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市场竞争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市场竞争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市场竞争分析

篇1

[关键词] 急诊;十二指肠镜;肠内营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c)-00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cute duodenoscopy combined with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and its complication in senile patients with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Methods Group selection the clinical data of 104 elderly patients with ABP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4 to May 2016,which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52 patients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mergency duodenoscopy,the study group combined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he treatment and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ymptoms of fever, abdominal pain and back pai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m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mergency; Duodenoscopy; Enteral nutrition;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急性源性胰腺炎(ABP)属临床多发病,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高,患者在患有ABP后,肠道功能被破坏,细菌、毒素入侵肠道内穿透肠黏膜渗入血液中,引起致命性并发症,故临床医治ABP时应重点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以提高患者预后[1]。以往临床常采取十二指肠镜医治ABP,可降低重症胰腺炎发病率,尤其是治疗合并内科基础病的老年患者疗效佳。鉴于ABP老年患者机体呈分解、代谢均较高状态,且机体功能减退,故而机体内环境紊乱严重,身体营养严重不足[2]。因此,该院认为老年ABP患者应及早接受肠内营养治疗,以维持机体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以支持后期治疗。该文旨在探究急诊十二指肠镜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治疗老年ABP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以2014年2月―2016年5月于该院医治的104例老年ABP患者为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于该院医治的104例老年ABP患者临床资料,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均与中华医学外科胰腺学分会订制的急性胰腺炎诊断符合[3],可耐受内镜医治,CT确诊肝外胆管结石;排除标准:排除十二指肠镜失败或中转开腹、合并胆内管结石、胆管窄小患者。按医治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男女比例24∶28,年龄62~81岁,平均(71.13±5.22)岁,病程5~11 d,平均(6.96±1.02)d;对照组52例,男女比例27∶25,年龄64~84岁,平均(72.11±6.12)岁,病程3~8 d,平均(6.92±1.24)d;对比两组基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基础医治,实施液体补充、减压胃肠、血补给及电水解质、酸碱失衡纠正、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单行急诊十二指肠镜医治对照组:基础医治后,内镜检查患者十二指肠,并用针式刀作1 cm切口,多数结石在胆管内压力下随胆汁排出,用十二指肠镜网蓝取出未排出结石,低压胆道造影检查结石有无取净。结石小者一次性取出,结石大者先内镜鼻胆管引流,待病情稳定再二次取石;术后留置鼻胆管。在对照组基础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急诊十二指肠镜方法同对照组,鼻空肠营养管在胃镜协助下置入患者空肠30 cm处,营养管外端固定于脸颊,第1天生理盐水滴注,第2天分次为肠内输注营养液,定期冲洗营养管。待医治1个月后,两组取3 mL静脉血,离心,血清放存于-70℃下,选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淀粉酶(血AMY)、白细胞(WBC)、TBIL(胆红素)、PLT(血小板);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肿瘤因子)。

1.3 观察指标

①症状改善(发热、腹痛、后背胀痛、腹胀);②血清生化指标(血AMY、WBC、TBIL、PLT、CRP、TNF-α);③并发症(呼吸衰竭、急性肾衰、胰腺周围脓肿或假囊肿、腹腔出血)。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以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用[n(%)]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对

医治后,观察组临床各类症状消退时长均比对照组短(P

2.2 两组生化指标比对

医治后,观察组血清各项生化指标情况均比对照组优(P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对

医治后,观察组总并发症率7.69%比对照组23.08%低(P

3 讨论

ABP的医治关键在于及早引流胰液、解除胆道梗阻,以控制病情加重。胰腺炎可引起患者局部或全身性的炎症反应,损伤患者机体,传统治疗方法是全麻开腹切除胆囊、胆总管取石及T管引流,该治疗方式易损伤机体,引发诸多生理应激反应,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由于老年ABP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脏器功能均呈退行性减退,且合并较多心脑血管病,故而易伤及原损伤脏器功能,恶化病情,导致死亡。

ABP患者良好预后的关键因素是胆道畅通,通过急诊十二指肠镜治疗,可迅速解除胆道内梗阻,抑制胰腺炎病情的发展、恶化,是一种有效性的微创医治方法,可重新恢复患者组织功能,修复受损脏器[4]。另外,十二指肠镜操作便捷,只需麻醉患者口腔黏膜外表层,可减小术中麻醉风险;在内镜括约肌作切口取石,再经内镜鼻胆管引流胆汁,可帮助急性胰腺炎病情转归。与该研究结果结合看,观察组医治后发热、腹痛及后背胀痛等症状消退时长均比对照组短;说明急诊十二指肠镜的治疗效果显著,促使胆道梗阻被解除,临床各症状均缓解。

急性胰腺炎起病后,肠壁供血不足,减少肠黏膜灌注,因此,肠道内菌群、毒素均渗入至血液中参与体循环,从而发展为ABP致病菌,引诱机体出现炎症反应,促使炎性因子水平过于饱和,伤及患者脏器,进而引起MODS并发症,加重病情。有研究显示[5],MODS发病首要器官是肠道,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可表达出肠源性感染的严重情况,而正常菌群在肠道内发生移位所引起的继发感染是致AB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此,该院决定在急诊十二指肠镜治疗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AMY、WBC、TBIL、PLT、CRP、TNF-α水平均比对照组优,且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69%比对照组23.08%低;@与周洪斌等[6]研究报道结果相似,提示急诊十二指肠镜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医治ABP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控制肠内环境平稳,减低并发症诱发风险。考虑其原因如下:通过早期肠内营养补充,可保护肠道黏膜,有助于肠道黏膜吸收营养物,以改善ABP患者营养代谢紊乱;为患者胃肠道补充营养能源,调节肠道血公平衡,修复肠道上皮细胞,维护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7-8]。另外,肠内营养补充可加快肠道蠕动,调衡肠道功能;借助空肠营养管输入营养液,可阻碍胃相、头相刺激胰腺外分泌,减少胰腺分泌阻碍,从而修复胰腺,缓解病情[9-10]。早期对ABP老年患者补充肠内营养,既不伤及肠黏膜,防止破坏肠道屏障,又抑制胰腺分泌作用,增强肠黏膜免疫性,促进血运,阻碍细菌、内毒素移位,抑制炎性因子产生,降低肠源性感染率,故而预防患者肠道衰竭,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老年ABP患者经急诊十二指肠镜、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医治后,可有效改善病情,降低二重感染率,强化机体免疫力,帮助术后恢复加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胡文秀,要瞰宇,韩志强,等.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2):156-157.

[2] 林燕青,林连捷,郑长青,等.急性胰腺炎与肠内营养[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6,36(2):75-77.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21(1):1-4.

[4] 刘国彬,李俊,傅燕,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内镜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3):168-169.

[5] 高绪仲,王忆勤.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3):386-389.

[6] 周洪斌,蒋能孟.急诊十二指肠镜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673-675.

[7] 刘悦.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J]. 中外医疗, 2010,29(29):69.

[8] 胡军涛,潘熠平,汤展宏,等.早期经鼻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重庆医学,2013,42(16):1806-1808.

[9] 王辉. 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2015(7):88-89.

