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尾处理;教学艺术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很多同行都认为应是“虎头、猪肚和凤尾”。这就是说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但要重视课的开始和过程,而且也要重视课尾的结束工作。俗语说“做事,应有头有尾”。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课尾既是师生对全课的总结,更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网”的重要措施。有效的语文课尾一定结合课文内容,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怎么才能做好语文课的课尾工作呢?现个人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重点段(关键句)”,深化认知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充分依托课文可以帮助师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现行教科书中大多数课文的最后段落或话语,都是总结性的句子,是最好的教学“收官”之据。我们在师生共同分析和探究完成相关的知识后,可以通过这种总结性的句子或段落来深化全文的重难点,这样能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知识提升理解。如课文《郑成功》,最后一段写了: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既是全文的中心句,又总结全文,点明了中心。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紧扣这个重点句子,找出全文中哪些地方是写郑成功的,哪些地方是写郑成功建设台湾的?抓住了这个句子,可谓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学生抓住了这个句子,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也就进一步感悟到郑成功的爱国情怀。

二、突出“训练点”,习得语用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做人的交流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感悟,培养他们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智慧。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教师全心全意进行合理的启迪和引导,使他们知道应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挖掘,探寻文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说明,比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教学结尾时,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方法,以突出的信息来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查找或探寻出课文的立意、选题等内容,促使他们在其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如课文《孔子游春》的第八小节,写了孔子以水为喻,教育学生要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句子采用比喻和排比的方式,先写水的特点,然后作结。我以此作为训练点,让学生仿写一些句子。学生写的答案精彩纷呈:水浩浩荡荡,奔向大海,他好像有志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水清澈透明,他好像纯洁无瑕……在训练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又进一步体会孔子的循循善诱、语重心长。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三、拓展“感官区”,升华体验

现代科技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学生在多个层面中有效的理解课文及其表达的含义。比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视频播放音乐与学生的朗读结合,让他们体会课文和作者丰富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知、认识作者写作的背景等等。

如教学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课文写道:肖邦在法国巴黎创作了《革命练习曲》鼓舞波兰人民团结起来,与沙皇俄国做斗争。在讲解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革命练习曲》,感受那催人奋起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意境和情感。再结合文本内容,体验肖邦的爱国情怀,升华自己的情感。

四、妙设“读写链”,读写迁移

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仅仅是停留在让他们理解的层面上,忽视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利于学生习得知识的再利用。事实上,高效的语文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合理的积累语文知识并有效的利用它。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根据课文的重难点内容,多多的让学生表述出自己的感受和感想,让他们在课中进行口语描述,并以此为内容,指导他们课后进行练笔。

再如《詹天佑》一课,课文主要讲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课文最后一节写了:在青龙桥附近有一座詹天佑的铜像,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我以此作椤岸列戳础保让学生以一位游客的身份,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学生通过前文的学习,对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顶住重重压力,建成京张铁路,早已敬佩不已。因此,学生纷纷拿起笔来,倾吐自己的心声:有的写道:詹天佑,你真是爱国的楷模;詹天佑,你为中国人争了光,不愧是“中国铁路之父”……读写链的设立,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五、延伸“阅读面”,自能读书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课外活动 教学成效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针对小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找到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资料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有的学生采访了清洁工、白衣天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通过这样的丰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团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多增加生活积累,为作文教学积淀深厚底蕴。

四、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基本方法

一、教师要注重教学理念的更新,在活动课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之所以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语文活动课学习,其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课上能够对已经学过的基础语文知识进行应用和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能够在传统和现代的教学理念对比之下发现,现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科学与合理之处,能够积极主动践行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真正的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人的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小学语文活动课程当中,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体会在活动课上学习语文的快乐。所以,当老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以后,在课堂之上就不会变成老师的一言堂了,而是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互动过程当中,更好的与老师进行相关问题地交流,提高学生对于很多问题的主观认知,能够让他们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从而在学习中变得更加主动,更好的保护好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精心选择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具体内容

