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事业的最新成就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航天事业的最新成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航天事业的最新成就

篇1

科技期刊的文化历史渊源

生产文化与精神文化相伴而生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可以发现生产与精神文化是相伴而生的。远古的人们在求生存的捕猎活动中,发明了各种简单工具。在生产分工、相互合作及交流中,逐步形成了语言,提炼和总结出了种种知识和经验并传播、传承。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铜器。商代中期以后青铜工具的使用和社会分工进一步实现,促使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甲骨文、金文随之出现并逐步发展。使中国进入了有文献可考的历史时代,文明程度得以大大提高。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农耕农作和小手工作坊式的生产阶段之后,终于迎来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电力、电子和信息时代的先后到来,使人类的想象力像插上翅膀一样,在大自然中矫健地翱翔。理论的系统化、学科的多样化,知识的普及化、组织的社会化为期刊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学术思想的争鸣、交流和对文献与记载的需求也促进了期刊的应运而生。期刊的出现是学科文化发展的标志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进入17世纪后,以书籍和通信为媒介的科学交流方式逐渐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和要求[3]。图书的不便之处在于它不能及时地发表实验和观察的结果,因为出版一本著作往往是在实验者积累了若干研究成果之后才能考虑的。科学著作的出版除了费时长以外,耗资巨大、效果有限。而当时通行的学术通信方式虽然比较及时,但它毕竟是一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这样,就使得许多科学发现、有价值的学说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发表而湮没。因此,需要有一种新型出版物媒介来完成科学交流的使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术期刊应运而生。1665年1月法国人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本期刊《学者周刊》;紧随其后,1665年3月英国出版了《哲学汇刊》[4]。不久,在意大利、德国、荷兰、丹麦等国也相继出现了一批科学期刊。到17世纪末,大约有30多种各学科期刊在欧洲各地出版发行。在中国,18世纪末,乾隆年间,随着苏州地区手工业逐渐兴盛起来,使得那里人流密集,各种讲学活跃。当时许多名医,以医会友,聚于一堂,各抒己见,析疑赏奇。我国最早的期刊——《吴医汇讲》也随之而生,对当时江南一带中医学术经验交流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5]。1900年,一本以化学学科为主的期刊——《亚泉杂志》在上海出版[6]。同样,这反映出当时上海地区化学工业的发展情况。它紧跟世界化学界的动态,致力于国人化学基本知识的“扫盲”,积极介绍化学前沿发现,为近代化学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航天文化对航天期刊发展的影响

