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创新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育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文教育创新

篇1

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十分重要。

“教学”一词包括“教”和“学”两个成份,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而忽略了“学”;只强调教师的主观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教书的目的是学生学有所成,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所以应该更注重学的效果,学的结果。应此,新课程中应该更突出学生的地位,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教学工作成功与否,我们总是听见在评价一堂课时,总是说引导的十分自然,问题提得恰如其分,而我们为何不反向来思考一下,教师的思路、引导十分清晰、准确,是否意味着全班几十人放弃自己各自的思路而屈从于教师一人的思路呢?以此看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教学观念,形成自由、活泼、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课堂氛围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其次,中学语文中的创新教育要有全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灌输器,学生是储存容器;教师在课堂上口干舌燥、照本宣科,而学生却是不知所云。教师提供时间+汗水、日光+灯光的学习方式,而学生早已厌倦枯燥的学习生活,这样就几乎抹煞了学生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更期待新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方法的实现必须要考虑这几点:(一),如何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一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二),是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点的重要了。(三),是否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坚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更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四),是否引导学生走出课堂的拘囿。要引导学生大胆的从课内、课本知识走开去,在课内知识的骨架上增添课外知识丰富的血肉,让血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出学生创新的火花。

再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也成为创新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篇2

一、语文教学的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不仅仅是教师或者学生单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教师、学生、家长、现行的高考体制和教学改革都从某些方面制约着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1.只认《考纲》不认《教纲》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针对教材提供的教学主线,教师的教授内容应该以教学大纲为准。但是,高中教学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区别就在于高中是为了高考,高考又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改变命运的转折点。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往往不以教学大纲为准进行教学,而是以《考试大纲》为准进行教学。可以说,整个高中的语文教学几乎都是围绕《考试大纲》展开的。《考纲》考什么,教师教什么,重点考的内容无数次在重复,不考的干脆跳过。定期进行的教研活动也是以《考纲》为中心展开,分析考点、热点、考试动向,教师交流的主题也是怎样深入挖掘考纲内容。专家对《考纲》的分析,也是异常火爆。这种以《考试大纲》代替《教学大纲》的做法,严重影响并制约着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2.参考资料反客为主

语文教师把复习资料的内容移植到教学之中,或补充、诠释教材,或取代教材,不是广泛深入地挖掘教材内涵,与文本对话,讲自己的剖析,而是津津乐道地讲资料,当资料编者的传声筒,唯资料是尊。考试不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学习实际命题,而是找资料搞剪辑组合。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推介和要求购资料、读资料、做资料上的题。教师和教研组常常用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比较资料与高考的吻合度以便更好地选用。这种以资料取代教材的倾向严重限制了师生的教与学,严重制约着高中语文教学的增效。教学资料是对教材局部的解读,况且编资料者的认知水平、认知风格、认知角度各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博大精深的教材,再好的资料也难以穷尽其意。资料的有限性与教材的无限性的矛盾很难化解。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教材为本,再辅以适当的资料,才能真正实现锦上添花的语文教学目标。

3.注重分数,忽视素质教育

以考试分值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标尺,并以高校录取分数线佐之,认为考试分值等于语文素质。于是,教师把教学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聚焦在如何提高考试分值上,考试易得分的就重点讲,像诗歌鉴赏和写作得高分或低分可能性都不大的就略讲。写作文则把重点放在强调字迹工整,开头结尾尽力写好上,即唯分数是图。而学生则精心挑选易得高分点,如背范文,做资料上的模拟题以应试等,功夫不花在练内功强素质上,而花在如何巧妙应试之上以求立竿见影。这种以分值取代素质的倾向,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制约了语文教学效果。

二、适应时展,创新语文教育

1.切忌为了高考教学

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育展开,教育的核心仍然是教书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高中语文教学虽然是为了高考取得好的成绩,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现代文、古诗词,通过对语文课本的研读,我们可以留下一个时代的记忆。所以说,高中的语文教学,还是应该回归教学大纲,也可以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相结合。在高一高二进行课本教学的时候以教学大纲为主,主要向学生讲述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大部分高考重点还是来自课本,只有通过对课本的研读,才能慢慢掌握语文技巧。可以在教学的同时,慢慢将《考试大纲》渗透在教学中。从进入高三开始,再以《考试大纲》为主,冲刺高考,复习重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高一高二充分品读中国的经典文化,高三一鼓作气,冲刺高考。如果从高一就开始针对高考进行学习,学生会产生疲乏状态。

