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管理计划

篇1

一、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意义 

1、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数量,而且更取决于人力资源的质量和配置情况。当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由于其知识和智力的优势,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这是一大批既掌握了丰富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又具有突出的年龄优势的青年人才队伍。他们的群体分布和作用发挥状况,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无疑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当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肩上。要完成这样一个历史重任,需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人才,从而缩小同美国及其它发达他国家在创新方面的差距。为此,旅游院校共青团组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校共青团服务和拓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有形载体。“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建立青年学生的正确导向,有利于整合校内外资源支持、参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拓展,有利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当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生逢盛世,一方面他们有着比以往时代更多的发展机会,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舞台更为广阔;另一方面,激烈的国际竞争也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提高了,他们要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还要有比教好的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和国际眼光。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还面临着就业竞争的压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在新增劳动力就业当中所占比重很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数量增加得 越多,在相对有限的就业机会当中竞争就愈加激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正是为了寻求一种服务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他们全面提高素质的有效载体和机制。 

4、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 

在新形式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如学分制的全面推广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造成了班级功能的弱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流动性和选 择性不断增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也包括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活方式,还对当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扩大覆盖面,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抓住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抓住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成长成才、实现自身价值、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需要和愿望,就能够增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吸引力。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并将这项工作覆盖到每一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可以极大地增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 

二、建立和健全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关工作机制 

篇2

关键词: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优化改革

高等教育改革包括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三个方面。课程内容优化与课程体系设置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针对当前大量招生等教育改革的背景,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尤为必要,需要构建起深入认识旅游管理知识的教育体系,建立起“科学―人本”的教学理念。

一、目前旅游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兴学科。在我国,这门学科的产生只有二十年的时间,但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部门,培养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可以在各种旅游管理机构、旅游企业或事业单位担任旅游管理职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旅游教育职业有了极大地发展,为旅游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我们国家的旅游教育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重点出现在:教材内容是教学的载体,但是目前教材内容陈旧与实际相脱离,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大的问题是理论多实践少。

二、改革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当前旅游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大致沿袭了普通高校的课程教学体系,即按照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必修课的体系构建课程教学网络。这种体系的教学方式比较倾向于纵向框架式的课程体系,它的核心目标要使学科知识结构更加完整、系统和全面,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宽广的思维逻辑面以及较高的科学创造力。这种体系适合于普通高校培养工程设计类、学术和开发研究类的人才。但这种专业教育注重培养人才的技术管理、技术运用以及服务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以往的课程体系设置方式,对旅游专业来说不对口,违背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原则,严重阻碍了实践教学的应用,致使专业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断降低。此外,还浪费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与个人素质的发展。虽然也有很多应用专业领域比较注重课程的设置,但是仍以理论专业知识教学为根本,不注重实践的环节,缺乏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因此,要想更好地实现旅游专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优化和调整,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状况。

三、对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改革的思考及措施

1.优化课程组织结构

旅游专业要制订旅游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型高级人才培养目标。它要求学生的专业知识、文化课常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必须过硬,这样才会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依据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大纲,可以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将课程设置为三种,即通识课、专业理论、专业实践。通识课,主要是一些常识课,比如哲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计算机基础、经济管理学等基础课程;专业理论主要是与旅游管理有关的课程教学,比如酒店服务、旅行社服务、旅游资源及旅游法律和规范等等;专业实践主要指在学校的基础技能训练和在岗位实习的训练课程,比如导游实习、宾馆客服实习、酒店餐饮实习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三种课程要合理安排,具有科学的比例关系。科学的课程结构使旅游专业教学注重横向模块式的教学体系,主要培养学生岗位实践技能。

2.课程设计与实际效果相结合

现在的课程教育要注重与社会企业相结合,课程内容的修订与效果的评估要有该专业的企业或者是相关行业参加,还可以有校内外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组成指导委员会直接领导教学,这样就可以使教学与社会的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教学时时刻刻随着市场的变化修订计划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学基础,又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与教学一线紧密结合起来。

3.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旅游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它不仅要求从业者有专业的理论素质更要求从业者要有实践能力,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分析横向式的课程体系,逐步突破传统的学科划分界限,进而合理优化课程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必要的指导。要强调课程内容的质量,不必深究理论知识的严谨性和整体性,而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1.通识课的开发要重视学生基本素养

基本素养是指人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心理健康等。它在学生的情感、观念、心理和行为等方面都有体现,并具有独立的价值聚向性、情感鼓励性和审美导向性等特征,是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生德育教学中,要将良好的择业观、创业观等思想观念的教育融入旅游课程体系当中。此外,还要在生活实践中积极锻炼和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倡导学生步入社会,体验生活,深入群众百姓,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为社会服务。丰富的生活实践活动,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理解,培养对广大人民的感情,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坚强不屈、敢于创新、不断攀越的时代精神,从而使他们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升华和飞跃。值得一提的是,高校还应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开发潜在的课程。

2.开发理论课资源,突出专业综合性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一门边缘专业,它的专业特征决定了其理论知识教学务必综合考虑。专业理论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实际上就是专业综合化的过程。专业综合化其实强调了各种课程的一致性和关联性,避免让各个课程产生较大的差别和限定,有效预防各个课程之间彼此孤立。比如以往的课程开发使各个课程经常重复或者脱节,因此必须全面考虑课程开发的环节。专业综合化的方式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合科设计”方式,它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按同等地位综合运用,不再对这些课程进行单独设置。比如,原有的旅游专业中主要有三门专业必修课,包括中国旅游文化、中国旅游地理以及旅游美学。它们在涉及旅游资源的教学时,会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教学内容过于重复。因此,对于旅游资源的教学,要采取“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设置一套完整的、综合性强的课程体系,将旅游资源理论与实践应用完美结合,从而迅速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又如,旅游学概论这门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旅游主客体及旅游业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会在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以及旅游酒店管理等课程中学到。因此我们要合理安排旅游学概论这门课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缓解由于增加实践课程而造成的课时紧张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应用问题中心式的合科设计模式,它主要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开展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某个论题的缘由和过程。具体的设计有这几个方面:背景材料、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活动、巩固练习、阅读材料、相关概念检索等。

在旅游专业被边缘化的今天,我们要不断地加以改革和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旅游专业的课程更加实际,更加有应用性。本文是对旅游课程设置优化改革的一些浅见,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雯.基于工学结合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10).

