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教育叙事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阅读教学教育叙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阅读教学教育叙事

篇1

叙事性文学作品主要通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因素为载体,生动具体的写实为表现手法来叙述事情的功能,与其他写作文体不同的是叙事性文学作品比较抽象,侧重于反应客观世界的虚拟事物为题材内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部分文章都是叙事性文章,由于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有限,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效果,成为教学重点。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还能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和鉴赏的文学素养。

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因材施教,构建多元模式的课堂

结合当前阅读教学工作现状,小学语文课本中叙事性作品的比例较大,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有限,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单一。老师因材施教根据文章的不同文体展开教学,树立正确文体意识,理解文本,明确教学方法和目标;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而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按照科学规律的教学策略和流程,通过渗透阅读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构建多元模式的教学课堂来,营造情景和氛围,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进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高小学语文叙事性作品阅读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1.正确把握叙事性文章的六要素,提高感知,概括核心

叙事性作品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叙事性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文章脉络,概括重点。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取叙事文章六个基本要素概括总结;或者通过填写文章六个基本要素内容来概括,同时注意语言表达与组织,对于文章主要情节要稍重点概括。

2.引导正确阅读能力,提升鉴赏和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课本中叙事性文章通常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摆在重点,通过对事情的描述和场景的刻画来烘托人物形象。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谨记叙事文章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通?^文章的细节来感悟理解人物的表现特点。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将相和》这篇叙事作品,通过细节描述了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方式。具体细节描写如:“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廉颇与蔺相如争位次,比高下,一再挡道;“远远看见”和“他赶紧叫……往回赶”通过具体的人物语言表达和动作等细节描写,直观表现出蔺相如不与廉颇斤斤计较,以大局为重的高贵品格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阅读教学中通过对人物和事情的细节研读,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模拟感受人物的形象和当时的心理,不但提高阅读理解力还启迪智慧和精神的熏陶。

3.通过阅读学会写作,提升灵活应用能力

叙事性作品的阅读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老师应教授给学生如何读懂文章的技能,理解和领会后在文章写作是灵活运用学习中的名词佳句。只有掌握阅读才能写作,叙事性作文写作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阶段重点。老师在教授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同时,还应导入作文写作方法,点拨学生借鉴优秀的课文如何把叙事性文章写的生动具体。为此,叙事性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理会文章思想的基础同时,还应让学生学会叙事性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

(1)叙事性文章段落结构形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2)叙事性文章的记叙顺序:顺叙,如:巴金的《鸟的天堂》、倒叙,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插叙,如:契科夫的《凡卡》、地点变换,如:《金色的脚印》等叙述方式。

(3)文章内容主次、审题和拟提: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结尾点明主旨等。

(4)细节描写:人物语言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

这些叙事性文章写作规律和常识也应让学生掌握,在作文写作中灵活运用。

4.科学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考、理解和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个性化的行为。只有自读和自悟才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也是学好阅读的基础。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正确科学的引导学生阅读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感知,加深对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和理解,感受情感熏陶,思想启迪,积累优美文学语言,提升文学作品审美观念。课堂阅读中尊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法,不用自己的分析判断去左右学生的阅读时间和体会。形成课堂教学老师、学生和文本良好互动融合,老师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语境感知体验,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话,营造文章的语境和氛围,从学生角度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独立思考,对疑难点勇于提问、对于创造性的部分要敢于联想,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见解。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引导学生对叙事性文章中精彩的名词和佳句,通过背诵和抄写形式进行积累,理解后形成自己的文学根基。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景创设 艺术性 实效性

一、小学阅读教学情景创设的意义

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工作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利用情景创设的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比较常见的方法,这种情景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讲,通过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似的情境,能够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的拓展,通过教师设定的情境结合阅读文章的文字内容,能够让小学生对晦涩的文字内容产生感性的理解,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并进一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从教学兴趣角度来看,单纯的文字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显得冗长复杂,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面对长篇的阅读文章容易对文章产生厌烦的情绪,学习兴趣下降。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根据阅读的文章内容设定相应的情境,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小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反感情绪,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兴趣的鼓舞下,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学情境艺术性和时效性创设的途经分析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得发展过程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做好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奠定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注重对教学情境的创设,阅读教学缺乏利用多种教学情境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使得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单一,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提升情境教学的艺术性和时效性,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做好情境设计

