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开放性城市公园成为许多城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开放式公园作为现代城市中的基础设计,如因设计不当出现的安全隐患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及其财产安全。所以,在开放式公园的设计前期,充分地考虑安全性的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1.开放式城市公园景观安全性及存在问题

安全性开放式城市公园发挥出其基本功能的基础条件之一,包括为市民提供舒适的环境及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城市的品质等,因此在开放式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方面,需要着重考量整个公园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游客的身心健康。

2.开放式城市公园景观安全设计对策

2.1活动空间设计

开放式城市公园游客量大,地理位置良好的公园将会出现节假日中人流量超过公园的可接纳范围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游客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活动空间,使得正常游园活动无法很好地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并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需要及时解决活动空间拥挤的问题,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①边缘空间利用 将开放式城市公园中的边缘空间全部利用起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包括公园入口、拐角、广场、草坪边缘、凹处、树木周围等,游客经常聚集的各类空间内。另外边界处于线型的展开线,能够有效的引导公共秩序,的设施能够强化安全性,边界闭合会构成合围的空间,提高人们的安全感[2];②少布置大面积的花坛或者花境 大面积的花坛、花境等景观,并没有实质的意义,该类景观应尽量少布置,不仅能够减少建设成本,也能够扩大游客的活动空间;③合理组织活动空间,对活动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能够有效的消除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包括密度较大的植物、暗淡的光线等,避免在该环境中出现各类犯罪行为;④重视场地的实际作用 场地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活动空间,应将活动场地设置的人们较为容易达到,并考虑气候带来的影响,包括夏天需要注意遮阳,冬天注意透光或者挡风等。设置休息设施应合理选择位置,且占地面积不宜过大,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其空间的面积;⑤扩大面积 可以选择构建丘陵起伏的地形,增加活动面积,或者大面积的疏林及耐践踏的地被植物,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水资源,也能够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避免出现活动空间拥挤的情况。另外在空间照明方面,城市公园照明不但能够构建开放式城市公园优美的夜环境,还是保障游客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一。合理选择位置,设置人工照明设备,城市公园晚间更加明亮,提高公园的安全性,避免出现意外事件,也能减少犯罪行为,提升安全性。

2.2游乐设施的设置

城市公园内的活动设置一般是运动及娱乐设置,包括运动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其需要功能全面、外观和谐、交接新颖,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舒适性。考虑到适应各类器材的人群的特实行,包括老人、儿童等,需要做好安全措施,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首先活动场地表面需要避免出现尖利的零件、设施及其他凸出的构件。选择可达性良好,阳光充足且较为平整的场地作为活动设施的地点,地面需要采用渗水性良好的且防滑的软性防护材料进行铺装,避免小朋友或者老人在活动中摔倒引起伤害。如果活动器材较为特殊,需要在较为显眼的地方设置安全标志牌,其内容应包括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适用人群等。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活动设施进行相应的管理及维护,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警示,禁止使用,并妥善维修。在游戏场地边周边,需要设置休息场所,更加人性化[3]。

2.3道路设计

2.3.1道路规格设计。城市公园的道路一般人群较为密集,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设计其规格,使得人员能够顺利的疏散,因此设计人员不必拘泥于各种规定中管理园林道路宽度的死板规定数据,如宽度在0.6~0.9m之间的小路,仅仅能够容纳一个人通过,其设置的位置或者引导区域,会在密集游客的踩踏之下,逐渐扩展,应该很据开放式公园的实际情况,将游步道扩展至1.2m左右,可以容纳两个人通过,如果步道长度较大,并将其中适当位置的空间扩大,设置休息点,使得游客能够更加舒适的进行各类游园活动。

2.3.2道路系统设计。在公园道路系统的设计上,需要注意其连通性合计安全性,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导向性简单 避免园路出现较为复杂迷宫的格局,需要其取向简单,且位置清晰。各个道路的拐弯处、不同道路的家差点或者终点,需要设置叫诶标志性的物体,包括植物、路牌、景观装饰物等,使之方向性较为强烈,辨识度高;②道路曲折幽深有度 园内的道路的曲折性及幽深度适当,避免出现安全死角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空间;③应急行车路线设置 园内需要设置经济车行路线,一点出现意外情况能够保障交通的便捷,如救护车、消防车等,节约行车时间,提高安全保障。

2.3.3安全标示的设置。温馨的安全标示设施能够让游人对于公园的各项要素、安全事务的了解及空间认知度更加深入。安全标示设施不仅是各项游园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保障之一,出现意外情况时,也能够使得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其正确有效的疏散群众。因此开放式公园应结合公园的基本情况,在各个位置设置安全标语及温馨提示,包括公园各道路交叉口、花坛、草坪等。如果公园中有较深的湖,河流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应在周边设置引导及提示标识等,约束游客的行为,引导其安全文明的进行游园活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4植物配置的设计

相较城市封闭式的公园,开放式城市公园的管理力度较弱,应选择成本较低,管理简单的造景材料,并合理规划公园的景观,构建经济型的开放式城市公园景观。各种植物的造景材料,需要较为经济适实用,安全性良好,且具有一定景观性的植物,最好是无毒无害,扬絮较少,没有尖的植物品种。在选择地被植物时,耐践踏的性能、维护成本低是需要重点考量的要素,不仅需要达到开放式城市公园绿地的空间要求,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节约了公园建设的各项消耗,也使得城市公园绿化与更加和谐、更加人性化。在保障园林植物自身的安全性的同时,也扩展了游客的可活动范围,满足了人员游园的需要。

3.总结

篇2

关键词:南湖公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19-02

一、长春市南湖公园现状

南湖公园位于吉林省的省会长春市,公园始建于1935年,史称黄龙公园,年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公园位于长春市区南部,占地面积238公顷,其中水面96公顷,约占公园总面积的1/3(见图1―1),从空中俯瞰南湖公园,东西窄,南北长,南湖公园的位置正好处于工农广场,南湖广场和新民广场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的中间(见图1―2)。是提供给市民休闲交流的公共空间,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周边生活环境,还起到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作用。

南湖公园的现今树种104种,树木总量14.3万株,树木都已成形,湖西的森林区已出具规模,园内商业服务网点、游乐设施服务休闲项目等配套设施。

二、南湖公园景观环境调查分析

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环境形象,从主题形象与景观环境两方面来分析。长春市南湖公园景观主题营造应结合长春市文脉地域特点进行景观设计,公园景观主题应该突破了传统公园的固有模式,体现多元化设计风格以及生态、文脉、人性、等各设计要素。

景观环境形象是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也就是狭义景观设计。对于公园景观环境形象,可以从总体形象与各个景观要素两方面来讨论。

三、南湖公园景观层次划分

公园的景观有从整体到局部的递进层次,可以将其简单概括为“大园区”一“分类园区”一“小园区”,的景观层次。首先它具有作为“公园”的整体主题景观“大园区”,如全园作为“一个中心大群落”的整体主题景观形象。其次,将“大园区”中有共同特性的主题景观区域归到一起,成为中间层次的“分类园区”,如在“一个中心大群落”中再进行划分。再次,将各“分类园区”拆分为一个个“小园区”,景观层次在整体大主题设定的范围下,多以整化零的手法,再局部设计特色。

(一)入口景观空间

南湖公园各个入口景观空间,没有表达出长春市的文脉特色,景观空间层次不分明。同时,公园在游览功能上,应设有引导游客局部主题园区出入,并设置简介标识的空间。在这部分空间中,应在该园区设置界定出入口意象的标志,而有些环境的显性意象如大树、特定植物片区等等,都可成为入口景观空间的造景原型。

(二)主题核心空间

以长春市的文脉和东北的地域为依托,涵盖了地域文化所有景观元素的主题景观空间,景观元素的整合统一在南北原路的轴线上,加以长春市的文脉特征广场节点景观设计来综合体现。

