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篇1

关键词:建筑安装 项目 现场生产 工程管理

0 引言

在现场施工管理中,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因素,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管理人员的努力下有的会迎刃而解,有的却在磕磕碰碰中造成工期损失、质量损失、经济损失。在今天工程管理理论较以往已相对成熟,大多数现场管理人员都经过严格的项目经理培训,对工程管理有一定的认识,如果能把这些理论应用在现场的生产活动中,一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举三个例子与各位同行相互探讨。

1 因果分析与泵送砼施工裂缝控制

某综合大楼的混凝土浇筑量达15000立方米,全部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泵送商品砼比常规作业砼出现的裂缝多,量值也比较大,需在施工中查原因,定措施,力争取得较好的质量效益。

1.1 原因分析

泵送商品砼由于浇灌速度快、一次入模量大而受到好评,但由于泵送工艺的不利因素,如混凝土塌落度大、水泥用量多、加水量大等,使混凝土产生各种裂缝的机会大大增加。一种是温差裂缝:浇灌大体积混凝土时,由于水泥用量的增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很高,当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混凝土与外界温差过大时,会因混凝土表面急剧冷却收缩,变形受到约束而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另一种是收缩裂缝,它产生于混凝土凝结的初期及凝结硬化过程中,水分的急剧蒸发和胶凝体失水后紧缩,使混凝土的体积变小,当受到约束时也会产生裂缝,虽然常规作业混凝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泵送商品砼出现的量值比较大,产生的机会也比较多.

1.2 防治措施

1.2.1 防止和消除混凝土的收缩裂缝

防止和消除混凝土的收缩裂缝,首先要设法控制夏季施工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常用的措施有:①运输过程中对混凝土罐车保温,淋水;②砂、石场地用彩条布遮盖,石子场地在浇灌前3天浇水降温.,设法降低混凝土搅拌用水的水温;③喷水淋湿钢筋、模板一泵送管用喷水淋湿的麻袋片包住降温;④混凝土浇灌后应及时覆盖草袋等;⑤防止混凝土的表面裂缝一般采用二次抹压工艺,“多遍抹压,分遍成活”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1.2.2 防止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

为防止出现大体积混凝土温差裂缝,施工前应按二维温度应力公式进行计算,按一维温度应力公式进行验算,计算时应考虑外加剂的影响及混凝土保温情况下的降温系数等,验算后并拟定预防措施.如:①采用中、低热水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和水的用量。②采用合理的砂、石级配,严格控制含泥量,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微膨胀剂或粉煤灰等。③在施工中应做好保温养护,做好结构内外温差控制,用科学数据指导施工,当内外温差<25℃(规范规定为温差<30℃)时表面保温层可撤除。

由于作好充分的准备,施工中降温速率及内外温差控制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经过细致观察,混凝土表面未发现裂缝,取得较好的效果。

2 施工管理与砼强度离散性控制

许多从事现场施工多年的施工员都常常忽略了这样一个现象,为使两批强度一样的砼试件所代表的砼强度的保证率一样,强度分布较分散的一批必须提高砼平均强度,也就相应地增加了水泥用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通过加强管理来控制砼强度离散性可解决这一问题。

离散性是表示砼强度的分散情况,它通常用两种指标表示,一种是绝对指标(标准差),另一种是变异系数.标准差越大,砼强度分布越分散,则说明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越低,那么控制砼强度离散性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大家都知道,砼强度离散性的波动大小反映在砼强度的波动上,所以控制离散性须从影响砼强度波动的原因下手。

2.1 材料质量

对砼组成材料质量的控制特别要注意水泥品种和标号的选择、水泥强度的波动和施工前强度的复试、骨料品种的选择,颗粒级配、含水量和含泥量的波动、外加剂品种的选择及性能的变化。

2.2 控制试验误差

试验误差是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强度波动.例如试模尺寸偏差、成型操作不规范、振捣不实、拆模碰破边角及养护不标准等,都可能引起试验误差,由于试验数据是检验和控制砼质量的依据,因此,也控制试验误差。

2.3 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施工质量

严格控制砼的配合比,下料要准确,计量要准确,一定要控制配合比计量的精度,特别是用水量的控制,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搅拌要均匀,运输中防止离析,必要时要进行二次搅拌,振捣要密实,洒水养护要及时充分,注意拆模的时间,防止结构变形和产生裂缝。

施工是造成砼强度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它包括了施工的全过程,即从开始至施工完毕,由于施工情况变动复杂,情况各异。因此,这种施工情况变化大而又不固定的影响因素,是造成砼强度离散性大的主要原因,是以控制施工情况变化来控制砼离散性的关键,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应坚持在施工的全过程之中,可通过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来解决,是属于施工条件的差异而造成砼强度波动的主要因素,也是体现施工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方面。

3 规范施工操作与外墙饰面砖脱落的预防

用饰面砖作外墙饰面,是一种传统装饰工艺,它装饰效果好,不仅能美化建筑物,而且能保护墙体,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但近年来,由于施工操作不规范,不少外墙饰面在使用后不久即开始脱落,主要因素是施工操作的不规范,根据调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①一种是饰面砖空鼓

镶贴面砖底灰用素浆;操作前面砖浸水时间太短,浸泡后阴干不足就直接使用;面砖基层底灰太干,粘贴砂浆不饱满,这些因素都会造成饰面砖空鼓甚至脱落。

②一种是墙面基层与面砖间的粘结强度不够

由于面砖浸水不足,基层过于平滑或过于干燥,砂浆配合比不准,搅拌不匀,强度不够,和易性差,面砖贴压不实等,都能导致基层与面砖间粘结强度不够。

以上两点分析,在很多的操作规程、工艺标准里都很详细地提到,施工管理人员也一定要很详细地按照操作规程、工艺标准向操作人员进行交底,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以交底内容来规范作业,因此面砖脱落的质量隐患出现概率很大,必须以规范施工操作来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主要措施有:

