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服务标准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行业服务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行业服务标准

篇1

一、我国物流行业运营战略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投入较少。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投入较少,很多物流企业还在沿用过去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比如我国的邮政行业,虽然拥有全国最大的物流配送网络,但是大部分邮件的作业流程没有实现真正的条码化管理,仍然处于手工作业阶段,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出错概率高。

第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小,经营过于分散,经营结构和范围比较雷同,还处在低级地无序竞争中。除了中国邮政,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服务能够覆盖全国范围的物流企业,而且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很多物流企业都无法做大和做强。

第三,我国物流企业制度落后,经营机制不灵活,人才和资金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盈利模式单一。虽然涌现了很多民营物流企业,他们承担着发展我国物流行业的重任,但是由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和盈利模式单一,其发展力度有限。

第四,服务创新意识不足。我国物流行业服务创新意识不足,以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物流解决方案的推动力尚未形成,因此导致大量潜在顾客和市场的流失。

第五,运营战略缺乏前瞻性,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首先,我国在物流人才的建设方面严重滞后,虽然现在有些高校开设了物流学科,但是是否真的能够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还需要用实践来验证;其次,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物流行业标准,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还未完成,与国际标准接轨还需时日;最后,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还未跟上物流行业的发展。

第六,在运营战略的思想意识上,没有将自己和客户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我国物流行业不能将自己和客户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不利于留住现有顾客和发展新顾客,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二、我国物流行业运营战略的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运营战略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点改进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制定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有利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对工商、税收征管制度等进行必要的调整,激励物流企业更好的经营物流业务。此外,国家政策要在鼓励企业实现跨区域经营上提供更好的条件,促使我国能够形成一批具有完善物流网络和较强竞争能力的国内顶尖物流企业。最后,国家政策要能够引导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向物流行业输入,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

第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我们要鼓励和促进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要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为发展我国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我们还要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组织牵头来推行我国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认证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制。

第三,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我们应该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以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指定的标准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接轨。

第四,运用现代技术不断创新物流服务。现代科学技术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物流行业的运作效率,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运用现代技术不断创新物流服务。

第五,大力发展战略联盟,鼓励收购兼并。中国物流企业可以建立有效的战略联盟,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资源整合的新个体,实现服务的综合化和一体化,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运作成本,从而抵御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

篇2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场以互联网为驱动的新科技革命,互联网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于2015年首次提及“互联网+”战略,“互联网+”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成新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优劣互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要素结构优化作用,将互联网技术渗透至社会各领域,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活力。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当成一种工具,而是将互联网思维深植于物流行业。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社会构成要素、形态历史演变、系结构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论。我国对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应用主要侧重于复杂系统问题、创新系统体系、城市系统发展等问题的研究。例如,赵亚男,刘焱宇和张国伍(2001)介绍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特点,说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是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范如国(2014)认为复杂社会网络系统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社团结构等特征,并通过复杂系统理论研究社会治理的系统创新;孙喜,杜澄(2011)对基于系统结构和基于系统功能这两种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进行了文献述评;周青,刘志高,朱华友等(2012)介绍了创新系统的理论演进及各产业技术领域研究,并辨析了几大创新系统理论之间的关系;刘继生,那伟和房艳刚(2010)将脆弱性理论应用于辽源市社会系统研究,对辽源市社会系统敏感性、恢复力、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因此,以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理论分析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体系,为电子商务及物流行业发展提供指导。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

1.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讨论“对社会中已经存在的系统质,能否建立合理的系统模型和理论来加以描述和还原的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整体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四种。整体分析法是社会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它认为系统由若干分离区域构成,应从全局角度理解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互联网、物流企业是新业态体系的核心部分。

2.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融入传统行业中,让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运营模式,实现国民经济各行业边际效率递增、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电子商务实际就是“互联网+”的例子―“互联网+商贸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是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物流的融合,将互联网思维、方法论、技术、系统和工具深植于电子商务物流行业,改变原始物流运作模式,全面推行信息化,利用平台化发展优势实现各方面资源共享,使电子商务物流运营更为科学高效。

三、基于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融合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物流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新业态,同时不断向其他业态渗透,实现行业生产边际效率递增。互联网、电商物流相互作用形成整体,互联网优化电商物流产业结构、电商物流释放互联网能量。

1.发展目标

电子商务模式使得消费者的物流需求不仅限于速度,体验经济、延生服务需求愈发旺盛,原始物流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将互联网融入物流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作希望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一体化服务满足需求

传统分离式物流,即物品流通过程中自成战线、标准不一的服务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通过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更新、传递将物品周转各项服务融合在一个闭环网络系统内,统一服务标准实现各局部之间的完美对接与协调,构建完整体系,为用户提供高标准、个性化物流服务。

(2)通过信息、数据资源整合实现精准营销

大数据时代,企业通过对客户信息、销售信息、反馈信息整合得到大数据,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计划贡献力量。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使得信息共享更加容易,企业之间相互开放实现基础资源共享,依靠大数据和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物流浪费,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之线下的物流体验、延生服务、推行试销、定制物流等实现精准营销。

(3)通过“互联网+”创新动力实现电商物流生态化运作

“互联网+”战略为电商物流发展形成创新动力。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开展,电商物流企业改变原有粗制滥造式物流服务,物流行业利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市场机制,实现物流业的变革转型,使电商物流行业低效、混乱的局面得到重塑,构筑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生态圈。

2.要素结构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具体包括物流服务商、互联网服务商、电子商务企业、消费者、政府五个主体要素;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种结点要素以及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智能物流技术装备三种支撑要素。

物流服务商是核心要素,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将互联网融入传统物流模式,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物流企业进行实体运作,完成物品的空间位移。物流服务商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高标准的物流服务,是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的核心;互联网服务商是灵魂要素,互联网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互联网+电商物流利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改造物流产业,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精神”贯穿于体系的始终,互联网服务商是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的灵魂;电子商务企业和消费者是驱动要素,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具有双重驱动,电商企业需要物流服务,是第一层驱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使电商企业产生物流需求,是第二层驱动,二者相互作用构成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最为关键和活跃的要素;政府是统筹要素,政府作为监管者把控整个发展体系的运作。政府对相关服务标准的制订、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优惠政策的出台实施等优化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发展环境,从全局把握整体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形成网络状物流服务体系,由相应物流点和线组成,结点要素是互联网+电商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条件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种基础模式在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和最后一公里配送的衔接下形成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输配送体系。

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发展基础,RFID/EPC和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各类传感技术、GPS/GIS/北斗系统定位追踪技术实现了实体物流与虚拟互联网的对接;大数据、云计算是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大脑,能够有效地实现精准化运作;智能物流技术装备是根本,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实体操作应用通过各类智能技术装备完成。利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中层次分析法构建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层级构架模型如下图。

