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防工程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8-0123-02
近些年以来,各大高职院校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都展开了持续的探索与革新,并且在长时间的实际教学当中形成了比较规范和稳定的教学方式,累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经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工程技术是一个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专业,尽管高职学院已经吸取了许多教学经验并得到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学生们从学校毕业后在短时间内仍然无法让自身能力满足相关企业的从业要求,高职院校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针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革新也是形势使然。
一、目前从事建筑行业工作人群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建筑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数从事具体施工的作业者素质较低,综合能力偏弱,且严重缺乏安全意识,这部分工作人群中接受过相关专业教育的技术工作者非常少,大多数人仅仅只接受过短期培训。这些都是造成许多施工项目的质量差,各种工程事故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要提高基层技术工作者的受教育比例,就必须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除此之外,伴随当前国内工程监理事业的持续发展与优化,监理公司也十分需要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多方面管理的综合性人才。
二、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教育模式落后,只重理论,与实际情况脱节
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观点都是,学生应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为完备的知识系统与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实践工作技能。伴随社会高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逐渐融进了国际化的潮流中,各种新式专业词、新方法、新手段等都不断地挑战着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课本,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教学必须跟上时代脉搏。而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从培养的总目标到实际计划、教学大纲的编制上都太过看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及完备性,忽略了实践课程的安排,实践类课程在总课表中的占比一般为两成左右。在专业教学活动方面,老师的授课只关注完成授课任务,忽略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性教学部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只看重知识的传授,授课重点是老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考试结果是最重要的考评指标。在这种应试教育当中,师生们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只为了得到让人满意的“成绩”,但即使这种“成绩”十分优异也不代表学生能自如的进入社会进行实践工作。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都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学生缺少实际工作中十分需要的创造能力。
(二)高职院校在硬件及实践性教育基地上投入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在管理理念及管理人员自身素养方面的原因,使得院校在教学实践基地、实验室与相关设备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实验室设备使用率偏低,而以上均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切实提升,使专业性教学始终在传统应试教育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朝着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前进,因此,高职院校教学跟不上社会发展与生产建设的发展道路。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大纲当中,理论性课程占据六成以上,实践课程只占两成,这其中还包含了认识实习、测量实习、课程设计以及综合练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内容。高职院校并未很好地理解现代化工科教育理念,因此在实践教学部分的师资配备、绩效考评等方面都没有给与足够重视,这样就严重压制了老师与相关技术员工参与到这一教学部分当中的热情。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由于校方并未将实践课程当作教学的重要组成,因此时常发生随意取消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情况,实践性教学课程变为可有可无的部分,这也是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无法提升的原因之一。
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革新策略
(一)革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教学课程的设置须以就业作为基本导向,教学的基础课程要以实际运用作为根本目标,重新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主要包含三大部分,职业核心技能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以及综合训练课程。职业核心技能课程需依照对知识的认知过程来设置,重点课程以施工流程作为主线建构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内容包含多个任务构成,要以任务模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职业拓展课程需要依据高职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与职业发展道路来安排教学方向;综合训练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专项能力训练课程,一个是顶岗实习,由这两个部分的训练实现对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创建全新的考评系统,重点考核实际能力,辅助考核理论知识
考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必须综合考虑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依照以实际技能作为主体、理论知识作为辅助的准则,设定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的评分权重,同时考虑企事业单位考核标准来确立能力考核的组成部分。考核人文素质及职业拓展能力课程这要依据以知识传授作为主体,同时考量实际岗位技能需求;考核综合实训课程,要建构以能力为中心、过程为重点的考评系统,综合考试成绩和企事业单位实践考核成绩,让学生的成绩评价和岗位要求相符。
(三)创建以能力培养作为考核目的的教学管理系统
高职院校要逐渐创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策略,建立动态且多方位的教学管理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及课程标准、能力培训标准、教学品质监管标准以及管理系统,创建一套可以反馈校内外教学品质信息网络系统,进而可以及时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改进,促使教学可以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确保人才培养方案能够顺利开展。
(四)强化教师团队的创建
在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后,就需要重点对课程体系展开革新举措,而这部分措施一般都是缩减课程的教学时数,这就使得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的之间的冲突尤为凸显。因此,教学方式的革新成了关键,需要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在限定的教学课时之内,教完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这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建立一支素质高的师资团队才能培养出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的人才。“双师型”教师正是高职院校师资团队中的中坚力量。老师需要参加到工程实践活动当中,学校要组织老师接受相关培训并且聘请有经验的企事业技术员工或相关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学,以此来满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需求。教师对教学的认知与态度是教学工作是否能成功开展的重要部分。
(五)管控教学质量
依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强化由高职院校、相关企业与教研组织一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创建,优化并完善校方与企业的合作,订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形成高职院校、企业与社会各界一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利用现代教学管理系统软件,达到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的信息化、透明化与制度化的目的。一般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教学督导、学生评价、老师评学、同行评教等。
(六)创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依据专业技能的要求、核心课程安排状况、实训教学内容的组织等,在校内建立相关的实训中心,例如工程造价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在校外和企业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基地中更好地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在每个基地中还需安排实训指导教师。
四、结语
在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例如校方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善,企业配合度较低;顶岗实习和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上存在许多冲突等。值得注意的是,高职教育其实是两套培养系统组成的,首先是一个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其次是一个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这两大系统之间要能融会贯通地运用。改革高职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事情,培养人才的策略一定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而伴随高职教育改革的持续进展,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创新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金圳.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09:25.
[2]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01:15.
[3]唐艳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广西教育,2015,05:20.