3.1 保证粘结和勾缝砂浆强度

要求砂浆配合比准确,砂浆搅拌均匀,粘结砂浆一般可选用1:2水泥砂浆,砂浆稠度要适当,不能时稀时稠,以防砂浆硬化时收缩不一致。面砖勾缝砂浆的配合比为水泥1:砂子2,砂子要过细筛。

3.2 基层的质量要保证

饰面砖应镶贴在湿润、干净及粗糙的基层上,基层表面的杂质、油污要清理干净。基层在粘贴前2h要浇1遍水,基层如果过于光滑,要凿毛处理。

3.3 严格控制外墙饰面砖的空鼓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对饰面砖提出了严禁空鼓的要求,并将这一要求列入保证项目中.防止外饰面产生空鼓,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饰面砖在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并隔夜用水浸泡、晾干后才能使用。第二,粘贴砂浆要饱满,使用砂浆如果过多,面砖不易贴平,如果多敲,会造成砂浆集中到面砖底部或溢出,收水后形成空鼓,特别在垛子、阳角不平直处导致面砖脱落。

因此,在现场施工中要提高分项产品质量,就必须提高其工序质量,而要提高工序质量,就必须规范施工操作。

参考文献:

[1]刘秉京.混凝土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23).

篇2

关键词:施工监理 工程项目 管理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在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工程监理也为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使投资效益得以充分地发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将工程监理按照监理阶段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设计监理和施工监理。其中的设计监理,主要倾向于设计阶段当中,为了满足业主对于工程设计质量和时间等目标的要求,对工程的设计项目监理。而施工监理,则要倾向于施工阶段的一些施工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符合业主的要求,而在工程的投资和工期上,也要有所保证。

目前,在建设工程监理项目中,主要还是以从事施工监理为主。

一、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的内在联系

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两者之间的基本内容上相互关联。

(一)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的理论依据是完全一致的

在工程项目管理当中,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基本方案往往都是依据两项质量体系标准来进行的,即IS09000质量保证体系和IS010006质量保证体系。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监理师所依据的各项工程标准和质量控制规范,也是依据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来进行规范的。

可见,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的理论依据是完全一致的

(二)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的管理范围相互重叠。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项目管理过程起指导作用,其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有工作内容和工程项目。而工程监理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有工程的设计、进度以及质量,工程的投资也被划归到工程监理范畴。从中可以看出,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建设工程监理是其中工作的一部分,那么,从管理范围上来讲,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之间存在着相互重叠的现象。

(三)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管理在管理进度上要保持一致性

在工程项目管理当中,保证施工的进度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工程的成本和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就需要在管理范围上加强工程监理,在工作有序地进行的过程中,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时间的管理上,工程监理可以使工程满足项目时间的要求。工程监理,可以对工程项目的进展实施有效的控制,当然在管理进度上要保持一致性。

二、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的区别

在监理企业当中,工程监理项目起到了“窗口”作用。要实现经济效益,工程监理工作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建立企业的效益。而在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当中,施工监理在很多方面依然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正确地区分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同之处是非常必要的。

(一)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的工作性质有所不同

从工作性质上来看,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具有内外之分。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承担的是单位组织内部的活动,项目管理者所受到的各种约束也是来自于组织的内部。施工监理的工作范围涉及到的是单位的外部内容,主要从事的是第三方活动。当承建单位与建设单位在利益关系上出现不一致的时候,请施工监理来调节双方的利益关系,可以站在客观的角度,保证公正评判。

(二)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在对项目的管理方式上有所不同

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涉及到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变更和监控。而施工监理主要承担的是对进度管理的审查工作。

在具体的工作中,工程项目管理要尽量做到节约成本,增加利润。所以,其所关心的是成本支出的合理性。

而监理对于工程项目的内部成本情况并不会关心,其责任是对完成后的任务数量以及质量进行核定,并提出城建单位所应该获得的报酬。

(三)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对于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有所不同

从能力要求上来讲,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要求要高于施工监理人员。原因在于,施工监理人员所负责的工作只是一部分,而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所负责的是全方面的工作,要进行成功地实施,则难度会很大。

但是,从工作的严肃性上来讲,工程监理的工作要比工程项目管理更为严肃。所以,从严格的程度上来讲,对于工程监理人员的要求要高于工程管理人员。

(四)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会有所不同

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对于项目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对成本进度和质量责任要有所承担,而工程监理单位则主要承担的是监督责任。因为责任各有分工,那么两者所承担的风险也会有所差别。

当建设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工程项目管理应运而生。随着其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也大大地提升了市场的规范。工程监理企业所承担的是以质量监督工作为主的相关工作。将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监理工作相互结合,不但起到了兼容并蓄的效果,还会形成一个更为切合实际的项目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工程项目的管理方式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在不断地演进,而业界也开始普遍关注监理企业的发展走向。在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其管理是非常复杂的,而这其中,就有工程监理项目贯穿于其中,有效地履行监理职责,处理好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双方都获得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唐松涛.施工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探讨[J].工程管理,2008(05).

