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建议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 问题 建议

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良好结局,也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反思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重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是否高效开展,但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教学反思意识淡薄

通俗地讲,意识就是人的感知能力,是任何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感知的能力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对自身的意识、对学生的意识、对教学过程的意识等。在教学中,教师敏锐的感知力能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开展,因此强烈的教学意识对教师高效开展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虽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有意识关注学生,有意识地开展教学,但对教学反思的意识并不突出。尽管课改要求教师要具有相当的反思能力,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反思能力并不强,原因是很多老师教学反思意识淡薄。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淡薄的现象更为突出。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大多停留在“一节课上完”就意味着教学任务完成的层面上,而不会深入思考课程背后的东西,如课堂上自身的行为是否得当、学生的表现说明什么问题等。老师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后续阶段,没有自觉地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或即将经历的课进行反思。即使有的教师有反思的意识,更多时候也只是就事论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少从更大更广的范围考虑教学有效开展的问题,这样的反思对于教师自身,对于学生,对于整个教学过程作用并不大。由于教学反思意识淡薄,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同一课的教学时没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教学何谈有效。

2.教学反思行动欠缺

教学反思从本质上而言既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教学与生活方式。反思并不等于静坐冥想式地回顾教学实践,而是需要教师将带有批判性质的思维方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此,不仅仅需要思想层面的认同,还需要后续行为的跟进。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目前小学语文的一线教师对于教学反思的认识已明显提高,但不容乐观的是很多教师不能把反思的过程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以为教学反思只要在头脑里回顾就能带来教学的改进,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教学意识如果发生偏曲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哪怕教师对教学有多么深刻的认识,多么精彩的想法,如果没有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这样的教学反思可以说就是无效的或低效的。在跟一线小学语文老师访谈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反映由于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教学反思中大多拘泥于思想层面,很多想法过了也就过了,并不会很自觉主动地把考虑的东西记下来,原因是没有这样的习惯。实际上教学反思落实到实践还要有一个“记录”“写作”的过程,教师可以把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写成日记、随笔等作为改进教学的参照,可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由于过重的教学任务很少进行教学反思,更不用说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了。

3.教学反思内容不到位

目前教师对于反思的理解多数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关注的是解决显性的“方法”问题,很多教师反思的内容是“教学内容”,关注的是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开发。而对于教学目标、环境、评价及教学理念的反思所占比重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多数教师仍旧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看待教学实践,没有解放性、批判性地看待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教学本质,没有深入挖掘教学实践背后的依据和理论。任何教育教学实践都是多种因素交汇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反思的内容不可避免地承载着教师对于一定情境中的主体、对象、条件、目标、手段等多种因素及其关系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主动地、持续地反思“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我所做的是否合乎公正与平等的原则”及“实现教学目标的路径是否合理有效”等关键问题,从而寻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全面关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身行为,如教学理念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是否得当、如何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智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对学生客观评价、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和谐、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教学的开展等。教师只有从这些方面对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才能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下一步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建议

教学反思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后续阶段,对教师而言则是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是要对自己已经经历过的教学活动从各个方面做出自觉的判断、推理与分析的过程,包括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设计、教学调控能力、学生反应情况等做出自觉的内省,以期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1.增强反思意识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开展教学活动,但不一定会有意识地反思自身经历的教学实践及其背后的理论意义。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使这种带有批判、探究性质的思维活动从无意识的变为有意识的,并将其付诸实践。反思意识强的教师永远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一个结构不良领域,会经常有意识地将貌似正常的情境“问题化”,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教学实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反思意识就会慢慢形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同时,要提高教学反思意识,不能仅仅将反思的理解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要从更宽广、多元的社会、文化、政治的角度分析教学实践,才能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实现“知、行、思”的统一结合。

