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文章作者:名扬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9月28日12:59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十五以来,永州经济正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增长逐步提速,结构调整有所加快,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针对当前市内外、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速度永州、(四)发展环境有所改善,园区经济日益壮大。近年来,全市各级狠抓民营经济的思路较为明确,力度有所加大,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据对冷水滩、祁阳、蓝山等7县区共47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汇总显示,民营企业主对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感到满意的接近60%。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对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起到了较好地推动作用。2004年,全市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8个工业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亿元,引进落户企业126家,其中规模企业5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98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亿元。 (五)民间投资迅速增长,主体地位初步确立。2004年,我市民间投资完成63.32亿元,比2000年增长92.9%,年均增长17.9%,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年均增速快了3.9个百分点;2004年我市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6.4%,较200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2004年,我市小水电开发项目达146个,完成投资7.96亿元;另外,一批大的建设项目如冷水滩滨江广场、河西沿江路、梅湾新区、永州大道、日升大道等都吸引着大量民间资金的投入。民间投资的主体地位日渐明朗。 二、永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本地经济社会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如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偏小,一些中小企业活力不强、效益不高等。2004年浙江省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3%,比我市高10.1个百分点;郴州市2002年民营经济比重为50.8%,比我市高3.8个百分点;可见,我们与沿海及周边先进地区仍存在不少差距。 (一)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政府服务有待加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遗余力,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但民营经济发展仍然不够宽松。一是政府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民营经济仍沿袭依权监管的模式,难以过渡到依法监管上来,导致民营投资的关卡多、手续杂、费时长,增大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交易成本。二是在市场准入上民营经济仍未享有公平待遇。目前,许多领域对民营投资虽没有明文规定的限制,但是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与国有经济甚至外资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一些收益稳定、利润较高的行业尚未对民营资本开放;民营经济在投资立项、能源供应、贷款支持、征用土地、人才使用等方面与国有经济、外商经济享受同等待遇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或难以落实。三是财税政策不平等。民营经济已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但民营企业往往无法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以及国有企业的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等。作为同等市场竞争主体的民营企业遭受政府财税政策的不平等对待,而且还面临众多权力部门名目众多的罚款、摊派、赞助等。 同时,现行的过于集中的财税体制不利于调动地方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也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另外,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在短期内难以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由原来为国有经济服务转变到为民营经济服务上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体制上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一是多头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民营企业主遇到问题得不到政府有效、及时的服务。目前,我市对民营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等数十个单位,但却缺乏一个权威性的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二是政府服务不到位。一方面民营企业在投资信息服务、产业指导方向、技术支持等方面存在渠道不畅、信息不通的问题,使其在项目投资选择上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从而导致投资风险加大和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上,政府也缺乏有
效的管理和战略规划,支持和服务力度明显不够;三是个人和部门利益驱使导致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二)民营企业起点较低,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民营企业鉴于自身的特点,大多数具有某些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为:①、起步水平较低,原始积累不足,低水平重复投资较为普遍;②、投资盲目性较大、追求目标短期化;③、职业操守不强,不正当竞争、制假造假、损害环境等现象时有发生;④、发展缺乏长期战略和长远眼光,一些民营企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次,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储备上明显落后于国有企业,存在三缺,即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据调查,2004年底,我市民营企业从业队伍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0%左右。 (三)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家族式管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种模式在创业初期也许是可行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已走出原始创业阶段,这种家族式的管理已显得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因为:①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管理领域相应会越来越宽,依靠个人能力和家族式的监督已越发困难。②随着企业发展空间的拓展,无论从技术、产品,还是从市场、融资等方面,均已大大超出管理者本身或家庭成员可能拥有的经验和知识。管理者再学习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管理者经验和知识的折旧率远远高于企业的发展速度。③伴随着企业的扩张以及生产管理的加强,信息变化更为迅速也更加复杂。这些对管理者的信息运用、判断和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更大挑战。上述缺点均可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大,人才的来路和言路不畅,开拓创新意识不强,难以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领域的拓宽,从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四)融资渠道依然不畅,企业发展缺乏资金。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融通上表现为规模偏小且无稳定的资金市场配合。因此,承受市场风险和经济发展周期波动的能力较差,易于倒闭,稳定性不强。 从银行角度看,由于观念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银行体系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大部分民营经济缺乏获得银行贷款所需的正规渠道。整个金融组织缺乏面向民营企业的民营商业化银行,加上信用中介服务体系滞后,国有大银行无论在自身机制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无法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分析,首先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优质企业偏少。对于管理不规范、风险不确定、经营状况一般的民营企业,银行无法从容放贷,由此形成了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境地。其次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信息披露、统计、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尽管自身盈利水平可能较高,但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企业统计、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无法保证,给银行贷款带来了难度和潜在风险。 (五)社保机制不够健全,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在人们的惯有思维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职工在企业的工作时间长短不一,劳动关系的确立不太规范。据调查,我市大部份民营企业均没有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生育保险金。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引进人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单一、封闭的产权制约民营企业的发展。我市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产权是单一和封闭的。这种单一、封闭的产权模式在创业初期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竞争优势和效率优势,是可行并有效的。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技资源、有市场、有实力、有特色的农产品加工群。通过一两年的努力,要在我市尽快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县级龙头企业80家的发展规模。同时,要下大力气做大做强一批现有的骨干产业,使得以熙可、永罐、泉辉等企业为主的果蔬加工企业年加工出口能力尽快达到6万吨以上;以华兴竹地板厂、三鑫竹木制品公司为主的竹木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尽快突破10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以金浩植物油、天龙米业粮油为主的粮油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增长30%以上。 二要重点突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规模企业。全市要重点培育民营十大支柱产业,每个产业都要有2家以上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一是以熙可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永州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永州之野异蛇实业有限公司、金浩植物油有限公司、天龙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生态食品加工业;二是以华兴竹地板厂、三鑫竹木制品有限公司、道县联邦家具厂、东安人造板厂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业;三是以太平洋纺织有限公司、丽宏毛织厂为龙头的轻纺工业;四是以祁山水泥厂、五里坪水泥有限公司、永州水泥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建材工业;五是以双牌铝厂、哈陵焊剂公司、华冶集团为龙头的冶炼工业;六是以羊角塘烟花鞭炮集团、祁阳浏花平祥烟花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烟花炮竹加工业;七是以百草制药、敬和堂、时代阳光为龙头的制药工业;八是以科力机电有限公司、冷水滩水泵配件厂、凤凰园电线电缆厂为龙头的机电工业;九是以科茂林化、金腾生物为龙头的化工工业;十是以阳明山水电站、林江电站、湘江电站为龙头的小水电产业。