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

篇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育手段,而课外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还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但是,书也有“好”、“坏”之分,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好”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通过课外阅读获得进步。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征等实际情况,积极的为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的读物,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一直保持课外阅读的兴趣,特别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1]。例如,有些学生喜欢阅读一些谈情说爱的书籍,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和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品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相关书籍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避免一味的阅读情节曲折的书籍,而是要能够阅读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有益的感染,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且,教师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订阅各种报纸、杂志,促使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鼓励学生积累名言警句,利用名言警句渗透德育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的课文的中心思想,都可以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话语进行概括。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就要抓住这些内容,对其进行重点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这些名言警句进行记录,并时常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牢牢的进行巩固[2]。例如,教师可以在每天正式上课之前,引导学生共同朗读一句名言警句,然后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其中的含义,并将其进行记录,还可以将其写到黑板的角落上,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同时,教师还可以在黑板报的醒目位置,每天写下一条名言警句,让学生进行学习,并鼓励学生对其含义进行讨论和分析,丰富学生的积累,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每天为全校的师生播放一条名言警句,营造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通过环境对学生产生影响。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师 渗透 德育教育

道德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人因道德而崇高。现在世界管理界有三句名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德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师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师的重大职责。但是不少老师将侧重点放到了授业、解惑中,反而对最为重要,最能体现教师价值的传道一词进行了选择性忽视。诚然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的领路人,但育人成德是教师的天职。把育人寓于教书过程中,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必须改变德育“说起来重要,看起来必要,忙起来不要”的消极被动位置。因此,加强对中职生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德育教育也不能简单地由某门学科或某些教师来完成,它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之中去,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承担德育教育的责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语文教学更应利用本身优势强化其德育教育的功能。

一、面对困惑,发挥优势

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而且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也就注定这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自主、辨别力又不强,进入中专学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发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学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堆了一大叠,老师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校纪校风没有好转,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所以说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管好这群“弱势群体”呢?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学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方寸任驰骋!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情趣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块法宝,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片沃土,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二、寓德于教,育人成德

(一)将德育渗透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

在语文教学中以课为内容载体,在学生充分掌握文章的大意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和升华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和道德教育。例如,余光中的散文《朋友四型》就讲述了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四种朋友,分别是“高级而有趣,高级而无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趣”,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区分开这四类朋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恰逢前一段时间在班主任工作中约谈了个别学生,对于他们的心理状况有所了解,他们每个人在交朋友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朋友方面都有些问题,因此借助于这篇课文,展开讨论,总结学生之间存在的交友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德育效果,为以后的德育工作也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总之,恰当的开拓和引发主题,结合现实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升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除传授有关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外,无非都是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每一课都应有一定的德育教学目标。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结合他们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效果自然也就达到了。

(二)将德育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基本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我又极其注意进行德育教育。平时有一部分同学很少在公众场合说话,所以一叫到他(她)发言时,不是面红耳赤、结结巴巴,就是看上去心里明白,但不知该怎样表达出来,针对这种现象,我开展了“课前十分钟演讲”活动,开始的时候一个一个同学按学号轮着上台讲演。不规定内容,所见所闻,好的、坏的事情都可以说,但是要求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简单说说自已对这件事的看法、感受。这样,通过说见闻、谈感受,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当众说话能力、审美能力、辨别美丑和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点,因势利导,将兴趣自然地引到预定的目的上来,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喜欢上了“说”,甚至爱上了“说”。后来,我就由原来的“自由说”到提高难度和要求的规定内容来说。比如说《你如何看待媒体广告》、《小议助人为乐现象》、《假如我爸是李刚》、《幸福与苦乐观》等等,通过演讲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到评判是非的标准,同时我还组织了像《读书吧,它会给你力量》、《女儿更应当自强》、《请学会自作自受》、《我能行》、《感恩》……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而且也让同学们懂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道理。我还不满足于此,当同学讲完一个话题后,我还及时进行点拨,根据所讲的话题,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语重心长地提出对同学的殷切希望,或再强调一下每个话题中蕴含的哲理,使同学们的心灵得到涤荡。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学会感恩”活动中同学们都热泪盈眶,让他们明白了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起码的品德。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如算算读书期间所花费用),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同学对我们有帮助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军队对我们有保卫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等等。也就是说: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状态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于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只有学会感恩的人,才拥有谦虚之德。同学们真心地道出了他们的点滴故事,彼此之间都受到了教育。真是达到了学习教育两不误。