3.运作机制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在传统物流行业基础上融入互联网,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业务经营模式,加速推进物流智能化,实现物流产业升级。应用整体分析方法分别从主体因素政府、相关行业和企业的角度探究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作机制。

对于物流企业,首先,要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物流产业升级。信息技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用互联网工具武装物流行业,利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物流服务能力变化积极响应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响应电商物流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其次,企业主动开展平台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物流的大数据、足够的资金池搭建物流平台,实现各式数据、信息、资源的共通,产生的聚合效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实现物流绿色智能化运作;再次,企业应主动积极采用先进物流设施设备及相关技术,开展绿色智能运作。先进的物流技术装备是开展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基础,企业应改变传统观念,主动参与技术设备、信息系统的更新升级,积极响应政府“低碳经济”的号召;最后,在互联网+、互联网化过程中,企业要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专注于消费者需求,先驱解决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中最痛苦的问题,专注于用户体验,用有限的企业资源提供极致的服务。

对于政府,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升级。政府对物流行业长期发展和“互联网+”战略进行总体规划,并通过给予政府补贴、技术支持等优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培育智能化、信息化的“互联网+电商物流”示范企业;其次,加快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加快制定物流技术、编码标准,加速RFID、条形码在仓储、配送等业务领域的应用,同时促进数据层、应用层、交换层信息化标准的衔接,推动物流化标准体系建设;再次,投入大量资金联合企业建立公共平台,实现物流基础设施、互联园区信息平台及高速公路通行信息的联网共享,实现全国物流基础设施的联网监控管理;最后,政府主动融入“互联网+”变革。政府工作人员亲身体验网购、互联网物流带来的变化,对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创新有更多的包容,主动参与到“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创新浪潮中。

四、“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保障实施建议

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是互联网经济下物流发展新业态,从法律环境、人才培养、技术管理创新三个方面提出保障实施建议。

1.法律环境

良好法律环境是“互联网+”成长的肥沃土壤。政府出台互联网、电子商务及物流业相关的指向性文件在很大程度上对互联网+电商物流产生积极影响,相关行业专利保护、互联网金融安全、客户信息保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有利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对于“互联网+”创新,政府主管部门应有更多的包容,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互联网+电商物流的创新发展,为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法律环境,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转。

2.人才培养

优秀人才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必备要素,培养优秀的专业性、综合性人才符合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要素优化”精神。企业一方面积极培养所在领域专业人才,加快培养一批物流专业人才和互联网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培养优秀管理人才及涵盖行业发展相关领域综合性人才,综合性人才知识面广、对相关法律熟识,并对新事物有极高的热情。因此,造就一批熟悉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程序、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服务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篇3

一、信息技术下物流仓储行业存在的问题

1.行业竞争强,物流成本高。物流行业是产品实现流通的主要途径,被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血管,据调查,我国现有的物流企业种类较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中央直属的专业型物流企业,这种企业受行政控制,主要针对专营性生产资料的流通;二是地方专业型物流企业,这种企业受地方行政的领导,主要针对地方性商业系统;三是兼营型物流企业,这种物流企业同时结合商流和物流,目前在我国物流行业当中所占的比重大,且仍在不斷增加。国内物流行业虽然占据主要地位的若干个大型物流公司,但企业的总数很多,竞争环境十分激烈。由于整个物流行业存在着无序竞争、各个物流公司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以及物流信息传递不够流畅等原因,往往导致物流仓储行业的存货不能得到及时调配,大量物资被滞留在流通周转途中,最终导致资金沉淀、产生大量库存费用,增加了物流仓储行业的成本,同时也导致物流企业的信誉度受到影响,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2.标准化不足,信息共享率低。我国物流仓储行业由于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同的企业业务流程不相同,且由于竞争关系不愿意共享各项信息,使得国内物流仓储行业的整体标准受到影响,经常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等突出问题。物流仓储业务因为企业资源有限导致了仓储标准化工作环节相对薄弱,与其他标准化程度高的产业相比差距极大。与此同时,各个物流企业几乎都拥有自己独立的仓储空间和运输设备,由于业务量不饱满,往往导致了仓库闲置或车辆空载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物流仓储和运输资源的极大浪费,虽然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能够有效地解决标准化和资源效率等问题,但由于缺乏整个行业的系统化管理,企业热衷于利益竞争,使得标准化和信息共享的前进步伐很难加快。

3.管理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缺乏。通过对国内外物流仓储行业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能够发现我国的物流仓储管理模式相对较为单一,由于我国物流行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不高,物流仓储行业针对不同业务的行业领域,缺乏专业性,往往很难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仓储解决方案。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物流网络优化技术目前还仍旧比较落后,往往降低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上,工作效率与质量的降低常常导致客户服务水平难以提高,缺乏竞争力。

二、信息技术下优化物流仓储模式的方案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保证信息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物流仓储企业已经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仓储管理,但仓储管理系统的软件研发水平和员工熟练运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往往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信息化并未在物流仓储行业达到理想效果,在新的物流仓储模式中,应当建立标准化网络信息平台,专门提供仓储物流信息的、流转以及行业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如果能将行业与企业之间的物流仓储信息汇集起来,形成大数据,这样就能使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和能源的高效利用,能为企业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使得企业能够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当中,最终建立更完善的信息平台,形成良性循环。

2.提高物流行业工作效率。物流信息技术平台除了解决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还要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因此,在全新的物流仓储模式当中,应当提供货物交易管理信息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快速准确地查询在线订单、货物管理及物流各个环节处理进度等信息,让企业和客户的信息流通更方便快捷。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还可以开设在线交易、支付、客户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来解决交易方式单一、客户沟通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仓储工作效率,企业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自助式仓储,这种自助式仓储方式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客户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时间的要求,自主选择仓储时间,为物流企业和客户双方省时省力,大大提高物流行业的工作效率。

3.合理布局仓储网络。由于成本原因,许多物流仓储企业倾向于选择位置相对偏僻,远离城市中心、地价相对较低的位置建构或租用仓库,在这个前提下选择的仓储地址往往难以形成最佳的网络布局。对于物流仓储企业而言,合理选址能够带来业务运作和管理上的便利性,仓库之间的过远距离往往降低运输效率,增加运输成本;距离过近则会使得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增加污染排放。物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数学模型,结合企业自身的各方面数据,进行综合运用和计算,在考虑业务范围、企业成本等因素基础上,合理布局仓储网络,充分利用仓库资源,实现仓储面积利用最大化,降低仓储成本,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仓库选址建设、物流网络化运转等问题进行管理。