在小学语文活动课程当中,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内容选择当中,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来进行。小学语文这门课程能够给学生带去很多的间接经验,能够让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所以,在活动课程当中,学生不仅扩展了视野,而且能够发现语文学习本身能够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氛围,能够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自信心。在内容的选择方面,要充分的选择教材当中那些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容,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当中,更好的学习这样的内容。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走上街头进行采访,或者做一份调查报告,这样的练习都是非常直观的,而且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需要教师积极地组织,并将课堂之内和课堂之外有效结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所以,结合这样的季节,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去野外进行郊游,在郊游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做好一些记录,在回来的时候完成一些习作,可以相互分享自己在郊游过程当中的发现和感受。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效;课外活动空间 小学语文是一门有着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课程,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的就是课外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都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了课堂,这样就严重的忽略了课外教学活动的主要作用。课外活动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当然,我们要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得以提升,也一定要积极的对小学语文进行课外活动的开拓,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有所提升。

一、要对语文课外阅读的活动进行强化

在小学语文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最主要的课外活动就是语文的课外阅读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一定要积极的把学生组织起来,从而开展语文的课外阅读活动,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的环境,进而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有所增加。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同时还要把语文的课外阅读带进课堂之中,要在固定的时间内来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的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在学校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还一定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在课后也要进行课外阅读的活动,教师还要依照着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这样教师就能够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教师还可以在教室设立一个图书角,放置一些少儿读物,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

此外,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把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这样不但能够对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并且教师还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一些好的词句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丰富。

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组织班级的学生建立一个写作小组,使那些爱好写作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而主动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在班级建立一个板报小组,同时还要对班级的黑板报进行定期的更新,使学生在这其中进行明确的分工,有的专门负责排版,有的专门负责写稿等。黑板报中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与创新性,在黑板报中可以设立很多的专栏,如名人名言、社会动态、国际新闻等,学生还可以适当的配上一些图,使图文并茂,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看黑板报的兴趣,同时又能够使学生了解到很多国内外的新闻,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使学生在其中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学校还要成立一个记者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这样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进行锻炼,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交往能力有所提升,从而使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三、开展语文趣味知识竞赛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语文的相关知识来开展语文的趣味知识竞赛,利用这种形式能够充分的激起学生的斗志,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从而就能够在一定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的团队精神与竞争的意识有所提升。因此,教师就一定要在语文的教学中开展趣味的知识竞赛。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开展成语收尾字相接的比赛,教师先说一个成语,学生再说出一个成语,学生说出的成语的首字一定要和教师说出的成语的尾子相同,教师还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最后进行评分。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来进行一些演讲、讲故事等相关的比赛,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所增强,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更加的热爱学习。

四、开展相关的课外教学活动,使语文教学的实效得以提升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的情感进行培养,同时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学生能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流利的朗读出课文,同时还要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充满了情感,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在朗读的过程中,使主人公的形象被生动的体现出来,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就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能够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的组织学生把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小故事与小情节,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把这些小故事进行编排,然后再表演出来,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在表演中深刻的体会到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还能够使学生懂得怎样才能够对课文中人物的形象进行一定的诠释,进而使语文的教学实效得到一定的提升。

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课外拓展,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有计划的郊游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的亲近大自然,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从而才能够有效的使语文教学的实效得以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同时教师还要对课外教学活动的作用进行充分的认识,并且还要充分的认识到课外教学活动对于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杰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J].学周刊,2012(25).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效性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面临巨大的考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依照参考书讲给学生,学生对着课本照猫画虎,考试中学生的分数都较为理想,但是学生却不能把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结合起来,最后是学了的不会用,要用的没有学到。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学的活动已备受关注和重视。根据这些现状,有必要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一、扬长避短,为我所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会做好教案,在课堂上教师只顾绘声绘色的讲述内容,而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作为当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展示自身优点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此,组织教学活动定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为依据,使学生的闪光点得以展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化繁为简,增强教学趣味

