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培训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经济培训

篇1

    (1)法律法规意识培训。制定资源管理和节约、综合利用、节能及可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法律法规,从加强部门协调、拓宽融资渠道、依靠科技支撑、健全法规制度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将碳减排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根据实际需要,加快拟定地方性的法规和规章草案。各政府部门按照统一法规、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的要求,加强对碳减排工作的综合监管力度,推进责任的落实。各级统计部门把节能降耗、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碳源碳汇评估、低碳教育培训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体系,逐步建立碳源碳汇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对重点低碳教育培训项目的监测和统计,加大技术装备和资金投入,配备低碳经济和教育培训专业人才,保证数据准确可靠。加大低碳统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的交流。

    (2)重点低碳项目培训。强化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技术,大力发展低碳排放产业,着力提升金融业、物流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健康产业和环保产业,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着力推进生物质能、沼气、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碳汇,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切实保障生态安全,重点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矿区生态修复与重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金属和土壤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同时,促进低碳试验试点培训,依托现有工业园区、产业区及产业集中区,进行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改造。规划建设低碳能源、低碳物流、低碳建筑为主要内容的低碳集中区,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实现绿色低碳化,推广绿色低碳建筑,鼓励建立节能低碳、可再生能源利用最大化的社区能源与交通保障系统。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制定节电节水、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规范,针对商场、宾馆、旅游景区等设施,加强对顾客消费行为的引导,减少试点商业机构的二氧化碳排放。

    (3)低碳社会构建培训。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其他社会渠道进行低碳宣传,使各级政府、企业和公众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普及低碳理念,提高社会公众对开展低碳城市试点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建立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政府率先垂范,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观,提倡节俭理性的低碳生活,使公众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足迹”,反对和限制高碳消费,使低碳生活逐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积极引导,使合理选购、适度消费、简单生活等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时尚。构建低碳生活指数,评估低碳生活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居民生活向低碳方式转型。支持各类服务组织、行业协会、学会等非营利组织,向全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低碳指导和服务。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和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方式。

    在教育培训方面,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来加以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教育培训发展。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低碳教育培训的领导,成立加快低碳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建立政府部门领导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联系制度,加强政企信息交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实行奖惩制度,每年对低碳教育培训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评。加强低碳教育培训发展规划与专项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的衔接,通过专项规划、低碳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分解,确保低碳教育培训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规划公示、评价等制度,加强规划实施的分析和评估,定期向人大报告,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另外,发挥规划对社会资源的引导功能,激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配置内部资源,积极吸引外部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教育培训发展。坚决贯彻落实好国家教育培训政策、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及国家有关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研究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文件和一系列教育培训规划,吃透、用足、用好上级扶持政策。从促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碳汇等角度出发,贯彻落实相关低碳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立法形成地方低碳和低碳教育培训法制,对违反低碳和低碳教育培训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在投资政策、项目招标、征用土地和执法等方面,适度倾斜高新技术产业或企业,抓好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兑现在招商过程中的承诺,进一步提高政府信用建设,加大失信的惩戒力度。同时,建立各种相关制度,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3)提高教育培训水平,加强能力建设。制定有关教育培训的相关标准,加大对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为发展教育培训技术、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引导机制,引导企业向教育培训进行投资,扩大教育培训研发的经济来源。政府和企业充分考虑对教育培训进行战略投资,规范应用低碳技术,抢得先机,提高公众形象,紧密研究和跟踪气候变化的国际制度发展,超前作出企业的部署。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多元化的低碳教育培训体系,使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低碳教育培训领域科技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范畴。

篇2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低碳技术;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和改革的深水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低碳经济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人类发展应遵循的必然道理,有利于我国改革的顺利推进及资源的节约,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铁路被人们称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它是全国人民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重要纽带。由于铁路建设具有高投资、能源消耗大等特点,因此其会对环境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应加强铁路建设中项目管理,把生态理念融入其中,使我国铁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英国政府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的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使得一个经济体系的碳排放很少或接近与零,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以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低附加值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开发问题,目标是减缓气候恶化、能源危机以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生产全过程经济活动的低碳化,达到碳排放的最小化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多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低碳经济倡导能源经济改革,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真正实现生态经济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目的是为了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铁路建设中项目管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根据欧洲的研究,运输业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度是30%以上。根据英国研究机构对本国的研究,铁路运输二氧化碳的每人每公里排放量是公路运输的1/2,是国内短途航空的1/4。在过去的15年间,铁路的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22%,公路运输下降了8%,而短途航空运输则上升了5%。由此可知,铁路运输相对于其它运输方式每人每公里碳排量是最少的,并且铁路的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速度也较快。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铁路运输方式能耗较低、污染排放少,这种节能减排的运输方式必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铁路运输的发展离不开铁路建设。近年来,我国对铁路建设投资的力度加大,铁路建设中的高污染、高碳排放等问题更加不容忽视,这不符合我国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把低碳经济的理念融入进去,减少碳排放量,将有利于铁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铁路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瓶颈

(一)缺乏正确的低碳经济管理理念

一些铁路建设的领导干部及职工对低碳经济的内涵理解不深,对发展低碳经济重视不够,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和安全。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许多资产和工人所掌握的技能很多具有资产专用性,工人所掌握的技能很难再用于其他行业使用,以及铁路行业的资产也很难适用于其他行业,因此,推行低碳改革的成本较大。为了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需要更换新的大型设备,铁路建设人员认为这样不值得。