篇2
关键词: 西部地方高校 土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1.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1.1土木工程专业起步较晚。
西部地区地方高校虽然较多,但土木工程专业起步较晚。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两个:①历史原因导致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办学理念没有随着时展即时转变过来,仍旧沉迷于自己相对成熟的文理科专业办学模式,延误了土木工程专业开设;②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要求较高,讲求的是工程实际,其师资水平、实践条件等,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开办。
1.2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特色不明显。
少数西部地方高校或是由于观念问题,或是由于财力问题,或是由于经验问题,虽然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但要么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马,要么照搬重点院校的办学模式,大都没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适应西部经济大发展的需要。如湖南省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大多属于此类状况。
1.3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程实际能力较弱。
社会实际需要的是具备扎实工程实际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即用人单位不需要岗前培训就能单当一面地胜任工程各项任务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受传统文理教学模式的影响,西部地区许多地方高校,没有找到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既不像重点院校的精英人才,又不能很快适应工程实际需要,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就业困难。
2.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足
2.1办学理念滞后延误了土木工程专业开设。
西部地区许多地方高校是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建立并成长起来的,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高校更是如此。由于西部地区长期的经济不发达,信息较落后,思想较保守,人才较缺乏等原因,西部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也以稳扎稳打见长。当经济发达地区都在大力培养工科专业人才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时,西部地方高校仍然坚守着传统的文理阵地。办学理念的滞后使土木工程专业的开设延误。国家现在已经意识到并重视这一问题,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帮助西部地方高校,如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已成为吉首大学的对口扶持单位。
2.2财力薄弱导致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备。
土木工程专业是为解决工程实际而开设的,其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最大之处在于,该专业必须有完备的实践教学条件供学生训练,包括实验室、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西部高校的财力显得更弱,尤其是在高校经费自筹的当下。这种短期内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的专业,使得不少西部地方高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反映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中便是用理科实验替代工科实践或干脆减少实践环节,其后果是工科专业成为理科专业,受害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及大量需要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西部地区。
2.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发展。
西部地区的诸多区域劣势,如科技水平偏低、经济久发达等,使得西部地区难以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也难以稳定已有的专业队伍。这种现象在西部地方高校更是普遍存在。面对如此两难局面,西部地方高校大多从原有的师资队伍中选拔与土木工程专业相近的老师,采用进修等方式培养成自己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这种模式培养出的教师,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等却难以胜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西部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其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瓶颈。
2.4客观因素使得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偏低。
西部经济久发达的地域、西部地方高校办学艰难、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积淀不深、师资队伍结构失衡等客观因素,导致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厚基础,宽口径”,但难以“强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下毕业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其属性介于理科与工科之间,毕业后不能立即独当一面,大都需要一年以上的转型期,增加了学生就业压力,也增加了企业的培养成本,延缓了学生迅速发展的进程。此种培养模式唯一的优点就是,造就了一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考研高手。因为相对就业而言,研究生录取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低。
3.西部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3.1以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办学,提高西部地方高校的核心力。
高等教育改革以来,办学观念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员,重点院校已率先大力发展工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便是其中优先发展的专业之一,这从各高等院校热门专业目录中可以看出。西部地方高校作为西部最直接的人才培养基地,也应及时跟上时代步伐,转变办学观念,着手发展工科专业。在如此大环境下,一些西部地方高校也相继行动起来,如吉首大学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工科专业,适度申报文理专业”,而土木工程专业便位列其中。
3.2以实践基地建设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办学的保证。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应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1]。重点有:①加强校内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材料力学实验室、建筑测量实验室、建筑材料试验室、土工实验室、建筑施工模拟实验室等是土木工程专业不可或缺的。校内实验设施可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便、及时地互相结合和交融,在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如吉首大学已有十多家建筑企业、公司成为该校长期稳定的实验、实习基地。学生除在这些土木工程类的企业、公司进行真刀真枪演练之外,还可以进行“顶岗”实践,真正达到增强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③开展网络虚拟岛计划。学生在计算机上创立自己的虚拟岛,二年级学生在岛上进行规划,如布置建筑物、道路、桥梁、地下设施等,三、四年级学生对它们进行设计或虚拟施工[2]。学生在实施虚拟岛计划过程,对木工程领域有了全面的认识,规划、设计、施工、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弥补了实践条件的不足,既经济又环保,体现了绿色工程的思想。
3.3以“双师”型队伍充实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阵地。
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类的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性因素。没有工程经验、工程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讲授工程技术知识时,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的调整,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教师队伍,即工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培养工程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3]。
西部地方高校大部分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师没有工程实际经验,容易造成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的脱节。在高学历高职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难以引进的前提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可采取以下途径:①鼓励教师考取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等注册资格证书。高校教师要考取注册资格证书要求有两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学校应为其创造条件。②从当地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引进具有注册资格证及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老师。高校对人才引进大多设有硕士、博士等学历门槛,为满足教学需求,应适当降低这部分人员引进的门槛。③与重点院校及当地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合作办学。利用他们的资源弥补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不足,带动自身发展。如吉首大学与中山大学、中南大学等签约了对口支援协议,与张家界国土、设计、规划、环境等六部门签约了联合办学协议。
3.4以工程实战训练培养学生工程实际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核心包括基本技能(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从事具体职业岗位的专业工作中所具备的能力)、综合技能(基于专业和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从事某一工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四大模块[4]。搭建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战平台是提高学生工程实际能力的必备措施,具体有:①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理论课学时适当缩短,实践课程学时尽量延长,以保证学生实战训练时间;②实验课程以综合应用型为主,基础型为辅,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实践课程到工程现场进行,让学生参与工程的设计、规划、施工、管理等全过程,并运用专业知识协同工程管理人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④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鼓励学生在大二时独自进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科研水平及独自开展工作的能力;⑤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以当地工程实际的效果作为成绩的最终评判标准。
4.结语
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在办学观念、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工程实际能力偏低,但只要改变办学观念,大力发展社会实际需要的土木工程等工科专业,就一定会为广大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培养出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仲,李广军,孙佳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世纪桥,2007,(146):99-101.
[2]吴瑾,程吉昕.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及其特点[J].2004,13,(4):87-89.
[3]郭建博.地方师范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27,(1):111-114.