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需要搜集活动资料和讨论,设计教学活动让教师很是忙碌,但是这样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因为这样的教学缺乏目的性。学生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学生自己没有主观的认识,应该学什么,学到了什么,都很模糊。我们要简化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有活力、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起到示范和指导的作用。比如:讲童话故事时,可以让学生演一演;讲到诗歌,可以在教室开展诗歌朗诵会;泛读课文时,可以夹杂着录音及录像等。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无穷的乐趣,从而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多样,树立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时,常以小礼物作为鼓励,学习好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自然积极性很高,而学习较差的学生常被冷落,缺乏学习的动力。物质奖励固然有其必要性,但是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对物质的崇拜。教学中,我们需要进行激励性评价,对待每位学生都能公平合理,兼顾到每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创新思路,大胆尝试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特长,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最大可能的发展空间,尤其是不要让课程占据学生太多的时间,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逐步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自觉地开展自主创新活动。要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多鼓励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外向型的自主学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范围和力度,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的组织与研究能力。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扩大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视野。大力倡导好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不断的去探索、创新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指导;对于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要进行升华和深化;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努力和有上进心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激励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语文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让我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做好合理适时的评价,让语文教学真正做到有效。

参考文献:

[1]胡华杰.奏响有效教学的旋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02)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教育改革

对于语文教学来讲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水平,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和推崇。在新课改中要求小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语文阅读对于教学来讲不是额外点缀,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语文的阅读和学习,我们可以在日常的阅读中浸染、熏陶民族的精神、文化、内涵、底蕴、智慧。因此,老师们应该开拓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以人为本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是素质教学的教学转变。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要求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督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目前仍有很多老师不能正确认识阅读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据调查赞成学生应该多接触优秀课外阅读的仅占30.9%。更多的老师虽然认识到阅读的益处但是学生们不应该占用学习时间,老师们教学观念的不当更加导致了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应有的兴趣。

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英爱多多拓展课外活动,架设起课外活动与课堂教育的桥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不能仅将语文看作是课本,应该认识到语文仅仅是例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

二、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竞赛活动

我们应该认识到开展课外活动的目的是要服务于语文教学,因此我们老师可以适当的开展与教学相结合的课外竞赛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大效果的发挥教学成效。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基本的课程安排,包括对小学生汉字、朗读、写作等的初步教学,因此,我们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多组织学生进行的阅读比赛以及写作比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比如对于刚开始学习汉字的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人的五官、动物等汉字的书写后,可以将学生们分成若干组,通过一组画画,另一组写出正确的汉字进行比赛,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主题活动

语文的学习并不能仅仅靠着老师在课堂上的短短40分钟的教学,要合理的运用课外活动,结合教学中的相关知识,开展主题活动。例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门课程中,可以将感恩作为一个星期的主题,鼓励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阅读等手段或途径,以故事的形式讲出你认为符合感恩的真人事迹或者历史故事。对于学生们的参与活动,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采取鼓励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认识到,鼓励学生能够更好的推动他们的学习能力,赞赏时廉价的同样也是无价的。开展这种主题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胆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四、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兴趣活动

我们常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孩子们对于语文兴趣的培养。由于孩子们的兴趣都不尽相同,再加上语文教学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尽最大可能激发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统筹兼顾,可以在学校和家长的帮助下建立不同的兴趣组织,开展不同的课外活动,以满足学生们对于语文学习中的要求。例如我们可以办小型的报社、组建一个小型记者团、文学社、朗读社等等,对于喜欢写作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不断阅读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对其作品进行鼓励和改进,激发他们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不同的社团,并将这些社团的成果展现给同学、学习、家长,鼓励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增加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利用这一点,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竞赛活动、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动教学 ;学生素质

《九年语文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包含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板块。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多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的必要延伸和拓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它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合格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必要性和意义

