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评课稿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学评课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教学评课稿

篇1

【关键词】课堂评价策略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实践、关注学生努力、关注成功体验。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的过程,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一句话,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评价,融洽师生的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与理解,加深师生情感,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注意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

1.老师的评价语言要准确生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学生定能如沐春风,课堂显得生机勃勃。

比如课堂上对于读得好的学生可以这样评价:

——"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

面对学生提出的的问题,教师应准确地使用一些有层次性的评价语言加以赞赏,如:

j"你能提出这个问题,真不简单!"

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地运用以上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的思维必将向纵深方向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更加高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巧妙机智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要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如:

——"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好吗?"

——"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来听听其它同学的回答,好吗?"

这种亲切的话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整个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教师的评价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在师生心与心交流的过程中,只要老师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使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

胆小的孩子心灵往往敏感而又脆弱,亟需老师的呵护和关爱。要知道,在关键时刻老师这一句真诚的赞赏,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赏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平添无穷的力量,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参与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也使课堂教学更加契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二、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也都有它独特的功效。很难说哪一种评价方式最为理想,最科学。但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师生评价中应以学生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次。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是课堂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把老师的课堂评价是否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做为评价的基本要求。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努力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通过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通过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例如,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将学习任务分给各小组,然后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来检测,每组轮流派代表汇报,客观公正地评价本组和别的小组在读写活动中的表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2.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意思是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责备和批评都更有力量。不容置疑,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渠道,教师在课堂中针对学生表现做出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3.注重评价策略,不要随便给学生下结论。

对学生的及时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影响学生思考的深度。而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可以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两种评价方式,用即时评价给学生以及时的鼓励,同时,又注意学生的差异和问题的难度,实行延时性评价,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评价标准要适应全体学生

由于受其遗传及生存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学生个体之间显现着多元的不均衡性,在认知方式、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生活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我们以一刀切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则会使后进生难以接受,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及自尊心、自信心。因此,我们的评价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应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实施分层评价,在每个学生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如:针对比较聪明而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教学过程就多侧重于他们的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强调各科教师沟通,重在研究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发展、影响。不求其全,但求走实每一步,让教师的课堂评价良好地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参考文献

[1]何世英 《试论当代语文教育现状与以策》

篇2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九色鹿》教师评课稿 沈老师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富有条理,从引导学生感悟九色鹿的外表美到领悟其内在美,重点突出,层层推进。教师清晰、流畅、干净、利落的过渡语言为本课的教学增色不少。沈老师本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关注到本单元的教学主题,不露痕迹地渗透了诚信教育,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1、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进行德育渗透。故事中的九色鹿、调达,性格各异、形象鲜明。课文篇幅较长,沈老师重点抓住表现九色鹿言行的第二、第四、第八自然节来品悟其形象,如通过抓住“立即”“汹涌”“挣扎”“救命”领悟九色鹿在危急关头救调达时的毫不犹豫、奋不顾身;抓住“只要”感悟九色鹿的不求回报;抓住九色鹿对国王说的那3句话,层层引导,品味九色鹿的智慧。在教学“见利忘义”这个词时,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先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调达看见了什么“利”,是“重金悬赏”,然后说说把什么给忘了,就是九色鹿对他的救命之恩,最后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见利忘义”。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了忘恩负义、背信弃义。与此同时,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教育就在剖析词句中悄悄地渗透。

2、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进行德育渗透 。新课标倡导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策略,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沈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通过指名读、分男女生读、齐读、加上动作读、变化语气对比阅读等多种形式,读出九色鹿的美丽,读出调达的可恶,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体验,培养美好的心灵和崇尚的情操。

3、利用文本留白创设说话情境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沈老师多次设计了让学生想象练说的环节:如调达会怎样郑重起誓;调达看了皇榜后会怎么想等,既训练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通过角色的置换,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调达落水得救后是怎样的感激涕泠,而面对悬赏时又见利忘义,灵魂是多么的肮脏。总之,沈老师用她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德育的渗透,智育是苍白的。有了德育的渗透,语文的智育课堂才更加丰满,充盈灵动。

