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应对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危机应对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风险;风险应对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024-02
未受节制的住房和金融的双重投机引发了美国的次贷危机,而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则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信用体系的崩溃。自2008年9月以来,随着华尔街四大老牌投资银行的倒闭、破产,由此引发的市场恐慌开始演变成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随着这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它将对企业产生多大、多久的影响,这是每个生存、发展中的企业必需考虑的问题,因此,金融危机大背景下,风险的应对成为企业战略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对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及经济影响作进一步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企业的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
一、金融危机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分析
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企业的经营活动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类:其一,外部的风险。例如国家的宏观调控与政策法规、汇率的波动、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其二,内部的风险。例如,产品研发、技术变革、突发事件等。风险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历程。
我国出口行业受到此次危机的影响已经彰显无遗,会对我国其他领域内的实体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周期有多长,现在还不得而知。因此,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与措施的重要性日显突出。金融危机下,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方面的风险。金融危机下,出于对经济现象下行走势感到担优,银行开始对信贷风险大的企业收缩贷款,对已到期的贷款也紧急追回。而经济危机导致市场需求减少,企业的产品很难卖出去,存货堆积严重,挤压了资金,也进一步加剧了流动资金的短缺。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容易遭遇危机。
(二)信用方面的风险。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出口贸易所涉及的信用证结算等银行信用业务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由于本次金融风暴引发的经济危机是系统性风险,各国的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普遍衰减,导致外国进口商进口后销售受阻,有的甚至破产,无法偿还货款,从而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甚至蒙受损失。
(三)通货膨胀方面的风险。我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加上各省提出的配套计划,巨额的投资无疑会造成通货膨胀压力。通货膨胀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资金成本,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大幅贬值,增加企业长期投资风险。
(四)市场方面的风险。外部需求持续减弱,严重影响出口,导致企业发展环境恶化。随着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中国的主要出口对象欧美市场的消费需求急剧萎缩,很多企业订单锐减,产品销量急速下滑。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会进一步加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不公平竞争行为会逐渐加剧。并且,由于出口受阻,出口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加剧国内市场竞争。
(五)汇率方面的风险。因为很多外贸订单都是数月甚至数年后交货,汇率的不确定使得进出口双方定价争议很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规避风险,资本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增多,导致美元在随后几个月内反弹走高。汇兑损失上的考量,使一些企业不得不选择缩减甚至放弃出口业务,以规避汇率风险。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风险的应对措施
在金融危机下,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所面临的风险,将很可能给其带来巨大损失。但企业如何做好对风险的应对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危机下,企业的风险应对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一)风险管理系统。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一个与企业战略及业绩目标结合起来的风险评估体系、预警系统。同时完善应对风险管理制度,对重大风险投资,制定系统的决策过程,避免使重大的风险投资决策由个别人作出;加强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能,经济运行财务指标分析报告需快速、及时,方便决策部门随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对危机进行及时应对。
(二)企业业务拓展。企业应将危机作为升级转型的良机,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品牌影响力等措施来拓展利润空间和增强竞争力。对外,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针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萎缩的新情况,努力拓展新兴市场。对内,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结构,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拓展内销市场。
(三)企业内部管理。将平时为了应付繁忙的生产任务而无暇顾及的管理问题,趁着经济低迷、企业任务不足时逐一提出解决方案,将管理进一步细化,责成分管部门进行岗位规划。加强岗位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保持合理工资薪酬水平,为迎接经济的复苏提供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人力资源队伍。
(四)财务管理。应充分考虑资金的承受能力,合理安排资本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坚持量入为出的稳健财务政策,谋求长期的资金动态平衡,严格控制投资前景不确定、盈利能力不强的投资,严格控制企业对外担保;严格监控企业库存情况,将过时、淘汰的库存产品及时清理变现,加速企业资金的流动;将企业的半成品库存尽量锁定在原材料阶段,待有出货指令时才生产成半成品;如遇到合同取消或产品淘汰时,原材料的变现价格远高于半成品。
(五)成本费用管理。由于成本费用上涨,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资金普遍趋紧,经营风险加大。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全员、全要素、全过程成本费用的预算管理体系,挖掘内部潜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成本费用管理的目标与责任挂钩的机制;加强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根据今年生产原料价格下跌的趋势,充分利用原材的历史价格分析体系,在原材价格波动的较低点采取大量采购,将原材料锁定在较低成本以对冲销量下滑所带来的风险。
(六)信用管理。针对违约风险,企业要注意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和跟踪,选择资产实力强、信用评级高的贸易伙伴;缩短赊销期,提高预收款比例,加速资金回笼;引入信用保险、担保,达到降低和分散风险的目的。
篇2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企业坏账 应对措施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作为对外贸易的大国,所受的冲击尤为严重。特别是出口贸易这一部分,我国外贸企业不仅要经受订单减少、成本上升、生产力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的考验,还要面对特殊时期以及特殊环境下的信用危机,具体表现在财务方面就是企业坏账明显增多,尤其是对于一些严重依赖外贸的产业以及相关企业来说,形势已经相当严峻,这成了我国外贸在金融危机的局势下又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外贸企业坏账的具体请如何?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外贸企业坏账增长?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减少企业坏账、稳定我国对外贸易局势?这些都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外贸企业坏账情况严重
随着次贷危机的逐步扩展,中国外贸已受鱼池之殃。从商务部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坏账损失将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在中国涉及信用纠纷的金额同比增长竟然达到了144%。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报损数据是反映出口坏账最为直观和准确的指标,它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企业账款收支情况。去年12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08年前三季度的中信保的金额报损率已超过1.5%,由此可见我国外贸企业坏账情况不容乐观。
二、导致我国外贸企业坏账增多的原因
其实早在前几年全球经济运转正常以及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时候,外贸企业坏账就作一个潜在的隐患一直存在着,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外贸企业坏账的严重程度。下面就来看一下我国外贸企业坏账增多几个原因。
1.中国企业对信用管理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管理工具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论点,内部矛盾始终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纵然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外贸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造成如今状况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企业本身。有关统计表明,中国的外贸企业只有11%建立了信用监管体系,其中93%是外资企业。而国内出口企业真正因为销售问题和收款问题而形成的坏账比例,大约只有2.5%左右。企业由于缺乏信用手段因而对客户信用情况调查很少,或者调查不实,隐患随时存在。甚至企业的相当一部分坏账,发生在国外的3至5人的“超小公司”中,如果加强资信调查和风险管理,这类风险本来可以避免。
2.中国企业对国际结算的方式重视不够
汇付、托收等结算方式,以商业信用为依据,风险比信用证业务下的银行信用大。经过调查,有一半左右的企业在外贸活动中使用汇付、托收等方式。当企业使用该类方式时,实质上是企业将资本借贷给对方,这造成我国企业在接收货款时处于不利地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些百年银行都倒闭破产,银行信用都得不到有效保证,更何况商业信用。对于国际结算方式的重视不够,也是造成企业坏账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3.金融危机将曾经潜在的坏账隐患加深从而显露出来
金融危机紧逼之下,拖欠货款已经不再是少数信誉较差的国外进口商的专属行为了。08年以来,一些国际大买家、老客户也集中出险,令出口企业步步危情、损失惨重。首先是一些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生产萎缩、需求下降,企业资金链收缩甚至断裂,无法有效地支付货款;其次一些银行的倒闭破产,使得信用证支付方式下银行信用得不到有效保证,国外企业无法通过银行的保证来获得周转资金,银行信用不再是国际货款支付中的可靠保证方式;其次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经济贸易不景气以及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倒退,消费者信心以及购买力下降,许多国外企业货物不能及时售出。
同时,一些国家外汇汇率和相关政策的不稳定,以及一些国外企业通过破产手段逃避债务,也是造成坏账增多的原因。
三、我国应如何积极应对外贸企业坏账增多问题
面对外贸坏账增多的问题,中国外贸企业要从自身和外部等多方面多渠道寻找解决办法和出路,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
1.采用“3+1”信用管理模式,加强企业自身信用风险管理
“3+1”信用管理模式是商务部力推的一种信用管理模式。其中“3”是指企业内部应建立3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后期信用管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1”是指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全面管理企业信用赊销的各个环节。这种信用管理模式可以作为信用管理的一种相对明确的标准和手段,解决信用管理手段缺失的问题,减少企业损失。
2.采用有利的国际结算方式 积极追讨国外企业欠款.
