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汶上古称中都,是一个充满神奇、文化底蕴丰厚的千年古城地处鲁西平原隶属山东省济宁市,东接古城曲阜,西接水泊梁山,北枕泰山,南依微山湖,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他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京杭大运河南旺枢纽分水工程坐落于前,宝相寺景区、孔子仁和园中居县城,大汶河环绕其后、小汶河、泉河贯通南北。
但是汶上当前的旅游经济还没有形成产业, 在汶上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如果要提升汶上的旅游产业水平,带动汶上经济的发展,就要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旅游发展的宏观政策
一个好的总体规划是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行为的总纲,是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跟据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从社会资源分配、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旅游产业的社会经济和坏境等方面编制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发展编制方面要坚持以下原则: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汶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大量文物遗址,要突出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和适度发展的原则,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发展规划思路上要突出一下特点。
一是要科学规划体系,要树立“大开放、大旅游、大产业、大开发、大市场、大收益”的全新理念。要站在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角度来规划好汶上大旅游,聘请国际顶尖旅游规划大师制定完善的大旅游发展规划。全力建设好以宝相寺为核心,南旺运河历史文化旅游区、莲花湖湿地和大汶河度假区,泉河、小汶河景观为辐射的大旅游格局。二是要突出打造核心竞争力。要明确旅游业发展方向和主题形象,打造核心竞争力,既要考虑汶上自身的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又要考虑市场发展的态势以及同行业竞争的优势。三是注意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换。要以市场为主导根据市场来决策旅游产品开发,使其利于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多元化、纵深化的发展。
二、改善旅游环境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网络。在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上下功夫。在国道、高速路出口等关键地段。设置必要的引导标志,并在固定行程内或者交叉路口,设置明显的路标,引导游客轻松进入景区。同时,加强公路道路改造建设,在旅游旺季开通宝相寺、莲花湖湿地、南旺运河和泉河、小汶河景区的公交专线,尽可能降低游客的旅游成本。二是加强景区内的通讯、电力、供水、环保等建设。要努力实现移动通讯无盲区、电力供应无限制、景区供水无障碍、环境优美无污染。景区的厕所等基本服务设施应随时开放,并保持干净、卫生。三是加强旅游宾馆酒店建设。在旅游业中饭店是旅游接待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旅游创收的重要基地。目前建成代的四星级圣泽国际酒店、青岛喜客来大酒店,三星级莲花湖酒店、总督府酒店,还有如家宾馆、格林豪泰等10余家全国连锁酒店,将极大提高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四是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步伐。要加速汶上旅游网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查询服务、在线预订服务、客户服务、旅游信息导航,以及其他特色服务,同时争取与中国旅游网和山东省旅游网等地方网站进行衔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扩大影响力。
三、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汶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佛教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交相辉映,素有“千年佛都,儒贤圣地”之美誉。汶上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文化资源十分厚重,要采取措施把汶上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形成汶上旅游品牌。要深挖文化内涵。充分发挥“东夷文化发源地”、“佛教圣地“以及南旺分水龙王庙”的作用,深入挖掘佛教文化、运河文化精髓,弘扬民族传统以及优秀文化。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委员会,系统全面普查民间文化资源,利用汶上博物馆等载体宣传各种民俗风情。编印《汶上历史文化丛书》和各类宣传光盘,在各类国家、省、市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宝相寺太子灵踪节、庙会等大型活动,推出展示历史、民俗的大型文化参演。
四、加大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
旅游业是知识性产业、旅游业发展的越好,竞争就越加激烈,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汶上旅游从业人员情况,当前急需对员工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让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现代旅游的知识和方法,熟悉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掌握操作的规范。一是积极引进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政府要制定良好的人才机制,积极吸纳学习旅游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汶上旅游系统的各个岗位,发挥其专业优势,带动整体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从旅游专业院校、国家旅游局以及顶尖旅游策划公司聘请专家教授、高层领导和专业人士进行授课讲解三是举办导游礼仪大赛,积极争取省市旅游局的支持,组织开展导游礼仪大赛,提高导游整体素质。
五、小结
篇2
关键词:旅游 经济 发展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发展旅游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一、旅游经济的作用
1.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平衡收支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各国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回笼货币,积累资金
旅游收入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对于国家回笼货币,积累资金起着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群众手里的节余资金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且每年以30%左右幅度增长。如何引导消费,更有效地回笼货币,渠道很多,而旅游就是一个新的渠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和消费日益迫切。
3.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每增加旅游业的一间客房,可以直接提供0.75的就业机会,并间接地为2.5人在有关部门(饭店、商业、交通业)提供就业机会。目前,我市直接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数已达3万之多,间接的达2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发展旅游经济的途径
1.借鉴国际旅游经济的发展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为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努力使凡与旅游经济相关联的行业,包括宾馆饭店、景点设施、娱乐、交通、购物等配套设施都做到尽善尽美和富有特色。我国目前因财政困难,对旅游业仅有少量投资,而且近几年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设施的庞大需求与资金短缺的现实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只有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面,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是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我国的旅游环境。
2.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宏观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旅游经济业,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因受国家高度保护的影响,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因缺少各种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以致服务质量普遍低下,导游素质差。为全面提高旅游业与相关服务的质量,应加强宏观管理,严肃纪律,提高企业和有关人员的素质。其中,特别对国有旅游企业,首先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然后把企业推入市场,取消特权和保护,使企业能在市场机制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者,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按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以促进旅游企业提高服务质量。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1.加大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确保旅游事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同时也包括到森林、海滨、乡村这样一些生态环境好,让人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旅游方式。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我国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自然保护区遭破坏,有十分之一强的旅游景观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有些地方甚至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旅游热潮,向人们打开了我国最大的绿色净土,若不注意生态环保,这块净土终将消失。发展生态旅的关键在于节省资源,保护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平衡。