篇3

关键词:公路 施工 技术 管理

一、公路工程技术管理的概念论述

1、公路工程技术管理的概念

公路工程技术管理属于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范畴,它是指以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各种有效和必要的方法,使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设计目的,最终质量达到一定标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这些管理活动一般包括技术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日常技术管理、工程测量管理、工程试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等工作,囊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

2、公路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工作,贯穿于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当中,对于整个公路工程来说意义重大。首先,合理的的公路工程技术管理可以使工程的施工材料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施工设备的工作效率,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施工的成本,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缩短工程的工期。其次,公路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能够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充分发挥不同人员的特长,同时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给予及时的监督和指导,保证施工过程有条不絮的进行,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施工人员完成日常的施工任务,还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增加了公路的使用年限。

3、公路工程技术管理的原则

公路工程的施工阶段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制度的制约,当然技术管理也具备一定的原则。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施工安全规定,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及方法,妥善管理施工设备,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其次,要相应可持续发展的号召,遵循经济节约的原则,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购买性价比较高的施工材料,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寻短工期,节约成本。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妥善处理施工废物,不易随意丢弃,坚持钢材等的回收利用。

二、施工各个阶段的技术控制和管理

1、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准备阶段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该阶段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建立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和建立施工技术档案。

1.1 建立各级技术负责制

就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而言,其管理人员包括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以及各级管理人员。因此,公路实施单位应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各人员的职责,由总工程师统一领导和管理,确保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履行好自身职责。

1.2 建立施工技术管理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图纸会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公路施工单位为了保障图纸的正确性,对其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其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应着眼于主结构、主部位,施工技术装备、设计选用材料以及路、桥、涵等,通过及时发现图纸会审和技术核定中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纠正,确保图纸的合法性、整体性以及正确性。

建立施工日记制度。公路施工单位为了准确把握整个施工活动现场情况变化状况,建立施工日记制度。施工日记制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日期、气候;工程部位、施工组队;施工活动相关问题记录,施工进度、施工事故、施工设备更换状况等。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公路施工单位为保障工程施工的计划性、组织性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健全的技术交底制度包括六个方面:工艺交底,材料交底,图纸交底,措施交底,样板或实际样品交底,规范,标准交底。

1.3 建立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

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是公路工程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其被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国家标准、部级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在健全标准化技术管理体系时不仅需要强化施工人员从业素质,而且还需要加强技术监督和考核,不断调整技术标准和规程。

1.4 建立技术档案

技术方案与其他档案具有较大的差异,现行公路施工单位技术档案仅仅针对于有价值的技术,即将有价值的技术手段记录保存下来,供以后使用。

2、施工阶段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该阶段技术管理直接关系到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高效性,加强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应着力于一下六个方面:一是图纸会审,切实严格按照图纸计划施工;二是优化方案,在确保公路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上降低成本;三是贯彻规程,严格依据相关规程制度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四是严格检查制度,全面挖掘施工阶段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造成巨大的损失;五是详细记录,对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各个细节,进度等做出记录;六是资料收集整理,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保存,对无价值的资料进行剔除,以便日后使用。

3、竣工阶段技术管理

竣工阶段技术管理是公路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该阶段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实验检查。由专业组织团队对公路进行通车检查,挖掘其不足之处;第二,预验收,填写竣工报告;第三,总结。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高效手段进行总结分析;第四,交工。由公路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签署交工合同。

三、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严格控制

1、设计质量的控制,重大的设计变更应严格按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非重大设计变更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批,也可以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施工单位直接提出或通过监理工程师上报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以书面解释或补充规定。

2、施工质量的控制,抓好各施工阶段,以防患于未然为了提高工程质量,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突出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施工内部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并且要坚持质量第一,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普遍性问题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对那些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提高对检验判断准确性,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检验标准。即达到规范化、规程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主要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验,尽可能在施工过程中地消灭质量事故,这样使工程质量更加符合规定的标准。通过仪具测试试验作为检验手段,把数据结果反映出来。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检验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检测人员检查后方可签认。形成检验的组织,质量检验应该把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相结合、做到日常检验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查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白岩飞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浅谈[J] 科技资讯. 2012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施工;管理

灌注桩的桩孔开挖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人工开挖,二是钻机钻孔,无论哪种方法,在开挖之后都要进行完善的施工防护措施以保证灌注桩施工的基础质量,这可以为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性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对灌注桩施工进行全程质量管理,就要对其基本施工流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完善强化,将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降到最小,使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保障提高至最大。

一、灌注桩施工技术基本流程步骤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灌注桩技术进行实际施工操作的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

该图详细地反映了灌注桩施工的具体流程,将每一个涉及到的环节都列举了出来,我们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就要针对这些具体环节各自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施工管理手段以达到最好的施工性能和管理效果。

二、桩孔开挖工序

1.确定桩身位置

在桩孔正式开挖之前,相关工程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用钢尺、经纬仪等工程专用仪器设备执行放样操作,确定好桩孔定位的位置并将其明显地标示出来,然后再以这个位置的中心点作为桩身横截面的圆心,计算好圆形半径,钉十字引线桩,桩身的位置就可以确定了。经过反复核查确认无误后就能在该位置处进行施工开挖工序。

2.设置护圈围栏

一般情况下,施工现场的土壤地质情况和桩孔直径的尺寸直接决定了护圈的材料选择,常用的有砖块、砼和钢筋混砼结构等。对于护圈的尺寸也有严格的要求,其高度保持在300mm以上,宽度保持在240mm以上,护圈的内圈直径要比护壁的直径大上100mm,比地面高上150到200mm。

3.正式开挖

在正式开挖施工前,我们技术人员要联合施工人员召开技术交底会议,建立健全紧急情况应对机制,以保证工程中一旦有安全事故发生施工人员能迅速逃离施工现场,将事故危害性降到最小。

当施工人员深入桩孔执行土方开挖工序时,要做好全面的土方防护措施。深度每增加一米,就划分出一片新的施工区域并安装工程护壁,然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开挖操作,依此类推。保证桩孔的垂直性良好,随时进行检查,倾斜程度控制在1%的范围内,没有任何明显的弯曲形变性。

开挖后多余的土方不能堆积在孔洞内,要及时吊运到地表排出。这个过程中要使用到专业机械设备进行起吊操作,为了全面确保桩孔内部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土方起吊载具不能使用吊筐等没有安全保障的器材,土方也不能卸放在桩孔周边2米的范围之内,以免桩孔受压过大导致塌方,严重危害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正常进度。

4.桩孔底端扩大

当桩孔开挖到设计方案规定的深度时,就可以停止开挖并对桩孔土质情况进行详细检测,合格后再对桩孔底端进行扩大化处理。这个施工过程也要严格遵照施工图纸要求,桩孔、桩身的形状和尺寸大小都不能随意变动,如果施工人员遇到实际状况如地层运动,造成施工实地与图纸不符,不能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时,要马上停止施工操作并报告给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由他们讨论选用最合适的处理方法后才能继续施工。

