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资源分类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资源分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资源分类

篇1

关键词:社区资源;资源整合;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1日

社区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社区的建设就是指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的力量,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其中社会资源是社区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实现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对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资源的含义

社区资源就是社区自身内部存在的可以有效地促进供社区发展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精神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以及综合资源等。第一,物质资源是社区所有的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它是社区发展和建设的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持,一定规模的物质设施是满足社区成员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物质条件;第二,精神资源指社区中各种公共组织和社区成员的社会态度、精神风貌、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等,精神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区的办事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社区成员会对社区的活动产生认同满意或者不满的心理,就算是一个社区的物质资源非常丰富,如果社区成员的态度是消极的,那么这种物质资源不仅不会起到积极作用,还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一般情况下,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是协调发展的,不会出现物质资源或者精神资源强弱不等的现象;第三,社区是人群生活的共同体,其中人口是构成社区的首要部分,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源是这些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主要是指社区成员中具有能力及政治素质的人,人力资源对社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四,任何团体想要有秩序地进行下去,就必须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对其进行维持和管理,社区是地域性的社会实体,仅仅依靠邻里这些基层的群体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发展相应的社区组织;第五,综合资源指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或者是一种传统资源,社区具有社区文化,这种社区文化资源又被称为综合资源。

二、社区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资源整合在认识上不统一。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区也获得了发展,但是社区的发展仅仅使得社区居民有了共同的生活地域,他们之间严重的缺乏联系和社区共同体的意识,这是因为外来人口的增多,使得社区内成员的人口素质差异大,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种种原因都使得他们对社区资源的整合有着不同的认识;社区自身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各部门之间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也都存在差异,这就导致资源无法有效地整合。

二是社区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社区并没有专业化的社区服务队伍,大多数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都是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为主,他们既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就只是满足一些基本的生活方面的要求,而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是政府角色错位。社区资源的整合需要政府来协调推动,但是政府并没有完全地转变自己的角色,过多的干预社区的治理,抑制了社区的功能发挥,再加上居民在一定程度上认为自己是被动的接受者,这就又导致了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政府的行政化和形式化问题特别突出,许多政府举措并没有实际发挥作用,只是流于表面工作,从而使得存在于社区资源整合中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四是居民社区意识淡薄。在现在新型社区中,居民大多是外来居民,彼此之间都不了解,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是缺少联系,这样社区居民缺少归属感和认同感,对社区的建设不会投入感情,没有共同利益的认识,社区的建设必将是一盘散沙,不能很好地实现资源的整合。

三、社区资源整合的建议

第一,培育社区意识,形成社区资源共享共建局面。社区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仅要考虑到政府对社区的规划,还要考虑到社区居民的需求拉动力,能够实现社区良好发展的要点就是找到二者的平衡点,社区的建设首先要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只有居民具有了社区意识,才能将社区力量聚集到一起,从而带动社区的发展。然而,目前社区发展都是封闭性的、独立性的,自我发展,缺少交流与互动,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现在应努力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开放社区资源,最终实现社区的资源共享。

第二,培育专业的社区服务队伍。社区的建设离不开专业的团队,我国应该着力培育专业的社区队伍以壮大社区的建设力量,我国可以根据居民自己的意愿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择优录选,充分发挥有能力的、政治素养高的人员的才能,同时也可以对社区工作中领导干部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保持他们的能力与时俱进,也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为社会居民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服务。

第三,明确政府在资源整合中的角色。政府应该简政放权,充分发挥社区的灵活性,由社区自己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实现社区自治,但是社区自治并不是完全将政府排斥在外,政府要有效的接入社区的治理,仅仅依靠社区自己的力量很难实现社区资源的整合,这就需要政府从中协调,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真正的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辅助社区发展,实现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

第四,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的首先任务是要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其中最能体现居民满意度的是社区公共物品的建设,所以要努力改善社区环境,包括绿化及人文环境,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与此同时,社区应该多组织一些小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及志愿者组织的作用,这样可以促进邻里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既满足了居民的心理需求,又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又可以发挥社区居民主人翁的精神,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贵华.社区共同体的资源整合及其能力建设――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2010.1.

[2]邱柏生.论社区资源类型及其整合方式[J].时事观察,2006.6.

[3]胡苏云,赵云.流动人口社区服务型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7.4.

[4]徐丽.城市社区福利服务资源整合研究――以唐山市社区为例[D].2012.3.