2.以教材为中心

任何形式的资料书和辅导书,其实都是以教材为中心编写的,只不过会在其他方面充实其内容,比如一首诗的延伸,可以介绍诗人所在的历史时代、生活背景和诗人的其他作品。那种以参考资料为中心的复习策略是有偏颇的。参考资料多而杂,有些内容是不涉及考试范围的,而且现在的复习资料五花八门,其实内容都是相互抄袭借鉴。万变不离其宗,学生复习或者教师参考认准其中一本就可以,过多无益。在整个高中语文学习中,仍然是要以教材、教学大纲为中心。教材就是《教学大纲》的延伸和载体,对语文教材的学习是培养语文素养、文学气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一些考试技巧,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一种语文精神。

3.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而教育是最好的手段,因为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所以说,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都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不能为了分数,为了考试,为了上一个好大学就忽视了素质教育。当今社会,成功的人不一定是名牌大学毕业,工作能力强的人当年高考不一定分数很高,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个人修养和素质都非常高。目前很多高校的学生行为素质并不为人称赞。在很多人仰望的所谓的“好孩子”,爱学习、成绩好的一类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缺少交际能力,不善于与人沟通,甚至不懂得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这和目前的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有直接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不需要只会考试,死读书的人。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是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3

论文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法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下,严重束缚着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同步发展。

工具性着眼于形式,人文性则侧重它的内容,而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形式的内容,也不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片面强调形式或者内容都是不正确的。抛开工具性而片面强调人文性,忽视了“语文”的掌握与运用;只追求知识、技能、技巧,而舍弃思想、情感、个性等人文思想的呆板工具化教学都是片面的。我们应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校有侧重地运用,做到二者兼顾。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展示人类文化的无穷魅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由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因循守旧,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主要是一只粉笔,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走上讲台就开始传统的辛苦的讲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由教师进行安排;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虽然也可与教师进行交流,但大多是单向的,双向交流并不占主导地位;对教学资源的要求相对简单,通常是具备书本、黑板、粉笔、纸张等即可;学习过程相对封闭、保守和紧张,学生、教师所接受和讲授的知识均不超出书本范围。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生完全处于接受学习的被动的填鸭教学中,没有主动参与积极参的机会,同时导致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强,即使有这方面的愿望,也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不能有机结合。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小学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的相关设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极大地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图文并茂地把课堂知识展现给学生。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相反的作用。很多学校把多媒体教学当作一种时髦,并没有真正把多媒体的功能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听过多的录音和看过多的大屏幕,过多地采用表演、演示等手段。这样往往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耽误了学生体悟、读背的时间。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中体现很少,出现了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脱节,背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探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方式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通过教学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和思维训练,在大力推进创新教育的今天,伴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行,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放、多元化原则。

只有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能激发创新得意识,加大创新尝试。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而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兴趣活动,加强课外阅读,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他们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中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有助于他们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方法。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方式是一种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教学方式,它把很多科学技术应用到了教学中来。多媒体并不等于现代教学方式,也就是在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并不就是现代教学了。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学观念。一是学生是现代教学方式的主体,转化学生的从属地位,将学生的地位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参与者。可以利用话筒这种手段现场采访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教学方式。二是要注意多媒体不是教学的全部,它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学校的主体永远是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音频和图片,利用电教手段把抽象、空洞的条文化为具体、生动的画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因为学生并没有走出校园亲自观察的机会,经过剪辑后的录像带恰可解决这一问题,使之成为学生认知事物的帮手和学习的工具。

