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后的商机范文
时间:2023-07-25 17:2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危机背后的商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面对如海啸般的金融风暴,去年还是盈利丰厚的企业今年就可能停产关门。在市场的严寒随冬季的来临一起到来的时候,企业中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在目前的市场中就像走摇摇欲坠的独木桥,稍有不慎就会掉下去,万劫不复,因此,大量缩减投资,甚至主动破产、倒闭,以规避风险;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现在正是赚钱的商机,因为,目前的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都相对偏低,竞争对手的压力也相对要小得多,而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帮助却非常多。持这样观点的企业便大胆的扩张,甚至还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已经倒闭企业的设备等资产,或低价囤购生产资料。但最终,两种观点取得的成效多数都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战略的规划与分寸的把握。
虽然现在中国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经济危机考验,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亏损,甚至破产。但是,辩证的来看,危机的“危”字虽然代表了危险,但是危机的“机”字则代表了危机背后的机遇,笔者以为,这将是一次春随冬至的经济危机。寒冬中有料峭的风雪,也有温暖的港湾,如何趋利避害,关键是要冷静的思维与明智、果敢。以下就金融危机时企业该关注的5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经营建议。
1、减少消耗,以度寒冬
我们的企业要向自然界的动物们学习,冬天时尽可能降低自身消耗,只管控好心脏、呼吸等关键环节,以挨过寒冬。企业也是如此,此时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降低非必要性开支。消减企业中可有可无的部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控制营销投入;减少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的库存量;取消不必要的扩张计划等。当然,战略性扩张与储备等计划除外,但必须严格控制在风险线以下才能实施。
中国的企业很多还都是粗犷式经营,管理成本很高,浪费很大。遇到市场不景气时应该及时进行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初也是因为市场前景不清晰,原材料价格波动非常大,市场低迷等因素才逼出了零库存管理方式。而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产品、原材料库存等不合理带来的消耗;人员利用率低或不恰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负债结构问题造成的利息损失,各种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等问题,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市场情况乐观时,掩盖了这些问题,当经济不景气,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时,这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此时应该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解决各种浪费与消耗问题,财务方面要严格监控资金链的健康运转,减少负债,增加资金流动性,减少呆坏账。经营上要缩短经营周期,放下架子与贪念,不过分苛求经营的高利润率,因为高利润率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与激烈的竞争,可以选择利润率虽低,但风险小,竞争相对较小的经营方式,把功夫放在如何提高周转率上。
沃尔玛成为世界第一大卖场,一年几百亿的收入,不是靠的高利润,他们的利润率不过2%――3%,但是他们的资产周转率竟然可以到达24次/年。而我们一些企业宁可承担高额风险去追求商品的利润率,结果资产一年周转不了几次,总体收入并不理想。
2、调整产品结构
企业必须敏感的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所销售的产品,很多中小企业面对滞销,不是减产就是全力促销,从不想自己现有的商品是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需求。其实,有时只要根据市场情况,应时而动,调整产品,就可以回避滞销。比如,当原油价格高涨时,一些汽车制造商洞悉商机,推出小排量节油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减少大排量汽车的产量,回避了商品积压的风险,还获得了商机。
我国家电行业也是如此,刚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时,就有一些家电企业敏锐地发现了危机与其背后的机遇,不再研发、生产昂贵的高端家电产品,而是在商品的节能、实用、便宜上下功夫。在卖场里,虽然商品上贴有大大的打折条幅与诱人的降价金额,但高端家电展位前依然是门可罗雀。而高性价比的中、低端家电展位前却人头攒动。很多家电企业还把握住了商机,推出一些迷你型小家电,单价相较大型家电便宜很多,而商家的利润率却并不低,销路也出奇的好。
3、弹性营销投入
中、小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常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迷思之中:遇到市场环境不利,要么加大营销费用的投入,想以强势营销的方式冲出市场困局。还有一些企业则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大幅减少,甚至彻底停止营销活动,以求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其实,本文中提到的各种问题,说是问题就是问题,说不是问题就不是问题,因为,对与错之间就看你怎么把握,就是一个尺度的问题,把握正确,危机就会转化为机会。
在营销投入上我们很多中小企业也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现在市场不景气,营销投入就要精打细算了,要避实就虚,不进行大规模、高投入,风险性大的营销投入。减少大众化广告传播和品牌传播费用。可以专攻一个点,或进行低成本营销,比如口碑营销、网络营销等。营销操作的原则是投入要小,方法要巧。
4、危机时如何用人
说到用人,又是一个中国企业常犯的通病:经营战略的短视导致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经营情况良好时不去管理可能已经臃肿庞杂的内部组织,导致人浮于事,造成很多人力成本的浪费。当企业经营情况不利时,才想到削减成本,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大量裁剪员工或降薪。这样虽然暂时的减少了成本开支,但是可能因为企业短期大量“失血”而引发更大的危机。当危机度过后,岗位缺失,自然又大量招募员工,这一裁一招便产生了很多的人力成本浪费,因为,一名新员工要熟悉并胜任工作岗位,必须有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所能产出的价值是很低的。
曾经,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在汽车行业不景气时没有盲目裁剪员工,而是进行了合理调配,当时企业的研发工作基本全部停止,技术人员就是多余的了,三菱集团没有把这些经验丰富,业务专精的人才辞退,而是向他们表明态度:企业不合得赶走你们这些与企业一起打拼的伙伴、行业的精英,但是又实在没有工作给你们做,建议你们到“战场”的最前线――做销售人员,与企业一起度过难关。大部分技术人员都留下来做了销售,他们最了解汽车不过,是当之无愧的专家,做销售时他们的专业得到了顾客的认可,销售额比普通销售人员好得多,在市场危机时为企业增加了很强的竞争力。当经济危机过去以后,汽车销售开始复苏,那些研发人员又被招回去做技术研发,因为做过了销售,这些研发人员更知道顾客最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开发出了很多受顾客欢迎的汽车。
这个例子可以提示我们,重要岗位的员工不可以轻易的裁掉,否则当企业再需要他 们的时候将付出高昂的成本。企业在迫不得已需要裁剪员工时,主要是裁剪可替代性强的岗位,比如没有熟悉、适应工作成本的低技能岗位。而核心或高技能岗位的员工尽可能通过变通的方式将其留下,因为,企业面临经济寒冬已经很不好过,此时在体内大量失血,必将更难挨过危机,虽然眼下看来这些人才“没什么用处”,但是,寒冬终将过去,春天时还需要他们帮助企业一起耕耘,而在寒冬中帮助企业比同行更快的复苏也主要仰仗这些人才。
5、危急中的机遇
未来一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金融危机对虚拟与实体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企业的压力也会随着经济萧条而更加沉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危机的另一面就是机遇,因为,无论是在自然世界还是人类社会或市场经济中,都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市场环境的恶化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在进行市场洗牌,淘汰掉了一些弱小的企业,也为生存下来的强者留出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待经济复苏时,市场需求大量增加,这些生存下来的企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第一要务就是活下去,等待暴风雨过后的阳光。
生存下去的技巧是即要不做,又要去做。所谓不做,就是不做那些消耗资源,加重企业负担,高风险的事。而去做,则是去做那些发现机会,可以突破困局的事。比如像前面提到的家电企业不去做那些高风险,消耗资源的大型家电,去做金融危机带来的商机――便宜的小家电。市场需求量大,利润率又高。相信拥有这样智慧的企业,他们的冬天不会太难过。
企业内部也是一样,不去做那些伤元气的改动,而是去做那些强健筋骨的事情,比如改善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产负债的结构与利用率;消减繁琐臃肿的管理层级;加强与客户的合作等。
这次金融危机即像一个老师又像一个考官,它教会我们很多生存的本领,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反思。同时,它的考核也很严厉,没有学会应对危机的企业将被无情的淘汰出局。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产品结构
第一章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面对的严峻形势
一、科技创新、改变产品结构
金融危机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在为生存纷纷找出路。例如:中山明阳电气通过强硬的科技创新,改变了产品结构,企业的利润仍在逆市中上扬,订单已到2010年订单总额超过100亿元。据了解,明阳电气是全国唯一一家具有南方型和北方型两种风力发电技术企业。中山顶固金属制品公司今年1月~10月创造价值1.127亿元,同期增长了133%,缴纳税收600多万元。“一个五金产品最多卖10多块钱,而一个‘生态门’却可以卖到近5000块钱”。
二、配合大企业实施相应的调整
大企业资金相对中小企业雄厚,具有成熟的运作程序和管理模式,中小企业配合大企业实施相应的调整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成效的。同时大企业也在危机中实施相应的调整。沃尔玛通过节能降低运营成本。未来两年内,沃尔玛将减少现有商场能源消耗的30%,水资源消耗的50%,使能源合理地循环利用。缩短供应链条,进一步控制将使沃尔玛成本得到,增加环的透明度。2011年,公司将在国内推广定点农场项目。
三、中小企业及时转移产业开辟市场
广东是中国出口贸易大省,2008年前11月,东莞对香港地区、美国和欧盟出口量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6%,除对日本出口增长8%外,对其他各主要市场出口悉数下滑,其中对香港地区、韩国出口下滑超过20%,对美国、欧盟出口亦下滑10%左右。广东与拉美地区贸易双边贸易总额仅占广东外贸总额的3.5%,比重显然过小,发展潜力巨大。陆教授建议我们开辟受金融危机相对较小的非洲、中东市场,并寻求银行的帮助,例如渣打银行(超过90%的营运收入和利润来自亚洲,非洲和中东市场)。同时加强国内市场的拓展,寻找新的内需市场空间。中国的中低端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如农村消费市场。寻求网络新机会,转向了电子商务,这也是企业能够快速找到的增长点之一。扩大内销市场、寻找国内OEM订单,互联网也会解燃眉之急。
四.抱团联合
横向纵向联合,借助外力发展。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与其他企业联手,迅速壮大自身实力。横向联合就是企业同与自身规模大致相当、产品相似的其他企业联合,与对方在管理、技术、品牌或销售网络方面优势互补。纵向联合则是企业与上游或下游企业联合,形成产业纵深链,以求最大限度的获取成本优势,减小企业市场风险。以协会调控等手段,协调企业间的信息、资金、联合等问题,并防止出现价格战、扩充产能拼死一搏的内耗式恶性竞争。通过企业间联合或行业协会,采取联合担保式的“抱团融资”,是解决资金问题的很好手段。
五.用足政策扶持与支持
2009年广东省一次性新增10亿元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贷款贴息或补助,奖励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成绩显著的担保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府将注资10亿元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重点基础建设和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再担保业务。同时将安排2亿元扩大出口专项资金,用于扩大对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的商品出口退税征退差额资助。2009-2012年省财政安排的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专项等资金也提前于2008-2009年预算安排,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2009-2012年省财政每年安排的15亿元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专项资金60亿元,在2009年集中使用。
六.熬过危机,“剩”者为王
中小企业应把生存下去作为第一位任务,保住厂房、设备、生产能力、市场、骨干员工队伍,还有流动资金。变现用不上的资产,尽力减少应收账款和产成。节省体能,减少费用和投资,所谓“自知者明”,切勿去冒险投资陌生的产业和领域。过去很多企业是通过不断的产能扩充来降低成本,而不是通过成本管理。除了直接成本外,还有销售的费用、行政的费用、市场推广的费用。在正常单量不足的情况下,甚至可接部分亏本订单,以维持正常的开工率,保证工人的正常收入,保持员工的士气及稳定员工队伍。
七、抓住危机中的“机会”
金融危机已升级为金融风暴,如今企业的口袋里已经没有那么多钱了,甚至还要借钱,但是市场顾客需要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与产品,更恰当的竞争性的方案。危机中很多企业处于资金窘境,其中有些企业可能会倒闭,这对资金充足的企业有利。相信中国的中小企业还是有能力渡过这个难关的。
(一)所谓市场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在这里指寻找市场中出现供小于求的商品
在金融危机的袭扰下,消费者的信心指数在不断下滑,大部分商品都出现了供大于求,很多企业都在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其实只要回头留意身后就会发现仍有一批“盲点”产业,比如老年产业,特色快餐业等。“盲点孕商机”,中小企业如何通过挖掘市场盲点,整合资源,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强中小企业。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要坚持“四化”——细分化、专业化、体系化和简单化。
(二)细分化就是中小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把整个产品市场划分成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
细分有利于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巩固现有市场、制定最优的营销策略和战略,更是中小企业开发市场,参与竞争的有利武器。比如生产服装的中小企业,由于金融危机,需求量锐减,如果一味追求做大生产量岂不是“雪上加霜”,可以尝试在生产前就细分市场,寻找新的商机,比如可以生产特色老年服装,这样可以从增加的老年服装市场弥补其他市场的萎缩,同时还增强了企业市场影响力。
(三)专业化指企业在某一专业领域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以在这一专业领域内的经营作为经营主业,兼营其他,使企业形成一体化发展
其实质就是要做到“人有我精”,通过专业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专业化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高瞻远瞩,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生产艰难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为企业融资,而应该积极加大应届大学生的招聘,培养和储备人才,同时积极引技术,不断提升专业化,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为“春天”的到来早做准备,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体系化就是指中小企业与时俱进地制定实施某一战略,随后制定后继跟踪服务和不断完善战略提升政策的系统
金融危机是严峻的,战略上我们要重视,同时更要求战略的可持续性和战术的可操作性,中小企业只有因时因地制定战略,制定配套的落实措施,形成体系,才能用最小的经济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才能在当前金融危机下求生存,求发展。
简单化指在发展中小企业时要承认现状,不为力所不及而苦恼,应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现有经济基础上,在可能范围内,尽最大可能促进中小企业一步一步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做强中小企业。