(三)景区过度空间

公园中景区过渡空间是指从进出空间到主题景观空间边缘的空间区域及主题景观空间内各个主题活动区域之间的过渡联系区域。过渡空间是主题场景的酝酿过渡区域,也是游人的休息松弛区域。南湖公园中景观过渡空间的表达,是以设计实际场地与周边环境意象的整合来营造的。在这里,周边环境意象包括了“水体”、“树林”、“小品”等等。

(四)景观设计重组优化

南湖公园景观设计应有一个讲究规则的景观空间组合序列设计,能使公园体现出空间特色。将主题景观、游乐景观的各部分景观景点按一定的次序组织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为游客营造最佳景观空间景观设计原则。景点组合序列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赋予空间节奏性,这是景观设计组合序列更高层次的运用,分为发端、延伸、主体、收合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五)公园系统优化设计

城市公园是伴随着改善大城市的住区条件、环境而产生的,不论是西方出现的居住郊区化,还是在中国现阶段的城市住区园林化,都反映出人们对于自然更好融合的居住环境的向往。不论是田园城市理论、还是山水城市理论都试图解决由于工业发展产生的居住与自然环境分离的矛盾。

城市公园系统在概念中指出:应当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体系,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城市文化等功能的活动。目前南湖公园景观设计系统规划应当点、线、面结合,即以特色小品、广场、绿地等点状绿地与城市公园的平面相结合进行景观优化,公园应添加轴线来贯穿南北的景观空间联系,形成具有理想系统化的级配模式。

(六)公园景观设计机制

由于南湖公园的景观设计影响因素复杂,作为个体创造者的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确实显得很渺小。因此,从规划设计层面建立一个有众多工程师、科学家、社会学家、政府和市民共同参与的设计集群。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是参与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其工作不但是对公园景观开发建设提出构想、选择设计方案,还应对设计思想进行宣传、交流和贯彻实施。把规划推荐给群众,各个利益群体讨论,并根据公众的意见加以修改,即所为的“推荐规划”。

(七)结语

本章将研究得出的改造设计运用于长春市南湖公园中。改造在对公园的景观资源、游人使用情况等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后,基本保留和延续原有景观结构与功能分区,对问题严重、矛盾突出的地段进行局部改造优化。

1、通过对建筑小品的改造、以及植物造景,继承和延续南湖公园的传统园林风格造园,强化个性特色。

2、运用生态恢复设计理念,对植物进行分级保护、分级改造。注重地方植物、色叶、观花植物的运用,形成“春樱、夏荷、秋花、冬松”的特色景观。

3、运用环境行为学理论,对游人进行使用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景观空间的使用性质进行调整,应该解决老年人晨练活动场地设施不足,增加残疾人的活动的便利景观设施的问题,来完善公园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J].新建筑,2001(5).

篇3

关键词:高线公园;公众参与;景观;公众价值

【分类号】TU986

1 得益于公众推力而保留基地的高线公园计划

1.1 公众推动下的废弃高架铁路的历史

在美国纽约,从1825年随着伊利运河的水运(Erie Canal)开始兴起,纽约市的经济增长也开始沿河发展。到了十八,十九世纪,产业革命后铁路运输慢慢成为当时最普遍的运输方式,1847年纽约市在曼哈顿区西边修建了街道级的货运铁路,但当时的铁路由于为平面式的运输,安全事故频发,甚至连第十大道(10th Avenue)也被人们冠以『死亡大道的称号。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纽约城市的快速膨胀及人口的迅速增长,交通问题十分严重,原有的货运铁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纽约市对于城市商品运输的需求了。在1929年,纽约市开始运作『西区改造工程(The West Side Improvement),其中就包括把货运铁路进行改造,采用部份高架部份地下的运输模式,这个『西区改造工程高架部份所留即为高线公园(The High Line Park)的前身.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汽车货运的逐步兴起,高线慢慢的衰败下去,直至80年代被完全废弃了。在这段命运多踹的『高线铁路被废弃的20多年中,一直处于拆与不拆的争论中,几次面临被完全拆除。

1.2 社区性的公众组织介入高架基地的保留

1999年,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非盈利性组织──高线之友(Friends of The High Line)诞生了,发起人是当地两位居民旅游作家约书亚・大卫(Joshua David)和手表商人罗伯特・哈蒙德(Robert Hammond)。

高线之友组织倡导保护高线并把高线开发成为对公众开放是我景观公园,为纽约市民服务,当时高架铁路的拥有者CSX Real Property急于处理手上这段不能盈利的高架铁路,也曾经提出过将高架铁路改造成为空中停车场或是建成广告板等想法。直到约书亚・大卫和罗伯特・哈蒙德发现一个名为『 Rail Banking的联邦法案:此法案规定当铁轨不能再使用时,任何民间团体,地方政府机关,都能和联邦铁路达成协议,利用现有的轨道用地作为公园或是其他公用用途。这是高线之友组织得以提出保存在利用高架铁轨的法律依据。

同时约书亚・大卫和罗伯特・哈蒙德通过评估专家对公园周边的土地建筑等进行估算,得出公园建设后,公园周边的地价能提升13%16%的经济效益。约书亚・大卫和罗伯特・哈蒙德所领导的高线之友组织以其『区域想象的概念成功说服了当时的纽约市市政府和市议会。

当时纽约市的市长为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他成为纽约市的市长之前,彭博一直从事商业经营,他可以预见到高线公园建成之后的土地价值和对纽约市的民众影响,呼吁留住这段历史的高架铁路线,同时从自己的私人账户捐出200万美元来建设高线公园。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大卫和哈蒙德的高线之友组织,通过不断游说,高家公园还获得媒体大亨IAC总裁夫妇高达1500万美元的捐赠。为了推动高线公园项目,当时纽约具有影响力的人基本上都站出来为这座公园的开发实施出力。至此,通过公众组织高线之友和纽约市民的不断努力,纽约市的高线公园的第一期建设总算定了下来。

2 把公众参与融入纽约高线公园的设计中去

2.1 由纽约市市民决定的高线公园设计方案

高线之友组织在初期的时候负责统筹高架公园的规划设计,2003年1月至7月,来自36个国家的720个设计团队开始为纽约高线公园设计,设计竞赛从2004年3月至9月,最终从52个高线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案中选取了七个团队入围,这些设计团队也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其中包括景观设计师,园艺师,建筑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城市规划师,甚至还包括艺术家。最终从高线公园的七个设计方案甄选了4个方案,在2004年的夏天,这些关于高线公园的设计方案在纽约市的建筑中心公开供市民选择。公众完全可以参与到这座城市的建设中,为城市的发展出谋划策。

最终,由纽约市政府和纽约市的市民同“高线之友”等组织的共同选择下,原野设计事务所(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和迪勒・斯科菲帝欧+伦夫洛设计事务所(Diller Scofidio+Renfr)共同设计高线公园的第一部份项目。

2.2 高线公园设计方案中公共利益的考量

在高线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从开始的方案选择,公园的建设者就把公众的利益当做一个相当重要的考量。多个高线公园的设计方案的选择,确保了在公众的选择下,各个阶层的公共利益得到均衡,同时也确保了民众对于高线公园的支持。

高线公园的假设中,公众的参与是推动其项目落成的巨大助力。无论是景观的设计还是高线公园周边建筑的使用,最终的使用者还是纽约市的公众,因此公众对于项目的支持和满意也是高线公园开发成功的关键。