训练了“说”的能力,写作的能力也就自然的提高了,思想也受到了教育,逐步培养了学生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看到学生的进步,我自然是满心欢喜,知识水平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觉悟也是更上一层楼。

(三)在语文课堂上运用榜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加强情感渲染。

中职学生虽说基础差,但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语文知识与能力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大胆开设“诗歌鉴赏课”,借助于诗歌、名言等文学形式,通过美的阅读,体会到丑的丑陋,更得知美的难得。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借助于“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样美好的句子,我们可以引申至生活中不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人,比如我们的学生,是甜蜜的一代,粮食和蔬菜都由父母关心,而山区大多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通过学生之间的不同对比得出幸福生活来自不易,理当珍惜的结论。借助于语言手段,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基本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审美,审丑”等语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和丑的对比带来的强烈震撼”,同时形成自己的道德观。

加强情感渲染,触动学生心灵。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或者慷慨激昂的演讲也将会对学生的情感发育,德育教育起到促进的作用,教育专业服务的内容与师德规范的内容存在高度一致性,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须成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师德不但是约束、鞭策和指导教师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励和教育学生的道德手段。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以定位。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这就要求老师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世范”,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学生的心田。长此下去,教师“有心”栽的“一花”必定引出“百花”开,学生也在“无意”之中获得“柳成荫”之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让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文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有目的地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反省思考,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学生的道德教育是系统工程和长期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更需要各方力量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途径。让我们在探索中前行,让德育之花处处开。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

2.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四册.

3.语文学习.2004年第12期.

4.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教育(译文第三版).

5.《语文》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篇3

关键词:积跬步 德育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居于“师”之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那么日常教学中怎样贯穿德育教育呢?积跬步,不停步,一步一个脚印是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吃透教材,拟定德育目标

初中语文教材是编者精心筛选的经典作品,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是初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要吃透教材,拟定好德育目标,有计划地渗透。如:《三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唐雎不辱使命》学习唐雎不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日常教学有针对性地渗透德育教育,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立足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堂教学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主要场所。教师立足课堂,一方面指导学生学好语言文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

1.挖掘主题思想,明确人生方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尤其是文言文,不仅历史悠久、名家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关于道德修养的智慧总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论语》、《爱莲说》、《岳阳楼记》等都是典范之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告诉学生应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育学生应有范仲淹先人后己,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课堂上师生共同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背诵凝聚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明确人生的方向。

2.分析人物形象,树立学习榜样

初中教材所选文言文,写人、叙事类所占比例较大,这些生动故事,最能诱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对课文进行常规讲解后,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树立学习榜样。《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楷模;《伤仲永》中方仲永是不重视后天学习而“泯然众人”的活教材,具有警示和训诫作用。英国名言: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文中人物就是最好的示范。

3.诵读精彩片段,感悟人生真谛

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中的字里行间大都蕴含着作者的人生态度,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感悟。读《送东阳马生序》“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明白天才出于勤奋;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懂得磨难造就人才。反复诵读能熏陶思想,感染情操,帮助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

立足课堂,坚持不懈地进行德育渗透,积跬步,不停步,终能塑造一个又一个高尚的灵魂。

三.拓宽视野,延伸德育教育

课外拓展既有利于拓宽视野,又有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之一。预习《陈涉世家》,感动于司马迁受宫刑而发愤著书的顽强意志。学了《惠子相梁》,阅读《庄子・秋水》进一步领悟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自由快乐的人生态度。课前、课后不断熏陶感染,把德育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

总之,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通过课前定目标、课堂渗透、课后延伸逐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中学教材全解》:薛金星,主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第3版.