(二)低碳技术障碍

低碳技术是涉及各行各业关于有效控制温室排放的新技术,低碳技术是我国铁路建设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因素,不论是能源的高效利用,还是清洁能源的开发,都离不开技术的强大支撑,低碳技术的发展水平对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在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低碳技术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自主研发能力有待提高。低碳技术水平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铁路建设低碳经济的发展。许多铁路建设企业受到自身的科技实力、人员素质和经营状况等影响,缺乏对低碳技术研究的动力。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信息化水平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没有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大部分都是独立的,这样就会造成共享信息资源困难,信息沟通成本加大,对项目的高效管理非常不利;二是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对原始数据信息不能如实的提供,虚假信息较多,影响铁路建设项目的运行;三是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滞后于信息化管理。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会对原有的组织管理流程产生冲击,迫使其调整或新增岗位设置,现实中组织结构变革的速度慢于信息化管理,致使信息化管理水平受损。以上这些问题都将会构成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推行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

(四)对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的低碳培训不足

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在运用低碳方面的知识方面欠缺,然而,把铁路建设项目与低碳经济融合发展的培训不足,导致铁路建设管理人员仍用原来的工作思维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不能自觉地想到低碳化发展,而仅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培训能够大幅度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需要加以重视。

四、低碳经济环境下提高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经济管理理念

首先要深刻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注重能源结构的调整,转变传统粗放式的增长方式,牢固树立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观。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碳排放,用实际行动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铁路建设项目的管理周期长,施工面广,对其低碳管理比较有难度,需要业主、设计、监理等与管理方加强沟通协作,履行各自职能,以保证低碳目标实现。

(二)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遇到最多的瓶颈环节,而且它也是几乎涵盖所有的GDP支柱产业,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应不断进行低碳技术创新,与其它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加强与国外研发部门的合作,达到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能源的可持续目标。通过低碳技术创新提高铁路建设利用能源的水平,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发展。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

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信息化的高效利用有利于项目管理的低碳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由于铁路建设具有技术要求高,建设速度快及建设规模大等特点,传统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大量传输的要求,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 实现各类建设管理信息的集成、传递、共享, 并对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实施有效控制, 是当前铁路建设管理的必然选择。加强信息化管理,要建立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高效传递;铁路建设管理人员要如实传递事项,不弄虚作假;要根据信息化的要求,对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

篇3

摘要:企业是GDP 的直接创造者,也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在能源短缺和污染排放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低碳经济和生产要素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生产要素构成,最后构建了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生产要素保障体系。

关键词 :低碳经济生产要素保障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2013 年GDP 达到568845 亿元。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GDP 的直接创造者。然而,企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2013 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75000 万吨标准煤,其中,约90%的能源用于企业生产。在当前能源持续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劣的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构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要素保障体系,对于引导和推动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 低碳经济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2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生产要素构成

2.1 生产要素的内涵

本文从管理学角度认为生产要素的内涵,重在企业微观层面的实践,体现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对生产要素外部的可选性和内部的可控型。

2.2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内容

①低碳技术要素。从低碳经济的内涵看出,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动力,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程度取决于低碳技术的水平。企业应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选择减碳技术、无碳技术、固碳技术等低碳技术用于生产中。

②低碳人才要素。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为满足其需要,企业必须尽快建立一支全面的高素质的低碳人才队伍。要在全员中形成低碳、环保、绿色的共同价值观念,不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技术人员或是基层员工,不但要精通其专业,还要熟悉低碳相关的知识。

③低碳资金要素。低碳产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更需要依靠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用于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升级、节能技术改造。据麦肯锡研究估算,我国企业在今后20 年中平均每年需新增约2300 亿美元的资本投入,才能有效实现绿色发展。

④低碳物资要素。物资是企业生产的必需要素,物资是否低碳直接影响到企业诸多经营环节的低碳化水平。历史经验表明,“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沉重。因此,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应以污染预防的原则为指导,从源头抓起。即初始进入企业的物资要素如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生产设备均应体现绿色、环保、低碳的特征。

⑤低碳信息要素。低碳信息要素分为企业内部低碳信息和企业外部低碳信息。企业内部低碳信息包括企业低碳战略、碳排放核算、低碳技术研发、低碳项目投资等。企业内部低碳信息的披露反映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将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外部低碳信息包括低碳技术发展信息、低碳政策信息、低碳交易信息等。企业外部低碳信息的获取,有利于企业发现低碳发展机遇,制定和实施企业的低碳发展策略。

3 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生产要素保障体系构建

3.1 加快低碳技术创新

3.1.1 低碳技术创新的流程。低碳技术创新的基本流程包括:低碳技术或产品的构思、低碳项目确认、低碳技术或产品的研发、低碳技术产品的中试、低碳技术产品生产和销售、低碳技术扩散。在具体的低碳技术创新过程中,不一定按这个线性流程递进,有时存在多种循环及反馈,使各个环节得到优化,从而形成技术创新的统一过程。

3.1.2 低碳技术创新的实现途径。①引进国内外低碳技术,然后通过渐进型的技术渗透,完成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开发。它适用于小型企业,企业可跳过技术创新流程的前部分环节,直接进入低碳技术产品生产环节。企业可用较少的资金、人力和较短的时间,获取较为先进的技术。但它存在一定缺陷,企业引进的技术往往是成熟的技术,并不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企业无法进入低碳技术扩散阶段。所以,从长期来看,它并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甚至会使企业处于未来世界低碳产业价值链的低端。②自主创新。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可采取基于自主研究与开发为主的技术创新策略,从而提高长远竞争力。这种方式,由于要涉及到技术创新的整个流程,所以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且周期长,还存在技术风险。

3.2 深化低碳人才培养

①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养。管理者的综合素养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应与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定期组织管理者进行高端进修,引导管理者学习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等课程,完善管理者的知识体系。

②构建员工培训体系。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体系,通过“产学研”中科研人才的互动,提高企业低碳技术人才技术方面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中国能源管理培训网等相关培训机构加强能源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组织技术和管理骨干赴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好的企业交流,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等;采用讲座、短训、函授等方式,强化对企业基层员工低碳知识的培训。

③引进低碳技术人才。为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大学等已增设了再生能源专业、能源与资源工程等专业。企业可以引进这些学校的低碳科技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此外,企业还可以依托重大低碳科研项目、重大低碳建设项目等引进行业领军技术人才和善于全球经营、国际管理、资本运营的项目运作人才。