2.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

固定的思维方式是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障碍。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力求求新求异,提倡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锻炼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锻炼这种思维方式,变因为果或者变果为因,从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2)正确反推,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冲破习惯思维的羁绊、不落窠臼、标新立异为主要特征。通俗地讲,求异思维就是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思考,以探求不同见解、不同结论的思维。它的目的在于求得对问题更全面、更正确、更深刻的认识。求异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层次。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这种思维方式改变已经讲解过的课文的某些条件,启发他们从反面进行分析推理,找出事物的正反面,从不同的方面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弄清楚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3)多向探求,多向思维。每篇课文都有每篇课文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由此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逐步养成多方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3.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1)激趣设疑,诱发思维。小学课文并不是每篇都特别精彩,有很多课文是常识性的知识,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解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我们就必须引入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按照预定的问题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感到新奇又难以理解,从而诱发他们的思维。这样带着疑问学习语文,效果更佳。

(2)变序设疑,启发思维。根据课文的难易点和重点,把课文中讲解的顺序颠倒一下,先把果说出来,再由果导因,这样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3)层层设疑,训练思维。讲解课文就得像电视连续剧,每一环都是相互连接的,一环套一环,一问套一问,相互串联。这样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立即进入思维状态。

(4)想象设疑,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有一部分课文并不是教师用语言完全能够表达清楚的,有些是只可意会,这样的课文我们在教学中就要设置一些疑问,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自己续写课文的结局。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杨再隋等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语文出版社,2002,(第7版).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发展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进行发展与创新。小学语文教育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扬长避短,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发现我国传统小学语文教育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手段,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自由想象力以及创造精神。从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进而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分析表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形成这种弊端的主要原因在于:诸多院校和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本质;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发展不平衡,往往一名教师教授多门课程;同时有的教师语文专业素养不够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

语文教育是一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艺术涵养的教学学科,语文教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仍处于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起点,依然保留着应试教育的体系与教学观念,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和限制性,与其他国家教育理念或其他院校的教育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距。

小学语文教育是语文的基础教育,是我国文化、思想发展的重要组成基础。因此,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今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全球化发展,我国语文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中英语教育和特长教育是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然而,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说,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育部门针对小学生语文教育,提出了迎合时展的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小学语文教育信息化发展,重点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并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发展新型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我国语文教育改革。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创新是时展的动力源泉,在我国文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创新”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字体的创立、字义的革新、文学思想的创新等等。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传播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呈现下滑趋势,这就需要我国小学语文教育进行创新性发展。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如诗、词、歌、赋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与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其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语文学习课外兴趣小组,从而延伸语文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当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语文教育来说,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参与性,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在时代在不断进步,教育深化的改革的发展环境下,小学语文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实现创新发展。明确未来小学语文的教育目标,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是现今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小学语文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都是由教师制定完成后“填充”给学生的。这就导致教师的语文素养决定了学生语文知识的范围,从而限制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通过人类自身潜在的创新能力,为科学文化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是现代化教育的理念,所以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革新传统的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如果说体制的革新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框架,那么教育模式的创新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依据现代化科技设备的普遍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相应的教学设备,选择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为现今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例如,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听、读”模式,使学生通过“看”进而欣赏语文知识的魅力。同时,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现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方面培养。例如,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对于心理发展、事物认识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化素养,从而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打下基础。

三、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目前,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现今小学语文教育日益革新的基础上,为实现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小学教师应该通过树立先进的语文教育观念,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通过充实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科学技术素养,并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小学语文教育要与时俱进,紧密的与时展相结合。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投影仪,计算机技术设备、多媒体软件应用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与课堂灵动性。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开拓学生思维与创造能力。由此可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机智能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多样性发展的教学方法将成为窝工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发展的需求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教育模式现展已成为小学现代化教育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在教师教学思想上,在教学形式和体系上也要得到创新与发展,才能为我国教育体系带来突破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杨喜燕. 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现状分析与优化建议[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陈q. 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比较研究[D].长江大学,2013.