[5]李力,张国桐.浅析城市社区资源的整合[J].经济研究,2007.8.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学生资源;社区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80-01

课程资源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重要概念,课程资源是伴随着课程的出现而出现的,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紧紧围绕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下面,结合近年来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进行相关研究。

一、生物课程资源的内涵界定

课程资源(Curriculum Resource)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多种多样的要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比如,生物课件就属于课程资源的范畴,但生物课件资源绝非单独指生物课件本身所蕴含的技能、知识、创意等,同时蕴含着实现这个生物课件所需要的媒体设备、教学情境以及生物课件操作者的个人素质等。课程资源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式,如果依据功能来划分,可划分为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如果依据来源来划分,可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如果依据性质来划分,又可划分为自然课程资源与社会课程资源;如果依据物理特性与呈现方式来划分,可划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如果依据存在方式来划分,又可划分为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等等。

二、开发与利用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许多课程资源已经很难满足高中生物教学对资源的需要。为了适应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改的需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必要开发与利用新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生物教学。

(1)开发与利用高中生物教材资源。高中生物教材(文本)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熟悉高中生物教材,无论是教材的结构,还是教材的内容都应通晓。首先,教师要对教材的结构体系,也就是说知识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有全面清晰的认识,更要对教材有全面的了解,重点、难点、关键点在教材的什么地方,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或者合作学习,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师要“心中有本”。其次,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既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更要通过平时的观察以及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爱好、兴趣等,这样教师在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时才能时时关注学生,做到“目中有人”。再次,教师应精心选择生物教学辅材料,同时精心设计一些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巧妙地将其他课程资源与生物教材联系在一起,扩展延伸生物教材内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生物教材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生物教材“光合作用实验”的基础上,拓展1941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发现氧气的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光合作用”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到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规律的漫长历程,让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学生作为鲜活的生命个体,同时,又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教师理应开发与利用好学生这一独特的课程资源。首先,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让这一资源与生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发生碰撞和互动,促使生物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在教学“皮肤与汗液分泌”时,教师在新课开始时便提出人体皮肤有什么重要功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能、人体皮肤的功能与结构是如何相互适应的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加以解决。其次,教师应开发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比如,在教学“人类遗传病”时,教师可以开发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思考:如果你是贾宝玉你会选择与林黛玉结婚还是与薛宝钗结婚?这样的问题,有利于让学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加深对“人类遗传病”知识的理解。

(3)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社区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开发与利用好社区资源,更好地为生物教学服务。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生物学习活动,带领学生到社区探究温室栽培作物,了解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可以带领学生来到社区探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以带领学生到社区去探究农业生态系统,探究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探究社区高效农业的产业结构等等。这样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利于生物教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可以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应将不同的生物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共享。比如,可以让信息技术资源与教学进行整合共享,可以让校内与校际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可以让学校资源与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共享。教师在处理生成性生物课程资源时,既要考虑生物教学的整体协调性,又应不拘泥于一课一时,充分认识和利用好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家庭资源;社区资源;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12-0040-03

【作者简介】曹玉兰(1969-),女,江苏兴化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幼教工作者已逐步建立起开放的教育资源观,并致力于开发利用家庭、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就“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情况”,对扬州市不同区域、类型、级别的40所幼儿园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从整体来看,扬州拥有丰富和广泛的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为幼儿教育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幼儿园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现状

(一)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形式多样化

1.幼儿园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情况

调查发现,幼儿园已经充分考虑到对家长资源的使用,内容涉及家庭资源的人力、物力、社会关系、信息资源等,形式包括家长供物、家长助教、参与管理、协助保育、活动设计、活动评价、活动组织、信息资源提供、家庭互动等方面,如图一所示。

由图一可以看出,扬州地区幼儿园利用家长资源最主要的三种形式为:家长供物、家长参与管理和信息资源运用。其中,家长主动供物的幼儿园有23所,占调查总数的57.5%;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有14所,占35%;利用家长的社会关系获取信息资源有14所,占35%。

通过访谈幼儿园“如何利用家长资源”,我们发现,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已不是幼儿园课程的唯一开发者与执教者,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在家长群体中有不少人热衷于幼儿教育,他们往往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职业专长和兴趣爱好,因此,有的幼儿园会请家长来园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活动,或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园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在调研的40所幼儿园中,有75%的园所每学期都会结合课程内容,请家长来园做“编外教师”,这不仅充实了教育力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长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2.幼儿园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运用社区教育资源的形式多样,较典型的有公园、医院、超市、公安消防、图书馆、邮电局、书报亭、交通管理、银行、餐厅、加油站和车站等12种,如图二所示。

从图二可知,幼儿园利用较多的社区资源是超市、医院和书报亭,其中利用超市资源的有35所,占87.5%;医院为27所,占67.5%;书报亭有23所,占57.5%。

在就“幼儿园附近1公里左右有哪些社区资源可以利用”问题对园长进行访谈后发现,在园长们提及的社区资源中,频率出现最多的资源是公园和学校,其次是超市和医院,还有邮电局和服装店等。当谈及资源的拥有与利用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有50%的访谈对象认为,虽然幼儿园拥有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但却没能完全开发和利用;在利用资源时,也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上,并没有挖掘出这些资源真正的教育价值。

