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车辆工程现状及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地铁车辆、聚酯玻璃钢、司机台
1 引言
由于玻璃钢(FRP)具有质轻、高强、抗冲击、耐腐蚀、可整体加工成型等优点,已被许多国家在轨道车辆上采用,为实现高速、节能带来效益。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玻璃钢在我国城轨地铁车辆上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已成为地铁车辆部件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玻璃钢制品不受零部件形状的限制, 许多复杂结构用玻璃钢成型比较简便。而聚酯玻璃钢更因其强度高、重量轻、易成型,易着色的优势,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地铁车辆司机台的设计制造过程中。
2 聚酯玻璃钢复合材料的特性
玻璃钢是一种质量轻、强度高的工程复合材料。它的基体是一种高分子的有机树脂,用玻璃纤维或其制品作增强材料,因此也可称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其比强度(即强度与质量密度之比值,优质的结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才能尽量以较小的截面满足强度要求,同时可以大幅度减小结构体的自重)可与钢材相媲美。有关材料的质量密度、拉伸强度及比强度参见表1。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可以看出聚酯玻璃钢在耐燃、发烟、毒性及耐热方面稍劣于酚醛玻璃钢,但其工艺实现性明显优于酚醛玻璃钢,更适于手糊法制作。成型简单,受温度影响较小。工艺简便,可以一次成型,经济效果突出,尤其对形状复杂、不易成型的产品,更突出它的工艺优越性。
3 聚酯玻璃钢司机台应用现状及性能说明
司机台设计不仅要保证司机操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也需满足人机工程学及工程美学。
目前地铁车辆上司机台主要有铝合金拼焊台体及玻璃钢台体两种结构。由于金属件在造型上的相对局限性以及考虑整车减重的原因,玻璃钢结构的台体应用的更为广泛。一般地铁车辆司机台需具备以下特点:较为复杂的流线曲面造型及着色要求;较高的强度以满足设备安装要求;较高的防火性能以满足轨道车辆安全防火要求等。通过对司机台以上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聚酯玻璃钢本身的物理性能及突出的工艺优越性,完全符合形状复杂、不易整体成型的司机台的制作。
聚酯玻璃钢司机台在工艺制作上采用手糊法,工艺简单,可以一次成型,整体承重,内部可灵活预埋金属支撑件,稳定性更佳。图1为司机台手糊成型工艺流程,地铁车辆聚酯玻璃钢司机台实物照片如图2所示。
4 结语
聚酯玻璃钢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多相体系固体材料。它充分发挥了各组分材料的特点和潜在能力。具有质轻、高强、抗冲击、耐腐蚀、电绝缘性能好,工艺简单,可整体加工成型等优点,因此广泛用于地铁车辆司机台的制造。随着轨道车辆工业发展的需要,聚酯玻璃钢将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城轨地铁车辆的设计制造中,为实现高速、节能带来效益。
参考文献
[1] 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顾王飞.第三代阻燃技术及应用[C]//玻璃钢学会第十五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287—292.
篇2
关键词:市场现状;发展趋势;运营模式;二手车市场;7s
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过程,针对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快且消费需求变化快的情况来说,我国汽车市场必须弥补缺乏规范、先进的二手车经销理念和完善的全国性二手车交易市场信息网络系统等问题,推出一系列适合国内汽车行情的解决方案。
一、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汽车市场总体情况及趋势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不仅发展快,而且汽车消费需求变化也快,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自主品牌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过程。预计未来十年,我国汽车市场年均增长率将达到7.1%,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有望占据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将是美国市场销量的两倍左右。
(二)国内二手车市场现状及趋势
(1)二手车市场发展迅速,区域特性表现明显;
(2)以新车产销量和经济的增长促进二手汽车交易;
(3)品牌二手车置换有其自身的优势。
二、国外汽车市场的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国外汽车市场总体情况及特点
国外尤其是美国,对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研究是非常成熟的,随着美国汽车的快速普及,对服务的需求迅速上升,在美国廉价汽车的攻击下,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其他国家纷纷进口美国的汽车,形成了各自的汽车后市场。
(二)国外二手车市场的总体情况及特点
发达国家二手汽车交易量均远远超过新车的交易量,一般均比新车高出一倍以上,已经形成了市场规模效应。其次,国外的二手汽车市场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旧车认证、置换、拍卖、收购和销售体制,二手车实行规范化的售后服务标准。
三、相比国外我国汽车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的营销模式
汽车消费分为两大块:购车和用车,前者鼓励消费者买车,表现形式和成绩比较直观,所以也为专家和有关部门所关注和推动。目前大多数拯救车市的方案和措施,也都是鼓励消费者松开口袋去买车。相比之下,用车因为涉及到的工作比较零碎和庞大,提升车市的成绩也不如购车那么直观,因此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
传统意义上,我们分析中国汽车市场,曾经认为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即所谓"一线城市",北京、广州、深圳等,汽车消费已经趋于饱和,销售增长重点会向"二三级城市"转移,甚至连这些城市也正在走向饱和。重点将进一步向所谓"四线五线"城市,即县城和乡镇转移。这些传统型的汽车市场问题不能够将解决,目前二手车销售市场前景广阔,但我国在这方面没有权威的市场,没有创新的营销模式吸引购车人员的兴趣。
(二)二手车市场高速发展背后隐藏的问题
(1)交易市场功能单一,缺乏现代营销手段,基本靠收取交易费生存。
(2)受新车降价影响,二手车经销商经营风险加大。
(3)二手车行业法规严重滞后,时效性不足。
(4)行业诚信缺乏有效监督。
(5)交易行为不规范,缺乏有关行业标准。
(6)二手车价值评估随意性较大,实际估值与理论价值差异很大。
(7)缺乏运作规范、理念先进的二手车经销商。
(8)尚无完善的全国性二手车交易市场信息网络系统。
四、对我国汽车市场现存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法
(一)从用户需求的分析出发解绝问题
1、用户对汽车使用年限预期相对较短,近40%的用户对车辆的计划使用年限为3-5年;其中,市场保有量相对较高的紧凑型和小型车用户对车辆的期望使用年限相对较短。
2、超过半数用户计划"以二手车售出"的方式处理旧车,在选择旧车处理方式方面,半数的用户把"以二手车售出"作为处理旧车的主要方式。
3、用户期望的二手车业务主体,多数用户希望由"品牌特约经销商"、"汽车厂商"或"二手车评估机构"开展二手车置换业务。
通过以上三方面调查发现,大多数用户对汽车的使用年限为3-5年,那么汽车过了用户心中的理想年限之后,用户则想以二手车出售的方式处理旧车,最后在用户的心中,除了品牌效应和汽车厂商这些原有条件外,专业的二手车评估机构和专业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也占相当大的比重。
二手车销售已在用户心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一个需规范的问题,虽然现有的4s、5s、6s店对汽车的后市场服务也很专业,但是随着发展逐渐也解决不了用户在购买新车过后的下一阶段想专业二手车置换的需求,用户都会对不专业的二手车服务市场有些戒备。
(二)解决问题推出7s政策:
整车销售 Sale精品二手车、售后服务Service 精细售后、二手车置换 Secondhands 满意置换、汽车落户Settlement Of Automotives、零配件Sparepart 品质保证、信息反馈Survey 欢迎指导、教育培训School专业专注。
(1)整车销售:加强面对市场竞争不依靠价格战细分用户群体实行差异化营销加强销售队伍的目标管理。秉承着服务流程标准化、销售指标细分化、服务指标严格化的原则,打造出7S店的一流销售团队。
(2)售后服务:7S店在整车销售服务项目完成后所进行的售后服务,包括产品介绍、送货、安装、调试、维修、保养、汽车美容、技术培训、上门服务等一系列服务。
(3)二手车置换:是消费者用二手车的评估价值加上另行支付的车款从品牌经销商处购买新车的业务。二手车置换的流程:出售旧车、保留号牌、更新指标、购新车、验车上牌。手续:①机动车登记证书;②机动车行驶证;③购车发票;④车主身份证;⑤车辆购置附加费证明;⑥保险单。
(4)汽车落户:消费者在7S店里无论是购买了新车还是二手车都可一再这里把汽车落户的手续全部办完。服务项目包括:验证手续、办理移动证、验车、缴纳购置税、领取车牌照、最后建档备案。
(5)零配件 :7S店里的配件非常齐全且价格便宜,售后有保障可以让消费者在这里放心购买所需的配件。
(6)信息反馈:7S店为了给消费者营造良好的看车、选车及售后服务等项目并实现"数字化"市场网上服务。客服中心,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7)教育培训:汽车7S店为提高个方面想了解和学习专业汽车知识的人们提供一个平台,让人们在实地上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汽车人才培训的基地。
(三)7s的实例--国内首家7s汽车大楼
7s大楼位于齐齐哈尔市南苑开发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是国内首家7s店。大楼占地面积3万7千平米,具有室内面积,7层全景阳光展厅,配有车辆电梯,是唯一的车辆出入途径,保证车辆安全。配有专业的销售团队进行一对一的售车,还有全市唯一的一家公办车管所分支车管所,为顾客办理一切车方面的手续(落户、转户,等)。在二手车方面还推出了二手车贷款业务,解决用户资金问题。
五、结语
7s的优势就在于解决围绕汽车的一切问题,符合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快且消费需求变化快的情况,在客户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给客户在同一个理念下的最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可以增加社会上专业的汽车人才,让我国汽车市场加速发展,尽快与国际汽车市场接轨,使我国形成一个更强大的汽车市场。
参考文献:
[1]秦聪.汽车网络互动营销趋势分析[J].中国汽车界.2010,(9).
