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金融危机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性金融危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综合性金融危机

篇1

摘 要: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已经过去,世界迎来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我国经济形势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我国企业仍受到不小的影响,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获得发展成为了各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改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企业经济管理 创新

1、前言

企业经济管理包括很多种方面,比如企业生产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管理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想要做到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从而提升竞争力,那么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优化管理结构就成了企业为发展所要走的第一步。

2、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在后金融危险时代的大背景下,是否创新改革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成了企业是否能够在优胜略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首先从我国不断转变的经济体制来看,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若想保持自身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跟随市场的脚步及时创新和改革;其次从经济增长的角度上看,经济增长的方式由粗放型逐渐转变为集约型,这就意味着必须创新企业管理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活力;而现代网络经济模式的到来则要求企业加快创新改革的进程,只有不断对企业管理进行调整,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才能跟得上经济的发展,而不会被淘汰[1]。

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的企业经济管理特征

3.1综合性的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盈利就必须控制成本,因此就必须对企业经济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就是说要对企业进行财务、经营、人力等各方面的全方位管理,才能达到控制成本,提升效益的目的。

3.2企业经济管理的广泛性

综合性的企业经济管理涉及到企业的资源分配问题,使得企业经济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这几乎囊括了所有管理人员与员工,毕竟企业经营成绩的好坏与员工收益是成正比关系的,所以营造一个健康的经济管理氛围也会促使企业其它方面的管理顺利进行。

3.3通过财务报表来反应经营情况

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的一个直观上的反应。这就包括了企业全年上、季度上和月份上的财务指标,所以企业决策高层通常是根据财务报表的反应情况来调整企业的工作重心,一方面促使企业达到生产指标,另一方面也有效的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机遇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也随之有了回暖的倾向,近年来我国总外贸出口额相比金融危机时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就意味着经济贸易即将复苏,市场经济将迎来第二个春天,这就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机遇,而且金融危机下许多企业遭遇了重大损失,这时如果能采取海外并购的方式就能很好的优化产业结构,淘汰一些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老旧型产业,为市场环境注入活力。

5、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创新

5.1更新管理理念

为创新改革企业经济管理,就必须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的理念。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必须从高到低的进行新型经济管理理念的培训,使管理人员以及员工都要认识到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形成敢于创新的动力,才能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气氛。再适时引进战略意识以及危机管理等新观念,指引企业高层制定年度生产目标时能够从大局方面出发,科学先进的制定出一个战略目标[2]。

5.2控制财务支出

控制财务支出的目的是节约成本。即对油费报销、公关接待、电话费、办公费等一系列成本的控制,做到不铺张浪费,合理有效的投入资金,使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发挥作用。为了做到这点就必须重视财务支出的约束制度和预算制度,成立财务约束制度能有效的节约成本、填堵漏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成立科学的预算制度则是为了提高企业的预算和计划能力。每一个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财务实际情况来执行约束制度和预算制度,避免出现对必要管理经费投入不够的情况出现。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企业应该将财务预算管理当做财务管理的核心,控制协调企业资金的投入,这样不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也能够更深入的控制企业,实现对企业全方位的管理。

5.3创新经营方式

企业经营方式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盈利的多少,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企业若想得到发展,就必须形成新的经济管理制度,更新以前的经营结构,有弹性的创新经营方式,提高企业收益,为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努力[3]。供应链方面应当扩展自己的业务,不仅只担当采购、生产、验货等方面的职责,应该转变思想,积极寻求合作、整合市场、提供信息和服务,综合性提升竞争力,而销售链方面则应该开拓市场,积极寻找新的买家,提升品牌效益或者结成经营联盟来巩固自己的市场。

5.4强化内部监管,提升资源掌控力度

加强内部监管,提升资源掌控力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第一,要提高企业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只有给予了足够多的重视才能更好的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机制,有效的控制成本,规避风险;第二,实现财务的信息化管理,计算机技术代表的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先进技术,企业若想实现以财务预算为核心的新型财务制度就必须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一方面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财政漏洞,另一方面也能为决策层提供一个直观及时的决策平台;第三,注重企业内外部的合作关系,企业外部合作关系指的是与有业务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内部合作关系指的是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更好的应对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实现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姗.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优化刍议[J].中国商贸.2012(03):3-37.

[2]张夕.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2(06):2-16.

篇2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引言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各国经济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目前我国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订单减少、贸易额骤降、库存积压的问题,如何在这样一个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化解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冲击是每一个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经济管理创新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进行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都陷入了不景气的状态,根据世贸组织统计显示,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球贸易额呈下降趋势,2009年全球贸易额同比下降超过20%,虽然2010之后全球贸易开始回暖,但是中国经济的弊端也暴露出来,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世界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放弃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新技术,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案,走集约型发展道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主要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部分产业还依赖于出口补贴,产品的先进技术、管理方案、组织经验等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我们的企业大多面临着组织松散、企业认同度低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必须要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特征

1.经济管理走向综合性

在后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转变为对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性管理。现代化的企业以价值形式为基础,用科学的手段,对企业的生产过程、经营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经济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联系加强

在过去的企业管理中,各项管理工作偏向于独立的管理过程,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资金的应用和调配将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都有机联系了起来,在经济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之间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企业经济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好坏,关系到每个员工的自身收入与福利,可以说,经济管理涉及到了企业所有的下属部门和人员。所以只有创造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让全员都积极参与到经济管理中去才能有效推广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3.财务管理机制重要性提升

企业月度、季度、年度的财务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因此,企业内部要建立专门的财务机制和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实现企业部门预算细化,让企业的财务支出和收入都有章可循。同时,通过对过去一个经济阶段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未来的经济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的财务指标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相关方针的制定,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建议

1.更新经济管理观念,优化管理手段

一个企业的经营观念决定着这个企业的整体走向,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要适时引进危机管理策略和新的战略意识,不断更新企业员工与领导阶层的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通过新的战略意识的引进和管理观念的更新,让企业领导能够及时制定科学有效的经济目标和方针。同时,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领导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和新型管理方法的引进,充分挖掘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特点,从全局把握,抓住知识时代的特征,强化人才的培养。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才与技术就是企业的两大核心,只有重视人才资源的获得,强化知识管理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制定新的经营战略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营战略的创新,企业必须建立全新的经营组织结构,实现企业的弹性管理。企业要改变过去死板的组织结构,采取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创新企业的经营联盟和品牌。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将生产、技术、销售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固定的企业间经营联盟,增加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中国的企业一向不太注重品牌战略,很多企业都是以代加工等低水平生产模式为主,容易受到其他公司的牵制和冲击。企业要想在经济的长河中走的更久更远必须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知名度,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3.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制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而财务管理机制的目标就是让企业血流通畅。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严格的财务约束机制,明确企业的每一项收入和支出,建立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专项制度。加强对于电话费、办公费等费单的管理,使得企业的财务做到有章可循。同时,要细化部门的预算,以此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预测能力和计划能力,根据每个部门的实际情况调整预算的定额标准。建立企业的财务盘存登记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盘存,每个月、每个季度都进行相应的实地盘存。对于办公用品、材料、存货等实行定额管理制度,或者计划价格制度。最后,要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子科技的广泛应用,网络式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主流,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信息化不仅能够实现财务信息的数字化,还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远程审计、远程报账、远程查账等远程处理工作能够完整。财务管理信息化也极大地减轻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能够实现数据集中化,可以用图标等形式将企业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直观地表现出来,方便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及时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彭龙.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中国商贸,2012(05).