给与航天期刊深厚的底蕴目前,仅由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主管的公开发行的航天科技期刊就达50种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20世纪70、80年代创刊的,这也客观地反映出航天事业在那个时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70年代初最早创刊的《飞航导弹》、《宇航工艺材料》、《空间电子技术》、《导弹与运载技术》、《红外与激光工程》、《微电子学与计算机》、《强度与环境》、《现代防御技术》等一批专业期刊随着航天科技的崛起,就像雨后春笋一般纷纷问世[7,8]。应该看到,他们的诞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1956年航天事业创建到第一种航天期刊的诞生走过了10几年的漫长道路。创业初期,伴随着科研活动的开展、科学试验的进行,科技人员需要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科研院所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定期的交流材料和内部出版物,即正式期刊的雏形。它们的出现本身就散发着航天文化的特殊气质,那就是后来被人们总结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9]。在排除了的干扰之后,航天期刊终于正式登台。创刊初期,从整体上看,办刊条件艰苦;专业编辑人员匮乏;编辑排版手段落后。但是,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赋予了航天期刊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中国航天开始为世人瞩目。紧接着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回收,地球同步卫星的定点成功,各种战略和战术防御型导弹试验成功等航天成果的不断涌现。在航天成就的鼓舞下,编辑人员不畏艰苦,以航天精神为动力,努力创造条件办好航天期刊,不仅使其发挥出发表文献与交流的功能,同时也形成了航天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文化。许多老专家亲自为期刊撰稿,他们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一线科技人员也踊跃在期刊上发表实验成果,学术交流蔚然成风。实践说明,正是这样的总结和交流,使得航天科技与管理日臻成熟起来,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纵览航天期刊,可以将它的文化本质概括为以下几点。(1)科学实践的结晶,理论历练的熔炉,知识与经验的记载。(2)航天精神的体现与见证。(3)企业文化传播与倡导的园地。(4)与外界交流合作的平台。给与航天期刊鲜明的特色深厚的航天文化底蕴使航天期刊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鲜明的特色呈现在世人面前。外表朴实无华,内容主题鲜明;航天人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航天期刊的编辑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20世纪70、80年代,在物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办刊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科研经费十分紧张,仍然拿出一些经费来办期刊,就显得十分珍贵。编辑们懂得,绝不是为了办刊而办刊,而是要让期刊为科研攻关、系统管理服务,要用有限的经费来办出高质量的期刊。为此,编辑们想尽办法。例如:有的期刊封面常常是全年一次印刷,然后每期套印刊期号。这样,既保持了封面统一庄重,又节省了每期分次印刷的费用。还有,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发表更多的文章,编辑要求作者语言简洁,直述主题。来稿后,编辑认真审读,精心编排,尽量杜绝那些繁赘的文字表述。长此以往,航天期刊逐渐形成了一种朴素而简明的学术风格。内容充实丰富,专业分工明确航天事业是综合的大系统,涉及的领域之多,学科之众,造就了航天期刊的多样性。在50多种期刊中很少有专业学科重叠的现象,即使是相同的领域,而侧重面又有所不同。它们分布有序,覆盖面宽泛。从科学技术到工程材料,从综合管理到质量标准,从军民两用到科普宣传,从国际交流到未来决策,应有尽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航天界面临的共同课题和新兴领域不断涌现。例如:在空间碎片研究、深空探测等方面都是国际航天界越来越关注的领域。目前,我国尚没有这些方面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问世。航天期刊的丰富得益于航天事业的发展,随着航天领域的不断拓展,航天期刊方阵还会不断发展壮大。学术水平较高,撰稿与编辑严谨航天事业是充满高科技和高风险的事业。航天人在科研实践中培养起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质量问题归零的工作作风和方法也体现在期刊工作中。撰稿人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做学问,以《宇航学报》为代表的一批学术、技术类期刊,载文水平较高,交流价值较大,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编辑工作者严格把关,在编辑过程中严格执行编辑规范,对于拿不准的技术问题,反复与作者沟通,保证不留差错,不留遗憾。

航天期刊对于航天文化的贡献

航天期刊是体现航天文化的园地文化本身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她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形式来表现。人们的传统习俗,需要以某种仪式或节日来传承,像清明节、黄帝陵祭拜仪式等等;文学艺术,需要适当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如戏剧、音乐、诗歌。作为航天文化的组成部分——航天科技思想,在科研生产实践中,以图纸、方案、标准等形式得以体现;航天系统的管理理念则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等形式来实现。航天期刊在固化科研与管理成果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例如《:航天标准化》作为专业期刊,定期刊登有关标准的制定、与实行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时规范和指导这方面的工作,而有关研究、探讨的文章又不断发展和丰富标准化的思想;《航天工业管理》作为管理层阐述管理理念,探讨管理机制的论坛,发表了大量领导讲话、各种规章以及相关的探讨文章,对于系统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上水平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航天期刊成为传播航天文化的重要渠道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祖国的航天事业也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不仅工业界的朋友关注,普通百姓也十分关心,都想多知道一些航天方面的情况与知识。一旦有新的型号发射,航天常常成为人们炙热的话题。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出于合作愿望也想多了解中国航天。为了向外界宣传中国航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原名为《世界导弹与航天》的期刊于九十年代初更名为《中国航天》并增加了英文版。这体现出航天期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更加开放的姿态。此后,航天人不断推出新刊或调整出版专业方向,填补航天学科在期刊上的空白。为了更好地普及航天知识,培养青少年对于探索宇宙的兴趣,接受航天文化的熏陶《,航天》杂志更名为《太空探索》。随着神舟飞船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杂志应运而生,使航天期刊方阵中增添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杂志。航天文化的传播通过期刊的渠道深入到千家万户。航天期刊是记载航天文化的档案航天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不仅能够及时报道最新的动态和当前的进展,为读者提供信息和决策参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它可以把历年的文献资料像档案一样保存下来。每年一个合订本,久而久之,一卷卷合订本成为后人查阅历史资料的重要线索。特别是在网络不发达的时期,搞课题研究的人们都有着这样的经历:常常在资料室、图书馆一呆就是数天,从这些文献档案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即时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随着期刊电子化,它仍然是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有力助手。而且变得更加便捷、高效了。科研工作如此,管理工作也如此。航天期刊承载了诸多的文化因子,是航天文化的宝藏。

