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篇1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协调度;主成分;秩相关系数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0-0023-02

1 研究背景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思想与思路,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期的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环境、生态的安全和稳定的资源基础,避免社会、经济的波动,所以环境与资源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尽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近年,我国的许多学者都纷纷尝试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指标来评价我国的发展水平,并在这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利用它们的研究成果,从中选出两个子方面的指标体系,即社会经济发展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来分别对全国31省份进行数据化的分析评价,从而测度全国乃至各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

2 研究方法

首先,本文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对31省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排名。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客观加权,可以避免综合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先从数量众多的指标中压缩、提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分,即主成分,然后依据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相应成分的权数,最后通过对加权的主成分线性加总就可得到评价分数。

由于得到的两方面排名是1.2.3这样离散非连续的数据,所以要反映相关关系,只能通过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看看二者间到底是呈正相关即经济发达地区相应资源环境承载力也高,还是呈负相关,即越发达地区承载力实际越低。同时通过查表给出该统计量的显著水平,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3 统计分析过程

3.1 指标选取

通过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本文建立如下的指标体系:

社会经济发展度指标,其中包含经济水平(人均GDP、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底数)、科技教育水平(每万元GDP技术市场成交额、教育经费)、生活保障、质量水平(居民消费总额、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寿命预期)三个方面指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指标,其中包含资源承载力水平(人均国土、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环境指标水平(空气质量、工业废水、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伤亡)。

为保证分析的时效性,本文均采用2006年数据。

3.2 统计结果

利用统计软件SPSS计算得到两套指标的主成分(见表二、三),括号内百分数为相应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通过excel线性加总可以得到排名(见表四)。

计算出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70323,查表可知该统计量在小于1%水平下显著,即两个排名间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错判的可能性小于1%。显然全国水平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呈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弱,这一结果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

3.3 数据分析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排名中差距最大的10个省份是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山东以及贵州、新疆、海南、、青海,前五位是经济发展指标排名显著而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省份,后五位则相反;差距较小的省份有山西、陕西、重庆、北京、福建,排名相差均不超过三位。分析原因,应当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战略发展经历了由内陆向沿海转移的过程,导致现在东西部、沿海内陆经济不平衡十分显著。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但资源紧缺,典型的就有广东、江苏、浙江;西部内陆经济落后,但资源储备丰富,如新疆、、青海等省份。

(2)发展模式原因:由于我国近年来专注经济建设,不乏一些省份为追求高GDP而忽略了环境与资源的协调问题,如盲目进行重工业等的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建设,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而某些内陆地区,由于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投资环境差,吸引资金能力弱,所以相应的工业污染型产业少、侵占耕地现象少,保留了大量森林植被且水资源尚未被污染,所以环境承载力就相应高,在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高。

(3)指标原因:为分析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选取的资源承载力指标均为人均指标。新疆、、青海这些地区地广物博,却人烟稀少,所以资源承载力排名相应上升。而沿海东部人口众多,资源总量却是中等偏紧缺,所以在资源承载力排名上一定是下降的。

在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中除GDP选取人均外,其余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居民消费总额、教育经费、就业人员均选取总量指标,因为这些总量均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活跃程度以及经济发达水平,但不排除由于某些省份经济发达,但容量较小而导致的偏误,如天津省在社会经济发展排名中下滑到第24位,或者由于地广人多经济总量大,而导致的排名上升,如山东省上升到第5位。

4 结论

我国提倡和谐、持续的经济发展,各省的发展不能只注重眼前,重视当代人的利益,而忽略后代人的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不可失衡,应当协调发展。显然,两者协调的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显著;资源环境承载力高但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方,可以通过后期努力来尽快实现协调发展;但经济发达资源承载力却不是很高的地区就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应当即时通过调整资源分配或改善环境质量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篇2

第一,持续用力深化转型发展。转型发展是鄂尔多斯再铸辉煌的必由路径,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四个方面实现转型,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加快转型项目建设,在抓好能源、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产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同步抓紧抓好农牧业、服务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转型发展基础。二是大力推进资源清洁高效集约开发利用,推动资源转化增值、延长链条,力争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0%以上。三是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以上。四是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7%。五是扎实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建设国家级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第二,全面着力强化创新引领。创新是鄂尔多斯实现转型发展的命脉,创新这步棋走活了、走好了,我们就能够取得更高质量、更好效益的发展。一是以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为平台,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率先建成自治区创新驱动引领区。二是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推动简政放权、教育医疗、文化体制等各领域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全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成效。三是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统筹抓好国际航空口岸、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内陆港建设,在认真实施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中率先突破,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让鄂尔多斯更好地融入全国、温暖全世界。

第三,精准发力推动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必须补齐城乡发展短板,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以康巴什设区、自治区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快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二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每年打造100个美丽乡村,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三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七网”建设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铁路、公路、航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全力促进就业增收,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宗教等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水平。

篇3

十报告当中提到,构建同经济水平相符的社保体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社会制度,同时也是经济制度[1]。从社会制度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消除贫困,推动社会的公平;从经济制度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再生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关系到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前社保程度,经济财力已经成为了社保资金的重要来源。总而言之,社保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随着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保支出金额必然会大幅增加,社保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会更加的明显。

一、社会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的联系

首先,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完善能够保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让社会长期处在协调与健康的发展阶段。我国当前GDP总值相对较为客观,可是人均所占的生产总值很低,主要原因在于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相对较大。提升农村消费水平,能够拓展市场内需,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升农村整体消费水平,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除此以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能够妥善地解决群众看病难、住房难的实际问题,可以有效解决社会矛盾,保证社会实现和谐稳定发展,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其次,经济发展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保障制度无法离开社会支持。一些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健全,当公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可以拨打求助电话,短时间就能够获得妥善的解决,这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一些贫穷落后的地区,因为社会保障的缺失,总会出现小孩因为饥饿而失去生命的情况发生。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将会直接决定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经济基础可以为社会保障提供物质支持。对于我国而言,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实力的提升能够加大社会保障支持力度,从而拉动社会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是一种再分配的制度,国家借此干预市场要素的分配,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有效地拉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二、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东南沿海经济驱动力日益减弱,中西部逐渐兴起;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存在国富民弱的情况[2]。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其对于社会保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近五年?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低保、新农合以及新农保农村三大保障制度的建设,使得社会保障的重点逐渐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与此同时,城市也在不断扩展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十召开前,国家就已经制定了“适度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理念,通过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覆盖全民的保障体系。在“十三五”规划中,该理念转变为“共享”来进行表达,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进程中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3]。

公共财政以及经济发展情况能够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物质基础。比如新农合与新农保,财政补贴成为了确保农民参与其中的主要原因。国家财政的大量投入也为这些保障项目运作提供了现实驱动力与物质基础。可是经济发展放缓使人们对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质疑,甚至可能会动摇当前国家关注民生发展的政策导向。并且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扩大,质疑会不断增多。