第二章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确保中小企业平稳较快的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在当前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困扰下,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先天不足”(资金、人才、技术匮乏),发展中小企业需要转变思路,另辟新径——深挖市场盲点,做强中小企业。面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有新思路,要及早深挖市场盲点,坚持和做好“四化”,同时在“薄利时代”还要树立“不以利小而不为”的经营理念,扩大市场占有率,就能把“盲点”变为“亮点”,培养出市场新的商机,做强中小企业。
大型企业一般具有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必须促进大型企业健康发展,在调整发展战略、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创新能力、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方向性和长远性的特征,因而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企业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并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是指围绕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确立的愿景目标以及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选择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竞争策略等。缺乏明确和清晰战略的企业,不可能有高效的战略管理,不可能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也不可能成长为卓越的大企业。从国内外一些大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方面的做法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企业实施发展战略时至少有3点要把握好。
(一)要重新审视企业的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市场定位。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发展战略,重新确定市场定位,并相应进行资源配置。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重大且深远,市场竞争格局势必会发生重大变化。面对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企业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认真评估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企业应对危机的前景和对策,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修正企业的发展战略。如果是所处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并且自身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企业,可以采取收缩战线、压缩产量的战略,以渡过难关,再谋发展;如果是所处行业严重不景气并且自身已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要审时度势,必要时应及时实施战略调整,重新确立企业的市场定位。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的三星集团深受重创,公司负债达170多亿美元,裁员达30%,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三星集团果断调整发展战略,从大规模OEM制造业务及时转向以电子、金融及服务业为其核心业务,经营核心转向以自有品牌、数字技术为主,最终获得重生,成长为引导信息时代的“数字企业”。
(二)要不断提高主业的竞争能力
主业是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和企业生存的基础。世界500强的发展,其主业都很清晰,并且大多集中在有限的几个主业,采用专业化的战略参与市场竞争。当然,在强调企业要突出主业并不断提高主业竞争能力的同时,并不排斥适度多元化。对大企业来说,适度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分散经营风险等。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会遇到是突出主业还是多元化的战略选择问题。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大企业应集中有限资源做优做强做大现有的主业,不断巩固和提高主业的竞争优势。对认准的主业要锲而不舍,不要轻易放弃。在集中资源发展主业的基础之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一些与主业及其核心能力联系密切的业务作为新的发展板块,通过不同业务之间共享已有的技术、品牌、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等资源,依托现有主业形成的优势地位和核心能力,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尽快建立起新业务的竞争优势。世界上许多优秀企业在选择业务经营领域时,基本上都是在确立了主业的竞争优势之后,以原有主业为基础开始选择多元化战略,进入相关多元的业务领域。美国苹果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就是利用苹果电脑作为共同的“中枢系统”,开发出一系列关联性高的产品,都取得了成功。从我国的情况看,一些企业为了迅速扩大规模或为了谋取高额利润,热衷于多元化战略,盲目进入一些本身并不熟悉或没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领域,并且多元业务之间缺乏关联性,结果大多并不成功,甚至因此深陷困境。对已经进入多元业务并且处境较为困难的企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要主动剥离不具竞争力的业务,主动剥离与主业无关的业务板块,把有限资源集中于最有竞争力的业务,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主业的竞争力。
(三)要慎重实施兼并收购
企业规模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要做大,一般会面临是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还是兼并收购的战略选择问题。从国内外的经验看,兼并收购是一把双刃剑,成功的兼并收购有利于企业壮大实力,不成功的兼并收购则会成为企业的沉重包袱,甚至会拖垮企业。大企业在实施并购重组时,一定要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考虑到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和整合能力。近几年,我国不少大企业发展较快,积累了相当的实力,也增强了做大的信心,同时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也给许多企业提供了兼并收购的良机,企业既要抓住机遇,充分用好机遇,利用兼并收购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又要保持清醒,切不可脱离企业的能力为一味扩张而兼并,为单纯做大而收购,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二、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政府监管严重缺位,大企业公司治理和激励约束存在制度缺陷等。大企业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快形成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健全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和核心。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质,从微观层面分析也可以说是一场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危机。大企业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快形成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要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国际经验表明,到目前为止,公司制是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最有效的制度安排。大型企业普遍采用公司制的形式。适合建立股份制的企业则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符合条件的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分析世界500强的企业,基本都是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上市公司。世界级大企业之所以大多采用股份制的资本组织形式,是因为股份制有利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相适应;有利于把分散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模;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营效率;有利于企业资本的流转,在更大范围进入资本回报更高的行业和领域。
(二)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用以处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产生的委托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公司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大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我国大企业应分析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企业的普遍做法,积极引入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制度,优化董事会结构,充分发挥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的作用,规范董事会运作,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和内部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不断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仅仅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事实说明,再好的企业制度安排,如果缺乏政府的有效监管,都会导致制度失效。总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时刻不能放松,并且要形成有效的政府监管体制;另一方面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三、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使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发生了根本变化,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企业持续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企业只有把资源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才能真正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和传统技术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同时,一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则显示出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事实再次说明,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的生命源泉和不竭动力。
通常认为,企业自主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3种类型。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和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具有特殊作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新产品,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上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企业抓住石油危机对小型节能车的迫切需求,迅速组织开发出可节油25%—30%的新车型,成功占领全球市场,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期。加快技术创新必须拥有足够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发展规模依然不相适应,大量关键和核心技术要依赖进口,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企业必须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摆在突出和核心位置。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仅有技术创新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管理创新为保障,以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和促进技术创新,加快建立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体系和长效机制
企业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战略,纳入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之中。要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用人机制,完善人才的选聘和评价机制;要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制度。要构建权责清晰、运转有效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内部各层次之间的创新职责和分工,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二)要持续加大研究开发投入
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研发经费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并且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三)要培养和造就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
要善于发现创新人才,使敢于创新并善于创新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要制定长期有效的培养规划,加快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为创建创新型企业培养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各类人才。
(四)要加强自主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的基地和平台。要提高自主创新所需的装备水平,建立健全信息网络。
(五)要大力营造创新文化
要通过创新文化的建设,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热情,使自主创新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形成员工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大力宣传献身创新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倡勇于创新、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精神,努力营造敢于突破、和谐包容的创新环境。
四、优化结构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在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调整机遇,企业要变被动为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结构调整,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有效克服危机冲击,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发展整体上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单纯依靠低成本进行竞争的经营模式正在丧失传统优势,大量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正在失去市场生存空间,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的步伐。面对严峻的生存发展环境,企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通过结构调整赢得新的竞争优势。