在扩大民营经济总量的同时,下大力做大做强一批规模企业,树立民营经济的崭新形象。 三要重点突出载体建设,构筑民营经济发展平台。全市要重点开发建设好凤凰开发区工业园、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熙可食品工业园、湘江林纸一体化工业园、萍洲高科技工业园等5个市办工业园和其余县区重点工业园,努力把工业园区办成民营经济的聚集区、新型工业的样板区和现代工业的示范区。一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各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地域要全部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讯,确保四通一平,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二是注重园区的环保效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把重点放在引进高新科技项目上来,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杜绝污染环境的工业项目进入园区,实现工业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园区,长丰汽车配套工业园要重点发展汽车配套工业;萍洲高科技工业园要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医药化工业;熙可食品工业园要重点发展罐头食品及其相关配套工业;凤凰工业园要突出发展机械电子工业;各县区工业园要根据各地情况选择发展1-2个特色支柱产业。三是创新开发管理机制。要在明确园区工作的专抓班子、强化园区发展责任的同时,积极探索工业园区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推动园区实行业主开发负责制、公司员工聘任制、工程项目招标制,实现园区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运作型转变。 (三)始终推动三个创新,进一步夯实民营实力。 一要加快体制创新,积极推动产权改革。大力推进乡镇集体工业企业的民营化进程,通过努力,尽快全面完成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实现乡镇集体企业的产权清晰化、股权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目标。同时,大力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通过租赁、参股、买断等方式,不断深化国企改革,加速国有工业的民营化进程。 二要加快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要突出扶持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帮助民营规模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加快优质名牌产品开发,促进民营经济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要引导企业提高研发和
技改投入,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应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应达到5%以上;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以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联姻,开展技术合作,促进民营企业大量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三要加快管理创新,切实加强成本核算。帮助民营企业大力引进和培训管理人才,加强企业管理队伍建设,采取委托培训、自办职工学校、异地办班、选送职工对口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技能鉴定等多种形式,快速培养各类人才,使得全市民营经济中技工以上的各类人才占职工的比例尽快达到20%以上,并造就一支宏大的企业家队伍;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会计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始终加大三个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下决心充实和扩大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资本金,为重点扶持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要加大力度争取国家、省里的工业技改资金、高科技引导资金、国债项目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以及扶贫开发资金等,以用来扶持重点民营工业。要组织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全方位招商引资,全市要精心挑选100个项目,搞好项目包装,开展对外招商活动;积极发挥打工能人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走访打工能人,召开打工能人座谈会,发动1000名打工能人回乡创办、领办企业,通过外引内联,组织更多的企业与外企联姻,引进更多的企业落户永州。要积极争取金融资金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筛选一批企业向金融部门推荐宣传,挑选一批规模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开展银企对接洽谈,实现银企双赢。 二是加大政策到位力度。要推动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信贷政策、减负政策等方面政策落实到民营企业,消除体制性障碍。在产业发展上,除国家明令禁止以外,全面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领域,对发展民营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规模、不限经营范围、不限开业条件。在用地上,要确保重点民营企业的用地需求;在信贷政策上,要帮助企业扩大担保,增大贷款规模;在减负政策上,对支持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收费,试行多家费、一家收、分头拔的办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加大保护力度。对重点扶持的企业,由市委、市政府授牌,给予重点保护。对重点保护企业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严禁进入企业进行检查和收费;同时,对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加大查处力度,对那些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并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人和事,坚决从严查处;积极营造尊重民营经济、扶持民营经济的良好社会风气,大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篇2
[关键词]民营企业;存在问题;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093-0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县域民营企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并成为县域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客观地说,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截至2013年年底,闻喜县的企业总数共1252家,其中民营企业为660家,占企业总数的52.7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32家,其中民营企业29家,占企业总数的90.63%。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总产值212.6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总产值198.6亿元,占据比例为93.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6.7亿元,其中民营企业为52.5亿元,占据比例为92.6%;限额以上财贸企业(年销售额为2000万元以上批发业和年零售额为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和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共30家,其中民营企业27家,占企业总数的90%),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及个体户共实现的零售额共31.5亿元,占全县总数的98.43%;全县房地产企业共12家,全部为民营企业。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在县域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促进其发展,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1 民营企业的现状及发展环境
就闻喜县而言,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45 %;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35%;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形式转型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10%,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有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
1.1 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其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两张脸”和“两个标准”的情况依然存在;在服务收费、审批手续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费标准,得到特别“关照”。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严重弱化。
1.2 管理水平低下
闻喜县80%以上的民营企业都属于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对市场认识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1.3 人才机制不灵活
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优秀人才很难或很少得到重用,使其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中,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1.4 决策盲目,风险经营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一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二是在社会物质极其缺乏,市场化程度非常薄弱的条件下,投资风险非常小,成功率特别高,因而使一部分企业家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市场,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上的经验主义。
1.5 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闻喜县的民营企业如日用玻璃制造企业、日用陶瓷制造企业、金属镁冶炼和钢铁冶炼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1.6 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享乐主义和奢侈腐化现象
在改革初期,民营企业家都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实现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使企业逐步成长起来。然而当企业发展起来后,许多企业家丧失了以前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产生了安于现状的念头,在生活上奢侈腐化,挥金如土,不思进取,不谋发展。网上爆料的煤老板耗资7000万元嫁女、钢铁大王花掉3亿元娶妻,有的锒铛入狱,有的搞垮企业,便是佐证。
1.7 竞争意识淡化,一味依靠政府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调配资源,企业在市场中靠的是竞争力。然而,近年来,县域上存在一种不良现象,民营企业壮大后,民营企业家们逐步淡化竞争意识,纷纷挤向政界,竞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的竟然成为县人大副主任或政协副主席,一味依靠政府的扶持或得到政府给予的“特权”来维持企业。
