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设计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景观设计分析

篇1

关键词: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山体地形;人文环境

公园作为一种人们工作之余重要的休息场所,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人们对公园的需求越来越大,以至于大量的山体公园不断出现,有很多城市中都借助于自然的山体营造山体公园。但其中大部分的公园都较为偏远,并且山体地形都比较复杂,以至于公园的各类休闲设施都不完善。应该充分考虑山体地形的特点,并结合城市的人文环境,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设计出更好的山体公园。

1 山地公园

1.1 山地公园的概念

山地公园就是指位于城市或城市近郊,且大部分具备山地地貌特征,满足公众休闲、游憩和娱乐等功能,并与山体环境密切相关的公园。山地公园的地表情况一般都是高耸复杂的,有一定的绝对高度和有一定的相对高度。

1.2 山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特点

由于山地公园独特的地形特征,其景观设计和平地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山地公园的地形高低起伏,空间形态多种多样,拥有着独特的地域形态。其次,山地上植被的光照、水分、土壤等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形成山地独特的景观特征。正是基于这样的山地景观空间与地形特点,在设计和营造山地公园时,其视觉空间会受到山体空间朝向的影响,不同的山位会存在不同的景象特征与视觉空间类型。通常可以将山地分为坡底、坡中和坡顶3类,在设计时应该根据不同的海拔和坡位,因地制宜地设计景观。

2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

相较于平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山体公园的地形高低起伏较多,较为复杂,因此,公园内的景观还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同时根据山地的独特性处理好山地公园的各种景观要素。首先,要从山体的视觉空间角度分析。不同的山置需要选择不同的景观设计,比如,山地的位置比较高,所以,其视觉空间较大,视野较广。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山顶的特点来开发公园的景观,尽可能延伸视野,获得全方位的山地景观。再如,山体的山麓地带,其视域则相对有限,将其作为主要的公园活动场所,则需要在山体与城市的过渡地带进行相应的设计。其次,要注意山体公园内游玩路线的设计。因为受山体高低起伏的影响,在道路的开发和组织方面都比较困难。因此,要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使得道路设计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多样性,让不同的山体路线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设计师可以在考虑顺应山体地形上,尽可能地使公园道路与环境相互适应。同时可以利用水平或者垂直方向同时进行,呈现出山体公园道路的立体性,从而为游玩者提供更多的游玩乐趣。最后,要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山体景观设计。公园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休闲需求,使人们获得身心的放松。为此,在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公园内的道路设施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使得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真正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3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手法

3.1 城市人文精神在山体公园中的展现

由于地域的不同,每个城市的文化传统也就不同。在设计山体公园景观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城市自身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环境,这样才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进行人文设计,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才能有效增强人们对公园的亲切感。当然,在公园建设时不仅要体现人文性,更要维护好山上的花草树木,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适应、相协调。此外,还需要综合利用山地资源,充分考虑到城市山水空间的格局变化,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并且具有浓厚人文情怀的山地公园景观。

3.2 地域性特色在山体公园中的表现

在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地域性,因为地域性是对环境人文和自然特性的反应。在景观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山体的自然环境,使得城市的文化风貌建设与城市地域性相协调。例如,在建筑物色彩上的选择就需要与城市整体传统风格相一致,凸显当地人的生活场景,使得人们更好地融入其中,体会城市文化。再如,根据山体的走势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使得道路设计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多样性,让人们在游玩时充分感受城市文化。

3.3 注重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

在构建城市与山体公园道路之间的联系时,要注重做好各方面的连接,比如,山体与山体、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做好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确保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协调,最大可能完善山体公园的景观空间组织。另外,在分析山体公园的景观效果时,还要注意山体轮廓线的夜景效果,使得夜间的山体景观效果也能与城市相得益彰。

4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价值取向――共生性

景观是依附于社会而存在的,在不同的时期,设计表现都是不同的。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必须要有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最初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仅仅是致力于形式与硬质铺装的组合,设计大多忽视了原始自然的存在。因此,设计要摒弃最初简单而自我的方式,要注重设计空间场地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寻找共生性,将山体公园景观设计与自然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城市与自然之间寻找平衡点,将山体公园景观设计建立在与自然共生的基础上。

4.2 生态保护

不管什么样的建筑样式,还是什么样的景观设计,都需要考虑到生态保护问题。尤其是山体公园的景观设计,其本身的开发就是在间接破坏原始生态,因此,必须要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设计开发,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共生理念,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

4.3 安全性问题

山地公园毕竟是在开发生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其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安全问题。不仅存在着比如地质灾害、森林病虫害、洪水灾害等自然灾害,还存在着比如火灾等人为灾害。安全性问题必须值得我们注意。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的原则,做好山地公园景观设计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5 山体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5.1 地形结构分析

该山体公园占地面积约20hm2,位于江苏徐州市,属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堆石较多,无植被,如图1所示的万科山体公园的地形图。项目原为采石场,山体开挖岩床裸漏、缺水,对植物生长十分不利,因此,在设计中考虑通过对雨水的集中收集到地块南端现有的集水矿坑内,在旱季期用于植物浇灌,浇灌方式为滴灌。在植物设计上选择耐旱、抗盐碱性强的植物。这个就是要充分考虑地域性,通过分析地形特征,选择合适的景观进行设计。

5.2 景观设计分析

5.2.1 塑造山谷印象,保护生态。万科山体公园最大程度的尊重原有场地,最小限度的建造人工设施,因地制宜开辟简单登山道,巧妙利用场地原有高差,营造不同于其它公园大气开阔的“山谷印象”,如图2所示的山谷印象图。这就是充分利用景观空间组织来营造的景观设计大局,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坚持城市与自然的最大共生,使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5.2.2 充分保证安全性。为了营造大空间、大场地,借山之势,在市政道路连接处开挖,回填到毛石挡墙的周围,进一步保证了场地的安全性。同时,对重点范围重点覆土,设计毛石挡土墙并种植植被,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保证了场地的安全性。

5.2.3 回归自然,因地制宜。重拾过去的记忆,这是对自然的回归尊重,尊重地势地貌,熟悉来自当地的材料、硬景观和本土植被。在植物选择上,使用能适应喀斯特土壤的植物,例如,刺槐、侧柏等。采用大量适应徐州气候的乡土树种,以及运用人工林藤本植物进行现有林分的合理改造与修复。大量使用本地材料,保持了场地原有特色,只是略加梳理,使公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趣味。我们的使命是自然放松、不突兀、不特意的景观,让人有自然放松的景观感受。这也是应地制宜地进行景观设计,并能巧妙地回归自然,达到很好的协调效果,似乎浑然一体。

5.2.4 充分融入人文情怀。万科山体公园在不同的场地设计上,都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和形式,同时依托于场地不同的人文情怀,给予了场地自己的灵魂精神。这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到好处的人文设计,达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有效增强了人们对山地公园的亲切感。

5.2.5 重塑现代人与山体共生的生活方式。万科山体公园将现代人追求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带进公园,赋予公园更多的功能性,在保持自然特色的前提下,营造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景观,重塑现代人对待山的依赖与山体共生的生活方式。

篇2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主义;可持续;发展;批判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而对于生存环境的质量更是尤为重视,因此,景观行业也发展的越来越快,更多的人选择加入到景观设计的行业,选择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奉献一份力量。而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些出类拔萃的,为景观做出比较大的贡献的景观行业的领军人物,当然,还有许多不为人熟知的同样杰出的景观设计师。这些景观设计大师在景观设计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各持己见,当然有英雄所见略同之处,也有意见不符之时,然而,在大多数普通人眼中,大师的观点似乎都被视为是一种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可事实上,这种大师之间出现的不同观点,正折射出大师的观点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性,所以,我们应该批判性的吸收大师的精神,从而使我们的景观设计素养得到质的提升。

