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防工程类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消防工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教育转变为大众型教育,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更加严酷的激烈竞争和挑战[1]。目前,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使得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在社会需求变化下,应用型人才已向专科层次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延伸。因此,正确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传统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异,研究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消防工程专业定位
新世纪应用型人才标准不仅仅取决于技能和知识的数量,更取决于知识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作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的过去9年里,一直积极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教学体系改革的新思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从未停止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1.1“教育需要”的分析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Dewey)提出了“教育需要”的概念。他指出,“教育需要”的焦点是学习者,而不是有关学科的教育规划。通过“需要分析”所分辨出来的需要,应该是专业发展活动,即可以让有关专业人员得到满足的需要[2]。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进行“需要分析”,除了考虑到学习者的需要之外,还要考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前进行的“教育需要”调研中,主要考虑学习者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通过利用本科毕业设计和相关教研项目的支持,对历届毕业生就业方向、工作胜任情况、知识技术运用情况进行跟踪反馈;针对相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岗位适应情况和欠缺技能等方面进行回访;并邀请相关行业一线工作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了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专业定位。
1.2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与传统本科之间在培养目标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传统本科培养的是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良好自学能力的精英型人才。目的是为更高层次教育提供生源的任务,其培养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但其岗位针对性不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适当的专业技能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即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3]。这种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能力是区别于应用型专科人才最大的特征。
依据西南林业大学校情,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上主要着重体现为“应用型”,而非传统“学术型”或“研究型”。为此,我校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政策法规和消防安全技术与方法,能在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消防技术及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评价、检测、监察、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方案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消防工程专业自2003年以来逐步明确专业定位,着眼于培养“用人单位能用、好用;学习者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经历了2006年和2012年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突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过程。
2.1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培养方案由“三大教学体系”构成: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课外教学体系。消防工程专业总学分定为17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环节134.5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27.5学分,课外教学8学分。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见图1。
2.2培养方案制定思路
(1)以大安全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背景,以森林消防、城镇消防两条主线为基础,采用“模块化”课程设置框架。消防工程专业一级学科为安全工程,这决定了消防工程理论基础是以安全科学,因此《安全系统工程》作为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2)以“两条主线(森林消防、城镇消防)+三大模块(基础理论知识、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及善后处理)”为骨架构建培养方案。结合我校校情,林业属我校优势学科,如何结合“林业”概念贯穿到消防工程专业中,建立有西部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是在两次培养方案修订中一直专注的问题。为此,结合“教育需要”和专业特色并举,构建了森林消防和城镇消防两条专业发展主线,并将森林消防、城镇消防共性的理论部分从学科角度加以概括,如《消防燃烧学》和《林火原理》两门课程。
(3)以为地方企业和公安消防部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总体目标,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为满足地方公安消防部门、铁路消防部门和消防工程公司等对消防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在培养方案修订前的历届毕业生跟踪反馈,增加了专业核心课程中城镇消防的比重,由2003版教学计划的50%提高到2012版教学计划的75%。
(4)增加选修课数量、种类和层次,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适当拓宽专业面和知识面,实行宽口径,重实践。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就业时选择与消防相关的工作,但将近三成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或进一步深造。为满足这些学生的“教育需要”,培养方案中增加了选修课数量、种类和层次。如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进行,旨在扩展学生视野;专业选修课程可以根据拟就业方向进行选择。
3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消防工程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科专业,其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较多,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将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和拓展,这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1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实验方面。在实验教学工程中,学生仅依据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步骤与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深入的理解实验的内涵[4]。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存在缺乏对结果深入分析等问题。
(2)课程实习(设计)方面。由于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每个课程设实习(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没有从全局性、系统性进行考虑。实习基地比较缺乏,企业从经济方面、安全方面考虑,不愿接受在校学生来企业实习。多数实习单位没有同学校建立单位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靠教师个人联系,这使得这种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3)毕业设计(论文)方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相对陈旧,涉及的实际问题较少,缺乏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训练。期间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求职,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精力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
(1)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重,降低验证性实验项目比重。我校2012版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不断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为主。如《建筑材料》实验课程不再以某一实验方法为教学手段,而是以综合判定材料性能指标为手段,既依据相应国家标准,又在创造性上开拓检测材料性能指标的新方法;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如在过去办学9年中,消防工程专业获得6项大学生创新基金的资助。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2)整合与优化课程实习(设计)内容,变课程实习(设计)为综合实习(设计)。根据课程的特点及课程之间的关联程度,整合课程实习(设计)内容,以专业为主线,打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注重多学科、多课程知识交叉和集成。如可以将“防排烟工程”课程实习(设计)和“消防给水工程”课程实习(设计)相结合,“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课程实习(设计)和“消防技术装备”课程实习(设计)相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改变单科课程实习(设计)各自为政的现状,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课程实习(设计)。
(3)探索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构建“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为了使学生能深入了解毕业后的工作,学校积极加强了与社会单位的广泛联系,构建“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5]。利用我校在技术、人才、科技成果方面的优势,主动地为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开展各类应用型课题研究、技术咨询、培训等。在与政府和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同时,学校也依托合作单位建立了实践教学平台,如最近五年,西南林业大学先后与云南省消防协会、云南森林自然中心、楚雄紫溪山自然保护区、云南华铄消防培训学校、云南泰康消防化工集团等单位签署了消防工程专业共建协议。
(4)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方式。鉴于应用型本人人才与传统型本科人才的区别,我校将毕业论文(设计)提交形式分为工程设计方案、科学研究论文、制作的实物三种类型。学生不再专注于论文,而是更多的转向创造性的设计和动手能力的制作上,是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大大提高。
(5)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双师型”人才。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6]。我校在2012年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并在制度上和经费上给予了保证。目前,我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42.8%,确保了各项实践教学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和依据,凝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西南林业大学2012版消防工程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修订组一致认识到消防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适应时展要求,通过培养方案中“三大体系”和“两条主线”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消防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致谢:
本论文得到了西南林业大学消防工程教研室同仁和西南林业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韩霜,宋晓明.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9):3182-3183
[2]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9):5-8
[3]陈芳,马天柱.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J].教育学论坛,2011(14):236-237
[4]刘金龙,李长花,王青,安静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93-96
篇2
【关键字】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行业,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行业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的影响建筑消防的安全,影响消防人员实施建筑消防。针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必须实施期规范化的管理。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行业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接受委托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消防检测是伴随建筑消防设施发展而产生的新兴特殊行业,涵盖通风、给水、电气等多个专业,专业技术性较强。现阶段消防检测机构大多数是企业性消防检测公司,定位为社会中介组织( 机构) ,多为民营企业,开办时首先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然后到省( 市)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检测资质,只要取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就可以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业务,行业发展刚刚起步。
2.存在问题及危害
消防中介检测机构成立以来,为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该行业发展时间短,管理不正规,目前问题很突出,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利益至上,降低工程检测合格标准。一些消防检测机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淡薄,把赚钱放在第一位,为承揽更多检测业务,违规操作,降低工程检测合格标准,为不合格工程开了绿灯。
(2) 检测规程不统一。各地检测规程内容不统一,检测报告无统一格式,检测报告制作不规范,想尽办法逃避责任。
(3) 检测机构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从业人员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素质较低,导致检测质量严重下降。
(4) 既检测又施工。由于具备检测资质即可开展检测业务,许多消防工程公司,在从事消防工程施工的同时开展消防检测业务,自己施工的工程自行检测。
(5) 检测收费缺少参照标准。各地检测收费不统一,随意性很大,有的高的离谱,加重了企业负担,有的低于成本,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各种乱象纷出。
(6) 监管不到位。自消防检测业务放开后,相关部门未及时出台配套管理法规,相关监管部门责任不清,缺乏有效的处惩机制和监管措施,出现部分管理“真空现象”。
三.存在问题的根源
1.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大多数施工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觉得只要基础、结构等重要方面不出什么问题就可以了,而对消防工程其他建筑安装工程随意降低标准。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大多未经过消防专业培训,专业水平不高,造成施工质量差,造成先天不足。
2.建筑物管理单位对消防设施缺乏管理
任何消防设施应时刻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需要对系统各组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管理,以达到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地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目的。但在实际中一些管理单位未做到应有的每日检查、季度试验和检查、年度检查试验和对火灾自动报警装置中的探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喷头等消防设施的专门清洗、消防给水管道冲沙等工作,致使建筑消防设施自建成后就“一直沉睡”的现象时有发生,发生火灾时很难发挥作用。
3.未实行专业消防工程监理制度
现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建设监理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设备监理尚处在起萌阶段,大部分建筑工程中实行建设监理全包制,就是该工程中所有工程均由土建监理来完成,而建筑消防工程贯通了建筑防火、水、电、暖通等多门学科,系统达10余个,涉及消防产品50余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监理除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外,还要熟悉掌握相应的标准、规范。一些建筑监理单位缺少相关专业的人员,无法具备对消防设施施工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进行监理。从而造成诸多消防工程先天不足,给日后的正常带使用来了消防隐患。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1.实行专业消防工程监理制度和规范消防检测机构
(1)对一些重大消防工程实行消防工程单独的消防专业监理制度,由专职的消防专业人员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监理。
(2)目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介公司在我国尚无统一的行业管理法规,对消防中介准入原则、资质许可、执业制度、奖惩办法等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在当前消防中介、行业协会、检测检验机构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检测工作必须在公安消防监督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由当地消防与检测机构担当建筑消防质量检测工作。
同时要采取措施对这些检测公司予以坚决取缔。要加快立法进程。建立消防中介管理相应法规,明确消防中介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对于那些不具备条件的中介机构坚决不准进入这个领域。要加强消防中介资质许可及诚信评价的监督管理,建立法律责任制度。加大对建筑消防设施监督管理力度,推动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向良性互动方向发展。
2.应高度重视消防检测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大量涌现,这些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主要依靠自身的消防设施进行自救,大量的火灾案例表明,许多火灾之所以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是重要因素,因此建筑消防设施的安装质量及运行情况显得尤为重要,而消防检测就是针对消防设施的安装质量及运行情况进行检测把关,因此消防检测关乎到千家万户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消防检测完全不同于其它行业的检测,它直接关系到消防设施的安装质量,从而关系到建筑物是否安全,是一种安全保障、防火墙,是消防管理的重中之重。消防检测行业发展得好,会带动整个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严格消防检测,可以避免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火灾事故的发生。因此相关部门对消防检测行业的发展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站在国家立法的高度上保障消防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3.健全消防检测行业的管理规定
(1) 应健全消防检测行业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和相关的配套法规、实施细则; 应统一检测规程等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全国统一的消防检测规程,界定检测的内容,实行全国统一的检测报告格式文本,实现对消防检测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防止钻空子、规避责任、出虚假检测报告的乱象发生。
(2) 具体明确相关监管部门对消防检测行业的监管职责、内容、方式。做好资质认证管理工作; 加强对消防检测机构的有效监督,对消防检测机构的规模、人员、设备等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凡达不到规定条件的,一律不得从事消防检测工作; 制定消防检测行业收费参照标准,防止因追求经济效益降低消防检测标准和质量; 制定违规检测的惩处措施,加大企业故意违法的成本,对消防检测机构 进行 定期考核,建立退 出机制。
(3) 强化对消防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特别是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实行严格的资格考试制度,持证上岗。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不断的加强对建筑消防检测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提升建筑消防设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曾悦雷 浅析如何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管理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上)2012-09-20中国会议
[2]封锡彬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亟待打假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5-03-15报纸
[3]但学文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研究重庆大学2005-04-30硕士
篇3
关键词: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63;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管理现状
高校进行工程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学、科研、生活等需要提供必需物质基础和硬件设施的活动,所以高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也就有其自身的特点,修缮改造多样性、建设工期突击性、工程项目利润低等。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的管理难度比较大。我校在过去4年共完成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项目708项,审计结算资金额达到10.2亿元,审减金额0.52亿元,平均审减率4.11%。
我校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工作难度很大,审计任务很重,所以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实行精细化管理,是高校审计工作有效推进的客观要求。
二、高校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精细化管理案例分析
1.项目决策阶段
我校老校区文物修缮工程,第一标段工程范围主要是包括整个建筑物的加固、修缮、装饰、电气、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工程,项目立项决策阶段没有考虑到避雷工程,同时把消防工程立项为第二标段。在工程第一标段施工过程中,学校工程管理部门才完成了避雷项目在文物部门的立项和方案评审工作,在要启动招投标工作时,才发现避雷项目为单独立项项目,不能使用已批复的修缮专项资金,所以在资金未落实前,暂停了避雷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同样,在进行修缮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工程管理部门才完成了消防工程的立项、方案评审工作,同样也暂停了消防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消防改造需要事先做好穿管埋线工作,最好是与正在进行的室内修缮施工同步进行,以免日后二次施工造成浪费以及对已修复的文物部分造成损坏。同样防雷工程也需要搭设脚手架,与工程主体一起施工时,可以减少措施费,防雷单独施工时还有可能对屋顶造成破坏。
这就是典型的在项目决策阶段没有考虑好各分项工程的建设程序,给整个工程的进度和造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工程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阶段