为了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在新课程计划中增设了活动课,使“学科”与“活动”共同纳入课程体系。以学科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二者相辅相成,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活动课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传统的课外活动的课程化。课外活动是指学校课程以外,学生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它可有可无,而活动课是属于课程范畴,它必须是有目的、有内容、有程度和时间规定的计划活动,以活动的形式体现教育经验体系,是课程计划中必须完成的。这就是活动课与课外活动的区别。将课外活动课程化,主要使学科教学以外的活动更加有保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活动课程”的概念。他主张课程与教材内容必须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依据,提出了一系列与儿童活动有关的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作为他提倡的“活动课”的基本成分。活动课程强调儿童兴趣与动机在课程设置方面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学得主动,这些观点与实践在克服传统教学造成学生被动学习方面而起过积极作用。

我们的活动课和杜威的活动课在某些方面有相似点,如重视学生的独立性、重视实际知识的获得、重视某些生活能力的训练等。是作为学科课程的补充而存在的,是以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目的的。

语文活动课是一种主张通过活动方式,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形式,强调学生在自主选择中获得成功,因而学生的主体活动是身心统一的活动。

2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特点及教学原则

活动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小学语文活动课主要靠学生自己主动地、独立地去完成课业。

活动课的又一特点,就是在活动中让学生去实践、去做,从“做”中学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300多年前就曾讲过:“在学校里面,应该让学生从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

活动课的作业不应要求一致,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要考虑每个儿童的特点及兴趣爱好,以发挥各自的创造潜能。教师要鼓励儿童敢于标新立异,发现他们的独到见解和具有创造性作业,应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3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及方法

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语文活动课主要有口头表达类活动、阅读类活动、书面表达类活动和社会实践类活动等4部分组成。

3.1 口头表达类活动

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收看电视新闻联播等为内容,浓缩成一句简练而又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话,在早操后向全班或全校同学介绍。开展此项活动,在内容上要新鲜,这样才能有吸引力;在组织形式上要灵活,一般情况下,一天安排一两人,但必须要有安排表,以保证活动正常开展;同时应允许和鼓励每次有1人随机发言,以积极参与为活动增添活力。长期坚持开展此项活动,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水平逐步提高,还可以促进课堂片段教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的效果。

3.2 阅读类活动

为满足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我们应让学生走进阅览室,去涉猎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有益的图书,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基础。

3.3 书面表达类活动

汉字是书面表达的凭借,写好汉字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因此,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不可忽视书法小组。在活动内容上教师指导应重点放在习字格式、执笔方法、间架结构要领等方面。形式应坚持先临后摹、先硬笔后软笔、以楷为主的原则,同时应以重在激发学生爱好书法的兴趣和打基础为指导思想,不宜过高要求。

小学生常以自己的成就被别人知晓为自豪,故可开展为校园广播站投稿活动。它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自豪感,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为校园文明建设作贡献。广播稿的内容可以是身边的好人好事、读者文摘,也可以是自己满意的习作。

不会操作电脑将是新世纪的现代文盲,小学将不可推卸地要承担起普及电脑初步知识的责任。鉴于目前教育的现状,小学语文须先开展电脑汉字输入活动。对于城市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汉语拼音输入查寻汉字法、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为主,逐步使学生从熟悉键盘向上机操作打印汉字发展;农村及条件尚不具备的学校,可仿制键盘图,以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为主,进行指法模拟训练。

3.4 社会实践类活动

组织学生游览家乡,以绿草翠柳陶冶学生情操;游赏家乡的名胜景点,以源远流长的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参观家乡建设的新成就,让学生切身感受,了解家乡在变化,祖国在前进。这里强调认识家乡,不仅仅是使活动容易操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热爱祖国”转化成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实。游览活动还可为写作搜集、积累素材。

3.4.1 活动内容要有趣味性

如果儿童的活动没有情感和欲望,如果活动没有提供给儿童发挥精力的余地,儿童就不

会感到有意思。因此,活动课必须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活动,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3.4.2 活动内容要具有内在价值

要引导儿童具有持久的兴趣,目的明确的兴趣,有理智参与的兴趣,活动内容必须具有内在价值。所谓内在价值,即知识本身的价值,也就是知识的实用价值,知识的教育价值,知识的智力价值。