三、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适应性问题

第一,社会经济需要与社会保障水平不相适应。社会保障不仅要符合各个国家社会经济转型需要,同时还要与国家的经济相吻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当前面临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落差,因此必须要构建质量更高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约束了经济转型。我国过去所实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水平较低,覆盖范围相对较窄,针对的通常是一些生活贫困的人群,更多的是一种道德层面的救助。对于发展性保障我国所投入的资金很低,特别是在卫生与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较低,导致的结果是看病贵、上学难。这些问题对于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制约了当前我国经济模式向内需拉动型转变。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无益于缩小城乡差距。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非常明显的城乡差距,无法调节收入,从而增加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对象基本都为城镇居民,对于农村所颁布的社保政策存在滞后性,内容也较为简单。因此,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

第四,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满足老龄化的需求。我国当前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阶段,在经济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时候,老年人口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世界老年人总数的20%,属于未富先老。因此,我国在医疗与养老等方面的服务存在非常大的市场需求。此外,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已经无法承担改善老年人医疗待遇与生活水平的重任,因此,现在社会保障制度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

四、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对策

第一,调整社保支出,实现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当前社保各个方面的支出增长水平都高于我国国民经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社保支出已经与经济发展不匹配,针对这一情况,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解决。其一,严格控制社保各个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特别要掌控医疗保险增长过快,实现和经济增长率相匹配,在人均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的同时,提升社保各方面的支出,防止出现因为环保支出过多加重经济负担的情况,这对于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其二,优化社保支出结构,在社保所有分项中,医疗保险的增长幅度要远远的高于养老与失业保险的支出增长幅度,妥善处理社保各分支的支出比例,防止出现社保支出过快增长。

第二,增加社保支出,提升社保水平。在适应经济增长水平的前提下,增加社保支出,从而提升社保水平。其一,在符合当前经济增长趋势的前提下,增加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等保险的支出数额,维持增长比例,与经济增长匹配。其二,提升财政支出在社保层面的支付力度,提高农村社保水平,加大财政对于个人账户支付力度,防止出?F“空账”的问题。其三,提升社保覆盖面,增加社保基金抗风险能力以及调剂功能,使得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能够具有普惠性。其四,妥善处理社保各相关管理部门的利益,合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收入不公、人口流动所带来的挑战。

第三,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格局。城乡社保制度存在区域性分割的特征,是二元社会保障体系。对于这种状况,国家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人口涌向城市所带来的社保转移与延续的问题,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确保流动劳动力社保权利。同时,解决务工人员与流动人口综合社保制度,保障这部分群体的社会权益。将社保制度作为打破城乡二元化的利器,突破地区之间的社保封闭格局,拓展社保覆盖面,维护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这部分新社保对象的合理权益。

第四,完善社保制度,应对老龄化危机。首先,延长退休年龄。当前男性的退休年龄是60周岁,女性是50周岁,这一规定还是按照20世纪50年代人们的平均寿命来确定的。在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的背景下,退休员工的数量与在职员工数量之间的比值在不断拉大,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那么无疑会加大在职员工的生产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需要延长人们的退休年龄,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从而降低企业所面临的收支失衡的压力。其次,筹集养老资金。为了有效筹集养老资金,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展开。一是转让、减持以及变现国有资本,降低在职员工的工资,并将其用于发放养老资金,使用这个方面需要注意对于资本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要考虑方式方法。二是国家可以通过发放基金与彩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个过程需要根据相应部门所指定的规范与条例开展工作。三是加大养老保险基金在证券市场的投入力度,提升基金保值增值,完善投资政策,规避风险。

篇4

为了解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全市行政村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参照省有关乡镇社会经济测评办法,通过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经济规模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效益、社会发展水平四个方面18项指标,对全市1087个行政村(排除部分水产村)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作了测评排序,确定排名在后的百个村,为我市的社会经济欠发达村。并对这百个村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差距及制约欠发达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欠发达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全面推进全市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村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受交通条件、自然资源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全市村级社会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较大。为全面了解全市村级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比较行政村之间的发展差异,监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更好地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全市村级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在取得调查资料后,参照省有关乡镇社会经济测评办法,通过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经济规模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效益、社会发展水平四个方面18项指标,对全市1087个行政村(排除部分水产村)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作了测评排序,并对测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和重点在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为此我们重点对全市欠发达村(确定为后100位的行政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欠发达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全面推进全市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建议。

一、欠发达村基本情况

1、 地域分布。我市百个欠发达行政村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各县区的西部地区,且分布较为不均衡,安吉县、长兴县欠发达村要占总村数的81%。具体分布为安吉县49个,长兴县32个,德清县4个、吴兴区13个、南浔区2个。

欠发达村在县区乡镇的分布

县名及个数

乡镇名称

个数

安吉县

49个

递铺镇

7

孝丰镇

2

梅溪镇

14

缫舍乡

4

鄣吴镇

1

高禹镇

7

昆铜乡

3

永和乡

5

报福镇

1

杭垓镇

3

上墅乡

1

良朋镇

1

长兴县

32个

泗安镇

15

虹星桥镇

6

二界岭乡

3

吴山乡

4

水口乡

1

林城镇

3

德清县

4个

武康镇

2

南路乡

2

吴兴区

13个

埭溪镇

1

妙西乡

10

杨介埠镇

2

南浔区2个

和孚镇

1

菱湖镇

1

2、人口与劳动力现状。百个欠发达村占全市总村数的8.9%,现有农村户数4.72万户,农村人口为16.55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5%。统计资料反映,目前我市欠发达村的人口规模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劳动力负担同全市比较相对较轻。去年百个欠发达村实有劳动力达10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8.8%,劳动力的负担系数为1.66,低于全市平均0.07个百分点,村均人口规模为1655人,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

3、地理条件。从行政村所处地理位置来看,全市欠发达村大多地处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的丘陵、山区。百个欠发达村中地处山区有39个、地处丘陵的有33个、28个村地处平原。大部分村与县城的通车距离较远,超过40公里的村有11个, 20-40公里的村有71个,10公里以内的村仅有6 个,偏远的地理位置,难于从县域经济的集聚和辐射中得到实惠。

附欠发达村与县城通车距离

二、欠发达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

1、 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02年,百个欠发达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79亿元,占全市的1.6%,平均每个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778.6万元,仅为全市村平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7.3%,与百个发达村相比差距更为明显,前百强村创造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45.67亿元,占全市的29.8%,是欠发达村的18.7倍。

2、 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生活较为贫困。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百个欠发达村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92元,为全市平均水平5052元的65.2%,只为前百强村6232元的52.8%。在百个欠发达村中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的有19 个,低于3500元的有81个。另据抽样调查,2002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3226元,因此,欠发达村当前的农民收入主要用于一般水平的生活消费,制约了发展再生产的投入和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附全市村级农民人均纯收入分类图

转贴于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村强民富”,富裕的村集体为农民在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200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179个,占全部村的16.5%,百个欠发达村中有61个。 200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最多的是安吉县有75个,占41.9%;其次是长兴县有70个,占39.1%;吴兴区23个,占12.8%;德清县7个,占3.9%;南浔区4个,占2.3%,集体经济薄弱村依然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百个欠发达村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力量较为薄弱,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经济的恶性循环。