3.3 加大低碳资金投入

①提高低碳科技投入比例。低碳经济本身不是暴利行业,相对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显,在我国投融资平台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只有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发展和盈利能力,通过资本循环积累自有资金,才能持续地从企业内部获得资金来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设备改造。因此,在企业盈余能力增长的同时,应提高低碳科技投入的比例,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

②多渠道获得低碳资金。目前,国际领先的金融机构已成为碳市场交易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可以与其合作解决低碳项目开发过程中一系列的资金瓶颈。如:金融机构可以向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为原始碳排放权的开发提供担保、在二级市场上充当做市商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等等。

③争取国家各种低碳专项资金。为了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发展低碳经济,国家、省已设立了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清洁生产专项资金、循环经济转向资金、产业技术与开发资金、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非粮引导资金、再生节能建筑材料补助资金、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企业应及时识别国家的各项政策、做好低碳项目的整体策划,以获得资金支持。

3.4 强化低碳物资管理

①选择低碳资材。企业选择资材时,在考虑其功能、价格合理的基础上,优先采购不污染环境或污染小、可循环利用的资材,尽量不用或少用有毒原材料,使用无废或少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特别是在能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石油、天然气等碳排放系数小的能源和各种可再生能源。②使用能源计量器具。企业应配备国家规定的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率、节能效益等进行统计和分析。此外,定期组织技术等部门对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进行自查自检,监控生产能耗,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努力缩小与行业先进生产水平的差距。

3.5 加快低碳信息建设

① 注重企业低碳信息的宣传和披露。一是争取ISO14000 系列环境管理认证、节能产品认证、中国低碳产品认证等,并附于企业产品外包装的醒目位置,同时在产品广告中注入环保、节能、低碳的元素,通过视听效应传达企业的低碳信息以此提升低碳品牌形象。二是建立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企业根据各自的发展现状,选取财务报表附注、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碳会计报表报告等表内表外的形式,从文字描述和数据说明上向外界展示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生产方式。

②充分利用企业外部低碳信息平台。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及时关注国际组织、政府、民间机构等建立的低碳信息平台,收集高新技术项目、低碳项目、成果、专利及科技政策法规等多项数据,推进企业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与提高能效等领域的外部合作,从而解决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要素瓶颈和项目风险,以较低的经济成本实现低碳生产。

参考文献:

[1]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2]刘兆征.低碳经济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分析与应对策略[J].科学社会主义,2010(4).

篇4

[关键词]公路运输;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56-02

1 低碳经济下我国公路运输发展新形势

目前世界各国对气候问题给予高度关注,甚至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前沿问题。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快速发展,在较长时间段内国民经济仍持续增长,交通运输也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从整体来看,交通用能结构不会发生本质改变,公路运输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对环境有很大的压力,发展形势较为严峻。面对国内外对气候问题的关注,我国急需要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这又需要政策强力支持,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公路运输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建设公路低碳运输体系,以较大的发展优势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鉴于此,我国也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明确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规划,提出我国将在2020年下降单位GDP碳排放的约束性指标,强调构建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体系。随着国内外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我国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形势,提出的低碳公路运输体系不仅是一项严峻挑战,还是一项战略机遇。

2 低碳经济下我国公路运输发展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境内公路里程的逐渐增加,全国范围几乎覆盖了公路运输网,为我国公路运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建设公路运输设施设备的时候,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社会大众逐渐摒弃了原来的先破坏后保护的理念,将低碳理念作为公路运输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念,重视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和修复。

目前,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水平整体较低,虽然已经逐渐意识到低碳理念的重要性,但是公路低碳运输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效果不太好。我国公路运输发展的规划尚不合理,公路运输系统发展不健全,很多运输存在迂回运输现象,不仅增加了汽车燃油,还增加了车辆污染气体的排放。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加,而车辆清洁能源的发展未能满足现有状况,能源消耗还是不断增加,这对公路低碳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限制。

3 低碳经济下我国公路运输发展对策

3. 1 公路运输低碳理念的宣传

我国公路低碳运输发展需要在低碳理念的支撑下有效开展,而这就需要加大公路运输低碳理念的宣传,提升社会公众对低碳理念的认知,有效引导社会公众对公路运输方式的选择,笔者认为:第一,为了使社会公众对公路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工具有正确的认知,降低公路运输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需要加大宣传公路运输低碳理念的力度;第二,向社会公众普及气候变化知识以及环境保护知识,告知社会公众环境污染对自身的危害;最后,加强对公路运输企业宣传低碳理念,普及公路低碳运输发展的知识,引导公路运输企业转变运营方式。

3. 2 公路运输发展的科学规划

公路运输的发展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进步,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因此需要合理科学地规划公路运输,制定公路低碳运输发展规划,以提高我国综合运输能力。制定公路低碳运输发展规划,第一,要结合国民经济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考虑公路运输的规模问题,同时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力问题,以确保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的有效保护。第二,公路低碳运输规划的有效运营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合理科学的布局支撑公路规划的发展,实现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公路低碳运输规划的有机结合,有机衔接公路网和城市交通网,便于集散客运和货运。

3. 3 降低公路运输的环境污染

降低我国公路运输的环境污染可以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结构和节能减排措施两方面入手:第一,优化升级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结构。目前,我国公路运输总量占全社会90%以上,其中货物运输总量占全社会一半之多,可见我国公路运输结构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可从下述入手:首先,在城市中构建综合客运体系,改变传统的道路公交客运方式,形成道路公交、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形式共存的综合客运体系;其次,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中实施公交优先策略;最后,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加大绿化建设程度;第二,制定科学的节能减排措施。公路低碳运输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需要实施公路低碳运输战略,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需要结合我国公路运输业的整体特征,发挥政府在公路低碳运输发展中的宏观职能,制定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措施。我国政府针对我国公路运输现状,提出了清洁能源在公路运输的使用策略,如减少车辆的运输空载率,不仅降低了车辆的燃油消耗,降低了公路运输的拥堵现状,还降低了公路运输的能源消耗,有利于降低公路运输的环境污染。