[2]邹伏霞.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篇3

关键词 跟踪式调查 实习效果 实习模式优化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饭店实习模式

专业实习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本科生与社会对接、投身旅游业的最初体验渠道。饭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实践环节。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多采取“理论学习 + 实践学习”的饭店实习模式。本科院校多采取“3.5+0.5”的模式,即在校学习3.5年,饭店实习0.5年;高职院校则采取“2+1”的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饭店实习1年。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多采用“放权式”、“半跟踪式辅助”以及“跟踪式辅助”的管理方式。“放权式”的管理模式是指学校将学生送到饭店后便不再干涉学生的选择,学生可以独自完成饭店实习,也可根据自身兴趣离开饭店选择其他岗位进行实习;“半跟踪式”和“跟踪式”实习更侧重强制性的实习体验,如无特殊情况,在校学生必须到饭店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学校会不同程度地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指导,通过上交实习周记、期中现场检查、完成实习报告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

以笔者所在的山东师范大学为例,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行的是“2+0.5+1+0.5”的半跟踪式饭店实习模式,学生在入学之初便开始结合理论教学进行相应的实训,第五学期的饭店企业集中实习,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到饭店顶岗实习半年,再回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大四下学期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实习,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强化职业认同感。自2012年起,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便开始了与全球最大的饭店管理集团、入选世界500强企业名录的万豪国际集团开展全面合作,着手建立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成都、三亚、苏州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教学实践基地,构建了布局合理的实习基地网络。实习饭店的选择包括万豪国际管理集团旗下的顶级豪华品牌丽思卡尔顿饭店、度假饭店,又有超豪华品牌JW万豪饭店、商务高端品牌万豪饭店和时尚品牌万丽饭店等。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饭店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

2015年7月~2016年1月,在山东师范大学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饭店实习期间,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同学们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的心理状态及求职意愿进行了初步调查,问卷回收率在90%以上。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对饭店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1.个人偏好影响,缺少行业热情。通过饭店实习期间对同学们的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同学对于饭店实习的排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进入本专业之前或是在刚接触旅游管理专业没多久就形成了。从入学之初了解到要去饭店进行实习体验,到课程学习后了解了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再到深入饭店进行实习体验,同学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越来越深,但是并没有相应增加对专业的喜爱度。这部分同学未来可能避开饭店、避开旅游行业而择业,基本是出于个人的偏好。

2.自我认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每个人的自我认知是不相同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不同的。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饭店实习体验是一次走出校园的机会,是一次可以进入全球五百强历练的机会。经历了这样的环节,部分同学根据饭店实习体验的效果判断自己是否适合饭店,是否适合旅游业,从而改变自我认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做出新的选择。

(二)学校因素

1.侧重角度不同,引发心理落差。校方对实习企业的评价源于考察,站在学校的角度评估企业,而学生对企业的评价来源于实践。校方从大局出发,对饭店的地理位置、知名度、口碑、饭店的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最终选择的实习点都是校方确定的最佳实习单位。学生由于是被动的选择而内心产生一定抵触情绪,部分学生在实习初期可能会产生心理落差。

2.准备工作不足,缺乏岗位了解。在实习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最关注的事情,一是面试,二是求职岗位,而学校对这两部分的培训与信息较少。在实习体验前,学生对饭店的了解、面试技巧的获得大部分是从实习归来的学长处获得的,都是经验性的总结,主观性强,学生不足以形成系统的认识。

(三)企业因素

1.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大。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对学生的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饭店是24小时营业的服务型企业,在各个时间段都会有人员需求,因此,员工的上下班时间是多样的。在需要开早餐的西餐厅,上班时间就会较早;在需要上晚班的总机或者是行政走廊,夜班会比较多。另一方面,虽然酒店的人员轮班安排得很紧密,但加班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一线部门。“饭店实习满意度调查(实习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的实习生表示所在部门有不同程度的加班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饭店实习满意度。

2.强调顾客满意,心理压力过大。如今服务业的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在较为奢华的星级饭店更加注重顾客满意度。由于饭店的客源相对比较复杂,地域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需求不同的客人对大家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客人的行为、态度也会对在校实习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冲击。

三、旅游管理专业饭店实习模式优化的对策

(一)从学生自身角度

1.提高自身水平,提升实习效果。在饭店实习体验初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会对饭店工作产生抵触情绪,除了工作强度、人际关系等原因,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挫败感被转嫁到了实习岗位上。很多时候,没有办成事情的挫败感会被其转化为对这项工作的不满。因此,提高自身水平是使旅游管理专业同学提升实习效果的基础。

2.拓宽自身视野,关注就业时事。企业和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学生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了解企业信息,一是学校,二是网络在线渠道。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实习选择主要关注城市,反而对实习企业关注度不高,这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于实习需求的侧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饭店实习是学生与社会的首次短兵相接,在选择过程中对实习企业,实习工作的了解程度亦会影响其后期的实习体验。因此,同学们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方式了解就业信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3.做好心理准备,克服不当观点。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要认识到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旅游行业更重操作技能。作为本科毕业的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工作就走上管理岗位,要充分做好从基层做起和吃苦的心理准备,更要克服进入旅游服务业是“大材小用”的观点。

(二)从学校角度

1.加强学生教育,引导进入状态。实习前的教育要帮助学生们正确预见实习中的困难,如心理落差、人际关系紧张、劳动强度高、等级制度严格等等。适度的提醒学生们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状况,使他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有助于帮助学生实习过程中较快地度过心理难关,顺利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过度。另外,学校可以在实习前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际操作课,使学生提前进入状态。

2.协商轮岗制度,加强学生历练。饭店属于服务性行业,而且大多数的岗位是直接面对和接触客人,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能力的发挥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饭店实习中,饭店往往以成本为出发点考虑问题,他们要考虑培训实习生的成本和收益,最担心的问题是实习生不稳定,还没有把培训成本收回来就已经实习期满;而实习生往往看重自己的职业发展,对于岗位的选择有着自己的要求。实习学生与企业彼此缺乏了解,学校作为中间的协调方,应该完成二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实习前,学校要与企业充分的协商沟通好,推行岗位定制。