2 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
2.1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就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在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的同时,更要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情况,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民营企业的制度转换、管理模式的更替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素质和人格的提升与完善。
2.2 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未来企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闻喜县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力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说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民营企业必须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3 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坚决杜绝奢侈腐化之风
号召和倡议民营企业家要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创业观,企业家应把“以富带贫,实现共同富裕”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厉行节约方面形成制度,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不花。力求把富余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
2.4 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民营企业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经济的杠杆,引导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对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应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起开放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吸收消化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21世纪后,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崭新时代,民营企业更应更新观念,尽快强化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来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
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
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1.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整体实力逐步增强。
2.合作社行业分布广泛,以种养殖业为主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逐步拓展到种植、养殖、农机、植保、技术信息等多个行业,其中主要分布在种植业和畜牧业。
3.合作社服务领域拓宽,以产品销售和生产服务为主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的领域已由过去主要开展信息服务延伸到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加工、仓储和销售等多个环节。
4.合作社运作模式多元化,大致有四种类型
一是“合作社 + 农户”,这类合作社一般由农户自发组织成立,主要通过合作社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市场;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该类合作社通常拥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合作社通过生产基地,指导农户生产,并按标准收购或代销社员产品;三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这类合作社一般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起,企业占合作社的绝大部分股份,农户以劳动或产品入股,合作社搭建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成为企业的生产车间。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从交易成本理论来看,农业生产经营具有较强的资产专用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相比于单个分散的农户具有更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获得规模收益。近年来,各地通过积极发展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家庭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的局限性,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合作社通过将科技推广、品种改良覆盖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等各个环节,推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化。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3.有利于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方面,按市场价或保护价收购社员农产品,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营利润按社员的交易额进行分红,促进农民既增产又增收。
4.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农产品生产的整个流程都需要符合质量标准,进入最终消费环节的产品具备可追溯性。各地通过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市场竞争力。
三、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整体实力仍显薄弱。很难形成产品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等,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产业化经营、提高规模效益的主要障碍。
2.合作社服务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服务面不广、层次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合作社组织优势的发挥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合作社融资难,高素质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组织加工、开拓市场的开展及合作社的发展与创新。
4.合作社制度尚不健全,管理运行有待规范。
5.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有待配套完善。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税收减免等政策主要给予重点龙头企业,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还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四、政策建议
1.促进各类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
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法律地位,鼓励和扶持合作联社的发展壮大。完善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加大理事会、监事会权力的行使。规范和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委托生产、入股分红、盈余返还等方式,与合作社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
2.改进对合作社的金融服务
创新合作社金融服务的监管方式,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合作社的资金需求特点,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入。与此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同类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扶持合作社之间开展金融联合与合作。积极组织产销对接、科技对接、银农对接等活动,为合作社机制创新搭建平台。
3.加强合作社专业人才的培养
引导和鼓励农技人员到合作社任职,进一步加强合作社带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应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组织开展合作社各类人才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4.强化对合作社的项目支持力度
在农产品优势主产区,项目实施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主导产业,开发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农业标准化、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财政专项基本建设项目优先委托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
篇4
关键词:农村 民营经济 发展 思考 建议
1.当前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1合作主体关系不顺
现在乡镇大都有一些经济实体,但是到了村一级,往往村委会就是“经济合作社”的代言人,并签定各类的经济合同。作为行政村,主要是进行村务的行政管理,不能以“经济主体”的身份来发生经济往来。但乡村也要发展,怎么办?只好形成了这种政企不分的现象。理应由村民自行组织,形成一个经过审批机关批准的合法经济组织(公司或是经营部或是经济合作社都可以),明确一个法律主体的地位,理顺村委会和“经济合作社”的关系。
1.2集中于传统行业,缺乏技术人才
经营范围局限于商业、零售业、小型加工业、小商店、小饭店、小批发等。高科技领域涉及少,新品种、新技术高附加值的种植、养殖业也很少。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较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科技密集型企业较少,加工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市场份额少,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企业规模难以做大做强。
1.3思想理念落后,管理人才匮乏
一是农村由于长期封闭、文化素养等原因,在做企业、搞经济方面,农民意识时有出现,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经营规模不大,产品档次不高,营销方式落后,生产经营不稳定,常常发生低层次恶性竞争。三是部分投资者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生产经营中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偷漏国家税收问题比较突出。四是企业制度不规范,管理水平不高。很多企业仍然是家族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限制了人才的引进和竞争,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创新、管理升级、规模扩张。
1.4创新能力不强
农村民营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量”,即要素的投入和投资的拉动,而不是通过技术管理的创新。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逐步树立起了自主创新的意识,但大都苦于人才,技术、资金等的缺乏,创新能力非常弱。
1.5产业集群层次不高
目前农村民营企业大多以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为主,发展特色与当前产业政策相矛盾,集群企业开发能力弱。此外,高素质人才缺乏,家族式管理也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1.6“问题”企业不断增加