当扩底工序完成之后,在对其尺寸和深度检查并确认无误之后就可以实施善后处理了,将桩孔内部的所有施工残渣和垃圾杂物彻底清理,运出地表,并用大小适中的水流将孔内岩壁仔细清洗,在不影响其持力层压力承载性能的前提下使孔内保持一个干净清洁的施工环境。

三、护壁支护工序

对开挖之后的灌注桩进行桩孔护壁支护操作,是为了保证开挖掘进土层的稳定性,为灌注桩施工的顺利完工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一般在建筑工程灌注桩施工中常用的支护方法有两种:砖砌体护壁法和砼护壁法。

1.砖砌体护壁法

砖砌体护壁法的具体施工要求有:砌砖方向应该扁平,不能按照空斗墙或侧面方向砌砖;涂抹的砂浆要充分饱满、气泡较少,以便完全消除砖块结构间的连接缝隙;开挖砌筑之前都要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测量。

2.砼护壁法

此方法的具体施工步骤是先支上砼模板在开挖完成的孔壁之中,再开始浇筑,当浇筑的砼强度达标时就可以继续开挖,开挖完成后再继续浇筑,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施工完成。

砼护壁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有,浇筑完要在砼上面留长度约为100mm的口子,作为浇灌口使用;浇灌完成以后就可以将这个口子堵塞严实;浇筑进行中要反复敲打模板,振动未成型的砼使其接触更加紧密,基础强度更高。

四、钢筋笼制作安装工序

在灌注桩施工中,为了保证制作出来钢筋笼的连接牢固性,我们通常采用电焊的方法对其进行焊接;同时在骨架上还要在每相距2米距离处设立多道加强箍,防止钢筋笼变形,使其质量更有保障。

安装钢筋笼的方法属于吊装法,可以用车辆机械,也可以用杠杆设备。起吊阶段一定要保持缓慢的速度,绝对不能让钢筋笼因触碰孔壁而变形;就位后要设置数量充足的保护层;一切合格以后就可以开始固定并进行最后一步浇灌工序了。

五、桩身砼浇灌工序

此工序是灌注桩施工的收尾工序,也是直接决定桩身质量的重要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

1.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之前的各项工序施工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查,比如桩孔的垂直程度、持力层的深度、桩孔底部的尺寸和平整性、钢筋笼的安装质量等等。

其次,准备好所有浇灌所用材料,基础材料数量一定要充足,配比比例一定要权威,工程部件安装一定要到位。

2.浇灌工序

为了防止砼直接撞击到孔壁以及离析现象的产生,我们通常使用一个直径大于200mm的呈细长管状的串筒来输入砼到桩孔底部。浇灌流程必须要保证其连续性,严禁中断,如遇特殊情况也要及时捣实已经浇灌完的砼并做好防护措施,下次施工时依照施工缝的处理方法继续浇灌。

3.振捣工序

振捣工序要使用到振捣棒,以分层的顺序将每一层的砼都均匀地振捣密实。控制砼的坍落度在一定范围,这样可以使得砼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在灌注桩施工使用时也更加方便。还要适当增加浮浆层的厚度,以达到保护桩头质量的主要目的。

结语: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挥着非常显著的实际施工效果,大量的工程应用实例也恰好是其效用的真实体现。我们在实行灌注桩技术施工时,一定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施工和管理工作,从细节入手为工程整体提供有力保障。

篇5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引 言

绿化工程管理工作因其长期性、周期性的特点,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绿化中处于主要地位,而绿化工程施工却由于其短期性,往往被人们忽视,而且人们普遍认为施工的技术要求不高,是任何人都干得来的事。园林绿化事业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维持这种状态,绿化工程施工者的工作积极性亦不高。近年来,园林绿化从业者逐渐认识到种植和管理的相互关系,十分重视绿化工程施工,从多方面控制施工质量,使植物成活率不断提高,为绿化养护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1. 园林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些企业为了盲目地追求眼前的效益,在整个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原计划的图纸进行施工,并且偷工减料。存在施工的树苗的数量和规格完全不符合标准的现象,这些都直接导致施工质量未达标准。除此之外,很多企业都不能正确地对待质量和进度之间的关系,盲目的追求施工的进度,忽略质量问题,最终导致质量没有达到标准而延长工期。

2.园林工程施工的设计效果不理想

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设计效果的不理想,其中园林中石材的铺装是园林施工项目中的主要项目,这个项目一直贯穿于整个园林施工项目过程中,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很多的园林工程企业都把园林的土建项目分包出去,施工单位为了降低费用,对石材的质量和品种要求不一,采购不统一,造成了设计效果的不理想。

3.园林工程施工的苗木成活率低

在园林工程的施工中,苗木成活率低也是工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很多园林来说,苗木在运到现场后,没有进行及时的种植。另外的原因就是苗木的运输成本比较高,因此施工单位会在一个车内装有很多的植物,导致了植物长时间曝晒在外面造成了苗木成活率低的现象。目前很多园林施工都会遇到坡造的现象,会使用挖掘机或推土机进行碾压,这种方式不仅会使原有的土壤性质发生变化,还会导致土壤的板结,透气性下降造成苗木旱死或积水过多的现象。

4.园林工程施工的监督力度不足

由于园林工程的监督力度不足会造成施工单位不能有效地对施工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且,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技能水平不同,很多施工单位在对园林工程进行施工时,不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动,园林的设计思想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加强园林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措施