1来自俞孔坚先生《生存的艺术》中的观点

1.1观点具体内容。“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皆以网罗奇花异草、怪石著称。我要提醒我的西方和东方同行们,正是这种‘国粹’加速断送了一代代曾经辉煌的封建帝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宁愿将它和具有同样悠久历史的裹脚艺术‘相媲美’。”1.2我的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俞老师的这种全盘否定的观点。俞老师把中国古老园林批判的一文不值,在我看来,有些刻薄。毕竟,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觉得完全可以采取有原则的宽容的态度去看待中国古典园林。1.3所持观点的理由。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中的精粹,因此,适当的、认真的、有选择的继承一些本是应该。京剧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没有流行歌曲那么受追捧,但它永远是中国的国粹,这是无法改变的,经典无法被遗忘,无论时代多么先进。剪纸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陌生,但在老一辈人眼里却是一种不可亵渎的艺术,一直传承到现在,经久不衰。所以,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也不会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失去其价值与意义。

2来自俞孔坚先生博客中的观点

2.1观点内容。景观不是花园,景观不是园林,景观不是街头艺术品,景观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生态过程而非固定的形态。这是对由来已久的建筑都市主义的一种反动,一种“反规划”和“反设计”,也是城市设计对景观的应有的回归。2.2我的观点。对于俞孔坚先生的此观点,我是非常赞同。2.3所持观点的理由。生态与反规划是景观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景观设计中必然遵循的原则。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发展生态湿地公园,当然,西安也不例外,其中,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西安汉城湖公园,西安沣河湿地公园等都迅速发展起来,调节西安的气候,减缓洪涝灾害,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作为西安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为西安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

3来自韩国《LandscapeWorld》杂志对俞孔坚先生访谈中的观点

3.1观点内容。在中国,城市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物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环境破坏的背后是巨大的经济代价,使得我们的生活无法可持续发展。3.2我的观点。我将俞孔坚的观点作为景观设计的一种原则去遵从。3.3所持观点的理由。在中国,城市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物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第二个挑战是我们文化的缺失。解决问题存在的办法有:制定一套新的体系,通过景观设计来准确的表达人与土地之间的确切关系,满足中国普通人民的需求。我们应当回归到生存的艺术中去,而不是去追求做作美与装饰。不管是景观还是园林,我们最终设计出的任何东西都是为人而服务,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功能的角度出发,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人的需求。只要出发点是美好的,用心去为人而做设计,那么,景观就是上乘的。

4总结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也必然产生迅猛发展,因此单纯的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已经不再是高速公路设计的唯一要素,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也随之受到重视,它不仅是公路建设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环境保护的需要。随着我国人均汽车拥有量的不断上升,高速公路的交通量逐年增长,驾驶员在行驶途中享受沿途风景也将成为出行的同时追求的目标。因此,做好公路景观设计,为驾乘员提供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同时避免环境破坏,已经逐渐成为每一个设计人员面临的重要使命。

做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不但可以避免高速公路景观建设的盲目性、任意性,形成人、车、路、周边环境、社会形象的协调统一性,同时对减少环境污染、噪音污染、保护农田、水利、环境敏感区等,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对实现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科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1公路景观设计目标及原则

以保护陆地、水体敏感区,与高速公路沿线自然地形的统一,减少公路建设过程中对沿线周边环境的破坏为主要目标。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设计阶段的方案研究比选过程中,首先按照国家环境相关政策、法规,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研究,并对易造成环境问题的部位进行重点研究,需要在初步设计的总体设计中提出相应工程应对措施。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应提高自然景观与工程结构物的协调统一性,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使高速公路具有功能、美观及经济的统一。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地区性、动态性、协调性、自然性等五个基本原则,以下是对这五个基本原则的具体说明。

(1)安全性原则:以安全性为所有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不能只一味追求线形、环境的美观,而忽略了公路结构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采用有效的方法,保证公路整体安全、车辆行驶安全及交叉位置的行人安全等。

(2)地区性原则:由于不同的地区,其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地貌形态特征、植被覆盖特征、气候气象特征具有差异性;不同地区的人群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传统及审美标准。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尊重当地的地区特性。

(3)动态性原则:由于公路景观有着保护、继承和不断更新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景观的保护和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动态性原则,赋予高速公路景观以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4)整体协调性原则:按照工程及沿线地域环境特点或行政区划,将高速公路分为不同景观设计路段。在各个景观设计路段中,应选择大型构造物及沿线具有特色的景色作为设计景点。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应尽量做到点、线、面兼顾,使高速公路线形与公路沿线景观相协调。

(5)自然性原则:重点考虑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后的环境保护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工程建设对沿线自然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内容

2.1内部景观设计内容和要求

(1)线形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必须结合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周围环境情况,合理选线,适当组合线形要素,做到连续、匀称、协调、舒适,使整条公路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性和优美的外观,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给人创造一种协调、连续的舒适感。

(2)沿线构造物的景观设计

在进行具体构造物的景观设计时,既要考虑工程技术及经济问题,又要注意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建筑物形式相统一。

(3)路面的景观设计

路面材料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其强度、耐磨性、施工难易程度及其在景观美化方面的作用。

(4)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沿线的附属设施,主要指服务区、收费站等。

(5)沿途绿化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沿途绿化的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景观美化功能,其次通过有效的绿化设计,提高司机的视线诱导,从而减轻因高速行驶而造成的紧张感。

2.2外部景观设计内容和要求

(1)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一般宽度为1~3m,主要用于分隔车道、防眩、视线诱导。一般以规则式常绿灌木整形种植为主,作防眩栽植的时要注意强调连续性。

(2)边坡

边坡主要功能是固土护坡、防止雨水冲刷,将其工程防护与景观美化相结合,主要考虑填方及挖方。填方边坡可保留杂草或种植草皮及花灌木,即采取一般绿化处理。土质边坡挖方:常采用草本植物及低矮灌木绿化;石质边坡挖方:大部分采用垂直绿化或砌种植池,在种植池内植常绿树及花灌木来形成多层次空间的立体绿化。

(3)公路两侧绿地

因地制宜,构筑大地景观,维护大地景观格局及自然过程的连续性,避免破坏生态环境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结合公路空间环境、地形地貌等设计。

(4)特殊路段

特殊路段主要包括长距离直线路段、缓曲线路段、竖向起伏路段、隧道口等。长距离直线路段:直线路段过长时,应每隔一定距离栽植有别于沿途植被的树木,进行标示栽植。缓曲线路段:缓曲线景观绿化线形能自然地诱导视线,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竖向起伏路段:设计较好的竖向起伏路段,线形从心理和视觉上给人以平顺连续的舒缓感觉。隧道口:以高大乔木作过渡种植,上行、下行两个洞口之间种植乔灌木,可防止汽车废气在两个洞之间回流。

(5)互通立交区

应结合周围附近的环境、景观、植被、目前和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重点设计。

(6)服务管理区

服务管理区的绿地景观模式以庭院绿化形式为主,周围大片绿地要与其后的大背景相协调。

3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高速公路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指天然形成的地形、地貌和地物。人文景观指凭借人类智慧创造的各种建筑物、交通设施及城市村落等景观。我国通常存在建设高速公路过程中损害和破坏自然景观的现象。公路设计的主要原则是行车安全性,重视驾驶员以及乘客的视觉感受,视觉景观形象是从人类视觉感受的要求出发,利用空间实体景物,创造出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我们须分析和研究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的视觉特征,发现规律,将其作为道路景观设计的一个依据。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较多采用的是高路堤形式,高路堤形式的公路严重影响周围民众的审美视觉,同时对沿线地区的地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1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公路设计时只注重路线平纵线形指标,而忽视公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高速公路建设常出现大量开挖山丘岗地、切割山坡、砍伐树林、填平沟壑、分割草原、侵占湿地等不利于保护自然地貌与生态环境的现象。