篇4

[关键词]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9-0093-02

[作者简介]郭静(1983-),女,汉族,吉林人,讲师,研究方向:报关与国际货运。

一、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苏州市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近15%,2010年达到39081亿元,占江苏省社会物流总额的1/3。近两年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全市物流总量增速趋缓,物流效率提高缓慢,企业效益有所下滑,2012年苏州社会物流总额46300亿元,仅增长3%,比2011年大幅回落12个百分点。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苏州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2010年“苏州交通物流信息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并与传化物流基地、白杨湾物流中心等企业信息平台、苏州市运政GPS综合管理系统、GIS系统进行了成功对接,实现了对5000余辆运输车辆的适时跟踪和3000多家运输企业的GIS定位;继续开展“苏州现代信息物流交易平台”项目的各项工作,已开通400-180-5656服务热线,实现替货找车、帮车配货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服务;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信息扫描及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当前苏州市物流行业已极具规模,基础性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不断加强,将进入一个以整合为目标的新阶段,但从整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综合性、全局性和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在各个企业、环节中的单点应用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苏州市重点物流企业、基地和苏州物流商会都建有自己的物流信息平台,有的企业还采用了物流电子商务和条形码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但由于各企业网站的接口标准不统一,不能有效地引入到生产、经营等供应链中,信息流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极大地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二)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物流信息化大大缩短了物流的过程,并且从长远来看,物流业的发展并不是靠规模取胜,而是会朝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其服务也会越来越专业化,信息化将在其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目前信息化在苏州市物流行业中应用层次仍较低,苏州大部分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虽然有迫切要求,但是在实现过程中,由于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需的物力、人力的认识不足,尤其缺少充裕的资金支持,不能保证对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往往半途而废,或者根本不去尝试,这也常常成为物流信息化停滞不前的制约因素。

(三)物流软件开发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作为信息化实际应用中的工具物流软件,近年来已成为一个新崛起的热点,从事物流软件开发的企业不胜枚举,物流软件供应竞争激烈,但盈利模式尚未成熟。良莠不齐的物流软件也使得苏州物流行业信息化进程举步维艰。这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熟悉计算机的人不懂物流,懂物流的人又不熟悉计算机,软件开发者很难将流程表达出来,对信息化的需求缺乏明确的总体设计、规划思路和策略;二是针对自身实际运营情况,不同用户对物流软件往往有不同的个性需求,因此就要求软件开发商能够量体裁衣,甚至二次开发,这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说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都过高。

三、加快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为了保证苏州现代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苏州市政府完善物流信息化政策和标准,加快行业的扶持力度,应重点制定相应的资金扶持政策,例如设立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培训基金、为物流软件开发商提供补贴等,只要符合相应的申报条件,政府都应给予资金扶持,并做好资金的流向监督工作。

(二)行业协会层面

现代物流应有效整合和集聚各种物流和信息化资源,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利用最少资源发挥最大作用。首先,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当前被物流企业公认的最为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方式。但目前苏州市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能够有效整合各类市场资源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这就需要苏州物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联合,无论以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的方式,应尽快搭建新平台或者完善原有平台,统一接口标准,使该平台成为一个服务对象多元化、使用规模社会化、认可度高的公共资源,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其次,行业协会应加强引导,加快推进全市物流资源整合和建设步伐,推动物流行业软硬件同步升级。例如,苏州市现有的仓储资源丰富,甚至部分仓储设施存在着过剩现象,但也存在结构性短缺,缺乏真正的现代化物流设施,如立体仓库等仓储设施。因此,必须对仓储资源加快实施改造工程,配备先进的仓储设备和管理软件,完善储存、分拣、装卸、装配、条码生成、挂标刷标、集货配送等各类功能,将传统意义上的存货中心提升为现代化的分销中心和增值服务中心,从而盘活闲置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企业层面

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高附加值的专业化,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不再是单一负责仓储、运输等环节,而是作为客户的“管家”,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制定整合物流运作方案,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用多式联运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整合上下游企业关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为配合企业发展和客户的需要,企业一方面应针对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设备,另一方面应重视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多渠道培养既熟悉物流管理业务,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物流信息化人才,在苏州市物流信息化进程中占领前沿和制高点。

[参考文献]

[1]苏州市“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EB/OL] http://wwwsuzhougovcn/asite/zt/2012/06/sew/wlyhtml

[2]张翠林,王军强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10)

篇5

[关键词]商贸物流;现状;问题;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7.15.246

商贸物流是指与批零、食宿等商贸服务业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整个物流过程中对成本影响比较大的环节。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促进消费、推进流通方式升级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随着稳增长效应逐步显现并伴随着国家新一轮区域经济战略的驱动,我国物流业呈现稳中向好的局面。山东省是流通消费大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二位。“十二五”期间,山东省物流市场需求规模不断增大,物流业增加值快速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小幅上升。

1 山东省商贸物流“十二五”发展情况

2014年,山东省全社会物流行业营收总额18.55万亿元,同比增长8.16%;物流行业增加值3852亿元,增长8.2%,占GDP的6.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4.9%;固定资产投资4198.1亿元,增长16%,占全省投资比重的10.1%,商贸物流业规模不断增大。

1.1 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目前,山东省物流企业2.2万家,运营物流园区409个,72个物流品牌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通用仓储面积6600万平方米,其中30%为空间利用率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的立体库。拥有140家冷链物流企业、冷库350万个、低温储运能力超过400多万吨,占全国的45.5%;果菜、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19%、16%和13%左右。同时,555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380个物流配送中心和一批兼具配送功能的乡镇商贸中心形成覆盖城乡的商贸物流网络,山东省连锁企业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0.5%。

1.2 流通效率明显提升

2014年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68万个,连锁总店达139个,连锁门店1.1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建设的大型配送中心148个。临沂市开通了2000多条国内配载线路,物流网络覆盖全国2100多个县级以上网点。济宁市开展城市共同配送工作以来,配送网点覆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3个百分点,共同配送服务面积占全市城区面积的50%以上,服务人口占全市的60%以上。寿光建设了全国最大的果菜专业物流园区,“寿光蔬菜物流指数”成为全国蔬菜运销风向标。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服务的比重提高到85%,中国重汽、海尔集团、潍柴动力等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物流成本下降11%以上;临工沃尔沃依托山东立晨供应链管理服务,物流费用降低30%。60万吨中国食品谷中凯冷链物流园重点打造一站式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效果显著。

1.3 物流企业实力增强

目前,山东省拥有A级物流企业209家,其中,5A级企业18家,4A级企业94家,3A级企业85家。共有中国仓储服务金牌企业15家,中国星级仓库21家,其中五星级仓库16家。银座集团、利群商贸、潍坊百货集团、全福元商业集团、家家悦集团、新星集团等物流配送服务商快速发展,济南鹊华、潍坊中凯等营业额过10亿元仓配一体化企业超过20家。山东新星集团依托477家连锁门店、20万平方米仓储中心、10万余种商品资源,建成了集物流配送、超市连锁、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运营新模式,2014年实现销售5.7亿元,增长31%。荣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以冷链物流业务为核心,不仅提供全国干线、支线公路整车运输服务和全国各城市批量和零散冷冻、冷藏仓储服务,而且为北京、上海、广州、青岛、苏州、武汉、成都七个城市提供当日送达的配送服务。据统计,公司实行甩挂运输的线路节省了近19.8%的人工成本和牵引车购置费用,运输效率提高了20%,里程利用率达到90%,燃油消耗平均下降10.9%,碳排放平均降低12.4%,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甩挂运输试点单位,并成为中韩陆海联运企业,2014年被评为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第一名。