一是在全民招商的大背景下,一些乡镇为了政绩、为了完成任务而招商,这样招来的企业一般由于项目把握不准,盲目投资等原因而成了“短命”企业。二是农村民营企业由于资金和发展空间的限制,往往会走弯路,相当数量的企业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三是不少乡镇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硬是招些客商,结果只图一个数字,引进来的企业产生的税后利润又被企业从乡镇长手里要回(因为企业与乡镇事先有约定,企业到乡镇来投资必须给予奖励)。这些原因导致了某些地方民营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真正的大企业并不多,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很低,农民真正能得到的实惠也非常少。
2.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瓶颈
当前农村民营经济的现状是由于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难题,阻碍和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2.1传统观念的束缚
重农抑商和重义轻利的传统价值观念,使得许多人不屑或不愿从事和投身于经营管理办企业;安贫乐道和求稳怕变的保守心理限制和约束了农民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使农民求稳不求变、求同不求异,面对新事物、新观念和外来文化持怀疑和排斥态度;眷恋故土和自我封闭观念,眷恋故土就是乡土性,不愿流动,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保守性,表现为一种狭隘的自我封闭、落后;强调人际和谐和轻视竞争,倡导和为贵、中庸之道,对于大胆竞争、争强好胜、出人头地等行为,往往予以贬抑或排斥。上述传统价值观念除人际和谐外,其余大多与现代市场经济格格不入,成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桎梏。尽管这是非正视的制度因素,但其影响却是根深蒂固、广泛而深远的。
2.2市场准入限制条件过多
由于立法不统一、政出多门,现在一些行业准入政策,要么不允许进入,要么准入成本极高,使农民望而怯步。这样的政策显然使农村中小企业处于不利地位,阻断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如申请个体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需要在多个机构办理多道手续,经过多次审批,限制太多、门槛太高。六合区横梁镇农民张某手上有一些闲置资金,他想搞一个小型的化工厂,一打听才知道办个化工厂竟然要通过安监局、环保局、消防大队、工商局、质监局、国、地税局等众多部门,而且办个《安全生产许可证》竟然要到省里审批,还要参加半个月左右的安全知识学习,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2.3金融体制问题致使融资难
一方面由于农村民营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缺乏不动产抵押,又难以找担保单位,因此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而且贷款手续繁杂,贷款额度低,归还期限短,贷款利息高,这些政策都无疑限制了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金融资本与生俱来的“嫌贫爱富”的特质,所以其信贷行为表现为“扶强不扶弱”,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基本上变成了农村资金的“抽血器”,而邮政储蓄是只存不贷,更是抽走了大量农村资金。农村信用社也是支工不支农、支富不支穷。乡镇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资金注入,而居民个人的储蓄存款、民间资本又处于沉睡状态或流入城市。从表面上看,这是融资渠道陕窄,深层次原因则是制度的障碍,就是现行金融体制和管理体制在政策制定上还没有落实中央的要求,没有充分考虑到九亿多农民才是我国最大的弱势群体。
篇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营经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民营经济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及自身的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民营经济现状;问题;对策我国经济体制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增加国民收入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个体私营经济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就业增加的重要途径,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先,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统计,我国民营经济登记注册的数量增加程度将近14%,总注册数量高达957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74%;注册资金的年增速高达20.1%,总金额达到22亿元。从各种数据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增长是迅速的,整体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加,而个体的实力也在飞快增长。其次,经营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根据数据显示,民营经济的对外贸易总额,在2010年就已经达到出口总额4500亿美元,涨幅高达200%,是全社会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是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2010年我国民营经济对税收的贡献高达11173亿元,比国有企业高出1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强,且在不断进步。第三,带动就业不断增加。民营经济所涉及的行业是有其特点的,以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居多,这种行业能大大解决当地和附近地区的就业问题,为解决就业难,促进社会稳定等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底,我国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口总数2个亿,年均增速将近9%,成为我国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第四,民营企业组织制度在日益完善。民营经济的经营能力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企业自身的建设、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都在不断进步且日趋完善,逐步迈向规范化经营。大部分民营企业是以家族式的作坊为原始形态的,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步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注重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第五,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对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是促进人民生活进步的富民经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会有更广阔的舞台。尽管我国民营经济是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熟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的发展规则,具备了一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能力,但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二、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民营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挑战,科技的进步为其自主创新、快速进步提高了新的机遇。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的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而具有高附加值、科技领先等优势的企业仍能在经济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抵御市场的风险。由此,民营企业应该充分意识到自主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和重要性,促使他们培育核心竞争力,加快在劳动密集型的基础上向技术领先型的企业转型,增强企业竞争的筹码。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市场经济讲究优胜略汰,企业一旦发展方向和能力较差就会变成优质企业的囊中之物,陷入大鱼吃小鱼的循环中。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促使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审视和观察自己的发展,给企业准确的定位,按照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保持企业竞争优势。3.寻求新合作,注重人才、资本和项目的引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地球逐渐成为一个村,资源共享更便捷。近几年,金融危机使国外一些企业遭受到致命的冲击,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流失,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可以抓住机遇,寻求新的合作和新的投资领域,能充分利用外资和人才优势推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二)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出口导向型企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量锐减,遭受严重冲击自2008年以来,一场持久的经济危机对国内外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美国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大国,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严重影响了我国贸易出口量,根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我国对美国的出口就会下降5%-6%,我国沿海地区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民营企业受到严重的损失,与出口导向型相关的企业也遭受波及,亏损较严重。2.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发展环境弱化随着民营经济的稳步发展,民营企业遭遇融资难的问题。融资缺乏有效担保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能有效运转的、可提供正常融资担保的服务机构较为缺乏。民营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大多处于劣势地位,业务往来账款结算困难,难以按时回款,流动资金匮乏,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因为发展规模等条件限制难以满足金融融资的条件,从银行贷款也遭遇层层阻碍,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支持过程中一直处于劣势状态,因此,融资难、借贷难是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难题。3.民营企业经营者信心受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出现很多原材料与产品销售价格倒挂的现象,销售价格无法在第一时间得知,使得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对是否继续进行生产犹豫不决。大部分民营企业为了避免亏损,抱持着观望状态,不再持续组织生产。甚至有的企业在订单足够的情况下,也不敢大胆安排生产和原材料的采购。
三、我国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营企业经营思想和发展观念相对落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大多是经多年的努力和苦心经营才取得如今的成就的,因此民营企业具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思考问题较为保守,缺乏大胆创新和发展的思维,这就阻碍的民营企业向更大、更强发展。
(二)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需要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观念落后,导致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远景,也就缺乏为实现目标而打造的发展规划,缺乏科学、健全的管理体制和体系。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是从家庭式作坊发展起来的,这种企业往往任人唯亲,有才能的人难以有所建树,权责不清,激励约束都缺乏公平性。这样就造成了民营企业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的问题,企业缺乏活力,导致后续发展难以为继。