(2)高速公路的绿化现存两种阻碍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其一,注重短期效果,而忽略长期效果,直接导致3、4年内枯死的现象;其二,过分强调绿化效果的同时增加了盲目性,导致高投入、低效益,缺乏科学经济性。

3.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改善措施

(1)公路选线、定线时,须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一致,尽量减少土石方的开采量。

(2)绿化是公路全线最直观、连续性最强的元素,直接影响着道路的整体景观,对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3)开拓新思路,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道路景观的美学效果和艺术魅力,充分开发景观资源。

(4)结合并展示沿线的地域特征,尊重当地风俗传统。

4结束语

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当前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维持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舒适、优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必将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一种新理念、新境界、新的追求方向,高速公路也必将建设成为让人倍感亲切、舒适、优美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周婷婷.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改善措施探讨[J].科技信息,2009,(13).

[2] 周方旭,龚琼.浅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 .

篇4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景观建筑设计

在园林中设置建筑景观 ,以此提高园林的可观赏性 ,建筑是静态景观 ,然而自然风景是动态景观 ,在这样的动静结合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景色的层次之美 ,空间之美 ,在建筑中观景 ,将感情融入于景观的观赏。

1.1桥的设计与建筑

有园林景观的地方就少不了河流,因为河流起到调节气候,湿润空气的作用,要想让人们靠近河流,呼吸其中的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氤氲,最佳的方法就是要在河流上设计一座桥梁,一方面提供了观赏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桥梁作为建筑景观的渲染美景的艺术效果 ,达到交通与艺术欣赏的融合 ,在规模比较小的园林中 ,经常把桥设计成划分水面的景观 ,以此来扩充景观的面积 ,增加景观的层次性 ,有桥的水体通常能够增加水面空间的层次感与空间感 ,突出水面的幽深与悠远 ,小园林的桥可以设计成质朴、精巧的拱桥 ,并与河流的水面十分接近 ,让游人在观赏园林的景观中 ,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效果。

如果是大型园林 ,桥则要作为整个园林景观的一个标志 ,桥要被设计成与整个的园林景观想呼应的人文景观艺术 ,桥体的设计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 ,为了丰富景观的效果 ,可以把桥的形状设计成为具有丰富形状的人文景观。这样的桥体可以设置在悬崖上方 ,腾空而起、衬托出山的陡峭与幽深 ,水的广阔无边。

例如 :在杭州西湖上有一座中外闻名的断桥 ,这座桥之所以成为天下人关注的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古代的关于白蛇传的传说 ,但是更多的则是他的外形与位置的设置 ,断桥设置在西湖上 ,在西湖的美景的衬托下 ,显得格外优雅 ,有人站在桥上可以尽情地欣赏湖上的美景 ,达到自然之美与人文欣赏的有机融合 ,这就发挥了人文建筑的景观作用 ,与使用作用 ,达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 廊的设计与安置

廊是一个狭窄的通道 ,他起着链接建筑物与外部空间的作用 ,廊不仅能够为游人提供休闲的功能 ,也发挥着交通的重要作用 ,廊是一个过渡性空间 ,使园林景观更具有空间性与层次性 ,游人走在游廊上 ,悠闲地看着眼前的景观 ,一步一景 ,感受自然与人的和谐,游人在不同的季节能够欣赏到不同的景观,延长了顾客的观赏时间。同时游廊由于具有遮雨、遮阳的作用 ,能够达到对游人的保护 ,岭南地区的四大名园之一的“浣红跨绿”桥廊就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个十分典型的游廊景观 ,这个桥廊的前面与后面各有五级台阶 ,在桥的下面有一个石拱卷 ,在桥的前面与后面的两端分别有游廊相联系 ,当游人置身其中欣赏景色时 ,可以依靠着栏杆 ,稍微休息一下 ,以此来体会到游廊为人们带来的温馨。

二、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园路设计

2.1园路的布局

由于现代社会及技术条件的大大改善,在园林中园路设计上也逐渐丰富起来。根据功能及需要,现代园路的布局上立足在地理位置、地形等诸多方面因素来考虑。现代园林布局多以自然式、规则式及混合式三种为主。自然式布局:继承与发展了我国传统园路布局形式,多在山水园林中远用,已达到给人以心旷神怡、自然自由之效果;规则式园路布局:多用于纪念性的园林与寺庙的园林建设中,类似我国皇家园林之规范性特点,以展现庄严、肃穆的环境效果;混合式园路布局:结合了自然式布局与规则式布局两种效果,以升华其观赏性、丰富

其内容。此外,我国现代园林借鉴了西方园林的风格,并且在园路布局中结合园林的主题之需要,使得园路设计更加新颖而富于创新新。

2.2园林的铺装

在现代的园林建设中,园路的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铺装的材料也种类颇多,主要有:石材、混泥土、木材、砖制品等等。按照实际需要不同而相应选配,花岗岩坚硬而典雅,陶瓷品光滑而色彩丰富等等。近年来,园林建设者又在尝试用新兴的材料用于园林景观中的园路铺设中。如:当今广为使用的陶瓷透水砖,具有透水性好、安全性好、耐磨等优点;另外木料作为传统的铺垫材料,以其生态性、可塑性强等特点,也被越来越多的园林所采用;金属制材料则具有耐磨、轻巧、力度硬度好及高雅等被设计师所喜爱使用;玻璃作为近代文明的产物,明亮而光滑、坚硬而易破碎、透光等优点也广为使用。

2.3园路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现代化的当今,园林景观中的园路设计必须综合诸多因素慎重考虑设计规划。不可刻意追求平直或者曲折,大兴土木而忽视实际地理环境之需要。要科学合理规划与设计,节约材料资源、提高实际成效,综合考衡生态水文、地理地貌、园林景观、实际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根据经验,实际建设设计中,要减少断头路、过分占用面积、不合理规划、影响景观等现象。

随着园林景观建设的加快,园路设计在其中的交通引导、配合景点等作用也在日益重要。通过优美的图案纹身、曲折变化的形态等可以给人以贴近自然之美,给人以方向引导之效,给人以烘托景观主体之氛。总之,作为园林景观的“引导者”,园路在园林游览中发挥重要作用,园路设计的优秀也直接关系着整个园林项目建设的成败。

三、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人工湖设计

人工湖一般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挖掘出来的一种湖泊,是在非自然环境下产生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流行水景住宅,傍水而居、亲近自然成为人们一种对生活的追求。于是人工湖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成为一种以景观为目的而存在的建筑物。

3.1人工湖的布置要点。

园林中利用湖体来营造水景,应充分体现湖的水光特色。选择壤土、土质细密、土层厚实之地,不宜选择黏质或渗透性大的土质为湖址。如果渗透力大于0.005,必须采取工程措施设置防漏层。人工湖的设计,应当与当地的地质状况相结合,合理的选用防水措施。目前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工膜进行防水防渗处理。在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基层的质量,防止植物的根系对防水层的破坏。在水体深度设计时,加深水体的深度,能为水体生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改善水体环境,并防止冬季冻结。

3.2人工湖设计注意事项。

①湖体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湖底的渗漏状况。通常基址条件较好的湖底不需要特殊处理,适当夯实即可。好的湖底全年水量损失占水体积累5%-10%.一般湖底10%-20%;较差的湖底层20%-40%。②湖体设计时排水尤为重要。如果设计水位过高,会给施工造成很多不便。当因为客观因素限制,湖体设计水位过高时,为避免湖底受地下水的挤压而被抬高,必须特别注意地下水的排放。③湖体设计时同时也应对岸线开挖的稳定性进行充分考虑。湖岸的稳定性对湖体景观有特殊意义,应当予以重视。

