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后记范文

时间:2023-07-27 16:5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后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后记

篇1

一、记录经典片段,为丰富经验积累素材

语文教学工作是平凡的,在这长期的平淡中,肯定会有一些经典的片段,这些经典的片段是语文老师成长的印迹,更是教学经验的素材,若不知不觉地将它们遗弃,未免太可惜了。

如在教《乡下人家》这篇课文:

1.(充分初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朱熹曾有这么一句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确,《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我读了很多遍了,读着读着,就变成了一幅幅优美的乡村风景画。你看,这是一幅瓜藤满屋图(出示图片画面),你能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生读正音。反馈评价:好一幅瓜藤满屋图啊!

2.依次出现: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明睡梦图,学生找到相关文本并朗读,正音。重点:装饰、屋檐、鸡冠花、捣衣。

3.读得多么投入啊!同学们,把书读薄是读书的高境界。乡村的美景(出示文本图片)真是说也说不完,读也读不够,千言万语可以汇成一句话:你怎么说?引导出示: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理解:独特、迷人。指导读句。

对类似的教学经典片段的记录能对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坚实的支持。一名教师如果记录积累了很多这样的经典片段,对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驾轻就熟地把握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二、记录即时感悟,为教研选题谋划方向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追求总伴随着灵感的闪现。在课堂教学中也许会因某一内容而引发诸多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往往是稍纵即逝,所以我们有必要把这些感悟及时地捕捉住。

在教学《四季》这篇课文结束以后,我让模仿书中的句子,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__________,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__________,他对__________说:“我是夏天。”

__________,他__________说:“我是秋天。”

__________,他__________说:“我是冬天。”

我想:语文学习不仅要理解,还要学会运用。这一环节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创作,体会小诗人的成就感。课外延伸,从课堂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去发现自然界中的美,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大自然的美表达出来。

三、记录学生困惑,为因材施教测定重心

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甚至是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喜、怒、哀、乐”都应该是我们教师们关注的对象。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困惑,这既是实践“学生是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贯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重要保障。

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获得各方面信息的渠道足够多样,速度也很快捷,但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还缺少主动获取、有意识积累信息的意识,因而知识面大都局限于课内,对于课外的语文知识知道得很少。

如教学《养花》时,一名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文章不太真实,作者在搬花时忙得腰酸背疼,还说‘真有意思’!要是我,讨厌还来不及呢!”我放弃了预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紧紧抓住了这一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是呀,为何说‘有意思’?这样真实吗?”

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朗读、探究之中,经过反复思考和交流,踊跃地参与了讨论:

生1:“作者喜爱养花,把它当做乐趣,搬起花来自然觉得有意思,所以这样写是真实的。”我肯定地说:“是呀,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能不高兴吗?”

生2:“搬花是一种体力劳动,它有利于作者进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调节,有益身心健康,胜于吃药,所以说有意思是真实的。”我点头说:“搬花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还胜于吃药,当然有意思。”

生3:“我认为是真实的,因为作者热爱劳动,认为劳动是乐趣,自然觉得有意思。”我赞赏地说:“劳动创造了美!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最有乐趣!你们今后应该怎样做?”

生4:“我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

虽然我的教案搁浅了,但学生的思绪却已远航,他们学着并快乐着,在多元感悟中体会到了老舍养花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记录了学生的困惑,也记录了引起这种困惑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这样就逐渐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一错误反复出现的尴尬,记录学生的困惑,是对学生学习高度负责的体现,记录了学生困惑,并长期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四、记录教材空白,为个性课堂寻求突破

教材虽然是一个范本,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教师很大程度地受到教材的影响,既然大方向无法改变,那么在领会教材的意图下,对教材设计不合理,甚至有缺陷的地方作一些改良,以便更好地适应本土化教学也算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在教学《钓鱼的启示》第二部分时:

出示句子,引读:

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地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

师: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虽然有些许犹豫,但他还是平静地对儿子说――

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那条大鱼已奄奄一息了,他急切地对儿子说――

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儿子渴望的眼神让他心痛,他激动地对儿子说――

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虽然他也多么地舍不得,但他还是坚决地对儿子说――

詹姆斯大叫起来――“爸爸!”