篇4

1.重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语文课本中,有相当比例的文章都是宣扬爱国主义情感的,但是,有些教师在讲解这些课文时,往往对爱国主义教育蜓蜓点水、一笔代过,只注重的是字词句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若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就要运用各种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流传古今中外的小故事来感召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崇尚爱国主义,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贯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从思想上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德、善、美。

2.加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从启蒙教育开始,每个学生都触及到了“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学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总会出现违反崇高道德的行为,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造成这一切发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重视思想道德。所以我们为人师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想道德的教育,要结合社会发展的特征,积极地和学生交流沟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强化社会环保意识的教育。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类共同的家,爱护地球需要全世界每个人共同去努力。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一代代学生的肩上。让他们都树立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的意识,也就是热爱生命的意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4.夯实生命意识的教育。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然而,不尊重生命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与传统文化心理的价值偏向。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对生命意识在教育中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深刻分析,由此来审视现实的教育应该如何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在生命意识教育中,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深刻审视与查究自身生命存在的状况而认识自我,从而活出自我。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1.培育学生养成钻研教材和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钻研教材,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体味其中真正的思想和内容,更是为了引导启发学生的德育思想。结合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使学生了解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的案例,这种合二为一的做法,要比其他方法更直接、更见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培养学生养成搜集作家生平事迹和评价其作品的习惯。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文章作家生活的背景、生平事迹,以及该作家写这个作品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自觉地总结所看到、所学到的知识,然后组织共同交流,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到作者的思想道德情操。

3.培养学生养成背记名言警句并理解其含义的习惯。每一条名言警句都饱含了许多方面的进步思想、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含义。理解其含义,并能灵活地运用到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来,对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让学生养成善于有感而发的写作习惯。通过写作的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写读后感之类的作文加强学生思想深度,最重要的是可以反省自身。写日记之类可以看到最真实的自己,从而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改进与提高自身修养。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教育 教学策略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语文是对学生社会主义及爱国主义的道德品质和情感培养,是促进学生树立积极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的过程。对作品内涵的初步领悟,利于启示人生、社会及自然,加深学生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培养,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故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全面学生的情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灵品格。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或多或少都蕴含感人肺腑,引人深思的人生道理,且篇幅优美,逻辑严谨。语文课文既揭示生活道理,也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学生学习语文,会受其优美语言及深刻内涵影响,长期以往,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情感,促进其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单纯的德育教育相比来说,更易被学生所接受与吸收。课堂是依托教材开展教学的场所,反之教材则为语文教学构成的前提。故而,教师一味的说教效果并不理想,必须有机结合教材,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做到动之以情,喻之以理,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浓厚情感,建立基础的情感框架,在自身感悟中吸取精华内涵,最终达到渗透德育的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赏析课文、插图,渗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文所以载道也。”文章作为思想内容的主要载体,两者间紧密相联。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有效结合二者,促进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语言,达到润物细无声地德育教育。例如,《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中,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精读,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欣赏文中美丽的大树和叶子,感悟叶子忠于本职不求回报的付出精神。首先,文中对大树美的描述,彰显其茂盛充满活力。其次,对叶子美的重点描绘,通过对其美丽外形的描写,即秋千各异的形态;对叶子共同职责的描写,即向大树输送生命乳汁,从中体会到叶子短暂一生中无私奉献的内在美和精神。最后,由叶子联想到人,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到人和叶子两者之间风险存在的关系,学会忠于本职不求回报地付出。

而欣赏课文插图,领悟图中意境,利于学生具象化课文抽象内容,进而深刻理解课文,达到深化思想认识的目的。例如,《航天飞机》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用投影仪展示各类飞机图片,要求学生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掌握航天飞机的特点,即飞行速度快,飞行高度比普通飞机高等。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百尺竿头的进步,感受到中华儿女的智慧,实现对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长大用科学造福人类思想的培养。

