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真理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政治哲学真理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政治哲学真理知识点

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对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认同感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政治教学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其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被赋予新的内涵,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设法让学生对政治教学的内容充满兴趣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会发现,兴趣作为一种特殊的心里特征,会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让人们产生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然后人们才会愉快并且主动地去探寻、研究,由此可见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相当重要。政治教学本来就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这样才会为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处在人生发展黄金阶段的初高中学生,他们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并且对外界知识的渴求欲望相当强烈,但是由于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等因素难免会出现逆反心理等,为此,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例如在讲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的时候,如果教师照本宣读:(1)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这样下去,由于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即使是内容再有趣,学生也会感到乏味,甚至会很恼火:发出“直接读课本,我也会讲”这样极端的言论。我在进行讲课的时候是从讲故事开始入手的,我给学生讲了伊拉克战争这样学生很感兴趣的事件,通过这场战争学生也明白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性,由此也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产生兴趣。我并不就此为止,还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学生通过我讲述的伊拉克战争有所思考,纷纷说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很快掌握了所学习的知识点。

二、哲学思想要与实践相结合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政治哲学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由于认知有限,对此感到不是很难理解,进而会努力地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一做题就很容易出错,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真理和科学理论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指导人们提出正确的实践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是指从实际生活中概括出理论,抽象出理论,而不只是用实际去说明理论,只有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认识论精神,才是全面地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 (3)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问题 , (4)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考察的是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记忆,但是所列举的3个错误选项视觉干扰特别强烈,有的学生虽然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背的滚瓜烂熟,但是由于不了解其中的意思,遇到这种情况也会拿不定选项。根据我的调查,学生选(1)不选(2)的情况较多,其错误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理解。此题考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也叫无知与意识关系的问题,(1)与(3)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的具体内容,不是哲学本身的问题,也就是说(2)与(1)(3)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4)是(3)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为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就要特别注重根据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完整体系,并通过独立教学形式,实现其教育功能。

三、帮助学生构架知识框架,让学生把握好学习的整体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内容繁多并且其重要性和难度值仍值得备考的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在复习的时候学生直接打开课本背个不停,这样的学习即使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依然效果不佳。对框架结构的把握,是文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提纲挈领似的学习,同样可以使学生在头脑发胀的高考政治复习中具有较高的效率。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政治复习的时候,如果多花点心思将知识框架和层次结构梳理清楚,这样学生需要记忆的散乱的知识就变的清晰、有条理、系统。并且在面对任何考试题目时,由于对知识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把握,很容易把题答正确。

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时候不仅要把知识的框架和层次结构的梳理贯穿在政治复习的每个阶段,而且还要求再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只有找出层次结构之中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才能使这个框架和结构有意义,成为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例如政治必修二的框架:

(1)人民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3)民主与的关系?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是正义的事情)等等

这一个框架共10个大知识点,教师给学生罗列后,再就每个知识点进行展开,每个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小知识点,这样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一种终极目标和学习效果。这种方法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师要不断地尝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并且取其精华,博采众长,推陈出新,逐渐地形成符合自己教学情况的体系。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的参与思想政治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林睦哲.新课改下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探究[J].新

课程(下), 2011(7).

篇2

【关键词】:政治课堂 教学质量

一提到思想政治课,大多数人都认为思想政治课原理内容抽象空洞、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怎样才能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改变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

一、把生活带入课堂教学

教师要将政治课堂引向生活,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贴近并回归生活,这样就能使抽象枯燥的政治理论变得鲜活生动形象起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比如学习“生产与消费关系”时,我们可以引用“大长今滚动韩国经济”的消息:据官方统计,2005年4月,在《大长今》的热潮下,到韩国旅游的香港人较去年同期增两成。即使不能亲到韩国,在香港街头,也有很多韩国食品店大张旗鼓推出“长今餐”,服装店售卖韩剧中不同角色的服装、洋娃娃等各种玩意儿,还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学习“抽象的哲学常识”时,我们就必须列举很多例子,如果这些例子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变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抽象空洞、枯燥乏味的观念。