在文物修缮工程中,需要对工程量清单中列为暂估价的灯具及室内门窗类材料进行采购,根据“关于深化建设工程货物招标投标改革创新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京建法〔2015〕4号)”的相关规定,重要材料达到规定的规模标准,需要进行招标。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单位拟采用比选的方式进行采购,对此仅对灯具类及室内门窗类材料的总价做出了100万元以内的限制,但学校工程管理部门还未对材料的品质、外形及详细技术指标进行确认,这就很难对价格水平做出明确的认定。
所以在此次材料采购过程中,跟踪审计咨询单位提出了让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采购的相关程序来进行采购,禁止采用一些不合理的方法规避招标。
3.施工管理阶段
(1)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选择实力强、口碑好、讲诚信的施工队伍,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学校虽然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来选择施工单位,但是来参加投标的施工单位鱼目混杂、良莠不齐,套牌挂靠现象时有发生。
在此项文物修缮过程中,施工单位临时调整了大量现场管理人员,并且没有及时提交更换人员的名单和现场管理人员的有效执业资格或职称证明文件,这严重影响了学校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和造价的控制。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建议项目管理单位约谈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求施工单位加强现场管理工作,优化项目管理团队,确保现场管理人员都具备工程所需资质。
(2)工程变更洽商的精细化管理
在此项文物修缮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采用了不平衡报价的策略,施工用灌浆料投标单价大大高于市场价,但是工程量很少,占整个工程的费用也很小。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以现场大门尺寸无法满足混凝土罐车进入施工场地,且混凝土输送料程较长,无法实现泵送,施工条件不满足为由,提出将原有叠合层混凝土拟变更为灌浆料的要求,并联系了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共同签署了设计变更,要求建设单位确认,建设单位在没有考虑到此项工程变更使工程费用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就同意了参加各方的一致意见,并实施了一小部分。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我处认为。施工单位在投标时进行过现场踏勘,就应该考虑到预拌混凝土等大型设备进出场的问题,并综合计入施工技术措施费报价之中。现场情况并没有改变,采用的技术措施及增加的费用应由施工单位承担。所以建议建设单位暂停并取消这项工程洽商,降低整个工程造价。
4.竣工结算阶段
项目在竣工阶段主要是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结算审计,是建设单位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
在此项文物修缮工程中,由于此项目是修缮工程,拆改工作量非常大,这就造成了现场工程签证量非常大,设计变更也非常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把关不严,变更办理不及时,时间一长,造成模糊不清或不齐全。鉴于此,在工程竣工结算审计过程中,审核人员应熟知定额,明确定额子目包含的工作内容,防止重复签证,现场签证时一定要以定额为依据,结合现场情况来进行。审核时一定要实事求是,认真调查研究,核实签证内容,坚决拒绝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签证单。
三、结论
高校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以工程造价控制为主线,无论是对于招投标、合同文件、暂估价材料设备采购、洽商变更、工程进度款的审核,还是竣工结算审计,学校审计部门都应该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加强工程造价的事前事中审计,规范建设程序,查漏补缺,有效防止工程中的弄虚作假与高估冒算。无论项目大小,审计人员都应该及时与建设管理方、监理方、施工方、使用方(如院系)各方协调沟通解决。加强对协助工作的咨询公司在重要环节上的监控与指导,切实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清耀.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精细化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杨颖.精细化管理视野下的高校房屋修缮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篇4
关键词:建筑防火;消防设计;建筑安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一栋正在进行外立面翻修的高层居民楼发生特大火灾。起火点位于10~12层之间,火灾发生时楼内很多居民没来得及撤离,造成了数十人遇难的严重后果。经调查,此次事故主要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此外工程承包混乱,施工作业不规范,易燃材料没有及时清理,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等都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11·15特大火灾原因分析及警示探讨
上海市11·15特大火灾震惊了全国,其造成的后果之严重不能不发人深省。经笔者分析,此次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场工作的电焊工人没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没有安全意识,在引发火灾后不仅不采取措施加以解救,反而逃离现场,以致火灾迅猛发展;(2)该工程属于装修工程,层层分包,安全责任没有落实,也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3)作业现场管理混乱,没有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盲目抢进度,赶工期,施工质量难以保证;(4)一些本不该使用的依然材料在事故现场大规模使用,造成火势迅速蔓延,损失惨重;(5)监管部门执行不力,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没有尽到应有职责。
此次特大火灾事故也给建筑消防人员打了一针清醒剂,使大家对消防的重视程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再次为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敲响了警钟。1995年我国颁布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随着自动喷水灭火技术、正压送风机械排烟技术等的进步,以及新型防火材料、防火配件、防火构件的广泛应用,现代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文章主要就现代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的要点进行探讨。
二、现代建筑的防火技术难题
(一)过度追求装修效果导致大量火灾隐患
许多高层建筑为了追求装修效果,经常采用玻璃幕墙做外装饰。国外一些国家对玻璃幕墙已明令禁用,其原因是玻璃幕墙虽然不直接引起火灾,但经常会助长火势蔓延。在火灾发生时,不等人员疏散完毕,幕墙就达到了耐火极限向下掉落,威胁人身安全。因此玻璃幕墙的改进是消防安全领域一个迫切需要的技术难题。
高层建筑在室内装修阶段往往大量使用可燃材料,并且乱堆乱放。由于电线盒电缆的存在,极易引起火灾。而且建筑业层层分包现象严重,防火责任难以落实。此外,高层建筑中经常采用中空的结构使得火势更容易扩大。
(二)建筑消防管理与审核把关困难重重
现代高层建筑内一般建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卷帘、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自动闭门装置系统、雨淋或水幕系统等。而很多消防管理人员往往沿袭旧制,甚至缺乏最基本的防火安全知识,更不懂得如何去维护和检修消防设施。一旦出现事故几乎是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
消防审核把关也存在一些问题。建筑防火审核是为了在建筑做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时提出问题,并在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解决问题,但现在消防部门在建筑防火审核时仍会遇到种种难关。(1)三边工程。建设单位有时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为节省工程投资经常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甚至擅自更改消防设施。(2)形象工程。消防车道、防火间距、火灾登高设置等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由于历史的原因,停缓建项目经常存在无消防环行车道、防火间距不足、疏散楼梯设置数量不足、无火灾登高面、设置形式不正确等诸多问题,而开发商往往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消防安全的“隐性投资”,这样的高层建筑物往往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单位。(3)边施工边报审。许多工程已经建了一大半,但是并没有进行审核,不按要求建设,存在先天隐患。
(三)很多原因致使建筑物消防要求未达到《高规》标准
从消防角度考虑,《高规》 要求: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 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飞机救助设施”。在实际建筑中,由于许多屋顶造型特性和投资的限制,一些超高层建筑的屋顶不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加之规范对此未作强制性的规定,以致国内超过100m高的建筑很少设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今后亟待讨论的问题是超高层建筑是否必须设停机坪,或者哪些有必要设,哪些没必要设。
此外,《高规》还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设避难层理由是设避难层能够实施竖向分隔。很多工程实践中,设置避难层浪费投资,影响建筑物造型,经常忽略避难层的设置问题。这也是消防工作者比较关心的一个完全技术问题。
三、防火设计要点分析
(一)对建筑设计严格把关,抓好源头
公安部规定,带有自动消防工程系统的高层建筑等必须有消防专篇。工程建设时应严格实行消防专篇,具体包涵建筑、结构、电暖通、气、给排水等方面的消防设计内容,这些内容都应在初步设计中体现出来,并由设计院完成自检自审工作和签字盖章负责,同时有关法规应进一步强化设计责任,确定设计人员对所设计工程的终身负责制,以督促设计与自查自审严格执行。
(二)切实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提高建审人员的素质
首先要切实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传统的建审办法是建设方将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图纸交由相关部门审核,并出具相应的审核意见书。施工图审查是整个设计审查中最关键的环节,笔者建议实行施工图审查签字制度,对消防施工图纸,须具备相应资质的消防工程师签字方可生效,消防部门才给予受理审核。提高主管领导的防火专业技术水平。建审工作必须由经办人员和分管领导共同完成,同时应提高建审经办人员的素质。
(三)严格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对已经验收并投入使用的建筑物应经常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并定期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等正常使用,此外还应加大对消防产品的检查,以防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投入使用。
应建立一个由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管理机构,有效实施管理机制,拥有符合标准的先进检测设备,建立完善可行的检测规程,严格依据国家标准,运用科学手段,对建筑消防设施系统进行检查、测试,对系统工作状态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应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建筑工程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搞好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以确保消防系统长期保持正常运行状态,持久有效地发挥其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作用的保证。工程交付使用后,建筑的管理、 使用单位要负责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包括全部设施在内的消防设施检查、检测、维修保养岗位责任制,从而保证消防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在火灾发生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现代建筑出现火灾隐患及事故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原因,例如设计人员防火设计观念的缺失,建设单位的粗糙执行,监管单位的监管不力等。建筑防火是百年大计,各有关单位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的利益而造成重大火灾,只有这样才能建造出合格的建筑物,确保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长权.浅谈消防技术装备的开发展望——第二届中国消防协会设备委员会论文集,1997.
