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27 16:5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篇1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0-01

20世纪末,当发展中国家还沉浸在消耗型生产发展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竞相开展对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研究,并涌现出最具代表性的四大模式:美国杜邦模型,丹麦工业示范园区,德国DSD循环回收体系,以及日本循环型社会模式。 这使得一批中国经济学家开始反思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弊端,尝试引进国外先进发展模式。由于中国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阶段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另外,中西方的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换句话说,中国从建国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势头,但其发展是以过度能源消耗为基础,所以其经济与环境之间的不可协调性十分明显。因此,中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目标是缓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为此,中国必须致力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强度,并最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系。

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物资稀缺,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仍采用传统经济模式,未能很好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使得原本已经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加之中国许多地方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资源再利用率低下,这也进一步局限了经济的发展。虽然近年来,中国不断地摸索尝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在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即使对于邻国日本也相去甚远。

一、中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必须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一)控制人口

正确处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以及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我国人口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沉重压力。人口数量的继续增大,对资源的需求会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会更大,从而激化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严格控制人口总量是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二)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

就人均水平而言,我国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匮乏国家。要解决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使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统一,减少资源浪费。

(三)改善生态环境,控制环境污染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生态保护方面,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强化环境保护。

二、如何确保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与共同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国需要大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整经济结构,控制人口总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加快立法,完善体制,确保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形成健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引导可持续发展经济及生态工业规范化实施;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财税政策,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的企业在经济政策上给予支持鼓励,积极推动政府绿色采购,扩大绿色产品的消费市场需求,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另外,环境法制和法规是保护环境和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环境法规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手段,通过对行为主体的规范可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发生。

(二)树立正确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开创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其粗放经营和盲目开发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生态的失衡,限制着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要的。要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产业层次,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合理运用市场机制,使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建立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建立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和创新能力,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加强示范园区环境管理,制定再生资源产业环保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和规范各类社会废弃物和工业废物的循环利用。

(四)依靠科技进步,确保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依靠科技进步研究开发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如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原材料和能耗,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需要加强宣传,广泛传播循环经济理念,宣传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总之,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所形成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非持续性的发展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原有发展模式上有一个革命性变革。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邹飞.我国噪音污染现状和防治对策探讨.北方环境,2011,第23期(1).

篇2

【关键词】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打造绿色建筑,生活舒适、益于健康、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少这是构建绿色经济的四个基本要素。绿色建筑经济是生态建筑经济、可持续建筑经济和低碳建筑经济,也是绿色建筑经济的核心所在。我国的建筑经济在世界上独具一格,有别于美国、日本及其他发达经济国家,特别进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在世界建筑领域独树一帜,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一、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由于我们的地球长期遭到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地球温度由于温室效应的原因不断上升,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所以需要世界各国积极采取措施,寻求有效手段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当前正在倡导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低碳经济模式,这种绿环环保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西方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其采取的环保措施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执行力上要比发展中国家都有较高的水平,正是有了这些全面的措施,使得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更环保和可持续,西方国家在新能源开发,低碳经济推广方面都有先进的经验。我国近年来对于绿色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思路的建筑企业也为数不少,这是一个良好的局面的开始,这也是由于世界范围内环保意识提高促使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外部原因造成的,但是我国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国内需求对绿色低碳经济的推动作为内因也是必不可少的。

绿色建筑经济的价值是一个长远并且有独特特点的。我国目前建筑业的基本状况可以分析为:城乡居住面积非常大,人们也过分要求居住面积过大,因此也就导致了住房上互相攀比现象严重;而且,我国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时间短,没有规范的绿色建筑标准;在缺乏绿色建筑理念的现有条件下,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的大范围推广,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过进行这样一个推广无论是从长远看,还是从现实的利益出发,都是一个一件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利于千秋万代的事情。在进行绿色建筑推广的过程中,虽然其工程规模较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其不仅可以增大内需,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而且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消耗,绿色建筑就是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改善,减少了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和污染。因此,我们看绿色建筑经济这样一个课题,分析可得出其益处要大于弊端。要想创造长远的经济利益和效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经济必须坚持绿色建筑这一理念。

二、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1.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积极宣传绿色环保,发展绿色经济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有效的绿色经济宣传,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社会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而制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方案。在宣传过程中,动用一切可用宣传资源,将节能思想深入的灌输到人民群众的思想里去,通过有计划和有组织的环保宣传活动,调动起全社会的力量有目的的进行宣传教育,尽可能引起广大社会人士对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向人们传递开展绿色建筑经济的紧迫性,来促使绿色建筑经济工作更快的推广和发展。

2.加强培训力度

绿色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还远远不够,通过积极的培训工作来弥补其不足,绿色建筑经济通过培训这一有效手段能够更快的深入发展,培训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要想形成一个绿色环保的良好氛围,宣传是一个方面,还要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专门对绿色建筑经济进行专业培训。培训机构作为一个人才输出的机器,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3.健全政府补贴政策

政府作为社会的支柱,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是我国在各项事业发展和建设的监督者、执行者和最终的推动者。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是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政府不仅能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绿色建筑经济实际的帮助,还可以从精神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所以,要走绿色建筑经济道路,必须发挥政府的重要推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绿色建筑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政府是绿色建筑经济的补贴者,绿色建筑经济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项目,投资巨大,急需政府的补贴给予财力上的支持,绿色建筑经济是利于子孙万代的长远意义的工程项目,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使得绿色建筑经济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规模和其建筑水平。我国应该在对待绿色建筑经济产业的时候要给予政策性支持,对于其税收要给予优惠,这样能减轻建筑企业负担,鼓励绿色建筑企业发展和壮大,为绿色建筑经济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以促进其稳定快速的发展。

三、小结

目前,我国处于一个产业转型时期,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我国建筑业要适应当今市场竞争,发展绿色建筑经济也势在必行,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于子孙万代的好事。因此,构建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字:矿产资源“5R”原则 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 D92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矿产资源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的可持续性,是关系到能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我国矿产资源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地质勘查投入逐年下滑,全国矿产储量出现负增长,很少有新的大型矿山建设,老矿山企业为维持生存虽然开展了一定的找矿工作,但远远难以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特别是中、东部地区)于50一70年代建成的大多数大、中型矿山均进入中晚期开采阶段,一大批老矿山相继出现保有储量不足,数以百计的老矿山因资源濒临枯竭而成为危机矿山,严重影响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国家工业化发展对矿产资源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增长缓慢,有效勘查投入不足,可用资源明显不足,两者之间形成尖锐矛盾。