篇3
【关键词】无人驾驶 脑控汽车 发展前景
1 前言
近些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驾驶已经是现代人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其拓展普及的同时,安全驾驶成为了现代社会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所谓的安全驾驶就是要杜绝在汽车驾驶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其中不安全驾驶包括: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1]、大灯晃眼、闯红黄灯、违法超车、急停急刹、随意变道、驾驶打电话、不系安全带等容易致使事故发生的行为。汽车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多数出自驾驶司机的个人行为和个人原因,因此以人工智能辅助或者替代驾驶者驾驶汽车成为了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研究的主要趋势。
2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驾驶汽车的研发状况
从上世纪开始国外就开始进行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2][3]。所谓无人驾驶,是通过为车辆装配多种感应设备,包括车载传感器、GPS和摄像头等,配合车内的智能软件,如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等实现脱离驾驶员的自动驾驶汽车[4]。国外著名汽车企业及IT行业巨头谷歌都竞相亮相其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究的成果。截至目前,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问世6年多,这期间发生了14起事故,仅一次造成人员受伤[5];德国梅赛德斯奔驰的无人驾驶卡车在德国的Autobahn8公路上已经启动了上路测试,这是量产版自动驾驶卡车首次在高速公路上进行行驶;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5年2月11日消息,奥迪方面确认其首款采用无人驾驶技术的车型将于2017年上市。另外各大汽车制造商以及相关科技巨头表示无人汽车在2020年可以推出商用。美国内华达、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及密歇根州为谷歌、奥迪等正在开发的无人驾驶车发放了公路试验牌照。这表明了一点:使用人工智能替代驾驶员来驾驶汽车被各大发达国家与科技巨头认可。这是因为无人驾驶汽车经过精密计算,由系统精确控制,在一般条件下,比真人驾驶应该更加安全可靠。无人驾驶汽车至少不会犯情绪上的错误,不会因为酗酒、生气、郁闷等精神原因而造成汽车失控,也不会因为人多、路窄、弯多等复杂路况而紧张,造成误操作。对长途行驶而言,无人驾驶汽车不会出现疲劳驾驶。在城市道路中,无人驾驶汽车不会闯红灯、逆行。在有限速标记的道路上,无人驾驶汽车会严格遵守规定,不会超速行驶。
2.2 国内驾驶汽车的研发状况
我国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相对国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十几年前,国防科技大学已经开始对一款红旗轿车进行相应改装,研制出了红旗HQ3智能无人车,能实时处理岔道、斑马线和虚线;对车体姿态变动,自然光照变化及树木、路桥阴影都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力。HQ3,其“大脑”是藏在后备厢里的计算机设备,车辆没有GPS 等导航设备,完全是利用自身的“环境传感器”来识别道路标线,进而依靠车载的智能行为决策和控制系统,实现正常汇入高速公路的密集车流中自主驾驶。于2011年,红旗HQ3智能无人车首次在复杂路况下公开进行无人驾驶的测试,并完成了从长沙至武汉近300公里高速公路路试。除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外,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段峰副教授的研究团队与长城汽车共同合作研发 “脑控汽车”,这项研究通过脑电设备, 捕捉人在集中注意力时产生的脑电信号, 利用脑电信号识别系统分析人的驱车意图并向汽车发送操控指令, 以此实现人脑控制汽车的目的[6]。“脑控汽车” 颠覆了手脚并用的驾车方式,它可以利用人脑进行汽车操控并低速行驶, 但离真正投入生产使用还需要一定时间。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研究人工智能“替代”的同时也涉及“辅助”研究,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汽车驾驶技术方面更为广泛。
3 智能驾驶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无人驾驶汽车在其优势凸显的同时也更加暴露出其问题。无人驾驶汽车的问题包括局限性高、人文接受程度问题和安全防御性低等。
3.1 局限性高
无人驾驶汽车在其“视觉能力”方面无法达到人脑的高度,其传感器通过红外摄像和普通摄像两种技术完成道路环境的收集。当车辆在人口密集的楼房建筑区、事故区域或者其他有人通过通用手势信号来指挥车辆在此区域通行时,无人汽车将遇到判断难题。另外,道路存在信号标志老旧变形等情况出现,无人汽车可能产生误识或者漏识,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3.2 人文接受程度问题
社会对无人驾驶汽车依然存在诸多疑问,如当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这个人口稠密的世界时, 发现已经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时,智能计算机应该选择冲向马路的行人还是直接撞击迎面而来的车辆?在受到外部虚拟网络攻击后是否还可以维持完全驾驶?未被Google或GPS完全测绘的道路如何行使等。无人驾驶汽车在法律法规方面同样存在极大的挑战。如产品责任,立法和多重管辖权等。无人汽车与有人汽车发生事故责任判定和无人汽车之间发生事故责任判定等。
3.3 安全防御性低
软件安全公司Security Innovation首席科学家乔纳桑・佩蒂特(Jonathan Petit)表示,大部分无人驾驶汽车探测障碍物的激光雷达系统只需一个成本不到60美元的装置即可破解。佩蒂特表示,通过这一装置,黑客可以在任何位置设置实际并不存在的汽车、行人,或是墙壁,导致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速度放慢,甚至寸步难行。其相关论文已在欧洲黑帽安全大会上发表。
4 智能驾驶的发展前景
智能驾驶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或代替人进行汽车驾驶行为,它可以弥补人类驾驶员会存在的缺陷。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发展,智能驾驶所需的各种传感器、计算机的性能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从人工智能和汽车驾驶结合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纯智能的无人驾驶应为未来驾驶的主要方式,即使在当前基于贝叶斯、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的方法被运用在无人驾驶的行为识别和行为决策的技术环境下,我们也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行驶路线保证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推广。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下面向驾驶行为的机器学习,一直以来都是智能车领域的“瓶颈”。随着国际“类脑”研究的兴起,我国也上线了“中国脑计划”,但毕竟类脑计算还仅从理论阶段开始向前迈步,类脑计算机仍难以得到实现和应用。
从当前智能驾驶的技术角度来看,相对于无人汽车,脑控汽车的发展可能更加适合。这是因为无人驾驶汽车的计算机系统目前还无法达到类脑计算机体系的高度,因此很难做到像人脑一样思考问题,难以较好处理驾驶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和针对无人驾驶做出的阻碍或破坏行为。
因此提高人工智能在辅助方面的全面完善是全面实施无人驾驶的必经之路。现在的家用汽车基本配备雷达辅助系统,该系统可以不断监控周围的交通状况,可以用发声频率提示本车与可能碰撞物体的距离,也可以确定与前车距离以及前车行驶速度,如与前车距离明显低于安全距离,系统会向驾驶者发送听觉警报。目前奔驰的主动式驻车辅助系统能够在主动转向和制动功能干预下自动泊车。并且,在车辆通过自动驻车辅助系统停入平行车位后,该系统也可以在自动转向和制动控制功能的帮助下,让车辆完全自动地驶出平行车位。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在扩大自然语言处理等人机交互方式在人为干预下“释放双手”的模式上加大科研力度,如:语音操控、脑控汽车或类似飞机自动与手动驾驶切换等智能驾驶方式。其中语音操控汽车可以通过语言指令如“倒库”“直行”或“开启雨刷”等自然语言实现汽车系统的自动处理并通过车辆配置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等硬件付出行动来响应命令的方式来实现语音操控汽车的智能模式。因为有驾驶员的加入会使智能汽车的行驶方式更加灵活多变,适合于当前复杂的交通环境,满足社会法律和伦理观念的接受要求,所以提高人工智能在辅助方面的研究应用的价值更加巨大。
参考文献:
[1]朱盛镭.未来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J].上海汽车,2015(08).
