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7-27 17:0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康复医学的概念

篇1

【关键词】康复医学;发展;回顾;展望;中国

作者:张琪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30-01

一、引言

早日康复常是人们对病人的良好祝愿,意为希望病人能够快速的恢复健康。在医学上,康复医学是以康复为目的,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定、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有效措施,减轻并代偿伤病残者的身心功能障碍,使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改善和发挥,以最佳状态回归家庭、参与社会。康复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伤病残者,康复医学的重点在于专注于伤者身体功能障碍和社会沟通障碍的恢复。WHO已将康复医学视为为与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齐名的第四医学。它是一种涉及到多学科、多专业的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工作目标是要达到最佳的功能,要体现出自主性并要有效的改善伤者的生活质量。西方国家的康复事业始于二战期间,是在骨科等医学的基础上,融入了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逐步形成了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在二战过后,康复医学被大力提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伤员的康复效果。可以说康复医学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文精神的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事业。

二、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概况

1.我国康复医学体系和专业人才

我国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式、两种方式、三大学派、四套系统"的康复医学体系。但是纵观全球,我国的康复事业尚还相对落后,目前,大部分康复机构设置不全,康复服务分布不均,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相对不足仍是主要问题。为此,康复医学专业能力建设将是刻不容缓的得力举措,也是改变这一现状的突破口。康复医学能力建设包括人才培训、科室设备/设施及康复医疗管理。其中人才培训是最重要的环节。

2.康复内涵的扩展

我国早期的康复主要是停留在以传统康复治疗上,大多依赖于中医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案,如推拿,按摩,针灸,火罐等,康复的主要目的也仅仅是疾病伤残后的疗养;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的康复治疗已发展为全面身心功能的康复,是以多种非临床性的"功能治疗"为主,包括物理、作业、言语治疗等,侧重于功能的评估、训练,机体的代偿和适应,最终能重返社会。

3.康复服务的多样化

我国康复行业形成之初,主要是以残疾人康复工作为主,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们对康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6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老年病和慢性疾病,急需专业康复服务。社会生活节奏加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频发,工伤事故屡见不鲜,因此,现在的康复服务群体以扩展到各种老年康复,精神康复,工伤车祸等伤残康复,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4.康复医保

在中国,国家越来越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在国务院的关怀下,康复纳入医保项目已通过专业论证,形成了基本的共识,纳入了政府的工作议程。目前,有少数地区已将医疗康复部分或全部纳入医保体系,但大部分地区的医疗康复项目被排除在外。康复医学纳入医保将大大促进当地的医疗康复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让成千上万的残疾和功能障碍的患者得到受益。

三、康复医学在大科学的整合中创新腾飞

需要看到的是,政府已将康复医学的功能定位为集预防功能、医疗功能、保健功能为一体的学科。由于康复医学还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在康复理念、康复技术的应用、康复管理等方面仍以国外的技术为主导,国内教学与研究所采用的成熟理论和教学材料、评估方法及测量所得数据,都是来自于国外的理论。中国国内的研究力量亟需加强,需要尽快的更新知识结构,做好技术的研发工作。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技术力量,建立临床生命科学和医学系统生物学的概念,把握康复医学发展的内涵,全面、定量的对多个学科展开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

1.加强对人体功能的研究

从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的角度展开研究,拓展到对人体器官、组织和系统的研究,康复自愈能力的重点侧重于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研究及自组能力的研究,以及人类对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各种情绪干扰方面的调节控制水平。

2.搭建开放性的整合平台

在发展中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借鉴世界各地组织的优质资源,以中国传统的医疗资源为基础,融合世界多个国家的理念和最新的技术。中国虽有着较长时间的医学发展历史,中医的理念与文化特点也早已深得人心。但在医学技术和理念的发展方面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国外很多的医疗理念、方法都有值得国内医学界学习和吸纳的地方,有选择性的吸收、融合,促进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

3.强调对高新科技的依赖和强化生物信息学建设

有许多观察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图表,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结合临床实践,对数据的信度、效度做出统计,这是学术界所遵循的学术研究原则。在对康复医学进行研究时,要加大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力度,并结合当前先进的生物信息学科知识,建立起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加强信息技术的沟通与应用,促进世界康复医学研究的交流与沟通。

4.注重将中国传统医学知识融入康复医学

传统中医在康复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针灸医学和中国的中药学思想与理念已逐渐影响到了整个世界。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在治疗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及辩证思维模式的诊断,治疗中关注预防治疗的医学理念,对西方医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西医学的结合是未来康复医学发展的主题之一。

5.注重与人文科学相融合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了文化、人文等多个学科。对于中国的康复医学更是注重文化与人文的学科,中国的康复医学植根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注重人、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和谐,注重人文因素,特别是考虑到了情绪因素对个体康复的影响,考虑到了预防、预测和个性化医学。康复医学还包括微创医学、移植医学、危重病急救医学及临终关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康复医学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注重道德修养,加强自我修炼,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6.加强人才培养

篇2

[关键词] 康复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治疗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a)-005-02

A research into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rehabilitatory treatment techniques major

ZOU Yanqi1, HUANG Yong2*, WEN Hongyuan2

1.Zhaoqing Medical School, Guangdong Province, Zhaoqing526020, China; 2.TCM Schoo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510515, China

[Abstract] Rehabilitatory medicine, a newly-emerging major, although with a late onset, is demanded by the times. The major of Rehabilitatory Medicine and Treatment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isties in China. Researching into the model of cultivation of the specialized talents has been a hot topic over the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offers an analysis of the multi-faceted changes in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 for this major as entailed by the new employment environment, and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ormulates the corresponding alterations to the cultivation model.