发展矿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的“5R”原则

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模式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源消耗迅速增长,对国外资源和国外矿产品市场的依赖程度明显加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凸现。严峻的形势,惨痛的教训,矿业经济如何发展,己到了不得不重新选择发展道路的时候,循环经济己成为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模式。

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乃至永续利用。循环经济能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和各个环节上循环利用矿产资源,发展矿产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以最大限度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矿业活动中应用5R原则是矿业合理开发和缓解资源紧缺的一个重要举措。表1将对“5R”原则进行详细介绍:

表1:矿业循环经济中的5R原则

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3年1月开始实施《中国二十一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矿山企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如下:

1. 创新矿山企业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近几年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涌现出一批体制创新的矿业企业。大力推行股份制,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规范这些企业,必将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提高矿产品的供给能力,确保矿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一批大型矿业企业作为支柱,勘查和开发利用国内外的矿产资源。主要途径是通过市场竞争,企业自主联合或兼并,逐步发展。但政府也可制定矿业改革规划、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对国有矿山企业进行指导。

2.“绿色矿山”模式

矿山企业必须坚决摒弃“先开发后治理”模式,而应走一条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协调发展道路。目前,矿山环境问题基本上是采取“末端”治理的办法,治标不治本。建议出台财政特别援助计划,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资金,或开征环境补偿费,解决老城矿区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来源,专项用于整治老矿区的生态环境,解决老矿区环境欠帐问题,整治生态环境工作要做出规划,统筹安排,分布实施。

3.“开源节流”模式

危机矿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开采无序导致资源消耗过快,而地勘投入不足导致接替资源跟不上。应该采取加大地勘投资,寻找接替资源,合理开采,延长开采年限,以便接续勘查新资源的周期等有效措施。矿产资源开发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矿业城市尤应如此。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谋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速度、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

4.“产业复位、税制改革、税费返还”模式

4.1产业复位

矿业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源自于矿业的产业定位。我国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直到现在还在延续,都是把矿业作为加工业的一个原料车间,造成了有的经济政策背离了矿业特有的规律,给矿业企业带来了不合理税赋以及税赋过重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我国产业划分不合理,矿业被认为处在边界线上,我国把矿业列为第二产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固体矿产品(包括煤、金属、非金属矿产品)增值税率为13%。采掘业的产品是直接来自于自然界,可是在矿业税收中增值税,在没有进项税前提下加收销项税,明显不合理,这一错位使矿业税费负担比制造业还要高一倍,比国外同行业高6个百分点,进一步使矿企走入困境。因此,调整矿业的产业地位,遵循矿业活动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于矿企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2税制改革、税额返还

关于矿山企业的增值税不合理性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建议增值税由消费型转为生产型应把矿山企业包括在内。大幅度降低税费负担是矿山企业生产特殊行的客观要求。建议当矿山进入轻度危机阶段,免征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所得税减50%,增值税返回50%;当矿山进入严重危机阶段时,免征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免征所得税,增值税全额返还。

结束语

新世纪即将进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矿产资源勘查与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适应资源供需全球化的新形势,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再发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复垦。

参考文献

[1]崔彬,李赋屏,王琴,赵磊.矿业循环经济模式[J].资源与产业,2005(12):42-44

篇4

【关键词】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人类在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等相互关系的协调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在国外,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矿产资源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可持续性及评价、发展对策等方面。GavinM. Hilson(2006)对矿业不可持续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强调矿业是可持续的,并建议拥有富矿的贫困国家进行跨国矿业运作,并分析了这种运作的功效;AdisaAzapagic(2004)构建了矿业可持续发展力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环境和社会三类子指标。国内学者对此领域的研究大多是从矿产资源产业存在的问题、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和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机制等方面阐述的。我国学者彭秀丽(2011)从矿产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必须健全和完善矿产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效果机制运行效果必须借助于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闫沛禄(2012)根据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理论基础,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进行了创新型分类;陈文婷(2011)指出新建矿山新建矿山企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从以上的分析看来,现有研究成果中,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和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研究,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作出了贡献,但对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没有开展研究,本文将尝试对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索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对其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矿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科学地评价矿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是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建立指标体系过程中,本文在借鉴了云南省、贵州省等省区对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评价方法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里的各个具体指标。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把指标体系设置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准则层指标设置三个类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相关性指标(矿区居民恩格尔系数X1、城矿职工人均可支配人均收入之比X2、城矿居民人均GDP之比X3、城矿居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之比X4),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矿产回采率X5、矿产人均可采储率X8、矿产综合利用率X7、矿产采出率X6)和生态环境治理指标(矿区塌陷土地面积复垦率X9、环境治理投资占GDP比重X10、矿区绿化覆盖率X12、工业“三废”处理率

X11)。

三、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湖南省14个市州的统计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矿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主成分分析模型时,本章运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于《2010年湖南统计年鉴》、《2010年湖南省矿产资源统计年鉴》以及湖南统计信息网,有些数据通过网络(百度搜索等)、新闻杂志、湖南统计信息网、调查、电话询问和咨询相关专家得到。通过以上途径得到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可对比性和统计口径一致性等特点,使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结果更科学,从而保证了矿业可持续发展度的比较更准确。以下运用SPSS17.0是分析步骤和结果。

第一步,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和相关系数矩阵(SPSS17.0自动执行)。

第二步,成分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的计算。运用SPSS17.0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由表1知,第一、二、三、四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高达87.611%,因此,只需选择前四个主成分,其代表的信息量已比较能充分地描述原始数据所包涵的信息。

第三步,成分系数矩阵。在确定了4个主成分的基础上,利用SPSS17.0软件计算出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

第四步,综合主成分得分表。如表2所示,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也就是主成分的得分系数矩阵,可以说明各个主成分在各变量上的载荷,从而得出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在表达式中的变量已经不是原始变量,而是标准化变量。综合的分模型如下所示,由模型计算出的14个地州市的主成分得分、综合得分及其排序如表3所示。

根据上市计算湖南省各个城市的综合得分、排序见表3。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综合得分的排名可以看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是长沙、株洲和湘潭,这三个城市排在前三名;从各个主成分的得分上看长沙在三个主成分上的得分均大于零,说明其在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各方面水平都是比较高的,比较全面的发展了矿产业。益阳、岳阳、衡阳、常德、邵阳综合得分排名在第四至第八位,矿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永州、娄底、郴州、张家界、怀化、湘西综合得分均小于零,说明这些地级市的矿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第一主成分的得分最高的是长沙、株洲和湘潭,这三个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都很高,并且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对环保的投资也是相当大的,对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长株潭一体化”也促进这三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给其矿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曙光。岳阳在第二主成分中是得分最高的,长沙、衡阳、郴州、娄底等地第二主成分得分较高,这些城市都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矿产回采率和矿产人均可采储率都居全省前列,矿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在这一主成分上得分最高的是株洲,从原始数据可以看出株洲的矿产综合利用率、工业“三废”处理率是比较高的,说明株洲在三废治理的技术上是比较先进的。株洲是个老工业城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也比较高。在这一主成分上得分比较高的是长沙、岳阳和张家界,长沙是省会城市,在绿化和环保方面做得一直比较好,张家界是旅游城市,除了本身绿化环境优越之外,和政府的工作也是分不开的。

