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与实践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工作与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入场困境;场域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6001306
21世纪以来,我国学校社会工作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探索性发展。2002年5月,在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浦东38所学校开始试行“一校一社工”制度,由学校教职人员承担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与职责,并将学校社工纳入到德育工作体系中。[1]深圳市自2007年在“1+7”文件的推动下也开始试点探索不同于上海的驻校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派驻一名社会工作者进入学校开展工作。[2]然而,无论是上海的内生型发展模式还是深圳的派驻型发展模式,学校社会工作都面临着一系列的入场困境,制约了社会工作专业效用的发挥。本研究主要是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学校社会工作者进入到学校系统后遭遇到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入场困境
当前,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出现了学业负担过重、人际交往日趋淡薄、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而学校社会工作者则可以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同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心理咨询师等人员一起,为学生提供一种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与条件,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并非取学校教育而代之,相反却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功能拓展,是创新学校现有工作体制以及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和确保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3-5]西方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的经验也表明,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在预防、补救青少年问题和促进青少年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内地学校社会工作者在进入到自成体系的学校教育系统开展服务时,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角色模糊不清,地位边缘化
虽然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内地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许多地区也已经开启了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探索,但是社会工作并未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他们对于“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是做什么的”等问题仍然没有明确的认识。这就导致学校社会工作者处于何种角色地位,是在他们进入到学校后才被赋予的,取决于他们在学校中所承担的工作与所发挥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学校社会工作者会被安排承担德育处、团委的学生工作或者教务和后勤等行政性工作,扮演与专业角色相冲突的其他工作角色。[6]社会工作者角色的模糊不清,不仅使校方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存在认知上的偏差,还造成了社会工作者与学校原有体系中的德育老师、心理咨询老师之间的角色混淆,面临着是否属于重复设置、是否会取而代之等尴尬境地。[7]此外,教育行政管理干部、社区、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与家长等不同主体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并不一致,他们对此都有着各自的认知与期待。[8]而在实践中,学校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角色冲突、角色混淆以及角色定位不统一等困境,又进一步导致他们在学校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即学校并未将其视作学校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难以融入学校原有的圈子;甚至有的学校还会认为社会工作者只能作为学校原有教师的帮手,配合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专业作用无法发挥,专业性遭受质疑
学校社会工作实务在我国内地起步较晚,社会工作者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其自身具备的专业技能水平难以满足广大中小学生日益发展的需求。[9]与此同时,学校的主体工作是教育教学,“应试教育、升学为本”是当前教育体制与教育模式饱受诟病却又难以改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抓教学、抓分数、抓考试、抓升学自然就构成了校园生活的主流,而对于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否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是否善于与人共处等深层次发展内涵,学校则无暇给予更多关注。[10]而学校社会工作旨在减少管理、增加服务,锻炼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等,以刺激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挥。[11]两者在工作重心上的差别势必导致社会工作者难以进入学校工作中的重点领域,其专业作用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在实践中,他们往往从较为容易开展服务的领域入手,服务形式也多限于简单欢快的活动。这虽然有利于拉近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打开社会工作服务的局面;但是,游戏化、表面化、轻松化的活动形式难以体现服务的专业性,造成服务对象及相关群体对社会工作的负面认知。而且,在面对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如学生矛盾、学生自杀,或者因学生伤亡引起的家属与校方冲突时,又常常由于专业技能不足及相关制度的限制,使社会工作者介入其中的效果难以得到凸显。
(三)实践资源难以获取,自主性缺乏
资源的整合与运用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工作的重要过程与技术,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有赖于各种类型的资源。然而,学校社会工作实践的推进却在资源获取上受到了多种制约,其资源匮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获得服务对象与服务时间方面,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这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而学校又有着沉重的教学任务,不会轻易地让渡时间给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服务。同时,学校的教学时间安排里都有寒暑假,社会工作者作为机构员工却不可能同时放假;而如果他们在假期内依然召集学生开展活动,则不仅需要获得校方同意,还必须负责学生的安全问题。其次,在获得活动场地与其他物质资源方面,社会工作者作为独自面对学校教育系统的个体,常常面临着难以调度场地、物资、经费等资源的困难;当他们在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借用学校的场地与物资时,“寄人篱下”和“欠人情”等负面心理愈加严重,使得他们感觉无力与学校系统抗衡,被迫接受学校方面行政性事务的安排。最后,在获得实践的自主性方面,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的时间、场地、方案和经费预算等都需要事先通过校方的审核;然而,由于校方的观念不同,就可能导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自主性受损。
二、从场域理论看学校社会工作入场困境的生成逻辑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是其反思社会学的重要分析模式,该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即为场域、惯习和资本。[12]借鉴其核心概念,构成了分析学校社会工作者在提供专业服务过程中所遭遇困境及其成因的概念工具。
(一)场域的空间性与学校社会工作入场困境的生成
场域作为行动者的“实践空间”,布迪厄将其定义为“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构型”[12]。这表明,场域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不同主体对空间中任何事物的看法,都是植根于他在空间中的位置。在我国内地,社会工作进入学校场域是政府应对转型时期新的社会问题而快速、强力推动的结果。快速,意味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并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是一项空降的制度安排;强力,则意味着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忽视了校方的意愿,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他们并不能及时对自上而下强势进入的社会工作形成全面的认识。同时,布迪厄还指出,“每个场域都是具备一定自主性和规定性的客观关系空间,能够发挥相应的制约作用。” [13]学校空间作为一个独立自主、拥有自身规范性的场域,占据不同位置和资本的主体,往往会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或者实现自身的利益而展开对社会工作介入及其实践效用的争议;他们都希望社会工作者能为己所用,或者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和工作要求来开展相关工作。
(二)场域的时间性与学校社会工作入场困境的生成
