计内容是否符合任中审计目标的要求,时间范围和具体事项范围是否准确,任中审计重点是否突出等。。

2.4对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和任中审计风险评估进行审查

任中审计重要性指取决于具体环境下被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应从错报的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来考虑。任中审计风险是指被任中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任中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任中审计结论的可能性。任中审计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对被任中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固有风险的评估旨在确定任中审计项目和各项任中审计内容存在重大错误舞弊或严重损失浪费问题的可能性。控制风险的评估旨在确定被任中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总体的健全、有效性和与各项任中审计内容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

(1)对初步分析性复核的审查

主要检查其是否掌握并取得了相关的资料,对被任中审计单位相关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指标研究分析和对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任中审计方法的提出是否恰当。

(2)对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审查

对确定重要性水平审查应检查方案编制人是否关注以下因素:以前年度的任中审计经验、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任中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和业务范围、内部控制与任中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内容等。是否将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在任中审计实施方案列示以决定任中审计抽样的规模。

(3)对评估的任中审计风险的审查

根据任中审计风险模型,可以计算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我们应该根据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设计任中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评估的任中审计风险的审查主要检查方案编制人是否将任中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写入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任中审计风险评估的评估是否合理,评估的数据采集是否准确、充分等。

2.5对任中审计范围的审查

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中的任中审计范围是指被任中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任中审计事项。在编制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确定任中审计范围时,往往还需要解决需要不需要进行延伸任中审计的问题,即在时间上要不要延伸到以前年度,在空间上需要不需要延伸到下属单位及关联单位。

2.6任中审计方法的确定问题

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中的任中审计方法是指为获取充分与适当任中审计证据以实现有关具体任中审计目标所应采用的方法。在实施方案中,每项具体任中审计目标都应当有适当的任中审计方法保证其实现,重要的具体任中审计目标应当有专门的任中审计方法保证其实现,一般的具体任中审计目标可以和其他具体任中审计目标结合采用适当的任中审计方法予以查明。

3.如何发挥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全面指导作用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为有效发挥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指导作用,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3.1做好审前调查。以充分利用任中审计资料为出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提纲,认真开展内部控制测试,以分析性复核为关键点。

3.2提高编制质量。。突出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注意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分析研究问题,规范编制程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3.3严格抓好落实。。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增加对实施方案的了解;提高重要性认识,确保任中审计全过程围绕实施方案展开;以查证重大违法违纪问题为主线,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组织领导,合理安排任中审计人员。

3.4规范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调整。在任中审计过程中,当任中审计实施方案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确需调整任中审计实施方案时,任中审计组应当提出任中审计实施方案调整申请书,说明调整的内容和原因,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后调整,维护任中审计实施方案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 汤凤英. 任中经济责任任中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 铜陵学院学报, 2006, (05) .

[2] 方爱珍. 关于开展任中经济责任任中审计的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4, (02) .

[3]视野[J]. 党的建设, 2004, (11) .

篇8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现实困境

(一)对内部审计缺乏认识。高校内部审计的本质就是高校经济活动运行的“免疫系统”。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免疫系统”,能够最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运用法定权限去抵御、查处这些病害,也能及时建议相关领导或相应的权力机构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障高校经济活动安全运行。然而,有些高校的领导者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内部审计并不是很重要。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发挥着“免疫系统”的功能,而是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与自己对立的机构。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不认同、不支持内部审计,甚至阻挠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致使不少高校的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半途而废。不仅如此,领导的不重视还大大挫伤了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内审工作缺乏自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对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活动缺乏大胆抵制的勇气,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的运行绩效,阻碍了内部审计价值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弱。目前,很多高校的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无专设的审计机构,只配备少量的审计人员。这样的设置方式很难确保审计机构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没有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一种摆设;离开了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只能是重形式、走过场。诚然,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这里既有体制的原因又有历史的原因。具体地说,一方面高校内审机构是以本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存在的,内审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无不受到本单位主要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内审人员的利益与单位的利益休戚相关,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称评定、职务升降及种种福利待遇均掌握在院校主要领导手中,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很难摆脱这些羁绊,因而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这种种现实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不可能也不能够有着像外部审计那样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内部审计职能不完整。内部审计主要是为单位内部服务,内部审计部门最大的优势是熟悉内部的各个环节,通过审核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管理效益,因此从实质上讲,内部审计也是一种管理。因此,提高效益才应是内审的永恒主题。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有些审计如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几乎等于空白。审计职能偏重监督,没有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角度,介入到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没有树立防范风险、加强控制的观念,内部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职能还没有得到重视。