篇3

谢炎武:经济不景气是事实,但是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放眼世界,很可能找到更多的机会。就这一次的金融危机而言,是留学的大好时机。从一些热门的留学国家大学招生数据也可以看出,08年度的海外留学生增幅依然强劲。美元、澳币、新币等汇率下降,给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支出节省了不小费用。由于本国经济不景气,各种国外大学来华招生也更加殷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留学市场各显神通,一争高下。留学海外,无论是攻读本科还是硕士,几年以后经济逐步恢复时也许就是留学生完成学业步入社会时,在经济低谷时去留学充实自己,等经济复苏正好找工作,这是一种很合理合算的个人规划。所以,有海外留学计划的人士不妨多关注各国招生政策,也许全球经济的冬天,就是留学生的春天。

本刊记者:看来金融危机也有利有弊的,重点在于我们如何应对。那么移民的情况怎样呢?

谢炎武:金融危机爆发,对移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动摇,究竟还要不要移民?其实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对每个国家都会有影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们办移民都是选择的发达国家,他们的国家实力、社会福利、经济基础还是比较强的,复原能力也会较之其他国家好,经济复苏是毫无疑问的。移民不是办一宗贸易,赚或者亏,一单是一单。移民关系到世世代代,移民的回报是一直持续下去的,所以我认为,不管有没有金融危机,移民都是不会后悔的选择。

本刊记者:那么您认为哪些国家是最安全的移民国家?

谢炎武:根据十多年的移民经验,我认为新加坡的移民政策和国内环境是比较安全、稳定、对移民利好的。新加坡一直坚持开放的移民政策,欢迎移民成为新加坡的一员,对该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这一点在金融危机时也不会改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受到不小的影响。之后新加坡政府吸取了教训,国内的金融体系更加完善,抵御风险的能力已大大增强。09年新加坡两大综合性赌场相继建成营业也将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综合来看,新加坡应该是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冲击较小的国家之一,也是选择移民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美国是这次金融危机的中心,自然受影响最深和最广泛。所以一些兼具实力和胆量的投资者有兴趣前去寻找机会,例如购买一些贬值但是有发展潜力的实业、房产等。

本刊记者:澳洲和加拿大两个传统移民国家的情况怎样呢?

谢炎武:加拿大投资因为有政府保障,投资金额达到要求可以返还投资者,受金融危机或其他经济不景气形势甚微。而且加拿大魁北克省近期通过了投资移民政策的修订,调整后的移民政策全面降低了申请标准,放宽了审批尺度,为之前更多受严格的法例制约而无法提交申请的人士提供了机会。澳洲要求投资者必须在当地投资经验,完全靠投资者的眼光和经验理念,受影响也不明显。

本刊记者:会不会有很多人观望着,等待这次金融危机平息之后再考虑移民?

谢炎武:等待危机平复,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稳妥的态度。不过我还是谈一点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是原本就有移民计划,现在办理,不一定代表能马上通过,会有一定的周期。如果顺利的话,新加坡半年,加拿大的申请时间根据项目不同,可能需要一到三年,那个时候也许形势已经好转。如果等到那时候再去办理的话,申请的人也增多,成本就要增加。而且现在办,并不马上付出代价,随着申请人数减少,部分国家门槛降低,出台一些利好政策,通过率高,为自己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所以现在反而是移民的良机。

本刊记者:受此次金融危机冲击,留学、移民市场应该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那么作为老牌的留学、移民顾问公司,澳德华采取了一些哪些措施来应对? 谢炎武:是的,如何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就成了各个移民公司面临的现实课题。针对目前的形势,澳德华公司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延伸服务,从而更好地替客户把握资金的安全性,降低风险,尽量寻找好的投资机会。由澳德华发起成立的“新加坡华人联谊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集中客户资源,与各大金融机构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和项目,同时也能提供尽可能周到高效的善后服务。另外我司长期美国希瓦南达瑜伽学院的招生,学期四周,可以同时去美国学习、观光、考察,也是对有兴趣去美国的投资者是一次不错的选择。

篇4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

一、引言

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而随着金融危机对各行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断加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压力,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其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认识程度较低、授信业务的发展存在盲目性、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缺乏对授信风险管理的必要投入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一)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取得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活跃,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因此各商业银行都不断加强授信业务的发展,以此取得更为高效的发展。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其对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影响不断深入化,因此加大对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对商业银行而言是其取得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授信业务直接牵扯到商业银行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其发展的根基业务,而强化相应的风险控制更是成为商业银行其他类型风险控制的重要基础。所以,加强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其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之一。

(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要求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其风险控制情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金融市场能否实现健康稳健运行。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难度不断提升,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带来了较大的难题。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众所周知,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主体,其风险控制情况对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强化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也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要求。

(三)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是保持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步入正轨,商业银行的竞争不断加剧,而风险控制成为影响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为了实现自身的高速发展,各商业银行都在授信业务方面加大了发展的力度,使其自身获得较大的经济利润,但是真正决定其竞争力的最终还要取决于风险控制。如果商业银行在后金融危机影响下难以做好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工作,则会导致其资本的流失,其整体的发展将受到较大的限制,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发展乏力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成为商业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金融危机影响的认识度较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尤其是金融市场化的发展,金融危机的影响将会更加深远。而当前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的认识度较低。一方面,很多银行管理人员由于业务方面的要求,而忽视了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工作,缺乏风险控制意识,在授信业务上只是根据相关的流程办事,没有进行慎重的考虑。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银行受到政策的影响较大,其在实施授信业务的过程中还没有综合考虑到金融市场变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而这些风险因素一旦达到某一标准之后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机,对整个商业银行乃至金融市场都会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二)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发展存在盲目性

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能够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息收入,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因此,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对授信业务的发展工作,而忽视了对授信业务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一方面,授信业务管理人员本身的风险意识较为淡薄,其对企业所提出的各项申请只是进行表面上的检查,而没有综合当前行业、市场等情况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预估,因此使得授信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在授信业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恶性竞争现象,在利润的驱动下,商业银行很难通盘考虑全球金融市场变动可能带来的金融危机,盲目性的发展会降低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三)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

近些年来,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不断完善,但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动越来越难以估计,其风险隐患和影响越来越大,使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显得措手不及。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办理授信业务的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审批问题,而现有的政策还没有得到更新,只能借助于已有的机制对其进行审批,这就难以对授信业务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另一方面,在发现风险因素之后,现有的应对机制显得捉襟见肘,而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存在时间差,在高速发展的金融风险下,其控制力显得十分有限。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能力。(四)缺乏对授信风险管理的必要投入授信业务风险控制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当前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投入相对不足。一方面,在机构设置上,大部分银行的授信机构基本成熟,但是其职能的发挥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的审批环节依旧较多,而其时滞性阻碍了授信业务的发展,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职能的发挥监督不足,使其存在舞弊现象,也增加了授信业务的风险因素。另一方面,在资金和人员方面的投入有所欠缺,授信业务相对繁琐,而目前存在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其对各项业务的办理存在表面性,难以对其实现全过程的风险控制。资源投入不足也是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不力的重要原因。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商业银行对金融危机的认识