3 公众组织高线之友对于公园建成后的管理

3.1 丰富的公众参与性活动使市民得到更好的公园体验

高线公园建成后,公众组织高线之友就接过了高线公园的管理重担。同时成立了高线艺术委员会(High Line Art Commission),定期的在高线公园内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公众艺术活动,通过为纽约市的公共艺术家们提供支持和场地, 将大量的公共艺术引入高线公园。高线艺术委员会将具体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类型都公布在高线公园的官方网站上,以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的民众。公园的后期管理完全是一个公众组织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而进行的管理,公众在高线公园的参与性大大的增强了,高线之友的民众参与性考量,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给纽约市民,甚至全世界的游客一个独特的高线公园体验。

4 结语

相比于美国高线公园的公众参与,甚至是“主导”,国内这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公众的参与程度不高常常是在公共项目的考量上,大多只是在的介入,在公共项目方案的评选和后期的运作上很难深入到公共项目的核心地带,自然就很难融入到项目中去。通过高线公园的案例,我们需要慢慢培养政府机关对于公众意见的看法和公众自发的在城市的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意愿,使公众真正的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上去。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都市主义;城市生态学;理论体系;实践案例

一、城市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建筑物决定城市的形态,而城市则被当作放大的建筑来设计。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作为艺术品和图案,到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关于城市的模式和设计理论都是以建筑和建筑学为基础的。管道、路网和各种铺装构成没有生命的灰色基础设施连接一个个同样没有生命的建筑,规范着人们的活动,定义着所谓城市和城市性。这种城市和城市设计理论可以被称为建筑城市学或建筑都市主义。这种主流意识主导了设计学院的课程和实际的工程项目。其后果是我们看到的城市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忽视、对城市空间系统的吝啬、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与冲突,城市形态的随意与混乱等等。城市由单个物体主导,典型的例证是各种标志性建筑堆砌而成的上海浦东和北京及迪拜近年来的城市建设。

二、景观都市主义

在过去10年间,一种新的关于城市和城市设计的理论―景观都市主义,开始在北美和欧洲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领域开始被议论、被宣扬、并广受学生们的欢迎。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论点是: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这一观点把景观设计学推到了城市设计的前台,可以认为是对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景观的这次再发现,主要是由建筑师和建筑学背景的学者发起的。

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一词的创造者查尔斯.瓦尔德海姆,是建筑师和建筑学背景的景观设计学者,让景观都市主义在全球掀起波澜的是建筑学教授莫森.莫斯塔法维及其当时领衔的英国AA建筑学院,在全球推波助澜的学者和实践者或多或少都与AA有关。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是建筑学和建筑师从他们的角度发现了景观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于是,建筑师屈米和库哈斯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设计,就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景观都市主义实践的最早案例。在这个案例中,不但建筑师主导了一个公园的设计,更重要的是这个公园在组织城市和人们的行为体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公园”本身,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

三、景观都市主义的几个实践项目

案例一:拉・维莱特公园,巴黎,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项目中,获得设计竞赛前两名的方案――分别来自屈米和库哈斯―如今被认为是景观都市主义最早的实践。他们的设计方案抛弃了传统的公园设计手法,而采用了一种景观与城市语汇紧密交融的设计策略―一种“城市化的景观”或“景观化的城市”。屈米认为拉・维莱特虽然名为“公园”,其实是一种新类型的城市,是“巴黎最大的不连贯城区”;而库哈斯同样认为无法用传统的“复制自然”的公园设计手法达成设计目的,他期望拉・维莱特成为“社会工具的稠密森林”。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不约而同的运用了一种秩序系统控制了大尺度空间,让景观成为一种容纳和安排复杂的城市活动的媒介。

屈米的方案最终获得头奖并付诸实施。他摈弃了传统的城市和园林设计中那些中心、轴线、等级等组织空间的手法,以一个“点-线-面”相叠加的系统覆盖整个场地,成为公园的基本架构。这一系统是无中心、无等级和蔓延的。“点”是按120m方格网排布的被称为“疯狂”(Folies)的红色构筑物。“线”是主要的交通系统,包括两条长廊、林荫道、中央环路和一条将10个主题花园联系起来的蜿蜒步道。“面”即是这10个小型的主题花园和其它场地、草坪及树丛。10个主题小园包括镜园、恐怖童话园、风园、雾园、龙园、竹园等,分别由不同的风景师或艺术家设计。

屈米把这些风格迥异的主题园比喻成一部电影的不同片断,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游人在其中进行不同的活动。同时公园中的几座公共建筑也都常年安排多样的公共活动。从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事件”在公园中上演,事件景观代替自然景观成为公园的真正内核。同时,拉・维莱特是开放的,与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隔断。从某种意义上说,“点-线-面”的系统正是一个基础设施网络。

库哈斯的方案尽管最终排名第二而未能实施,但也获得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库哈斯设置了4个策略性的“层”的叠加:“人流集散点”是不同尺度的服务区;“东西向带状区”是一种并置的条带系统覆盖,整个场地,相邻的条带是异质的,包含着不同的自然和人工地形;“大的组团”是线形和圆形的树林;“交通组织路线”是不同类型、等级的道路。与屈米方案相类似,容纳多种城市事件、活动以及未来变化的可能性是这一方案的中心理念。库哈斯声称:“可以有把握地预言,在公园的一生中,计划将经受不断地变化和调整。公园越是运作,越将处于一种不断修正的状态……计划的不确定性是根本的原则,作为形式概念的基础,允许任何转换、修正、置换或是替代的发生,而不损害最初的前提。

案例二:弗莱士河公园,斯塔顿岛,纽约州,美国。该项目创造性地将890.3hm2(2200英亩)的弗莱士河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纽约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其特色是广阔的潮汐湿地和溪流,超过64.4km(40英里)的小径步道,以及重要的娱乐、文化和教育设施,包括一个引人注目的山顶纪念碑,用于纪念“9.11”事件失踪者和为修复做出杰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9.11事件后世贸中心的残垣废墟就填埋与此。其主要创新在设计中融入长效变化机制,打破陈规,在最初的阶段就构建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动态灵活框架。詹姆斯・科纳Field Operations景观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展现了如何将原来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一座比纽约中央公园大3倍的城市公园。这项长达30年的规划项目涉及大型景观的恢复,改造并利用原来垃圾填埋场上被污染的湿地。除景观设计师外,项目的整体规划还需要建筑师、规划师、生态学家、交通工程师、土壤科学家和水文学家的通力合作。

四、景观都市主义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在强调城市生态和谐发展的前提下,作为国际城市发展的新理论,景观都市主义对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比如对城市工业废气地的处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均,在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已经显露了一些后工业化的特征,大量遗留的工业废弃地面临回收再利用。大量工业遗产地,不应仅仅只是保留原样的工业文化。这样并没有达到高效利用土地的目的,应该学习国外的较好实践,利用景观生态主义理论的精髓,重新打造地块形象,提升价值。

考虑自然演变的过程融入设计,景观都市主义理论强调设计是一个过程,不可以设计某些生硬的人工景观,而是在总体框架的引导下,充分尊重场地中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变与发展,减少人为活动对场地发展的影响,使场地的景观自然而然的呈现出来。

五、结语

景观都市主义给了建筑学、景观设计学一次大融合的机会。它敲打去长期以来学科之间的藩篱,给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反思;更重要的是,给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当然,它的理论还远远没有成熟,它的论点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和说明。而史无前例的中国的城 市化和城市建设,将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发展创造最大的机会,必将做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马歇尔;美国城市设计案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景观;应用型人才;改革;综合素质

现代园林发展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的基础上,经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学科。风景园林学是以强调建设和谐的人居户外空间环境为基础,把工程技术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并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植物学、艺术美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丰富科学艺术手段,为人类建立了一种适合生存并促进自身发展的室外生活环境。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经济稳定增长和快速城市化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和思考,对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因此风景园林应运而生。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风景园林学科的时代背景、发展前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社会发展、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使得风景园林专业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风景园林的任务是丰富多变的,这就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正是基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为目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开设了景观设计原理这门课程,通过优秀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演变、景观资源的类型及评价方法及城市与区域的景观与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了与景观设计有关的理论知识、景观设计的原则,熟悉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因此,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模块的改革创新,创造了一体式学生理论实践创新思维模式。

