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程;语文教学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分析
当下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小学基础教学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严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上,仍然是采用传统的传承式教学方法,小学晕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依然按照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课堂下听的状况,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忽略了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需要,形成了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呆板、单一,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能再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文教学的内容,而是采用生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很差,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被动学习状况明显。
再者还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目光狭窄,他们仅仅是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语文课本知识的传递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语文知识点和能力培养上,对教学目标的追求满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小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活跃的思维有时候是教师打压的对象,有些老师担心活跃的课堂气氛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还有一些学生会提问一些与语文课堂无关的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教学,打击学生们活跃的课堂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不灵活、死板甚至单一,它禁锢了学生的思考,使学习的环境氛围紧张,也就等于学生背上沉重的包袱走进教室,紧张的气氛给他们造成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问题,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效果也不好。
二、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1、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搜集信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新概念,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搜集与课堂有关的信息,并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付诸学生,这样才会实现有书本知识到教材的整合与实践。“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不仅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途径,把原先的只是注重教材学习拓宽到实践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精神。通过语文实践,让学生之间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笔与口才。但是新课程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放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并不是和传统的结论性的知识掌握没有一点联系。他们都是以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媒介,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让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寻觅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文的素养。
2、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创新
有很多的小学语文老师都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按部就班,一条一条来。不应该创新形式。而且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是那样,不管懂还是不懂,会还是不会,成绩上不会分出多大的差别,。就是因为老师有这样的观念,导致教学方法也是枯燥无味,几年如一日的教学习惯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厌倦情趣,没有上语文的热情和激情,激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当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的效率。
面对这样的情况,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实践的时候,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游记类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带领他们一起置身于美丽的自然风光当中,让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游览欣赏、倾听、大自然的心声,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学习的效率自然会提高。当然根据小学语文课文的不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出新意,让学生学得灵活。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心。
3、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质疑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在学习中进步。这是完全有道理的。而且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因此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质疑的能力异常重要。在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应该随时让学生产生疑问,留下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语文教师要多问几个问什么。课文上完了,课后习题怎么做?学了课文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那位同学还有新的见解?等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真正随意让学生提问。对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老师要适当加以引导,不能一味打压,对有价值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解决。
三、小结
新课程标准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的产物,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并非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放宽了对老师课堂教学模式,反而它是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潜心贯彻新课标精神,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增.浅析小学语文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J].《读与写》.2012.
篇2
【关键词】课程 小学语文 教学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 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 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 了。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标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逐渐僵化的问题,教师往往将知识“灌”给学生,缺少与学生之间的必要的沟通,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是一门相对比较自由的学科,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开发想象力,进行自我展示与表达的一个舞台,而合作学习的方式则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我就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出看法与建议。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教学理念对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有了全新的定位,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时刻注意体现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相对自由放松的环境中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而言,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学生在课堂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爱表现的热情被浇灭,这无疑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起了阻碍作用。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应该紧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不断的探究实践改变教学方式适应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合作学习”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因为合作学习不仅能够营造出相对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更能够为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提供比较便利的途径。这值得教师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
二、合理划分小组,丰富课堂教学
合作学都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活动的,进行合理分组就成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在进行互助学习小组分组步骤的时候,应该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分组,因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是相对比较自由的、轻松的,内容大都是生活中的写照,并且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强,而且由于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情况,教师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了解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将学生间的优势进行互补,组成一个能够相互促进的学习小组。只有将学习小组进行合理划分,才能够保证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有条不紊,稳中求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学生能够在小组之间运用在课堂上所获取的语文知识进行沟通交流,就是合作学习这种课堂学习方式的成功,也以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三、合理掌握时间,鼓励积极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出现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状况,这就对教师合理把握课堂时间提出了考验。实际上,小学语文的学习并不存在学识上的难度,主要是为了夯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基底,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可以充分相信学生,将课堂放手交给学生,而教师则负责“穿针引线”的工作,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的学习时间提出限定。为了提高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合理掌握学习的时间对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排斥心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展开,这无疑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能够让学生乐于投入到语文课堂当中。