要做到把生活带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师在进行政治课教学时,就不仅不能回避现实生活中诸如腐败、偷漏税之类消极的东西,反而还要巧妙地将这些负面的元素融入教学之中,从正面加以引导,使学生正视现实,明辨是非,从思辨中感悟真理,提升认识,扬善抑恶。

二、创新课堂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方式

我认为,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其首要出发点,就是授课教师对于课堂的态度和对于教学思维的理解。在如今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已经不能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老师教、学生听。

这种模式的转变,首先就要转变授课教师的教学思维,要发散与创新教学思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性地建设新思维的课堂。这种课堂不再是师生固定角色,而是在课堂上角色可以互相转换。在时间允许下,学生可以把他们对于课程的理解或是知识点的理解说出来,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们主动思考,也能对授课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契机。总的说来,只有创新课堂教学思维,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打破固有模式,创新新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资源配置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授课教师已经会让政治课堂的内容丰富多彩了,但是高中政治的知识点相比于其他科目仍然略显单调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是课件与案例就可以应付的,授课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不要觉得课件等貌似偏离知识点的课堂内容是浪费教学时间。我们要明确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点讲出来,而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如何能更好地接受这些知识点。所以,课堂教学,当以引导学生们接受知识点为重,不要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当作摆设。

另外,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也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授课教师间应当优化资源配置,互相交流心得与观点,这些都是在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与此同时,授课教师也要尽可能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耳目一新,激发学生们上政治课的欲望。

四、培养课堂教学氛围,优化互动模式

上文已经提到过,授课教师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方式,会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但思维与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固有模式已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这种思维转变过程中,授课教师要着重培养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总的说来,要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的局面。但这种局面是需要长时间构造的,尤其是学生这一环节,面对高中政治知识点的单调与其他课程的压力,学生极易成为被动接受和不得不接受知识点的局面,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调动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依靠某一次的课堂提问或是偶尔的互动,而是要每时每刻地进行教学互动。而教学氛围,就是提供这种教学互动的基本保障。授课教师应当形成一种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应当尽可能让学生们接受并逐渐熟知。

教学风格的养成,极易推动培养教学氛围的形成。而这种教学风格,就犹如一面旗帜,让学生感受到授课教师的个人魅力,从而更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互动。同时,互动模式也要开拓思维,进行革新和转变,进行更深的优化。互动模式不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么简单,互动不仅要存在于课上,也要存在于课下。为了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仅仅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是不够的。授课教师要时刻保持与学生们的联系,解答学生们的疑惑,并为下一次课堂教学做下铺垫。授课教师应当以学生接受知识点为出发点,以长期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为目标,培养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一种独有的教学风格和长期的教学互动。这些,对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课堂质量是有推动作用的。

篇3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由于喜欢该教师而喜欢这个教师讲解的课程,如果不喜欢或害怕这个教师就会对这个教师讲解的道理和知识感到厌烦,这也就是“爱屋及乌”的道理在课堂上的表现。另外,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那么学生会对这位教师讲解的课程产生抵触心理。因而一个政治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亲切感。例如,政治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提问环节、交流环节等来多与学生沟通关于经济、实事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多接近自己,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共同进步的师生关系。

    二、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氛围和感染力,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政治课堂中讲解的主要内容就是党的理论和方针,从而可以让学生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这些知识所具有的特征是含义深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而,高中政治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便利的多媒体条件,从现实生活中典型的人物事迹出发,展示给学生生活中实践这些理论的鲜活例子,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强烈感情。例如高二政治中有一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教师应该仔细阅读其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途径,从而选择社会流传的优秀人物事迹。例如,可以选择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最美女教师的视频资料:她为了救学生用自己年轻的身躯推开了学生而自己却遭遇不幸,感人的视频资料相信学生都会受到启发,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演变为激发学生奋进的力量。再例如,在讲解哲学《世界是物质的》这部分内容时,政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害人的视频材料来使学生相信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客观的、物质的,一切歪理邪说在真理面前都会褪色,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避免出现迷信心理。