篇5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思维和语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由于语言和思维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特别便利的条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语文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一、培养中学语文创新思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学阶段的学生,其创新思维正处于一个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思维的发展状况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极其重要。

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关系到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而且也关系到我国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发,是《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也是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创造性的具体体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可见新课标既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在教学理论方面,还是在教学实践方面,我们现阶段的重点都应该放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上。

二、语文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如今,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中学语文能力最重要的方面是思维,而思维方面的最高层次突出表现在创新思维上。中学生创造能力能否得到提高,最终取决于创新思维能否得到培养。

(一)自主学习和独立的思维能力是中学语文教育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

1.优化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挥的环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1]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课堂,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充分引导。要施行语文课的创新教育,培养中学生语文创新思维,必须转换以往教师为主导的角色,把教师的角色由唯我独尊的权威性变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与倡导者,而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应“关爱之心”多于“严厉之心”,语文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与课文作者不一样的看法,当出现有争议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采取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不轻易否定每一位同学的观点,以做到“引路人”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员”的角色;学生在课堂上如果真有需要纠正的思想,作为教师绝对不能冷嘲热讽,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必要时给予启发或点拨。教师要不断保持对学生的关注和期待,在课堂上要努力消除学生课堂的胆怯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断激励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敢于探索新思想和新观点。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才会得到解放,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才能产生创新思维。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给学生充分的思想自由,培养其独立的思维能力

独立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只有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以充分的思想自由,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才能培养其思维的独立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含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是主体对表象进行加工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靠学生自由的思想空间和独立的思维能力才能完成的,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自由的思维空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每个学生都是创造者,其内心都有创造的欲望,都希望自己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思想自由,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树立独立的思维意识,有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意见。

总之,中学语文这门学科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大使命,而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的思维能力是其前提和基础。只有在以后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加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的能力,才能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探索和领悟意识的增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发挥出来,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开发。

(二) 在问题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语文创新思维

语文问题教学是以学生自愿学习语文这门功课为基点,以语文中的问题为主线,激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和创新的欲望,逐步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形成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乐于创新的教学活动。

1.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创新思维的发挥

所谓创设中学语文问题情境,是指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以问题为驱动,精心设计的语文教学环境和教学思路。学生能否进行课堂探究活动,开发其创新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

2.通过中学语文课堂引导质疑,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2]可见质疑问难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和动力,是学生积极创新的一个思维过程。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的能力,往往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3]质疑的过程,也是创新思维的潜力不断被挖掘和发挥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只有开动脑筋,主动思考,才能从语文课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进行思维的不断探索和深化,进而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语文教学中发现新的事物,对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勇于提问的精神给予肯定,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孔乙已》这篇课文中,“鲁迅先生在课文最后一句写到:‘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教师可以抓住‘大约’和‘的确’

这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质疑。[4]又如《故乡》一课,作者可以抓住“心绪”一词引导学生质疑:“心绪”何意?“我”回了离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心绪”应该是非常激动和高兴的,可“我”为什么没有好的“心绪”?从而引导学生在质疑中理解课文内容,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提问法,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在问题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形式,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开发。批判性思维是在引导学生认知过程中对比自己的思维和他人的思维,在对比中理解各种问题的现象和不同的观点,并作出自己独特的思维判断,进行自我监控的形式。[4]批判思维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自己独特的思维形式的创造,得出自认为比较合理的结论,学生的主动思维得到激活,其蕴含着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5]“如《看云识天气》这篇说明性题材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一句话:‘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底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句话中‘往往’和‘常常’都不是精确的概念,在这篇说明文中使用恰当吗?准确吗?这些批判性的问题一旦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其创造性思维也就相应地得到了开发”。[6]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问题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仅需要我们深入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更新思想。

中学语文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也不是通过一两种方法就能培养的,其必须要从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切实进行各个语文教学环节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思想的积极性;另外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共同作用的力量,不断开辟对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领域,推进中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的研究深度,逐渐从语文课内培养创新思维走向课外,从学习的观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到具体生活的观念中来培养,为更大程度的培养中学语文创新思维的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肖秀丽.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语文教学,2009,(7).