篇2

论文关键词:医院;营销战略;核心竞争力

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医患关系的不断恶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都为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医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健康、快速、长远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医院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医院从长远发展出发,实施战略管理,对医院进行准确的定位,并制定和实施符合医院长远发展的可行的战略。其中营销战略,就是实施战略管理,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营销战略的相关概念

(一)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实践主要也在美国。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市场营销的定义为:市场营销是指为创造满足个人或组织目标的交换而规划和实施的理念、产品、服务、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过程。

(二)医院营销

根据科特勒的理论,医院营销学是辨别和满足患者与社会大众对疾病治疗和预防的需要,通过与社会大众建立医疗服务价值倾向的关系,可赢利地或不赢利地(取决于医院的财政来源)满足患者对治疗和预防的需求。医院营销的出发点是为患者,即“以患者为中心”。营销的重点是患者所需的医疗服务。营销的目的是识别并满足患者以及群众的求医需要,从而使医疗服务被群众接受,通过为患者解除病痛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医院营销战略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需要一个达到其目标的、全盘的、总的计划,这就叫战略。”医院市场营销战略是医院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市场环境,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进行的谋划和方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地制定营销战略是医院营销成功的关键。医院营销战略是把营销和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是医院期望达到营销目标的营销逻辑,具有总体性、方向性和长远性。营销的一个基本而显著的特点是注重理性分析,以实证数据为基础,突出表现市场研究在营销领域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医院营销应当始于对医疗市场的研究与分析。

二、医院实施营销战略的意义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医疗市场已从“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患者的就医选择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应对这些市场变化,医院不得不主动采取相关措施了解自身所处的医疗市场变化对自己带来的影响,分析应如何应对这些变化,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提高医院的市场占有率,保证医院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引入营销战略,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迅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有利于拓展医疗市场份额

医院的主旨任务就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拥有大量的患者就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医院实施营销战略,首先要对医院所处的医疗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及具备哪些潜在市场,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市场的真正的需求采取相应的营销手段,不断占领新的市场,进一步拓展医院的医疗市场份额。实施营销战略能够使医院做到“知己知彼”,对自身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有一种比较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扩展自身的医疗市场份额。

(二)有利于树立医院形象,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医院营销不同于单纯的医院宣传,医院宣传是医院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医院营销是对医院宣传的整合、提高,是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的宣传方式。医院通过实施营销战略,首先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了解了所处的市场环境,明确了具体的市场需求。然后,根据相关的调研结果,针对具体的市场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开拓新的医疗市场,并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对医院进行宣传,使患者和社会更深刻的认识医院,了解医院,发现医院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医院知名度,扩大医院业务量,推动医院的改革发展,使医院保持蓬勃的生机和强劲的动力。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实施营销战略,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了患者多样化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通过多种营销手段使患者认识医院、了解医院,并通过提供针对患者需求的人性化服务,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患者心中树立起医院的品牌形象,从而使患者成为忠实的客户,而这些患者同时又会成为医院的潜在宣传者,使医院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了解患者需求,医院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质量,使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符合患者需求的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发放健康宣传资料、互通健康信息、定期回访等活动,为他们提供健康指导并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从而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使患者能够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能够了解医院的整体文化氛围,增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这些都为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激励竞争,许多医院开始进行战略管理,从宏观层面对医院的发展进行分析、规划,而实施营销战略就是战略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医院营销分为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首先应该进行内部营销,使医院员工了解医院的价值观、医院文化等。医院的营销战略应该提倡全员营销,营销不只是管理者的任务,而是医院全员的共同责任。将营销理念融入职工的日常生活中,使医务人员具备一种在平时的医疗服务活动中向患者展示一种良好的职业形象,树立医院的形象的意识。使每一位员工都能了解并融入医院文化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集体荣誉感、使命感,增强医院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三、医院如何实施营销战略

(一)分析医疗生服务

市场环境,进行市场定位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医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绝对的优势,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必须制定一套全面的、稳定的、长远的、符合医院长期利益的营销战略。就必须对医院所处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竞争环境,明确医院具备哪些已经存在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与他们相比医院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是什么,同时又存在哪些劣势。通过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需求分析,了解患者目前的需求是什么,有哪些潜在的市场可以开发等,并结合市场需求及医院自身的条件进行市场定位,并采取市场宣传、开发新产品或服务等一系列营销手段,占有相应的市场。

(二)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当前,医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营销理念,大部分公立医院认为作为公立医院不应该进行市场营销,有营销意识的许多医院的营销手段也只是广告轰炸、有偿新闻、价格战等,方法比较单一。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趋向于多样化且理性化,一贯地采用单一的营销手段会导致人们不信任感和厌倦情绪。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医院应该借鉴企业的多种营销手段形成立体、系统的方法组合,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在进行宣传的同时,更要注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面对患者、人性化的服务需求,医院应该开展患者回访、社区义诊、慢性病健康教育、患者沙龙等活动。通过参加些活动,使患者感受到医院提供的人性化服务,感受到医人员对他们的关心与尊重,时也在患者心目中树立了医院的形象,提高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实施品牌营销

“品牌”是西方营销学的一个词汇,它是产品及产品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互动关的反映,它既象征着产品的值、特点、形象和供应者的努力状况,同时又体现着消费的需求、利益、感情、个性价值观。品牌是财富的象征是竞争的利器、经济发展的宝,医院的品牌是给病人提优质服务,是无形的产品供病人选择。医院品牌是医院知名度、美誉度的反映,也社会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品牌是无形的,是通过组织平时的努力不断积累的。医院要想具备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树立医院品牌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名品牌、专科品牌、人性化服务品牌等。而医院的品牌是通过医院提供高质量、高技术的疗服务,得到患者的肯定和信赖,从提高医院的患者满意度和知名度而形成的。目前,疗市场的竞争己逐步转向品牌的竞争。因此,必须坚持“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形成医院自身的品牌效应,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建设良好的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医院的成员所共有的思想作风、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良好的医院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长久化的根基。…医院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医院文化之间的竞争,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医院文化由价值观和医院精神(医风医德、价值标准、经营理念)、制度文化(领导体制、管理制度)、行为文化(领导行为、员工行为、文化仪式)、物质文化(环境条件、医院标识、院训院歌、文化网络)四个层次的内容构成。因此建设一种良好的医院文化,就会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给人们留下一种良好的印象。医院的全体员工生活在一种以人为本的共同文化氛围中,就会加强医院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使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医院的文化,对医院形成一种良好的印象,也就达到了医院营销的效果。

篇3

关键词:医药物流;竞争力;物流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形势下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以石家庄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1月20日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医疗需求得到很大程度的释放,这带动了药品需求的增长,为药品流通业提供了市场机遇。随着医药物流行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药物流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型医药集团主导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建设趋势将加剧,传统的以仓储为主要功能的医药物流中心将会转向具有商业交易功能的健康产品交易园区,中小医药物流企业组建联盟式医药集团将逐步形成并与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形成抗衡局面。但总体上说,我国医药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如何进一步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石家庄医药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药品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民生保障性商品,而医药物流行业则为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保驾护航。“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新医改重大举措陆续推出以及全国性行业的大整合,石家庄医药物流行业发展将进入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和挑战。伴随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百姓的用药需求在持续释放,因此从市场需求看,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加大,医药需求将会快速增加,形成对医药物流的巨大需求,医药物流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从地域优势看,石家庄有“药都”的美誉,也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药品中转分拨优势突出,为医药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宏观政策角度来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医改方针,以及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破除以药养医、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房托管等重大举措的不断出台和实施,给医药物流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是,在医药物流发展过程中,随着药企规模的不断扩张,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和药品快速分拣处理能力等因素将会是决定医药物流企业运作水平的关键,伴随我国人工成本的不断增长,物流管理成本的不断攀升,如何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医药物流企业长期生存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石家庄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现状

1、行业主体多、小、弱。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石家庄医药物流企业总体上存在着数量偏少,企业规模较小,企业集约度低、利润率低、管理效能低等特点,药品销售网络不发达,对于医药物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极为不利的。

2、医药物流起步晚,难以与国外同业抗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逐渐放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的医药物流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药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存在交易环节多、流通环节过于复杂,流通效率低、利润空间小等问题。外资之所以进入到我国的医药物流行业,归结主要原因正是医药物流行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但是外资以及外企一旦进入必然会对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短期内无法相抗衡。最终原因主要是当前医药物流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所导致。

3、现代化程度较低。从当前的医药物流企业整体来看,医药物流运作的手段还停留在初始阶段,人工为主的堆积,储运,技术和设备落后,运营成本较高,管理效率低下,整体经济效益偏低,管理方式简单,管理环节薄弱,管理制度不甚健全。物流信息技术使用程度较低,大部分企业不能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三、石家庄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加快实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依据石家庄医药物流业发展现状和区位交通优势,并结合人口、城乡医疗机构分布等特点,努力构建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的高效现代医药物流体系。健全医药物流节点网络。充分发挥石家庄区域物流节点作用,支持医药物流企业在石家庄周边区、县建设现代医药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加快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药物流园区建设。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华药、石药等医药物流平台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石家庄医药物流园项目的规划建设,促进专业化医药流通企业集聚,壮大第三方医药物流规模。积极吸引全国和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入驻,推动医疗机构和医药生产企业剥离物流配送服务,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现代医药物流服务延伸。广泛使用先进信息技术,运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等新型管理方法,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构建全国药品市场数据、电子监管等信息平台,实现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和反馈追溯机制。推广使用自动分拣、冷链物流等先进设备,完善特殊药品物流技术保障措施。