(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由于民营经济管理和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保障和福利的不完善,导致大学生及各种人才的就业观念不倾向于民营企业,优秀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民营企业缺乏创新能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科研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人才数量较少,科技型产品数量少,创新能力差,导致企业产品缺乏市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良好的企业制度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公司内部利益分配均衡,推动企业高效运转,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是制约其向更好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和减少家族式管理带来的弊端是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通过权力的平衡和制约确保公司顺利运行,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二)拓宽民营资本融资渠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资本在逐步增多,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产品已经通过BOT、PPP、ABS等形式吸纳民间资本。因此,民营经济的发展要重视引进民间资本,完善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
(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缴纳较多的税费,造成民营企业发展压力较大,我国的税收政策应该对民营企业倾斜,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国家和地方财政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为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指导和支持,鼓励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缩短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促进民营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四)提高民营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有待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应该实现规范化和专业化,有一系列完备的规章制度。民营企业要引进高水平、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提高民营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剑.天津民营企业经济税收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1):94-95.
[2]朱楠.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贵州社会科学,2009(8):65-69.
[3]曾燕南.民营企业发展新动向:首家民营企业兼并事业单位[J].学术交流,2009(9):96-99.
[4]蔡旺.广西百色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3):24-28.
篇6
【关键词】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山东省
1.民营经济的相关范畴
1.1民营经济的概念
我国的国民经济按所有制类型划分可分为公有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民营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转轨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经济”的概念,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概念和经济形式。
“民营企业”是由本国公民出资兴办或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法人实体和非经济法人实体,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的特征。“民营企业”是民营意义上的一种企业形态,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民营企业”之外,民营经济还包括具有“民营经济”属性,而非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非经济活动的、非企业的单位或部门。
由此,可以对“民营经济”做如下定义:民营经济是以反映投资主体或经营主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成分,是由本国常住居民投资创办、经营或控股经营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经济的总和。
1.2民营经济的范围
民营经济的统计范围是,不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的经济组织。即:它包括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也包括乡镇企业的全部,还包括城镇集体、股份合作制等等企业组织。即民营经济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外资及外资控股之外的经济成分的总和。
2.山东省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2.1民营经济成为山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山东省的民营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民营经济在山东省GDP中的比重已超过60%。截至2012年9月,山东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同比增长12.6%;户均注册资金同比增长7.8%。
2.2民营企业是吸纳山东省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提供了更多再就业岗位,成为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经济新增就业量占全社会新增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仍然是增加就业的主要的渠道。广义民营经济中不含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的就业增长率2012年为1.47%,高出全社会0.53百分点;2013年民营经济就业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高出全社会0.5百分点左右,其中私营企业就业量2013年上半年增长9.65%。
3.对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民营经济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
民营经济投资主要集中于一般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2011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5928.4亿元,虽然在这些行业中民营经济和其他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之和超过了85%,但在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新兴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民营经济投资的产业进入深度就明显不足。据统计,在公共事务、金融、教育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国有经济投资比重高达80%,究其原因是相关审批程序复杂,市场准入的门槛过高,在明显的不公平竞争。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还没有完全放开,而且相关的政策、法律支持体系还不完善,从而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3.2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山东省民营企业的资本来源中70%是自筹,国内贷款和利用外资分别占19%左右。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是山东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偏小,财务制度不规范,使资金供给者无法判断其投资的收益率,不敢放贷或投资。相当多的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取得抵押担保贷款困难。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无法了解民营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摸清其经营风险和收益状况,加剧了银行的“惜贷”行为。
3.3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
山东省民营企业中加工贸易型、资源依赖型、能源消耗型企业所占比例依然较大,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由此形成的生产能力局限于短期效益,产品市场前景欠佳,推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力不强。
此外,民营企业管理落后,如有的企业没有独立的财务核算制度,存在潜在的决策和管理风险;有的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公司治理家族化现象比较严重,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
4.山东民营经济未来发展对策分析
4.1对民营经济放宽市场准入
山东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方面要进一步建立公开统一的市场准入法规、符合市场规则的投资服务体系,以及公正的法制环境。除了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的行业实行专营以外,其他行业都应取消行政垄断,让民营资本进入。对城市建设、电力生产等成本高、规模生产效益高的自然垄断行业进行相应改革,采取不同的规制措施,放开经营权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这些行业。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适当方法允许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对外资开放的行业都应当对民营企业开放,允许民营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一样享有国民待遇,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4.2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山东省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构建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组织体系,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建立互助资金和联保制度建立民营经济管理机构,规范政府市场管理行为在信贷政策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长中短期贷款或专项优惠贷款上,民营企业与其他经济成分获得同等地位和待遇。通过多种渠道拓宽融资渠道,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激活闲置资金。
此外,完善信用制度、营造信用环境,对提升中小民营企业整体素质,降低信用风险,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4.3推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政府制定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开展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对科技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的投入力度,鼓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民营企业也应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品牌和信誉。面对国际化的市场,及时地转变观念,积极地把重点放到品牌和科技的竞争上,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发展高新产业,并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以高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取得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正海.西安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探析[J].开发研究,2014,02:144-148.