师:詹姆斯,你想对爸爸说什么呀?

生:爸爸,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大鱼呀!你怎么能让我放了他呢?

生:爸爸,这是我花了两个小时才钓到的大鱼呀!我不能放!

生:爸爸,你看这条大鱼足有10公斤,你见过这么大的鱼吗?

生:爸爸,这是一条大鲈鱼呀,他可是你最喜欢吃的鱼呀!

……

师:“孩子,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生:“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

师:是呀,放与不放,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是那么地难,特别是你面对很大的诱惑的时候。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那意思是说――

生:爸爸,这里没有一个人,没有人会知道的。

生:爸爸,求求你,不要让我放了它,好吗?

师:可是父亲没有说一句话,那意思是说――

生:儿子,你必须放它回水里,这是钓鱼的规则。

师:尽管詹姆斯的心中有千万个不舍得,但是他还是必须把鱼放回去,请孩子们读课文的第十自然段,勾画出他放鱼的动作的词和表示他舍不得的词语。

交流,指导朗读。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引言

小学阶段是儿童离开家庭,接受社会化的初始阶段,对于儿童的智力启发和行为塑造,是一个不可忽视和替代的重要阶段。人的潜在智慧发展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阶段,根据组织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研究表明,智慧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即智力要根据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适时开发挖掘,这样才能有效的促使个体不断与社会相适应。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素质教育,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对于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运用,对此,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1.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教育观念已十几年,但由于许多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认识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很多学校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教育观念还没有“转轨”。而充分落实素质教育,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素质教育相比较,应试教育的弊端层出不穷,诸如,教学目的急功近利、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个性、教学的效果则是吃力不讨好。而素质教育则更侧重于全体、侧重于全面、侧重于基础发展,同时,应试教育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其次,要在素质教育中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还必须明确教学要达到立体、全面的目标。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不仅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教学所要求的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能力,更要通过语文的学习来感染学生,使他们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陶冶他们真善美的情趣,学会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

1.2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经不但表达意思,传递记录信息,而且写字早已经成为了一门艺术——书法艺术。人们常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从一个人了的好坏可以直接感知人的素质与人品。对于小学课堂的学生,由于课程的突然增多,作业、笔记也多了起来。如果没有良好的写字习惯,且不说作业的有时会写得一塌糊涂,笔记更会潦草得连自己都无法辩认,这样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为此,我在每节课专门拿出五分钟进行写字训练。这种课堂训练比起课后学生自己练字效果要明显得多。我的做法是:从字帖中精选出适合学生的楷书字帖一页,印发给学生。每节课进行五分钟的临摹练习,教师逐个巡视指导,纠正不良的写字习惯,指导学生尽快掌握写字的技巧,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写完后,学生互评,教师课后选出佳作给学生张贴展览。适当时候,可以举行书法比赛、作业评比。这样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写字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果,让一手好字使学生受益终生。

1.3利用查字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低年级小学生刚刚学完查字典,教师应重视如何利用查字典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及至形成良好的查找习惯,这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能力和素养。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训练提高这一能力呢?我们在预习课文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熟练朗读完课文之后,再单独拿出几分钟把遇到的不会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查一遍字典。当然,需要限定时间,这也是讲究效率的一个体现。在开始的半学期甚至一学期,这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的。等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并形成了如何进行预习的习惯,再放在课下进行。这样符合学生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开始就放在课下进行,学生会因为不知道或不熟练这一环节的程序而无所适从,进而演变为随意应付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而很难形成良好的自学方法、能力和习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重视这一传统教学环节,或者为了赶进度从时间上挤掉了这一环节,今后应引起高度重视。