2.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教学反思是知识建构、专业成长的过程。通过反思将教师实践中的知识呈现出来,不断地解读与建构教学经验中的意义,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挖掘教育实践潜在的意义。教学反思是需要一定知识基础的。教学反思要求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情景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要求”和“运用”是离不开教师一定的知识基础作出判断的。因此,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以一定的教学知识为基础的。首先,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本学科的知识及与本学科相关的边缘学科的知识,如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学、美学、文化学、生态学、社会学等,这是教师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条件。其次,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科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对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关于学生的知识,教师关于课程与教学的知识,教师的情景知识(通过教学智慧反映出来),以及教师的策略知识(运用理论知识的策略)。教师要始终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对教学过程中教育理念的运用、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设计的恰当与否、学生学法的指导等进行多方面的反思,确实朝着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前进。

3.形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并付诸实践

教师在自我检视中要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教师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刻意的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持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如认真检讨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表现了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情愫和敏锐的判断力,是否有耐心、亲切感和幽默感等。通过自我检视,反思自我,使得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促进自己教育教学的发展。虽然,教学反思可以在头脑中运作,只要思考深刻,则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起到好的作用,但如果不把精彩的反思过程和内容记录下来,也许就会很容易在以后的教学中遗忘了,消解了教学反思应有的价值,因此,真正有效的反思还要学会积累自己精彩的反思,这样才会避免重复性的劳动,也具有共享价值。而写作是一个深入反思并系统表达思想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博客、教育叙事等把自己在教学过程的点滴记录下来,并进行深入思考形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运用到下一次的教学中。同时,教师要对写作载体进行思考,捕捉关键信息,在分析与推理中再思考这些想法的可行性并把它们付诸实践。只有这样,反思的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得到解决,才能达到有效教学。

4.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

俗话说当局者迷,为了很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除了自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外,还可以寻求同事的帮助,让同事帮助自己寻找自己教学的不足。首先,教师可以寻求与专家对话和交流,在与专家的对话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这里,教师与专家的对话,除了面对面与专家进行交流外,还可以多读一读教育专家的论著,因为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的,而文本对话,也可以从文本中领略专家的教育智慧,与专家进行精神交流,思维进行碰撞,在这种交流中提升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反思。其次,教师要自我开放。教师的自我开放意味着一方面让别人研究自己,让别人帮助自己跳出认识上的盲点与局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别人的课堂吸取经验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为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还需要同其他教师进行真诚的交流、讨论。因此,教师除了开放自己的课外,还应开阔眼界,善于从别人的课堂中吸取经验。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2]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实践与研究[J],2001,(03).

[3]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4.

[4]冯晨星,和学新.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J].学科教育,2004.6.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问}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部分教师,尤其是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出现了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不良反应,有的教师说现在的课不知怎样上了,很迷茫,不知怎么样进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整天只知道忙、累,有的教师说现在备一节课的时间比以往的多了很多,仍然老是找不到上好一堂课的感觉等等。

一、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普遍存在教学信息化设施落后,教学改革信息闭塞的现象,教师缺乏接受和了解新课程教学动态和前沿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用或懒得利用学习资源,如课件资源、教案资源、教辅资源等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加上农村小学的教师采集学习资源十分困难,现在有些村校虽然配备有一些多媒体设施,但是还没有掌握好相关技术,只能仅凭一本教学参考或教师用书。因此,简单的教辅用书以及新课程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一部分教师在组织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没有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也是制约农村小学语文课改的因素之一。一堂课怎样上,如何上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些问题一直是部分语文教师最需要解决的。现在大多数语文教师采用了“参与互动”课堂教学的模式,但多数教师觉得教学中收与放的尺度不好把握。

3.没有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是阻碍语文课改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由于新课程标准实施时间不久,农村小学信息闭塞,有很多语文教师一直处于“半饱”状态,一些该“啃”的材料没有完全“啃”到,对于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没有完全理解、掌握乃至运用。只靠次数不多的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犹如井底之蛙,眼光狭小,所见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4.农村小学的学生情况近年来比较复杂。留守儿童多,转入转出的学生也较多,随之出现了一批学困生,学困生理解能力差、学习漠不关心,要转化这一批学困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此外,学习较好的学生由于得不到更优质的营养快线,已不满足甚至开始厌倦语文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部分教师找不到上好课的感觉。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1.绝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有恐惧感。一到让学生写作文的时候,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写作情绪障碍。这种厌烦情绪不仅妨碍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教育对学生的有效影响。