篇4

关键词: 模糊教学法 高中政治教学 教学尝试

一、模糊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思想的产生

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在科学主义的影响和指导下正倾向于一种精确教学,学什么都要“精刻细雕”、“全面深刻”,主要表现在:教学要一步到位,学习误差要一次纠正,教学方法要细致具体,教学评估一律量化。哲学原理就告诉我们,事物是很复杂的,从认识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往往是比较漫长的,同时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就要求我们认识事物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高中政治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且很多教师在讲课时也是一言堂、一人灌,只管传授,不重视学生到底懂不懂。加之目前政治课课时设置少,没有受到广泛重视,以及受不良经济观的影响,中学生普遍认为政治课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没有多大用处。这就给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也对政治课代课教师提出了挑战。面对精确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低效高耗”,抑制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笔者苦思冥想,不断查找资料和实践,终于找到“模糊教学法”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政治课结合,效果很好,目前正在探索和完善。

二、模糊教学法的理念探索

所谓的模糊教学理念,是指以被定论的教学规律为依据,结合、删选、优化诸家所长而创造出的一种灵活、无固定程序,能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教学模式。而模糊教学法就是根据模糊理论的逻辑推理原理,依据人脑的“模糊”功能设计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轻课业负担,不搞教学的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加强对学生思想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追求教学的长期效果。具体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一下子就把理论搬出来(现在,好多教师往往一上来就先让学生把理论看一下,或读一下,甚至先搬到黑板上),而是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甚至是先故意“把水搅浑”,或是从反面开始,再一步一步地澄清,使学生理所当然地就理解深刻了。

三、模糊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具体事例

如我们在高二第四课碰到了这样一个哲学原理,本框的题目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课本上一开始就是通过革命艰难曲折的历程引出这个原理,所以许多教师往往就用这个事例,或举一些意思相近的事例,目的是从正面一下子说明这一原理,原理引出来了,就以为学生都懂了,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本框的标题已经很明确地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而学生也在生活中感受到做好什么事不是那么容易这一道理。而我们从正面引导,喋喋不休,导致学生就想这有什么好讲的,这么容易的道理谁不懂,因此课堂就很乏味,效果也不好。用模糊教学法可以这么讲:

1.先举一两个自小条件就好,事业很顺利,最后很出名的人的事例。

2.发问,我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是很顺利的,同学们赞同我的观点吗?

3.争论,让同学自己说几个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事例。

4.澄清,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应该向同学们学习啊。其实……很自然地引出原理的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是创设情境,让很清楚的一件得模糊起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发表自己的观点,产生激烈的争论,在反驳中揭示真理,加深印象,牢记下来。

四、模糊教学法应注意的事项

1.教师应涉猎广泛的知识。模糊教学法倡导不要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教授知识,而是应运而生。所以,只有拥有广泛的知识,才能随意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

2.切忌滥用模糊教学法。我们应在教学的重难点处多采用此法,化解难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每个知识点、每节课都用,就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也可能引起学生的情感疲劳。

3.注意教学的虚实相间。一味地虚,一味地实,效果都是不好的,要注意虚实相间,目的是把正确的理论引出来。

4.注意模糊的时效。模糊是为了更清楚,因此我们应注意模糊的时间,当感觉已经可以引导的时候,就要及时引导,不能放之任之,最后是越来越糊涂,那就不好了。

模糊教学法作为一种最新的教学方法对政治课的传授是非常有利的,但目前理论界还未形成定论,还没有具体的使用程序,这就为我们研究它开辟了广泛的空间,有必要不断完善它,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加入研究行列。

参考文献:

[1]周鸿.创新教育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如密,李宝庆.模糊教学艺术谈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5.