中国的出口企业以前一直以L/C(信用证)为主要结算方式,这种基于银行信用的结算方式非常安全,但成本较高,而且随着一些银行的破产,银行信用也得不到完全的保证。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开始要求使用O/A(记账)或D/A(承兑交单)方式。这两种结算方式虽然节省了进口商的成本,却加剧了出口企业的收款风险。因此面对新的外贸形势,外贸企业要积极探寻新的国际结算形式,促进国际结算形式多元化,例如国际保理等新的国际结算形式。国际保理是指出口商以商业信用形式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并将其债权卖断给保理商收回全部或部分款项,取得资金融通的一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它可以相对更安全的保证出口商安全收汇、融资便利,并能有效的改善出口商资产负债比例。
3.要加快提升企业的外贸风险意识 保持相关信息通畅
我国外贸企业要提升外贸风险意识,在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并完善各项合同条款后应及时了解外贸或投资对象所在国国家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查合作的国外企业的资信情况。
另外我国的政府公共部门应以定期公开境外企业的信用情况,同时扶持建立信息评级机构,对国外客户来华贸易情况进行长期跟踪,保证相关信息畅通。建立全面准确的信用系统是防止海外欠账发生的有效途径。如果我国相关部门能提供国外企业信用信息,对海外欠账问题进行追踪观察,及时公布“低信用”公司名单,无疑能避免海外欠账问题的发生。
4.政府积极引导 加大扶持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家为了鼓励并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为众多出口企业承担由于进口国政治风险和进口商商业风险而引起的收汇损失的政策性险种。它是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的重要手段。各地政府要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加强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培训,积极鼓励企业参与信用保险,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和业务风险防范,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 从而进一步解决坏账问题。
四、结束语
金融危机已经席卷全球,而且它的破坏力和持续时间短期内仍不能有效预计。尤其在国际收汇以及外贸坏账问题上,经济危机对于中国外贸的影响更是难以预测。面对这样严峻的经济形势,外贸企业更要积极的应对,从自身寻找症结,从外部打通脉络,多渠道多元化解决外贸坏账问题,保障我国外贸经济安全和贸易秩序正常。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2]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我国外贸企业高坏账率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007(5)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金融危机;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133-03
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经济形式的跌宕起伏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的发展状况。肇始于2004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扩散全球,并于2007年开始演变成金融海啸,进而扩展到实体经济和教育领域。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告别了过去10多年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发展的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甚至导致了莫瑞迪安教育集团等一些营利性教育机构的快速消亡。对此,澳大利亚政府和职业学院积极进取,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对举措,使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短短2年内走出低谷,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困扰。因此,重新审视国际金融危机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影响,反思其应对举措,将会为我国职业教育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借鉴。
1 国际金融危机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冲击
1.1 教育拨款锐减,投资损失惨重
与英美国家不同,澳大利亚教育的发展历来缺少私人基金以及校友捐赠的支持,并且由于长期受到资源经济影响,澳大利亚工商界对教育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不足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国家(OECD)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使得澳大利亚职业学院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投资收益以及学费收入三个渠道。
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澳大利亚经济萧条,为了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危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不得不大幅度削减教育拨款。据统计,2007―2008年,澳大利亚学生人均公共拨款下降30%,在OECD国家中下降幅度最大,成为自1990年以来澳大利亚教育拨款下降最严重的时期。
此外,在金融机构破产和金融市场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sk)的相互作用下,澳大利亚职业学院投资损失十分惨重,据统计,2008年澳大利亚职业学院投资损失高达2.3亿澳元,仅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就冻结学院账户近1000个,直接影响工资支付、教学设施建设、债务偿付等项事务,使流动资金压力倍增,部分学院甚至出现破产迹象。
1.2 教育需求激增,入学压力加大
历次危机证明,学习职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是人们在经济衰退时期,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在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不断下滑的就业率增加了公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当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进入新一轮的高需求期,主要表现为入学申请人数大幅增加。据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境内学生申请人数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15万人,增幅为7%,从而造成了大量的学生对有限的学校资源展开激烈竞争,职业学院不得不提高入学门框的局面。
而面对严峻的财政困境,许多职业学院又不得不通过提高学费来维持自身运转。从2007年秋季开始,部分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已经对学费开始一定程度的上涨,并且不断呼吁政府取消学费上限。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秋季澳大利亚各大学的学费平均比2007年上涨5%,而且很多学校都表示2009年的学费还会继续上涨。学费的飙升无疑加大了民众参与教育的成本,加剧了其他教育机构也跟风涨价的趋势。
因此,求学需求旺盛与学生入学成本加大、学院接纳能力有限,也就构成了当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存在的另一个突出矛盾。
1.3 就业市场萎缩,学生就业严峻
职业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历来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当前金融危机使澳大利亚实体经济业绩大幅萎缩,直接导致企业用人量下降,毕业生就业机会明显减少。据澳大利亚就业市场统计分析,受经济危机影响,2008年48%的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削减毕业生招聘岗位,10%的企业冻结了人事招聘,其中建筑业和制造业最为严重,分别占80%和71%的雇主停止了人事招聘。
在此影响下,职业学院学生的就业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据澳大利亚毕业生就业协会(GCA)的《2008年澳大利亚毕业生调查》的报告显示,2008年,矿业、运输、餐饮等传统行业岗位的录用比例为20∶1,而像高科技行业、银行业等高薪行业,录用比例更是高达52∶1,并且在抽样调查的4.7万个职业学院毕业生中,只有57%的毕业生在毕业四个月后找到全职工作,4%的毕业生未能实现就业,各项数据均成为十年来的历史最低值。
2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
2.1 发展国际教育,扩大资金来源
在经济低迷和政府拨款不足的双重打击下,开拓国际市场,向海外学生出售教育服务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教育机构快速获取收入的唯一手段。但同欧美教育强国相比,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教育质量、教学设施以及师资配备方面并无优势可言,要想在上述领域与其他教育贸易国展开面对面的竞争,并且站稳脚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此,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借鉴企业经营理念,转用差异化策略,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在国际教育竞争中谋求发展。
为了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澳大利亚职业学院依据本国教育质量优越,经济发达,且毗邻亚洲,亚裔众多等地缘和文化优势,做出了以亚太国家为重点的市场定位,积极设立咨询机构,举办展览,加强宣传,千方百计吸引国际学员。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国际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澳大利亚各大职业学院还不断细化市场,发展多元的教育形式。在学校类别上兼有职业教育学院(TAFE College)、英语专修学校(ELICOS)等多种类型;在教育方式上含纳了境内高校、海外分校、联合办学、远程教育等模式;在层次上覆盖了从大专到博士的各个层级。
如此多样的教育种类,也为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带来了无限商机。根据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DEST)统计资料,2008―2009年,职业教育与培训部门的国际学生注册人数首次超过高等教育(前者为212538 人,后者则为200593人),教育服务利润达到87亿澳元,极大地缓解了职业学院的资金流动压力和学费上涨压力。
2.2 变革管理体系,管控运营成本
在大力发展国际教育,丰盈学校收入的同时,澳大利亚职业学院还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作为应对财政危机的价值取向,大幅加强运营成本的测算和管控,对与教育及教育支持体系没有直接关系的经费严格控制。
在非营利性支出方面,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将危机视为全面审视学院运营体系,对传统管理机构进行改革的机遇,纷纷依据现代企业组织原则,组建由董事会和院级管理团队共同构成的扁平式的管理体系。在此组织机构中,董事会主要负责制定学院的发展战略并对执行团队进行监督,院级管理团队则负责政策的具体执行,这就避免了因参与决策群体过多而导致执行力下降的现象,而人员的精简和行政效率的提高也极大地节约了学校的人员支出。
作为减少运营成本、获取利润的又一途径,澳大利亚职业学院还大力发展网络教学。目前,70%的澳大利亚职业学院占一半以上的课程都在网上开设,许多其他教学工作,包括注册入学、缴纳学费、资料检索、学术研讨等也都在网上进行。虚拟教学的开展摆脱了传统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诸多限制,为不同地域、学习风格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一举措固然存在“顾客至上”,满足学生需求的因素在内,但事实上,也更多地包括了对成本控制的考虑。
2.3 革新课程设置,关注职业生涯
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于能够使正在接受培训的年轻人获得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能和能力,从而增强他们获得工作的机会。
为了营造良好的就业前景,澳大利亚职业学院不断研究金融危机以来学生和雇主实时变化的职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学业成功、职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课程的设置主要依赖对三种市场信息的及时收集、分析和反应。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通过对各门课程注册人数的数据汇总和分析来获得。二是雇主的需求指数,主要通过收集毕业生就业境况和市场职位需求信息来进行研判。三是政府政策倾向,通过跟踪政府官员和业内人士的产业动向来寻求开设新专业课程的机会。完成前期数据分析后,学校董事会统一对课程做出调整,引进一些就业前景广阔的全新课程,同时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市场需求的课程则予以取消,避免了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的现象。
此外,澳大利亚职业学院还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例如澳大利亚堪培拉技术学院(Canberr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就新开设了创业学课程,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大量真实案例,使学生对创办企业的流程以及企业的运营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此外,学校还聘请拥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创业实践指导教师,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实现创业梦想。
2.4 争取政府支持,优化外部环境
作为国家教育的资助者,教育改革的推动者,澳大利亚政府历来在澳大利亚教育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此,澳大利亚职业学院积极与堪培拉建立联系,为职业学院的脱困寻求政策支持。
在多方的游说和努力下,澳大利亚吉拉德(Julia Gillard)政府于2008年先后颁布和修改《澳大利亚技能法案》和《澳大利亚技术学院2005年法案》,明确勾勒出金融危机背景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蓝图。