场域的时间性是对场域的历时性分析,在布迪厄的理论框架内,正是“惯习”使得不同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成为可能。所谓惯习,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结构长期内在化的结果,尤其是特定社会中教育制度在个人意识中积淀下来的生存经验,从而形成稳固持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14]据此,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惯习主要是指他们在个人成长经历尤其是接受专业教育或培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对象和实践环境等的知觉与评价,以及由此指导下的实践行动。然而,我国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本土实践场域与他们所接受的专业教育之间却存在着很大差别:一方面,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本身就存在很多不可跨越的鸿沟,[15]尤其是在我国内地,社会工作教学内容缺乏对本土实践经验的总结,教育与实践成为两个分割的领域;[16]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与学校原有教育体制的核心追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惯习与新的场域遭遇,新的场域与惯习最初被内化的环境之间的“配套”程度,决定了惯习能否顺利适应现实环境。[17]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往往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他们心中有着与现实相冲突的关于“何为专业”的情怀,期待所学专业知识与理论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但是,当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学校系统时,专业惯习与实践场域之间出现严重“脱节”,使得他们在专业教育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工作的期望难以实现。
(三)场域的内部权力关系与学校社会工作入场困境的生成
布迪厄认为,资本是一种生成性的劳动,并以物质化和身体化的形式积累下来,主要可以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形态。[18]这三种资本形成了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场域中赖以凭借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拥有资本的总量以及运用资本进行再生产能力的不足造成了社会工作者在实践场域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一种资本总是在既定的具体场域中灵验有效,既是斗争的武器,又是争夺的关键,使它的所有者能够在所考察的场域中对他人施加权力。” [12]具体到学校社会工作实践场域,政府在其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专业社会工作不仅是政府创新社会治理的一种新的方式与手段,其在我国能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政府在资金、资源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因此,权力场域从纵向上对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行为产生着各种影响,例如,政府在对服务效果量化强调以及期待在短期内看到显著改变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话语权,这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及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选择。而校方主体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场域中占据着“守门员”的地位,他们的认可与支持成为专业服务顺利开展的前提。[19]学校社会工作者要独自一个人面对学校系统内的所有组织部门,通过与学校领导、老师搞好关系获得开展服务的许可令,制度化的社会资本积累尚未形成;同时还面临着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充分的自我怀疑,文化资本的“缺场”现象也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这使得社会工作者容易被行政化,被迫接受学校方面行政性事务的安排;行政影响渗透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过程之中,导致服务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应对学生个人的问题层面,对环境和结构层面所进行的干预并不常见。
三、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21世纪以来,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有了鼓舞人心的发展,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和社会工作制度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学校社会工作所遭遇的入场困境却表明,我国社会工作者普遍面临着具体的专业实践场域中结构与资源的限制,需要想办法获得掌握外在资源和话语权的相关利益群体的认可与支持;同时,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教育或培训累积内化而成的专业惯习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实践行为,他们需要努力地对自身专业惯习进行调适以使之符合现实工作所需。在双重作用的限制之下,社会工作者既没有完全自主的实践空间,也不具备足够的能力进行专业服务上的探索;这些都阻碍了他们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取得更多的成效。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成效和作用发挥成为摆在社会工作者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限制之下,学校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帮助学校解决“重注生”(重点关注学生)的辅导工作、筹备和主持大型晚会等展示个人能力的策略,或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协助班主任将班会课、考前减压等教学任务做得有特色、有效果,以此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满足教育发展需求的同时添加理念、方法与技巧等专业元素,致力于寻求校方需求与专业服务目标之间的结合点,获得更广泛的实践权和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关系。这一实践策略不同于排斥学校体系一切工作要求的盲目构造专业壁垒,也不同于在日常经验、传统方法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间出现张力时选择原有工作方式的本土社会工作实务方式,[20]更不同于完全缺乏专业自主性和专业追求的“被行政化”;而是在我国社会工作仍然处于专业弱自主嵌入的背景下,获得广泛认可和拓展专业服务空间的有效途径,这恰恰是社会工作者的策略性调适。
(二)讨论
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本土实践场域中普遍遭遇入场困境,社会工作的专业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既有体制结构的制约因素,也与我国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形态密切相关,对此我们可以作出进一步的探讨。
1.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结构制约问题
在我国,由于文化背景与社会体制的特殊性,社会工作者除了提供直接服务,还经常需要处理与用人单位领导之间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行政性工作及相应的关系处理往往占据了社会工作者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他们需要懂得如何获取关键人物的认可,从而进一步取得更为广泛的专业实践空间。这表明,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在制度层面上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但这种支持主要还是停留在宏观方面,其他相关配套制度的支持相对较少;这种发展现状并不利于社会工作者在实践场域中相对位置的提升和相关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工作专业作用的发挥。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配套制度,在社会工作实践场域中争取政府与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清晰界定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以及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和功能,并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增加伙伴关系的支持、减少行政管理层面的限制。
2.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对本土实践智慧的忽视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性不够、实务技能不强,但同时他们又都对自己有一定的专业要求,因此,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往往容易出现生搬硬套西方专业理论的问题,缺乏基于服务对象问题本身的反思。此外,学校社会工作者需要独自应对自成体系的学校教育系统,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与校领导、老师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行政性工作对于专业服务的顺利开展非常关键,却是产生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无法应对的。因此,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过程中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以及本土性社会工作理论缺乏所导致的“反理论”倾向[21]非常明显;社会工作者并不知道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服务的提供相应地也就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和支撑。因此,只有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提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现实的本土理论和服务模式,才能够减小专业教育场域与社会工作实践场域之间的差异,增进专业理论知识在本土现实处境中的适应性。
3.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对文化因素的忽视
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而言,学校社会工作者嵌入到学校系统复杂的组织架构中,与现有学生工作体制协调共存,需要其自身能够回应本土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以及学校背景所提出的需求。[22]然而,我国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实践却由于专业教育过程中对理论运用有主观上的强调,并且专业实践过程中对理论运用有客观上的要求,因此过于信守和抱持专业知识而导致了“文化识盲”问题[23]普遍存在,反倒忽略了服务对象本身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同时,在处理校方需求与专业服务目标之间的冲突时,很容易就产生对前者的排斥心理,不利于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实际上也阻碍了专业服务目标的实现。因此,推进学校社会工作进入到我国学校教育体制中提供服务,还需要社会工作者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教育制度的现实处境保持敏感。
[1]蔡屹.浦东新区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反思[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9.