(二)教育资源利用呈现整合性

1.教育资源与家长职业及特长相结合

幼儿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涉及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幼儿园邀请那些职业具有明显特点的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往往能在知识结构、职业经验与技能方面弥补教师的专业欠缺。在我们调查的40所幼儿园中,有24所幼儿园每学期会安排2~3次 “家长进课堂”的活动,如邀请做牙科医生的家长给大班幼儿讲解“换牙”的知识,请做交通警察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交通规则、示范交通指挥手势,请在艺术学院当教师的家长给孩子们介绍乐器知识,请在市气象台工作的家长给孩子们介绍简单的气象常识等。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但充实了教育力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育实效,还增进了家园间的联系。

2.教育资源与家庭环境资源相融合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资源。 在幼儿园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时,很多家长会和孩子一起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实物、图片等资料,或者和孩子一起制作教玩具,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游戏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此外,有的幼儿园还积极挖掘家庭人员构成资源的价值。如在开展“家庭学习共同体”活动时,让孩子走进不同的家庭,使得很多三口之家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家庭中的不同成员,与同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密接触。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但提高了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家园教育观念的统一。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 家庭教育 社区教育 合作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11-02

一 问题提出

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已有研究表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更有利于深化、丰富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认识。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都鼓励幼儿园加强与家庭、社区的紧密配合。国际教育组织也倡导关注儿童的社会学习,重视使用家庭和社区资源。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家、园、社区合作共育既关系到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进程,已经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 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必要性

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不仅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相辅相成,不可相互替代,一旦形成教育合力,将能发挥最大的效力。

家长与幼儿园合作共育能使家长更好地尽到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学者南希・波拉和安妮・亨德森发现,家长参与子女教育更有利于改善孩子的成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长具有教育子女的天然动力和热情,但他们大多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而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动,不仅可以帮助家长获得教育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理解,从而会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和社区的联系是一种双向交流的过程。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学校、公园、企业、医院、超市等,这是培养幼儿的乡土观念和情感的主要物质因素,也是幼儿园教育的物质基础。幼儿园将其教育活动与效果推向社区,通过向社区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为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获得的经验通过在幼儿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运用、扩展和提升。

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应当是包括家庭、幼儿园、社会的全方位教育。在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学前教育的基础是家庭教育,主导是幼儿园教育,而社区教育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续。三者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实现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加强学前教育的整体有效性。

三 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具体策略

1.建立家、园、社区共育的幼儿园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做好、真正做到家、园、社区的合作共育,保证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合作共育的长效机制。在幼儿园建立合作共育管理制度是切实可行的办法,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树立合作共育的观念,让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理解合作共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合作共育管理制度必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不能流于形式,因此这一制度应翔实可行。(3)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协调整个家、园、社区合作,从而让家、园、社区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产生最大的整体效能。

2.建立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

第一,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交流、家园联系的纽带,是鼓励家长用行动参与教育的方式,家长委员会有权利和义务了解幼儿园的重大决策和发展规划,并配合好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家长委员会由全体家长推选组成,设立会长、委员等职务,定期召开会议,议题包括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的问题。由家长委员参与的互动活动既能拓展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园教育教学形式,又能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同时,家长可深刻体验幼儿园教育的工作特点,有利于家园配合、增进理解。

第二,建立社区委员会。社区委员会是由社区内与幼儿教育有密切联系的职能部门和经济实体参与组成,是一个能统筹、协调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的组织机构。建立社区委员会将能健全社区教育机构,方便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沟通,加强幼儿园和家长、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使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紧密联系。社区委员会可以举办的活动多种多样,如组织大型联欢活动,组织义卖、捐献活动等。

3.开办家长学校,创建合作共育平台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开办家长学校,将有利于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开办家长学校是幼儿园不可推卸的重任,其活动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如以“父母课堂”“亲子班”为平台,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或组织家长沙龙,针对家庭教育案例,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调整教子思路;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将家长学校的内容放到网上,让更多的家长能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家长学校直接促进了家园共育,家长在活动中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促使家长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4.整合资源,促进家、园、社区教育一体化

第一,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加强家园联系。幼儿园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作家、厨师、律师、警察等,他们具有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特长,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利用家长们自身职业优势和家庭资源,让家长直接参与课程活动,会使幼儿感到新鲜,增强学习兴趣,丰富知识和感受。

第二,调动社区资源,实现社区教育本土化。我们最终要培养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必须面向社会,融入社会。社区丰富的人力和物质环境资源为幼儿向社会的学习提供了保证,利用社区资源的主要形式有:参观活动、体验活动、分享活动等。如到公园去看花草树木、野餐,到动物园去看动物,到商店、超市去购物,到图书馆、博物馆去看展览。通过这些实地的参观和体验,让幼儿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融入生活。

第三,整理、建立资源库,整合教育资源。一是开展普查。针对入园的所有幼儿,包括幼儿基本情况、家庭基本信息等,建立一个幼儿家庭资源资料库;针对幼儿园周边的实际情况,进行社区环境资源统计调查,形成社区资源资料库。二是分类整理。对已获得的资料统计分类,并用数据图表及表格的形式详细说明。三是统筹与规划。通过统计、分类和整理,根据资源的不同作用和价值,幼儿园与相关家长、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为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琼、袁丽.变革中的国际教师教育及其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6(11)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文件