一个好的水艺景观设计应当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追求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提供给人舒适感、安 全感、健康的生活环境。水艺景观是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在水艺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与园林整体文化主题的呼应。从而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丽的一道风景。

四、总结

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设计者严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搭配,满足园林景观的实际需要,使园林设计真正实现技术性、时效性、功能性的结合。园林中的各项目起到营造优美、舒适园林景观的作用。因此创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结构创新的景观,将会对生态景观、湿地景观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亚梅。 浅谈家庭庭院的园林景观设计[J]。 现代园艺,2013,(2)。

[2]赵一凡。 浅谈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J]。 现代园艺,2013,(2)。

篇5

关键词:声景学;园林景观;应用分析

声景观设计在类别上主要分为自然声、人为声以及历史文化声3种要素,基于各种声音的不同特征和表现方式,设计师在园林设计中要进行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的全面分析,从而使建立的园林景观能在优美、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的声音方式下产生和谐的园林艺术效果。

1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严重的噪音

园林设计中影响噪音主要有2个决定因素:一种为严重的交通噪音,一般的园林景观设计都位于城市的中心,由于人口密度和交通量都比较大,所以,在建设园林景观中出现明显的交通噪音;另一种是人为噪音的出现,由于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大,特别是在黄金周时期人们到园林进行参观的人数比较多,人们在交流或各种活动中出现噪音,给园林以及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Ⅲ。

1.2没有科学的人工声乐设计

在城市园林中多数都设置了智能的音响系统,为了使人们在园林中能够友好的沟通和发挥情感因素,往往会在某段时间播放广播或音乐。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大众的要求,如人们年龄不同、风格不同、生活方式和时间不同,都有可能影响人们的不同看法,这些人工声盖过了自然声的效果,长时间下去只会让人们作为一种噪音产生反感。

1.3没有将设计与场地进行结合

每个场地都有自己的声音环境,例如,空间比较狭小的园林或水域比较湍急的园林,还有一些动物群比较集中的区域,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会加大对植物生长的侵害。现在的园林声音设计中,并不是声音的种类越来越多才能产生良好的意境,而是声音的特性、环境与场地之间能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选择。

1.4忽视人为声景的表现

人们来到园林中主要是要放松自己的心情、陶冶自己的情操,但人们在休息或游玩过程中还只是以静态的方式去聆听,这种单一的设计方法使游人只是根据设计师的思想运动着,忽略了人为声音的创造。因为人们在园林游赏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积极、向上的声音,如女人的高跟鞋、游船的划桨声、情侣之间的谈笑声等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2声景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解决对策

2.1降低负面的噪音

在一些风景比较名胜的地区,一般要制定适应的人员容纳标准,将人员进行限制来保障园林地的生态建设,同时制定相应的噪音容纳标准,使各级管理部门能根据这一标准进行限制。对园林的特殊区域进行声音限制,使人员在观赏过程中实现人性化与规划化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园林垂钓区、人们休息区域都要对声音进行严格地控制。对室外的交通噪音应安装警示牌,禁止进出的车辆在不必要的状况下进行鸣笛,从而改善交通的规范性。

2.2增加科学的自然声比例

为了园林能够增加更自然的声音效果,就要加强风声、雨声、水声、鸟类以及虫类的叫声。在林园中利用不同的形式增加水声的设计或利用动物的声音创造大自然的声景效果。例如,在园林景观中增加假山的建设,在湖边放养禽类等方式,使自然声音也能体现在人工园林景观中。

2.3结合当地的文化因素

每个地区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特色,如地方戏曲与声乐之间的配合,园林主要以静态美为主,加入具有动态的戏曲因素,能使人们在休闲娱乐过程中增加不同的文化效果,使人们能在休闲娱乐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2.4调动游人的互动

在前期工作中对绿地做好调查,设计师通过人们对声音的类型、数量以及各种形式的调查结果,选择人们意见比较同意、喜爱方式比较多的实施设计方案。人们在园林游赏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声音,在园林中安装声音的采集设施进行保留并利用创作景观小品,从而加深人们对声景观的认知程度。在园林中还可以利用隐藏声源的方式来加强声景观的效果,不仅会引发游客的兴趣,也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篇6

关键词:观赏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1观赏性公园植物景观概述

观赏性公园经历了由贵族私有到向公众开放的历程,从17世纪纽约修建公园开始,掀起了大量修建公园的热潮。公园最初只是单纯模仿自然风光,之后转变为美景与风光结合,设计内容受到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随着城市中自然理念的普及,有的景观设计师提出了适应性的观点,营造出自然、本土的观赏性公园。观赏性公园涵盖了生态性、城市性、文化性、公园性多方面的特点。它的创设目的是保护局部生态系统、创设生态景观、提供活动场所,具体特点表现为整体性、多样性、过程性。观赏性公园包括自然性景观与人文性景观两种不同类型,人文性景观包括古迹、文物艺术景观等,自然性景观包括山岳景观、水域景观、气象景观等,其中植物景观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景观是指以多样性为指导,以植物为材料,利用原有的自然条件,建立的人工植物群落。传统的植物景观是根据分类不同采取不同的体系,按照植物生长类型、气候特点、观赏特点可分为原生植物景观、人工植物景观、自然恢复景观3种类型。原生植物景观是公园内原有的自然景观,是原有的植物。人工植物景观以自然的观点进行人工设计,在城市空地上规划人工栽培的生态植物。自然恢复景观是以原生植物为基础,配置人工植物加以完善,以原生人物保持稳定性,有效结合人工栽培的植物,具有恢复场地生态和谐的作用。植物景观非常重要,具有环境效益,可以修复环境,改善群落的布局与大气环境,缓解热岛效应,是天然的绿色消音器。植物景观还具有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灾避难的社会效益。植物景观是城市乡土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基地。

2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观赏性公园植物景观可以设计为规则式、自然式与混合式3种。规则式的人工感极强,有明显的结构与装饰性效果,因为有人类中心思想的倾向,所以在设计时应减少使用。自然式的特点是由人类所创造,但是避免有人工痕迹的一种设计形式,注重层次色彩的结合运用,形成多层次的景观轮廓。混合式结合规则式与自然式的特点,在融合中求变化。

观赏性公园的植物景观可以借鉴自然界中的植物类型,以植物群落的整体形态展现,使植物群落可以反复出现、互为补充。可以充分结合密林、疏林、纯林、疏木草地、灌丛、草原以及湿地群落,丰富局部物种的多样性。

观赏性公园的植物景观一定要具有可观赏性。首先要有优美的形态。树形要搭配好。树形指的是植物的轮廓,可以分为垂直向上、水平展开、无方向以及其他轮廓四种类型。垂直向上类要具有挺拔的耸直感,给人以紧张感可以形成视线焦点。水平展开类的特点是长度大于宽度,增加构图的宽阔感,但是也有空旷荒凉的感觉。无方向类是指类似于球形与半球形这种可以缓和周围景物的轮廓类型。特殊树形是指垂柳等可以起到点景作用的树形。要有适宜近观的叶形。叶形分为单叶与复叶,单叶有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掌形、奇异型等,复叶有羽状与掌状等。其他的诸如花型、果形、干形、根形也不能忽视。其次,色彩也要起到先声夺人、引人人目的效果。色彩根据叶色、花色、果实色、枝色、干色可分为红色系、黄色系、蓝紫色系、深绿色系、浅绿色系、白色系、黑色系等。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提高景观的可欣赏性。再次,要注意植物景观的质感。主要由叶片反映的特征所决定,叶片小而柔软会显得柔美,也偏大而粗糙会显得豪放。还要注意植物气味,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气味、引人反感气味的植物。最后,要注重塑造意境。