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

(一)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二)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三)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牢固掌握所学概念和原理

有些同学说,老师上课讲到的概念和原理虽然听懂了,笔记也记了,但总是记不住学过的概念和原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同类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不仅记起来困难,而且只能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形成长久记忆。大家知道学习知识懂是基础,记是手段,用是目的。在真正弄懂的基础上要想牢固掌握概念和原理必须做到:

(一)运用记忆技巧。例如,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着重记忆,最后将其他词汇补充完整形成完整记忆。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的关键词是调节分配,刺激提高,促使分化。

(二)要做到及时复习和定时复习。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时间与遗忘的数量成正比,因此对待遗忘最好的良药就是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定时复习,巩固记忆;经过多次复习后,知识即可成为长久记忆。

(三)多思多用,熟能生巧。常说常用,随时随地运用我们所学知识说明日常生活的人和事。如用价值规律说明钢材价格的升降。改变学习形式可以使学习更有效率,而且语言要规范、运用政治术语要准确。

(四)正确区分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首先要仔细比较这些知识点的异同,找出它们相同和相异的原因,在真正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把它们放在一起掌握,第二,找出区分的关键词;整理出比较表,使异同一目了然。第三,把这些知识点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会。

(五)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的同学常有这样的问题:对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听懂,但总觉得知识非常零散。搞不清所学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政治所学的知识是科学理论的常识性知识,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真理,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从联系的程度来看有显性联系和隐形联系之分,即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就能表现出来,很容易就能表达清楚,如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税收与国家的财政收入等,但有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则需要我们透过现象去抽象和提炼或者搭建桥梁、借助其他知识去寻找。从联系的空间角度看,可分为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是指平行知识间的联系,如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之间的联系;纵向联系则是从深度上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一课或一节中包含的知识。

由此看来,知识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要想比较熟练科学地驾驭知识间的联系,就要掌握发现知识联系、建构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词句甚至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用不同方向的箭头将知识连接起来,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绘制一个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

篇6

一、趣味教学促成迁移

趣味,就是使人感到愉快,能激发兴趣的一种特性。在学习中,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绵绵不绝的持久热情,就会在学习中积极地探寻和思考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在哲学教学中,用充满趣味的教学观点、手段、技术支持来营造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产生兴趣,从而自主、积极地学习,有效地发展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添趣味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导入设计激趣。在教学中,一个简短精彩的趣味导入,可以立刻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所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就能为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中,进而真正领会课堂的精髓并最终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呢?我们可能可以在新鲜、新奇和新知上下工夫。这三者都强调“新”字,新鲜可以包括新奇,新鲜新奇的本质在于新知,只是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在讲《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会画画?如果以“踏花归去马蹄香”或“深山藏古寺”为题作一幅画,你会怎样立意构图,才能绝妙地体现诗的意境?这样以一个看似与教材毫不相关的甚至有点怪异的问题导入,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积极联想,启发思维,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对学生在发展信息获取、理解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上的迁移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情境设计有趣。根据学生的学习欲望、需要,运用故事、国际国内时事热点,成语、警句、诗词、模仿、漫画、音乐、视频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创设趣味盎然的课堂情境,往往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提高觉悟。成功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获得形象的感染、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启迪,学习动机在其间不断强化,所有这些都有效地促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是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这样,哲学教学就不仅是学习工具的掌握,而且包含思想、道德、智慧的收获,完成认知、教育、发展三方面的任务。

第三,点拨精妙有趣。哲学知识是对其他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对学生而言,哲学抽象深奥不好理解掌握,在学生不能很好地对哲学内容进行理解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加以智慧而精辟的点拨指引,使学生获得理解上的顿悟。顿悟的出现及获得结果正是迁移的成功。例如,在学习《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一框中“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这一知识点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点拨的:“2+5=?”教师问,学生回答“等于7嘛”,“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其他领域呢?”说到这里,教师拿出一张题为《万马奔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教师指着图片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图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得知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教师通过事例,适时引导、点拨,最终让学生获得认识,由此得到的认识学生是信服的,印象也是深刻的,更能深刻体会“真理的条件性”这一知识。

二、强化训练加强迁移

在哲学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并不是简单地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机械地“模仿”或“移位”。在实际学习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但在需要时难以及时准确地提取应用,更不能将其灵活运用。所以要保证知识迁移的进行需要形成知识迁移的能力,既包括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思维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包括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应变能力。