四、小组有效互评,建立互助机制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十分强烈,教师的评价有时会对学生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但是在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课堂评价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发散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师进行课堂评价的形式,进行学生之间的小组互评,建立新型的评价机制,这种新鲜事物的产生,是能够十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了解的兴趣的。在小组评价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鼓励学生,而指出彼此问题的工作就交给小组成员,因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往往比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更能够让学生接受。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印象,更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更是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为学生提供知识,夯实基础的层面上,它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学习的意识,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能力培养,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很多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的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品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应该被更多的教育者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篇4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注意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给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其组成。
1.指标体系建立原则语文教学效果评价是检查教学结果与教学目标的接近程度,是衡量和改善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既能反映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效果,也能反映学生掌握语文双基的情况,而且要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功能。这里我们依据下面原则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指标体系。
(1)系统性原则:语文教学效果受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主体相互影响和制约,将语文教学效果作为一个系统,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层次性原则: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评价的建议,将语文教学指标分为若干层次,对每一层次的各项指标,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框架下进行评价,真实地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层次效果。
(3)关键性原则:语文教学评价涉及面广,包含诸多因素,评价指标过于细化,难以抓住本质因素,因此选取语文教学评价中起核心作用的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
2.指标体系组成依据建立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文献,我们从教师备课、授课及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确定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指标系统的层次结构,具体如下。
二、基于属性数学方法的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的指标系统的层次结构表,我们利用属性数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设A表示教师备课,B表示教师授课及C表示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11A、12A、13A表示A对应的二级指标,11B,......,16B表示B对应下的二级指标,11C,......,15C表示C对应的二级指标。具体评价过程如下:
1.对每一个指标采用四等级制评价,分别是有待改进、合格、良好和优秀,按百分制分别对应于1D[0,60)、2D[60,80)、3D[80,90)和4D[90,100]。
2.请专家听被测评教师的语文课并按百分制给出一级指标A、B下对应的二级指标的相应分值,根据学生的考试或者其他测评方式给出一级指标C下对应的二级指标的分值,采用语文教学专家对一级指标A、B、C以及对应的二级指标赋予的权重,建立二级指标的属性测度函数及一级指标的属性测度。
3.设立置信水平,运用置信度准则给出语文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结果。
三、评价结果分析
篇5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新理念影响下的教学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主题就是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小学语文是学生人生中最为基础的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作为对基础学科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重点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求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主体在身心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笔者浅淡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实践探索的几点成果。
一、挖掘学生潜力,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新课程标准重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小学生好奇心重、独有的探索精神使学生自由地发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总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积极自然地表现自我,勇敢表达想法。捕捉学生最为真实的想法能够帮助教师在授课时顺利进行。以教学实例为例子,“秋思”的教学设计中。首先让学生自主感知阅读,在教师引导下表达观点。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意在使学生自由想象,通过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营造开放性教学环境的关键,在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把握好想象自由发挥的正确的方向,有利于结合学生的思维与教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点拨引导,设立正确的教学方向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应将学生视为整体的主体,进而是有不同个性的“人”。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要适时地点拨引导,同时尊重学生的声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默契度。在课堂教学的生成和生成的课堂教学的整体中,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信息,能够有智慧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并针对一个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和人生进行思考。好的老师有“化险为夷”“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使得课堂上呈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亮点”。
三、尊重“不同的声音”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也是开放型的。允许学生预设的教学情境中存有多种思路,多种设想,积极培养学生多元的情感体验。语文文本的解读本就是多元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读者以及不同的情感体验都能造成阅读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必然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文学作品的阅读应当是放飞心情的自由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鼓励“不同的声音”,在开放的环境中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对教师而言。要在课堂教学中使不同观点发生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在教学“幸福是什么”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幸福有进一步体验。我采用了小组体验学习的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幸福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听到了不同的幸福体验。在交换思想的过程中增进了体验和认识。讨论过后,从中以总结性的归纳让学生表达出对幸福的认识,学生的答案融进了真情实感。有的说幸福就是我下岗的父母能够早日重新找到工作;有的说幸福就是将来自己能够当一名科学家,制造出中国的宇宙飞船;还有的说幸福就是母亲的疾病能够早日康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将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联系生活,追求真情实感
来自生活的真实的体验能够充实语文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途径之一是把生活拉进语文课堂。日常的生活要经过教师的提炼引入课堂,把生活拉进语文课堂首先要考虑它的语文教学价值,例如在教“口语交际”时。不能带有随意性。途径之二是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这就要求将语文课堂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广大教师要以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生共同创造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也因此面充满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曹明海,潘庆玉.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3]于源溟.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艺术[M].北京: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4]沈小李.课堂评价的艺术与功能[J].学语文教学,2005(11).
