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建议

篇1

一、龙港经济发展概况

⒈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龙港依托先发的市场机制优势和快速的技术进步,十九年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印刷、礼品、纺织、塑编等为特色产业的块状经济。××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美元,工业总产值亿元,人均收入元,民间资金雄厚,至××年年底,全镇各项存款余额达亿元。目前全镇共有股份合作企业家、私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家,年产值万以上的企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家,超千万元的企业家。

⒉产业特色明显。我镇印刷、礼品、塑编等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特别是印刷业已形成了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的生产服务体系,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去年被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授予“中国印刷城”称号。全镇共有印刷企业多家,年,实现产值亿元,占全省印刷业总产值近。同时,近年来,我镇礼品业依托温州礼品城这一平台得到了迅猛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品牌逐步打响。目前,我镇正在积极申报“中国礼品之都”。

⒊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日益完善。近年来,我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功能日益完善,龙金大道、温州礼品城、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一批与促进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随着高速公路、温福铁路、世纪大道、瓯南大桥等建设的加快,我镇对外大交通框架正在形成,区位优势将大大增强。目前,全镇共有个省级农业园区、个工业园区、多个专业市场,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等服务功能齐全。

⒋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当前,国内大中城市的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为龙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龙港的城市发展定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和温州市“十五”规划已明确把龙港定位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国家正在修订设市标准,准备选择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撤镇设市,发展成为带动能力更强的小城市。去年以来,我镇投资信心明显增强,房地产逐步升温,资金出现了回流现象,新一轮投资热正在形成,个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的启动建设,促进了我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我镇今后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是,龙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现有体制阻碍经济的发展。虽然我镇在年被国家十一个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在政府职能、机构设置及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但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城镇规模的扩大,出现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协调,现有的城镇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陷入了“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二是经济发展不快,产业集聚度不够。投资环境不尽人意,企业外流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三是用地指标严重不足。龙港是工业大镇、经济强镇,按照城市化发展的要求,要建设大型公共设施、工业园区等。由于受用地指标的限制,使一些项目无法安排或时效性不强。四是财政运行困难。建设项目和可用资金矛盾十分突出,影响了一些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今后的经济发展思路

龙港发展总体上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小渔村发展成为“农民城”,第二阶段由“农民城”向产业城发展,第三阶段最终发展成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目前,我镇已基本完成第一、二阶段,正在实施第三阶段发展战略。今后几年,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抓住国家准备选择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撤镇设市和国内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和升级,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城镇建设,构筑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尽快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必备的经济内涵和城市空间,积极争取龙港进入全国首批撤镇设市的行列,发展成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

(一)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是实现我镇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只有产业的快速发展,才能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跨越。同时,产业支撑是城市化的基石,没有比较发达的产业,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今后几年,我镇要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实现新的突破。

⒈建平台。抓好产业布局规划,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示范印刷工业园区、 城东工业园区、塑编工业园区建设,做好入园企业的跟踪服务,特别要抓好金田集团、瑞田钢业不锈钢生产线等个投资超亿元项目的落实和服务工作,帮助它们早日建成投产,在龙金大道规划建设平方公里的印刷、礼品产业基地。抓好专业市场建设,启动温州礼品城二期、家居装饰材料市场、劳务市场等建设,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使龙港大道两侧尽快形成商贸区。建立水产养殖和大棚蔬菜基地,完善农业科技、资金、信息服务体系,扶持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

⒉重招商。龙港的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在激发内力的同时,大力吸引投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重点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主动承接温州及其他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的文章,通过加强对龙港的投资环境的宣传,经常性地到温州及其他大中城市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千方百计地做好接收产业转移工作。要加强对在外苍南人、龙港人和周边地区的招商,将在外苍南人经济转化为龙港经济。积极探索工业园区业主制成片开发的机制,有选择性地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带动与之配套企业的引进,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形成一个新兴产业”的效果。

⒊打品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开拓市场,拓展产品领域,提高产业配套水平,保持龙港印刷业的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各类有影响力的印刷会展和产品交易会,建立“中国印刷城”商务网站,办好中国(龙港)印刷文化节,进一步扩大龙港印刷业的影响力,全力打造“中国印刷城”区域品牌。充分利用温州礼品城的优势,建设礼品加工园,促进礼品城由单一的市场销售转变为产、销、研并举的格局,实现产业和市场的联动,办好每一年一届中国轻博会礼品展,积极争取“中国礼品之都”落户龙港,进一步打响龙港礼品业的区域品牌。

⒋求创新。加快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积极引导企业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企业新产品研制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引导企业实行管理和体制创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⒌优环境。积极做好吸引企业投资的各项前期工作,进一步明确“企业在哪里建设”、“什么用地价格”、“什么时候能动工”等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对入园区的企业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简化各种审批手续,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适当降低企业进入园区的门槛,全面整顿搬运装卸业,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

城市化不是人口的简单集聚,重要的是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有效整合。城市化构筑产业化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产业化的发展。加快龙港城市化进程,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不是简单的谋求行政体制上的突破,而是为了解决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制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⒈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尽快构筑城市框架

一要高起点搞好规划。规划是城市的灵魂。要站在鳌江流域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抓好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继续抓好城市中心区详规和工业园区规划、龙港商贸区规划、夜景规划等,完成通讯、绿化等专项规划。二要构筑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龙港要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必须搞好道路网络建设,构筑城市框架。因为,道路网络是整个城市的骨架,是城市建设中见效最快的建设工程。它可以规范城市的用地性质与布局,促进土地增值,就位城市的各种管线,带动整个市容市貌、交通状况的改善。我们要构筑的城市框架是“一心”(城市中心区),“二轴”(世纪大道和中央大道),“六纵六横”(六纵:东海大通道、彩虹大道、龙翔路、人民路、中央大道、龙金大道,六横:龙港大道、西城路、白河路、站港路、海港路、世纪大道)。城市框架拉开后,城区面积将由原来的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今后几年,要加快高速公路、温福铁路、瓯南大桥、世纪大道、康居工程、白河输变电工程、电力调度中心、龙八中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为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提供一个良好的载体。三要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强化城市交通、卫生等管理,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强化城市的特色,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四要做好经营城市文章。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把经营城市的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全过程,对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重组和经营:⒈土地资源市场化。采用政府垄断、市场运作的方法,对规划区内除工业用地和公建项目用地外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⒉投资主体多元化。把专业市场、宾馆等公共配套设施推向社会,吸引民间投资,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⒊基础设施效益化。将广告经营权、停车场(点)、公交线路营运权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推向市场,实现收益型项目效益最大化,支出型项目节约化。⒋政府投入产出最大化。把政府的资金重点用于规划、道路、广场、绿化等能使城市资产整体升值的建设项目,使政府投入成为带动社会投入的导向者,成为激发再投入的源投入,实现城市建设的有效扩展。

⒉深化改革,创造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政策环境

龙港于年被国家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在行政管理、财政管理、工业管理、计划管理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龙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人口、城市规模、经济总量的不断膨胀,龙港面临着政府管理职能滞后、财政运行困难、企业融资渠道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强化政府管理职能,深化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土地被征用后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向龙港集聚。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市场机制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推进观念、体制等创新,大胆突破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条条框框。目前,国家正在修订设市标准,新的设市标准将选择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撤镇设市,发展成为带动能力更强的小城市。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龙港进入全国首批撤镇设市的行列。

三、关于加快鳌江流域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⒈要加快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大小和实力的强弱,与其内部的中心城市的实力和辐射力直接相关。鳌江是温州市三大水系之一,其流域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瓯江和飞云江两大流域,而且距离正 在不断拉大。鳌江流域苍南、平阳、文成、泰顺等个县总人口近万,占全市近,而财政收入仅为全市的。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鳌江流域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一些小城镇缺乏对自身的合理定位,盲目地争夺区域的制高点,相互之间存在“功能重复”的浪费性损耗,一直以来缺乏一个足够号召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市,缺乏龙头带动。而无论从区位优势或城镇规模和经济总量以及城市的总体布局来看,龙港、鳌江在鳌江流域的龙头地位是不可置疑的。温州市“十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市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出加快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但到目前还没有具体的举措。因此,市委、市政府应尽快成立组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专门机构,开展各项实质性的工作。