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房地产;培养方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筑业的规模和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也越来越紧缺,从而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分析,探讨现阶段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一、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概况
根据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管理科学与工程”设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下设八个二级学科:工程管理、工业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房地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产品质量工程和工程造价(八个本科专业)。将工程管理专业设在管理学门类下面,即强调了其管理类学科属性,这与国际上多数国家将其归属在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做法有所不同。因此,中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偏重于管理类。目前,国内共有三百多所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主要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建工类、矿业类、电力水利类、财经类等高校。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目前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从全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基本上都是以管理学、土木工程等为主干学科,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五个专业方向。不同高校培养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培养具备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及法律知识,能运用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在国内国际工程建设领域中,从事投资决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程项目咨询、工程项目监理、政府部门宏观调控管理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
安徽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管法为主的多科性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方向为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
1.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接受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技能与工程项目管理能力,适宜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从事房地产和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业务,以及在相关教学科研单位从事该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由于学校的财经类属性,专业的设置偏向经济管理类。
2.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品德、健康的身心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相关的经济理论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2)具有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3)初步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技能;(4)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5)熟悉中国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国际工程管理的惯例和规则;(6)了解本专业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学科基础课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制图等。专业必修课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学、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等。专业选修课包括工程技术监理、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学制四年,学生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修满学分,经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安徽财经大学普通学科学生学位授予办法(学分制)》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三、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制图: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投影原理:点、线、面、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常用建筑曲面体的形成及画法;投影制图:三视图、六面基本视图、辅助视图;组合体视图的阅读、绘制及尺寸标注;各种剖视图;土木建筑工程专业图:房屋建筑及房屋结构施工图;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构件图;室内给水排水工程图;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
转贴于
房屋建筑学:房屋建筑学课程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建筑的一般构造做法和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了解一般房屋建筑设计原理,具有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设计意图。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课程以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为主线,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活动的全面理解为目的,结合中国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实际,对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加以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房地产的基本法律制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管理、市场营销策划、房地产交易的类型以及特点等。
工程项目管理:本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它以工程项目为对象提出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系统,从施工项目管理者或承包商的角度讲授项目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强调管理的应用。其研究范围涵盖着工程项目投资前期,投资建设期直至项目投产的整个过程;研究内容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及协调的理论,方法与手段;研究目的是使工程项目管理在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目标及其他方面均取得最佳效果,尽快发挥效益,最终收回投资并达到投资增值的目的。
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本课程以中国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法律制度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为主要内容。具体涉及房地产法律的基本范畴、特点和制度演进;城市规划、房地产交易、转让、抵押、租赁等相关的法律规定;房屋拆迁的安置与补偿、市场管理、物业管理等相关的法律规定。
城市规划与管理:本课程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城市规划的基本程序,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的影响和作用,城市规划与工程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具备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以及分析与解决城市、城镇和居住小区规划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规划方法等。
房地产估价:本课程以房地产估价工作所必备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为主线,结合中外房地产评估行业发展的现状,主要介绍了房地产估价的程序以及在熟练掌握房地产估价基本理沦知识的基础上,对不同房地产类型、在不同评估目的条件下进行房地产估价时能够选择运用房地产估价中的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收益法等合适的估价技术来求取估价对象客观合理的价格或价值。
四、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建议
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类门类中重要的专业科目之一,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必须逐步建立起满足市场需要的、与国外高校基本一致的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1.由于财经类高校的特点,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偏向经、管、法,而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理论的结合,必须具备一定的建筑行业背景知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来说,在保留经济、管理以及法律平台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工程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推动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在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践环节的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毕业实践环节活动的开展。因此,要逐步加强学校和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产学研的发展,完善教学实践环节。
参考文献
[1]余渝娟,祝亚辉.关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4).
篇4
关键词:消防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措施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requirements on safety awareness is more and more strict, and the fire industry as an emerging industry, in order to occupy a space for one person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o get the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must strengthe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which is essential. But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level of fir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affects the fir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following problems, discus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 fir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是消防工程更是关注的重点,加强消防项目的管理十分必要。但是目前情况下,在消防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项目管理部门,但是这些项目管理部门只分管某一方面的工作,不能够实现管理的系统化,因此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得到解决。
项目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和组织,来控制消防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消防工程的顺利进行。可是经过调查发现,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下面本文就从其现状进行分析。
1消防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1.1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消防工程的项目管理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和法规,这样才能够依靠他们的强制力实现管理效果的保障。但是调查发现,项目管理单位在我国处于一种长期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管理不集中、沟通不及时,而且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现场出现的管理体制的弊病,这就影响了工程的形象。虽然说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范围内的系统化的法律规范,缺乏强制性的管理措施,这一点需要在今后格外关注。
1.2缺乏高素质的消防工程项目管理者
除了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之外,消防项目的管理工作还需要有工作经验丰富且素质较高的管理者,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但是我国的管理项目起步较晚,到 1991 年才成立全国性的项目管理研究会,这多多少少会影响这一分支人员的培养,造成今天管理人才的缺失。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也从另一方面导致管理者的素质低下和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
1.3消防项目相关技术人员缺乏
消防项目的管理工作,除了要有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之外,还需要有技术水平过硬的人员,这样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不仅是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经验欠缺,而且相关的技术人员的水平也不高,这就使得工程的整体受到影响。在项目管理中这种忽视技术人员的技术而进行盲目施工的情况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威胁,需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管理改进。