3. 4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发挥科技创新对我国公路低碳运输发展的支撑作用,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建设现代化的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实现我国公路低碳运输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实现集约型运输方式,将新研发的材料、设备和技术应用于公路运输建设中,提高公路运输现代化建设水平;第二,实施公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管理中应加大科学技术的应用,变革传统的运输管理方式,加快公路低碳运输管理建设;第三,在建设公路低碳运输中,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的作用,改造现有汽车技术,将清洁低耗的科技应用于汽车的研制使用中,改变现有汽车能源技术,如使用天然气车辆代替燃油车辆、使用混合动力车辆代替传统车辆或者对车辆的内部构造进行改进,生产清洁能源的汽车,扩大科技创新的应用范围,提高清洁能源汽车在汽车总量中的比重,降低车辆能源燃烧,减少车辆污染排放,加快空气质量的改善进程,实现公路低碳运输的协调发展。

3. 5 培养公路低碳运输人才

培养公路低碳运输人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公路低碳运输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以及技术人才。公路运输企业应强化对公路低碳运输意识的宣传,确保公路运输人才充分认识低碳理念,另外针对公路运输人才进行低碳运输培训以及岗位培训;第二,构建公路低碳运输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公路低碳运输人才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运输车辆的能源消耗以及燃料消耗,强化公路运输安全,降低公路运输的各类损失。甚至可以说,对运输人才进行降低燃料消耗等方面的培训,对公路低碳运输管理有显著成效,这种成效甚至比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还要重要。据调研发现,目前很多国家通过对运输人才的培训,大大降低了车辆燃料的消耗,如德国、英国和荷兰等国,针对驾驶员采取教育培训、对驾驶车辆状况记录并激励等措施,使得车辆的燃料消耗降低了5%到18%。

4 结 论

总之,我国公路运输发展面临低碳经济的背景,需要有效实施公路低碳运输策略,在公路运输低碳理念、公路运输科学规划、公路运输低碳环境、公路运输科技创新、培养公路低碳运输人才等要素开展工作,确保公路低碳运输发展科学合理性、经济环保性,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明确我国低碳经济下公路运输发展的基本工作,促进公路低碳运输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俊峰. 浅析公路运输现代化发展方向[J]. 科技向导,2013(11).

[2]周伟. 低碳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研究[J].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3]莫翠梅. 我国发展绿色低碳运输的对策探讨[J]. 当代经济,2010(3).

篇5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审计;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099-02

低碳审计主要是指由相关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政策、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标准,遵循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的低碳生产经营、财务信息、资源利用、职责履行等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鉴证的特殊管理。意在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低碳生产责任意识、管理水平和绩效,提出审计建议。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审计目标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2003年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的。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其目标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由此可见,低碳审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通过审计监督,促进低碳政策、低碳经济活动、低碳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进而保障低碳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减缓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低碳审计的具体目标是:低碳政策、法规和制度制定过程的科学性,实施过程的适当性、遵循性和效益性;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低碳责任履行的效果性;低碳产品补助资金申请和使用的合理性,低碳技术扶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低碳财税减免的真实性和效果性;低碳交易行为的真实性等。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低碳审计内容

(一)低碳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效果审计

低碳政策的制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有直接关系,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其审计的重点是相关政策是否符合中国低碳经济的总体目标,是否合法合规,政策的制定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审计首先要检查的是政策法规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其次是审查执行政策法规措施的手段是否可行,第三是审查具体政策规定是否合理,第四是评价政策法规的执行效果,审计中应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以利于政策法规的修订和管理,提高政策法规实施效果。

(二)低碳经济资金的绩效审计

审计职能的传统范畴在应用于低碳经济时,需要适当的调整。低碳经济资金主要是政府为促进和发展低碳,针对低碳项目或者产品而划拨或减免的资金。建立低碳资金绩效审计是推进低碳审计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低碳审计急需建立健全的机制。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审查项目或者产品的合理性,是否属于低碳经济的范畴。另外,要严格审查资金使用的真实性,要对是否达到预期的低碳促进效果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三)低碳经济行为和产品的审计认证

目前欧美国家,以英国为例,其主要采用了税收激励政策发展低碳经济,具体表现在:鼓励高效节能车辆的使用、使用太阳设备、进行低碳技术开发等。对这些产品使用低碳税收减免的前提是存在低碳产品,或进行低碳行为与交易。关于如何确认低碳产品、低碳行为和交易,则要求审计人员对其进行认证,认证的内容具体包括:是否是低碳产品、产品是否达到相关标准、是否发生了低碳行为与交易。

三、中国低碳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可操作性差

审计信息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可以弥补市场不足,矫正外部性产生的根源并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而且,审计关系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审计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良好的制度规范可以促使审计主体的审计动机转化为履行公共受托责任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中国正在制定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等规章制度,奠定了中国开展低碳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然而,作为调整审计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工作指南——《审计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却没有明确低碳审计的法律基础,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审计准则。

(二)碳交易市场尚不成熟,公众缺乏认知

碳交易市场存在的基础是国家制定排放限制额,再给各个商业领域一定的排放配额,排放许可权的持有者可以对许可权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目前有关国家排放权分配计划的原则、排放交易权分配程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

2008年8月5日,中国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市场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这两家交易所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环境交易市场的初步形成。但是中国的碳交易制度并不成熟,极易造成相关部门新的权力寻租问题。对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也未达成一致意见,相关审计标准更难以确定。要实现碳交易的良好运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尽早统一会计、审计准则,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