首先,增加关键领域投资,促进学科升级。为了解决职业学院接纳能力不足的窘迫处境,吉拉德政府将每年2亿澳元的职业学院特别补助的终止年份从2009年延长到了2010年,以资助各所教育学院更新教学设备,扩大国民就学机会。同时,为了实现政府“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服务澳大利亚未来经济”的战略目标,澳大利亚政府又在拨款的分配上加大了选择性和竞争性,在教学拨款总额整体下降的情况下,优先保障诸如护士、幼儿教育、数学等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急需学科的发展,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关键领域,充分发挥其战略意义。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联系,提出将产业界、职业学院和政府之间的相互合作列入科技政策范畴,鼓励企业与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或共同创业,并通过税务减免、税务回扣等优惠政策,为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例如昆士兰州就推出“智慧昆士兰州”计划,支持和资助大学、职业学院联合企业创办高新技术园区,技术孵化基地、校办企业等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在促进创新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职业学院毕业生提供有偿实习和就业机会。而对于那些已经积累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具有强烈的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则提供人均5000澳元的创业基金,以及在公司创办初期提供税收、咨询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最后,改革国家课程框架体系,准许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院开设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这一举措不仅将招生范围扩大到了传统高校领域,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市场,而且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层次高移,为学生提供了公平向上的发展机会,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 澳大利亚危机应对措施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3.1 营造有利于职业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
澳洲职业学院之所以能够快速摆脱困境充分表明了职业学院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以及产业发展的大环境。鉴于此,作为我国教育发展推动者的政府,应设立专门机构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事物进行统筹,并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出台全国性的职业学院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为职业学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此外,产业界也应当与职业学院建立互利双赢的伙伴关系,一方面依托职业学院的教学和培训优势,将员工培训直接交由职业学院完成,另一方面为职业学院教师、员工接触市场提供机会,增进其对企业和市场的变化与需求的了解,进而提高教育产品的针对性和市场性。
3.2 开发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
澳大利亚经验表明,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培养符合职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是构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基础。因此,为了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现行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从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出发,提高课程的市场性和前瞻性,并在适当阶段,提升职业教育档次,实现职业教育内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彻底改变职业教育层次偏低的困局,为学生的就业和升学提供更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3.3 改革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高职学院的教育资金管理中,存在着预算不准确、忽视资金使用环节、内控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学校资金使用整体效率不高、管理不严。为此,我国高职学院必须借鉴现代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引入成本核算机制,对培养人才支出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明确每个学生的培养实际成本,剖析现有支出的成本中的必须成本和通过挖掘潜力可降低的成本,使内部非营利性支出大幅降低。
参考文献:
[1]Marginson,S..In the global context:national Policy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B/OL].[2009-12-01]. cshe.unimelb.Educ.au/people/staff_pages/Marginson/CPP&CSHF_symposi_pdf,2009-12-1/2011-05-15.
[2] 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Australias Exports of Education Services [EB/OL].[2009-04-07]. rba.gov.au/publicatins/bulletin.pdf,2009-04-07/2011-05-16.
[3]Bradley D.2009 Review of Australian TAFE Education:Final Report [R] Canberra: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2009:11-12.
[4] Department of Education,Employment and Workplace Relation.Finance 2008:Finance Report of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rs[R].Canberra: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2009:23-26.
[5]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Australian Job Market [R].Canberra: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2009:12-15.
[6] 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Survey of Australia Graduates in 2008 [R].Canberra:Graduate Careers Australia,2009.38-39.
[7] Baird,B..Review of the Education Services for Overseas Students(ESOS)Act 2000:interim Report [R].Canberra: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2009:5-6.
[8]陈衍.欧盟增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4(243):47-48.
[9] 常建坤.发达国家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的借鉴与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0(3):42-43.
[10]Verity F.Big Boost for Apprentices and Skill Shortage Industries [EB/OL].[2009-02-25].省略/media/news,2009-02-25/2011-05-13.
[11]祝怀新.面向现代化: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措施
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国家针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实施和2013年1月起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即将实施,小微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据统计我国目前小微企业已近5000万家,为国家解决了众多的就业人口和上缴了近三分之二的所得税,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中作用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受到思想、制度、人才等方面的影响,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仍然面临财务管理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较差、信息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小微企业发展。
1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概述
小微企业是家庭作坊式或个体工商户式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统称,最早由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怎样的企业是小微企业具体要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同时考虑行业特点才好确定。可小微企业又有自身的缺陷,需要加强管理,尤其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一般是企业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相应的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微企业的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思想上,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对财务管理的地位认识不够
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厂区的生产与产品的销售,对公司的财务管理重视不够,经常会出现财务会议老总不参加,或者很多重要的业务事先财务不知晓,以至于事后财务上发生问题不能解决;小微企业很多是民营企业,大多存在所有权和管理权集中的管理模式,认为自己企业的销售额、利润额不是很大,财务管理就是记账、报账、算账之类的,自己充当主角,找个公司亲密人员兼任;同时法制观念比较差,完全按照领导的个人意愿行事,经常通过隐瞒收入、虚列支出、偷逃税款等来增加收入,财务账目设置比较混乱,很多会计数据不够真实,有时甚至是应付工商、税务、银行等的检查,另外做账。
2.2制度上,规章不健全,工作落不到实处,监督检查形式化
目前许多小微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章可依,管理人员也缺乏相应的约束。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报表制度不完善,认为财务管理仅是现金流量的登记,有就登,没有就算了,有空就做,没空改天,没有形成日、周、月、季、年等形式的数据统计,不可能系统地揭示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同时,管理人员制度也不完善,往往存在企业款项、财务支出、结算等工作是由一人担任,出现“管钱又管账”,以致很多财务管理工作落不到实处,此外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有周台账没有日记账,有现金登记没有实物登记,经常出现会计控制不到位,导致会计人员对很多凭证审核不力,对财务收支监督不严,出现虚开发票甚至开假发票等违规活动;同时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不是相互独立的,财务部门的人兼做审计部门的事,使得检查监督职能形式化。
2.3业务上,现金管理比较混乱,应收账款控制不够,容易导致财务结构失衡
业务上,小微企业对现金管理缺乏系统性、统筹性,经常出现现金闲置或者短缺的情况,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时常用现金交易,财务管理人员或主要领导现金的支取更是随意性,收入和支出经常出现结账滞后甚至不结账,财务结构失衡,严重降低了资金流动速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种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小微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往往采取赊销的方式销售产品,这样导致应收账款猛增,坏账风险随之上升,以致财务风险十分突出。
3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3.1强化财务管理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管理思想的变化是强化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前提。一是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好地把握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二是还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首先是财务理念,要掌握自身的企业财务情况,加强资金投放、筹措、应用和分配等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其次是效益理念,在认真考虑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有效性后,定期检查、监督并考核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成果。
3.2完善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针对财务报表制度、人员管理制度以及控制制度等的不完善,企业一定要规范健全起来,因为规范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和按章办事;同时要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了财务制度的完善,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完善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即将财务收支、结算、企业款项等由多个人分担,互相制约,这样能有力地保证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合法等,有利于检查监督;二是财务与审计分开,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防止作弊行为,有利于检查监督;三是形成财务审批权限与签字制度,有利于检查监督。
3.3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会现代财务管理的知识
小微企业出现现金管理混乱、应收账款控制不力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财务人员素质比较低,财务管理知识缺乏且比较落后。
4结束语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和要点,小微企业管理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要提高对其重视的程度。小微企业的经营者必须认真面对并认识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勇敢地进行改革创新,面对自身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此小微企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生存下去并不断壮大。(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贾文清: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会计实务,2012(05):68—69.