篇3

“备”与“患”相辅相成,没有“备”就会有“患”,“备”与“患”是一对相依相存的合欢树。有“备”就会无“患”;有了充分的“备”,就会有喜人的收获,“患”就会逃得无影无踪。有备无患,是说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先都要有个准备过程,准备的充足、准备的有条理,事情就能取得圆满的成功,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事先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只凭着“瞎猫撞死耗子”的想法,碰碰运气,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一个企业,有生产计划,这就是预定的“备”;一名好的教师,讲课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名教师如果找借口因工作紧张而不准备第二天的课,那么讲课时,有的问题就会讲得模棱两可,心里一定很窘迫,感到内疚。如果事先做了充分的备课,哪会出现尴尬的局面?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又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实施的。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是“上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听起来容易,具体做起来就难了。首先是难在“每”字上,千万堂如一堂,不允许有一堂课上不好。这就要求老师思想上重视,意志坚强,始终如一,善始善终;其次,难在“好”字上,达到普通《教育学》规定的上好每一堂课的标准:(1)教学目的必须明确;(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3)正确贯彻教学原则;(4)教学的语言要清晰生动;(5)教学的过程组织的合理严密。要达到这五条,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好每一节课。上课是中心环节,备课是关键环节,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备课的管理。事实证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与备课有直接关系,教师如果对教材理解的透彻,对学生了解的清楚,教学步骤科学,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质量就高。如果备课马马虎虎,上课就会稀里糊涂。结果师生都疲惫而痛苦。学生的素质就难以提高。因此,必须抓好备课工作。

二、 问题的解决

教师备课过程,就是认真钻研教材、广泛收集资料、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自觉自愿地加强备课。

1.打有准备之仗

打无准备之仗的将军是一名失败的将军。不认真准备上好课的教师,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常胜将军总是打有准备之仗。

教师若想上一堂优质课,就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对待备课。准备的程度是否适宜、准备的内容是否充分、授课方法是否成熟,主要看我们教师如何对待。如果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准备的就好;如果敷衍了事,那么上好一堂优质课就无从谈起。

准备就是预先安排和筹划。对任何事情不好好准备,我们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凡事预备就会“立”,不预备就不会有“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青睐于时刻有准备的人。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走上讲台,如果拿着几年前的教案念经,内容陈旧,没有新鲜感,学生听之一定厌烦。

所以无论老教师还是新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好好准备一堂课,做到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一堂课准备的成熟,教师上得游刃有余,学生自然就会欢迎。

(1)“兵”不厌“艺”

“仗”打得漂亮,准备就要充分。一堂课,精彩动人,教师就要准备一桶水。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法,喜欢上好语文课。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充满艺术色彩。

好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教师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百课不厌”,就是说对上课从来不讨厌,从而产生一定的情趣和兴致。

兵者,艺道也。教与学之间,不厌艺也。教师课前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上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这种形式是后创造出来的,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颖,他们愿意接受,并产生联想。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迷惑不讨厌。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兵”贵神速

学生要很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

《孙子?九地》中说:“兵之情主速”。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中也说:“太祖将征袁尚,嘉言曰:‘兵贵神速。’”用兵以行动特别神速为贵。

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不顾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就会给课堂造成很大的反差,犹如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直线:如图所示――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按照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吻合,势必造成僵硬的课堂局面。

3.“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面对纷繁的情况能决定对策。简单地说,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质疑发问,教师能有条有理地解答,并且起到提示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师对于自己的授课内容如果不做充分的准备,就不会形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阵势。

如何作好准备工作呢?

教师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学生、备课、收集资料和以往的知识储备情况。

首先,了解学生水平,明确教学任务与目的。

其次,备课。做到有备无患。教师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材料,并与往日的知识储备联系在一起。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争取在上课的时候做到万无一失。语文教师准备的材料要丰富一些,包括天文地理等其它科学,才能使语文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注重“态”

“态”是指风度和气质。

教师的风度应是美的,教师的气质应是怡人的。在这里,我专指教师的态――主要是指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1.内省,自悟。

思考一切。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通过内省,然后自悟,养成自觉的习惯。没有自觉就谈不上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性是严格要求自己的首要前提。

自己有所觉悟并能甘心情愿地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 他山攻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拿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自有优缺点,只是多与少而已。教师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借助外力(社会、家庭、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向前走路,踏踏实实。