2.促进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指以景点内涵的历史、文学、艺术、民俗风情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旅游方式。文化动机是旅游者最重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旅游活动主要属于精神文化活动的范畴,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更具精神人文和心灵感悟性,能使人得到更多的教益。一流品位的山水和自然景观,也都在不断加工中被注入、融合了文化因素,并因此而大大增强了其审美价值。如果没有了那些早已融入了它们肌体风骨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诗词文章,楼台亭阁、殿堂庙宇、碑刻雕塑、民俗风情等等,那么它们的价值、品位和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形成特色突出、层次分明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产品。
3.发展特殊群旅游
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会成为旅游市场的消费者或潜在的消费者。他们的旅游以城市风光和游乐项目为主,对吃、住、行的要求不高,只求开心、新奇。和一般旅游者不同的是,他们不但是旅游者,还是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如果能在旅游的同时,还为他们设计一些先进农业生产的观光,农产品信息的交流,会更受他们的欢迎。大力开发农民旅游市场,设计适合他们需要的线路、项目,为他们提供耐心热情的服务,我国这样一个人数最大的群体,会逐渐成为旅游市场最大的顾客群。这不但对发展旅游业,更主要的是对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都有极大的意义。
篇3
关键词:城市形象;旅游经济;建设方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概述
城市在常规旅游里大多数时候都充当着旅游集散地及中间传输站的功能,本身的游览功能被弱化或者干脆忽略了。事实上,城市既是休闲旅游的客源地,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及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延伸,城市的游览功能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开发,并由此树立了鲜明的城市形象以吸引游客,推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形象与旅游经济的关系
城市形象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对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一般来说,城市形象对旅游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一笔价值不菲的无形资产
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展现和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力,一方面可以不断地吸引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开会、购物、置业、投资,直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的市民也会因此而自豪,在物质上得到回报之后也会很自然的反映在精神面貌上,从而自觉的维护城市的形象,使城市形象越来越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城市形象是吸引旅游投资资金、旅游人才等旅游生产要素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城市形象吸引了投资者的兴趣,使其投入资金、技术来开发城市的旅游项目,建设基础旅游设施。旅游的发展和投资的加入又使得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增加,促进旅游人才向城市流动。反过来,投资和人才的加入又使得城市形象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得到了加强。
3.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旅游竞争力
城市形象就是城市旅游的一个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就等于是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城市旅游品牌。良好的城市形象对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形象品牌得到不断的加强,城市旅游的竞争立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城市旅游经济就可以得到持续的增长。
4.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开发和完善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不谋而合,其包括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文化设施等重要内容正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也正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客观要求。因此,在开发和完善城市形象的过程中会自然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良好的城市形象对外具有号召力,对内具有自律力
城市形象是一个综合的印象和评价,它自然深入和渗透到各个方面,影响到周边甚至海内外各个地区和国家。知晓和了解城市形象的主体可以从城市形象中体会到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的品位等,从而决定旅游投资的方向和内容。城市的居民也会自觉的维护城市的良好形象,城市良好形象也会使人们产生一种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热爱和愿意发展该城市,进一步使城市形象得到巩固和提升。
三、如何着手城市形象建设
城市形象的开发、建设和完善涉及到许多方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建设涉及的几个基本方面如下:
1.从认识上充分意识到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城市的领导者要对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做出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可实施的计划,并且要出成果,见成效。其次,要引导和教育城市市民对城市形象重要性的了解,使其积极投入到建设城市形象的实践中,自觉维护城市形象。
2.积极创造良好的经济形象
城市形象和经济形象实际上是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既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目的,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条件和基础,是城市形象建设的一个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政府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城市形象建设中,人民才有更好的意识自觉建设和维护城市的形象建设。
3.在做好城市规划的同时注意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保护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是影响城市形象的硬件因素,一定要抓好,努力做到在 “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特色化”中找平衡。另外,城市的建设不能忽略了文化设施的建设,更不能因为城市的建设使原有的有价值的文化设施遭到破坏、摧毁。对于这些建筑设施,应该实行保护性建设、维修。
4.努力提高城市市民的素质,塑造良好的市民精神风貌
城市市民在建设和展现城市形象中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城市市民是城市形象的建设者;另一方面,城市市民又是城市形象,特别是软件形象方面的表现者。因此,城市市民的素质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很大。提高城市市民的素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二是提高广大群众的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水平,三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城市形象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城市形象可以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城市形象的提高。要重视城市形象的开发,建设和维护,为不断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努力。
参考文献:
[1]姚志勇.环境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2]裴泽生.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中的认识问题[J].中国旅游报,2002-09-18.
[3]徐德成,等.可持续发展——中国旅游业的抉择[J].地域开发与研究,1996(04).
[4]许春康.大力开发城市旅游功能 培育国际国内两大市场[J].上海统计,1996(05).