[2]郑宝成.智能汽车及其新技术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
[3]冯学强,张良旭,刘志宗.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综述[J].山东工业技术,2015(05).
[4]辛煜,梁华为,梅涛 等.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无人驾驶汽车动态障碍物检测及表示方法[J]. 机器人,2014(06).
[5]关天瑜.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再次追尾[J].计算机与网络,2015(15).
[6]张建新,乔仁铭.“脑控汽车”在南开大学“开跑”[J].农家参谋,2015(08).
[7]陈慧,涂强,范正帅,王琳. 互联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国集成电路,2015(06).
[8]贾祝广,孙效玉,王斌,张维国.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及展望[J].矿业装备,2014(05).
[9]杨帆.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上海汽车,2014(03).
[10]李崇寒,彭鑫.无人驾驶汽车:可行还是不可行?[J].今日科苑,2011(12).
[11]乔维高,徐学进.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方向[J].上海汽车,2007(07).
[12]王握文.时速75.6km──国产无人驾驶汽车创新时速[J].中国科技月报,2000(07).
[13]林一平.无人驾驶汽车逐步进入实用化[J].专用汽车,2000(02).
[14]林一平.新世纪的无人驾驶汽车[J].交通与运输,2000(02).
[15]闫民.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汽车维修,2003(02).
[16]林一平.不断创新发展的现代无人驾驶汽车[J].专用汽车,2003(01).
[17]薛福连.自动控制高速公路上的无人驾驶汽车[J].汽车运用,2006(04).
[18]吕宏,刘大力,孙嘉燕.从无人驾驶汽车奔赴世博会看未来汽车[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06).
[19]边疆,赫玉莹,王贯安.无人驾驶车图像采集的失真矫正[J].中国科技信息,2014(09).
[20]宋世春.初露头角的无人驾驶汽车[J].国外自动化,1980(04).
篇4
关键词:物联网;职业教育;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1-0082-02
0 引 言
从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到2009年8月,总理提出了 “感知中国”的提议,全球各机构科研单位、网络运营商以及研发机构高度重视,应用推广也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交通、安防、医疗、教育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且正日趋成熟。本文主要就职业学校物联网发展现状及需求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1 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化革命。现阶段广泛认为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物联网具有三个特点,即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
1.2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感知系统,即通过摄像头、二维码、RFID设备、传感器等各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和实物相关的信息识别和采集;第二是网络系统,包括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等接入网和专用网,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信号传输和信息处理;第三是应用系统,即输入输出设备,一般基于现有的智能卡、手机、电脑等终端进行。其中感知系统和网络系统主要由传感网技术、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构成,而应用系统是以软件为主的数据处理技术。
2 物联网在职业学校的应用现状及需求分析
校园物联网是在传统校园信息化的基础上,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利用数字化手段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校园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实现学校办学宗旨的目的。自 2001 年国家教育部倡导实施“校校通”工程至今,国内教育信息化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投资建设,很多地区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一种模式,硬件设备、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应用软件都已经具备,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目前在一些学校中,物联网的雏形已经出现,例如校园一卡通,手机一卡通等。但总体来讲,物联网在校园中的应用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应用上,更深层次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1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教学环境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加大,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学校有效的教学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很多的教育教学内容在信息化平台上完成。师生通过平台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处理相关工作事宜。然而,现在大多数的校园信息化平台多数只是对教育教学方面数据进行处理,还是仅限于简单的数据处理阶段,基本上没有涉及对设备的控制,没有将大量设备纳入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比如:随着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逐渐应用,每个学校都进行了相应的硬件建设,都拥有了多媒体教室,配置了多媒体投影机、实物展示台、控制系统等。目前多媒体教室使用状态(如:教室的状态、教学内容、上课人等)的所有信息都还是由人工进行统计。而学校希望利用物联网建立交互智能的教研环境,利用物联网的传感系统,进行教学环境的实时反馈。实现对课堂教学设备的智能控制。甚至能在教学楼里安装上传感器,根据物联网识别技术,能对授课教师和对应的授课教室进行关联授权,智能控制教学仪器的使用。比如:根据教室光线强弱自动调节教室光源和投影机的流明度;根据教室环境湿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启动空调等设备,通过传感设备自动控制室内空气的更换率;老师或者学生一旦进入教室,人像识别系统能进行统计,实现学生和老师自动签到,同时可以将已签到的学生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师和班主任的信息设备上;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传感器接收到设备故障并将相关信息通知到管理人员,呼叫相关人员进行修理。同时通过物联网与其他智能系统(如:考试系统、排课系统、报名系统、查询系统等)衔接,能最终实现学校教学管理完全智能化。
总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学校更加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安全、共享、智能化的环境,实现教学活动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完全智能化。
2.2 物联网技术与校园安全环境
校园的安全主要包括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在人员安全方面学生安全又是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学生的日常考勤、学生定位、安全警示等内容。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对学生考勤的监控管理还停留在老师或班主任人工统计状态,由于职业学校上课时间、地点、学生本身等方面的特殊性造成人工考勤很难做到及时和准确。即使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小学 “校校通”工程也只是对学生到校情况进行考勤统计。至于如学生已在学校却没有在课堂的位置定位,学生是否处于危险地带或有潜在安全隐患都是管理盲点。这些对于学生的安全管理方面都隐藏着巨大安全隐患。
目前,学校希望运用物联网技术,对校园环境进行监控、对学生进行跟踪,特别是对学校危险区域进行监控,完善校园安全控制管理体系。
实时监控方面:需要在校园入口、教室、走廊、操场等架设高清摄像探头并联网,实现对学校重点公用区域进行安全监控。
学生跟踪方面:不但要对学生到校情况进行考勤统计,而且还要能对学生目前所在位置或行进路线跟踪和确定,避免“到校不到堂”管理漏洞的出现,并使用物联网技术随时采集学生行踪的准确信息,通过物联网平台通知老师和家长。
危险区域管理:学校需要在配电房、地下室、楼顶等危险区域架设相关设备,当有人员出现在这些危险区域时,系统可以自动发出语音提示,同时发出警报信息通知管理人员到场做即时处理。
2.3 物联网技术与后勤服务
目前在国内,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7%以上, 而且国内95%以上的建筑都属于高能耗建筑。学校的情况,甚至更加严重,因为目前国内学校的后勤管理还基本停留在人工阶段,如水电的管理、车辆人员的出入等基本还是由人工控制,效率低下,后勤管理的手段急需改进和提高。
在物联网建筑节能方面,学校希望在目前学校信息化的基础上,以现有的三层网络架构结合智能化的“物联网”技术构建通信技术、节能信息和节能标准为一体的节能监管平台,对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师生宿舍等建筑楼宇温度、用水、用电量等信息进行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节能监管, 帮助后勤人员做出科学决策,从而实现建筑的智能管理。
而在车辆智能管理方面,学校通常希望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校区内车辆智能识别、车位状态信息,结合校园“电子地图”还能实现车辆导航的动态管理,对进出学校的所有车辆信息进行识别、导航。系统能实行全信息化监控,智能识别车辆的进出信号,提供校园当前车位信息,允许车主通过终端查询车位实时信息,以及提供车辆导航服务。系统实现了车辆的进出、停车有序,更体现出一个智能化校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和高效。
3 结 语
总体而言,校园物联网水平还处于早期阶段,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从长远来看,物联网应用前景相当广阔。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物联网的出现将会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应用和服务,引起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最终将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12):5-11.
[2]张文宇.物联网智能技术[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白世贞.物联网书籍教材资料教程[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2.