生活在世上的每个人,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时间向前流驶,人总在向前走路。如果原地踏步或者后退,就会使自己的人生世界变得荒芜。教师只有走出自己的固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有自己的教学建树,才会使自己的教学生涯丰富多彩。

4.建设属于自己的教学规则。

古代寓言书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要建立自己的解结规则。”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规则等方面不能步人后尘,而应该建设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技术。

教师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不敬业乐业,就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

篇4

关键词:农村;小班化;教学评价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0 源怨

一、构建野语文之书法微信交流共同体冶有效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构建由学生、教师和家长三方组成的语文之书法微信交流共同体,并通过微信共同体的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学生学习语文之书法的自主性和家长督导的有效性,期待通过三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评价的有效平台,以达到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提高的目标。

1.语文之书法微信共同体的组建过程是野共同体冶的评价交流的热身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并愿意进行交流评价才是关键。这让我联想到体育比赛前的热身赛,于是,我在准备建设野班级语文之书法微信交流共同体冶时,抓住班级语文之书法微信建设这个契机,开展征集语文之书法微信名称的活动。我大胆放手,仅作为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给学生充分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参与到微信的建设过程中,让他们自己上网去搜集各类有关语文之书法的知识,在微信的建设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评价交流等各项素养,体会成功喜悦与其中的艰辛,以达到培养他们乐于在学习中进行交流评价的目标。

2.家长与班主任形成合力,联手打造野共同体冶优质的教育评价环境。一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指导教师的辛勤耕耘,但要开展得好,更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因此教师就应该通过微信这个平台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如今,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农村经济也飞速发展,家长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可以请他们走进微信,请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大家学习。

二、用学生野语文之书法电子成长记录袋冶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有效评价提供强力的保障

实践已证明学生成长记录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可以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心理环境,当学生看到同学、教师、家长一句句殷切的话语,能更加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纸质的成长记录袋毕竟有交流的局限性,而电子成长记录袋就可以很好弥补这一局限,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家长、学生可以随时欣赏学生的作品,并可以进行评价,从而为有效评价提供了强力的保障。这点在小学语文之书法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上就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尝试着依托野墨香小屋冶微信交流共同体这个平台,通过运用 PPT 制作成野电子语文之书法成长记录袋冶来记录学生语文之书法学习的历程,让学生在野共同体冶评价的摇篮里健康成长,以达到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

(一)目标明确,事半功倍

野电子语文之书法成长记录袋冶不但记录学生语文之书法成长的历程,同时它既是学生一展风采的舞台,还是共同体实行评价,以激励学生成长的舞台。当学生知道了自己的野电子语文之书法成长记录袋冶将在野墨香小屋冶微信交流共同体共享时,学生纷纷利用信息技术课或课余时间精神百倍地打理自己的野电子语文之书法成长记录袋冶。

(二)精心设计,评价中成长

第一张 PPT野自我介绍冶中个性飞扬如同建设野班级语文之书法微信交流共同体冶一样,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彰显学生个性的第一张 PPT野个性飞扬冶的设计权交给学生,告诉学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在共同体里随时请教老师、家长、同学。学生果然出手不凡,纷纷将自我介绍、座右铭、关于语文之书法的格言、自画像或照片等信息上传。

第二张 PPT野每周一炫冶里野共同体冶如花绽放,为了充分发挥野班级语文之书法微信交流共同体冶与野电子语文之书法成长记录袋冶的作用,我设计第二张 PPT野每周一炫冶。要求学生每周五挑选出自己最得意的一幅作品,不但要放入纸质的语文之书法成长记录袋里,还要将最得意习作照片传给教师,教师再将所有学生的第二张 PPT 野每周一炫冶制作成一个PPT,上传野墨香小屋冶里。这样学生、教师和家长就可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全面、动态、客观的评价。为了确保共同体评价的高效性,教师要求共同体其他成员在评价时都必须事先微信里说明,并及时将评价后的 PPT 重新上传,教师评价好上传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这周野每周一炫冶上传自己的野电子语文之书法成长记录袋冶。野

从小学语文之书法教学实践中,我真切地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在小学语文之书法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让学生每一次语文之书法练习、每一次竞赛或展演等活动,在野电子语文之书法成长记录袋冶都有后续故事,在野墨香小屋冶这个野共同体冶里都能如花绽放。

参考文献

[1]郑云云.小学语文书法教育状况研究要要要以北京市栽小学为个案[阅].中央民族大学袁201圆.