2 山|省商贸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从国际上的统计数据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下降约0.6个百分点;然而从我国的统计数据来看,1991年至2014年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下降0.5个百分点。山东省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占比较高,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占比低于广东、江苏。2014年山东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43.5%,分别低于广东、江苏5.6个、3.2个百分点。山东省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客观上决定了经济发展对物流需求的依赖性较高,从而产生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高于广东、江苏。山东与广东、江苏的主要运输方式存在差异。山东省公路运输量占货运总量的比重分别比全国、广东、江苏高9.9个、11.3个、29.1个百分点。公路运输成本相对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较高,山东省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方式决定了山东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高于广东、江苏的现实状况。水路运输成本是三种主要运输方式中最低的,广东、江苏水网密布,凭借水路运输的优势,从而使物流总费用得到降低。水路运输是广东、江苏的第二大运输方式,山东的水路运输量分别低于全国、广东、江苏8.8个、17.3个、33.9个百分点。铁路运输是山东省的第二大运输方式,虽然山东省在铁路运输方面有优势,但由于铁路货运量总体规模不大,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物流成本偏高的问题。

2.2 专业化水平不高

山东目前很多商贸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仅仅停留在简单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环节,信息传递、运输、加工、包装等辅助薄弱。第三方物流发展较慢,缺乏与产业深度融合并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供应链物流服务、物流金融等创新不足。一是标准化普及程度不高。尤其是冷链物流专业化水平不太高,全省冷链监控体系尚未建立,农产品流通供需脱节,影响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仓储运输系统效能比较,冷库等基础设施标准化程度、自动化控制水平和综合利用率低,能耗高,冷链物流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娴熟的操作人员缺口大,满足不了冷链物流发展需求。物流配送领域应用的托盘、叉车等器具、器械标准不统一,配送设施标准与包装标准不统一,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兼容,造成物流周转缓慢。二是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滞后。省内大部分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少,有的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缺乏信息共享、无缝对接、一体化服务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系统,物流供需信息不对称,空载空驶率高,造成物流企业运行效率不高。

2.3 管理体制不健全

物流特别是城市配送涉及多个部门,部门职能分割,分段、分块、分类管理模式造成基础设施缺乏统筹规划、物流设施衔接水平低,配送车辆“进城难、停车难、通行难”的现象在不同地区仍然存在。各种运输方式集装箱化率不高,多式联运资源使用率低。目前,商贸物流还没有相对独立的统计体系,很多数据依靠行业协会提供,不能反映商贸物流的整体情况。缺乏现代物流系统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技能的人才。

3 加快山东省物流行业发展的对策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与现代制造业、商贸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业态相互融合,并逐步向价值链的上游延伸,形成一体化产业链。对于物流业发展的“新常态”,山东省政府应高度重视和沉着应对,积极寻找战略突破口,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打造物流“升级版”,以转型升级应对“新常态”。

3.1 构建智慧物流体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G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推动我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迈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行为从原来简单地追求温饱或数量,逐步向追求高端高质消费转变,而山东省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推广水平较低,商贸物流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物流业的水平难以跟上消费模式的升级换代,配送的效率、范围、质量难以完全满足消费者需要。这要求商贸物流行业必须着眼于消费者的最终需求,甚至是高端需求,以便提高响应能力和物流效率,探索利用大数据、智慧化的技术路线,积极对接以跨境交易、移动终端、社交网络为重点的现代化电子商务物流需求,实现物流业的转型升级。支持建设一批物流电子交易平台,促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鼓励物流企业升级改造现有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与商贸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和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制定标准化的物流信息平台接口规范,建立物流数据信息采集、交换和共享机制,推进商贸物流与生产、批零等企业,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3.2 加快多功能物流体系建设

优化商贸物流设施布局,构建以重点商贸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点为支点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强化各类批发零售市场的物流服务功能,建设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商贸物流园区及物流配送终端。

3.3 提高物流配送标准化水平

抓好淄博、临沂、德州三个国家级物流标准化城市试点,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以标准化为重点,发挥试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区域物流规范化水平,促进山东省物流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严格执行行业强制性标准,结合试点工作,探索在试点企业逐步建立覆盖仓储、车辆、服务等城市配送领域的地方标准体系。选择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地区、园区和企业开展标准化托盘、周转筐循环共用试点,促进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改造。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RFID射频识别码、GPS实时监控等新技术,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引导企业在物流配送中采用标准托盘和集装单元,实行货物流通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推动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积极采用标准化托盘共用系统,提高托盘使用率。

4 结 论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山东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应树立“互联网+”理念,以满足生产端和消费端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把握现代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规律,以数据化、信息化、智慧化等设备为载体,加大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力度,优化物流行业全链条管理和资源配置,推动物流行业与现代化制造业、商贸服务业的融合,与商品流、数据流、信息流、资源流、资金流的深度融合,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融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物流行业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伴随全球社会整体不断快速发展,在美国等欧美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物流产业也受到了相应的冲击。一方面造成整体物流行业市场的不稳定,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经济损失,非常不利于社会整体经济增长,阻碍我国物流行业可持续化高效发展。如下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说明:(1)贸易量的减少直接导致物流市场需求量降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不仅对我国造成影响,同时也危及到其他国家,这样就造成整体贸易量的降低,其中像是能源、钢铁等物质的需求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比下降缺失导致我国下游的物流产业受到严重的冲击。贸易量是保障我国下游物流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加强金融危机下物流产业的强化以应对措施强化有助于保障贸易量的降低。(2)物流市场价格降低,波动比较明显。我国社会内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国内客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压力,为了能够更好地获得生意项目,部分客户大幅度压低物流价格,这样就导致物流市场经济效益的降低。同时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导致市场需求降低也引发物流市场价格的普遍下滑。在物流企业资金难以收回的情况下,企业内部资金链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部分企业将会面临倒闭的危险,非常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3)物流业投资增长趋缓,物流企业融资困难。由于整个物流市场的不景气,导致投资者失去信心,对该产业的进入保持谨慎态度,以此来规避风硷。银行放款也比较谨慎,广大中小企业因为自身信用等级不高和银行授信不足,难以直接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服务。国内商业银行基于历史原因,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和信用等级高的大型企业。很多物流企业由于资金链脆弱,资金严重短缺,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2我国物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发展对策分析