篇7

关键词:观光茶园;景观设计;景观要素

“啜苦咽甘,茶也”,作为茶叶的故乡,茶树栽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饮茶风尚自唐代盛行,更有“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的说法,自古至今深受国人喜爱,茶的发展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今高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城市的发展逐渐与传统的农耕文明相脱离,故而农业观光旅游日益兴起。

1观光茶园的简介

在农业观光旅游兴盛的潮流中,作为茶业新发展的观光茶园应运而生。观光茶园以传统的茶田为景观基础,满足茶叶种植的生产功能,并从形式与色彩上给人传播景观的美感,是一种强调景观视觉审美体验,在参与茶叶生产活动的同时开展休闲、娱乐、教育、旅游以及文化传承的农业景观类型。这样新型的茶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观光农业发展模式,对茶资源进行了多元化的利用与发展,有效的调整了传统茶产业结构,带动了经济生产的需求,促进了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光茶园有如下几点特性:

1.1生产体验性

茶叶生产是茶园的基本功能,观光茶园在传统的茶树种植与生产过程中强调可参与性,可以让人们体会茶叶种植、采摘、制作以及茶事活动,并从中获得农耕劳作的乐趣,拉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1.2景观观赏性

茶园的选址通常在自然条件良好的地区,茶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工的规划与设计,使得茶园更有艺术观赏性,形成独特的茶园景观为农业观光旅游提供了发展条件。

1.3休闲娱乐性

观光茶园伴随农业旅游发展而来,在茶文化体验的同时具有休闲、度假、观光、游乐、购物等的综合旅游功能。可以让游客感受田园气息,从农田生活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满足游客在高度城市化的现代生活中回归自然的质朴愿望。

1.4文化教育性

观光茶园让人们享受茶园景观风光之余,还感受了茶文化的魅力,是人们对于精神文明追求的体现。通过观光茶园可以学习到跟茶相关的知识,了解茶艺、茶道等茶文化艺术,对茶的物质文化发展起到传播与弘扬的促进作用。1.5生态可持续性观光茶园在常规的茶叶种植以外,重视整体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生物的多样性使得观光茶园有着良好的生态平衡,并且农业观光旅游的形式有助于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从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上都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观光茶园的景观设计要素

观光茶园的景观营造是基于景观设计的要素来完成的。艺术的对茶园进行设计、规划与管理,借助科学的知识与文化的素养,运用生态可持续的理念对茶园的自然与人文要素合理的安排,最终设计出令人愉悦的观光茶园景观环境。

2.1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自然要素

2.1.1地形“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基础依托是地形要素。地形可以直接影响着观光茶园景观的美学特征、空间构成与空间感受。由于茶叶种植特性的需求,一般茶园多选择有地形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形。“园地惟山林最佳,有高有低地,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地形变化丰富的山林地是自然天成的造园之选,有着自身独特的景观优势,因此只需对不理想的部分进行改造,结合茶园的具体情况设计观光景观。在地形起伏大的地方,借势造景,依附自然山体营造优美的观景区。相对平坦的地势则适合做功能性的景观节点,如茶文化广场,茶业科普园等。在对地形改造设计时尊重场地条件,以“师法自然”的态度结合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其他要素构成景观空间,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挖填方,合理的利用地形组织茶园排水,还可以考虑光照、风向、降水量等因素来创造茶园局地小气候。2.1.2植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景观要素,常与地形结合构成景观空间,营造出景观的生机活力与美感,观光茶园景观在植物配置上应该多元化的选择。茶树从尺寸上来划分可分为灌木、小乔木与乔木三类,设计可以依据不同类型的高度来配置茶树品种,能够丰富景观层次并且不同根系长度的茶树对土壤资源也能有效利用。在不影响茶树生长的情况下,适当种植一定面积的防护林,可以保育水土,也有利于局地小气候的形成以避免寒冷天气茶树冻害的发生。从景观效果上讲,也可以达到一定“障景”的功能,防护林有效的划分空间,控制了人们的视线,将所需的美景尽收眼底。茶树间可以套种经济林木,如柑橘、板栗、桃树、李树、柿树、橡胶树等,在视觉上制造出景观高差变化,也能增加农耕体验乐趣。茶田边缘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最常见的是结合豆科植物种植,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壤肥力,另一类就是种植油菜花等观花农作物,提升观光茶园的景观效果。2.1.3水体“悠悠烟水、澹澹云山”,水的融入会使茶园景色更加灵动活力,并且充满文人气质的山水画意情怀。茶园水景的设计可以增添景观的观赏性、体验性,还可以从实际功能上做到对局地小气候的温度调节,削减噪音、延伸空间感的作用。对于观光茶园水景的营造可以从水体的形态利用类型考虑。平静开阔的水面,如自然的湖泊、池塘,人工建造的水体面积则不宜过大,水体中可适当种植荷花、睡莲等观赏水生植物。在景观驳岸的处理上可以将自然驳岸与人工驳岸穿插设计,局部可以采用栈桥、亭榭的形式,注意水体倒影的特性,与茶田可产生呼应关系。对于流动的水体设计可以结合地形特征,在坡地的汇水处设计景观,以溪流、落水的形式将茶田多余的雨水有组织的排出,溪流两侧以自然边界为主,在高差大的地段可以用山石搭配植物设计景观叠水丰富景观空间。

2.2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人文要素

不同地域文化孕育着不同类型的景观,观光茶园的景观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还叠加了文化特性,在建设景观物质条件的同时还需满足游客在观光茶园游玩所需的精神文化需求。观光茶园景观的人文要素具体体现在建筑构筑物、景观道路与铺装、景观小品三个方面。2.2.1建筑构筑物观光茶园的建筑构筑物以服务性的公共建筑为主,如游客接待中心、茶业科普馆、茶文化博物馆等,通常作为观光茶园的核心功能区,因此设计时就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实用功能性,还需要结合茶文化设计建筑特色,体现与观光茶园主题的统一性。在水榭茶轩、林间茶室等观光茶园的小型构筑物设计时需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关系,构筑物从形态与细部上可以利用茶文化元素来体现观光茶园的特色。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就地取材,使用竹、木、石材等乡土建筑材料,从实际上做到绿色生态设计。由于观光茶园具有的休闲娱乐性,为了满足游客的可游可居需求,观光茶园内可以考虑修建部分民居建筑,参考当地的建筑形式结合观光茶园特色,让游客可以更深入的感受茶园乡土风情。2.2.2园路、铺装园路是观光茶园交通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主干道、次干道与景观步道,当茶园坡度大于8%时考虑以台阶的形式处理。观光茶园的主干道设计主要起引导与集散的作用,需要连接观光茶园的各个主要功能片区,道路宽度设计在5-8m,考虑为车行道。次干道道路宽度设计为2.5-5m,主要为游客进一步游览茶园提供交通道路。第三层次的观光茶园游园步道道路宽度设计为1.2-2m,设计可以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道路设计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紧密结合,步道、台阶、汀步、桥廊虚实变换,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意境。园内的铺装建议多采用质朴的自然透水性材料,如砾石、草木等,在铺装题材上可以选用与传统茶文化有关的元素符号,以增加观光茶园的文化氛围。2.2.3景观小品观光茶园的景观小品是表现茶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观光茶园内的雕塑、文化景墙等景观小品来体现茶诗歌赋、茶事名人、历史故事等,使得观光茶园景观在精神层面上能与游客有所互动,增加景观文化性的同时也让传统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播。此外,在观光茶园的座椅、路灯、垃圾箱等基础小品设施样式设计时也应当融入茶元素,体现观光茶园的主题性。

