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

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趣味教学 互动

互动式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机器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与学生、教师和机器之间的和谐交流,而这种交流要顺利地开展下去,趣味性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为此教师应努力创造趣味的语文互动教学环境。

一、提出趣味问题,促进师生趣味互动

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地位都是高高在上的,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实现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师生趣味互动,教师必须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一个趣味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刺激学生主动地思考并回答这一问题,从而让趣味互动得以实现。

比如在讲授课文《幼时记趣》一文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现在都已经是初中生了,已经长大懂事了,不知是否还能记住幼儿时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学生一听说教师提起这样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且非常有趣的问题,纷纷参与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有的回答:“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在姥姥家院子里面玩,堆石头、逮虫子、消灭苍蝇等。”有的回答:“我小时喜欢看各种好看的动画片。”“我小时候喜欢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玩耍,我们一起过家家,特别有意思。”教师见大家聊得非常起劲,加入互动中:“是啊,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童年的一些趣事,我记得我小时最喜欢玩的就是滚铁环、编竹条。”面对教师说的游戏,学生都感到非常稀罕,教师见状给大家解释了这些游戏的内容,大家的互动非常好,最后教师话题一转:“咱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作者回忆的一些童年趣事,大家和我一起去看看好吗?”

例子中这样通过趣味问题引出的,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实现更好的互动。

二、安排游戏环节,加强生生趣味互动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原本是比较容易的,然而在上课期间,生生互动要么是无法实现的,要么是不自然的互动,甚至有些学生会利用生生互动期间浑水摸鱼。为了让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语文学习更好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地融入互动过程中,在互动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变色龙》一文时,当教师讲完整篇课文后没有马上带领学生看课后的练习题,而是提出这样一个游戏:“变色龙是一个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通过转换自身颜色而保护自己的,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变色龙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说要玩游戏,纷纷表示好,教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游戏采用小组合作,一组将作为藏宝人,教师会给学生分发一个球,然后指定教室中的某块区域,该组学生要共同探讨如何将小球放在教室的表面又不能让另外一个小组在20秒中看到这个小球。”这样一个游戏布置后,甲组学生作为藏宝放,纷纷进行互动交流,最终用一块抹布裹住小球放在黑板下面,乙组学生用30秒才找到小球,甲组学生获胜。

大家纷纷在互动过程中取得一场场的胜利,在游戏中加深生生互动的同时,让学生对变色龙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利用白板技术,实现人机趣味互动

数字化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演示为主,即以教师与机器互动的方式实现的。目前教学主张一切以学生为主,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语文,一定要促进学生与数字化技术的互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与机器的互动之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初中语文。

比如在讲授《口技》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设备进行上课,上课前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口技是一种用口表现世间各种声音的一门技术,大家有没有听过啊?”学生纷纷表示没有,教师利用多媒体白板打开一个电子屏幕,然后随意请一位学生上台触摸屏幕的各个位置,随后教师开始播放各种不同的口技声音,白板随后会提示该学生根据口技声音触摸画面中相对应的图像内容,比如“汪汪”声,学生可以触摸画面中的小狗;“喵喵”声学生则需要触摸画面中的小猫。越往后越难听清楚,在这样的情节中,学生与机器实现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种人机互动的方式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后期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趣味互动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互动主要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人机互动,互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主要方式是趣味式的互动,教师只要把握住这些基本原理,进行互动教学时就能更好地开展有效的教学。为此教师应通过趣味提问促进师生互动,通过游戏开促进生生互动,通过趣味数字技术实现人机互动。

参考文献:

[1]成立村.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和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5.

[2]徐福纲.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

[3]沈家青.体现主体地位,引导自主学习[J].新高考(升学考试),2014,1.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课件;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13-01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就要想办法让学生的情感与教学文本产生共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帮助学生由感性认知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把抽象的语文文本过渡到多媒体课件辅助演示教学,让学生在音频、视频的辅助下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提升语文能力。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认知

1.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妥当的前置性作业。生本教育的实施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难点,而如何结合教学实际,从趣味性、开放性、渗透性等多个方面让学生更好地在课前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帮助教师向学生出示妥当的前置性作业。如在《背影》一文教学之前,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导学卡,让学生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完成感知感悟,并将教学重点有效出示给学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当学生完成课前导学时,再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基础技能的训练。