[Key words] Rehabilitatory medicine; Rehabilitatory treatment techniques; Rehabilitatory therapist; Cultivation model

康复医学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1],我国从1982年起开始了康复医学的教育和培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但目前也已初具规模。近几年来, 我国已有多所大学相继设立了康复医学和治疗学专业,已有4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本科教育,70多所普通院校开展了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教育[2]。尽管如此,中国康复治疗的专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据预测中国需康复治疗师为30万人,而现有人员只有1万左右[3],大多是从神经内科、护理及中医等其他学科进修后转过来的,缺乏专业性的规范化培养。

1康复治疗专业的培养目标

康复治疗师是一专多能、掌握多种康复治疗技术(诸如体疗、理疗、作业治疗、针灸、推拿)、较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一种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各级综合性医院及中医院的康复科、社区医疗机构的康复治疗所、社区保健服务机构等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之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人们对康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新的就业环境下,康复治疗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1.1 对操作能力要求的加强

由于高等专科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主要的工作岗位是康复治疗(技术)师,它是一个操作性的职业,对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即需要直接面对病患,康复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治疗师对各种康复治疗技术操作掌握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疗效,所以在校期间对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对社区服务要求的加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人们防病、治病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康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将来的康复医疗工作必然会走向社区,走向广大群众。国家提出“2015 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社区康复医疗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到社区去开展康复治疗技术服务,必将是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重要市场。所以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就要予以灌输社区服务的知识和理念,以适应我国康复医疗的发展趋势。

1.3 传统康复、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结合的加强

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医学,在我国既包含了现代的康复治疗技术(理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也有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中药熏药、拔罐等),我国的康复医学虽然起步较晚,对现代康复医学治疗技术的掌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是我们的优势,在中医养生学和治疗学里,原来就使用着一些简朴的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文娱疗法和松弛疗法[4]。

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研究也证明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结合起来治疗疾病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陈小玲等[5]采用中药、电针、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配合西医疗法治疗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康复医学的概念以来,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治疗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将两者结合起来将更加有利于发展我国的康复医疗事业。

2 康复治疗专业的培养模式

基于以上培养目标的改变,我们的培养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

2.1 加大实训课程的倾斜,完善实习操作的板块重组

基本技能的掌握仅仅只靠讲授理论,而不进行实践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目前我们的学生大一期间学习基础课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到了大三临床实习时才真正开始了解康复治疗的职业性质以及康复治疗师的职业职责和范畴,由于康复科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这期间学生们要轮转各科室,以进一步巩固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真正在康复科临床实习的时间并不充足。

实践教学由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实习两部分构成。想要真正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就要首先在校内实训期间就加大培训力度,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合理增加培训课程的课时;同时,教师要细化教案内容,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操作规范都了然于心。

以PNF(propri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操作来说:学生在理论课上已经了解到PNF技术的理论基础、作用原理及上下肢的运动模式。在一次实训课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任务,如脑卒中所致偏瘫的康复治疗是怎样的?先告知学生此病例的基本资料,康复治疗涉及的方面如言语治疗、作业治疗、运动治疗等,那么PNF技术只是对该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一个环节,进而引申到该次实训课的主要任务:PNF技术的上下肢运动模式的操作。首先播放预先备好的PPT,边播放边讲解、找一个学生做model,教师亲手操作,同时解答学生的提问,最后让学生2人一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下课前10 min总结操作要点。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操作性的技术,所以一定要强调重复练习的重要性,每次课前复习上次课讲到的操作内容,每次临床见习,带教老师不断重复每一个操作技术的要领,强调同学们反复练习,找出问题,总结心得。

2.2完善学生社区服务知识和提高学生社区保健操作能力

社区服务是一个涉及预防、保健、临床、康复等多方面的综合学科,康复医疗在社区服务是一个发展趋向,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带教老师负责培养学生的社区康复意识,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心理障碍患者的康复,慢性疾病的康复,如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运动,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肺功能训练,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运动时间、运动的量以及运动形式的选择。

2.3综合化、系统化培训保健、预防、临床等新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保健技能

近年来康复治疗专业的范围逐渐扩大,涉及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福利等许多方面。保健方面主要开展以预防为主的康复治疗;医疗方面开展了骨外科、心内科、妇科、产科、精神科等的康复治疗;社会保障、福利方面以老年人为主,开展了社区、家庭康复治疗。因此,康复治疗将发展成为一个内容庞大的医疗专业。同时,康复治疗师的教育内容也要随着社会、医疗的发展而改变。

[参考文献]

[1]贺丹军.康复心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

[2]敖丽娟,李咏梅,王文丽,等.昆明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4):363-365.

[3]吴弦光.康复医学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50.

[4]卓大宏.中医学对康复医学的贡献[J].中医杂志,1981,(5):67-68.

[5]陈小玲,郝竹玲,贺冠军.中药针灸康复训练等治疗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30例[J].陕西中医,2010,31(10):1339-1340.