(四)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能力要求高、涉及面广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务知识、审计知识、法律知识、建筑工程知识,还必须掌握电脑操作等技术,并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但当前高校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由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调配或临时抽调而来,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审计能力和技巧;同时,又由于相应的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跟不上,致使内审人员素质不尽如人意。另外,内审人员认为自己代表单位在行使监督、审核的职权,其他部门就应该服从,根本不考虑审计风险的问题,造成审计报告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单位管理的需要,影响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五)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落后。目前,高校内审大多仍沿用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包括审阅、核对、询问、函证、盘点、调查与分析等,这些技术方法都是基于手工审计的方法。在当前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日益复杂的前提下,只用简单的传统技术将无法保证审计质量。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高校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经济活动已经数字化、信息化,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也应不断创新,为“免疫系统”有效发挥作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改进高校内部审计的路径

(一)取得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内部审计不是审计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学校的全局性工作,要做好内审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怎样让领导重视需要从几个方面努力:一要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出好产品,发挥好作用,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有为才能有威,有位才能更有作为”;二要宣传自己的产品,把审计成果营销出去,让单位领导、有关部门、有关成员都知道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是学校的常规工作,也能给他们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和建议,帮助他们规范管理,消除被审计对象的抵触情绪和不理解的态度,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总结推广审计工作先进经验,广泛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推动发展;四是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内审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拓展内部审计领域。传统的内部审计局限在财务审计上,主要是审查高校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保护财产的安全,其内容单一,作用有限。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投资主体和办学主体日趋多元化,这就必然要求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提高办学效益。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从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圈子中跳出来,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的领域和方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教育审计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09]1号)中明确指出: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教育审计工作越加广泛和深入。教育内部审计要抓住重点,突出实效,向“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强化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责任追究”的综合审计发展。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实际,将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一条多种审计类型和形式有机结合的综合审计模式。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审计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不断面对新法规、新知识、新技能的行业,这就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学习。内部审计机构应多订购一些专业报刊供审计人员学习,单位内部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集体学习国家、学校相关文件和专业规范;讨论学校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熟悉学校的经济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多争取机会到兄弟院校考察、取经,拓宽审计人员视野;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发和获得需具备的学识、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促进持续专业发展;特别要充分利用身在高校的良好学术研究氛围,多与相关院系的老师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了解和掌握专业前沿的知识。通过这些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使他们能够胜任各自岗位,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

2、实施激励制度,激发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的内容一般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专业激励。实践证明,物质激励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增强人们对社会、集体的亲切感和依赖感,可造成一种压力,激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还可为人们创造活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使其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工作。当然,需要强调的是物质激励不能过度,否则就会走向“拜金主义”。精神激励主要是满足人们高层次的需要,不仅能弥补物质激励的不足,而且可产生物质激励所起不到的重要作用。特别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之后,更需要精神、心理、文化上的充实和满足。审计职业的精神激励,目的是增强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给审计人员以巨大的精神推动,增强其在审计职业群体中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挖掘内部审计人员的潜力。专业激励是考虑到审计的专业特征,改变过去的那种行政职位的激励办法,考虑建立“审计专家制度”,构建审计战线的高级人才梯队,并以此带动整个审计队伍的素质提升,为“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网络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审计技术和方法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手工审计将逐步被计算机、网络审计所取代。电子计算机成为审计人员的主要操作工具,计算机科学及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要在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辅助审计的同时,进行技术与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要做好信息采集、整理的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审计数据库,包括宏观经济、法律法规、审计对象以及审计结果和审计专家经验等信息;另一方面要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对分散的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促进信息集合和资源共享。只有真正实现了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化,才能够实现全局性、整体性的信息化,才能够真正实现由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转变;由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转变;由单一的财务审计向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综合审计转变。只有实现了这“三个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内部审计的“免疫力”,保障高校经济活动安全、健康地运行。