[2]窦静: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研究,2011(20):97—98.
篇5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integrity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the main invest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e, competitiveness is increasingly fierce, combined with generally poor adaptive capacity and awareness of the law, it makes the corresponding economic business be increasingly complex. Contingencies are contained in them. The contingencies refer to take accrual basis as principle, potential assets or potential liabilities formed by the enterprises' economic business, the certainty of its occurrence is determined by the future. Because contingencies directly affects the continued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it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studying its impact.
关键词: 或有事项;企业;影响;措施
Key words: contingencies;enterprise;impac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110-03
1 内蒙古部分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现状
1.1 现状描述 在内蒙古多家上市公司中,截选了其中的八家进行研究:
1.1.1 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 以煤炭的生产经营为主的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与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均没有“预计负债”科目,并无或有事项。在2009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预计负债”期末余额为32993545.67,年初余额为0,在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期末余额为10123966.87,年初余额为0。公司对预计负债的确认、计量进行了明确,并指出预计负债本期增加是煤矿计提的复垦费,无或有事项。在2010年年报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期末余额为34419996.59,年初余额为32993545.67,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期末余额为11042398.79,年初余额10123966.87。同样,公司也对预计负债的确认、计量进行了明确,指出预计负债为煤矿复垦费。公司2010年度存在或有事项,并对事项进行一一列举。
1.1.2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中国乳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科目均没有金额,存在或有事项,并对此进行了一一举例。在2009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期末余额为3000000.00,年初余额为0,在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期末余额为3000000.00,年初余额为0。公司对预计负债的确认、计量进行了明确,并指出预计负债的产生事由,对本年度的或有事项进行了一一举例。在2010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与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期末均无余额,年初余额为上年度的期末余额。同样,公司也对预计负债的确认、计量进行了明确,指出预计负债不再确认的原因。公司2010年度存在或有事项,并对事项进行一一列举。
1.1.3 内蒙古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生物制药和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内蒙古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科目均没有金额,但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无或有事项。
1.1.4 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前身为包头第二热电厂的内蒙古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科目均没有金额,但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无重大或有事项。
1.1.5 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前身为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内蒙古平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和2009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科目没有金额,但2009年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2008年公司无需对外披露的或有事项,2009年公司存在或有及诉讼事项,并对此进行了详细说明。在2010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资产负债表中,合并与母公司“预计负债”科目期末余额均为13569180.00,公司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本年度的预计负债是由于未决诉讼此项或有事项引起的,还存在其他或有负债,并对此进行了列举。
1.1.6 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现已形成完善稀土产业发展格局的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2009、2010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和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科目均没有期末余额与年初余额,但公司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公司在这三个年度内都存在或有事项,并对此进行详细的列举。
1.1.7 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一家具有央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和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科目无期末余额与年初余额,公司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明确,无应披露的重大或有事项。2009情况同2008年,2010年年报资产负债表情况同2008年,但本年度存在或有事项,公司对此进行了详细列举。
1.1.8 包头北方创业股份有限公司 由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包头北方创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2009、2010年年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预计负债”科目均没有期末余额与年初余额,2008年公司明确了预计负债的确认,2009、2010年公司明确了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三个年度内均存在或有事项,并对其进行了说明。
1.2 现状分析 内蒙古上市公司所涉及的或有事项,在会计处理中存在几个相同点。
1.2.1 所研究和应用的意义相同 其意义均为提高企业核算水平,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的利益,趋同国际,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经济体系的建设。
1.2.2 或有事项有相同的三大特点 一是由过去形成,二是结果不确定,三是结果由未来决定。
1.2.3 对预计负债的认定标准、计量方法一致 在预计负债的确认标准方面,涉及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现时义务,第二个要点是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第三个要点是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在预计负债的计量方法方面,均按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对最佳估计数的确认方法也相同,并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不能真实反应最佳估计数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1.2.4 或有事项所涉及的经济业务趋同 在企业年报中,所披露出来的存在的或有事项趋于一种经济业务,那就是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其他的经济业务,诸如未决诉讼,索赔,票据贴现等虽也存在,但趋同的概率较小。
内蒙古上市公司虽对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在结合实际的过程中,对或有事项的主观判断和科学记录却有待完善。或有事项是企业经济业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加强认识,专业、客观的反应,为企业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内蒙古上市公司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2.1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存在影响 不确定性,作为或有事项的重要特征,有两方面的表现。首先,是结果的不确定性,即对是否发生的不确定。例如,包头北方创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为其他企业提供的债务担保,假如被担保方很可能到期无偿还能力债务,此项担保便很可能构成担保方的或有事项。但如果被担保方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均良好,则构成或有事项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其次,是预计会发生,但发生的程度不确定,即发生的时间或金额不确定。例如,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因与客户产生纠纷需要索赔,但所赔金额为预计而非确定。或有事项的这一特征,使企业很容易存在潜在的债务或损失,倘若这些潜在的债务或损失成真,那企业很可能会因为巨额的亏损或债务不能清偿而导致破产,从而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存在直接的影响。
2.2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财务质量和财务状况存在影响 滞后性,是或有事项的又一特征。损失事项一旦成真,必然会造成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加之会计处理不够完善,使或有事项对企业的财务质量和财务状况存在进一步影响。若企业领导秘密为其他企业提供债务担保,其他人员并不知情,若此项担保的损失一旦成真,必然会使企业蒙受损失。这一方面会高估企业现有的经营业绩,使对财务状况造成错误认识,另一方面,无法保证企业现时财务质量评估结果的正确性,使信息使用者很难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认识。