[3]李兰生.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朱小燕.教学管理民主化与家、园、社区互动[J].学前教育研究,2006(4):56~57

[5]任向红、周岩.幼儿园如何创建与社区的良好关系[J].山东教育,2008(Z3)

[6]许晓蓉.幼儿园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策略探微[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

篇5

一、健全机制,提供政策支持

从居民需求出发,制定培育机制。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上下合力、部门联动,社区牵头、居民参与”为工作方针,以居民需求为起点,以培育发展为重点,以登记备案为手段,紧密结合社区的特点,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机制,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确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到“三个摸清”,即通过调查研究,要摸清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对象的数量、类型、分布等具体情况;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和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摸清群众的需求;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影响和制约本辖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原则,理清工作思路,将社区内的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可为民服务的人员、可利用的服务设施进行梳理,分类建档,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奠定基础。

强化功能入手,健全保障机制。要制定《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通知》,对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工作步骤、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让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理有据。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起步艰难的问题,我们在尽力扶持的同时,要把政策用好、用实、用出效果,还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一些资金运转较为困难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资金扶持,对一些社区的腰鼓队、秧歌队、健身队、老年大学,积极与相关部门及等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放宽登记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先备案、后登记,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的办法,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民间组织,要纳入登记管理;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可根据社区公益事业发展需要,自下而上,经社区居委会初审,街道(镇)、区民政部门逐级核准备案。还可动员驻区企业出资为社区社会组织举办各类有益活动,如举办文艺晚会和文体比赛活动等。部门、街道和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奠定政治和经济基础。

二、着力引导,搭建发展平台

1、积极组织引导,营造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本着吸引、培育、发展的理念,积极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通过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组织参加各种广场活动,专题晚会,在宣传社会组织的同时,充分展示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通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情系灾区群众”、“为残疾人献爱心”等爱心救助系列活动,展示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可度。

2、发挥示范作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在个别社区中,我们发展和培育一到两个社区社会组织,精心指导,让其在组织管理、活动开展上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在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完善社会服务、缓解社会矛盾、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互动等方面的优势,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带动社区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民间组织在发展社区公益、提供社区服务、满足居民需求、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营造培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社区民间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建设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三、强化功能,彰显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社会参与度。通过进行指导性培训,我们要督导社区社会组织逐步确立“老百姓需求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理念,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整合社区资源,提高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会化服务的主动性。在慈善和公事业上,要积极从事减贫济困、救灾防害、安老抚幼、扶弱助孤、助学助医等公益活动,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及时给予救助和帮助;在社会事业上,社区组织要主动参与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如:可以建立社区老年大学,聘请有关专业人士讲授保健、花卉培植、烹饪技术,开展书法、绘画、家庭关系相处技巧讲解,丰富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知识水平、艺术品位和生活质量。这样不断强化服务职能,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二是强化协调功能,提高社区和谐度。我们要通过社区社会组织,深入挖掘共同利益,沟通协调各方关系,广泛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里形成“利益共分享,困难同担当,有事大家办”的浓厚氛围,使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和谐相处。同时,要做好困难群体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等方面的工作。

篇6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学校教育;社区文明

中图分类号:G623.75;G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62-01

社区是社会学中一个从空间形式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概念,常常指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而社区教育的提出与发展则是与教育地区化、教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相呼应的。学校以及学校的教育,还有其他各类的教育也都无一例外存在社区之中并与之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一、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个开放的、系统的教育体系,对本社区的所有成员实施终身教育,它包含终身教育的所有内容。社区教育的兴起,可以说是继续教育的一种深入,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才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说社区教育是一个大系统的话,那学校教育应成为其中的一个支系统,支系统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和特殊任务,但支系统的主要特征则应能体现大系统的一切特点。学校美术教育与社区资源积极合作发展,能拓展学校美术教育的学习空间,建立学习者、学校美育、社区资源三者之间“人”与“环境”的合作互动理念。社区的美术教育学习,有助于学习者打破学校教室一时一地的资源缺失的局限,能拥有更丰富、多元的艺文学习环境。所以,在强调尊重不同的族群、文化等多元价值观的当今社会,新世纪美术教育要积极向多元化发展。社区教育能促使美术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验,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突破了过往只限于教室与黑板的学习模式,使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学习空间,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果。