3.创建沟通渠道,提供职业咨询。学校应为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道路的准确信息、职业生涯咨询、潜力评估等。在实习进行过程中,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将学生们反映的情况及时与饭店沟通,争取实习效果最优化。学校是连接实习饭店和实习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纽带作用,在两者之间建立起稳固的通道,及时的做好沟通指导及反馈工作,帮助学生渡过难关,顺利地完成实习。

(三)从企业角度

1.规范实习制度,开展绩效考核。由于实习时间的限制,山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部分实习点的实习生并未参与饭店的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倘若饭店可以在同时期的实习生中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以同样的标准对同时期的实习生进行考察,相信会取得更好地激励效果。在岗位的安排上,若存在掉岗问题,也应该由具体的考核决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会激发大家工作的热情,在工作疲倦时期,能成为激励员工的一剂强心针。

2.制定合理薪酬,实施激励手段。王斐斐(2013)在博弈论调查中提出,“实习学生与员工的薪酬相差较大,但是在犯错误上却是受到相同的惩罚。”这一现象很容易使学生心里不平衡,对饭店产生偏见。实际上,近年来,高收入人群对于服务的需求带动了低技术服务业人员的薪资水平,但饭店基层劳动者的工资仍处于较低水平,作为基础部门的饭店实习生,实习工资并不算高。对于在一线部门的员工而言,加班是经常的事情,但是由于各饭店节省成本的需求,经常以补休代替加班费。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看,实习生有对于物质的最基本的需求,合理的薪酬、适当的激励制度会激发员工积极性,同样的,较低的薪酬、无效的激励会影响实习生未来就业择业的方向。

(四)从社会角度

目前,饭店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社会对饭店业存在一定的偏见。社会上广泛认为,饭店业是低技术性的服务行业,在饭店工作,尤其是在基层岗位工作与中国传统的“体面”工作相悖。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而未选择饭店行业作为职业生涯的开端。

因此提高教育水平,增强社会教化,将职业平等的思想寓于中国文化教育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就业观念,对减小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社会阻力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为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贺志燕.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与专业关联性的实证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7(4):98-102.

[2] 车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实习效果评价研究[D].河北:燕山大学,2010.

[3] 闪媛媛,胡焱,俞益武,方躬勇.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状况对其在酒店择业意向的分析[J].旅游论坛,2010(1):125-130.

篇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且日渐壮大。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设施、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也在制约着旅游行业前进的脚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人们必须要加大对旅游行业的管理力度和改进力度,从而使旅游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一、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

在我国很多地区的旅游管理中,一些地区太过注重于眼前的经济效益而缺乏长远的目光,忽略了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游客普遍产生了不良的印象。例如,有的景区之间相互攀比收益,不断上调门票价格,但未注重对景区的旅游设施、卫生环境的改善,导致很多游客的期望与现实落差过大,所以不会选择二次光顾。而有的游客素质相对较低,环保意识不强,随处乱扔垃圾、随处乱刻乱画,而景区内卫生清洁、污水处理等设施又不够完善,不能及时有效地清理这些垃圾,从而使旅游景区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大大降低了景区的游览价值。当环境问题堆积到一定的程度时,旅游景区就必须花费高额费用进行整治,这样做不进得不偿失,而且还会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多地的旅游管理都是旅游协会来负责。旅游协会大多是人民群众自发组建起来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也没有相应的权责划分,所以管理混乱,推卸责任的问题较为严重,再加上经费紧张,所以很多员工消极怠工,管理不严。而且由于各地区的环境不同,旅游开发的程度也大不相同,旅游产业在当地整个经济发展中占比也不一样,所以各地旅游协会的工作存在较大差异,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三)地方政府缺乏统一管理

现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各地都陆续制定了一些旅游产业相关的管理政策,但都是基于保护景点的政策,忽略了对游客的保护,而且这些政策大多都是旅游协会制定的,具有地方临时性,而协会在制定的过程中,往往以利益为重,所以管理重心会偏向怎样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统一管理标准的缺失,使得相关人员在工作时缺乏相应的参考。

(四)管理方式老旧,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的景区在管理方式上还沿用传统模式,以原有的结构为主,这就使得一些先进的思想无法引入,使得其管理方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无法满足游客的更高需求。而且由于有些管理人员对景区的认识度低,所以对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不能很好地吸引游客到此游览,从而使得一些原本很有地方特色的景区无人问津,不能为当地带来一定的收入,进而导致了地方景区的落后,阻碍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旅游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要想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此,各地要加强对景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加强对景区的生态管理,例如在指定位置放垃圾桶,加设注意保护环境路牌、路标等。为了解决景区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景区还要引进先进的净化设备,为游客们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让游客在整个游览过程中身心愉悦,从而提高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提高游客重游的几率。与此同时,景区还要增加管理人员数量,如果发现有的游客随手乱扔垃圾,要及时制止,并采取相应处罚措施督促游客,对其行为进行规范,从而共同创造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二)明确管理主体,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要想实现旅游管理的优化,首先要明确管理的主体,即确定旅游管理者的主体地位,这样能将责任具体化,使出现问题时不会出现相互推卸的情况,也能使相关部门快速有效地发挥职能,迅速解决问题,提高旅游管理效率。从某些情况来看,旅游管理的内容多且复杂。首先,旅游项目的产权可以分为国有资产和经营权。而针对于不同性质的旅游项目,管理方法也大不相同。所以,各地首先要确定好管理的主体。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制定严格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考核制度,从而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此外,管理主体还要通过相应的政策规定来严格控制景区的开发力度,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

(三)政府发挥监管力量

对于现阶段一些旅游景区的管理混乱问题,当地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旅游管理态度,积极看待旅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同时,以身作则,发挥监管作用,加大对旅游管理的监管力度。另外,对于旅游行业中出现的问题,可采用相应的法律手段进行解决,以此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

(四)采用先进管理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也应通过采用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工作。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来收集游客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从而进行相应的改善。另外,还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对景区进行宣传,如在各大旅游网站增设宣传页等,以提高景区知名度,从而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

篇5

一、旅游新趋势下酒店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第一,酒店要提供使游客满足的配备设施。随着社会的发展,自驾游、创意游、生态游等旅游形式日趋普遍,酒店就需要为之提供配备的服务设施。例如,自驾游的游客携带的旅游装备较多,住宿事如将物品放在车内会有安全隐患,旅游酒店就需要为自驾游的游客提供安全可靠的寄存服务。生态游的游客行程一般超过一天,旅途中采摘的水果等需要酒店提供保鲜措施。