四、结论以及对策建议

本研究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构建了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影响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矿区居民人均GDP、矿区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环境治理投资的力度和矿产的综合利用率等。

针对以上问题,对策建议有:一是加强城市矿业研究,进行技术储备。加强矿业生产技术的研发,进行矿业的知识化改造以提高矿业的科技含量,挖掘矿业科技潜力是矿业摆脱发展困境的重要任务之一。设立矿业技术研发专项,建立由不同矿业研究院,利用矿区优越的产业实践条件和科研人才队伍选定矿业生产过程中的重点项目进行科研攻关,落实科研与管理参分配的国家科技进步政策,提高矿业产业科学技术含量,为矿区产业结构的提升进行技术储备。二是加强矿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必须大力推进矿业的清洁生产,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积极发展矿产品深加工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提升创新能力是解决矿业可持续发展乏力的核心。科技进步可以推动矿产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研制、开发、推行先进的开采、加工矿产品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如无废石开采技术、先进的井下充填技术、选矿综合回收技术等,要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积极推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Gavin M.Hilson.Introduction to this special issue,'Improving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Ethical Performance in the Mining Industry.

Part1: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6(14):225~226

[2]Arno Behrens,Stefan Giljum,Jan Kovanda,Samuel Niza.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global economy,worldwide patterns of natural resource

extraction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resource use policie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4):444~453

[3]彭秀丽.湖南矿产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发展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湖南:中南大学.2011

[4]闫沛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能值分析EISD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 .T. Odum 提出了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新理论――能值(Emergy)理论,并以太阳能值(solar emergy)为统一尺度,解决了不同类型能量之间无法进行核算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能量分析理论方法,它不但可以定量分析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流动,而且解决了能量流、物质流、价值流三者的综合与核算难题。

可持续发展定义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含义,一方面要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生态环境持续。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系统能值产出收益要高,更确切的说是要求系统能值产出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即系统能值产出率与其能值交换率的乘积要高;而环境可持续则要求环境负载率低。由上述可知,系统能值产出率与能值交换率及环境负荷率间并无相关关系,因此将三者合并,得到一个可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压力的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的复合评价指标。鉴于系统社会经济效益与发展目标成正比,可将系统社会经济效益(即系统能值产出率与能值交换率的乘积)作为分子,环境负载率作为分母,构造出与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成正比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命名为评价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的能值指标(emergy index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ISD)。EISD 值越高,意味着单位环境压力下的社会经济效益越高,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能越好。其数学表达式为:ESID=EYR×EER/ELR

二、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值指标及其评价

根据北京市的能值情况,综合计算出北京市1995年~2005年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如图所示。

图 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荷率与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能值指标

北京市1995年~2005年间的能值产出率与环境负荷率的变化情况如上图所示。EYR和ELR分别评价了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的两个方面。北京市的能值产出率从1996年的1.24逐年下降到2003年的1.09,2004年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在2005年又下降到了1.09,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对应的环境负荷率在这段时间也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北京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负荷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以解决,没能达到二者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状态,由此可以推断出1995年~1996年能值产出率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环境和加大环境负荷为代价的,这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再进一步将对外贸易因素考虑在内,分析综合反映北京市经济产出效益、对外贸易和环境负荷情况的评价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能值指标,1995年~1996年,曲线迅速下滑,北京市整个城市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很差;1996年~2000年,曲线在1996年的基础上保持平稳发展,情况并未进一步恶化,但也没有什么起色。从2000年~2004年,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性能虽然有所反复,但是总体情况呈现好转。2005年曲线又出现迅速下滑,可持续发展性情况令人堪忧。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上文的能值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北京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存在以下问题。

1.北京市能源需求结构的外向性,北京市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生活建立在外来输入能源的基础上。北京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占系统总利用能值的比重逐渐下降,城市系统本身所能提供的能值比重相对减少,反映了系统的自给能力逐渐衰退,环境潜力降低。这就要求系统大量地购进资源能值,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在现有的技术边界内)对进口能源依赖性越来越大。

2.北京市自然生态系统严重超载,北京市自然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超负荷运行,能值投入率是一把双刃剑,比率较高,一方面代表了高度的发展程度,但同时也表明环境的负荷量加重。北京具有较高的能值投入率,可是,却伴随着相对较低的能值受益率和经济系统开发程度。这一切都意味着,北京市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是不可持续的。

3.北京市经济增速快,但开发程度相对偏低。

4.北京市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能值受益率是在贸易或买卖接触中得到的能值与发送出去能值的比率,因而能值受益率越大说明它在贸易中所处的地位越有利,北京市的能值受益率自1995年~2000年处于下降趋势,直到2001年才有所上升。这说明北京市的能值交换比例偏低,在对外贸易上失利或者获利微弱。反映出北京市对外贸易的结构不合理。当然,这在更深层次上说明了北京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 相关性; 设计原则

引言:

当前,我国在坚持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城市的规划设计当属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心内容。不仅如此,城市的规划及设计工作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与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 "城市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一) 城市规划设计

谈上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方向上,人们首先会想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何为"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内涵就是指在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工程中,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为核心,在坚持与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严格遵循着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经济学发展规律等。与此同时,并城市及周边区域内的生态建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要进行科学、合理、规范化的设计。从而高效的完成对城市的统一规划以及综合建设,并最终完美的实现城市区域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这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理念。

(二) 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施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生态城市及规划设计过程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圣人" 孔子曾说过:"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同时还有孟子的言论"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些都是古代劳动、智慧的人们在人类发展历程中所探悟到的生态和谐发展思想,其所反映的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社会以来,这种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被冲击的无比惨淡。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一)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在我国,关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理念,主要强调的就是区域内城乡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要想更好的实现经济、社会、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发展,就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建设理念引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当中。我国在《21世纪行动计划》中,就曾明确的提出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概念,并对其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研究。在传统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的形成了两种城市发展的观念,一种是"天人和谐"的发展理念,另一种则是"人定胜天"的观点,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一直就存在着人类战胜自然并获得生存空间的荒谬想法。图1表示的是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其中:

W代表的是城市经济系统

S代表的是城乡社会系统

O代表的是区域环境生态系统

N代表的是城市建设整体平

衡、协调发展的决策成果

H代表的是规划设计策略及其

方法的制定

图1 城市规划设计中可持续发展式操作程序的功能、结构

(二)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

关于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其中的"生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对城市的绿化建设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在国内的很多城市在进行规划设计中,一般都会把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种基础性工程建设来对待,而通过草木植被进行绿化建设成为了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

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我国古代就存在着"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发展理念,究其根本,其所宣扬的就是建议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强调对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和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只有强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功能、作用、效果,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城市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而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以及区域内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三、总结及建议

新时期下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应该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理念。本文主要探讨与研究了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包括城市规划设计中所蕴含的可持续发展指导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于城市的合理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因此,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应该以建立"安全、健康、有活力的生态和谐城市"为主要发展方向。

本人认为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应该坚持并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设计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建设原则。②注重"天人和谐"的理念,尊重生态自然的功能作用,严格做到"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林则植,宜建则筑"的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③坚持并遵循社会和谐建设的原则,一切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都要围绕着社会和谐发展为中心,实际上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在这里,社会和谐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指社会生态和谐建设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郭丰产.城市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篇7

【关键词】循环经济 云南省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建议

一、云南省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性

(一)提高旅游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现今的云南对于旅游景区的管理不够重视,导致了景区的管理比较混乱,管理效率很差。循环经济下,云南省必须要加强对旅游区的管理,对一些旅游区的开发进行系统规范的管理,并且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只有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的对环境进行控制,做到旅游业的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提升旅游业的绿色形象,满足游客的需要。

对于旅游业推行循环经济可以在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并且能够为人们营造更为优美的旅游环境,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旅游企业形象的提升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推行循环经济,可以提高旅游企业的绿色形象,从而来满足游客的需要,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循环经济的推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表现,云南省通过循环经济理念,对一些旅游景点进行资源节约型开发,倡导绿色消费,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对旅游资源进行完整的保护,做到旅游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来满足循环经济的要求,并且做到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云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威胁

(一)生态环境方面。

随着云南省旅游资源的发展,使得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使自然环境超负荷运行,并且一些人造景观的出现,使环境大大的退化,旅游区的质量也降低。并且在云南省的很多旅游景点的树木砍伐严重,很多河流都出现了断流的现象,大量的水土流失,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破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二)对于旅游业的认识不足。

旅游业是一种消费行动,是能够使人们放松的产业,但是我国对于旅游业的开发存在很大的误区,人们普遍认为旅游业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行业,并且人们都认为旅游业是一种无资源消耗的产业,因此人们对于旅游业的开发没有节制,忽视了对于资源环境的保护,从而使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三)经济效益总体不高。

对于云南省的旅游业来说,游客普遍都是属于观光型的,消费相对比较低,随着旅游区借贷的游客逐年上升,但是游客的消费水平比较低,因此导致了云南省地区的旅游业经济效益比较低,旅游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云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三、对于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一)更新观念,树立循环型旅游业新观念。

要想做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推行循环经济,树立以保护环境为主的观念,保护环境资源,使旅游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观念,由于人们对于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最终导致了旅游环境遭受破坏,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对于旅游业的开发必须要有相应的节制,不能够无止境的进行资源开发,要利用长远的眼光,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生态环境进行相应的保护。

(二)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旅游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保护。

1.加强生态保护,有规律的开发旅游资源,对云南地区的环境进行相应的策划,保护云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而来对生态环境进行相应的保护,尤其是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必须要加强保护,禁止开发,设立一些重点保护区域,以避免遭到破坏。

2.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对云南省的特色民族文化进行相应的保护,保护文化遗产,防止民族特色文化遭到破坏,防止地方文化退化,政府要大力支持倡导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三)扩大对外开放,重视科技创新。

虽然云南省的旅游业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云南省的经济水平不够,无法满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企业对于科技的投入不足,因此政府必须要加强资金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大对旅游业的科技投入,增强旅游业的发展管理,从而来提高云南省旅游业的竞争能力以及经济水平,促进云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由于云南省的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旅游业的消费水平比较低,观光的游客占多数,没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必须要对旅游业的消费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强对旅游产业的宣传,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可以充分的利用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来促进游客的消费。

(五)加强人才培训,促进专业人才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是保障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今云南省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短缺,从而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旅游业的各个类型的人才,从而来满足旅游业的需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保障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现今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大,通过旅游放松自身。而云南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现今的云南省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做到旅游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坚持循环经济理念,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葆春.关于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云南省第一届科学技术论坛集萃,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10(10).

篇8

[关键词]:对外贸易 可持续发展 建议

一、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具体表现

对外贸易可持续包括贸易的公平性和贸易的发展性,强调贸易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并把可持续作为对外贸易的限定和保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标准是贸易的发展应建立在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之上,且贸易的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还应包括对外贸易不能造成出口贫困增长和民族工业的衰落,贸易壁垒被控制在合理的程度和范围之内。这些都与环境问题直接或间接相关。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为绿色贸易成为贸易的主要基调;关注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外贸管制的主要内容;国际绿色贸易管理体制形成;国内国际环境贸易政策协调;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唯一壁垒形式。

二、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出口贸易方面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增长十分迅速,出口贸易依存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出口是为进口服务的,出口的发展受到强烈的进口因素的影响,出口创汇的需求促使我国出口实施了高收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数量型模式,所造成的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发展后劲的削弱,必将给我国外贸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绝大部分是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以及污染较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高。

(二)从进口贸易方面看

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总量在波动中减少,而矿物燃料、油及其他有关原料的进口,无论是从绝对量还是从所占份额来看都在增加;进口商品中的工业制成品所占的份额在波动中扩张,大量进口的作为生产投入品的产品无一不是高耗能的,许多原材料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还产生了外部不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跨国公司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产品,向国外出口工业制成品,不仅利用了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税收政策,而且乘机将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向我国转移,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转移到我国境内,加重了我国环境污染的程度。

(三)对外贸易面临新的贸易壁垒的制约

1.绿色贸易壁垒已给我国外贸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越来越成为有些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一部分。绿色贸易壁垒既是对我国外贸发展的严峻挑战,又给我们提供了良好机遇。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标志制度、环保包装制度、环境管制措施等等,借机大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歧视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的进口,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由绿色产品、绿色产品生产技术及相关的服务给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

2.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中国对外贸易面对的主要壁垒

近年来,欧盟国家、日本、美国等40个国家和地区已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实施了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正在成为影响我国越来越多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在本世纪进入关税大幅度降低和非关税壁垒大量削减的情况下,若不建立强有力的技术防范体系,国内企业将面临严重的挑战。

三、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发展教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