1.4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消防工程的项目管理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可行性的项目研究。可行性研究本身是对拟建项目在经济上、技术上以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合作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相关的基础资料。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投资者都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盲目投资,导致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1.5消防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信息的沟通
消防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的管理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实现管理人员的配合和管理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够使得每个管理者都能够了解工程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办法进行修正。到那时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消防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还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管理者的信息沟通不及时,这样出现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导致效率低下,且造成巨大的时间及物质的浪费。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十分重要。
2消防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2.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设计阶段是工程的初始阶段,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说消防工程加强项目的管理首先需要从设计上着手。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设计单位要具有相应设计资质,设计人员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特别是要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强技术的培训,保证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最后,在设计完成时,要进行校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再进行施工。这样的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才算做最终的完成。
2.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准备阶段是施工前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管理者需要和施工者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信息的流畅,这样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沟通矛盾。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的准备阶段,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认真校对图纸,根据施工地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改进,找出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设单位组织的图纸会审中,设计者需要提出自审中发现的相关问题,经过多次汇报后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2.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管理者需要从人、机、料等多个要素进行控制,通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工程管理体系对消防工程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分析和改进。为此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注意消防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技能,能够有丰富的施工经验,这是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在人员管理中,技术人员需要格外引起注意。应选择具有消防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其施工的技能,丰富施工的经验,且能够运用自身的技术进行施工交流,使设计方案达到最佳,不能忽视的是,在设计中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设计要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杜绝质量安全隐患的存在。
其次是对施工设备和检测设备的管理,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说需要对常用施工机械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使其保持完好态。对于检测仪器要进行定期检查,保证检测数据的精确和监测资料的准确。
再次需要注意消防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保其材料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采购,并且要从质量有保证且合作多次的厂家进行采购,保证材料的质量,同时需要注意材料的合格证,严格按物资进场程序对相关的采购原料进行质量验收,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造成安全隐患。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加强施工管理制度和组织设计的管理工作,这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管理。
其一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施工技术复核制度、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以及质量责任负责制,并且在实施中得到有效落实,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隐患。
其二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至关重要,设计是施工的前提,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根据消防工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且操作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的重要部位及专项要有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中明确的表明各环节的注意事项,保证施工者在施工的过程中确保工程质量。
其三要实现文件和资料管理的系统性和共享性。文件和资料是核定工程各环节施工情况的关键资料,能够从资料中发现工程的不足指出进行修正,为此说要保证工程的质量一定要保证好工程文件和资料的完好性,实现管理资料的共享,为此管理者需要做好相关项目的记录工作,并收集保管好消防工程从建审开始形成的有关文件和记录,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资料一定要进行系统化管理,建立起信息共享的平台,保证资料的完善。
2.4不能忽视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消防工程的整个过程包括了前期的准备,中期的施工和后期的工程验收,每个阶段对于工程的质量都有影响,因此都不能够忽视,但是往往有的施工者经常会忽视竣工的验收,造成在工程收尾时的质量缺陷,为此需要加强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确认相关的消防作业已经竣工,防止为竣工项目的出现造成质量隐患的安全隐患;其次需要做好消防系统各子系统的调试与整体联动调试工作,如室外消火栓的有关阀门是否安装正确,安装设备是否有质量保证等;最后,要求各种消防系统按照相关的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再一次进行检查确保无误。
3 结语
由于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高,因此消防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就越来越收到关注,加强管理已经势在必行。但是目前情况下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从这些问题现状出发,探讨了在消防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措施,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2]徐渝,何正文.项目进度管理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图形技术广泛应用到各项工程设计与制图领域,由于AutoDesk公司开发的AutoCAD软件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开放性与实用性, 使得每一个要想从事这一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必须拥有熟练应用这一软件的能力。因此,我国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专门在防火管理专业(工程技术方向)设置了《工程CAD》课程。该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绘图软件AutoCAD和传统建筑制图结合的产物,是高职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2 消防工程CAD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传统高等教育CAD教学模式,不论是从选取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手段、应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与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我们在几个专业同时开设工程CAD课程,在开始开设该课程之初,从方便教学的角度出发,一般来说,我们教学都是依照选择的教材内容来安排的,通常是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课,即CAD的基本绘图环境设置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高级绘图与编辑命令文字图块尺寸标注图形打印与输出简单三维操。在讲授的过程中会分别的介绍每个命令的定义、概念和其操作步骤,所举的一些实例也多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工程图形。教师先讲解命令,再让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图形依次操作。学生即使掌握了命令的操作,在出现图形变化或者专业图形绘制方面灵活运用图形绘制与编辑命令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次,传统CAD教学模式多是将讲练分离,即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或普通教室进行CAD理论知识教学,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甚至有时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会间隔好几天。如此一来,学生上实践课时,由于笔记记录不全或整理不及时或不记笔记而没有对知识进行及时消化,出现把教师理论讲授的内容与例题不能应用到上机操作中。造成上机辅导时更费力,一些学生本来在理论课勉强接受的知识,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也忘记了,不仅造成学生对该课程没有了兴趣,也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再次,由于受所选教材限制,刚开课时的消防工程CAD教学缺乏专业针对性。建筑CAD基本命令介绍时多使用基本机械零部件图纸、建筑构配件图偏多,这无论是在广泛发行的工程CAD教材(或建筑CAD教材)还是有关CAD的资格考试用书中均能反映出来,对于本院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更多是应该获得绘制消防工程施工图与系统图的机会,相对于简单独立的对他们进行机械零部件、楼梯、阳台、各种门窗图纸的绘制过程进行教学。更应该对他们进行在后续课程及校外实训中具体应用的消防工程施工图纸中所遇到的图纸问题的讲授,而专业性的针对性教学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该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还是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由于该课程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必须丰富考核方法,避免单一的考核方法。
3 高职消防工程CAD教学改革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可以满足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再加上消防工程CAD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的专业,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对消防工程CAD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理论课教学,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3.1 课程目标定位
高职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学生首先应该清楚学习消防工程CAD课程未来的的职业目标,经分析发现学习该课程未来的就业方向一般是专业绘图员、施工员、预算员与设计员等,这些职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很强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主要要求掌握平面图形与正面斜轴测图的绘制方法,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也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绘制方法,即正等测图形的绘制基本方法。达到绘制消防工程平面图与消防构配件立体图形绘制的知识、能力与德育目标。即:
①知识目标――掌握CAD知识,学会绘制消防工程图的方法和步骤。
②能力目标――具有应用计算机软件绘制与输出消防工程图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养成科学、缜密、严谨的工作与学习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故高职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消防工程CAD教学以消防工程平面图形绘制与编辑能力为基本目标,以立体图形绘制与编辑能力为发展方向。为实现上述目标,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其中最根本的是对建筑制图标准和相关的消防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标准的熟悉以及在相关图纸绘图过程中有效实现。
3.2 课程内容选取