第二,酒店要提供使游客满足的信息供给服务。游客在旅行过程中信息获取不便,在一天的行程结束后,会发现实际旅程与当地供给能力之间也会存在差距,因为再充分的旅游准备,异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都不可避免。这时游客所入住的酒店就要为游客提供更详细可靠的信息。提供信息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翔实可靠的信息能够使游客旅游质量提高,为游客节约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

第三,酒店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新旅游形式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游客在感受奇伟、壮丽、优雅的生态环境后,游客希望住宿的旅店也可以有优雅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为他们的生态旅游更添几份意趣。酒店管理人员在关注硬件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用于软服务的开发。在此方面,汉庭酒店的每个房间放置了多种文化书籍,便于游客随时补充“精神食粮”。经过实践摸索可以看出,文化熏陶也是营造顾客忠诚度的关键因素。

二、如何人性化管理旅游酒店的路径选择

1.树立“以员工为核心”的酒店管理经营理念。

酒店赢得信赖的核心和关键就是优质的服务,酒店要以最高品质的服务赢得游客的青睐,就要加强对员工的甄选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待遇。在实际管理中,管理者要求员工以笑容迎接顾客,那么管理者也要对员工报以微笑,管理者与员工和谐相处,和谐、融洽的气氛体现在酒店的每个地方,游客也就更容易接受这样的酒店。在员工心中业内有句行话是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同样,只有员工满意了,管理者才会满意。所以才有“顾客是上帝,员工是根本”之说。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制定经营决策,订立规章制度,实施管理方案,落实奖惩措施,以及进行教育培训时,要及时了解员工的想法,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吸纳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在实现酒店总体目标框架内,尽可能多地去适应和满足员工的要求。

2.推进服务内容建设的个性化。

不同的游客会对酒店有不同的要求,针对每个游客的不同要求进行服务是十分难以完成、十分难以操作的,但是酒店要力求提高尽可能多样的个性化服务。以旅游活动为起点,游客入住酒店所涉及的信息供给、旅游方案制定、休闲放松等需求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策划部门加以确保,由专门的策划人员负责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形成旅游酒店的增值服务特色。

3.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只有建立了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酒店的各项经营活动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一方面,酒店管理要凸显“人性化”因素,另一方面,不能把“人性化”管理等同于没有规章制度的管理。相反,“人性化”管理对规章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要求更高。传统的酒店管理制度就是对员工惩戒为主,采取“管、压”管理手段。“人性化”管理要求酒店管理者和员工把规章制度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既要让员工清楚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所能享有的权利,体现酒店提倡的文化,明确酒店坚决杜绝的行为,让员工在自觉自愿遵守规章制度的同时,感受到规章制度带给他们的好处,这样就能让被动的管理变成主动的管理。值得提醒的是,规章制度是酒店管理行为的一般原则,在具体的订立和落实中应多一些活化因素,订立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酒店自身的经营现状和管理水平,酒店各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员工素质状况和个性化特征等各个方面,同时要更多了解、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人性化和制度化有机统一,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使遵章守纪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信息技术;有效开发

作者:张舒瑶,黑龙江省伊春市西林区第四中学高三一班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旅游业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政府的相关人员及注意的问题,提高我国旅游管理系统的水平。

二、旅游信息概述

所谓信息,指的是音频信息,包括通信传输和处理人类社会的事务,通过区分不同类型的信息,对世界认识和改造。计算机发展的智能工具为代表,能够提高社会效益。在人类活动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设备,促进信息的发展,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载体的旅游信息和旅游信息管理,开发、利用和协调信息,优化游客体验和旅游产业。

三、我国旅游管理信息化现状

目前的旅游信息也相对落后,虽然有电视会议、电子广告、电子货币、电子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中的计算机订座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旅游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一些现有的应用程序,数量少,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的相关服务信息的不完整,没有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沟通与反馈是通过交换信息的简单的线性的,在中国已经远远落后,旅游信息在信息中心的建立发展,作为直接的管理和技术服务。

四、开发旅游信息的必要性

1.信息社会的客观要求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旅游业在这个信息时代,需要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旅游业涉及范围广,针对性强等特点,旅游业的发展,应该与其他产业之间保持一致的信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企业的需求

消费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是无形的,不可转让的,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本产品不能储存。旅游市场,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需要相关的信息,必须为更有效地获取信息提供便利。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模式让消费者接受,消费者评价有一定的影响,经理必须通过实际的旅游信息和旅游通道的沟通,对各种信息及时沟通。

3.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旅游业在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其管理地方当局和企业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在某些地区,是当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在一些地区共同管理,在中国不断变化发展的旅游业中,我国没有统一的管理。管理就是要实现一个统一的通信交换,促进其有效的发展。企业可以根据组织和旅游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加强旅游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促进旅游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五、发展旅游业管理系统

1.发展旅游业管理系统的策略

一级的信息管理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要对旅游信息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推进我国的旅游信息革命。应该从国家旅游部门开始,鼓励旅游企业,促进旅游管理体制的尝试。鼓励旅游企业在市场营销和通信中的安全性,旅游应该是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快旅游企业信息管理,政府应该增加对旅游管理系统的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是为了方便消费者在短期内提高对旅游企业的实际经济利益。同时政府要发挥作用,支持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旅游信息,通常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实力,因此在与潜在客户沟通时,可以与相应的区域统一规划和管理,支持当地旅游信息发展。

2.地理系统和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图形、属性和其他信息结合的计算机系统的数据集成,可以有效地管理、分析、判断,通过分析地理信息,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通信,在消费者决策的评估可以帮助。完整的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旅游管理系统服务,我们可以提供更准确和快速的分析结果,可以创建相应的地图,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旅游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共同财富,要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旅游信息一般从数据库和地图数据库中得到,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信息系统,加强景观分析,利用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以大量的数据和图片R为宣传,促进相应的数据的获取,地图数据库和图片数据库能够提高旅游信息系统的有效性,旅游领域的数字化图像能够存储数据,以便日后查询。

3.旅游信息管理软件和硬件建设

旅游管理系统的硬件主要是旅游业及旅游景点,如为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必要的知识,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通过特殊的技术有效地促进员协助部门网站的建设,推动旅游业的管理水平是必要的基础。国家旅游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以操作和强大的旅游信息的网站,以进一步改善广泛的旅游信息。旅游管理系统软件主要指的是教育专业,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更好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使用现有的技术人才,也应该扩大到所有岗位的所有操作信息。工作人员可以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计算机知识。