发展高新技术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中国发展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二)加强产权保护,加快科技和生产力的转换

加强产权保护,科技和生产力的转换是发展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中间过程,也是关键步骤,没有这一步骤的顺利进行,就没有经济和对外贸易的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内贸易

为了尽快实现低消耗、高效益、高收入的出口增长模式,培育我国新兴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与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差异产品之间的贸易,我国应加快发展高科技产品。我国政府应着眼于长期战略发展的需要,科学地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的高科技部门,通过产业政策的扶持,促使这些产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实行有利的贸易政策保证它们在现有和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使得贸易、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之间良性循环。

(四)创造竞争优势,重视制度创新

目前中国外贸发展急需的制度创新就是组建中国式的综合商社。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垄断条件下的集团竞争,贸易利益的来源主要取决于集约化规模的程度。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跨国公司。要大力发展我国的外贸事业,必须使外贸企业向大型化、实业化方向发展。

(五)增强环保意识,努力占领国际绿色市场

首先,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法规、制度,使企业改变传统的局限于企业内部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成本的最小化的经营决策,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之中,采用社会经营决策,统筹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其次,我国应认真研究各种重要的国际标准并加以宣传、推广,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各方面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减少贸易摩擦。最后,应努力提高环保技术、不断开发绿色产品,同时避免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从而使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可持续的、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近年来,兴业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在环境、社会、经济、企业和银行的和谐发展方面不断探索,在绿色金融领域努力实践,不断前行。

2005年,兴业银行创造性地引入国际金融公司(IFC)损失分担机制,首推能效项目融资,试水绿色金融,之后在绿色金融这一领域愈走愈远,道路越走越宽。2007年国内首家提供碳金融综合服务,2008年国内首家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2009年成立国内唯一一家可持续金融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2010年陆续推出碳资产质押授信、排污权抵押授信、低碳信用卡等创新金融产品,2011年推动国内首笔自愿适用赤道原则项目成功落地。经过近七年努力,兴业银行已逐渐成为可持续金融理念的倡导者、绿色金融业务的先行者,开启了具有兴业特色的“绿色银行”发展之路。

2005年,兴业银行创造性地引入国际金融公司(IFC)损失分担机制,首推能效项目融资,试水绿色金融,之后在绿色金融这一领域愈走愈远,道路越走越宽。2007年国内首家提供碳金融综合服务,2008年国内首家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2009年成立国内唯一一家可持续金融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2010年陆续推出碳资产质押授信、排污权抵押授信、低碳信用卡等创新金融产品,2011年推动国内首笔自愿适用赤道原则项目成功落地。经过近七年努力,兴业银行已逐渐成为可持续金融理念的倡导者、绿色金融业务的先行者,开启了具有兴业特色的“绿色银行”发展之路。

绿色金融蕴育发展机遇

绿色金融蕴育发展机遇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关注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共同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关注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共同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危机过后,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涉及的产业多、关联度大,越来越成为引领世界下一轮的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国内发展形势来看,2006年,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2009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融危机过后,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涉及的产业多、关联度大,越来越成为引领世界下一轮的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国内发展形势来看,2006年,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2009年,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层面集中体现为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三者的融合,而绿色经济决定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必将服务于绿色经济的发展,并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层面集中体现为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三者的融合,而绿色经济决定绿色金融,绿色金融必将服务于绿色经济的发展,并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国际、国内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绿色金融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银行业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商业银行在传统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绿色金融对于银行而言,既可以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又是以商业化的形式来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是商业银行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和品牌,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以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因此,作为金融行业中非常重要角色的商业银行,敏锐地抓住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的绿色金融发展机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国际、国内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绿色金融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银行业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商业银行在传统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绿色金融对于银行而言,既可以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又是以商业化的形式来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是商业银行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和品牌,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以及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因此,作为金融行业中非常重要角色的商业银行,敏锐地抓住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的绿色金融发展机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兴业银行顺应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紧紧把握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建立可持续金融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观,通过提供卓越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发展绿色金融、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相融合,确立了兴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公司理念: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对银行社会责任与自身可持续发展间关系的认识,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推动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由此,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银行”,成为兴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兴业银行顺应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紧紧把握绿色经济、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建立可持续金融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观,通过提供卓越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发展绿色金融、履行社会责任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相融合,确立了兴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公司理念: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化对银行社会责任与自身可持续发展间关系的认识,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推动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关系。由此,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银行”,成为兴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

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

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中,兴业银行一方面重新审视市场和客户,主动调整目标客户和业务结构,大力支持能够顺应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业和项目,支持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商业经营同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负责任的企业客户;另一方面,深入研究绿色经济中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领域,通过不断创新提供绿色金融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绿色金融战略的指导下,兴业银行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绿色金融制度和体系,全方位打造“绿色银行”。

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中,兴业银行一方面重新审视市场和客户,主动调整目标客户和业务结构,大力支持能够顺应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业和项目,支持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商业经营同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负责任的企业客户;另一方面,深入研究绿色经济中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领域,通过不断创新提供绿色金融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绿色金融战略的指导下,兴业银行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并不断完善的绿色金融制度和体系,全方位打造“绿色银行”。

以国际先进的绿色金融行为准则为指导

以国际先进的绿色金融行为准则为指导

兴业银行2007年10月签署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次年10月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球第63家、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赤道银行”,并参照赤道原则为绿色金融提供的一整套理念、方法和工具,建立兴业银行全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体系,有效地增强了企业关注项目自身所可能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意识,并帮助企业评估和管理风险、建立和改进管理能力、降低和节省运营成本、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使得兴业银行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社会和环境效益,达到商业模式可持续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

兴业银行2007年10月签署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次年10月正式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球第63家、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赤道银行”,并参照赤道原则为绿色金融提供的一整套理念、方法和工具,建立兴业银行全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体系,有效地增强了企业关注项目自身所可能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意识,并帮助企业评估和管理风险、建立和改进管理能力、降低和节省运营成本、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提升品牌价值、增强企业竞争力,使得兴业银行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社会和环境效益,达到商业模式可持续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

积极构建绿色金融的组织框架

积极构建绿色金融的组织框架

成立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成员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整体规划,加强对绿色金融的组织协调和推动。成立国内银行业第一家绿色金融业务的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后升级为可持续金融部,作为兴业银行总行一级部门,拟订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分析可持续金融业务目标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建立可持续金融业务商业模式,并进行绿色金融产品开发与营销推广。

成立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成员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整体规划,加强对绿色金融的组织协调和推动。成立国内银行业第一家绿色金融业务的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后升级为可持续金融部,作为兴业银行总行一级部门,拟订全行可持续金融业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分析可持续金融业务目标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建立可持续金融业务商业模式,并进行绿色金融产品开发与营销推广。