物流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我国综合竞争能力,实现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加强系统观念以及政策力度的强化,从中整合资源利用效率,培育出具有更加现代化意识的综合型人才,从而保障物流行业水平提升。如下物流行业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对策进行简要分析说明:(1)加大政策层面支持力度。在金融危机面前,政府要加强对物流业的引导,帮助物流企业度过难关。通过引进融资租赁,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信用担保;给行业提供合理的政策导向和政策措施支持,从基础设施、人才和创新等方面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整个物流业的发展能力和设施水平;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在物流领域的公共服务,如信息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平台建设;强化物流行业的管理;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物流业的发展扫除制度;突出规划促进区域一体化的物流发展。(2)提高信息化水平。金融危机给物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必须进行信息化改造,让信息流主导物品流,通过信息化实现物流的优化配置,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经济性,有效降低库存。以满足客户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来改进物流信息管理模式与信息运作流程,以标准化为基础来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在实际的物流业务中有效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3)整合物流资源。通过自身业务链的整合,优化内部结构,从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过渡,挖掘建立高效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提高抵抗金融风险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物流企业改变外延扩张模式,集聚同行业优质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强势企业,弱化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4)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合作。制造业物流是我国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统计调查发现,工业品90%以上的时间被仓储等物流环节占用,仅余10%的时间用于产品工艺加工制造过程。因此,制造业物流的程度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制造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是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必须进行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合作。(5)发展第三方物流。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小而分散,大多数物流企业局限在供应链功能的一小部分,无法满足客户的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应通过重组与购并,逐步形成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核心能力和服务产品,在特定物流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第三方物流能够有效地保障整体物流应对金融危机时能够保障问题的最小化,减少金融危机冲击下对我国物流整体行业带来的影响,从而保障我国物流行业可持续化快速发展。(6)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队伍在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保障物流产业发展战略任务执行的必要前提。因而在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应加强物流人才队伍的培养,根据社会实际情况,加强教育培训,坚持高标准、规范化的原则,以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物流人才,为物流企业面对金融危机时能够高效的模式进行处理解决,降低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的不必要损失。

篇7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企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运行中,部分制造企业通常会采取将物流业务承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方式,减轻自身的业务负担,从而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工作中。物流企业十分注重货物的运输和存储,因此,第三方物流将负责业务流程的协调和编排,在制造生产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

1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中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加之我国在此方面的相关人才严重缺乏,物流管理模式与时代的发展潮流不相符合,使得第三方物流产业对市场的把握不准确,难以充分满足客户的诸多需求,不能使客户对企业产生依赖,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阻碍。

1.2物流功能不全

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中,功能不全的最大体现是增值服务的欠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物流企业无法充分满足客户的相关需求,造成客户流失。第二,部分制造企业没有完全体会到物流企业的优越性,通常自己开展物流工作,不需要第三方物流插手,这严重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

1.3信息不对称

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相对独立,没有与传统的物流运输进行良好的结合、取长补短。同时,在互联网的使用方面也不够充分,系统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客户信息缺失问题频繁发生。此外,物流企业在与客户合作时,只是单方面运作,没有做到信息资源的同步共享,因此难以取得客户的信任,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十分艰难[1]。

2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

2.1合同管理系统

物流服务中的每一种业务都需要有合同贯穿始终,合同管理系统能够为业务的质量提供参考标准,也是计费的关键.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合同管理模块与其他模块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也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它为每项业务的应收款和应付款提供结算标准。在事故发生时,也可以根据合同中的规定进行理赔。在实际的运作工作中,物流企业、供应商以及客户三者将会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但是,由于合同签订三者受到历史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在合同签订的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普遍存在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建立一种规范化的合同管理系统十分必要。合同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内容包括运输管理、仓库的管理和租赁、日常的杂物处理以及设备的租赁等,这样做能够实现对合同的规范化管理。

2.2运输管理系统

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运营的业务就是运输,运输管理系统负责运输服务计划的制订、工作执行以及质量监控,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空运、陆运。为了使运输成本降到最低,应采用计划运作与实际运作相结合的形式。其中,计划运作指的是客户提出的方式,实际运作指的是实际上物流公司采用的方式。在满足客户所需的时间和质量的前提下,物流企业将采用最低成本的运作方式进行运输。除运输整车或者整箱的货物之外,通常采用的是配载方案,配载优化是在启发信息基础上的装箱算法,是将路线作为启发信息,在固定的容量中以添加更多货物的方式进行装箱的Package算法。

2.3质量管理系统

质量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监督服务质量,为物流运作提供参考标准,并对运作时发生的投诉现象进行管理。在质量事故的处理方面,应通过运输质量的接口查看相应数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定和分析,最终与客户进行联系,商讨处理方案,同时将发生质量问题的残次品进行妥善处理。在进行物流运作时,可以事先制作出部分样品作为质量参考,并且定期评估物流运作质量,这样做既能够使物流服务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也使客户投诉的概率得到极大的降低。从质量管理系统的功能看,主要包括违约清单、残次品处理以及客户投诉等方面功能[2]。

2.4保险管理系统

保险管理系统主要为运输和存储业务的保险工作服务,在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中,保险的收支类型可以分为收入保险和支出保险两种,从业务类型方面可以分为仓储保险以及运输保险。物流企业对于运输和仓储数量的计算通常以年为单位,其中的支出保险是指与保险公司协商得出的包络价格,收入保险是指在车辆运输和库货物保险中获取的收入。

3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措施

3.1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为了促进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的迅猛发展,政府应积极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增加配套设施的供给数量,推出具有针对性的扶持计划,并且制定活动制度。政府对第三方物流行业的扶持将会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够使我国的物流行业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因此。政府应制订一系列有关物流行业的发展规划,使政府中各个部门的职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在配套设施的供给方面,政府应加强力度给予第三方物流行业大力支持,使其实现一体化的运输和配送,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政策支持。

3.2多渠道吸收资本

目前,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投资资金的短缺问题。因此,为了实现物流企业的正常运营,需要其通过多种渠道吸收更多的投资资金,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资金动力。针对此种情况,政府可以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为物流企业制定银行贷款条例,提供政府方面的支持。除此以外,物流企业还可以通过向银行抵押固定资产等渠道,获取所需的贷款,以此来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3]。

3.3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

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行业具有规模小、服务项目单一的缺点,同行业在市场的竞争中日益激烈且没有秩序。对此,政府应根据物流行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例如,精简审批程序、提供相应税收政策支持等,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与其他相关企业的合作。从物流行业的整体来看,中小型企业最应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使自身市场的竞争力逐渐提升,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已来临,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积极与新型信息技术融合,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第三方物流管理也不例外,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使我国的物流行业走上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使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此外,相关专家和学者应加大对信息系统的研究力度,使其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第三方物流行业中的应用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岩,李辰,马健.基于J2EE的三层B/S模式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储运,2015(3):45-47.