2.该如何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3.怎样有效的开展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却没有在日常生中交谈得好。绝大部分学生不想发言,发言的学生也没有创新,好像被一个模式固定了。如何让绝大多数学生开口说话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4.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由于考试几乎不考综合性学习,因此学生往往不重视综合性学习。"考什么学什么"的思想,在学生心目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上课教师纸上谈兵,学生动不起来、走不出去,学生没干劲、不感兴趣。再加上教师对综合性学生的研究和学习不够深入,对其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即使指导,也是缺乏协调与配合,往往单枪匹马,没有形成有效合力,这样以来,综合性学习就形同虚设,即使学了,也只是摆摆花架子。

三、几点看法

1.创新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应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合作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2.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能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积极主动,激发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进行创造性学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语文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

3.加强学习,引入多媒体,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乐意学、勇于思索、敢于创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农村小学,绝大部分语文教师还不会熟练运用多媒体设施进行课堂教学。因此,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是每一位教师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组织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优化

在小学基础学科中,小学语文一直是重点学科中的重点,因为学生的语文基础不仅仅影响该科目的学习,也会对其他科目的学习造成影响。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学中培养的阅读能力、运用文字的表达能力等都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时代在不断发展,课程标准做出相应的变化也是应时代的需求。教师作为一线的教育者应该及时把握相关资讯,并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的改变。

一、当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一直是非常困难的。传统的教学手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学生的被动地位与小学生的专注力容易转移的特点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新时代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与我们的教学关联,传统教学长期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低下。相关教育部门针对这种情况,把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地列进了新的课程标准中。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的发展中,经过多次的教学改革,相关的教学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教学任务安排不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明显、缺少教学内容的拓展以及教学手法的运用不当等。

对于教学任务,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大纲进行安排。一些老师没有充分安排好教学任务,造成教学任务模糊、教学进度滞后,从而影响最后的语文教学效果。当前的教学理念潮流是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型互动课堂,通过提升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度达到提高学生专注度的效果,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还有语文知识的拓展问题,小学生往往对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小学阶段也是他们拓展知识面的黄金时间,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仅仅是中华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教师有必要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教学手法的运用更是教师能力的体现,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这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二、新课程标准下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

1.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处于好奇心较强的发展时段,对知识有着一定的内在需求。小学语文与其他科目相比,比较有教学优势的就是语文教学内容丰富,与其他小学基础学科相比,语文的知识更加丰富、更加全面,也更加贴近生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驱动着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专注度,亩影响语文学习效果。

比如,在《一株紫丁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从视觉、听觉等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教学,拉近学生与那一株紫丁香的距离。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没有接触过的事物都有非常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刺激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不断完善各种教学手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当前的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多互动的教学理念,通过实践探讨出的新的教学方法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思型教学、对话式教学等。如何正确地运用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甚至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手法的运用。比如《难忘的泼水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辩论或是小组探讨等让学生交流分享感悟,营造开放式的氛围,促进他们思想上火花的碰撞。

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都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应该积极面对与紧跟教学理念的潮流,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积极创新教学与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这是课堂活力来源的根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与精力,他们无论是思维上还是知识上都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学随着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已经获得较大的提高,但是从整体水平上看,我们还与发达国家有着非常大的距离,相信再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努力,我国的语文教学水平定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330-01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终身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朗读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性,既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又降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而开展教学活动,以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不足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朗读教学虽然为教学常见内容,但教师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过渡,并未针对朗读而开展有效性教学,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小学生对文章有深入的理解。例如: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之后教师对文章进行解析。该环节中,朗读教学的积极作用未充分发挥,且缺乏有效指导和评价。由此,语文朗读教学过程十分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育部门及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朗读教学加以充分重视,采取有效策略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1]。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朗读教学中要循序渐进