阅读教学情景设计的一个最重要途径,就是利用好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情境创设。小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能力比较低,他们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面对一些社会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通过设定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叙事类文章阅读,这类文章通常需要学生发挥比较强的感性思维去理解事件中的人物思想,或者通过发散思维来对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往往这类叙事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深度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作为教师,对于这类叙事文章的情境设定的把握方面,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人物情节等等给学生进行情境的设定,可以列举一些学生身边比较常见的人物,事件等案例,选择与阅读文章事件内容具有接近性的案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身边的案例来更好的理解阅读文章中的事件,人物等等。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需要教师发挥艺术思维,在充分理解阅读文章内容思想的基础上,更好的对文章有深度的理解,同时,需要教师有生活经验,注重对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事件等给学生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帮助教学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发展中,需要小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培养阅读兴趣,但是,相比于传统的书本内容,小学生对于一些文字知识以外的内容更感兴趣。通过书本内容培养阅读兴趣并不是一个最有利的教学方法,还是需要小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培养自身的兴趣进行学习。

未来在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在书本文字内容阅读教学之外,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对于一些涉及到古典名著的阅读理解,其中包含的一些文字内容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通过一些影视作品等展现古典名著的内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的影视作品的理解更好的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这样,也能够从保障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强化课堂活动带来的阅读理解效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更加重视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发挥课堂活动给阅读理解教学带来的积极意义。未来,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扮演等,对于一些情景内容比较突出的文章,通过不同的情景的设计和渲染,引领学生进入到这个活动内容中来,通过亲身的感受来具体实践课堂阅读理解活动情况,培养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课堂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关键点来设置具体的活动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工作中多和学生接触,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只有这样,才能够选择更加适当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策划组织活动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对活动有一个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更加全面的对活动进行策划和补充,保障整体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关注,并且吸引学生加入到具体的课堂活动中来。

三、结论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手段,能够更好地实现对阅读文章教学的整体把控,同时,也能够利用情景创设,将小学生带进一个更加有吸引力的环境中,提升小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小学生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当前,大部分研究者从“语文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革趋向出发,重新对待并思考外国文学阅读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意义[1]。人们珍视优秀外国作品,其彰显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展示了人类的精神轨迹,并给以美的视角[2]。阅读教学即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有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3]。彭伦认为经典阅读要得当要有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4]。因此,外国文学作品才会出现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随着人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断实践与研究,越来越受重视。

一、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世界文化的互相交流与融合,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施教学的任务显得格外重要,这关系到我们的学生是否具有广博的人文精神,是否具有世界公民的多元文化理念。世界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批判地汲取优秀的养分,是一个民族文学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5]。从一代文学大师鲁迅、茅盾、巴金,到当今文坛的俊杰,他们都从世界文学中吸取了丰厚的精神资源。小学生具有审美和基本的阅读水平,而加强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研究,并且对学生加以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精髓、道德理论,提高文化审美能力,亦可以培养阅读个性,提升文学素养。同时,丰富小学生对外国文学的文化积淀,唤起阅读兴趣。

二、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外国文学作品的概况与特点

小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有55篇,约占1至6年级共12本教材总课文数量的26.19%。这个数据中显示着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占有一定比重的。这55篇外国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编者的中心思想: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弘扬优秀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适当适量安排。在数量上说,总共有55篇,这些文章都是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很经典的一部分。55篇外国文学作品约占12本教材总课文数量的26.19%。从这个数字中可以看出外国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作品体裁上讲,可以分为主要的六个类别:寓言、记叙文、说明文、童话、叙事性散文、小说。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不同类别的文学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并且了解各样作品的风采。在这其中,记叙文为主要类别,通过讲述人物、风景等线索展现中心思想。其次,小说、叙事性散文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童话、剧本等所占的比重较少。