2、资源整合,降低医药物流运营成本。首先,医药物流企业要合理规划配送模式和路线,采用严格、科学的规划方法约束不合理费用的发生;其次,通过资源整理,提高各个要素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也可以通过重组、兼并等方式,将竞争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低下的一些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使得医药物流整体运作更加规模化、系统化和网络化;最后,也可以将自身资源进行一定的优化,从仓库选址到空间分配,运输工具的配载,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等等,通过资源优化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各个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医药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3、加强医药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现代化医药物流需要的是既具有交叉跨越医药业、物流业两个领域的经验,又具有药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且精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高精专的医药物流人才队伍是提高医药物流企业竞争力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从高校的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可以考虑在高等医药院校增设医药物流专业,培养药学知识全面且又精通物流技术的人才;另一方面医药物流企业自身也可以有意识地对自身拥有的物流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医药物流企业要想赢得市场竞争,加快对自有员工人力资源的开发无疑是当务之急。根据岗位的特点,合理划分医药物流人才的培训要点,将是医药流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晓丽.混合型医药物流企业物流系统优化设计[D].山东财经大学,2013.5.

篇4

摘要: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开始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公众议题,社会对医疗卫生体制的反思进入。本文在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主导抑或政府主导进行分析中,表明医疗服务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与服务市场,在政府与市场的分工上应针对其特点进行合理界定,既否决单纯的政府主导,也否决一味的市场化,而是二者的理性结合。

关键词:医疗改革;政府;市场

一、市场主导不等于市场化

(一)市场主导的优势。

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效率。市场的核心是竞争,竞争的结果和目的是优胜劣汰。医疗机构在市场上要求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强者。竞争是多方面的,其中价格的竞争是取胜的重要方面。在相同质量的条件下,谁的价格低谁就占优势。在医疗市场上,谁的技术精、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谁就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它就会破产,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这就是市场的作用,也是市场的规律。因此说,医疗领域市场化改革越深入,通过市场的有序竞争,医疗价格越趋于接近合理的水平。

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最终达到为群众提供技术高、质量好、价格低、服务好的医疗机构,这是社会公益性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也是使医疗机构在医疗市场立足、生存的重要条件。这是医疗改革的市场化道路与医疗事业的公益性质相一致的地方。但是,市场并不能完全体现和完成医疗事业的社会福利的公益性质。

(二)市场主导的弊端。

1.享受医疗服务的不公平性。

对于一般商品与消费,消费者具有主导权,不满意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要求退货(或换货)或重新提供服务,具有明显的可逆转性。而医疗服务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可分离,消费者不能试用,医疗消费者一旦接受了医疗服务,就要承担已发生的治疗后果,因为已吃进胃里的药吐不出来,已实施的手术不可能恢复如初;即使消费者发现没有得到满意的治疗而更换医生或医院,但是最后的治疗时机已过或原先的治疗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不可恢复。此乃医疗消费的不可逆转性。为降低机会成本,医疗消费者或潜在的医疗消费者都会背离一般商品与服务消费中的“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层次性对应规律” ,而在生病时都会选择最优与最安全的治疗。源于医疗服务的技术性,医疗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程序较为繁琐,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有限的,而最优医院与最优医生的供给就更为有限。

2.市场竞争会导致医疗资源的垄断和分配不公。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患者得了什么病、应该用什么药或方法治疗,只能由医生判断,患者本人通常并不清楚,消费者无法自主决策做出正确选择。诊疗服务是高度个性化的服务,根本不存在整齐划一的质量标准。因此,这里的信息不对称尤为严重。这种信息不对称意味着,尽管医疗服务的实际消费者是患者,但做出医疗服务需求决策的很大程度上是医生,而医生和患者的经济利益并不一致,甚至是冲突的。医疗服务的这一特点为医生的道德风险行为提供了实施的可能性和空间:医生可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不顾患者利益,主要手段就是利用信息优势诱使患者消费过多的医疗服务及药品。当然,医疗机构是否真正有能力实施这种行为还取决于医疗服务市场的市场结构,如果该市场竞争足够充分,且形成了完善的信誉机制,医生及医疗机构的这种道德风险行为将会受到显著约束。反之,如果医疗机构具有垄断地位,这种"供给诱导需求"的潜在能力就变成了实际能力。

3.在不断追求利益过程中,公益性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严重,不正之风未能及时纠正,导致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加重,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广大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医疗机构偿付机制扭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供需矛盾逐步凸现。但在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的政绩考核制度下,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却相对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只能给政策让医疗机构自己在市场上生存。和企业改革类似的放权让利、允许“创收”的激励措施,使得公立医院主要依靠营利创收生存;“以药养医”等措施,导致供给诱导需求和药品价格虚高成为普遍现象;医生的人力资本付出得不到合理回报,导致了医生行为的不规范;医疗机构的营利动机还导致政府对医疗资源的规划失去指导作用,医疗资源向购买力强的地区集中,向获利多的高端技术和设备集中,加剧了医疗服务的不公平性。

4.市场不能自动解决医疗外部性的问题。

“外部性”是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性质,只有由政府所投资的公立医院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才是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而由私立医院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所提供的收费超出福利收费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根本就是私人物品,所以市场不能自动解决医疗外部性的问题。

二、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市场终结

(一)政府主导的优势。

1.政府的市场干预弥补市场失灵。

在医疗卫生行业,医生和医院是天然的垄断者,垄断着信息和技术,药品研发、生产,再加上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激励机制问题,公共产品、外部性带来的问题,因此市场是失灵的,市场肯定是有效率边界的,如果不加以限制地实行市场化,就会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所以必须有政府干预才能解决市场失灵。

2.保证公平性和公益性。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主导的亮点。所谓公益性,就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把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作为医改要遵循的原则。

3.政府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运营实施全面监控。

政府对医院医药器材的采购、病人的医治过程、药品的使用及收费情况等进行监察并却确保其公开透明。定期对医院的运营状况进行审核,根据其服务水平、收费标准及参保人员开支情况,确定各医院的医保级别,并向社会公开。保证医院医疗开支的合理,包括医疗器材、药品等的采购数量及价格是否正常;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单病种收费是否过高。参保人员享受的服务质量及健康状况等。

4.政府可以保障基本医疗。

即政府出资或筹资、政府直接举办医疗机构,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最基本医疗药品和治疗。在一些“大病”的治疗,靠社会医疗保障来完成。即通过立法强制全体劳动者加入,以家庭为单位参保,保费由雇主和雇员分担,以解决大病风险问题。

(二)政府主导的弊端。

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医疗服务供给不足。政府办的公立医院从政策上来看,是保护国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主要体现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为特困人群减免医药费用的服务上。它的特点是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较以前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部分主要用于了医疗设备的投入,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却没有保障,设备的投入更加剧了医护人员想方设法掏病人口袋里的钱。医疗机构为了生存,迫使其走上趋利之路。

2.形成行政垄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分工的高度发展,医院在药品零售上不可能获得自然垄断地位,毕竟绝大多数药品都是由专业化的药厂生产的,而且绝大多数药品是标准化产品,医院在药品零售上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无从获得自然垄断地位。然而,由于管制措施失当,政府利用行政权力为国内医疗机构在药品零售业务上创造了垄断地位。具体

地讲,按照政府确定的药品分类管理体制,医院事实上控制了处方药零售业务,这使得公立医院将其在诊疗服务方面的垄断地位延伸到了处方药零售业务上。公立医院获得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是双向的,面对众多的医疗生产要素供给方,公立医疗机构处于买方垄断地位,因为它控制着80%以上的医疗市场,这里的生产要素既包括医疗专业人员,也包括医疗设备、医用材料,还包括药品。而面对患者,公立医院则处于卖方垄断地位,因为它控制着80%以上的医疗服务供给以及药品零售,尤其是它还控制着公费医疗与医保的报销资格。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供给和药品零售方面的垄断,完全是一种行政垄断。