2.课堂导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但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在学生完成个人先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再通过教师点拨,让学生“先做”、“先学”,为课堂上的分享交流奠定基础,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此时,抽象的教学文本变得形象可感,生动的视频课件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运用多媒体搞好阅读教学

1.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中课文中一些阅读文本较为抽象,尤其是一些文言文学生更是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其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而且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社戏》的用笔浓淡相谐、疏密有致以及采用白描手法调动听觉、嗅觉、味觉来描绘美丽景色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了解作者是如何写作的,延伸了作者对课文的理解。

2.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是有生命的,在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课堂生成中,教师要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因此教师要关注课堂生成,在多媒体参与下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且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参与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与文本相关的内容,使教材本身形成画面感,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要勇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理解,让学生通过读书感知到教学内容,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导带着情感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

三、在作文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提升学生作文能力

1.发展学生作文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作文。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发掘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学生作文能力。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说话的氛围,让学生想说就说,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要创设学生说的场景。而在作文辅导以及作文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让学生在表达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教师要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的作文,让学生交流,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作文材料进行选择、取舍和重组。如在单元作文训练以后,教师运用展台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具体欣赏其他学生的优秀作文,而在作文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或者展台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改正错误,以此使其作文能力获得更大的提高。

2.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与作文训练程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提高学生参与作文训练的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行作文训练。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展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感觉到参与作文训练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作文的训练当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多媒体的引导下更好地对语文进行多种层次、多个角度的学习。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选择适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辅助教学。在有展台的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展台进行语文演示教学,让学生的阅读和作文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上一层楼,提高语文能力。同时,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更好地学习语文。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教师切不可忽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来,使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真正让能力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桂萍.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1,(29).

[2]汪文娟.有感于“也是一堂语文课”[J].生活教育,2011,(15).

篇3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站在新纪元的开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挑战,造就一代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高科技水平、高管理能力的创新人才成为我国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我国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中就明确地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创造力,是指在一定动力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育,当然责无旁贷,应当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益的途径。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鼓励、启发、培养的角度出发。

1 给予自由空间,鼓励创造精神

所谓给予学生自由空间,其实就是教学中的民主精神,即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答题时与老师的讲授一字不差,可是一旦离开课本,离开老师,他们就不知所措,寸步难行。的确,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语文教学中教条主义的习气,从内容到形式都给我们的教学造成许多有形无形的“牢笼”。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生活,学生的感觉、想象、思维和情感却都被“引导”就范于固定的模式,只有符合这种模式的才被允许,才能得高分。这样僵化的教学只能造就僵化的头脑,它不仅使学生心情压抑而且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还应鼓励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开发学生创造性智力,即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趋势进行诱发性教育。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思维。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会使其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

2 树立创新意识,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意识支配行为,培养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不拘泥于教师的定论,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创造思维,使创新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为。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初中来说,可以开展创作座右铭、格言征集、校园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校园广播等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让学生真正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信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占有和利用信息,对于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技术手段多样等特点,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比如:讨论、交流、研究等。该法自主性强、选择面宽,因此,可以增强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益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复习动词时态用法时,通过图片表示时间、动作,并运用它们来复习各种时态的用法。这时学生能保持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够增加思维的广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学校的主要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迷信名人、权威,要千方百计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敢想、敢说、敢做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新世纪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万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现代教师与教学,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93-01

摘 要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课堂评价,应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促进学生对话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目的,形成评价目标多元、手段多样、方式灵活、关注对话过程、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应用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评价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评价融入学习的过程,可以成为优化学习过程的促进剂。评价还可以改进教学,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终结性评价则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些方面都是评价改革创新的亮点。

初中语文对话教学课堂评价,应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促进学生对话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目的,形成评价目标多元、手段多样、方式灵活、关注对话过程、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应用的评价体系。

1 坚持评价的民主性、互动性

让语文教学走向民主、平等。教育有着神奇的力量,孩子需要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所谓的“大教无痕”正是如此。试想,一旦成人摆出教育者的架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要求学生怎样怎样。其时,双方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被教育者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这样的教育,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我县初中语文教学提倡让孩子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启迪孩子的智慧,点燃他心中的火花,激发他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自己明理,自己懂得该怎样活着。我们允许学生“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允许学生有力的叛逆,有情的错误;允许学生怀着“挑战的精神”进入课堂,带着“不信的神色”进入文本。甚至允许学生给老师的语文教学评价。提倡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法中多一些“不拘一格”;在学法上多一些“融会贯通”;在语言上多一些“百家争鸣”;在态度上多一些“和风细雨”。 看一堂课,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我们甚至提倡学生给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评价和计分。