4、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

据测算,全市全部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值为39.57%,指数在全市平均值以上的村270个,占全市村个数的24.8%;从行政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指数看,我市行政村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表现在:行政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列第1位的长兴县夹浦镇父子岭村指数已达61.84%,最后1位行政村指数仅为21.96%。从前100位和后100位看, 前100个发达村综合发展指数平均为46.20%,后100个欠发达村综合发展指数平均仅为27.73%,相差18.47个百分点。

全市行政村综合指数得分分布表 指数分组

行政村个数

占行政村总数(%)

50分以上

15

1.4

45-50分

34

3.1

40-45分

192

17.7

35-40分

435

40.0

30-35分

296

27.2

25-30分

104

9.6

20-25分

11

1.0

合 计

篇5

【关键词】陕西,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低碳新型产业,在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据估算,每年大约以20%的速度快速增长,在北美、西欧、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是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陕西省地处西北,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和西咸一体化以及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等战略目标的推进,可以说,陕西省实现体育产业跨越发展正当时。

1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陕西省落实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精神,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其优势表现在:

1.1综合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作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陕西省,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11年底,陕西省城市人口达到1384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3%,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普查结果,2011年生产总值达到12391.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4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8元。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结构优化的基础。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广大居民愈来愈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用于自身发展和享受生活的支出比重增加较快。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陕西省的体育需求增加,体育消费形成一定的规模。

1.2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较好。据调查,2011年陕西体育产业年产值为40~45亿元人民币,年创利税近3亿元,体育产业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陕西省竞赛表演市场和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较快。特别是陕西国力足球队进军甲A之后,使陕西足球市场异常火爆,自1994年甲A联赛开办以来,全国平均每年每场的观众为2.115万人次,1996年高达2.43万人次,陕西国力主场观众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中国的“金牌”球市,陕西省体育场也曾被誉为“超白金市场”。商业性比赛的不断增多,给人们提供了观赏高水平运动竞赛的机会,也刺激了大众在体育观赏方面的消费。

此外,更具现实和长远意义的是以民间足球联赛、民间围棋联赛、民间篮球联赛等为代表的民间业余联赛的蓬勃开展成为陕西竞赛表演市场的又一大亮点和潜在优势。社会各界参与举办体育竞赛表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安康汉江龙舟节、环中国自行车赛等一系列经常赛事的成功举办,使陕西省形成了曾经十分活跃的足球、篮球顶级联赛,这为今后开展顶级赛事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它各种类型的竞赛表演市场,必将极大的丰富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和体育消费需求,将有力的推动陕西省体育市场的不断发展。

健身娱乐市场是体育产业中的另一个热点市场,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陕西已初步形成多种所有制投资主体并存、高中低档体育服务产品并存的市场格局,省、市经营性的各类球馆、游泳、武术、健美中心等经营活动场所也越办越多,这些经营性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满足了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需求,同时大大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增长。

1.3陕西体育产业集团的成立,加速我省体育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5月24日,陕西省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省政府为加快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该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战略目标,抓住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安国际大都市”为历史机遇,全力推动陕西体育产业的大发展。通过改革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我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促进陕西体育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我省体育产业的旗舰性企业。公司立足体育,面向市场,盘活资源、突破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我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实力,不断提升陕西体育的影响力,为实现建设西部体育强省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

2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

陕西省体育产业总体还处于低水平和启动阶段,虽然发展水平居于西部地区前列,但与东部省份相比差距较大。

2.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体育产业法律政策的完善取决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是体育的基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从整体上决定了该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也是如此。因此,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并进而影响到其政策的制定和法律的完善。

由于地区生产总值是从总量上反映一省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那么首先我们从陕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来看其经济发展情况。一方面,近十年来(2001-2010)陕西省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达到10123.48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2.2倍,这样的水平说明陕西省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显著增强,其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另一方面,人均和区域发展水平来看,陕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在第17位,人均GDP2011年前三季度排在第17位,经济虽迈到了全国中游水平。但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社会财富的积累还很薄弱,但利用国家的重视和相关支持政策,陕西省的发展劲头和前景应该十分喜人。可以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且达到一定的规模,陕西省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创造出了推动这一产业快速启动所需要的基本供给和需求水平。

其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正相关。也就是说,居民收入水平越高,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也会越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过去10年,陕西城乡居民的收入一直保持着比较快的增长势头。2011年陕西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5028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24元。应该说,尽管目前陕西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还较低,对推动体育市场发展的作用还有一定过程。但是其城镇居民现有的收入水平,已经使他们开始具备实际的体育消费能力。因此,可以这么说,随着陕西省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体育市场发展将获得越来越大的推动力。

再次,体育产业发展与一地区的人均消费水平直接相关。而消费水平对体育产业及体育市场发展的影响又分为总量的影响和结构的影响。总量的影响是指居民人均全年的消费性支出总额给他们提供体育消费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量越大,体育消费的可能性越大。201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为13781元,居全国第18位。以渭南市为例, 资料显示,2010年,全市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908元,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472元。因此,从消费水平总量上看,目前陕西省城市居民已经从总体上开始具备体育消费能力,而农村居民从整体上讲还不具备体育消费的实际能力。

结构影响是指居民实际各类消费子项占支出总量的比重与体育产业发展所产生的互动关系。以城镇为例,201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支出为1858元,占当年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13.5%,因此,陕西省居民消费水平对体育市场发展的影响,既有总量约束外,又有结构性约束。换言之,培养和发展陕西省的体育市场既有赖于居民消费支出总量的增长,也取决于居民消费结构的转换与升级,其中做好政策性引导和激励居民体育消费尤为重要。

总之,目前,陕西省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人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过渡,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发展体育产业。同时,由于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西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陕北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基础比较薄弱,而陕南则相对落后,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发达及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壮大在陕西省将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就目前的情况看,制约陕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在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同时,也受社会文化背景、传统消费习惯、产业体制和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2.2经济水平低,缺乏发展资金。陕西省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势头较猛,GDP的增长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陕西省经济的底子比较薄,2011年GDP仅为12391.3亿元,占全国GDP(471564亿元)的2.62%,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5%,就总体而言,陕西省经济仍处于全国的较低水平。发展中的陕西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的开始阶段,以大交通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战略,以高科技和农业为主体的产业政策,都需要政策投入大量资金。这就给政府投资体育带来一定困难。虽然陕西省以及各地市政府及部分单位都在积极想办法向体育事业投资,但对处于启动阶段的体育产业来说,政府前期投入仍显不足。

2.3产业布局不均衡,产业结构还有待完善。陕西省体育产业布局与省内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得体育产业的布局也随之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以西安市为核心的关中发展最好,陕北前景广阔,陕南发展偏弱;城市好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较不合理。据调查,在东部广受欢迎的体育旅游、野营、训练、攀岩、摩托、汽车等极限运动在陕西省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经营单位寥寥无几,活动开展的也非常有限,一些自驾车越野活动也多为传统旅行社作为一项副业开展,体育部门少有涉足。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的体育中介服务,在全省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