[2]葛俊,施碧钰.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开展中面临的困境初探――以深圳市学校社工试点为例[J].传承,2010(21):93-95.
[3]方礼刚.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海南省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6(2):8.
[4]易钢.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辅导员功能拓展与角色重塑[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1):63-66.
[5]陈爱如,张洁.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社会工作视角[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4):14.
[6]胡艳红.角色冲突下的学校社会工作者[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1):42-43.
[7]苗艳梅,杨倩.浅析当前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冲突[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5):129-131.
[8]陈天柱,苏祥.灾后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15):76-77.
[9]刘宏森.上海市驻校、联校社会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4):122-123.
[10]田国秀,李冬卉.两种学校团体辅导方式的整合探索――基于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
[11]张书明,李莉丽,徐法寅.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79.
[12]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5.
[13]刘拥华.布迪厄的终生问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69.
[14]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21-122.
[15]陈高凌,陈丽云.中国文化及研究:在社会工作教育及实践中的应用[M]//曾家达,王思斌,殷妙仲. 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5-47.
[16]梁祖彬.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对于社会工作教育的影响[M]//曾家达,王思斌,殷妙仲. 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6.
[17]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159.
[18]吴立保.论对教育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3.
[19]洪佩,费梅苹.“场域―惯习”视角下我国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策略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23-24.
[20]张昱.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务的实践逻辑及其反思[J].社会科学,2008(5):81-84.
[21]文军,何威.从“反理论”到理论自觉:重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社会科学,2014(7):65-78.
[22]许莉娅.专业社会工作在学校现有学生工作体制内的嵌入[J].学海,2012(1):94-102.
篇2
法国教育家法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价值感唤醒,直到精神生活之根。”从这一角度来说,参与式教学则正好符合教育的意义所在。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的教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俗语是与法斯普朗格不谋而合的,也是我们新时期教学改革的目标。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学生理解领悟了才能将知识最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创新知识。
二、参与式教学对社会工作教学的意义
社会工作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助人的专业。它是适应工业化、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西方早期的社会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社会工作是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为主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实务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最突出的特征。“实务教学是社会工作重要的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核心。”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取向使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掌握工作技巧、内化职业伦理的重要环节。参与式教学无疑对社会工作的教学起到莫大的支持作用。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适应教师教学的策略,学生需要动手认真收集资料、分析思考问题,从而能够获取更多知识;同时,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之中,特别是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讨论中时,在共同的学习中必然能够增进交流合作。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教学都有明显的实务特色,而在有限的课堂如何体现实务性而非理论性,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实务案例,单纯靠教师的讲授是远远达不到理想效果的,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教学的设计和教学的课堂,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三、参与式教学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及反思
实践模式都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持的,只有理解实践模式背后的理论支撑才能更好的发挥实践模式的效用。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这一实践模式的理论支撑主要来源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师传授获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参与式教学就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之上,它通过一定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借助一定外力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核心是让学生在参与中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地参与。参与式教学虽然涵盖了教师(包括专业教师)、学生、管理者的多维度参与,但依然强调的是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正规的参与教学法,另一种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是以分小组活动为主,每小组以4-6人为宜,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也可以采用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这样既可以保留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又可以发挥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笔者在讲授《个案工作》课程中,尝试着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个案工作》的绪论课上,学生分为9组,每组学生6人。这个分组将直至本门课程结束才解散。每次上课涉及到讨论,做实验以及模拟剧情表演等都以此分组为依据。这种固定的分组激发起学生之间竞争的心理,对课堂投入有着很大的推动力,同时为了避免固定分组带来的组间隔阂,也涉及组间合作项目,使学生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既竞争又合作,事实证明,这种设计效果良好。
(一)注重课堂讨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篇3
(二)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指导、督导培养机构成立以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为组长,指导教师为组员的实习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和要求,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习的过程管理,效果管理。指导教师的配备可以本校专业老师为主,也可以聘请兼职的全程或半程的指导教师。香港地区各个高等学校,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过程中,采取的是聘任校外的全程或半程的指导教师,定期到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走访、座谈,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和帮助,效果显著。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督导不到位、不严格问题,建议学校形成教务、督导、院系三级过程跟踪体系。一般情况下,学校只对学生的实习内容和成果有所要求,三级督导体系,重点是跟踪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指导,对学生和指导老师都有所要求,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效果,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三)保障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经费、时间保障实习时间,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经费支持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重要条件,两者不可或缺。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要按照相关要求,保障实习时间和经费,否则,将影响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锻炼和提升。
(四)建立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校内外并用的实践基地许多知名大学,都已建立一个或多个产学研一体的校内专业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的优势在于: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能够突出本校人才培养的特色,较比校外实践基地相对稳定。建立心理咨询室、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会谈室等,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的实践训练,使社会工作专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得以实现。校内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平台资源共享,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加强合作,实现资源融合与互补。