篇5

一、选修课教学

1.更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于选修的模块

将课程分置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是新课程的最大特点,而选修课程又可以说是最能体现课程个性的部分,也是较少存在旧有教学框架的部分。因而,选修模块的教材,人文性特征比较鲜明。为防止对工具性教学要求的忽视,在选修模块教学自主性和创新性空间较大的情况下,更应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的语文课程特点。

2.鼓励教师调整、重组、补充、拓展选修的模块教材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模块教材,都是按照新课标的五个系列来设计的。因此,在使用上,教师需要根据模块的特点对其进行调整、重组、补充、拓展。惟其如此,选修课才能上出教师的个人风采,学生的收获才会更大。

3.强调与必修模块学习基础的连接

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运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这种发展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们的“公平发展”。选修课程体现的是必修课基础上的“多样选择”,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选修课程比必修课程要求高一些,容量大一些,专题意识强,选择余地大。

在许多内容上,必修是选修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当然,也要考虑不同点。不要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讲座课。选修课的难度上到必修课的难度就可以。

4.调整教学方法,开发开放性的教学资源

选修课程有多个选修系列,每个系列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新课标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个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与审美体现;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与严谨。开发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比如“语言文字运用”和“新问与传记”系列,教师可先讲授有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先有所了解,再用材料阅读,让学生学会收集、筛选、整合有关信息,随后结合实地调查访问、专题研讨、成果展示,通过观察、谈话、讨论等活动,给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要有开发开放性教学资源的意识,学校要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资源,交流共享。

5.引进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把研究性学习融入各学科的学习之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把选修内容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设一些专题让学生研究,例如:“中国古代散文对中国人的思维的影响”;“传记人物的刻画与戏剧的人物塑造”。

二、选修课教学的评价

教学中之所以要进行评价,是因为它是师生进行教学反思和纠正偏差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学习,“它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个方面;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章志光等译,198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456页)。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推进的难点之一,而针对选修课程的评价尺度尤其不容易把握。目前,高中学习的评价主要是与考试结合在一起,特别是高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很好地发挥选修课的评价功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并很好地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

根据新课标关于选修课程的评价建议,对选修模块内容的教学评价应该更注重以下方面。

1.过程性评价

重视过程是提高选修课程实施质量的关键。选修课程实施的过程评价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调控十分必要。

(1)对选修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资料、训练材料的检查考核。

一般来说,评价似乎是后期认定的事情,但对于新课程而言,过程评价应该从端点抓起。从头介入,可以争取到调控的主动权,防止开始进入就偏差,到后面发现谬以千里再纠偏就被动了。

(2)随堂课调研抽查。

课堂永远是主阵地。提高选修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很多,其中主要还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达成度。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非预设情形下随机生成的,这种说法恐怕是矫枉过正的,即使是选修课程教学,也肯定不是放羊式教学、随意性教学。因此,对选修课的随堂课教学情况抽查就应该与必修课同等重视,对它的监控是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保证。

(3)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评比。

结合选修课程模块教学的特点,将一些教学内容转换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拓展性、探究性学习。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与评比,对选修模块的教学,特别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不定期的学生测评。

与必修课程一样,对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学生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教师,以利自我调整。

2.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是模块内容教学完成后的形成性评价,主要是检查模块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考核教师教学的阶段性效果。

(1)考试评价。

即使是新课程,考试评价的手段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但考试形式可以比较灵活,试卷构成和题型要区别于老课程的考试模式,试卷尽量体现选择性和探究性要求,让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性有展现的空间。

具体来说,在命制选修课程试卷时务必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降低试卷的难度。

试卷命制务必降低难度,让学生面对试题有话可说,让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说得有深度,呈现不同学生的才华。

②简化试卷的结构。 一个选修模块一般要求在10周内能够完成,学生往往只能了解大概。只有对该选修课程有特别爱好的学生才会继续深入研究,而大部分学生是做不到的。所以,简化试卷结构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方面。