(二)情感教学,实施德育

语文教学对德育教育提出极高的要求,即喻以晓理,情感育人,激发学生情感对学生道德行为及认识影响颇深。因此,语文教师授课时要注重情感参与,或褒贬、或抑扬,激情四溢地开展教学,让学生感到振奋,感悟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受到优质的德育教育。例如,《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中,用饱满的激情教学,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该篇课文体现出作者即将离开祖国的复杂心情。而这种心情包括憎恨帝国主义,眷恋祖国河山,衷心感激送别的亲友,对祖国未来的强烈希望,以及对离开祖国的无限自责。在整篇文章中,都透露出作者对祖国浓厚的热爱之情。教师充满激情地讲解,可使学生受到感染,深刻认识到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进而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

针对语文的课程特点,还可以采取口诵心悟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高质量的朗诵,也能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进而在思考中获得感悟,达到比单纯见解更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德育教育情景

新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对祖国大好河山描绘的文章。针对这类课文的教学,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培养浓厚的爱国之情。例如,《桂林山水》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开展课堂导入,让学生观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壮观美景,然后,介绍文章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背景因素,引导学生在作者的灵活描绘中“畅游”桂林。这种导入形式利于学生产生强烈了解祖国壮丽河山的欲望,产生迫切阅读学习课文的兴趣,进而以饱满的激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外,在交流学习体会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激发其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而要让学生这种情感得到良好升华,教师可以用极富激情的语言结束教学,引领学生进入情感,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通过本文还可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祖国的山水,比如,辽阔的内蒙古草原,富庶的西沙群岛,雄伟巍峨的五岳,以及长江黄河等,令其为美丽感到骄傲自豪。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息息相关,有必要开辟更多途径,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施。通过对课文以及插图的赏析,情感教学手段和德育教育情景的应用,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在欣赏之余能够感悟到课外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并增强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这就要求着语文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将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提高自身语文知识,科学合理地塑造人格,实现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晓奂.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8):114-114.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世界观;价值观;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那么如何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呢?

一、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1)结合小学语文中的内容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如与课文相联系的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教师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文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用生动的富有教育作用、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语文的热情。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2)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也是关于自然发展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内容,恰当地揭示语文知识中蕴含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主义观点教育的事例比比皆是。

二、陶冶情操,潜移默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里需求出发,找到合适的策略,做到真正激起学生的心理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实现育人的本质。

1.情感诱导法“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教学中,教师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选择策略,通过对一个个理由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语文学习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2.竞赛训练法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的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组织学生竞赛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把荣誉表、成绩栏公布在校园中;为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可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冠军赛、抢答赛等活动;为让学生养成独立深思、说话完整、书写清楚等习惯,可定期组织“比谁听课最认真”、“比谁回答理由最完整”、“比谁的作业最清楚”的三比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3.奖惩结合法心理学实验和经验均已表明,受奖励或表扬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最大,而且有较长期的效应;受训斥或惩罚的激励作用次之;受忽视(见到其他同学受奖励或受惩罚)的激励作用再次之,未受到奖惩,也未见到别人受奖惩者,则成绩最差,无进步可言。但是,只有合理地、不过分地使用奖励和惩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切有损于学生自尊心的训斥、责备、讥笑与讽刺,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碍于学生的个性的健全发展。

三、开展活动,拓宽视野

1.通过语文训练和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深思克服困难的精神。

2.通过语文作业和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仔细、工作有条理,对自己负责任的良好作风。

3.指导美读,渗透思想教育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语文课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示范导行,感染习惯