三、小学语文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人与外界的一种交流方式。通过阅读可以陶冶性情,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进行内心的交流。任何人都应该从阅读中获得知识、汲取营养,从而丰富内心世界,增强感受力。因而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1.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对知识与能力这一方面在实践中十分重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的完成也有显著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该目标有些细节仍应该被重视,比如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教师认知偏差。在小学语文外国文学阅读教学以及教师的认知结构中,传统观念仍然占据了教师的主要思想。教师认为基础知识是一个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因而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生字词、做练习卷纸这样的基本知识能力的培养。教师不重视外国文学作品,将本土的文学作品看作主流教学内容。并且认为本土文学作品教学起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母文化。无论从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视程度上还是在阅读教学的内容结构时间分配上,教师的教学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偏差。2.淡化“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来说,小学语文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效果不是那么臻美。在外国阅读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人对于方法的掌握,因此对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个维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第一个维度效果好。现阶段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教师仍然是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只需要跟着老师的思维,完全没有任何个性思维的发展。教学方法也是单一化,主要是学生单一化地阅读教材、寻找有关的教辅材料去理解作品背景知识。在僵硬化思维模式中,其教学效果远远不及预期效果,学生只学会将知识学死,死记硬背把卷面的题学会,从而使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走向一种偏颇的模式,缺乏灵活性和阅读的主体性。3.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这是三个维度中要求最高的目标,同时,这个目标也是一种隐性目标,因为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不能够直接地展现出来,它需要时间的验证,从而得以体现。这一目标没有直接的量化或精确化的比较,其本身的完成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较难以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忽视对教材的情感内涵挖掘,更多以态度说教或者直接灌输学生一种价值观和情感观为主,学生的积极性更是调动不起来。如此一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实施起来更是呆滞木讷,触及不到学生内心真挚的感受,更回归不到学生生活的本质。因而语文的人文性就无从体现,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审美力,亦不能使学生领悟作品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等。所以在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更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四、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有智慧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添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从学生需要出发,适当地选择并且运用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学习模式,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研究。1.提高专业素养,改变传统观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掌握能力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但是在现实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外国文学专业素养并不够。在大学期间仅仅学了一学期的知识,而且在其他的时间并没有继续学习深造。因此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多阅读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师能够深刻理解到不同外国文学作品内涵的时候,才能够真正把课讲明白、讲透彻,才能让学生深刻明白外国文学作品的内涵。使学生真正学好外国文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主角让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单纯的讲解改变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课本剧、续写故事、情景展现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并且亲身感受到作者的深刻情怀。相对应的,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对教学有一定的掌控能力而且还要对现场教学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由原来单一的讲解模式转变为导演模式,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厘清中西方文化与背景的差异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精神的重要载体,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的心灵历史。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人教版小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中,有几篇是科普类文章。如法布尔所写的《蜜蜂》《蟋蟀的住宅》,法布尔从身边的自然界出发,探寻身边的小动物是以怎样的状态去生存,寻求这个世界其他的生命是一个什么样子的,而这正体现了西方人的一种理性的思维。而《小英雄雨来》《》等文章,体现中国人的感性思维,重视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以及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价值。通过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国人偏向感性思维,更重视对生命的思考;而西方人偏向理性思维,去探索身边的事物并且求证问题的本源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搜索有关的外国文学作品,增加阅读量,提高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力。3.正确把握教材,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教师而言,对课文的把握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学形象,品读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艺术的表现力。教师应该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情况进行恰当的教学把握。例如,对于剧本或散文类型课文的讲解应该采用整体把握的方式。整体把握是指对课文文本的大体掌握,不是指把整片的文章从字到词,从每一处细节都掌握得非常透彻。六年级的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抒情性散文。这样的课文就非常适合整体感知,把握“这片土地为何那么神圣?”“这片土地指的是什么?”点到为止,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设情境、理解文章。每个人的经历与理解不同,自然对课文的欣赏角度也会有所不同。要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理解,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寓言和一些有寓意的叙事性文章却不适合于整体把握,需要细细品读,挖掘课文的深层次含义:这篇寓言到底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学生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要详略得当进行点拨。4.开发与外国文学相关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6]。叶圣陶先生认为习惯必须通过语文教材而有所养成。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数量只有55篇,对于提高小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必须衍生出更多的教本。一本好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校本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材要展现更多国家的优秀作品,其宗旨就是吸纳人类多样文化精华。课文题材包括人物传记、科技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人间冷暖都要有所涉及。体裁方面也要丰富多样化,要有散文、寓言、小说、诗歌等,注重拓展和运用。所以,编好一本校本教材,就必须对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排体系要深入了解,要做到对教材的全面认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总之,教师要深入研究外国文学作品的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现状,并且对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排体系深入了解,要做到对教材的全面认识,这样才可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从而真正做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参考文献

[1]赵笙丞.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2]朱维之,赵澧,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5.

[3]陈光基.怎样上好语文阅读课[J].吉林教育,2010(31).

[4]彭伦.经典阅读当随时代[J].云南教育,2003(31).

[5]陆喜培.全球化与民族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J].广西民族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篇4

2.A君与南蛮姜亦炜

3.忘带钥匙崔亚博

4.踏雪谢凌志

5.我爱我"家"俞虹莺

6.挂吊针记杨世宏

7.让青春的翅膀随梦飞翔——学生工作侧记徐忠奎

8.才女好色魏晓婷

9.经典的生命力散文选刊(理论版) 崔海亮

10.元代文人生命之歌——散曲龚永标

11.余秋雨"从历史怀疑主义到历史参与主义"之评析沈韬

12.试论魏晋诗歌中彰显的侠义精神之嬗变蔺梅芳

13.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吴琳瑛

14.从跨文化视角看翻译语境及其移植赵敏

15.浅谈孔子之"仁"禹慧平

16.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左光华

17.爱国宣言曹希柱

18.新农村文化建设视角下的网吧市场现状与管理张宝珍

19.谈音乐表演艺术的情感体验张昌通

20.美术教学改革初探潘秀妹

21.浅谈中学班级管理艺术姬书明

22.浅析中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化廖德珍

23.浅议张叔良与近代苏州报业庞红舟

24.救救孩子——对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认识曹木

25.畅想大学生思想素质工作体系的提高刘孟荣,王亚

26.春风拂面杨柳青细雨润心桃李开——浅谈班主任的情感教育艺术姚长猛

2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学生一个世界——新课程改革下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聂红