2.4体育市场主体不成熟。市场主体包括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作为生产者而言,陕西省的生产厂家极少,企业规模小,组织形式不规范,经营方式落后,生产和经营商品数量和品种单一,营销手段、方式陈旧。据调查,陕西省销售的体育用品大多来自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及东南亚地区、韩国、美国、日本等。体育用品生产厂家极少,仅有的少数厂家规模较小,生产出来的产品缺乏品牌效应,竞争力较低,所占份额微乎其微。另外,陕西的体育器材生产厂家也缺乏远见,还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状态,对新产品研制投入不力。

而经营者在投资之初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市场调研,同时又缺乏必要的专业开发知识和能力,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效益极差。例如,陕西省保龄球行业在90年代十分兴盛,仅西安市就出现了60-70家保龄球馆。由于盲目的重复投资,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残酷现实,不切实际的投资最终导致绝大多数的球馆倒闭,目前有不足十家球馆还在苦苦支撑,有的表示近期内尽快转产。

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观念还未完全转变,消费能力和水平还较低,消费结构不尽合理。从体育消费能力上看,我省城市人口的74%以上有体育消费,但人均体育消费额仅为56.8元/年。而全省农村却有68%以上的人从未有过体育消费,农村地区消费者体育消费额不足10元/年。省内消费市场的现状使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例如,2011年全省体育彩票销售额为16亿元,而同期,山东体育彩票销售额为95亿元以上。省内的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撑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2.5体育市场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体育法规不健全,法规建设滞后,由于全省没有统一的法规,各地无从参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在利益的驱动下,部分经营者无视市场法规,以不正当手段进入市场。各级管理部门对体育产业监管力度极弱,无力查处,导致部分体育市场失控。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多头管理和空头管理并存。部门分割、地区保护严重,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行业监察、预警、评价;缺少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明确政策;一些单位用行政手段和垄断项目市场,壁垒过高,进入成本过大,致使一些商家望而却步。

篇6

通过东江湖库区当前以水为核心的资源环境的健康状况调查,构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测度了2001—2011年东江湖库区水环境的承载力,结果表明东江湖库区水环境承载力呈现整体稳定伴有小幅度下滑的趋势,资源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能存在不协调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东江湖库区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及其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东江湖库区2001—2011年期间大多数年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为中度协调,部分年份出现了初级协调、勉强协调的情况;库区的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协调程度不高。最后,提出了推动东江湖库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东江湖库区

东江湖库区位于湖南省南部郴州资兴市境内,是国家“六五”重点能源工程——“东江水电站”的蓄水水库,拥有81.1亿m3优质水源,是湖南省唯一、全国少有的大型优质水源,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发展资源。东江湖大量的优质水源,更是承载这一带生态环境的基础。东江湖库区的保护,不仅指保护水资源,更是意味着对库区内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东江湖库区的保护工作:2002年3月,《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的正式施行,让东江湖成为全国第一个受专门立法保护的人工湖泊。10年后,东江湖被纳入全国第二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范围。2013年,东江湖入选国家重点支持湖泊。东江湖库区不仅要受保护,也要发展。长期以来,为了支持东江湖库区的保护工作,库区居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库区内往往是“有田不能耕”、“有水不能渔”、“有林不能用”、“有矿不能挖”。大量退耕还湖、网箱上岸、后靠的移民,由于没有了经济来源而生活困难,而政府对其的补贴不能完全及时到位,库区居民保护东江湖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东江湖库区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要处理东江湖库区资源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当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在当前背景下,探索东江湖库区水环境承载力的状况很有必要。

1文献综述

关于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国外相关研究较少,一般是在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中简要地提及,并未对水环境承载力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在我国,郭怀成、彭静、曾维华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定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1-3]。学者们普遍认为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某一时期内,特定社会生产条件及经济发展水平下,以水为核心的资源环境有机整体在自身结构、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所能提供的承载人类社会活动的能力。它不仅仅是指水资源本身的承载能力,还包括以水为核心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由于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涉及的范围广、内容较为复杂,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水环境承载力在传统的评价方法基础上进行了综合与创新,并提出了大量的量化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包括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多目标决策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等等。不同的学者在研究不同对象时会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量化方法,也由此选择有针对性的指标[4-9]。1966年,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首次提出生态经济学的概念,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论证了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0]。1973年,Mishen提出Satiation论点,认为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11],之后我国的袁旭梅、白华、刘耀彬等对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协调开展了研究[12-14]。以上研究在水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指标选取上缺乏统一的方法与标准,大多选取相对量的指标、契合研究对象的针对性的指标,缺乏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标准,即水环境承载力能力高低划分的研究还有待发展。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可以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契合程度,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东江湖库区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2.1东江湖库区的基本情况及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东江湖库区地处113°08′E~113°44′E,25°34′N~26°18′N之间,总面积4719km2,库区包括资兴、汝城、桂东、宜章四个县市,52个乡镇。水域面积160km2,总库容91.48亿m3,是湘江上游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人工湖泊,在发电、防洪、旅游、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入湖河流包括浙水、滁水、资兴江、沤江和淇江等,其中二级支流浙水、沤江的上游分别处于汝城和桂东县境内。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联动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动态变化的综合性评价。在综合考虑东江湖库区的现实情况后,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应包括水环境承载力水平(A);资源子系统(B1)、环境子系统(B2)、经济子系统(B3)、社会子系统(B4),以及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

2.2东江湖库区水环境承载力数据来源及水平测算综合考虑数据的代表性、可获得性以及后续对策建议的可操作性,本文选取2001—2011年资兴、汝城、宜章、桂东四地的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得出东江湖库区2001—2011年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所有数据均来源于2002—2012年《郴州统计年鉴》。在灰色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水环境承载力各评价系统进行主客观赋权,以有效避免由人工直接赋权而导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同时计算得出的各评价子系统和评价指标的权重,在科学赋权方法的使用下,更能反映出东江湖库区的水环境承载力的实际情况。首先构建判断矩阵,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各子系统对水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听取专家意见,认为资源与环境子系统比经济和社会子系统更重要,重要程度之比为2。建立判断矩阵后,计算得到各个子系统在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中的权重。经计算,得出各指标在各子系统中的权重以及在总系统中的权重,据此构建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见表2。