金融危机背景下要想强化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必须要首先提升对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的认识程度。一方面,要对银行各部门的管理者定期进行金融市场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传播和影响,预先做好应对金融危机的思想准备,以此指导其授信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外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的经验,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及银行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利用,指导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更为有效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

(二)严格监管授信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不断拓展授信业务,而这种盲目性也加大了风险因素,因此金融危机背景下必须要全面严格监管银行授信业务的发展。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各项审批环节,根据对借款企业及个人资料的审核,根据行业和市场的发展情况,对其实施授信业务,在授信额度方面进行控制,将风险隐患降低到最小化。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近些年来金融危机的产生和传播情况,对其影响力进行研究,在经济周期内适度发展授信业务,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过快发展带来风险隐患,在各项业务的发展上实现渐进性和高控制性。

(三)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

一方面,要根据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动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对现有的授信业务等预警机制进行更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实用和有效的风险控制预警机制,为商业银行实施的授信业务做好制度层面的保障,以此强化其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各项授信审批制度的实施情况,通过严格的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将各项风险因素进行严格的排查,避免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带来风险隐患和影响,实现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适度加大对授信风险管理的投入

加大相关的投入是商业银行增强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关键。一方面,要完善部门的设置,并加大对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采用先进的风险预警系统对授信业务进行实时的监督,避免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授信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在实施授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专业技能,加强对风险的预警能力,提升授信人员风险分析和控制的能力,实现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风险的严格控制。

五、总结

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授信业务基础之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难度不断加大。从研究来看,商业银行应该从强化对金融危机的认识、严格监管授信业务的发展、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适度加大对授信风险管理的投入等方面来强化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授信业务风险控制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自身的健康长期发展。

作者:阮丹 单位:武汉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锡良.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

[2]吴沭林.后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测度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11)

篇5

最近,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域曾经的冠军普茨迈斯特投入了三一的怀抱,施维英意向借力中国优势,全球随车起重机行业的翘首帕尔菲格和三一成立了合资公司等事正是中国魅力的体现。

如果时间轴再往前推,具备一定优势的鸿得利被柳工兼并、金泰加盟柳工、中联兼并黄工、还有历史上英格索兰、山猫和大宇等企业的宿命,工程机械行业究竟酝酿了怎样的变化?

从这些被并购的企业身上,我们发现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是注重于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专业公司。这不禁让我们深思,专业化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到底在哪里?

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本是,专业化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竞争力才能赢得市场,抵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说到底,这是一个全球工程机械企业竞争力的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步入中速增长的轨道,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也将由“迅猛发展”进入“稳健增长”。市场发展速度的换挡恐将导致”共同成长”的企业发展态势被“此消彼长”所取代。行业的竞争力将集中体现在全产业价值链和系统解决方案的全面性竞争。

首先,全球性竞争力需要一个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包括对上游研发、配套体系、供应系统、中游的生产制造、下游的营销渠道构建,以及服务能力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掌控。笔者认为,整车工艺、核心配套件和金融是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成功的三大法宝,特别是核心配套件和金融板块将使专业化中小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大大折翼。

篇6

关键词:欧债危机;金融传染;传染源;格兰杰检验

一、 引言

欧洲债务危机开始于2009年,它以希腊发生危机为开端,随后逐步蔓延到葡萄牙、爱尔兰等其他国家,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次危机中,危机最严重的五个国家(Portugal葡萄牙、Italy意大利、Ireland爱尔兰、Greece希腊、Spain西班牙)被国外媒体合称“欧猪五国”(Piigs)。

欧债危机与以往的金融危机有个显著的区别,就是欧债危机的爆发不是一个国家爆发危机,从而传染给其他国家;也不是几个国家依次爆发危机,从而逐步传染给其他国家。欧元区以“欧猪五国”为主,在希腊爆发危机的时候基本都存在了债务的问题,而且危机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都交错出现了债务问题公开和评级降低的现象,因此在欧债危机过程中,金融传染的传染源是谁呢?它们又表现出怎样的特征呢?这是个特殊的现象,也是本文试图去探讨的课题。

二、 文献综述

Clasessens、Dornbusch和Yung(2001)提出的具有一般意义的金融危机传染概念:金融危机传染是指具有恶化趋势的市场混乱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扩散。这一概念说明了金融危机传染的跨国扩散效应,表现为汇率、股票价格、债券风险贴水和资本流动等金融指标的同向变动,因此可以通过相关数据来观测分析金融危机传染。

金融危机传染非常普遍,在1990年代以来的危机中则更为显著,但各次金融危机传染的原因并不相同,Dornbusch等(1998)把金融传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实体经济和金融联系导致的金融传染,强调基本面关联;另一类是金融危机与观察到的宏观或其他基础因素变化无关,强调非基本面原因,主要包括羊群效应和唤醒效应等导致的金融传染。

Bikhchandani和Sharma(2000)认为投资者无论是否消息灵通,都会参考其它投资者的投资情况。当投资者得知其它投资者撤出投资时,他也会撤出投资,这种行为被称为羊群行为,它主要来源于社会公共盲从心理。Goldstein(1998)将新闻对投资者的突然启发作用称为唤醒效应,即新闻对投资者来说就意味着新的信息输入,投资者突然意识到需要重新评估类似资产的价值,就可能改变投资行为。

Khalid和Kawai(2003)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的汇率、股票价格和利率三类主要市场变量数据建立了一个VAR模型,对不同国家和市场之间的联系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并通过冲击响应分析了泰国危机对其它国家的扩散作用。张志波和齐中英(2005)也利用类似方法分析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

欧债危机的传染的研究极其少,吴新生(2012)基于空间面板数据,对欧债危机的传染机制实证检验表明季风效应、溢出效应与净传染效应同时存在。周舟等(2012)运用向量自回归方法(VAR)和时变多元GARCH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欧洲债务危机期间各国金融市场间相关性显著上升,市场间影响程度更大、影响时间更长,存在金融传染效应;希腊是此次危机的传染源,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传染效应不明显。

三、 欧债危机传染源的基本状况分析

1. 欧元区国家的GDP状况。我们以2009年和2010年GDP占世界总值的比例作为对各国的综合实力的考量指标,按以经济实力来分,德国、法国最强,意大利、西班牙其次,荷兰、瑞典、瑞士、希腊再次,葡萄牙、爱尔兰、芬兰较弱,卢森堡最弱。

特别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本身经济实力较强,具备一定的传染抵抗能力,但是随着欧债危机的发展,他们也成为了传染源,对欧债危机的传染起到作用。

2. 欧元区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状况。欧债危机中主要是“欧猪五国”爆发了危机,他们是传染源。其中希腊是传染源头,其他几个国家既被传染,后来也成为传染源。财政状况的恶化是传染力强弱的主要考量指标。

2010年欧洲各国债务与GDP比值,“欧猪五国”排名依次为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第一的希腊债务为GDP的1.24倍。