因此,可以这样强化训练:围绕若干重点、难点和疑点知识的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构造问题,通过演练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属性。在面临新问题情境时,能迅速找出新旧知识间的共同要素,从而确定所需解决的新问题属哪类已有知识或已有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可以针对每一课的内容标准、重难点设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进行迁移目标训练;同时尝试让学生自己命题,先模仿后独创。这样就做到把知识训练、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相结合,以高屋建瓴的形式把握知识。每次训练后,及时总结反馈练习考试中所反映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能力交互生成及有效叠合

要实现迁移过程,仅靠记忆或是单纯训练是不够的。一个迁移过程的完成实际需要多种能力的相互支撑,而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多项能力之间呈现出彼此影响和互相促进的关系就是能力交互生成的过程。在各项能力交互生成中,往往会出现某一两种能力比较突出,但还有一些能力相对薄弱,这就需要对能力进行有效叠合。

在哲学学习迁移能力层级构成中,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归类能力、运用能力的发展是存在梯度先后的,在哲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学习,使学生个体的综合能力获得有效提高,就必须在能力分散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各项能力交互生成,实现有效叠加。

篇7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顺应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课程改革目标。本文把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讨。

在我国的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科学探究纳人内容标准,改变了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把探究教学方式引人政治课堂教学中,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一与学生的交流,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更能个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该通过以下六个环节来实现:

一、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其设置的成功一与否将关系到整节课质!i’.的好坏。一种能给学生以情绪感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产生某种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驱动力,是探究活动的起点。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提供探究范围。

如在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课时,我就用多媒体展示我校刚进行完毕的区人大代表的选举,让学生通过熟悉的镜头和图片,看看老师们和同学们是如何行使选举权的。由于学生或亲历这一过程或直接参一与其中,都有所感触,学习情绪很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够得出结论,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让学生明白在现实中,每个公民事实上不可能都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公民可以通过选举自己满意和信赖的代表,代表自己行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激发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珍惜自己手中的政治权利,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种用生活现象设置情境,可以将看似离自己生活很遥远的政治拉近到学生的身边,容易吸引学生兴趣,驱使学生主动探究。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将“似懂非懂”的问题加以解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激发了学习热情。

此外,也可以通过引用故事来达到设置情景的日的。例如,在学习“运动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寓言故事短片《刻舟求剑》,引发学生思考船和流水的运动是不是就是哲学的运动?让学生将日常观念中的“运动”概念一与哲学中的“运动”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在探究学习中,真正理解哲学中的运动的内涵,掌握辩证法的精神。

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方向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从学习或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师生讨论的基础卜确定可供探究的主题。

如在学习《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课时,可以从“同学们在行使什么权利?在选什么?’’“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与我们班内干部选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要行使?行使这个权利有何用?”“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这几个论题层层递进地开展探究。在这里所指的提出问题,最好让学生提出,因为这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给学生的提问提供帮助和适当的引导。实在不行也可由教师提出。比如,在讲到选举权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宪法规定的“选举”和我们生活中的“班干部选举”是否是一回事?当然,教师千万不可以越姐代,否则就失去探究的意义了。

三、合作学习,主动探究

本阶段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实施阶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分工合作,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合作精神。本阶段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查阅资料、浏览书籍或其他信息资源,对己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论证。在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数据后,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得出初步结论。在这里,教师是支持者和管理者,学生是探究者和分析者。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到: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参与;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探究;协调现有的各种探究所需的资源。