篇2

绿色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绿色经济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人们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中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按照属于人类的生活或生存方式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多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场形成了经营的新格局,并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职工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阶段,总局、分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既是考验,也是机遇。我们要善于把握机遇,从实际出发,瞄准龙头企业真抓实干,切实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为推动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立足当前,正视差距,正确分析我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近年来,农场紧紧围绕种植户增收这一核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不断提高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壮大龙头企业,使全场经济持续发展,职工收入稳定增长,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是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旱改水”17万亩,使水田总面积达到23万亩。二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投资1270万元,新建大棚集中育秧基地18个,大棚2700栋,新打机井1100眼,新购75吨浸种催芽大型设备1套、小型设备190套,投资500万元对农田渠、沟、涵、路、电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投资800万元新建晒场73000平方米;投资750万元新建供搬迁居民使用的仓储库房15000平方米。三是实现了农机装备的进一步更新。投资650万元分别在向阳和城西管理区建设高标准农机服务中心各一个。投资6800万元更新农机具1774台套,其中高性能水稻插秧机195台,气吸式播种机6台,3316联合收割机42台,凯斯6088联合收割机4台,大马力机车6台,全场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6.35万千瓦。四是农业科技推广和认证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推广了大垄密、水稻钵育摆栽、大豆行间覆膜、原垄卡种等新技术13项,完成航化作业53万亩,投入防雹增雨费用16万元,承担的玉米、大豆国家高产攻关项目全部通过验收,51.9万亩作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万亩作物通过有机认证,10万亩玉米被农业部认证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五是全面治理农业生产环境,农业标准化水平得到提升。在农时标准化、农机作业标准化、田间管理标准化、“五边”治理标准化等工作上实行跟踪管理,建立了场领导包片、科室包队的管理机制。六是结合通村公路建设,着力打造6条风景线,投资460万元建设观光农业,以增大绿量和常绿树种为核心,完成绿化面积2510亩,绿色通道4条80多公里,绿色城堡2个,绿化畜牧小区1个,加宽绿化带10公里。七是以加强居民组整体拆迁后奶牛、生猪饲养管理为重点,完善规模饲养场建设。

但应该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龙头企业的发育滞后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部分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产品单一;品牌意识不强,真正称得上名牌、拳头产品的少;受多方因素制约一些企业不具备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市场开发的能力,无法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运营体系。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规模小。三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很难落实。因此,我们既要正视现实,更要看到我们的成绩和发展优势,增强信心,抢抓机遇,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摆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提高认识,明确方向,正确把握龙头企业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位置

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根本的是坚持土地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通过扩大职工经营的外部规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从而走出一条具有垦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龙头企业作为连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关键环节,对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走向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产业化的发展快慢,关键在龙头企业;农产品的不断开发,流通领域进一步廷伸,实现多次增值要靠龙头企业;农产品的不断开发,流通领域进一步延伸,实现多次增值要靠龙头企业;农业集约经营,科学管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要靠龙头企业。就目前而言,军川军粮酒业不断发挥品牌优势,不断开拓市场,做大做强白酒产业,到20__年,可实现10000吨白酒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4亿元,强有力地推进了农场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龙头企业在农业、垦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这种作用真正发挥好,在现代化大农业中发挥带头作用,在增加职工收入上发挥带动作用。

三、抢先抓早,把握机遇,在竞争中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在当前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良好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龙头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一是要抓市场研究。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点,拥有市场,企业才能生存发展。龙头企业第一要务就是要分析市场形势,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对于市场的走势,要有宏观的把握和战略的思维,要有前瞻性,特别要重视研究潜在市场。二是抓市场开拓。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龙头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篇3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17-1

1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1村级班子建设滞后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基层组织只重视经济建设,忽视了团队的建设,没有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仅对现有班子成员建设不重视,更缺乏对后备力量的储备,目前基层班子普遍存在年龄高、文化程度低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基层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基层班子培养、选拔、任用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很多地区存在拉票选村干部的情况,例如:通过在村中家族庞大、帮派结伙等方式进行拉票从而当选村长,而不是通过能力的考核,致使很多会经营懂管理的优秀人才被埋没。三是基层班子的团队精神不足。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两个原因:班子成员的待遇较低;班子成员的关系不协调,喜欢单打独斗,就很难形成合力,也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2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要发展村级经济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也较难弥补。一是自然条件差。大部分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不少山区村,虽然发展林果、高山蔬菜等农产品的立地条件较好,但受交通等因素制约,增产不增收;二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多数村有头脑、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创业,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集体贷款控制过严,很难贷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又难以集中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难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

1.3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的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没有真正体现

农村目前实行双层经营责任制,村级统一经营项目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尤其是国家在征用土地时低价征用,垄断经营,高价销售,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成为空谈。

1.4政策导向偏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村级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一方面要承担各项社会职能,如计划生育、五保户抚养、征兵优抚、水库维护、山林抚育、电力通信、道路、医疗、村庄整治等生活保障功能和公益事业都需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近几年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宣传导向偏差和资金扶持不足,加上村级事权过多,造成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

2建议与对策

2.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村级集体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和意义

实践证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起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作用。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是增强服务功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之一。

2.2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奖补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专项资金。优惠政策要体现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依法兴办二、三产业,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一村一策;充分发挥各地的山林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采取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等方式,科学开发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高效生态农业块状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要综合利用区位经济和产业人口集聚优势,鼓励兴建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商贸、酒店、商铺等物业经济,通过物业出租等方法,获取稳定收入。结合县域产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仓储场地等服务,开辟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要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技组织等合作,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的延伸和扩张。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有条件的村要实施资本经营,努力从单一资本增值转向多种资本增值,提高集体资金利用率。

2.3强化管理,不断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

一是扎实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有计划地把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人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二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全面落实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完善村会计委托制,推行农村会计核算电算化,加快村账乡(镇)会计委托机构建设;三是加强村级民主管理。规范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四是推进新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重点推进土地征用较多且农民已基本农转非村及集体资产较多、集体经济实力较强村的社区股份制改革。

2.4加强领导,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4

关键词:移民安置;经济发展;研究建议

一、移民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具体情况,着重针对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土地存量、土质状况、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提出发展的方向和阶段目标。库区、安置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薄弱环节,挖掘增长潜力,增强创新意识,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培育地方市场,拉动

就业并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繁荣。

二、中线库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库区而言,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库区的柑橘种植已有较大规模,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柑橘带,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柑橘经济。但是,库区的柑橘种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柑橘供应地,因而农户需要独立面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实际收益并不能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库区农户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将柑橘生产作为当地特色农业,进一步将其做大做实做强。

渔业养殖是库区充分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又一特色农业。随着库区水源地建设的深入进行,对水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会提高,这可能导致渔业养殖成本上升。就未来一个时间段而言,库区渔业生产的关键在于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以实现价格基本稳定,保证养殖户稳收增收。

除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外,库区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库区可以结合水源区经济林绿化带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带,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疗养、科学考察、探险与科普教育服务,从而开拓出一项新的绿色生态产业。

针对部分库区乡镇邻靠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交通区位优势,当地可以推动建立汽车工业园,集中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工业,逐步建成具有规模效益的“二汽”零部件外包加工生产基地。

三、中线安置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安置区而言,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部分安置区已具备良好的品牌农业基础,农产品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下一阶段建议着重进行形象产品的品牌建设,使农产品技术研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收益。

针对邻近城镇的安置区,发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利用邻近城镇的区位优势,当地可以建设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和果林基地,还可以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家畜家禽养殖场,不仅为城区提供农副产品,还能够通过“农超对接”远销外省。此外,近郊安置区可以建设独具特色的近郊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就业,进而加速了近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对于具备一定城镇性质的安置区,应当结合本地工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移民进行工作岗位培训,使移民有一技之长,能够比较顺利地在本地务工,实现移民农户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四、移民区域经济发展小结

对于中线移民区域,要实现已有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保障。移民地区不仅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硬支持”,还要争取并充分利用政策性“软支持”。库区和安置区应当主动在南水北调受益区争取适合自己的对口合作项目,引进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有发展前景和能够实现双赢的招商。不仅要将企业引进,更要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将其培育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政策上可以考虑在初期给予一定财政扶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扩展,最终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同时,移民区域要争取在受益区获得市场保障,受益区可以针对移民区的农副产品、工业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建立“农超对接”的销售模式,库区和安置区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制成品可以通过与受益区建立的市场平台进入受益区,经过具体的销售渠道直接进入大中超市,实现无缝对接。

最后,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农业知识产权的培育和保护,加大科技种植的普及,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将移民区已有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经验由移出区带入移入区,进而实现库区和安置区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曾德国.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稳致富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2007(6).

2、颜帮全,蒲晓东.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城镇化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5(1).

3、廖蔚.当前水库移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研究[J].财政研究,2004(12).