3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原则

3.1注重观光茶园景观的形式美

观光茶园景观以农业茶田为基础景观元素,将茶田生产特色与自然景观因素结合起来,以简单的几何形态塑造了极具形式的景观美感。根据茶树的种植生长特性,茶田多以带状为单元分布模式,依附地形走势规则排列,在形态上组成曲线式、规整式等,形成连续、重复、渐变的茶田节奏韵律美感。在茶田与其他林木的组合中,高低的对比又形成了起伏、交错的韵律,增添了景观的空间动感。在色彩上,大面积种植的茶树决定了景观绿色的基调,茶田边缘的暖黄色调油菜花、豆科作物等可以适当的调剂观光茶园的景观颜色。此外,对于植物颜色的丰富可以采取点状装饰的方法,可以种植一些具有季节色彩变化的观赏性树木,如樱花、杜鹃、枫树、银杏等,使得观光茶园的景观四季不同,各有所赏,达到既有对比,又和谐统一的观光茶园景观效果。

3.2思考观光茶园景观的文化性建设

观光茶园景观还应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播性。茶文化的传播是观光茶园景观发展的精神层面升华,对于茶文化元素在观光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是一种有效设计手段。观光茶园景观的文化传播多以旅游展示的形式开展,如举行传统茶文化节、采茶节等。此外,还可以思考延展观光茶园的景观茶文化体现方式:一是提炼茶文化符号,从图像形式上应用于观光茶园的景观空间中;二是从传统茶文化本身入手,结合观光茶园的景观空间的功能设计,在茶事文化上进行继承与发展;三是将传统茶文化体现在观光茶园的体验活动中,从衣食住行的日常方面潜移默化的向人们进行传统茶文化的传播。

4结语

长久以来人们对田园生活都有着一种向往之情,面对现代城市发展土地紧缺的情况,观光茶园景观的发展可以给忙碌的都市人带来多样的景观体验,同时也让茶园实现了生产与景观功能的促进发展,是一种健康的观光农业景观发展模式,对乡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发展做了有利的探索。

作者:米满宁 徐瑞 单位: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和谐生态分析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 social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level showed a noticeable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city landscape design, how to realize the harmony of various landscape elements, this problem has attracted special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to all staff.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harmon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spectively from (1)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space; (2) and (3) the ecological harmony; harmonious whole and local, starting with the three aspects, around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how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beauty, the central issue and discussed in detailed analysis, aims to draw special attention all personnel.

Keywords: city landscape design harmonious ecolog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从理论上来说,城市景观主要是由(1)自然景观;(2)历史景观;(3)人工景观,这三个方面所构成的。在上述景观相互影响、渗透、乃至融合的基础之上,形成整体性的城市景观。而所谓的城市景观设计即可以理解为:以城市所处环境各相关要素的设计为手段,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的,所开展的设计行为。特别是在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城市景观设计要求不断具体,难度也有所提升。为更好的达成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目标,就需要特别重视对人与空间、人与生态、整体与布局相互之间的和谐型处理,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文试针对以上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 人与空间的和谐

1.1 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体现交往与空间的和谐

城市空间中,社会大众所开展的户外活动按照实施形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自发性活动;(2)必要性活动;(3)社会性活动。上述三类活动在实时过程中对于整个空间环境的要求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若户外环境质量水平无法满足社会性活动以及自发性活动的实施条件,就只能进行必要性活动。人们对于道路的使用仅仅在于行走。而反过来说,若能够保障户外环境空间质量水平的有效性,则就能够促进人们进行包括玩耍、饮食、以及小憩等在内的自发性活动。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营造有助于社会大众相互交往的环境空间,尽可能的实现环境物理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有效统一。对于各类景观要素的构造不单单需要体现其可参观的功能,同时还需要最大限度的保障自然、人、以及建筑等要素能够构成一个完整且和谐的空间环境。

1.2 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重视人性内涵

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充分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人,在进行社会交往与沟通的过程当中,势必需要一定的交流空间,同时也需要保障一定的私人空间。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工作人员进行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在场所上充分关注对人最基本功能性需求的尊重,确保各类景观要素能够面向社会大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与此同时,景观设计中还需要充分满足不同地区人的不同需求。充分重视当地人的生活情况以及特点,构建充分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城市空间环境。

2 人与生态的和谐

2.1 景观设计中需要实现与土地、植物的和谐

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保留一定的绿地。即在城市发展,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再开发活动过程当中,需要各方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设计要求,保障城市建设环境下,绿化用地的面积能够充分符合相关要求。同时,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土地资源和谐性的实现还需要特别重视保障城市软质景观面积与硬质景观面积在比例上的协调性与均衡性。而在城市景观设计进行植物设计的过程中,特别需要重视对植物物种选择的合理性,尽量选取适合城市所处区域环境气候特征的物种,兼顾经济性,严禁出现“形象工程”。

2.2 景观设计中需要实现与水资源的和谐

一方面,在城市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符合自然规律。设计过程中严禁出现水资源与土地资料的分离,保障河流自身能够具备良好的自净能力,降低水资源出现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出水资源的精神与内涵。其中,静水资源的设计需要尽量为受众营造一种轻盈、且充满诗意的视觉感受,而有关动水资源的设计则需要尽量给受众带来一种生动且独具跳跃性的感受。按照上述分析,可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对静水、动水的配合设计,达到视觉效果上的丰富变幻,从而更好的实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3 整体与局部的和谐

3.1 景观设计中需要服从功能的要求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如何实现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发展的这一问题。举例来说,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到广场作为人群集中汇聚区域,交通压力较大,且人流量大,因此,在对城市广场街道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必要出现各类障碍元素,防止对行人的通行产生不良影响。而在住宅区的景观设计过程当中,最需要重视的即保障人通行空间与休憩场所之间的间隔性,重视功能分区的有效性。

3.2 景观设计需要充分服从环境的要求

环境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最主要对象。要求在工作人员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不但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功能区的区分与界定,同时需要充分的体现立面与平面之间的对应关系。设计中还需要通过应用借景、造景等多种手法,区别各类元素的主次,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一个完整且和谐的整体。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需要认识到: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可以说是各方工作人员在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中所需要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为实现对上述原则的遵循,就需要特别重视在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中体现人与空间的和谐、人与生态的和谐,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和谐。而这对于促进城市的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言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实现和谐的主要方法及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重视。

参考文献:

[1] 白利娜.浅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和美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动向之比较[J].大众文艺,2010,(24):62-63.

[2] 刘颖芳.激活中国文明底气的景观设计实践——介绍一例"中国创造"的城市景观设计[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4):180-185.