③体现试题的选择性和开放性。

选修课程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选择不同内容的学习,实现共同的提高,同时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选修模块的学习也可以有所侧重。因此,选修模块的测试题也应该体现出选择性和开放性,以适应不同的学生(于建生,《高中语文选修课学生评价机制的思考》,《中学教学参考》2010.9)。

(2)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我评价是模块教学完成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总结、反思。选修模块的教材内容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新的,一轮教学以后,教师及时总结、反思对于提高以后的教学质量是很必要的。

(3)学校评价。

篇6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0-0037-03

语言表达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们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是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存和竞争。对高职生来说,既要教会他们一门专业技术,更要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从某些角度来说决定着一个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选择能力及潜在发展能力,而高职语文课程则担负着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责任。

一、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反思

近些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猛,但由于各方面原因,高职语文教学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少人认为在高职院校只要学会一项专业技能,学生踏上社会便有用武之地,语文学不学不重要。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往往比较差,这更造成了高职学生的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少毕业生由于语言交流和沟通问题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与高职语文教学本身长期存在的弊端有着重要的关系。

(一)定位不准,认识有误

对于高职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有人认为是人文性的,也有人认为是工具性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高职院校只把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可开可不开,因此在所有专业中都以《应用写作》来代替《高职语文》,有的甚至连《应用写作》也不开设。这些高职院校没有把高职语文上升到可以作为一门综合的技能课程,也没有将其作为可以培养学生相应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二)高职语文课程地位不高

正由于对高职语文课程认识的不足,高职语文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地位甚低,语文课程边缘化现象突出,导致教学课时得不到有效保障,语文课经常要为一些专业活动、专业课“让路”,学生因不重视语文课而逃课、翘课的现象较为普遍,极大地打击了语文教师的信心。

(三)教学手段单调落后

由于多媒体教室有限,很多学校在安排教室时,就把“无关紧要”的语文课安排在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则让位给专业课。这导致大多数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仍停留在“教材+粉笔+黑板”“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手段,现代科技技术不能为语文教学所用,教学方法呆板、生硬。学生由此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对语文课程产生了抵触情结,最终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随意性大

目前各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各异,有综合型的《高职语文》教材,有单项的高职语文(如《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演讲与口才》《书法鉴赏》等)。而高职语文课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因此,教材的选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受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教学资源影响较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取决于教师个体的主观认识。因此,不同学校或同一学校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考试、考查的形式和内容也各有千秋。

二、现行高职语文教学评价的弊端

在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评价内容片面、范围狭窄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考试内容仍局限在语文基础层面上,还是着重考查学生对字、词、句、篇的理解和写作,相当于高中语文的考查。而对于学生专业学习和未来从业必须涉及的内容(如演讲能力、专业文书的写作能力、交流辩驳等实际的言语运用能力)都没有考量。这些都体现了高职语文教学评价上的片面性和狭窄性。

(二)评价形式简单化,一考定乾坤

目前很多学校的语文考试还是以期末考试一张试卷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水平,这种考试看似简单、公平,但也使学生平时不关注语文知识的学习,不珍惜各种机会锻炼自身的语言综合能力,只是在期末考试前突击一下。这种考试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分数不重实效的体现,极大地压制了学生言语能力的发挥和发展。

(三)评价主体单一,不够公平、公正

目前各学校的课程考试评价基本上都是由任课教师一个人说了算,教师的权力大,但随意性也大。很少有学校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的多元教学评价方式。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受教师个人因素的制约很大,很难做到公平、公正。

三、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原则

改革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的评价,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要体现客观性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由于高职语文课程在育人方面的特殊功能,它更要求教学评价的客观、公正。在评价过程中,标准要客观、统一,“不以己喜,不以己悲”,不以教师个人的主观情绪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要体现发展性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要求高职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专业的学习。这项原则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和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中要给学生多次、多样选择考试的机会,特别是对高职语文中的一些技能性的知识板块,可以允许学生多次考核,如实景写作、演讲辩论、口语朗读等,以学生最后一次的考核为基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来学习,不断提高语言综合能力。