现阶段,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很多版本的消防工程CAD课程教材,但是由于这些教材都比较重视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基础理论上,忽视了教学应用的重要性,这和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一致,所以我们应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应用要求,如在教学实践中在强化二维图形的绘制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三维图形绘制的教学内容,而通过三维图形的绘制过程的学习,增加学生对CAD软件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消防工程绘图能力的训练,强化消防工程制图标准应用,深化消防工程标注式样系统化设置,注重区分消防工程中非标零件图纸与大建筑类图纸(包括各类消防工程图纸)等图形在尺寸标注样式上设置的区别。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中心的,一般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但是由于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实际工程图的绘制来组织教学,以精选出的实例为中心。在具体工程实例的绘制过程中讲解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最好不要单独讲解和练习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原因是每个CAD绘图与编辑命令都包含若干子命令,而子命令使用的便捷要根据具体绘图过程与熟练程度来逐步把握。同时,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在演示讲解中应尽量增加实际操作的讲解时间,命令使用简洁,直奔主题;减少文字理论的介绍时间,保证学生上机实操的时间。如果学生能够坚持绘制实例图,随着数量的增加,量变会产生质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升。并且学生在不断绘制实例图的过程中也会得到一种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职业教育可以看做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它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是围绕实际的工作展开的,因此应该保证职业工作过程和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一致性。在CAD课程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必须依照职业的工作工程展开教学和学习过程。我们可以以真实和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选取典型的消防工程图例、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消防工程系统图、消防工程剖面图和节点详图为实现目标,通过建立特定的学习情境,确定科学的课程方案,再加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辅助作用,来完成整个的课程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都会把教学过程的实施分成掌握基本命令的使用、综合运用基本命令绘制消防工程施工图纸和利用CAD软件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学生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CAD命令的最基本的子命令使用方法和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列举实例的方法实现。在讲授第一阶段的知识时,可以将实例图中消防给排水图例、通风与防排烟图例、火灾自动报警图例、门、窗、楼梯、细部构造详图等简单又可独立绘制的图形来训练学生,同时也应该把这些绘制的图形保存下来,以便第二阶段的学习使用。第二阶段,鼓励学生依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完成一套完整的消防工程施工图(包括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系统图、剖面图等)的绘制工作,在绘制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CAD命令,注意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绘制,准确并高效的完成消防工程施工图。
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坚持应用专项实训周的训练模式教学。在传统的CAD教学中存在着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不能反映专业特色;二是教学后没有进行系统的专项实训。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实行的主要是分散式教学,难以进行连续的强化训练,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尤其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所以在第三阶段,每个课程结束后,我们都会安排一周的专项实训周,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利用《消防工程CAD》课程的专项实训周进行综合设计训练,既有手工绘图到CAD图纸的转化训练,又有让学生按教师给出的一套消防工程施工图的平面布置草图方案,自己设计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布局、完成一套消防工程施工图从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系统图、详图的设计及绘制。最后打印输出图纸,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图纸的实践能力,也在绘制图纸的过程中,使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验证,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进而提高了自身的绘图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3.3 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3.3.1 整体教学思路的提出与应用
对于工程类高职学生,要求到工作岗位后,要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是技术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意识到教师仅仅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工程CAD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一直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断的给学生灌输CAD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为了改革这个教学模式,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整个消防工程CAD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分成两条主线。
教师:教师设计制图任务布置制图任务普遍示范与个别辅导对完成情况及表现进行点评考核评定成绩课后强化绘制与编辑子命令辅导。
学生:学生接收制图任务分析讨论任务学生实际操作制图提出问题完成绘制任务图纸展示相互评价图纸改进绘制与编辑命令质疑。学生完成整门课程所有学习任务过程中能力逐渐增强,最终达到课程目标能力。
3.3.2 教学模式
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工程案例任务驱动学生实际操作训练教师精讲优化命令指导”过程或其交叉过程,实现“练、学、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分析理解绘图任务,学生找到图形绘制过程的全部或部分解决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想法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授图形绘制过程的同时,理解CAD图形绘制与编辑命令、甚至系统命令的定义、操作方法与优化的操作步骤,学生会对涉及的由浅入深CAD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再有,消防工程CAD实际操作性很强,所以上机操作练习是消防工程CAD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学生把感性知识及时通过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转变成一种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讲练分离”的,不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用“练、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机房内完成整个的教与学工程,实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把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教师,及时的解决掉自己的难题,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3.3.3 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成立学生CAD协会,实施差异性辅导
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的特殊性,它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应该多多的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利用桌面虚拟现实技术;查阅相关的CAD网站(本院的省级消防工程CAD精品课网站,通用工程CAD、建筑CAD、天正视频教学网站)等。如此一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没有任何的时空限制。
另外,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能只重视理论教学,应该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新CAD命令的理论知识时采用 “提出问题(任务)分析、解决问题归纳小结”的策略:明确目标学生助教示范操作教师写出操作步骤学生练习知识整合小结评价。成立学生CAD协会,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理解与独立运用CAD知识开拓思路,解决更深层次的绘图技巧。在辅导学生上机时,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制图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不同,对学生实行应差异性辅导。再加上由于计算机消防工程图形绘制从整体上讲虽然有很多的标准,但是并没有具体到每个细节。所以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不必拘泥于学生每个细节的标准性,主要从整体上讲图形绘制的方式是有序的、科学的即可,在这个绘制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定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
3.4 课证结合
教育部曾经发文要求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尽量保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具有“双证书”,使每个毕业生都具备直接上岗的实力。由于考取CAD中级绘图员证书费用并不高,再加上没有工作年限的制约,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毕业要求,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实力,更加利于就业。课证结合的实施还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还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有了这个意识就能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主动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本院从开设消防工程CAD课程到现在,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5 考核方式
经实践证明,只重视卷面考试结果的传统CAD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单一、应试教育的考核方式已不适用于当前高职教育。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高的实践性,不仅要考核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要考核相关的实践能力,我们主张从绘图信息整理,图形绘制过程与结果、制图标准的理解与表达及交流,学习过程的态度等方面与绘图成果评价结合,评价手段多样化、主体特殊化,全面检查与评价学习效果。实现虚拟真实职业环境与工作要求的考核。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周,通过建筑构配件图纸、建筑施工图、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消防工程系统图、综合布线图、消防弱电施工平面图的分组绘制,增强学生工程的协调能力训练。全面锻炼、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力和学习能动性;通过对实训报告的编写,把手工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结合起来。通过抽选答辩与上机抽查测试,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
关键词:消防工程 安全隐患 安全管理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建筑消防工程表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上海静安胶州路“11・15”特大火灾为例,因消防安全管理疏漏,造成至少58人遇难,超过70人受伤,引起了极其强烈的社会影响,也给了我们极其沉重的教训,然而这样的消防安全事故每年都有发生。
面对当前建筑工程市场存在的管理混乱从而导致火灾事故频发的现状,政府对于消防工程安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国家先后颁布、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期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在法律方面更加有据可循。然而事实上,真正能100%根据国家标准及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工程并不多。消防工程一旦设计、施工考虑不周全,很容易造成“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境况,因此,强化消防工程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且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及使用角度出发,指出消防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2.消防工程的安全隐患
2.1消防设计隐患
原则上说,建设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消防设计。但事实上,许多设计单位虽然资质符合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具备了甲、乙、丙级设计资质,但是并不能保证设计院内所有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整齐划一。一些设计人员受到知识、阅历、能力的限制,很多不重视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甚至屡屡发生违反国家技术标准的设计行为。在笔者工作的十四年时间里,曾经有近6年时间在从事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的图纸审核工作,每天都会碰见设计图稿中违法国家消防技术类标准、甚至违反国家技术标准强制性规定的设计,这些设计好有一比:“捡了西瓜丢了芝麻”。比如某设计院对一个商场的平面疏散设计,设计师往往会根据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技术参数设计整个平面层的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但是往往会忽视一点,商场的整个楼层平面可能不是只有一个防火分区,而是由很多个防火分区构成。如果平面由四个防火分区构成的话,那么在设计整个楼层整体疏散距离和宽度的时候也理应将四个防火分区分别视做一个小区域,分别设计并复核各个防火分区的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因为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了发生火灾时将火灾控制在一个防火分区范围内且建筑物地上各楼层不能借用第二防火分区的门做为疏散出口。所以如果不分别设计复核每个防火分区的疏散宽度和距离就忽视了各个防火分区的逃生安全性,就如同“捡了西瓜丢了芝麻”一样。