篇5
关键词:农村 学前教育 现状及对策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的问题也很多。下面仅以我所在的村为例,谈谈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
当前现状
1、从大的角度讲,国家还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这与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是不相适应的。既然国家都还没有达到重视的高度,那么落实到下面的政府,状况只会更糟糕。部分农村的学前教育仅限于附属在村小学的一个学前班,由于师资缺乏,学龄前一年的小孩才上学前班,部分小孩甚至直接上小学。
2、从现实角度讲师资差、办园条件差。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所以导致政府用于投资教育的资本也跟不上,另外也限制了外地的师资引过来。
3、师资队伍基本情况――年龄大、素质低、公办教师少。这些教师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教育,专业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虽然多数教师已取得中等幼师学历,但第一学历大都为初中。因经费不足、大班教学等原因,外出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很少,教学活动在低水平徘徊。公办教师比例太低,也造成了教师工资挤占教育经费的现象。
4、幼儿园布局不合理、办园条件差,规范化程度低。
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村级幼儿园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一是幼儿园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房屋拥挤、陈旧,设备简陋,办园条件极差;二是幼儿园人数少,办园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教育资源。三是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教师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儿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限制了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办园主体不明确。现在的村政府基本属于空壳村,很难拿出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个别村对幼儿园还采取排斥态度,侵犯幼儿园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样,教师工资、园所维修、设备购置等项开支,都从经费当中列支,让可怜的经费更加捉襟见肘。私立园的盈利倾向严重,不服从管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特别是车辆超员、园舍拥挤等问题更是难于管理。
5、教师待遇低,医保、养老缺乏保障。幼儿园仅依靠收费维持运转,教师的大部分工资也靠收费支付。教师工资待遇低,医保、养老等方面缺乏有效保障。幼儿教师一方面严重超编,另一方面难以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幼教师资队伍;大龄教师退养制度难以落实。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幼教事业的发展。
解决对策
1、加强师资建设。一是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挖掘培训资源,精心设置课程,构建多元、开放、多向选择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使他们较为系统的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教育技能。二是鼓励优秀毕业生从事幼教工作,逐步增加公办幼师比例。三是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适当淘汰一部分不合格人员。
篇6
关键词:汽车;碰撞;专利技术;测试
中图分类号:U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00-00
在类目繁多的汽车测试技术中,对于汽车安全设备的测试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些测试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减少恶性事故的发生。各个汽车生产企业及使用部门在这类测试上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做出了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和专利申请[1]。
1 汽车碰撞测试技术
改进汽车的安全性,有效地减少汽车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我国汽车行业近几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汽车碰撞试验以再现交通事故的方式,用以分析汽车在碰撞过程中车内乘员与车辆的相对运动状态,乘员及车辆伤害状态等,通过分析结果可以改进车辆结构安全性设计和增设汽车乘员保护装置。通过对试验车辆上安放假人的伤害值评价,可以得到对汽车整体安全性能的综合评价[2]。
现有技术中,汽车碰撞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移动屏壁撞车试验、台车试验及试验台冲击试验。
图1
在移动屏壁撞车试验中,如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公开号为CN102564719A的一种防正碰系统侧向来车标定试验装置,图1中驱动装置驱动模拟板1移动,模拟板1的面板与实车大小相同并具有实车的侧向轮廓,试验车辆6从垂直于模拟板1的方向移动,正碰撞系统中的控制系统4对前方侧向来车的标定设置五个阶段,即正常阶段、跟踪阶段、预警阶段、二次预警阶段和碰撞缓解阶段,并用车辆雷达探测车辆前方物体,以此对车辆的防碰撞系统进行测试。
图2
在台车试验中,例如:由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提出的、公开号为CN102288377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碰撞模拟试验装置,图2中试体15是仅具有骨架的机动车的白车身,白车身中安装有座椅15a、转向装置15b、安全气囊15c、安全带15d等装备件,并且安装有假人15e。试体15搭载在滑车11中的规定的位置,在滑车11的前方的地面12上设置有对滑车施加后方加速度的发射装置21,通过发射装置21对滑车11施加后方加速度的情况与滑车11上的试体15发生前方碰撞时受到前方加速度的情况为同样的形态,能够模拟发生机动车碰撞事故。
3 专利分析
3.1 专利趋势分析
3.1.1中国申请量分析
通过统计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中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中国专利,截至2015年6月30日共检索到615篇专利文献,其中重点分析2001-2014年的申请量随年份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开始,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大致呈逐年增长趋势,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快速增长趋势明显。
3.1.2世界申请量分析
通过统计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和世界专利文摘数据库(SIPOABS)汽车碰撞测试技术的专利,截至2015年6月30日共检索到外国专利申请883篇,因国外技术发展较早,最早的专利申请文献出现在1971年,重点分析从1980年至2014年的专利申请量。可以看出,国外关于汽车测试技术发展较早,快速增长出现在90年代,而在2002年以后,技术发展就趋于平稳,可以看出技术已经较为成熟,2014年甚至没有关于汽车碰撞测试的相关专利,而对比中国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由此可见,中国在该领域还有很多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方面。
图4
3.2 主要申请人重点技术分析
以下将对申请量排名前几位的主要申请人进行重点技术的分析。
(1)浙江吉利控股集团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自成立了吉利汽车研究院以来,大部分关于汽车测试领域的专利申请都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第一申请人提出,关于汽车碰撞测试的专利申请集中在2010年以后。
吉利公司的汽车碰撞试验主要采用移动屏壁撞车试验和台车试验,移动屏壁撞车试验在前已经介绍过,下面介绍关于台车试验的重点专利申请。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2年3月1日提交了公开号为CN102854021A的汽车碰撞模拟台车装置。试验时,发射装置7给台车提供加速度,直线平台1.1带动偏转平台1.2及固定在偏转平台1.2上的试验车身3沿轨道2向前做直线运动的同时,偏转平台1.2同时绕万向球4.1的球心做水平偏转运动及竖直平面内的转动。该发明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处汽车碰撞时汽车车身的运动变化,为设计和制造安全性能更好的汽车提供了试验研究设备。
(2)现代汽车公司
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世界20家最大汽车公司之一,成立于1967年。
现代汽车公司在汽车碰撞测试中更多的是倾向于采用试验台冲击试验,下面介绍两个主要专利申请。
现代汽车公司于2004年7月6日提出了公开号为KR20060003998 A的一种汽车碰撞测试装置。刚性组合件2悬挂在框架1上并可以做摆动,相当于一个摆锤,试件3模拟被测试汽车,摆锤通过摆动冲击试件3,由此进行碰撞测试。
现代汽车公司于2002年7月31日提出了公开号为KR20040011925 A的汽车侧面碰撞测试的模拟装置。碰撞柱10固定在固定装置20上,运送车30载着被测车辆1向碰撞柱移动,使被测车辆1和碰撞柱发生碰撞,由此实现碰撞测试。
可以看出,现代汽车公司的碰撞测试装置的原理简单,成本相对较低。除了对整车进行碰撞测试之外,现代汽车公司还较为关注于对汽车碰撞后安全气囊的性能测试。
(3)神钢电机株式会社
神钢电机株式会社成立于1917年,是日本知名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其产品涵盖运动控制、输送、检测和控制系统等工业领域。神钢电机关于汽车碰撞测试的技术较为集中,主要就是采用牵引碰撞的方式,下面介绍一个神钢电机的重点申请,其它关于汽车碰撞测试的专利申请都是由此衍生。
神钢电机于2001年6月29日提出了公开号为JP2003014575 A的一种汽车碰撞测试机构。主要方案为,由绳wb牵引被试车辆向结构1行驶,直至与之发生碰撞。这种方案也是对实车进行破坏性测试。
纵观前3位的重要申请人的专利技术,可以看出技术主要分布在几个主要的方向,即移动屏壁碰撞、台车牵引和试验台冲击,而作为申请量第一的吉利,其申请量的突出还在于它不仅涉及整车试验,更多的还涉及了和整车试验相关的技术,如安装部件、试验假人结构、牵引部件等。
4 展望
通过以上对汽车碰撞测试的专利分析,我们看到了我国技术发展的光明和困难。