篇3

1.1全科医学定义

全科医学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思想,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以及医学伦理学的有关内容进行综合,提供社区为范畴、家庭为单位、个人为中心医学服务的一门高层次的医学专科。

1.2全科医学的原则

1.2.1医疗体系门户的责任原则:一般认为,在1000名健康人中,约750人有健康问题,其中仅一人需住大医院,5人需专科医疗,9人住一般医院,约250人可由全科医学培养的全科医生(GPs)治疗。因此,全科医学的首要原则即是守好医疗体系的门户。

1.2.2明显特征的全科服务原则:包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格化,即新型的医患互动关系服务(希波克拉底语“了解你的病人是什么样的人,比了解他们患什么病更重要”);考虑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层面、服务范围及服务项目的综合;对个体从生前到临终关怀的持续;多方合作的协调;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可靠的可及。

1.3专科医学与全科医学、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区别。

2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的准则

2.1全科医生培养的基本原则

2.1.1全科医生应是社区卫生的管理者:社区全科医生应能策划和维护患者的健康事务,并能负责医务所的运作和管理。

2.1.2全科医生应是社区卫生的诊疗者:社区全科医生应能负责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治和提供连续性、全方位、全过程(包括疾病的早期发现、干预、康复和临终服务)的家庭卫生、医疗、保健服务,在社区内解除疾病的困扰。

2.1.3全科医生应是社区卫生的协调者:社区全科医生应能在病人需要时,负责为其提供协调,包括动用家庭、社区卫生资源以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资源,与专科医生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关系。

2.1.4全科医生应是社区卫生的咨询者:社区全科医生应能提供健康和疾病的咨询服务,认真听取和体会病人的感受,通过有技巧的沟通与病人建立信任,对各种有关的问题提供详细的解释,并指导服务对象进行有效的自我保健。

2.1.5全科医生应是社区卫生的支持者:社区全科医生应能通过各种方式,协助服务对象适应疾病和健康需要,全力以赴支持患者克服困难。

2.1.6全科医生应是社区卫生的教育者:社区全科医生应能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形式,对服务对象随时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保证教育的全面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并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估。

2.2全科医生应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2.1全科医生应有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思维:一个人患病的整个过程包括:觉察到一些不连续的机体功能障碍觉察到一些连续的机体功能障碍尝试某种程度的自我保健以家庭服务为第一线的外部资源利用其他非专业的外部资源求助于职业性的非医疗资源医生诊视诊断性评估处理计划结果(治愈、慢性病、死亡)。

2.2.2全科医生应有了解各个层面的相关知识:在个人层面,全科医生应有医—患关系动力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熟悉个体正常发育及人类行为的知识,了解人类易感的健康危险因素,了解用筛检方法早期诊断疾病;在家庭层面,全科医生应有病人—家庭相互关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掌握与病人、病人家属和其他人交谈以获得有效信息的技能;在社区层面,全科医生应有了解心理、社会、环境、职业、经济因素的知识,了解卫生资源对疾病影响的知识,了解疾病对社区和人类生态学影响的知识,了解家庭及成员对社区影响的知识。

2.2.3全科医生应有处理短期健康问题和持续性保健措施的知识:包括能迅速机敏进行急救处理,能熟练提供慢性病长期连续性照顾,能向病人解释各种合并症并及时预防和处理,有康复方案设计和康复技术的知识。

2.2.4全科医生应有对待健康问题的整体观点,并有预防保健的态度和技能:即对个人问题的预防态度,理解三级预防思想,具备疾病预防知识和设计个人保健计划;对家庭问题的预防态度,制定家庭预防时机,预测家庭健康问题;对社区问题的预防态度:了解社区流行病学和预防时机,关心支持社区干预措施。

2.2.5全科医生应具有家庭医生的责任感。

2.2.6全科医生应有认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需要。

2.3全科医生职责范围

2.3.1医疗服务:包括常见的内科、儿科、妇产科疾病,不需住院的外科疾病,慢性病和心理问题。主要内容:(1)门诊项目:建立健康档案、对病人诊疗、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健康教育和咨询、门诊登记和统计、随访观察;(2)会诊和转诊:对病人有效的会诊和转诊是社区卫服务的重要内容,既要及时的实施会诊和向上级业务部门转诊,又要有制约措施促使在上级医院的康复病人返回到社区治疗;(3)建立家庭病床。

2.3.2护理服务:主要内容:(1)门诊护理:接诊分诊和预约,建档和统计,实施门诊检验和治疗操作,慢性病人随访。(2)家庭护理:实施各项家庭治疗,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教育动员病人家属理解病情并参与病人管理;(3)社区护理:参与特定人群健康目标管理,负责社区健康教育,利用各种社区资源服务于全科医学的发展。

2.3.3预防保健服务: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特殊人群保健,疾病筛检,慢性病管理(内容:种类、内容、传单、教育活动、建卡、整体干预评价、计算机管理)、家庭保健合同(完善—制度化—与保险系统接轨)。

2.3.4康复服务和善终服务:(1)康复服务是针对慢性病患者、伤残老人和老年患者进行的治疗和训练,使病人最终在身体、心理、社交和职业上获得最大的潜能;主要内容包括:康复评价(理化因子疗法、中医疗法、辅助用品、心理干预)和组织工作(家庭、社会支持,自助小组)。善终服务是指对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的危垂病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服务,使其获得平静舒适尊严的死亡;主要内容包括:死亡教育(权利、反应、解释、安慰)、止痛与支持疗法、多方协作关怀(随访、护理、目标设计、价值与社交能力提高)、家属居丧期支持。