[2]赵艳玲.高中语文阅读质疑能力培养意义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刘冬梅.在问题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王玮.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及其在课程中的运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措施

目前小学教育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在人是否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逆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虽然小学生人生阅历少、知识储备少,但是也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也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措施的改进和创新,来达到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鉴于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实施场所,因此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好、学生思维活跃。同时,笔者要强调的还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

一、观察比较法

此法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在一般的看图说话、看图作文中都要用到。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强调细节能够锻炼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让他们考虑问题、观察事物更全面,而且在写作和陈述训练中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表达内容和方式的完整性。

二、迁移法

迁移法是学生向优秀作品学习时的一个主要方法,只有通过模仿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在文章结构、一些生字词应用等方面,迁移法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在具体应用中,教师要先着重讲解被模仿的文章,引导学生如何迁移使用,从而达到以一点带动全篇、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应该说,迁移法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尝到自学成功的乐趣,思维得到训练。

三、分析综合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教授字、词、句,只有让他们理解这些,才能找到课本本质和非本质的内容,并最终通过综合,对课文主旨、中心思想等进行概括,只有通过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小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也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

四、表演法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超过半小时的课堂学习是不容易的,而如果换成表演互动参与学习,效果和接受程度就大不一样了。因此教师应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尽量根据实际情况多安排学生以参与式的表演方法来学习情节比较生动的课文,比如一些童话、寓言故事等等。通过表演,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都得到了发展,并且能够在教师的总结下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目前,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增加,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推动着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教育工作人员一定要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扬弃”,不断推陈出新。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积累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应存在较大差异。教材编写人员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的语文教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级间的学习重点和学习内容存在相应差别。我国各个省市和区域学习的语文教材版本各不相同,但是基本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几大方面,这些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目前,我国多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对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开展微课。

目前多媒体在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和推广,多媒体更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仍十分有限,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反复说明,则很容易被形式花哨的多媒体素材吸引,忽略教育教学的实质内容,出现严重的本末倒置问题。因此,部分教师开始尝试微课教学,教师通过利用教学视频,完整地融合课标要求,对学生提出教学问题,让他们充分思考。微课的优点在于更具有针对性,对难点问题的解析更透彻,同时可以有效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更多思考机会。早在2010年,广东省的多所小学就已经开始了微课教学,这种模式收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学习语文更主动,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许多教育杂志都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报道,并给出了一致好评。

(二)尊重学生,进行课堂翻转。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教育人员不断创新的结果。传统语文课堂主要依赖教师讲解,导致很多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转化,学生更多地占据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高年级小学生,因为他们对教学重点更明确。翻转课堂与微课堂一样都是国家教育部管理中心重点推进的项目,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对教学内容形成独特理解,并在教师指导下找到正确答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互相合作中形成更亲密的同学、师生关系。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后学习,在与学生讨论之后,让学生自发组织讨论会、话剧表演等课堂模式,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对其中偏颇提出清晰的指正,很多家长表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语文教学当成一种乐趣。

(三)创新形式,进行课堂游戏。

课堂游戏的设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教学方法是基于小学生爱动、爱玩的天性设计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生拉硬套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可能适得其反,利用课堂游戏模式,学生可以在玩耍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有效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但是进行课堂游戏要注意不能脱离主题,教师要围绕教学计划和课标要求进行有益的教学设计。如某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为了教会学生“b和p”的发音和拼写,教师设计了摆字母、做实验、贴花瓣等教学游戏,让每一个孩子都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充分了解这两个拼音字母之间的区别。也有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游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等融合在一起,吸引学生注意力。

总而言之,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时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突破和改良,在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的同时,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保证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刘利达.探究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时代教育,2015(06).

[2]张凤巍.基于少教多学理念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J].时代教育,2014(06).

[3]王庭波.小学语文“视域融合”教学范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理念;传统教育;语文教育

一、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单一的传授教育手段,从而导致小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受到阻碍与束缚。单向的“要我学”从思想相就限制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没有了自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的教育模式智慧导致教学任务与效果停滞不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枯燥的课本知识在这时很难勾起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向往。从客观的角度来讲,传统的考试制度,扼制了学生对与语文创作的发挥力。能够激发学生内在最大的潜能才是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一味的模仿只会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阻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之所以没有发挥出它真正的功能和意义,很多方面在于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平衡,重视程度也不高等,教师专业技能的欠缺直接导致教学成果的低效率。