从申请量可以看出,虽然中国起步较晚,但是技术发展步伐较快,能够感受到中国在这一领域渴望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但是从授权前景看,因国外的技术发展较早且技术全面,使得中国提出的很多技术方案缺少独创性。中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首先需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目前,国外的专利已经对我国的专利申请形成了壁垒,也能够看出国内企业力图通过不同的技术路线绕过现有专利障碍,研究出更加实用、更加节约成本的技术方案,走自主知识产权之路,并且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与国际巨头之间达成专利的交叉许可。
参考文献
[1] 严朝勇.汽车测试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篇7
关键词:电控系统 混合动力 控制流程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059-04
现代社会对汽车节能、环保的要求日益增高,研发节能、环保的新型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但因当前电池技术和工艺瓶颈的限制,纯电动汽车暂时还无法完全取代燃油发动机的汽车[1]。拥有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的混合动力汽车,很好地兼顾了电动汽车和传统汽车的优点,从而成为更加务实的选择。混合动力汽车除发动机、电动机、蓄电池、变速器等主要部件外,更重要的是实现能量在各部件间合理分配以提升整车效率的电控系统,所以研究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控系统对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概述
混合动力汽车继承和沿用了大部分内燃机汽车的装置和系统,将内燃机、电动机、能量存储装置(蓄电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驱动系统一般有串联型、并联型和混联型三种布置形式[2],分别如图1、2、3所示。串联型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可始终在最佳的工作区域内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排放性。特别是在汽车低速运行工况时可关闭发动机,只利用蓄电池向外输出功率,降低汽车的排放污染;并联型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运行工况受汽车行驶工况的影响比较大,适合于在中、高速稳定工况下行驶。而在其他工况下发动机不在最佳工作区域内运行,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污指标不如串联型。混联型的布置形式综合了串联型和并联型的共同优点,在汽车低速行驶时,动系统主要以串联方式工作;当汽车在中、高速稳定行驶时,则以并联方式工作。
2 混合动力汽车电控系统类型及结构
随着电控系统的广泛应用,汽车的电控系统已由传统的集中控制系统向现场总线构成的智能化网络系统转化,特别是采用CAN总线网络控制系统的电控技术已成为当今汽车业界的先进技术。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拥有内燃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电子控制装置复杂,检测及交换的数据量较大,只有应用高效的电控系统才能实现两种动力的最佳匹配,发挥混合动力的优势[3]。因此,CAN总线构成的电控系统是实现混合动力汽车两种动力合理有效匹配的可靠手段。
为解决能源的协调问题,一种基于CAN总线结构的电控系统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由中央控制器、发动机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及信号反馈和检测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具体为整车控制器、发动机电控单元、变速器控制单元、电机控制单元、电池管理系统、高压管理系统、ABS控制单元、仪表及显示系统、监控/标定系统等[4]。整车控制器与各电控子单元、驾驶员及整车共同构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CAN总线从各类传感器上获取驾驶员的操作指令和车辆的运行状态,再通过CAN总线实现各控制单元间信息的共享、交换和传输,最终完成整车动力系统的能量分配。整个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驾驶员的各项操作指令位于顶层,整车控制器在中间层,底层为各子控制单元[5]。
3 电控系统各单元控制功能
3.1 整车控制器(VSC)
整车控制器(VSC,Vehicle System Controller),是整个电控系统的核心,具有管理和控制整个车辆的重要功能。主要完成车辆信息采集和驾驶员意图的判别,对采集到的点火、踏板及档位信号、车速、发动机和电动机扭矩和转速、电池电荷状态(SOC)、故障码等主要信息进行迅速处理,并通过内部相应的控制策略,分析计算出发动机、电动机等当前的状态参数,得出满足最佳需求的功率或扭力矩分配、最佳的充电功率、自动变速器的最佳档位控制等,控制车辆的实际运行[6]。当电控系统出现故障时,它会及时对故障进行处理,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3.2 发动机电控单元(ECU)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是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核心,它根据从各种传感器接受到的信息来控制各种工况下的燃油喷射时刻、喷射量和点火时刻(汽油机),向发动机提供最佳空燃比的混合气,使发动机始终处在最佳工作状态,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它通过CAN总线接收整车控制器发出的对发动机的命令,经判断处理后对发动机进行控制,同时也可以通过通讯接口与车内其他电子控制单元进行数据通讯。
3.3 电机控制单元(MCU)
电机控制单元由微处理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驱动和接口电路及电机调速控制等几部分组成。它不仅能够通过CAN总线接收整车控制器发出的对电动机的控制指令并及时执行,以控制电机的发电与电动状态的切换、电机转速的快慢及输出力矩的正负,还可以向CAN总线发送电机的运转状态,比如实际扭矩、转速、充放电电流、故障码等。同时该控制单元的故障自诊断功能还可保证当电机出现故障时能够自行处理,以保障车辆的行驶安全。
3.4 电池管理系统(BMS)
电池管理系统(BMS)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容量、充放电电流、电池的SOC值,并将这些信息通过CAN总线发送到整车控制器进行处理,以提升电池性能和寿命[7]。同时,BMS还要对电池系统内单体电池的电荷均衡进行监测和控制,以保证电池组正常工作,也会将电池组的SOC值传送到显示系统进行显示。
3.5 高压管理系统
高压管理系统主要负责高压用电设备的上、下电管理,监测高压设备的工作状态,并通过CAN总线向整车控制器报告。遇到故障或紧急情况时采取保护措施,减小电流冲击,防止设备损坏[8]。
3.6 仪表及显示系统
混合动力汽车的仪表及显示系统除动态显示车速、发动机转速、里程、水温、油量等传统信息外,还能接收CAN总线上的讯号,额外显示工作模式、电池SOC值、充放电电流、电机转速等必要信息。驾驶员能够通过仪表及车载显示系统实时了解车辆的运行状态,因而该系统是整个电控系统的眼睛。
3.7 监控与标定系统
该系统最初用来完成整车控制系统开发、调试与检验。在实现其基本功能后,监控与标定系统一方面可以准确及时地检测发动机转速、车速、节气门负荷、真空度、冷却水温、档位、空调状态等车辆参数,并通过CAN总线送往整车控制器进行决策,送往显示系统进行显示;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标定系统的接口来优化各个参数,使车辆运行达到最佳效果。
3.8 电动助力转向(ESP)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SP)通过传感器监测驾驶员施加在方向盘上的力矩和车速,然后根据控制单元内置的算法来控制转向助力电机的运行,向驾驶员提供合适的转向助力力矩;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在车辆制动时,监测车轮的滑移率来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防止车轮抱死,以保证车轮与地面间的最大附着力。当ABS作用时会通过CAN总线网络向其他控制单元告知其状态,从而触发VSC相应的管理模块,终止制动能量回馈功能,以保证车辆安全。
4 电控系统的控制流程与特点
整车控制器(VSC)根据汽车当前的实际运行状态及驾驶员的操作意图确立合理的运行模式(即发动机驱动与电机驱动模式的选择),以保证车辆的驾驶性能。在选定的运行模式下,VSC可通过CAN总线与各子控制单元或系统进行通讯。整个工作过程中,各子控制单元或系统分别采集各自控制对象的信号和动态参数,通过现场总线发给VSC,VSC利用这些信息,通过控制策略的运算来进行信号流和能量流的处理和分配工作,并通过现场总线向各子控制单元或系统发出执行指令。各子控制单元或系统接受执行指令,并根据控制对象的当前动态参数,再发出对控制对象的控制命令。例如,VSC根据采集到的参数和运算策略计算出目标挡位后,会向变速器控制单元(TCU)发送换挡命令,TCU根据指令将控制变速器的执行部件完成挡位变换。
电控系统由主控制单元和子控制单元组成,整体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控制网络。整车控制器(VSC)作为主控单元,负责管理各个子控制单元的能量分配和子部件系统执行元件的工作,显现了很强的集成性能[9]。而子控制单元将控制任务模块化,每个模块都有一个控制单元来接管,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率,提高了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不仅如此,这种面向对象设计的分布式系统还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便于建设、运行和维护。
5 结语
混合动力汽车有效减轻了能源与环保问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电控系统肩负着在不同运行工况和驾驶习惯下提升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责任,同时还要兼顾电池寿命、整车部件的安全可靠性及成本,可谓任道而重远。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控系统还需在当前的框架之下不断完善其控制过程,来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这是我们要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春娜.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的市场前景[J].电源技术,2013,37(9):1506.
[2] 于秀敏,曹珊,李君,等.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06,42(11):10-16.
[3] 田江学,屈卫东.CAN总线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3,29(19):174.
[4] 何晶.混合动力汽车电控系统的设计[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5] 李胜利.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分析与控制策略制定[D].沈阳:东北大学,2008.
[6] 陈素梅,王智晶,龚军.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分析研究[C]//河南省汽车工程科学技术研讨会.2013:289.
[7] 张忠义,羌嘉曦,杨林,等.混合动力电池管理系统[J].机电工程技术,2006,35(1):61.