2009年欧洲各国公开赤字与GDP比例,“欧猪五国”排名依次为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排名第一的爱尔兰占比高达14.3%。

四、 欧债危机进程的划分

1. 欧债危机的大致进程时间段。我们以希腊危机为主时间轴,按照欧债危机演进过程,我们可以分成如下时间表。

2. 数据选择。研究数据以欧元区为主,兼考量英国和美国作为参考。这十五个国家指数分别为希腊股票指数ASE、爱尔兰都柏林股票指数ISEQ、西班牙指数IBEX35、葡萄牙指数PSI20、意大利指数FTIB、法国指数CAC40、芬兰指数OMX、比利时指数BFX、荷兰指数AEX、奥地利指数ATX、丹麦指数OMXC20、德国指数DAX、挪威指数OBX、英国指数FTSE、美国指数DJI的日收盘价。数据来源于路透资讯。

考虑到各国的节假日会造成该国当日数据缺失,为了保证各国股票市场数据互相匹配,本文删除了各国股票市场交易日不重叠的数据。由于欧洲地区的交易时间基本一致,而美国晚于欧洲,所以可以采用同一天数据作比较。

我们采用指数对数收益率作为股票指数收益率的参考数据,股票指数收益率定义为Rt=LnPt-LnPt-1(公式1),其中,Pt为第t日的股票价格,Pt-1为第t-1日的股票价格。

3. 时间段修正。我们同时考虑股市大跌的日期作为事件发展的响应时间,也作为新的事件拐点时间。如果在某一段时间内下跌幅度大的次数多,我们可以认为这段时间欧债危机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变化因素,可能推动了欧债危机的整个进程。如果以某一个国家的下跌次数为准,则不能全面说明欧元区发生的状况。为了综合各种因素,我们考虑GDP高的德国股市下跌3%以上,GDP中的西班牙下跌3%以上,GDP低的希腊下跌4.5%以上三个国家的股市指数来作为参考。

2009年到2010年三个国家深幅下跌的总共次数为96次,而相对集中在2009年1月~3月、2010年4月~6月、2011年8月~11月、2012年4月~7月,以上月份合计出现了71次,占比74%。因此可以认为这几个月的阶段是欧债危机具有重要拐点意义的阶段。

4. 欧债危机过程的各研究阶段及数据。为了避免危机发生前可能的预期带来的影响,或者是危机发生中过渡期的影响,我们去除一些各阶段初或各阶段末在可能对检验结果带来干扰的过渡期交易日。

综上,我们所选的阶段数据如下表。

数据说明:数据统计中,非危机阶段数据较多达到344个,这有利于保障非危机阶段的相关系数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其他阶段做比较时候的可靠性。欧债危机前和危机扩散、升级以及欧债危机后数据均在100以上,有力的保证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而其中数据最少为危机蔓延期的39个交易日,也有相当高的有效性。因此,以上数据应该能够可靠的做出相关性检验。

五、 Granger检验方法

为了研究欧债危机的传导方向,本文对各国波动率序列进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

检验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X,Y如果存在因果关系,即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则X的变化应当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

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则必须同时满足:

(1)X有助于预测Y。

(2)Y无助于预测X。

对X,Y的因果检验的零假设为:x是y的非Granger原因,即H0:β1=β2=…=βm=0 (公式2)

为了检验这两个条件是否成立,需要检验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预测没有帮助的假设。例如,欲检验“X不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这个原假设,我们把Y对Y的滞后值以及X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也称为无约束条件回归),再将Y只对Y的滞后值进行回归(称为有约束条件回归)。借助F-统计量:

F=■(公式3)

就可以确定X的滞后值是否对无约束条件回归的解释能力有显著的贡献。若贡献显著,则拒绝原假设。即检验变量满足:

F=■~F(m,n-k)(公式4)

其中,n为观测个数,k为无限制条件回归待估计参数的个数。

比较F统计量与临界值的大小即可得检验结果。如果F>F(m,n-k),则拒绝零假设H0:x是y的Granger原因,若F小于临界值,则不能拒绝零假设:这就意味着x不是y的“Granger原因”。

六、 欧债危机传染源特征的实证结果总结

根据分析,我们可以将欧债危机发展阶段的起源国家和重要传染推动国家总结成表5。

我们的结论:

1. 持续传染源的条件综合性。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整个欧债危机金融传染的重要推手,西班牙基本贯穿了欧债危机的每个阶段,葡萄牙也基本在每个阶段都起到了或大或小的作用。在我们研究的欧元区国家中,2009年和2010年西班牙的GDP位列第4位,葡萄牙位列第9位,而位列第3位的意大利,强于位列第8位的希腊,第10位的爱尔兰都在整个欧债危机的传染中起到作用较小。另外,欧猪五国的财政赤字与GDP比值排名中,西班牙排第3,葡萄牙排第4,也是排中间靠后;而欧猪五国的公共债务与GDP比值中,西班牙排第5,葡萄牙排第3,属于较靠后,说明这两个国家债务状况还是良好。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危机传染过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是综合危机发生原因和经济实力两个因素的国家,而不单纯是经济实力强或发生危机严重的国家。对于这个现象的一种可能是,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具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而经济实力弱的国家传染攻击力不强,因此在传染过程中最具有传染力的是经济实力中等而带有一定程度的相同病症的国家。

2. 传染源爆发危机的提前性。欧债危机中重要传染源的国家并不是当时发生重要影响事件的国家,而是有一定的提前性的即将发生危机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爆发危机前夕就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传染源,成为欧债危机传染效应的重要推手。而意大利和爱尔兰则更早于其危机发生就已经成为传染源了,说明市场对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预期能力。一般情况危机发生国家都不是当期的重要传染源,甚至一点传染影响力都没有。因此在危机发生后,更应该关注的是接下来可能发生同类危机的国家,他们具有更强的金融传染破坏力。

3. 传染源的转移性。欧债危机中重要传染源会出现转移和更替。从欧猪五国到德国到比利时丹麦,说明了金融危机传染源在危机中由将发生危机的国家过渡到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再到经济实力弱的国家。在蔓延阶段,欧元区经济实力第一的德国成为推手,也推动了金融传染的加剧,而在危机升级时,连经济实力弱的国家都能很强的推动金融传染。

在危机发生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经济实力强国的经济金融状况,如果能让强国降低危机金融传染的影响,那么能让转染源转移中截断转移的链条,从而使得危机的传染减弱,减少危机传染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吴新生.季风效应、制度空间依赖与欧债危机传染——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3).

2. Dornbusch, R.After Asia: New Directions fo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mimeo, MIT,1998.

3. Bikhchandani, S.and S.Sharma.Herd Beha- vior in Financial Market: A Review, IMF Working Paper,2000.

4. 张志波,齐中英.基于VAR模型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检验方法与实证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5,(3):115-120.