(1)引导小学生对文章有整体感知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小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虽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对文章有整体感知尤为重要。所以,在初读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有整体感知。但是,在初读文章时,教师要为学生纠正错音,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和写作思路,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朗读,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小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巡视,及时给予学生以指导。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教师进行提问“你认为文章中最感人的情节是什么”,小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自由朗读,能够对文章有整体初步感知[2]。

(2)鼓励学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

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进行文章朗读时,可能产生诸多自己的问题,但教师不可立即对问题加以解答,而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朗读,积极寻找问题答案。如此,不仅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充分发挥朗读教学有效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小学生在不断反复朗读中,对文章有着更深入的认识,既启发学生思维,又促进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答案,能够增强小学生朗读学习的自信心[3]。

(3)细读文章,情感升华

对文章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细读文章,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情感的升华,使小学生明确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在朗读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之间有个性化的真情流露,不仅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朗读教学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感悟,使小学生对文章有充分联想,增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此,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充分发挥。

2、针对不同类型文章而开展有效性教学活动

(1)诗歌类型文章的有效教学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诗歌类型的文章较多,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对激发小学生语文兴趣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以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如对低年级小学生,准确朗读和培养语感是教学重点内容,教师应给予小学生以激励,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对高年级小学生,教师应给予学生以足够的理解和想象空间,充分提高朗读效果。

(2)叙事类型文章的有效教学

由于叙事类型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具有深度,所以教师要采取积极策略而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有效性。但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叙事类型文章,其内容深度层次有差异。首先,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尽可能选择篇幅较短、难度较低的文本进行朗读教学,使朗读教学能够被小学生所接受,因而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以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其次,针对中年级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朗读文本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最后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情感,实现文章精讲,引导学生融入朗读教学活动中,以充分发挥朗读教学的有效性[4]。

(3)说明类型文章的有效教学

由于说明文的逻辑性较强,因而小学教师在此类文章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而合理选择说明文,使朗读教学内容能够被小学生所接受。其次,尽可能选择内容生动形象的文章进行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最后,在教学中,注重说明文的层次理顺,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文章内容,充分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师采取合理教学策略,对提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掌握朗读教学的步骤,进而对学生施以循序渐进的引导,使小学生对朗读教学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朗读教学更具针对性,不仅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增强小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的感悟,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 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0:169+171.

[2] 孙 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05:108-112.

篇5

【关键词】农村 小学 语文 阅读

引言:

阅读是人们通过语言文字获取外界信息、认识大千世界、发展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能力的任务。作为新疆边远农村小学教师,笔者在阅读教学中立足课堂,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拘谨,小学生的阅读想象力亟待培养

农村小学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其教学方式仍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课桌下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拘谨、呆板,让小学生觉得教师的地位高高在上,不敢提问,压制着小学生的想象力。此外,这种传统的教学范式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小学生天真的童心、丰富的想象力,很难在阅读的海洋中展翅翱翔。

2、教学内容单一

在农村,学生的书包里除了教科书就是大量的习题集,老师的教学也是围绕教科书和习题集而展开。课上,他们照本宣科地把教材的知识点机械地传授给学生。又因为担心学生无法完全接受所教知识,于是又利用大量的课内课外时间去机械地重复着一道道枯燥、令人头昏目眩的练习题。他们无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在他们的心中学生就是一个等待填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没有课外阅读,更没有语文实践,他们每天重复的只是围绕课本,完成习题。这种单一的教材教出来的孩子必然是营养不良的,必然是与时代不相符合的,甚至要被社会所淘汰的。