篇8
2.探讨租赁行业形势关注租赁企业发展——"中国工程机械租赁行业发展论坛暨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租赁分会2010年年会"成功召开刘春龙
3.2010年3季度工程机械进出口数据
4.2010年1-8月中国工程机械主要机种销售情况刘佳
5.2010年1-9月工程机械主要机种进出口分析李红彩
6.日本2010年1-6月挖掘机出口情况子璐
7.信息动态
8.挖掘梦想装载未来李一川
9.面向未来携手发展李香美
10.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对外租赁发展及前景展望彭保华,陈外华,王宏
11.洛建新品压路机系列
12.多功能电力工程抢修平台建筑机械(上半月) 丁世英,张先锋,韩小勇,DINGShi-ying,ZHANGXian-feng,HANXiao-yong
13.XC400L沥青冷再生厂拌设备陈言国,李静,李根营,CHENYan-guo,LIJing,LIGen-ying
14.基于ANSYS的YZS900t上行式造桥机导梁有限元分析徐艳平,谷立臣,朱冰,王宇飞,XUYan-ping,GULi-chen,ZHUBing,WANGYu-fei
15.新型挖掘机模拟训练平台设计高勇,姚凯,牛红攀,王胜军,GAOYong,YAOKai,NIUHong-pan,WANGSheng-jun
16.轮式装载机产品演化发展特点分析与对策黄鹤艇,王浩伦,侯亮,HUANGHe-ting,WANGHao-lun,HOULiang
17.荷重平面摆动引起的塔机动态响应分析周海波,段志善,ZHOUHai-bo,DUANZhi-shan
18.旋挖钻机在超厚卵石层中的应用及质量预防措施探讨段军朝,熊艳,DUANJun-chao,XIONGYan
19.塔式起重机变幅机构变频调速的电气控制陈天惠,CHENTian-hui
20.新型伸缩臂叉装车电控系统设计陈文科,王志,高艳雯,张辉,鲍曼雨,CHENWen-ke,WANGZhi,GaoYan-wen,ZHANGHui,BAOMan-yu
21.基于AMESim的混凝土泵车泵送液压系统仿真研究高明,吴智勇,刘海明,黄罡,GAOMing,WUZhi-yong,LIUHai-ming,HUANGGang
22.挖掘机动臂下降时主阀芯节流槽的确定王晓娟,邓斌,张树忠,贾旭,WANGXiao-juan,DENGBin,ZHANGShu-zhong,JIAXu
23.基于频谱测试的驾驶室噪声成因分析汪壮,吴彩庭,徐亚非,邹云玲,张召春,WANGZhuang,WUCai-ting,XUYa-fei,ZOUYun-ling,ZHANGZhao-chun
24.工程机械多功能试验台转速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分析马登成,杨士敏,MADeng-cheng,YANGShi-min
25.卡特彼勒D系列中型液压挖掘机几种常见故障分析李剑功,LIJian-gong
15.建友机械新产品展示会隆重召开
16.美国2009年8月份建造业增长2%
17.未"雪"筹谋凯斯滑移迎击冬季暴风雪
18.智能拆除机器人无线遥控系统的设计刘军伟,LIUJun-wei
19.塔式起重机顶升套架的结构分析张朋,王凯晖,ZHANGPeng,WANGKai-hui
20.预制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的搅拌张帆,ZHANGFan
21.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选择的浅析厉建成,LIJian-cheng
22.工程机械齿轮传动装置及我国行业现状陈天生,CHENTian-sheng
23.升降横移式与巷道堆垛式立体停车设备的比较与探讨李丽,刘正,LILi,LIUZheng
24.铁路救援160t伸缩臂起重机电气系统介绍周正旸,ZHOUZheng-yang
25.基于ANSYS的门座起重机象鼻梁静力分析胡静波,倪大进,HUJing-bo,NIDa-jin
26.用PRO/E绘制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搅拌筒螺旋线赖宝,陈宜通,曹先海,LAIBao,CHENYi-tong,CAOXian-hai
27.一种三通类零件的有限元结构优化方法张,王世军,万中,ZhangWen-ge,WANGShi-jun,WANGzhong
28.基于ANSYS的动臂塔式起重机臂架系统有限元装配参数化建模滕儒民,高顺德,王欣,喻乐康,付英雄,TENGRu-min,GAOShun-de,WANGXin,YULe-kang,FUYing-xiong
29.振动压路机-土壤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分析张青哲,杨人凤,戴经梁,ZHANGQing-zhe,YANGRen-feng,DAIJing-liang
30.康明斯发动机燃油系常见故障分析诊断杨小强,姜海宝,邓伟,杨晶星,巴金,YANGXiao-qiang,JIANGHai-bao,DENGWei,YANGJing-xing,BAJin
1.直视海外销售的短板
2.大有作为的大件吊装市场《建筑机械》编辑部
3.大型疆带式起重机吊装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贾秋枫
4.繁荣的中国吊装业孔庆璐
5.工程起重机租赁市场调查结果分析李红彩
6.Revolution复合材料混凝土搅拌筒倪元,贺继红
7.建筑工程机械行业部分上市公司2008年半年报分析刘佳
8.卡特彼勒在华新动向李红彩
9.北京建筑工程机械租赁价格对比分析孔庆璐
10.建筑机械(上半月) 阿特拉斯.科普柯矿山机械产品展示
11.工程/经济/行业/企业
12.福田雷沃重工创业十周年庆典
13.美国吉尼公司常州工厂破土动工
14.中国第一家塔机专业"4S"店在郑州开业
15.混凝土搅拌机充盈率及拦筒型式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王卫中,冯忠绪,WANGWei-zhong,FENGZhong-xu
16.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在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田志成,丛国全,范英,夏明珠,TIANZhi-cheng,CONGGuo-quan,FANYing,XIAMing-zhu
17.宇通重工H系列装载机外观设计严德海,王瑞丽,隋修学,孙保生,李玲琴,YANDe-hai,WANGRui-li,SUIXiu-xue,SUNBao-sheng,LILing-qin
18.基于VB的HCD110型振动冲击夯动态仿真王良文,李安生,董平,马俊涛,WANGLiang-wen,LIAn-sheng,DONGPing,MAJun-taoHttP://
19.液压挖掘机上车架有限元分析王军,司俊德,邓祥伟,杨军,WANGJun,SIJun-de,DENGXiang-wei,YANGJun
20.轮式挖掘机工作装置虚拟样机在ADAMS中的实现刘娟,周志鸿,张韬,LIUJuan,ZHOUZhi-hong,ZHANGTao
21.铁路救援125t伸缩臂起重机液压系统周罡,ZHOUGang
22.弯桥架桥机和二自由度调平混凝土节段吊具李杰,张长荣,LIJie,ZHANGChang-tong
23.沥青路面施工中的离析控制崔节兴,CUIJie-xing
24.提升机平层控制器位置检测装置设计吕广明,沈刚,马晓萍,LVGuang-ming,SHENGang,MAXiao-ping
25.基于Creator和Vega的塔式起重机视景仿真系统研究张佳福,董明晓,陈明文,ZHANGJia-fu,DONGMing-xiao,CHENMing-wen
26.1000MW塔式锅炉钢结构吊装及起重机械的配置吴常苗,程建棠,马万树,WUChang-miao,CHENGJian-tang,MAWan-shu
27.推土机疑难故障排查6例燕来荣,YANLai-rong
1.发展中的我国沥青搅拌设备行业李科锋,马俊
2.浅谈我国强制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的发展方向彭长顺,王宏义
3.国内沥青搅拌设备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张超群
4.国产稳定土拌和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蔡志刚,谢华,董长雷,陈标,郭明锦
5.2007年中国建筑工程机械主要机种市场情况中期观察刘慧彬
6.2006年美国工程机械销售分析梁树英
7.建筑工程机械行业主要上市公司2007年半年报分析赵家旺,吴辉
8.洛建百年经典系列产品何以走俏市场——洛建辽宁部分地区产品施工现场走访李科锋,马俊,谢华
9.级配碎石试验路施工与质量控制毛峰,李红船,刘洪海,毛明,张学莹,李文博
10.资讯
11.发动机集锦建筑机械(上半月) 孔庆璐
12.沥青搅拌站大世界马俊
13.工程振动机械动力学模型薛渊,陆念力,凌贤长,XUEYuan,LUNian-li,LINGXian-zhang
14.加强塔式起重机可靠性设计及寿命评估李漾,LIYang
15.激光传感器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宋永刚,郝飞,王海鸣,SONGYong-gang,HAOFei,WANGHai-ming
16.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拌筒转速和混凝土匀质性的关系何永荣,HEYong-rong
17.相位关系对摊铺机振捣机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姚运仕,刘怀智,康敬东,刘本学,冯忠绪,YAOYun-shi,LIUHuai-zhi,KANGJing-dong,LIUBen-xue,FENGZhong-xu
18.多功能塔机黑匣子的设计与实现袁丽艳,张桂青,阎俏,高焕兵,YUANLi-yan,ZHANGGui-qing,YANQiao,GAOHuan-bing
19.轮式底盘转向方式的分析以及转向机构的优化季文祥,JIWen-xiang
20.考虑地基沉降的塔机压重式底架受力分析兰朋,张铭钧,赵欣,LANPeng,ZHANGMing-jun,ZHAOXin
21.沥青路面坑槽裂缝修补方法的适用性及经济性分析马登成,杨士敏,MADeng-cheng,YANGShi-min
22.压路机振动液压系统的气蚀及其预防曹全星,刘强,CAOQuan-xing,LIUQiang
23.多排式轴向柱塞泵的流体动力特性研究陈进,方建忠,李世六,张石强,CHENJin,FANGJian-zhong,LIShi-liu,ZHANGShi-qiang
24.5YCT20冲击式压实机性能结构分析郑玉和,ZHENGYu-he
25.胎带机的伸缩机构驱动装置刘志忠,聂立新,孟凡波,LIUZhi-zhong,NIELi-xin,MENGFan-bo
26.用塔机拆除施工升降机梯笼时易引发的事故朱森林,陈春生,ZHUSen-Lin,CHENChun-sheng
27.巧用废弃物品解决工程机械修理难题邢帮学,王忠福,冯寿斌,XINGBang-xue,WANGZhong-fu,FENGShou-bin
1.关于建设工程机械行业生存度调查分析田利芳
2.旋挖钻机:站在高铁的肩上胡方华,马俊
3.TBM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前景陈馈
4.德国建筑机械在阿拉伯半岛国家的出口情况
5.日本建设机械销售逐年升温陈镜波
6.2006年2季度工程机械进出口数据
7.内资融资租赁试点的思考和建议俞开琪
8.建筑机械(上半月) 徐挖XCG450LC-7履带式液压挖掘机王雷
9.柳工CLG418平地机卢荣
10.徐筑GR135平地机李新峰
篇9
【关键词】 汽车 售后服务 养护用品
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08全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累计900多万辆。即使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国家燃油税、购置税等政策的推动下,第一季度,我国汽车销量为两百多万辆,同比增长百分之三点多,连续三个月汽车销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同时,中汽协对2009年汽车市场预测我国汽车销量将在1020万辆左右,比2008年增长百分之八以上。还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汽车销售量的迅速增加给汽车的售后服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据悉,国外成熟的汽车4S店的经营盈利模式是汽车销售占百分之三十,售后服务占百分之六十,其他仅占百分之十。可见,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其实是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在美国被誉为“黄金产业”,甚至可占据总利润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汽车4S店经销商们已经开始将竞争的重点由汽车销售向汽车售后服务转移。但是,我国汽车4S店的售后服务并不成熟规范,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必要研究这些问题,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什么是汽车售后服务