篇9

全球化的浪潮加速了各国文化对我国的冲击,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各民族地域文化缺失,文脉断裂。近年来,由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人们民族意识加强,也逐渐唤醒了人们保护传统文明的意愿。“新中式”景观设计的出现,重拾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本文从景观的场地分析、空间布局入手,对于传统元素的应用、景观再设计模式、构景手法的体现等这几方面,总结归纳了“新中式”景观的设计手法,以期在景观设计中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新中式”景观;传统文化;传统园林;设计手法

1“新中式”景观的概述

1.1概念

“新中式”景观产生于21世纪初期。它是在中国传统园林的基础上,融合时代感元素,以满足现代人回归传统的愿望和精神层面需求的一种新型景观模式。该景观模式并不是照搬过去的传统理念。所谓“新”是指除去旧积习中的繁复,融入了现代的设计手法,例如,新材料、新工艺等。“中”则是运用传统符号机制,传达出独有的东方神韵。

1.2“新中式”景观发展的契机

“新中式”景观的发展有其必然性。首先,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已基本实现了对于物质的需求,进而会追寻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新中式”景观的出现,延续了文化的血脉,是人们渴望传统文化回归所作出的设计反应。其次,全球一体化加速了各国文化对于传统的冲击力度,使得民族地域文化逐渐缺失特色,最终导致文脉断裂。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教育水平的提高,逐渐唤醒了大众保护传统文明的意识,开始产生了对于本土景观的向往。再者,城市的发展与膨胀,大批突兀的园林景观与城市面貌不相协调。人们对于这样的园林充满了陌生感,他们迫切寻求一个心灵归属的场所,“新中式”景观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

2“新中式”景观的场地分析和空间布局

2.1“新中式”景观的场地分析

中国传统园林十分注重园址的选择。主要方面有:关注地形是否可以被适当改造;水系的存在是否利于生产生活,能否结合其它元素,例如,架设亭、廊等,营造别样景观等。“新中式”景观的场地分析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的传统思想。但区别于过去的方法是:首先,对选址作出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的勘测,加上现代新型分析工具,例如,卫星图纸等,使得设计在得到精准数据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其次,结合场地外其它要素,包括自然景观、灯光等,都运用到场地内部景观中,创造出别致的景观效果。“新中式”景观的设计在经过场地分析,应当把握以下3大设计原则:(1)整体性原则:设计应对乡风民俗进行系统分析后纳入自然环境中,达到功能与景观的统一,提炼出具有地域性的景观。(2)生态性原则:“新中式”景观设计中“尊重自然”原则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一致。可持续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共生,设计中尽量做到保护原有生态资源不被破坏。(3)时代性原则:“新中式”景观在汲取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合其它美学思想及现代元素、技术的运用,使其展现时代的活力。

2.2“新中式”景观的空间布局

中国传统园林造园讲究空间与空间、空间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游览者在观赏空间过程中,体验的是一系列视觉意象。景观的空间布局,实则是对各个空间形态进行细致地编排。“新中式”景观空间布局与传统造园手法一样,力求达到“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等体验效果。合理的空间布局手法运用到现代空间设计中,是“新中式”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分为3种方式:

2.2.1线型空间。串联了各个空间,形成有组织的空间序列。景观空间以“叙事性”的方式,开始———高潮———尾声,使游览者的心情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引导性的空间方式在景观设计中最为常见。

2.2.2围合型空间。这种空间形态的优势是:明显的边界设计,创造了景观空间的领域感,同时,使游览者有心灵的归属感。围合型的空间,还增加了场地的安全性,便于对景观、建筑的管理。

2.2.3向心型空间。突出了主体景观,使其具有更高的识别性,同时,能使浏览者驻足观赏,增加了停留时间。

3“新中式”景观的设计手法

“新中式”景观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合理地应用。在提炼元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设计,通过重复、拼贴等多种模式,创造出符合现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3.1传统元素的应用

3.1.1符号提取。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长河中经过积淀,逐渐形成了承载中华文化的传统符号。例如,传统纹样、图腾纹饰、宗教符号等。这些传统图形都蕴含着各自的寓意。中国的书画、漆器、剪纸、脸谱、彩陶……浓重的历史底蕴,是“新中式”景观符号提取的最佳来源。现代景观设计大致用到的符号有:中国传统吉祥物,例如,龙、凤等;文字,例如,象形文与甲骨文;五行及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图案,例如,生肖、祥云还有宝相植物包括荷花、“岁寒三友”等。这些传统符号体现着我们的传统精神,蕴含了古人哲学观与审美意识。

3.1.2色彩搭配。人们在观察景观元素中最能引起视觉反应的就是色彩。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一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文化特性。不同的色彩,可以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新中式”景观色彩搭配中保留了“国色”,例如,中国红、长城灰等作为主色调,营造出安和的景观氛围,引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共鸣。中国红一般用在大门、景观亭以及廊架处较多,可以体现高贵的感觉,营造喜庆的氛围。长城灰多用于铺装、贴面或者景观小品上,让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宁静与典雅。玉脂白主要用在景墙饰面及雕塑上,营造了纯洁、清静的氛围。另外,“新中式”景观在传统用色上,加入现代设计风格,融入了黑色和木原色。黑色的视觉感受是沉稳、内敛,多用于处理铺装的点缀、小品等。木原色是最能体现材料的本质,常与灰白色搭配用于铺装、构架等,沿袭了传统园林自然的理念。

3.1.3植物营造。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空间层次丰富。而“新中式”景观的植物搭配则趋于简洁化,一般营造2~3个空间层次。另外,各地区因气候、地形差异,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采用本土植物丰富景观效果的优势是:利于植物的长势及养护成本的减少。植物选择趋于本土化,最重要的是突显出了该地域的特色。不同的植物有着其独有的寓意。设计师通过植物的表现,传达出许多积极意义。松柏的苍劲耐寒,象征着坚贞不渝;桂花的芳香高贵,象征胜利夺魁;梅兰竹菊的清雅淡泊为世人钟爱,因此,被人们称为“四君子”。在西安的紫郡长安,设计师就是采用“四君子”加上莲花形成组团,使得院落充满自然气息。

3.2构景手法的体现

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营造出了意蕴深长的景观。现代景观继承了古代构景手法理念,借助场地周围风景,丰富空间景观设计。主要手法有:

3.2.1借景。就是借助视角所能看到的事物,把它纳入景观中,能为一道风景。借助的景物有很多,山景、水景甚至声景。借景能够丰富空间景观,扩大人们的视野,使有限的空间与空间之外无限的事情协调统一。

3.2.2障景。顾名思义就是阻挡了最初所要欣赏的景观。障景本身就是一种美感的体现,当绕过障景再观赏下一个景观时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3.2.3框景。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有选择的提取几处空间美景,更能显示其珍贵之处。这种利用门框、窗框等,来观赏前方景观的手法来源于古代的绘画,能够让现代人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古画意境。

3.2.4漏景。与框景有着相似之处,即利用窗、洞等,引发游览者兴趣。漏景的朦胧美是它最大特点,一般漏窗、门洞、格栅等都是制造漏景的材料。还有其它构景手法,例如,隔景、影景等都是丰富空间景观的成景手法。这些构景表现,充实了景观内容,协调了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3.3景观再设计模式

景观再设计模式是指“新中式”景观在对于传统元素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景观再创作。它的模式有:重复、拼贴、替换、转化等几种。重复是最常见的模式之一,即相同元素出现2次以上,营造了空间秩序感和韵律美。元素符号的重复出现,加深游览者印象,并能够传达文化的深层内涵。拼贴是对景观元素进行拼接或组合,拼贴的对象一般是文字或者景观小品居多。这种材质与材质的碰撞,材质与文化的碰撞,是景观设计中混搭风格之一。替换则是在用不同的材料、色彩替代原来的元素内容,而元素的形式保持不变。材料本身具有固定属性,在演绎元素形式时,能够传达出更多的景观信息。常用材料替换的模式运用十分普遍,演绎了景观的简单美。转化就是利用变形、错位等手法处理元素,这种模式直接保留了传统园林中的景观形态,回归了传统。

3.4景观意境的传递

古人造景讲究意境之美,所谓意境,是指人看到物体现象之后能用心灵感受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其意蕴和境界。景观意境是景观意象的升华。造园者通过对景观的建构,将空间事物、人的品质融入情景之中,达到人与景共融的境界。虽然现代景观中加入了时代符号,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古人也大不相同,但是意境仍作为景观设计中最高精神层面的体现。“新中式”景观将空间形态、场所等众多意境要素相互融合,使人们与空间景观产生联系,意境就是在这样相互关系的影响下,既反应了意象,又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心境,营造时空并存的氛围。有时,还通过合适的素材,适当的暗喻,追求含蓄的境界。