篇4
关键词:古镇;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9071--03
古镇――是指拥有优美的环境、别具民族特色的风貌、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的小镇,它深深地吸引了许多旅游爱好者。湘西古镇是我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湘西古镇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不仅有利于当地特色文化和历史遗迹的保护,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然而,现今古镇往往只追求眼前利益,忽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无序的开发资源,使得大量无法再生的旅游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将会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特别是一些兼具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风景景观在古镇的开发过程中,大量的过度的注入人造元素,使得湘西古镇的历史遗迹、文化风貌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到古镇的生态安全。
自哥哈本会议以后,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流趋势,所谓低碳经济就是要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以碳排放为主要指标来对环境进行监测,因此。分析和评价古镇低碳旅游和生态现状,制定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促进湘西古镇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
低碳经济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首先被提出来的,是指通过消耗更少的自然资源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的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2006年,英国了由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完成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在这部报告中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Treffers等学者探讨了德国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GHG排放80%的可能性,认为通过采用相关政策措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GHG排放的减少的共同实现是可能的。国内较早研究低碳经济的学者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最先是由英国政府提出来的,是指凭借技术创新以及政策措施所实施一场能源革命,是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潘家华研究员指出,低碳经济,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姬振海(2008)在《低碳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一文中指出了低碳经济、清洁发展机制以及实现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综合以上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低碳经济其实质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目的在缓解目前愈演愈烈的环境恶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
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概念的一种延伸,其实质是绿色旅游,实现旅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古镇旅游低碳化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环节。发展古镇低碳旅游要以低碳技术为支撑,以低碳旅游发展政策为支持,以游客的广泛参与为保证,以人和自然地和谐共生为基本原则,进而谋求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它相比于生态旅游来说有更为详细的可衡量的指标体系。它是以二氧化碳的排放为标准,将旅行过程中的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转化为碳足迹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形式对旅游地的环境进行监测。它强调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贯穿环保意识。
古镇旅游开发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如何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做好生态保护,学术界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很多措施理论性太强,实际操作则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而且在监督上存在困难。但是民族地区古镇旅游的低碳化将试图以碳排放为视角,寻求古镇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民族地区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和谐发展。
二、湘西古镇低碳旅游的现状和问题
湘西州是我国的典型的民族地区,其历史悠久、山水奇异、民风淳朴,境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独特神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湘西自治州有永顺猛洞河、凤凰古城、吉首德夯风景区和芙蓉古镇,湘西自治州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有体现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习俗的“舍巴日”和“赶秋节”;有表现土家族、苗族古朴民风的“摆手舞”和“接龙舞”;还有至今盛延不衰的土家族的打击乐“打溜子”和苗族的“猴儿鼓”等。全区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有特色,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积淀,给湘西古镇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湘西古镇旅游近几年发展迅速。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逐年递增。2009年湘西州旅游收入占全州生产总值的18.8%。
湘西古镇低碳旅游就是从低碳经济的视角看湘西的古镇旅游,在古镇旅游中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在价值导向、行动理念、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各个方面实行低碳化改革,使古镇旅游实现和谐发展。尽管从传统意义上看,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但是目前,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湘西古镇旅游的发展模式仍然是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粗放型扩张型的开发模式,其碳排放量会更多。虽然近几年湘西古镇旅游给湘西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却是以古镇资源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而且旅游过程中的衣食住行娱购等活动都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主要表现为:
1.旅游开发中低碳意识薄弱
在湘西古镇旅游中,旅游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低碳意识不强,环保意识弱,只顾眼前利益,对旅游资源进行过度的掠夺性的开发,忽视了自然保护的长远利 益。在古镇的某些景点开发中,由于没有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或者由于资金匮乏等原因,开发没有做长期规划,盲目上马,致使古镇很多建设不合理、不配套,在卡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环保因素,使得古镇旅游中低碳旅游设施和专项服务严重缺乏。政府对于低碳环保,往往是工业讲得多,旅游方面讲得少。公众参与低碳旅游尚未形成气候,环境教育和低碳意识的宣传还有很大差距。根据对古镇居民的随机调查,有近一半的居民认为旅游对古镇的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不严重,85%的人对低碳旅游毫无概念,古镇的居民、旅游企业的低碳意识薄弱,在组织旅游和旅游开发中就不会积极采取低碳措施。通过调查发现,在湘西古镇旅游中,低碳设施、环保能源的普及率不到5%。
2.资金投入不足,低碳设施缺乏