3.效率问题上存在着“政府失灵”。

政府对医疗和药品的成本控制,既不能提出准确的目标,也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享受医保的消费者,看病可以少花钱,有的甚至不花钱,一人开药全家享用。政府不能充分掌握医保人员的医疗消费信息,没有形成道德风险的防范机制。

4.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

在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利用其信息优势影响病人的需求决策,导致医疗需求超过病人自己决策时的水平。由于保险的存在,医疗消费有了第三方给予支付,病人面对的医疗消费的价格相应下降,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可能超过患者真正需要的数量,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医生的消费诱导。在保险公司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补偿医疗机构的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相反会激励医生提供过度服务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三、卫生医疗改革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作用相结合

卫生医疗改革应该采取以政府主导为主,适当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主导”的是政府,市场机制是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引入”。对于政府,应大力度转变职能,“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公共卫生职能、开放市场职能和行业监管职能”,对公立医院的垄断行为、竞争行为、市场价格和市场行为的技术监督进行“积极”干预,也就是站在卫生全局的、全行业的和宏观的角度上,实现“总量控制有度,医疗秩序有序”。在医疗领域“要引进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应该包括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资源配置等机制。市场化改革就应该让这所有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应重点作用于医院内部,依靠市场机制的市场价格、市场供求和市场竞争等基本构成要素的作用。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共同发展基层卫生事业,让政府集中财政力量支持公益性医院发挥最大的公益性效益。

参考文献:

【1】朱仁显《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

【2】张世清.我看当前的医疗改革.中国医院.2007年11卷6期,80页。

【3】李玲,“医改方向:政府主导下市场补充”, [J].《中国医疗前沿》,2006(1)。

【4】李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责任”,《南方日报》,2006年12月14日。

篇5

关键词:全成本核算 医院 竞争力 运行成本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上欠缺一定的思考,缺乏系统的管理方法,表现为成本核算和控制意识淡薄;现有成本管理不科学,动态管理并未全程实现;预算环节在成本管理中未受重视,形式主义盛行;以及医疗成本虚高,引发“看病难,看病贵”等热点现象。所谓全成本核算法,就是对医院的各项活动支出进行全部的统计、监督,包括支出前的预测、支出时的监管,支出后的分析等流程,确定医院服务成本水平。通过这一方法以求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医院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在医院深入、全面地推行全成本核算,对改善医院成本管理,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功用,最终促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成本核算推行的必要性

(一)推行全成本核算是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的核心

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大潮中,谁做旁观者,谁就率先被淘汰。面对每所医院都要融入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医院要想求得生存空间,全成本核算的推行势在必行。通过全成本核算的管理办法,医院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医疗成本,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技术,为就医患者提供精心的医疗服务,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实现“花最少的钱,病看的最好”的医护理念。这样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就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吸引更多的患者来放心就医,不仅实现了医院效益的最大化,也使医院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地位获得提升,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推行全成本核算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捷径

医院建立了全成本核算制度之后,有利于宏观把握医院的动态,掌握医院总的资源配置情况,医院各个部门的医疗资源获得与利用都能够充分显示出来,为医院进一步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可靠的数据。通过推行全成本核算,可以有力地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全部成本的演算与统计都在控制之中,使医疗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科学,从而促进资源配置手段的优化。“通过成本,降低成本”的方法可以大量减免患者的医疗费用,使“谈医色变”的就医恐惧得到有效的消除,也改变以前医院管理中轻投入与产出的思想。

(三)推行全成本核算是升级医院职能的手段

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东风下,升级医院职能也是眼下改革的重点部分。实行全成本核算,可以不断调整和完善医疗卫生体系,主动适应医改的战略大局,积极融入医保体制的建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人民提供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是现代医院的首要任务和唯一宗旨。通过推行全成本核算,有利于创建新的医护机制,引进新型医院管理设备和管理方法,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四)推行全成本核算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动力

现代医疗呈现出医疗技术尖端、医疗设备先进、管理体制完善的特点,显然再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的需要。因此医院要全面推行全成本核算,对医疗过程的每一个涉及成本呃细节都进行记录、监督、控制、分析,弥补现有医院管理的漏洞,建立全面的监管机制,让每一笔医用资金花的到位,每一件设备使用的彻底,从而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二、 全成本核算的推行方法

(一)强化成本可控性管理

各级医院应在成本管理环节加强控制,认真对各项成本费用进行确认和统计。建议组建相关的成本中心,对各部门各项成本的花费进行分析,当某些特殊的成本造成难以统计的情况时,各财务部门要及时与成本中心进行协商处理,及时备案,出台回应措施,严防成本预算漏洞,避免预算失误带来的经济危机。通过梯层控制系统的组建与运行,使成本控制得到有效的强化,进而增进成本的管理效率。

(二)建立低成本采购制度

各级医院应完善医疗物资采购体系,实现国家医疗补贴与自身采购相结合,降低医疗物资的成本。医院要建立医疗物资采购制度和物资招标制度,通过制度的手段合理、科学、公正、透明的引入外来药品和设备,在采购过程中必须通过严格的流程,监督招标、检测物品,防止医疗腐败的发生,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招标和采购,不仅实现药品和设备的优质低价,真正从源头降低成本,而且使得医院管理弹性化、灵活化,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朝“优质、高效、低耗、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迈进。

(三)完善全成本核算体系

各级医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全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让全成本核算体系规模化、规范化、制度化。要建立数字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报告成本花费信息,反映动态的运营状况。加强医院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逐步在各财务部门建立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在全院形成信息技术管理网络,为全成本核算体系提供强大的技术平台。

综上分析,在信息化、数字化、竞争化的背景下,医院若不想被时代抛弃,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大力推行全成本核算,不断探索医院经营管理的道路,不断增强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医院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科学配置医疗资源,改善医院成本核算办法,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解决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实现医院经营效益和服务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孟庆明,刘景新.我院推行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做法与效果[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2):178-179

篇6

关键词:康复医疗企业;成本管理;研究与实践

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让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康复理疗、健康体检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康复医疗企业就必须追求价值最大化。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呢?这就需要康复医疗企业深入研究、实践,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统筹规模、经验、技术、市场、人力等多重影响因素,在成本管理方面寻找突破口,蓄积优势,锻长短板,控成本、提效益。

一、当前康复医疗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康复医疗企业兴起时间较短,很多工作都处于初始摸索期,各项管理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成本管理也不例外。当前,康复医疗企业成本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管理脱离市场

企业一味追求成本最小化,对外部市场需求关注较少。例如,在购置康复医疗设备时,往往把实现成本最小化作为主要追求目标,不能以客户对市场的需求来设置购置设备的标准,致使设备投入使用后,因功能或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客户需求而导致客户流失。降低设备购置标准带来的成本节约,无法完全冲抵客户大幅减少形成的收入降低,最终与利益最大化背道而驰。

(二)成本管理缺乏前瞻性

康复医疗企业因缺乏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对于成本管理的效果考量,还停留在主要看短期影响和财务数据阶段,对财务数据之外的其他信息,采集、运用相对较少,对于成本综合管理、效果预期,缺乏长远规划。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更多依靠企业自身的绝对优势,当绝对优势消失时,企业成本管理的优势也随之消失。简而言之,康复医疗企业当前实施的成本管理,仅仅只是降低成本的策略,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既没有结合实际潜力,也没有结合企业未来发展,成本管理在推动企业发展上,缺乏后劲和续航能力。

(三)成本管理系统性不强

当前,康复医疗企业成本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局限性、单一性、倾向性较为突出,成本管理的系统化、整体化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一是成本管理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没有从康复医疗发展前景去统筹。缺乏战略视角和战略眼光,全过程、全要素、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格局尚未形成。二是成本管理工作单纯依靠财务管理部门来谋划和落实,企业其他部门,尤其是各个病区、体检中心、费用中心等部门参与较少,没有发挥出各个环节、各个单位在成本管控过程中的约束作用。三是成本管理倾向于当下、倾向于局部,基本是开展什么工作就围绕什么工作核算成本,定期核算一定时间段发生的成本,统筹全局、估算预期较少。