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又称汽车后市场,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英美等国。它涵盖了汽车销售以后有关汽车的质量保障、索赔、维修、保养服务、汽车零配件供应、维修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及指导、市场信息反馈等一系列内容。其体系建立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技术、资金、设备,也包括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政府相关政策等。目前,国内外汽车售后服务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1)汽车4S店的形式,所谓“4S”即整车销售(sale)、零部件供应(spare parts)、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汽车4S店就是将这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简称为四位一体)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2)“连锁经营”;(3)“特约服务站”;(4)“独立经营”;(5)多品牌经营。
二、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因为汽车具有消耗品的特点,所以顾客对其维修和保养都非常重视。汽车售后服务作为汽车营销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汽车售后服务商近几年也在大力发展配件、保养、维修等综合化产业。汽车售后服务如果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既有制造业的特点,又有服务业的特点;既有自己独立的利润,又有与销售部门共同的链式利润。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服务意识十分淡薄
服务意识比较淡薄是汽车售后服务商或经销商中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各种品牌的汽车售后服务商或汽车经销商大部分因建立不久,为了迅速增长销售量和维修量,许多企业在用人尺度上放宽了要求,许多工作人员没有经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队伍的的建设尚未经过严格、系统的训练和教育,整体业务素质较差,缺乏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意识。各汽车售后服务商或汽车经销商也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服务制度和管理体系,工作人员对工作并没有做到尽心尽责,工作态度不是很积极,目标也不明确。对汽车的保养、维修质量不够重视,对汽车的故障排除也不尽如人意。整体评价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商或汽车经销商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观点淡薄。
(二)提供的汽车配件质量较差
汽车售后服务商或汽车经销商对的配件供应大多数看中的是这个行业的利润点和旺盛的发展前景抱着赚钱和提高销售业绩的目的,大多数汽车4S店或汽车经销商都有以低价引进非原厂配件的情况,并且向车间和顾客以原厂件的名义高价卖出,这就导致汽车的使用安全系数降低,增加了顾客的维修成本,失去大量的顾客,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向顾客提供和销售劣质或假冒的配件产品是汽车售后服务商或汽车经销商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三)售后服务理念落后
由于逐渐采取更换配件的维修模式,汽车售后服务商或汽车经销商在给顾客汽车做保养和维修时,许多工作人员在私利心理作用的驱使下,一旦出现真正的技术问题时,并不是想办法去解决或查阅相关资料,而是诱导客户更换配件或总成,更换不必要的配件或有掩藏零件的情况,坑害顾客的利益。没有先进的维修理念,只会增加消费者的保养、维修使用成本,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导致顾客产生一种“恐惧感”,不仅失去大量潜在顾客,还有损企业的形象,若不更新维修理念,企业将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脚步。
(四)忽视顾客的信息反馈
虽现在的汽车售后服务商或汽车经销商知道收集顾客的信息反馈,但顾客的反馈信息最终并未得到满意回应或解决。客户回访只是表面的一种形式,真正做到回访及时、认真做回访记录、建立客户档案的并没有做到细致。顾客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不能让顾客满意,也不能为公司的竞争及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这四个方面只是汽车售后服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中较为严重的几个方面,作为汽车售后服务商,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这几方面给企业所带来的弊端,权衡一下利弊关系,对售后服务在汽车营销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做一下全面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提高售后服务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汽车售后保养的分类
汽车保养主要分为常规保养和免拆保养两大类。一是常规保养。常规保养是采用普通工具设备对汽车进行检查、调整,例如车辆日常保养的一些项目,如机油、三滤、正时齿带、火花塞、制动片、防冻液以及雨刮等的更换作业等,都属于常规保养的范畴;二是免拆保养。免拆保养是采用现代免拆保养设备,辅以专业的保养产品,对车辆进行清洗、护理以及油液的补给与更换,如燃油系统、系统、冷却系统、进气系统的以及变速器系统的免拆清洗等等。与传统的汽车保养和维修相比,汽车保养具有便捷、优质和高效等优点。此外,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以养代修”观念的深入人心,汽车保养已越来越多的得到车主的认可。
四、汽车售后服务养护用品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市场上首次出现了国外品牌的养护产品,但受规模和市场的影响,仅限于一些机油添加剂类的产品。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汽车养护产品地种类也日渐增多。一些国际知名养护品牌,如“德国力魔”、“威力狮Wynn’s”、“JB”、“BG”、“统耐保”、“道威DOORWAY”等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如日本奥德巴克斯已在上海、深圳、北京相继开设了连锁店。据有关数字显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多家国外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宣布了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这些国外汽车保养大鳄的进入也使得国内的汽车养护市场迅速发展。如今,真正进口的产品越来越少,某些昔日的大牌也不例外。如目前某知名品牌的中国总已与国外公司解除合作,国内市面上所见的相关产品均是其自己在国内生产的。从2005开始,我国汽车保养用品行业逐步走上了高速增长的道路,汽车售后市场的巨大潜力逐步展现出来,中国汽车保养用品的热潮在这一年内得到了全线升级,从发源城市广州开始蔓延,到北方龙头城市北京,华东繁华中心上海,继而辐射性的进入全国各城市汽车4S专营店,全国各大汽车用品城、交易市场的建立,将各地汽车用品商家集中,推动市场的更好沟通交流。随着汽车保养用品行业参与竞争的大企业增多,企业实力明显增强,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的生产企业和大的连锁经销商将在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竞争范围随着汽车保养用品市场的发展,从北京、上海、广州等集中的地区将扩大到东北、胶东、江浙、华中、西南、西北等区域;营销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模式走向规模化、正规化。
因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受到限制,深度养护用品领域一直被国外的品牌控制,国内企业涉足非常少。另外,国内的汽车保养用品领域则是陷入了一片乱战之中,由于我国汽车养护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再加上汽车养护行业具有投资小、利润高的特点,使得一些中、低端养护产品甚至是伪劣产品进入到养护市场,为一些中小型维修企业及路边店所使用。他们利用车主对于汽车养护内容和养护产品知识的匮乏,谎称产品来自国外,并过分夸大汽车养护的功效。最终的结果就是使得消费者对车辆养护用品望而却步,进而对汽车养护市场的发展带来危害。这种种迹象造成了我国汽车用品市场山寨“无处不在”,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整个汽车保养用品市场秩序,折损了很多企业品牌。加之汽车4S专营店内部的管理漏洞,根据粗略调查仅在上海地区就有大约百分之十五的深化养护产品并未真正使用在消费者车辆上。后台工作人员接单后将产品外流至汽车用品市场以极低的价格对外销售,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
五、结束语
汽车售后服务作为我国汽车行业中一个必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但在各产品市场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汽车售后服务行业中也对汽车产品和服务走向市场化起着重要作用。热情、诚实守信为顾客着想的服务能给顾客带来满意,获取顾客的信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赢得市场。因此,汽车售后服务商要不断以完善服务为突破口,以优质的产品与独特的服务所具有的魅力和一切为顾客着想的体贴来感动顾客。提升汽车售后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拒绝非纯正养护用品及配件,提高维修及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且信得过的优质服务,从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及企业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杨波.汽车服务也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J].价值工程.2004(2)
[2]张国方,胡雨禾.我国汽车服务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
[3]汪燕.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也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李鸿超.我国家用轿车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