(三)低碳经济审计专业人才匮乏,理论研究欠缺

低碳审计作为一个全新的审计概念和审计门类,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深谙会计、审计理论,又要熟悉政策、技术、管理等内容。有学者还提出应设置专门的碳账户对温室气体排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进行处理,而现有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有限,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成为广泛实行低碳审计的障碍;相比较之下,美国环境审计部门主要由会计、项目评估师、科技专家、公共政策专家等人员组成。在缺少低碳审计培训的情况下,低碳审计是难以取得很大的成绩的,这也是制约中国低碳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中国推行低碳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加深对低碳审计及其功能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而低碳审计对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国之一,低碳审计的推行既能促进人们加深对环境保护义务的认识,也可成为一种重要的预警与检测手段。

(二)完善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审计制度、法律法规是实施低碳经济审计的根本保证,是保证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低碳审计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依据。因此,国家审计署应适当修改《审计法》,以明确低碳审计的法律地位,确定低碳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中国证监会也应相应修改《证券法》,增加上市公司的低碳审计内容。

完善的法律制度还需要严格的执法来保证实施。审计机关在法律制度的执行中需要发挥的作用是审查执行法律政策的手段是否合理、可行,法律制度的执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有助于低碳审计及低碳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低碳政策的贯彻实施,使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三)培养低碳审计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低碳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的部门与行业较多,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审计人员不仅应掌握各种统计、检测、分析的标准和方法,能根据企业能源投入产出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各种能耗指标,而且要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出企业使用能源存在的问题,找出节能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对参与企业低碳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和机构进行培训,是顺利开展企业碳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培训可以使审计人员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碳审计方法,提高其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培训,还能培养胜任低碳审计的复合型人才。低碳审计人才不仅应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审计资格,而且应掌握各类碳排放、碳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则和碳核算技术。

参考文献:

[1]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

[2] 李兆东,鄢璐.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和内容[J].审计月刊,2010,(8).

[3] 李慧珍.低碳经济与审计[J].会计之友,2010,(31).

篇6

摘 要:随着低碳经济大幕的拉开,低碳转型发展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现实低碳经济背景出发,论述中小企业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及其在低碳背景下转型升级实践中的瓶颈,最后针对瓶颈提出转型对策,以期为中小企业在低碳背景下的成功转型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低碳转型 实践瓶颈 转型对策

一、引言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于2003年出现在英国,我国所倡导的低碳经济,即指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度、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开发,企业转型升级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相协调,促进社会各方面良性循环。同时就目前我国的企业构成情况来看,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且结构不趋合理,多以高能耗的制造产业为主,所以我国若想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中小型企业为关注重点,同时,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其自身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多数处在产业链的最底层,呈高能耗、低产值特点再加上“低碳经济”大幕的拉开使得政府的各方面政策都向低碳产业方面转移,这些因素就使得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更加步履维艰,所以中小企业要想继续在我国的大经济形势下站稳脚跟,就必须顺应低碳经济的潮流,站在低碳经济的制高点,抓住时机,加大企业转型力度,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低碳经济下的转型升级是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影响尚未消弭之际,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又拉开了帷幕,这无疑对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不小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加快转型升级无疑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而这既是企业内部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也是外部经济环境的要求。

1.从中小企业内部而言,转型升级是提高经营绩效的需要。从我国当前中小型企业的产业结构来看,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分布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第二产业,就如宏基创始人施正荣的微笑曲线所描述,中小企业还处在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高、利润空间最狭小的微笑曲线底端,再加上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竞争激烈,这些就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容乐观,换句话说如果中小企业继续这样那就必然会灭亡。在此种情况下,低碳经济下的转型升级无疑是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先之路,因为低碳转型强调的是低投入,高产出,绿色环保、持续发展,这一理念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两个方向,第一是内部转型,促使企业加大资金投入,重视技术研发,实现低排放、高产出。如果中小企业顺着这一道路前行,就会无形中使中小企业的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是外部升级,这是要求中小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摒弃现有的高能耗的业务,开拓新兴市场,实现逐步向服务性的第三产业转移,所以从企业自身内部持续发展来看,不管是哪条路,低碳转型升级无疑是其必经之路。

2.从中小企业外部而言,转型升级是顺应时代经济的要求。从外部的大经济背景来说,国家的低碳经济战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随着国家对低碳可持续的逐步重视,国家的各方面产业扶持、税收优惠等等也会向这方面转移,如2008年12月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对销售再生水、翻新轮胎等自产货物实行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同时有媒体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确认,研究所的课题组日前了《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建议在未来几年之内开征碳税,并提出碳税制度的实施框架等。这就预示着那些不加快转型升级,高能耗、低产值的中小型企业不仅得不到政府的扶持,反倒会因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而被遗弃。所以广大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转型升级,走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也是顺应时代经济的要求。

三、中小企业低碳背景下转型升级实践中的瓶颈

虽然实现低碳转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迫在眉睫,但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而言,转型升级并不那么简单,在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面对的困难也因企业而异,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如下瓶颈:

1.受到企业经营理念制约、资金缺乏、积极性普遍不高。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其规模小,资金少,力量薄弱,它就要求其整个生产周期较短,资金投入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收益来维持其资金链,长期受到这种企业经营理念的影响,就会使企业目光短浅,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资金投入也以短期投入为主。而恰恰与此相反,企业的低碳转型更倾向于一项资本性支出且投入的数额相对较大,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不会像先前一样立竿见影,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长收益的项目,这就使得多数中小企业对于低碳转型望而却步,不愿长期、大笔投资的经营理念使得其转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积极性不高的另一原因就是资金短缺,中小企业受到规模限制,其融资渠道十分有限,资金来源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主要是以股东的投入为主。但是若想实现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持续、充分的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企业转型升级上,资金短缺是其另一块重要短板。