1.4扎实进行阅读训练

现代媒体虽然已经非常发达,但文献仍然是知识的主要载体,阅读也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阅读是学生学习功课、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功课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基础可采取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每节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三分钟作文赏析。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最新的《优秀作文》课前当堂阅读。由于是同龄人写的文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读时采取默读的方式,并提示学生改掉用手指读,晃脑袋,嘴出声等不良默读的习惯,逐渐加快阅读的速度。并把读中遇到的好词句课后记录在笔记本上,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课后查工具书解决。这样,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读书、学习。

1.5利用课堂测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家长普遍感觉不是学生减负了,更大程度上是老师减负了。作业少了,批改的任务自然也少了;不搞考试排名了,单元试卷都放在课下当家庭作业做了,老师的批阅也简单了,不是有家长的签字嘛。现在家长担心的是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依靠什么途径来了解?现在学校似乎在以一种消极低调的姿态在应对素质教育的改革,并没有深入考虑如何来培养训练学生的能力素质问题。前面也分析过,学生的各种能力其实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细小环节训练出来的,而本该引起重视的这些环节却又都是普遍遭到教师们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眼高手低、忽略不计,被置入视觉中的盲点区的。适当增加课堂测验,能够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名次可以不排,但对老师来说,对错不可以不改。而且,课堂测验与在家做练习的感觉不一样。

2、总结

总之, 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它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的改革。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 才能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参考文献:

篇3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理念是指导人们行动的准则和基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是成功教子的第一步。一些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辅导,就是要给孩子补课,诚然,对于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在学校学习效率较低的后进生来说,适当的家庭辅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家庭教育的使命远远不止学业辅导这么简单。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促进后进生交往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父母的关心与爱护给予了孩子心灵上的慰藉。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家长们疲于工作和应酬。往往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聊天、游戏。父母经常忽视孩子必然会导致孩子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但这并不说明孩子的成绩、人格、品质与父母陪伴他们的时间成正比。家长与孩子相处的质量取决于大人与孩子的交往性质,即父母是否真诚地关切孩子的生活,是否了解他们的特点、兴趣和爱好,这种交往关系到孩子能否形成正确地自我评价,有些父母在讨论家庭事务或社会问题时会让孩子参与进来(在孩子能够理解这些问题的情况下),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培养孩子倾听大人们的意见,显然,这些父母把孩子看做是一个应该加以注意、关心和尊重的人。

除了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家庭教育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在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关爱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树立自尊自信、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塑造完满的人格,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也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题中之义。

二、选择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和孩子一起阅读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提倡培养全社会成员的阅读能力。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也在家庭中形成了共识,亲子阅读的目的不只是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更为重要的是密切亲子关系,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我国,多数家庭没有亲子阅读的习惯,家长往往给孩子买了许多图书,但很少和孩子一起阅读,缺少时间和阅读环境使得多数孩子,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没有读书习惯,每天沉溺于电视剧、动画片、网络游戏,远离了书籍,远离了阅读。

作为孩子的另一任教师,家长应尽量从简单的亲子阅读做起,从几分钟开始,从一个小故事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排斥阅读到接受阅读,从接受阅读到喜欢阅读,进而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身的技能。

(二)和孩子一起游戏

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在谈及孩子的游戏时写道:“玩耍是孩子的生命……有过尽情玩耍的孩提时代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也许工作很繁忙,也许还有种种心事,但请让孩子看到你温和的笑脸,一天里哪怕只有三十分钟也好。要和孩子一起玩耍!”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和父母一起游戏则是每个孩子最为渴望的一件事,然而,现代社会中的父母亲几乎没有时间来陪自己的孩子一起玩耍,他们以为有了漂亮的书包,有了新潮的服装,孩子就得到了快乐,殊不知那种暂时的来自物质的满足并不能让孩子渴望亲情的心得以慰藉。