篇8

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之间是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校园文学活动开展形式具有多样性,可以更大程度促进校园文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作情趣都需要在活动中逐渐激发出来,产生有灵性的文学作品。

(一)活动形式多样推动校园文学发展

文学社是促进社员之间团结合作、交流经验、进行艺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平台。文学社的活动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社团成员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提升欣赏能力和写作水平。这种团体式的文学交流活动古已有之,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就有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的故事、衡芜院夜吟诗的诗情画意,故事中的年轻男女出于对文学的热爱齐聚一堂,即便是文学修为看似并不高的人也在交流中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如“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只不过在贾家逐渐衰败、富贵不再、家破人亡之后,诗社也萎靡不振,甚至关门大吉,往昔热闹繁华的大观园再没出现过吟诗颂词的美好景象。校园文学社汇聚的多为校园内爱好文学的青年,开办社团活动应当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活动上多下工夫,类似文学创作、研究讨论等活动多多益善。可根据情况邀请作家开办讲座,请对文学创作和赏析兴趣浓厚的语文教师点评、赏析美文,带领社团成员走出课堂、深入实践、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定期开办座谈会和写作比赛,向上级文学机构推荐社团成员的优秀作品,与学校的教改活动配合设计讨论专栏,积极调查学校师生和校外人员对建设文学社、文学期刊质量等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以上活动能够促使文学社的写作理念不断与时俱进,创作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二)在体验中激发写作情趣

文学社组织的写作活动与课堂上的命题作文有非常大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讲,弥补了统一作文的不足之处,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在教育改革方面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具体而言有以下三点意义:首先,以学生为写作主体。正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开设语文课的目的是对学生的读书、写作能力进行训练,但是训练并非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读书和写作,而无需老师从旁教导。其次,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写作个性充分尊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非常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写作同样体现出个性的差异。要求学生自主创作可以激励学生坚持对写作个性的追求,帮助学生形成与众不同的品质,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表现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最大限度解放学生的思想。要求学生自主创作能够帮助学生解除思想上的羁绊,让他们身体的各个感官都能顺应思想的呼唤,抒发他们心底的声音。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言由心生”、有感而发,才能展现出文学作品独特的魅力。传统的作文模式都对作文的内容、题材、形式等有一定的要求,学生难免背离了实践中的真实感受,同时也没有时间深入构想、小心落笔,加之体裁的限制,学生的个性很难释放出来,想要在学生中求得优秀的文学作品简直难如上青天。文学社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不用受课堂作文的种种限制,而在课外开辟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进行创作。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很多创作灵感来自生活的启发,素材来自实践的积累,学生唯有用心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生活中的些微改变都能感知并捕捉,注入真情实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只有观察得细致入微,才能从心灵深处产生共鸣、抒发见解,深刻的认识就是独特的视角。从事语文作文教学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是学生兴趣浓厚、感触深刻、思虑周详的事物,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激发创作潜能,展现对人生、社会的全新感悟。只有解放学生的心灵,充分尊重学生在立意、谋篇、叙事、记人、议理等方面的自主性,学生才能文思泉涌、下笔有神。实践出真知,文章是否脍炙人口并不能由老师统一制定的评分标准来决定,而应当以读者的喜爱程度为标准。唯有如此,老师和学生才能创作出内容丰富、构思巧妙、感情真实、撼动人心的优秀文学作品。

二、高中作文教学与校园文学活动的结合策略

(一)参与性高,奠定学生个性化写作基础

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参与性较高,基本是全民参与,但课堂作文教学也存在一定弊端,作文指导和训练难以顾及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处于中等水平,经过教师耐心指导作文水平可以提高的学生,往往被忽略。教师往往关注有写作特长或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作文课堂要么是范文展示课,要么成为作文修改课。然而,校园文学活动可以打破这种局限,通过作文竞赛、朗诵、阅读、鉴赏等活动,给每位学生提供展示文学才华的天地。在校园文学活动中,每个学生只要愿意,基本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找回在课堂上失落的自尊,增强写作自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独立展示自己的文学成果,深切感受到自己的独立存在,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特别是强烈激发了平时课堂作文中“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同学,他们往往成为写作黑马,一鸣惊人。校园文学活动为学生创作提供广阔自由的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地采用自己擅长的风格特点、体裁形式,从而彰显他们鲜明的个性。