二、社区教育的资源运用及发展特质

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满足学校与学生的特殊需求,重视教育情境以及师生互动的过程与结果。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的潜能。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达成适性化、个别化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诠释者、发展者、实施者、评鉴者。参与人员主要以学校为主体,并结合校内外人力资源,整合运用多元的各类资源,建立适合特定社区文化的学习活动。课程主题应以学校为主兼顾校外,发展由下而上的课程发展模式,并把握观察、计划、行动、反思的动态教学过程。此外,由于学校课程发展是强调学校有发展课程的主导权,因此学校应根据各自的教育哲学观、生态条件、资源投入、社区背景,发展各具特色的课程,建构不同的发展类型或模式。学校课程将走入自主发展学校特色的课程教学阶段,因此当课程是由学校设计规划时,学校课程的品质优劣、教育成效,将是学校课程规划者应重视的课题。社区美术教育必须突破传统分科的限制,突显社区文化特色,符合地方需求,与学校教育相互结合。社区美术教育的课程要重视资源的使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或学生需要使用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图书馆资源、博物馆的收藏、社区文化中心等资源。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封闭教学形态,而采用团队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团队成员可包括各科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学生、家长及社区人事等,视实际情形进行弹性调整。统一整体的艺术教育注重学习的多元化、非单一知识的获得,因此,在评量上应采用如开放式评量、小组互评、成员的互评与自评,并应用观察、访谈、讨论、逸事纪录、评定量表等多元方式评量。

三、社区美术课程设计原则

将美术融入生活之中,透过生活取材,以社区的自然及人文特色为美术元素,设计主题教学。教学内容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艺文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文化及美感经验,并融合于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制定统一整体课程主题,是将社区生活中或各学科相同的概念,统一整合为一个主题单元,并订出欲达成之目标。课程设置必须有中心主题。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主题教学,主题教育既可与其他领域相联结,又有助于延伸认知与深入的了解,而非仅限于欣赏的层次。对教师与学生来说,主题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它将美术与其他人文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很高。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必须多样化,兼顾社区需求与学生兴趣,并符合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取材可来自学生周遭环境、社区文化、学校重要事件或社会议题,亦可来自学生感兴趣或共同关心的材料。不论取材的来源为何,最重要的在于教材必须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符合社区的需求,以利于统一整体的进行。

四、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人文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长久的工程。文明程度高,就能为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德育大环境,这无疑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四有”人才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莉.学校教育与社区关系研究评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8(06).

[2]黄秋生,杨广晖.论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

篇7

【关键词】教育资源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84-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作为初中综合课程的科学课,无论从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效率、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拓展、情感的培养等角度分析,要上好一堂高效、成功的科学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显得非常重要。没有丰富的课堂资源作支撑,科学教师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开发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对新、老科学老师来讲都显得非常关键,本文围绕该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是物化的课程资源。例如:校园文化环境与设施(如:书画走廊、黑板报、读报窗、宣传栏、校史展览馆等)、图书馆(如:各类藏书、画册、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②是人的课程资源。这里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因为教师和学生是学校课程资源的主体。就教师而言,每一位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在他们身上蕴藏着鲜活的课程资源,“名师出高徒”就是很好的例证。就学生而言,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与学习成果、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开发与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时,除了结合课文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外,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用好学校的课程资源,使学生个体的活的课程资源与学校静态的物化的课程资源得到有机地整合。

二、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活动案例

科学教材中所设计的思考与讨论、各种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科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思考与讨论、各种活动案例加以拓宽,通过比较延伸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在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时,教材提示可以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模拟酸雨,由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所以不妨用硫酸和清水来配置酸雨模拟液,把pH值控制在4以下,这样有更强的真实性,与食醋酸雨模拟液作对比,可以起到很好的比较作用。

2.充分利用和加工教材中所给的图片、图表

华师大版、浙教版初中科学教科书图文并茂,力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以前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但是文中插图尽管是彩真的,可毕竟不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弥补。

3.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呈现的小资料、视窗、阅读材料、STSE内容

科学教材中的小资料、视窗、阅读材料、STSE(科学、技术、社会、健康)内容已不仅仅是作为教材的辅助与延伸了,它已深深地与科学学科内容相融合,甚至可作为教材的一部分与教材共同构成学生上课使用的学习工具。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所给出的这些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更好的意志与品质。

三、适度采集和整合课外实践资源

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外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活化知识,而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①从科学调查出发整合科学课程资源:科学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课外活动形式,一般步骤有:成立兴趣小组、确定选题;查找资料、确定调查步骤;实施调查、收集多种信息;信息汇总、分析,生成报告。在科学调查之前,我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组织多个兴趣小组去实施调查。

②从科技活动出发整合科学课程资源:以“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为代表的“三小活动”是学校科普活动经常组织的一项活动,通过恰当的探究活动,有效地将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教学方式这三个水平层次的教与学整合,是开发利用前沿科学课程资源的又一举措。 “三小活动”是综合学科技术、实践技能和创造精神为一体的科技活动。也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明白,发明创造源于观察和实践,多思索,勤动脑,多留意身边小事,打开心灵的窗户,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普通人也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四、全面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是学生时时处处工作、学习、生活的场所,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能体现“STSE(科学、技术、社会、健康)”的教育思想,更能促进学生全面科学素养的提高。

①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是科学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资源是指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天、风雨雪霜、起伏山岭、茫茫大海等)和人工形态(如:农田果园、海堤水库、防护林带、园林花卉等)。