篇5

(一)农业经济不断壮大

2014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1.3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总产值15.5亿元,同比增长2.3%。农林牧渔业完成增加值23.2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增加值9亿元,同比增长2.3%。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为38.8%。

(二)粮食产量稳步提高

2014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97万hm2,其中粮食面积8.16万hm2。粮食总产36.97万t,较2013年增长1.7%;每667m2产量302.1kg,较2013年提高1.0%。在粮食产量中,夏粮总产12.9万t,增长3.6%;秋粮总产24.1万t,增长0.7%。

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目前,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技术支持严重不足,无论是在技术的投入,还是在技术的引进,及技术的再开发上,都没有形成一定的效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融入市场经济,获得与自身发展相关的信息和技术。但是,这方面我国农村经济显得十分被动,失去了获得科技支持的主动力量。

(二)农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任何一个领域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服务体系,但是,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一定的服务体系。比如说,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农业服务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与其他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对资金需求相对较大,在服务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没有较多的资金支持,导致农村经济服务体系不健全。加之由于一些服务体系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忽视了其自身的作用,也影响了服务体系的服务性质。

(三)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现阶段农业资金投入状况不容乐观,投入方式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改革,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数额较小,投入周期较短,资金投入的成本过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来源是银行贷款,而随着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发展和投资风险的增加,银行对有关农业项目的贷款约束力越来越强。另外,现阶段国家的农业投资政策大部分都是针对于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或者是部分特色产品收购资金,导致了农业项目所需的建设资金、开发资金失去了原先的优越性和福利性。

(四)农业发展方式有待转变

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生产方式落后,综合生产效益差。在传统发展方式下,农业产出主要依靠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数量投入的增加获得,而不是依靠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效率的提高来实现。在这种粗放型、外延式的生产方式下,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多,效率低,利用率不高。而与之相对应,在集约型、内涵式农业生产发展方式中,农业产出的获得将主要依靠减少生产要素投入,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是一种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综合生产水平。

三、发展农业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要在坚持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有序的原则,保证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实现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同时,完善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功能,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以及对双方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纠纷调解仲裁机制等,逐步形成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

(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

首先,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速度。其次,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与组织的发展,打破传统界限,实现多元化经营模式,促进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最后,积极推动劳务输出,政府部门要将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改善其生活。

(三)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

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市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多家,涉及种植、养殖、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农业服务等多个领域,但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明显不足,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以龙头、特色、规模、效益、一体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工商和金融资本包括人力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改造传统农业,鼓励发展以农产品为纽带的规范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加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用现代营销理念统帅一体化经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的道路。

(四)依靠科技,实现农业的战略性调整

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因此,应根据本地实际,不断调整农业科研与开发的方向,重点研究和开发优质高产新品种、高效种植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畜牧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包装技术,优质新品种选育、疫病防治等技术。此外,有计划、有重点地创办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场和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等,强化示范带头作用。

(五)更加注重现代农业发展

篇6

关键词:煤炭产业;经济;发展趋势

引言

由于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缓慢,对能源的需求度逐渐下滑,尤其对煤炭的需求量逐渐减少,煤炭生产以及利用环境的受到了一定制约。另外,国际市场卜的煤炭供需情况十分宽松,国内煤炭产量过剩的场面已经逐步形成,对外进口的煤炭给国内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国内的煤炭发展受到了影响。

1我国的煤炭行业经济发展趋势

1.1煤炭的需求量减少煤炭的产量过剩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开发,一些新的清洁能源的出现,逐步取代了煤炭,使得煤炭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煤炭的需求量持续下滑,进人了一个长期慢速增长的阶段。预计从2015年至2020年这一时期,全国的煤炭的需量将为39亿t与42亿t。在2020年,全国的煤炭消费总数量大约在42亿t,而用于煤炭的消耗是62.5%}l}近年来用于煤炭的资金投人逐渐增长,在“十五”时资金投人仅有2253亿元,而到了“十一五”的时候煤炭的资金投人高达1.25万亿元。依据一些相关的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煤矿产能是40亿t,用于建设煤矿产能的是10亿t以卜,另外,还存在一些不符合规则建设的煤矿产能。到“十三五”时,会对落后的煤炭进行淘汰,但仍不能够解决煤炭剩余太多的状况。

1.2规划管控不断增强行业管理更加严格

依据“把东部地区进行控制、使中部地区得到稳定、让西部地区得到不断发展”的相关规划和煤炭市场的相关状况等条件对煤炭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个完整的确定。加强相关的运输线路的扩建,把西煤东运的通道不断完善,截至到2020年全国煤炭铁路运输量将可以达到30亿t}严格遵守煤炭项目相关的建设程序,对不合符法律规定的煤炭的生产行为进行惩处。对相关的一些新增产能的项目要进行合理把控,把新建能源的批准控制在30万t/年以下,煤矿90万tl年以下,减少“未批先建”与“批建不一”等相关现象的发生,对再建项目不合法律规范的行为要进行严格处理,对煤矿产业超额完成的情况要进行合理控制。逐渐增强商品煤的质量管控,对高硫分煤炭的开发进行严格管理和调控,对不合格的商品煤进行严格控制。

1.3清洁能源变成主流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国家根据绿色、安全等原则,不断地对煤炭清洁能源技术进行开发,将一些劣质的煤矿向清洁能源的方向转化〔z}。对煤炭产业的结构和新建的一些产业项目的布局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东部的部分地方要建设相应的煤炭项目;中部地区要按照“退一建一”的形式,适当建设一些枯竭的煤炭产业;而西部部分地方,要加强对相关资源的开发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在已有的煤矿的基础卜,对一些配套的煤矿项目进行新建。另外,要根据“卜大压小”的整体构想,对产量进行严格控制,不断进行产业创新,对一些落后的产业进行淘汰,淘汰9万t/年及以下的一些煤矿,支持拥有一定条件的地方淘汰9万t/年以卜30万tl年以下的煤矿。

1.4行业竞争使激烈煤价长期低位运行

新兴产业发展,给很多煤企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近年来,煤炭的销售量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使得煤炭产业的价格不断下滑,煤炭的库存量也逐渐累积,煤炭相关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严重打击,煤矿企业的亏损超过了80%以卜。相关一些煤炭企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使得一些拥有一定发展潜力,但没有很强的防风险能力的中小企业逐渐被优质的企业吞并,造成了一些煤质差等缺少竞争力的煤矿企业渐渐远离市场。

2煤炭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建议

我国能源的特点是“多煤、贫油、少气”,在今后的时间里,煤炭会一直是基础能源。要想使煤炭相关产业尽早地冲破险境,需要淘汰落后的产能,对煤炭生产的总量进行严格控制,完成煤炭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协调发展。

2.1控制煤炭生产总量使供需平衡

产能过剩是违规的产能过多,即不遵守生产的规定,不断增加产能,没有得到相关的批准就进行生产等等。在《有关遏制煤矿超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中提出,要制止煤炭过多的生产,坚决抵制未经过批准就进行生产等情况。所以,国家应该对煤炭生产的总量进行严格调控,使煤炭的供需保持基本平衡,推动煤炭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2支持煤炭企业合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近年来有些煤炭产业出现低迷,相应的煤炭的价格也在一个较低的状况下运作,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呈现亏损情况。因此,国家和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各个企业进行合并重组,鼓励煤炭、电能等统一发展,推动煤炭向规模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使煤炭行业的生产以及管理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建认优质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使煤炭产业尽早顺利地步人国际市场。

2.3利用市场化手段尽快淘汰落后产能

对比较落后的煤炭产业进行淘汰,是对煤炭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对相应的煤炭产能数量不断控制的有效方法。依据《做好2015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条例,2015年要被淘汰掉的的煤矿产业近1254处,其中落后的煤炭产煤7779万t/年。国家需要提高淘汰落后的产能速度,要运用经济的手段,将市场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保证不合规定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的煤矿企业尽早退出市场。

3结语

篇7

1、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2012年1-9月,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91.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86.78亿元,增长5.5%;林业产值7.88亿元,增长3.2%;牧业产值15.48亿元,增长7.9 %;渔业产值76.59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21亿元,增长6.6%。1-3季度,全市茶叶产量6.14万吨,同比增长9.3%;食用菌鲜品和干品总产量8.6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0.88万吨,增长11.1%;春夏收药材面积7.90万亩,增长24.3%;产量0.94万吨,比增17.5%。1-3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50.90万吨,增长5.7%。