[2]姚.民营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3,11:262-263.
[3]陈春丽.民营经济及民营经济发展概念初探[J].特区经济,2007,07:96-98.
篇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全国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对鼓励发展民营经济非常重视,坚持“一主三化”方针,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发展民营经济为重点,使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纷纷出台,为民营经济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民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已成为丹江口市经济发展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增长亮点。
一、从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上,认识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截止2004年3月底,丹江口市个体、私营业户达13010户(正常营业),从业人数32397人,资金数额12889万元;其中年利税在1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达285户,雇工4112人,注册资金14255万元;国有、集体企业转民营企业的有129家,招商引资民营企业45家;据统计,仅2003年民营企业户与2001年同比增长71.7%,表明全市民营企业呈现大发展的良好势头。民营企业以高出全市水平的增长速度增长,以强劲的发展速度走在各经济类型前面,其发展主要特点有: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日益明显。据统计,全市民营企业户累积存款额达384991万元;2003年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6.3亿元,上交税金4816万元,与2001年同比增长35.4%和57.8%;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源泉,对增强全市经济综合实力的贡献日益显现。
(二)经营范围不断拓宽,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从事第三产业个体私营业有12019户,占92%,第二产业933户,占7.6%,第一产业58户,仅占0.4%。个体私营业户在第三产业居首位,第一产业比重最小,并且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好邻居、京华、美联等一些大型超市、连锁店民营企业纷纷落户丹江口市,为全市商贸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律的双重作用下,旅游业、信息咨询、计算机应用、法律服务等新兴现代服务行业也受到民营企业的追捧,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向股份集团化发展。该市许多私营企业从“小打小闹”、“拾遗补缺”起步,随着原始积累的增加,滚动发展,生产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并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据这次基本单位调查结果显示,丹江口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有58家、500万元以上的有20家、1000万元以上的9家;全市现有290家股份有限集团公司。
(四)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社会效益更加显著。随着民营经济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效益也进一步提高,吸纳社会劳动力的能力逐渐增强,仅2003年民营企业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916名再就业,已成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大大缓解了社会就业的压力。民营企业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还积极回报社会,热心资助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每年为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投资都在100万元以上,而且在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从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上,认识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迫切性
(一)思想观念尚待转变,国民待遇得不到落实。由于各种原因,有的部门对民营经济的地位、性质、作用认识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鼓励、扶持其健康发展,只停留于一般性口号上,政策措施不够配套,甚至有的部门对上级明文规定的政策措施也不能完全落实。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二)企业规模依然较小,市场竞争能力薄弱。在涉入领域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少、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传统产业;在经销产品方面,大路货产品多,技术含量不高,名牌产品、拳头产品极少;在经营管理方面,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以家族作坊式经营者居多,真正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较少。
(三)业主队伍素质不高,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据调查,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户的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4.2%;95.8%都是高中以下。由于民营业主文化素质较底,缺乏现代市场知识,使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影响企业向高层发展;部分民营业主缺乏进取意识,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缺少干大事业、当“大老板”、求大发展的雄心和气魄;反映出人才匮乏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四)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拖累民营企业发展。丹江口市现有部分民营企业是从国有、集体企业转制而来。这些企业由于过去经营管理不善,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没有上缴,企业在转制时又解决不彻底,造成职工三天两头上访、停产罢工,使一些民营企业不能稳定正常生产,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运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我们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正确引导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加大力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实现新的大发展和大提高。
(一)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从全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贡献,牢固树立“不唯成分看发展、不限比例重效益、不讲性质论贡献”和“你投资,我欢迎”、“你发财,我收税”的观念,破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歧视和限制,切实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强领导,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主动做好服务。加强对民营经济在政策、资金、土地、信息、人才使用、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积极想办法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留住“经营者”,吸引“观望者”。
(二)正确引导,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并向规模经济发展。除了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政策环境外,还要充分发挥统战部、工商联、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民营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提供行业情况、帮助引进技术、鼓励投资新兴行业等服务的作用;政府建立奖励政策,引导民营企业调整投资结构,有重点地引导一部分民营企业转到生产型、科技型、知识密集型、外向型的生产经营上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变目前个体、民营企业过于集中投资传统的服务、饮食、商业行业而造成僧多粥少、经营困难的局面;要积极鼓励引导私营企业大胆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支持民营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从而促进更多民营企业个量规模发展,发挥“船大好冲浪”的作用,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争创品牌,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竞争,最后要依靠产品竞争,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意识,立品牌,创名牌,走品牌发展之路。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适销对路的品种,以品牌带产业,以质量求保证。只要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注重产品市场占有率,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实行生产方式的转变,才能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
(四)注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业主队伍。提高民营业主的整体素质,既是全市经济发展对民营经济的要求,也是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人才强企观念,重视人才,广聚人才,用好人才,努力提高企业科技素质和水平。统战部、工商联要建立建全民营企业代表人士档案,经常组织专家学者向民营企业提供指导,适时组织、引导民营业主参与学习培训、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民营业主经营管理水平。同时,民营业主自身要注重自我培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保持持久的发展动力。
篇8
【关键词】 黑龙江 民营企业 创新实施 机制 发展
前言:
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发达城市的民营经济,我省的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制度问题,本文就主要针对我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先进的经验及管理模式,解决我省民营经济中的问题,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步伐,从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共同着手改进,改善我省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环境,从根本上推进黑龙江经济的发展。
1. 黑龙江发展民营经济的必要性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改革开发与发展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的竞争力,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东南沿海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东北及西部各省,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要想缩小黑龙江经济与东南沿海的距离,就要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