(五)实现课堂、实习、研究三者的融合实践,是由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所决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放宽视野,实现课堂、实习、研究三者的融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社会教育思想,认为,学习不仅是在课堂,要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讲堂,进行学习,生活中的人与事物,都是可学习的。社会工作专业所关注的是人与社会,因此要加强课堂的指导,课堂上,可以进行情景模拟,案例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实现有效互动。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举办“社科讨论交角”等活动,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以上两者实际是为实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篇4
一、探索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工作机制。
1、工作观念的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团的十五大提出:“要以党政所想、社会所急、青年所需,共青团所能的要求设计团的活动,建立完善团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以达到紧扣社会热点,引发党政关注,触发大众共鸣,满足青年需求,激发青年热情的目的”。新的工作理念,要求各级团组织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团的工作的总要求,紧扣党政工作大局,带领青年服务社会。
2、工作的职能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团的十五大指出“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能,是促进青年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现阶段,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来一部分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职能将逐步转由社会团体来承担。对共青团而言,“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共青团有自己的政治、组织、人力等方面的优势,在履行联系青年、教育青年、引导青年职责的同时,要根据新的形势逐步在青少年事务的管理、青少年权益的维护、青少年信息部的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3、青年需求的转变要求共青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机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使我国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也造成了青年成长和发展中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共青团组织相对封闭的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青年多元化的需求。共青团组织的无限责任和有限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资源短缺、服务手段匮乏已成为制约共青团工作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共青团组织必须自觉适应社会变革,在立足自身力量的同时,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在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开拓,与市场经济和青年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领域、新方向,构建共青团工作社会化运作的新机制。
二、我区在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方面的基本实践
在推进共青团工作社会化工作机制方面,我们以时展为参照系,以社会为坐标,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给团的工作准确定位,使团的工作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在广泛融入社会生活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取社会之长,补共青团之短”,不断创造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工作条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
1、优化环境,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保障机制
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争取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已逐步形成了社会化的工作体系。一是组织领导体系完善。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团的工作的文件及相关意见,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部门联动逐步形成。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与青少年教育和青少年事务有关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将青少年工作的目标与各单位的阶段性工作和具体任务结合起来,努力将相关单位纳入团的工作体系之中,变共青团一家唱“独角戏”、搞“独家经营”为“多方协作”,为团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三是行业作用得到发挥。采取“行业牵动,团组织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行业特点,使团的品牌工作,如“双争”活动成为各行业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基层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2、适应社会发展,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组织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共青团原有的按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建立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的组织体系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团组织覆盖面不够的问题日益显现。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要求,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团组织的领导,有利于团结教育凝聚青年,有利于团组织整体功能体现的原则,团区委着力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社会化组织体系。一是进行团建创新。打破地区、行业的界限,按照新的经济成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对新经济组织建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麦德龙超市、新特医药公司等私营企业建立了团组织;根据青年流向多元、流量多变和流速加快的特点,采取动态设置团组织的办法,建立了社区团(总)支部,组织设置变“单一化”为“多样化”。二是拓展团的阵地。建立了以共青团为核心,以青年活动中心、青少年读书俱乐部为依托的社会化组织体系,形成了共青团新的力量矩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共青团人手不足,势单力薄的局面,使团的工作能够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更广泛的青年之中,促进了团的事业发展。三是延伸团的臂膀。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求,适应青年社会结构变化,积极推进城市青年中心建设,把青年中心作为基层团组织整合资源、凝聚人才的新平台,联系青年的新纽带。
3、以需求为导向,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服务机制
团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需求旺盛与团组织供给不足已成为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重要矛盾。我们坚持以团的组织系统为基础,调动可能利用的社会资源,围绕青年的学习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青年的手段,推动服务青年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初步构建了团的服务体系。一是关注青年思想动态。加强了基层青年思想状态的调研并建立了硚口共青团网站,初步形成了青年社会调查信息系统,为党政领导及上级团组织倾听青年呼声,了解青年愿望,掌握青年工作动态畅通了渠道。二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以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宗旨,以团干部培训班、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活动、创建社区青少年学校为载体形成了青少年教育培训网络。三是服务社会弱势群体。与劳动部门联合建立了区青工职介所及街(乡)青工职介网络,帮助了下岗失业青年再就业;采取借用、合用、合建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法律服务站、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阵地,探索服务青少年的有效形式。
4、遵循市场规律,建立了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融资机制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形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资源配置社会化。随着共青团工作职能的不断拓展,共青团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单纯依靠自身的有限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共青团组织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注重市场法则与组织优势的结合,整合社会资源为我所用。我们按照“源于社会,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做了一些尝试:一是依托社会力量建立青少年服务基地。按照“社会化运作、事业化推进、品牌化管理”的工作思路,与新华书店联建新华博克书屋,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打下基础;二是通过青教办、青联、关工委等组织,充分协调与青少年事务有关的资源,争取有关部门在政策、技术、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对社会上原有的一些阵地、场所,通过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进行扶持、命名,建成团的活动阵地。