1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概述与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特殊性,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景观概述、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空间设计、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表达、各种类型景观设计。此外,还有景观设计原理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指导意义。景观概述: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景观的概念、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师)。发展历程:古典园林的传承、现代景观的产生。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人文因素、生态因素、技术因素。景观环境与行为心理(人对环境的需求、环境感知与环境认知、个人空间与感觉尺度、私密性与领域性、环境行为规律)。空间设计:空间设计基础(空间概念、讲解点线面体以及空间)、空间处理手法(空间构成、空间类型、空间操作、空间界定、空间与功能)、空间要素与设计原则。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地形、道路与场地、植物、水体与山石、景观设施与小品、照明设计、景观建筑单体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讲解一般景观设计的程序与主要内容以及各阶段的注意事项。设计表达:景观制图、景观透视。各种类型景观设计:城市公园、广场、居住区、庭院、滨水、道路景观设计。讲解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存在问题:第一,课程内容空洞,理论缺乏实际指导和借鉴作用;第二,课程内容浅显,未能满足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需求;第三,整个课程为48个学时,基本以理论课为主,未安排相应的实践课学时,未能很好达到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效果。

2课程改革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2.1课程内容与实践、实际项目相联系

将课程与招标网的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点赋予相应的设计项目无缝衔接,配合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风景园林学科相关设计竞赛,以团队进行考察的形式,从中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2多维度、多地点进行设计考察

从理论课堂与室外课程进行呼应,通过案例图片和现场实际参观考察进行,把景观设计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设计类别进行阐述,对一些设计热点,如生态停车场设计、海面城市、雨水花园、美丽乡村等相关案例进行重点剖析。

2.3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与整理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相关专业网站,搜集相应素材。国内比较有名的,如生生景观、秋凌景观设计、国际新景观、筑龙园林景观、园景人、田园志、微设计、景观派等。借助这些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实践案例以及理论思想,并且提供相关设计素材丰富设计作业的层次感。

2.4师生互动

平时课程作业让师生充分互动,进行思考,课堂上由一组学生讲解他们所欣赏的景观设计案例,内容包含案例的概括、案例优缺点、由此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2.5专项作业训练

快速设计与草图表现能力是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设计训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进行快题设计方案构思。例如,选择永川兴龙湖公园、观音山公园、渝西广场等地方进行景观改造设计。

3结语

篇6

关键词:城市景观;景观设计;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项多元关系的综合艺术品,城市景观是城市周围空间与各视觉事物、事件组织关系的艺术,受到人们主观感受和视觉思维的相互影响。此外,城市景观作为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集艺术、工程技术、科学等于一体,范围涉及到城市人居环境的各个方面。

城市景观设计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组织各类事件和事物,让城市景观意境、形象、风格能更有效的表达和显现。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范围

城市景观设计最早是源于美国景观设计和城市建设的融合,作为一个符合设计体系,其包含植物设计、风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设计等。城市景观设计应用十分广泛:从大地生态规划、流域规划到区域景观规划;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到城市广场、步行街规划;从城市公园建设到私家花园建设;从局部环境建设到街头城市小品、雕塑设计等,涉及到城镇规划、场地规划、区域景观规划、公园与休闲区规划、环境设计、土地发展规划、生态规划与设计、社会与行为学设计等诸多领域。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

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原则。

1、尊重人

尊重人,就是尊重最为普通的、平等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人,而非集体名词,他们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而非奴隶或被征服的人,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和贵族。尊重人,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尊重人性,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摒弃决策者的标新立异,用设计语言把大众社会需求表现出来。

2、尊重自然

在人与自然中建立一种亲切友善的关系。在城市历史的发展中,人们从屈服自然向征服自然转变,从一面的不和谐走向另一面的不和谐。尊重构成自然的风、水、生物,尊重自然地形自然格局。

3、尊重文化

作为历史的一种象征,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尊重历史文化脉络,重视继承、保护和利用已有的景观资源,把握特定的本土环境特征,寻求客观规律,创造一种更为适合本土特色的城市景观形态。通过对环境进行设计,实现人与自然及文化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谐共存。为此,景观设计师需要将城市和景观设计的前沿理论、现代技术及传统文化进行巧妙地融合,创造更为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并让其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服务。

三、现代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法

1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在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根据当地周边的环境与地形地貌,尽量做好既经济划算又美丽非凡。对于盲目的照搬欧美发达国家的景观园林的设计方法是不合理的,不能盲目的追去奢华,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现在我国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居住环境的改善,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景观园林应该扩大绿地的面积,开展各项的绿化工作,建造一个科学合理的绿化格局。

2充分的发挥景观园林的生态效应,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 在城市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尽量把园林建设成最接近当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在种植时,要多选择看可以有效抵抗病虫害的树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再引进外来树种,相互结合同时作为补充来发挥更好的作用。

3注意注重每一个细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进行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时,第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在整个城市之中,景观园林的性质、功能以及形式要结合城市的发展现状来进行准确的定位,统一协调好景观园林的建设、周边环境等因素,景观园林建筑的各种性质要适应和符合环境的需要,统一协调好其他的景物,景观园林的设计要讲究烘托对比、承上启下、主次分明、最大限度的让所有的景物在景观园林中都扮演自己的重要角色。注重每一个细节,体现设计的特色。

4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机制,有效地管理景观园林的规划和设计 为了使景观园林的设计工作能够更加有力的开展和进行,使专业技术队伍明确自身的责任和设计施工的顺序,要建立专门的协调会制度,让技术人员对自身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并且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相关的管理制度,减少设计施工中出现的专业问题,注意协调各个施工部门的工作,甲方作为管理者,要协调统一领导,要有专人指挥,甲方管理人员要严格的遵守执行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提高自身的业务学习能力和素质修养。

四、城市景观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调查求细

设计注重运用创意的设计理念和内涵,但前提需要详细调查城市、市场背景。周边环境未来发展能否与此项目汇合一起?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怎样?这些都需仔细的调查清楚,让项目跟将来周边环境很好的配合。

2、方案求值

方案经系统设计须经济、有效益。许多片面的想法认为好设计定靠昂贵材料、奇特方案、新颖方法才能制作、表达出好的效果,这个是不绝对的。但另一方面,好设计创意对整个方案都有影响,方案富有经济效益很重要。

3、设计求远

设计要考虑长远,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是好项目,这对城市景观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如环境设计、园林设计须考虑植物5年后、10年后的样子,把植物生长与将来效果融合在一起。一些公园,如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就是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案,经多年变化实现了永恒的效果。

4、材料求宜

城市景观设计材料要因地制宜,选择植物更注意每个地方都有不同植物可利用,特别是植物配置上要讲求配置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因树制宜、因景制宜。

5、风格求准

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需有一套切合项目主题风格的设计语言。根据项目特点,通过系统设计,把一些特别元素通过一些创意和设计语言运用在项目上。

五、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1、学科优势互补

理论上,城市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相对独立的学科,但它们最终目的是创造理想的人类聚居环境,核心内容都是规划和设计,也就是说它们的学科性质、任务是一致的。其次,以人居环境的观点,这三门学科的知识结构是重叠的。

为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市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将会由几个人合作到只需一人就可完成。随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城市景观设计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三者合一的复合型人才是社会的需求。

2、信息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大量运用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引起了信息革命,如何规划设计信息社会中的各种空间环境也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景观设计行业的重要课题。虽然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起步,但这蜂拥而至的知识浪潮、星系革命必然对此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让城市景观设计设计理念、研究方法、工程技术等发生巨大变化。