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很多小学低年级后进生在家都没有充足的时间用于游戏,更多的是参加课程补习班,孩子最终成为了分数的奴隶,然而高强度的学习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他们的成绩依然排在最后几位。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时,他们的反应速度和学习质量都会比正常状态低得多,由此形成了越学越差的现象。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在家长与孩子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精神得到放松,爱好得到发展,优点和特长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成人的赞许和表扬会让他们感到士气高涨,这种自信和积极的情绪会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有助于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家长应尽量和孩子一起参加他们喜欢的活动,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支持。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几乎所有的后进生都缺乏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信任,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很轻易地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无用和无价值性。心理学研究表明,这是儿童长期受到否定和拒绝导致的结果,例如: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时受到教师的批评,在家庭中做错事受到家长的责备等等,都会让学生丧失自信,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汉语拼音 兴趣 培养 拼写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汉语拼音使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面貌:它不再以识字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而是以发展语文为核心来加快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这既减轻了因为众多文字符号的单纯识字带来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负担,同时在大量的阅读中开阔了儿童的视野。汉语拼音是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阅读和写作的工具。如何指导刚入学的儿童,掌握好这一重要工具呢?现就此浅谈己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刚入学的儿童要在三周时间里记住符号的形象和正确的发音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使学生积极而有趣地学习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可以采用游戏、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着力于激发起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1、游戏教学法

低年级儿童天真活泼、喜唱好跳,根据这一特性,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把欢乐引进课堂。主要做法是:(1)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固有的快乐因素;(2)努力做好直观教具,充分开展直观教学;(3)针对儿童注意力集中性差又不易稳定、好动好玩的特点,把游戏引进课堂。(4)根据儿童好胜心、进取心强的心理特点,组织课堂学习竞赛,用“比一比”、“赛一赛”、“争红花”、“夺红旗”、“看谁的伙伴找得快”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自编儿歌、口诀

为能把声母、韵母的音和形统一起来留在学生的记忆里,提高记忆的准确率,发音的正确率,教师可揣摩声、韵母的形态特点,予以形象化的比拟,自编儿歌、口诀。如教学单韵母a,就可以用自编的两句口诀:张大嘴巴a、a、a,小豆芽a、a、a.前者帮助学生记住单韵母的发音及口形特点,后者帮助学习掌握字形特点。

3、利用实物、自制图片、录音等视听教具进行拼音教学,使教学直观、形象。

二、重视培养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

汉语拼音掌握得越熟练越好。而最熟练的标志就是“直呼音节”的熟练运用。见形知音,知音见形。这就会加快读和写的步伐。现在的九年义务教学教材低年级的课文通篇注有拼音,如果没有直呼的本领是无法提高阅读速度的。查字典,如果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音节,就可以快速翻检、正音。如果没有直呼,低年级儿童的语言,思维能力的早期培养和发展,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有效地阅读,说话训练都会落空。直呼音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让学生从声、韵、调的掌握到直呼音节能力的形成,必须循序渐进,由拼读向直呼音节过渡,在教学中步骤有三:

(1)进行准确、熟练的拼读训练,为直呼音节打基础。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掌握字母的本音和韵母带调读法及声韵连读法。熟练拼读音节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汉语拼音的一般规则,做到理解后记忆,增加识记的固性,为达到直呼打好基础。

(2)重视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直呼音节能力的重要途径。 情境教学,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直呼音节教学中,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教师应十分重视一年级学生的拼音学习环境的布置。把一张张带彩图的汉语拼音音节卡张贴在教室的图书角上,让学生天天与音节见面,拼拼读读。还可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学习园地里,结合教育内容、思想内容,为学生出黑板报。如儿歌、表扬好人好事等,凡是汉字的部分,都加注拼音,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认读音节的练习机会。学生教师精心创设的这种语文环境中,直呼音节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掌握300个常用音节。直呼音节教学阶段,学生负担过重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减少直呼音节的数量。一年级上学期要求掌握100个常用音节,下学期掌握200个常用音节。学生有了300个直呼音节的基础,就可以大量阅读拼音读物,从而巩固对直呼音节的掌握,使之轻而易举。

三、拼写音节

拼音教学要求学生不但会读,而且还要会写。音节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一般情况下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在指导音节的拼读时,应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1)指导学生按拼音基本笔画――声母――韵母――声调的顺序训练指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书写格式,养成良好习惯。