三、共青团社会化工作机制运行中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共青团的社会化工作机制的建立,为我们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加强团的建设提供了一种依托。不断完善社会化的工作机制,还需要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1、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第一,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是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的需要。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共青团组织青年、服务社会是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的具体化,共青团组织要从发挥好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高度来认识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优势。第二,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是发挥共青团职能作用的需要。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的发展对共青团工作的需求度和期待值日趋上升,要求团的工作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期待,更好地为实现其政治职能服务,通过把握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求来体现社会作用,赢得社会地位。第三,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是发挥共青团整合资源优势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共青团获取资源的方式,主要依赖行政手段,所拥有的资源足以影响青年的成长发展,因而对青年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动员力。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一方面,仅靠行政手段获取资源已不能满足共青团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多种手段获取资源。另一方面,青年获取资源的途径多样化,不仅可以从团组织获取资源,也可以从市场和其他方面获取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共青团要获得更多的资源来推进工作、服务青年,就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资源整合机制。
2、形成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组织网络。共青团组织体系依托党政机构建立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在发挥党建带团建优势的同时,应努力面向基层、面向新的领域、面向新兴青年群体,调整和完善组织机构,构建新的联系。一是密切与非团属青年社团的新联系。推动经济部门和企业设置青年工作机构,培育和发展团属社会中介组织,以此形成一个对共青团原组织体系具有补充作用的新的开放多元的社会化组织网络,从而覆盖到那些原组织体系涉及不到的新体制下的新领域和新兴青年群体,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上与青年进行联系和沟通。二是密切与社区青年的新联系。社区是青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共青团要通过与社区青年的广泛联系,既了解青年的所想所需,又保证团的组织在社区更好地发挥作用,有效服务经济社区发展。三是密切团组织与团员的新联系。着眼于保持团组织与团员之间直接、经常、便捷的组织联系,逐步形成适应团员流动,易于确认身份,便于团员参与团的工作和生活的组织联系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基层组织形式,对团员实行多重组织覆盖,努力做到哪里有团员,哪里就设置团组织,并通过互联网、青年卡等手段加强与团员青年的联系。
篇5
现在此将本学期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总结如下:
本学期中,我们社会实践部与各个部配合,在本学期中进行了很多大型活动,提高了我们部的办事效率.在那些大型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也体会了很多,对社会实践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工作中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和工作方面的经验.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其他系也开展了各种活动.让各班文艺委员负责把同学们对文艺部的意见,建议传达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素养,我们部还开展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也的到了不少建议.通过此活动激发了大家对文艺的兴趣,也更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到:“文艺”也可用笔写出来,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同学们良好的文艺素养.
篇6
关键词: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社会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成为决定国力大小最重要的因素,而人才素质是决定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人才。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正处在一个历史转型期,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均要从时代、社会背景出发,探究适合艺术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方法。由于艺术院校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更要创新德育工作。
一、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实效不佳的原因
纵观当前艺术院校的德育工作,无论是在德育的内在效果和外在效益上,还是在德育效率上,均未取得理想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艺术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低效由于德育教育没有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开展,所以造成了德育低效。德育实效是指德育实践活动预期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分析,德育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的灵魂。有的学者认为,德育效果、德育效益、德育效率三者共同构成了德育实效性的内涵。第一,德育实效性有其内在效果,即德育可转化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第二,德育时效性有其外在效益,即以德育提升后,还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第三,德育实效性还表现在德育效率上,即以一定人力、物力、时间上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效果。当前,有的学生存在个人主义,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集体合作观念、服务、奋斗的精神认识不足,在社会活动中希望自己是主角而不是配角,在工作中也担心自己大材小用,人生价值选择及判断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也说明了在接受外界的大量信息时,学生未能分清正确与错误的观念,不重视自身的素质修养。特别是对艺术院校学生而言,他们所接受的知识专业性较强、多元化,比较重视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我表现,所以德育工作成效一直较低。2.艺术院校不重视德育高校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以至于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偏低,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此外,高校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人格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的力度不足。这样的德育不仅失去了其精神和动力,还失去了其所具有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尤其是艺术院校将学生专业课放在第一位置,在德育实践中,只重视说服教育,不重视学生德育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对德育产生厌烦心理,无法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二、社会艺术实践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对于艺术学院而言,德育可以发展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责任感和成就感,以此为目标的教育方式,追求的是塑造学生理想的人格。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出现了下滑趋势,且道德领域变得非常复杂。德育不仅是社会需求,还是学生发展和生存的需要。因此,艺术院校要以人为本,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倡导创新的教育观——学知识、学艺术、学做人,重视德育工作。艺术院校要将学生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上升到道德实践的层次,不仅仅要实现专业教学的目的,还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参加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从而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社会艺术实践不只是实习、采风、演出等活动,还是培养学生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最佳途径。如野外的采风,可以让学生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三下乡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农村的发展现状;戏剧表演,可以让学生看到社会的缩影。对艺术类大学生而言,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学生欣赏艺术、社会、自然的过程,通过情感类活动升华自己的感情,从而获得美的体验道德。美育,可动之以情,影响人的行为。培养和构建正常、健康的审美观,是艺术学院美育的重要责任。在社会的艺术实践中,学生可以运用审美知识和理念,去发现美、获得美、接受美,从而提升审美情趣。参加社会艺术实践是艺术学校开展国情教育的最好方法。学生通过到各个矿区、广大农村等地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了解中国的具体发展,感受到改革开放后我国所取得的成绩,还可以观察民情、国情,弘扬民族精神,了解我国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确切地感受我国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和自信心,从而坚定信念,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中国美术学院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只要到了假期,中国美术学院就会组织学生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展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专题考察。这种具有专题性的考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同时让学生和群众达到情感共鸣,一起领略、感受国家的强大。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形式可以是灵活多变的。如最近两年的寒暑假,中国美术学院一共组织了近两千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科学发展观、诚信国家等实践服务团,还开展了“三下乡”的实践服务活动。2016年暑假,中国美术学院组织大学生参加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及实践服务,走访了参加的老军人,一起回忆生活艰难、战火纷飞的年代,并编成舞台剧,到各农村、矿区、社区开展演出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而把社会实践活动转化成他们的道德意识及行为。
四、结语
总而言之,艺术学院社会实践是加强、改进艺术类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方法,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德育教师要充分了解社会实践在艺术类大学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生的专业特点,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资源,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构建基本社会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芳芳,郑园全.艺术类院校艺术实践活动德育教育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9).