篇5
[关键词]先进灭火技术;消防;作用
中图分类号:TM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257-01
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火灾具有重大的危害性,不仅会给基础设施造成危害,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0亿。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火灾事故,发挥消防工作者的职能非常重要。消防工作者只有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对火灾进行预防和控制,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 水型灭火剂技术
首先,水型灭火剂是重要的灭火技术之一,这种灭火技术非常常见,而且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水型灭火器,如图1所示,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因此不仅能被应用在家庭生活中,更能被应用在社会的基础建设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化学物质会和水产生反应,如钾、钠等等,为了避免问题加剧,必须对水型灭火剂的应用范围进行控制[1]。
从整体上看,水型灭火剂的应用效果较好。按照国家标准,火灾被分成五类,第一类是固体燃烧导致的火灾,第二类是液体燃烧导致的火灾,第三类是气体燃烧导致的火灾,第四类是金属燃烧导致的火灾,第五类是电流导致的火灾。水型灭火剂可以扑灭上述的前三类火灾,因此水型灭火剂得到了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
水型灭火剂的原理是利用水,将大量的水分喷洒在燃烧的物体上。水散发的水蒸气会吸收燃烧物体的热量,使燃烧物体的温度下降。一般来说,如果温度降到物体的燃点以下,物体就不会再继续燃烧。水性灭火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型灭火剂,一种是移动型灭火剂,前一种灭火剂,一种是移动型灭火剂。移动型灭火剂如消火栓、消防车等等,这些都适用于前三类的火灾消防。对一些大型建筑物来说,消防栓必不可少,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配备相应的消火栓。
2 自动喷水灭火技术
自动喷水灭火技术是先进的灭火技术之一。无论是在商业楼还是居民楼,都要应用自动喷水灭火技术。在应用该灭火技术之前,要建立一个灭火系统,在系统的规范下开展各项消防工作。
自动喷水灭火技术的原理是应用喷头,并在喷头的外部包括燃点较低的金属片,当发生火灾事故时,外界环境的温度会升高,达到金属片的燃点,使金属片自动燃烧。金属片燃烧之后,高压水流从喷头中喷射而出,可以达到自动灭火的效果。离火灾发生地较远的地区,由于温度较低,喷头外部的金属片不会燃烧融化,水流无法从喷头中倾泻而出。从这个角度看,自动喷水灭火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在应用自动喷水灭火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喷头的材料。一般来说,喷头是由熔点较低的金属材料制成的。火灾的蔓延速度非常快,因此喷头必须保证其灵敏性。一般情况下,自动喷头被分成57、68和79三个温度档,但是事实上,当喷头真正发挥作用时,外界温度可以达到二百摄氏度以上。
自动喷水灭火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闭式自动喷水灭火技术,另一种是开合式自动喷水灭火技术。前一种自动喷水灭火技术包括干式、湿式、干湿式和预定式。后一种自动喷水灭火技术包括雨淋式、水幕式等等。在上述的若干自动喷水灭火技术中,干式自动喷水灭火技术是最为常见的。所谓的干式自动喷水灭火技术,就是应用喷头、报警阀等等。当外界温度达到了一定额度,报警阀会发出警告,如果温度持续升高,喷头就会自动喷水。一般来说,干式自动喷水灭火技术都是和报警装置联合使用的。在出现火灾事故之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喷头会喷射高压水流,在水流流经管路的过程中,警铃的通道被打开,会出现报警音响,同时警示信号会发送到应急部门,让消防人员快速做出反应。在没有发生火灾时,喷头的水流没有流出,报警的通道]有打开,阀门始终处于关闭的状态。
经过实践的检验,自动喷水灭火技术的消防效果非常好。在上个世纪,美国高层建筑发生了火灾事故,损失了大量财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但是在大火蔓延到30层时,自动喷水灭火技术发挥了效力,9个喷头共同喷射高压水流,保障了30层楼的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2]。经过这一实践之后,美国开始应用自动喷水灭火技术,不仅提高了控制火灾的效率,更提升了灭火的效率。
3 喷雾灭火技术
喷雾灭火技术同样是先进灭火技术的一种,对于前三类的火灾类型都适用。这种灭火技术的成本比较高,因此应用范围有限。水喷雾灭火技术是目前应用效果最为良好的喷雾灭火技术之一,下文将进行具体阐述。
水喷雾灭火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水雾冷却来降低温度,水雾具有很好的绝缘特性,因此除了应对普通火灾之外,还能应对由电流引发的火灾事故。和其他的灭火技术相比,水喷雾灭火技术的安全性能更好,可靠性更强,因此在大型商场和私人住宅中,经常应用这种喷雾灭火技术。
水喷雾灭火技术具有以下的几个功能:第一是冷却功能,在喷射水雾之后,水雾会发生汽化现象,起到降温的作用。如果外界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燃点,那么火灾就能得到控制。第二是窒息功能,在喷雾之后,水雾会把可燃物和外界进行隔绝,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不能得到满足。第三是冲击功能,水雾的冲击力非常大,当大量水雾冲击到可燃物上,会起到阻止燃烧的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先进防火技术,在消防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潇.浅谈航空消防灭火技术在东北内蒙古林区火灾扑救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2] 刘畅.浅析建筑消防自动喷水灭火技术[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2.