语文教育是一门特别能够培养学生文学造诣和艺术修养的学科,我国语文历史发展悠久,更是涌现出一批至今仍对我国文学界有着重大影响的诗人学者,他们在文学界所取得的成就也同样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体系的基础之上,这样的教育理念就导致了当今语文教育模式的约束性与滞后性,大部分院校的教育理念还是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语文基础知识教育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它是构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力量,我国当代小学语文教育不但要注重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培养更应当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对于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通过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进行对扩展其在其他领域的发展,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课程再经历了相当长时期的历练之后,已经有了属于自身的特有的模式与理念,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英语教育以及其他课外特长课程的培养已经开始威胁到我国语文教育的主导地位,然而我们应当清楚的是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教育对与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社会还是比较陌生的小学生,语文教育应当提到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议程。

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决定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对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在高新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新颖的学习模式学习枯燥的课本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的单一的接受模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悠悠华夏文明五千年光辉历史,我们的祖先凭借自己卓越的聪明才智,在人类创造的艺术长河之中留下了色彩斑斓的痕迹。中国文学对于写意的创作手法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对与小学生文学思维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小学语文基础教育颇受冷遇,关注民族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追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对于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安排中将我国传统诗歌融入其中,调动学生学习我国传统诗歌和深远文化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另外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对于小学生学习我国语文知识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浅显易懂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文学修养。借鉴其他科目对于我国传统语文的介绍学习,将其知识融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做到相互融合的方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发散性思维对于艺术创造的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创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作为基础类课程而言单一的被接受模式会导致教学目标的事倍功半,所以是否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积极地参与感对于语文学习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创新是任何事物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墨守陈规只会导致落后,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创新,所以,为了可以和世界同步前行,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所定制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无论外部环境为你提供怎样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示的专业水准才是决定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尤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拥有的专业水准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拥有良好基础条件的专业知识之下,不断学习和改进在教学中的手段,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她所掌握的知识需要在其原有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加工和改良,再将其传授与学生。更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语文教师更加需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将语文学习中的文学价值通过语文这一载体传达给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文学修养的深层次提高。对于初入学校的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关心爱护学生,不仅在学业上给与学生帮助,更要在生活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是希望通过人类自身的潜在创新能力为科学文化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我们需要改进和完善我国教育体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影响力。

针对院校而言,学校应当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将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从而优化教学的枯燥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更能够吸引尚处于多动期间的儿童,我们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学习是相通的。素质教育之所以被提上我国教育事业的纲领上来,就是因为内在文化队外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为深远。所以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之中必将为小学语文教育添加新鲜的血液和活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因素,尤其是对于胜利以及心理发展尚部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这样的自管知道之下才能够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

三、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体系当中,小学语文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小学教育院校要在选拔教师的过程当中严格把关,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更要有超出一般教师的耐心,只有这样全方面发展的教师才能够在教育小学生语文的过程当中发挥出超常的功效。这样的教师的职能的转变与革新,是在突破传统教育体系的模式之下,改变为教育过程的辅助者与参与者,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改变教育理念势在必行,只有与时展的脚步吻合才能够在新的技术新的局势之下找到自身体系的立足之处。以学生为教育根本的教学理念已经在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体系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先进的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与新科技时代下的教育理念。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课件制作技术才能够不但满足日益革新的当代小学语文教育。

在这个信息时代社会,小学语文教育要与时展紧紧结合,利用先进的科技产物辅助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又以主要的发展趋势,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高科技产物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与立体感,这样的课堂教育模式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通过教学引导的模式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才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育的前景所在。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与创新,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体制建设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工智能工具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与理念为我国教育体制又一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人工智能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对我国教育方法,教育思想乃至教育体制的一次全新改革和创新,其在人类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面对观念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理应采取相关的模式与之齐头并进,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在形式上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更需要在理念上为我国教育体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晓明,张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育;创新能力;发展契机

语文教育是中职院校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各项知识的基础,可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多事中职院校仍然使用单一的传授是教育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制约了学生创新和能力的培养,可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善于进步,人们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创新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从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分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中职语文的教育水平。