篇7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城市“天山杯”竞赛氛围。
自治区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是推动城市建设与管理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此,麦盖提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在连续两届获得综合杯的基础上,对新一轮竞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落实目标,全民参与”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效推动了竞赛活动的开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在新一轮竞赛中我县及时调整充实了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并于月日召开了全县年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动员大会,印发了年麦盖提县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方案,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狠抓落实,人大政协大力支持,各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原则,通过广播电视,标语横幅,文化广场宣传栏等,开展了广泛持久,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天山杯”竞赛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及时报道进展情况。通过宣传,形成了人人关心和参与竞赛活动的良好氛围,保证了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是全民参与,强化监督。在竞赛活动中,我县特别重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作用,聘请了1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代表作为“天山杯”活动的义务监督员,积极参与竞赛活动。人大、政协也积极主动的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尤其是对城管执法和拆迁等热点问题进行调研、评议、座谈和反馈。对一些重要的问题,以提案、议案的方式要求及时答复,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转达群众呼声,有效解决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以人为本,科学指导,创造和谐,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在新一轮竞赛中,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稳定和谐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实施投资推动战略,打造叶河东岸商贸中心城镇,提出了麦盖提县城市发展理念。
指导思想:拓城、秀城、融城。
总体思路:改造城北,提升城中,开发城南。
主要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逐步把县城建成一个投资创业的良好平台,适合人们居住的最佳环境。
根据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一是加快了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使城区面积由原来的5.1平方公里提高到了9.6平方公里,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方案_范文库_搜集整理后城区面积将达到20平方公里。二是城北,英巴扎北路改造过程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撬动民间资金,把英巴扎北路改造成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民族一条街,突出刀郎文化,生态环保,民族特色三个特点,此项工程已启动建设。三是通过秀城,提升城中。在全县各路口安装景观灯外,对文化路、英巴扎中路、南路、人民路、英买里中路沿街主要建筑物实施美化亮化工程,通过统一设计安装射灯、霓虹灯等,此项工程已完成>方案_范文库_搜集整理设计,其中,县委大楼已完成搜集整理招标,正在施工。根据规划,对文化路、英买里路等主要路段进行绿化改造,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四是以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开发商品房,单位搬迁为契机,大力开发城南,使工业园区和老城区有机融为一体。
三、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真抓实干,使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迅速提高。
1.科学规划,统筹城乡,为全面落实城乡规划法奠定了基础。
要建设、经营、管理好城市,首先要做到规划先行。特别是新的城乡规划法实施以来,城乡效能监察工作迅速开展,严格依法实施规划,树立规划的权威意识,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加大规划力度。自去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消防专项规划;住房建设规划;各乡镇总体规划;重新做了集中供热可研规划;县城垃圾处理可研规划;计划做的有县城2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修编,道路、给水、排水、环卫、公交、绿化等专项规划,东河滩40平方公里湿地生态保护规划,水源地保护规划等。
在做好项目规划的同时,重点做好建设项目“一书两证”和乡村建设“一证”的发放工作。自年以来共发放“一书两证”60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42份。所有项目都严格履行法定手续,建立了完整的项目规划档案,使麦盖提县城乡规划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2.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麦盖提县通过参加年年两届城市“天山杯”竞赛活动,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一轮的竞赛中,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更加注重实效,重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提高,注重与城镇居民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项目建设。
年共完成>方案_范文库_搜集整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4个,投资10838.6万元,其中:
市政基础设施项目9个,投资1640万元,主要有工业园区、环城东路延伸段10.7公里道路改扩建项目,投资1300万元。其他项目340万元。
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项目4个,投资273.2万元。主要有县城各路口安装景观灯136盏,投资136万元;工业园区、体育广场及道路草坪绿化项目7.1万平方米,投资84万元。栽植各类风景树5316株,投资53.2万元。
环卫设施项目3个,投资94.4万元。主要是新制作安装果皮箱490个,投资22.4万元;购置垃圾清运车2辆,投资26万元。社区及各单位配置标准垃圾箱138个,投资46万元。
文教设施建设项目15个,投资2757万元,主要有县委党校教学楼、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682万元,教育局教师住宅项目,投资520万元。二中学生公寓楼建设项目,投资536万元。标准体育广场项目,投资416万元。其他项目投资603万元。
医疗卫生设施建设项目3个,投资164万元,主要有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项目,投资84万元。其他项目投资80万元。
房地产开发项目4个,投资2414万元,主要有永昌小区经济适用房项目12200平方米,投资732万元;幸福花园小区商品房开发项目15000平方米,投资1125万元。其他项目投资557万元。
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26个,投资3496万元,主要有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楼建设项目,投资75万元;林业局办公楼建设项目,投资111万元;种子公司轧花厂轧花车间,投资87万元;天洁油脂厂厂房办公室等,投资800多万元;新疆大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办公室等,投资500多万元;供排水公司住宅楼建设项目,投资196万元;经贸局住宅楼建设项目,投资157万元;农资公司住宅楼建设项目,投资173万元。其他项目投资1397万元。
积极开展农村抗震安居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抗震安居房6585户,超额完成8%,抗震安居质量好,速度快。
今年已开工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1个,投资7626万元。其中: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投资2704万元,主要是城市道路扩建项目5.7公里,供排水11.4公里,总投资1900万元;工业园区排水主管网建设项目3.4公里,投资269万元;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9000立方米的氧化塘建设项目,投资219万元。自来水厂3000立方米清水池项目,投资149万元。二中及社区8个水冲式公厕,投资86万元。其他项目投资81万元。
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项目4个,投资123万元,种植各类风景树4875株。主要有文化广场绿化改造项目,投资24万元,工业园区绿化项目,投资14.8万元,县委办公楼美化亮化工程,投资28万元。英买里路、文化路绿化改造项目投资42万元。其他项目投资14.2万元。
医疗卫生建设项目1个,投资280万元,即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
文教设施建设项目2个,投资190万元。
廉租房建设项目1个,6537平方米,投资500多万元。
启动商品房开发项目2个,4万平方米,投资3000多万元。
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15个,投资3829万元。主要有一源果业,办公、厂房、设备建设项目,投资2600万元;气象局办公楼建设项目,投资73万元;其他建设项目,投资1156万元。
3.城市交通、供排水、燃气、环卫、绿化等事业长足发展,居民的工作、生活、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经过两年建设,县城道路从年的38.7公里增加到55.1公里,增长42%。如今道路畅通,四通八达,县城出租车从年的118辆增加到现在的300辆,人们出行已相当方便,城市出租车均为一人一元收费,为解决营运成本增加的问题,建设厅拨付燃油补贴147万元,为每辆出租车发放燃油补贴4919元。
通过不懈努力,我县供水主管网达到77.7公里,比年增加5.7公里,增长8%,供水普及率达到98.2%,今年新建3000立方米清水池一座,日供水能力达到13000立方米,比年增加4000立方米,增长44%。排水主管网达到45.7公里,比年增加9.1公里,增长24.8%,排水入网率81%。
篇8
广大考生可随时关注“当地人事考试网”或“社会工作者频道”,我们将第一时间提供2018湖北社会工作者考试报名最新、最快、最全面的热点资讯,敬请关注!