(五)实施跟踪审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经济活动运行的“免疫系统”,必须主动介入到教学、经营活动中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如果仅仅是“马后炮”式的事后审计,是没有多大实质意义的。对要监督的经济业务事项,从一开始就介入,参与监督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防范风险、强化管理。这种源头参与式的全程跟踪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审计开始时,就对被审部门抱着信任态度,与他们讨论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计划采取某些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理由,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2)征求被审部门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合作;(3)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措施;(4)向被审部门报告期中审计结果,期中审计报告可以是口头的、非正式的,以便及时就地解决和改正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5)提出最终审计报告时,采用建设性的语调,重点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可能性和改进措施上,被审部门已经采取的改进行动也要包括在审计报告中,以反映他们对审计工作的积极态度。

(作者简介:1.洛阳理工学院;2.河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2]杨丹.高校内部审计的困境与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篇9

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国家审计模式有四种,即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与行政型。在不同的国家体制下,国家审计机关所关注的领域不同,但其最主要的任务仍然是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效率性进行审计;其传统职能就是监督财政预算收支是否按照标准执行,同时对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审计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蔡春等学者认为国家审计产生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其根本目标在于保证和促进政府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因此,当服务国家治理成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重要内容时,国家审计的目标就应包含服务国家治理,并充分发挥审计功能。在国家治理大系统中,国家审计所具有的免疫系统功能,应该是对监督、评价、鉴证等传统功能的延伸和扩展,具体表现为四项功能,即:揭示功能、抵御功能、改进功能和预防功能。从单独的账项审计,发展到实现国家审计的前瞻功能,可以发现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国家治理秩序。

国家审计模式是指审计机构设置、职权设置、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效率的总称,是国家审计组织制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国家审计管理的实践看,它的各项活动主要围绕增强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组织审计项目的有效实施而展开。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存在着审计主体独立性弱、权力制衡不合理、职能划分不明确、审计结果透明度不高,反馈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如何定位国家审计决定了未来国家审计模式的改革方向。本文主要从组织结构、服务国家治理范围与审计结果公告机制等方面,选取运用这四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国家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优化我国国家审计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二、不同国家审计模式服务范围比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审计介入国家治理的范围不断扩大,其产生的作用也日益明显。现代国家审计的实践以查核相关资料为主要手段,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主要内容。国家审计重点在于:对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状况进行独立的监督与评价;公共权力机构行使权力的3E情况(即效率性、效果性和效益性),有关机构和个人履职的合法性、合规性;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科学发展和公众利益作为国家审计目的。

通过比较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范围,可以看到:美国审计署(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关注的范围最广,几乎覆盖了联邦政府涉足的每个领域;每年多个领域的风险清单,通过判断该项目是否属于国家层面、是内生风险还是系统风险、衡量改进措施是否有效等来确定联邦政府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法国(司法型)与德国(独立型)也围绕政府责任,开展了绩效审计与公共政策审计。而我国(行政型国家审计模式)仍然将审计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绩效审计还处于试点阶段,尚不成熟。在我国特有的政治体制下,审计机关开展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领导干部监督,打击腐败。我国审计机关应扩大国家审计的范围,加强实施绩效审计与公共政策审计,将国家审计定位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三、不同国家审计模式组织结构比较