篇6
[论文摘要]服务型消防,是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消防安全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通过组织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消防安全产品的全部劳动和服务。建设服务型消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建设服务型消防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但服务型消防理念的深入,体制性、机制的破除等问题还不容忽视。同时,应通过扩大服务型消防建设的主体、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的合作、与非政府组织和私人部门共同提供混合公共消防安全服务来解决政府消防安全服务供应能力的有限。
公安部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和要求,专门提出要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消防部门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弱、水平高低,不仅关系消防部门和公安机关的形象,更涉及党和政府的威信和消防事业的发展。认真研究提高消防工作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问题,搞清楚为什么要提高、在哪些方面提高、具体怎样提高、如何避免走弯路等问题,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探索价值。但囿于笔者的理解能力和学识水平,肯请专家和同仁不吝指教。
1建设服务型消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和开放范围的扩大,全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需要会进一步增强,对消防安全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必将进一步增加。这些需求有的是公共消防服务产品,如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健全的城市消防安全保障体系、快捷的灭火救灾服务体系等;有的是混合公共消防安全产品,如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可靠的消防安全评估认证、便利的消防安全咨询服务等;还有的是主要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私人消防安全服务产品,如质量可靠的消防器材和设备等。这些需求既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推动力,也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必要条件。
1.2建设服务型消防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日趋成为政府职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不仅符合国家职能的历史演变发展规律,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指出:政府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单纯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经济社会发展,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问题,其中公共消防安全保障很可能就会因无利可图而被市场机制忽略。因此,政府就必须把提供公共消防安全这样的公共服务产品作为自己主要的职责予以切实履行。所以,消防安全服务作为基础性的、基本性的公共服务内容,当然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建设服务型消防自然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表现。而消防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既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承担者,更是推动者和组织者。
2当前建设服务型消防的现状和问题
2.1建设服务型消防已经得到广泛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个体、私营、股份等多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来自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消防安全需求与日俱增,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型消防的建设与发展。
1)消防安全服务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不仅政府将全社会消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各级政府、各类社会团体和法人组织结合自身消防安全需要,以ISO9000-18000等国际标准认证、HQE认证等形式,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生产、经营等经常性管理之中,在石油化工、城市管理、劳动密集型行业等实行了消防安全目标管理手段、项目规划控制手段、许可审批手段,特别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施行后,将抢险救援纳入消防部队重要职责,有效扩展了消防安全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2)各级消防部门普遍将服务寓于管理和执法当中,采取了警务公开、网上申报、窗口服务、现场办公、特事特办、简化程序、缩短时间、提前介入、帮助协调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团体和组织的消防安全需要,并为达成这些需要,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国务院先后两次取消十项非必需的消防行政审批项目后,各地也分别取消了大量不方便群众办事和阻碍生产效率的地主性规定。借助每年的全国119消防宣传日和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消防安全反思日等活动,集中性的消防宣传与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深入学校、乡村、工厂和社区,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消防知识的渴求。
3)消防安全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目前火灾财产保险、消防产品质量检测、消防工程建设、施工、装饰装修队伍等中介服务组织和体系已初步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火灾损失估算、消防安全评估和咨询等服务组织亦在各地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这些体系发育尚不健全,但其发展方向体现了服务型消防旺盛的生命力。
2.2建设服务型消防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服务型消防理念尚未得到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树立。受计划经济时期保姆式管制型消防的体制性、机制性的不良影响,公仆式服务型消防理念的深入和普及程度还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型消防就是方便群众办事的简单化思维、服务型消防就是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的形式化做法,在一些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具体运作中还较为普遍。
2)服务型消防的体制性、机制尚未完全破除。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消防安全需求是多样性的,为满足这些需求而提供服务的主体必然相应地是多样性的。然而,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造成产生这些服务主体的体制性、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如对消防产品质量评价的非唯一性要求评价机构的非唯一性,在目前国家公安部的规定下就无法实现;再如因整改火灾隐患而产生的资金需求,由于没有贷款方的利益机制,目前尚无任何一家保险可融资机构愿意涉足这一领域;还如全社会对消防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没有建立反映类似需求变化的信息机制的人才交流市场,使各类学校和劳动培训机构不可能主动开展业务这方面的服务工作。
3)服务型消防的保障条件受到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限制。这个问题在经济落后省份或经济欠发达省份或地区尤为突出。由于地方财政的恩格尔系数偏大,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的”财政,无力在公共消防设施建立、灭火救援装备改善及城镇消防规划、老城区改造等方面投入,造成公安消防部队在提供紧急救援救助等公共消防安全服务方面无能为力,对部队和政府的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
3建设服务型消防的主要内涵
3.1服务型消防的基本概念。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消防安全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通过组织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消防安全产品的全部劳动和服务。
在这一概念表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服务型消防归根结底是全部公共消防安全劳动和服务;
2)它包括政府依法提供的,也包括政府组织社会力量提供的;
3)提供服务的主体不一定是政府,它可以是政府组织或动员的其它社会单位,如企业、学校、社团(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等。
篇7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存在问题;对策
0.引言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项事业,其主要内容是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设备检测,判定其是否达到预期的消防功能,验证消防设施是否合格。目前全国拥有正规资质的消防设施检测企业己经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主体己经从最早的由政府部门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检测到目前已经演变为纯粹商业化市场运作,承担着为新建建筑物的消防设施检测和已有建筑消防设施的巡回检测任务,成为我国消防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1.建筑消防设施监测概述
1.1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实质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实质是第三方技术认证,当建筑物按照标准配备了消防设施并且建筑物及其附属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都全部安装到位以后,在正式竣工之前, 应当组织专业队伍对建筑物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建筑消防设施是否达标进行检测。
建筑消防设施本质上属于建筑防灾体系的一部分,这一点和建筑物的电气设施有所不同,它不可能通过日常使用来发现其存在的缺陷,而电气等其他设施如果在设计和安装中存在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而建筑消防设施如果设计安装不达标,一旦建筑发生火灾, 不仅影响人们扑救、疏散等工作, 严重时将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十分必要。
正因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必须高度重视,而且必须由建筑施工方和建设方、监理方等有关单位以外持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独立地完成检测,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公平、公正,符合客观实际结果。通过建筑消防专业技术人员的检测鉴定,及时发现建筑消防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其完成施工改进,为建筑物是否达到消防竣工标准提供依据,因此,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实质是一种第三方的技术认证。
1.2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特点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指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对建筑物在消防工程竣工验收前进行的消防设施功能性和安全性的鉴定和评价。针对具体的建筑物中的消防设施检测,具有以下特点。
(1)检测对象是特定的。
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使用性质的不同,安装在建筑物中的消防设施也不尽相同,既有普通的消火栓系统,也有集报警系统、灭火系统、疏散系统、防排烟系统等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因此,针对不同的建筑物,根据其安装的消防设施不同,其检测对象是特定的。
(2)检测环境不同。
建筑物消防设施的安装是由建筑物的规模、性质和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建筑消防设施的安装地点是多层次、多空间、多方位的,既有一般的民用建筑也有工业建筑,既有公共建筑场所也有普通公众集散地和娱乐场所,因此,根据建筑物消防设施所处的环境不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环境也随之不同。
(3)检测仪器不固定。
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是针对安装在建筑物上的消防设施实施检测活动,因为这些消防设施是固定的,因而,检测消防设施的仪器将随着建筑物中消防设施的位置不同而移动。
2.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存在的问题
2.1检测机构市场缺乏统一管理
当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消防检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由于检测机构的增加,使得各检测机构所能分到的市场份额相应的减少,这必然导致了检测机构之间竞争加剧。为了更多的获取市场份额,检测机构之间开始打“价格战”,这必然会影响到消防设施检测质量。一些检测机构很少去现场检测消防设备,仅凭建设方提供的一些数据和图表就开具检测报告,未能真正发挥消防设施检测的作用,给消防工作带来很大隐患。
2.2专业人才匮乏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一项新兴的产业,由于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并没有设置相对应的学科,这就使得专业的检测人才极度缺乏。但是,建筑消防检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检测工作需要亲临现场实地完成,消防检测人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既要能发现消防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又要能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建设单位进行整改、完善。目前,大多数检测机构的人员一部分来自消防部队的复原转业人员,另一部分是来自社会招聘。由于缺乏正规详细的培训,很难保证检测的质量,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很难发现实际中的问题,从而给消防工作埋下隐患。
2.3检测依据标准不统一,检测手段不规范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从1996年颁布的《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开始实施的。建筑消防设施涉及众多系统和专业产品,从目前各消防设施检测企业市场化运作情况来看,各企业为了最大限度获取利益, 检测单位忽视消防设施产品检测质量,过于追求验收规范,不重视产品标准的要求,检测作业随意性很大,检测报告也是良莠不齐,标准不统一。此外检测手段不规范也是消防设施检测行业当前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部分检测企业在检测中,并不按照有关检测指导书的要求去做,对消防设施的检测取样也不合规定,少检、漏检的现象时有发生,检测技术人员对有关检测仪器的使用不够熟练,责任心不强,检测手段简单,甚至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检测手段的不规范问题今后一段时期内还是会存在,这都会严重阻碍消防设施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3.完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两点意见
3.1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企业及其消防检测人员的管理
为了保证建筑消防市场商业化运作良好,有必要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企业及其消防检测人员的管理。一方面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要建立消防设施检测企业的资格认证体系。广泛调查并切实掌握消防设施检测企业业务开展质量情况和从业人员整体水平,规范整个消防检测行业的行为,并提供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技术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专项知识培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检测能力,保障检测质量,为建筑单位提供优质的消防设施检测服务。此外,要规范消防检测行业市场竞争秩序,防止企业之间陷入“价格战”从而忽视检测质量,对消防检测行业内违规违法行为,实行相应的行政处罚及法律处罚,在全社会培养消防检测行业遵纪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促进检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3.2完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规程
首先,要确定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标准。消防设施企业要配备检测中所必备的准确的的检测仪器设备,多从消防设施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考虑,加强检测手段的可操作性。并根据特定的消防作业类别指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作业指导书,确保其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其次,要规范检测结果报告格式及材料的归档。消防设施检测企业要按照检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并对检测报告的准确科学性负责解释,此外,还要对材料报告及时分类归档保存。
4.结束语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而新兴的行业,可以预见,未来建设消防设施检测必将在建筑行业的配套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建设消防设施检测行业有很多问题有待规范,希望本篇论文能给从业者及有关主管部门一些有益启示,促进我国建筑消防检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GA503-2004,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S].