深化航天期刊改革,书写航天文化新篇章

篇2

在全国人民为此成就高兴的同时,我们看到,中国的总体科技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科技发展并不全面。总的来讲,中国国内制造业的技术大多数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如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工程、清洁汽车、飞机制造、化工、精密仪器和设备、炼油、生物工程、生化等,还无法和欧美竞争。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科技进步图景,包含严重的不平衡。

首先,中国在工业生产上,已经占据了全球工业生产链中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密集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业。这些重工、重化工行业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异军突起,是中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变成“世界工厂”的原因之一。例如,2007年,中国的粗钢产量达到4.9亿吨,占全世界粗钢产量的38%。但是,不少高技术含量的优质钢材,中国自己不能生产,需要从日本、美国、欧洲进口。到2002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进口国。即便中国已于2006年变成纯出口国,2007年进口钢材仍高达1892万吨。今后几年,中国面临淘汰落后的钢铁生产线、提高钢铁行业的技术水平、减少对高级别钢材的进口依赖的严峻挑战。

其次,中国的高科技行业,以航天工程为代表,固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这些工程,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支持,另一方面,这些行业的科技成果的直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对有限。

第三,中国民营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相对较低。这种局面,意味着中国实现世界水平的科技突破的机会大大减小。

在这样一个科技进步的图景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国家支持的战略性高科技领域、国有大型企业的科技创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科技发展三者之间的集成度不高。国家高科技领域里的科技成果向民用、商用技术的转化速度较低。

这样就造成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在个别领域(如航天或一些军事技术上),中国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而另一方面,在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方面,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还较低。

篇3

关键词:科技馆,内容规划

Abstract: a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lar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the exhibition content planning is the first priority is to the core problem, it decided to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of the core idea and show whether the theme fully manifests, decide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show general layout of content and regional logic division. In guangdong science center show content construction practi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nt general principles and rules, and for other simi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of significance of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cont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广东科学中心是广东省为实施“科教兴粤”和建设文化大省战略,而投资兴建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位于广州市大学城,占地45万平方米,展览场馆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在世界上也属于最大型综合性科技馆之一。其建设宗旨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一.内容规划的总体设计

展示内容规划必须围绕着“以人为本,传播科学,和谐共进”的核心理念,沿着“自然,人类,科学,文明”的主题思想分别展开。以人为本,则要求把人作为展示内容规划的逻辑起点。“人”首先与主题中的“自然”相遇,面对自然,人的好奇心驱使人对“自然探索”(第一展区);驱使人去认识“人类”自身,“揭示生命现象的奥秘”(第二展区);人类追求真理的活动表现为“科学发现”(第三展区);科学影响人类的生活,使人们生活更美好,表现为“文明”的发展。它是由科学转变为技术而实现的,技术为人类带来幸福,同时也带来挑战,即“技术挑战”(第四展区);人们探索自然,揭示生命奥秘,享受科学发现的愉悦,也勇敢地面对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挑战,这便是全部现代文明的秘密,即人类始终生活在由科技所创造的“乐园”之中,即所谓“科技乐园”(第五展区)。由此,广东科学中心内容规划的五大展区如下:

第一展区 自然探索

第二展区 生命揭秘

第三展区 科学发现

第四展区 技术挑战

第五展区 科技乐园

二.规划内容的实施与分区布局

1.展示内容的选取原则

精选经典。科普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将经典科学变成通俗易懂、大众便于接受的常识,但被称为经典的科学知识内容繁多,必须考虑所选择内容的代表性,在体现科学世界观整体性的前提下把握好展示内容的经典性。

突出前沿。前沿科学反映了当今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是展示内容选择的重点。对科学新思想和技术新成就的介绍要立足于“新”,突出前沿领域的新成就。

厚今薄古。在突出前沿的同时也应当适当展示古代科技内容,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成就的介绍。但整个展示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厚今薄古”原则,以介绍当代科技的新成就为主,以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博物馆。

2.规划内容的分区布局

第一展区“自然探索”之“绿色家园”展馆:展馆内划分为三个板块:“绿色摇篮”、“绿色危机”、“绿色行动”。

“绿色摇篮”侧重表现地球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平衡与循环,主要展示宏观的地球系统的四大圈层;地球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对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的影响。

“绿色危机”展示由于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于自然无止境的索取和破坏,导致地球的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频繁爆发的自然灾害。