28.我国服装品牌发展与运作模式初探张朝阳

29.刍议交际用语牵手高考试题陈秀红

30.解读写作背景感悟文章主题陆斌

31.对等腰三角形分割问题的教学研究与反思高兴平

32.行动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初探窦俊霞

33.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丁红

34.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李小萍

35.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政治新课改赵爱红

36.新课改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丁红

37.巧用留白艺术,昭显语文个性林建国

38.探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张冬梅

39.数学教学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刘献龙

40.巧析古诗词刘华

41.赏析创新示范课《乡愁》谭正坤

42.寻异路探古文胜景——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王瑞红

43.散文选刊(理论版) 英语教学与文化意识培养王秀琴

44.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白静

45.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马庆明

46.浅谈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张荧

47.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初探秦浩

48.探究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能力赵会霞

49.试论体育的智育功能陈长义

50.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崔文华

51.中考作文复习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浅探朱咏菊

52.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赵鑫源

53.整一块菜地,播下数学的种子于士春

54.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韩静

55.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思索黄学勤

56.新课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两种类型郑民生

57.浅谈语文课堂的素质训练尹娜娜

58.浅谈如何解决学生习作中的汉式英语郭凤娟

59.如何培养职专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刘玉红

60.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刘爱霞

61.浅谈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杜丽丽

62.语文活动课的探索任广丰

63.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王会超

64.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设计孙造

6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育张志强

66.浅谈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刘复建

1.怎一个"情"字了得——说刘云散文仵从巨

2.走进三毛的真情博爱世界刘丽丽hHTTp://

3.自我沉沦的代价——论毕飞宇近作中女性的悲剧命运郭廷梅

4.爱的味道——比较阅读《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李雪

5.生命的赞歌——谈金波童话陈曦

6.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读后任敬伟

7.论文学创作中的作家创作陈曦

8.再读《风波》:叙事运动节奏中叙事意味的彰显王凤玲

9.悠长的忧,悠长的美——论《故乡》的美学风格张开翔,李亚欣

10.挪威的森林谢凌志,曾海

11.落后的世情韩松

12.我家宝贝初长成张荧

13.浅谈利用图书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李荣莉

14.评估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钟惠荣,韦武

15.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张帅,钟会菊,刘凌云

16.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互动合作张燕

17.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师评价方法初探周恩莲

18.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和改善途径曹宇,贾绍宁,史建伟

19.论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张慧

20.浅谈古文阅读教学王爱梅

21.作文教学中的"激情"散文选刊(理论版) 朱捧霞

22.引路,开门——语文教师要努力上好作文教学课赵桂芬

23.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低效行为及改进策略刘小湖

24.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曹木

25.初中科学多媒体教学与思考贾爱云

26.谈作文教学中赏识方法的运用寇小敏

27.教会学生查字典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李桂娥

28.朗读——阅读中的佼佼者罗瑾花

29.新时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王海朋

30.如何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尹功良

31.用数字资源辅助语文教学司园园

32.作文教学,我有话要说刘丽

33.如何提高政治教师自身信息素质李玲

34.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备考指南王建青

35.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潘俊彦

36.浅议中学英语"情境体验教学"刘向荣

37.怎样上好一堂英语阅读课刘骁

38.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郑金涛

39.浅谈历史教学的求异思维刘振文

40.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何伟杰

41.化学学习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裴红云

42.初中历史新课程活动应重视突破学生思维定势黄美君

43.浅谈初中英语口语训练宁银海

44.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探索吴伟静

45.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吴永雁

46.健美操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罗洪涛

47.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体验齐娜

48.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张安霞

49.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及其策略张素斌

50.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张晓英

51.高中阅读教学之我见王荣慧

52.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姬爱芝

5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石兰兰

54.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杨春华

55.职校班主任探索德育新思路董剑波

56.科学管理班级的几项建议陈建仁,孙淑怀

57.散文选刊(理论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漫谈刘浩永

58.初中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教学应君飞

59.挑剔的"O"——拼音教学的一点启示刘新

60.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应从兴趣开始任建荣,才智

61.谈谈中学班级管教张秀芳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价值;教学策略

小学教育阶段中的语文教学,作为发扬和传承我国传统优秀汉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加高效的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各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于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视意识,进而全面激发班级中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此,笔者在文中对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当前阶段,民族地区小学由于受客观因素(家庭、校园)的影响,学生在进行实际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创建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此问题主要表现小学生并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尤其是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管教和教学进而造成的。同时,民族地区小学应用的语文阅读材料的质量与数量不够丰富,另学生喜欢看的、想看的、可以看懂的书籍数量不是特别多等。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差,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力还比较薄弱。为此,需要语文教师及时的进行提高自我的教学意识,并以此作为支撑,科学有效的进行应用主题阅读教学方法,进而使得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健康发展[1]。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价值