一、更新教育理念,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育理念过于单一、落后,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职业教育学校更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打两天实践型人才的重任,更应该不断创新,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与教学观。首先,就是教育观,全新的教育观主要包括职业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教师不改变教育观念,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必然会受到压制,无法得到正确的引导。所以,教师观念的更新才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点,一个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教育经验,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其次,就是教学观,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语文新课改就不能有效实施。所以,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如语文教学中一堂课的总体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每一个问题从哪个角度提出等等,莫不受教育观念的制约。因此,改变传统旧观念,树立语文教学新观念,清洗大脑旧思想,是改革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三是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要与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相融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改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等先进教学手段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与学习工具,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大量丰富的信息,还能将各种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所以,在进行中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创新教学方法。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而语文作为学习各项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可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如果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则会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引导学生们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与传统的阅读相比,这种丰富的感官享受则会让学生对其中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创设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中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环境的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培养语文素养的环境,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例如可以采用较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朗读,也可以选择适合的文章进行剧情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不断督促学生阅读各种书籍,阅读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各种资料都将有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互动过程。首先,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师生平等处在一个平台上,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彼此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在交往中与学生真诚对话,在互动中充满关爱。其次,教师要放下权威的架子“,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讨论,作讨论的“首席者”“,学生讨论如有错误得纠正,如有缺漏得补充,如有完全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还得指出来,加以阐发。”这样和学生成为朋友,一起共享讨论知识和经验的乐趣。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讨论中有“独创成功的”。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而且创造精神也得到解放,有利于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能够根据已知信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从不同面面得到多种答案,也就是所谓的发散性思维。所以,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积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中,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集中思维训练,无论是在日常教学还是在考试中一旦车忑与大众思维模式不同的答案就会被判定为错误,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习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取得良好成绩,就会严格按照老师要求以及课本内容进行作答,完全忽视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可是,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更应该走出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倾向,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方面,积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语文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向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进行多种解答。这一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各道高校的重点,而中职教育学校作为想社会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基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只有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次,就是要创设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彭华,湖南娄底市双峰县人,中文本科,讲师,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18年。

参考文献:

[1]赵焱霞.??中职语文教学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J]. 新课程(下). 2011.05:40-42

[2]王世玉.??如何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11:19-21

[3]金素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J]. 硅谷. 2009.07:22-24

[4]王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的关系探究 [J]. 才智. 2010.11:45-47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文化内涵;培养;路径

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内容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材给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提供有力的根据,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人生态度、价值观、个性人格、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凭借有益教学元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开展文化内涵的培养。

一、尊重学生个体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文化内涵培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就会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有针对的教学,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优美的句子,对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让不同的选择对文章段落进行选择进而进行赏析,比如在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段落进行赏析,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赏析心得,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特别是这一课中关于小兴安岭环境的介绍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进而上升了内心的美。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选择,增强个体表达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就需要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般来说,把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形形的人或形形的事,因此,根据学生的生活特点,教师就可以在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对主人翁所处的环境进行讲解,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寒冷、饥饿、害怕等感觉,进而让学生发至内心的深刻的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境地。并最终达到让学生珍惜美好生活,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其次,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感悟的教育。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色彩,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以来,由于一些教师较多的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文、情感素养的教育,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对此,在语文教师工作中,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的想方设法的把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课文内容的人文情感。

三、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学任务。不少教师都非常重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当然,这种做法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的。实际上,在培养学生阅读方面,不仅仅要重视课堂内阅读,更重要的是要强化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在有限的课程时间进行阅读比较浪费课堂时间,而课外阅读不占有课堂时间。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对此,教师可以推荐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内涵的课外文章或者书籍、著作,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区阅读。另外,教师还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如何做好课外阅读,不仅仅要重视阅读数量,更要注重阅读质量,给学生指明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有效的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定期检查,比如撰写课外阅读学习心得、学习小结,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得学生正确的把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根据自身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总结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和文化涵养的方法。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重视学生的文化实践

实践有助于强化知识的学习,在对学生进行文化内涵的培养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让学生多多的参与文化实践,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不少关于人文环境、人的内心世界等方面的描述,对此,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在古诗《游园不值》时,如果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的话,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郊外去观看。或者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组织在校园内的操场上,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各种植物,让学生获得人文内涵的提升。

总之,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人文内涵,就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运用学生人文内涵培养的基本方法,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学生的文化实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