(2)掌握一定的拼写规则。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比较复杂,则入学的儿童年龄小,不易理解掌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可采用自编儿歌、口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拼写规则并能运用自如。如教学如何对六个单韵母进行标调时,可以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标调歌:a、o、e、i、u、ü,从大到小六兄弟,标调时要注意,大哥在家找大哥,大哥不在找二哥,二哥不在找三哥,三哥不在找四、五,四、五并列标在后,都不在家找小弟,先后次序要牢记。

教学在i上标调,头上圆点要去掉时,可以记住以下口诀:i小妹,爱跳舞,平时都戴小圆帽,跳一声换戴平平帽,跳二声换戴翘翘帽,跳三声换戴蝴蝶帽,跳四声换戴下垂帽。 总之,要搞好一年级拼音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是关键。其中利用游戏教学法、自编儿歌、口诀等是有效的方法。培养直呼音节能力是重点又是难点,重视语文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提高直呼音节能力的重要途径。注意方言和普通话音的差距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除以上三点外,还要熟练拼写音节。只要我们注重以上几个环节,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5

关键词:减负;小学语文;作业布置

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2013年3月,厦门市教育局又补充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应按规定调整本学期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并在校门口醒目位置进行公示,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市教育局要求各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不得提前下午上课时间,小学下午不得早于2:15,中学下午不得早于2:10上课。学校周一的升旗仪式时间,小学不得早于7:40,中学不得早于7:30,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今年教育部又拟推小学“十条减负令”,小学禁留家庭作业,《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截至8月29日。不管这条意见能否实施,但也可以看出为小学生减负是大势所趋。之所以为学生“减负”措施频频颁布,都是因为学生的作业量过重这一现象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在基于减负增效背景下,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的布置探讨很有必要。

一、增强学生与家长的联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偏向那些繁、偏、难的作业,认为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语文作业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不能机械地让学生为做作业而做作业,而要让学生从中学到有意义的东西,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小小的船》,可以布置学生向父母讲述这篇课文所讲的是什么。这不仅减轻学生的负担,还可以增加学生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依靠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可以增加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享受到亲情的关怀,更加有利于学生情商的发展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二、体现趣味性

现在的教师布置学生作业进入了一个误区,总认为作业越多越好,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相反,这种只讲求数量上越多越好的布置作业方式,完全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消化能力和情绪状态,只会增加学生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显然是低下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被其他事情吸引,所以他们的作业就更应该有趣味性,有些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教师应尽量避免那些枯燥单调的作业,布置作业时应考虑作业的效果,作业要赋予变化、丰富、生动,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适应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摸、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例如,教《特别的作业》这课时,我也模仿文中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所看到的春天带到学校来。布置作业时,我班的学生中有的说:“我要把它画下来。”有的说:“我要把它写下来。”有的说:“我观察后记下来,到学校后把它说给大家听。”还有的说:“我家有照相机,把春景照下来,带到学校让大家欣赏。”从以上学生的回答,就能看出,学生已经领悟文本的意图,作为教师的我也就完成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体现层次性

1.作业量的分层

按照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有梯度地布置作业。有些学生知识掌握较快,就布置比其他学生的作业量较少的作业,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布置、作业量增多一些的。但不要总是重复相似类型的作业,作业量要少,要给学生发展其他业余爱好和锻炼身体的时间。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多关心,多给予指导。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更有利的学习环境。学习了《池塘边的叫声》,让学生第二天说一下青蛙会讲哪些故事,这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基础差些的学生增加朗读课文这一项。

2.作业难度的分层

让学生有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题目的权利,题目难度按照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多梯度的作业,学习能力稍强的学生可以选择稍难的作业,学习能力稍弱些的则可以选择简单的。这种多梯度的布置作业方式照顾到了学生的差异性,又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量,避免重复。如,讲述《我家住在大海边》这篇课文时,可让能力强的学生尽可能独立、详细地讲述自己在海边游玩的经历,而学习成绩差些的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发挥了优秀学生的能力,又减轻了基础较差学生的负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3.体现多样性使