如在学习《正确对待金钱》一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侮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总结报告,以各课堂交流之用。每个小组在整理资料时,要发表自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在课堂交流时,不仅要汇报收集的观点、事例,而且要汇报白己对这些观点、事例的看法。 四、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本阶段的任务,对学生来说,是各小组将各自得出的初步结论汇总,并经过交流、讨论、分析后得出能解释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和假设的最终结论;对于教师来说,是将本次探究进行讲评,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在这里,教师是答疑解惑者,学生是知识建构者。本阶段教师应该把握的间题主要有:一定要照顾大多数,尽可能的给侮个小组成员发言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一与意识;教师应该海纳百川,对于学生的各种观点和结论不应该进行带有观点性的评价;要重视学生得出结论的信息和数据,而不仅仅是结论;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的盲点、误点,更要善于处理学生争论的焦点;要尊重学生的观点,而不能硬拉着学生跟自己的思路走。比如,在讲“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个知识点时,有学生搜集了大最金钱能办成事情的材料,硬说金钱是万能的。面对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对待,而应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循循善诱,与同学一起探讨,利用学生收集的事实说话,要相信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五、反思评价,引申探究

反思是指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总结成功经验,纠正不足,改进方法和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

杜威曾经说过,反思行为是自发地对其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能够促使行为向更理性和更高的水平卜发展。通过反思,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和各方因素进行评价,扬长促短,可以改善和优化探究方法、促进探究者深化认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该阶段教师应该注意: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不要只停留在知识层的归纳总结,要多考虑过程一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部分的反思与总结;要多持肯定态度,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要注意反思的全面性以及深度,切忌蜻蜓点水。这样才能使学科知识一与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统一起来。

六、运用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探究教学的特征之一,政治课程亦是如此。探究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应用、重在情感态度的培养,而不在掌握知识的数最。因此,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税收的种类”之后,教师完全可以提出“如果你在购买体彩时中了400万元大奖,你应该交纳哪些税收,该交多少?”这样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解决,使得整堂课在问题中开始,又在问题中结束,前后呼应,从而为本次探究活动画卜圆满的句号。

篇8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4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2-24

新课程倡导教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口、手、脑动起来,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呢?教学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好思辨课堂中的“辨 ”,符合高中政治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里所说的“思辨教学”,就是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转变为能思能辨的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运用思考、辨析、辩论、检测等手段解决问题,是一种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提高学生阅读、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表达、运用等多方面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古人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思辨既包含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也包含对事物、观点进行辨别的结果。“辨”有自己思考后辨别,也有通过与别人“辩”来实现目的。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思辨教学中“辨 ”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和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理论教育的课程。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但又紧贴社会时事,涉及面广,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要求高,高考侧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如果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处理不好,教学方法不当,就会使政治课变成枯燥无味的“说教课”。而思想政治课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重难点设辨、时政热点设辨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辩论,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改变了过去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枯燥乏味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得以提高,有的学生还把这一课堂中通过老师激发形成的兴趣延伸到了课外。

2.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当今开放的中国,传统的与现代的、国内的与国外的、主流的与大众的、高雅的与庸俗的观念同时并存,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文化世界中,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合理地判断、取舍、融合、创新。而实现这一点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复杂的社会现象,用辩证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思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在思中辨和在辨中思,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3.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 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新课程强调在互助合作探究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主体要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现代教学方法要求从 “学”出发,教师必须将自己的讲解、示范、引导、点拨方法与学生的阅读、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着重于开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思辨教学中的“辨”,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师生辨”和“生生辨”达成合作性互动,来促进学习,与现代教学要求十分吻合。高中思想政治思辨教学模式中的“辨”是一种以思辨性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见长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讨论最大的优点在于使学生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学习,因而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学生会变得更主动、更积极;讨论还能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机会。学生讨论不仅能让他们在相互交流思想、表达观点时达到视野上的扩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思辨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思辨教学中“辨”的可行性

1.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已经具备了发展辩证逻辑思维的生理和心理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同时,高中生思维活跃,又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课堂中爱好表现的特点。课堂上运用“思辨”模式开展辩证逻辑思维的养成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高中阶段非常适合进行思辨模式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辨”的优势。

2.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的理论性、逻辑性和时代性很强,所学知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当今世界紧密相连,具有高度的时代敏感性。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要不断补充新的内容、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课堂,而“辨”这一形式,恰恰能突出政治课鲜明的时代特征,实现政治课促使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备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育人目标。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思辨教学中“辨”的可操作性