篇8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fierce competition.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China exposed their shortcomings and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Beijing logistics enterprises also hav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low operation efficiency, the absent logistics value-added services, irregularity information services, high operating costs, the gap among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so on. The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Beijing should actively fa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accelerate the formulation of logistics standards, seize the good opportunit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Strategy, establish enterprise green logistics system, strengthened enterpris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to seek better development.

关键词:物流企业;现状;发展趋势;北京市

Key words: logistics enterprise;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tendency;Beijing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236-02

0 引言

物流产业是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参考,也是评价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1 物流的概念

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物流实现了将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流动,满足人们和社会的需求,是一种经济活动。一般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

2 北京市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规模、技术、理念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2.1 企业运行效率低下

经过调研,北京市的物流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往往要协调多个部门,而且要经常面对跨行业和地区的情况,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具有综合协调的能力,去协调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运行模式,各个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但是在现实中,很多物流企业起步比较晚,建设和发展的速度比较慢,在企业内部还处于条状管理或者块状管理的模式,物流企业的运行和管理被限制在某些部门和某些地区,在各个部门和行业,以及各个地区之间形成小范围的自我管理,没有形成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联合与互动,没有形成高效率的合作,严重影响了北京市物流企业的发展。

2.2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物流成本可以降低到企业运营成本的10%左右,有些企业可以更低,但是在我国,这个指标是比较高的,几乎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说明我国企业在物流成本这个方面已经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了,这从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企业在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物流企业必须与当前的经济形势紧密结合,努力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服务对象的成本。

2.3 缺少物流增值服务

北京市物流企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仅仅提供单一运送和仓库储存服务,这些传统业务附加值比较低,而并没有将流通加工、库存管理、信息咨询、成本计算与控制等增值服务融入企业的业务中,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企业开展的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服务还没有全面开展,这两种服务的附加值比较高,导致北京市某些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仍然处于相对低水平的初级阶段。

2.4 物流地域发展失衡

北京市的物流企业比较重视市区范围的物流服务开展,而对农资物流和农村物流业务的开展并不重视,业务发展比较滞后,城乡物流差距比较明显,形成了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失衡的局面。一方面,北京市农村的交通运输网络还有待建设的完善,农村的物流设施和物流设备还比较落后,根据资料显示,北京市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在储存和运输等物流环节过程中的损失率接近30%,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这也造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北京市针对农产品的专业物流企业几乎没有,这也为现有的物流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思路,扩展经营范围,着力开展农资物流的市场。

3 北京市物流企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物流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物流企业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加速了物流全球化的进程,将物流服务延伸到全世界。

3.1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中心环节,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物流的全面业务中,并将信息化努力建设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相关,北京市的物流企业要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通过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借助政府的资源和能力,实现物流信息的整合,实现跨区域物流信息的共享,实现物流数字化通道的畅通。

以北京市区为中心,建立城区与村镇之间、物流企业与服务对象之间、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城市之间的信息联系渠道,使之成为一个覆盖广泛的的物流信息化网络。北京市的物流公司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整合,包括信息、资源、技术等各个方面,紧密联系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要求完成其对物流需求的规划和设计,为服务对象提供附加值较高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高效率地完成物流过程,依托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打造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抓住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良好契机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为北京市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挑战,根据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经验,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也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北京市的物流企业要积极实施现代物流理论中的整合战略,努力建设具体有区域竞争力的物流体系,推动自身的产业升级,营造适合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与环境,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通过建立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实现物流行业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以“立足京津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阳光和原则,加强物流产业一体化战略。

3.3 加速物流标准的制定

物流标准化,关键要建立物流行业的标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物流行业的运营成本,也能够提升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物流行业统一的标准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这不是某个或者某几个企业可以单独进行的,需要有政府部门的参与,引导和协调各个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协会,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北京市物流企业要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适应物流发展形式的需要,物流行业要积极制定物流标准。第一、构建包括物流设备、物流技术、服务标准、物流信息等在内的物流技术指标和服务标准。第二、构建包括物流术语、计量单位、计量方法、物流流程等标准的制定。第三、构建物流信息平台,规范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与国际接轨。

3.4 建立企业绿色物流系统

进入21世纪,很多经济领域都在倡导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物流行业也必须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向绿色物流方向发展。近些年,国际上很多国家都积极关注和研究“绿色物流”,有很多专题的研讨会和论坛,绿色物流理论和相关的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绿色物流业逐渐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重点。传统物流行业在运营过程中不仅要保护环境,还要加大自身企业的净化,充分实现物流资源的循环利用。

北京市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充分利用自身的物流资源,努力做到与自然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建立全新的绿色物流系统,在运输到仓储的经营过程中提高运行效率,在资源和信息的流动过程中提高循环效率。实现绿色物流就要在物流过程减少物流各个环节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净化物流体系,更充分的利用物流资源。目前,北京市的物流企业正在不断提高绿色经营观念,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提高绿色消费理念,绿色物流正在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很多北京市的物流企业正在发生着改变,选择更加绿色的交通运输工具,使用低排放量的小型货车进行运输,降低了运输工具的尾气排放。选择更加绿色的包装材料,使用环保可降解的材料进行包装,提高包装材料的可降解效率,注意包装物的回收和再利用。选择更加绿色的加工模式,以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作业方式进行绿色加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5 强化企业协同创新

有学者提出“物流全球化”的概念,当今的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生产、制造和服务正在逐步实现一体化,大规模制造和标准化服务使传统和分散的物流活动不断拓展,物流的规模变得复杂和日趋庞大和复杂,物流企业的协同化的创新发展成为一种发展方向。

北京市物流企业要拓宽协同创新的视野和范围,不要仅仅局限在物流企业之间的重组和并购层面上,还要整合物流资源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整个产业链进行服务、行业、资源和市场的协同整合;物流企业之间进行联合与并购,扩展物流市场,占有更大的市场比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物流网络,依托供应链理论协调多个企业的协作经营;积极与国际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谢睿.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业发展对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2015(7).

[2]程永伟,穆东.北京市物流业融合发展的低碳效应――基于全产业链的SDA分解技术[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

[3]赵静,唐友莲.现代物流业与跨境电商的互动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15(7).

[4]刘敬严,赵莉琴,李占平.新常态下“互联网+”物流业发展转型分析[J].物流技术,2015(6).

[5]董琳娜.现代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时代金融,2015(6).

[6]田雪,塔阳,杨江龙.北京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生产业互动需求分析[J].商业时代,2014(2).

[7]林有来.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服务水平――北京市物流业发展特点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3(12).

[8]鞠颂东.物流网络协同运作与北京市物流业健康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2(11).

[9]沈君,郭建斌.北京市物流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经济师,2012(9).