以前的作业读写训练量大,形式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效率较低,不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可是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会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学生在形式丰富多彩的作业诱导下,必然会对做作业产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必将大大提高。(1)演说交际类作业。可以演课本剧,课文内容的补说、续说优秀诗歌的欣赏吟诵。(2)读写积累类作业。可以是名篇名句的摘记,也可以是课文的仿写续写。(3)采集编创类作业。如,手抄报、黑板报、书法、绘画等。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这类作业真正让书本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把知识放在生活中进行检验、进行思考,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由此可知,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

综上所述,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的布置不仅要减少数量,还要根据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包括对游戏活动的需要和对运动活动的需要,考虑到吸引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晓霞.让互动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绽放[J].教学文摘,2010(10).

[2]张文玲.让语文作业“健体瘦身”:谈减负增效背景下语文作业的优化[J].考试周刊,2013(10).

[3]毕志明.浅谈北师大版小学教材[J].教育学研究,2012(8).

篇6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作文又是体现学生实践性、创造性的一项很强的语文综合素质。这项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而就的,是需要语文教师长期循环地引导学生进行训练。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究其缘由,他们感到没什么内容可写,而小学语文老师的期望值较高,要求作文中有一定的好词好句的量,久而久之,造成小学生害怕作文,进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在训练中把如何写好作文的技能一一教给学生,使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就需要教师采取切实有效的作文训练策略。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析。

一、从兴趣爱好入手,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的话,自然而然会形成推动学习作文的内驱力。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这一心理学特点,说明我们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体验到片刻的成功,从而树立自信,调动写作文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在让学生动笔写作之前,先开展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能调动小学生积极性的有关作文交流活动。比如,笔者选取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班级里面当着大家充满激情地朗读,或者请优秀习作的学生自己上台来放声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大张旗鼓地讲评其作文的长处和可取之处,适当之时提一点点小意见,这样充分肯定的评价,学生肯定美滋滋地回家告诉家长“老师又念我的作文了!”,在这样的训练之下,让学生一步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作文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调动了起来。

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调动动笔的积极性的训练策略还有很多,比如办班报,发表学生的优秀习作,又或是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杂志投稿,这种发表后的喜悦对小学生的作文兴趣的调动,是非常见效的。

二、从观察世界入手,提高学生写作认知。

由于年龄小特点,小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存在,生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平时注意观察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养成动笔记录的习惯,哪怕是一天一句话也可以,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的认知水平。

比如,在平时,笔者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生活记录表”,每天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是上学路上的小见闻,路上堵车,是什么造成的堵?可以是今天的天气怎样?是阴雨蒙蒙,还是阳光灿烂?可以是电视新闻,今天的新闻有什么国家大事或百姓生活小事?还可以专注观察一项事物、人物或景物,观察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味道,人物的外貌、衣着、神情,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然后记录下来,这样的观察训练不但能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水平,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从阅读教学入手,丰富学生作文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因此,在平常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汲取阅读范文中的优秀章法、遣词造句、思想精髓等等,通过仿写、续写等手法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适时、合理地切入阅读中的作文知识,通过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比如,教学《说声“对不起”》这篇课文时,启发积累中心主题――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做一个知错能改的人。又如教学《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仿写“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这段话,试一试写出这段结构整齐、语言优美的段落,从而积累写作构思和语言用词,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四、从口头训练入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提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他的作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不过“说”并不是让孩子“胡言乱语”侃大山,作为教师要有所引导。所有,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之前,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训练学生学会“说”,先是让学生说多点,说全说细些,然后帮助剪切,抓住重点、要点,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这样的训练,学生写起来就有针对性,有所侧重。

学生的说也是一种口头作文训练。教师在指导时,可以让学生说题目怎么拟、说提纲怎么列、说语言怎么用、说思想怎么表达等等,形式上可以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说,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互相倾听,解决作文的素材的老大问题。

五、从范例的剖析入手,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范例所指的是学生的优秀习作或作文选的佳作名篇,抓好这些范例引领示范训练,更能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作文指导课上,只有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篇7

您好!