2.3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存在影响 在企业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中,稳健性原则是所需遵循的首要原则。所谓稳健性原则,就是对可能存在的或有负债与或有损失进行适当预计,而不预计或有资产与或有利得,从而起到不高估资产与收益的作用。因此,不同的确认方法对企业一定时期经营的成果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不利事项的无视与对损失的人为提高均会影响经营成果,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前者会提高企业的账面利润,后者会降低企业的账面利润,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2.4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风险存在影响 风险是一种对交易或事项结果存在可能性变化的描述。不确定性与风险有着紧密的联系。或有事项作为一种不确定的事项,它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因此判断时需要特别谨慎。一方面或有负债可能会使企业的债务负担加重,从而增大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或有负债可能会使企业的资产减少,从而加大经营风险。特别是对本文所研究的内蒙古上市公司而言,或有负债会使企业的风险加大,间接的对企业的形象、投资者信心、股票市价产生影响,更加大了企业的风险。
2.5 或有事项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存在影响 由于或有事项的隐秘性,使得反映存在局限。而若或有事项成真,往往会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产生影响。例如,内蒙古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他企业进行债务担保,假如由于被担保方的经营业绩严重下划,内蒙兰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将此项担保事项确认为或有事项,债务到期,兰太实业用现金予以偿还,导致现金流出。因此或有事项是预计现金流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参见表1。
3 针对内蒙古上市公司或有事项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管理层对或有事项的认识,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为保证新会计准则中或有事项的完成质量,普及或有事项的相关知识,强化其完成效果,一方面应该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得到保证,杜绝主观弄虚作假的可能,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或有事项有正确、清晰、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实务与准则的融合,提高准则的可利用性,有助于实际业务正确、清晰、完整、及时的反映。
3.2 或有负债的确认最大限度符合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作为企业记录、计量、报告经济业务的重要原则之一,它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都是相当高的。但是要将或有事项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反映,完全配比是不现实的,完全回避配比也是不合适的。例如一项未决诉讼,如果等到实际发生时再确认,减少的是当期的利润。而实际情况是在诉讼期内此项或有负债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消极的影响,诉讼期的利润也应该有相应的减少,也就是说,或有负债对企业的影响涵盖了整个诉讼期,应该把对未来的影响分摊于整个诉讼期,最大限度的符合配比原则。
3.3 加强披露的完备性与规范性 在实际中,会计人员应该根据企业的管理方法等对未来发生或不发生的事项进行严密分析,从而做出判断。在判断时,要求实事求是,不能有意高估或有负债,也不能有意低估。因为前者会降低企业利润,从而避税,后者会提高企业利润,从而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在对已确认的或有事项进行披露时,应对资产负债表中的预计负债项目区别开来,单独反映,还应该在附注中对预计负债的形成原因及金额作披露。对于管理当局而言,除了应当以企业取得的会计资料为依据,还应充分考虑内外环境,必要时还要独立参考专家的意见,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度与可信度。同时,还应该注意到,虽然有些或有事项目前不能在会计报表内予以确认,但随着影响或有资产及或有负债多种因素的不断变动,企业应当对那些或有事项充分关注。准则过分顾及了企业利益的保护,而忽视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或有事项披露不够合理,这些也是有待加强的。
3.4 加强或有事项的内外控制 或有事项的外部控制即外部监管,应该主要在两个方面改进,一是提高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强化发现违规行为的能力,加大违约成本。二是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加强上市公司的审计轮换制。
在或有事项的内部控制方面,重点就是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对自己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有正确、深入的认识,具备较强的忧患意识。对可能产生损失的或有事项进行严格的事前控制,避免不利事项的发生。对已经发生的或有事项在充分披露的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滞后风险进行评估。还要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形成有效的内部会计信息监控制;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从而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经营业绩考评制度,从而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
3.5 强化资金管理,做好清理债权债务的工作 在或有事项中,存在一个所占比重大,同时涉及宏观与微观的问题,那就是企业之间三角债引起的债务诉讼和担保。我们必须对三角债的危害性有充分的认识,强化资金管理,尤其是应收账款的管理,履行好偿债义务,避免债务诉讼和担保案件的发生。
3.6 拓宽或有事项准则适用范围 在新情况日趋居多的今天,应该将保险合同、所得税等业务形成的或有事项列入适用范围,并将它们的实例作为操作指南。同样,随着金融衍生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与金融工具有关的经济业务也应该被列入到适用范围之中,而且必须及时披露这些业务的风险状况,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鑫雨,张晓慧.浅谈或有事项[J].商业文化,2011,(08).
[2]朱辉.关于新会计准则中或有事项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8,(11).
篇6
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提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通胀迹象不明显,经济处于快速恢复中,中国经济已显示出触底回升的态势。
目前,如何判断1至8月的数字,对于企业家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经济衰退是否已经触底?经济回暖是否已经开始?是该继续收缩过冬,还是开始积极拓展准备迎接春天?对这些问题的判断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制定及商业活动的开展。
在此背景下,罗兰•贝格进行了继2001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第五次大规模企业调研。调研样本为中国本土企业以及在中国运营的跨国企业高层管理者,共有近300位企业高管参与了本次调研。参与调研企业涵盖了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数超过25,000人的大型企业,也有营业收入小于10亿元,人数小于500人的中小型企业。
罗兰•贝格本年度的调研与分析,比较全面地对各个行业中的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以及企业家的信心状况做了一个展示,这在2009年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2010年的经济走向具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
危机触底迹象已现
参与罗兰•贝格2009年度调研的企业,当被问及预测本次经济危机预期的触底时间时,70%的参与调研者认为,世界经济会在2009年底前触底,仅有10%的参与调研者认为会在2010年下半年以后触底。当在预期2009年世界经济的走势时,调研者认为全球经济的下滑将达到4%。21%的参与调研者认为下滑幅度将会达到甚至突破6%,72%的参与调研者认为世界经济下滑幅度会达到或者超过4%, 仅有不到10%的参与调研者对于世界经济的增长持有乐观态度,认为2009年世界经济将会持平甚至有小幅上涨,而这10%的参与调研者大多来自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
对于不同区域市场在经济危机中的受到的影响,有超过90%的参与调研者认为北美和西欧在这次经济危机中,遭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仅有不到20%的参与调研者认为亚洲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受到严重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很多参与调研者都保持着较为乐观的估计,认为中国经济将会在2009年底前复苏的参与调研企业超过了50%, 而在欧洲,认为欧洲经济在2009年底前复苏的参与调研企业仅为13%。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与普遍存在的对中国将出现通货紧缩的忧虑相反,50%的参与调研者认为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温和通胀(大部分0-2%)的态势,相比较参与调研者对于2009年世界经济的谨慎预测,大多数参与调研者均乐观的认为中国经济在2009年仍有望保持6%-8%的增长速度。
对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参与调研者普遍认为会对整体经济和公司产生较大的帮助,有超过84%的参与调研企业认为刺激计划会对经济危机下的宏观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72%的企业认为政府的刺激计划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公司,这些公司多从事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所涉及行业以及四万亿投资计划紧密相关行业,同时也包括金融企业。
中国企业看好危机后发展
罗兰•贝格2009年度调研结果显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各国的企业都倾向于利用比较温和的措施应对经济下滑,更多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通过调整业务规划、削减人员成本以及加强流动性做为应对的主要措施,调研结果显示84%的企业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业务规划,72%的企业已采取了各种削减了成本的措施。而对于人力成本的削减,各个行业的差别较大。总体而言,约有一半的企业人力成本削减幅度小于10%,在所有参与调研企业中,仅有5%的企业考虑撤资等措施。同时,当中国参与调研企业被问及对于未来考虑的应对措施时,中国企业以及在中国运营的跨国企业表现出了对于未来更强的信心,大部分企业均表示未来对人力成本的削减会力度会逐渐缓解,46%的企业未来不会再进行削减,决定继续削减人力成本的企业也大多选择了取消额外补贴和缩短工作时间的方式。
篇7
大型企业的调查结果
■大型企业主要在投资受限和销售额下滑两方面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其中67%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认为投资受限制已成为经济危机对于企业所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