“绿色行动”展示人们为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而开展的生态恢复、环境治理、新能源开发利用等行动。

第一展区“自然探索”之“飞天之梦”展馆:展馆内划分为三个区域:“挑战天空”、“飞向太空”、“星际探秘”。

“挑战天空”主要展示能使人类自由翱翔于蓝天的航空科技知识,重点介绍航空飞行的基本原理、航空飞行器的设计与构造、航空材料与可靠性、航空飞行器的驾驶与控制、导航及空中交通管制等内容。

“飞向太空”以国内外航天科技发展为背景,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中心,展示航天领域内的科技知识,重点介绍航天发射与飞行的基本原理和载人航天的系统工程。

“星际探秘”:浩瀚的天空和茫茫宇宙引发了人类无尽的遐想,造就了各种美丽的传说。

第二展区“生命揭秘”之“人与健康”展馆:展馆内划分为三个区域:“人体奥秘”、“健康新概念”、“高科技与健康”。

“人体奥秘”通过杂技演员的动作表演,介绍肢体运动与人体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观众在一系列互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生命系统的运行、基因的遗传等知识。

“健康新概念”主要介绍关于人类健康的新指标,展示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对健康的重要影响,环境质量与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的培养,引导公众追求健康的生活品质。

“高科技与健康”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各种健康指标的测定,展示人类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在人体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表达科技不但改造了整个世界,也同样改变了我们人类自身。

第二展区“生命揭秘”之“感知与思维”展馆:展馆内划分为三个区域:“感知花园”、“错幻觉王国”、“思维空间”。

“感知花园”展示人类识别和处理外界信息的物质基础极其生理机制,以及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应用,介绍人类主要的感觉器官、大脑的构造和功能、大脑思维发生过程的生理机制等。

“错幻觉王国”:展示人们认知事物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阶段的有关规律,并让观众进行一些有趣的自我感知测试,了解自身的感知能力。

“思维空间”:展示人们认知事物过程中的理性认识阶段的有关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去探讨科学用脑和脑开发的问题。

第三展区“科学发现”之“实验与发现”展馆:展馆内划分为五个区域:“科学发现广场”、“伽利略实验室”、“法拉第实验室”、“牛顿实验室”、“探索生命遗传奥秘”。

“科学发现广场”作为整个展馆的观众导览、人群集散的空间,设置有世界十大经典物理实验,并展示科学大发现的历史脉络。

“伽利略实验室”以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过程为线索,介绍伽利略在观测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数学形成“实验-数学”方法,开创研究自然规律科学方法的先河。

“法拉第实验室”以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过程为线索,介绍电磁学领域内的著名发现和探索历程,让观众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牛顿实验室”以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线索,介绍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想象、假设、实验、类比、演绎、归纳”等思想方法,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的历程。

“探索生命遗传奥秘”展示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介绍该领域内世界著名科学家的重大建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展区“技术挑战”之“数码世界”展馆:本展馆划分为四个区域:“数字技术基础”、“数字技术应用”“数字乐园”、“数字梦想”。

“数字技术基础”包含数字技术的基本概念(如二进制等)、信息的数字化过程、数字信息的处理、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等。

“数字技术应用”展示数字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相互沟通方式的改变。

“数字乐园”和“数字梦想”以多形式、全方位介绍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混合现实技术。

第四展区“技术挑战”之“交通世界”展馆:展馆划分为四个区域:“汽车技术基础”、“最新的汽车技术”、“未来都市交通”、“汽车生活与娱乐”。

“汽车技术基础”介绍汽车构造、类型、工作原理以及汽车设计制造的流程和相关技术。提供观众进行经济驾驶、汽车设计的平台,为探究汽车内部构造的观众提供真实的环境。

“最新的汽车技术”展示高新科技在汽车上的运用,例如主动安全技术、清洁能源技术、资源再生技术等,使汽车的使用更加安全、环保、舒适、便利。

“未来都市交通”主要展现未来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快速交通、轨道交通等知识。

“汽车生活与娱乐”展示汽车的维护、使用,汽车与能源环境,以及汽车文化的相关内容。

第五展区“科技乐园”之“儿童天地”展馆:通过“我的家与居住小区”、“我的城市”、“我的世界”、“我的工作室”,让儿童从家到大自然,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模拟的社会场景及自然环境中亲近自然、体验社会与生活、接触科技。由此,四个展示区域规划而成。

“我的家与居住小区”从日常生活开始,在游戏和动手操作中感受身边事物,体验生活中的科学,引发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