(一)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现有的产品结构,开发市场需要、盈利能力强的产品,淘汰那些没有销路、经济效益差的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战略。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提供区别于竞争对手并在行业内具有独特性产品的一种战略。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以产品的特色赢得竞争优势,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行业内独树一帜,从而赢得用户,赢得市场,取得高于竞争对手的收益,用产品或服务的优越性来锁定顾客群。目前,我国有些企业的竞争手段趋同,最常见的就是价格战和产品同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市场变化进行战略定位,推行差异化战略,避开战略趋同和恶性竞争,使自己在市场中能有独立的发展思路,减少短期环境变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进而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要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企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
产业升级换代是企业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和获得更多盈利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应对危机和渡过难关的重要对策。美国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前后的11年里,杜邦公司投入2200万美元和230名科技人员,致力于合成纤维开发,于1938年研制成功世界第一种合成纤维尼龙,从此奠定了全球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及杜邦公司在行业及全球的地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适时调整产业结构。要调整投资结构,对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长线项目,须审慎决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到重点项目建设上,聚焦主业发展,保持适当的投资规模。要围绕主业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使产业结构更趋完善合理,获取产业链前后端和价值链高端收益分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按照市场原则,加快推进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并购重组,促进产业的集中化、大型化,有条件的要逐步由国内大企业向跨国公司进而向全球企业转型,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要与相关产业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联盟关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要努力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开发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尽快占领产业技术前沿和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要调整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臃肿僵化,市场反应迟缓,成为不少大企业的通病。从我国大企业的状况看,有的企业存在着管理层次多、管理链条长的问题,这种状况不及时改变,势必会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优化组织结构。要明确集团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和权力分配,理顺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划分和协调关系;要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要理顺管理流程,做到岗位职责清晰,程序科学合理。
五、强化管理健全防范风险的机制
建立适合企业特点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大企业要真正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就要不断加强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水平。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立适合企业特点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能够在强手如林的世界汽车厂商中崛起、发展、壮大,跻身世界汽车巨头行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丰田公司的生产方式。这种科学的精益生产方式,其核心的一点就是不断改进管理,不断挖掘管理潜力,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竞争力。我国大企业要真正在国际竞争中胜出,一方面应不断扩大和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应不断加强和改进管理。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水平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质量也是行业的生命,关系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见利忘义,急功近利,忽视和不注重产品质量,不管企业有多久的历史,不管企业发展到多大规模,必定会被消费者抛弃。要牢固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意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要以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
(二)加强成本管理,提升控制成本的能力
价格竞争是企业最常用的一种竞争策略。在质量、服务等大体相同的情况下,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就成为决定企业胜败的重要因素。而价格竞争的背后主要是成本的竞争。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综合成本增加较快,许多企业的市场空间和获利空间受到很大挤压,不少既无技术又无品牌、主要依靠劳动力低成本竞争获得出口订单的加工制造型企业陷于生存危机。应该看到,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企业的综合生产经营成本仍然具有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会越来越小。因此,一方面我国企业要尽可能利用好低成本的相对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转变发展模式,增强控制成本的能力,更多地通过体制创新、技术进步、优化结构、加强管理等途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三)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资金链条断裂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尤其要注意现金流的管理,因为决定企业生存的是现金流量。我国有些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时,盲目扩大规模,高额负债经营,遇到经济不景气时,企业的资金普遍较为紧张,很容易出现现金流断裂的问题。大企业都应从中吸取教训,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和现金流管理。要尽可能实行财务和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所属各级子企业财务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要实行稳健的财务战略,保持必要的现金流量,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结构。要建立财务危机的预警、监测和应对系统,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
(四)加强风险管理,增强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来自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或突发事件,也可能来自内部决策失误或管理失控等。从我国许多企业的情况看,内部风险很多来自乱决策、乱投资、乱担保。企业应切实加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完善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要规范和完善投资决策程序,防止随意决策和个人专断。要加强企业投资全过程的监管,落实投资项目责任制。要加强高风险业务管理,审慎运用金融及其衍生品工具。
六、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素质
坚定信心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具有强烈进取心和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家,不仅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心,还要振奋士气,带领全体员工顽强拼搏,共渡难关。
企业文化是指为企业广大员工普遍接受和遵循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企业持续发展,都要求企业把加强文化建设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危机和艰难不仅考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更考验企业家的意志和品质。危机时刻和挑战面前,企业家的信心尤为重要。具有强烈进取心和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家,要有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心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凝聚人心,振奋士气,带领全体员工顽强拼搏,共难关。
篇3
【关键词】 问题 企业管理 注意
【Abstract】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 the management difficulty is very big, the control limit to be very also broad, which aspects should the enterprise superintendents obtain the key development work from, I must be rapid from the management decision; Has the authorization art; Is good at pondering, the correct decision-making; The hole rest market, the seize opportunity by the forelock, the development innovated four aspects to discuss own viewpoint.
【Key words】 Question Business management Pays attention to
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很多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虽然这些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都能对企业的某一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但在实际过程中,似乎又和实际的操作有一定的距离,面对企业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适应这种多变的经营环境。许多管理者认为,要想适应现代企业复杂的竞争环境、多变的市场,提高应变能力必须在领导方式方法上进行研究,下面从领导的方式上谈一些观点和方法。
1 管理决策要迅速
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谁的决策快,就会首先取得经营的主动权。对企业来说,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激烈,如果跟不上市场的节奏,就会被别人捷足先登,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所以,决策一定要有时间性,争分夺秒,果断出击。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空间贬值了,时间却升值了,随着现代交通、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几乎世界同步,远隔重洋也似乎近在咫尺,瞬间出现的商机也许很快会消失,所以我们在决策中,必需控制决策的时间。
这是当代信息的传播性、共享性、时效性给我们提出的要求,需要我们必需注重决策的效率。
2 掌握好授权的艺术
现代企业管理活动相当复杂,任何一个高明的领导者都不可能事必躬亲,当你觉得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你就要去考虑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要考虑将权力适当下放的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该做的事情,才能使企业每个人都发挥应有的潜能。但授权的范围一定要适当,授权的范围较小时,领导者将陷入繁杂的小事当中,下级也会因权力过小而难以开展工作;授权过大,又会使企业权力过于分散,使企业各环节不统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控制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大权一定要集中,小权要分散,同时,建立好权力制衡关系,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协调,不要使各方面的工作偏离企业大的方向。同时也要实行权力运用中的自动控制保证各环节能够自觉、高效地开展工作。
进行授权时,一定要根据能力大小授权。在选择授权对象时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既要考察授权对象的工作态度,又要考察授权对象的实际才能。有德无才难担重任,有才无德贻误工作。选定授权对象后,应注意根据其能力大小和个性特征适当授权。对于能力相对较强的人,宜多授一些权力,这样既可将事办好,又能培养锻炼人;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人,不宜一下子授予重权,以免出现大的失误;对于性格明显外向型的人应授权让他解决人际关系及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事情;对于性格明显内向型的人宜授权他分析和研究某些具体问题。
3 善于思考、正确决策
企业的决策过程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它是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制定的一个企业或部门一段时期或某项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或目标,并且规划出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与措施,以及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技术等资源。所以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善于思考,准确、及时、有效地进行决策。决策是在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正确与否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因此,决策做出后,工作并没有结束,一旦实施,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组织,适当调整,使它能按照预定的目标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实现企业预定目标。
4 洞息市场、抓住时机、开拓创新
企业的经营活动时机很重要,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没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创新的思维方式是不行的。如2008金融危机刚到来时,很多企业都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所销售的产品,很多中小企业面对滞销,不是减产就是全力促销,从不想想自己现有的商品是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市场需求。其实,有时只要根据市场情况,应时而动,调整产品结构,就可以回避滞销。比如,当原油价格高涨时,一些汽车制造商洞悉商机,推出小排量节油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减少大排量汽车的产量,回避了商品积压的风险,还获得了一次商机。
篇4
满满一屋接电话的销售员
通过初步选择,侦探果果把目标锁定为“好日子小吃车”,因为在某相关骗子贴中正反方争辩激烈,跟帖近千人。果果前往北京潘家园附近某写字楼内的好日子总部,第一眼就被震住了:一间大屋内摆满了电脑,约有50人以上,都在忙碌地接电话,热闹非凡。“拉来客户是否有提成?”均笑答:“那当然!”销售员陆小姐把果果带进展示厅,分别介绍了小吃车的麻辣烫、烤串、铁板烧、油炸等功能,不同型号的价格从3000多元到6000多元不等。“一个客户在旅游点最多日赚7000元。外地客户免费发货,一年保换,终生保修。”为了增强说服力,另一个自称公司合伙人的梁先生称:“我们一天投在几大创业商机网站上的费用有一万多元!先交20%约1000元保证金,师傅就把技术全部教给你,可到北京免费包吃住学两天,并附赠所有小吃的独家配方和教学光盘。”
孔雀开屏向后转
透过大本营的华丽“开屏”,结合消费者投诉,让我们探究出一些隐藏在背后的秘密:
1.技术含量:这类项目普遍技术含量不高,不锈钢车身成本仅百元。而生意红火与否在于口味,但交了保证金才能品尝、学技术,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很难维权。视频里为何顾客盈门?行内人士透露:“一吆喝免费吃,人都来了。”
2.一机多面:为什么几十种品牌的车都模样相似?梁先生说:“我们授权给别人去包装宣传,他们贴个牌就行。但是有人打着我们的旗号骗钱,打官司都打不过来!”真真假假的“换汤不换药”,从各渠道引来滚滚客源,也许你问的不同品牌,都在这同一个屋子里呢!