3、城市景观设计思想的传播

先进的甚至超前的城市景观设计思想需要得到提倡和传播,引导人们树立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大众传媒对城市景观设计时尚的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城市景观设计关系每个人。通过环境教育,让公众自然地关心环境,普通民众把地球当成人类的家园;通过环境教育,草坪四周栅栏及广告牌、警示牌也将被取消。传媒对公众环境意识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公众环境教育的一种方式;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又会对城市景观设计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景观设计师怎样利用好传媒扩大自身影响,传媒如何正确引导大众对城市景观设计鉴赏力也值得思考。

城市景观设计发展取决于人素质的提高,某些地方失败的城市景观设计能实现,甚至被称颂,可以说是设计师和决策者专业素质不高所造成的,同时也说明普通受众的鉴赏力、分辨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引导、培养公众对城市景观设计鉴赏力,加大对该专业基础知识的普及十分有必要。

结论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自然演化的协调,城市景观设计在未来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发展形势也是一片大好,为此,景观设计师在进行作品设计时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着眼于未来,看到城市景观未来的发展,设计出时代精品,让我们的城市成为人见人爱的大家园。

参考文献:

[1] 李兴.好看又好用的景观——从无锡蠡湖新城滨水绿地谈起[J].园林.2011(08).

篇7

关键词:公园设计;传统型设计;公园规划;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83-2

1 项目简介

北干山公园位于萧山城区中心,山脉东临浙赣铁路新线及规划中的商城北路;南靠北山南路;西接市心中路并与西山公园遥遥相望;北至北山河。连接新老城区的育才路及通惠路从北干山穿过,其中通惠路把北干山分为东西相对独立的两区域,之间由跨山钢架梁一一北干通览相连。规划面积约1.46平方公里。基地周边主要以公建、商业、居住、单位厂区、苗圃、公园绿地及菜地等用地为主。

北干山山体南麓相对较为完整,北麓有大面积的山体因采石而破坏,并形成陡峭的崖壁。山林植被茂密葱郁,但内部植物空间较为杂乱。基地内文化沉积丰富,古迹众多,经过上一轮的开发和改造,恢复和建设了问梅亭、人民英雄纪念碑、玉顶阁、望江亭、鞭石亭、知稼亭、季真轩、碧云亭、瑞丰禅寺、观光太空球、山顶茶楼等景观设施。

2 传统城市公园设计理念

萧山风景秀美,人杰地灵,自古就有“萧山风景并姑苏”之美誉。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表述了她悠久的历史,而“萧山八景”和“湘湖八景”又展现出其美仑美焕的江南景致。随着萧山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环境和文化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萧山的历史人文和秀美风景正在逐步的开发和复兴。北干山的重新开发,就是秉承了这样一种发展趋势。

传统公园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效果需求,因此公园强调的是美化和造景,常常会有假山石堆叠成各式景致,修建得精巧别致的亭台楼阁,修剪得很完美的植物,再加上一池碧水,半遮半隐,借景,对景,曲径通幽,使人在其中的确感到惬意、放松。公园设计的理念是采用适当的手法满足人们对传统公园的理解,并结合场地特点,做出功能较为完善又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方案。

3 公园总体设计

根据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北干山公园作为萧山区级综合性公园来建设。本公园在总体设计上充分利用基地所拥有的地理、文化及生态方面的优势,在对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利用的基础上,把北干山公园建设成为集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和户外运动于一体的传统型山地公园。依据公园地形特征,规划设置了“一核一环”的景观结构。“一核”是指北干山山体,公园所有的建设设施均围绕着山体,它也是整个公园的绿核。“一环”是指环绕在山体周边的一圈主题功能区块。在确定景观结构的基础上,将整个公园的分区概括为:一山十景、一环十园、两寺两村。

4 公园景物规划设计

本公园以传统的山体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是以生态保护为主、文化体验为辅的自然山林,充分利用现有景点,并对其进行优化和适度扩张,深层次挖掘其历史文脉和内涵,形成了北干山十景,他们分别是西坡问梅、鞭石祭天、英雄安然、玉顶览城、山巅望江、虎山知稼、季真天书、北干松风、凌空仰天、茶香四溢。通过完善的游步道系统,编织成山体部分的景观体系。

山体周边的各区块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新规划了十个主题园林,分别为“越”主题广场、蔬果园、花草园、盆景园(现有)、岩石园、“吴”主题园、瑞丰香缘、城市艺术园、探险主题乐园、北干园。各园林主题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以及现有城市绿地进行整合,各主题园林规划如下所示:

(1)越主题广场:场地由两处建筑用地和一处广场用地构成,本规划对拟建建筑的形态和体量提出了控制性要求。而入口广场就是结合两个建筑空间而设计,根据高差变化的不同,分别设置了以俗、艺、学为主题的广场,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和深度反映出越文化的特点。并以雕塑、景墙、建筑、铺装等为载体,展现出越文化的内涵。

(2)蔬果园:利用现有畜产品公司地块,用折线型台地营造花坛,缓解城市道路与山体岩壁的高差,种植观赏与采摘相结合的蔬果植物,注重游人的参与性,为他们提供可玩可赏的休闲区域。

(3)花草园:充分利用立地条件的优势,设置山林SPA休养会所,为市民提供高端的休闲养生服务。

(4)岩石园:位于北山西北侧,背景为垂直的悬崖峭壁,岩壁纹理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利用用地内部较大的高差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岩石园。根据场地的特征,整个岩石园划分为岩生花卉区、高山裸岩景观区、高山草甸区、珍稀植物温室、戈壁景观区及苗圃区几个部分。以不同的岩石景观和植物景观展现不同区块的景色。

(5)吴主题园:对山体开山空地和现有城市绿地进行整合,通过小桥、流水、亭廊轩榭及绿树红花等精致的景观元素,共同表达“吴”文化含蓄、婉约的特性。整个区块主要包括吴文化广场、吴园和山林驿站三个景点,其中,吴文化广场分别设置了以俗、艺、学为主题的广场,与越主题广场形成对比与呼应。

5 公园景观专项规划

5.1生态保护与植物规划

该公园植被覆盖状况良好,常绿、落叶乔木错落分布,在不同季节,可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但现状植被分布过于均匀和零散,且整体山林过于郁闭,缺乏开敞空间。中下层的杂生植物较多,使植被的内部空间显得杂乱无章。植物品种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香樟、杜英、冬青、马尾松、枫香、无患子、乌桕、朴树为主。

本公园的景观规划时充分利用现有植被,对杂乱乔灌木进行疏伐、择伐或就近移植等疏导整理工作,改善林下的光照条件,进一步补充乡土植物及景观效果较为突出的乔木树丛,引导植物形成自然演替。在山体部分,调整植物群落结构,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体系,丰富山体植物景观。在公园各景点、出入口和沿园路区域,通过不同风格、不同品种的植物配置,营造景致突出而且能体现各区特性的景观效果,并与各区详细设计、建筑布局和造型风格相协调。

另外,规划对山林植被的维护和管理作了专项的分析。作为被城市包围的山体公园,其发挥的价值不仅仅是城市绿肺的生态价值,其景观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要求和认可,人们往往会片面的注重封山育林,而忽视了阶段性的间苗和杂灌草清理。我们必须把这一部分工作放到同开发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

5.2竖向规划及岩壁处理

本公园的竖向规划因地就势进行景点布置,除部分种植土层不够的地段,尽可能的避免深挖和深回填,对于部分垂直高差地段,充分利用景观挡墙和植物处理,改善各垂直断面与景观场地的视线关系。另外,开山岩壁的景观处理是本次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岩壁的不同特性和景观功能的设置,规划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手法,分别为有效利用、绿化覆盖和地形塑造,三种岩壁改良手段既相对独立又要相互交叉运用,必须针对特定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整和组合,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美化岩壁的目的。