[2]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徐国良.浅谈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发展方向及相关建议[J].新安全东方消防,2009(01).
篇8
[关键词]:建环专业 复合型人才 实践能力
为系统了解和分析用人企业对中原工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要求,2006年12月,笔者对2004年~2006年三年间的128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新就业毕业生整体上是满意的,认为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但82.6%的用人单位希望学校加强暖通以外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建筑、给排水、热能、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其中多数施工单位希望学生能够在工程现场充当项目经理的职责,多数设计院则希望学生能够在专业对接中更好地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并提出相应专业的设计、施工及安装要求。总之,大多数的用人单位要求学生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和素质。
因此,为进一步与社会接轨,培养社会所亟需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对加强对建环专业学生的复合知识和素质的培养。为此,笔者通过完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有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来增加学生的复合型知识,通过锻炼学生运用多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复合型素质。
一、研究并修订建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
基于对学生复合型知识培养的要求,在全国建环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专业培养规格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建筑、自动控制、电气、给排水、热能、燃气、工业空调、经济与管理、外语、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适当增加专业交叉型课程的学时数,以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扩充学生的复合型知识面。如增加《纺织空调除尘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组织与经济》、《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等交叉型课程,并把原有15学时的选修课程改为30学时。
二、优化课程体系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在高校建环专业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指导下,对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进行研究,优化课程体系,如把专业最核心的课程――《暖通空调》进行了授课调整,把《暖通空调》课程分为空气调节、供热工程两部分进行授课,并参阅推荐教材对授课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这经多年实践证实符合本校学生实际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组教师还对课程衔接部分多次探讨并确定在更适宜的课程中讲授。例如,《暖通空调》课程内的负荷计算等内容放在《建筑环境学》课程讲授,并以大作业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把《建筑环境学》的通风内容放在《通风工程》中讲授;把《建筑环境学》中的热传递、湿传递放在《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中重点讲授。
原有的教学计划中,特色不够明显,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支持力度不高。因此,本次教学改革项目强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并注重学生主要素质培养课程的建设,目前具有特色的课程共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优秀课程。
三、改革课程选修机制
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任选课的多样性,把选修课程归纳为三个方向模块,每个方向都紧密结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包含有四门以上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任意选修其中一个方向。这种课程选修机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复合型知识的拓展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方向分别为空调节能方向、环境消防方向、燃气方向,每个方向均有4门选修课程。其中空调节能方向的课程包括:蓄能空调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技术;环境消防方向的课程包括:建筑给排水、建筑防火、建筑防排烟技术、建筑消防工程;燃气方向的课程包括:燃气燃烧与应用、燃气与热力工程施工、燃气安全、燃气热力运行调节。
四、构建有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从2006年至2010年,共投入350余万元用于加强实验室建设,中央与地方共建基金资助的“恒温恒湿人工环境实验室”“楼宇自动化重点实验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两个实验室主要涉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所开设的课程中的一些创新型、综合型实验。
五、锻炼学生运用多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按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行锻炼。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项目,并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兼职,参与并融入社会,获取有益的社会经验。
为了提高专业实习环节的质量,增强建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已有的8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先后在中原工学院南校区建立了锅炉房、换热站、冷冻站、图书馆中央空调系统等4个校内实习基地。依托校内实习基地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可在校内实习基地参观,还可以实际操作,尤其是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季节的不同,对中原工学院南区供热或供冷状况进行系统检测和故障分析诊断,进而提出系统优化方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效果及结论
经过本项目的改革与实践,适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培养计划、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及专业建设均取得明显的成效。2007年获批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批准建设河南省高校空调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建环专业教学团队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2011年本校的建环专业再次顺利通过建设部组织的专业复评估。同时,在2011年5月组织的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高度认可我校建环专业毕业生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复合型特质,并认为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来单位后适应能力强。这表明本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改革与实践很好地完成了预定任务,可供国内同类专业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消防工程;火灾自动报警技术;发展趋势
以火灾自动报警技术为核心的建筑消防系统,是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火灾自动报警工程应用技术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火灾自动报警工程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①适用范围过小。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比美、英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安装范围主要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场所和部位,而在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中小型公众聚集场所和社区居民家庭甚至部分高层住宅都没有规定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范围过小,防范措施不到位。论文百事通②智能化程度低。我国使用的火灾探测器虽然都进行了智能化设计,但由于传感器件探测的参数较少、支持系统的软件开发不成熟、各种算法的准确性缺乏足够验证、火灾现场参数数据库不健全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难以准确判定粒子(烟气)的浓度、现场温度、光波的强度以及可燃气体的浓度、电磁辐射等指标,造成迟报、误报、漏报情况较多。③网络化程度低。我国应用的火灾119动报警系统形式基本上以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安装形式主要是集散控制方式,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尚未形成区域性网络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④组件连接方式有待改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多线制和总线制连接方式为主,探测器和报警器及控制器之间是采用两条或多条的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穿管相接,存在耗材多、成本高、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同时,铜导线耐高温性能差、易磨损,系统施工维修复杂,影响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可靠性和更广泛的应用。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漏报问题较多。由于火灾探测器的安装环境极其复杂,加之各种传感器在探测火灾方面存在着某些先天不足,无法准确地感应各种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特有的声波、光谱、辐射、气味等诸多方面发生的微妙变化,对火灾发生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粒径和颜色的烟存在探测“盲区”,误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⑥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应用还几乎处于空白。