3.回避风险:商家只鼓吹诱人的利润,闭口不谈经营风险。“味道一般不说,城管一来自制的小车很灵活,我这体积大的一跑串都掉地上了。”
4.异地物流与保修:如不用快递而是邮局,一般规定是先签字再验货,若货有问题也说不清,这也是不少电视购物的惯用手段。“我订了彩色豆腐的机器结果只能做出豆腐渣。找商家换货,售后承诺变成一纸空文。”果果还拨打了少女饰品店、一元店等电话,部分北京商家提出北京不设点,不排除怕加盟客户来总部找麻烦的可能。四川的李先生在网上找的“手机低折扣充值卡”商家,以订金、成本等多种理由要求汇款,而卡始终未激活。
5.变相传销:“我毕业后攒的1万多块钱都没了!”广东的小薇向果果求助:“网友去年邀请我加盟‘斐贝女人湾’化妆品,到总部被多对一洗脑,让我先买产品试用,3折优惠,结果弄了个网店,产品根本卖不出去!一些人拉亲友一起‘发财’或继续发展下线忽悠其他人。”
通行证?这个可以有
很多商机网站都像一个巨大的橱柜,一个项目一个抽屉,点击进去,都是诱人的高额回报宣传,仿佛放进去一把钱能变成一屋子钱。既然有不少是虚假信息,为何还能顺利通过资质审核呢?
果果拨通了“小本创业网”的销售电话,获知小小的图片广告位2万元到3万元多不等,一条短文字链接也需上万元。“我有一批外贸服装的货源,自贴品牌没注册,能吗?”“没问题,你把文字和图片资料提供一下,明天就能看到网页设计样稿,付款后即可。每个广告位每天约有留言30个,独立IP3000个,包你超额回报!”
只要有钱收,还审什么资质,顶多声明:“请投资者对项目做详细实地考察,本网站对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概不负法律责任。”而部分网站的免责声明很隐蔽,消费者一冲动,上当了就哑巴吃黄连吧。
前段时间处于风口浪尖的,接受CFan采访时非常谨慎:“目前正在改版,新网页将建立虚假信息曝光区,工商部门也在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提高服务质量。”有错就改,还是好同学。
篇5
回忆起2009年将一手拉扯大的五星电器全部股份转让的那一刻,观望滔滔江水东流,那将近三小时的伫立是汪建国至今难以磨灭的刻骨铭心,他坦言说当时心情非常沉痛,直到签字前都是极痛苦的。
三年后回首,面对大家电市场在实体店和电商领域的硝烟纷争,看现在和当年,苏宁国美之后排名老三的五星电器以4亿价钱交给百思买一事,于所有的时间节点上都可定性为一次正确的决定,对汪建国这个五星电器前CEO来说也无疑是一次全身而退。但“考虑的过程是很纠结的,虽然我是一个做抉择果断的人。”他说。
这是高瞻远瞩认准大势而后做出的一个决定吗?他更坦诚地告诉《环球企业家》记者,其实不是,回溯当初,心里有些茫然,并不是很有底。但“如果迟决定一天,格局就会起变化。”
同样不迟疑地做出决定的是,就在当年下半年,五星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汪建国重新创业“孩子王”。三年过去了,“孩子王”长大,在7月宣布获得了中国母婴童行业迄今所获最大的一次性私募投资—美国华平55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汪建国喝着茶,告诉《环球企业家》,五星控股集团今年将完成五六十亿销售额,明年预计100亿。“又是一个五星电器出来了。”年逾五旬的他脸上是少年的神情。茶色渐沉,他开始说自己的故事。
汪建国的办公室宽大敞亮,他需要将目光向前拉伸延展才能望向最大的那个窗口,那里,正对钟山,位居江东。正式采访开始前,他下意识地朝向那儿,然后,在钟灵毓秀的古都金陵,这位征战连锁零售业十九年的老将,回顾起自己人生中一个又一个艰难但“幸亏是果断”的决定,和背后的商道逻辑与感悟。
道是顺势而为
故事翻回到2009年那一页。在纠结揪心之中协议尘埃落定,汪建国便携五星电器的主要班底—一帮打拼多年的战友,拿着出售五星电器全部股权获得的款项,当即找寻到创业点,也迅速铺开了他的第三次创业之路,没有一丝耽搁和犹疑。
谜底揭晓:依然是连锁零售业,但这一回产品由过去的家电变成了母婴用品。当时很多人感慨:“孩子王”就是一家不卖电器的五星电器。面对外界评说纷纷,汪建国说,做了许多年家电后他感到不能再简单地在一个层面上做经营的事,而要去找好的商业模式和搭建好的团队。所以这一回,他的选择是:做投资,成立五星控股集团。
一个延续着五星梦的新帝国于是诞生,而对于所选择的投资领域,汪建国“取势”在先。
他说家电业是自己一直熟悉的,也还有上升空间,但新的商机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更大。汪称仅以孩子王为例,未来一定比五星电器做得更大。彼时国内婴幼儿市场已不是蓝海,但市场规模近10000亿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而国内家电市场规模是在7000至8000亿元左右。
除了孩子王,好享家、万基典当等一系列五星控股旗下公司相继成立。汪建国对于新五星的投资策略是“把鸡蛋分在不同的篮子里”,将看上很多元的投资做了组合,在各种消费领域都有所涉及。在“投资+实体”并行运作的同时,他本人不断进行新商业模式的研发。
汪回忆说,对“势”的判断基于直觉和数据两方面的综合。刚卖出五星电器不久,他请专业机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市场调查,显示儿童、老人和有钱人生意是三个大的商机。时值金融危机和后金融危机交界时期,汪建国认为中国的消费时代尚未真正来到,与服务业占GDP70%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这一比例仅为40%,差距明显。“中国经济未来肯定要靠内需来拉动,将来国家可能会促进消费,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消费时代将要来临?了。”
对于孩子王的成长,汪建国看上去十分满意。他说7月份同比增长了89%,曾经还有过每月环比增长20%的记录,但他更自豪的是孩子王自身的独特性。跟五星电器时期认为一定要在一个行业做到第一第二所不同的是,他认为现在所在的领域不同,不是粗放的模式,而所处的阶段也不能盲目比速度,争行业老大,“不在一个跑道,不是一个规则,如果这时硬拼速度就丢掉了自己的特点。”他认为持续改善模式和流程是此时此刻最核心的要素。
做到市场第几,不是汪建国所在意的,成立至今,他也没有给过孩子王运营团队任何短期的盈利压力,最终如果成为了市场老大,是自然产生的。言语中是道法自然的意味,然而,给予他自信的,是顺势而为。
“悟道、取势、明术”,汪建国在不久前的一次演讲曾说过。那么他将做的会是什么呢?“道”和“势”判断明晰的情况下,具体的“术”是什么?