目前,兴业银行已经组建了项目融资、碳金融、市场研究、技术服务、赤道原则审查五个专业团队,致力于打造产品创设、技术支持、资产管理、营销组织、交易服务、业务合作六个平台。同时,在兴业银行所有分行设置环境与社会风险统筹管理及绿色金融业务推动部门,并设置绿色金融专职产品经理,总分行协同经营团队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目前,兴业银行已经组建了项目融资、碳金融、市场研究、技术服务、赤道原则审查五个专业团队,致力于打造产品创设、技术支持、资产管理、营销组织、交易服务、业务合作六个平台。同时,在兴业银行所有分行设置环境与社会风险统筹管理及绿色金融业务推动部门,并设置绿色金融专职产品经理,总分行协同经营团队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开发绿色金融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开发绿色金融的创新产品和服务

从2007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在绿色金融融资、碳金融、排放权金融服务领域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了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兴业银行运用多元化金融工具提供绿色金融融资服务安排,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项目类型创新性地推出差异化的“8+1”融资模式;兴业银行开发碳资产评估工具,开展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目前兴业银行碳金融的产品已经包括碳资产开发咨询、购碳、CDM项目融资、账户监管、碳资产质押、碳交易结算、碳交付保函等产品和服务;兴业银行针对全国的排污权市场的发展,推出排污权抵押授信产品,并为全国多个地方政府提供排污权金融服务。

从2007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在绿色金融融资、碳金融、排放权金融服务领域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了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兴业银行运用多元化金融工具提供绿色金融融资服务安排,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项目类型创新性地推出差异化的“8+1”融资模式;兴业银行开发碳资产评估工具,开展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目前兴业银行碳金融的产品已经包括碳资产开发咨询、购碳、CDM项目融资、账户监管、碳资产质押、碳交易结算、碳交付保函等产品和服务;兴业银行针对全国的排污权市场的发展,推出排污权抵押授信产品,并为全国多个地方政府提供排污权金融服务。

建立绿色金融业务流程

建立绿色金融业务流程

兴业银行在前期营销、尽职调查、风险审查、放款审核以及贷后监测等全流程中,全面落实绿色金融制度,将绿色金融业务纳进银行的授信指引,明确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及项目类型,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并按照细分领域,制定技术准入标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将行业理解和业务知识提炼、升华,逐一标准化,构建总、分行两级绿色金融认证体系,对项目进行逐笔认证,并开展“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环境效益测算;完善信贷系统,每笔经过绿色金融认证的节能减排贷款,均在信贷系统中标有绿色金融标识,对绿色金融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

兴业银行在前期营销、尽职调查、风险审查、放款审核以及贷后监测等全流程中,全面落实绿色金融制度,将绿色金融业务纳进银行的授信指引,明确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及项目类型,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并按照细分领域,制定技术准入标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将行业理解和业务知识提炼、升华,逐一标准化,构建总、分行两级绿色金融认证体系,对项目进行逐笔认证,并开展“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环境效益测算;完善信贷系统,每笔经过绿色金融认证的节能减排贷款,均在信贷系统中标有绿色金融标识,对绿色金融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

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所取得的成就

兴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所取得的成就

经过6年多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实践,兴业银行已经在本土化的绿色金融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打造“绿色银行”的发展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1年末,兴业银行共对646笔贷款项目进行了赤道原则适用性审查,所涉项目总投资8898亿元,其中认定属于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共计112笔,项目总投资额约1506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745.45亿元,较期初新增336.10亿元,增长82.11%,其中信贷余额601.27亿元,非信贷融资余额144.18亿元,非信贷融资方式成为支持绿色金融项目的新增长点。

经过6年多绿色金融的探索和实践,兴业银行已经在本土化的绿色金融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打造“绿色银行”的发展中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1年末,兴业银行共对646笔贷款项目进行了赤道原则适用性审查,所涉项目总投资8898亿元,其中认定属于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共计112笔,项目总投资额约1506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745.45亿元,较期初新增336.10亿元,增长82.11%,其中信贷余额601.27亿元,非信贷融资余额144.18亿元,非信贷融资方式成为支持绿色金融项目的新增长点。

存入我的阅览室

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

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

目前,绿色金融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如国内的大型银行已经普遍向社会社会责任报告,但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

目前,绿色金融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如国内的大型银行已经普遍向社会社会责任报告,但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

对绿色金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对绿色金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绿色金融不仅仅是对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资源投入的限制或逐步缩减以及对部分节能减排项目进行信贷支持,更重要的是银行顺应绿色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趋势,在制度、政策、风险管理等整个经营活动中加入环境保护的要求,将促进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以及人类的健康安全等作为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银行应充分发挥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将资源配置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倾斜,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站在这个高度看,绿色金融不仅仅是银行的一个业务门类,而更应是一种经营理念和一种企业文化。 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以及人类的健康安全等作为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银行应充分发挥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将资源配置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倾斜,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站在这个高度看,绿色金融不仅仅是银行的一个业务门类,而更应是一种经营理念和一种企业文化。

发展绿色金融的专业能力不足

发展绿色金融的专业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的绿色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绿色金融的制度建设、产品创新、市场运营、专业水平及发展经验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各家银行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绿色金融发展经验,进行绿色金融系统的培训和理念的宣传,建立自己绿色金融的专属领域,加快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

目前国内的绿色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绿色金融的制度建设、产品创新、市场运营、专业水平及发展经验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各家银行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绿色金融发展经验,进行绿色金融系统的培训和理念的宣传,建立自己绿色金融的专属领域,加快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

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备

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备

目前银监会已经了《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提出相关要求,但发展绿色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塑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

目前银监会已经了《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提出相关要求,但发展绿色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塑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

发展绿色金融的措施建议

发展绿色金融的措施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议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如将绿色金融贷款单列,绿色金融项目不受现有信贷规模的限制,并鼓励银行发行专项用于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债,提高银行资源投入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第一,建议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如将绿色金融贷款单列,绿色金融项目不受现有信贷规模的限制,并鼓励银行发行专项用于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债,提高银行资源投入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第二,建议给予财政税收支持,降低商业银行办理绿色金融业务的营业税率以及相关所得税税率,允许绿色金融贷款拨备税前列支,为银行投放的绿色金融项目贷款进行贴息等。

第二,建议给予财政税收支持,降低商业银行办理绿色金融业务的营业税率以及相关所得税税率,允许绿色金融贷款拨备税前列支,为银行投放的绿色金融项目贷款进行贴息等。

第三,建议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对商业银行介入绿色金融项目提供指导。例如目前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部分分布于“两高一资”行业中有节能、减排、降耗等潜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实施的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以及锅炉窑炉改造等国家鼓励的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得到银行的信贷后,贷款往往被统计进“两高一资”行业贷款,受到准入限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统一绿色信贷的统计标准,鼓励银行对这类贷款进行单列统计,分类考核。