在湘西古镇旅游中,由于湘西地处我省西部,政府财政资金有限,旅游企业追求的往往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又不注重对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投入,导致在对低碳旅游的开发投入明显不足。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网络不够发达,配套设施不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低。在我国,低碳技术和低碳设施很多是引进技术,价格昂贵。资金投入不足使我们在古镇中很难看到低碳旅游设施和低碳旅游服务专项服务设施。在湘西旅游景区中,旅游观光电瓶车数量严重不足,生态停车场尚未构造,生态厕所鲜少。在进行旅游路线安排的时候,路线过于老套,未从低碳环保角度出发,很多路线安排不合理,没有合理安排景点组合,导致游客往往是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没有充分享受自然景观,旅游交通碳排放大大增加。低碳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缺乏资金支撑。根据资料显示,在湘西旅游中,每年仅有7%的旅游盈利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而用于低碳技术开发不到0.5%。如此鲜少的资金投入,对湘西古镇低碳旅游的开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3.旅游景区管理粗放,游客碳足迹超标
经营者和管理者对古镇采取粗放式的管理,环境管理和低碳管理的失灵,相应职能部门管理的缺失。使得湘西古镇对旅游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现象缺乏科学合理的的疏导或价格调控手段,游客的大量涌入,超过古镇环境容量,使得古镇生态环境不胜负荷,设施不够用。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古镇旅游高峰期,游客数量月达70多万,众多游客蜂拥而至,而相对应的是古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垃圾处理分布不合理,有的景区垃圾桶数量不够,导致古镇环境问题突出废弃物遍地,大气和水污染严重,物种多样性下降,很多人认为古镇旅游越开发,当地环境越差。沱江的水质和江中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游客的人均碳足迹过大。根据碳足迹估算方法,在湘西古镇旅游中,人均碳足迹约为4300kg,是我国人均碳足迹的1.1倍。
4.景区能源结构单一,低碳技术推广缓慢
古镇中遵循的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能源使用上不是使用太阳能、水能、风能这样的清洁能源,更多的还是使用传统煤、石油、天然气等高碳排放能源。根据调查,煤是古镇的主要使用能源,仅有不到5%的酒店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作为酒店提供热水沐浴的工具;湘西地区水利发电不多,煤电占湘西电力的80%,旅游区的燃煤企业的废气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高昂的技术引进成本使得低碳技术在古镇旅游开发中的应用举步维艰,而在古镇旅游中要实现低碳化,除了要求游客低碳消费以外,更多的需要依赖古镇旅游开发中对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而湘西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导致低碳技术自主开发几乎为零,低碳技术引进和应用鲜少。
三、湘西古镇低碳旅游发展思路与对策
我国的低碳经济刚刚起步,古镇低碳旅游是建立在低碳经济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促进湘西古镇低碳旅游的开发,为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开辟新领域,缓和我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压力,是一个急需研究的课题。笔者建议从以下途径人手:
1.培养发展低碳旅游意识,旅游消费低碳化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提高景区资源和能源利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改善环境气候的有效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培养低碳旅游的生态意识就是发展低碳旅游制度安排上的意识。政府加大对低碳旅游意识的宣传教育,着重培养和树立公众的环境意识,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和发展低碳旅游的意识,促进民众对古镇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培养。旅游企业及相关人员要把引导消费者进行理性环保消费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强化生态教育。建立健全低碳旅游开发的制度保障机制。从体制上建立一种低碳旅游开发机制,这需要这个部门和旅游企业相互合作,积极制定和贯彻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的政策措施。通过低碳旅游意识的培养。能够促进游客对低碳旅游路线安排的合乎理性的意识形态信念,能够淡化发展低碳旅游的机会主义。
游客和旅游企业也要自觉提高低碳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低碳经济从我做起的观念。游客要尽量选择低碳旅游方式,避免碳排放过多或是超标,尽量减少乘坐飞机、减少自驾游,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住宿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具、餐具。旅游结束后计算自己旅行中的碳排放,并通过植树等方式进行“碳补偿”来为缓解气候变化做贡献。
2.加大低碳旅游投入,强化减排责任
政府作为低碳旅游推广的主要支持者,要加大对低碳旅游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古镇低碳旅游提供政策支持。这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政府要加大对古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注意低碳环保,基础设施去碳化是解决气候危机的核心问题。其次政府应当出资帮助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古镇低碳旅游除了要加大资金投入以外,也需要加大科技和文化投入。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古镇低碳旅游的发展。要加大低碳旅游科技投入力度;广泛与国内外有关科技单位合作,大力提高古镇低碳旅欧科技文化水平,制定古镇低碳旅游发展科学技术政策体系,积极推广清洁卫生技术、资源保护与修护技术、清洁能源技术以及能源节约技术;科学引导古镇低碳旅游开发和低碳旅游活动的科学规划,在超负荷运转的主景旁建设新的景点和低碳娱乐设施,增加景区的旅游客容量,将旅游线路进行合理安排,让游客尽可能多的接触大自然,享受自然、人文风光,减少游客的碳足迹。 湘西旅游可以制定低碳减排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对没有达到减排目标的旅游企业进行惩罚,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要完善减排的管理机制和体系,制定并实施旅游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计算旅游过程中交通和游客的碳排放,严格控制旅游每个环节碳排放数量,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
3.加强旅游监管,制定低碳旅游发展方略
旅游管理要实现精细化,既要实现旅游业的发展,又要实现节能减排。这就要求旅游管理监督要可持续。成立湘西古镇低碳旅游综合环境管理的监督机构,加强行业督导,切实做到部署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执行到位,做到目标 具体化,监督细致化。对古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建立旅游企业低碳审计制度。强化对旅游业极其相关产业、辅助行业、衍生行业的监管力度。必须制定包括环境规划、碳排放规划在内的规划。做到开发和保护并举,在不破坏古镇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科学的开发利用。应将低碳旅游作为古镇基本建设项目,在保护环境的原则下,鼓励投资古镇的低碳旅游设施和专项服务设施建设;对于低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充分重视古镇旅游发展中的文化调适,保护古镇的民风、民俗、民情等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和精粹。
湘西旅游应当制定古镇低碳旅游开发的中长期战略,湘西古镇低碳旅游可定为:感受自然,感念文化,保护环境。采用价格手段对高峰游客进行合理分流,促进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古镇内的建筑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民情相协调,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的碳排放量要严格控制,古镇内要设置污水处理、垃圾转运等环境保护设施。监督机构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古镇环境保护中来。
4.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低碳技术推广
湘西古镇要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扶持力度。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加快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满足未来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要从政策、技术、资金、财税等多方面积极扶持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酒店、景点要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改革,倡导使用节能建材、节能电器、能源收回和资源循环利用。完善古镇节能管理体系,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发挥节能潜力;强化古镇能源的综合规划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管理。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