篇7

一、强化行业标准提升服务质量

(一)、抓好三个培训

一是新批旅行社总经理培训班。准备在春节前举办一次旅行社总经理培训班,培训对象为20*年以来批准成立审批的旅行社总经理,培训内容为团队档案建设和管理、《旅行社管理条例》、业务年检、旅游投诉处理等。

二是旅游星级饭店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班。主要内容为落实《访查规范》,强化环保、节能理念。*年在旅游星级饭店开展迎接城运会、强化标准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活动,使星级饭店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组织一次星级饭店管理层出去业务考察,学习别人的饭店管理先进经验,使南昌星级饭店管理和服务更上一层楼。

三是农家旅馆员工培训班。主要内容为食品卫生、服务规范。

(二)召开一个现场会

在抓好湾里“敏利来”农家旅馆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协助局里召开一次全市乡村旅游工作现场会,引导乡村旅游工作的逐步推开。开展旅游强县创建工作。抓好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农家旅馆的发展。通过旅游强县创建活动,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准,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二、加强沟通协调营造发展环境

(一)抓好奖励政策兑现的协调

2009年,要进一步加强与发改委、交通、电力等部门的协调,尽力缩短地接、专列、包机奖励,星级饭店水电政策奖励,旅游汽车免征政策的兑现时间,使奖励政策能够发挥其鼓励、激励和引导作用,增加南昌的旅游流量,提高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抓好奥运的对外招徕协调工作。

准备在春节后,组织部分国际社到北京对接,吸引国外的运动员、记者和游客等能来江西、来南昌旅游,拓宽入境旅游渠道。

(三)抓好星级饭店经营环境协调

今年来,星级饭店对公安部门无序进入酒店抓赌和市保安公司强行星级饭店保安购买制服问题反映十分强烈,我们将加强与公安部门联系,尽力为星级饭店的经营营造良好环境。

三、开展创优活动激发企业活力

(一)在旅行社行业开展等级评定活动

我们将参照景区等级评定的方法,将旅行社划分为4a、3a、2a、1a四个等级。4a为最高等级。第一季度制定等级评定标准在网上,旅行社根据标准开展创优活动,年底评比发牌。

篇8

论文摘 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体系系统性设计方面存在较大不足。SOLO分类理论以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为考核对象,实现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思路清晰、简捷明了。为此,旅游管理专业基于SOLO分类理论进行了专业整体课程优化设计,对本专业的21种可观察学习成果进行分类,根据认知规律进行排序,获得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三个学年的课程和实践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2011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及“十二五”教育工作召开新闻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会上表示,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6%,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如此大量的学生走入社会,各高校当务之急是专业建设,课程优化设计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需要系统性改革

旅游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各开设院校普遍存在教学设置偏差、教学方法落后的现象。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在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点等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从事接待、服务与基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标,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如具有较广阔的历史、地理、园林、建筑、植物、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知识素养,以及能够掌握旅游基本理论和旅游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但以上两方面都需要学生内化后通过一定的实践才能显现出价值来,其隐性存在的特点致使学习效果评价障碍重重。有些学校进行了PBL教学改革或项目化教学改革,这些大胆尝试的目的是打破旧有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将目光转向能力培养,逐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知识传授型教育向能力训练型教育的转变。他们的积极探索意义重大,正确引导了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在单独的模块化教学方面优势突出,而在整体教学体系系统性设计方面略显不足。

二、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

(一)SOLO分类理论主旨思想

SOLO是Structure of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缩写,译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此理论更加注重整个教学的系统设计。它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作为为教学和考核对象,将学习成果按性质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习一门新学科时首先获得的分离的、互不相关的教学内容,其加总后形成量变。量变进一步深入之后,质变发生了,所学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此类学习成果为第二类。当学生的思维建立起抽象体系后,就可以解决以前从未遇到的新问题,此类学习成果为第三类。以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为主线,即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表面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因此形成了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由于此分类理论,以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为考核对象,以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学习成果的循序渐进培养为教学设计思路,使专业教学整体设计更具系统性。为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进行了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尝试。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思路

课程优化设计焦点在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重新构建和组合,包括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两个向量,目的是使教学质量不偏移。为此课程设计步骤分为三步,一是找到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即学什么,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深入的企业调研来完成;二是对学习成果进行类别定义。定义原则为:分离的、互不相关的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一类学习成果;相互联系的、连贯的、一致的整体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二类;抽象思维后可以解决以前从未遇到的新问题的教学成果定义为第三类。第三步是根据认知规律调整教学顺序,即怎么学,调整顺序的原则如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循序渐进。

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服务面向不同有所区别,但本质上应定位于:具有良好的整体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职业综合技能,在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景点等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从事接待、服务与基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工作岗位(毕业后3-5年)为:接待经理、外联经理、计调经理、导游经理四个。以上岗位的优秀工作者都将成为企业调研的跟踪对象。通过对62家企业248位以上岗位的优秀员工进行工作过程实时跟踪,形成了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此即旅游管理专业的可观察学习成果共计21项。再对以上学习成果进行类别划分,形成了11项第一类、5项第二类、5项第三类可观察学习成果。

1.接待经理岗位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职业能力项)中第一类是客户心理、分析旅游线路、推荐门市销售三部分,第二类是签订旅游合同,第三类是旅游风险规避和;

2.外联经理岗位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职业能力项)中第一类是旅游市场调研,第二类是旅游市场开发和客户开发与维护,第三类是旅游产品销售;

3.计调经理岗位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职业能力项)中第一类是旅游要素采购,第二类是旅游线路设计和成本核算,第三类是突发事件处理与预防

4.导游经理岗位可观察的学习成果(职业能力项)中第一类是客户档案管理、为游客提供食宿等生活服务、游客个性化服务、迎送服务、景点讲解、商品导购讲解等,第三类是导游培训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结果

按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的教学顺序,对以上能力点的相关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和实训)进行前后序调整,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案。

1.专业必修课。顺序开设《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安全与急救》、《领队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计调实务》、《旅游文化》、《旅游英语》、《现场导游》、《接待实务》、《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14门课程。