篇7

目前,以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或被注资,或被接管及资产、商品、食品等价格大幅度下跌为特征的全球金融危机即将过去。而后金融危机阶段即将到来临。

在这个阶段,全球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仍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全局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影响,并催生市场主体浴火重生或大规模兼并重组。因此,明智的企业将会采取整体变革、借势政策、优化结构等战略措施,积极应对,走向未来。

“熬”不是办法

全球金融危机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系统的重大事件,直接冲击了市场经济的传统模式,引发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大变局。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2008年9月的一次讲话中认为,这是其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金融危机。危机的核心在于美国的金融系统出了毛病,金融业风险的迅速扩散表明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过时,出现的制度破裂性风险深不见底。

依这样的判断,我国部分企业目前采取简单的“熬”的办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一位企业家朋友说,既然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既然提倡“过冬”,那么准备点“棉衣”就是了,熬一熬“冬天”自然就会过去,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未来的冬天到底有多冷,冬天持续的时间到底有多长,目前还没有人敢肯定。这需要我们重新估价这个“冬天”的影响,随便准备件“棉衣”就能“过冬”吗?也许不大可能。高度重视后全球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在精神上、业务上作好应对危机充分准备的企业,有可能在危机中率先走出困境,并获得可持续成长。海尔集团张瑞敏说要“冬泳”,要在“冬天”保持自己一定的体力和活力,通过锻练来保持自己足够的能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动保持企业在冬天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系统应对就是提倡以主动变革的精神,从战略调整、管理控制、文化理念教育等方面入手,通过“控成本、借政策、强核心、优结构”的综合性战略部署,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控成本”就是要积极地、主动地控制总成本,降低总风险;“借政策”就是要善于学习和把握各国政府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所隐含的发展机遇;“强核心”就是要全面地检讨现有业务和团队的优势、劣势,促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业务、优秀团队集中;“调结构”就是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阶段性、过渡性等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未来的利润增长点。

超越“拧毛巾”

降低总风险是当前所有企业包括全球500强企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首要策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特别是欧、美、日经济全面步入衰退。在收入增长下滑的背景下,控制总成本、降低总风险、保存实力无疑是最重要的战略措施。

中国部分企业尚未充分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仅仅采取经济常态下减成本、“拧毛巾”的管理套路来适应形势的变化是有很大缺陷的。传统“拧毛巾”式的应对之策不是应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良好药方。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发展到这个程度,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的心脏出了问题。这需要动大手术,需要作整体治疗,需要变革管理系统,需要变革经营模式。在目前形势下,华尔街在变,跨国公司在变,欧美日主要经济体也在变。而我们的企业本身就存在着品牌、创新、资本等方面的弊端,面对如此规模的金融危机,如果不对现有的经营系统做彻底的调整与变革,仅仅采取优化战略、优化管理这样低层次的应对策略,对多数企业而言,将面临重大战略风险。因此,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需要调整战略,而不是优化战略;需要变革管理,而不是改善管理;需要重塑价值观,而不是简单地完善价值观。也就是说,面对空前的金融危机,如何增强体质,如何适应巨变的经营环境,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来制定应对策略,它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未来。而传统“拧毛巾”式的应对之策,其效果是要大打折扣的,搞不好在煎熬中会被淘汰。

总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系统性风险,需要采取系统性的变革策略。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关闭不赚钱的生产线,收缩非核心业务,强化核心业务,放缓新投资,调整经营计划和企业预算,裁减富裕人员等措施已成为必须之策。

借势政策

当前金融危机已经破坏了原有的西方金融系统和秩序,使其无法发挥正常的融资、信贷功能。这场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各国投资者、消费者、储蓄者的信心,这在美国、欧洲及部分发展中国家表现尤为突出,“挤兑”潮就是其重要的表现。

在这种形势下,单纯依靠传统商业调整力量已经不大可能。巴菲特呼吁美国投资者“抄底”,最后的结果使股神深度套牢。各国基金曾一度重手“抄底”华尔街,也落得深度套牢的命运。因此,挽救全球金融危机的重任无可避免落在各国政府的身上。

西方各国政府离经叛道,纷纷放弃经济自由主义理念,倾国家之力,采取注资、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刺激消费、做大政府信用等措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挽救市场信心,恢复金融功能和秩序。美国、欧洲等国家出台的应对措施主要集中在挽救大型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大型保险公司、房地产抵押贷款公司等方面,它的问题主要出现在金融泡沫破裂。而中国政府出台的应对措施主要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就业压力比欧美国家还大。

现在,许多企业包括跨国公司等均在各国政府启动内需、产业振兴的政策或计划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前些日子我们在南京调研,有一家德资家电企业的总经理说,2008年该公司经营业绩预计比2007年会下降30%。但2009年的经营计划比2007年要增长30%。这种现象很奇怪。他后来解释是公司主要产品线已通过我国政府“家电下乡”准入审核,预计企业在2009年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聚焦未来增长点

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也需要站在明天的立场构造未来。尽管未来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在部分企业的战略棋盘上,需要抽调必要的资源,为明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优化业务结构几乎是所有企业的梦想,毕竟大家都想争取产业链的优势地位。这就像汽车替代马车,像电灯替代煤油灯一样。但是,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却非常艰难。尽管全球管理专家都拿IBM说事,说它的结构调整如何彻底,效果如何好,如何获得了未来的竞争力。但IBM转型案例仅仅属于个案,现在还很难找到同样成功的复制者,更不用说批量成功地复制。这说明它的成功调整也许是和当时的时代机遇联系在一起。十多年前,美国思科公司也大力提倡优化业务结构,但直到2007年底,它的路由器、交换机等传统业务收入仍占总收入比重接近70%。它所加强的服务业经过十多年艰苦努力,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从未超过20%。美国零售业的结构优化也很缓慢,并以早期大多数零售业被淘汰为代价。优化结构确实不容易,但这是走向未来的基础。毕竟企业的业务有弱有强,成长潜力有大有小。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采取优化、调整、升级等战略部署非常重要。

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系统风险在短期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没有主动应对,最后在拖下去的过程中逐步被变化了的环境所消耗。企业需要提倡主动变革的精神,加工贸易型企业可以采取优化地区结构的方式,如可以将沿海的生产线向内地转移,也可以向海外发展;生产型企业可以延伸产业链,也可以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等相关产业。

毕竟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和阶段性。这也是优秀企业应对危机、实施转型的机会。

篇8

0 引言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许多企业面临经营危机,世界经济市场大环境严重低迷,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订单数量锐减,产品严重积压、滞销等情况普遍存在,企业经济效益极度降低,企业发展严重受阻。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企业亟需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适应新时代经济的发展需求。

1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特征

1.1 企业经济管理呈现出综合性趋势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趋向于对内部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产品的成本预算、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管理,试图恢复以往的生产效益。

1.2 企业经济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工作联系更加密切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要想迅速走上正轨,企业经济管理人员需联系各个部门进行管理工作,这就必然会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人员与资金的调配。企业只有实现内部协调,才能为自身经济运行提供良好氛围,收到良好的管理成效。企业的所有工作都与经济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管理工作涉及企业所有员工和部门,与个人收入、企业效益紧密相连,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规划。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密切联系,有助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1]

1.3 企业经济管理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企业的经济效益体现在财务指标上,企业管理者通过月度、季度、年度各个阶段的财务指标获取企业发展动态情况。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对企业发展计划进行阶段性的调整,进而制定合理的企业经济管理目标。