(三)要体现职业发展需要原则

高职语文课程担负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服务于专业学习、满足职业发展需要的职责。因此,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必须针对学生的专业情况,结合专业学习需要,调整考试结构,改革考试内容,结合专业需要来确定考试的内容方式。也就是说,高职语文课程的考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体现一定的专业特点,真正为专业学习服务。比如,对旅游专业除了要考查学生的基本语文基础知识,还应考查他们的口才和阅读鉴赏能力;园林专业、艺术类专业等应重在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的考查。

(四)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原则

当前,很多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时基本上都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二者合成,即总评=平时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的60%。这种评价手段和评定成绩的主体单一,即教师。在这种评定方式中,学生参与少,透明度不高,很难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职教学,我们认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更加多元化,可以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的互评,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评价的范围上,既有平时观察、考查,又有期末考试,还有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的表现;在成绩计算上,可由“两结合”(即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变成“三结合”(即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与课外活动成绩结合)或更多的结合。

四、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路

针对目前高职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评价内容的改革

高职语文的考试内容可以由基本的语文能力要求加上适应不同专业岗位要求的多个专项语言能力要求组成,即可采用“1+N”的考试内容组成。“1”指的是语文基础知识,一般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知识。这部分是所有专业学生参加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总的来说,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一般不是很好,考查基础知识主要是引导学生不要丢弃语文学习的根本,但在考核内容中所占的比例不宜太高。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核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积累新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N”指的是多个不同模块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应用文写作、演讲、普通话、文学鉴赏、书法等,“N”具体选取哪些模块,可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来确定。如园林专业可选取“语文基础+应用写作+文学鉴赏”的模块形式,旅游专业可选取“语文基础+文学鉴赏+演讲”的模块形式。其实,高职语文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远不止这些,与他人合作交流、理解和借鉴他人说话的涵义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

(二)评价方式的改革

高职语文考试方式的改革,主要取决于考试内容和考试目的。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下,高职语文课程的考试完全可以改变以往期末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成绩的单一考试方式,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平时考查与形成性考查相结合的考试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也才能符合高职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笔者所设定的高职语文“1+N”的考试内容模式中,“1”的内容(即语文基础知识部分)可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N”的部分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如笔试、口试、问卷调查、演讲活动、辨论比赛、速记等方式,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自我发展为着眼点,提高高职语文考试的实效性。“1”的内容一个学期只考一次,“N”的内容一个学期可以多次考查,并允许考得不好的学生自愿多次考核,一直考到本人满意为止。

(三)评价制度的改革

目前高职语文教学考试主观性强,各学校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考核机制和考核标准,不利于反映学生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随着高职语文教学评价的深化,高职语文也可以像英语、计算机一样,实行等级考试的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C)”机制,因此,对高职学生的语文考核,既可采用学校各自按照专业要求来考核的方式,也可以同时让学生或直接让学生参加ZC测试。ZC考试采用的是国家标准化测试,既能检验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又能够使学生获得劳动市场认可的职业能力证书,方便学生的就业需求。总之,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必须以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出发点,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建立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卢锦明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改革[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评价;原则

1.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语文课程评价要“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无疑是评价中的重点。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一“评价建议”可以看出,《课标》在语文能力的评价方面注意了不同类型的差别,这三种能力既是高中阶段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他们经过循序渐进的努力能够逐步达到的具体目标。由此还可以看出,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

评价体现出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它的原则性表现在:首先,要求评价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所有的学生实现基本目标;其次,强调了课程目标是评价的基准,评价不能脱离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类目标。它的灵活性表现为,在保证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要有重点,抓住关键,使评价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里包含了几层含义:一是评价的功能是多元的,不能够只强调它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二是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的发挥,主要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所以必须充分注重和加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三是重视和发挥课程评价的不同功能,要区别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进行;只有正确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也才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课程评价的上述功能实际上是发展性评价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具体化,因为发展性评价除了基本的检查功能和固有的甄别、选拔功能外,它还有反馈调节的功能、展示激励的功能、反思总结的功能、记录成长的功能和积极导向的功能。

我们的评价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跳出评价就是甄别,评价就是筛选的误区。那些为了迎合某种社会需要,单纯按照考试分数来为学生排队,区分所谓优生、差生的做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格格不入。

4.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如果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突出的是“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那么,高中阶段为“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重点则落实在“要尊重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很明显,前者是针对过去的“一元评价主体”而言的,即要改变教师是单一评价主体,而学生无法参与评价过程,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这一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提出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这种多元主体的提法显然是“从无到有”。而后者是在巳经确认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而提出的要求,它明显是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评价要求的提升和发展。