篇7

一、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其优势

职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当前更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正处在十六七岁年龄段的职校生,虽早已告别“人之初”的童年,但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他们的心理判断能力还较弱。况且,当前中职生主要来自初中阶段学习能力较差的群体,他们学习基础薄弱,常常游离于学校和老师的关注外,在初中时,长期遭受同学的歧视,内心极度自卑,心理问题多,容易走极端。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要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创造一个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应有意地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这一点上,语文教育较其他学科来说有着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教材是情感传播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情感的方方面面,也包容着众多的情感触角,提供了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这些情感素材在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学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德育因素寄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内容之中,使教学者通其情,达其理,这是中职其他课程所不能及的。

二、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实施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朱自清论述过: “写作是基本训练, 是生活技术的训练―― 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这说明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写作知识, 培养写作能力, 更要注重作文育人,教作文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作文观,自觉地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在做人中提高写作水平,这一过程中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人生观,诸如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遵纪守法。

三、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职校语文教材中集结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德育渗透。如在讲《项链》一课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教育。以课文为蓝本,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金钱观、人生观,用玛蒂尔德的不幸遭遇去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又要从玛蒂尔德勤劳、诚信的一面教育学生全面地看问题、分析问题;从作者莫泊桑将玛蒂尔德的悲剧归结为偶然的局限的认识,指导学生去认识性格决定命运,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上的点滴细节。

这些教育要比枯燥的德育灌输更起效果。职校学生本来就已经厌烦了老师、家长的说教,但谈到《项链》等这些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时,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从而得到艺术的熏陶、心灵的净化。

四、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前的中职生为什么在初中时会被认为是“不受欢迎的人”,为什么会学习基础薄弱,从根本上说还是自身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对,而现在到职业学校了,丢掉了原来的学习压力,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笔者认为,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学

素养。

当今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部分人中日趋严重,一些学生深受这股歪风的影响,生活中“讲吃”、“讲穿”,有的学生甚至上酒店、下歌厅、泡网吧,阅读一些空洞、虚幻的书籍,这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课上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章,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列出读书目录,指导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阅读一定量的名著,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作品主人公的一言一行。这一方法不仅可丰富语文课的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成人教育。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能极大的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思想道德的养成。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融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的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自身包含着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就显得非常方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是其它学科不能比拟的。

(一)层次分明

小学的语文教材是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知识构架以及对世界的真实认知程度进行编写的,能够较好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吻合。所以,小学的德育渗透也就显得具有层次化。

(二)渗透性好

语文的教学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泛,除了正式的语文教材之外,一些课外读物、作文教学都能够使德育工作进行很好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阅读,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对一些关键点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从学生的内心深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作文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良好方法,作文是学生吐露心声的重要方式,在写作的过程中,除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多的是使学生加强对生活思考的能力,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行动的良好品质。

(三)共鸣性高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文章都包含了作者最真实的感受和感情,很大程度上 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真实看法,是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对字面上的信息进行了解,更要挖掘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和作者之间形成情感共鸣,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分数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学校对学生升学率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通常是以分数为前提,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考试的重点进行重点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对于渗透也就无从说起。

(二)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理念了解不完善

由于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因此,对德育教育理念的了解不全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不深入,不能够体会到教材更深的含义,从而导致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够很好的融合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的教育工作,所以,德育教育也就变成一纸空文,还有可能降低学生的素质水平。

(三)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

德育渗透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教学功底。但是在实际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也就不能够针对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良好的德育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情操。对于上述德育渗透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从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品德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立足于教材运用情感熏陶法,丰富语文教材内容,最大限度的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讲析理解法,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完美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并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最大支持,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在喜欢语文课程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给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从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德育渗透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演讲和文章朗诵等,在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从课外阅读中融入德育

课外阅读是拓展知识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重要作用,把德育融入到开外阅读中,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兴趣,为学生推荐不一样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在课外读物中提升思想觉悟,进而加强品德教育。

(四)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语文的实践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开展德育渗透,更有利于使品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质性。首先,教师本身的行为举止要规范,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才可能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师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德育渗透。其次,科学的整合也是必要的,实现语文知识和道德的完美结合通过掌握学生的个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加大德育渗透力度。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的。

小学的德育渗透,旨在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和人生观。通过德育渗透,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06:91.