篇5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是指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要求通过旅游要素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与降低污染,以实际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和节约社会的建设。
一、低碳经济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低碳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低碳环保的希望全部融入食、住、行、游、购、娱的各个旅游要素当中。
(一)低碳饮食
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人们的饮食活动中,每天消耗着大量的“碳”,“民以食为天”,这本无可厚非;我们讲究“低碳饮食”,更重要的是应该关注餐饮活动中惊人的浪费行为。
(二)低碳建筑
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旅游活动是人们希望远离都市的喧嚣,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活动,所以旅游建筑,也应体现原生态、纯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三)低碳交通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大力发展,交通用能迅速增加, 已在社会总能量需求中占有30%的比例。交通是旅游的重要支撑,节能空间很大。在旅游出行过程中尽量“节能减排”,放弃私家车“自驾游”,远途多乘火车、轮船、高客,让自己的爱车也休休假;改用“自骑游”、“自行游”,既使自己的身体得到锻炼,又能充分实现低碳环保。始建于1997年的台湾坪林低碳旅游景区,实施低碳旅游的四个原则是“走路骑车共乘好,自备餐具不可少,当季当地饮食好,只留回忆垃圾少”。很值得我们借鉴。
(四)低碳游览
即要求在景点的游览活动中,要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第一,在游览区,交通工具由汽车改用游览电瓶车,是一种低碳环保的旅游行为。据发电公司推算:汽油的CO2排放系数为1升2.32千克,而发1度电仅排放CO20.38千克。如果按每年行驶3万公里计算,电动汽车每行驶150公里需要21.2度电,那么一年的CO2排放量为1600千克。而汽油车每燃烧1升油大致能跑15.8公里,所以其一年的CO2排放量将达到4400千克。
第二,如果在游览区改用租赁自行车游览,那么能耗的CO2排放量将降为零。而如果改用乘马车游览、或骑马游览,则不但可以节能减排,还能体现返璞归真的旅游思想,增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游览情趣;马粪回收可以充当花草、树木的有机肥料;如能充分利用牲畜粪源建立沼气池,解决部分景区照明、食物加工等能源问题,那将实现更加完美的生态旅游。
第三,游览过程中,要提高环保意识,自觉维护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不随意丢弃垃圾,使环境常新;不践踏旅游路线之外的土地,减少植物生长地土地板结程度;不损伤一草一木,春天折一枝,秋后就会少数果;不惊扰野生小动物的生活,更不能杀戮野生动物;不污染水源,使流水长清等等。
(五)低碳购物
“台北县坪林低碳旅游服务中心”的做法是:标示“低碳营业商店”。即凡是响应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如一次性筷子、饭盒、餐巾等)、主动落实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不主动提供包装用塑料袋、优先选用当地食材的商家皆赠予“低碳营业商店”的标示,提高商店的美誉度。作为游客,到旅游区购物,应养成自带购物袋的好习惯,所购商品除了当地的土特产之外,另一部分就是购买旅游纪念品了,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游客购买更有永久性的纪念意义的纪念品:亲手种下一棵“低碳纪念树”实现自己的“碳补偿”。
(六)低碳娱乐
提到娱乐,人们马上会联想到灯光、声电、歌舞、不夜城,其实既然现在的旅游活动很大成分是为了远离都市的喧嚣,何不也彻底远离都市的娱乐方式,充分的放松身体、放松心情、放松精神呢。旅游期间,白天,我们可以参加垂钓、听琴、弹唱、对弈、品茗、放风筝、打秋千等各种低碳娱乐活动;夜晚我们可以在室内体会烛光舞会,可以到户外举行篝火晚会,可以在月明之夜参加赏月联谊会等等。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休养了身心,又实现了低碳、环保。
二、低碳旅游的发展策略
第一,国家应建立并完善激励与保障低碳消费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已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今后还要制定《循环经济法》、《低碳经济法》,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法,对于涉及能源、环保、资源等的法律需要作进一步修改。国家旅游部门应制定和健全相应的“低碳旅游”方面的管理条例,从而实现旅游业的转型, 开创可持续性旅行、绿色创新旅行、更节能性旅行行为。
第二,社区等社会组织要推进低碳消费,倡导低碳旅游。社会组织是我国现代多元化治理结构中的一部分,对促进全民低碳消费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分布广且深入社会各阶层,能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对群众的低碳旅游知识的普及,以及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低碳旅游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低碳旅游深入人心。
第三,旅游资源地要保护好现有自然旅游资源,做好景区规划,努力扩大森林资源。森林是最大的有机碳库,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大气中的CO2,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旅游景区应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 通过生物和生态固碳,对减缓气候变化做出突出贡献,充分实现“碳补偿”。
第四,激励旅游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旅游企业涉及到旅行社、旅游酒店、旅游交通、旅游建筑、旅游商店、旅游娱乐场所等多个部门,要在旅游企业中推进生产与消费的低碳化,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而且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将是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未来的经济必定是低碳经济,未来的竞争必定是基于低碳产品与技术的竞争。要赢得未来的竞争,就必须要主动跟上低碳经济的发展的步伐,以扩展自己企业的发展空间。
篇6
[关键词]旅游经济 新思路 新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人们的生活理想发生了深刻变化,当百姓生活消费得到充分满足时,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便成为一种时尚,旅游度假悄然兴起,旅游经济收入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而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也就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吉林市是我国惟一与省重名的城市,全市面积2.71平方公里,总人口430万,是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它四面环山,三面临水,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美丽的松花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区,吉林雾凇被列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近些年来,吉林市政府通过举办“松花湖金秋音乐会”、“雾凇冰雪节”等大型活动,提升了吉林市在全国的知名度。通过不懈的努力,吉林市荣获“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等称号。
和发达城市相比,吉林市旅游经济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缺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必须有新的思路和举措,必须借鉴外地经验,重新审视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的旅游经济。
一、发展吉林市旅游经济的新思路
香港的美丽令人赞叹,以2006年为例,入港人数超过2300万人次,旅游消费超过1千亿港元。香港旅游长盛不衰的原因得益于众多的旅游景点,如维多利亚港、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天坛大佛、浅水湾等,这些无不体现出香港人的智慧和勤劳,反映了设计者和建造者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力。
吉林市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与香港有很多不同,但香港发展旅游业的独特视角值得我们借鉴,开发和利用吉林市现有的旅游资源,把吉林市建成旅游主体形象鲜明、旅游设施完备,服务质量优良的旅游目的地还需要采取一些新举措。
二、发展吉林市旅游经济的新举措
1.建造城标建筑,再塑城市形象。上海因东方明珠而夺目,悉尼歌剧院让人认识了悉尼,具有独特风格的标志性建筑会为城市形象增添光彩。吉林市现有的城标建筑“摇撸人雕像”虽内在意义深刻,但外观设计简单,造型缺少美感,在全国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吉林市要发展旅游经济必须重塑城市形象,重建城标建筑,使其以构思巧妙,造型独特,气势恢宏而闻名遐迩,影响力超越省界国界。