2 坚持评价的多样性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思维上的一些差异,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别人的意见,往往正是自己忽视的东西,同学的建议,会使自己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式应坚持多样性,在以教师为主的评价体系中,要做到师生共评,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等,这样更能充分肯定学生个人的优点和进步,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和不足。评议者既为他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加深了对别人作业的理解,更是自己口头的再创作。师生共评,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建构,审美能力的提高,实现了教学评价的民主、公开、平等。

3 坚持鼓励为主

鼓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实施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是点拨者,是鼓舞者,是激励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某一特定过程或特定结果,以正确鼓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恰当地表扬、赞许,可以强化学生自信、自爱、自尊、自持的信念,增强成就动机,激发学习积极主动性。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关键是我们做教师的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这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懂得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该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可取之处,而不是挑剔、刻薄地要求学生尽善尽美。如果一个学生经常得到一些积极的提示,肯定的赞扬,那么他将会增强信心,在潜意识里肯定自己,从而感受到喜悦和自尊,在现实生活中迈向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是可以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此外也可以通过、传递微笑、耐心等待、物质奖励等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只有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各种各样激励的手段,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兴趣盎然,课堂教学才有情有趣、耐人寻味。

4 评价的积极作用

篇5

    阅读的目的是收获知识,而收获知识的目的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要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往往是把阅读学习孤立起来,学生只是为阅读而阅读,理论上是掌握了知识,但实际上却对知识的本质一无所知,以至于在读完之后,不知道文章的真正含义,没有进入文本的世界中。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的基础是“读”,但是,在此基础上,学生必须要学以致用,也就是要在阅读中找到文章的奥秘之处,并能够吸收消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和观点。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归结出了“读写结合,以写带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动笔写作来加深阅读的收获。这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组织:第一,可以写“读后感”的形式,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在写的过程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并能够与作者形成共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第二,以模仿写作的形式,让学生抓住文本的写作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文本的写作格式进行创作。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模仿学习写作技巧,如《皇帝的新装》中,说实话的小孩的出现,就是文章的转折点,因为小孩的出场,才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并达到,而初中学生写作的不足之处,就在于行文平淡,没有起伏,也就没有了阅读的喜悦感。这样的训练,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二.立体阅读,培养能力

    一般来说,我们说到阅读,想到的就是文本的阅读。的确,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主要是指书籍的阅读。但是,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阅读是一种源自于书籍、却不限于书籍的行为。我们阅读书籍,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还需要阅读绘画、阅读雕刻、阅读音乐,还有,阅读人。尽管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抛开文本进行阅读,毕竟语文阅读教学是以书籍的阅读为主的,但是在素质教育观下,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阅读,而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例如实物阅读。

    如在《羚羊木雕》的教学中,笔者就准备了一张羚羊木雕的图片,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先就这一张图片进行观察阅读,并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通过“观物”而“观情”,带着阅读的期待进入文本,这能够更好的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

    三.根据学生的性格,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正如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毕竟,初中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形成,不仅需要课内阅读,还需要课外阅读来构建。尤其是在素质教育之下,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课外阅读必须给学生选择的自由。当然,我们也必须要正视这样的一个事实,初中学生对图书的选择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候会“择书不当”,这不仅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没有帮助,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

篇6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德育教育 渗透 语文

语文教学是具有高度技艺的活动,是教师在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特定的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性创造。既然是一项创造,那么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了对学生进行心灵创造,即德育的性质。小学语文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都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新的精神。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点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就是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的任务。因此,我们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渗透德育,使学生能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品德,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是进行:

一、认真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课前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重点。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高尚,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率美的古今诗歌等。它们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例如,《去年的树》一课,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四次对话,分别展现了小鸟与大树的约定、与树根、与门先生、与小姑娘询问并寻找树的不同场景。此课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在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寻找到课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进行场景表演,并在小鸟望着灯火内容时配上音乐,让学生自然地走进课文,深深地感悟到小鸟与树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感染,深深地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更加珍惜同学间的友情。