2、工业保持快速增长

1-9月,全市工业完成投资197.06亿元,增长22.5%,增幅比1-8月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2.52亿元,增长416.9%; 制造业完成投资110.30亿元,增长3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84.25亿元,增长9.5%。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6.17亿元,同比增长20.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连续9个月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分行业看,全市34个大类行业中3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其中12个行业增幅超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分产品产量看,统计的6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有49种,占总数的81.7%。从轻重工业看,前三季度,全市轻工业实现增加值95.86亿元,同比增长23.0%;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40.31亿元,同比增长19.0%,重工业比轻工业慢4.0个百分点。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前三季度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12.12亿元,占全部经济类型的92.8%,同比增长21.8%,增幅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1.7个百分点。

3、市场需求回稳提升

一是投资增速继续加快。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9.38亿元,同比增长37.8%,增幅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5.08亿元,同比增长39.0%,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快8.3和7.9个百分点,呈逐季加快之势。前三季度,全市工业完成投资197.06亿元,增长22.5%;基础设施完成投资89.91亿元,增长45.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50.68亿元,增长37.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8.46亿元,增长5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0.77亿元,增长175.5%。1-9月,按验资口径统计,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286万美元,同比增长35.2%,增幅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按历史口径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8267万美元,同比增长10.1%。

二是消费需求总体平稳。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2 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89.40亿元,增长16.4%;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7.02亿元,增长10.9%。1-3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0.20亿元,增长16.0%,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八成以上,达到87.9%,其中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2.66亿元,增长15.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4%,占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的96.0%。从分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看,前三季度全市月均零售总额超24.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量保持在3.3亿左右。

三是出口需求企稳回升。1-9月,全市进出口总额14.76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其中,出口13.18亿美元,增长26.6%,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1.1个百分点,特别是在4月份扭转下降格局之后,累计增速呈逐月回升态势,出口累计增幅居全省各设区市的位次由年初的末位前移至第三位。从出口产品结构看,1-9月全市饮料食品类出口增长1.85倍,水产品出口增长26.6%,纺织品类出口增长49.1%,矿物材料制品出口增长26.5%,机电产品出口增长5.8%,农产品出口增长0.3%,这六类出口产品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5.6%。从出口市场看,亚洲市场占比超六成,其中亚洲国家出口额占60%以上。

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加。1-9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958元,同比增收88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18元,同比增收193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从收入构成看,受企业用工工资和农产品价格提升的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分别增长18.1%和17.1%,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和经营净收入10.5个和4.6个百分点;而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29.0%和26.3%,高于农民14个和7.5个百分点。

五是市场物价涨幅回落。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涨幅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物价上涨2.6%,农村上涨2.0%。从调查的类商品看,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5.5%,拉动CPI上涨1.8个百分点,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水产品和蔬菜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7.7%和18.3%,涨幅较高;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商品价格上涨3.0%;衣着类、烟酒及用品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2.1%和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居住类、交通和通讯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1.0%、0.8%和0.6%。

二、当前宁德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增长面临下行压力

从先行指标看,工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1-9月,全市9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型企业124家,小微企业846家,970家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下降。1-3季度,全市有169家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特别是一些中型企业,如大唐火电、安诺纸业、嘉华电机等企业减少产值都在亿元以上。

从市场需求看,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不畅。前三季度,全市出货值同比增长29.7%,比上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1-9月,全市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1%,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从4月份起持续6个月居全省各设区市末位。34个行业中,有3个行业产销率不足95%,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虽然产值和增加值增长较快,但销售状况不容乐观,产品销售率仅有85.01%,同比下降4.85个百分点。

从企业生产经营看,成本上涨压力继续加大,资金回笼困难。一是企业融资成本提高。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14.95亿元,同比增长41.4%,其中15.4%的企业利息增长在100%以上。二是企业用工成本提高。1-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同比增长37.6%,薪酬增幅较快。三是原材料价格上涨。2012年以来,由于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进一步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

2、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

1-3季度,宁德市服务业增幅持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呈1位数的低速增长,增幅在全省各设区市均居后三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比明显下降。分行业看,有7个行业增速均为1位数,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业和非营利业等6个行业增幅位居全省后三位。一是房地产业下行影响明显。1-9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98.49万平方米,其中第三季度销售量比第二季度增加23.42平方米,累计同比增长1.2%,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仍回落7.6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2.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库存明显减少,但待售面积总量依然较大。二是商贸业增速低缓。近年来,宁德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近1/4,但由于企业总体规模小、层次低的局面未根本改善(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企业仅占32%左右),至今维持一位数的低速增长态势。三是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趋缓。虽然当前金融预调、微调的信号相对明确,但受政策滞后性的影响,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速趋缓。四是非营利业增速减缓。1-8月,全市财政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增长19.6%,比上半年和前7月回落7.7个和3.0百分点。

3、需求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增长后劲

一是工业投资增长压力凸显。近年来,投资增长是宁德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来源。1-3季度,随着福鼎核电一期、宁武高速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竣工或投产,后续项目投资量的跟进日显重要。从项目情况看,福寿高速和沈海复线柘荣至福安段等新开工项目尚未形成工作量,海西宁德工业区千万方储油项目等已开工项目由于诸多原因进展缓慢,且仍有部分计划开工项目未开工。从基数看,2011年第四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9.33亿元,比前三季度平均量(108.72亿元)多出30.61亿元,因而今年要保持投资高速增长则第四季度投资仍需加快。

二是消费需求仍显不足。1-3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2 亿元,同比增长15.7%,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落1.8个和1.0个百分点,呈逐季回落之势。消费动力不足虽受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退出因素影响,但更主要还是居民收入增长趋缓造成消费意愿不强。

三是外部市场持续低迷。从外贸出口看,由于美国经济恢复缓慢、欧债危机深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原因,外部需求不足格局一时难以根本扭转,出口形势不容乐观。1-3季度,全市外贸出口总值增幅虽逐月回升,但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回落33.1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出货总值增幅也呈回落之势。1-9月,全市出货值同比增长29.7%,比上年同期35.5%回落5.8个百分点。

三、近期宁德市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1、不利因素

一是外部经济环境依然严峻。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虽已进入第5个年头,但欧美经济依然难见起色。尤其受欧元债务危机拖累,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马车”明显失速。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一个贸易保护加剧、金融风险犹存、慢复苏、低增长的发展新阶段,这将对宁德市经济企稳向好带来严峻挑战。

二是经济回升的基础不够稳固。虽然2012年宁德市整体经济延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一些行业、一些企业处于发展困难当中。出口下滑、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有效需求不足和财政收支矛盾等问题尚难根本缓解,尤其是后续项目投资有待跟进。2012年以来,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有力。随着福鼎核电一期、宁武高速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竣工或投产,后续项目投资量的跟进尤为关键。

2、有利条件

一是中国宏观经济触底回升迹象显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3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7.7%,第三季度GDP增长7.4%。其他多项数据也显示了中国经济触底回升的格局。第一,工业生产活力增强。9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8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9%,三季度呈现加速趋势;同时9月份先行指标PMI小幅回升,扭转4个月持续回落的趋势,虽然PMI库存指标表明工业企业仍处于去库存阶段,但去库存速度明显减弱,同时PMI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改善明显,这表明工业生产活力明显增强。第二,外贸和社会零售额数据好于预期。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2%,比8月份回升1个百分点,9月份出口增速为9.9%,比8月份高出7.2个百分点。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1-3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比前8个月提高0.3个百分点。

二是全市经济增长动力仍强。从生产角度看,农业方面预计后阶段如果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秋粮将获丰收;食用菌、水产品等农产品量价齐增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全年农业生产将保持稳定增长。工业方面,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进入三季度以来已经连续3个月累计增幅保持在20%以上的水平,表明工业生产已止跌企稳,预计第四季度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从需求角度看,“五大战役”扎实推进、新型城市综合体和大型商贸业态的快速发展以及出口持续回升等多种积极迹象显示出三大需求的动力仍然较强。市场流动性有所改善,对全市投资趋稳形成有力支持。从社会融资总量观察,全国信托贷款、债券融资的增加,显示最近两个月的流动性情况总体有所改善。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98.63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比上月末提高2.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82.71亿元,同比增长20.2%,增幅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提高0.5个和1.1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贷款超百亿,达126.36亿元,同比增长31.8%。

3、形势展望

展望未来,全市经济发展将继续面临诸多问题、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但支撑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向好的有利条件还比较稳固。从宏观环境看,宏观调控政策层面已进行了预调微调,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如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结构性减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民间投入准入和节能产品消费等密集出台。同时,省政府也陆续出台了扶企业、促融资、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市政府也出台了扶持总部经济、发展建筑业、企业融资等政策。随着这些利好政策的出台与落实,预计全市经济将企稳回升,实现较快的增长。