5.评价应注意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联系与区别

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不同方面,高中语文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学生学习这两种不同类型课程所达到目标的程度,便构成了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建议”指出:必修课和选修课,“它们的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构成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语文课程评价既要注意两者的相互衔接,更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特点。”课程类型不同,课程目标不同,课程内容不同,决定了评价应有所侧重:“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

6.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评价方式方法的运用不能一成不变,必须灵活多样。这种多样性是由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和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决定的。而语文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更决定了语文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评价方式方法的针对性,指的是任何一种评价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实施都不是孤立的,而必须针对特定的评价内容和对象,依赖于一定的条件而进行评价。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一种评价方式方法可以顺利地完成某一项评价任务,但对完成其他项评价任务却不那么有效,甚至完全不适用,因此为保证评价具有实效,必须反对评价方式方法的机械套用。“评价建议”根据不同的发展要求,提出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如认知水平,需要通过书面的语文考试进行评价;如学生的兴趣特长,较适合于通过观察活动来评价;如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等,用成长记录的方式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如探究能力,由于它的形成具有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所以不能简单地以活动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应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加以评价。这些都是评价方式方法要有针对性的很好说明。

篇8

众所周知,在目前我校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学科知识面宽、见效慢、提高幅度小的规律制约,加之客观环境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普遍存在着语文学科“学与不学一个样”的片面认识,甚至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语文的学习,造成语文课堂纪律混乱、学生难以管理、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尴尬现状。

对此,我认为,按照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以学分认定为契机,大力推进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必将对我校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评价方式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测、评价和反馈,在更为重要的意义上,它还直接对教学工作起到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

二、构建课改背景下新的评价体系的具体做法

依照《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江苏省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和我校制定的《獐沟中学中学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暂行规定》,我们在高中语文必修模块I学分认定工作中,是这样构建课改背景下的评价体系的:

1.评价原则

(1)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的原则;(2)注重过程性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学习态度评价的原则;(3)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2.基本评级体系的构建

(1)采用学分管理的办法,即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后将获得相应学分,总学分达到144个方可毕业;其中,语文学科在5个必修模块共设置10个学分(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完成模块学习并获得学分的必备条件是:学习时间达到总学时的5/6以上;该模块考试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学段内的过程性评价考核合格。(2)综合评价成绩由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其中终结性评价(即模块考试成绩)占总评价成绩比例的70%;过程性评价占总评价成绩的30%。综合评价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则予以认定学分,否则不予认定学分。

3.过程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的原则。注重学习态度的原则: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在该学段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重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品格。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评价不是目的,评价只是一种手段,推进评价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仍然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有高有低的差异化原则:过程性评价绝对不能流于形式,搞“一刀切”,应该充分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实际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评价,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备课组协调统一的原则:在过程性评价中,备课组应该承担起协调统一的职能,做到过程性评价标准与评价程序统一,确保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2)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出勤评价:科任教师应严把考勤关,确保出勤达到评价要求。出勤评价占过程性评价成绩的10%,就每个学段30―40学时而言,缺课25―33学时以上则直接判定为不予认定学分。

学习态度评价:构建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就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养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良好品格。

课堂表现评价:遵守课堂纪律是课堂表现的前提,积极参与课堂是课堂表现的关键。

作业情况评价:在评价中,我们将课堂表现按照作业收交和作业质量两个基本指标来进行评价的,既关注学生作业的收交情况,又特别强调要确保作业的质量。

平时单元检测:平时单元检测也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3)过程性评价的程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依据《高2010届语文备课组模块I学分认定过程性评价标准》,如实及时填写《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记载学生日常表现情况。

4.终结性评价

每个模块结束都应该进行终结评价。就终结性评价的功能而言,终结性评价应该能承担起对该模块所学知识的检测评价功能,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正面的导向。

根据目前通行的做法,终结性评价的任务是由期中、期末考试来承担的。

三、我的体会和建议

1.教师必须对新课改背景下评价方式改革认识充分、思想重视

对新课改背景下新的评价方式,我们必须做到认识充分、思想重视,切实把评价方式改革作为一项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来抓,切忌流于形式,切忌成为儿戏,更不能给学生留下“过程性评价只是形式,关键要看终结性评价”的错误印象,确保评价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