2.3.5健康教育:要适时宣传一般生活健康常识,常见病防治和合理用药知识,进行营养饮食卫生教育和帮助患者合理选择膳食,进行卫生运动教育,制定合理锻炼计划,进行心理教育和适时得到正确的心理疏导及心理咨询。

3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3.1全科医学培养模式

3.1.1基础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对象是全科医学管理者,包括医院院长、防保科科长、家床科科长;目的是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明确全科医学的意义,掌握全科医疗服务的特点;从而为其决策全科医学服务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3.1.2技能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对象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在职医生,包括全科医生和部分专科医生;由于这些学员都已接受过医学院校的正规培养,故全科医学的培养目的是按全科医学的要求,进行补缺和充实,并结合临床实习和社区调查研究实践教学,使其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

3.1.3学历培养模式:主要培养对象是具有中专学历较年轻的在职医生,经过成人高考后入学,通过3年正规全科医学学习,并结合临床实习和社区调查研究实践教学,使其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并授予一定学历。

3.1.4全科医学生培养模式:培养对象是参加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后入学,经过3年(专科)和5年(本科)的全科医学正规学习,并结合临床实习和社区调查研究实践教学,使其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

3.2全科医学培养的内容和方法

3.2.1对基础、技术培养模式,一般采用短期(3—6个月)的培养,用半脱产的形式,集中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最后经过结业考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

3.2.2学历培养要系统的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康复医学,采用全脱产的形式,最后经过学历考试,各格后发给学历证书。

3.2.3全科医学生培养模式是一新生事物,基本培养原则包括明确培养目标、明确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明确专业培养方法。

(1)明确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从而可利用专业知识对社区人群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服务。

(2)明确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主干学科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主要课程包括:病原生物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学、流行病学、卫生学、医学心理学、社区医学和康复医学。

(3)明确专业培养方法:全科医学专业培养方法要借鉴哈佛大学的“新途径”教改方案,即以问题为中心,实践为手段,社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专门学习传统医学教育课程未曾教授,但在全科医学临床实践中必然要遇到且需运用的各种技能。

4全科医学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4.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型的医学专科,它既不是通常认为的“赤脚医生”,更不是“万金油”。发展全科医学一定要加强领导,提高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将思想统一到全科医学教育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乃至卫生事业发展。同时,还应广泛宣传全科医学知识,让人们了解全科医学与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4.2加强师资、教材和基地建设

合适的师资、适宜的教材是全科医学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保证,对此,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学院校均应给予人才物的重点投入。同时采用边培养、边总结、边建设的方法,加速培养一批专、兼职教师,总结编写各种模式的全科医学教育教材,抓好全科医学服务试点和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4.3建立健全全科医师制度,提高全科医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地位

建立健全全科医师制度,是全科医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涉及医学教育、劳动人事、管理体制和医疗制度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包括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专业技术职称系列体系、组织机构配套政策体系、医疗保险制度支持体系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体系。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分专题研究,尽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同时,对全科医生一定要提高其技术地位(业务学习和培训进修)、经济地位(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持续化的良好态势。

篇4

翁维健,1933年出生,1950年之前学西医,1951年开始转攻中医,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并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创立国内第一个中医营养专业并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创立中医养生康复专业并任教研室主任。在中医中药教学、科研工作及食疗、养生康复等诸多领域均有突出贡献。

翁教授说,中医营养保健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更深层次地讲,就是利用天然饮食,将人体保持在最佳状态(甚至超常状态)中。食物性能的补与泻两大特性,最能体现中医营养学的主旨。他说,食物补则补气、养血、填精;泻则解表、下火、去毒。中医营养学在生活当中的意义,与药物大致相同,这与西方药学中的营养概念不同,西方主张将食物与药物决然分开,不赋予食物以直接保健的作用。然而在日益兴起的“天然疗法”中,中国食物的保健与治疗作用得到了广泛承认。

翁维健教授几十年来从事研究中国古代保健医疗食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因而他被世界誉为“打开食疗宝库的人”、“养生康复医学的带头人”。他所研制的中国保健食品(寿膳)和医疗保健食品(药膳)食谱达千种之多。翁先生的药膳食谱当中所介绍的药膳,并非含有药物的食物,而是有关天然食物含有药物般的作用,对人体是绝对无害的。翁先生说,中医食疗、药膳是中医五千年来对人类杰出的贡献。

“疗效食品很值得研究和发展”。翁教授说,药、膳同食,体现了人们膳食结构、饮食习惯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那种只讲究色、味、香、形,这不全面,还要加上“质”,这个质就是营养丰富、有保健作用。疗效食品对人体无副作用,只要科学引导,容易被人接受,好处很多。现代科学同样不排斥“以形补形”这一中国营养学的精髓。

翁维健教授从事保健工作20年,从“吃、拉、睡、尿、行”中总结出一套养生经验:要吃得杂,每天至少吃30种以上的各种食物,并且要认真地吃早餐;每天要有足够的大便量,最好能有2次,为此要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及多喝开水;老年人早睡早起,睡眠时间零零星星,应顺其自然,犯困了可随时睡一觉;尿的那一刻要咬紧牙齿,绝不要出声,可使牙齿坚固,只要长期坚持,排尿不畅等困扰也会得以缓解甚至消失;人老先老脚,脚底有20多个穴道,要经常刺激,每天行走1小时是一个好方法,不管季节如何,都要坚持睡前热水烫脚15分钟,可将一两中药“大黄”敲碎,用纱布包好,煮15分钟后,用此水洗脚,具有消炎杀菌活血化淤的作用。