四、促进宁德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项目建设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项目投资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易见效的手段。要努力扩大项目投资规模,推动项目建设和投资增长,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环三都澳的独特优势,在加强调研、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着力形成全国性重点项目,积极对接央企龙头项目,继续引进和推动外商及港澳台资项目,推进项目落地。要持续推进“五大战役”,全力抓好重点项目调度,保障重大项目按序时进度加快建设。要对经营困难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专门帮扶,重点做好煤电油气运、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2、坚持用工业化城镇化理念统筹谋划农业和农村发展

要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农村二、三产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各类能人创办企业,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和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为能人办企业创造良好条件。要围绕茶叶、水果、食用菌、蔬菜、水产品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以小城镇为依托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引导和发展一批不同种类的农产品营销专业村。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抓实抓好,逐步推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发展。要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和农民向小城镇聚集,鼓励农民发展餐饮、商贸、乡村旅游、中介服务等二三产业,鼓励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依托产业就近就地转移。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在着力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快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工业向服务业拓展,形成服务业与工业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要给予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更多的政策优惠,在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扶持其更快发展。要依托临港四大工业片区及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漳湾横屿综合物流园区等大型专业物流中心建设,促进物流业向规模化、信息化、品牌化发展。要以沃尔玛、万达广场等大型商贸中心入驻为契机,加快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业改造提升,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商贸业态,实现商贸业的跨越式发展。打好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以旅游业带动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商贸服务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持续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积极培育社区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休闲健身、租赁中介等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4、着力承接高端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宁德市作为东部沿海欠发达地区,积极承接国内外高端产业转移,是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捷径。要抓紧组织必要力量,开展对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投资意向和在中国境内投资布局的调查与研究,根据宁德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科技储备、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着力承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源利用率的产业,形成结构调整的综合效益。要积极承接与利用高新技术,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前景广、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强化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努力打造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的科学发展格局。

篇8

一、我国宏观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多项政策,一揽子计划遏制了经济快速下滑,稳定了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促进了经济稳定回升。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前三季度累计增长7.7%。

1 内需回升明显

投资与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年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拉动4个百分点,内需共拉动经济增长11.3个百分点,内需增长速度高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平均9.8%的增长速度。 投资高速增长。2009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2.1%,比上年同期加快了5.3个百分点。政府主导的投资成为本轮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1~11月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名义增长37.8%,高于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从到位资金来看,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增长82.7%,高于平均水平43.6个百分点。同时,农业、铁路、医疗、环保等基础设施与民生领域投资大幅提高,投资结构得到优化。 消费稳步提高。2009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3%,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7.0%,实际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2个百分点。住房、汽车等消费品市场十分活跃,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年初的负增长回升至53%,汽车销售增长42.4%,家电、建材、家具等相关产品消费形势良好。

2 工业生产加快

2009年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其中―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幅达到12.4%,10和11月份同比增长16.1%和19.2%。发电量呈逐月回升态势,1~11月份,发电量累计增长5.3%,特别是10、11月份发电增速回升至16%以上。自5月份以来,货运周转量增速稳步回升,1~11月份货运周转量由1~5月的增长1.8%回升到6%。

3 物价下降势头得到遏制

受上年翘尾因素和总需求相对不足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都出现同比下降的走势,2009年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4‰但自7月份以来,我国价格下降的势头得到遏制,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止跌趋稳,工业品出厂价格已连续7个月环比上涨。11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转为上升0.6%。价格环比水平开始上涨表明扩内需一揽子政策已经消除了通货紧缩,有助于强化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

4 经济景气稳步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显示,与工业生产同步的一致合成指数在2009年2月份见底,3~9月份连续7个月回升,可以判断我国宏观经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并形成企稳回升态势。领先工业增长约6个月的经济先行指数在2008年11月份触底,此后连续9个月稳步回升,表明在未来6个月内,工业生产会继续回升。反映工业企业信心的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回升,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未来3~6月制造业将持续增长。预计2009年四季度达到10%,全年增长8.5%,实现全年保8%的目标已成定局。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有的问题还在进一步积累。

1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有些行业仍在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从低端到高端产能、从内需到外需产能、从传统到新兴产能均不同程度面临过剩问题。同时,部分项目存在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管理不规范、项目趋同化倾向突出等问题,重复建设有所显露。一是外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中国出口呈现急剧下滑趋势,导致大部分为外需服务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其中不仅包括纺织、鞋帽、箱包等低端产能,而且还包括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高端产能。二是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但在建和新建项目仍有加大的规模。据统计,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左右,目前实际需求为4.7亿吨左右,1.9亿吨左右产能出现闲置。水泥行业总产能达到17~18亿吨,而市场需求量大约为14亿吨,存在3~4亿吨过剩产能。三是部分新兴行业也显露产能过剩迹象。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需求市场尚未充分建立。但是在本轮大规模投资的刺激下,部分新兴行业由于新建项目快速增长,产品需求相对滞后,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迹象。

2 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策拉动,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的特征。在政府大规模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下,出现了国进民退和国有资本与民争利的局面,部分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竞争性领域,挤出了社会投资。如国有企业在各地土地拍卖中频频成为“地王”,中粮收购蒙牛,国有亏损企业山东钢铁收购民营盈利企业日照钢铁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基本退出航空运输领域。社会投资由于受到市场信心、国外需求、融资约束、市场准入限制等影响,增长乏力,尚未出现由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的增长动力转换趋势。当前的消费增长也主要靠政策引导和鼓励,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稳定的消费增长内生机制尚难形成。

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财政和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出于融资和保障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供给而建立了各种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统一向银行贷款,然后再将贷款转贷给企业或项目,使债务信贷化。2009年新增贷款的增量大部分

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据人民银行的调研,2009年5月末,全国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多家,总资产近9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1.3%,特别是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较低,透明度较低,银行对平台及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水平难以准确评估,信贷资金监管难度较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着系统性风险。

三、2010年国际经济环境略有好转

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金融市场基本稳定,股票市场和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率先上涨。但主要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开工率不高,贸易保护升级,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缓慢。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的局面有所改观。

1 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艰难,全球GDP低速增长

2009年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美国经济二季度环比下降1%,降幅收窄,最迟四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欧元区二季度环比下降0.1%,其中德国、法国等国家出现正增长,第三季度出现环比正增长。日本经济二季度实现了0.9%的环比增长。但发达国家消费者负债沉重,失业率连创十几年来的新高。企业投资增长乏力,2010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呈现出低水平复苏的特征。

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表现较好。印度、越南等国经济始终继续保持增长,印度2009年前两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为5.8%和6.1%,一些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国家如俄罗斯,7月份工业生产也开始复苏。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具有地区内需支撑特点,对欧美经济的依赖度下降。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GDP将在2009年创纪录地下降2.9%,到2010年略有复苏,增长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9年7月份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4%,2010年将逐步恢复至增长3%左右。

2 国际金融体系趋于稳定,但隐患仍存

各国金融救助措施促使全球金融体系快速企稳,但是,国际金融市场隐患仍存。一是全球银行系统恢复尚需时日。在过去的20多个月内,大部分金融机构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和次级债券相关的不良资产核销,但是金融机构表内、表外的所谓“有毒资产”,包括次贷、次债及相关衍生品等引发的损失尚未全部核销。据英国皇家康奈尔咨询的统计,美国银行销账比例已经占到国家银行系统合并资产负债表的53%,占GDP的4.4%。瑞士、荷兰、英国和德国的银行销账比例分别占GDP的15.0%、2%、4.2%和2.8%,这给未来全球银行系统带来较大不稳定因素。二是商业房地产贷款可能对商业银行形成较大冲击。美国联邦监管机构2009年9月10日接管了芝加哥的CorusBank,这是首家在当前经济衰退中因商业房地产贷款恶化而倒闭的美国大型银行。Corus的倒闭标志着银行,尤其是中小型地区性银行,除住房抵押贷款恶化以外还将面临新一轮冲击。

3 国际贸易保护升级影响世界经济复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强。各国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关税、实施贸易禁令、出口补贴、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多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影响经济发展,但目前国际贸易保护有升级的现象。

4 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位震荡,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各国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已经造成2009年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的大幅上升。从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看,一是低利率和宽松货币通过实体经济总需求的刺激,增加了对基础大宗商品的需求;二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与美元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美元疲软支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三是强烈的通胀预期推动了黄金、石油等保值产品价格上升。明年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会有所回升。