2.低碳转型升级成本过高,多数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企业转型升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是整个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企业员工的置换或再培训,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特别是对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而言,在设备的置换或升级上,其不仅要满足更高水平生产水平的需要,也要实现低碳排放,要能够与环境相协调,这种高要求必将伴随着高成本。在企业人员上,同样不仅要使转型后员工适应新的设备或岗位的要求,还要使员工形成环保、低碳意识,这也将增加人力资源成本。仅就这两方面的转换成本而言,对资金缺乏方的中小企业都是不小的挑战,再考虑到如外部的市场转换成本等,中小企业就会更加不堪重负。

3.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低,行业起步较晚。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很小,人才极度匮乏,创新能力弱,这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转型的又一重大因素。国际上一般认为:技术开发资金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是可以维持发展的,占5%及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而对于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没有开发经费,有的也往往不足销售额的1%,而更不用说专门的研发部门了。这样一来低投入、低技术创新能力无疑成为了中小企业向低碳转型的拦路虎。同时低碳经济主要是注重新能源开发等产业,而就新能源整个行业而言,由于起步较晚,政府扶持力度有限等因素,虽然近年来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但整体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是有限,所以能够为企业低碳转型提供的人才、技术支持也受到限制。

四、中小企业低碳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的对策

1.改变经营理念,提高积极性,主动向低碳转型出击。中小企业要实现低碳转型,就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接受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新的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层要加强观念的更新,明确战略目标,明确符合低碳要求的资本性支出的重要性,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坚信低碳投资能带来长久的经济利益。同时,中小企业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迎合低碳转型,找准转型目标,并主动出击。

2.抢占低碳经济的制高点,占领市场,搞活金资来源。低碳经济时代是新能源产业等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产业的天下,中小企业要在低碳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先发制人,获得相对竞争优势,占领低碳产品市场。如在当前制造产业已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可以另辟途径,在现有生产水平的基础上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方向发展。同时,为保证企业低碳转型、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持续、充足的资金保障,中小企业要搞活资金来源,创新融资方式。比如说可以中通过小企业间的合并来壮大规模,通过发现新的低碳经济增长点、做出好的策划方案来提高自身的借债能力等等。

3.掌握好转型步伐、控制好转型成本。转型成本是任何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力量薄弱、资金缺乏的中小型企业就要控制好转型步伐,不能操之过急,转型要有计划的分步走,井然有序的进行。如企业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在保证一定收入来源的前提下分部分转型,在设备更新上,对旧设备进行科学的财务处理,分摊好各期的费用,企业同时可以融资租入新设备,掌握好财务配比原则,缓轻财务压力,控制好转型成本。分步骤、分层次不定期加强对企业人员的技术、观念培训,循序渐进,在为企业提供高技术、高水平员工的同时控制好人力资源成本,控制好企业转换成本。

4.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创新,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人才与技术是中小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人才方面,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加入到企业中,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为其技术、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加大对人才培训的资金投入,对企业人才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后期培训,使人才真正能够学有所用,能够提出满足企业需要的新创意、新方法、新技术。在技术上更要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加大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发展低碳技术,实现由生产型向技术型转变,将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需求紧密结合,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晓玲.低碳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转型[J].商业经济评论,2011(4).

篇7

低碳经济是一种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政府也十分认同这种经济发展理念,并在发展战略中贯彻这种理念。绿色GDP、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及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都是低碳经济的延伸,市政工程施工作为行业标杆,也应践行低碳理念。

(一)普及低碳意识,树立低碳价值观当前,很多市政工程延续着传统的施工管理理念,往往是“先污染后治理”或“先节约后浪费”。这种管理模式对发展低碳经济是十分不利的。为此,要求市政工程相关单位普及低碳意识,在思想上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将其落实到施工各领域。市政工程建设之初,要对施工企业、施工业主、施工人员等进行低碳施工培训,使每个相关人员都了解低碳施工,并努力践行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在施工管理中,要深化认识低碳施工的概念,彻底摒弃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各环节贯彻低碳经济理念。作为施工企业,要将低碳施工、绿色施工、文明施工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积极进行宣传和引导,使每个施工人员在思维、观念上重视低碳理念,从而促进低碳施工理念彻底落实。

(二)推行绿色施工,节能减排促环保施工企业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基础上,开展绿色施工。绿色施工的概念较为宽泛,其包括了施工管理及具体施工的各个环节和施工材料等。推行绿色施工,就要科学的规划整个施工过程,包括设计、管理、检查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说:首先,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对于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如减少粉尘、处理污水等;其次,要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如节能、节材、节水等,将节能减排进行到底;其次,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建材,从根本上大幅度减少市政工程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最后,严格检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既要保证工作效率高,还要保证施工能耗少。此外,施工前,要仔细设备和材料,禁止高污染设备和材料进场。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处理施工造成的环境破坏,如降低扬尘、处理废弃物等,尽量保持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的不受影响。

(三)使用低碳化施工技术,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市政工程多为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的施工工程,因为要保证施工技术的低碳化,进而保证施工过程的低碳化。企业应认识到低碳施工对企业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低碳施工技术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施工企业要加大对低碳施工技术培训方面的投资,加强相应的施工管理,促进低碳技术的合理应用。在施工工程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各环节的处理,如利用水净化设备,循环利用水资源;施工破坏自然环境后,要选择适当时机,运行生态修复技术还原生态环境或创造新的生态环境;鉴于施工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应建立动态监测机制,设立检测点,并使用二氧化碳动态检测仪,随时检测碳排放量,以控制施工过程的碳排放量。

二、结语

篇8

1.货物的运输

(1)运输使用车的科研水平不足

从当前情况来讲,我国机动车科研水平较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研发水平又远远比不上内燃机车的研发水平,甚至落后国际平均水平7年以上。混合动力车节能能力最强,在这方面我国的研发水平造成了我国货运车辆动力能源单一,大量尾气排除,并由于路桥费政策不够健全,机动车严重超载,车辆故障频发。