(一)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民族地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小学生,阅读的文章体裁大部分都是同类主题的体裁。班级中的学生可以依据自我的阅读喜好进行选择,并在不断选择过程中逐渐地发现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在此种文学涵养的积累活动中,学生也会自觉的扩宽自我的阅读视野。主题阅读教学,要求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少进行阅读五篇左右的文章,全新的不同类别的文字会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真正成为语文阅读学习活动的主人。

三、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笔记式阅读

笔记式阅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主的进行记录阅读笔记,进而不断积累和掌握优美词句,同时记录自我的读后感。学生在进行实际记录阅读笔记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进而进行语文阅读内容与美术学科艺术内容的整合,让其在记录过程中不断进行添加特殊的标记来进行图文结合。此举非常有利于学生将精彩的阅读内容进行转换至图文并记忆,进而不断加深自我的学习印象[2]。

语文教师为了更加的突出笔记式阅读教学方法的效果,教师需要为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制定记录学习笔记的要求,同时需要对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及时的教学评价。不断进行明确阅读内容的中心主题,按照其中给出的文章主题进行阅读一部分相关的文章,并进行收集和记录相关的比较好的语句,做好阅读批注。通过班级中的学生自我,不断寻找文章内容的关键字词以及叙事手法、联系文章前后故事情节等,进而切实的记录下专属于自我的收获。

(二)批注式阅读

批注式阅读,主要是指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标记记号,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留下自我的思维印记,还可以通过不断记录自我的读后感,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读、注、批”不仅是学生运用眼睛进行观察,还需要将心、脑、手进行完美的配合,记录自我的对文章内容的独特见解[3]。

学生在进行自我阅读过程中,将自我的真实情感全部填充至与文本相对应的空白处。可以有效的为学生与阅读内容之间架起一座比较直观的对话。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批注阅读前,要求班级中的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批注方法。进而有效的让班级中的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自我提炼文章的阅读观点,并依据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表达自我的见解。

(三)互动式阅读

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为班级中的学生细致的进行讲解互动式阅读的各项流程。首先,阅读文章,用心的教育文中的字句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可选择一些必要的辅助阅读的工具。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文章隐含的中心内容。通过勾选出自己喜欢或者是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填充自我的真实情感。其次,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对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进行大力的举荐,并说出自我喜欢的原因。再次,运用辅助阅读工具,彻底的解决文章中的字、词的理解问题,然后运用略读的形式来进行简要的分析内容。最后,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通过集体的诵读、背诵、提出学习疑问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则需要在学生进行实际学习过程中,进行实时的学习引导,以此来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中首先简要的分析了民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发展现状,随即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用主题阅读的的具体价值,最后着重的分析了主题阅读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此来全面推进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杨玮,1982年12月31日出生,男,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族:汉,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海量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强.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4.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建构主义;探究;对话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而阅读教学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他们获取信息的准确性,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以及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合作的质量。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适当的阅读量,一方面可以开发智力、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陶冶情操,帮助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然而,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弊端,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学生阅读兴趣不足,教学机制僵化,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汉语教学在初级阶段的发展和提升,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培养。

(一)单一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手段单一,选用的材料在形式或内容方面太陈旧,无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现代的学生对于视频、卡通并不陌生,甚至在特殊情况下比教师更为熟悉,而教师还拿那些《小蝌蚪找妈妈》之类的图画书显然无法吸引学生,因其无论是内容还是画面都过于简单。

(二)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影响学生知识量的增加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阅读的盛行,纸质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根据我校2012年针对3年级到5年级6个班级近2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普遍少于1小时,而玩电脑游戏或平板电脑的时间则普遍超过1.5小时。这种情况对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是非常有害的。

(三)阅读教学方法的缺失导致教学机制僵化

除了教学内容存在问题、课外阅读存在问题外,小学教学的阅读教学方法缺失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许多小学教师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于教学规律和教学科学缺乏基本的研究,根本不能够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也无从指导学生的阅读。他们习惯于丢一堆过时的、幼稚的材料给学生阅读,对于阅读设计、阅读过程和阅读效果都缺乏关注和评价机制,因而导致了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阅读障碍。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策略探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课程目标”第七条明确提出:“小学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力和理解能力。”此外,“实施建议”部分,又特别强调了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多培养学生们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新思路。