2.专业任选课程。顺序开设《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会展概论》、《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旅游美学》、《旅游公共关系》6门课程。

3.实践课程及交付成果。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高职高专层次专业教学应开设大量的实践课程。在职业背景下,实现前述21个可观察学习成果(即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学年以认知实习为主的体验教学。训练包括客户心理分析、旅游线路推荐、门市销售、旅游市场调研、客户档案管理、客户迎送服务、景点讲解等11个一类能力项。通过对旅游企业实地调研,加强学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等的感性认识,促成第一类可观察学习成果(即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二学年以生产性实训为主的双轨教学。一部分学生进入旅游教研基地,在接待、外联、计调、导游等岗位熟悉工作程序与工作内容,实现签订旅游合同、旅游市场开发、客户开发与维护、旅游线路设计、成本核算等五项第二类可观察学习成果(即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三学年学生带课题进入企业实习,课题设计全部与第三类能力训练相关,包括旅游风险规避、旅游接待管理、旅游产品销售、突发事件处理与预防、导游培训等五项,实现了第三类可观察学习成果(即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SOLO法在课程优化设计中的实施难度

(一)应用知识教学尚存差距

高等教育的学习者任务是双重的。第一必须掌握一些认知范畴的知识,如概念、基本技能、事实资料等;第二必须掌握、应用前述认知知识的方法,从而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按以上课程体系完成教学任务的08级毕业生进行回访,发现第二部分的能力未能更好的发挥,尚需在以后的研究中找出答案。

(二)课程开发是团队工作

对能力、工作任务分析、可观察教学成果等事项的信度严重影响课程整体设计的水平,参与人员需要精通学科知识并对课程广泛涉猎,需要一支至少是由任课教师、课程理论专家和企业专家组成的队伍来共同完成此项工作。

结束语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设计,虽然存在瑕疵,仍不影响其优秀教学成果的显现。我们形成了基于SOLO的高职课程体系优化设计的思路,并将其应用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优化设计中,实施此方案的08级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后续研究我们将深入更多的专业领域,通过优化设计实现课程的精准定位。

参考文献:

[1]李俊,鞠燕梅.高职院校在专业教育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J].文教资料,2008(6):242.

篇9

关键词:诸暨;旅游;文化品位



1 引言

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文化范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提升旅游素质,提高旅游内涵和韵味的重要内容。本文旅游文化品位的概念旨在突出文化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影响力,从而实现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提升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品位必须要以挖掘其文化内涵为突破口,这种文化应是一种独特的、富于自我个性的文化。这将给整个地区的旅游业注入文化色彩,丰富文化底蕴,以此形成高层次的旅游文化品位。具体而言,文化对提升旅游品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文化可提升旅游目的地资源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一旦旅游资源被赋予某种文化内涵,其知名度及影响力就会随着旅游资源的文化传播而迅速提高。很多地方借助名人效应提高了其知名度,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地。比如绍兴的鲁迅文化旅游、诸暨的西施文化旅游、宁海的徐霞客文化旅游等等。

(2)文化可提升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旅游目的地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具有吸引游客的魅力,而且通常时间越久远,其吸引力越强,这充分体现了文化对旅游目的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作用。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十二五”时期的开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蕴含着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又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挑战。可以说,“十二五”时期是推进诸暨市旅游业新一轮大发展的机遇期。那么,要想进一步加强诸暨市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就要更加强调旅游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在提升旅游品位中的重要性。在此之际,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对诸暨市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科学文化旅游

2.1 明确诸暨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

认清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是实践科学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该地发展旅游业的思想基础。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没有明确的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也就失去了科学文化旅游的内涵。根据2001年编制的《诸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2~2020年诸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是: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以吸引国内旅游者为主体,充分利用“四名资源”(名胜、名人、名品、名居),立足五泄山水风光,突出西施名人文化,发挥珍珠产品优势,开发斯氏居民古建,利用区位交通优势,把诸暨市建设成为以风景名胜为依托、历史文化为特色,产业结构布局合理,社会经济平衡发展,旅游形象特色鲜明的全国重要旅游胜地和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市。至2010年,诸暨市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指导,以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为契机,科学制定了诸暨市旅游业2010年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这进一步为打响诸暨旅游品牌,提升诸暨旅游文化品位奠定了基础。

2.2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

管理从更高的层次讲也是一种文化,对于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诸暨旅游业从1984年起步,至今走过了26年的风雨历程。在这26年中,诸暨旅游管理体制经受了多头管理阶段、统一管理阶段、政企分设阶段、统一管理阶段等4个阶段,终于形成了目前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即将诸暨市风景旅游管理局、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机构合并,既按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又代表政府行使旅游行业管理职能。这一模式,形式上与第2阶段相似,实质上有根本区别,即诸暨旅游业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实施行业管理,一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为诸暨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体制上和组织上的保证,奠定了大旅游、大投入、大产业的基础。

2.3 统筹协调,加强旅游规划编制与管理工作

(1)科学编制旅游规划。把旅游发展规划作为重点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市域范围内各单位牵头编制的不同区域与不同主题的旅游规划,必须符合《诸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根据《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和绍兴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由市风景旅游管理局为主负责全市旅游规划实施管理工作,凡不同区域、不同主题的旅游规划必须报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审核备案,在评审通过并经相关程序批准后方可实施。

(3)建立旅游规划协调机构。市政府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旅游规划协调机构,统一协调各项规划与旅游规划的衔接工作,并逐步实行旅游规划会审制度。

3 请暨市旅游文化开发分析

3.1 注重名人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诸暨是越国古都、西施故里,是古越文化发祥地之一。勤劳聪慧的诸暨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女西施在这里出生长大,著名书画家王冕以及杨维桢、陈洪绶、余任天等都以其文化成就享誉海内外。