3、农村小学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应有的辅导

目前,我国农村家长对教育的关心程度不够重视。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生存的需要,农村地区出现的一大批留守孩就是典型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不重视。他们长期在外打工,在家监护人对学生的阅读学习不支持,他们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至多是形式上问一句“作业做完了吗?”,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 不饿着冻着, 就尽力了。至于学习教育, 那是学校老师的事,更不用说辅导孩子了,孩子到学校便似乎与他们无关了。而作为家长,主动到学校找老师交流或者打电话了解孩子情况的家长也不多,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孩子”切实有效的帮助与辅导。在农村,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爱好庸俗,不看书不读报,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是负面的,更不应说是对语文阅读的辅导。这一点与城市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和教育有天壤之别。

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出路

1、充分调动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感兴趣了,才能专心去认真地学好它。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1)利用各种电教媒体,激发农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正处于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有好奇之心,轻易被丰富多彩的新鲜世界所吸引,易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爱好。

(2)注重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及启发激励功能

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符合农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熟悉规律,易于激发农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贴近农村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学生感到教学的内容离自己很近,就来源于农村生活,使他们很容易参与到课堂上来。

2、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好的习惯可以获益终身。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的开展,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获取更多知识的目的,以提升自行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增强阅读水平。阅读活动主要包括阅读欣赏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指导课、读书汇报课以及读物推荐课等等。在开展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相关的阅读步骤和方法,以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在教师内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以最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还可以让他们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一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定能够让他们终生受益。

3、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新课标对学生小学六年的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仅限于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利用阅读教学,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的读书方法,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通过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遨游在书海之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做家长思想工作,做到家校结合教学

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来说有点薄弱,学生的家庭学习气氛缺失,因此学校要多组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活动,如家长会或者教师家访的工作,为家长做思想工作,建议家长多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成绩,另外建议学生家长监督学生学习,或者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关于五谷杂粮、四季风景的课文,农村的家长可以与学生共同观察,并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童年回忆,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情。

结束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好方向,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质量将会更上一层楼,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会有突破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摭谈[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2)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03-01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已经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重视对差异教学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差异教学的效果,甚至还会严重阻碍到语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很多教师授课模式的基础都是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所以往往会出现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尤其表现在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上,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新颖,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接触较少,所以很多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得要领,或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是效果并不好。

2、班级人数的限制。想要保住差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这要求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谈话,可是现在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设置并不合理,教师也无法完成所有学生的分类,最后只能依靠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并不了解,导致很多具有潜力的学生由于一次成绩不好而被忽视。

3、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理解不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可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忽视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过分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仅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教学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改进带来了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实施差异教学。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门组织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差异教学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篇7

一、情境教学法的相关内容

情境教学法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相关手段和方式营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去感悟知识、体会学习、收获成长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物、音乐、画面等来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的、与实际生活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从而达到刺激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美感体验的目的。现代很多专家和教师提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创设情境教学方法,主要是因为创设情境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刺激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在培养小学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也能够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建议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要做好创设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从教材内容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情境创设,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二、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方法

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境,有效组织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

(一)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语文学习本身与学生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支撑,而且现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篇章内容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经典,因此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基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角度出发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例如在长春版教材“编对话”的教学这节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创设多种生活化的情境,如帮妈妈买菜的对话、与小伙伴相约出去郊游的对话、少年宫里相互介绍朋友的对话等等,这些从小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小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做到“有话可说”,能够根据教师创设情境,快速的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储备,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应性原则,也就是说创设的情境一定是小学生所熟悉的,要适应小学生的个体发展阶段特点。另外,从实际生活角度创设情境还能够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的积累语文知识、生活知识,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能。