他说:“要想长寿,肠胃得清;不偏食、不怪食、吃杂食;养生宜早不宜晚。”翁教授认为养生长寿之道可以概括成两句话,就是“精气神形并重,情志行为共养。养生学不是养老学。人的衰老早在老年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养生益寿活动应及早从生活多方面进行。养生这一行为实际上从婴儿时期便已开始了,‘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在养生益寿活动中,饮食因素占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人的物质基础。”

篇5

健康长寿是人们的普遍愿望,当前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国民健康素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笔者作为医生和科普作者,多年来,在从事疾病诊治、健康体检、科普宣讲中感受到保健养生越来越爱重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待健康有不同态度

从我诊治的病人和咨询、讲课中遇到的情况看,对待健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对健康极不重视者。他们生活随便,烟酒无度,玩麻将打扑克成隐,经常熬夜,吃夜宵,睡懒觉。这一人群大多缺乏医学科普知识,也无兴趣顾及养生、锻炼,身体出现一些不适,对生活影响不大“懒得”上医院诊治。他们中超重、肥胖者居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概率高,并呈现低龄化。诊治中发现的一些30多岁就患心肌梗死,需要上“支架”,还未老就中风的患者多见于这一群体,所以也更容易出现“白头送黑头”的悲剧。

第二种是只相信打针吃药,不重视自身保健者。这一人群大都为文化水平有限、年龄较老者或活动不便者,他们很少接受保健养生知识,也很少采取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保健方法。他们也容易成为一些伪科学的受骗者。

第三种是比较理想的重视科学保健者。他们重视保健体检,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找医生明确诊断、合理治疗,遇到像“三高”“四病”这类慢性病时,愿意主动学习养生知识,改变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饮食习惯,不乱吃药,能常年坚持适当运动,包括打太极拳、乒乓、琴、棋、书、画、旅游等。他们中有很多是退休多年、生活乐观的老年人。他们中有不少人,成功控制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便秘等病症,这一人群也在日益增加。

正确对待“治和养”

老年人越来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如何祛病养生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如前面所说,有些人听之任之,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治疗,这往往耽误病情,有些人直到中风了才发现有动脉硬化;有些人直到肾脏功能出问题了才发现糖尿病;有些人直到胃癌转移到了肝脏才感觉到非上医院不可。后果是小病变成大病,甚至失去生命。这往往与不重视健康、不学习健康知识有关。

目前许多疾病的产生本身就与生活方式有关,比如有些人总是咳嗽、气急,只希望医生开药而不愿戒烟,所以总是治不好;有些人患脂肪肝,只愿意服药治疗,而不愿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这样很难有好的治疗效果。

即使重视健康,如果不掌握必要的知识,采用的方法不科学,也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比如近年来,在养生保健上常有一个时尚又概念模糊的问题,即“病是治好的?还是养好的?”多数人认为病当然是治好的,否则要医生干嘛!还有一些重视养生活动的人说病不是治好的,是养好的!由于许多慢性病的防治“养”甚至比“治”更重要,所以民间有些人认为只需“养”而不用“治”。养生保健热催生的一些伪科学趁机而入,比如,“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 萧宏慈大师的拍打拉筋疗法” “ 刘太医的养生汤” “教父林光常的排毒法”等等,都吹嘘用一些保健方法包治百病,上当者不计其数,轻者是白白消耗了钱财,重者还带来健康损伤,或耽误了治疗,使病情加重。直到引起严重反响才被有关方面取缔和处理。

正确的做法:第一是预防为主(即养生为主);第二是对待疾病不讳疾忌医(早诊断、早治疗);第三是对待慢性病防治结合(即三分靠治七分靠养)。照此办理,就会辩证看待,不存在“养而不治,或治而不养”的错误做法了。

传说中的保健品没那么神

除了前面提到的伪科学,养生热带来的鱼龙混杂的情况还有很多。

就拿各种保健品来说。保健品一般都用于补充某种营养素,可能有提高人体的免疫等功能,经批准戴上“蓝帽子”(国家食品监督管理部门认证的标识)才能在市场上销售。但监督部门明确规定:推销宣传保健品时,不准讲疗效、不准夸大功能。可是我们常能发现将食准字号的保健品当药品。宣传的刊物、小报、传单等免费进入千家万户,夸大保健品的作用,有的甚至超过药品的功效,夸张到可治百病。

许多保健品推销的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因老年人容易有健康问题,有些信息接受能力较差的更容易上当受骗,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打着“养生会所、健康会馆”等名目的组织以各种方式推销保健品,也有些是能把自来水变成保健碱性水、离子水、化水,或是全息养生床(垫)仪器,等等。在我周围有不少人反映说,有些老年人把退休金、积蓄、子女给的钱都被“忽悠”买了保健品或保健用的器械,其实际作用真是子虚乌有,甚至有时还会带来健康损害。