测算结果中占权重较大的指标,既有来自资源环境层面的,也有来自经济社会层面的,表3水环境承载力的测算结果较为理想,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东江湖库区的情况。现对权重较大的各指标进行分类分析:①涉及到区域人口数量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人均水资源量(0.0873)、人口密度(0.0592)、人均水田耕地面积(0.0469)、人均水库养殖面积(0.0446)、城市化率(0.0403)等,这些指标的权重系数较大,揭示了库区人口的增长,给当地环境、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易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甚至稀缺的问题,对东江湖库区水环境承载力水平影响较大;②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及水资源开发程度有关的指标:乡办水电站发电量(0.0842)、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0.0821)、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药使用量(0.0745)、工业废水达标率(0.0557)等指标的权重相对较大,也揭示了不论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还是农业、工业等产业发展活动,都会对东江湖库区资源环境,尤其是水资源造成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农业养殖、工业发展中废水的排放,会直接影响水体,进而影响水中有关生物及水体周围的自然环境;③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0.0483)、农业产值占GDP比重(0.0415)等指标权重较大,反映出东江湖库区采用何种发展模式,与库区资源环境保护水平息息相关。若是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极易降低库区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反之,如果改革转型,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既保护了东江湖库区资源环境,也能提高其水环境承载力水平,由此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东江湖库区水环境承载力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当地自然资源环境条件,更多的是与库区周边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有关。通过测算,得出东江湖库区2001—2011年的水环境承载力水平见表3。

由表3可知,东江湖库区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与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说明区域水资源的丰沛程度、区域水环境的好坏与水环境承载力密切相关。而经济子系统总体呈现波动上扬的态势,社会子系统则因人口密度增大,城镇化的不断提高而呈现缓慢下滑的趋势。东江湖库区水环境承载力水平在2001—2011年期间,整体波动幅度不大,大致保持在(0.5,0.7)的区间范围内,说明这些年间,政府采取的针对东江湖库区的保护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结合11年间各个子系统水平的大致走势以及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尽管环境子系统在2008—2010年间有小幅度的改善、社会子系统在2010—2011年间有所上升、经济子系统总体呈波动上扬态势,但总体来说,其余子系统及水环境承载力整体均呈现下滑的趋势,可以看出东江湖库区局部水质恶化、水环境污染加重的情况仍然存在。为了更加直观明了地反映东江湖库区历年来水环境承载力水平变化情况,不考虑四个子系统的变化走势,绘制图1。由图1看出,2001—2011年间东江湖库区水环境承载力波动幅度不大,但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最大值为0.7103,最小值为0.4924。关联度介于0和1之间的,越接近1,承载力水平越高。参照这个标准,会发现东江湖库区水环境承载力水平并不是很高,仅处于中等水平。水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反映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的指标,水环境承载力水平不高的实证结果,意味着东江湖库区近年来资源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能存在不协调的状况。故本文将在原有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两大模块,对两者的协调度进行深入分析。

3东江湖库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3.1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计算

3.1.1无量纲化处理。为保证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及准确性,对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的处理,即标准化处理,使各指标数据最终值落在[0,1]区间内,且使其离散程度标准差最小。

3.1.2确定权重。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路确定指标权重。在听取了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后,根据知识与经验对每一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打分,确定各个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结合使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最终将这两者进行综合运算,得出各指标的最终权重值,见表4、表5。

3.2结果分析①从总体上说,2001—2011年期间,东江湖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2008、2009和2011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7.04%、7.81%、10.31%,资源环境水平则呈现为整体逐步下滑的趋势,最高值为2002年0.7526,最低值则出现在2011年,仅为0.2241。②由图2可以看出,2001—2008年期间,东江湖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资源环境水平,两个系统之间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减小;在2009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略高于资源环境水平,达到两者差距最小;2011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超过资源环境水平0.2个单位。

4结论与建议

实证过程中发现2001—2011年东江湖水环境承载力水平整体波动不大但存在个别年份水环境承载力有所下降的情况,表明东江湖库区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经主客观赋权这一科学方法计算得出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中,可以看出东江湖库区本身的气候气象,当地工业、农业的发展水平,对东江湖库区水环境承载力水平的影响较大;经过协调发展度的测算,可看出近十年来,东江湖库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并未达到足够协调的程度,其中大部分年份都是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于资源环境的保护,表明当地政府为了保护东江湖而牺牲了应有的发展,损害了库区居民的利益。为了东江湖库区的长远健康发展,改善库区协调发展水平,从加速经济发展、重视生态补偿及生态保护、各县市加强协作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推进东江湖库区资源配置市场化,打造产业联盟。东江湖库区拥有81.1亿m3的优质水源,在不破坏东江湖库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可以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逐步合理地放宽东江湖库区资源配置途径,与其他地区形成产业联盟,将东江湖库区的“输血”功能最终转换为“造血”功能,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二,推进东江湖库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法制化水平,积极修订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与办法。东江湖库区居民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致使自身发展的利益受到损害,但因东江湖优质水源而受益的中下游城市却没有做出任何补偿。因此需尽早出台及完善针对东江湖库区的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法、生态环境保护法、生态补偿法及生态补偿条例,给东江湖库区生态补偿机制的落实奠定法律基础。第三,加强东江湖库区生态环境治理。为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东江湖库区中大部分的林木资源已被划分为生态公益林,禁止库区居民随意砍伐,国家对公益林的补贴价格是10元/亩•年,这个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为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此外还需加大对东江湖库区内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建立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立垃圾回收及分类处理制度。第四,库区内各县市间加强沟通协作。东江湖库区包括资兴市、宜章县、汝城县和桂东县,各个县市之间由于自身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的不同,如今发展势头各不相同,能够利用的资源也是各有差异。其中,资兴市是发展较为迅速的,是东江湖库区保护的主要牵头县市;汝城县和桂东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可用资源有限,本地发展实力有限。在东江湖库区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四个县市之间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积极打造东江湖库区整体发展的规划,全面推进各县市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怀成,唐剑武.城市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5(15):363-369.

[2]彭静,廖文根,赵奎霞,等.水环境承载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6,22:14-17.

[3]曾维华,杨志峰,刘静玲,等.水代谢、水再生与水环境承载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郭怀成,赵智杰.我国新经济开发区水环境规划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4(2):14-22.

[5]贾振邦,赵智杰,李继超,等.本溪市水环境承载力及指标体系[J].环境保护科学,1995(3):8-11.

[6]崔凤军.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58-62.

[7]蒋晓辉,黄强,惠泱河,等.陕西关中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21):312-317.

[8]王俭,孙铁珩,李培军,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7(26):139-144.

[9]赵彦红.河北省水环境现状及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10]BouldingKE.Theimpactofthesocialsciences[M].NewBrunswick,NJ:RutgersUniversityPress,1966.

[11]DalyHE.Towardasteady-stateeconomy[M].SanFrancisco:CorkUniversityPress,1973.

[12]袁旭梅,韩文秀.复合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51-55.

[13]白华,韩文秀.区域经济—资源—环境(Ec-R-EV)复合系统结构及其协调分析[J].系统工程,1999(17):19-24.