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这份求职材料!这里有一颗热情而赤诚的心渴望得到您的了解与帮助。在此,请允许我向您毛遂自荐。

我叫,现年30岁。2004年毕业于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并于大学期间取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本科文凭。毕业后先后在南充市营山县六合小学和青山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现为中学二级教师。

参加工作以来,我努力做好语文教学工作。2005、2006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下面我从教学、教育和教研以及继续教育四个方面想您介绍一下自己。

一、教学方面

从教以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对党和国家负责的精神,以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得到了领导和学生家长的认可,也受到了学生的尊敬。2004年秋,获片区初中历史竞教二等奖;2005年秋,被六合乡党委评为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秋,获学校语文竞教二等奖;2006年秋,所讲《老王》一课获一等奖。特别是我在担任小学女王老师期间,我在日常教学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二)增强上课的条理和层次感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讲课的条理,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讲课时由浅入深,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尽量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作好课后辅导

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辅导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付出总有回报,2007年11月,获南充市市级骨干教师称号;2009年春,获学校语文竞教比赛一等奖。

二、教育方面

作为一名老师的我,一直努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学生中问,与学生一起玩乐,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需求。我爱教育事业,我爱我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和成功是我最大的快乐。我认真教学,认真批改,时时刻刻按“四精四必”处理好学生作业,并对潜能生进行重点辅导,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并理解消化了才肯罢休。我还非常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效,每次考试和批改作业后都要对学生一阶段的学习进行讲评总结,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办公室里,总是有我与学习交流学习的身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一一耐心解答,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教学关系。2004年—2009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学习成绩优秀。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2005年被六合乡党委评为优秀教师。2007年在少儿百科知识竞赛中获指导奖。

三、教研方面

2007年——2010年一直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一职,多次组织学校老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并积极开展校级教研工作。组织学校老师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到外校、外县取经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教育理念。

四、继续教育

我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总觉得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特别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时代,学习就更加重要,一个人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必定被时代所淘汰。2005年,到县上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参加培训。2005年获得高级教师资格认定。2010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考试。

鉴于毕业6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相信自己能从事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如果您能给我一个发展的机会,我一定会以一颗诚挚的心、饱满的工作热情、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快速高效的工作效率回报贵校。

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我期待能成为贵校的一名语文教师!

最后,诚祝贵校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写作 思考

一、前言

作文不仅是语文教师的教学难题,也是学生害怕的一项学习任务,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种无形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教与学之间存在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探索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学生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写作观点有一些误区

一些学生认为写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总是找不到着手点,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写作只是用自己手中的笔来记录自己想说的话,用清晰和流利的语言来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于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现象,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要鼓励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二)学生不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

作家的写作灵感都是来自于生活,所以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就会缺少写作的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看到的一切现象,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另外,学生在观察时,被观察对象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把握事物各自的特点,然后记录整理下来。但是小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所以他们无法把写作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不能写出好的作文。

三、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具体措施

(一)引导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热情。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分析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等,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以生动和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写作题目,经常会唉声叹气。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他们会有自己想说的话,有时候还会为一个不同的论点进行争执,表达各自的意见。此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发现并抓住每个学生的兴趣所在,鼓励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仔细观察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引导他们对自己有趣的内容提出一些想法,使学生顺利地写出作文。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信心可以给一个人精神力量,而且它对人的性格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自信不等于不傲慢,而是来自成功的经验。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教师的鼓励和赞美能让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做得更好,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创造一些成功,这对于他们的写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学生应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阅读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语言材料,这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许多教师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比如,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通过广泛阅读提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等。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对文章有较为深刻的记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是十分优秀的作品,因此,让学生记忆大量的词汇、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是有必要的,对他们的写作大有帮助。当他们用语言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时,就会在自己的知识库里面找素材。另外,读大量的文章至少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是有组织的有很多和我们想法一致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不仅能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教得太仔细,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然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写作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经常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看一些事物,然后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素材,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新的认识,勇于突破常规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写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

(五)可以开展探究式作文教学

探究式作文教学是指语文教师将探究性学习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方法。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小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以及参与某项活动,从中选择引起自己兴趣或关注的内容,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感悟、引发争论和思索,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提炼出作文的若干主题,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协作讨论和收集必要的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写作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参与和掌握学生的探究过程,以便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碰到的问题或困难做出及时的指导,但不要越俎代苞,应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在探究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

四、小结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他自己观察生活,认识各种事物,进而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生活素材,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款.探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J].都市家教,2012(11).