2.建造“北山大佛”,扩大庙会的知名度。北山庙宇建于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园内名胜古迹多,寺庙集儒、释、道于一体,极大地满足了不同信众的精神需求,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庙会引来近十万香客朝山进香,成为民俗旅游的一道风景。在庙会以外的其余月份里,游客人数相对要少些,各景点相对冷清些,为使人气常年旺盛,可仿效香港的做法,在北山建一座大佛,以此吸引八方游人。让北山公园成为游人可以观光、娱乐、祈福的活动场所。
3.发挥水资源优势,建造大型水上乐园。吉林市有北国江城之称,松花江呈倒“S”型环绕市区,充分利用松花江的水资源,在市区建一个水上乐园,乐园的建设应集艺术性与娱乐性为一体,开发设计现代化的娱乐项目,购置国内外优质的娱乐设施,吸引更多的百姓和游客前来体验游玩,为吉林市旅游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4.改建江南公园,把老景点扮成新景区。江南公园始建于1908年,是以林木、花卉、动物为主的综合性公园,建园以来在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旅游经济的兴起,江南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却显得相对滞后,重新整合江南公园的资源,改变园区布局现状,把江南公园打造成集动物园、植物园和游乐园于一身的综合性旅游园区。
植物园:以花卉和植物为主,在布局和造型上要突出美,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动物园:强化对动物的保护意识,不断改善动物的生存条件,重新规划和整合现有的动物场馆,把若干个分散的动物展区按照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分成两大类,划地分区,加强管理,给动物提供野外生存的基本条件,使动物的生存繁育呈现良性态势,逐步地扩大动物的种群数量,让充满生机的动物给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乐趣。
篇7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百姓选择了在周末进行户外旅游,而城市周边的乡村就以舒适的自然环境、人文景点、和城市不一样的生活气息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而乡村旅游产业就以城市居民为目标,满足其所需要的休闲度假、放松享受、体验全新的生活的感受,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关注和参与兴趣。目前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主要以周末农家乐、农业采摘、特色农业服务、人文景点观望等为主。而这些乡村旅游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周边50公里内的农村、城郊结合处、少数民族居住地等。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热的持续升温,相信会有更多形式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特色服务出现,帮助提高都市人们的生活品质,而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振兴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一环,受到社会上更多的重视。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振兴农业经济的作用
1.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我国的传统农业经济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养殖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为辅,这些经济结构组成我国的农业经济,但是这些经济增长点都脱离不了自然环境而且科技含量低,并且投资大回报周期过长并且效率非常不稳定,因此迫切需要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来调节这种产业结构,而乡村经济的适时出现,成为调整农业经济的最好契机。乡村旅游的出现,对农业经济中各个环节可以起到一个良好促进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拉动农作物的供需关系,同时对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监控以及拉动农村周边产业、服务业经济增长都有很好的作用。而这些产业的增长和加强反过来也能帮助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因此可以说,乡村旅游与农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农业、加工业、贸易、以及餐饮业这些产业都能对乡村旅游有很大帮助,同时乡村旅游也能拉动这些产业快速增长,从而实现联动效应。
2.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的出现,能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同时为道路运输业、餐饮业等周边行业提供大量就业人口。同时因为大量城市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刺激了当地的消费,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在这种形式下得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甜头,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经营饭店、旅馆、手工业加工、导游、以及当地特产销售等形式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从而通过乡村旅游这种形式实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因为旅游业的火热,也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经济增长,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
二、发展乡村旅游振兴农业经济
1.加强乡村旅游产业链, 拉动农业经济协调发展
旅游产业链是指以旅游者为核心,满足旅游者的全部需要为目的,将旅游者最关注的目的定义为链核,其他相关产业例如农产品、自然景光、服务质量等为链条,以一整套的服务整体提供给旅游者,帮助旅游者完成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旅行和游览。就好比是自然景光为链核,将旅行社、饭店、住宿、当地特产等行业链接成一个旅游链提供给旅行者。而通过加强旅游产业链的作用就是在于将这些链条上的资源强化,比如产业链上的饭店就需要主打城市里吃不到的当地特色食物;农业链就需要以价格低、无污染的农业产品来吸引旅游者、土特产就需要在质量上和便携性上做文章;当这些产业链条都得以加强时,就会极大的刺激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付出消费,从而达到拉动当地农业经济各个行业协调发展的目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着更高、更强、更广的方向发展。
2.加强城乡旅游合作,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推动城市和农村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政策。那么跟城市进行多种形式的旅游合作,可以帮助农村在方方面面的领域和产业得到实惠。例如通过城市的名片效应,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跟城市进行合作,还可以大量利用现代化技术例如信息化建设改变和提升农村人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意识,拓展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营销渠道。而通过城乡旅游多种形式的合作,可以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脚步,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服务理念和拓宽经营模式,从而达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3.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 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大部分的乡村旅游中,产业链的核心是自然风光。因此乡村旅游对极为依赖的自然环境要积极开展保护措施,对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规划和监督,防止自然景光遭到人为破坏。在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建设中,要本着循环经济的3R原则,对旅游环境进行系统、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对于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要本着尊重和保护的原则,不轻易的改变和破坏;而对旅游线路的规划上,要优化资源,采用最少建设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地形合理建设旅游配套设备,同时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要和当地特色尽量融为一体;而在资源使用上,要努力做到循环使用,例如水循环、点循环。而在旅游区内,要站在客人的角度上,采用更多人性化的服务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树立更多的引导牌和垃圾箱,减少旅游者的垃圾排放。同时在必要情况下,旅游景点要修建污水处理系统,降低污水的排放等。只有真正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核心时,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伟刚.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和作用[J].中国城市旅游网,2011-1-2.