(四)对无形成本动态管理重视不足

作为新兴产业,康复医疗企业的成本管理仍处于探索推进期间,成本管理的内容在逐步增项扩容,药品药械采购、人力、设备更新改造等基本成本项目已纳入管理,但一些无形成本,如:市场开拓、项目研发、技术创新等产生的成本,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这些工作的开展,势必产生一定的成本支出,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深远的影响,需要加强日常动态管理。

二、解决成本管理问题必须关注的几个要素

企业成本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多个要素,要解决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成本管理效果,就必须全面分析成本管理涉及的各个要素。

(一)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成本动因,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来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作为新兴产业,随着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康复医疗的范围势必越来越广泛,与之相适应的企业规模也必将逐步扩大,要实现成本管理科学经济,就必须找准企业规模临界点,形成企业规模与成本管理的最佳组合。

(二)业务范围

业务范围是影响成本的又一结构性动因。康复医疗企业为了提高其竞争优势,可能会使自己所经营的业务范围更广泛、更直接,从企业的业务领域出发,向着行业价值链中的两端延伸,直到药品器械的供应、直接为客户提供各类贴身服务。这种业务范围的扩张也称之为纵向整合。纵向整合可以对成本造成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企业应通过成本动因分析,对整合进行评价,确定选择或解除整合的策略。如果整合后的市场体系(包括供应市场与销售市场)僵化,破坏了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导致成本上升,对企业发展不利时,就应当降低市场的整合程度或解除整合。

(三)管理经验

经验是影响成本的综合性基础因素,它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成本动因。康复医疗企业是新兴产业,各类经验还都不够成熟,因此经验在成本管理中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显现。无论是采购、操作、设备维护,还是服务客户,经验的总结积累,势必会提高效率,带来成本降低,形成企业特有的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

(四)专业技术

康复医疗企业是一个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企业,它既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体检、康复设备设施,也需要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可以说,科学技术含量,不仅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潜力,也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管理的难度和成效,所以康复医疗相关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攻关、收购引进必将成为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队伍素质

从管理人员到技术人员,直至护理工、保洁员,每一个群体的专业水平,都是决定着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都会对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无论引进康复医疗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还是投资对自有队伍进行素质提升,都会增加成本投入。高素质的康复医疗人才队伍,提供的服务水平相对较高,形成的品牌效应,会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以收入增加促进成本降低。

(六)经营能力

在企业规模、人力资源、经验积累等既定的前提下,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是影响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动因。康复医疗企业经营能力利用主要通过固定成本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由于固定成本在相关的范围内不随客户增加而改变,当企业的经营能力提高,单位所分担的固定成本减少,从而引起企业单位成本的降低。因此,寻求建立能够使企业充分利用其经营能力的运行模式,将会带来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

三、改进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大众对健康的需求水平不管提高,康复医疗范围笔谈持续扩大,企业的经营链条不断延长,规模不管扩张,比如,淮北矿业相王健康公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健康体检、职业病检测、康复、慢性病治疗、药品药械出手、养老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成本管理涉及面广、环节多,企业只有不断改进成本管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环节的成本管理格局,自上而下形成一种成本管理人人有责的理念,将成本管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才能适应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变化的需要。

(二)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理疗康复、健康体检等服务由于投资规模较小,建设周期较短,吸引了大量个体及中小医疗机构进入该行业,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持续加剧。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新进入的企业,为了获取市场份额采取低价竞标的策略,使得产品价格和毛利大幅下滑,日益剧烈的竞争导致企业利润降低的风险加大。因此,随着市场竞争环境愈发激烈,企业只有不断优化成本管理,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需求。

(三)适应经济发展和结构改革的必然选择

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全面适应经济形势。康复医疗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改革和转型的考验,部门康复医疗企业以降成本提收益为目标,实施了企业改革。比如淮北相王健康公司做出了有益的改革尝试,对企业实施混合改制,引进第三方投资及员工持股机制,吸纳他方资金,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收益率,提升了企业生存能力。

四、解决成本管理问题,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途径

(一)构建成本管理组织架构,明确责任主体

完整闭合、人人有责、各负其责是保障成本管理效果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要实现成果管理效果最优,就必须自上而下,构建起全员参与的金字塔形成本管理组织,形成一级抓一级,时时事事处处有人管、有人落实的大成本管理格局。比如,淮北矿业相王健康公司成本管理由公司董事长亲自挂帅主抓,各部门和相关人员都要全面参与价值链成本分析与管理,对进度、服务质量与成本问题的协调则实行联合攻关、协调推进。财务部负责持续性的监督与评价管理管理,研发、后勤部、营销等部门配合董事长,在药品器械采购、销售、服务、竞争对手等环节执行价值链战略成本控制。医务、药房等系统和部门也分别建立了内部成本管控链条,实现了有成本投入的地方就有成本管理。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以企业内部价值链(包括新诊疗手法研究,试用、完善、及患者满意服务)为主线,以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同时突破传统的医疗企业界限将产业价值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纳入到信息系统,为实施价值链成本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此外,该企业还结合内部成本管理链条涉及的各个环节,制定针对性管理、监督、责任追究、奖惩兑现制度体系,将成本管理效果与收入挂钩,责权利相结合,消除了来自岗位、来自人的阻力。

(二)深入分析内外形势,精准定位成本管理

一是营业范围扩张,经营板块细化给康复医疗企业带来了成本管理红利。健康产业是国家产业发展的优先方向,健康服务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明显。康复医疗企业要降低成本,就必须对标国内外先进康复专科医院,30做强做大康复主业,做细做宽养老等副业,才能夯实企业发展基础,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比如,淮北矿业相王健康公司业务板块以康复医疗、职业病防治为主,向健康管理、医药商贸和健康养老等健康产业链延伸,除开设康复治疗、健康体检等主体业务外,坚持细分学科定位,完善康复亚专科建设,成立了中医康复中心、儿童康复中心、心肺康复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并把康复向社区延伸,托管了相南社区康复中心,派优秀康复康复医师常年坐诊,迅速形成相王健康社区康复品牌效应,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开辟出企业截至增收的新路径。二是营业环境变化,管理合力尚未形成给康复医疗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压力。近两年,体检市场、医药零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些都给康复医疗成本管理造成了一定的挤压。由于企业还未针对成本管理形成完备的成本管理体系,监督考核奖惩都尚未达到全面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高度,成本管理中自扫门前雪现象,等靠要思想依然普遍存在,成本管理压力传递还不够通畅。三是市场对成本投入的需求持续增加。康复医疗行业为新兴行业,成本投入与市场实际需求,目前有康复需求的患者仅有不足20%能得到康复服务,康复服务与康复需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此外,国家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促使地方民营企业职业病防治市场需求强劲,2019年在国家转移支付项目中已为淮北市366家地方企业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为拓展外部市场奠定良好基础。市场足够大,需求足够多,但是皖北康复医疗的环境条件、设备设施、人员投入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科学精准增加成本投入是康复医疗企业成本管理必须研究重要内容。

(三)全面把握各个环节,实施成本闭合管理

一是强化研发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市场的需求让新项目、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成为康复医疗企业未来必须列入经常性成本投入项目,必须全面核算比较,广泛开展市场调研,推行研发成本预算,具有成本优势的开发项目,不纠结于经营环境,先行先试,在研发中等待或创造市场机会;对不具有成本优势的开发项目,采取合作方式接入;对功能已成熟的实用新型,采取低成本的方式创新,即通过流程重组、技术改进的手段降低成本,获取高性价比的竞争优势,以有效的前期管理,切实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优势价值链环节中,进一步节约人力技术资源,拓展或延伸增值环节。二是强化采购阶段的成本管理。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定期收集市场药品器械、备品备件价格,实时跟踪医药市场动态,并建立价格动态信息档案,及时掌握价值链信息,最大限度维系和协调价值链各利益群体,降低成本投入。