第二点,部分设计师由于设计经验或者社会阅历等问题,在图纸的电气设计中并不能完全进行合理化设计。比如苏州南门地区某一个高档商场第一层约6000平方米,在设计师第一稿设计中将整个一层两个防火分区各设计几个回路,每一个防火分区设计一个过载保护,完稿后交我们消防部门设计审核。建设方首先就提出来,他们希望将一个专柜设计一个配电箱和过载保护器,因为商场第一层全部是世界一线品牌,这样设计安全性更高些。如果按照设计师的设计万一电器线路上发生点问题,一个防火分区内全部营业场所断电,影响面太大、同时也不利于快速查找问题点。后来这个商场今年3月份一楼某个专柜一个射灯散热器线路老化冒烟,保护器直接跳电,这个专柜全部断电,而整个防火分区内其他柜台均完好通电正常.商场工程部通过这点现象直接锁定冒烟专柜,快速地找到了发生问题的部位,快速有效地解决了问题。这就是纸面设计与实际使用的偏差。
2.2消防施工过程中的隐患
作为建设工程中的基本单元之一,消防工程有着更为严格的专业要求,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高效实用关系重大。然而,一些具体施工安装的单位在消防施工过程中完全疏于严格现场管理或者完全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采用一些劣质材料,或者不使用正规的消防产品及辅助产品。如上海静安胶州路“11・15”特大亡人火灾事故现场曾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导致大火迅速蔓延。其次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疏于管理、放松把关环节,从而未能阻止一些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低下的人参与到施工建设中来,如上海静安地区事故现场电焊工没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严重违反了操作规程,在引发大火后甚至没有起到一个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去报警和疏散人员或帮助灭火,甚至选择了逃离现场;第三,一些不合法的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未能取得相关经营施工资格,使用“挂靠”的方式非法经营,例如上海静安火灾现场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落实;第四,一些建设单位为降低成本节约开支,自行采购各种消防设备及构件,而一些消防施工的单位在激烈竞争中获取了施工资质,对于设备供应方的设备与材料并不进行检验。在那些包工包料的工程中,消防施工单位使用不合理的消防产品及构件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尤其对于那些隐蔽性工程,为逃避检验,施工单位更容易采用不规范不合格的产品。
2.3消防工程的使用安全隐患
国内的有一些消防工程在施工质量过硬,但使用过程却出现很多问题,如最常见的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行为;擅自停用、拆除消防设施及器材行为也不少见;物业管理人员不熟悉消防知识,不具备火灾疏散引导能力等等。这些也都造成消防安全隐患,虽然不是消防施工时造成的隐患,但是在使用中无法发挥消防设施的预期作用,也会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损失。
3.消防工程的安全管理之我见
3.1消防设计阶段
消防设计是消防工程质量的基础环节,也是首要环节。首先,消防工程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能够认真遵守国家消防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安全合理设计方案。
其次,消防设计时候图纸应该遵循设计自审的制度,最好成立自评小组,小组由一定资历经验的设计师组成。在整套图纸出图前应经过设计院自评小组自行审核,确认图纸没有问题后再向消防部门申报审核。
第三,消防部门应加大对设计院自审小组工作质量的评估,每年将各设计院的设计质量进行评估并转报设计院的上级管理部门或向社会公示;此外还应加大对设计院违规设计的处罚力度。
第四,应定期组织与设计单位的研讨,大家从不同的侧面研究探讨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或者对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设计漏洞的技术弥补处理方法。
3.2消防施工阶段
消防施工是消防工程的核心环节,也是关系消防安全与质量的最重要环节。首先,严格把好采购质量关,确认消防产品、施工产品的质量;其次,施工安装的单位应该重视消防施工安装的质量,严格根据相关消防监督的规范执行、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施工者必须获取相关资质,不得“挂靠”、“非法层层分包”等,同时消防施工单位应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能力与实践水平的同步提升,坚决要求持证上岗。
篇7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学院 都明宇
【摘 要】同一课程在不同专业教学中,由于专业的各自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传统的课程教学不能很好地满足各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的划分、教学模式的采用、考核方式的调整三方面探讨安全防范技术应用课程分专业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 安全防范技术应用;分专业教学;教学探索;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040-02
安全防范技术应用课程是安全防范技术、安全保卫、安全技术管理、消防工程技术四个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课程以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中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管理、视频安防监控三大系统设备性能测试和功能实现为主要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根据上面提及的四个专业的职业特点与专业培养目标,对不同专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进行了重新定位、设计、改革和实践。本文主要从安全防范技术、安全保卫、安全技术管理、消防工程技术四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出发,对各专业的安全防范技术应用课程采用分专业教学改革和实践,实现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分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度不高,缺乏侧重。近年来随着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和高职教育的发展,陆续出版了一些高职类的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的教材,但是在安防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本教材包打天下”的现象,课程的教学内容很难适应各种不同专业对安防技术应用的教学需要,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度不高,缺乏侧重,前后课程衔接不好,浪费教学资源。
2.学生课程喜爱度不够,缺乏热情。本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应用的课程,安全防范技术是一门包含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图像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和的学科,同时技术更新换代快,存在课程内容理论多、深、难的特点,而学生存在怕、拖、避的心理,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不高,缺乏学习的热情。
3.考核的透明度不高,缺乏参与。一直以来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终结性评价,“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普遍存在,但是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差,平时的学习习惯不好,全部在期末之前的最后一周准备考试。考核的透明度不高,学生最终只有一个及格和不及格的结果,对于结果的得来完全没有感觉。在整个考核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参与,没有认同感。
二、课程分专业教学具体举措和实践
1.分类确立各专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构筑专业特色课程。分专业建立科学系统合理的分类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不同的专业建立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应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锻炼及提高。
作为专业平台基础课,各专业分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由于安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需瞄准最新技术,实时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各个专业中,安全防范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确立注重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前后续课程的相关性,考虑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衔接,降低教学难度。同时根据学过前导课程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删减。在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各专业有各自的侧重,安全保卫专业侧重典型的安防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及简单故障的确定,培养其安全防范技术管理处置能力;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侧重系统的典型应用及应用效果分析,培养其安全检查管理工作中应用技防系统的能力;安防技术专业侧重典型的安防系统的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是前导课程的深化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消防工程技术专业侧重典型安防系统的使用及安防系统与楼宇弱电系统(消防系统等)的集成。分析各个专业的特点及培养需求,分专业确定各自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统一共性部分,深化突出各专业侧重部分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有效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逻辑思维能力差、社会活动能力强、乐于动手这一特点,根据分类教学内容开展“系统引路、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引路、学生探究、团队发现、整体应用”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三大典型的安防系统为代表,在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子项目,在各个项目中分为不同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师生根据任务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的引路人,只明确教学内容及任务要求,需要学生去探究学习,自己探索发现问题,通过团队的合作努力,解决最终的应用问题。由于安全防范技术的综合性、交叉性及广泛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宽而专,不单单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也需要同学的团队合作,开展课程的扩展学习交流,开阔知识和行业视野。实践环节学生主体作用要充分显现,进行“由练到会”“由会到精”再“由精到快”的训练。理论与实践结合,淡化“教”、提倡“学”、乐学乐教,全力保障和提高教学效果。
3.深化实践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考核方式,体会参与认同的乐趣。本课程的考核以学生学习全程教学考核为主,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分为学习过程中的操作记录与学期末的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在实践过程中侧重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考核评价中加入学生互评与自评内容,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和质量。
在课程的考核过程中,加强考试改革,重视考试内容、方法与评定的多元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采用产品介绍、系统方案、系统使用要点等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在评价上将日常学习表现、教师的评价、同伴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大幅提高过程性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重,以确保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分类对各专业本课程的考核改革,针对各专业的教学内容的侧重,开展与之对应的考核内容和方法,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考核100分,其中设立安防技术、安全技共计术管理专业(设备性能、配置),安全保卫、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典型系统应用))考核比例占20%,实践技能分比例占70%(其中包括平时实验操作考核分比例占30%,实践技能考核分占40%),态度出勤部分占10%。学生每次考核的成绩都直接登记于教学手册中,学生随时可以查询,对不满意的技能操作成绩可以申请重新考核。学期末进行总评,作为本课程的最终成绩。总评不合格将进行补考,补考以同样形式进行。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在评价中给各个部分评价的考核分配以不同的权重。以技能考核为主,以考核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技能的养成。
三、课程分专业教学取得的成效
教学改革和实践得到校内同行的认可,课程在安防技术专业07-13级,消防工程技术专业08-10级,安全管理技术专业09-11级学生教学中进行了探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各专业的安防技术应用课程授课教师中普遍采用,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考核方式在逐年的改革与实践中不断修正与完善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配合。对提高安全防范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确保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麦可思历届毕业生调查显示,本课程是毕业生认为非常受益的课程。毕业生在工作中利用安防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为我院安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芦奕虹.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探究[J].职教管理,2013,(3):75-76.