篇6
一、要落实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素养
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名合格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
1、较高的人格素养。语文教师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使他们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向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其最大潜能”。语文教师要有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有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能够给予学生争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气;有贫富不移,宝贵不,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能够在利益诱惑面前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还有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
2、丰富的知识素养。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一名合格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新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更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这种新的知识结构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第一个层面是“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第二个层面是掌握2-3门学科专业知识;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科类”知识。它主要由“帮助教师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具体可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教育管理论等等。
3、较强的能力素养。未来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师能力素养的要求变得更多、更高,它不仅仅包括一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力等,而且包括反映新世纪要求的特殊能力。首先具备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其次具备开拓创造能力;再次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此外,“理解他人和与他交往”的能力,自我调控和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
二、要适应新课标要求,要善于构建新的语言课堂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战场,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及目标的最终实现主要取决于语文课堂。
1、课堂要有民主的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只有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观察和思考,才会精神振奋、情绪激昂,从而使其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课堂要有充分的阅读。阅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诵读等,这些教师阅读的重要方法。它们在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应该书声琅琅,让学生充分的读所接触到的文字材料,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和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3、课堂要有冷静的思考。目前在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思维空白的缺陷,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有层次感,要难易结合,要能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在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切不可横加“引导”,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
4、课堂要有热烈的讨论。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讨论式教学之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它让学生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凡是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的总是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5、课堂要有自由的表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充分的读、冷静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深层的认识和理解,也会产生各种的质疑。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表述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在学习中所产生的疑问。
6、课堂要有客观的评价。在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方式越来越活,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评价应是客观合理的,而且评价时体现了一种师爱、一种民主的话,即使是指出学生的缺点的评价,学生也是会乐意接受的,并且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课改;策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新课程的深入改革,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教学篇章,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面目。鉴于此,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进行应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使学生对语文产生亲近感,喜欢语文,让学生在切实可行的探究活动和体验活动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以及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出发,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宗旨,谈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形态下,教师是以绝对权威的角色出现的。学生是一个天真的单纯体,这样的观点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把握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而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然而,新课改下的教育形态,强调课堂教学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两个主体,这两个主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主体,通过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响应这种引导后,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并启动其接受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喜欢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有利于开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n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把课堂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有效应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导入情境,开启知识大门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情景,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进而把学生引入到特有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课堂导入情景,是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是学生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导航。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知识、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学生接受能力,合理选取情景导入方式,改善过去的照搬教材的导入内容方式。
(二)创设问题情境,遨游知识海洋
著名哲学家鲍波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可见,问题是学习、实践与探索的火花,是指引人们不断前进,不断进行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也强调:“在怀疑中发现问题,有时可能要比直接从教科书上获取的答案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立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知识情境,使学生处于具有真实感的问题情境中,从而产生提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诗歌“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与江南水乡优美景色有关的图片信息,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各种优美景色,同时提出问题:“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哪个词与米有关?”此时,学生就会把注意力放到图片信息当中的知识点上来,思考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获取学习资料的同时还锻炼了阅读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将学生按一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分组,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教师所设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研究和探讨,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建立积极相互依赖的团队关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合作目标相互依赖,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目标明确。(2)合作角色相互依赖,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角色互补,发挥组内互助精神。(3)奖励相互依赖,每个成员都与组内其他成员荣辱与共,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竞争意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同学共同合作探究,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学习信心。
四、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缺乏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教育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造成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为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师,喜欢教师,这样,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才能被学生接受。因而,建立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民主平等并不要求二者在角色、地位上的平等,但是作为主体的人必须互相尊重,平衡对待,否则,师生就无法理解、信任,甚至会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因此,在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及其重要的。
篇8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1.引言
新课程理念中,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观及知识和教师观都有所不同,必须与时俱进,教学和时代接轨,符合时展要求,必须将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转化为以学生学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成长,以学定教。新课程背景下要详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观念、结构及师生关系等变化等,同时要指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变的重点内容。
2.“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讲授,轻反思。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生长点,同时是决定学生专业能力的重点。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因为受一些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从实质上来看依然是作为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而存在的。该种教学法往往对教学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过于看重,把大量时间放在理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讲解与训练上,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模仿性与感受性实践。显然,这种缺乏互动、反思与内化的学习方式,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小学语文教育人才质量的提高十分不利。