1.加强沟通、搞好关系。和甲方及各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加强沟通与联系,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工程在没有任何事故情况下、安全、顺利地完成。大家若能取得相互信任和沟通,首先,会减少施工过程中彼此之间不愉快事件的发生。其次,避免重复劳动,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例如,搞土建的,我们有时种大树需要确定附近路面标高或在回填种植土时可以向他们了解最终完成面的标高,这样就有利于绿化和硬件之间的衔接;搞排水的,我们可以向他们了解管道的走向、深度,从而避免种植时造成的管道损毁;第三,能使我们的工作得以如期完成,大家相互沟通了解各自的进度和计划,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如果某一程序阻碍了你的进程,你可以协调相应的施工单位帮你赶出场地,从而不耽误工作进度。当然还有很多的施工单位,如果我们能和他们和谐相处,均会给我们的施工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重视现场施工管理。现场施工管理问题,首先是对工人,一个项目做得如何,能否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和绿化工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所以,他们能否做好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如何去管呢? 这就得有松有驰。比如:做好了事情给一点鼓励,加班给点好处以此换来他们认真工作,把工作做好的决心。作为一个施工管理人员,要想把工作真正做到位,就得多去施工现场,多与人们接触,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建议,了解他们所需,关心他们的生活,从而提高与工人们的亲和力。除了以上之外,在专业技能方面还应有过人之处。

3.讲究施工技巧。在施工现场安排工作,就好比在一个工厂,要遵从流水线工序,这样有利于更顺畅、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例如种植一批苗木,安排多少人,哪些人做什么工作,谁先谁后,在这个过程中,哪一个环节人手不足,赶不上下个环节的工作,该如何调动、调配这都是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否则,造成窝工,增加工程成本。

4.严把苗木采购关。园林绿化工程,主要是苗木的栽植工程。因此,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多项考核指标。绿化工程所需要的种苗量相当大,品种和规格很繁杂,而且时间又相对集中,有时所辖地区苗木的供应又无法满足需求。完全从本地区提供适生、适龄、符合规格的壮苗是不现实的,缺口需要大量从相关地区调运补充,然而由于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所调苗木在本地区的适应性很难完全保证,加之长途拉运对苗木造成的损伤以及供货方掺杂少量的次弱苗,再加上人为的原因,以致于在本工程中存在大量的病苗、弱苗和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苗木。造成了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下降,成本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有严格的苗木采购渠道,在采购的一系列过程中,要层层把关,确保所进苗木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杜绝病苗、弱苗、死苗和不合要求规格的苗木进入工地。

5.提高栽植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树木栽种过程中,大部分是以工程承包方式进行的,承包方多以当地农民或外地民工临时组建而成,这样的施工队伍,对苗木的栽植技术了解甚少,加上有些人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对技术监理人员的指导又不能言听计从,对不同区域、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各种栽植模式的不同栽植技术,不能自觉运用,这也是造成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对民工进行间接有效的培训,大力加强技术队伍建设,优化劳动组合,严格劳动纪律,明确生产岗位责任,健全考核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对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把关,做到科学,合理,实际,高效。

6.加强后期管护。在绿化建设完成后,还要进行经常的养护管理,才能巩固绿化的效果。养护管理是绿地质量和效果的保障,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养护管理的好坏对绿地质量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管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忽视管理,有的是资金投入少,人员 、机械设备、材料物资严重不足,管理不到位 有的是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不了解苗木的生长规律,造成病虫害严重等。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充分认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保证植物生长健壮、绿地洁净美观才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才能发挥绿地的功能作用,所以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管理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要严格制定管理标准,使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在管理机制、管理经验和技术上不断创新。但是雨水过多年份也应注意排水,以免造成涝灾。在苗木开始萌芽时,由于地下部分已经开始活动,所以冬季施肥应晚些,在苗木基本停止生长、天气渐冷时,如果早施易引起苗木徒长,影响越冬。因此,把握施肥时机非常必要。

篇6

关键词:水理工程 灌浆施工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046-01

我国大规模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对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然而水利工程在实际施工中受到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的影响,这对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灌浆施工技术被应用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筑工作者发现该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下文将浅析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 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存在的问题

1.1 水利工程施工中没有解决软土地基问题

调查中发现由于对软土地基问题处理不当,导致软土地基区域的沉降。地基的沉降造成水利工程出现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追根溯源是由于在设计施工图纸阶段时,没有对实地进行仔细的勘察。在对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时对施工地域的钻孔数量过少或者是钻孔深度不够,导致了设计人员无法及时发现该区域的地质情况。由于设计人员不了解详细的地质情况,在设计中没有针对软土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或者设计人员在设计建设图纸时没有设计合理的工程方案;在计算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参数时,其计算参数的设定和实际情况不符合。这些问题都是没有充分考虑到软土地基问题,从而造成了软土地基的沉降并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1.2 水利工程中坝体建设不达标

坝体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坝体存在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坝体质量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填料压实度不符合相关标准导致的。由于施工工艺、填充材料、施工设备、施工队伍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坝体的填料压实度无法满足建设和设计要求,从而引发水利工程沉降具有差异性问题的出现。同时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在长期使用中受到各类因素(气象、环境)的影响,使地基的形状发生改变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

2 灌浆施工技术运用于水利工程的途径

2.1 灌浆施工技术如何处理水利工程中的漏水问题

在进行灌浆施工中经常出现漏水的问题,如果该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灌浆的效果。针对漏水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找到引发该问题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成因后再根据成因设计施工方案。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漏水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地形地貌造成的,如喀斯特地形(岩溶地质);另一方面是由于地下水问题造成的。针对这两类问题,需要在水利工程设计之前对施工地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针对地质问题和地下水问题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灌浆施工中可以借助模袋进行灌浆。将砂石、泥浆等灌入到由聚酯材料制成的模袋之中,并将装有混合泥浆的模袋灌注到漏水区域之中。由于采用模袋进行灌浆可以将泥浆中容易流失的颗粒物质保存在模袋之中。同时该方法还有利于加快泥浆的凝固速度,使工程进度加快。这对解决漏水问题、提高工程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针对地下水问题利用颗粒较大的砂石堵住漏水通道,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反滤层将漏水缝隙堵住。通过以上方法进行灌浆施工能有效提高地基的抗渗性,使水利工程的整体更加稳固。