[3]何典,梁英,杭志,罗新密.面向专业应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37-138.
篇8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应用型;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67-0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为适应社会需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必须以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提炼、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问题和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本文就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近几年的专业建设探索实践,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模式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中还不能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专业教师团队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专业建设时间不长,导致本专业长期教学积累有限,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校外专家和行业专家指导,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与市场需求对接。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不能满足企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新兴专业,专业建设时间不长,人才培养方案由团队教师制订,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不能反映市场的最新动向,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得 到行业和企业认可。
(三)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比重较大,实验实训类实践环节比例不高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人才培养应着重于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重不恰当,受实践场地影响,实验实训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比较低。
(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缺乏,不能产教融合,影响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和提高
专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有限,大多实践课程安排在校内或是演示教学,学生不能根据具体工程项目需求独立完成工程设计,缺乏工程应用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方法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加大实践学时比例,校企共建实习单位,提高人才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
(一)抓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团队素质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把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鼓励本专业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参加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和江苏省建(构)筑特种行业执业资格等行业资格认证考试,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进行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引进与本专业相关专业教授、博士和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素质。
强化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鼓励本专业教师到南京普天天纪楼宇智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有限公司和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实验室参与企业科技攻关,进一步提高教师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聘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培训、学术讲座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同时,邀请“建筑智能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专家进行专业发展及专业实践教育等方面的指导,校企共同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开展实验、实践教学。
形成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职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结合,高学位比例高,爱岗敬业,能满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
(二)以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到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就业指导体系中来。行业专家与企业技术负责人,校企共同确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能力要求;由企业联合学校组建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专业突出工程应用,整合知识能力体系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行业特色,构建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拓展课程和工程实践五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培养专业理论基础和工程应用能力,如下图所示。
(三)基于理论课程学习,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培养比重,结合工程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实践课程强化学生创新应用能力训练,开展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根本的实践教学,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实践类环节在总学时中的占比,并形成鲜明的工程技术特色。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工程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暑期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科研创新及各类竞赛,将实际工程融入课程设计、工程实习中。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已具备工程实践经验和技能,在毕业时,基本能够胜任岗位需要。
(四)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产教融合,实行学历教育与工程能力培养相结合
加强与行业主管机构、相关企业产学合作,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能力本位制的培养模式。联合相关企业,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广泛建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并共同建设了智能消防系统、智能安全防范系统、楼宇电梯监控系统、暖通空调实训系统、信息化智能小区实训系统、系统集成实训系统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所特有的实验实训平台,这些实验实训平台为学生提高工程应用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联合攻关,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施工中来,以应用能力为核心指导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毕业时即拥有从事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和光缆认证测试工程师(CFTT)证书,以及安防维保、消防维保等执业资格证书。
三、结论
通过近几年对该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和改革,使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得到了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逐渐得到增强。从就业后收入水平来看,本专业人才就业薪水平均高于省内非211高校的平均月收入。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社会竞争力,与企业对接的有效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世斌,郄海霞,余建星,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2] 靳宏,陈虹,莫岳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2012(12).
篇9
【关键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防火监督;关系;发展瓶颈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主要是指在我国现行消防法等法律规范的规定之下,依法成立的,以消防产品技术鉴定工作、消防设施检测工作、电气防火技术检测工作、以及消防安全检测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的专业性技术服务机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可在当前社会性消防安全工作中发挥中介服务的职能。同时,其与防火监督工作的开展之间也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
目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已经成为消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可以缓解当前消防监督机构在日常工作开展中所面临的巨大工作压力。其次,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为消防监督体制转换提供各种支持,为打破传统意义上基于“保姆”式的消防监督模式,形成“以监督、指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模式发展格局提供保障。最后,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是适应复杂消防管理对象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大量的新型材料、工艺、设备开始广泛投入到工程建设当中,由此使得消防管理工作的开展对象更加的复杂与具体。但是,近几年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出现诸多问题,文章主要针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1.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瓶颈分析
当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还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不成熟性,在尝试更加有效的作用于防火监督工作过程当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发展瓶颈,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机构职能出现“越位”现象:在近年来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过程当中,虽然新消防法得以颁布,审批制度得到了有效的改革与优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消防审批的事项。但消防部门对于消防监督管理方面的事务仍然呈现出大包大揽的趋势:包括消防设计审核、工程消防验收、火灾隐患认定、火灾隐患整改方案论证、火灾损失核定在内的各项工作仍然交由消防部门负责。同时,消防部门在有关消防专业管理员、技术员、值班员的培训、资质认定方面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此种形式下现存的消防专业人才培训机构数量较少,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中介职能以及人才培养职能未达到有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全面发展。
其次,政府法规配套出现“缺位”现象:政府法规在有关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配套方面缺位严重,除表现在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机制立法缺位方面以外,还体现在对整个消防行业管理制度的立法缺位方面。首先,全国还未对消防中介市场准入机制进行统一立法,行业准入制度不统一,门槛不一致,对其从业人员的准入也缺乏合理的、可操作的制度规定,导致服务机构良莠不齐,服务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其次,由于缺乏行业自律性管理以及消防行业诚信制度方面存在严重缺失,从事消防安装调试、检测、维修保养的消防中介和从事消防技术咨询论证、评价、评估服务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目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等各种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消防产品市场假冒伪劣等以及消防工程质量低劣等现象屡见不鲜。
2.促进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的几点建议
现行《新消防法》当中规定:单位每年至少需要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消防安全检测。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当中也指出:单位需要构建火灾高危单位的消防安全评估制度,将评估责任交付至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并面向全社会进行评估结果的公示,根据公示结果对单位进行消防安全信用评级。同时,在大量的建筑消防安全规范与标准当中,也对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检测的重要价值及其必要性进行了书面规范。在这一大环境下,整个社会范围内,各种单位的消防安全业务职责都需要通过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方式加以落实。结合当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防火监督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其中介服务职能的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根据防火监督方面的实际要求,为解决政府机构职能出现“越位”现象的问题,要求重视对以下消防技术服务领域的全面发展:其一为对消防设施检测制度的完善,其二为对消防设施使用阶段维护保养制度的完善,其三为消防安全评估行业发展的完善,其四为地区性消防安全监测业务的完善,其五为灭火器维修行业的完善。
(2)要求通过抽样行监督的方式,对全社会范围内的消防安全进行整体控制。而为达成这一目标,势必需要大量的社会性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参与到防火监督工作当中,面向单位提供包括消防评估、消防咨询、消防设施检测、以及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在内的各种防火监督服务工作。
(3)需要重视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工作,明确技术服务机构的从业范围。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消防安全中介组织管理体系,要根据中介组织的类型和业务资质范围确定组织资质认可的公安消防机构或其授权机构。承担消防安全检验检测、消防安全评价、认证、消防安全咨询的消防安全中介组织应当通过公安部消防局或其授权机构进行资质认可,方可开展消防安全相关服务工作。承担消防安全培训、提供消防保安人员等职能的消防安全中介组织可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消防机构或其授权机构进行资格认可,方可开展消防安全服务工作。
3.结束语
新时期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为应着眼于以减轻消防监督机构压力、配合消防监督体制转换,同时需要适应复杂消防管理对象。克服新时期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需要通过政府、社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防火监督工作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宝伟,周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调查与管理[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8):867-870.