2.2重理论,轻实践。
除了理论性知识之外,实践性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另一项重要知识类型。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对实践方面的内容及训练尤为缺乏,只是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学术性和学科体系的逻辑性。长此以往,这种过分注重学术理论,缺乏足够实践指导的教育,使得学生未能对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吸收。由此,学生很难将显性的教育知识转化为内化的教育知识,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2.3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尚未得到应有重视。
要提高语文能力首先必须提高思维能力,但是思维能力的提升主要靠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的累积及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这些观念都严重制约学生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学生不可能在学校获得所有知识,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学生才能得到更大的自我素养的提升及更多的知识的积累。但是,当前学习方法不够灵活,学生在学校中不能够学到科学的学习技巧,影响其创造力,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
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改革的途径
3.1及时补充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
把握及应用教学语言,其中包含很多教育心理学知识。要想保证课堂的沟通和交流的气氛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特点及认知的规律的认识,从而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对课堂教学教育专业知识的加工处理。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语言能力的把握及应用,加强对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的提升,更好地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使得教学过程的联系增进。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强教学工作任务的积累。从而通过教育专业原理成熟的运用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3.2教师亲近学生,学生争做主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传统的教学观念得到改变,因此,应该树立比较新的教学理念,保持和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的友善,最好以朋友之情加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树立,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认真投入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学习中,要想更好地投身教学活动,消除教学活动中的障碍,最终将获得一定的成果。
3.3教师巧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
这里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及情感等方面心理特征,这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这也对小学语文老师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对学生个体进行关注,认真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针对其个体性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投身于学习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应该加强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适当鼓励学生促使其进步,从而满足学生求知欲。其次,教师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小组竞争、合作探究等加强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加强小组竞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合作,从而使其在竞争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从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4开展合作探究,培养探究精神和自学能力。
新课程合作的标准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要求是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探究合作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启发和指导,让学生起到主体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学生学习小组,讨论问题,总结讨论结果,教师设置更加丰富多彩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发展自己。
4.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快“小学语文教学论”的改革显得势在必行。而相关机构及教师要想使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务必对“小学语文教学论”进行改革,通过完善实践体系、开展研究性学习及建立健全评级体系等方式,促进专业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笔者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辩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一、习惯好 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像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六个方面的习惯养成十分必要:(1)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2)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3)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4)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5)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6)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二、热情高
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 ——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 “角色” ,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让大爱温暖课堂!
篇10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情感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之中,反之,消极的情感则会制约教学成效的提升。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活动中着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促进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首先,我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尊重与爱护,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在教学中,我从不歧视后进生,对于这些更需要帮助的对象,尽量多一些关心与帮助,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分析不足之处,拟定针对性补救措施,还动员语文优秀生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帮教活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语文学习的信心。其次,我在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都是我关注的对象,在学生获得进步的时候,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加语文学习活动,为顺利开展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设备手段,提高教学的生动效果
教学手段的创新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作用非常明显。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对新生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普及的多媒体手段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和以前的教学手段比较,多媒体手段更具有形象直观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就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成效非常明显。首先,运用多媒体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让枯燥的文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像和声音,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内容时,为了提高教学成效,我选取了与课文内容一致的影片片段作为补充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使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产生探究欲望。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成效得到提高。其次,我还将多媒体手段作为营造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一些蕴含情感丰富的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烘托,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感知情境,提高教学的生动性。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语文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欲望,从课堂教学的发言踊跃性就可以看出来。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学习积极性,并加以有效引导,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学习成效,同时还培养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中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一是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将学生从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之中,提高探究学习能力。为了实施好这一模式的教学活动,我将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成小组合作研究的模式,学生按照小组开展学习,在我的指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探究思考题作为学习载体,将学习目标浓缩在这些探究思考题之中。在学生开展思考与研究学习时,我进行巡视与点拨,保证整个面上教学活动均衡推进。二是通过通过让学生担任小老师角色的方式,增强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成效。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采取这一方式,将一些基础性内容的讲解,尤其是把复习环节中的某一个环节交给学生来完成,让学生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有效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四、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营造适应个性发展的环境,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为了体现这一原则,我在教学活动之中严格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重点结合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发展状况,将学生分为多个层面,对每一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类要求,从目标设计、课堂提问、练习要求、考试考核等方面进行差异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为优秀生制订的学习目标,侧重于对他们的拔高要求,让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对于后进生,则是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保证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这些目标。课堂提问环节,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问题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每一节课都留有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专门提供给后进生,虽然没有很深的思考难度,但是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防止他们边缘化。在作业和考试环节,主要进行双轨制,将后进生单独列出来,布置较低难度的作业,考试要求不高,保证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开展学习与考试活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兼顾到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整体教学成效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成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新课标下的评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