保健DIY

社会、科学在不断进步,医学革命也适时提出新的观念。最早是有病治病,称为第一医学;而后是无病防病,称为第二医学;进一步的是称为康复医学的第三医学,目的是让患病后的人回到健康人群,修复疾病遗留的残缺;而目前进入第四医学,又称保健医学,其内容为自我保健。这是由于人类认识到,健康的主体是自己,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生活状态,比什么都重要。它包括精神和物质两大领域,涉及营养状况、体脑活动和心理状态。第四医学的特点是涉及面广(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者以及病人),一般不需花很多钱(戒烟、戒酒可省钱,跑步、散步不要花钱)。这方面自古就有总结,大意是;修养有素,活动有度,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眼下流行着四句话:脑子要用,手脚要动,肚子要空,心境要松。这些都在第四医学的范畴内。

篇6

自我保健医学认为:不仅预防疾病的发生完全靠自己,就是治愈疾病,也主要靠自己。

自我保健医学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世纪90年代,根据著名国际医学专家总结医学历史经验、研究21世纪全球医学发展战略提出的第五医学。它对医学发展和增进人类健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老年朋友如果掌握了自我保健基本知识,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康寿之门的金钥匙。

为什么倡导自我保健

(一)“自我保健”是医学发展的新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在总结人类维护自身健康,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把医学发展归纳为五种医学:第一医学是临床医学,主要是总结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第二医学是预防医学,主要是总结预先防止疾病发生和发展,从而使人们不生病或少生病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第三医学是康复医学,主要是总结疾病基本痊愈之后,进而巩固疗效,促进机体康健和功能恢复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第四医学是保健医学,主要是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知识综合起来,全面保护心身健康的知识和经验。第五医学是自我保健医学,主要是将前四种医学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总结,通俗地介绍给大众,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这些知识和经验,并能从我做起身体力行,用以维护自身健康。

自我保健医学的基本概念是:认识人体生理规律和心理规律,掌握综合平衡理论,运用自我调适方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目标的一门大众医学。只要每个人都具备了自我保健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和运用自我保健知识,那么自我保健的目标就一定能够达到。

(二)人类的疾病谱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1.疾病谱向现代病变化。历史上各种烈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等将被消灭或基本控制。而被称之为现代病、富贵病的各种慢性传染病和生活习惯病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如肝炎、艾滋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

2.病因谱向多元性变化。各种传染病的病因主要是生物因素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和鼠、蝇、蚊、螨等病媒昆虫。而各种生活习惯病的病因则呈多元性。主要有:

(1)社会因素。包括各种体制、机制、制度变革;社会活动的快节奏、高效率;利益驱动的竞争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等。

(2)心理因素。包括对经济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不适应、不平衡;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绪变化或过激等等。

(3)生活因素。包括吸烟、酗酒;高脂、高糖、高盐饮食、过饱饮食、偏好饮食;不爱活动或不爱运动;不良卫生习惯;生活起居睡眠不规律等等。

(4)自然因素。包括一年四季的气温(阴晴冷暖、季节温差、昼夜温差)、气流(风向、风速)、气湿(雨雪烟雾、空气湿度)、气压(高气压、低气压)变化的不适应,风、寒、暑、湿、燥、火侵袭等等。

(5)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水、土壤和噪音、电磁的污染;粮食、蔬菜、水果和鱼、肉、奶、蛋的污染以及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装修的污染等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致病因素不断增加,这是导致现代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的根本原因。

3.死因谱向文明型变化。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致死者,多数是由于愚昧和贫困引起的;而由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所引起的疾病,被称之为文明病或富贵病。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和多数国家的疾病死因顺序,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肿瘤都在前3位。

(三)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健康的价值在所有财富中是第一位的;而在获得健康的诸多因素中,第一位是自我保护、自我保养、自我预防、自我治疗、自我康复,一句话:自我保健。不仅克服致病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完全靠自己,就是治愈疾病,也主要靠自己。因为医生应用药物或手术治疗,最终还是依靠自身免疫能力和修复能力的不断增强才能战胜疾病。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我们体内自然的力量,是疾病的真正医疗者”、“并不是医生治愈疾病,而是人体自身战胜了疾病,不给任何处方,有时是一种优质的药物。”美国学者认为,人体80%的疾病是不需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自身免疫能力而治愈的;有20%的疾病是在药物和手术的帮助下,调动自身免疫能力而治愈的;而死亡则是由于自身免疫能力衰竭所造成的。以上这些论述,就是倡导和推行自我保健的科学根据所在。

怎样做好自我保健

(一)高度重视“亚健康状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新健康标准,医学专家对人类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一种既非疾病,又非健康,又可双向转化的“亚健康状态”。人们时而产生的心情烦躁、头晕脑胀、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心理障碍和生理不适,都属于“亚健康状态”。据上海中医药大学近万人调查,在人群中10%~15%处于心身完全健康状态;50%~70%处于“亚健康状态”;17%~20%处于慢性病状态。其中的亚健康状态者,按地域分,沿海高于内地;按职业分,知识分子和管理人员高于其他人员;按年龄分,40岁以上的高达78%,而且年龄越大,比例越高。

人的生老病死是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即健康-亚健康-疾病-死亡。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态度有两点缺憾:一是重视机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二是重视疾病医治,忽视早期预防。“亚健康状态”的发现和研究为疾病防治提供了宽裕的“防范时空”,每位中老年朋友都应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参照新健康标准,进行对照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自我认知。然后,通过全面实施自我保健,促使自己向健康状态转化,防止向疾病状态转化。

(二)掌握自我保健六项要领

1自我保健的指导原则:一是掌握综合平衡理论;二是运用自我调适方法;三是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这三条指导原则,在学习自我保健知识,从事自我保健实践,采用其它各项自我保健要领的整个过程中,具有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的意义,这三条原则将在后面分别叙述。