[2]王云升.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特点[J].北方旅游学刊,2009(03):12
篇8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在近年来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满足了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需求,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分布。欠发达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招商引资,促进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旅游经济,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旅游产业 旅游经济 跨越式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朝阳产业,其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和带动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幅度提升,也实现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飞跃。江山市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约17亿,近五年投入旅游建设资金2.6亿左右,而以江郎山首个浙江省自然遗产地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有相对比较优势,现在旅游经济出现了增长率50%增长好势头,2010年江山市旅游经济总收入19.53亿元。旅游已经成为江山市服务业的支柱性产业,但是由于财力有限,在进一步投资和发展方面,仍然要面临着一些难题,本文将从招商引资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
(1)多年沉淀而成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丰厚的基础。欠发达地区往往由于工业产业发展滞后,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很小,大部分能够作为旅游资源的自然资源仍然处于自然状态;同时,由于经济不够发达,在人文资源方面,也广泛的流传着最为原始的人文遗产,这是欠发达地区所拥有的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2)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为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人们更加关注起精神需求的满足,因此,旅游业成为人们陶冶情操的一种高消费的标志。旅客往往来自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为欠发达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客源。
(3)国家的扶持政策为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将旅游产业作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增长点,对其发展也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持。旅游业投资少,效益好,只要策划项目能够符合发展需要,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同时,由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尚且处于未开发的状态,这也为实施科学规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欠发达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滞后。第一,表现在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不足。欠发达地区在发展旅游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是却缺乏对旅游业的重视,没有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一部分进行实施,更加没有把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使得区域旅游业发展缓慢。第二,缺少对旅游旅游业发展规律的掌握。有一部分地区虽然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有着较高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对旅游业发展规律缺乏清晰的认识,只注重以资源为导向的初始阶段开发,不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层次产品开发。第三,在宣传运作上,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在旅游宣传方面的投资较少,不能深入到市场内部,更加没有专项的促销和广告预算,忽略旅游市场的宣传工作。
(2)经费投入不足。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当地主政府财力有限的制约,在发展旅游业上所投入的经费远远低于市场需要。一方面,经费投资力度小,交通、宾馆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经费支撑,无法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对于景观和景点的建设也停留在原始状态,缺乏现代文明的高层次展现。由于经费投入力度小,无法开展大型的宣传活动,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始终无法大力开展。
(3)缺乏专业的人才机制。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欠发达地区没有引入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实力,这也是制约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作为基础支撑,现有的条件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领导管理水平偏低、对于旅游业发展趋势没有明确的把握、管理理念滞后等问题都严重的制约着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三、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进行招商引资的几点思考
(1)政府正确把关。由于发展经济的急切心理,一部分欠发达地区将招商引资的额度作为考核政府官员业绩的指标,甚至将其职位的提升想挂钩,呼吁全民招商引资,诚然,能够引入外来资金对于当地的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应当避免由于过分追求政绩而“饥不择食”,大量的盲目招商不仅无法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引发各种贪污、勾结外商等现象的出现,因此,政府应当明确招商引资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所带来的巨大的效益,正确把关。
(2)政府是公众利益的代表。目前,在欠发达地区进行招商引资时首先用哪个当考虑的项目,往往是与当地公众利益最为相关的招商项目,在这里,政府只是利益的相关者,他们既无权决定谁会占有当地的土地、山水,也无法得知外来的企业会不会污染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其中的环境。作为代表公共利益的当地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应当允许公众的参与,同时接受公众的监督,制定一个完善、科学、规范的招商项目,切实增加公众利益。
(3)避免资产流失。在一些地区,大量的招商引资活动被个别的政府官员作为满足私利的工具,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这也是对百姓利益的极大损害。因此,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当避免“官员得名、百姓受害”的现象,建立科学、透明的引资项目,科学的招商制度能够保证国家的旅游资源不会流失,使政府官员对自己的决策真正负起责任来,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旅游资源的完整性。
(4)完善前期引资与后期监管。在部分欠发达地区存在着重招商、轻管理的现象,政府往往把精力放在如何吸引外来资金的问题上,却对于引入后的项目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当地企业的行为,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才能够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确保百姓利益不受到损害。当地企业在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应当根据招商引资合同条款中的规定,每年持续保持对景区的投资,确保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的后期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明确相关法令,对投资企业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制定清晰的奖惩制度和政府监管机制,除了前期招商引资程序的科学化以外,有效的后期监管制度也是不可缺少的保障。
四、结束语
欠发达地区在跨越式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固然会遇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在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展,欠发达地区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政府应当加大管理力度,加强招商引资的管理,通过有效的扶持与引导,促进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顺.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对策的选择.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1).
[2]石正方,刘继生.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旅游学刊.2000(06).
[3]张海燕.探讨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04).
[4]邱云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经济地理.2010(02).
[5]张荣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02).
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 旅游业 牡丹江
循环经济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人类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的低排放,从而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到旅游业中,形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的旅游活动,充分考虑旅游目的地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旅游经济发展生态化,无害化,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将旅游开发对当地造成的各种环境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从根本上缓解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999年以来,我国实施循环经济试点,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部署从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展开。2004年,国家发改委在上海举办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并通过《上海宣言》,使循环经济由最初的第二产业发展到一、二、三产业。并研究提出《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案》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第一批),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虽然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未涉及旅游行业,但是在一些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市,已开展省内旅游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二、牡丹江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牡丹江市旅游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为中国早期旅游城市之一。进入80年代,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牡丹江市的旅游业开始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景点建设速度加快,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持续改善。90年代以来,伴随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牡丹江市的旅游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逐渐显现。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将其视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一项具有巨大拉动作用的“朝阳产业”来抓。1995年正式将旅游业列为牡丹江市支柱产业之一。牡丹江市旅游局正式成立,全市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到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612万人次,旅游收入16亿元;海外旅游者44万人次,国际旅游创汇2.7亿美元;全市旅游总收入37.2亿元,相当于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8%。组织居民出境21万人次;组织居民出游97万人次。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牡丹江市的支柱产业。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牡丹江旅游业发展途径
牡丹江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拥有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中国雪乡等旅游资源,是黑龙江省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连年增长,并有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使得牡丹江的旅游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旅游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因此,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在实践中形成三种不同层次的循环模式,即小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旅游企业以清洁生产为中心,称为微观层面的小循环;工业园区以共生企业之间物料循环为特征,称为中观层面的中循环;实施全社会范围内的物料循环生产、使用,称为宏观层面的大循环。
(一)旅游企业的小循环
旅游企业即为旅游活动提供所需服务的各个企业,如饭店、宾馆、旅游景区、商店、旅行社等。要从微观层面,以循环经济理念规范这些旅游企业。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企业,其设计目标应:保证旅游企业按污染少、效能高、与社会文化相适宜进行建设;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节能降耗、废物和污染排放物少、安全卫生;旅游企业建筑(房屋、道路、接待设施等)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气候、地形、水、土壤、人文风情等因素,满足环境保护与美化、景观安全与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要求;从长远发展看,旅游企业应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最大化减少旅游资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或避免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造成的滥用和破坏,减少对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生态干扰和破坏。
(二)旅游区域的中循环
中观层面的中循环,要求旅游业的相关利益群体,按照生态学原理的要求,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形成企业间的物质代谢和共生关系,发展生态旅游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而合理的利用。如:以“观乡村田园景,吃东北农家饭,住东北大火炕,做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牡丹江近郊农家乐旅游,借助农村家庭自身生产条件和耕作方式,利用自家小院儿,花圃,果园,鱼塘,大棚等自然条件和当地民俗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前来观赏、采摘、休闲、娱乐。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再次利用到种植和养殖业中,既能降低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又能使资源再次得到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社会范围的大循环
宏观层面的大循环即循环型城市。循环型旅游城市的建设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悠久的人文历史景观、优质的旅游服务,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探索建设循环型旅游城市。如能在牡丹江的旅游景区建设生态厕所,将对牡丹江的旅游环境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生态厕所,采用微生物处理系统,能有效分解粪便,使粪水变成没有污染的有机肥。公厕内的蹲位和小便斗下面,安装除臭系统,除臭窗内安装换气扇,经过催化器的处理,臭气变成无污染的空气。厕所内给水系统均采用自动感应装置。生态厕所的建设比例,一方面是衡量旅游环境的指标之一,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旅游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循环使用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薛冰.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兰州大学学报,2011.