(2)政策法规统一性不足

由于快递服务涉及全国每个角落,但各地区的运输政策标准不一,这成为了运输成本不可估量的重要因素,引起的重复建设不可胜数。不同地区对于机动车辆的运输指标要求各异,比如,在二线城市可以通行的机动运输工具不能进入一线城市,北方可以通行的机动车辆不能进入南方等,引发了多次装卸、运输操作,导致了运输的“二次污染”。

(3)信息系统建立缺陷较大

快递公司拥有自己专属的货物信息系统,高端的系统中对GPS也有了深入的使用,但快递公司的信息系统对于运输工具的作用只局限于监控并没有实施在车辆调配的科学高度,单纯的追求“快”的快递运输却演变成了高空载率的不良后果。

(4)运输人员的培训落后

目前从事快递业务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的来说过于偏低,因此对于运输人员培训的安全意识的培训被予以很高的重视,而对于低碳、环保、绿色方面的培训却不予重视,甚至为零,管理手段多以反金钱撒谎能够的奖励和鼓励为住这种单纯的经济化管理手段是达不到持久效果的。

2.货物包装问题凸显

快递企业中的包装材料种类繁杂,功能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牛皮纸软信封、白皮纸硬信封、塑料袋、纸箱、发泡薄膜袋、编织袋、打包用的胶带等,用于包装的材料,对于快递公司,表面上是免费提供给顾客的服务而实际上,其价值已经体现在了客户所支付的运费当中。目前包装凸显的污染问题集中于以下几点:

(1)过于浪费

在实际的操作中,快递公司为了为达到分拣快速的目的,提供的信封、塑料袋、纸箱等材料尺寸同意,但是客观存在的货物的形状不一,尺寸多样无法被固定尺寸的材料所满足,因此“大包装小货”情况频发,“大材小用”数不胜数,这是实际包装操作中随处可见的问题。

(2)缺乏环保性

在快递企业包装过程常用的材料中,可再生能源,可再利用能源很少,除了信封与纸箱,塑料的使用占据大部分,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材料使用一次就被废弃的概率很高,从低碳、环保、绿色方面看,将会长生极大量的对环境造成高度污染的现象。

(3)使用不合理

在实际操作中包装是不进行收费的,即并不存在另外的包装费用收取,因此会在快递公司所涉及的人员,例如和工作人员和客户心中营造出包装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由快递企业无偿提供的错觉,这会鼓励工作人员与客户在意识这上并不重视包装过程中使用材料的客观成本,导致对包装所使用的材料极度浪费,不合理使用,重复包装、过度包装现象频发不止。

3.运单使用合理性过低

目前国内快递公司已经抛弃过去的五联单的运单而多数使用的是四联单(寄件方、收件分公司、派件分公司、收件人各1联),采用无碳纸制造技术,最后一联使用贴纸,前后共有五层纸张一共是四层纸张。在快递过程中仓库、公司、发货地、收货地等,由于快递工作人员素质较低,明文规定不足,缺少标准化管理,制度更加不够完善,贴纸、以及使用过的运单遗留纸张被不分场合地随意丢弃,对环境的伤害极大,纸张虽然并不大,积少成多,也是一项极大的浪费。

二、快递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

目前对于低碳经济下符合低碳要求及具备低碳特点的快递,其观念大都是从低碳经济延伸出来,而关于低碳型快递的叙述并没有比较科学的定义。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诉求以及现有实践,我们认为,快递即将采取的低碳化发展模式应符合在物流过程中始终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利用高效科技、再生能源手段和节能减排技术逐步祛除物流活动中碳的过量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的特点,因此,我们结合上文对于快递企业现状与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分析。本着迎合低碳发展的态度,我们将快递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1)生产低碳型:指在快递操作的生产过程,实现低碳化或无碳化主要体现在物流过程中的低碳性。如,低碳运输、低碳配送、低碳包装,低碳分拣等。

(2)产出低碳型:指在物流的产出过程中达到低碳化或无碳化,重点强调逐步祛除对人、环境的低碳化,从而从整体上降碳排放量。如:通过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降低尾气污染、提高废弃物回收率与再利用率等。

(3)辅助低碳型:指在快递辅助行为当中也要保持低碳化或无碳化,包括在人员素质的培训,制度的健全完善,绿色、环保理念的灌输等,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或无污染。

三、总结

篇9

【关键词】低碳农业;河南农业

一、河南省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生产规模偏小,产业化组织水平低。当前,省内农业生产的生产单位仍是农户,使得农业生产较为分散,规模较小。河南省人多地少的局面使得农业只能进行小规模的生产经营,农户缺乏创新的动力。而今虽然已经有一些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但是都仍处于发展阶段,全省尚有2/3以上农户游离于农业产业化组织之外。而处产业化组织之中的农户,也比较松散,组织化程度并不高。(2)生态环境污染严重。首先,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对农业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甚至已经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其次,农用薄膜的大量使用以及回收的不当也加剧了农业的生态污染。再次,农作物秸秆的大量焚烧,不仅污染空气,更是破坏了其它植被的生产。最后,城市垃圾的堆放占据了大量的耕地,有些污染极重的垃圾废品更是摧毁土地的罪魁祸首。(3)农村教育落后,劳动生产效率低。河南省作为人口、农业大省,农村的教育水平仍然十分落后。据201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至2010年河南省农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农民总数的71.4%,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农民总数的64.07%。河南省1843.00万农村劳动力中,受过培训的仅占33.40%,未受过培训的占66.6%。可以说,河南省绝大说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技能单一,经营粗放。(4)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资源浪费严重。河南的省情为人多地少,发展需求迫切。到2008年河南省的全部耕地面积为7926.4km2 ,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51%,人均耕地面积为1.22亩,低于全国人均水平1.4亩。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的升高以及城市面积扩展等种种原因人均耕地面积更有下降的趋势。