【社会工作者报考条件】
(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符合助理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
(二)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2)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3)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
(4)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5)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三)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1)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6年;
(2)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3)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3年;
(4)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1年;
(5)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
(6)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2年。
篇9
关键词:“材料与表现”工作室;工作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168-02
目前各大艺术院校绘画专业教学中课程体系老化,为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现代化的需要,根据高校教学改革要求,寻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探索更加系统化课程体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实施专业工作室的教学工作室制无疑是学院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改革。
一、工作室创建的条件
美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由来已久,最早的工作室制教学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导师工作室制的建立。至今,欧美各大美术院校依然延续这一传统――导师工室制,其随着时代变迁、教育理念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当代,国内外美术院校的工作室制是以艺术观念创新引导学生艺术创新,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思维的开拓;也有部分是以导师风格引导学生的艺术探索方向。我国最早的工作室制教学始于5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其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教学传统。这些专业艺术类高校工作室制的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让我们看到实施工作室制度的好处:教与学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的放矢,真正从“学生”这个根本点出发,激发学生艺术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学生绘画语言,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启迪学生艺术智慧,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教学效果直接展现出来,取得的教学成果也立竿见影,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教学工作室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l)基本的教学空间和资金;(2)形成多元艺术风格的雄厚的师资力量;(3)工作室预期的认可程度(它直接关系着生源的数量、质量,艺术交流的广度、深度,教学活动的开展等);(4)相当水平的学术交流能力;(5)具有一定规模的艺术信息库;(6)学生的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
在工作室建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艺术观念的开放性并帮助学生把个人观念具体化,我们的目标是:建构一个开放的思维框架,工作室的建立基本上满足学生不同角度的需求,在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和传达方法,发挥个人优势,爱护,尊重处于萌芽状态中的艺术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二、“材料与表现”工作室创建的意义
欧洲的美术学院从十八世纪开始,就设有绘画技法课,而且有进行专门研究的技法材料工作室,在西方的美术教育中,材料与透视、解剖、色彩学同样为重要的学科。欧洲的美术学院的技法材料教学重视传授油画绘画过程中古人的经验,古代绘画大师的作画方法,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材料。徐悲鸿从欧洲回国办学后,教学中包含欧洲的透视、解剖、色彩,但不包括绘画技法材料,这其实是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的结果。受这些客观特定的历史条件所限,我国的美术院校在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注重素描与色彩造型等因素的训练和培养,在创作表现方面片面地强调作品的社会化宣传审美属性,而忽略了对艺术本体规律――材料技法学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和系统的传授。材料技法决定了作品的审美品质、品味和质量,学生得不到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修养,就会造成先天匮乏,从而导致我们的绘画作品出现画面画法单一、艺术表现力不足,变色难以保存等等诸如此类不该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并阻碍了中国艺术品质向深层档次全面发展的步伐。
无论一个人的绘画感受、创作冲动从哪里来,绘画艺术说到底还是个创作过程。构成绘画语言的元素无论怎样丰富、复杂、变幻莫测,其根本要素总离不开三个基本点:造型、色彩、材料。就西洋画而论,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已被我国众多的艺术家进行过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并被社会接受与肯定。为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这两大系统审美价值的实现,材料作为载体在绘画中长期扮演着间接的技术角色。这就是材料在传统绘画中的位置。艺术家们在长期的创作中逐渐地意识到材料本身的审美价值及内涵的精神意义,把材料提升演化为造型艺术语言的主要地位。材料本体成为人们关注的直接思考与对话的重要形式,从而实现了物质材料自身强有力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创造价值。由此引发了架上画从二维艺术扩至多维艺术的重大突破,从而使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建立“材料与表现”工作室,我们强调学生掌握立体表达个人观念的技术能力,首先它意味着驾驭多种材料与技术的能力,即掌控媒介的能力,我们从坦培拉、热蜡画、传统间接画法,到现代综合材料语言和图片与装置,通过单元课程和选修课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要领和方法,为他们日后的选择创造一个开放性的基础。尤其在创作课程中,鼓励学生为自己观念的表达寻找新的表述方式和技术手段,从而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但前提是观念先行,注重怎样的思想决定怎样的行动,怎样的观念决定怎样的方法,事实上更加强调对方法论的研究。