1.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知识设置“辨”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教材设置的情境和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学习。比如在学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这两课内容时,学生对矛盾与统一两方面的知识很难理解。我利用课本第67页“他敢吗?”这一插图――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平衡,可设问:①他不敢烧? ②他敢烧?然后通过让学生进行5分钟的激烈讨论、探究,最后肯定第一个问题的学生得出结论:他不敢烧。因为根据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的原理,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如果他烧,势必造成双方的伤害,所以他不敢烧。而肯定第二个问题的同学反驳说:他敢 烧。因为根据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有一定条件的,如果具体条件发生变化,如果下面是较深的水、海绵垫等,他敢烧。通过这样设辨,学生很容易认识到,实际上矛盾的对立是绝对的, 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这就是课本中关于矛盾统一的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样一来,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易错点和重难点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2.以社会热点为背景设辨

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问题是指用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设计辩论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从中进行抽象提炼,找出本质性的、规律性的东西,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可以自主设计以热点为背景的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讨、辩论。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这一内容时,笔者联系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什么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一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通过探究、讨论,学生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讲是不利的。时政热点设“辨”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抽象、提炼的过程,学生不断地从现实材料中归纳和提炼出理论性的结论,学生在这样的归纳过程中生成了他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是思辨课堂中“辨”的优越之处。在辨的过程中,学习主体与现实客体间可实现有效地沟通、交往、互动,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3.课堂设辨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教学内容可设置多样化的讨论、辩论方式,比如组织课堂讨论、辩论、小论文答辩等。

(1)课堂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根据教师设置好的问题,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探讨研究。它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应有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讨论的题目。教师要想办法设计高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那么哪些问题易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呢?笔者认为,批判性问题、对比性问题、发散性问题、运用性问题等需要分析、综合、评价的问题都易激发思维的碰撞;而仅仅是再现性的低层次问题不易激发思维的碰撞。教师要想办法在解决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低层次思维。其次,学生根据讨论题,事先钻研教材,寻找资料,然后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组织,正确引导,恰到好处地启发和鼓励学生,使讨论向预定方向发展。最后,教师要做好点评,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2)课堂小组辩论。这是把带有竞争性的辩论赛引入课堂的一种形式。它的优势是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辩论的基本要求是:认真做准备,提前拟好题目;选好正反两方队员;营造庄重的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设立观众评判席,让更多学生直接参与进来;教师要及时做好点评工作。

(3)热点小论文答辩。这是把学生在授课中学到的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一种实践活动。结合课程特点和要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小论文写作,适时选出优秀论文进行答辩。这种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结语

思辨教学要求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将问题的合理方面和不合理方面分析清楚。它既包括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也包括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设置思辨问题的目的在于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洞察出真理和谬误。”因此,高中政治课中思辨教学方式中的“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精神等方面卓有成效。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这些能力和精神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 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篇9

一、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的观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是政治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基础。新一轮课改将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再只是 “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者。师生之间应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二、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高中政治教材特别是《哲学与生活》中的许多知识点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挖掘这些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1.在辩证唯物论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评估自我 ,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心理问题,即主观的认识自我、他人和事物,这导致学生易产生自大或自卑心里,不能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通过辩证唯物论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树立唯物的态度,把从实际出发的要求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渗透到平时的学习、待人、处事中,从而能在生活学习中自觉地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客观实际上,客观地分析周围的人和事,正确地评价自己,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2.在唯物辩证法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提高正确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学习、生活、同学之间团结等。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辩证的思想,看问题时容易绝对化,在行为上表现为好走极端、顾此失彼。通过辩证法的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在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时,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同学之间要彼此信任相互帮助,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在讲授“世界是发展的”的观点时,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人看物既要看到现状,也要看到过去和将来,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的观点时,让学生懂得“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的道理,认识到这个世界不是十全十美的,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自己、看待人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地正确地认识,既善于发掘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树立自信心,也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正确认识到人的一生要不断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这里面会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在认识论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培养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常犯一个错误:只看现象而不看本质,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一个阶段,这样就不能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而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习和生活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现真理、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