黑龙江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出来,当前我省的民营经济呈现出十分活跃的特点,民间投资幅度加大,创业活动更加频繁;民营企业成为全省新兴服务业的绝对性支柱产业;民营经济占据了黑龙江省进出口行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尽管如此,从民营企业的经营机制与管理方式及产权制度上来看,我省的民营经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 制约黑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从影响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可以将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我们称其为外部制约因素,一部分分为内部制约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影响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
民营经济在一个地区内的发展状况主要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从黑龙江自身的角度来看。黑龙江是资源大省与农业大省,就是说黑龙江人生活主要依赖资源型产业与农业,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资源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袤的土地与丰富的自然资源维持了黑龙江人的生存,部分地区甚至是富裕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活动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的经济模式的出现。
2.2 影响黑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外部制约因素,还有一些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内部因素的制约,导致发展十分缓慢,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产权不清
这是制约黑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总体情况看,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产权在归属上都是相对明确,但是其与主管部门的关系不够清晰,尽管主管单位没有资金投入,但是在归属上却仍有话语权;同时在无形资产的处理上也不够清晰,尤其是技术入股与管理股权的界定上;还有就是在优惠政策形成的政府扶持资金的归属上较为模糊等等。产权不清会导致诸多后果,最严重的是制约企业的发展,企业长期资产不清,财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其次,家族管理模式盛行
黑龙江民营企业处于起步初期,家族管理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从有关调查数据来看,黑龙江私营企业家族管理现象十分普遍,几乎有50%以上的夫妻在自家企业上班,成年子女也有20%以上,而且这个数字呈现上升趋势。从其原因来看,主要是创业初期遗留的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家族管理明显与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着诸多不同,要想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必须要避免家族管理。
再次, 创新能力不够
这是当前影响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甚至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创新一直被提及,但是从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技术层次较低,以第三产业与服务业为主,自主科研企业相对较少,这种内在的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从发达城市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其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知识产权,打造现代高科技的大型民营企业,唯有如此,才能将产值利润提高。黑龙江省的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不仅缺少专业型的人才,同时也缺少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的人才,这都很大程度限制了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黑龙江民营企业要想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实施创新机制,提高科技含量。
最后,其他因素的制约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各类因素,我省的企业规模不大,缺乏长期可行的发展战略,而且产业结构趋同,技术相对落后,导致经济效益较低,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制约黑龙江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黑龙江实施民营经济创新势在必行。
3. 黑龙江民营企业创新机制实施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对当前黑龙江省的民营经济发展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我们看到,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转变,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的民营经济发展明显落后,竞争力明显不足,不可否认,传统的管理机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促进了黑龙江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及企业的发展,其弊端也显现出来,创新机制的实施迫在眉睫。
3.1 构建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体系
首先,体系的构建要从思路入手,从目前黑龙江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要充分借鉴东南沿海企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本省的发展情况,从管理模式、组织制度、产权制度多方面着手改革,创新。同时要考虑到企业规模的大小,治理结构的具体状况进行创新。就是说从思想上进行创新,从意识上进行改革。
其次,要清楚认识到当前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经营中的弊端,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尤其是针对产权制度中的问题,要避免投资主体过于单一,结构封闭的问题,企业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要增强资金实力,提高融资实力,多方听取意见,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最后,创新内部治理模式
治理模式的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传统的小作坊企业到现在的大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治理模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发展角度来看,要具体结合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小企业不用急于完善治理结构,要量力而为,发挥企业的优势。但是如果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必须要完善内部治理模式,不断地创新,更好地发挥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3.2 增强外部环境的建设
创新机制的实施要有一定的环境作为基础,黑龙江民营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创新内部制度,但是也不能忽略外部环境的建设,外部环境是企业创新实施的必要条件,从发展中来看,必须要改善民营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外部环境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准入限制,可选行业较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等等,对此,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其准入提供一定的支撑,增加可选行业,关键是拓宽融资的渠道,加大资金的支持;同时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做好发展的有利后盾。
结束语:
总之,黑龙江民营企业要想发展,创新是其必经之路,但是创新实施机制要结合当前黑龙江省的具体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步来,唯有如此,才能切实的发挥民营经济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D070。
参考文献:
[1] 温友祥.甘肃省民营经济比较研究[J]. 发展. 2009(03)
[2] 吴晓磊.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6(11)
[3] 迟到.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3)
篇9
【关键词】民营经济 休闲产业 发展对策
一、民营经济模式下的休闲产业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民营经济具有清晰的产权,能够充分的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交易方式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经济更加注重市场公平,更加有利于休闲产业的发展。
在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吉林省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旅游、休闲、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休闲产业聚集地。我国正处于全面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正在逐渐的提高,居民在物质层面得到满足之后其消费观念必然会向休闲方面转变。
在休闲产业的影响下吉林省的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休闲产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休闲产业的发展。此外,休闲产业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吉林省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的休闲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休闲产业的发展已经面临瓶颈,休闲产业市场仍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培养。从宏观角度而言,政府要想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休闲方式的选择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提高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来倡导健康的休闲娱乐,以这种方式来推动休闲产业的发展。目前,吉林省的休闲产业仍以传统的旅游业为主,部分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种破坏环境的事情数见不鲜,这与国民综合素质较差存在必然的联系。
三、吉林省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
人们在进行休闲的同时也在寻求着获取利益的方式,因此,休闲产业市场必须去开拓。在休闲活动中存在众多的获取利益的方式,人们对休闲产业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休闲产业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工作时间减少,人们拥有了大量的休闲时间,这些都为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加强休闲意识教育