(二)从具象思维刺激角度创设教学情境。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知识的学习都是以具象思维为主,在这个认知前提下,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能够注重从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刺激角度出发,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演示或者是图画思维刺激等方式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有效组织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例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爱心卡”这节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的爱心卡,或者是教师为学生制作一个爱心卡,让小学生对“爱心卡”有着直接的接触,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比如在“美丽的夏天”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校园的冬季的风景、夏季的景色进行展示,引导小学生感受到夏天的美丽,在多媒体支持下通过与冬天的萧索相比,夏天的灵动和韵味显得愈加突出,从而强化小学生在这节学习内容的感知体验。这些着眼于学生具体思维刺激为主的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当着力研究和应用的。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减负;增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64-01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在减负的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的认识教学现状,认识减负增效,积极的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提高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全方位的去实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肤浅教学见解: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效率依然不高。首先,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传统化,或是“新策略”和“传统式教学”并用,实质上就是打着课程改革的旗号搞传统式的教学,以教师教为主,教师大量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课堂的主体角色不突出,无法实现减负增效。其次,课堂形式比较单调。由于观念的传统化,教学方法的按部就班,致使其课堂的形式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负担较重。最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冲击,教师无法正确抉择,加大了减负增效的难度。我国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致使教师、家长与学生都关注分数,升学率成为了评价学校、教师的指标,最终导致学生将面对众多的作业与任务,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加之素质教育的冲击,很多的教师陷入迷茫中,不知应是“抓成绩”还是“抓素质”,使得教学一会儿注重素质,一会儿又回到了成绩上,不利于减负增效教学策略的实施,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重要性分析

所谓的“减负增效”,其实也就是在减少负担的同时增加效益,但并不是减少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是减少上课时间,而是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就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减负增效势在必行。通过减负增效,学生将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实现师生互动,实现二者的共同学习与进步。主要是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开展教学,并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自主的学习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增效减负的目的,这既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摆脱文山题海,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课堂效果,是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三、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减负增效有效策略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观念决定一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减负增效,我们应积极的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入手,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知识技能,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树立科学正确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此外,教师还应要有明确教学的目标意识,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教学方法,甚至决定着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有了目标,才有教学的针对性。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仔细斟酌,学会结合学生,结合实际,结合教学大纲,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学时间,以实现减负增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注重备课,优化教学环节

备课作为教学的初始,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减负增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改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认真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从备课环节入手,注重对课堂质量和内涵的深层次挖掘,注意到课程内部所能够蕴含的知识点,提高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起来,从而实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率。为此,在备课环节中,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备课时,教师要静下心来,反复研读教材和各种资料参考书,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其次,教师要读透学生。充分的搞清楚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水平、个性差异以及学习的兴趣动机。最后,教师要学会渗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结合学生学习方法,综合考虑教材、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特点,通过比较和分析而得出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充分的去提高备课的质量,优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减负增效。

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减负增效,不仅要关注课内,也要重视课外,更要注重教育学之间的互动,更需要看到效益和减负之间的互相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我们教师还应重视其质量,减少其数量。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重方法,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对作业的安排教师要以“精”“少”为原则,结合课堂教学目的,突出重点,而且要力求让学生在学校内完成作业,减少学生的课后负担。这样,课堂内外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总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减负增效策略,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得以落实的需要。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总结教学方法,不断的去探究教学途径,让减负增效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量,督导

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督导的内涵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督导的含义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就其词义来说指被督导者在有经验的督导者的指导帮助下,不断改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同样,就目前的督导体系而言其所包含的内容也没有明确指明,而在美国,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的督导主要包括学校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人才培养课程计划、学校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资格认证制度以及学校语文教育的伦理规范。