篇10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现状;发展前景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嵌入式系统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各种各样的新型嵌入式系统设备在使用频率上已经大大超过个人计算机。人们已经拥有大大小小各种嵌入式技术的电子产品,小到手表、MP3等微型数字化产品,大到车辆导航、家用电器、多媒体电器;而在服务行业和工业领域中,嵌入式技术的医疗设备、工业过程控制、各种智能ATM终端等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2.嵌入式系统介绍
2.1嵌入式系统的含义
嵌入式系统(EmbeddedSystem)是一种具备软件及硬件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但又不同于传统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根据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的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剪裁,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所用的计算机是嵌入到受控器件中的专用微处理器,只执行特定要求的任务,具有通用计算机所不能具备的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高实时性、高可靠性和较低开发成本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2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需求密切结合的,它具有很强的个性化,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对软硬件进行裁剪,以符合应用系统的功能、成本、体积、可靠性等要求。⑴功能专一。嵌入式系统的专用性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结合相当紧密,一般系统的移植需根据硬件来进行,即便是系列一样或品牌相同的产品也必须根据各自硬件系统的改变做修改和完善;针对不同任务,系统还需进行较大更改。⑵系统精简。总体上,嵌入式系统没有明显的区分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利于控制系统成本,也利于实现系统安全。⑶系统内核小。嵌入式系统在小型电子装置中的应用较为主要,与传统的操作系统内核相较要小得多。当前嵌入式系统的内核通常是一个只有几千字节到几万字节的微内核,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扩充或者删减。⑷嵌入式软件开发须使用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为保证程序执行的实时性、可靠性,并减少开发时间,用户需要自行选择匹配RTOS(Real-TimeOperatingSystem)开发平台。⑸较长的生命周期。嵌入式系统与产品的具体应用有机集成于一体,更新与换代可以同步进行。
3.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现状
从上世纪70年代嵌入式系统问世以来,先后经过了从单片机到嵌入式CPU再到嵌入式操作系统几大发展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家庭百兆光纤网络普及、移动网络从3G到4G的快速更替,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的推动下,嵌入式系统也已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基于Internet为标志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时代。嵌入式系统已成为继PC和Internet之后,IT界新的技术热点。我国在个人领域中,嵌入式产品以个人商用为主,主要应用于个人移动的数据分析与处理、通讯和消费产品软件,例如智能手机、数字网络机顶盒、数字平板电视等产品,均是采用了基于Internet技术的嵌入式系统来操作使用;而在商业领域中,嵌入式系统更是延伸到消费电子、安全防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自动控制、汽车智能化、电力系统管理等各大领域,嵌入式系统发展已经全面开花。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生产工艺与技术在产业中不断进步,64位以上芯片级的嵌入式技术的开发更是给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强大的硬件支持。现在不但有各大公司的微处理器芯片,还有配套学习和研发使用的各种开发包。低层系统和硬件平台通过多年的研究开发与改进,技术相当成熟,可以实现各种功能。软件方面,日渐成熟的软件系统,如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Microsoft、VRTX、QNX和VxWorks等,以及中科院开发的嵌入式操作系统Hopen、我国科银公司的DeltaSystem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等,都给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开发平台。2013年中国的嵌入式市场规模已超过500多亿元人民币,而预计到2016年,中国嵌入式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三年间平均年增长率高达33%左右。据估计,目前全球嵌入式软件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并将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不断增值。嵌入式系统背后拥有着无限大的发展空间,诱人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IT商界巨头纷纷进军嵌入式市场,国家政策也对嵌入式软件行业实行“增值税优惠”的政策倾斜。嵌入式已然成为整个软件业的重要发展支柱,并且形成了一个充满无限商机的庞大产业。在“技术以人为本”的软件技术产业中,嵌入式行业正以其应用领域广、人才需求大、就业薪酬高、行业前景好等众多优势,获得越来越多应用开发人员的关注及青睐,使得无数研发工程师转而投入嵌入式这一行业。
4.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前景
嵌入式系统的市场是巨大的,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移动通信、数字办公、家电应用、交通运输、互动娱乐等无不有它的踪影。体积小、可靠性高、功能强、灵活方便等嵌入控制器独有的特点与优势,使其被广泛运用到教育、国防、工农业、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对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自动化发展、产品更换、提高生产率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全面信息化时代及数字智能化时代使得嵌入式产品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契机,为嵌入式市场呈现了繁荣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对各个嵌入式厂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嵌入式系统未来的几大发展趋势:⑴系统化所谓系统化,就是从前期的硬件生产到应用系统开发直至后期的软硬件维护升级一条龙生产,将嵌入式开发塑造成一项系统工程。这势必需要嵌入式系统的生产商不但能够对用户提供嵌入式软硬件系统本身,并且还可以提供功能较齐全的硬件开发工具和后期软件包的支持。⑵网络化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成熟、带宽的日益提高,网络化、信息化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伴随着物联网概念的问世,互联网已经将网络从人与人之间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万物相联将成为未来生活的发展动向。未来的嵌入式设备为了满足网络发展的需求,不仅要求在硬件上提供相关的网络通信接口,还需要在软件上嵌入更多更加通用的命令程序以及各类通信协议。因此,这也使得未来的洗衣机、手机、冰箱甚至电灯泡等电子设备的功能将不再单一,结构也会更加繁复。⑶精简化网络化为嵌入式系统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样也会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上所述网络发展使得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展膨胀,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先进、结构越来越复杂、内嵌程序命令越来越多,但从经济角度来看,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降低能耗与成本来最大化的实现收益。因此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也务必与产业发展的需要一致,必须要求嵌入式系统在不影响功能的基础上,能够尽最大可能的提炼、简化系统内核及程序算法,以便降低软硬件的能量消耗与成本。未来的嵌入式产品将是软硬件密切相结合的设备,只需留存和系统功能紧密关联的软件系统与硬件元器件,选用最佳的程序算法和编程模式,使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理想的功能,来优化系统性能。⑷人性化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必须依仗嵌入式设备的推广,而用户对设备系统的使用体验是关键。嵌入式设备越能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易于操作的应用系统,就越能让设备与用户进行亲密接触。因此提供友好的多媒体人机界面、更加智能化的应用系统,使用户不需要嵌入式的知识就能快速、便捷的掌握嵌入式产品的使用方法,是未来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方向之一。⑸开放化安卓系统的流行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Linus系统及开源式系统开发,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开源式开发的优势与未来发展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嵌入式产品采用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它使得嵌入式产品更加开放,操作自由、应用广泛、兼容性高,也更容易让嵌入式系统得到推广并不断得到完善。
5.结束语
嵌入式系统是这个后PC(Post-PC)时代的擎天之柱。相信随着科技及生产工艺的进步,人们科技素养的提高,未来的电子技术就是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天下。
参考文献:
[1]郑文波,曹金安.嵌入式系统的产业化发展——市场、技术与前景[J].自动化博览,2005.12:120-122
[2]探矽工作室,胡继阳等.嵌入式系统导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沈兰.浅论嵌入式系统及其发展[J].科技资讯,2008,22:247-248.
[4]刑雁宁.未来所有设计都将成为嵌入式[J].中国电子商报,2008,8.
[5]刘秋平.嵌入式操作系统[J].科技创新导报,2007,33:12.
[6]桑楠.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开发技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集锦
- 下一篇:农业经济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