从现代组织理论来看,不同部门拥有的权利范围不同,会导致部门之间、部门与领导者之间以及部门与下属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同,组织结构也是不同的。如何实现职责分离,实现各岗位相互牵制,是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国家审计机关采用的组织结构决定了该组织的运行效率,其结构的合理性也会影响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效果。表2主要从内部机构设置、隶属机构、权力范围、人事安排、经费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通过对四种国家审计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1)从机构设置来看,立法型、司法型与独立型审计机关的独立性较强,行政型机关独立性较弱。立法型审计机关地位高、独立性强,不受行政当局的控制和干预,但这种职能的发挥依赖于完整的立法体系与程序。独立型审计机关的地位高低、对应的立法体系是否完善对其职能的发挥影响很大。行政型审计机关独立性较弱,其职能发挥效果取决于其地位。地位越高,权威性越强。(2)从权利范围来看,司法型模式下的审计机关可以直接行使司法权力,具有司法地位和很高的权威性。这种模式下的审计机关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基于微观层面的,即审查和追责当事人,不注重向立法机关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国审计机关虽然被赋予一定的制裁处罚权,但大多审计检查结果的处理权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行使。因此,在审计范围和方式受到政府行政机关制约和限制的前提下,审计机关行使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权,从而审计的独立性也会随之受到影响。(3)从人事安排看,前三种审计模式下,审计机关最高领导一般由议会提名,且最高长官的任期都较长,保证了其形式上的独立性。我国审计机关虽然独立于财政部门,但没有独立于行政部门。审计机关领导的提名与任免是由行政机关决定的,所以缺乏人事上的独立性。(4)从经费来源来看,前三种审计模式下,审计机关经费大都来源于国会或议会,保证了其在经费上不受到政府的影响。因此,我国审计组织结构的改革,应从增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入手,保证审计机关的经费来源与人事安排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同时应注重提高审计组织效率,保证审计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与完整。

四、不同国家审计模式审计结果公告机制比较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国家审计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通过揭示和向社会公众反映受托责任者代表国家和公众利益履行职责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立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多重约束机制的合力作用,促进受托责任者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的法律尊严,完善国家法律制度,有效地服务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从表3可以看出:立法型、司法型与独立型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结果公开性强,且其审计质量控制流程较为严格。比如,德国(独立型)的审计报告公开性、专业性、直观性较强,被审计单位可以反馈意见,审计结果需要与被审计单位共同协商核定后才递交过联邦国会。公开后任何部门和个人无权更改,并且在审计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对已审计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公开没有进行整改的单位。但其与被审计单位反复磋商后若仍然存在分歧,分歧可以保留下来,由社会公众和议会来进行评判;年度审计报告是评估政府绩效和做出重大决议的参考。

行政型审计结果公开性较弱。例如,我国《审计法》虽然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但是,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审计机关查处的大案要案披露较少,由于审计出来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关系和利益,审计披露的内容不可能完全真正披露政府存在的所有重大问题,透明度不高,在处理和披露上比较难。因此,我国审计机关应当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谨慎开展审计评价,降低审计公告风险,保障公民知情权,从而扩大审计报告的影响力。

五、结论

国家审计模式的选择需要与该国的具体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不断优化国家审计模式,从而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通过对四种审计模式的比较,行政型国家审计模式存在着审计主体独立性弱、机构权力制衡不合理、职能划分不明确、审计结果透明度不高,反馈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国家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范围方面,扩大国家审计的范围,加强实施绩效审计与公共政策审计,将审计定位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我国审计机关应当在审计组织结构方面,增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保证审计机关的经费来源与人事安排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在审计结果公告机制方面,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谨慎开展审计评价,降低审计公告风险,保障公民知情权,扩大审计报告的影响力,促使国家审计从关注财政资金的安全拓展到国家的经济环境安全,从打击腐败、提高政府运营透明度拓展到为国家治理提供前瞻性策略。

[本文系审计署公开招标立项课题《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路径研究》(编号:13SJ02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志华、陶玉侠:《论国家审计的角色定位》,《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年第2期。

[2]蔡春、朱荣、蔡利:《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视角》,《审计研究》2012年第1期。

[3]张军:《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美国的经验与启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8期。

篇10

一.基础建设

年是我各项改革迅速发展的一年,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为我们搞好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我们审计处认真贯彻落实审计厅、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实际,在做好审计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坚持"完善自我,提高认识"的原则,努力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审计机构,调整人员结构。

1.参与制定了学物资采购、设备管理及相关规章制度若干项。规范了经济行为,使审计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在学机构改革后,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内审工作的内部监督职能进一步得到体现,可以更好的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3.调整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新增专业审计人员2名(均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一名同志获高级会计师资格。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积极上进的年轻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审计队伍。