篇7

关键词:会计工作;经济发展;经济环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并为有关方面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经济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国民经济发展总量、资源的消耗量、利用率以及其他各项经济指标的计算,都离不开会计工作。会计与经济发展环境是紧密相连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会计的产生发展,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一、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发展促进了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历史起点可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时期。会计起源于生产实践,最初表现为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计量与记录行为,如结绳记事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地变化和逐步完善起来。会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特别是现代会计的产生,14、15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和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法,从而为现代会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了迅速提高,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对会计提出了不仅要事后算账,事中控制,更要做到事前预测和决策,与此同时促进了管理会计体系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发展,企业在重视内部管理的同时,对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由此,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对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健康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等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账务处理等操作程序更加便利,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所以说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是会计发展的基本前提。

2.经济发展影响会计的发展

经济发展环境是指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动水平、金融、证券市场发育及完善程度等具体因素的总和。它是影响会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经济体制产生不同的会计理论。一个国家处于何种经济体制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会计模式。所以说,经济体制的变革势必导致会计的变革。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会计实践和理论研究以及规范体系等影响很大。从会计发展史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活动和会计实务就越复杂,会计的发展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要求其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所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会计的认识就越加科学,会计各方面的工作就越完善。

物价变动也会影响会计的发展。在经济持续通货膨胀时期,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表现在:财务报表资料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

金融、证券市场处于初期阶段时,对会计资料信息的披露要求较低,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及其有关服务部门。金融、证券市场成熟完善后,则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较高,服务对象是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

总之,经济发展环境决定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经济发展的趋势决定了我们进行会计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目标。

二、会计促进经济发展

会计工作通过核算职能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资料;通过监督职能对经济活动直接进行管理促使经济更好地向前发展。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会计工作又通过所提供经济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前景等来提高经济效益,使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会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会计的发展,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关,而且与经济形态的更替有关;而会计工作的不断完善又进一步反作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快速发展。从会计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每一次新旧经济形态的更替,都能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进而带动会计向前发展。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对于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管理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有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

2.会计工作职能,能动的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会计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就是对大量的经济业务通过记录、计算、归类、整理和汇总,并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程序,全面、完整、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并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资料信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要求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不仅仅包括对经济活动的事后核算分析,还应包括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事前预测的主要形式是进行经济预测,参与决策;而事中控制的主要形式则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核算和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按计划和预定的目标进行。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经授权,按照特定主体的相关规章制度运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特定主体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监督和督促,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会计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主要检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其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检查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可行性;通过审查分析会计核算资料,纠正偏差使企业经济活动沿着既定目标进行;通过评价经济活动成果向企业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核算资料信息等内容。通过会计监督达到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和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会计的职能有了新的扩展。一般认为,除了会计核算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之外,还有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扩展功能。会计工作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预测经济前景,控制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分析经济效果,是现代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要使企业不断的提高经济效益,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决策;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良好的会计环境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准确、可靠、有用的信息,是决策正确与否的重要保证。

总之,会计工作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都离不开会计工作,而会计工作方法的变革、发展总是以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为动力的。经济效益的衡量要借助于会计,经济效益最大化需要会计为其服务。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式,会计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迎接市场经济发展新挑战并更好地发挥会计管理经济活动的功能,促进社会市场经济正常、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正刚.浅析会计与经济环境[J].当代经济,2008(02).

[2]将伟.试论会计的国家化与国际化[J].西南财经大学,2000.

[3]高雯霓.会计如何做好企业管家[J].中国科技博览,2010.

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能力水平;经济发展;效应分析

【 abstract 】 this paper in our province through human resources quantity, quality, industry distribution, inflows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surement model, analyses the human resources and other factors of production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and that the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invigorating, the creation of attracting and gathered talent of the good environment, accelerate industrial and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talented cultivation, adjust the employment policy,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and actively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 keywords 】 human resources; Ability level;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ect analysis中图分类号: F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 一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知识更新的需求更加迫切, 促使人们对教育、培训更加重视;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能力的提高, 不仅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而且对人口素质、管理水平、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意识、文明程度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省人力资源能力的定量分析

1、人力资源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

对于区域人力资源能力水平的定量判别和统一比较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并应用了一种评价人力资源能力水平的数学模型。其原理为:根据如前所述,人力资源要获得体能、技能和智能需要社会支付成本的比例为1:3:9。而人力资源的体能、技能和智能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即社会获得收益)则分别是1:10:100。它说明一个仅具有体能的人,他能创造的财富大约只能维持他本人的生存,而同时具有技能的人则可创造出10倍于仅具有技能的人;具有智能的人又可创造出10倍于具有技能的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以文盲作为仅具有“体能”的人,以第二产业从业的人口作为具有一定“技能”的人,而以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作为具有“智能”的人,那么按照上述简单的规则,我们可以推导出计算区域人力资源能力水平系数公式为:

人力资源能力等效系数=(文盲人数*1+第二产业人数*10+科学家工程师*100)/全社会总人口

也可表示如下:

ni—表示文盲人数

nc—表示第二产业人数

ns—表示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

na—表示年龄在18一60周岁全社会总人口数

R----表示就业条件修正数

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推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人力资源能力测评模型可看到,不同类型的“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同的。

第一,人是“智能”人,他对社会的贡献就要大得多,“技能”人次之,“体能”人最弱。从人的能力结构的主要方面即体能、技能与智能来看,假设人的综合能力是可以通过体能、技能与智能等方面的能力相加而得,则人的综合能力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将随着人的体能—技能—智能的不断提升,即技能或智能成份的增多,其对社会的贡献也随之提高。

第二,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智能”人越多,人力资源能力系数就越高,人力资源能力水平也就越强;反之,人力资源能力水平也就越弱。从资本能够增值的角度看,能力作为资本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能力资本的增值从某种角度上说,要大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值。

2、人力资源能力等级及测算

人力资源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使我们能够通过其模型计算出能力的系数。中科院的《200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把人力资源能力系数分为六大类(见表1),取值范围在1-100之间,每一类都代表着某一层次的人力资源能力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0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99年中国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为6.98,相比之下,河南省人力资源能力系数与全国平均水平有着不小的差距,处于全国较弱的水平上,由此可见河南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知识更新的需求更加迫切,促使人们对教育、培训更加重视;另一方面,人力资源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对人口素质、管理水平、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意识、文明程度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深刻地揭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200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了如下实证研究。

三、河南省人力资源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是由资源、资本、劳动、技术、资源配置、结构创新等等因素所推动的。如果技术、资源配置和机构创新包含在资源、资本和劳动的使用中,经济增长则主要决定于资源、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而人力资本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要素,它的形成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积累的,其主要渠道为教育和培训、卫生保健和迁移。

此次分析选取了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河南来进行比较,因为中部既是一个地域概念,又是一个社会经济概念。中部是指中国版图方位的广大中部地区,约占国土总面积的58%;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相比要先进,和沿海省市相比要落后,但就这六个省来说,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所以选取了中部地区的6个省为行为主体,结合各省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表l),对中部地区竞争力排序,旨在对河南省人力资源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

篇9

关键词 山东;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11-0169-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11.027

县域作为基本的行政单元,承担着承上启下、沟通城乡、固本强基和总揽农村全局的重要作用[1]。近年来学者们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等方面,仅有少数学者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2]。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社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此促进山东县域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模型

1.1 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全面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相对独立性等原则[2]。