篇9

小学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加以引导帮助。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做工作:

一、让学生熟读课本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课本上的知识熟读,吃透,而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课外阅读层面。我们所学的课本教材,收录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因此,丢开课本去寻找阅读的捷径,岂不是枉走了弯路嘛?

我们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以《观潮》中的章节为例:“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米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通过由远到近的细节描述,生动动形象,恰到好处的比喻,让人有种深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不仅仅是要学生因学习而阅读,更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生动形象的感受到课文中的对于汹涌澎湃潮水描述。

二、让学生多读感兴趣的书

学生是学生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让学生读好书,会读书的前担是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我们应该锻炼学生对感兴趣的书目进行阅读,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能力。其次要明确自我阅读目标,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了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较多知识。必须有一个阅读目标,即指导学生,首先了解一本书的序言后记,或杂志的目录,了解文章的大概结构,熟悉其内容,然后筛选出自己要阅读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前要明确这些目标,分阶段逐渐完成,这样就会摆脱阅读是一种负担这一心理压力。

三、要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面对市面上,课外阅读书籍林林总总,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选择的问题,学习和阅读的时间合理分配需要我们学会精读和略读。

何谓精读?精读其实就是将课外阅读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肢解分析,字,词,意等等,学生在熟读文章之后,抽丝剥茧的对章节进行反复推敲。通过仔细的研究,从而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内容,精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思考学习过程,在精读课外读书物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略读是阅读的策略,文章中总有重点,我们精读重点,对一般的情节内容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了解故事片的大致内容就可以,甚到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及完全忽略过去,这也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之一。

四、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只要形成了习惯,要改也更难,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所以,我们要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认为;除都学大纲规定学习的课文外,其余的课外阅读都应进行阅读的训练,即每个单元,重点,讲解,研讨一两篇,其余都进行篇章的阅读训练,而对于学生而言,要养成他们在生活中的自觉阅读习惯,如报纸,杂志,故事等,坡的“通读,精读,出神入化”,这三个阶段我们也不妨拿来一用,让学生们在阅读中逐渐深入,知识面逐步扩大,从而对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

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如何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现状,分析研究,拟定研究方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磨砺学生阅读意志,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等方面,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真正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努力追求课外阅读实效。

一、多种形式开展课外阅读

根据农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要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爱好,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且爱读、乐读。

(一)“我与书的故事”读书征文活动。在各班级开展了“我与书的故事”读书征文活动,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踊跃谈感想,多元评价习作。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

(二)创建“书香校园”。打造校园文化,以此为平台,在全校、各班级发起创建“书香校园”的倡议,着重在学生课外阅读部分做好文章,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推荐下进行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让学生畅游在文学世界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并把作者的简介整理出来,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年级与年级之间进行读书心得评比活动,开展“走进名著”手抄报活动,同学们在课间互相讨论、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开展日常阅读活动。每天下午正常课程之后安排30分钟自主阅读。同时要求学生从好词、好句,谈感受、明白的道理等方面做好读书笔记,继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周检查一次,学生都认真读书,记笔记,教师适时的进行鼓励。看来学生确实将读书融入了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四)开展读书故事交流会。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读书过程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与同学交流、分享,班级组织“故事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明白道理,收获颇丰。

(五)编导课本剧。学习一些具有戏剧特色的课文之后,教师自编自演课本剧,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技能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视野狭窄,但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

(一)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因此,我们还应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读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他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心言集),让读书笔记本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也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巩固兴趣提供展示舞台

在教学实践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每周五教师把(心言集)进行查阅,记载的好的,分星级进行评比。同时利用周会课进行赛读。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读书热情。

四、保证时间拓展阅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