2006年,“西施传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诸暨市委、市政府充分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做好西施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为诸暨市旅游文化品味之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比如诸暨市不仅建立了“西施传说”保护机制,把“西施传说”的传承和保护、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而且还编纂了《西施传说》、成立中国西施文化研究中心、建立西施传说故事传讲人才库以及搭建西施文化的展示平台等一系列举措。并通过举办西施荷花会、西施文化珍珠节、美食节等各种节会,向世人宣传了西施文化,这对于提升西施文化的品味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2006年“艺术全才”余任天纪念馆落成,旨在大力弘扬和传承区域名人文化,打造和提升文化品牌,丰富诸暨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该纪念馆不仅仅是诸暨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永久性的文化设施,将涉及今后余任天的艺术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从而扩大诸暨和“余任天纪念馆”在浙江、在全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诸暨旅游文化品位,扩大其知名度与影响力,诸暨市在余任天纪念馆旁建造了“三贤”馆。据了解,三贤馆因山就势,依势而建,建筑外观造型美观、古朴、精致,具有文化品位,和西施故里旅游区的局部风格相协调,这势必成为西施故里旅游区的景观亮点之一。展馆展出大量“三贤”留存于世的艺术作品,让观众充分领略三贤的艺术才华,领略诸暨独特的旅游文化。

3.2 山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1)定期开展诸暨五泄山水文化旅游节。如以“山水、人文、活力”为主题的2009第3届诸暨七彩五洩山水文化旅游节,旨在向游客介绍诸暨市的山水旅游胜地,其立足高起点、高标准,立足资源优势,充分考虑长三角旅游需求,坚持打好“文化牌”、“生态牌”和“休闲牌”,以此拓展旅游空间,提升景区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此届山水文化旅游节突出了务实性和参与性的特点,使观光旅游、文化娱乐、度假休闲、生态体验、体育健身等旅游产品真正惠及消费者。

(2)定期举行五泄观瀑节。每一届五泄观瀑节都有效地挖掘和利用了独特的五泄景区自然景观、浓厚的人文底蕴等旅游资源,从而打响了“五泄山水”旅游品牌,扩大了诸暨市旅游和城市的对外知名度。2009年,观瀑节以“弘扬民族文化,感受生态文明,提升诸暨形象,促进旅游强市建设”为主题,并以此为载体,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进一步把诸暨市的旅游品牌推介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全方位提升诸暨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作出积极的贡献。

(3)斗岩、汤江岩景区凭借其“亦景亦营(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完善先进的设施、一流的服务,以及景区融体育锻炼、理论培训、户外旅游于一体的经营理念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而且其还被认定为2009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浙中片区“种文化”活动B组比赛项目的主赛场,这有效地扩大了斗岩、汤江岩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及影响力,从而为宣传诸暨市山水文化品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由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等组成的斯氏民居是诸暨市一处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旅游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着重展现了江南地区传统民居的发展变化过程。据周迪清编著的《江南巨宅千柱屋》介绍,斯氏民居古建筑群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整个建筑群有完整的清代古民居建筑14处之多,与这些建筑有机结合的石雕、砖雕、木雕装饰工艺更具地方特色,堪称民间艺术瑰宝,是一处研究我国江南地区清代民居建筑史难得的珍贵实物资料,被广泛誉为“江南巨宅”。2001年6月,斯氏民居被列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斯盛居,俗称千柱屋,是斯氏民居建筑群中的核心建筑。

诸暨市政府充分重视斯氏古建筑群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在2001年编制的《诸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坚持将斯宅旅游区和东白湖旅游区结合开发旅游产业,建立东白湖——斯宅休闲度假旅游区,使“东白湖——斯宅”旅游区的文化品位大大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成立统管旅游开发的领导小组,编制总体规划,加大资源的保护力度。并充分利用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结合历史文化、民居生态、民俗风情,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当地乡政府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以此为契机,积极引导当地群众保护民居,吸引游客。组织所在村村民对3处文保单位进行杂物清理,组建巡防队日夜巡逻;筹资55万元,修建消防池,购买消防设备;对斯盛居近70户住户的线路进行整改,线路外套上铁管,确保用电安全。此外,当地乡政府还积极配合市政府以斯盛居和华国公别墅为重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文保点进行维修,使斯氏民居破旧之处基本恢复原有风貌。 

3.4 重视国内外旅游文化交流 

(1)通过举办各种节会让国内外了解西施文化及诸暨旅游。其中,西施文化节是集文化、生态、经贸、旅游于一体的大型节会,是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和旅游商机的节会,其向游人吟唱着西施文化的无穷魅力。节会既彰显了古城文化,又做足了名人文章,已真正成为诸暨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一个传递魅力的盛大舞台,让中外游客真切感受到魅力诸暨旅游特有的文化内涵。

(2)2009年7月,杭州西博会组委会正式确认诸暨成为2009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分会场。“共赏江南美景,共品古越文化,共同推进旅游事业发展”成为诸暨市文化建设和创建旅游强市建设的载体之一。“以荷为媒”与杭州联合举办四届杭州西湖·西施故里荷花会,开辟诸暨市“荷文化”休闲旅游线路。杭州、诸暨两地深度合作,为诸暨市接轨杭州都市经济圈,提升城市知名度,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文化品位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西博会亚大民间艺术节巡演诸暨期间,印尼、泰国、土耳其、波兰等国的民间艺术家带来浓郁的异国特色的文化艺术的同时,诸暨市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也走出国门得到了发扬光大。其中,诸暨市的《汉服表演》节目闪耀杭州西湖国际狂欢节,受到了各方一致好评,荣获最具特色节目奖。作为西博会系列活动之一,七彩五泄山水节期间邀请的专家、学者、新闻界、艺术界人士对诸暨的五泄山水文化价值进行重新论述,“大美诸暨”为诸暨旅游营销理念的深入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3)诸暨旅游部门力争抓住机遇,通过上海世博会这一通道让诸暨走向世界,让参加世博会的中外宾客感受西施故里诸暨独特的古越文化和“美文化”,组合包装西施故里“美之旅”精品线路,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主动邀请取得世博会门票的旅行社来诸暨踩点。针对世博会设计的西施故里“美之旅”精品线路、全面落实宣传资料,统一部署对世博会的宣传营销,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促进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步伐,从而进一步扩大诸暨旅游业在国际中的地位及影响力。 

4 结语

旅游产业是魅力产业,近年来诸暨在外美誉度不断提升,“共赏江南美景、共品古越文化、共同推进旅游事业发展”已成为诸暨市文化建设和创建旅游强市强有力的载体。纵观诸暨市在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中取得的成绩,相信在未来的旅游业发展道路上,诸暨市一定能抓住良机,利用西施故里独特的古越文化,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打响诸暨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石裕堂.旅游浪花.北京: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7.

诸暨市风景旅游管理局.顺旅游管理体制 促进诸暨旅游业大发展..cotsa.com/News/T-7223.