2.2 灌浆施工技术如何应用于岩溶地域施工中

地质强度较差是岩溶地质的特点,在这类地质上进行灌浆作业是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的难点。针对岩溶地质,灌浆施工的总体方针是对岩溶地域进行勘察,判断其地域是否有填充物,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施工方案。在对岩溶地质区域进行灌浆施工时可以利用高压水泥灌浆技术,该技术应用不冲洗的方式增强填充物的密实程度,增强施工对象的填充压实度。该技术利用钻头在施工区域进行钻孔,然后将灌浆管道插入钻孔内,最后通过灌浆管道将泥浆灌注到土层之中。该技术可以使灌浆材料和土层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强建筑的坚固度。

对在深层和浅层岩溶地质进行灌浆施工其方法是不一样的。在浅层岩溶施工中需要将其土层中的填充物全部清理出来,然后在掏空的土层里添加水泥。最后再进行高压水泥灌浆施工。在深层岩溶(岩溶在地下50 m以下)地质区域内施工时首先对岩溶区域周围的地域开展灌浆施工,然后将填充物固定好,并用水泥将其压紧。最后按照施工顺序进行高压灌浆施工。

2.3 灌浆施工技术如何处理水利工程中的大吸浆问题

在水利工程实际施工中经常发现由于对大吸浆问题处理不当影响了工程进度,该问题是在实施灌浆施工技术中时常发生的。所以解决好灌浆施工中的大吸浆问题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有效解决施工中的大吸浆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进行灌浆时可以降低注入到岩缝中的泥浆量,这样可以降低泥浆流经缝隙时的流动速度,使灌浆满足施工的标准。同时当泥浆灌注到一个稳定值时,需要对其增加适当的压力,使灌注的泥浆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第二,在泥浆将要凝固时,不断增加灌浆时的压力。第三,改变传统一次灌浆的方式,将灌浆的工作分多次完成。在灌浆时可以利用慢慢灌浆的方式,逐步灌浆工作逐渐满足工程标准。在实践中发现多次灌浆施工方法的灌浆成果比一次灌浆施工方法的灌浆成果要好。

3 结语

灌浆施工技术能有效提高土层的强度,对土层进行硬化和胶结,从而增强建筑物的稳固度。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灌浆施工方法也在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灌浆施工方法涌现出来。然而目前的灌浆施工方法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就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自然环境、建筑材料、工程标准、地质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灌浆施工方法。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之前可以收集相关资料,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同时结合自身工程的工程特点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同时也需要建筑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钻研灌浆施工技术,不断将新方法应用于灌浆施工技术中,提升我国水利工程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书威.关于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9).

[2] 胡德舜.浅析水利工程灌浆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8).

篇7

【关键词】施工管理;现场施工管理;创新;后期施工管理

前言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新结构、新材料以及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因此,相应的施工管理也在不断发展中。以下谈谈个人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几个问题的认识。

1、现代施工管理

1.1 施工管理科学首先涉及的是常规安全管理,有时也称为传统安全管理。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施工管理科学化。 现代施工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在于:要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防型);变传统的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过去企业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

1.2 安全管理

如何提高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开展工作的首要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3 做好预防工作,事前控制为主

安全和生产是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要正确对待。要在组织生产的同时组织抓安全。但在现实中,抓安全又存在着两种抓法:一种是事前抓,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一种是事故发生后、手忙脚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抓。两种抓法结果大相径庭。任何事故的发生,事前都有征兆,发现了苗头要及时整改。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好危险点辩识分析工作,并切实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时刻处于“在控和可控”状态。学会在事前抓安全,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

2、抓好施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

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 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小企业是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牛产的监督管理,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2.2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生产经营单位不仅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2.3 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

一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二是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度大,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人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3、建筑施工管理的几个问题

3.1 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对于现场施工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从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应该熟悉施工图纸,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

(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材料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等几方面进行。

(3)做好人员管理工作。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密不可分,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培养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又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

(4)做好施工安全工作。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保护设施的设计与设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分析,建立安全值班制度等多方面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3.2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问题

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施工管理创新需要从观念、技术以及组织机构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所谓观念创新,就是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进行完善,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施工管理模式。观念创新是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工程项目的施工是由建筑企业承担的,因此,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于项目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沿袭了旧的做法,即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

3.3 后期施工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后期施工管理面临着工期紧,工序多、工种多、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多、材料的规格品种多,各工种交叉多,配套工作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等问题。因此,做好后期施工管理,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并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都是实际中有力的组织措施。

结束语

篇8

论文摘 要: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生产活动。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需要处理大量的复杂的技术问题,耗费大量的人力,耗费大量的物资,动用大量的设备。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必须对土木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 

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对所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的生产行为,是伴随着施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招投标制的推行而走进我国的先进的施工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日益发展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标准对于施工企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强化施工项目管理,改变了以往在施工项目管理上陈旧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完全按照《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的规定,实施了新型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下面笔者就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的管理谈几点看法。

1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监测性。

(2)人、材料、施工机械的控制。首先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显然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举足轻重的。最后,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

(3)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环境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加强设备管理 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跨度大、范围广、领域多、种类全,如果大量购置机械设备,必然会造成企业资产的浪费,所以,在施工中应根据企业内部项目之间的特殊性和时间差异,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施工上适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对项目所需机械进行管理。要保证机械设备管理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档案,搞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和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3 增强核算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要加强材料采购、人工费支出以及项目预算等几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使项目成本的预测、控制落到实处,解决项目管理体制中“包盈不包亏”的问题。要加强定额管理,做到用定额编制计划,用定额组织生产,用定额核算,使定额真正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工具。还要认真贯彻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强化财务约束和审计监督,压缩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和开支,降低管理费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要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扭转帐物不符、财产不准、成本不实、虚盈实亏等问题;要培养利润动机,构造积累机制,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转贴于