[2] 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篇10
关键词:新形势;云南;旅游经济;发展对策。
旅游业不仅因为产生的污染少被称为“无烟工业”,也因为投资少、促进经济发展见效快被称为“朝阳产业”。云南具有悠久的历史、便利交通和众多旅游资源,在促进云南崛起的策略中,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必不可少。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变化,发展贵州旅游经济必须考虑新的条件,把握好新条件下的新机遇。
一、发展云南旅游经济的新条件。
1.国际旅游业环境。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成功举办奥运会,举办世博会,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中国城市在世界旅游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也随之提升,使得中国城市旅游业的国际化成为可能。
2.国内旅游业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的收入持续增长,资金积累也大大增加,同时人们的消费观点也由一味储蓄向理性消费方向进行转变。随着中国人民消费意识日渐增强,在休闲旅游方面的投入也逐年增长。
3.云南旅游业环境。
云南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被誉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均被列入世界遗产行列。气势磅礴、秀丽挺拔的玉龙雪山,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令人流连忘返。被誉为“心中的日月”的香格里拉,在雪山环绕之间被无数人魂牵梦绕。被喻为“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西双版纳,以其青山绿水,郁郁葱葱而闻名遐迩,又在对其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森林中给人们的向往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由于受热带季风气候的特殊影响,西双版纳特有的热带水果琳琅满目,令人垂涎三尺。还有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同胞们,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傣族泼水节、孔雀舞等,使游客参与到其中,妙不可言。
二、打造云南地方旅游品牌。
1.加大宣传打造品牌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云南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带动诸如交通、餐饮、住宿、销售等多种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提升云南的社会形象。加大宣传力度是打造旅游品牌的重要措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是树立景点形象、宣传旅游的重要方面,培养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是树立景点形象、宣传旅游的重要方面。导游是旅游景区(点)的形象代言人,其形象、气质、修养、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旅游产品的开发。只有对导游队伍的严格管理,才有助于打造云南优质的旅游产品,也只有加强导游队伍的建设,才是旅游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
2.开发旅游新产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景点游览式旅游逐渐被人们厌倦,发展新的旅游形式将是新世纪的旅游趋势。在这方面,云南应该有自己的方案和设想,如设计具有云南特色的游览路线。
(1)科教文化游。建立在云南各大城市和省、市博物馆、等科教文化地点上,涉及适合青少年和家长们一起游历的路线,不仅可以欣赏这些地方的美丽景色,更可以增加青少年的学习动力和文化积淀。
(2)民族风情游。各民族历史悠久,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云南民族村歌舞表演、云南民族村火把节活动,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白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三道茶歌舞表演令人切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傣族风情的傣族歌舞和泼水节活动,“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使游客感受到傣族人民对生活的积极向往。
3.综合进行旅游开发。
首先,改变过去制订旅游规划时无阶段性和盲目性的弊病。规划中要做到短、中、长期统筹安排,有步骤地分期合理开发建设,既要积极推进,又要量力而行,根据本省情况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及可能性来制订规划。
其次,要强化市场观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进行旅游规划。那种以政府指令性规划显然已不适应今天旅游市场的发展,所以在做规划时第一步骤就是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向,通过旅游调查获知不同层次的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心理动机、经济特征等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适合于各种类型旅游者的旅游项目。
最后,旅游规划一定要突出云南的自有特色,没有特色的规划最终只能昙花一现,毫无意义。
三、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云南的旅游产业结构。
1.优化企业结构,加快构建区域性、专业性旅游集团。
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通过兴办中外合资旅行社、试办外商独资旅行社等方式,让更多的外资进入旅行社市场。要积极推进旅游景区(点)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改革,鼓励和支持私营企业兴办旅游企业或参与国有旅游企业改造。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组建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实现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以切实增强旅游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
2.保护旅游资源。
应强化保护生态的意识,发展生态旅游,适当调节旅游者密度,在从事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
3.优化市场结构,加快旅游客源市场的多元化。
在市场分布结构方面,应在继续巩固和拓展东南亚、港澳台及沿海地区主要旅游客源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欧洲、北美洲及云南周边省区市的客源市场,积极开拓南亚、南美洲、非洲、澳洲及我国西北、华北等新兴客源市场。在优化消费结构方面,应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观光旅游,加快发展休闲度假、会展商务、康体健身、科考探险及特种旅游,大力开发旅游商品,积极开拓以海外游客为主的旅游产品,吸引和招徕更多的高消费游客。优化区域结构,促进旅游业布局合理化。
综上所述,云南省本着自身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为把云南的旅游业培育成新形势下的经济支柱产业提供了良好保障。但是总的来说,目前的云南旅游业仍处于高投入、低收益的萌芽期,缺乏形象竞争力,特色精品不突出以及旅游行业水平整体不高,使专属的旅游地区对经济拉动赢收不强。所以,要求我们在新形势发展云南旅游业的同时,顺势而为,抓住手中机会,使云南的旅游资源优势切实生成经济产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兴绪,牟怡楠。旅游产业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城市问题,2004(03)。
[2]牛蓉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