国外已开发出适合洁净空间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如激光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器,吸气式高灵敏度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与普通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相比,其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甚至更多,这些系统采用了激光粒子计数、激光散射等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火灾发生前几小时或几天内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实现超早期火灾报警。而该技术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应进一步着眼于当前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加强对数字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改进系统能力,使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向着高可靠、低误报和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当前,国外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
1网络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网络化是用计算机技术将控制器之间、探测器之间、系统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以及城市“ll9”报警中心等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进行相互连接,实现远程数据的调用,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行网络监控管理,使各个独立的系统组成一个大的网络,实现网络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使城市“ll9”报警中心的人员能及时、准确掌握各单位的有关信息,对各系统进行宏观管理,对各系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责成有关单位进行处理,从而弥补现在部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擅自停用,值班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低、对出现的问题处置不及时、不果断等方面的不足。
2智能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智能化是使探测系统能模仿人的思维,主动采集环境温度、湿度、灰尘、光波等数据模拟量并充分采用模糊逻辑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进行计算处理,对各项环境数据进行对比判断,从而准确地预报和探测火灾,避免误报和漏报现象。发生火灾时,能依据探测到的各种信息对火场的范围、火势的大小、烟的浓度以及火的蔓延方向等给出详细的描述,甚至可配合电子地图进行形象提示、对出动力量和扑救方法等给出合理化建议,以实现各方面快速准确反应联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火灾中探测到的各种数据可作为准确判定起火原因、调查火灾事故责任的科学依据。此外,规模庞大的建筑使用全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即探测器和控制器均为智能型,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可提高系统巡检速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3多样化
(1)火灾探探测技术的多样化。我国目前应用的火灾探测器按其响应和工作原理基本可分为感烟、感温、火焰、可燃气体探测器以及两种或几种探测器的组合等,其中,感烟探测器一枝独秀,但光纤线性感温探测技术、火焰自动探测技术、气体探测技术、静电探测技术、燃烧声波探测技术、复合式探测技术代表了火灾探测技术发展和开发应用研究的方向。此外,利用纳米粒子化学活性强、化学反应选择性好的特性,将纳米材料制成气体探测器或离子感烟探测器,用来探测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蒸气及烟雾的浓度并进行预警,具有反应快、准确性高的特点,目前已列为我国消防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开发课题。
(2)设备连接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成熟、完善和新型有线通信材料的研制,设备间、系统间可根据具体的环境、场所的不同而选择方便可靠的通信方式和技术,设备间可以用无线技术进行连接,形成有线、无线互补,同时新型通信材料的研制开发可弥补铜线连接存在的缺陷。而且各探测器之间也可进行数据信息传递和交流,使探测器的设置从枝状变成网状,探测器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使系统间、设备间的信息传递更方便、更可靠。
4小型化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小型化是指探测部分或者说网络中的“子系统”小型化。如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网络化,那么系统中的中心控制器等设备就会变得很小,甚至对较小的报警设备安装单位就可以不再独立设置,而依靠网络中的设备、服务资源进行判断、控制、报警,这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使用、管理就变得简洁、省钱、方便。
5社区化
目前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只被安装在重要建筑上,而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包括许多居民家庭都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在社区家庭特圳是高级住宅积极推广应用防盗、防火联动报警装置或独立式感烟探测器,对干预防居民家庭火灾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公务员之家
6蓝牙技术无线化
与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相比,蓝牙技术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施工简单、安装容易、组网方便、调试省时省力等特点,而且对建筑结构损坏小,便于与原有系统集成且容易扩展,系统设计简单且可完全寻址,便于网络化设计,可广泛应用于医院、文物古建筑机场、综合建筑和不便联网、建筑物分散、规模较大,干扰较小的建筑。对正在施工或正在进行重新装修的场所,在未安装有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前,这种临时系统可以充分保障建筑物的防火安全,一旦施工结束,蓝牙技术无线系统可以很容易转移到别的场所。
7高灵敏化
以早期火灾智能预警系统为代表。该系统除采用先进的激光探测技术和独特的主动式空气采样技术以外,还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容错能力和并行处理能力,近乎于人类的神经思维。此外,该系统的子机与主机可以进行双向智能信息交流。使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及运行能力空前提高,误报率几乎接近零,灵敏度比传统探测器高l000倍以上,能探测到物质高热分解出的微粒子,并在火灾发生前的30min到20min预警,确保了系统的高灵敏性和高可靠性,实现早期报警。
针对当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通讯协议不一致,系统误报、漏报频繁,智能化程度低,网络化程度低、特殊恶劣环境的火灾探测报警抗干扰等问题较为突出的现象,提出在符合国家消防规范的基础下采用统一、标准、开放的通讯协议,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研究,对系统方案、设备选型的优化组合,改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性能、减少维护费用和维护要求,向着高可靠性、高灵敏性、低误报率、系统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更好的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更好的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火灾自动报警应用技术的研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边疆民族 舆情 媒体 影响力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是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关键期和矛盾突发期,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加之国际不安全因素对民族地区的影响,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文化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民族地区成了我国舆论安全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舆论不安全,会引发民族地区社会骚乱,扰乱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团结,给国家安全造成极大损害。对此,理性分析边疆民族地区热点事件的舆情影响力,构建民族地区舆情媒体舆论引导机制,将成为我们研究的一大课题。笔者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舆情热度、影响力、代表性等指标,通过对2009―2013年内蒙古、云南、广西、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的热点舆情事件的媒体舆论影响力进行归纳分析,以期能为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媒体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热点舆情事件中媒体舆论影响力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认为,“传媒的影响力,就是传媒作为资讯传播渠道而对其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及相关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属于自己的那种‘渠道烙印’”。笔者从边疆民族地区舆情事件中新闻媒体对比研究中发现,近几年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媒体舆论影响力显著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传统媒体舆论的影响力