4结论

“新中式”景观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基础上出现的一种现代景观。它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提炼了传统园林的空间布局、造园手法、造园意境等,又融合了时代设计,创造出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取向。“新中式”景观设计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小到家中居住环境,大到国家建筑,“新中式”景观设计依然在设计长河中不断发展着。通过艺术家们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既要让设计,不失本土化,真正做到从“吸取传统”到“参与传统”,又要革物创新,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追求,推动“新中式”景观设计,让其展现强大的活力,是我们每个设计师的责任。

作者:乐同心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艺.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5(1)

篇10

关键词:过街天桥;景观造型;设计

1人行天桥的景观概述

众所周知,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为了使公共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人们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人行天桥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自己生活环境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对人行天桥的美观性和实用性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天桥的设计和运营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1.1人行天桥的景观概念

人行天桥作为重要的城市景观,不仅要满足其交通便利的实用性,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美观性和设计感,能够反映城市的整体风貌。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进行人行天桥的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周围的整体环境和人文气息,以使得建筑不突兀,能够完美地融为一体,同时也能在最大程度上给予群众便利。当然,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对于景观建筑的要求也有着极大的差异,这也是为什么人行天桥在不同地区形式多样的主要原因之一。

1.2人行天桥的景观构成

从专业角度上来说,人行天桥的构成也是复杂多样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最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就是天桥的自然生态环境、不可预知的变动因素、基地环境因素、桥梁建筑的本体因素和人为因素等等。在人行天桥的设计和建设中,这五个因素同样也是必须纳入考虑范围的。总的来说,人行天桥在设计和建筑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

1.2.1基地环境因素在该因素中,要把多项因素综合考虑在内,比如植被、水体和土壤等,广场状况和周边建筑的具体情况等。

1.2.2自然生态因素该因素主要包括声音状况和周边的空气情况等。

1.2.3人为活动因素该因素指的就是人们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对自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1.2.4变动因素该因素充满了较多的未知性,主要包括的就是天气和时间等难以把控的因素。

1.2.5基础设施因素包括桥墩、栏杆、铺装、色彩和材质等等。

2人行天桥的景观分析

2.1空间景观分析

所谓的空间景观,指的就是人行天桥在建筑和运用的过程中,所包括的桥上景观和桥下景观,其因素也是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要对其进行全局性的分析和解读。

2.1.1桥上空间景观所谓的桥上景观,主要就是供行人通过的桥上部分的景观,其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入口处和桥头以及天桥侧面的景观等。

2.1.2桥头空间景观对于规模较大的天桥来说,其桥头的建设也是不可忽视的,其桥头部分的空间主要是由结构杆件或者呈竖向排列的桥头建筑构成的,很显然,桥头部分是人行天桥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筑的形状和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天桥的整体水平,所以在很多人行天桥的构建中,桥头部分的建筑大多是被机构杆件组成的,能够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

2.1.3入口空间景观所谓的入口空间,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行人从引道进入天桥部分需要出入的空间,这也能在第一时间内给行人以直观的印象,所以其景观设计也是尤为重要的。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国外的人行天桥往往采用放置雕塑和制度等办法来进行景观的设计和美化。国内的很多景观设计则更多地采用了中国风格,以适合本地特色。

2.1.4桥侧空间景观在人行天桥的两侧的景观需要设计者投注更多的目光,因为行人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这一部分。所以这一部分的设计和景观的构建也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观,并且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护栏的设计上,可以考虑放置绿色植物,使整体的环境得以协调,让行人感觉舒适。同时天桥侧面的空间要美观实用,简洁大方。

2.1.5桥下空间桥下空间景观包括天桥下部街道空间景观、桥下的软质、硬质空间,桥下空间是桥空间中应综合处理的空间。桥下空间的主要功能是维系跨越环境的功能。究其原因,就在于天桥下的空间对人车的出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其的设计和构建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不仅能够提供便捷的服务,而且能够反映城市的底蕴和特色。

2.1.6周边景观对人行天桥周边景观要进行综合考虑,既要注意天桥自身的景观效果,又要注意人行天桥和周边的生态环境。所有天桥都处在一定的城市环境中,不同的区域环境、道路景观会对人行天桥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进行天桥设计时要从不同的城市环境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构建符合城市地域文化、造型新颖、景观优美的公共建筑体。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就是要创造一种场所,使其既具有实物形态,同时也包含游人的感官和体验。美图国建筑师霍尔说过,要在建筑和景观的构建中,切实把周边的环境纳入考虑范围,而不仅仅是依靠经验来行事,要把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考虑到位,才能真正体会建筑和景观之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也才能做出更好的设计。

2.2人文景观分析

2.2.1人文景观建筑是人设计和创造出来的,所以建筑往往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设计者的审美以及知识水平密不可分,带着文化和人的特色。就城市的发展和景观的功能性而言,人行天桥是一种建筑,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因为它是人们思想和努力的结晶,反映出一定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发展状况。

2.2.2时代景观建筑作为人们努力和智慧的结晶,也需要物质材料的支撑才能实现,进而便利人们的生活。而物质方面的材料和变化是一个时展的真实写照,所以天桥也可以说,是时代性的景观。

3人行天桥设计景观造型方法

3.1调查与分析

过街天桥景观对城市景观起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天桥的研究和解读不能离开对周边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深入分析和透彻解读,这样才能在更高程度上对人与社会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而这些都离不开对其周边环境的调研工作。由于人行天桥所带有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重要特征和使命,所以其建设和运用也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使其不仅具有较强的功能性,还能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所以在天桥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的因素,充分把各项因素运用到位,并且克服不利因素。其次,要在客观因素的基础和条件上,挖掘出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内涵,把自然因素和文化底蕴有机融入在一起,成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景观。在实际的环境调查中,主要的因素就有环境和具体的规划以及周边的试点选择等。不同环境主要涵盖的因素就包括自然和社会以及历史因素等。对自然环境进行分析主要的内容就是对地形和地貌以及道路和区域的特点进行全局性的把握。所谓的建筑环境指的就是要对周边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历史文化特征等进行全面的理解,以使得天桥的设计能够具有协调性。所谓的视点场选择,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在天桥的各个方向和各个角度的景观设计。其他因素则是对上述因素中没有提到的因素的补充,主要是各种建筑材料的特性以及其在建筑中的作用,使用者对天桥的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3.2应用美学与设计学原理进行规划

天桥的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桥梁的功能性和美观,所以其设计和规划也要对天桥的大小和建筑材质以及具体的风格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天桥作为行人通行的通道,其不仅仅是公共的建筑景观,更是城市风格和文化底蕴的代表,所以其建筑和设计也要具备多方面的特点,以科学合理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并且能够使得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当然,在天桥的设计和建设中,也要综合考虑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情况,随着人们观念的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才能更大程度满足人们的需求。天桥的设计并非是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设计师和建筑者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把客观环境和人们的需求切实考虑在内,所以只有对环境和人文特色进行全面的把控,才能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具有更强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

4结语

过街天桥以多样的造型结构形式融合于周边的环境之中,既方便了们的通行,又给人们文化和美的熏陶,突出了当地的特色,在具有实用的同时还必须有吸引人的外形,而设计中景观造型在其周围环境中又是自然的,从协调中体现天桥的特色和风格。

参考文献

[1]日本道路协会著,姜维龙译人行天桥造型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西蒙贝尔著,王文彤译,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和丕壮.桥梁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