心理学家皮亚杰教授等人提出的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本质不同的认知图式(或结构)。基于这种理论,作者认为可以从探究式阅读教学和对话式阅读教学两方面,重新建构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从而提升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一)探究式阅读教学

简而言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诱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具体而言,探究式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重视阅读设计。教师在课程进行前,必须清晰确定自己授课的内容、学生阅读的材料和阅读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并进行图示化设计,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兴趣。这种阅读设计必须照顾到孩子的猎奇心理、荣誉心和自我表现欲望等,合理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阅读水平的提高。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提出问题。在现代课程教学理论的视野内,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教给学生在阅读基础上质疑,辅以教师的点拨,就能达到“教师之教,不在于全部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的境界,有助于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阅读过程中的质疑和问题,由于这是一部分学生所面对的难题,因此教师教给学生提问的方式方法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也尤为重要。建构主义强调创设情境的巨大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于思考、大胆发问,提问的内容可以包括对篇章中人物的重要性的提问、对优美语句的提问、对主要内容的提问、对结尾的延伸提问等。对优美语句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之所在,增强语感;对主要内容的提问则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叙事脉络,提高获取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

3.教师针对性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完成预习的前提下,针对问题情境,创设特殊的阅读语境,引导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发散式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多领域地思考并解决问题。学会学习,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理念的最好实践。

4.通过评议和刺激,实现阅读兴趣建构。在阅读过程的后期,教师还需要针对阅读过程中的个体表现进行具体细致、有的放矢的点评,指出问题,总结优秀之处,并可以适当进行小组评分、口头表扬或“流动红旗”的奖励等措施,进一步激发和诱导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

1.注重课前预习,实现学生与阅读材料之间的初步对话。预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诱发学生的“期待视野”,因而它既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初步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明确预习方向,对于提升这个初步对话的质量十分必要。因此,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向学生说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指明预习方向,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掌握课文内容和预备问题进行思考。

2.立足课堂,实现学生、教师、材料三者之间的多维对话。《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才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这也向教师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前提,即教师自身要熟悉阅读材料的内容,抓住合适的“切入点”,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进一步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多维式交互对话。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只是“引路人”的角色,也就是说,可以带领学生思考,但是不能代替他们思考,教学过程应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展开。有时候,教师也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采用“故事接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对于阅读材料进行拓展或改编,这同样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多维对话”。

3.学以致用,实现学生与生活之间的深层对话。在实现前两次对话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适当方法,如诱导法、激将法等方法开展学生与生活之间的深层对话,以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对于有些情节曲折离奇的故事性文本,如《西游记》、《水浒传》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理解,把某一场景、某一故事环节的人物形象通过“小戏剧”的方式表演出来,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三)增加课外阅读量

随着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跃升,现代小学生的成熟时期逐渐提前,因而,传统的阅读材料远远满足不了求知欲强的学生的需要。因而,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开拓视野,仅靠课本上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经常互相介绍好书,拓展阅读的种类和范围;也可以组成兴趣小组,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有效迁移到课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阅读技巧的同时,也应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不断汲取新的阅读教学研究成果,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主体,从他们的身心特点出发,以探究、对话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学到知识,真正领会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许梅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4).

[2]段明素.小学阅读教学初探[J].现代阅读,2012,(10).

[3]赵俊宏.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现代阅读,2012,(9).

篇7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尊重学生个性 差异性

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略读、浏览和精读、积累是十分重要的。略读、浏览是为精读、积累做准备。加大阅读量,学生在浏览时就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在阅读教学时,学生就能补充新信息,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独到的阅读见解。学生在精读时有了充足的积累,久而久之,就能将习得的语言内化吸收并在语言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个性化理解和创作夯实基础。因此,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要从阅读的数量着手,增加积累;从阅读的积累落实,提高能力。

一、在教学目标上体现差异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降低难度,将重点放在生字拼读教学上,让拼音真正成为农村孩子的识字拐杖,为以后的大量识字奠定扎实的基础。再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通过学情分析:刚上二年级的小孩,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对事物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尤其是农村的小孩对自己或同学的长处与短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在选择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差异生,让学生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环境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中明白“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在教学内容上适应差异

教学内容的变序绝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突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或教材结构组织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如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课文,可以从课文记叙事情的结果或结论入手,例如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可从“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事情的起因是怎样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就会从课文中找事实,举例子,进一步理解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善谋划;而含有直接点明中心的段落和语句的课文,阅读教学时就可找准文章的中心,直奔中心,像《凡卡》这种采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法的课文就可以采用内容切割法。此外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插入重点式、主线牵动式、视角交叉式等变序方法。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序列,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三、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差异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四、在教学方式上发展差异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最能体现教学个性的环节之一,也是有效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篇目,不同体裁,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二是符合学生接受的可能性,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三是符合教师自身的特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实施,教师是主要的“执法人”。有的方法,甲教师运用得当,左右逢源,效果显著,可乙教师运用起来却别别扭扭,进退维谷,难以奏效。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必须符合教师的特点,也必须符合教师的年龄、性别、学识、风格、兴趣、爱好、阅历等。在教学中教师总是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全方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其次“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定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因势利导;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成为教师启发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及能力的活动过程。