四、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8.5%左右,CPI将增长2.5%左右。

1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但仍有后劲

推动投资增长的因素仍然较为强劲,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首先,2009~2010年两年内,中央扩大投资4万亿和调整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效应会在2010年持续显现。其次,目前施工和新开工项目较多,计划投资额较大,按时完工在建项目仍需要大量投资,未来投资将保持惯性增长。2009年1~11月份,累计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9万亿元,同比增长36.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6万亿元,同比增长76.6%。第三,到位资金充裕,1~11月份,到位资金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39.1%,超过投资完成额约2万亿。而去年同期和全年到位资金超过投资完成额分别为1万亿和8000亿元。第四,在通货膨胀预期和房地产库存基本消化的带动下,房地产投资有可能替代政府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五,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与规划已经出台,将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投资的环境、拓宽投资的领域、降低投资的成本,使民间资本增长获得较大空间。但2010年政府投资增量将有所放缓,面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和资产价格上升,新增信贷规模不可能再出现2009年的增长水平,相对规模将大大减小。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国进民退等问题也会抑制投资增长。综上所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31%左右,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

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第一,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2009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5%和9.2%,高于最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随着就业形势好转,农民工返城、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第二,医改新方案、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第三,截至2009年11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高达26万亿元,人均约2万元。同时,股市活跃和房地产价格回升也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第四,虽然目前住、行等消费热点增速已经相当高,但汽车消费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梯度扩散的态势没有改变,城市化率提高和通胀预期还会刺激住房需求,汽车和住房消费仍将呈现增长势头。与

此同时,2009年出台的扩大消费政策在2010年将出现递减效应,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预计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5%,实际增长15.6%左右,略低于上年水平。

3 外贸出口有望小幅增长但外贸顺差继续缩小

世界经济由大幅度负增长转为小幅正增长,是我国出口恢复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数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量对世界经济总量弹性为5.3,即世界经济每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量随之上升或下降5.3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价格回升和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上升有力于提高我国的出口价格水平。为稳定外需,国家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税收、贸易融资、加工贸易、清理不合理收费等方面出台了大量外贸扶植政策,这些外贸扶植政策会继续发挥作用。但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出现转变,美国居民的储蓄率由负储蓄回升到5%,欧洲居民家庭储蓄率也在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我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美国、欧盟等国不断加大了对我国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力度,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综上所述,虽然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内需强劲有助拉动进口进一步加速。初步预计,2010年我国出口将增长6%左右,进口增长11%左右;有望实现外贸顺差190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5.5%。

4 工业生产增速略有加快

2009年上半年,我国工商企业基本完成了“去库存化”任务,部分产品库存量已低于正常7~,qz。从2009年下半年起,国内外工商企业回补库存有助工业增速继续加快。在世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不变、国际市场需求温和回升、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强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0年,我国工业生产增速全年略高于今年;受基数和政策效应递减的影响,有可能出现上半年高于下半年的运行态势。初步预计,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0.5%左右。其中,重工业增长11%左右,轻工业增长10%左右。

5 价格水平将温和回升

2010年,国内经济增速仍在潜在增长率下限附近波动,总需求仍显不足,特别是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以及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等问题,物价水平难以大幅回升。国内物价上涨主要表现为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输入型通胀。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主动调整水价、油价等公共产品价格,也会直接加大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此外,上年物价低增长的基数因素对物价水平带来一定影响,据初步测算,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翘尾因素为0.7%左右,公用事业等产品上调价格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约1个百分点,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预计增长2.5%左右;2010年工业品出厂价格翘尾因素为3.6%左右,全年增长5%左右。

五、宏观调控的思路和建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的看,2010年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是在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1 以“转方式、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为基本政策取向

“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低于长期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物价上涨压力不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应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但将“保增长”改为‘稳增长”,主要是考虑到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需要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既防止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大过急,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和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出现第二轮下滑。

“转方式”的迫切性进一步增强。在政府投资效应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如果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通过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结构性调整来释放居民自发性消费和民间自主性投资,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国进民退等问题,难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切换,难以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

“促改革”是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当前的改革选择重点应以有利于扩大消费、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为突破口,通过推动资源价格和要素价格改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居民消费,通过深化垄断性行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流域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惠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向民生倾斜,财政支出和信贷投放要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和增加就业,使得老百姓真正得到经济回升带来的好处。

2 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建议2010年财政赤字规模按1.1万亿元考虑,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3%左右,和2009年基本持平。这样的财政政策既积极又稳妥。新增财政支出在继续完成现有公共投资项目的同时,应更加积极地促进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

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一是针对增加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较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维持对“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节能产品惠民政策”、“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经济型轿车、居民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税收优惠;二是针对自主创新,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同时可考虑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实行3~5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三是对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给予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等措施。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突出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继续加大对“三农”、产业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收入分配和廉租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落实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确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增加对基础科学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程实验室的投入。

3 坚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要立足“适度”,在有保有压、优化贷款结构、确保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为经济的持续复苏提供宽松的资金条件。避免信贷投放再次出现2009年上半年过度膨胀的状况,建议2010年新增贷款规模保持在8万亿元左右。

规范银行信贷流向,堵住银行资金和信贷流入资产市场的一些政策漏洞,要促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向实体经济倾斜,可以对商业银行提出强制性要求,保证继续宽松的信贷和资金大部分进入实体经济。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进行结构性调整,在保持公共投资项目建设的配套贷款合理增长的同时,解决经济复苏由政府推动向市场自主性增长的动力切换问题。信贷投放要向有效推动民间投资和住房、汽车等消费增长倾斜。加大对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通过支持区域性的经济增长点,以点带面促进经济发展。

4 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惠及民生的关键领域改革

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积极推进水、电力、成品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使价格不仅反映要素的市场供求状况,而且要反映其稀缺性以及环境保护成本,并推进要素市场主体培育和监管体系建设。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允许民间资金以适当的方式进入金融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的推广力度,适当加大民间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二是积极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三是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尽快建立完善的退市机制,改变目前“只进不出”的不利局面,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尽快引入做空机制,适时推出股指期货交易,降低市场风险。

篇9

摘 要:如何加快农村的经济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一直是困扰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贵州农村经济现状分析,从人口、农业经营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为当前贵州农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几点思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现状;多种经营;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89-01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辖区土地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喀斯特地貌土地面积就占92.5%。在3942万总人口中,农村人口为332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4.2,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省份。由于贵州山多地少、交通不畅;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支柱的农业生产发展极为缓慢;农村人多地少,土地作物单一,交通、教育、医疗及思想观念仍较为滞后,仅农村的贫困人群就高达300万,占全国总贫困人口的10%。因此,如何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部门面前的沉重课题。本文通过对贵州农村现状的分析阐述,在人口、农业经营模式及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上提出粗浅看法。

1 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贵州省为西南地区交通要道,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有着相对优越的区域发展优势。但自改革开放以来,贵州一直是全国的贫困省。2008年贵州农民人均收入仅2796.93元,大大低于4761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名列全国各省第30位,仅高于甘肃。总体来说,制约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区域内人口增长过速,素质偏低;农业经济基础脆弱;农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导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与全面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等。

首先,贵州省作为一个农业贫困省,农村人口与全国比较,存在人口数量多、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轻、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员流动性大等严重问题。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城镇化水平为36.2%,贵州为14.5%,即贵州农村人口比重为8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7个百分点,说明贵州农村人口比重高数量多。从人群受教育情况看,“五普”时贵州文盲率为13.89%,比全国文盲率6.72%高出7.17个百分点,而贵州与全国比较,农村人口受教育比城镇人口受教育情况差距更大。

其次,贵州耕地面积约5724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1.6%,其中一等耕地仅占耕地面积22%,可见耕地面积小、品质低为地区耕地一大特点。另外特殊的高原气候导致热量不足,农作物复种指数低,早、涝、雹灾频繁等原因,都使得农作物产量一直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再次,农村财政补贴匮乏致使技术无法提高,农用设备及各种物资的短缺,也是农业生产一直在低谷徘徊的重要原因,这也造成需要资金和技术投入的乡镇企业迟迟发展不起来,从而阻碍农村城镇化发展。同时,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也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阻碍。由此可见,振兴农村经济是谋求贵州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农村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贵州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关键问题。贵州农村人口一直存在基数大、比重大、结构轻、素质低和流动性大的特点。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避免在大基数上形成梯状递增。在人口素质问题上,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农村农业技术人才。贵州地处偏远山区,严酷的自然环境要求开发者必须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有能够超越传统小农经济局限性的眼光和经营魄力。但是现实状况却是现在的农村发展力量薄弱,缺乏大批有足够上进创新的能人。2002年底统计数字表明,贵州农村人口文盲、半文盲数占1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8.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7.11个百分点,在各省区中居第五位。因此,要改变劳动力需求和供应素质上的矛盾现状,必须把教育放在首位。