(四)加大终端管理力度,抓住成本管理关键环节

成本管理的输出终端是客户,客户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作为业务范围多元化的康复医疗企业,客户是一个重要的成本管理集群,应按照服务成本对客户实施分类管理户管理对客户进行划分归类,对客户提出的特殊需求分别满足。对于能够给企业带来高收入且服务成本较低的重要客户,企业应深入了解该类客户的需求,针对其特殊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并给予一定幅度的优惠,以保持客户黏性。给企业带来高收入但同时伴随较高成本消耗的发展型客户,该类客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消费能力,企业应从价值链其他环节寻求控制成本的关键点,在保持产品质量和客户群体稳定的同时,将其向第一类客户群体发展。而针对给企业带来收益较低且消耗成本较低的客户群,企业在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抽离部分资源至前两类客户群体身上。还有一部分客户在带来收入较低的同时还会消耗较高的成本,企业应针对此类状况进行因素分析,尽快转变亏损现状,如改进相应治疗手段等。

(五)加强竞争对手分析管理,提高成本风险管控能力

随着康复医疗行业蓬勃发展,从事这一行业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要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化解成本管理风险,就必须知己知彼,全面了解竞争对手,提高投资精准度,降低无效成本支出。例如,淮北矿业相王健康公司在本土范围内,需面对淮北矿工总医院、淮北人民医院等多个竞争对手,该公司经深入研究,发现自身在上游价值链环节的成本处于劣势。积极从上游供应商价值链上去寻找降低成本的策略,与优质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低交易成本下降低各种采购风险的实现,进而取得战略合作带来的好处,降低了大批量药品器械采购和高库存成本压力。同时,在对竞争对手进行价值链分析后,该公司还发下自身拥有的专利项目比较少,市场规模也不及这两家医院。目前,开展专利研究申请、扩大市场规模等措施已经纳入了企业成本管理规划。对于康复医疗企业,成本管理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在推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抓住关键要素,谨慎投入,严格管控,定期预估实施效果,研判改进方法途径,不断健全管理体系,确保成本管理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维雨.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 医院发展 财务管理

在新经济时代中,市场经济的作用日渐显著,中国逐渐融入了全球经济轨道,但我们也应看到,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国内挑战,同样,作为医疗卫生部门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特别是作为卫生系统的一线部门――医院,更应该看到存在的竞争和危机,中外合资医疗机构,甚至还可能开办有外国独资的医疗机构等都将充斥着整个现行的医疗市场。由此可以看出,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医疗补偿机制还不完全到位的情况下,该如何把握市场,加强医院各项经营管理,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在现实的面前,医院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卫生事业的自身规律,医疗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交易,也不同于一般的服务行业,它是一种含有福利行为的公共服务,市场不可能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的有效配置,也不可能对医疗服务进行公平有序的分配。市场对医院有正面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消极的作用,其正面作用表现在:①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医院通过市场引进人才、技术装备、吸引资金、交流信息科技合作来提高学科水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技能;②对医患双方进行双向调节。医院通过基本医疗服务,非基本医疗服务,特需服务等满足各方面、各层次的医疗需求,适度拉开不同级别医院的收费标准,引导患者合理分流。患者则根据需要选择自己满意的医院;③提高了医院经营与经济管理的意识。医院在经营管理中必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和健全经济管理的秩序。其负面作用反映在:①重治疗,轻预防;②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③扩大了医疗消费差距,影响了基本医疗服务。医疗事业的发展是医院的中心任务,然而对大多数医院来说,卫生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的局面,是困扰医院发展的现实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仍将是政府干预的重要内容,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采取共建、兼并、合作等调整医院布局,加大对医学科学的研究和重点学科建设以及大型设备的购置和基本设施扩建的拨款力度;运用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控手段,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供需信息等实施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 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奠定市场竞争基础

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财务制度》规定: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这一新形势下,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要树立综合效益观念,即医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是医院经营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力争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以优质、低耗、高效的医疗服务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外延转向内涵发展,改变“高投入、低效率、资源浪费、医疗成本上涨”的局面。(1)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事前实行医疗成本计划指标,计算医疗收入和支出的比值,编制医疗成本预算,对医疗活动的全过程由事后监督转为事前控制,事中对成本计划执行阶段进行监督。在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按照成本费用标准对各项成本费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做到随时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事后进行预算成本考核,观察成本构成变化情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总结医院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完善财务核算体系。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严格审批权限,实行财务审批“一支笔”制度,加强计划管理和宏观管理,对资金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控制,达到资金运行最佳效果,为医院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医院成本管理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医院没有一定的卫生资源的投入,就不可能有一定量的医疗服务产出,要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就要使医院成本最小化。而且制订合理的医疗收费标准,也必须以成本为基础,降低成本有利于遏制医疗费用的上升,减轻各方面的经济负担,所以加强成本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成本意识。医院要设置必要的经济管理部门,建立经济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规范经济行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强、经济管理知识丰富、懂业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技术的管理专家队伍,使其确立“降低成本潜力无穷尽”的概念,本着艰苦创业、勤俭办院的精神,千方百计降低医疗成本,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医疗成本中有些是必要的劳动消耗,有些是不必要的可避免的成本。如:过度的、重点的、无效的检查,采用高价的非必要的药物,提供与治疗无关的消费品,雇佣超过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等,这些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费用,必须坚决避免。

篇8

[关键词]服务营销 医疗服务 策略

医疗服务行业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医院的服务营销是从调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入手,确定目标市场,开发、提供消费者所需求的服务,并反馈需求信息,即是一个“消费者―医院―消费者”的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也就是指医疗机构充分了解患者或亚健康人群的愿望、需求,采取一定的服务项目、合理的价格、完善的过程,为他们提供满意服务的过程。随着大市场的到来,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旧的营销概念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医疗服务行业要致胜于市场,必须展开服务营销,以人为本。服务营销作为医院营销的重要环节,已成为医院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入世以来,医药行业已是我国对外开放时间较早、程度较深的行业,医院必须认识到大市场的时代已经来临了,除了提高医疗质量以外,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并且通过积极的服务营销也是争取市场的有效手段。

一、医疗服务行业进行服务营销的意义

服务营销虽然是一种软环境的投入,并且很多的成功管理者都承认投入软环境没有投入硬件设施获得的效益快,但是他们同样认为服务营销的目的不应以彻底“消灭”竞争对手为目标,而应以塑造品牌、积累客户、制造利润、获取资源、掌握主动为宗旨,不但要看眼前利益,还要看长远利益。

1.获得品牌

如同企业一样,医院通过服务营销无时无刻为自己的品牌增添光彩,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应该比眼前的利益更重要,在多年的市场竞争下品牌是作为巨大无形的财富是每个医院走得更远的坚实基础。

2.获得利润

无论是公有制医院和民营医院都必须有利润的支撑,医院效益也是作为衡量一个医院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服务营销,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前提下,积极的进行以利润为导向的有效营销措施,可以增添核心竞争力。

3.获得消费者的忠诚

消费者即患者是医院的“衣食父母”,良好的服务营销不但能够在市场上争夺患者,还要主动去开发潜在的就医消费者,增加自己专业领域的市场份额。良好的服务不仅为医院带来了利益和其他利润外的东西,消费者的忠诚度也是重要的战利品。

二、现代医疗服务营销策略分析

1.品牌营销策略

医院营销中要采用品牌战略,那就是要创造出自己医院特有的服务模式,既符合市场,又适合病人,才能保证医院竞争力的持久发展。品牌是医疗市场竞争的利器,是一所医院乃至整个行业竞争力的体现。医疗服务活动中所倡导的“品牌营销”就是指医院从品牌定位开始,经过品牌设计、传播、营造,建立患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从而使品牌不断增值的全过程【2】。作为医院管理者应科学地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在医疗服务市场的各项活动中采取一些重要的医院品牌经营策略,以突出自己医院的特性和优势,以便患者选择就医。医院的品牌,除了医疗产品固有的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和价格三大要素外,还应有专家知名度、专科特色、高精尖仪器及技术水平等要素形成的无形资产,包括医院的社会信誉度高、专家知名度高、人群中口碑好等等。