五、在教学评价中尊重差异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积极的意义。第一,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和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低的局面;第二,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第三,可以更加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之养成终身阅读品质、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组织讨论探究,形成阅读能力,进而尊重学生的阅读自,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实施个性化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为高层学生指明方向,为中层学生提供进步的阶梯,更多地关注低层学生,对他们实行“三多三优”原则,即多指导、多鼓励、多练习;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面批。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题目:低年级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 一、研究缘由

1.课题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现今的国际数学教育领域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已不再是只重视数、量、形等内容和目标,而更重视沟通、推理、联结、解题等过程目标。重视培养儿童在数学概念间,垂直数学化的内部联结能力,以及在数学与生活或其他领域间水平数学化的外部联结作用。由此,我们发现在数学学习中引入绘本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数学阅读打开一扇数学的窗,让他们能跳出课本读数学,跳出考试品数学,跳出课堂学数学。

2.现状分析

绘本阅读多出现在语文学习中,在数学课堂中少有看到。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学校进行了绘本阅读教学的尝试,较多的尝试出现在语文教学中或者幼儿园的语言类阅读的教学中,也有一部分学校进行了数学绘本阅读的教学研究。在国外,从幼儿园到小学,绘本阅读已相当普遍,尤其在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在他们的教学中,不仅运用于语文课堂,也应用于数学课堂。近几年台湾用于数学课堂的也比较多,甚至有了定制的小学数学绘本教材。

3.价值意义

数学绘本因图文并茂,贴近儿童,将数学知识巧妙蕴藏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能很好地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儿童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数学绘本的教与学能有效帮助低年级儿童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数学教育之间搭建软着陆的平台,让低年级孩子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概念界定

1.数学绘本

数学绘本就是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以简单的文字,丰富的场景等展现数学概念、数学认识等的一种图画书。

2. 数学绘本阅读教学

数学绘本阅读教学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借助于数学绘本阅读指导孩子去感知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学生数学认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挖掘绘本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把绘本与现行的数学教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整合。通过老师引领,使学生在绘本阅读中发现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大大促动数学老师自觉走进数学阅读,重视数学绘本阅读,关注绘本给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而产生的影响和改变。促进师生之间的数学沟通与交流。

2. 课题研究内容

(1)精选绘本,感受数学绘本阅读的方法,努力挖掘绘本中的数学。

(2)利用绘本阅读,感知进行数学学习的途径。途径一:课内巧用绘本,体现绘本的价值。①看绘本。美国斯图尔特.J.墨菲先生认为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离不开看。他说:是美丽的图画和生活的故事教会了我数学。因此要让一年级学生学好数学,爱数学,我们在课堂内进行绘本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欣赏绘本中的图画,因为当学生遇到知识的疑难时,可以利用绘本中的图画,充分展开想象,然后找到问题的答案。②读绘本。儿童天生就喜欢听故事,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选择绘本,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来呈现,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不断产生数学问题,从而主动地去解决问题。③玩绘本。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绘本中的内容,让学生变成绘本中的主角;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去解决问题。途径二:课外活用绘本,彰显绘本的魅力。①根据数学学习的结果,续写绘本,使学生在续写中温故而知新。②根据数学实践,遵循学生爱涂爱画爱模仿的特性,鼓励学生学画绘本,创造自己的绘本。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有关绘本阅读教学的资料以及他人的教学案例,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同时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和改变,逐步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要认真研读国内外各类数学绘本,引导学生看绘本,读绘本,爱绘本,创绘本,以数学活动课为阵地,课内外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整合、反思、改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研究步骤

第一,准备阶段(2017.11):选定课题、填写研究申报表;确定执研人员,成员了解数学绘本阅读的相关信息。

第二,研究阶段(2017.122017.10):撰写开题报告,确定实施方案,定期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研讨活动,研究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究课,向课题组提交研究课例、课件,研究论文,教学反思等;在整体研究运作中,完善方案和教师互动式研究制度,考核评估制度。