二、 细心组织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八十年代的新雷锋》一课时,我在引导了学生学习雷锋的事迹后,就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雷锋的足迹,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列举了许多雷锋做好事的例子。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朱伯儒、雷锋叔叔学习,争当活雷锋,课后同学们自觉地组织了学雷锋小组,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助人为乐。

三、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丑小鸭》、《三个儿子》等,利用这些故事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例如:《三个儿子》一文中,通过写三个儿子在看到各自的母亲艰难地提水,只有一个儿子跑上去接过水桶,帮助母亲提水的事中,赞扬了第三个儿子孝敬父母、体贴父母的美好品德,启发学生从小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利索能及的事。

四、布置好作业,适时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一些适量的作业来渗透。作业有多种形式,可以是阅读资料,可以是作画,可以是观察等。比如,在学完《搭石》一课后,我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课后去用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围的人、事、物,去寻找、去发现他们的美。等到作业交流时,他们会踊跃发言,有的说:我发现了班里同学身上的美,他主动帮同学修好了椅子。有的说:我发现了校园里的美,校园里的纸屑不见了,垃圾不见了,这是同学们共同维护的结果。有的说:我发现了妈妈身上的美,妈妈每天给奶奶喂饭、捶背、擦身子,以后我也向妈妈学习,一样孝顺老人……就这样,一个简单的作业,德育的渗透轻松地完成了。

五、在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古诗和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不可忽视,作为教师应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激发写作。也要评价渗透德育、激发写作。学生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会触发种种思想感情,对所写的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责任。

六、利用多媒体,开展德育辅助教学

篇7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新闻、播音主持、表演和编导等非中文专业的基础选修课。该课程教学面临着时代性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日益丰富的影像资源。一方面是大量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不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有的作家如鲁迅和徐志摩还被拍摄成了影视,如电影《鲁迅》和电视《人间四月天》。另一方面,还出现了大量的电视诗歌散文(ltv),以及少量由上课教师与学生自己摄制的影像,如改编的红色经典剧或小说dv与相关视频等。这些丰富多样的影像资源,为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探索提供了可能,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归结为“一突出四坚持”。

一、确立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观念,突出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必要性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前存在“老化、僵化、不适应时代的问题”[1](p21)。而忽视影像资源,就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不适应时代的一种表现。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图像文化时代,图像在当代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读图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场图文“战争”,“文学作品不断被影视‘殖民化’……越来越多的非图像文化资源被图像化地开发利用,许多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名著被搬上影视银屏,或被改编成漫画和连环画”[2](p137),给文学教学提出了时代性挑战。而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看,他们当下的阅读已经从专注于文字理解转向热衷于图像,普遍优先选择接受影像化的信息,用影像作品来代替文本的阅读。笔者的课程教学调查就显示,百分之百的学生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当利用影像资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讲课效率和内涵。因此,直面图像时代的挑战,变危机为契机,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打破旧的教学观念,将文字、声音、图像等综合起来,探索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方式,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和课程教学与时俱进的应然选择。

二、力求适时适量,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科学性

实施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应当根据各教学因素来科学合理安排,做到适时适量。课程性质不同,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处理就有所不同。在必修课教学中,以精选原著和影视作品为基础,截取一些典型片断来配合文学讲解,时间不宜太长。而在选修课教学中,则相对宽松,有时可以使用片断式影像资料,有时可以放整部电影甚至是师生自己拍摄的影像dv。从教学内容安排来看,进行作家作品的教学,要回到文学作品的情境或文学史现场,适合进行文学与影像的互读,如果是文学思潮运动的教学则不太适宜。考虑时长因素,如果影像是电视剧就只能精选片断,如《围城》等。而电影或学生自拍的影像则可视情况全部播放。另外,选择不同作家甚至是同一作家的作品影像均要注意典型性和代表性,如鲁迅小说改编的电影《阿q正传》、《祥林嫂》与电影《鲁迅》等,张爱玲小说改编的《金锁记》、《色戒》等,要选择据文学代表作品拍摄的成功影像。从课堂形式来看,实施文学与影像的互读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课外第二课堂来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通过布置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观看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实施互读,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选择现当代文学教材中的剧目或小说加以改编,自制dv和ltv。在中文专业上课,可联合学生工作部门举行“红色经典”或舞台剧表演大赛并全程录像,通过课外活动创造与运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影视资源,实现第一课堂引领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深化第一课堂的开放式教学。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要体现主导性,在问需于学生之时,要总体把握实施互读的内容、时间、方式、节奏和数量,不能给学生以互读教学的点缀或泛滥感。