2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经济出现了较大波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发展较为缓慢。我国企业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决定了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现实,通过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金融危机的重创下,全球经济经历了负增长时期后,企业在下一阶段发展中力图突破金融危机造成的束缚,这就造成了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间对于优势资源的争夺也更加激烈。为了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得以生存,我国企业应该摒弃落后的经济管理理念,建立科学的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在竞争中争取更多的优势。[2]

在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曾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也因此暴露出诸多弱点。与国外优秀企业相比,我国国内企业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企业人才分配不合理,内部管理失调,技术水平较低,技术设备落后,科技创新实力较弱,员工综合素质不高。因此,我国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不能很好的面对经济危机。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企业需要努力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而逐步恢复企业经济实力,转变竞争中的不利局面。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应立足现实,对原有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不断探索自身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把控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3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途径探究

3.1 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更新经济管理理念,是创新经济管理模式的前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理念的指导。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都应该更新观念,改变对经济管理的认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立足现实,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做出正确判断。

企业管理者应首先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积极将危机管理意识、企业发展意识等重要理念引入到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来,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进行企业管理工作,并通过对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来传递管理理念,使企业少走弯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尽快走上正轨。

企业在更新自身经济管理理念后,应适时引进新型管理模式和先?M的管理技术,积极总结,努力探索,最终确定符合本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3]

3.2 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信息科技发展迅猛,为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实现多元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起独特的财务管理系统,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远程操控,实现异地审计、远程数据传输,第一时间发挥财务工作的应有功效。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实现领导对财务工作的实时监管,促使财务工作更加透明、更加严谨。另外,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财务数据库,集中管理企业财务。财务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使财务管理工作排除人为因素干扰,实现严谨化;另一方面,利用先进技术可以使财务数据更加精确,更新数据更加及时。先进的财务技术软件还能为企业经济管理者提供财务分析报告及数据发展趋势报告,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及时评析和预测,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在促进财务管理多元化的同时,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支出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完善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实现对财务支出情况的规范化管理,让企业的各项费用在支出与报销时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应保证制度落实到位,例如公车使用、人员接待、差旅费等的支出等都须按照规定办理。[4]企业财务支出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控制资金流向,确保企业资金合理利用,帮助财务人员做好预算,切实实现企业开源节流。

同时,财务预算工作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应该予以足够重视。基于国家当前的财政政策,企业应建立起科学的预算体系,帮助企业评估市场风险,做好预防工作,保证企业更好的适应外部市场,在新形势下平稳运行。[5]

3.3 创新企业经营策略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应该加强对经营策略的掌控与创新。企业经营策略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经营策略的转变包括组织结构、经营观念等方面的转变与创新。企业应该不断更新经营策略,积极推进组织结构重建,多采用柔性的组织结构,增强管理工作的弹性,加大企业经营观念建设幅度。企业经营的核心策略包括加强企业联盟和提升品牌意识。加强企业联盟是指,企业可以与同类型企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合作,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和联系,建立稳定的经营联盟关系,摆脱企业孤军奋战的经营模式,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增强企业抗风险、抗危机的能力。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创新品牌理念,提升品牌意识,努力树立自身特色品牌,运用品牌效应,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扭转不利局面, 促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3.4 创新企业协同合作模式

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形式下,?f调合作是形成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与包括供应商和经销商在内的外部业务伙伴的有效协同合作,可以促进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财务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协同力量,积极推动产业链建设,发挥产业链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是企业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保障。

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风险早期预警体系;信号法;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2)-0083-04

一、引言

自1825年第一次爆发金融危机以来,频繁发生且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诸多破坏性影响。据IMF统计,1980-1995年期间大约有65个发展中国家发生过银行业1危机,而公共部门用于处置银行业危机的成本约为2500亿美元。在至少12起的危机事件中,公共部门的处置成本约占到该国GDP的10%以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泰国和韩国的银行重组成本高达GDP的30%,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则为20%。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深入和金融业务与工具的创新,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较以往大幅延伸。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主要经济体至今尚未从危机的泥潭中摆脱出来。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35万亿美元。

除巨大的经济损失,银行危机也导致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阻止国民财富向最具生产效率部门的配置,限制了各国货币政策运作的空间,增加了货币危机发生的概率2。IMF(1998年)调查发现,在作为分析的31个发展中国家样本中,平均需要三年多的时间才能使其产出增长恢复至危机前水平,产出累计损失平均为12%。在严重的货币危机中,新兴经济体遭受的损失平均达到实际产出的8%。

二、金融风险早期预警体系理论综述

正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巨大,因此各国理论界和监管机构均试图建立适当的风险早期预警模型对其加以预测。Edison(2003)认为早期预警模型体系应包括危机的准确定义和对危机进行有效预测的机制安排。总体上,这些分析都是针对宏观经济、金融部门等宏观审慎指标,然后采用各种分析技术与模型,从而得出分析结果。根据所采用的方法途径不同,国外对于早期预警模型的研究分为参数和非参数模型两种:参数技术包括probit/logit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非参数技术则指的是主要指标法和信号法。具体又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指标或信号法。通过选取宏观经济与金融主要指标(宏观审慎指标MPIs)作为分析变量,确定作为危机信号的阀值,并统计MPIs的“报警信号”的次数来预测危机发生的概率。当与危机相关联的指标触发其特定阀值时,报警信号就会产生。

二是采用线性回归或受限因变量probit/logit技术。主要用于检验不同指标在确定金融危机发生概率时的重要性程度和有用性,通过监测危机发生之前指标的行为变化来计算危机发生概率。

三是最新技术。包括使用二元递归树来确定主要指标的危机阀值,人工神经网络和基因演算法来选取最合适的指标和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

(一)指标/信号分析法

Honohan(1997)认为,金融风险起源主要分为宏观经济事件、微观经济不足和区域性危机,那么风险预警则对应不同的警示信号。宏观经济事件导致的危机通常涉及内生性的衰退与繁荣周期,微观经济中能够发生的危机通常因为风险的过度承担和内部人融资,而区域性危机通常与政府主导下的金融体系相关。针对这三种情况,他设定了选取变量的基准条件,如贷款余额、存贷比、利差收入、流动性比率、政府债务等作为分析变量。虽然其指标分析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的主管判断,但仍被理论界和市场分析人士经常使用。

Kaminsky和Reinhart(1999)的KLR法针对危机前的表现出异常行为的指标的演变进行分析,当指标超过既定阀值时,该指标将发出信号,表明危机在未来24个月内可能发生。变量主要包括:M2乘数、国内信贷/GDP,真实利率、存贷比、M2/储备、银行存款、进出口、贸易条件、真实汇率、股票价格等。Kaminsky(1999)提出构建基于单个指标基础上的金融脆弱性多种合成指数方法。其中第一个指数是所有可以作为危机信号的指标汇总;第二个合成指数通过界定单个指标极值的第二阀值来解释信号的严重程度;第三个指数旨在通过添加最新信号来表示基础面情况的持续恶化,最终的合成指数是所有解释变量根据其统计上重要性程度的加权平均值,合成指数的拟合概率可以作为危机概率的重要预测。