4 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的管理

所谓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1)坚持安全管理原则即坚持安全与生产同步,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促进与保证作用。

(2)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5 坚持遵约守信,强化合同管理

企业要面向市场,就要通过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按期按质交工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来提高企业知名度。要提高编制合同的水平,确保合同的完整性;项目的管理要以工程项目合同条款规定的工期、质量为目标,科学有效地组织施工生产;总承包企业要与各分包单位签订总分包合同,总包企业要对工程全面负责,分包单位对总包单位负责。此外,还要学会工程索赔的方法和技巧,用合同约束发包方,依靠合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努力在市场经济中建立承包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地位,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向承包商的转变。

6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篇9

做好基础施工设施投入布置策划主要内容是根据工程特点,首要布置好场内主要运输干道、大型施工运输机械、临水临电供应等。运输干道的设置通常需考虑大型运输车辆的进出,如对进入场内的一些大型设备如发电机组、冷冻机组、电梯等大型设备的运输路线规划。大型施工运输机械的布置,如塔吊型号、数量的考虑,塔吊的使用高峰主要是在基础及主体结构运输阶段使用较多、人货电梯使用的高峰应是在机电安装及建筑装修阶段。项目现场的临时用水、用电线路的负荷需求及线路的敷设、场内的排水、排污设施等基础设施的考虑。现场材料仓库、大型的材料加工工场、办公、生活区设施等均需在前期就需作出全盘的考虑而进行布置。因为基础施工设施的投入通常是贯穿整个项目工程的使用,且初始投入费用庞大。做好这方面的配置安排,对促进工程的顺利开展及按期完成往往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基础设施育目投入会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工程利润减少甚至亏损,投入不足,满足不了工程的需求,势必影响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后期采取补救措施以满足工程需要,势必会加大设施费用的投入,并使总承包管理处于被动状态,得不偿失。此外,工人生活区的布置要考虑各施工阶段的人员数量,从计划安排上需尽量考虑进场施工人员的均衡配置,同时在工人生活区的安排上亦要预留出部分扩容的用地空间,以应对项目不可预见的变化因素影响。基础设施配置得当是做好施工总承包管理的前提条件,做好基础设施顶层设计规划,对后续的施工总承包高效管理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否则后续的施工总承包管理有可能会困难重重,举步为艰。

2微观层面上

微观层面属于具体的实际操作层面,主要就是从人、机、料、法、环这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协调。

2.1人的管理是从每一个参建单位一进场开始就要做好,包括有人员的进场登记造册,办理人员、车辆、施工机具的进出工地的出入证手续等,将施工现场的应知事项及现场的危险源等注意事项对所有新进场的单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2机的管理主要就是指现场的垂直运输机械塔吊及人货机为主,辅以其它专业施工设备,现场的塔吊及人货机通常较多施工单位需使用,特别是人货机的垂直运输问题,往往在机电安装及建筑装修阶段时垂直运输矛盾较为突出。为此总承包管理单位需根据各参建的单位需要做好统筹安排,按以往成功经验模式,通常可由各参建单位向总包单位提出使用申请,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设备管理部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待运材料的状态、现场的进度需求及考虑运输设备的高效运作模式进行综合统筹,每天划分出多个时间段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材料运输,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机械的工作效率。实践证明排出各单位的材料运输计划时间表,是保证机械设备高效运转,保证现场现场需要的有效措施。

2.3料的管理主要是指进入到施工现场材料的现场运输、材料进场报验、材料临时堆放、二次加工及半成品放置等一系列的管理。作为施工总承包管理,要做好这一方面的管理,关键点是要做好现场的平面管理:由于现在的项目规模、体睛通常较大,参建单位多,各施工方材料、设备的运输路线,材料的临时堆放位置,成品、半成品的仓库设置,材料加工场的设置、相对应的临水、临电的供应及消防、污水排放等均需要有所考虑,而各参建单位进场时间不一,对材料的运输、堆放、临水、临电的需求各有千秋,为此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做好平面管理将上述的各元素融合并综合考虑显得十分必要。按各类工程的不同,通常可划分为基础结构施工阶段(±0.000以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机电安装和建筑装饰装修三大阶段。每一阶段的平面管理理论均应作出布置,在初始基础阶段大型的塔吊运输机械位置一般已明确,而为减少材料的二次运输距离,量大、价值相对较低且不易损坏的材料以在的大型运输机械所能覆盖的范围临时堆放为主(如砂、砖、木枋、钢管、钢构件),量少价值高的材料放入仓库统一管理。

2.4法的管理主要是指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流程上的管理,作为施工总承包的管理协调主要就是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工艺流程特点的基础上作出工作面先后顺序施工的安排,为此各专业单位施工前均需上报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安排。按以往施工总承包管理经验,这一方面的重点、难点通常是发生在机电单位配后进场施工后,因随着不断新增的各专业施工队伍,土建有砌筑、抹灰、天花、墙身、地台等各类细分的建筑装饰装修专业、机电的暖通空调、给排水、消防,弱电的智能控制、网络通信等等,同一施工作业面往往会涉及多个专业单位需要进场施工,为此施工过程安排过程中时常出现工作面冲突情况,如机电与建筑装饰工作面的冲突,机电自身综合管线平衡的空间不足的冲突,上下交叉作业面冲突等等。为此本人认为做好施工工作面安排及交接管理是本施工阶段施工总承包管理的重点,事前就需与各参建单位进行充分沟通,拟定工程的总体的工艺流程,并以层为单位明确各工序施工的搭接顺序,划分好每段的施工范围界面。拟定各专业在同一处工作面的插入开始施工时间及完成退出时间,做好此框架模型后,接下来的就是抓实施,当前一工序按规定时间内完成时需与后一工序专业单位办理书面的场地移交手续,并要求做到工完料净,保持场内整洁,监理旁站见证,争取做到楼层内每一工作面均是有单位负责施工并负责该处工作面的文明施工管理。