他解释说道,目前孩子王的顾客群体是0到14岁的孩童和准妈妈,与此相关的员工培训、顾客经营、顾客关系建立、顾客需求满足和引导消费这些是核心事务,与之相关的活动如亲子社区、妈妈课堂、嘉年华等高达平均一天三场。他认为小孩市场是一级市场,一定要从大城市做起,然后在全国拉开连锁规模。
而目前最热的电子商务,汪说并没有大力发展,因为B2C电商现在主要还是价格竞争,孩子王做的事不基于价格竞争,而是顾客体验这块。
市场足够大、细分领域、消费中介、传统领域的颠覆性变革,汪建国说这是五星控股投资的选择标准。他透露正在做的还有农村商品网络,因为农村有很多小的店铺,消费习惯也很传统,在与电商合作方面空间太大,对于这一块的信息化管理他很看好。
道亦逆势突围
篇6
关键词:经济金融形势 贸易顺差 社会保障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11-08-03
认识中国经济要立足全球化背景。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了全球的分工和市场体系中,这样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中国经济得益于全球化,中国也可能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量贡献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大门实际上很难再关上。中国的生产、贸易、资本和人员的流动,现在都在全球市场上配置资源。我们思考问题、制定政策和规划,必须有全球视野。
在全球生产分工和供应链中,中国出口是一个大亮点,同时中国也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油、有色金属、大豆等农产品和原材料。认识中国的经济成绩和问题离不开全球市场,分析中国的价格和经济中的问题也要从全球市场分析。如果我们的电便宜,就会有很多厂商把最费电的工厂建在中国;如果我们的油价低于国际油价的幅度比较大,就会发生香港的卡车到深圳和广州加油的情况,甚至会发生向外走私成品油的事情。所以我们的定价政策必须考虑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劳动生产率。中国一直讲有一个无穷的蓝领工人的供给,现在这个供给慢慢地近似于均衡。这些蓝领工人、农民工的劳动生产率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最近三年,全国各地的工资都有所增加,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这一方面是由于劳动供给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也是长期累积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在劳动供给发生变化时的一次全释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03-05年农民工的工资没有涨,从05年到现在差不多每年农民工的工资能够涨10%左右,所以应该更深入、细致地分析中国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下表是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情况(表1 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1978-2005)。我建议大家仔细分析中国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这样细分的劳动生产率才能为今后制定政策、发现商机和稳健经营打下坚定的基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也是令人高兴的(表2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 1978-2005)。最近这几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是正的,每年都有百分之一点几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经营机制和管理能力变化的综合指标,是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所不能解释的那块多出来的产出,如果多出来的产出是正的,全要素生产率就是正的、增长的。它特别关系到中国经济是否有潜力、是否可持续。建议大家可以进一步分析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
中国有“成长中的烦恼”。比如投资过多、储蓄率高、顺差大、税收增长率远高于消费增长率、人民币也面临升值压力。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梦寐以求的(唯独环境污染在哪儿都是坏的)。但如果我们把握不住这些“成长的烦恼”的度,就有可能变成问题,我们一定要把它们处理好。
市场已经对不均衡做出了调整。在调整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看上去是价格变量的调整,背后都是经济变量的调整。这两个价格都是对不均衡的一种反映。
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很多综合政策。其中一个表面的现象就是涨价和升值的压力。我们的产品中有很多外部的污染,负的外部性的增长没有包含在产品的价格中。如果加大环境的执法力度和对环境的保护,使这部分治污成本由企业承担,那产品价格肯定就高了,所以看上去升值的压力是价格的调整,但它背后反映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是整个经济体调整的必然反映。如果加强劳动保护,实行最低工资制,给农民工也上三险,这些都会在成本和价格中有所体现。既然是市场的选择和调整,那我们对这种调整就要有正确认识、要有平常心,要看到调整的必然性和价格调整背后经济体实际变量的调整。一件小事的背后实际上是价格和体制问题。如果我们看得更深,就会更加理解价格变量的调整。
大额的贸易顺差并非常态。我认为贸易基本平衡对国家经济体制的持续发展才有利。如果是大幅度的贸易顺差,第一不是我们所期望的,第二也不是常态。经济学家也很难论证大幅的贸易顺差是必然的。长期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是比较小的,只有在最近三年贸易顺差在GDP的比重才越来越大。所以,如果顺差占GDP的1%、2%甚至3%,这都是正常的。但如果超过GDP的5%,这个时候就要引起注意了。很多出口导向国家,比如韩国、泰国和菲律宾,在它们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也并未呈现大幅度的贸易顺差。日本是典型的贸易顺差国家,美国有99年的贸易顺差,但目前日本的顺差也仅占GDP的1%-2%,我认为这个问题也应该予以重视。
过去经济学家在分析中国经济的时候经常说中国有两大隐性的财政赤字,一个是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第二个典型的财政赤字就是社保欠帐。十年前,我们的银行确实存在巨额的不良资产,特别是国有银行,十年前一个非常有名的论断,叫做中国的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经过97、98年以来的银行改革,特别是最近五年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成功上市。成功上市后,大幅度减少了这些银行的不良资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转变了公司治理结构,使得这些银行的竞争力、知名度、服务水平和内部管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整体上看,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从超过30%降到了一位数。正是由于这些坚决的改革,抓住了机遇和时间,使得中国银行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现在有评论说,外国战略投资者在改革中按照现在的市值计算,他们的股份增值了多少。我觉得这种计算多少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希望这种计算要更加全面,要看到中国的社会保障、境内的战略投资者和境内外的公众持股人的股权增值情况。在刚才我说的中、工、建、交中,国家控股是绝大多数的。国家控股的概念不仅仅占简单的多数,而是占了绝大部分。除了国家控股以外,还有社会保障、有境内投资者以及境内外以境内为主的公众持股人。如果要计算境外的战略投资者赚了多少,你可以有一个数字,但是这个数字要乘以一个很大的数,就是国家、社保、公众持股人和境内战略投资者。如果将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其他转轨国家以及发生危机的国家比较,就会看到中国的银行改革和处理危机的方式坚持了国家控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实际上是使得机制更加顺畅、更快地改变预期、更快地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使得市值和市场预期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中国在这方面还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地方,是可以讨论的。但东欧和其他转轨国家,拉美、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亚洲国家,他们在处理危机中外国资本占银行股的比重,都远远超过中国。所以对银行改革要有基本的判断。
根据这个判断,我认为现在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天赐良机。当前税收好、股市好,应当抓住机会划拨一部分国有股权充实个人帐户。我以前做过一个“转型名义帐户”的社保总体方案,我认为抓住这个时机大大充实个人帐户是非常好的。在转轨国家,把股票分给了老百姓,老百姓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股票卖出,所以这些股票短时间内聚到了寡头手中。如果我们用国有股权的一部分充实养老帐户,这个股权是一个组合,而且有利于收入分配和低收入群体。而且老百姓不能马上卖这个组合,必须等到60岁才能开始拿回他的钱。这些钱可以一次性,也可以分月拿回。这些都是技术上的问题,都可以设定。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我们要抓紧时机把这个事也做好了。这样中国就能够解决另外一个隐性的财政赤字。如果我们把银行不良改革的隐性赤字控制住,再抓住一个改革的机会把我们社保的欠帐、个人帐户的空帐户充实,那10年以前观察家们批评中国经济的两大隐性财政赤字问题就都得到了解决。
积极推动资源价格的改革。在控制通货膨胀和积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过程中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改革可以促进节能减排、减少浪费。但改革在一定的时点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但如果总是推迟改革,扭曲会逐步累积、损失更大。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积极推进改革。对一些局部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财政的办法来解决。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财税制度。以物业税为例,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都提到要实施开征土地规范的物业税,它可以稳定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使得财权和事权更加匹配,激励地方政府转变职能。有了物业税后,地方政府可以不搞工业也能有税收,并且有积极性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由于物业现在非常复杂,全国非常大,物业税的实施可以采取中央决策、省人大通过法规、县市具体征收等可操作的原则,应当加快物业税的试点工作。
篇7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先行。大连中支结合履行职责实际状况,在深入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金融服务指引》,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民银行大连中支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标准,建立了银行体系的开业辅导、执法检查、综合评价和信息反馈的制度框架,同时依据法律法规对服务对象尤其是金融机构提出了相关要求。《金融服务指引》的和施行,提高了工作透明度,规范了履职行为,促进了金融服务惠民及金融宏观调控和管理政策的落实。
人民银行大连中支还把原先分散于各规章制度中的具体业务规定整合在一起,将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协调在一起,经过多次向金融机构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制定出台了《“两管理、两综合”2011~2015年工作规划》、《“两管理、两综合”工作指导意见》两项指导性文件,《大连市金融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大连市新设存款类金融机构开业辅导办法》、《大连市存款类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办法》、《综合执法检查办法》四项制度,《综合执法检查操作规程》、《大连市存款类金融机构业务合规性评价日常管理制度》两项操作办法,形成了以《金融服务指引》为统领、工作规划为纲要、指导意见为导向、四项制度为基础、两项操作办法为抓手的金融管理与服务制度体系。
坚持资源整合,注重机制优化。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和金融服务协调办公室。各领导小组成员部门均指定专门联系人员,负责日常评价工作的台账登记、信息共享、综合执法等相关事务。二是完善内部联动机制。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起通过一个牵头部门受理、一个窗口对外,一个途径反馈的工作机制,做到统一受理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统一接收信息报送、统一进行业务评价、统一开展执法检查、统一反馈检查结果。建立业务部门日常管理台账制度,对各金融机构业务工作情况全面记载,作为合规性评价评分的依据。建立监督机制,褒贬有据。三是优化服务机制。研究确定了综合服务大厅优化调整方案,不断改进行政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推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领导值班、首问负责等高效便捷的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坚持信息交流,注重营造氛围。建立金融服务协调办公室与有关业务部门及辖内各行之间的工作交流磋商机制,完善部门联络员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双边或多边交流磋商。充分利用业务信息网络、中心支行子网站、行政服务大厅电子宣传屏、金融服务管理窗口、金融机构联席会、政策培训会、《大连中支金融管理与服务手册》等有效载体,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两管理、两综合”宣讲沟通,增强良性互动。
坚持人才战略,注重业务培训。安排了三大系列培训,即商业银行业务、人民银行业务、执法检查程序;创新师资结构,采取行内骨干+院校名师+银行专家三结合模式;创新课程组织,建立课件预审制度,设立教学互动环节,开展课后意见反馈,培训课件上网,组织学习效果考核评估等举措。现已累计邀请行内外授课老师15人、举办15期培训班,参训人员达1300余人次。
坚持开业辅导和重大事项报告并重。依据相关制度,要求新设银行机构报告筹建和开业进展情况,分别对三家新设银行筹备组进行了约见谈话和开业辅导,有效弥补了机构筹建中的漏洞,防范了开业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在较短时间内帮助他们打开了工作局面。持续关注营业金融机构的经营动向,细化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报告重大事项的时间和内容。截至目前,共收到银行、保险、证券共16家金融机构关于机构或高管人员变动、内部改革及政策变化、业务系统故障等重大事项报告24份,及时、准确掌握第一手金融风险信息和线索,增强了人民银行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了人民银行的权威性、公信力。
坚持服务创新,增强履职效果。人民银行大连中支把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持续全面的监测分析作为基层行有效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和参谋助手作用的支点,注重从银行、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的经营状况、风险状况、行为预期等方面入手,揭示出其背后的经济金融运行、货币信贷投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和改善信贷调控、完善区域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升级转移、金融业支持扩大内需等政策建议和措施。
篇8
时光回溯,2004年10月的香港苏富比起拍首场“中国当代艺术专拍”,由此揭开中国当代艺术品全方位正式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的序幕,鉴于对这场拍卖影响度和辐射力的预判,《收藏・拍卖》成为第一个制作专题关注此事件的内地媒体。6年前,我们关注“中国的社会经济改革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在提供了国际化的平台和崭新的公共空间的同时,也为艺术市场的运作和管理带来了威胁和疑虑,当代艺术作品全面进入流通领域之后,是否会丧失它的先锋性和前卫性?面对国际化的平台,当代艺术是否会模糊掉自身的民族性与本土性?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画家、画廊、拍卖行、美术馆、批评家和藏家各自的机遇与挑战会面临怎样的情境?”(详见《收藏・拍卖》2005年第1期)……6年后,面对这个生气勃勃,而又矛盾重重的市场,以上提问依旧有效!