5.3景观照明系统规划

公园的景观照明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景观照明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新时期的景观照明必须能营造愉快的感觉和舒适的氛围,既要绚丽多彩,又要避免眩光,在景观上,必须注重点线面的结合,注重夜景构图的艺术美,另外,灯具的选择必须与环境相协调,并独具艺术性。

6 结论

本文结合某传统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实例,通过对传统生态规划设计与现代城市公园结合,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规划、景观生态设计等各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方略,从而实现传统生态城市公园的设计目标,为传统城市公园的复兴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张任.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阎晶.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篇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飞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生活方式、消费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从漫长的城市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滨水环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规划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滨水环境的景观设计不仅会服务于周边的商业区和居住区等,而且还会成为区域的一个旅游亮点,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游赏。

关键词:公园;滨水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方向

从漫长的城市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规划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城市设计的研究、应用、实践,就内容而言,在设计层面上,比较重视对城市滨水区整体形象和环境设计的研究,比较重视对城市功能的调整和探讨;在应用层面上,却较少的涉及城市滨水区设计实施策略和开发管理的研究。

对于中国北方大开发的中心--滨海城市天津来说,如何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控制好滨海区的自然生态对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动态

近年来,国内对滨海休闲区的设计方面研究有一些,大多数文章和专著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对滨海休闲区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的看法,同时也提出了休闲空间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中国滨水而建的城市很多,一些滨海区已经进行了开发设计并且投入使用,并且相当受市民的欢迎,但总的来看,还可以有很大提高。

1.2.2 国外动态

国外的研究成果对滨海空间的设计研究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从生态学、人性空间、聚落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从国外提出的各种研究和理论来看,其研究重点已经上升到了以人为主体的关注,并且广泛的渗透了社会学、文化学、生态学、时间与空间以及人的各种行为研究等多领域学科的知识;探讨的范围已经从单纯的空间形态向更深入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等层次拓展。综合看来,有利于物质空间形态、场所文脉、环境生态方面的对城市空间的研究和对城市滨水区的相关研究。

1.3 城市滨水地区的相关概念

城市滨水地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江、河、湖、海)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由水域、水际线和陆域三部分组成。

包括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指地形地貌,水体,生物等。人工景观指建筑,道路广场,小品等。人文景观指历史文化景观,各类活动等。

2设计方案概述

2.1现状分析

2.1.1项目概况

规划总体布局要立足城市设计,在各项功能、空间形态和景观环境方面应和谐完整。景区内部应分区合理,处理好商业与居住的协调关系。周围的用地性质大致分布为:商业购物用地,居住用地,科技文化用地,展览交易用地等。

交通组织方面滨水公园主要出入口选在东港二大街一侧,便于大量人流的出入。场地规划面积越为13.7ha。

2.1.2基地分析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空间是新城区毗临渤海,为市民提供开放活动场所的城市公共空间。地理范围方面,它包括新城区内开阔的水岸线,为公共活动直接与间接服务的近水陆域。自然环境方面,滨海公共空间与海水相邻,是滨海公共空间自然环境的主导因素,其它自然环境资源都受到水资源不同程度的影响。

2.2设计概念 天津素有“天堂的渡口”和“渤海明珠”之称。这是设计的切入口——在景观轴和水轴的基础上,创造“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态。主体空间用圆形来诠释,以达到完、满的效果。

2.2.1设计原则

滨水区的魅力就在于具有“人工--天然”的二重性。设计中要遵循整体化设计原则、延续性原则、亲水性原则、可达性原则、共享性原则、多目标兼顾原则、观赏性原则、生态性原则。

2.2.2设计构思

规划滨水区时时时想到整个城市,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区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另外,还要求设计者研究滨水空间对城市的影响,要从城市整体和区域空间来考虑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形态和涵盖功能,以促进城市的整体活力和繁荣。

3 规划地区景观设计

3.1 总体布局

用地布局是在两条主轴(景观视轴和水轴)的基础上,根据指导思想——中国民俗传统思想的无行学说为指导进行规划。其中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五行相生的规律,在本方案中得到具体运用。

五个功能分区根据五行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变化而且联系着。本设计以“金湾、林水、人家”为总的主题思想,充分利用自身的山水资源和景观,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象,总体布局变化也联系着。

3.2功能分区

堤岸景观设计在确保防洪功能的前提下,设置各种人们游憩的空间境域,充分发挥其休闲功能。景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三级。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根据不同的主题以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

3.2.1“火”分区:

古人称“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向上之性,代表了运动和活力。规划设计了小型的儿童游乐场,内设有秋千、滑梯等,周围有适合成人锻炼运动的健身器材。周边植物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如凤凰木等,游道两旁是英姿飒爽的秋枫,待到秋天之际,枫叶红遍,层林尽染,烘托整个热情奔放,活力尽现的氛围,体现功能区“火”的主题。

3.2.1“木”分区:

古人称“木曰曲直”指木有生长,向上的特性。“木”区和“水”区遥相呼应,形成“水木齐色”的景观。天津港是二路将规划用地分开,是“木”区和“水”区相望。木区以静态景观为主,并将其他景点美色一收眼底。

3.2.1“水”分区:

“水”具有滋养,向下,闭藏的特性。代表流动性,周流不息的作用,规划设计了生态湿地和下沉广场。可以在亲水区域内观赏水生植物和开花植物。

3.2.1“土”分区:

“土”载万物,设计中用“土”将其他四个景区联系起来。设计中用栈道表现“土”的“生化,承载”的作用,一方面表现亲水景观,另一方面也和其他景观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3.2.1“金”分区:

根据我的五个主题,各个空间都有自己的特色,依据“金”区的严肃、收敛、高贵、凝固之性,以规则式布置为主,为了突出“金”的主题。

3.3交通组织

现有的密如蛛网的道路,己将大地分割得支离破碎。道路是自然界中的异类,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它将原有的自然的土壤土地分割,人为的制造很多阻隔。所以,尽量采用生态的做法,更需要注意道路两旁留出的植被生长的空间。

3.4空间形态点、线、面的结合。线——连续不断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脉络;点——在这条线上的重点景观场所和观赏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和古树;面——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的活动绿化空间,如中心广场等。

3.5绿化分析

空间的围合具有较强的通透性让中心绿地从中渗透出来并结合道路两侧的绿地以带状的形式渗入各个绿地,随着层次的渐进,采取不同的手法强调空间的趣味性。依据空间的性质和尺度,在中心绿带种植高大乔木,以助于形成大空间气势;在绿地种植落叶乔木和低矮灌木,随着季节的变化,形成亲切的空间尺度。

3.6 服务设施

公园中要设置一些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游人的需要。服务设施的位置和规模仔细斟酌,和环境相协调,给人以舒适感和自由度。

3.7植物种植设计

在选择植物品种时应结合具体条件选择了易长,易管,耐旱,耐荫的乡土树种,树冠大,枝叶茂密的落叶乔木,间以常绿树和开花灌木,落叶少,病虫害少、无飞絮、无刺、无毒、无刺激性的植物,做到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观。

4结语

对一个城市而言,滨水区往往是其发展的起点,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乎世界上每一大洲的国家,都充分利用滨水区的优势,以滨水区景观的开发来取得城市更新和经济发展,这也使得对滨水区的规划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现象。本设计在设计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天津滨海新区结合城市特点的新构想。

参考文献

1.张庭伟,冯辉,彭治权.《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3.

2.旧)河川治理中心.《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

3.旧)河川治理中心.《护岸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

4.俞孔坚刘东云刘玉杰.《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中国园林》2005(05).