篇8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仍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结构不平衡、社区服务动力不足、社区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以及社会公信力不足。因此,必须要从弱化社区服务运行的行政色彩、加强组织内部人才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和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四个方面来解决社区社会组织面对的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的社区服务机制。

关键词 :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 08- 0079- 03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和完善,政府作为社区服务的主体己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层次,社区社会组织便应运而生,并不断的发展完善,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社区服务。

一、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为社区服务的参与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整合社区资源,转变传统的社区服务形式

在强政府,弱社会”的形势下,如果政府一味的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参与社区服务,不仅会产生严重的越位行为,还会阻碍社区资源的开发并影响到社区参与主体多样性的形成。因此,这种以政府为主体的普适性社区服务形式,已不能满足多层次的社会公众需求,而应变能力更强,组织形态更灵活的社区社会组织更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公众的各项需求。此外,与政府机构的社区服务相比较,社区社会组织拥有的公益使命感,使其更易于融入社区居民,为其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服务。最重要的是,社区社会组织能够专注于政府机构无暇顾及的方面,如能够更加人性化的,对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及边缘性群体居民提供各类公益。

当前,社区社会组织缺少有效的社会对接机制,使社区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因此,这类特殊社区居民的一些服务需求,在企业不愿承担而政府又难以承担的情况下,仅靠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力量仍然无法得到满足。而作为最适合承接无偿或低偿服务项目的载体,社区社会组织亟需整合社区资源,与政府机构协作,利用其发展社区服务的规划,争取驻社区单位的支持,增强公众的参与主动性,共同为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服务。

(二)化解社区矛盾,增强社区的集体凝聚力

首先在社区中,业主、非公经济组织人员、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等各类群体均有其不同的利益,当不同群体面对利益冲突时,很容易产生社会矛盾,甚至引起社会的动荡。社区社会组织的工作性质,使之深入社区居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能较早的发现社区居民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并利用社区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信任和说服力,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从而加强社区居民对组织的社区认同感。

此外,社区社会组织能够在进行社区服务时,把社区中分散和疏离的社区居民集中起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与建设中,相互团结、共同服务,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公共精神,在社区服务的平台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还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进行社区服务工作。

(三)加强社区参与,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主动性

作为一个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社区居民成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志愿主体,应该更多的参与社区服务,但目前仍有大量的社区社会组织,它们的一些社区公益服务活动,主要还是由行政力量来支撑的,这并不符合真正的志愿精神,因此,这些社会组织的自治性和志愿性比较低,并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真正的公益。由此,可以看出,在社区服务中社区居民必须要起到关键的主体性作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团结互助更是社区社会组织成功开展社会服务的关键。社区居民是社区服务的享受者,更是主要的参与者,只有提升他们的参与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使之拥有社区建设的主人翁精神,也只有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才能够保障社区社会组织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困境

(一)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结构不平衡

随着社会公众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群体化,补救、保障已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而目前的社区社会组织所提供的社区服务,也多是以传统低层次的服务为主,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社会组织必须转变陈旧的社区服务发展方式。与此同时,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领域大多集中于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卫生服务、文体娱乐等领域,这些领域已形成了过度饱和的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社区居民急需的心理咨询服务、劳动者权益保护、老年人社会保障等领域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弱势群体和社区内边缘化群体的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为改变现状,社区社会组织必须开展个性化、预防性、普及型的高层次现代型服务形式,从而改变其服务供给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的不平衡现象。

(二)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动力不足

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资源是它成功的关键。没有充足的资源,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就得不到足够的动力支持,其服务活动也无法顺利开展。社区社会组织需要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以及道德情感的支持性资源等。其中,作为社会组织运行基础的财力资源和专业人才资源是保证社区社会组织不断发展的最核心部分,必须充分重视并不断引进。从资金筹措的来源看,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少,数量小,资源动员能力明显不足。而且在政府推行自上而下的强硬性社区服务的状况下,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难以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此外,由于多数社区社会组织缺少专门的资金来源,只能以吸引企业赞助,在社会中募捐以及收取组织从业人员的会费来维持活动的展开,但目前的社区志愿者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不高,且社会组织本身也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从业人员及志愿者缺少专业化的培训并得不到相应的服务保障,因此,社区社会组织对社区志愿者凝聚力不断降低,难以提供常规、持续性的社区服务。

(三)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不仅表现出对社区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也对其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社区服务高质量的基础是社区社会组织中必须拥有大批专业的从业人员。而目前,大多数的社区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缺乏,组织内的成员不具有专业背景,接受过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专职工作者更少,因此,在不具备专业素养的情况下,社区社会组织只能在社区开展专业性不强的社区服务,并不能对如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失独家庭的心理治疗、妇女儿童权利维护等项目提供专业性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社区社会组织在缺乏专业工作者,且只能参与普及型的低水平社区服务的情况下,难以提高其参与社区服务的质量。