二.学习及培训

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使我每个内审人员都真正成为"思想领先、业务过硬、技能娴熟、务实高效"的工作高手。

1.派一名同志随同教育厅考察团赴法国等国外学习考察,获取了大量审计工作信息及先进工作经验。

2.与、大学、大学等省内外高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审计工作新思路。

3.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篇。

三.参与后勤改革

随着高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我后勤集团已逐步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我们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后勤改革的规章和措施,同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一道,对集团每个中心进行了成本核算,并结合外经验,根据本实际,制定了各项定额标准,为推动学的后勤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四.参与办产业改革

"科教兴国"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战略的提出,给以高科技为特征的高办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办企业的利益和学的利益并不完全是一致的,企业内某些同志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致学利益于不顾,很难保证学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会同财务处、企业管理处一道,参与制定了办产业改革工作的相关文件,对办每个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摸清了企业家底,改善了经营环境,明确了经济责任,提高了经济效益,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参与各项招投标工程及政府采购

随着学改革的迅速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学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是与市场紧密相联的,要实现对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工作的有效控制,就必须用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我们参与制定招投标程序及学物资采购工作的相关规定并监督实施。在招投标工作中真正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物资采购工作,审计处自始至终全过程参加,充分发挥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监督作用。一年来共参与招投标项目及物资采购项目110余项,监督签订经济合同50余份,涉及金额近千万元,为学节约资金130多万元,规范了学物资采购行为,维护了学的经济利益。

六.具体审计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搞好内审工作,按照审计署提出的"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稳步推进审计工作深入的开展。

1.开展决算审计2项,通过对年度学财务决算和工会经费决算情况进行审计,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规范了学预决算的编制和管理工作。

2.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4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查处应交未交学资金共计162万元(其中家电公司107.6万元;机械厂29.92万元;印刷厂16.21万元;文体用品公司8.23万元),现基本已全部追回。

3.经济责任审计是为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其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国有资产增值而实行的一种监督管理制度。一年来我们开展经济责任审计4项,既澄清了厂长(经理)任期内的各项经济责任,同时又为企业和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促进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

4.基建审计:随着我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基础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继续增加,全处同志克服人员少,任务重,审计事项跨度长的困难,以我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紧抓工程项目审计,从工程的招标、施工到竣工验收结算的每个环节,实行全面审计,从中发现存在虚列工程项目,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和多结算工程款诸多问题,对查出的问题进行纠正、整改。全年共审计基建、维修、装饰工程项目340多项,审计金额5000多万元,审减金额160多万元。为学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学合法权益,有效地规范了工程项目的管理。

5.科研工作是高发展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我们集中力量加强对科研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使这些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一年来我们开展科研经费审签11项,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发展。

6.全面开展审计工作,对全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审计监督。开展住宅楼工程财务决算审计25项,纠正不合理费用支出2万多元,并在《后勤通讯》上加以公告,切实维护了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开展专案审计1项,纠正违纪资金12余万元,建议并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严肃了党纪国法,受到了全教职工的好评。

7.积极开展对外联系,经常性的和省内外高合作,继续保持与兄弟院的友好往来,共与兄弟院合作开展审计项目2项,既查清了问题,又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树立了我形象,提高了我知名度。

七.工作体会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关键。领导的重视程度越高,内审工作就越有依靠,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我们在认真做好工作的同时,注重同上级领导的交流,不定期汇报工作情况,争取领导的信任,取得了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领导对审计工作倍加关注,对审计的组织、人员的调配予以大力支持,对重大问题的定性与处理亲自过问,对审计报告认真批阅,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具体要求,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2.健全的审计机构,合理的人员结构及知识结构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条件。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帮助下,审计机构不断得到完善,办公环境大大改观,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工作。现在我们审计处共有专业审计人员6名,其中高级会计师1名,高级审计师1名,会计师和工程师2名,今年又新引进应届本科毕业生2名。合理的人员配置和人员结构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我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