篇9

食品物流相对于其他行业物流而言,具有其突出的特点:一是为了保证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食品安全性,食品物流要求高度清洁卫生,同时对物流设备和工作人员有较高要求;二是由于食品具有特定的保鲜期和保质期,食品物流对产品交货时间即前置期有严格标准;三是食品物流对外界环境有特殊要求,比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四是生鲜食品和冷冻食品在食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食品物流必须有相应的冷链。为了振兴中国的食品物流行业,全面提升我国食品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与管理水平,日前,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联合了百家食品物流企业,共同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呼吁。

一、从政府角度强化食品物流行业的地位与作用。

食品物流是与人民生活关系最紧密的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议国家政府部门建立食品物流行业政策主管机构或授权行业组织,针对食品物流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扶持政策,制定食品物流标准和相应的法规,充分发挥食品物流行业协会在行业规范、行业自律、行业发展和行业管理中的作用,支持食品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二、从政府的角度支持食品物流企业,培育物流市场。

对食品物流企业最大的支持是培育具备现代物流需求的食品物流市场。因此,建议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支持农产品原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产业的物流服务外包,鼓励与现代食品物流企业组成食品供应链服务联盟,从根本上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三、建议制定具体政策,推动现代食品物流企业的发展。

1.建立食品物流企业的社会信用评价与管理体系

物流行业是典型的责任与价值倒挂的行业,物流商品的价值往往比物流服务费用高出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物流行业良好的信用是重要的市场竞争力之一。同时,由于物流服务基本上采用先服务、后付款的结算模式,因此物流企业客户的信用程度也成为物流企业选择客户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信用评价与管理体系,更无信用评价标准,因此,在建立现代物流服务市场的过程中,这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建议政府逐步通过整合银行、工商、税务等各行业主管部门信用管理体制的方式,建立起我国的企业信用综合评价与管理体系。通过物流行业主管部门与社会团体共同努力,对物流企业信用评价与管理体系进行研究与探索,建立社会性的信用资源共享体系,为我国现代食品物流服务市场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2.建议建立现代物流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

现代食品物流企业的特点将是越来越重视物流管理体系与供应链管理的高效率与高服务水平,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运输与仓储设施以实现物流现代化将是我国现代物流必然的发展方向。这样,将形成现代物流企业为管理型企业的特点,企业的大量资金用于社会资源的整合与服务,流动资金占企业资金的比例高达50%以上,很少用于长期固定资产的投资。由于我国金融融资体系采用抵押融资担保模式,现代物流企业又缺乏长期固定资产而造成抵押物不足,以致很难得到金融服务的支持.仅靠自有资金维持,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速度。从而使中国的现代物流企业在与金融服务体系顺畅、资金雄厚的外资物流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建议政府组织针对支持现代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现代物流企业进入服务担保体系及现代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担保基金,在完善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的同时,解决金融机构的担保问题与降低经营风险的问题。

四、食品物流业税制有待改革。

1.建立适合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特点的营业税抵扣方法

随着社会资源的整合与物流外包发展日趋明显,食品物流企业重复纳税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在市场经济不断成熟、产业分工不断细化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是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体现。建议重新核定物流企业营业税的计税基数,采用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时,应在其承揽的全部物流收入中减去分包给其他单位的物流支出后所得的余额,作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这样,在税收制度中可以充分体现现代物流的特点,亦符合税收效率性原则,避免了不合理税收对食品物流企业形成的经济负担。总之,建议政府根据现代物流企业业务外包的特点与重复纳税严重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营业收税方法。

同时,建议在现行联运发票的基础上改制成物流业发票,其具有三个属性:一是,可以涵盖现代物流的服务领域,包括运输。仓储、搬运、分拣、包装等物流环节;二是,其代垫款,包括外包的运输和仓库租赁费用、劳务公司的劳务费用等可以在抵扣联中抵扣,按公司本身实际收缴纳营业税;所有的抵扣凭国家认可的发票计算,可以方便的在企业财务成本中合计与稽核。三是,现代物流发票可以在客户的增值税进项中抵扣。采用这种票据将可以解决现代食品物流产业的重复纳税问题。

2.适当降低部分食品物流服务的营业税税率

针对目前食品物流企业反映利润率低而税负高的情况,建议政府考虑适当降低物流业务中仓储、配送、及租赁等业务的营业税税率。建议将此部分服务的营业税税率由原来的5%降到3%,与运输营业税持平。此举既能解决营业税税率高、企业负担重的问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统一物流业务各环节税率,为日后实行物流服务营业税统一税目、税率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食品流通产业的不断发展,食品仓储和配送等物流服务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属需求弹性较小的社会必需服务。适当降低仓储、配送的营业税,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生活必需品征低税的税收公平性原则;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及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低廉的物流服务成本能进一步激发社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同时增加物流服务税收的

总量,提高税收的效率性。

3.允许集团性食品物流企业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

由于食品物流对安全、效率、成本的特殊要求,因此其行业规模化与集团化将是企业发展的趋势。现行集团化食品物流企业务分支机构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机制,使企业各地分支机构的亏损无法弥补,无法真正体现企业营收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建议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设立的跨区域分支机构的食品物流企业,凡符合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并与总部微机联网、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的企业,由总部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

4.出台针对食品物流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食品物流行业与国计民生紧密相连。关系重大的特点,建议政府对于投资规模大、物流服务范围窄、物流管理要求高的冷链食品物流企业、绿色食品物流企业,食品供应链管理企业等,根据国家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适当降低物流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和购置税、土地使用税等对物流企业影响比较大的几种税目的税率。

建议对投资500万美元或2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食品物流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先征后返,第一年和第二年返还全部,第三年至第五年返还50%。

建议对新办的食品物流企业,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减免企业所得税两年。

建议对仓储型食品物流企业实际缴纳的营业税、增征税、消费税的税额合计征收,税率为1%;对新建或购置的新建食品物流基础设施,自建成或购置之日起免纳房产税3年。

税收作为国家重要宏观调控手段,针对食品物流行业的优惠措施能够体现国家对食品物流业积极扶持的政策导向。对推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对食品物流行业的税收扶持政策能够将食品物流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更新的高度,促进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虽然我们呼吁税收改革,建议降低了个别税率、并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通过高效率的食品物流服务,降低食品流通总成本,可以提升食品消费市场需求水平,提高食品产业经营效率与效益,从而促进食品产业税收总量的增长。

五、建议制定城市食品物流配送支持政策。

城市交通管制与城市食品物流关系密切。现行一刀切的城市道路交通管制政策使现代食品物流企业的集中配送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各企业各自为政的配送车辆积载率很低,同时,严格、一刀切的交通管制也不符合食品物流卫生。保质的时效性严格要求。

现代化的城市食品物流配送通过优化物流路径、整合食品货物资源,将较大幅度地提升车辆的积载率,在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的同时,减轻食品物流配送车辆的总量,减轻物流配送对城市道路的占用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整体形象,同时减轻对城市交通的压力。