2.做好平时记录是保证评价有据、公平合理的关键环节

做到评价有据、公平合理的核心环节是填写好《学生发展性记录册》,平时注意随时记录好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到给分有据,扣分有因,真正把学生的差异性反映出来,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与合理,以激励先进、鼓励后进。

3.必须把握正确的评价方向与目的

新的评价方式为改变语文课堂纪律混乱、学生难以管理、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尴尬现状提供了一条新路,但是,应该注意把握好正确的评价方向与目的:(1)评价不等于惩罚。(2)评价不能取代教育。

4.模块考试应充分承担起应有的评价职能

建议学校改变期中、期末考试命题模式,尽可能的使考试命题贴近教学和教材,切实承担起终结性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正面导向,与过程性评价一起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

5.增加过程性评价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比例

在今后的评价体系改革中,可以考虑增加过程性评价在总评价体系中的比例,使之达到或接近40―60%,尽可能的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过程特别重视的理念。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艺术性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会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途径,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教学评价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语言的运用,如果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能够适当地使用语言,不仅不会促进教学活动的进步,还很有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使教学评价活动发挥其强大的效果。下面本文就围绕教学评价语言艺术性的提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评价性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程度都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行动以及语言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想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习惯等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评价性语言就是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一种语言。合适的评价性语言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自信,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尤其是一些夸奖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鼓励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评价性语言应该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注意的事情。

2.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般来说还没定性,比较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新鲜感,同样的这种新鲜感降低的速度也会很快,因此,一成不变的语文课堂很容易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善于运用评价性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对学生犯的错误要怀着理解的心态去看待,耐心地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恐惧以及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长时间地维持下去,这样一来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有利于提高有语文教学水平。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经过前面分析不难得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评价性语言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现阶段有很多教师致力于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下面就围绕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评价性语言的作用

在前文中对评价性语言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对于教师来说,正确地认识到这些重要作用是提升评价性语言艺术性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师应该将评价语言的正确运用当成是与教学模式改革同等重要的一项工作,要认识到提升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对评价性语言进行改进。

2.提高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技巧

正确认识了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之后,掌握良好的运用技巧就是接下来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对评价性语言进行正确的选择,这一点主要以当前阶段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鼓励性的、积极性的语言为主,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其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3.构建合理的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

就像每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同,每一个教师习惯使用的评价性语言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有自己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但是由于教师面对的学生的个性以及领悟能力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想要提高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就应该根据对象的不同,建立一个自己的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并且不断对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学评价来说,提高评价语言的艺术性是保证评价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促进教学评价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评价 问题 对策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新课程》明确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进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发展。而教学评价能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性格特点逐渐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激发他们潜在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而科学积极的评价方法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在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体制等方面。

1. 教学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英语教学评价并不等于英语测试。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对于学生英语的评价往往依靠的是考试,有相当数量的高中教师并不知道在英语教育领域中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评价形式,除此之外,在高中英语评价活动中,被评价的人和评价的关系也趋于单一。英语教师通过英语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而这种形式的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老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教师很少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也忽略了和学生进行合作评价。

2. 教学决策的失误

教学决策对高中教学中的各个步骤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决策会给教学带来积极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教学质量。高中英语老师平常的教学决策通常依赖于广泛的教学评价内容,而高中老师在平常的过程性决策中,由于不能及时正确地掌握反馈信息,教学中的决策失误时常可见。

二、 使教学评价更加合理的三条对策

1. 充分强调学生在实践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评价中应该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正确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得到发展。而作为高中教师,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其自身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在实践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到自己是积极的参与者。

2. 建立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高中是英语教学实施和英语教学评价的重要阶段。因此,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要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和自身的发展水平制定出符合自身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注重实际效果,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价手段

教学评价手段既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实施手段,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中的教学中,要充分使用各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展开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有利的评价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评价方式应该简单,易于开展,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方式,而对教学的日常程序造成干扰。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评价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教学评价是有益的活动,是有积极性的。但是,也要防止教学评价限于形式的花哨,或者因为评价活动不当而在学生的心里产生负担和厌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