在我国,仅就现阶段而言,小学语文教学督导是从属于教育督导下的一种专项督导,多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及相关专业学者组成的调查研究队伍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检查、评价、指导等,以调查研究和提供建议为主要方式。就考评的对象而言,小学语文教学督导针对的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及工作者;其次,从目的而言,小学语文教育针对的是全体小学生,语文教学督导的目的更多是以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主,促进实践咨询技巧为辅。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对象上都以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作为唯一的目的,其考虑的范围更多的从学生的实践技能、知识结构以及创新思维等角度来进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督导的必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课程改革在给学校、教师、学生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显现。例如:课程改革推进不平衡,不同地域、学校和学科的发展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教师发展不均衡,不少教师对课程改革不愿为(排斥课程改革思想,拒绝参与课程改革实验),不敢为(在课程改革出现新问题、新情况面前,畏首畏尾,踌躇不前,不敢走近新课程),不能为(面对课改虽雄心勃勃但茫然无措、无从下手);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不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科研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程改革非常需要教育督导部门的参与,它是衔接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科研部门的纽带,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的实际督导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关注程度,对各所学校新课改执行情况,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新问题等的检查、评价和指导,将关系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着课改的进程,甚至成功与否。所以,新课程改革需要教育督导部门的参与,教育督导部门也应不辱历史使命,正确地行使教育督导职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督导是很有必要性的,它将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参谋作用。督导组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后,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学校领导也可以就某一个问题,与督导组合作对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研究报告供领导参考。比如,在我区的督导过程当中,就发现了在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常常出现一些低级的文学常识性的错误,而小学生又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所以我们就提出了针对这一问题的改进建议。比如,通过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定期考核、集体备课的模式,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次,信息反馈作用。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学信息反馈的渠道很多,教学督导组反馈信息的特点是及时、可靠。督导员听课面广量大,在与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中可以及时了解他们对教学管理部 门的意见,了解教师对学生学风方面的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师道德、教学态度、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意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再次,督促作用。教学督导起到的督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督导组听课、检查实践教学环节是随机的,点多面广,教师备课是否充分,学生课堂纪律等情况在课堂上都会反映出来。事实上教师和学生对督导组的听课是很在意的,那么在无形之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督导的考评方式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考评的前提是要明确将采用哪些指标来对其进行督导考评。

首先将学校和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指标。传统语文考评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应试技巧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督导考评方式重认知目标轻情意目标。新课标关于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阐述,强调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需”出发;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也是基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在能力培养上,阅读方面,强调学生要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写作方面,能“有创意地表达”,都是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置于动态的学习环境中,主张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如有的学校,就在这一理念下,创新了语文的教学模式,在涉及到中华传统美德方面的教学内容时,就将课程的触角延伸到了课外,通过参观博物馆、组织助老助残活动,来加强教学的现场感。

其次,督导考评应注重检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传统的考评方式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定向思维能力,诸如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主题思想等,过分追求标准答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却忽视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在传统的量化评价中,由于较多地使用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必然只关注学生提供的结果是否正确,而对学生获得结果的思维过程却无任何要求,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对思维过程的深刻体验。新的督导考评方式要求测评题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并获得结论的过程。督导考评内容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 精神和创新意识。

再次,督导考评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充分考虑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在统一的督导考评方式之下,所有的老师都以同样的标准来进行教学与成果的评定,以至于所有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下容易形成模式化的思维习惯,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的特点,制定出合适的考评方式,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文学素养的提高。比如在进行作文考核时,尽量减少对学生在文体、文风上的限制,尽可能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立思想、注重文学方面的积累。

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督导的策略

首先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学督导工作领导机制。在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行政指导力度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工作领导机制,强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督导,卓有成效地保障和促进基层学校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其次,是成立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机构。曾有专家在人大提案中明确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专人、专家负责语文教学的督导工作,出台的相关有实效操作性的文件也很少见。这种情况在我国大多地区都存在,所以,依托我区文学专业的专家资源及文学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机构,可以通过行政督导,来促进督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再次,是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督导制度。教育督导部门应定期开展语文教学专项督导检查,不断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督导制度建设,严格实行督导人员的准入制度。

在具体督导过程中,既要以我国的教育现状和社会文化背景为根据,也要参考国外督导理论,引进良好的督导模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可行的小学语文教育督导方案。制定小学语文教育督导培训方案,包括督导受训者的素质要求,督导理论学习,督导方法和技能的训练,督导的伦理规范,督导实习等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培训课程订出审核的标准等。要加强对督导过程的规范管理,督导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一定的工作标准,包括督导原则、督导评估标准等。

五、结论

在现有的语文教学体系下,教学督导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改善等方面毫无疑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明确教学督导基本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改善、提升其督导考评方式以及督导策略,并且能够贯彻落实,才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韦秀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考评方式初探[J].语文教学研究,2005(12):49-50