■大型企业均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25%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预计经济危机触底时间为2009年第二季度,而35%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预计经济复苏将会于2009年第三季度到来,累计65%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预测经济将于2009年年底之前呈现回暖态势,此比例高于中小企业家
■69%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认为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将会对宏观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60%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认为将会直接得益于政府的刺激计划
■大型企业对于2009年业务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38%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预计2009年营业额下滑将超过15%,同时88%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认为2009年最大挑战为盈利危机
■有27%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业认为此次危机带来了建立战略联盟以及投资并购的机遇,47%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视其为削减成本的良机,而另有40%的参与调研的大型企业认为危机帮助企业将注意力集中于核心业务和竞争力
金融企业调查结果
■大多数金融企业在2008便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其中67%的企业对危机的感受始于2008年第三季度
■40%的金融企业认为经济危机限制了企业投资,这是其对金融行业最为主要的影响;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受限还将继续对企业业务的开展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企业总体态度比较谨慎,他们中的一半预计经济将于2009年第四季度触底
■83%的企业预计2009年中国将会呈现0-2%的温和通胀,这体现了金融企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金融企业对于政府刺激计划的宏观效用持有积极态度,83%的企业认为这些政策将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良性推动作用,但只有33%的企业认为自己将会直接从中受益
■对于2009年业务,金融企业普遍持有乐观态度,85%的企业预计2009年营业额将维持原有水平,但有50%的企业认为2009年将主要面临盈利能力的挑战
■面对危机,40%的金融企业将调整业务计划作为首要对策,60%的金融企业表示没有减少人力成本
■多达80%的金融企业认为一套综合应对措施计划是最为重要的危机处理方案,100%的金融企业认为此次危机将转变为帮助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良好契机
汽车企业调查结果
■从2008开始,大多数汽车企业便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压力,其中各有47%的企业分别在200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开始受到经济危机影响
■汽车企业总体而言,态度谨慎乐观,29%的企业预计经济危机触底时间为2009年第三季度,而33%的企业预计于2009年第四季度经济将开始复苏
■对于中国经济,汽车行业很有信心,53%的企业预计2009年中国将会出现0-2%的温和通胀
■基于政府的产业振兴政策,汽车企业普遍对于政府刺激方案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他们中的40%认为宏观经济会在政策推动下会逐步走高,47%的企业认为将直接受益于政府救助政策
■尽管如此,汽车企业还是对于2009年业务持谨慎态度,37%的企业预计2009年营业额降幅将超过15%,73%认为保持盈利能力将成为2009年主要挑战
■87%的汽车企业靠削减成本来度过难关,有37%的企业削减了约15%的人力成本,并有71%的企业表示将继续实施成本削减以应危机
■汽车企业中的60%将迅速实施应对措施作为危机处理的首要关键成功因素,有67%的企业认为本次危机同时也是一个成本削减和控制的好机会
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调查结果
■与金融和汽车行业相似,大多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也是从2008年开始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的,其中一半的企业在自2008年第3季度开始对危机影响有明显感受
■67%的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认为此次经济危机严重限制了企业投资,此为最主要的影响;至于未来之主要影响,还是有33%的企业投票给投资受限
■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的总体态度比较乐观,有一半的企业认为经济危机将于2009年第四季度触底
■有50%的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预计在2009年中国将会经历幅度为2-4%的通货膨胀,这同时也显示了该行业对中国经济的百倍信心
■然而对于政府刺激计划,只有25%的企业相信自己将直接得益于政府的经济振兴方案
■能源与公用事业企业普遍对于2009年业务态度乐观,67%的企业将使2009年营业额维持原状,75%的企业认为2009年主要挑战来自盈利能力的保持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玩具;出口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166-03
中国玩具出口数量占全球玩具市场的70%左右。众所周知,2007年由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召回我国儿童玩具事件使我国的玩具出口遭受重创,加上经济危机影响,欧美技术壁垒不断升级,使我国玩具出口自2008年以来持续下降,据海关统计,2009年1―4月,我国出口玩具17.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后虽有好转,但2009年1―10月,我国玩具出口增幅较2008年同期回落16.6个百分点。这一期间我国数千家中小企业倒闭,大多数中小玩具生产出口企业的生存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在我国玩具出口中的地位――从企业结构对比分析角度看
我国的玩具生产出口企业中有近八成是私营的中小型企业。从表1中2008年1―10月我国玩具出口的海关数据可看出:三资企业在我国的玩具出口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国有企业。此处的私营企业即私营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它们数目多、规模小、出口能力较差。目前在出口额上虽不及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但它们在不断发展,其力量不容小视,在我国玩具出口贸易额的巨大总量中,其出口额相当可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玩具出口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我国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的主要特点
1.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能力有限,承受风险能力较差。
2.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员工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普遍不高。
3.诚信度普遍不高,较依赖信誉较好的中间商。
4.近年来加工贸易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为最主要的贸易方式。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1―10月,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玩具34.1亿美元,下降18.1%,占同期我国玩具出口总值的52.3%。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2.5亿美元,增长1%,占34.5%。中小企业是加工贸易的主力军。
5.主要出口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玩具,如长毛绒软体玩具、木制玩具等。且更多的是接受国外客户的订单生产,缺乏产品自主研发能力。
6.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27国)等几大传统市场,但近年来对东盟的出口大幅增长。
7.在2007年遭遇玩具召回事件后,面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增加的趋势,普遍加强了学习国际标准的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
总之,我国的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了一定的份额,但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与变化,仍然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求生存和发展。
二、我国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玩具行业生产新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的问题
2007年玩具召回事件导致了国际市场对我国玩具质量的信心大幅降低。之后,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使我国玩具出口阻力加大。除原有的美国《ATSMF963》和欧盟《EN71》质量标准外,美国于2008年以来先后实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2008消费品安全加强法》、《美国玩具安全认证程序》等新法规,欧盟自2008年12月出台《玩具安全指令提案》后,新的《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已确定将于2011年7月20日正式实施。据广东省玩具协会测算,2009年广交会中玩具类产品因技术壁垒出口成本上涨25%~30% 。
同时,很多中小企业的信息渠道并不健全,获取最新信息的能力较弱,在新增问题和突发变化面前,中小玩具出口企业更容易被对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弄得措手不及,从而遭受更多损失。
(二)国际和国内对玩具质量要求上升引起的检测费用增加的问题
国际和国内对玩具质量要求上升造成企业承担的检测费用不断增加。据了解,当前我国玩具出口企业承担的检测费用至少有以下五种:作为企业生产许可的玩具质量3C强制认证检测费用;ISO9000认证检测费用;商检及报关费用;各省商务局每年对企业的验厂费用;由于出口需要送至国际公认的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的商品或材料的检测费用等。这些费用使得中小玩具出口企业承受着更大的经济压力,而随着国际上不断增加的玩具技术性贸易壁垒,愈加频繁的质检活动也影响企业主要业务活动的开展。
(三)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动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
人民币自2007年以来不断升值导致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严重冲击我国玩具出口业。这些负面影响及其带来的损失对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则是难以避免和预料的。这些影响主要包括:
1.人民币升值导致玩具出口量减少。亚洲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又进一步加速,使我国产品面临来自成本更为低廉的印度、越南等国的竞争压力。