(二)形式多样,引导学生个性化写作思索

校园文学活动之所以在目前受到欢迎,是与其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个性化写作的特点分不开的。校园文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综合素质能力的舞台。传统的作文教学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培养,学生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缺乏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活动,如举办专题文学讲座、诗文朗诵会、语文课外知识竞赛、采风活动、编辑手抄报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并亲身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快乐,承受挫折考验,从而磨炼意志,在活动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特别是作文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可以自我反省,博采众长,汲取营养,积累写作技巧与方法,从而打破写作惯性思维,在写作上有所创新,有所变革、有所进步。

(三)交互性强,体现学生个性化写作价值

篇9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活动策略;游戏竞赛;动手实践

一、活动策略

新课改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是这样要求的:要让学生能够策划简单的学校与社会活动,并对其策划进行讨论与分析研究,把活动计划与活动总结写出来。结合读书节并开拓综合性活动,要求学生必须参与此活动。如何参与,班级可依据自己班级情况而决定。在活动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分别进行小组讨论,各个小组需制订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并拿到班级进行交流,最后选择最佳方案,班级集体修订具体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二、增加游戏竞赛

小学高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学习。如:在学校进行校园讲故事大赛,派谁去参赛?小学生们都很热情,教师借此机会先在自己班级进行了一场故事大赛,这样可把故事讲得好的优秀学生选,还有就是能让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学生全都参赛,人数比较多,时间自然拖长,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先在各小组里进行比赛,从小组中选出第一名再参加班级比赛,最后班级只有四名学生参加了决赛,最终选出一名优秀选手参加年级组大赛。经过此次比赛,使学生有了极大的参与兴趣,这更利于各种活动的开展,便于调动学生更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进而培养学生整合资料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在语言方面的素养,还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

三、参与动手实践

在教学《读报和剪报》时,可依据教改要求,指导学生利用班级板报,开辟一个专门栏目“一句话栏目”,让全班学生负责,并轮流记录,这一活动培养了他们读报习惯。常常在报纸上出现的新词,如:资讯、打非、地球村、倒计时、豆腐渣工程等,这些活动就让学生知道了更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学生有不明白的还自己去寻找答案。无形中还起到了使学生养成看报习惯的作用,使其开阔了视野。还让学生将看过的报纸裁剪下来并加以整理做成简报。并对其作品进行评选,这样调动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与热情。同时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不断高涨。

参考文献:

[1]倪洪明.拓宽教学空间增加实践机会:着力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1.

[2]郝建英.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

篇10

一、追求人文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指出“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从‘还’字做起的,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其目的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满堂灌”,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活动的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应遵循的原则具体体现在:(1)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语言活动。(3)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活动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创新教育的历史阶段,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学习者、学术及学科的研究者。

另外,教师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也要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活动的难度要适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

二、体现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预期,能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评价依据。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得以组织和调整,教学活动才得以有序安排和实施,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下转2―7版中缝)

(上接2版《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课上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课堂呈现出假“繁荣”的景象。例如,笔者曾观摩过一节话题为“深情涌动”的公开课。一上课,授课教师就先把《荷塘月色》出现的月下美景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接着针对这些图片要求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整节课师生之间实现了多维互动。但美中不足的是,授课教师课堂重要环节设计的活动与主题联系不够密切。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忽略了作者生平介绍,作品写作的背景介绍,如果授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就能避免这个问题,课堂活动也会更加有效。

三、依循可行性

教学的可行性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讨论话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讨论话题。同时合理安排讨论所需时间。为此,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令,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