[2]凌飞飞、赵新云.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05,(8):46-48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建议

每位教师都知道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在实践操作中,却因多种原因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陷入了无效的困境,教学花样也在不断翻新、课堂氛围也特别热闹,但回头来看却没有什么教学成效,甚至还不如回到传统的教学形态下所取得的效果。

问题没有出在“课程改革”上,而是出在了自己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上,没有搞清楚“教学质量低下的教育绝对不是素质教育”这个道理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问题

在新课改之前,教师们任劳任怨地主动灌输,学生神情漠然地被动接受。实施新课程以后,创新课堂教学,全面推进改革便成了当务之急。但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创新的理念,使得自己的教学创新走入了形式化、口号化、表演化、无效化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依然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仅仅是在灌输的过程中加了几个提问环节,就美其名曰“讲授式教学法”。其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体现,只不过是给“传统”披上了“创新”的外衣。

二是在教学设计上,在教学方法上追求丰富多彩,在教学氛围上追求活跃、和谐……教师确实在课前下了足够的功夫、付出了很多心血,教学的过程也很精彩,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才华,但精彩和丰满的教学设计背后却是被忽略了的学生。教师一手操纵的教学,从教学设计之初就是“目中无人”的。

三是在教学评价机制上,出现了新形态的“刻板僵化”。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性。有的教师就完全放开了教学评价的框架,一味鼓励学生,将鼓励为主当作了鼓励为体,失去了其激励作用;有的教师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几乎所有的评价都交给学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发挥“教”和“引”的作用。

四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这里所说的单一还不同于传统所指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创新”后的单一。新课改后,一些适应新目标需求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被挖掘和整理出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但教师在应用时过于呆板僵化,讨论法就是讨论法、合作法就是合作法……不知道启发教学与体验教学是可以结合应用的,不知道一种教学方法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这样的创新教学还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也体现了教师掌控能力的不足。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建议

针对以上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方面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以及自己的教学反思,提出以下建议。

1.发挥师生双方的创造性

教师一人的才智是有限的,教师也并一定能够完全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情。所以,在教学创新设计和应用中,教师不仅要发挥自己的能量,也应发挥并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我本来设计的是使用问题式教学法,通过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问题1:李白与孟浩然为什么“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问题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二者有什么异同?在向学生抛出问题后,我发现学生们在下面交头接耳,于是我想可能讨论法更适合现在的学习实情,便将问题和讨论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教学效果比我预设的要好。

2.大胆突破教材又能回归目标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而教材中的内容往往经典有余而拓展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素质发展和渴求新知的需要。教师应能够做到既立足于教材,紧紧对准教学目标,又能大胆突破,给学生带去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如在讲《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课时,我为了提升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为了给他们带去拓展的知识,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了课本内外的一些昆虫,如萤火虫、蜗牛、蝴蝶、蝗虫等等,用图片和视频向他们介绍了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这些科学课上才讲的内容出现在语文课堂上,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当然,我也没有把语文课改为自然科学课的意思,在拓展了知识并调动了学习兴趣后,我还是带领学生回到了课文本身,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在学习人物叙事描写技能的同时,引导他们认识到“成功需要兴趣、执着和努力”。

3.遵循学生学情和学科规律开展创新

在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新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如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生活经验等,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变化非常快,每个学段学生的学情都不一样,教师也就应该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低年级的学生不适合使用讨论教学法,而高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教学法则兴趣度不高。此外,在创新教学时,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科的特征,把语文学科与科学、体育、音乐等学科的教学区别开来,体现并适应其人文特征。

如《三顾茅庐》这一课,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能把这样的课程当作历史课程来教学,在教学中应注重语文学科学习的思想性、文学性和人文性。如果在教学时,教师过多地关注于对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教学,就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了。课文中“……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一类具有文学性的描写,具有比拟、情感特征的对话,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