5.孟刚,李岚,李瑞冬,魏枢.《城市公园设计》同济大学出版.2005.9.

6.刘蔓.《景观艺术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

7.汪永华.《城市公园的景观生态设计原则》.园林在线.2005.

8.唐剑.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中国园林》2002.(04):33-38.

篇9

关键词:景观设计原理;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引言

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以培养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和具备一定实践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开发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主张提升实践的基本技能,教学上坚持以艺术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有了更新更高的期望值,原来强调书本知识与强化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课程设置的优化处理,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构建出一系列合理的评价机制,已成为高职院校中景观设计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一环。

一、“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教与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不足

1.定位不明确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不充足,开课周期晚,是高职院校景观设计原理教学所存在的普遍现象,一味地模仿普通高校课程,形成了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大幅度缩减的“浓缩版”。

2.单调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完全遵循教材中的内容,课堂以讲授为主,学生课后不断练习,这是多年来教师与学生形成的应试教育模式,形式单调乏味。最终学期末的考核评价往往采取笔试或课程命题设计的形式进行评定,手段单一。

3.乏味的教学内容。规划的教科书更新速度较慢,且更新后教材的主要内容基本没有变化,导致教师所讲授内容有局限性,相对滞后,教师的教案与课件内容陈旧过时。

4.单一的教学环境。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大多集中在教室授课,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二)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主动性缺乏。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在高中阶段培养起来,应试教育导致被动学习,学生学习进取心不强,因此他们对于理论课的学习多有排斥。

2.学习交互性缺乏。学生感到教学形式单一,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学过程中难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

3.实践环节缺乏。学生感觉只要作业完成了就万事大吉,对做作业的过程不重视,与教师进行方案交流和汇报的机会较少,且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更少,导致在毕业后对实际项目难以应付。

二、高职院校“景观设计原理”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设置要明确

在不同专业设置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定位也有所区分。类型从一般掌握到熟练掌握,选修到必修,辅修课程到核心课程。在教学中,应该以景观理论知识为基础,从景观概念入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可根据课程设置的不同定位,安排合理的教学周,并对理论和实践环节合理分配。在教学环节,应注重对景观理论教学中设计理念的培养和对基本概论、设计程序和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绘制方案、汇报方案的基本能力。同时,在课程阶梯定位中,使学生逐步熟悉、了解、掌握一些景观设计的技能。

(二)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根据景观设计领域的需求进行,以满足服务学生就业为导向,更新专业知识,以技能突出发展为教学宗旨,不断优化。满足学校基础教学的需求,突出实用性的课程,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学。

1.对专业知识的巩固。教材更新速度较慢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专业领域,教材不能完全代表这一领域的专业发展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设置课程内容时,教师应立足于帮助学生了解该领域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最新信息。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使用报告、文件,或邀请从业人员开展专业讲座,让学生多听、多看、多了解景观设计的实际案例,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了解其专业的魅力。课程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还可以介绍一些经典案例,也是业界最前沿的作品,了解尖端的、完整的、新颖的知识,既开阔眼界,提高专业认知水平,又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与学习的积极性。

2.对技术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的毕业生更多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大部分可设置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在已掌握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后,可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景观设计项目,通过专题模式分析,循序渐进地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设计,从对作品分析剖析,到独立设计、小组讨论、综合评价,逐步提高学生发现、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选择应该注重典型性、整体性、可操作性,而且要关联到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如城市公园设计、城市广场设计、住区景观设计、庭院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和道路景观设计等。当前生态景观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即软质景观(植物类,水景类)正日益受到广大景观设计师的青睐,但高职院校“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相关内容的容量要比普通高校低得多,因此分析认知树木的软质景观与植物部分在教学中常常被忽略甚至取消,导致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实际项目中的植物配置内容。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注意到这个现象,需要保证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常用园林植物知识。3.对校企合作的广泛开展。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是一个必要的途径。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景观设计公司的合作交流,签订并完善一系列合作协议的内容,努力实现“全方位”对接的教学与实践。学校可利用设计公司项目多且实用性强、从业人员专业技能过硬等特点,定期派部分学生到公司内进行阶段性实习,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习,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社会对本专业技能的需求程度,社会需要怎样的行业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设计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实现校企合作的宗旨“实践演练”,可以使学生学习更贴近社会需求,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方法的转换

高等职业学院培育的是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必然的选择,在确保基础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拉近课堂与职场的距离。

1.缩减“照本宣科”,增加“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一般都是一些实际设计项目,从中包含的工程不一定是一个大型综合性的,但可以把项目分解成相关的小案例和知识点。在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提倡分组合作,以培养今后工作的团队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评价最终结果。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在教学实例中分配教学任务。在教学实例中找出景观设计项目中的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是必要的,但如果这一环节被忽略,很可能会导致缺乏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得到全面的锻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入完整的任务,通过认真参与完成设计任务书的全过程,学生真正体验到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知识点和任务量,了解到什么是良好的工作流程,以此培养学生规范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如景观设计工作程序流程如图1所示。通过完成该项目,力争使其中的景观设计理论知识贯穿成线,形成一个个知识点,使学生整体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锤炼,从而形成一个顺畅的学习通道。

3.在任务分析中提高技能。当课程教学进行到最后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时,可将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利用校企合作机制,将景观设计公司某项目阶段性的任务用作业任务书的形式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组分块设计,最终组合成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而后将学生们做成的设计方案与设计公司的最终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学生的作品与实际工程的差别便一目了然,然后给学生分析哪些地方做得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分析的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都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点评,逐步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案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考核方式的改进

考核方式的改进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考虑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应加设专业技能训练的评定,将以往形式单一的、以图纸审美为主的考核评审标准替换掉,形成多元化的考核评定标准。

1.实践性的考核标准。所谓实践考核标准,就是在不同类型的作业考核中侧重点有所不同。一般来讲,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图纸的美观性和艺术性往往占据考核重点,而对于景观设计的实际工作流程、技能应用、材料与工艺的运用等方面考核性较弱。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如果与普通高校艺术生比理论知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明显存在着差距,但如果从工作的实践性上比,应该有一定优势。因此,将考核标准向实践性转移,不仅客观反映出高职学生的技能特点,还能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多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这会在整个课程设置中起到一个教学风向标的作用。可见,高职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核心考核内容,应该注重设计思维展现、设计方案表达、图纸表现等。可根据课程的阶段性区分考核的内容,例如,设计思维展现的评判,可以在整体设计思路的合理性与美感上加大权重;设计方案表达和图纸表现上,则可以在软件技能、工程技术等层面加大权重。

2.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无论采用哪种考核评判方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都是考察重点。客观反映出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多元化考核方式的目的。在常规原理课程的考核中,多以随堂练习和课程专项练习为主,所以建议加大课程专项练习的比重。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景观设施内容章节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公园、校园、广场和码头等景观设施,引导学生对此类设施进行仔细观察,对某些景观节点进行优点和缺点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改善对策,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调研报告,如图2所示。通过这项实践练习,可以使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实际的场景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可采取开放式考核,组织课程作业展,邀请第三方参加考评。如聘请景观设计公司的人员对作业进行整体思维逻辑、表现能力等评价,作为教师最终评判的参考意见,使得考核方式更具综合性和客观性,同时也可以更科学更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3.细化考核内容。在课程考核中应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企业实践基地项目设计知识涵盖面广的特点,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思维创造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考核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例如,两个学生的成绩同为90分,在考核内容中可以设计题型来考查哪位学生在认知性方面较强,哪位学生在创造性方面更出色。对考核内容的细化,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有助于学生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并自觉有针对性地改进,有助于为今后的实践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找到学生的优势与劣势,今后不断针对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结语

从高职院校“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发展体系的构架进行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本专业在社会的良性发展产生着重要意义,其重要性决定着高职院校在这个专业上的生存与发展。本文提到的四项教改措施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我们也期待此类原理课程的改革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高职院校的景观设计原理课程应该具备突出的实践特色,教学改革是需要学院、教师、学生和社会共同努力的一项任务,促使教与学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构建一门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特点、学习模式、技能层次的实践理论课程,推动高职院校景观设计原理课程迈向一个更高的阶梯。

参考文献:

[1]冀凤全,赵茸.景观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建筑,2009,(34).