二、河南省发展低碳农业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近几年全国乃至国际上最为推崇的一种经济模式。(1)发展低碳农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有关资料表明,农田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量的10%~12%,还不包括农田对森林资源减少所造成的影响。相反,森林则可以消化28%~32%的工业和城市排放的二氧化碳。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主产区之一,顺从当今时展,建立和发展现代低碳经济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而发展低碳农业更是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体系中最重要,最需要先行的一步。(2)发展低碳农业是减少温室排放的必然选择。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低碳农业有着巨大的潜力。至

2010年底,河南省拥有林地面积336.6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80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0.2%;湿地面积110.87万公顷;耕地面积14248.69千公顷等。森林、耕地和湿地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中均有重要的作用。发展低碳农业不仅是强调农业的减排,更是要加强农业的碳汇能力,是农业生产有碳“源”向碳“汇”转变。(3)发展低碳农业是河南省实现农业结构转型、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河南省经过一直以来不断的发展和积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用机械总动力和机械总数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这些农用机械中,大多数还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农用机械,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模式有着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的根本途径。(4)发展低碳农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河南省农业生产模式都一度采用高碳式的农业生产。高碳式农业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更是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与高碳农业生产模式完全不同的农业生产模式。它强调,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低能耗,科学的利用不同生物资源在生产系统中的循环和再循环,通过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立自然生态环境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低碳农业并不仅仅是提倡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强调在整个农业,包括生产、经营、消费过程中的低能耗和低排放,这就更加降低了对生态破坏的可能。

参 考 文 献

[1]张振江.农业大省现代农业建设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A].经济经纬.2009(4)

篇1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irst we focus on the nature of low-carbon economy,and also analyze the the challenges of grid enterprises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Associat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power gri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includes a series of strategies and proposals .In the end, wo hope this paper is hope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grid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e low carbon economy.

关键词: 低碳经济;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smart power grids;demand sid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123-01

0引言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是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是人类社会在进入到新世纪以后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新思考,也是新的发展思路,或者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体现。在2007年我国也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

电力行业是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转换的一个重要途径。发电企业每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发电行业的低碳化已经成为了现在研究的热点,比如关于煤炭的清洁燃烧,但是关于电网企业尤其是在低碳背景下的管理对策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本文就结合低碳经济的要求与电网企业的实际,给出电网企业的管理策略。

1低碳经济的本质

低碳经济是指经济按照一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形式进行,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的人类社会的新的体现,更是人类为了应付全球性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枯竭而提出来的。低碳经济要求社会在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自然的可承受力,必须综合考虑社会、自然中的各种因素。在参考文献[1]中作者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基本点: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以及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也就是说低碳经济要求整个生产过程都要按照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目标进行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全方位的绿色活动。

2低碳经济下电网企业的挑战

电力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是在发电环节,加上我国的电厂中火电厂占绝大多数,使得发电企业是低碳经济的先行者,但是如果把整个电力行业看成一个整体的话,电网企业又变成了主体。首先,电网企业负责的是电能的调度。这样的话在安排一些绿色能源的来源的时候电网企业就起到了决策者的角色。其次,在指导用户用电习惯上电网企业也是主角。需求侧管理的概念已经提出来很久了,这一概念实施中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电网企业。

“十二五”能源规划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这也为电力行业尤其是居于市场主体地位的电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电能消费的增加也使得电网企业要打破原有的地区界限,从全局去考虑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十五以及十一五期间建设的西电东送就是一种新的比较有意义的尝试。但是通过对比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还是会发展一些不足的。比如电网建设的滞后使得作为能源大省的内蒙古的煤炭需要大量的运输到省外,在这些运输过程中不仅仅造成了运输能力的浪费还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低碳经济对于电网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比较大的挑战。电能是当今社会主要的能源,低碳经济使得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增加,电网企业如何在不增长电费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产品质量就成为了一大挑战。

3电网企业在低碳经济下的对策

3.1 加强电网建设,积极推进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网建设不仅是加强电网输电线路以及变电设备的建设,还包括操作这些设备的人员的培训。电网的硬件建设就是加快区域内电网架构的建设,比如加强全网主干输电线路从200KV到500kv的升级,甚至是750KV的主干网络的建设。电网硬件建设中智能电网是一个主要的方向。智能电网最早是美国提出来以信息化技术来改造原有的电网实现从发电侧到用户侧的信息网络。它利用先进的测量、传输技术结合更加先进、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电网的高可靠性、经济性。通过对比以往电网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智能电网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应用,它把以往单向的电网变成可具有双向通信能力的系统,是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而良好的硬件建设还要有训练优秀的电网职工去操作。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具有高素质的员工的培训。

3.2 加强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以能源的综合规划为基础的电网企业引导用户用电习惯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上的。在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电网企业积极的开展需求侧管理不仅使电网的运行平稳,最主要的还是减少了电网峰谷差带来的能源浪费。根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测算,在将来30年如果进一步提高终端用电的效率,那么发展中国家大约可以减少40%的能源投资,所以在电网中积极的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3.3 加强调度,促进新能源发展目前人类已知并且利用的新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发电,电网企业在发电企业上网的时候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在新能源发电调度条件成熟的时候,电网调度应该更多的考虑新能源企业。在新能源企业之外还有一些清洁能源,比如水力发电。我国西南部水力资源丰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水力资源的开发建设了一系列的水电站,但是在现实的运营中就出现了由于产权问题导致的水电在丰水期弃水现象,这些都是对于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或者是对宝贵的化石资源的浪费。

3.4 加快区域协调区域协调就是统筹考虑区域内的电能调度协调资源的攻击方式,培植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能源生产企业,这样即加快产业的升级又促进了地区经济的融合。

4结论与建议

电网企业作为电力市场的主体,在电力行业低碳经济的建设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低碳经济下,电网企业的管理也就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加强信息化,加快专业化,努力实现绿色化是摆在电网企业面前的主要问题。

在电力行业建设低碳经济的时候,政府不能缺位,政府部门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这一模式在电力行业的普及。

参考文献:

[1]方时姣.绿色经济视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新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