(四)社会公信力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尚未得到明确,社会公众仍然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属性、活动范围和宗旨等缺少正确的认识。同时,由于其宣传工作的欠缺,导致很大一部分的社区社会组织尚处于匿名状态,并不为社会公众所了解。此外,目前还有大量社区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管理,并缺乏自己的能力建设:缺乏专业人才而服务质量低下:因资源短缺而寻求企业帮助,却沦为企业谋取私利的工具:违背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宗旨,转而经营其他业务:侵占募捐、会费、政府的资金支持等活动资源,导致公益腐败。以上情况均严重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阻碍了社区社会组织服务活动的开展。

三、改善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困境的有效策略

(一)政府让渡社区社会组织,弱化社区服务运行的行政色彩

目前,本应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的社区服务依然为政府部门所主导,但政府机构的普适性社区服务已不再能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导致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组织体系中的发展空间狭小,还造成了社区服务的资源紧张,以至于降低了社区居民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为此,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空间与能力。首先必须要做到政社分离”,即明确政府机构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参与社区服务时,一些本该由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的社区服务职能应当从政府相关部门剥离,并做到政府部门协调引导,社区组织主体参与,依据社会需求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从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战略高度,从政府政策、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发展理念、居民社会参与等不同层面创造条件,实现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其次,社区社会组织要增强自身的独立性。不过分依赖政府机构的行政力量,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服务性需求,切实地把社区居民至于首要地位,在社区服务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并整合社区中的各种社会服务资源,以实现自身独立性的长足发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素质建设,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社区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服务时,组织成员的专业化会影响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因此,首先必须要重视社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引进专家和学者:培养志愿者们的专业素质,并建立考核评估体系,制定激励机制,提升社会组织人员的专业化:启用专业人才,打造一支专门化的队伍,如能够为社区居民中的弱势群体、边缘化群体等的服务需求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帮助,从而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效率与品质。此外还可以引入专业的管理人才,以保证组织内部从业人员专业性的提升,实行专业严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如完善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志愿者管理,明确人员岗位职责等,不仅能够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诚信度,还能够加强其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协调利益关系,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并有利于社区的建设。

(三)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营造适合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

只有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强化组织内部的民主决策,加强并明确社区社会组织的法律责任,社区社会组织才能顺利的开展社区服务,才能成为参与社区服务的责任主体。同时,要加大对社区服务相关政策规定的执行力度,进一步落实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法律规定,此外,针对社会组织登记、注册困难的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简化并完善其登记、注册程序,还应该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为其的良性发展创造严谨的制度环境。

(四)完善组织内部治理机制,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篇9

从居民需求出发,制定培育机制。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党委领导、政府支持,上下合力、部门联动,社区牵头、居民参与”为工作方针,以居民需求为起点,以培育发展为重点,以登记备案为手段,紧密结合社区的特点,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机制,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确保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做到“三个摸清”,即通过调查研究,要摸清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对象的数量、类型、分布等具体情况;通过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和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摸清群众的需求;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影响和制约本辖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原则,理清工作思路,将社区内的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可为民服务的人员、可利用的服务设施进行梳理,分类建档,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奠定基础。

强化功能入手,健全保障机制。要制定《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通知》,对工作内容、工作责任、工作步骤、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让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理有据。针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起步艰难的问题,我们在尽力扶持的同时,要把政策用好、用实、用出效果,还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一些资金运转较为困难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资金扶持,对一些社区的腰鼓队、秧歌队、健身队、老年大学,积极与相关部门及等街道办事处沟通、协调,放宽登记条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采取“先发展、后规范,先备案、后登记,部门联动、分类指导”的办法,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民间组织,要纳入登记管理;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可根据社区公益事业发展需要,自下而上,经社区居委会初审,街道(镇)、区民政部门逐级核准备案。还可动员驻区企业出资为社区社会组织举办各类有益活动,如举办文艺晚会和文体比赛活动等。部门、街道和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奠定政治和经济基础。

二、着力引导,搭建发展平台

1、积极组织引导,营造有利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要本着吸引、培育、发展的理念,积极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通过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组织参加各种广场活动,专题晚会,在宣传社会组织的同时,充分展示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价值;通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情系灾区群众”、“为残疾人献爱心”等爱心救助系列活动,展示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可度。

2、发挥示范作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在个别社区中,我们发展和培育一到两个社区社会组织,精心指导,让其在组织管理、活动开展上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在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完善社会服务、缓解社会矛盾、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互动等方面的优势,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带动社区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民间组织在发展社区公益、提供社区服务、满足居民需求、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营造培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社区民间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建设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三、强化功能,彰显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社会参与度。通过进行指导性培训,我们要督导社区社会组织逐步确立“老百姓需求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理念,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整合社区资源,提高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社会化服务的主动性。在慈善和公事业上,要积极从事减贫济困、救灾防害、安老抚幼、扶弱助孤、助学助医等公益活动,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及时给予救助和帮助;在社会事业上,社区组织要主动参与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如:可以建立社区老年大学,聘请有关专业人士讲授保健、花卉培植、烹饪技术,开展书法、绘画、家庭关系相处技巧讲解,丰富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知识水平、艺术品位和生活质量。这样不断强化服务职能,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二是强化协调功能,提高社区和谐度。我们要通过社区社会组织,深入挖掘共同利益,沟通协调各方关系,广泛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里形成“利益共分享,困难同担当,有事大家办”的浓厚氛围,使单位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居民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和谐相处。同时,要做好困难群体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等方面的工作。