工作室制教学的实施是美术学院教学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建立工作室制有着很大的优势:学习气氛好,工作室教师对工作室学生负责;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更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工作室有更大的教学自,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学生艺术潜力,有效引导学生艺术个性,利于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室制的实施将意味着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功能、教师工作方法、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管理方法、教学经费使用等一系列教学机制的变化。工作室将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大纲。大纲中将明确工作室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体现出工作室不同的教学特色、艺术风格,不同的教学内容、传授方式。
三、绘画“材料与表现”工作室的定位
“材料与表现”工作室在借鉴国内外专业教学工作室制的优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确立工作室学术定位,规范教学管理,根据工作室学术定位规划、培养师资队伍,逐步完善工作室制教学实施的各项条件,一定能扎实、稳健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改革目标。要形成工作室自己的学术特色,努力运作并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有个人艺术追求与教育理念的教师群体,形成一个有浓厚艺术氛围的教学集体,进行长期的孜孜以求的艺术实验、艺术实践。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艺术修养,深人钻研业务,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教育理念。在基本符合本工作室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可完全采用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室是一个集体,所以也需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和理念,从而生成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形成活跃的有学术理想的宽松自由的氛围,共同探讨、研究问题,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师生经过工作室的工作与学习因工作室的学术定位与教学理念的贯彻而形成自身的风貌特征。并且让教与学之间形成一种融洽、互动的良好关系,在教学中引导和训练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当代艺术探索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材料与表现”无疑是教学研究与发展的重心,围绕这一重心,无论是对艺术材料的发展还是独立的审美价值。都应从最优秀的传统艺术规律中系统地、充分地、扎实地进行研究实践和借鉴,并且倡导富于创造性的发展,这是确定材料与表现艺术学科在中国发展的根本。我们的教学选择是对材料语言规律的研究,对材料表现方法的研究。主张材料与表现既是物质材料的创造性运用,也是人文精神的表现方法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整体。精神穿透材料而存在,材料才具有生命力、创造力。
艺术作品的品质往往是由艺术家在创造时所遵循和所掌握特殊材料技法与主体审美意识的契合程度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加强材料与技法的学习和对系统原理的研究与试验,有利于学生在艺术表现语言方面进行多层次、多向性的选择。材料技法是绘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工作室教学当中的材料课的实践对了解画种技术规范、体会材料传达出的微妙效果和了解画种的独特性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以文艺复兴早期绘画的材料技法学习为例,在教学精选出的经典作品图片中,由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偏爱确定临摹对象,整个绘画过程严格按照传统规范进行操作,从制底到画的完成,体验鸡蛋坦培拉绘画在乔托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艺术经验过程,了解那个时代的审美判断标准和精神指向。然后,我们把临摹获得的经验与写生相结合,配合这一专题又做了一些可与油画衔接的其它坦培拉演变方法的小专题。所有的临摹或写生教学,都应将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创作能力和鉴识水平上。“要正确理解画家创造精神与材料技巧的正确关系;技法要为创作服务,画家也要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和创造技法,要学习方法又不能为方法所限制,掌握规律以后就要立足于创造。”(宾卡斯)
工作室独特的学术定位与教学理念是教学工作室制存在的生命线,它使工作室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能够自觉探索并实践本工作室的新思路、新方法。我系将积极探索,进一步明确“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核心,并据此来重新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管理方式和手段、模式。同时,我们把视觉观念的变革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强调对当下艺术环境的敏感性,强调学生思路的开拓性和把观念具体化的综合动手能力,并将这一培养目标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真正落实培养有新思想和综合动手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指导思想。
湖南师范大学教研教改项目:《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材料与表现”工作室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潘世勋.重要的奉献―宾戈斯教授在中国的讲学活动[J].美术,1988(2).
[2]潘世勋.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材料与表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表现工作室跟踪.2000.
篇10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我局承担了“中国彩灯狂欢节暨第十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中景观大道“三绝连环迎宾道”灯组等工作。
局党组、局领导对本项任务予以高度重视,经过认真研究,统一认识,决定由副局长××亲自主抓,××科为具体经办科室负责该项工作。按照市里的规划安排,本着祥和、喜庆、热情和突出“盐、龙、灯”等××特色的原则,抓紧灯组的制作和安装。根据灯会组委会提供的“三绝连环迎宾道”灯组设计方案,我局抓紧时间对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决定采取招投标形式,以市场化的方式来确定灯组的制作安装单位,这样既在工程成本、资金投入上会有所节约,工程进度、质量上有所保证,又减少因工程发包带来的其他麻烦。××年月日在××××举行了公开招标会,来自××的××广告公司和××阳光装饰公司,我市的万龙文化公司、世纪风文化艺术公司、市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家具有灯组制作、装饰装修资质的单位参加了本项目的投标。月日上午开标,由自贡市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元组的最低价中标,并由××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出面与市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
制作安装单位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制作和安装场地距离远等诸多不利因素,抓紧时间、加班加点地进入了制作安装阶段。××副局长和局××科对灯组的制作安装非常重视,多次到制作和安装现场了解进展、督促进度。制作过程中,灯组图案又进行了变更,终于在灯会之前,组灯箱全部制作安装调试完毕,并通过验收。后由于实际需要,又加紧赶制了组灯箱,使景观大道的高速公路出口至大转盘之间的“三绝连环迎宾道”灯组全部投入使用,为灯会增添了新的亮点。为了进一步增加美观和节日气氛,市××局又在大道两侧的路灯上又悬挂了宫灯盏,对改观景观大道的亮化、美化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我局还承担了高速路出口处一间民房的动迁及景观大道两侧的绿化等多项工作,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