[2]郭慧琳.培育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3,39(23):249-251.
篇10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理念;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66-02
多年来,职业教育一直存在这样的怪象:学生在学校学了很多东西,然而在毕业上岗后,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成为企业中的“顶用”人才,学生所具备的企业项目执行能力十分薄弱,难以为企业快速的创造价值,迫使企业招聘时开出了“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的尴尬条件。为了使学生能够“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项目化课程改革成为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笔者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引入国际先进的CDIO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院情况及专业特点,打破“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学科化倾向,进行了符合楼宇智能化专业特色的项目化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真实并典型的职业任务完成过程中去学习和应用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发展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1 项目化课程现状分析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涵盖建筑入侵报警系统、卫星系统及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等13个相关专业内容,这些专业内容分散到安全防范技术,建筑电气消防工程、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等多门专业课当中。在职业学院的发展建设中,已经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课程项目化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模式大多是在针对于学习领域的单门课程开展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而非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即:将单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工程项目、工作任务进行知识重组,采用企业项目团队管理模式组织教学。
单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做中学”的职教办学理念,但专业学习领域中课程之间整体的安排与规划不够,专业课内容彼此孤立,课程内容的重叠设置现象普遍。仅针对于一个消防工程施工岗位来讲,一个智能楼宇的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工程项目涉及如电子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配电、防雷接地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应用。在单门学科的项目化教学中,各专业教师之间各守阵地,各课程中虽设有针对课程的单项技能训练,但学生难以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而系统的认识,缺乏知识的融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简介
CDIO教育教学理念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创新工具,它所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等4个环节是企业在真实工程项目环境中对系统和产品的开发流程。它以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使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方式获得从知识到技能全方位的训练,强调在真实的环境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工程项目的系统构建能力。
3 CDIO理念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分析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确定楼宇智能化行业中楼宇自控技术、楼宇安全防范工程技术、通信工程与综合布线技术、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预算及工程管理4个职业核心技术,围绕职业核心技术,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标准,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形成三级式项目,构建CDIO项目导向式课程体系。为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将建筑照明工程施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二级拓展项目。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一级项目为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是与企业联合开发的综合项目,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终极项目。一级项目从“用户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设备装配――调试、运行”,经历CDIO理念的整个过程,提供全过程经验。重构的课程体系中,包含了两个一级项目,第一个一级项目是“5A”商住大厦机智能化工程设计、安装项目,该项目要完整、衔接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一个真实的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作为教学过程,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同时,采用企业项目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以企业工作人员的角色参与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通过岗位角色的扮演,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第二个一级项目是以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形式出现的毕业环节项目,该项目安排在第5―6学期,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工程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完成对一个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培养学生系统的工程思维和CDIO能力。
二级项目是以课程群为基础的学期项目,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下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将相关学习领域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融合,贯穿于围绕主题内容进行组织的课程群的学习过程中,是项目化课程体系中一级项目的支撑。每个课程群都设有一个二级项目,相当于针对课程群的综合性课程设计,通过工程项目把相关联的课程知识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学习到的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相互关联的知识群。二级项目的设置目的是强化课程群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知识,最终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该领域涉及的工程实践活动,实现技术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和系统构建能力的提升。本课程体系模型包含五个二级项目,即楼宇自动控制工程项目、智能楼宇安全防范工程项目、通信工程与综合布线工程项目、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项目,一级一个专业拓展项目建筑照明安装工程,五个二级项目分别以相应的课程群为基础支撑。
为了保障二级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课程的组织与设计上,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按照不同的主题内容进行了组合,每个主题的选取都对应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个职业行动领域,同 一主题的学习周期一般会是一个学期或是连续的两个学期。主题内容所对应的课程群的学习与二级学期项目同时进行,实现与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双重效果。课程体系模型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及技能大赛项目,分布在不同的课程群中,断续相联,其中包含的职业态度、工程管理能力、人文素养,为专业领域工程活动顺利完成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另外,在课程群的学习中,应保持适当比例的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的课程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级项目是单门课程内的小规模设计实践活动,因此又成为基石项目,它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普遍模式。三级根据单门专业课程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要点来安排课程项目设计,划分项目任务,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每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提升单项操作技能,三级项目推动和支撑二级项目的开展。
4 结语
本文以CDIO理念为指导,探索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旨在提升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满足企业工作现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然而,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却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典型工程项目的提取、课程群项目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团队的项目构建能力等问题,亟待深化完善。可见,深化项目化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0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04):116-119.
[2]崔军,汪霞.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案例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课程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3:194-207.
[3]牛换霞.CDIO工程教育模式解读:课程论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0,(6):41.
[4]张英.基于CDIO理念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5]崔艳雨,解本铭,丁清苗,等.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2,(19):11-12..
[6]杨延冲.浅论高职院校“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J].时代教育,2013,(0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