2.关系营销策略

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医疗机构与消费者、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它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从而增强顾客的忠诚度。关系营销强调发展、维持和顾客的长期稳定的关系,重视顾客服务,关注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增加关系各方的利益、由营销部门跟踪利益相关者的态度,由此了解关系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应变服务措施等都是关系营销的特点。在实施关系营销过程中要注意建立和维持与顾客的良好关系,利用对方的资源和影响开展医院的营销,共同开发市场;协调与政府及公众组织的关系;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相关的机构和组织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在周边社区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今后医院全面进入社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3.内部营销策略

只有拥有满意的员工才能拥有满意的顾客,内部营销在于激励员工具有顾客导向观念,以员工为中心,围绕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在营销过程中,员工直接和消费者发生关系,员工的情绪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整个医院的看法。服务人员既是服务组织的化身也可以理解为服务的本身。很多医院都知道挂号室是很多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可是往往因为不涉及到医疗质量被疏于整改,其实设想一下,消费者在挂号的时候看脸色,一脸的不高兴去看病,因为对之前的不愉快耿耿于怀,再对医生护士在接诊治疗的时候稍有意见,那医患矛盾就容易激化。因此构建员工满意的医院愿景是医院为之奋斗而要追求的长远目标, 是医院的使命和核心价值的表达,只有构建关注员工满意的愿景,才能真正地、长久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业敬业的热情,为医院发奋工作的进取精神。

4.社会营销策略

医院不同于普通的营利性机构,它在追求经营效益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到政府的职责,注重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医院可以在考虑到自身的这些特点时,完全可以充分借鉴社会营销的理论和实操技巧,通过社会活动为载体,从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社会营销从目标受众的角度来看,主要是针对包括目标群体在内的社会公众,因此其主要目的还在于推崇医院文化中关注社会价值的方面,通过营销让公众了解医院、认可医院,提升医院整体或某一方面的权威地位。

由于社会营销是以社会新闻事件或相关社会主题进行的营销活动,它在受到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在进行社会营销的时候,要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施被社会公众认同甚至是赞誉的营销活动。社会营销还应紧密配合医院长期战略,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医院长期战略发展的事件是医院实施社会营销活动的契机,因为社会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因此医院对社会事件要有良好的洞察能力,有很强的对事件的掌控能力,找准切入时机,才能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实施社会营销应紧密地围绕自身品牌核心开展活动,找到最适合的结合点。在一个受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中,医院要有树立自身品牌的核心理念的意识,把社会事件和自身品牌相结合,在提升消费者对事件关注的同时,引导消费者把注意力和热情过渡到医院品牌上,扩大医院的知名度。

5.网络营销策略

医院网络营销是信息时代医院营销策略中一种重要的营销模式,是医院市场营销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医院根据其网络营销的目标、不同时期营销重点、目标市场区域、患者就医特点等细节的不同其网络营销的形式、手段和方法也有差异。其重点表现在医院网络营销平台的建设与设计、传播媒介的选择与营销渠道使用、医院营销内容的制订与促销策略的推广等。

(1)网络营销导向的医疗机构网站建设和维护。网站建设与网络营销方法和效果有直接关系,没有专业化的网站作为基础,网络营销的方法和效果将受很大限制,因此网络营销策略的基本手段之一,就是建立一个网络营销导向的网站。也就是以网络营销策略为导向,从网站总体规划、内容、服务和功能设计等方面为有效开展网络营销提供支持。

(2)网站推广策略。网站推广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医疗机构网站,并通过访问该网站内容、使用网站的服务来达到提高网站访问量、提升品牌形象、促进销售、增进顾客关系、降低顾客服务成本等。常用的方法包括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资源合作、信息等。

(3)网络品牌策略。与网络品牌建设相关的内容包括专业性的医疗机构网站、域名、搜索引擎排名、网络广告等、电子邮件、会员社区等。

(4)信息策略。信息需要一定的信息渠道资源,这些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医疗机构网站、注册用户电子邮箱等,外部资源则包括搜索引擎、供求信息平台、网络广告服务资源、合作伙伴的网络营销资源等。掌握尽可能多的网络营销资源,并充分了解各种网络营销资源的特点,向潜在用户传递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是网络营销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6.假日营销策略

目前我国公众假期(包括双休日)已占全年总天数的1/3左右,很多单位实行了带薪休假,假日经营将成为医疗服务经营的巨大新空间。医院管理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经营策略来引导潜在的医疗消费市场。比如开展节日优惠服务,对一些热门检查项目像磁共振、多肿瘤蛋白芯片检测等实行假日优惠策略;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对一些中小型择期手术、美容整形手术微创伤口一周内可以愈合和恢复,可以吸引上班族;开展行业联动服务,医院可以在火车站、旅游区设立医疗服务点,与宾馆联合开设24小时急救与咨询电话,与商场共同开展“买商品送体检卡”等促销活动;推出“体检套餐”服务,医院可以在假日面向团体或个人开设 不同标准的体检服务,既可以普及医学知识提高社会效益,又可以吸引病人开辟新患者“源”。医疗服务市场具有“垄断”竞争的特性,医院管理者就应该主动地分析和保持这一特性,根据医疗服务市场的客观运动规律,系统地借鉴和运用现代 营销理念和策略来发展医疗服务市场,满足患者需要。

在市场竞争下,以员工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医疗服务产品角度出发,使医院按照现代的服务营销理念运营,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赢得就医顾客的信赖,进而吸引更多的就医顾客,提升医疗机构的竞争能力,创立优质的服务品牌和一套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的服务模式,使得医疗机构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凤英:从国外医院的营销理念谈我国医院的营销策略[J].经济师. 2008年(11)

[2]付凤环 尹世全:关系营销理论对公立专科医院营销管理的启示[J].中国肿瘤.2008(06)

[3]黄 健 宋莉萍:加强医院内部营销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J].当代医学2009(22)

[4]吴 琼:谈医院内部营销[J]. 中外企业家. 2007(12)

篇9

摘 要 本文对目前中国医疗服务领域规制改革进行了描述,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规制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医疗服务 信息不对称 规制

一直以来,我国医疗服务领域的体制运行方式都是按照计划经济的体制运行,依靠政府计划管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原有的体制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政府也承受不了巨大的医疗支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管理力度开始减弱,而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领域的资源配置作用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市场机制要想在医疗服务领域真正的发挥作用并实现效率必需克服现存的严重的市场失灵。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信息不对称

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的市场。对于许多医疗服务,消费者对相关价格和技术方面的信息的了解都是不完全的,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医疗服务的供给者具有绝对的优势这一情况又加剧了医生的机会主义行为。事实上,这种行为的表现就是医疗服务的供给方诱导患者多消费或进行不必要的消费。患者对病况跟药品没有专业的背景知识,治病心切的心理,医生为了谋求私利而导致诱导消费者进行不必要的治疗。从经济学中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如果把医生看作是企业,那么医生会利用自身的特殊影响力去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

二、 第三方付费与道德风险

医疗服务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的另一个因素是由于医疗保险的介入,即第三方付费。由于第三方付费的存在,医疗保险呈现总体上过度消费的问题,即道德风险问题。有一个医疗保险实验证明了医疗保险的需求随着个人负担比例的上升而下降,在一个同等条件下,对具有同样病情的患者分别进行免费治疗和自费治疗,结果表明:自费治疗的患者比免费治疗的患者的治疗费用低百分之六十,但是治疗费用的差异对这些患者的健康并没有影响。这个实验最有力的说明了在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问题最容易发生。

三、 医疗服务产品的差异性与医院垄断

由于医疗服务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医疗机构或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这就使一些医疗服务机构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另外,医疗服务具有地域性,患者除了会关注医疗价格外还会关注医院所在的地理位置。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消费者一般愿意就近就医,这就加强了一些医疗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的区域垄断市场的能力。导致在其市场竞争中的压力减小。

四、 医疗服务缺乏弹性与医疗费用上涨

医疗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是小于1的,表明患者的医疗费用并不会随着医疗服务价格的上升而减少,反而会增加。而医疗服务的垄断性跟若可替代性加剧了这一情况。