其次,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富余劳动力,改变以粮为纲的种植思维,将重心逐步转移到畜牧业和农村副业上;同时发展地区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鼓励和引导剩余劳动力向周边省区转移,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外输出剩余劳动力。

3 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多种经营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山地多,可耕田土少,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贵州农业不能依赖于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应着眼于在稳定现有粮食产量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农村经营模式。

首先,可以通过:(1)兴修水利,改造中低产田;(2)推广农业技术,培养农科人才;(3)选育良种,增强粮食抗病抗灾能力;(4)重点建设省内三大(黔北、黔中、黔东)粮食基地等步骤逐步稳定粮食生产。

其次,大力推广畜牧业产业发展。自1980年贵州省引进新西兰先进牧草配制技术以来,贵州省已建立人工草场300多万亩。已初步形成了以省为主体的草地畜牧业的科研基地、牧草种植生产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和技术辐射基地。丰沃的草场环境,强大的技术后备支持,都为贵州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强大动力。畜牧业作为天时、地利、人和的贵州地区型产业,必将成为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此外,还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投入重点转向经济作物的种植。黔东地区主要开发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黔南地区以烤烟、畜牧业为主;黔西地区配合六盘水煤矿基地开发,着力于生漆、桐油、水果等经济作物;黔北地区以油菜、烤烟种植为主,向外开拓茶叶、桐油和五倍子市场,利用交通便利的地区优势与周边省市发展商贸往来。

4 稳固区域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环境

1986年中国大西南五省区七方经济协调会成立,意在联合起来共谋振兴、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经济协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至今已举行了25次。近年来会议的重心都突显出贵州作为经济交通枢纽,对西南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贵州经济发展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也呈增长趋势。因此,贵州农业经济的开发与联合既要侧重于西南地区,又要加强与周边省市的经济往来,尤其是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更为迫切。

从地势分布上看,黔东地区是贵州与中部、东部地区联系的交通要道,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旅游业,改变云贵信息闭塞落后的面貌;黔南地区与广西接壤,便于开展与沿海地区经济开发合作。在开发茶叶、烤烟、油菜等经济作物贸易的同时,应注意吸引沿海先进加工技术,为精加工打下基础;黔西地区的六盘水煤矿是我国重点煤炭基地,多年来一直为两广地区提供资源供应。介于资源优势,应以六盘水市开发为中心,以煤炭供应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黔北地区临近四川,可利用长江水系,一方面促进与四川的贸易和合作;一方面引进中、东部技术和产品生产向国内市场进军。

当然,任何事物存在发展与其所处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因而不能孤立地看到农村经济问题。我们在合理利用区域优势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发区域环境。贵州地处高原地形复杂,交通条件落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交通条件是优化区域经济环境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贵州农村交通存在的困难,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改善现有的交通路线质量,加速技术改造,提高运营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改善运输装备,逐步更换一些落后破旧的运输工具。

贵州的农村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如何摆脱贫困的帽子,使贵州农村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课题。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秉持以综合运动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事随时移,时移。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的今天,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广泛发展的横向经济联系和商品流通来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必将依赖于内部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外部区域经济的合作,才能走上农业兴邦的通途。

参考文献

[1]段进朋,高维岳.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创新的必要性[J].长安大学学报.

[2]张继焦.价值链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篇10

(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牵头负责,各镇和工业商务局、农牧局等经济管理部门、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国税局、地税局配合抓好落实。

(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牵头负责,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水务局、林业局、统计局、调查队、各镇、农林场配合抓好落实。

(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抓好落实。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责任单位:市工业商务局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统计局配合抓好落实。

(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牵头负责,工业商务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林业局、招商局等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责任单位:市人口计划生育局牵头负责,各镇、街道、农林场配合抓好落实。

(八)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责任单位:市工业商务局、环保局分别牵头负责,新材料基地管委会、园区办配合抓好落实。

二、主要工作

(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9、年内完成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增长17%;完成工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15%以上。

责任单位:市工业商务局牵头负责,发展改革局、统计局、新材料基地管委会、园区办配合抓好落实。

10、力促产业优化升级。加大技改力度,鼓励优势骨干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自主品牌,延长产业链,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责任单位:市工业商务局牵头负责,发展改革局、科技局、招商局配合抓好落实。

11、培育发展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穆斯林用品等新型产业。开工建设中冶35万吨石头造纸一期项目,力争发电集团10万千瓦风力发电等项目并网发电,建成华能3万千瓦、大唐新能源和中广核各1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实施勤昌公司170万套汽车用重载荷圆锥滚子轴承、300万套高速铁路轴承等项目。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局分别牵头负责,招商局、新材料基地管委会、园区办配合抓好落实。

12、不断壮大园区实力。加大新材料基地和园区道路、供电、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道路7.8公里,敷设排水管网15.6公里,配合完成750千伏输电线路过境段建设,争取建设新梁220千伏变电所,增强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新材料基地、园区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到10个和3个,新投产项目分别达到15个以上。

责任单位:新材料基地管委会、园区办分别牵头负责,发展改革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林业局、供电局、招商局配合抓好落实。

13、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监管,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大力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改造项目,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和节能产品,重点实施西夏水泥余热发电、青铝集团供热管网改造等项目。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建设循环型园区和循环型企业。

责任单位:市工业商务局、环保局分别牵头负责,发展改革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务局、新材料基地管委会、园区办配合抓好落实。

(二)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发展现代农业

14、完成农业总产值20亿元,增长7%。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牵头负责,统计局、调查队、各镇、农林场配合抓好落实。

15、做大基地,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重点抓好酿酒葡萄、生态渔业、设施农业、生态环保养猪4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示范县项目,落实粮食播种面积64万亩。实施土地流转、有机水稻、酿酒葡萄、农作物制种、优质小麦、优质玉米、特色种养7个10万亩培育工程。发展大小弓棚2万亩,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73万头、12万头、76万只。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林业局牵头负责,各镇、农林场、国土资源局配合抓好落实。

16、壮大龙头,推进产业发展品牌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中航郑飞塞外香、圣花米来、御马、法福来、顺宝等产业化龙头企业扩规模、打品牌。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牵头负责,各镇、农林场、科技局、工业商务局、林业局、招商局、工商局配合抓好落实。

17、发展和规范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扶持10个集新品种推广、技术服务和订单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牵头负责,各镇、农林场配合抓好落实。

18、夯实基础,推进生产设施配套化。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实施引黄灌区水利续建配套,滑石沟下段及中干沟综合整治、瞿靖蒋新渠灌区、甘城子葡萄园区等节水改造工程。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牵头负责,各相关镇、农林场、财政局、林业局、农综办配合抓好落实。

19、实施叶升镇、大坝镇、陈袁滩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责任单位:市农综办牵头负责,各相关镇配合抓好落实。

20、实施叶升镇、大坝镇、邵刚镇等5.4万亩土地整理项目。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财政局、林业局、各相关镇配合抓好落实。

21、建立自治区级水稻、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2个,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

责任单位:市农机局牵头负责,各镇、农林场配合抓好落实。

22、改善条件,推进生态建设常态化。实施叶升、峡口等5个镇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率达100%。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牵头负责,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各镇、农林场、农牧局、水务局、林业局、农综办配合抓好落实。

23、加强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实施京藏高速峡口过境段、甘城子葡萄基地等造林绿化工程,新增造林7900亩155万株。加强生态治理和保护,实施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启动贺兰山东麓生态治理、亚行贺兰山南部土地荒漠化治理、世行防沙治沙和生态保护等重点生态林业项目,推动生态建设持续发展。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牵头负责。财政局、各镇、树新林场配合抓好落实。

(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打造黄河金岸明珠城市

24、城镇化率达到49.6%。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公安局、各镇、农林场配合抓好落实。

25、加速东区建设步伐,掀起城市建设新。建成黄河楼,建设黄河文化展示园、黄河文化体育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等3个地标性建筑,高起点规划东区CBD。实施黄河外滩、龙海花园三期、名峡人家、金域水岸、金岸一品等12项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工建设商品房面积80万平方米。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发展改革局、教育体育局、国土资源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小坝镇、陈袁滩镇配合抓好落实。

26、完成利民街、古峡街、黄河大桥连接线景观绿化和滨河大道、南北环路补绿工程,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0万平方米。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牵头负责,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务局配合抓好落实。