篇10

关键词:社区教育资源 意义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0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社区是幼儿园教育的背景,也是幼儿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1]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第一,是顺应当今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发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幼儿教育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以社区为单位的生活群体享受着共同的社区资源,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价值观,以社区为地域界限所建立的幼儿园也日渐增多。社区已成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及家长,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二,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效果的需要

相对幼儿园来说,社区有着更为广阔的环境。社区的教育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家庭和社区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空间,除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就是幼儿最为熟悉的场所,社区也应成为幼儿园可利用的直接资源。社区的人文环境、物质环境都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如社区的医院、超市、公园、公共场所等都可以为幼儿园所用。这样,幼儿园就能扩充教育内容,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幼儿园与社区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生长在社会中的人,幼儿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成长。著名教育家伊里奇说过:“一个人要成长,首先需要利用事物、场所和过程,利用实践和环境。他需要去看、去接触、去修理、去掌握有意义的环境中的任何事物。”[2]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园作用于社区,能够引导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是幼儿园教学走出课堂,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方式的有效机制。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以社区为依托,在适应当地情况的条件下,建立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模式。幼儿园融入社区,幼儿能接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 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四,是家、园、社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家庭、幼儿园、社区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它们不仅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 更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有着不同的功能,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才能三位一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幼儿园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成为社区教育中心。幼儿园要架起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桥梁,将幼儿园教育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她们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应将科学的育儿方法推广到家庭与社区教育中。家、园、社区三方的合作既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统一培养目标,让社区内所有教育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家长、社区能够了解教育、参与教育,因此家庭、社区对幼儿园工作能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弥补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策略

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幼儿园应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以下提出几点策略。

1.幼儿园应以家长为桥梁,让幼儿园教学融入社区

家长应当成为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桥梁。幼儿园应充分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及自己如何进行配合教育等。家长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通过家长的宣传作用,可提高社区人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幼儿园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重视与社区人员的互动,定期组织一些社区幼儿的集体活动,如一些特定的节日,以此满足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之间交往的心理需要。在与社区家长及社区成员的接触交流中,让社区成员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专业性,从而使幼儿园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时能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幼儿园应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为社区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幼儿园与社区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社区还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各种资源。

2.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创设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途径

幼儿园要充分了解家长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源库,了解他们的职业、爱好、特长及联系途径,以及他们的个体素质,寻找一切可为幼儿园所用的人力资源,挖掘家长潜在的教育因素。教师与家长及社区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使之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特长,把蕴涵其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引进幼儿园,达到共同培养和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导师”“家园同步游戏”“家长辅助教学”[3]等形式将家长“请进”幼儿园。如在“家长导师”活动中,我们可以请家长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如医生、护士、厨师等,担任幼儿的“导师”,让幼儿自由选导师、向导师学习。教师与“家长导师”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导师资源库,从而加大孩子的选择机会,也更充分地利用了家长职业或爱好方面的教 育资源。“家园同步游戏”是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共同进行的游戏。“家长辅助教学”是家长协助教师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3.幼儿园应向社区全方位开放,将教育功能辐射到社区

幼儿园的发展依托于社区,同时也承担着为社区服务的功能。幼儿园向社区全方位开放,既能让社区了解幼儿教育,也能让幼儿园服务于社区。幼儿园应为社区幼儿提供一定的教育条件,让更多的幼儿共享教育资源,提高社区幼儿的受教育率。幼儿园应对社区成员进行宣传教育,为社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幼儿园要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园可以定期为社区家长举办关于幼儿保健、科学育儿等免费咨询与讲座,同时也可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家长专门学习育儿知识,还可举办免费专题讲座让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方法。

4、幼儿园对社区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领域的教学活动,都与幼儿的真实生活密切相关。当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足或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时,可以带幼儿走进社区,利用社区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要与社区结成合作伙伴,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社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当地的物质资源如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应能定期免费为社区幼儿开放,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社区中的文化资源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 这类资源往往与社区中的人或物相关,如艺术、语言、社会领域的某些教育活动就与社区中的人有很大关系。在幼儿园中开展我们的传统节日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观察我国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的习俗、饮食、服饰、礼节及娱乐活动等,从而使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幼儿园还可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相应的社区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我国的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

参考文献:

[1]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美)伊里奇.学校教育的抉择.瞿保奎等译.教育与社会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许晓蓉.幼儿园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策略探微.学前教育研究,2006,(7- 8).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community preschool all-round development

Tong Yan Hua

(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Yunnan,Kunming,65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