6年的超高速发展,当代艺术品市场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身处其中的各种角色看到了怎样的风景,又有怎样的感慨?整整6年之后,2010年10月刊的《收藏・拍卖》再次以专题形式,沉淀凝结,呈现具有“中国式成长”特色的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成长痕迹。
当代艺术市场关键词
胡 晓
当代艺术品市场对于中国来说有一些奇特:它在不经意间高调亮相,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又在经历了短暂的“疯狂”之后变得沉 寂。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一场自生自灭式的生死突围,仰仗中国整体向好的经济形势,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经 历了艰难的蜕变,本文抽取了这场突围过程中的若干个“关键词”,虽然危机已过,市场已暖,但是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众多关键环 节仍然还需要深度盘整,中国当代艺术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1.当代拍卖骤聚骤散
2004年10月的香港苏富比起拍首场“中国当代 艺术专拍”,由此揭开中国当代艺术品全方位正式进入 市场流通领域的序幕:2006年,苏富比第一次在纽约 举办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保利也随之在中国率先举办 当代艺术夜场拍卖,斩获4亿人民币,中国当代艺术 品市场的井喷热潮由此爆发,此前从属于油雕专场的 中国当代艺术纷纷成为国内外各大公司独立设置的拍 卖专场,西方拍卖公司试图在西方拔高中国当代艺术 市场的意图未有获得太大的成功之后,香港成为国际 操盘首选之地,而香港的独特地位又给中国大陆市场 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当代艺术品价格一路飙升,2007年, 拍卖市场到达巅峰,甚至当代艺术“过亿论”也甚嚣 尘上,但市场中隐藏的危机也越来越明显,直至金融 危机,市场泡沫破灭后,中国当代艺术由巅峰跌至谷底, 各拍卖公司的当代艺术专场归于沉寂,直至最近市场 回暖。
2.两级市场倒挂
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造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墙 外开花墙内红”的独特局面,空降而来的中国当代艺 术有着炫目的国际光环,也有着让人血脉喷张的诱人 价格,敏感而又贪婪的投资者大量涌入拍卖市场,只 要胆量够大,春秋两场拍卖就可谋获暴利,于是同一 张作品在同一年的春秋拍中反复出现已经不足为奇。 而同样闻风而动的新晋当代艺术画廊却是无米下锅, 与拍卖场形成了鲜明而有趣的对比,这不能不说是只 会发生在中国的“特色经济模式”,细细追究也情有可 原,毕竟国内一线艺术家的作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 已经被西方人大量购藏,而拍卖行又是出货最为便捷, 利润也最为丰厚的首选之地,由此何以谈一二级市场 的分工?中国的当代艺术画廊只有眼巴巴地等着市场 回落,然而回落后画廊的境遇也同样举步维艰,画廊 成为投资回报和投资风险很高的的行业。
3.一线名家捂盘待价
张晓刚、刘小东、曾梵志、蔡国强等等这些曾经 叱咤风云的当代艺术一线主力,在金融危机之前屡屡 创出拍卖天价,张晓刚4700万港币、刘小东2200万 人民币、曾梵志7000万港币、蔡国强7000万港币…… 一个个令人咂舌的数字在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中成为现 实,也让人开始质疑为什么本来就离谱的价格会涨得 更加离谱,这是真的么9金融风暴给了怀疑的人们明 确的答案,然而一线名家的布局总归是不同于常人, 就在大家纷纷质疑当代艺术的市场价格与艺术价值之 时,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一线明星纷纷变得低调起来, 虽然表面看起来他们的价格大跌,而仔细分析发现他 们的经典作品却在拍场上鲜有露面,答案已经不言而 喻,他们雪藏的经典名作正在耐心地等待下~个春天 的到来。当然也有一部分艺术家从此就真正地销声匿 迹了。
4.画廊的中国式生存
中国的当代艺术画廊迅速地崛起而后又迅速地面 临生存的严峻考验,当众多的淘金者匆匆进入当代艺 术行业之后,发现他们面对的是无法找到在拍卖市场 上“炙手可热”的艺术作品,同时发现藏家也不知在 何方。在经历了阵痛之后,有些画廊一再易手,有些 画廊选择了坚持。而选择坚持下来的画廊主却要面临 如何去填平高昂的房租费用与培育那些“虚无缥缈” 的客户的难题,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些携资 进入的画廊刚刚步入798之时,对当代艺术几乎一窍 不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所谓“经理人”搞得晕头转 向,在交了不少学费之后慢慢摸索到自己的经营之道, 充分利用自己原有的商业资源拓展新客户;有的画廊 凭借原有的国画经营资源和经验迅速崛起;有的画廊 则闻风而动靠天吃饭,最后无奈之下关门大吉;有的 画廊打起了艺术衍生品的主意……总之中国画廊都在 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的客户与货源,探索适合自己的 道路,当然扎根中国的国际画廊的生存状况比本土画 廊要好很多。
5.博览会的同质化迷局
中国目前最受关注的三场艺术博览会在过去的几 年中都遭遇了或大或小的“变动”,王一涵与董梦阳分 道扬镳各立门户,上海当代也遭遇了胡伯风波,这给 三个博览会团队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随之而来的金 融危机更是给博览会运营雪上加霜。在混乱的最初阶 段,三家博览会的竞争基本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开 始忙碌于维持自己的博览会的运转,“招展”是他们必 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学术包装只能算是一个勉勉强强 的门面。
6.大型机构联合共赢
用“空降”来形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非常贴切, 不论藏家、机构还是受众,整个艺术生态在人们从拍 卖上知道中国当代艺术之前,几乎可以说在中国是不 存在的。于是,对于所有的艺术机构尤其是大型艺术 机构来讲,每一步的探索都是举步维艰,高昂的成本 和微薄的收入迫使所有的人都捂紧了自己的口袋,寻 求着最为经济的运作模式,同时也开始向圈外的“有钱” 行业抛出橄榄枝,而中国整体向好的宏观环境也为这 种尝试提供了可能,房地产商及奢侈品行业纷纷以艺 术的名义提升产品及自身企业的文化内涵,大型银行 纷纷抛出艺术类理财产品,美术馆成为提升和聚集艺 术力量的首选场所,复杂的商业合作虽然不能在有限 的篇幅内详述,但是这些联合共赢的举动无疑正在建 构中国自身的当代艺术生态系统的大框架,相信未来 的中国当代艺术将与中国更加地血脉融合,成为真正 中国的当代艺术。
7.学术建构冷静自修
“空降型”的中国当代艺术,最为薄弱也是当代 艺术市场必须去加强的就是学术建设,唯有如此,才 能获得更大的美术史和学术价值,而目前,学术方面 的建设仍然未见起色。而很多艺术家也开始通过回顾 展等等方式来建立自己的学术,而理论研究却还在深 闺之中,不见天日,或者是以批评的名义在艺术圈内 翻云覆雨,甚至有段时间“骂”式评论充斥于网络媒体, 让人不胜其烦,除了市场和舆论还没有什么可以去规 范和约束现在的“批评”,还好,现在的艺术批评家也 变得沉稳了,年轻一代的批评家策展人也开始组织一 些较有质量的展览,“有没有看头”渐渐成为衡量一个 展览的标准,而非之前那样随便拉一批艺术家,起一 个大而空的题目就可以做一个展览,目的即是大卖特卖。 但是回顾一下这几年的学术研究,其实还是没有太多 的进步,当然学术成就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希 望在未来的几年中国的学术与艺术理论能有质的突破。
8.亚洲艺术概念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停滞也引发了亚洲游资的新 变动,而东南亚和日韩、印度也一度成为这部分资金 的新宠,而这背后的战略则是瞄准了中国当代艺术以 及中国经济长远的未来,亚洲地区共同的发展将为这 一地区国家的艺术市场带来潜在的商机,但是在中国 人还没有接受中国人自己的当代艺术之时,亚洲艺术 可能还只是停留在少部分人的关注与爱好上,大型的 拍卖也尚集中于香港,市场的培育任重而道远。
篇9
值钱的记忆
从《雪孩子》到《哆啦A梦》(那年它还叫《机器猫》),从《新白娘子传奇》到《还珠格格》,从玻璃球到变形金刚,从梅花牌运动服到回力牌运动鞋那些老动画、老电视剧、老玩具和老物件,都被青年们拿出来一遍又一遍地“缅怀”,或者用现在流行的说法——祭奠,祭奠青春,祭奠过去,祭奠曾经拥有过的各种可堪与不堪。
在一些聪明的年轻人那里,“怀旧”已然是一门有赚头的生意:东北女孩王艺凝,开起专卖怀旧食品的小店——她卖的是关于味道的记忆;南京女孩潘清霞,拥有一家小店,专门修复老照片,并做成纪念册——她卖的是关于画面的记忆;新裤子乐队的吉他手彭磊,则在北京人流如织的南锣鼓巷里开了一家专门卖铁皮玩具和经典国货的小店——他卖的是关于快乐的记忆。而许多人也还记得第一家怀旧商店“能猫商店”在上海开张时,引来的80后集体“朝圣”。
有商业头脑的年轻人,对这股“怀旧风”和“复古潮”最敏感,看到当初那些围在小霸王旁边玩着超级玛丽的小屁孩,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为有消费能力和意愿的社会“白骨精”,他们意识到了其中的商机。
怀旧本来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只要是会回忆的人,恐怕都或多或少地怀旧,它不仅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还是超国界的时尚。英语里那句Good Old Days,是多少文学影视作品的灵感来源——过去的日子,总是好的。但像今天这样,横跨三十个年轮的怀旧热潮,却是少见。
为何会叹老?
有少不更事的网友惊诧道:怀旧不是老年人才做的事吗?为啥现在变成年轻人趋之若鹜的风潮?难道,80后们真的老了吗?