2.人民币升值导致单位商品利润降低。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要想通过保持原价来维持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竞争优势,则必须牺牲部分利润。例如:在2007年人民币升值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维持在1:8.29,到2009年6月27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变为1:6.83,不妨设每只玩具的成本为6元人民币,企业为了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将每只玩具的出口价格保持在1美元。则在汇率变动前每只玩具的利润为2.29元人民币,汇率变动后每只玩具的利润只有0.83元人民币,每只玩具仅仅由于汇率变动而损失1.46元人民币的利润,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越高,这种利润的损失就越大。
3.汇率变动导致工厂报价时的汇率与结汇时的汇率不一致,造成的结汇损失。
4.通货膨胀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上涨、玩具生产成本增加。
据调查,在玩具生产行业中,原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工人工资占总成本的15%~20%(但一定不能超过20%,否则企业认为无利可图),其余为企业管理、认证、检验报关等费用,用C、W、F分别表示原料成本,工人工资,企业管理、认证、检验报关费用这三部分成本费用,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价格为P,P-C-W-F=r,r即为企业所得的纯利润。用表2-1表示:
由于通货膨胀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上涨,即C上涨W上涨,在前文已述,随着国际和国内对玩具质量要求上升,检测费用增加,即F也增加,这样在P-C-W-F=r式中,由于C,W,F都增加,导致企业利润r必然减少。
(四)中小玩具出口企业面临的诚信问题及影响
对于玩具出口企业而言,诚信度的具体体现主要是交货及时和质量有保证。看似简单的要求,但对很多中小玩具出口企业来说却不易做到。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很多中小玩具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并不十分健全,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高,混乱的管理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接单过多或业务处理不当,有时无法按时完成所有订单任务。
2.实务过程中出现事先未预料到的问题即危机发生。
3.一些企业不够完善的质量检测系统和生产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差异性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
由于我国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的诚信度普遍不高,加上规模较小,销售信息渠道尚不健全,国外进口商对其信誉、产品质量等难以了解,这就为中间商的介入提供了空间,使企业相当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夺走。在玩具生产出口行业中,企业生存发展的利润空间在10%-20%,而当前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对中间商的依赖使这个利润空间很难达到20%。
(五)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当前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
除了要重视自主创新,树立品牌,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中小企业还要考虑到自身规模和生产能力的局限。很多时候,中小玩具出口企业不是接不到订单,而是在遇到大订单时,常因无法承担生产任务而不得不放弃。在当前的经济危机影响后,国际市场对中国玩具的需求虽有所萎缩,但需求总量依然很大,大型企业正积极面临挑战,从危机中寻找并获得机会。因此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必须要加速发展和增强实力,提高生产出口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三、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问题的应对措施
玩具出口需要及时掌握进口国的政策信息,中小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取信息。如:(1)加强与玩具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2)积极从政府部门获取国际上最新的玩具贸易政策并适时寻求帮助。(3)通过互联网等媒介手段及时掌握出口信息。(4)加强研究,针对国际上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跟进技术开发和新技术、新质检设备的引进。(5)加强产品质量检验,严格保证出口玩具质量。
(二)对于质检及费用增加问题的应对措施
出口企业必须注意到,在名目繁多的质检项目中,也会出现重复检验的现象。例如:同一批产品有时既接受了国内商检机构的质检,出口到国外时又须接受进口国指定的质检机构进行同样项目的检验,这就使检验费用增加。因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使企业避免接受不必要的重复性的质检,以减少其对中小玩具出口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1.选择国际互认程度高的老牌质检机构进行出口质检。因为国内的不少质检机构的国际互认程度不高,质检机构取得的能力认可大部分来自国内,在国际互认方面与老牌的国际检测机构无法相提并论。
2.选择国际权威质检机构在我国授权的机构进行出口质检,如SGS(通用公正行)认证等。企业只要通过了它们在我国国内授权的质检机构的检验,就无须在出口到进口国后再接受同样的检验,从而简化了烦琐的检验程序,节省了检验费用。
(三)对于人民币升值、汇率变动以及通货膨胀对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影响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因素的变动导致企业利润减少的问题,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应对。
1.通过考虑需求价格弹性因素改进玩具出口策略。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以外币表示的出口玩具价格上涨,导致玩具出口量减少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理论。但企业可以考虑进口国市场对玩具的需求价格弹性因素。如我国大部分出口玩具在发达国家市场属于低价玩具,不属于高档品,即进口国市场对玩具的需求价格弹性Ed<1,价格上升不会过多影响市场对商品的需求,虽然我国的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不得不上调价格,但企业可通过提高玩具质量,做好营销,通过仍相对“物美价廉”的商品来争取市场。
2.通过对汇率变动做出预测和在报价前多做计算来减少损失。当前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压力中,企业是能预见短期内人民币仍不会贬值,因此企业可以在报价前多做计算,尽量使报价合理又能减少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
3.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
(四)中小玩具出口企业面临的诚信问题的应对措施
对于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的诚信问题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可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企业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体系,企业管理者应学习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并提高专业素质。
2.应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危机攻关”的机制。对中小玩具出口企业而言,最重要便是与政府、媒体、原料供应商、商以及国外进口商等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网。当危机发生时,企业应在维护企业诚信的立场上,采用危机公关措施来维护企业的形象。
3.引进先进质检设备,完善质检系统;培训生产人员,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五)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当前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在不利的出口环境下,中小玩具出口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相关扶持政策,尽快转变贴牌生产模式,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根据新出台的国际标准,不断提高玩具的安全性、健康性和环保性,同时,转变低附加值的出口模式,开发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重视成人玩具市场的开发,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儿童玩具贸易壁垒。如此不仅有利于增强我国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改变我国玩具业打价格战的低层次竞争局面。另一方面,联合发展目前日趋成为中小企业加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笔者经过调查认为,已经过一些中小出口玩具企业的考证并已付诸实施的方案比较合理并值得向其他中小企业推广。笔者将其总结为“统一接单,分散生产,集中检测”。即中小玩具出口企业这一弱势群体应发展有主导的合作关系,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地区内的主导企业联合弱小企业“统一接单”。由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发展得较好,相对有实力和影响力并已取得国际专业机构认证的中小玩具出口企业牵头,将本地区生产规模小,竞争力弱,还无能力取得国际专业机构认证的玩具出口或生产企业联合起来,由该企业作为这一联盟的主导,对国外进口商接受数量大的玩具订单,再将任务下派。
2.主导企业将玩具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分配给各个小企业生产,即“分散生产”。
3.由拥有先进质量检测设备的主导企业对产品进行“集中检测”。
上述措施还具有以下的优点:通过“分散生产”以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专业化生产水平,保证了出口玩具质量;对于主导企业,由于只将玩具生产过程中的部分环节分配给小厂完成,不授予核心生产技术,另外在该生产联盟中只有主导企业具备接受国外进口商指定国际检验机构认证的能力,即具备较强的接受国际订单并出口的能力,并具有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这些其他小企业不具备的优势使主导企业避免了培养竞争对手的威胁;对于弱小的玩具生产或出口企业而言,通过接受更多的生产任务使它们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他们积累资本扩大自身规模和增强出口能力;此外,上述措施还有利于地区玩具出口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同行企业间的良好合作关系,避免恶性竞争,带动地区内中小玩具出口企业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金林.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3-51.
[2] 甘碧群.国际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67.
[3] 蔡继明.刘骏民.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22-71.
[4] 我国玩具企业将面临新考验[N].国际商报,2009-01-05.
[5] 中国玩具信息网.玩具内销遭遇难题[EB/OL].2008-12-12.
[6] 贸易试点网.玩具出口转内销须过3C认证关[EB/OL].2008-06-13.