Berg和Pattillo (1999)模型对KLR模型的部分特性进行了修订。其构建的合成指数在考虑了各个变量的相关性和边际贡献的基础上汇总了解释变量,可以验证每个变量的重要性和回归系数的稳定性,从而消除了KLR法无法检验变量及合成指数对于危机预测的边际和真实贡献度。

Borio和Lowe(2002)利用信号法分析了银行危机与资产价格、信贷、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资产价格、信贷等指标对银行危机的警示作用。Davis和Karim(2008)则针对105个国家的银行危机事件,研究了102次系统性银行危机事件。Christain(2008)详细介绍了信号法在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银行危机预警的应用。

(二)受限因变量模型法(受限probit或logit回归法)

鉴于危机的爆发是一种二元性的离散事件,因此可以运用受限回归法(probit或logit模型)来对危机的发生进行预测。将危机指标作为二元性变量,通过一系列的解释性变量来加以估算。采用logit或probit预测法,预测出的结果被限定在单元区间,并被解释为危机发生的概率。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评估每个解释变量对于危机的贡献度,并可通过数理统计技术进行检验。

Frankel和Rose(1996)首次采用年度数据和probit模型来预测金融危机的发生。Eichengreen和Rose (1998)在分析新兴经济体的银行业危机时,采用了多元二项式probit来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国外环境变化对于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危机的重大影响,其国内变量贡献度相对较小,但是汇率的估值、国内商业周期和外债水平非常重要,并为金融问题的产生创造了现实舞台。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变量、汇率机制和结构则作用较低。但年度数据的使用导致危机发生的概率的上升几乎与危机同时发生,从而限制了概率作为银行业危机的主要指标的使用。

Demirgü和Detragiache (1998a, 1998b)运用多元二项式logit模型研究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决定因素,认为一系列的解释变量包括:宏观经济变量、金融变量和机构发展进步的估值等。结果显示宏观经济变量是银行脆弱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尤其是当通胀率和利率水平均处于高位时,随着增长放缓,危机的概率将会增加。同时,当存款保险机制不明确和机构发展疲软时,危机的概率通常较高。在其进一步的研究中,他们将probit预测用于早期预警,并认为阀值与三个因素相关:与阀值相关的类型1和类型2错误的概率、银行业危机的无条件概率和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危机发生的成本与发生危机的成本比值,并认为不良贷款率超过10%或者银行救助成本超过GDP的2%时,银行危机发生。

Hardy和Pazarbasioglu (1999)采用多元多项式logit模型来预测银行业危机,根据危机时间分别将一个离散变量定义为2(危机发生期)、1(危机发生前的一年期)和0(其他时间段),由此建立独立于危机年度的主要变量的预测能力。当因变量达到阀值时,银行业危机的早期预警随之启动。

Hutchinson和Mc-Dill (1999)建立了多元probit模型,发现包括产出和股权价格的下降的宏观经济变量与银行业危机密切相关,而其他变量(如汇率波动、通胀、真实利率信贷增长、储备/M2)总体上与银行业危机的爆发无关。但体制因素(央行独立性、显性存款保险、道德风险)与银行业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密切相关。

Kamin, Schindler和Samuel (2001)、Bussiere和Fratzscher(2001)分别运用了二元多变量量化分析。Lestano、Jan Jacobs 和 Gerard H. Kuper(2003)运用因子分析和logit模型,并将因子分类作为解释变量,采用1970年1月-2001年12月的嵌板数据,对象是6个亚洲国家的预警体系,研究发现货币增长率(M1和M2)、银行存款、人均GDP和国民储蓄水平、M2/外汇储备、国内利率水平及通胀率与银行危机密切相关,

Bussiere和Fratzscher (2006)设计了多元logit回归早期预警模型,对安全期、危机时期和后危机时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这种模型比二元logit模型更好地预测了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危机。Beckmann(2007)采用20个国家的1970-1995数据,比较参数和非参数早期预警模型,发现参数预警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危机事件。

(三)神经网络3ANN模型

Nag和Mitra(1999)用ANN来构建货币危机的早期预警体系,通过预测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的货币危机来进行检验,并将结果与信号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认为ANN的效果要好于KLR模型。

Kolari等(2000)提出了非参数特征识别模型TRM。他们认为受限因变量回归法存在两个缺陷:无法确定哪个变量在预测银行破产中最有用,结果只能反映变量在区别破产与非破产银行的有效性;预测结果没有就每个变量如何影响类型1和类型2错误给出信息;这些模型不能很好地检验变量间的互动。

Franck和Schmied(2003)证明了一个多层级感知器在预测货币危机方面优于logit模型,尤其是能够预测发生在俄罗斯和巴西的货币危机和投机冲击。

三、金融监管部门的早期预警体系实践

借助这些理论,目前已有若干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建立或正在建立危机早期预警体系的模型。根据他们对危机的预测、破产和破产时间以及预期损失模型,这些具体实践活动可以分为:

(一)评级预测法

这种方法旨在预测金融机构在现场检查中的可能评级。该模型得以确定银行定期报告中的一系列变量和现场检查评级的历史关系,其结果将再次被用于评级的定期检查中。预测可以反映银行的当前状况,并可以定期反映银行状况的恶化情况。如美联储的SEER评级模型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SCOR模型。

SEER作为风险排序的模型,可以预测两年内的银行破产概率。该模型收集1985-1991年的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用probit回归模型来预测概率。除了每个银行的破产概率,该模型还可以就风险属性分析得出结论,比较既定银行的结果,与其历史演变及与属于同类的类似银行进行比较,为银行体系的整体风险提供了一种估量。

SCOR基于季度财务数据,运用CAMELS等级的有序对数模型来估计当前CAMELS等级为1或2的银行在未来信用等级下降的可能性。模型将上年的财务报表与当前现场评级相匹配,从而估计被评估银行未来的等级次序。若银行当期评定等级为1或2,则其未来降级的可能性等于分别转变为等级3、4、5的概率之和,且模型将临界值设定为30%。

美国OCC运用这种方式也设计了两种模型,第一个估计破产概率和银行在两年后复活的概率,第二个模型(银行测算体系Bank Calculator)运用标准化logistic回归模型来预测破产概率。其解释变量包括:来自银行报告的金融变量,以及可以解释银行业务环境变化的变量,并根据风险种类(银行投资组合风险、银行状况风险和银行环境风险)进行分类。

(二)预期损失模型

这种模型主要适用于那些银行破产情况不多发,没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的国家或部门。法国银行业委员会的银行业分析支持系统SAAB通过估计潜在预期损失来预测银行的破产。该系统借助数据库和外部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数据,估计个人和企业贷款的违约率,然后对每一笔个人或企业贷款提取损失准备金,计算未来三年的潜在损失,并将损失总额从银行准备金水平中扣除,如果调整后的准备金水平仍高于其法定标准,则预期该银行在未来三年内可以持续经营并免于破产。

(三)其他类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宏观审慎指标评估通过众多指标变量反映金融和实体经济体系面对冲击的脆弱性程度,如通胀率、资产价格等,和微观审慎指标如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商品价格风险和收益率等。借助这些指标,宏观审慎分析可以来评估和监测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对一国的经济或金融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如机构和监管框架现状或与国际标准的契合度等。其中,金融稳健指数FSI主要用于定期监测金融机构和市场、公司和储户的健康与稳健性。