2自我保健的物质基础:氧气、水、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微量元索、纤维素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们以气体、液体、固体各种形态存在于细胞、组织、器官之中,发挥各自的特有功能,并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保持着相对平衡和动态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3自我保健的精神保障:心理健康对整个人体健康具有重大作用。WHO提出,“心理养生是2l世纪的健康主题”。人的生命活动是由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组成的。生理活动需要物质能量,依靠上述物质基础的作用。心理活动通过积极思维和弃旧扬新,产生精神能量,使感觉、意识、情绪、智能和行为发挥应有功能,具有精神统帅作用。

4自我保健的运动锻炼:“用进废退”乃万物规律。坚持锻炼,可使组织器官经络畅通,生命活动有序运行;停止锻炼,则组织器官闭塞,生理活动紊乱。动则能通,通则顺畅,通则吸收,通则排泄,通则健壮;反之,不动不通,不通则瘀,不通则痴,不通则肿,不通则病。富兰克林说:“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

篇7

我一向身体很好,最近体检发现脂肪肝。为了去除致病因素,我想了解一下,导致脂肪肝的原因有哪些?

江苏 刘先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主任医师成扬:脂肪肝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酒精性脂肪肝是因长期或大量饮酒引起的。乙醇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醛、乙酸等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时间越久,脂肪肝也就越严重,还可诱发肝纤维化,进而引起肝硬化。同时,由于长期或者大量摄入的乙醇能够干扰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消瘦,而长期营养不良,致使蛋白质缺乏、脂蛋白合成障碍、脂肪无法转运,会进一步加重脂肪肝,形成恶性循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是一种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脂肪肝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与胰岛素抵抗、遗传易感性有关,后者则由药物、毒物、感染或其他可识别的外源性因素所致。当前,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不断增高,大多为营养过剩引起的,药物及中毒性脂肪肝仅占少数。

专家门诊:周三上午(西院),周日上午(东院)

何谓“先天之本”“后天之本”

最近我对中医比较感兴趣,经常看看中医养生方面的文章。我想知道,中医对“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是如何理解的?

上海 张女士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张宏:“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是中医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始见于《内经》后至明代医家李中梓所著《医宗必读》中明确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一理论对后世启发颇大。肾主藏精,藏真阴而寓元阳。肾精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在胚胎形成与胎儿发育再到成长的过程中,肾精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医宗必读》指出:“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后天”是相对“先天”而言的,人一出生,脏腑机能活动的进行与生长发育都需要足够的物质和动力,这些营养均由脾胃所供给。“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医宗必读》中指出:“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生,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二者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后天赖先天而生,先天靠后天以养。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

“类风关”患者运动需注意哪些问题

我母亲刚刚被确诊患有“类风关”,她听病友说,运动对“类风关”患者很重要。请问“类风关”患者适合做什么运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上海 张先生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赵东宝: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以关节肿胀、疼痛、发热、“晨僵”(早晨起床时僵硬感最明显)为主要特征,长期进展会发生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及神经受压等,它本质上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程早期,“类风关”患者就应该采用西药、中药或生物制剂等药物改善病情,控制关节炎症。除了药物控制,运动对“类风关”患者特别重要,因为不进行适当的运动,关节就会发僵,病情就会加重。“类风关”患者的运动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关节肿痛时要减少运动;②不太疼时一定要运动;③做力所能及的运动,打球、跑步等剧烈运动要避免;④推荐慢步走。

专家门诊:周二、周三上午

子宫大小与不孕有关吗

一直想要孩子却未能如愿,检查发现我的子宫偏小。正常子宫有多大?子宫偏小与不孕有关吗?

浙江 王女士

篇8

钮文异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卫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社会健康教育学术委员会理事

健康教育实际上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手段,帮助人掌握卫生知识,自愿采纳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重点是行为干预,当然我们现在进一步上升到健康促进的角度,这是有政府行为了,健康教育加上政府行为。

最近我参加了卫生部的健康管理师教材的编写,这里面把人群分为低危人群、中危人群、高危人群进行管理,也涵盖我们说的“322人群”,这个方案可能更好操作一些。

我们的健康教育应着重在社区,通过社会动员发展社会行动,发展个人知识和技能,调整卫生服务的方向。

北京市的“1118平安工程”提出了一个理念,就是疾病责任制,每家应该有一个健康的责任人,每家选出一个人来参加集中培训,这样健康教育的效率就比较高。

预防为主是关键

顼志敏 阜外心血管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专家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北京高血压防治学会常务理事

我是一个临床医生,我常常在思考,临床越做越觉得贡献小,越做越觉得无奈,现在发现冠心病越治越多,越来越年轻化,高血压也是。这里边有很多的问题需要靠健康教育来解决。所以后来一反思,觉得我们应该走出医院,面向社区,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我们现在要以预防为主,以后我们也可以把工作重点向疾病健康倾斜,但是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只是权宜之计。我们重视心血管病已经晚了,也只能说是延长生命,怎么样能以预防为主,这是一个大问题。要全面健康,这是这几年反思后的一点体会,我是心血管大夫,后来发现社区协会里除了肿瘤以外全部是心脑血管病,这是社会病,家家户户都有,心脑血管疾病4.4%的死亡率,已经超过美国。这个数字令我们吃惊,GDP还没有接轨,疾病已经“接轨”了,我们反思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患病率为什么在下降,就是因为以预防为主。