第三,建议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对商业银行介入绿色金融项目提供指导。例如目前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部分分布于“两高一资”行业中有节能、减排、降耗等潜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实施的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以及锅炉窑炉改造等国家鼓励的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得到银行的信贷后,贷款往往被统计进“两高一资”行业贷款,受到准入限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统一绿色信贷的统计标准,鼓励银行对这类贷款进行单列统计,分类考核。

第四,建议地方政府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或是担保公司,与银行展开合作,为银行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支持。

第四,建议地方政府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或是担保公司,与银行展开合作,为银行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支持。

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大势所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大势所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我们坚信,更多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顺应经济金融的发展趋势,适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接受绿色金融的理念,抓住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的机遇,建立绿色金融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创新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支持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提高自身的环境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们坚信,更多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顺应经济金融的发展趋势,适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接受绿色金融的理念,抓住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的机遇,建立绿色金融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创新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支持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提高自身的环境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展望未来,兴业银行会继续抓住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在绿色金融这片广阔的新蓝海中,坚持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继续加大绿色金融的发展力度,依托已经形成的绿色金融竞争优势,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和制度,聚集专业人才、聚焦专属领域,继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立志成为中国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动者、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的领跑者、绿色金融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以及绿色金融行业的整合者,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全流程、宽领域的专业金融服务商、全方位的“绿色银行”,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兴业银行会继续抓住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在绿色金融这片广阔的新蓝海中,坚持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继续加大绿色金融的发展力度,依托已经形成的绿色金融竞争优势,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和制度,聚集专业人才、聚焦专属领域,继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立志成为中国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动者、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的领跑者、绿色金融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以及绿色金融行业的整合者,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全流程、宽领域的专业金融服务商、全方位的“绿色银行”,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部总经理)

(作者系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部总经理)

存入我的阅览室

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

绿色金融的发展困境

目前,绿色金融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如国内的大型银行已经普遍向社会社会责任报告,但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

目前,绿色金融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如国内的大型银行已经普遍向社会社会责任报告,但目前大多数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

对绿色金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对绿色金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绿色金融不仅仅是对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资源投入的限制或逐步缩减以及对部分节能减排项目进行信贷支持,更重要的是银行顺应绿色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趋势,在制度、政策、风险管理等整个经营活动中加入环境保护的要求,将促进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以及人类的健康安全等作为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银行应充分发挥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将资源配置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倾斜,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站在这个高度看,绿色金融不仅仅是银行的一个业务门类,而更应是一种经营理念和一种企业文化。

绿色金融不仅仅是对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资源投入的限制或逐步缩减以及对部分节能减排项目进行信贷支持,更重要的是银行顺应绿色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趋势,在制度、政策、风险管理等整个经营活动中加入环境保护的要求,将促进环境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以及人类的健康安全等作为投融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银行应充分发挥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将资源配置向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倾斜,引导企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环境的和谐共处,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站在这个高度看,绿色金融不仅仅是银行的一个业务门类,而更应是一种经营理念和一种企业文化。

发展绿色金融的专业能力不足

发展绿色金融的专业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的绿色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绿色金融的制度建设、产品创新、市场运营、专业水平及发展经验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各家银行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绿色金融发展经验,进行绿色金融系统的培训和理念的宣传,建立自己绿色金融的专属领域,加快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

目前国内的绿色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绿色金融的制度建设、产品创新、市场运营、专业水平及发展经验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建议各家银行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的绿色金融发展经验,进行绿色金融系统的培训和理念的宣传,建立自己绿色金融的专属领域,加快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

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备

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备

目前银监会已经了《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提出相关要求,但发展绿色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塑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

目前银监会已经了《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提出相关要求,但发展绿色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塑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

发展绿色金融的措施建议

发展绿色金融的措施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议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如将绿色金融贷款单列,绿色金融项目不受现有信贷规模的限制,并鼓励银行发行专项用于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债,提高银行资源投入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第一,建议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实施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如将绿色金融贷款单列,绿色金融项目不受现有信贷规模的限制,并鼓励银行发行专项用于绿色金融业务的金融债,提高银行资源投入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第二,建议给予财政税收支持,降低商业银行办理绿色金融业务的营业税率以及相关所得税税率,允许绿色金融贷款拨备税前列支,为银行投放的绿色金融项目贷款进行贴息等。

第二,建议给予财政税收支持,降低商业银行办理绿色金融业务的营业税率以及相关所得税税率,允许绿色金融贷款拨备税前列支,为银行投放的绿色金融项目贷款进行贴息等。

第三,建议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对商业银行介入绿色金融项目提供指导。例如目前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部分分布于“两高一资”行业中有节能、减排、降耗等潜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实施的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以及锅炉窑炉改造等国家鼓励的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得到银行的信贷后,贷款往往被统计进“两高一资”行业贷款,受到准入限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统一绿色信贷的统计标准,鼓励银行对这类贷款进行单列统计,分类考核。

第三,建议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对商业银行介入绿色金融项目提供指导。例如目前银行发放的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部分分布于“两高一资”行业中有节能、减排、降耗等潜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实施的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以及锅炉窑炉改造等国家鼓励的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得到银行的信贷后,贷款往往被统计进“两高一资”行业贷款,受到准入限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统一绿色信贷的统计标准,鼓励银行对这类贷款进行单列统计,分类考核。

第四,建议地方政府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或是担保公司,与银行展开合作,为银行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支持。

第四,建议地方政府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或是担保公司,与银行展开合作,为银行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支持。

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绿色金融发展展望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大势所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大势所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我们坚信,更多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顺应经济金融的发展趋势,适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接受绿色金融的理念,抓住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的机遇,建立绿色金融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创新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支持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提高自身的环境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们坚信,更多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顺应经济金融的发展趋势,适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接受绿色金融的理念,抓住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的机遇,建立绿色金融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创新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支持力度,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政策,提高自身的环境和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展望未来,兴业银行会继续抓住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在绿色金融这片广阔的新蓝海中,坚持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继续加大绿色金融的发展力度,依托已经形成的绿色金融竞争优势,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和制度,聚集专业人才、聚焦专属领域,继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立志成为中国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动者、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的领跑者、绿色金融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以及绿色金融行业的整合者,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全流程、宽领域的专业金融服务商、全方位的“绿色银行”,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兴业银行会继续抓住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机遇,在绿色金融这片广阔的新蓝海中,坚持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继续加大绿色金融的发展力度,依托已经形成的绿色金融竞争优势,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和制度,聚集专业人才、聚焦专属领域,继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立志成为中国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动者、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的领跑者、绿色金融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参与者以及绿色金融行业的整合者,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全流程、宽领域的专业金融服务商、全方位的“绿色银行”,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部总经理)