五、医疗体系改革的具体路径

1.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

要建立《医疗服务法》,形成以其为核心的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此作为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主要法律依据,对现有相关的规制体系进行完善,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要做到“透明”就医,即患者要清楚自己所得到得医疗服务的价值从而做出相应的支付决策,承担所购买的医疗服务的全部成本。禁止诱导消费。建立和完善医疗信息系统,随时公开、传递和保存医疗信息,这样不仅降低了医疗服务机构、患者、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且还提高了整个医疗服务市场的透明度。

2.改变医疗服务机构的收入体系

一直以来,我国医疗服务机构的收入中,药品提成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这就导致了医生给患者下药单时,只开贵的,这种情况在行业中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消费者也只能默默接受。改革收入体系,降低药品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以医疗服务质量作为收入分配的标准。

3.平衡医疗服务市场规制内容

当前,我们必须把价格规制、质量规制和进入规制的共同改革作为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重点。同时,医疗服务市场的规制的内容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以美国为例,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之间的并购重组愈演愈烈,产生了一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形成垄断地位的医院,导致该区域内的医疗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因此,反垄断规制也逐渐成为美国医疗服务市场规制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来说,应该及时调整医疗服务规制的内容,比如,在以后的规制内容的调整中,把缩小城乡和地域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作为重点。同时,加强反垄断规制,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福利。

4.强化自律性组织的作用

完善的医疗服务机构的规制体系出了政府部门的规制外,还应该建立中介服务体系,其中包括行业自律组织、公众传媒舆论以及消费者保护组织等,要加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推动各种医疗服务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的成长,并减少政府直接规制的权利,给一些消费者组织、医疗服务机构的中介组织等社会行为主体更多的规制的权利,充分发挥医疗教育协会、医师协会等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业务审查方面和职业道德的规制作用,加强消费者保护组织对医患冲突的化解作用等。

为保证上述规制规则、内容的顺利实施,我国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在重构、优化医疗服务领域规制体系的作用,政府应该从办医院转向管医院,解决好政府职能不到位、缺位、错位和越位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王绍光.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比较.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7):4-7.

篇10

关键词:医院 经营发展 风险防控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医疗技术、诊疗环境、服务质量都得到了优化与提升。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完善,医院的发展已经无法依靠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加以维持,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要求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微利经营,医院想要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及经济效益就必须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只有加强对经营风险的防控,建立符合医疗改革趋势及本单位业务特点的发展战略,才能有效实现医院的长远发展,才能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促进医院自身发展及国内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全面发展。

一、当前医院经营发展存在的风险

(一)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是指医院所生存发展的外部坏境带给医院的经营运作风险,如市场竞争风险、政策调险、突发性事件风险以及医患供求关系风险等等,这些外部风险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与客观性,医院必须在认清事实、仔细分析的基础之上寻求解决办法。

1、政策风险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的发展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外,同时也会受到诸多国家政策的影响。如医疗体制改革、药品销售价格政策,社会保障性政策等。医院的发展要顺应政策的引导,同时也会因为外部政策的变化而给医院的实际发展造成经营风险。

2、市场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规范,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及市场风险也逐渐增大。如同行业竞争风险以及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竞争风险等,这些风险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防控将极大的影响医院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当前,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为政府定价,但医院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消耗均由市场提供,由于政府补偿机制尚未完善,对市场风险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3、突发事件风险

医院的经营发展虽然能够按照经营发展规划一步一步进行,但是在实际工作及经营运作中难免会因为经营环境变化而遭遇许多突发事件。所谓突发事件是指在没有预先得到通知或者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事件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力与影响力,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医院所遭遇的突发事件主要有重大疫病传染、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大面积污染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及公众健康的事件。

4、医患予盾风险

医院是为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场所,医院是病患及家属寻求生理与心理救助的重要所在。但是长期以来医患矛盾都是医院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面对与解决重要经营风险。由于医院与患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地位的不对成性,造成患者的需求和医院的供给之间存在严重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医院的经营活动风险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

(二)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在医院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自身运作及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可能遭受的一系列风险,内部风险的产生存在着更大程度上的主观因素,而内部风险对医院经营发展的健康稳定有着更大程度的制约与影响。

1、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是现代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内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内部控制工作是否得到顺利开展将直接影响医院的现实发展及长远规划。内部控制风险影响着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影响着医院的服务质量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是否能够稳步提升。

2、财务管理风险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内部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项目繁多,如药品管理、人员管理、资产管理等等。在这个微利时代,医院想要获得切实的发展就必须从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入手。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也因为其特殊性与复杂性而面临着更多管理方面的风险隐患。

3、重大决策项目风险

医院发展不仅要有依靠常规化的经营运作,同时也有重大项目的经营决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重大项目决策活动对医院的总体发展及长远规划更具重要意义。如医院经营服务范围的拓展、医院人才培养、设备改良升级以及开拓新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及服务项目等等,这些重大决策的推行影响着医院未来发展方向。但是重大决策项目也具有着更大的风险,决策成功将带领医院走向新的发展空间,但一旦决策失误,就将给医院的实际经营及未来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4、医疗过程风险

医院的服务是以提供医疗药品与医疗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但是医疗过程及医疗结果都存在着相当大程度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所以医疗过程当中出现风险也是必可避免的。医疗过程中当中出现风险就很可能酿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的出现的对医院的整体形象及社会效益都将造成严重损害。

二、以经营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加强风险防控

医院长远发展离不开合理规划和切实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医院所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有的放矢的风险防控对策研究。而风险防控手段的研究及使用又必须以医院的长远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实现以最小的风险和最有力的风险防控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及战略规划得以实现。

(一)加强文化建设

这里的文化建设主要是指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与建设,风险防范不仅是僵硬的条款和规章制度,更应该是一种和谐的环境与气氛,一种不断追求真实性、可靠性以及一贯性的态度。风险防控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互信有爱的关系、真实及时的沟通交流以及防控风险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从而让医院上上下下都凝聚成一股力量,不断加强法律法规意识及风险管控意识在医院内部的文化渗透。

(二)以战略规划促风险防控

战略规划与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可谓相辅相成,风险防控工作能够促进医院未来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同时发展战略的有效制定也能够最大限度防止医院经营风险的频频发生。所以在长远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要明确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关键点在哪里,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又是哪些,从而在战略规划及对策研究中做好实际安排,有效规避风险,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对风险隐患的有效抑制,最终为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三)以制度建设促风险防控

医院制度建设对于防控内部风险作用重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制定与严格执行能够切实提升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各司其职、全责分明,从而让医院内部管理井然有序,增强内部风险防控力度。在制度建设方面,还要加强对经营收支的管理工作力度,收支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能够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总体质量,从而减少财务管理风险对医院经营管理的负面影响,能够加强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流动资金管理以及资产管理方面的水平提升,从而减轻医院的成本负担,减轻病患的就诊经济压力,帮助医院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实力,从而实现又快又好的未来长远规划及发展。

(四)加强对政策的分析掌握

国家政策对医院的实际经营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药品使用、长远发展造成深刻影响。所以为了有效避免相关政策给医院发展带来的外部风险,医院必须加强对相关政策的有效分析与切实掌握,根据政策引导适时调整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从而在契合政策要求的基础之上实现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提升,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及信息共享,积极接受监督,实现对政策风险的提前防范和有效规避。

(五)建立科学决策监控机制

重大项目决策对医院长远规划和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所以为了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建立科学决策监控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对医院目前的财务风险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加强对医院投资融资实际需求及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了解,加强对资金有效应用的措施研究,建立重大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从而提升医院在重大项目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性、预见性及风险抵御能力,从而实现以科学决策促长远发展。

(六)加强医患关系协调

由医患关系不协调而引发的医患风险是医院经营活动中的重要风险和特色风险之一。为了加强医患关系协调,提升病患对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支持与信赖,必须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透明度与有效性,确保患者最大程度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严格执行与诊断、手术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最大限度确保医患关系稳定和谐,降低医患风险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

[2]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医院管理杂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