“难道,我们80后还没老吗?90后都已经被叫大叔了!”有80后这样莫名惊诧。
重庆市的一份调查,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叹老”。其中,46%的人承认自己是“经常”叹老的“叹老族”。在受访者中,80后和90后占一半以上。
“叹老”固然有情可原,背后是竞争的压力,生活的不易,这不用再反复念叨。但都不必提父辈,即使是和70后比一比,只要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的,又有几个人能说自己吃过苦?
在这个善于制造新名词的时代,“叹老族”听上去不能不说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做作。那种哀怨的语气,似乎更接近于一种自恋情结,而若加以深究,恐怕牵扯出的又是独生子女们“先甜后苦”的人生经验。
其实也难怪,想想吧,作为一个集体,80后们在校园里享受的是怎样的日子!
“没有翘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曾经的和现在的大学生们总是发出如是宣言。翘课、通宵玩乐、在球场上挥汗如雨,“迟来的自由”甚至痛快淋漓得让人不知所措
而一走出校园,伴随着蹿高的房价物价,生活的压力也就顺势爬上了年轻人的颈椎,堆上了肚子。“大学时候没人逼你结婚,更没人逼你生小孩儿,也不用评职称。其实就是有相对自由的选择权利。现在基本定性了,必须按照这种模式生活,所以稍微有些怨恨。”有刚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这样说。而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怀旧成风,本是一种人们加强集体记忆,从而找到归属感的仪式。美国传播学专家曾戈提塔认为,通过媒体,我们所有人都“经历”过了那些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岁月。于是,至少在感官经验上,我们都已经是“百岁老人”。更不用说我们这一代人如此真实地经历了“千年一遇”的社会巨变。
“老”在哪儿?
早起去公园,满目大声唱着笑着的不是年轻人,而是享受着退休时光的老人们。健身房里,如果看见年近古稀的老汉亮出一身虬结的肌肉,也不必太惊讶。晚上去广场,那些打扮得体的老汉们,随着老歌翩翩起舞,仿佛让人回到了四五十年前——谁能说他们的青春不再?!
那么,年轻人又在哪里呢?听到这样的问题,恐怕有80后会叹着答道:还能在哪儿?在沉默的地铁车厢里,在接踵摩肩的格子间里,在一刻不停的流水线上抑或,在酒吧和KTV包间的烟雾里,在虚拟游戏世界的光影里,在人均千元酒桌上的寒暄里难怪会叹老。
老在何处?“子曰:垂垂老矣。保持健康,让各部位不垂垂,也是延缓衰老。”80后会这样调侃。环视周遭,多少人,十年间变化不大,窝在空调房,远离紫外线,也就没给时光留下多少在脸上“深耕细作”的机会,除了早早退后的发际线,在诉说着脑力劳动对男同胞们无情的损耗外,没有老。
除了生物学意义上的衰老状态,更值得讨论的,恐怕还是心态和状态。“按照既定的规则活,混日子,连追求精彩生活的心都没有了,才是真正的老啊!”有80后这样说着自己对于“老的理解”。可不,这个“老”字,说到底还是老在一颗心上。如果心只是被磨圆了棱角也罢,最可悲的是被磨成了凹形。
没错,按照各种被设定好了的游戏规则度日,就只是活着而已。而生活,则明明应是按照自己的游戏规则去精彩地活。但并不一定非得激越愤怒,青春可以是豪放派,也可以是婉约派。青春是五彩的,无论暖色冷色,只要不只是黑白,就是精彩。
真的老了吗?
广义相对论的一句咒语,是“时空一体,不可分割”。量子物理学则告诉我们,世界是怎样的,取决于观察者。所以说,流逝的也许并非是青春,而只是我们对于美好明天的渴望吧。
因为看得太多,社会的发展,人世的景观,像按了快进键一样,何止是目不暇接;因为经历的太“浓缩”,人世的聚散离合、炎凉冷暖,体验得多了,就让人觉得疲了,累了,“感觉不会再爱了”。是啊,大家都在不停地攀登,不想被这快车丢下。攀着攀着,一回头,享受一眼“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潇洒,得些安慰;再往前看,却还有“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征途,也自然易生疲倦畏难之感。
呵,这又能怪得到谁呢?谁让我们恰恰活在一个不再平静舒缓的历史乐章里呢?
但是,真的这么“老于前行”吗?纵然是面对着“史上最难就业季”,纵然是还看不到世界金融危机长夜之后的黎明,纵然有“好日子”已经过去的错觉,无论着眼于宏观还是微观,我们又何尝不是刚到半山腰?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用30年走过了西方国家300年走过的路,那么,我们的青春,虽然像绿皮火车一样,晃晃悠悠地打马走过,不也因为见识了几个世纪的沧桑,而一下子拥有了史诗般的格局?
就在不久前,有主流大报用急切的语气指出今天的青年“暮气沉沉”。可是,真的需要这么忧心忡忡吗?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对于80后的精神状态,近七成受访者抱持肯定态度。仅13.6%的受访者认为80后没有朝气,49.3%的受访者认为80后大部分有活力,小部分暮气沉沉。
我们仍然对年轻人抱有足够的信心。这远不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好,仍然可感可见。无论是追求梦想的发明家,还是现实主义者,都有机会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壤——也许这土壤只有方寸之大,但作为一个起点,不算太小。毕竟,即使在加班加点为稻粱谋,即使被房价压弯了远眺的目光,也依然有很多年轻人矢志于创造和积淀,在实打实地经营着自己的人生。
我们需要一马当先的年轻人,我们也需要爱好耕耘的年轻人。如焰火般高万丈,如海水般深千仞,都是本色青春。
篇10
中国博奇环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CEO白云峰便是这其中出挑的一位。早在2008年即被授予“CCTV年度经济人物”以及“年度时尚先生”两大名号,社会分量与帅气指数可见一斑。就连电视台专门请来挑刺儿的社会专家,也在节目终了时心悦诚服地写下“上善若水”四个字,送给这位35岁的年轻后生共勉――生意真的可以做到如此高尚兼时尚的境地么?白云峰有他的“因果法则”:“能做造福于民的事,那就去做,你就会是一个时尚企业的时尚老板。” 《颂歌》里唱,“你能算计所有细节,但是你得不到全貌”。
这句话很好地隐喻了白云峰引领下的博奇们所面临的市场挑战:追求产值的企业锱铢必较于个人利益,顾不上也不愿顾及自身产生的污染对整个环境的伤害。国家勒令环保的政策虽是博奇们的“东风”,但能否真正吹进各家各户从而打造出社会的“环保全貌”,还要靠博奇们自己的商业造化。
“做企业其实是个‘道’的问题,有时候你得持续‘投桃’,挺过难熬的辛苦期才会惊喜见‘李’。在周期如此漫长的环保行业,眼光永远要长远。”
2010年,中国博奇成立6年有余,距离它在东京证交所上市也已近3年――棚对于千秋万代的环保大业,它是美好而年幼的蓬勃新生力。所以,白云峰的最大亮点也许并不在于他是时代所成就的名人之一,而在于他的生意,正在努力成就这个时代。
“博奇神话”的一波三折
2007年8月8日,东京证券交易所,中国博奇成功上市,且以“当红炸子鸡”的状态迎来持续涨幅,最高时曾稳稳站在21万日元的上方。
迅速俘获日本资本界“芳心”的行动力,让人们对白云峰这位“东证主板最年轻CEo”产生了莫大兴趣――是什么让成立5年的中国博奇走得如此顺利?白云峰坚信理念永远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先机:“NHK也这么问我,我说,这个世界其实可以没有电,没有电脑,但不能没有一个让人类好好生存的环境。”
理念之外,白云峰更是彻头彻尾的实干主义者。这位工程热物理博士会形象地跟你讲早年让博奇在“烟气脱硫”界脱颖而出的“喷淋塔”和“鼓泡塔”两项技术――“喷淋塔相当于给烟机洗了淋浴,鼓泡塔就是给烟机泡了一个澡”,技术引进与本土创新使他两年中拿下了价值20多亿元的合同,从而奠定博奇在脱硫界的地位;而有着MBA头衔的白云峰,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也果断有力:“选择在日本上市有三大原因:日本是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资本市场诱惑力强;东京证交所稳健、规范,是仅次于纳斯达克的证券市场;与日本先进环保技术合作的口子也希望从这里打开。”
2010年1月,作为“第一家在东京证交所主板上市的中国企业”,博奇上市两年半。
在经历了2008年那场冲击整个世界经济的金融危机之后,它还好么?