[2]于振军.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赤子(中旬),2014,02:291.

篇9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现在的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都比较欠缺,而初中语文课本介绍了许多高深品德和人格魅力的人物,我在课堂上利用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在一些人物崇高理想和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下,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教授《岳阳楼记》一文,通过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学生要象范仲淹那样从小胸怀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二、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实施德育渗透。作家赵丽宏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引导学生去读,并且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到教育发,收到良好效果。

三、巧妙利用名言警句进行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中出现了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不仅文情并茂、短小精悍,而且思想内容深刻丰富。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例如讲解《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时,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学习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中关于“路”的名言时告诫学生人生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在未来的人生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讲解《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时,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和人生的真正意义,要珍爱生命,学习小说主人公保尔为全人类利益而活着的献身精神; 讲解《孟子》里的“舍生取义”,《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蜀相》里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时,告诉学生这些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的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舍身为国,为正义事业奋斗终生。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将名言警句归类整理和背诵,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收到良好效果。

四、充分利用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俗话说“作文先做人”,一个道德意识淡薄、认识水平低下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我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又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例如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感恩父母老师于一路上的关怀;感恩社会给自己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类似的如以“善良”“责任”“宽容”“自信”为话题的作文都能使学生在写作中不知不觉中受到德育教育。

篇10

1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998年开始,中国的高职高专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得到了跨越式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职教育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职能,以培养社会一线的专业人才作为教学核心目标。因此,在课程教学上,高职院校往往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放在首位,理论课时大幅度减少,实训课时着力提高,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大力提倡“理实一体化教学”,以便于学生在一踏上社会便有“用武之地”,顺利和企业完成对结。

但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却没有得到基本的重视,语文一线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学生一般受语文学习无用论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不学不重要。这种认识甚至于漫延到语文教师。高职语文教学的地位就相当尴尬,语文教学的现状也就可想而知了。那么,准确定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这是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尝试的重要内容。

2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五年制高职学生整体而言,在初中阶段,多数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自身学习能力的限制,总体学习水平不尽人意。初中阶段,学生大多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所谓的“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 ,三怕写作文”,真实道出了语文学习的困惑和疑难之处。况且较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认知性错误,认为语文的学习更多是依赖于“死记硬背”,不重视课处阅读的积累。而到了高职阶段,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学生自然对语文基础课程不再重视。且大多认为自幼受母语的熏陶,语文的功底应该不错, 对语文的学习自然就比较忽略。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般教学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由初步识记、重点理解、到实际运用的层级要求。在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更注重识记目标的达成,因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不求甚解,也难以真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繁重的课业负担面前,学生也总是疲于应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相当一部分同学语文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学习的效果也不尽人意。

3 五年制高职语文中的美育教学

针对五年制高职语文学习的现状,结合在一线教学的尝试与反思,面向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基础语文教学中,笔者始终将美育教学作为核心,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作为教学纲要。在如下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

3.1教学目标的调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论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一般是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美学目标依次呈现。而部分语文教师过于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特征,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美学目标常被忽略。学生课程学习的观念和意识是产生学习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当下,五年制学生的观念已具有多元化的时代特征。因而我将美学目标的实现排在首位,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重点,并用它来指导日常的课堂教学。近几年来,授课班级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

3.2教学内容的调整

传统的现代文教学常用现代汉语的编排习惯,由字词教学、难句解析、到谋篇布局逐层讲解,而文言文教学同样过于重视语句的疏通和讲解,忽视了文章本身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如我在设计《荷塘月色》的教案时,首先带领学生赏析月色下荷塘边独特的情韵美,其次让学生思考本文中的疑难语句的理解,最终回落到和学生一起感受朱自清先生清新淡雅的人文情怀。再如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笔者紧扣首句“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丽”的讲解,和学生讨论中国古往今来对男子的审美标准,并结合讽谏的类比方法,和他们交流善于倾听、学会叙述重点的技巧。

3.3教学方式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