建议城市道路交通主管部门从充分发挥食品物流企业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集成作用,制定现代食品物流城市道路运输支持政策,对现代食品物流配送企业给予道路交通通行方便,发放食品物流绿色通行证。同时对社会零散货运车辆严格管理,促进城市食品物流的高效运作。

六、建立食品物流干线物流绿色通道。

食品物流的品质、卫生、有效期要求非常严格,与农产品物流具有相同的时效性高要求。同时,食品物流属于低值大宗物流,物流成本在商品价格中所占比例很高,食品物流干线运输的利润率很低。为了保障现代食品物流企业的正常运转,建议对现代食品物流企业的食品干线物流运输享受与农产品绿色通道同样政策待遇。

七、完善食品物流行业法规体系,改善和加强行政执法。

1.加快食品物流行业的法制化建设.完善行业法制体系,依法进行行业管理和结构调整,坚持立法与执法并重,执法与监督并举。

2.加快行业立法进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食品物流行业法规体系,并加强法规的组织实施和执法工作。

3.完善食品物流行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建立和完善资质管理制度、服务质量招投标和年审制度,提高并严格执行开业技术经济条件。

4.清理审批项目,调整审批权限,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程序,充分发挥食品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

5.加大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力度,推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篇10

关键词:物流金融;协同运营;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2

引言

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是物流与金融的协同发展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不仅是经济上的风险,同时在管理上也带来了一定的管理风险。因此对物流与金融的协同发展进行合理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来不断的为企业的经营发展降低风险。

一、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概念及内涵

物流行业是顺应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物流行业相对来说并不是独立的,是与各个行业相联系的。金融业主要是以运营各种金融产品为手段来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活动。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是一个全新的行业,这个行业并不是简单的将金融与物流行业进行简单的结合,而是通过两个行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两个行业的发展,实现共赢。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是有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的,并且具有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一系列的运营管理措施来实现物流金融的真正协同发展。

二、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分析的重要性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物流伴随着资金流,在物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金融业提供的财务支持;同样,金融业的运营发展也要依靠物流业开拓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容、降低信贷风险。物流金融协同运营,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使物流业和金融业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太完善,所处的信用环境也比较差,物流业和金融业各自面临风险。因此,对物流金融运营系统中的风险分析,加强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是保证物流和金融平稳健康l展的重要前提。

三、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

1.物流行业在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中的风险

物流行业与金融行业的合作在传统的运营发展中也有发生,因此对于一些常态的运营风险物流行业也有相应的规避措施。对于物流与金融行业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运营物流行业将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

(1)物流企业融资风险

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开展秉承着“谨慎、严格”的原则,对于需要融资贷款的物流企业的资产进行严格的审批,银行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审批更加的严格,需要各种各样的程序,从而加剧了物流企业融资的难度。金融企业对物流企业进行审核考察的过程中,对物流企业相对来说技术含量比较低,同时发展前景不明确的状况也会考虑周全。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规模是有限的,并且自身的资产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这也会让信贷企业对物流行业通过融资贷款的审批加大难度。物流行业自身的综合发展情况来说客观会加大从信贷企业取得融资贷款的难度。

(2)合同责任风险

在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物流行业的合作者实力也是越来越雄厚,但是因为在合作的过程中,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会因为自身的企业规模优势来强迫物流企业签订很多不平等的合同条款,这就导致物流企业会在合作过程中承担更大的风险。

(3)提供物流方案的风险

伴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很多物流企业和许多大公司进行合作,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物流企业需要提供更加一体化和专业的物流服务,这对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物流企业更多的是为企业提供单项物流服务,对于整体化的物流作业方案是非常缺乏经验的,这就导致在物流目标达成与合作企业的期望值有所差距,不仅不利于双方的继续合作,甚至会让物流企业承担很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4)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

物流企业在业务不断拓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向一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业务,一方面是能够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是能够不断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来实现长期的合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很多需要物流企业提供金融业务的公司相对来说信誉度是比较低的,并且对于长期的服务也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因此物流企业的提供金融服务的对象加大了物流企业的风险。

2.金融业在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中的风险

(1)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要保证信贷业务能够长久持续的运营下去就需要安全可靠的监管控制机制来进行制约并且监督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自身的监管控制制度比较薄弱,再加上很多商业银行设有很多的分支机构,一方面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够进行集中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不会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条例进行实施,这就进一步的加剧了商业银行资金控制的难度。同时商业银行的很多资金被一些企业长期的占有使用,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额和占比,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2)金融创新风险

金融创新对于银行来说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同样的物流与金融行业协同发展的创新也是具有这种效应的。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一方面对于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的,但是一旦金融创新不恰当就会导致整个金融行业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就如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一样,金融创新风险使全球经济陷入了动荡之中。

(3)质押风险

对于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来说质押物相对来说比较特殊,比如仓单和物流过程,这些质押物本身是乜有一个固定的评估标准的,因此对这种质押物的估价就会不稳定,受到质押物升值和贬值的影响。同时因为没有固定的估价标准导致在进行估价的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难免会出现一些私自估计和徇私的行为,从而就会损伤银行的利益。

四、物流与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控制

1.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物流金融信息共享受平台,统一收集各类数据,设立风险监管指标,提供风险解决方案和手段,实现对整个物流金融业务的全过程管理。设立物流金融业务的信息化标准,推出软件设计和运营咨询服务,促进物流金融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金融业务的电子信息化程度。设置标准化管控流程,银行与银行之间、 物流监管企业与物流监管企业之间的跨行、跨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受,充分实现银企有效对接。

2.加强信用管理

对合作方的资信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估是从源头上扼制信用风险的重要途径。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客户的诚信档案,对监管企业和出质企业建立 “失信人” 名单。对客户进行事前评估、 事中监控及事后跟踪,建立完善可靠的数据处理中心,将物流企业提供的企业信息与自身调查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不断完善企业诚信档案建设,使之更加真实地反映融资企业的状况,进而更准确地确定授信额度。重视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科学分析和评估客户偿债能力及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要健全企业财务体系,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

3.规范物流金融业务操作

建立统一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标准,规范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提高网络信息技术。金融企业要建立培训机构,加强对员工以及管理层就相关知识和业务能力方面的培训,减少操作风险。制定科学的定价机制,减少物流金融的逆向选择。物流企业应当建立风险管理部门,选择资信较好的融资企业为其提供担保,对质押物严格把关,确保质押率的充足性。同时,物流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管理和业务培训,尽量减少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完善价值评估系统、 提高评估技术。

五、结束语

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是两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能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业务能力和经营效益,还能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运营效率。因此,我们应加强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风险分析,从而进一步优化物流金融协同运营的总体环境,促进两个行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当前我国城市物流金融的发展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