三、贯穿教学全过程,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连续性

实施文学与影像的互读教学,贵在坚持,要通过“五进”,做到长时间不断线。一是进课堂,贯穿各教学环节。教学前先让学生阅读观看要讲内容的文学文本和影像文本,最好是要求学生能形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文学与影像的互读并引导讨论。课后布置相关改编或写小论文等,最后落实检查批改并及时反馈评价。以《边城》教学为例,在学生课前阅读观看文学和影像文本的基础上,综合学生的疑问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对于争论较大的问题(如“《边城》所展现的生活世界有何特点,如何理解和评价?”和“小说《边城》和电影《边城》有哪些异同?”)则让学生细读细看文学或影像文本,写成小论文,最后及时反馈评价。二是进活动,把课外活动视作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支持学生开展影视社团活动,开展自编自导自演自拍活动,开展校园影视文化活动,实现活动课程与理论课程的统一。三是进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中,教师可有意识安排诸如“老舍/张爱玲/金庸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等题目,我们目前指导完成的这方面本科生毕业论文就有多篇,如《贾平凹小说〈高兴〉的改编研究》和《电影〈边城〉与小说〈边城〉的比较研究》等。四是要进科研。课程任课教师要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视改编研究,申报此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校教改课题,推动了教学科研的互动。最后就是要进课程考试和评价,在实施课程考试和评价时,要把是否进行互读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平时成绩的计算要把互读状况纳入进去,利用平时成绩这一手段,恰当评价和促进学生的互读学习。

转贴于

四、实施研究性教学,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创新性

研究性教学是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3](p37-38)。在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中,要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的能力。从文学作品到影像作品是二度创作,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寻找二者间的异同,特别突出“异”的教学,从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新见解。一个典型案例是在《骆驼祥子》的教学中对虎妞形象的重新理解,传统观点对虎妞形象的定位是老丑怪变态。我把对虎妞的理解定性权交给学生,预先布置学生认真研读小说和观看同名电影,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印象和感受,结果有女学生感到电影中的虎妞不同于小说中的虎妞,她有可爱之处。我于是安排课堂讨论,最后许多同学认为虎妞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有超前女性性别观的现代女性,从而为虎妞评了反。又如《芙蓉镇》的教学,通过课内讲授与课外比较阅读原著和同名电影,学生往往获得对作品的新理解,如有学生发现李国香对胡玉音的批判不完全是阶级政治因素使然,而是有心理忌妒的原因。他们认为老女人李国香对长得比自己漂亮且受到芙蓉镇男人们宠爱的胡玉音在政治运动开始前是一种心理嫉妒,政治运动开始后,她把心理嫉妒转化为政治批判,李国香的政治疯狂正是其作为女人内在自卑心理的外在转移。

五、以文学原著为根本,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文学性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开放式教学

初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初中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初中学生健康情操,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不断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不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此来提升初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主要问题

在初中学习阶段,语文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非常主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1.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应试成绩。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或者教学规划,不是为了提升初中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不是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不是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而是仅仅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当前,虽然新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日益引发人们的重视,但新课改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成绩和考试仍然是重要的指标。很多初中教师为了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过分的注重学生的成绩,以学生的成绩为衡量标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考试大纲为目标和规划来进行语文教学,忽略学生的自由发展,忽略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些片面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显然难以真正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也影响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存在明显的“成绩歧视”,教师将多余的精力或者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班级的前几名身上,力图通过“开小灶”来拔高这些所谓尖子生的成绩,旨在通过优生率、高分率来“对抗”同年级的其他班级。这种“有教有类”的教学方式,容易打击成绩不高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班级的均衡发展。