周迪清.江南巨宅千柱屋.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篇10

关键字:GIS;规划与管理;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7-7666-02

Design Tourism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MapX

LI Hai-fe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Sichu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Deyang 6180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flourish of tourism, the author takes tourism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Mianyang City as an example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make GIS technology applied to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database design, functional design modules as well as the relevant technical processes for system. At last, it achieves Organic integration with spatial analysis of tourism information、inquiries and other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s, and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Key words: GI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patial database design; function design

旅游业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产业,它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的服务。旅游业所提供的服务是建立在各种旅游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基础上的。引进先进技术、手段、方法进行旅游信息管理,将极大地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传统的旅游信息系统是在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容涵盖了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包括很多子系统。欧洲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著名的奥地利蒂罗尔信息系统、瑞士阿彭策尔信息系统等[1]。但目前所建立的一些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面向游客的功能单一,只提供了信息查询、检索等简单的功能[2]。为提高GIS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水平,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为政府的辅助决策提供帮助,我们必须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1 系统设计原则[3-4]

1) 系统可操作性强。系统操作界面友好、各种功能操作直观简便、可视化程度高,能适用于不同层次的用户,系统操作方式应简单灵活。

2) 可延展性与开放性。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系统的扩展和与其他系统的兼容,在数据库设计以及系统功能等方面,尽可能留有余地,方便系统的扩充或库的移植,当新的模块增加时,现有模块和整个系统结构将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3) 系统安全性。即系统稳定,不会因误操作或遭受人为的破坏而丢失数据,对重要数据应能自动备份。

4) 经济性。系统建设要求在实用的基础上做到最经济,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硬件和软件配置、系统开发和数据库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在实现系统全部功能基础上尽量节约经济成本。

5) 统一性与规范性,为保证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与国内、国际信息数据库的接轨,系统设计应遵循统一、规范的信息编码与坐标系统,规范的数据精度与符号系统等。

2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系统数据涉及到多种类型:矢量图形、栅格图形、CAD格式图形、JPG图片格式、多媒体数据等。这就需要有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来管理这些数据文件。综合多方面的比较,在本课题中选用了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同时也具备了和其它格式数据相互转换的能力。

本系统软件开发采用VB +MapX的开发模式,采用C/S结构。结合GIS工具软件与可视化开发语言的二次开发方式是当今GIS应用开发的主流。它的优点是:既可以充分利用GIS工具软件对空间数据库的管理、分析功能,又可以利用其它可视化开发语言具有的高效、方便等编程优点,集二者之所长,不仅能大大提高应用系统的开发效率,而且使用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更强大的数据库功能,而且可靠性好、易于移植、便于维护。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何一个GIS系统的运行,都是要有专业化、本地化的数据支持,基于MapX的旅游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开发,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保证系统运行。系统数据库由两大部分组成: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具体如图1所示。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是为了实现图形信息的存取,可为系统运行提供数据需求。按照其图形信息的应用范畴,又可以分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旅游专题信息(图形)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建立需要严格遵照国家相关的标准,可以满足旅游信息系统运行的图形数据要求。

属性数据库是针对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专题而进行设计,包括一些表格,规划文本、编制说明、研究报告等规划文本信息,以及日常业务办公的各类登记表 。

4 系统功能结构[2,5-6]

基于MapX的旅游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应是充分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处理、操作功能,为旅游评价、预测、规划、决策支持提供依据。以旅游规划为例,旅游规划包括研究范围内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包括旅游发展的发展方向、前瞻性问题;景区总体规划,对具体的风景区所制定的主题性发展计划;旅游详细规划,根据旅游总体规划对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所作的具体设计与安排。传统方式下的旅游规划决策速度慢、效果差,难以适应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应用GIS技术将大大克服以上缺点。根据以上目标,系统主要有以下子系统构成:系统设置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旅游信息查询子系统、信息输出子系统、旅游资源评价子系统。具体系统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4.1 系统设置子系统

包括设置分类颜色、设置选项、设置权限、修改用户密码、设置系统坐标范围、设置地图的投影转换等功能。

4.2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数据库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数据库的内容包括旅游资源、服务设施(涉外机关、旅行社团、旅馆、交通、邮电、医疗、娱乐场所、商场等)、气候特点等各方面的图形、图像及多媒体数据和属性数据。该功能可以对图形以及图元的属性标注进行操作,也可进行基本编辑操作、调整图形,以及属性数据的输入、输出以及更新等。

4.3 旅游信息查询子系统

该子系统包括查询和统计两项功能。查询根据输入的查询条件对数据库中已有资料进行检索, 主要供旅客了解旅游资源、服务设施等旅游信息,也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统计。它具有多种查询检索手段。可从图形、图像查属性,也可从属性查图形、图像。同时还能够进行开窗、缩放、漫游和比例尺的切换等操作。

4.4 输出子系统

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将所需要的信息以电子或纸质的形式加以显示。从而增强地图的现势性,还可将有关数据与资料刻录制做成多媒体光盘。

4.5 旅游资源评价子系统

通过选取典型研究区域,在研究区内,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完成室外部分的工作,然后对已有的资料数据,通过数字化建立基于GIS的研究区的旅游资源评价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通过构建相应模型的构建同时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及资源等级,本系统除了具有对各种旅游活动数据的综合管理外,还将集成旅游信息预报、交通和导游调度、旅游销售预测、旺季游客应急安排等大量的专业应用模型和方案,从而提高决策支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5 系统运行环境

1) 硬件环境

处理器:Intel Pentium4 1GHz以上;内存:256MB以上;硬盘:40GB以上;显卡:显存64MB以上;基本外设:打印机、扫描仪、绘图仪。

2) 系统软件环境

操作平台: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Service Pack 2);开发平台:MapX5.0+Visual Basic 6.0;数据库平台:SQL Server2000

6 结语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信息规划与管理方法与GIS技术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图形与属性数据管理和现有程序语言在编程方面的功能,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正确可靠的数学模型,实现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为相关部门科学的决策提供了一定得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文才,YarCaba.基于因特网GIS、可扩展、可协同工作的旅游信息系统[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2,23(5):44-48.

[2] 朱炳贵.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2,53(3):72-74.

[3] 周昕薇,宫辉力,赵文吉,等.北京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06(5):53-56.

[4] 毕硕本,王桥,徐秀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