根据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参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3],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的主要社会指标体系,本文构建了山东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指标体系由3个层次构成,分别为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领域层、子领域层和指标层,见表1。

1.2 评价模型

设系统f(x)、g(y)在时点t的发展水平的量度函数分别为f(t,x)和g(t,y)(其中x、y分别为系统f(x)、g(y)的特征向量)。f(x)、g(y)协调意味着f(t,x)与g(t,y)的相对离差即离差系数越小越协调,所以定义社会与经济在时刻t的协调度为:

B(t)=f(t,x)•g(t,y)f(t,x)+g(t,y)2 2 k(1)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当系统f(x)与g(y)发展到一定水平(f(x)+g(y)=c)时, f(x)•g(y)最大。从数学分析的角度讲,只有当f(x)=g(y)时, f(x)•g(y)达到最大值,表明系统f(x)与g(y)为最协调。协调度反映了系统的协调程度,而不能反映系统f(x)与g(y)当时所处的发展水平。为此,我们将协调度与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表示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用D(t)表示[4]。

D(t)=B(t)•f(t,x) θ•g(t,y) δ(2)

式中:θ、δ为待定系数,且θ+δ=1。基于以上对于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度的理解,采用协调发展度D作为度量尺度。

式中:D为协调发展度;C为协调度;T为发展度;α、β为待定权数,在计算过程中,鉴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二者权重相等,即α、 β均为0.5[5]。f(x)与g(y)分别指经济综合指数和社会综合指数。通过均方差方法求权重,然后采用加权求和法求出综合指数。

2 综合指数分析

2.1 社会综合指数

计算得出2009年山东县域社会综合指数,见表2。从社会综合指数计算结果来看, 出现胶东强于鲁中,鲁中强于鲁南(鲁东南和鲁西南)和鲁北、鲁西北的特征 ①,山东的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由鲁中向南北递减的地域特征,社会发展发达的县市集中在胶东地区和鲁中东部地区。如社会高度发达的12个县市全部位于胶东地区(7个)和鲁中地区(5个);社会较发达和中等发达的36个县市中,胶东8个,鲁中11个,鲁北7个、鲁南6个,鲁西北4个;社会欠发达的县市共有17个,胶东1个,鲁中2个,鲁北2个,鲁南6个,鲁西北6个;在26个社会不发达县市中,鲁中1个,鲁西北7个,鲁南18个,其中鲁西南13个。

2.2 经济综合指数

计算得出山东县域经济综合指数,见表2。从绝对差异看,荣成经济综合指数最高达0.745 8,最低的惠民低至0.214 9,荣成是惠民的3.5倍,说明山东县域经济发展水

平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表2可以总结看出:首先,经济高度发达的县市大多位于胶东地区,其中东部沿海县市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内陆县市。其次,中心城市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地区,同时中心城市周围地区发展水平与中心城市规模正相关。再次,重要铁路、公路沿线县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最后,以兖州、滕州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从相对差异来看,山东91个县市经济综合指数的均值为0.384 4,其中29个县市超过平均值:14个胶东县市,8个鲁中县市,4个鲁北县市,3个鲁南县市。低于平均值的62个县市中鲁北(25个)、鲁南(27个)分别占总量的40.3%,41.5%。与社会发展水平相类似,山东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由鲁中向南北递减的地域特征。

3 协调发展格局分析

根据公式(3)、(4),计算得出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度、发展度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见表2。

3.1 协调发展水平

对于县域来讲,经济和社会具有较高的同步性的特征。因此,本研究参照相关研究以及根据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将0.9的作为临界值,大于0.9的为协调型,小于0.9的为相对失调型。从协调度看,只有昌乐、临朐、平邑、金乡等9个县市协调度低于0.9,其余82个县市的协调度都达到了0.9,91个县市协调度平均值达到0.955 9,山东整体社会和经济的协调性很高。

由于协调度高只能反映经济综合指数f(x)与社会综合指数g(y)之间的离差较小,不能反映91个县市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依据山东省平均发展度(本文以全省平均经济和社会综合指数为基础,求出全省平均发展度)分布,将社会指数和经济指数均大于全省平均值且发展度高于全省平均值的县市作为高发展度高的地区,这样全省共有27个县市发展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京沪铁路沿线地区。从发展的维度看,荣成(0.731 0)是最高的,乐陵(0.276 2)是最低的,均值为0.433 6,变异系数为0.262 9,这说明山东县域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从协调发展度来看,山东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较高,最高的是荣成(0.854 6),最低的是惠民(0.504 6),均值为0.638 7,变异系数为0.137 3,其中低于均值的县市达到58个,占全部县市的63.7%,说明山东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在整体水平较高的同时,地区差异依然明显。

3.2 协调发展类型

由于协调发展度包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数,因此可以依据协调发展度对山东省91县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分类。按照表3的分类和判定标准,将91个县市划分为3个大类、8个亚型,见表4。

从山东县域经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亚型看,经济滞后

占绝大多数,91个县市单元有81个属于这类型,其中胶东11个,鲁中18个,鲁北6个,鲁西北17个,鲁南29个。协调发展类、亚协调发展类以及失调衰退类中均有社会滞后类型,但情况不一。通过比较发现,属于社会滞后亚型的荣成、龙口、即墨、章丘等县市其经济综合指数排名与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排名相当,充分说明当前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社会发展滞后已现端倪。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其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发展的落后性还没有显现出来,而不能说明其社会发展水平已到较高水平。

4 社会经济发展对策

4.1 协调发展类

属于协调发展类型的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很高,但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可分为6个社会滞后型和9个经济滞后型县市。

以荣成、龙口、胶州等为代表的6个县市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属于社会滞后型。对这6个县市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这两项指标上得分较低,因此在确保经济继续发展的基础上,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其次,这6个县市在社会系统中人口发展质量领域得分也比较低,主要体现在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除了龙口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外,其它5个县市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中心城镇缺乏足够的规模,难以形成强大的带动作用,成为县域经济继续发展的障碍。因此,要膨胀上述城市的规模,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文登、胶南、招远等为代表的9个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其社会发展水平,属于经济滞后型。第二、第三产业增长率、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是影响该类县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除去第二产业基数较大,致使增长率较低外,这些县市工业主要以资源和资源加工型为主,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发展质量也亟待提高。未来应逐步淘汰比重较大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重化工产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业,实现第二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同时该类县市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4.2 亚协调发展类

亚协调发展类中初级协调发展亚类共有11个县市,其中3个属于社会滞后型,8个属于经济滞后型。章丘、滕州和平度3个县市人口均超过一百万,导致大多数人均社会指标值偏低。除此之外,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指数低也是影响3市社会综合指数较低的原因。2009年3市城镇化水平均低于全省水平。而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3市处于经济的上升期,随着地方政府以降低环境门槛为优惠条件,大举实行招商引资,一些污染重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农村地区转移,导致环境状况恶化。对于这类城市要坚决制止以污染环