[2]王丽娴,龙松亮,章晶晶.案例教学在建筑学景观设计原理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20).

[3]杜彦玲.职业培训课程建设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6).

[4]李向北,余治富,赵亮.某大学景观建筑学硕士学位课程及教学方式[J].山西建筑,2010,(22).

[5]赵艳,卞广萌.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改革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0,(19).

[6]周勃,任亚萍.项目实训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0,(03).

[7]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10

关键词:园林绿化,房地产;园林景观;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real estate landscape has been more attention, and the effect of the landscaping will prices has a direct impact. 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ce of landscaping in the real estate analysis and explore.Key words: landscaping, real estate;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心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对居住环境及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商品房,在销售时其园林景观也是其卖点之一。园林绿化的建设在房地产中,是很多小区,特别是高档小区,把园林工程项目定位第三居所。足见园林绿化在房地产中的重要地位。很多高档住宅区的开发商无不利用其有限的自然空间和资源,竭尽所能的在园林绿化和其小区配套设施等方面下足功夫,实现住宅区和园林山水的融合。一个漂亮美观的园林景观往往会成为一个地产项目的标志,有的地产商甚至将园林景观树立成一个品牌作为其房地产的形象工程。这些地产商,都会针对小区创意出别致的景观园林,花重资打造出有品位的地产项目,这是房地产促销的有力手段。

一、房地产园林绿化与其他绿化的区别

初做房地产开发区的园林工程的人,可能会觉得它和市政、公园等园林工程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时间一久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房地产园林工程因受用地面积所限,所以不能大面积的铺开来做。即使一个小区的容积很低,绿地面积相对较大,但是设计师对绿地的使用也不会像公园那样去做,最常见的做法是将绿地进行集中,然后做成中心广场或中心花园的形式,也就是房地产的绿化是有所侧重,而不是到处铺开来做,这就是小区跟公园和市政工程的最大区别。

二、因地制宜的合理布局

园林绿化是一项创造环境,改造环境的工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布局合理、设计新颖独特的社区是理想的居住地。园林景观作为小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社区的知名度,还可以带动整个楼盘的销售。例如广东珠三角地带一些开发比较成功的房地产,地理位置并不优越,交通也不是很理想,但项目一推出,销售就十分火爆。主要原因就是开发商非常注重环境的建造,舍得在环境建设上下本钱。这些高档小区在建造时根据不同地理环境,营造出自己风格迥异的园林景观来吸引消费者。如自然村落式、丛林式、江南风格式等等。因而,园林设计的创意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创意能够使园林景观有持久的使用寿命和艺术寿命。

其次,要考虑小区整体地形地貌,包括建筑物的造型及高低起伏状况,通过园林植物配置,因地制宜,建立起一系列的户外空间,在住宅边上形成半公共的、令人倍感亲密的空间,使小区居民们能更好地享受环境带来的舒适与悠闲,不受外界的干扰,同时可以制约外界的穿越性活动,保证小区住户生活环境的安全。

三、园林景观主题的确定

设计者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园林主题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构思独特、主题鲜明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能够极大地增加房地产项目竞争力,很容易获得房产购买者的青睐。简单的把各种植物种植在一起虽然能使景色变得愉悦但是无法使其拥有更深的内涵。各种植物和建筑构成的园林景观需要具有统一的主题,要让人们在欣赏完所设计的园林景观后能够理解出设计者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所赋予的强大的文化内涵。

在进行园林景观主题设计时,在园林的关键部位可以适当选取外来引进的优秀植物种类,比如野牛草、凹头苋、虎尾草、大叶黄杨、圆柏、刺槐、白皮松等等。适当引进外来的优秀植物品种,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彰显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高档品质的形象。

四、园林植物景观配置

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选择和植物搭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景观的功能效果。园林植物选择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地选择。园林植物的搭配要注意乔、灌、草结合考虑各类植物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生长特性,各用其所。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许多植物经过培育改变了生活习性,不少绿化植物大大跨越了其原来的生长区域,加上从国外引进的大量植物品种,目前可供选择的绿化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为创造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五、园林绿化与周围环境的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要巧妙利用很多材料的特质,通过各种材料色彩的对比和形态的变化,共同创造出一个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绿:意味着自然与健康;蓝:意味着宁静与和谐;白:意味着纯净与随意;红:意味着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几种园林景观的主色调的自然组合,能使人心旷神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境。在所有的园林建造材料中,植物是色彩最丰富、最富于造型变化的。

六、园林景观的设计对房地产的影响

6.1积极影响

合理的园林设计方案能够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美化居住环境。优美的绿化景观能够陶冶居住者的情操,使居住者住的舒心安心。优美的园林绿化景观还具有环境保护的作用,而且能够减少二氧化碳,吸收尘埃、净化空气、给土壤制造出大量的有机物、防风固土,调节气候温度等作用。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娱乐场所,使人们在优美的园林景观中得到消遣除此之外,城市居民还能在园林景观中欣赏到绿色风景。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钢筋水泥等工业产品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且现代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劳动越来越复杂,这时如果居住者能够经常欣赏到令人赏心悦目的绿色风景,无疑对房地产购买者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受到买房者的青睐,所以合理的园林设计能够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6.2 消极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房屋居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土地资源的供应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一旦增加园林景观用地势必会占用本来用于房屋建造的土地,这就会使居住用地资源更加紧张。合理协调这一矛盾显得至关重要,目前有些地方对园林景观实施了顶层绿化、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手段,通过这些措施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使得这一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解决随着人们对自身居住条件的不断提高,有些房地产商哄抬了处于城市公园或者休闲区的房地产价格,使得房地产出现了严重的泡沫化情况,这不仅严重的违背了市场规律而且还给人们在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七、园林工程在房地产中的重要作用

园林设计的创意在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创意能够使园林景观有持久的使用寿命和艺术寿命。因此,我们在房地产项目中做园林设计方案时,要注重园林景观整体布局,注意功能分区明确,根据项目的市场定位、业主的需求取向进行布局规划。 把外部空间环境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分别有所归属。按其功用可分为小区领域空间、邻里领域空间、小组人群领域空间、家庭领域空间、个人领域空间等,由此呈现出公共的、半公共的;半私有的、私有的空间序列,形成一种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向私有性质渐进的过程:其次,要考虑小区整体地形地貌,包括建筑物的造型及高低起伏状况,通过园林植物配置,因地制宜,以景观控制正负零,弱化通路、步道宜窄,线形宛转曲胜直,以及广场易小等,建立起一系列的户外空间,在住宅边上形成半公共的、令人倍感亲密的空间,使小区居民们能更好地享受环境带来的舒适与悠闲,不受外界的干扰,同时可以制约外界的穿越性活动,保证小区住户生活环境的安全。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造良好的居住区园林绿化环境,需要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规划设计人员、开发商、施工企业、物业、居民等共同努力,严格遵循总体规划的原则,体现园林绿化设计的最佳效果,实行规范的施工程序,增强居民的“爱绿“意识,强化有力的养护管理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力度,定能使城市居住区绿化美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园林景观营造与房地产建设是相互相成的。良好的住区园林景观建设可以推动房地产的发展,提升房地产价值。把房地产开发和园林景观合理营造结合起来,共同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部分,贯穿生态理念、做到可持续发展,建设合理、适用型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