3结束语

3.1做好施工总承包管理工作,除了在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及对项目的了解,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外,实施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交相影响产生的变化,也需及时作出应对,换言之作为施工总承包管理,过程事中管理的应对能力亦是同等重要。

篇10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是目前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对建筑安装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要在对建筑结构特性有充分的了解的前提下,严把设备材料质量关,严格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合理协调施工环节中各部门、各单位及工种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避免窝工和不必要的返工,同时,专业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也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提高自身的业务技术水平,只有在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配合下,才能逐步地提高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促进我国的建筑安装工程向着良好的方向迅速发展。

1 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1.1 建筑安装工程涉及到的设备材料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给排水设备、消防设备、空调设备、电梯及配电等设备材料。这些设备材料是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基础,其质量是否合格,是关系到建筑物今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例如,劣质的电线及开关,可能电线芯太小或者绝缘性能差,会造成建筑的火灾隐患,严重者危及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材料设备必须采用合格安全的产品,杜绝劣质材料的使用,杜绝工程质量的隐患。

1.2 建筑安装工程涉及多工种交叉作业,因此会出现成品保护的问题。各工种施工起来只各顾各的,或者是因为其他的人为因素,造成了对其他已完工的成品的损坏,从而造成工程项目的质量缺陷,导致返工,以至于延误工期,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1.3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现场人员繁杂,流动性大,增加了施工安全性的风险。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施工技术不规范,因此造成了施工程序及施工过程的混乱及施工安全性的隐患。

2 加强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控制措施

2.1 加强材料设备的选购及进场检测

从材料设备的选择、采购、验收、存储及进场使用等每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对重点材料及设备的选择应严格按照设计说明,对供应厂商进行选择和考察,对所有进场的材料进行定期抽检。例如:中央空调工程安装过程中使用的密封胶,必须采用合格厂家出场的产品,避免假货的进入。材料管理员要时刻注意,进场物料的保质期、厂家等。通过主要材料与辅助用材料双重监管,保障工程施工使用材料符合要求,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提供基础的保障。

2.2 加强对成品保护的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进场顺序,防止对已完成的成品的损坏。对成品进行有效的防护,对容易被污染的成品进行包裹覆盖,例如,室内灯具、开关、卫浴洁具、空调设备及排水管落水口等重点部位。有必要的情况下,可进行局部的封闭,以防被破坏或偷盗。对重要的仪器及设备应安排专人看守及保护。建立成品保护责任制,通过严格监督管理,把成品保护的责任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工程的全过程。

2.3 协调施工管理措施

由于建筑安装工程是一个多工种、多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各工种及部门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的能力来应付交叉施工及配合施工的情况。因此,协调施工管理不仅包括安装工程的管理,还有协调和其他工程施工的管理。

2.3.1 协调安装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安装过程的施工控制协调是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做好图纸会审交底工作,在施工时先做出样板。安装单位项目部要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对分项工程严格把关,尤其是对结构阶段的安装配合和使用功能的安装施工。图纸会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比如以前施工时有的单位不重视此工作,结果卫生间坐便器安装完后,门开不了;管道安装完毕,正好挡在防水插座前而无法使用,图纸会审就能避免这样的错误。每一分项工程施工之前,均要进行工程质量交底。在施工前要对整个施工工程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进行统计,对各个部门的所有细节问题在图纸和进度表中进行标识。再综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及变更。对于施工进度方面的配合,我们需要参考施工过程的合理性、有序性、阶段性等因素,进行统筹规划,让工程进度处于最佳状态。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相关专业部门与工程不同施工阶段的适当结合,还需要注意整体作业与局部作业之间相互协调结合。

2.3.2 协调安装工程和其他工程施工的管理

建筑物的整体完工过程,是多部门共同协调配合的结果。土建单位和安装单位承担了建筑的构架和填充工作,而装修单位则承担的是美工的任务。土建单位、安装单位、装修单位三个部门的施工阶段可以分为:砌体结构施工与泵管结构施工;初级装修与二次装修。不论从哪方面看,三个单位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但是有联系就会有冲突,三个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对某些问题产生矛盾。所以必须对三家单位的设计图纸做全面分析,了解各部门在各工作阶段的特点,尽量减少工作中的冲突。各专业部门之间也应多做交流,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及时解决。对于施工进度方面,土建、安装和装修是统一的整体,工作相辅相成,单个部门也有自身的施工特点和运作规律,只有很好了解各部门间内在的联系,才能合理有序地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例如安装工程是建立在土建工程基础之上,两部门在砌体结构与砼结构施工环节是有交叉配合的;而装修工程则是建立在安装工程的基础之上,两部门在泵管结构与电气管道铺设等方面是有交叉配合的。所以说不同的施工阶段,有不同的施工特点,不同部门工种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才是工程顺利完工的保证。

2.4 安装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如何既提高工程质量提前工期的同时,又增加工程施工的安全保障是目前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的重要问题。第一,增加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备,加强对防护装备的检查及更新,控制闲杂人员进入作业场内,添加防护及危险提示的标志;第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时刻提醒大家遵守施工规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施工培训;第三,加强对施工器材的强度试验及电器绝缘性的检测,增加对保险绳、吊篮架及脚手架等的定期强度测试。

2.5 提高整个施工管理队伍的素质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也包括了主观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素质,从主观上来加强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培养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又明确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建立优秀的管理队伍。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整体的综合素质都很低下,缺乏施工工作进行之前的必要的培训工作。可以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来加强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进而加强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水平。尤其是对于特殊工种,其培训要求必须更加严格,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通过对其严格管理,从基础上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3 结束语

建筑安装工程是具有工作范围广、工程量体大、分布地点广、工程项目零散等特点的系统而庞杂的工程项目,其施工管理控制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因此,如何做好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成为决定建筑工程是否顺利、按期、保质完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