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8个经济落后型的县市主要表现为

三产比重和增速较低,除了莱西、高密外经济的外向性都较差。三产比重偏低和增速缓慢与上述县市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如兖州、邹城、肥城、青州都是山东重要的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偏重;而其它4市经济总量相对偏低。因此该类型城市要抓住我国新一轮沿海化的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政策、制度上鼓励和引导企业真正从提升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吸引外资,促进经济的发展。

勉强协调发展类和濒临失调衰退类共21个县市,均属于经济滞后型。从这21个县市经济发展看,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地方财政收入总量较低是这类城市经济滞后的主要因素。这类城市突出的表现为三产结构相对均衡,工业的主导地位不突出。该类型的东部县市要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膨胀经济规模。西部内陆城市区位较差,经济基础薄弱,要继续加强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西部县市的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的区域分配比例,协调区际利益,促进共同发展。

4.3 失调衰退发展类

这类区域包括34个经济滞后型和1个社会滞后型。34个社会经济滞后大多分布在鲁南、鲁西北地区,长期以来是山东省经济落后地区。该类县市大多数经济指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具体表现为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较低等方面。为了使社会经济发展对策更具有分类指导意义,在这里将鲁西北、鲁南地区该类型县市分开讨论。对于鲁西北县市,严重制约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是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出口总额等指标,因此该类县市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市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该区域外向型产业基础较弱,地方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壮大外向型产业。对于鲁南县市,其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农民人均收入等指标数值较低。工业基础薄弱、人口规模大是制约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该类县市应该制定相应产业政策,将人口过多的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地方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将地方工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同时,这35个县市不但经济水平落后,社会发展水平也较低,如城镇化水平、科教发展水平等。因此,要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要把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的调整和优化与土地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动态的结合起来。要通过统筹文化科学发展来促进经济发展,在文化发展中转变思想和观念,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以调整和带动本地资源开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曹县是目前失调衰退类中唯一的社会滞后型县市,其经济发展与周边地区相差不大,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但由于人均教育事业性费用支出、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三项指标过低,导致其成为区域社会发展低于其经济发展。因此,该地区必须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合理控制人口,提高人口质量,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毛汉英.县域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学报,1991,46(4):385 - 395. [Mao Hanying. Study on Coordinating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al Growth with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t County Level[J].Acta Geographical Sinica, 1991,46(4):385 - 395.]

[2]车冰清,朱传耿.江苏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及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7):1074-1079.[Che Bingqing, Zhu Chuangeng. The Structure and Countermeasur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Society and Economy at County Scale in Jiangsu[J].Economic Geography, 2010,30(7):1074-1079.]

[3]张真.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统计评析[J].统计与决策,2004,2:22-25. [Zhang Zhen. Statistic Analysis on Comprehensive Well off Society [J]. Statistics and Decision, 2004,2:22-25.]

[4]熊鹰,曾光明,等.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不确定性定量评价:以长沙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7,62(4):398-402.[Xiong Ying,Ceng Guangming,et al.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aking Changsha City as an Example [J]. Acta Geographical Sinica, 2007, 62(4):398-402.]

[5]刘承良,熊剑平,等.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性评价[J].经济地理,2009,29(10):1650-1654.[Liu Cheng liang,Xiong Jianping, et 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Society-Resources-Environmental System in Metropolitan Areas: A Case Study 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J] Economic Geography, 2009,29(10):1650 - 1654.]

[6]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山东省统计局. 2010年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报告 [M].郑州:黄河出版社,2010. [Report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Made by Housing and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and Statistical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 [M] . Zhengzhou: The Yellow River Press, 2010.]

Study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ounty Economy and Society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Countermeasure

LIU Tao

(Business Sc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Jinan Shandong 250014,China)

Abstract

篇10

[关键词] 人力资本培育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方针的调整,各地区为促进本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分别采取了各种措施,教育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目前已有许多机构对各普通高校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排序和分类。但针对各地区人力资本培育的综合评价却很少。本文将河北省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人力资本培育水平进行综合对比排序和分类。本文涉及的人力资本培育问题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来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

人力资本培育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培训,本文分析人力资本培育机制从教育培训入手,采用以下几方面教育培训指标:

X1高等学校数 ,X2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占总人口比重,X3普通中学在校生数占总人口比重, X4教育经费,X5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X6国有企事业单位科学研究人员数, X7国有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数,X8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数 ,这些指标基本可以反映我国人力资本培育水平。

二、全国人力资本培育水平评估

合适的评价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到被评价事物的特点。若选取的指标是客观的定量指标,则可以选择适合于确定性指标的一些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方法;如果所选指标较多或指标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则可以考虑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在本文中,我们所选的指标为客观性定量指标,且由后面的相关系数矩阵知各指标有较强的相关性,故我们先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再用因子分析方法。

为了验证主成分分析的正确性,我们要对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各个主成分值进行聚类分析。本文采用的样本距离为欧式距离,聚类方法为最短距离法,运用SAS软件进行分析。

三、结论与对策

从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河北省的人力资本培育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是不相符合的。其原因在于我省人才大量流失。我省的人力资本的培育水映的了我省具有较高的培养人才的能力。但是我省的人力资本培育水平并不等于人力资本利用能力。实际上近些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较发达省市,严重存在着大量人才流失现象,如何留住人才,同时如何吸引外来人才已成为目前我省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为了提高我省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 实施人力资本“借贷政策”

21世纪初将是河北省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这必然会对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层次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全球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生产要素应该而且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河北省应该充分抓住全球化和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实行人力资本“借贷政策”,创造条件吸引省外和国外的优秀高级人才,同时努力减少人才外流。

2. 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本运行机制

规范人力资本运行市场制度。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管治,文化、制度等“软环境”越来越成为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软环境优越的地区往往也会成为人力资本“峰值区”。因此,规范人力资本运行市场制度是极其重要的。

建立人力资本运行保障制度。人力投资中存在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造成投资不足,政府应当对人力投资进行宏观调制,消除市场弊端。以弥补因市场调节的种种缺陷造成投资不足,保证人力资本形成中的机会均等。今后应当继续普及扫盲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先培训后就业”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教育法规、培训法规、就业法规、劳动法规,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反不正当法规和劳动者社会保障法规的建设,从法律上保证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和消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

3. 优化人力资本结构

促进人力资本层次结构高级化。河北省人力资本的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人力资本层次结构仍处于较低水平。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人口比例太大。然而从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以及

当前所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来看,高中受教育要水平人口最为重要(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与经济发展相关系数最高)。另外,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结构高级化对人力资本层次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大学教育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在强化九年义务教育,逐步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当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推动人力资本空间结构合理化。人力资本空间结构合理化,就是使人力资本存量以及人力资本层次结构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社会经济等全面发展相适应,使之有利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河北省社会经济等矛盾反映在空间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相对差距甚至是绝对差距的扩大。而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区域整体的协调平衡发展。因此,应当在努力提升河北省人力资本整体水平的基础上,尽量缩小东西部人力资本发展水平的实际差距,实现人力资本空间结构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