学习健康也应该付费

江龙 21世纪心血管及相关疾病患者注册管理工程主任

我是心外科医生,在美国也做过健康管理方面的工作,其实我们想做的是怎么把我们的产业商业化的问题。老百姓要健康,应该是要付费的,也是会买这个健康的,现在我觉得国内做不好的原因是政府要买单或者专家自愿做,这样事业永远做不大,我们希望做一个真正老百姓来买单的事。非常荣幸参与这个工程,真正要做这个工程,需要专家和各方面的机构共同参与。其中媒体的价值是要把正确的信息、正确的专家的信息传递给患者。

培养社区的自我教育能力

李经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主任医师、北京糖尿病学会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

预防疾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是有一定成绩的,但是够不够呢?还是差得太远。我们搞糖尿病的系列讲座,这个效果是非常好的,病人的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教育面也不过几百人、几千人,跟我们需要的教育面远远不够,广大的病人还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就谈不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社区工作呢?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培养社区。我们可以把社区的病人组织起来做系统的教育工作,把这部分病人教会;我们可以培训社区医生,让他们掌握有关心血管病、糖尿病的各个方面的防治知识,甚至我们可以带着他们进行一些临床实习,把我们的技能和管理经验教给他们,让他们很好地把社区工作管理起来。

社区健康管理五步走

刘力生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心内科教授、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

关于健康教育到社区的问题,卫生部的疾控司已经做了很多的前期工作。我们应该以什么人为主要培训对象呢?我觉得应该是基层的医生,或者叫健康管理师也好,甚至他们不是医生,但是他们可以贯彻医生的意图。这些人只要做到以下五条就足够了。第一,就是在管辖区把高血压病人挑出来;第二,挑出来以后对他们的危险度做一个评估,比如他10年以内得心血管病的概率是多少;第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第四,把患者的血压治理达标;第五,创建一个知识性环境,有绿色通道,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包括医疗、保洁方面等等。如果这五条能做到就很好了。假如每一个基层社区都能做好这个事情的话,它的作用就是不可估量的,全世界的心血管病人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建立一个科学权威的科普阵地

宋广霞 国家卫生部科教司技术处处长

卫生部搞科技教育,也是从无到有。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国家没有一部健康法规,只有科技部领衔在2002年6月颁布的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在这个法的推动下,政府就要按法办事,让全民健康素质提高。

做好健康科普工作,我们想培养一批在这方面具有传播技巧和能力的人。科普教育不是说百花齐放,因为它是科学,健康也是个科学,它不是乱来的,我们需要一个科学评价的阵地。今天有的专家说鸡蛋的蛋黄不能吃,明天专家又撰文说不吃胆固醇容易衰老,到底哪个对啊,这是专家的误区,所以专家也需要更新知识,统一眼光和知识标准,这也是我们《药物与人》杂志应该做的,保证健康教育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健康教育难在哪里?

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临床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

我是搞营养健康的,从我的角度来说,健康教育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营养教育相当困难,难在哪几点呢?

第一个就是专家的话不一定变成老百姓桌上的东西,专家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老百姓回家照样如此,多大算一点肉,多少算少盐,多少算多盐,不清楚。如何把专家的话变成可操作的东西,我们不知道。光知道了,光听到热闹了,怎么变成实际的行动比较难。

第二就是我们的声音还是小,这个事不容易做大。刚才有老师提到了,台湾有一个教授讲喝牛奶早死,他的话是极具有煽动性的。他在湖南卫视讲,如果你不懂医学的话,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他也有台湾教授的背景,而我们老百姓不懂得专家讲的,所以当他听到“牛奶是给牛喝的”,就比“牛奶可以补钙”可信。

所以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把这种错误观念纠正过来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集体的力量,使这些健康观念在老百姓里头产生一个威望,来获得这个信息,这是《药物与人》杂志应该做的事情。

还有刚才说的322工程,我们可以分成一些细化的组,比如说我们就可以搞一个营养饮食的子机构,我们就让读者学会一天吃多少油、吃多少盐,这就往前迈了一大步,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定得更实际,更有操作性一点,这样可能更好。

中医的问题有3点

张国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学组副组长

各位专家提到中医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个人对中医现状有3个认识:

第一个是李鬼太多。号称都是李逵,实际上都是李鬼。正规的医院,像广安门医院也好,谁敢说糖尿病能根治、高血压能根治?但是二级的医院就敢说这个话。

第二个就是监管不力。我们的政府部门干吗去了?为什么不追究这个问题?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也有一定的问题。

第三就是中医自己也不争气。你没有跟上形势,中医和西医是什么关系呢?是夫妻关系,两人应该琢磨怎么把日子过好。

说句实在话,健康教育就是不挣钱的,政府的问题是“财神跟着瘟神走”。河南艾滋病一塌糊涂了,几亿元的资金投进去了。这是后边追,不是前边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就是说打起仗来才造兵器,渴了才造井,已经很晚了。

向国外的先进模式学习

周琴璐 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北京市营养学会委员

2006年11月份我们考察了美国的健康教育情况。我们参观了一个医学中心的健身场,给我的感觉就像到了体育场一样。美国在全民健康方面下了很多工夫,10年以来它的进步非常快,医学界把医疗健身拿出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去做。而且现在他们在这方面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医院的收入,所以他们很有钱,一投资就是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