篇10

《WTO经济导刊》副社长,《WTO经济导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主任。

2009年7月8日,巴斯夫大中华区了其2008年度简报,这既是巴斯夫大中华区的第一份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综合报告,也是巴斯夫集团在全球第一个针对一个国家(地区)的综合业绩报告。

该报告既秉承全球统一理念和标准,又聚焦大中华区实际,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数据详实、业绩显著,图文并茂、设计大方,是一份高水准的跨国公司地区综合业绩示范报告,是在华跨国公司地区综合业绩报告的新的里程碑。

报告呈现四大特点

第一,秉承全球统一理念,聚焦地区实践。

该报告在巴斯夫全球报告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大中华区的相关信息,自成体系。一方面报告以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在数据收集上遵循全球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从报告信息内容篇幅来看,全报告包括封二折页和封三在内共计36页,关于巴斯夫集团的必要内容占了8页,约占总篇幅的20%略多,其余近80%篇幅主要是关于巴斯夫大中华区各种相关信息,是一个在全球统一理念和标准下,聚焦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典型的地区报告。

第二,内容丰富,结构完整。

该报告包括公司2008年度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绩效表现,以及他们在中国为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内容涉及销售额、员工人数、职业安全、水、废物处理、废气排放量及能源消耗等七大关键指标数据。从结构上来看,包含了集团公司介绍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巴斯夫大中华区的发展历程、战略、可持续发展理念、管理和案例,大中华区研发和经济业绩,环境与安全,员工、社区实践等,涵盖了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所有核心内容。

第三,数据详实,业绩显著。

该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披露了大中华区经济、环境和社会业绩。

在经济业绩方面,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巴斯夫大中华区的销售额2008年减少至42亿欧元,比上年下降了4%以上,占巴斯夫全球化学品业务销售额的8%。

在环境业绩方面,巴斯夫大中华区能源效率有所提高,降低了整体能源消耗,并因此减少排放。在2002-2008年间,巴斯夫大中华区将能源效率提升了50%。2008年,巴斯夫大中华区在生产中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为951吨,与2007年相比,在产量增长的情况下,污染物的排放却减少了10%;用水量为1290万立方米,比2007年降低了4.4%;废水排放总量为730万立方米,比2007年降低了37%;向水中排放的有机物质为456吨,比2007年降低了42%;产生的固体废物约为4.2万吨,比2007年降低了25%。2008年,巴斯夫大中华区因生产制造所产生的温室气体量为180万吨,比2007年下降了5.2%。

在社会业绩方面,2008年,巴斯夫大中华区损失工时工伤事故率为0.4/百万工时,比2007年下降50%。全年未发生任何由工作导致的死亡事故。

以上数据显示,巴斯夫大中华区在环境、安全等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第四,设计大方,国际特色。

整份报告图文并茂,设计版式大方,版面使用紧凑,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文版面设计是一个创新。整个版面设计总体上采用了全球总报告的“工”字式的板式,虽然是秉承了全球报告体系的设计特色,在中文版式上也感觉宜人,而且避免了许多跨国公司报告大量留白,浪费版面的现象。是给中文可持续发展报告版式设计的一个新借鉴。

报告尚待改进之处和建议

第一,有些内容叙述缺乏针对性,影响一般读者的理解和掌握。

这表现在个别内容过于专业,一般读者难以理解。如在房屋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方面,在“巴斯夫混凝土外加剂助力节能建筑”标题下,讲的内容主要是说巴斯夫混凝土外加剂主要能加速或延缓混凝土硬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但怎么助力节能读者从文中似乎难以理解到。个别内容过于简要,如巴斯夫作为第一家公布企业综合碳足迹报告的工业公司,其每年通过巴斯夫产品降低的二氧化碳排放达2.52亿吨,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内容,但为什么会这样,如有一个直接的简要解释就更好。

第二,结构上不够清晰,可进一步优化。

结构上虽然完整,但不够清晰化。目前的目录内容缺乏内容归纳,如能考虑中文的行文习惯,在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归纳分类,体现更好的层次性和逻辑,在结构上进一步优化,沟通效果会更好。建议下次报告的结构可参照总部报告的相关部分结构来构建。

第三,报告缺乏一个数据汇总表或与相关标准对比,读者难以有更深入地认识。

报告数据丰富,但如果有一个汇总的表格,将使读者更容易掌握全貌。同时也易于与其他的同类公司进行比较。当然,作为一个综合绩效报告,如果在报告的最后能做一个类似《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的对照表,则可为读者提供一个范围更广的比较体系,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巴斯夫大中华区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绩效。

第四,报告缺乏一个针对性的名称。

报告的名称为《巴斯夫大中华区2008年度简报》,不能让读者迅速了解报告内容,更难以想象它是关于巴斯夫大中华区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的综合报告。从报告的内容来看,如果能冠以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名称,更能契合综合业绩报告在中国发展的实际,能让中文读者一目了然,增强报告的亲和力和传播效应。建议下次报告能直接冠以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的名称。

报告对地区综合业绩报告具有示范意义

总之,巴斯夫大中华区这份综合绩效报告,是在华跨国公司地区综合业绩报告的一份高水准具有示范意义的报告。

第一,它真正地把当地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当做报告的重点和核心。

据不完全统计,在华跨国公司共计各种类型的中文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民、环境报告等)报告有100多份,其中绝大部份的的综合业绩报告都是翻译加案例,即是将其母公司报告翻译成中文,加以适当取舍,然后加上适合中国区的实践案例。其实这些都是不够的。这些报告只是宣传总部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并没有真正的考虑当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而如上分析,巴斯夫大中华区综合业绩报告则主要考虑当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而编写的。

第二,它真正地通过大中华区的数据来报告在当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

巴斯夫大中华区能公布出这么多经济、环境和社会绩效方面详细的数据,一方面反映出其对中国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的真正重视和诚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否则就如很多跨国公司一样,即或有心来做,也会因为跨国公司纵横交错的管理体制,而难以有如此详实的地区数据。特别是有关环境绩效方面的数据,不仅涉及气候保护、能源、三废排放、用水量等的详细数据,而且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物质排放、水体排放、重金属等都是连续五年关于大中华区的数据,这在目前绝大数跨国公司中国区报告都是难以看到的。而这些正是真正的大中华区综合业绩报告的实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