消费的构成要件中最关键的一项是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吉林省想要发展休闲产业就必须引导消费者树立休闲消费意识,并且教导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关注国家以及个人利益,养成健康的生活消费模式。同时吉林省仍应关注传统生活方式带给人们的影响,并采取有力措施减轻这些传统生活模式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美国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签署通过 一项政策,即将休闲教育纳入高中授课教程,此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中生对休闲活动的认识以及判断能力,这样就为休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休闲产业的内在推动力。
(二)在休闲产品中嵌入文化内涵
在社会文化教育中起积极作用的文化或活动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休闲,所以休闲产业在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休闲产业的开发商要综合休闲文化的意义开发出一些符合文化本质的创新产品,尽量避免休闲活动向低俗化看齐,这样才能促使人们在休闲活动时仍能提升自身素质。例如,吉林省可以开放图书馆,将大量的图书资源外借给居民,在精神上洗礼人们的灵魂,满足广大群众对休闲活动的需求。2001年,杭州举办了一次休闲经济国际论坛,一时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广大市民对休闲活动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也密切了市民间的联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多样性文化的背景下,休闲产业开发商应重视处理各民族间的关系,避免不同文化之间产生冲突,引导低俗文化向文雅文化看齐。加强社区休闲文化建设,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为广大市民提供发展、娱乐机会,丰富老人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放松人们的身心,环节工作压力。
(三)完善市场细分
世界经济逐渐成为为买方服务的平台,总的趋势要求吉林省休闲产业不断地对市场进行细分,同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市民创造丰富多彩的休闲生活。另外,吉林省休闲产业应该发扬创新精神,提高休闲产品的娱乐性,并根据不同阶层的经济情况开发一系列符合消费群体的休闲产品,同时还应注重消费者的年纪,开发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休闲产品。吉林省在开发休闲产品的时候应着重发展体育休闲以及综合休闲类目,同时还要开发一些具有实用性的节目,重视女性消费,女性是消费的主力军,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并且拥有较强的经济能力,这样一来女性的工作压力以及家庭压力比较大,自然就会产生放松的念头,有利于休闲产业活动的展开。
(四)重视旅游业在休闲发展中的作用
休闲旅游是我国未来休闲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现在的一些旅游方式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意义,现在的旅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盈利为主,更为重要的是,旅游所存在的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小,大部分旅游业正在向着休闲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更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为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其休闲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华.我国乡村休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1.
篇10
十七大报告讲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这是通过事实对改革开放的极高评价。民营企业生于改革,发展于改革,所以只有继续改革开放才能使民营企业走上富强,所以改革开放的继续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昀大的机遇。
十七大报告讲“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矛盾这一社会矛盾没有改变,今后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乐有所居”。主要矛盾的叙述,说明不会打压消费而会鼓励消费,不会把收入差距作为主要矛盾,这些为民营经济顺利发展、健康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而且鼓励消费会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一个令世界众企眼红的广阔市场。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法津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这“两个平等”是十七大在非公有制理论上的昀大亮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按照十七大报告“两个平等”的思想,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十七大非公经济理论凸显,民营经济将迎来更有利发展机遇。
政府改革步伐会进一步深化,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出台,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体制有望消除;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逐步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这有利于民营企业认识和把握国家宏观经济的方法、节奏和力度,从而从容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国编制的“十一五”计划,民营经济的发展被历史性地正式列入发展规划;金融体制改革也将取得实质性进展,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望得到缓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的基本结束,将为民营经济更好地与国外投资者合作,以及民营经济更好地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主要是负责基础设施的改善;制造业、服务业的投资,则主要依靠企业在市场经济基础上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西部市场的开发。西部大开发也将促进西部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改革。西部大开发,可以说为西部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民营经济应对措施
要彻底消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放胆推进民营经济的新发展和大发展;坚持一视同仁的政策和服务,放手为民营经济发展制造优良的竞争环境;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大力推进各项审批制度的改革;放开民营经济的生产经营范围,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环境的更优化,推动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看,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家族式的经营方式,产权相对封闭,这已经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正如经济学家厉以宁强调的,家族制是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企业要发展,家族经营只能是一个过渡。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须进行以现代企业委托制为方向的改革,所有权和经营权要分离,家族可以控股,但产权要开放,企业要接受外部的金融资产,这样企业发展才会更快。要按照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向产权明晰化、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自身可以通过推行职工持股、经理人持股等,理顺产权关系,使产权进一步明晰,实现产权的再分配和经营权的交接,构筑经理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职工与业主的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行为短期化的倾向。严格科学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民营企业要引入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模式,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一是适当分权。实际调查发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层次不清的问题,沿袭家庭作坊制,大小事情由老板一人决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权利过于集中的管理模式必然成为发展的障碍。实行科学管理,就是要把统一管理与分层管理结合起来,营造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得其所的良好管理氛围,做到层次清晰、权责分明,尽量避免越级请示和越级指挥。二是严格计划管理。与现代管理方式比较,民营企业管理存在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的缺陷,科学管理是有计划的管理,包括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查和调整,使企业向“管理制度化、工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迈进。三是重视规范与制度。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人员少、工作简单,大家齐心协力解决生存问题,此时管理的重点是“事”。当企业有了一定规模后,人员多了,管理也就复杂了,此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为管理中昀主要的因素,管理重点应以“人”为本,不能满足于经验管理,应及时转变思路,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产品开发、人事、财务、生产、营销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与控制。
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不断完善服务方式和手段,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便利条件,使其真正担负起指导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任,彻底解决“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和乱插手的问题。严格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继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从源头上堵住和治理“三乱”行为、严肃查处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健全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和考核机制、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行为、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政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切实维护民营经济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争做民营经济的保护神。
- 上一篇:简述老年人社会医学问题
- 下一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