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 阶段 应对措施 启示
一、引言
当前,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被《纽约时报》称为“末日博士”(Dr.Doom)的纽约大学教授罗比尼(Nouriel Roubini)早在2006年国际货币基金会议上,就预言房市将拖垮经济,重创不动产抵押的金融业,并随之引发惨重骨牌效应。当时极具争议的观点如今已成不争的事实,昔日“居者有其屋”的美梦现在却成为美国经济噩梦的“温床”。罗比尼称,产生灾难性金融和经济后果的可能日益加大,即恶性循环。经济衰退导致金融亏损更为严重,反过来,不断加剧的大规模金融亏损和金融危机更令经济衰退雪上加霜。三个原因可以说明这次经济衰退的严重性:其一,美国遭遇有史以来最惨重的房地产价格下跌,跌幅最终可达20%到30%;其二,因为信贷泡沫已从房贷扩散到其他领域,再加以不计后果的金融创新和证券化,目前持续的信贷危机最终将演变成信贷紧缩;其三,美国家庭消费数额已经超过GDP的70%以上,如果将其所有债务包括抵押贷款以及其他形式的债务累加,其实际数量远远超出他们应该消费数量;由于房价跌落以及严重的信贷紧缩,一段时期内个人消费将会出现大幅萎缩。罗比尼预测,2008年经济衰退将持续12至18个月。
二、当前美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美国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救市措施,但短期内仍无法逆转目前危急的金融局面,美国经济终将步入下行期。2008年11月25日的报告显示,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紧缩了0.5%,超过之前预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美国银行损失可能高达10,000亿美元,更有一些专家称该数字会高达20,000亿美元。随着金融危机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金融问题也在不断升级,美国政府动用准备金及其他手段保护着处在风暴中心的金融体系。从去年3月11日美联储宣布一揽子援救计划向银行和投资公司提供2,000亿美元贷款,11月23日向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再次注入200亿美元的资金,美国政府为遏制金融危机所投入的资金数额一路飙升,目前已经达60,000亿美元。这些数据反映出美国政府在应对持续扩大的金融危机漩涡所承担的巨大负债。
西北大学金融学教授、摩根大通银行前执行董事斯道维尔(David Stowell)认为,鉴于拯救资金的有限性,应该将资金主要投入到金融行业。美国总统布什说,美国经济会从目前的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经济恢复的第一步就是要保护美国的金融系统。11月25日,联储委和财政部宣布金额为8,00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用以解冻信贷市场。其中,2,000亿美元用于汽车贷款、学生贷款、信用卡欠款以及其他小型企业贷款,6,000亿美元用于购买房贷相关机构发行或担保的债务。同时,联储官员称,将要根据需要印刷美元以恢复处于瘫痪中的美国金融体系,减缓由于次贷损失引起的波及到经济方方面面的震动。美联储已经进入到支撑经济的一个新的激进的阶段,分为两个目标,即降低金融市场的恐慌和骚动以及支撑因信贷枯竭遭受重创的经济。针对第一个目标,美联储向银行以及华尔街的公司扩大贷款计划,组织援救面临倒闭的公司。针对第二个目标,则主要依赖于传统工具,即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即金融机构间隔夜贷款的利率),降低银行间拆借利率。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目前的经济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生产和消费的减少使美国金融市场问题更趋严重。美国金融风暴重创华尔街,意味着对华尔街上的家庭和企业而言要“勒紧裤带过日子”。他认为,经济的全面恢复不会立刻发生,在经济出现好转之前,经济情况还可能会继续恶化。在11月24日芝加哥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说:“面对处于危机中的经济,我们不能犹豫、不能耽搁。”他提出“代价高昂”的经济刺激方案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同时希望能够为美国经济今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该计划也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会持续几年的时间。在这个经济刺激方案中,他将优先考虑创造250万就业机会,投资道路、桥梁、学校以及洁净能源项目。
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美国前财政部长、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的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他已由奥巴马正式提名出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提出了应对目前金融危机的建议。他指出,既往金融危机中总结出许多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当应对重大金融危机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可以在反应过度方面犯错。他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市场过度反应就意味着政府应对政策和措施也应过度反应,过度反应导致的错误要比反应不足导致的错误容易纠正。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提醒我们,既然市场表现出过度反应,政策措施也要过度反应,而且还要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
第二,可信度至关重要。抵制住做出乐观的预测的行为而不是依靠采取措施行动。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为了树立信心,总会有不断的诱惑,试图通过言辞而非行动注入信心,忽略了人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第三,结束危机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公众信任和公众信心。
第四,信任的恢复需要时日,切忌期望立竿见影。
第五,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
第六,这次危机蕴藏着巨大的机遇,而且历史已证明历次金融危机结束之后都会带来绝好的机会。
篇10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物流业 措施
一、金融危机下大连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1、负面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范围内对各行业造成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中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国——欧美的经济逐渐萧条,对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据有关人员估计,2009行业外贸物流业务量下滑有30%以上,外围经济一萧条,各个行业的需求量随即减少,这也意味着进出口贸易量随之减少,下游的物流业必然受到冲击,大连物流业也不例外,负面影响有如下几个。
(1)客户支付风险。这类风险更多存在于运输合同纠纷中。因为国外客户迟延或无力履行贸易合同,发货人无法及时或根本收不到货款,为转嫁损失就以此为借口拖延或拒付运费。有的客户无法收到货款,丧失了支付能力,虽然可以拍卖货物抵偿运杂费或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权益,但有时候并不能保证完全抵消债务。
(2)同行业务风险。作为国内传统的中小货代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低成本运营,抗风险的能力很低。在同行业务合作中,一旦遇到对方因坏账导致的经营困难或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权益就会受到损失。大多数货代公司没有什么固定资产,即使通过诉讼的方式,也无多少资产可供执行。因此,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损失扩大。
(3)其他风险。包括船公司倒闭的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国家政策性风险、投资风险、租赁风险、意外事故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物流行业近期呈现出三大变化趋势,即需求疲软且客户要求改变、重塑物流服务内容;利润被进一步挤压且波动性增强,亟待成本优化;投资意愿升温,行业整合加速。这都将改变物流行业的竞争格局并影响业内企业的竞争方式。
2、大连口岸吞吐量仍保持增长
作为大连市政府指定的大连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大连口岸物流网掌握的数据颇具权威。该网站数据显示,国内大多数港口的口岸吞吐量从2008年7月便出现明显下滑,大连口岸的吞吐量则在10月突然跳水,11月及12月的外贸集装箱运输量持续了下滑趋势。集装箱堆场负责人表示,近期外贸出口的集装箱运输量约为2007同期的一半。据介绍,物流行业的企业经营成本已增长近四成,目前已有超过四成的物流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行内人士普遍预计这一轮严峻的时期可能会延续至2009年9月。
虽然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大连口岸的吞吐量的增长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只是增长率下降了,至少还在增长,但增长主要依赖于内贸。2009年1月至2月,大连港集团累计完成吞吐量3156.9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3.7%,完成集装箱64万标准箱,保持了港口生产平稳增长的态势。
二、金融危机下大连物流业的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下,大连物流业应如何应对,成为摆在物流企业面前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依赖于企业自身要不断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大环境和政策的支持。
1、适应需求,适当超前
尽管大连市发展现代物流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但经济面临低谷也正是我们从新调整、积蓄力量、蓄势待发的时候。我们要坚持适应需求,适当超前的方针,搞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大连航运中心建设和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硬环境。一是抓好港口建设,重点抓好大窑湾集装箱三期工程,适时搞好大窑湾北岸和长兴岛的码头开发建设。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空运物流将会快速增长。因此,要搞好周水子国际机场的改扩工作,以适应近期航空运输快速增长的需要。二是抓好物流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保税港的政策功能,完善查验、中转、仓储、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保税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满足“一岛三湾”未来3亿吨吞吐总量、1000万TEU集装箱吞吐量的需要,积极筹划在大黑山以北辟建10平方公里左右的物流园区。要围绕大连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和企业的物流需求,抓紧建立具有大连特点和优势的专业物流中心,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物流分拨中心(如石化产品、粮食及加工品、水产品、钢材、木材、机电产品、建筑装修材料等)。要搞好联结陆港、贯通城乡的物流通道建设,建立健全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2、减少开支,缩减成本
为应对订单量的下滑,多数物流公司停止扩张计划,重新清理班车、航空线路,通过股东们的注资缓解资金压力,控制成本和限制规模成为最重要的“御寒”手段。然而控制成本以安全度过金融危机,不能以牺牲客户体验为代价。物流企业竞争的焦点早已从成本的竞争演变为满足顾客个性化的要求。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降低人力和各种资源消耗的同时让顾客体验到更快的物流处理速度和更强的物流处理能力,满足市场多变的需求,是物流行业竞争力的核心。
在整个产业链出现物流需求缩减的同时,物流行业应该更注重对用户体验的保护,其核心就是通过信息化合理调配资源,保障物流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必要的超额成本支出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因为控制成本而牺牲客户体验,则将导致物流业更大的失败。
3、增加融资渠道,加快资金回笼
增加融资渠道,不要等没钱时再去想办法,若资金有困难时,应该先转变思路。资金缺口小可以用信用卡去套现来暂时维持,资金缺口大则需要去找银行或增加投资者来实现。
减少应收款项、加大追款力度并注意客户的动态,非常时期非常小心。回款的状态关系到公司的正常运作,若有可能多做些回款速度快、利润低些的客户或产品也行,现金流决定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要有防范意识,对每单业务都要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防止风险的发生或者减少风险的发生。在公司内部,要加强对员工业务行为的规范,加强印章管理。对客户进行甄别,了解客户资信状况,对规模较小的制造型企业、贸易公司、中小规模的同行尽量不给账期。在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付款买单客户一定要事先声明,同意公司在提单释放前有权留置所有单据。
4、扩大内需,加强服务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