“当初上市19000多点,现在是8000多点,跌了一大块。坦率地说,一个中国公司在日本,有点孤军奋战,跌得很惨。另外,美元贬值,只能眼睁睁看着公司帐户凭空蒸发掉几千万。”
采访中,白云峰首先坦承博奇“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坎坷”,但恰恰是在这样的坎坷当中,一个势头猛劲的新公司才磨砺成了业界翘楚。“这种成熟历程是在太平盛世时没法感受到的。这一年里,公司为了应对危机,迫不得已做了很多转型,从单一业务往多元化发展,脱硫、废水与固态污染物处理、新能源开发……事实上,这样的转型不但救了公司,也从根本上激发了博奇的生命力。2008年,总理报告中说到全国脱硫机组的投入是9700万千瓦,博奇一家就有1450万,创造了历史新高。” 或许你还记得,2008年上半年,钢材和原材料价格激增,成本翻倍。这对于博奇来说直接面临两个艰难选择:一是停下工程,按现有情况跟客户谈判,获得补偿再继续干,另外就是他们自己把这笔费用扛下来。出乎很多人意料,白云峰竟然选择了扛――这样的义举固然能获得客户的信任与赞誉,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等同于自杀。
“因为这个决定,导致企业一下子进入亏损。到了下半年,成本好不容易降了,但金融危机已经很严重,所以这一年境况很不好。但通过这一年的‘亏’,我们挣到了市场的口碑与业界的认可,博奇成了一个很够意思的公司。于是在2009年,尽管很多大型基建项目放缓、电力行业极度疲软,但优化管理、整合资源加上客户对博奇品牌的深度认可,我们的总体收入虽不多,但利润却得以翻倍,达到博奇历史上的最好水平。”
是的,这一轮考验博奇挺了过来,而且收获颇丰。对白云峰来说,最大的收获则是看到了环保产业在全世界的希望。
一件小事让我们更能够感同身受。金融危机导致许多日本的博奇持股者血本无归,用白云峰的话说,“他们得多恨我啊”。一次白云峰去日本开会,一个老人向他冲来,出乎意料的是,老人对白云峰说:“小伙子啊,环保的事情就拜托你了,你一定要做好。公司业绩的事情,我们相信一定会好起来的。”
“这件事真的感动了我很久,想到一个老人家把积蓄拿来买了股票,我就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所以,我们肯定会更努力调整资本结构、投资方法,让支撑我们的投资者们能感到很安心。”
对环保大局的N个质疑
BM=BIZMODE B=白云峰
白云峰一直强调,企业的“道”高一些,才会走得更远。谈话中你也会发现,他的驱动力总是来自一些最朴素的真理:他相信环保对于地球人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它“朝阳产业”的属性,看不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企业家最终会被时代抛弃;企业老总对员工的怠慢,最终会造成企业的严重内伤;用“噱头”心态米做环保的收益不过是过限云烟,比不得在下一代身上低调实在地做环保教育……都是些最原始最正确的道理,可是,它们真的能在这个变幻莫测、价值观迷离的时代创造成功的商业传奇吗?我们决定以“小人之心”探个究竟。
BM:日本先进的环保技术是吸引博奇选择在东京上市的原因之一,但有人担心日本环保技术不那么容易被引进,还有人开玩笑说。这不是帮国外的资本市场赚中国人的钱吗?
B:就像哥本哈根会议也无外乎两个焦点:一个是减排的资会来源,一个是减排技术的扶持。实际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封锁了减排的技术。环保被政治化是很悲哀的事情,但又不得小面对,因为它对环保企业来说性命命攸关。
在日本上市,让博奇在商业领域而非政治领域去合作,可以让技术的转移更加
通畅,共赢而非强迫,它会比强迫转移要快得多。好得多,何乐而不为呢?另外在融资方面,换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用世界的钱来为中国做环保呢?(笑)
BM:那博奇自身的科技核心竞争力呢?记得两年前有人说博奇的技术依赖性还令人担忧。
B:对,技术突破刘高科技企业非常重要,博奇每年都申请几十项专利技术,现在获得了30多项专利,还有90多项在审。最重要的三件事在于:第一是消化它,第二要本地化、第三要创新。比如我们在上海的百万机组脱硫,几乎是全世界唯一一个“零能耗”的装置,这是前无古人的事儿,获了国家很多奖项。简单来说,脱硫装置在脱硫过程中要消耗很多的热能、水能、电能,我们参考中国的实际国情,比如什么时候是用电、发电的高峰和低谷,从而大幅度降低电耗,而充分利用脱硫过程中的大量热能,并针对烟气原本有降温再增温的需求,我们用技术减少其中不必要的电耗、水耗、热耗……这些有益的尝试非常不错。
再比如小水流发电,以前我们知道利用水位的势能高低发电,现在引进的技术是只要有水流就能发电……我们会跟进做很多类似的有意思的研发,就像探宝一样,惊喜就在于总能有新的发现,再由此找到新的商机,博奇的科技进步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我最大的乐趣。
BM:博奇的市场客户群里,很多企业可能属于“被迫环保”,可能想出很多办法来压缩环保成本,偷工减料,但博奇却想要给这些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两者之间难道不矛盾么?
B:对,你看得很准。这也是为什么环保行业存在低价恶性竞争。拿车打比方来说“脱硫”,国家希望你配备的是奥迪,我们可以做出奔驰、宝马,甚至更好的车,而在招标过程中,企业的态度可能是,你给我装一个奥拓就可以了。第二个恶劣在于有些企业拿r奥拓的钱并不给你奥拓,只给你二手夏利。第三个是企业买了不用,只是应付检查。
不过即便被迫去做环保的人仍占绝大多数,我们也看到了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人在转变,因为环保是大趋势,每一个大项目都会经历环保评测、审批、验收,这套体制会慢慢形成习惯。我们都知道马斯洛理论:人最基本的是要解决温饱,其次才有安全感、荣誉感、精神追求等等,如果把中国社会比做人的话,他现在还处于较低的层级,所以,我们要允许国家慢慢进步,社会慢慢变化,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BM:那现在什么样的企业买奥迪就够了,但还会接受你的奔驰呢?有这样的企业吗?
B:有,比如上海外高桥3期。一次性投资5000万元,确实贵过普通脱硫装置,但每年能节省的开支却是3000到4000万元,我们设想这个电厂运行30年,会节省多少钱?这个奔驰就买得很值了。
一些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家明白,做环保除了带来社会效益之外,也能使得生产成本降低。再比如企业处理排污的成本,如果你能把本来就贵的水资源再处理使用,省了排污费,环保周也不找你麻烦,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环保不是奢侈品,所以我们在做的也不是告诉人们必须环保。而是告诉他们环保的实在好处,自发总会比强迫更能产生意义。
BM:现在有一种担心。全社会都在说环保。每个人都懂得环保的意义,但是做出来的却不一样。而且听得多了,会觉得很烦。
B:国外有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叫做管理伦理学,它讲的是:总经理为什么要负责企业的经营策略?员工为什么要在企业工作?我很奇怪这些伦理关系国内为什么从来不讲。
套用在环保身上,就是环保伦理学。为什么你要做环保?是因为在这个社会、这个地球,你应该为别人做点什么,大家共同要为人类社会做些事情,实事求是地做。其实每一个参与到环保中来的人都会享受到它不同的意义和乐趣。
BM:听说你对明星代言环保很不感冒?那博奇的宣传着力点又在哪些方面?
B:我现在看开很多,但真的别拿这个事儿当噱头,弄成用来炒作自己的“伪环保”,比如作为环保形象代表却完全不知环保为何物,还是真正做点事吧。不过从影响力来讲,明星来扩大环保影响力,总比去代言药品好,至少他们的粉丝们会爱屋及乌地去喜欢环保。(笑)
博奇很少借助明星的影响力,反而一直很重视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大学生的环保活动。在做丰台区小学生的“博奇杯”环保活动大赛时,我一朋友跑来问我,博奇杯是你们搞的吗?我说是啊,她说你就给我儿子评个奖吧,不然他放学回来就要我们设计节能环保的小作品,很头痛啊。(笑)
当然我们不会去干扰奖项,但由此也能看出孩子对家庭、社会的影响确实很大。从小有节能环保的意识,就会根深蒂固跟着他一生。另外我们还从学校而不是超市发给学生们环保袋,让环保如影随形;举办大学生环保节能大赛时收到的作品让我相信,在历届节能减排大赛中参赛的学生中,一定会有将来节能减排方面的科学家,一定有院士。
博奇做事就更偏重于这些实际的东西。对我们来说,这就是品牌建设,它传输的是“博奇就是环保”的理念,指不定以后会有人说“要注意博奇啊!”(笑)让博起成为环保的代名词,这很重要。
“我其实就是个不愿落空儿的人”
在“博奇CEO”的光环之外,白云峰身上也从来不缺故事:大学时代的学生会主席兼“校草”级别的风靡度;刚出校门时“壮志难酬”,跑去跟领导抒怀,之后被直接调去做一线工人,短暂的“无语凝噎”后又成为抢着干脏活累活的一线劳模,倒下后还一度被误诊为白血病……
常常有人揣测白云峰“青年得志”的幕后推手及原因,他对此淡淡一笑:“就像我妈说的,我其实就是个不愿落空儿的人。有激情,也愿意学习,乐观,善良,也不易被打倒,同时让自己生活得快乐。我年轻,所以引起很多人关注,但对于抓紧时间的人,早一点脱颖而出真的有很大可能性――而且看上去‘一帆风顺’,有可能是背后的挫折努力不说与人听而已。”
那人生中都遇到过哪些好的契机和贵人呢?“其实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人生第一是积累,做一个有心人,学识、经验、社会资源都要积累。第二是千万要抓住机会,让该发生的事儿都发生,机会其实是‘错不起’的,比如Windows里的扑克牌游戏,你发现错过一次机会犯一次错可以,多犯几次错你就会永远解不开这个局。第三,交朋友不要太功利。人的一辈子就像公共汽车,有人上来有人下去,最后谁会和你一块儿待着呢?真不一定。我人生中这些重要的点都发生得很突然,刻意想当官想升职的人一定很累,因为需要改变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会变成另外一种状态。”
“水到渠成”的白云峰如今游弋在各类圈子中,自得其乐,“年度经济人物、环保业界打羽毛球的、演艺圈的朋友……不同圈子有各种乐趣,虽然彼此间不太能搅合到一块儿去。有一帮酒肉朋友,可以喝酒聊天;也总得有一帮朋友,你伤心时半夜打电话,几点他都能接;还有一种平时一起消造、有事儿时可以讨论商量的朋友;最后还有一些朋友,他们很棒,会给你不少帮助和启迪。” 相较于众多功成名就的企业家,白云峰属于“小字辈儿”,但办公室里张贴的佛学字画和一身英气逼人的时尚衣服却让你对他的心理年龄难以界定。“呵,信佛别迷信,它不是要求什么烧香或居士的形式感,而是遇到事情时,你能放下,能舍得。我想人不是因为信佛才善良,而是因为善良才会信佛吧,这是相通的东西。”
- 上一篇:环境污染的研究结论
- 下一篇:高中政治哲学真理知识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