第三,结题阶段(2017.11):撰写结题报告。汇总课题研究的成果,申请专家组鉴定。

六、预期研究成果

1.全体成员每人至少有一节集团以上的课堂教学展示或获奖。

2.在指定博客中记录研究的过程,每月至少有两篇次的研究材料。

3.发表海门市级以上论文(含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教育案例等)。

4.撰写结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

七、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课题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教学数学学科的教师,有学校中层干部,有新入职的教师,具有一定的活力。执教过多节片、县级公开课,经历过大循环教学或多次送过毕业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有多篇文章在省、市级发表,曾是市级课题研究的核心组成员,有着一定基础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课题能力。

2.课题研究各项前期工作准备充分

在本课题酝酿立项期间,我们利用书籍、期刊、网络等广泛阅读和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比如:《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教育心理学》等著作。

篇9

一、注重学生发展共性,强调学生发展个性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学生的各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教育的目标上看,让学生树立共同的理想,遵守共同的道德准则,是教育的共同目标,也是所有学生学习的共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形成共同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需要让学生树立起积极的精神取向和良好的精神品质。但这只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师还需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教育学家加德纳曾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看,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巧于构思,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组织能力强,有的想象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采用标准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个体失去自我发展的机会。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用他最擅长的方式来理解文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例如,在《草原》的阅读教学中,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是生活在南方,没见过真正的草原,那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已有的经验描述出草原的景象,然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看看作者笔下的草原,与自己想象的是否存在差异,最后能够认识到草原的基本特征。当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如文中写到:“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那教师就可以借题发挥,让学生用一首歌来表达自己对草原天空的理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注意横向比较,强调从类似中求差异

从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排上看,尽管文章种类丰富,但也会集中收录多篇风格相似的文章。从教学的角度上看,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某一类事物有更多、更深入的认识。但我们也知道,即便是描述同一事物,不同的作者也会有不同的感受,采用的叙事方式也各不相同,这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归类比较,让学生在某一类文章中寻求异同。一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这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夕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夕照》和《海上日出》进行系统的比较,以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太阳,并能够初步地分析判断出两篇文章在对太阳的描写中采用了哪些相同的叙事手法、哪些地方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哪里等。当然,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可以以相应的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比较。如笔者在教学中,就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这两篇文章中,太阳是怎样变化的?两位作者分别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太阳的?有何异同?

这样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文章的差异性,对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注意课堂的总方向,强调学生的不同观点

尽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教师更是整个教学的风向标。也就是说,教与学的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需要彼此合作。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把握课堂教学的总体方向,要让课堂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是,同时也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让课堂出现不同的声音。

例如,在《景阳冈》的教学中,尽管大部分学生对武松的勇猛很崇拜,但是也有学生提出“武松打虎,不应该”这样的观点。事实上这与文章的内容无关,但是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有其合理性。此时,教师应该保留学生的意见,肯定学生的观点,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强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策略 有效性

语文,作为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被认为是语言知识、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以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而阅读能力在语文能力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统筹地位,阅读是对事物形成理解的途径,也是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信息阅读、搜集与处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和整体学习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定良好的成绩,但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约束了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当前我国学校教育还是比较倾向于“知识服务于考试”的理念,而并未对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有效培养,语文课堂教学也大都是教师灌输于学生的模式,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的同时,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语文阅读方面,阅读材料不够精确,初中生的阅读量普遍不够,知识面比较狭窄,这也影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甚至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如果不能有效提高,就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

因此,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足够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致力于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灵活采用多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重点攻克阅读教学,搭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大限度的提升初中的语文水平与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探析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在此期间有效开发、培养其阅读能力,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与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存在,教师则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之中,应引导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促使其真正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此外,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主动性的调动。学生只有通过有意识的阅读,才能对文章的信息与主旨形成深刻的把握,理解并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加强学生阅读意识的培养,合理增加阅读量,关注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阅读与写作有效联系,促使其不断得到启发,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写作能力等。

(二)教师应善于课堂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是学生能够完成深入阅读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化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的更多的便利与帮助,比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利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形象生动的将学生引入阅读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而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等保险形式,也可为学生营造最佳的阅读情境,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阅读的内容,感受文章的魅力和情感,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同时有效增加其知识量。

(三)合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在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不断拓展初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综合提高其自主阅读、探究、感悟、思维创新能力。比如:《星星变奏曲》这篇文章,其内容与形式都很精致且优美,所以教师就可以采用朗读或文字欣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其境界;而《范进中举》这样的叙事性文章,则可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让学生自由组合,将“范进中举”的画面表演出来,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的同时,还可促进其对范进等人物当时的心理形成良好的掌握。

此外,教师也可利用文学作品 “留白”而促使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填充,培养其善于拓展与创新的能力,进而让学生对文学作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体验与欣赏。例如:《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这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的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他的长衫怎么不见了呢?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拓展其思维空间。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贯穿了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学习的始终,更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不断提高,更对语文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善于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效率与水平,致力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初中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值得引起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并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