英国RATE系统综合地评估银行风险,评估每个业务部门、机构及银行整体框架。其中业务因素包括银行的总体业务和外部环境。除了银行当前风险,还评估下一阶段风险演变,运用综合性评估中得到的信息和监管部门对于市场的预测。这种方式可以识别潜在脆弱性的部门并根据每个机构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同时从整体上勾画银行业活动的蓝图。

亚洲开发银行的“早期预警系统VIEWS”(2005)以信号法为基础建立了东亚地区的银行危机预警非参数型模型。模型构建步骤为确定历史上危机发生的时段;选择主要指标如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业、财政账户、实体经济和全球经济等六大类;设定噪声/信号比例最小化的百分位值即阀值;构建综合指数确定比较某个时期有多少个预警指标发出了危机信号;估算以综合指数为条件的危机概率。

四、启示

在总结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标准接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金融风险早期预警体系,在研判金融体系的风险走势进行科学的同时,对高风险金融机构予以标识。可综合考虑我国宏观经济状况、金融市场运行、金融机构风险,选取相应的多个层次、指导性强、易于操作的预警指标,以实现对金融风险的全面监测和管理。依据国际标准已有的相关指标设置金融风险预警指标的临界值,并根据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以及金融危机的发展变化特点,对各个指标的临界值加以修正,同时注意早期预警模型应在两类错误4间进行权衡。

参考文献

[1]Carmen Reinhart and Morris Goldstein (1998)“Assessing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emerging

markets”, http://mpra.ub.uni-muenchen.de/13629/.

[2]Honohan,Patrick (1997).“Banking System Failures in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Countries: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BIS WP No39.

[3]Kaminsky, Graciela and Carmen Reinhart(1999).“The Twin Crises:The Causes of Banking and Balance-of-Payments

Problem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9(3),June 1999,P473-500.

[4]Kaminsky, Graciela L.(1999).“Currency and Banking Crises:The Early Warnings of Distress”.

[5]Lestano, Jan Jacobs and Gerard H. Kuper(2003).“Indicators of financial crises do work! An early-warning system

for six Asian countries”.

The Study on the Theory on the Financial Risk Early Warning System: A Literature Review of Foreign Theories

SONG Ying

(Hefei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Hefei Anhui 230091)

篇10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模式创新,在一定条件下是由我国所处的客观环境所决定的。首先,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全球经济陷入到了缓慢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阶段,其在一定条件下也加剧了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竞争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抛弃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积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其次,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相比,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点,比如: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人员素质不高、人员稳定性较差、企业内部管理松散,管理水平落后等。随着经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企业的弱点和不足更加显现出来。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企业经济管理进行创新,是当前企业最为关心的课题。因此,必须通过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降低相对条件下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因此,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实现是很有必要的。

二、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特征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形式发生变化,企业经济管理也在随着发生改变,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综合性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心开始向以价值为基础的方向转变,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再是简单的注重经济生产,开始向综合化管理的方向迈进。企业综合化管理也是企业管理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企业经济管理和其它管理之间的关联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内部的所有管理都要触及到企业内部资金的运用,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的各项管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企业的各个环节都与企业的经济管理存在一定联系,其中也包括企业当中的各个部门和人员。企业经济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收入状况以及企业今后的发展情况。在企业当中只有形成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才能在今后的经济管理当中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在一定条件下对企业管理的各项措施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重要体现在企业经济管理当中,企业的高级管理者的决策对于企业的管理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根据企业全年、季度或者月份的经济收入量所决定的,企业财务状况直接反映着整个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企业管理者制定经济管理的目标和方针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从而制定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方法,加大对生产技术的研发力度,制定促进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范,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较好的推动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而且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后金融危机环境下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方法

(一)企业管理观念的创新企业管理观念的先进和落后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管理当中,不仅要使员工观念进行更新,更重要的是使企业高层领导者进行观念更新。企业高层管理者观念更新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在企业经济管理观念更新的过程中,要善于在管理当中引入战略意识,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从而保证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经济管理方针和目标时,能够树立全局观念和危机意识。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层级,其所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因此,企业经济管理具有影响面大和涉及范围广的特点。企业要在更新企业管理观念的同时,注重对新型管理方法和模式的实践工作,从而在创新当中寻找适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经济管理方法。

(二)经营策略的转变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创新是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够较好地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理念,在经济管理当中采用柔性化和虚拟化的组织结构样式,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管理方式上进行弹性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建立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经营联盟。注重品牌效应,加大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树立品牌观念,以品牌效应带动企业的生产经营。通过品牌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的占有率。企业经营策略的创新,对于企业赢得市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行环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对财务支出进行有效约束企业应不断完善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对经费制度进行有效改革,在企业内部实行综合化的管理制度。在企业日常运营中,要从工作的点滴做起,对公用车的使用以及外来人员的接待等进行有效监管,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在日常管理中,对电话费以及各种办公费用进行有效监管,防止企业员工以各种名义的办公支出私吞企业公有资产。根据企业内部实际财务状况,制定适合企业运营需要的财务支出机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要真正做到按制度办事,从而实现企业各项办公资金的有效使用。同时,还要对各部门的预算进行细化,建立有利于企业经济管理的预算制度,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预知性。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对预算定额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对财务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企业财产实行登记制度,对企业的各项财产进行排查,从而实现企业各项财务的透明度,为企业高层领导者根据企业实际财务状况制定适合实际需要的经济管理方法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对企业各项资金和财务进行定期盘存,对企业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企业还要制定办公设备购买的价格制度,企业在对材料、设备或者办公用品进行购买时,通过价格制度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成本差额的分摊。

(四)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对建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是企业各项收支状况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其次,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在一定条件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相适应,从而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稳健经营。对企业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推动企业内部运行良性发展,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发展需要。最后,建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并为化解或规避风险提供充足的时间,从而推动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财务管理随着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以及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的财务管理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必将被网络化的财务管理所取代,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对企业财务实施监督和管理,适应了现代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需要。在管理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等先进设备的运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较好地突破财务管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从而较好地实现了远程处理功能,比如:远程查账、报账、报表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还能较好地实现高层管理者对下属各个部门的有效监督,利用网络通讯功能,还能较好的实现财务的网络协同以及处理能力的提高,在一定条件下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财务向集中化管理模式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应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财务管理系统,利用财务管理系统对企业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提高管理层决策的正确性,排除人为因素对财务管理造成的影响,从而加强企业财务的严密性。

(六)以“协同”促发展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在运行当中存在与其它子模式关联性不足的问题,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更多地是关注企业的效益和服务的整体战略,这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不相适应。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封闭、自立的企业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企业更多地是实行产业化的经营发展道路,各个关联企业之间在利益的驱动下,结合成一个市场竞争主体,从而共同抵御外部风险,因此,企业之前的协同关系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协同形势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组成:第一,与外部业务之间的协同关系。主要包括上游与供应商之间、下游与客户之间的协同关系,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内部财务价值的最大化利用。第二,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其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最大化发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方面的沟通联系力度。二者之间的协同关系实质上就是整个价值链之间的协同,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实现企业财务在整个价值链系统中的管理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协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是争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最好办法,对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企业避免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