虽然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便捷性等方面有优势,加上其庞大的用户数量,改变了传统舆论格局的力量对比,具有一些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舆情热点发酵和生成优势,但由于边疆民族地区新媒体发展相对不发达,少数民族更注重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信息,因此,传统媒体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舆情事件的报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边疆民族地区舆情事件中具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央视《新闻周刊》、 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 中国广播网中国之声、《新京报》、《法制日报》、《环球日报》、 中国广播网、北京晨报、《广西法治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经营报、《南方日报》、《云南信息报》、《内蒙古晨报》、《中国青年报》、《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新疆都市报、《柳州日报》。
2.传统媒体抓住了原点新闻,客观真实地报道
在边疆民族舆情事件的传播中,一些传统媒体发挥了“新闻曝光”作用,抓住了原点新闻,并按照新闻规律,第一时间透明客观地报道了边疆民族地区发生的舆情事件。透明度决定公信力,公信力决定影响力,于是保证了传统媒体在重大社会事件中没有失声,没有助推流言扩散,维护了媒体的影响力,增强了媒体的竞争力。在传统媒体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舆情件中占比最大的首曝媒体类型是报纸,通讯社也是首曝舆情事件较多的媒介。比如发生在云南地区的“党煦燕升职被举报”,新京报第一时间抓住原点新闻报道此事,为大众提供真实、透明的信息,树立了公信力,提升了媒体的影响力。发生在新疆地区的“智障人黑工厂事件”,首曝媒介是新疆地方媒体《新疆都市报》。该媒体充分发挥了地方优势,很好地把握了新闻价值的要素――接近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现本土化,也实现了市场优势。发生在内蒙古地区的“内蒙古施工企业人员撞讨薪农民工致1死5伤”,这一事件时由新华社首曝的,在最短时间内为民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呈现了当时发生的真实情况,起到了辟谣的作用。面对这一突发事件,新华社能够敏锐地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点并进行报道,说明传统媒体的媒体判断力很强,体现出其新闻发现力和对事件的把握能力,也是衡量其影响力大小的一把尺子,说明这些媒体都是能够第一时间抓住新闻点的。但在边疆民族舆情事件中,也存在着众多传统媒体“失声”的严重现象。
3.传统媒体及时介入,引导舆论
笔者发现,面对经济差异、文化差异和、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等复杂的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舆情问题,有些传统媒体及时介入、跟进追踪报道,提供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以诚挚的态度应对质疑,以合理的处置平息意见,在引导舆情、消解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若不是这样,新媒体裂变式快速传播,会使危机酝酿期短至一到两天,这期间就可能引发谣言的扩散,引发舆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逐步转化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舆情事件,则危机临近。但也有些传统媒体具有“鸵鸟心态”,没有及时抓住舆情事件的关节点介入,误失机会,失去竞争力。
4.传统媒体系统专题解读,化解大众心中疑虑
近几年,我国主流媒体出现争当“领读者”角色的现象,如《南方周末》提出了“在这里,读懂中国”的口号。媒体高举“读懂”旗帜的背后,源于社会发展的纷繁复杂。受众需要读懂信息,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传统媒体如果能及时而正确地解读边疆民族地区舆情情况,将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的举措对全国百姓详细说明,可以降低民族地区舆情事件的敏感度,也能维护民族地区政府形象,同时也可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如“广西来宾传销事件”,2011年8月11日,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播出《央视独家调查:阳光下的非法传销》,拉开了此次广西来宾传销事件的序幕。新闻称“传销组织在公安局旁公开宣传”,新闻当日即被媒体广泛转载。8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继续以《广西来宾:被“隐忍”的传销》进行深度报道,再次把舆论推向。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对于此事件的深度报道是相当成功的,一方面让百姓们清楚地认识到了传销这一非法组织的各种真面目,另一方面对于公安部门在全国开展打击传销犯罪行动起到了催化作用。
(二)新媒体的舆论影响力
1.边疆民族舆情事件中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
天涯论坛、搜狐、新浪、腾讯、网易、新浪微博、蒙古文物官方微博、华声论坛、蒙古新闻网、中国蒙古语新闻网、内蒙古正北方网、猫扑、人民网、云南网、天山网。
2.新媒体反应迅速,传播广泛
在边疆民族舆情事件中,首曝媒介中新媒体所占比重比传统媒体多。在事情发展过程,网友通过微博平台进行质疑、声讨,将舆情事件引向高峰。如新疆“天价切糕”事件,@新周刊在微博首曝了一张切糕的图像,并配上一句“硬通货”。后@南都深度介入切糕的传播,并调侃道“买得起这东西的都是高帅富。”网络知名人士薛蛮子发表简短微博,“我呼吁:必须治理切糕党!同意请疯狂扩散!”当天转发、评论总计6万余次。人民网、@凤凰视频、@财经网等媒体微博在4日也加入了“切糕”传播扩散之中,从而使得“切糕事件”在微博平台的关注度快速飙涨。
3. 新媒体形成了具有舆论影响力的两大媒体平台
论坛社区是新媒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边疆民族地区舆情事件具有巨大的舆论影响力。论坛社区成为网民自发的颇具影响力的话题讨论基地,越来越成为舆情引发的温床。在论坛社区中,关注边疆民族地区舆情的网民,主要在天涯论坛、百度贴吧。一些少数民族自己的贴吧上发帖和讨论,首次曝光了很多事情,在舆情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网友在论坛社区中的热议,很可能引发舆论走向高峰。如“乌拉特中旗蒙古族学校校安工程事件”。2011年2月16日,百度“乌拉特中旗贴吧”有网友发帖《谁在视于不顾,置千条生命于不顾?》,反映“乌拉特中旗蒙古族学校这个耗资几千万的新校舍消防工程竟然没有验收并存在众多安全隐患……”。此后,《乌拉特中旗蒙古族学校这样的校安工程能合格吗?》《“蓝光”背后的“校安工程”揭秘》等帖子开始出现于百度知道、天涯论坛、猫扑论坛。2月25日,“天涯社区”论坛以《千条蒙古族中小学生的生命随时面临着火灾吞噬》为标题转载了此事件,并配有图片。至3月1日下午,该帖文点击率已达17万余次,跟帖1671条。但帖子初发期未得到官方足够重视,直至13天后,帖文点击率已达17万次,才引起官方注意,错过了舆情控制的最佳时期。
此外,网络新闻是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以全新的体验,在舆情事件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边疆民族地区舆情事件的助推手。有许多舆情事件都是由于各大门户网站大量转载新闻报道或者参与讨论,扩大了舆情的范围,影响了舆情的舆论引导。
二、媒体对公众的观点及关注度的影响
麦库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理论告诉我们:媒体报道什么,受众就关注什么。受众会因媒体提供的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研究者曹志文撰文论述过媒体的影响力,他认为,“媒体的影响力来自于报道的内容,报道的内容是影响受众的主要方面。对于受众来说,媒体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共同构成影响力”。由此我们知道,媒体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能对受众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很多舆情事件属于突发事件或,再加上边疆民族地区的高度敏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边疆民族地区的舆情往往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媒体的议程设置可以影响公众的认知。
1.媒体正确的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塑造受众正确认知
在边疆民族舆情事件的爆发前期,媒体迅速及时地介入,并公开透明地对受众进行报道,向受众表明政府的态度,向受众提供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能够维护受众的知情权和切身利益,塑造受众正确的认知,可以避免受众因不明真实情况而散布谣言或产生恐惧心理。在一些引起社会冲突的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协助党和政府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就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避免危机带来更大的伤害。如新疆发生的“巴楚县暴力恐怖案件”,新疆地区的民心有些不稳定,民众产生了恐惧心里,此时《环球时报》刊发社评《暴力事件撼动不了新疆稳定大局》,“暴力事件冲击不了新疆稳定的大局,新疆局势总体可控”的说法稳定了民心。随后,新浪、网易、凤凰等网站进行了转载,舆情进入平稳可控状态。
2.媒体对公众的关注程度的影响
当今传播技术不断快速发展,媒体独特的优势和主导地位也在社会舆论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能够引起社会受众关注程度的变化。诺依曼的理论指出了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也提到了媒体对受众关注程度的影响 。
如云南“躲猫猫事件”,2009年2月12日上午6时57分,医院宣布李荞明死亡,死亡原因为“重度颅脑损伤”。当日上午,晋宁县公安机关对此事做出的回复是:经过初步调查,发现李荞明受伤是由于其在放风时间与同监室的狱友在天井玩“躲猫猫”游戏时,双方引起争执。在争执中,李荞明不慎摔倒,最终受伤。2009年2月13日,《云南信息报》首次发表了题为《看守所里面的致命游戏》的报道,报道“云南玉溪24岁男子李乔明盗伐树木被刑拘,后因“重度颅脑损伤”死亡,警方称其玩“躲猫猫”撞墙”。蹊跷的新闻让网民产生质疑,网络舆情迅速扩散。同日,新华网以《玉溪男子盗林木被拘,半月后在看守所死亡》为题,转载了《云南信息报》的新闻报道。事件上升到全国范围,舆情影响力扩大。《云南信息报》和新华网的报道影响了公众的关注程度。
参考文献:
[1] 谢耕耘. 《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喻国明. 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4
[3]聂 智.曾长秋《论虚拟社会治理中,自媒体舆情引导》,学术论坛,2011年第12期
[4]宋振文.《新媒体:公共危机舆情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学术论坛,2011年第12期
[5] 章宏法.《解渴 解读 解释 解惑――社会转型期媒体影响力构建的四个关键词》,《新闻记者》,2009.12
[6] 刘艳凤. 《论网络舆论影响力》,《学术前沿》,2008.8
[7]丁柏铨.《论传统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1期
[8] 胡 滨 卢 宏,《媒体传播的负面效果研究》,《传播实务》,2010年第三期
[9] 傅绍万.《全方位提升媒体的舆论影响力》,《青年记者》,2007年11月
[10] 夏文蓉.《 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力的影响因素解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1] 刘亚.《网络舆论影响力与政府的引导调控》,硕士论文,上海交通大学
-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 下一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