27、实施黄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新景观。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牵头负责,林业局、各相关镇配合抓好落实。

28、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施城市东区集中供热、供电和供水、集污、天然气管网等10项基础设施工程。完成文体路、建民南路等10条道路新建、改造,新建道路12.5公里,改造供水管网33.2公里,敷设集污管网36.7公里。完善城市路灯系统。开工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实施供热计量改革,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供电局、各相关镇配合抓好落实。

29、建立健全爱国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切实提高城市服务功能,进入国家卫生城市行列。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牵头负责,各相关镇、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直各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30、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叶升、邵刚、瞿靖3个沿黄特色小镇建设和镇旧城改造,高标准建设陈袁滩唐滩、滨河新村扩建和大坝中庄3个特色村庄,提高庄点设施配套水平。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发展改革局、国土资源局、各相关镇配合抓好落实。

31、大力实施塞上农民新居、旧村整治及危房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庄点38个5774户,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各镇、发展改革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配合抓好落实。

32、加大扶贫开发,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完成移民安置5000人以上。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牵头负责,新材料基地管委会、发展改革局、教育体育局、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牧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卫生局、林业局、工业园区、供电局、镇、邵刚镇等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四)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着力提升服务业水平

33、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13%。

责任单位:市工业商务局牵头负责,各镇、统计局配合抓好落实。

34、继续加大旅游开发力度,青铜古镇一期、大峡谷北入口、游艇码头、库区鸟岛游客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库区管理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分别牵头负责,发展改革局、水务局、镇配合抓好落实。

35、黄河圣坛、水工博物馆向游人开放。

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负责,财政局、水务局等各有关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36、实施108塔周边环境整治等重点建设项目。

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37、整合黄河楼、青铜古镇、108塔、金沙湾、牛首山西寺、库区鸟岛等景点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力争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进入AAAA级景区行列。

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负责,库区管理局、发改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宗教局、各相关镇配合抓好落实。

38、依托拦河大坝、黄河铁桥、余家桥烈士陵园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围绕葡萄酒庄园、古镇新村、黄河人家,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旅游休闲项目。组织策划旅游推介,在主流媒体进行深度宣传,提升黄河大峡谷旅游品牌影响力。力争实现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收入2.8亿元。

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林业局分别牵头负责,库区管理局、民政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39、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力促古青高速加快实施,开工建设西线高速、包兰复线、火车新客站项目。完成旋风槽至三趟墩、蒋顶至朝阳、叶升至陆湾、跃进至新田改建、立马路延伸段续建和生态移民区道路建设,改造大中型危桥3座,大力改善道路交通设施条件。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单位及相关镇配合抓好落实。

40、实施立新物流园区一期项目,规划建设新材料基地大宗工业品物流中心;加快社区和集镇商贸中心建设,实施张岗市场、南市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东区商贸市场,完善城乡市场功能。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分别牵头负责,发展改革局、招商局、小坝镇、镇、大坝镇、裕民街道办事处配合抓好落实。

41、积极发展面向民生的社区、家政、养老等公共服务业。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牵头负责,镇、裕民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抓好落实。

42、继续深化“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速农超对接,扩大市场消费,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责任单位:市工业商务局牵头负责,财政局、农牧局、供销社、各镇配合抓好落实。

(五)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43、强力推进“两大任务”,完成市下达的“两大任务”目标任务。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招商局分别牵头负责,分解目标任务。各镇、各部门、单位按下达任务抓好落实。

44、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牵头负责,国土资源局、农经站、各镇配合抓好落实。

45、出台被征地和退出宅基地农民进城居住、就业优惠政策,引导农民有序向城市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

责任单位:市委政研室牵头负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各镇配合抓好落实。

46、健全完善“三农”融资服务,设立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牵头负责,各镇、农林场、人行市支行配合抓好落实。

47、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和改进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土地招拍挂及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分别牵头负责,监察局、审计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配合抓好落实。

48、强化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49、加强政府投资管理,严肃基本建设纪律,杜绝随意变更设计内容,随意扩大建设规模,随意提高建设标准行为。深化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牵头负责,监察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50、切实加强价格调控监管,依法打击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有效增加市场供给,保持物价基本平稳。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牵头负责,工商局、工业商务局等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51、切实加大投入力度,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5%用于民生事业。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52、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西部农村初中工程、标准化操场建设工程,建设第四幼儿园、第五小学,搬迁第六中学,建成3所镇中心幼儿园。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牵头负责,各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53、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市医院、中医院整体搬迁,建成2个标准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卫生监督所,实施二医院业务用房和瞿靖中心卫生院加强型改造,将村级医疗室纳入公共医疗服务体系。落实“四免一救助”政策,建立农民健康档案电子信息平台。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发展改革局分别牵头负责,财政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54、深入开展“计划生育星级镇(街道)”创建工作,年内3个镇(街道)达到星级创建标准。全面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加大示范户扶持力度,深化优生促进工程,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责任单位:市人口计划生育局牵头负责,各镇、农林场、裕民街道办事处配合抓好落实。

55、继续深化全民创业。大力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深入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新创办小企业110个,培育小老板110个、劳务经纪人50名、劳务创业组织1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发放支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0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4600人。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5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增扩面4000人。深入推进新农保工作,新农保参保率达80%以上。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即时结算和门诊大病统筹比例。实施社保“一卡通”工程。依法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稳步提高职工收入。建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4个镇级服务站、3个城市社区服务站、5个农村社区服务站,改善社会保障服务条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总工会、民政局、财政局、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配合抓好落实。

57、建成13家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站,构建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继续实施白内障复明、康复抢救等重点康复工程,健全残疾人保障体系。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残联牵头负责,卫生局、裕民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58、大力繁荣文化广电体育事业。深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文化服务进农家、广场文化等活动,实施农民健身工程,新增26个村级体育健身场所,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牵头负责,教育体育局、各镇配合抓好落实。

59、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机制,争取开工应急救援基地建设项目,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稳重大问题的发生。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安监局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60、完善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对接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责任单位:市司法局牵头负责,市人民法院、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61、畅通渠道,有效化解积案。

责任单位:市局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62、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启动“六五”普法。

责任单位:市司法局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63、加强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看守所、公安刑事技术用房项目。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增强公众安全感。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牵头负责,发改局、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64、高质量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牵头负责,各镇、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65、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维护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责任单位:市宗教局牵头负责,公安局、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66、持续改善民生办实事。

(1)实施瞿靖镇、大坝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5.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牵头负责,瞿靖镇、大坝镇配合抓好落实。

(2)完善陈袁滩镇等1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各相关镇、场配合抓好落实。

(3)建成2个大型沼气池,推广太阳灶5000台。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牵头负责,各镇配合抓好落实。

(4)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全面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规避农业生产风险。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各镇、农牧局配合抓好落实。

(5)启动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各镇、相关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6)建成被征地农民安置楼11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租住房4.3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5000平方米。新建、改造公厕10座。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发展改革局、陈袁滩镇、镇配合抓好落实。

(7)免费为城乡6.8万户居民更换智能电表。

责任单位:市供电局牵头负责,各镇、农林场、裕民街道办事处配合抓好落实。

(8)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标准。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牵头负责,财政局、各镇、农林场、裕民街道办事处配合抓好落实。

(9)城市无基本养老金的高龄老人全部纳入津贴范围,并适当提高津贴标准。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落实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津补贴和绩效工资政策。启动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工作,争取年内发放到位。

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分别牵头负责,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抓好落实。

(10)规范殡葬市场秩序,建立殡葬救助制度,着力解决殡葬贵问题。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牵头负责,监察局、审计局、发展改革局等相关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七)加快提升行政效能,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67、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制政府建设,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责任单位:市法制办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68、坚决执行市委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69、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公共事业领域办事公开。规范完善镇民生服务中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70、提升工作执行能力。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坚持和改进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强化任务目标分解制度、倒排工期制度、定期调度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公开通报制度和评议奖惩制度。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监察局分别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71、大力加强效能建设,强化效能监察,严格行政问责,对重点工作实行刚性考核,严格奖惩措施,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责任单位:市监察局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72、增强廉洁从政能力。加大教育监察力度,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廉政准则。继续深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和各类专项治理工作。

责任单位:市监察局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单位配合抓好落实。

73、加大特殊岗位轮岗交流力度,加强财政预算执行、部门财务收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审计局分别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监察局等部门配合抓好落实。

74、强化执法和廉政监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提升政风行风建设水平。

责任单位:市监察局牵头负责,各镇、裕民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单位配合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