2.过分以教师为主导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是主导性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教学的计划性,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课本、板书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传递知识。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未能有效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也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水平。在新课改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饱受诟病,在这种单一性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主动性被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压制,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不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而盲目地根据教学计划来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虽然能够确保教学的计划性,但不利于综合性地提升初中学生的全面素养。此外,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思维也会受到影响,难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课外阅读量较少对教学存在认知不足。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更不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初中语文成绩,而应该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较高的文学素养。但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存在严重的认知不足。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将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主要的杠杆,旨在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来提升初中学生的成绩,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在这种错误的认识的主导下,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延伸阅读,很少安排学生进行语文的课外事件实践,直接导致初中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不足,初中语文知识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在当前初中教学中,语文教学发挥着非常基础性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改良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1.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初中语文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等一体的学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来。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将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放在语文成绩上,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首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利用好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素材,根据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来挖掘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真正寓教于乐。其次,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的正确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优等生,教师要着重提升他们的语文技能和语文知识延伸能力,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加强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步入优等生的行列,而对于后进生, 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关心与爱护,充分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准确的找到学习差的原因,克服困难迎头而上。教师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最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积极的开展课外阅读,通过优质的课外阅读量来丰富初中学生的语文词汇,进而培养初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主导性的教学模式,淡化教师的角色,积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初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元化地进行语文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科学的提问,通过开放性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来思考问题,以不断提升初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积极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性语文教学。初中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素质学科,但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走出课堂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安排,适时的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还包括通过一些多媒体等教学方式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如开展报纸阅览,当然还包括参观图书馆、教育基地等。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是提升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的重要学科,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既不利于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初中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1.以提升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想象力的培养作为基本准则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想象力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开拓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视野,让学生能够理解基础的初中语文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完备的语文学想象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充分的结合初中的语文学习特点和语文学科蕴含的想象空间,不断完善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取得良好的初中语文学习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小圣施威降大圣》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要提出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二郎神能够降服齐天大圣孙悟空?”“你要是齐天大圣,你要怎么应对二郎神啊?”通过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对《小圣施威降大圣》中涉及到的知识的深度认知,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将教学方法的设计过程和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出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想象力的促进作用,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完善与发展。综合起来,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的制定研究,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2.以培养学生自主想象力为根本追求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的想象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例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领学生对当时的中国时局进行探索分析,并将的生平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自主想象力。随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方法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要得到补充加强。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方法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范围的不断扩展,进而有效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探析

1.优化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在培养学生初中语文知识想象力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实际特点和语文学科的实际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的优化设计。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方法的教学针对性,要对想象力教学方法的应用范围进行严格的规范处理。例如,在《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就需要将《共工怒触不周山》这堂课中的神话背景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并根据这一堂课的基础性知识内容对中国古典神话进行介绍,保证可以利用这些神话故事突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探索,形成对于《共工怒触不周山》中涉及的知识点的深度认知。

2.优化想象力的培养体制

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想象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创造想象的初中语文知识学习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初中语文想象力教学设计过程中,引进先进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体制,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第二次时期的历史史实,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真实历史事件的好奇感作为突破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初中语文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误区;改善措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过深,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使得多数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十分枯燥,自然无法提高学习兴趣。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改善自身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这样一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也逐渐提升。

一、初中语文的教学误区

1.缺乏因材施教的思想

在我国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强调要因材施教,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却逐渐忽视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这是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过深,以至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是采用“填鸭式”教学就是采用“题海战术”,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时间一长,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下降。另外,由于因材施教强调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但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只将学生分为两类,一类学习成绩优异,一类学习成绩较差,这就注定教师无法因材施教。

2.过于追求完成教学任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或者为了能够完成学校制订的教学目标,就过于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整个初中语文教学变得枯燥、沉重。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制订既是为了提醒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也是为了帮助教师精确选择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学任务并没有要求教师一定要完成,只是起到一个提醒和规划的作用,但是多数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省略了很多必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没有对语文知识有深刻的了解。

3.教学方式选择错误

教学方式是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初中这个承上启下的教学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选择,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只采用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十分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即使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多数教师仍然没有做出改变,没有采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合作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等,使得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没有一点

帮助。

二、初中语文教学误区的改善措施

1.加强教师教学水平和思想

教师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引导者,与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保证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展开,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需要加强教学教学水平以及提升教师教学思想。首先,教师需要加强理论教学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时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更要改变语文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互动,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能力等设计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2.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由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更多的是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样才能进一步获得语文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虑,如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性活动等,既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及时总结和评价

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新的知识,更要学会积累知识,逐渐延伸自己的知识层面。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在学习完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这一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分别从课文掌握、阅读理解、古诗词等方面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对学习成果较好的学生予以奖励,对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适当批评并加以鼓励,这样既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综上所述,由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错误,使得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其次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要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