“我的城市”通过模拟活动的体验,让小观众接触城市的交通、建筑、通讯、能源供应等领域,探索其中的科学与技术。

“我的世界”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为主题,通过与农作物、动植物、地球矿物等内容的互动展项,引发儿童的好奇心和观察的兴趣。

“我的工作室”提供培养想象力、探索精神和展示自我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让儿童在“动手做”中亲历科学探索的过程。

篇4

电影中女主角太空历险中遭遇的险情百出,九死一生。然而,要是因此而怀疑此片会给正在兴起的“太空旅游”降温就太小觑我们伟大人类的勇气和冒险精神了。拍摄了《星球大战》和《阿凡达》的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近日盛赞《地心引力》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太空电影”,并宣称要给自己来一次真正的太空旅行。他计划于2015年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登上太空进行绕月观光飞行,为此需要支付的费用大约是1.5亿美元——真可谓是人类社会中代价最为昂贵的旅行,秒杀其他一切高大上的“私人订制”。虽然国际空间站目前已接待过7位来自民间的太空旅行者,但他们最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身家丰厚,一次需支付3000万到4000万美元的旅费当然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旅行。

虽然太空旅行遥不可及,但对于太空的想象和渴望却一直真实又固执地存在于人类的文化基因中,从古老的嫦娥奔月传说,到最新的科幻小说、外星人电影、UFO爱好小组、“追星族”的观星活动……仰望星空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本能,驱使着人们去探索和挖掘太空的奥秘。这也就不难理解居然有超过20万人申请加入荷兰某公司近日发起的一项“有去无回”的单程火星旅行计划。不过,如果你既没有土豪身家,也没有胆量成为首批火星移民、甘冒成为长年飘浮在宇宙中的太空垃圾的风险,也不用“累觉不爱”。对于普通人而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更大众化的航天时代终将到来。瑞士的某空间系统公司近期就宣布计划通过空客A300飞机背负航天飞机的方式实现廉价太空航班,在你的有生之年或许还能赶上。

太空探索的意义

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撰文难得地为《地心引力》刊登了影评文章:“能抓住每个人想像力的科学使命是一件极为罕见和珍贵的东西。”在英国科学政策专家科林·麦希怀恩(Colin Macilwain)看来,太空探索就是这样一项科学使命,他说影片提醒了人们如何继续开展鼓舞人心的科学研究和发现,关注太空探索的重大意义。

《地心引力》在国内热映之时,恰逢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携“玉兔”成功登陆月球,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实现登月的国家。首次登月的阿波罗11号曾被提醒关注“一个带着大兔子的可爱姑娘。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你们也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只中国大兔子。这只兔子很容易找,因为它总是站在月桂树下。”44年后,这个未被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找到的“兔女郎”在万众瞩目中降落月球。数千年来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以最尖端科技的面貌出现,这足以激发无数太空爱好者的想象。在微博上,自称“手短志不短”的“月球车玉兔”以拟人化卖萌的形式向公众科普探月任务的各环节,接受粉丝的“调戏”,将各种复杂的科学原理和实验转化成人性化的表述,以更大众化的方式取得公众对于太空探索的认知和理解。

太空探索是一项看起来很美,但也常常被人诟病的事业,原因无外乎它太能烧钱了。欧美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某种停滞也主要是因为相关预算的压缩。科林·麦希怀恩说,部分原因是由于一些科学团体的坚持,“美国和欧洲国家正在收起探索太空的雄心,而此消彼长的则是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和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太空发展经常被用来与民生问题相比较。被邀请到现场观摩嫦娥三号发射的畅销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对于中印两国对航天事业意义的报道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国内媒体只是强调航天事实的具体现实用途,如增强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更具体的如准确预报天气、更多的通信带宽、太空育种等等,“并没有建立航天探索的真正图景”。而拥有全世界1/3的穷人的印度在发射火箭后面对西方媒体的质疑时则回答:“如果我们没有伟大的梦想,就永远是伐木人和挑水工。”刘慈欣认为这个回答让人肃然起敬,“拥有伟大的梦想,确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尊严,否则钱再多也就是一个让人看不起的土豪而已。”

刘慈欣说:“对于‘太空探索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的回答十分简单,3亿多年前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有什么用?”这个回答看起来与《地心引力》的结尾不谋而合:女主角乘坐神舟飞船在火焰中如同凤凰涅磐一般冲向地球,当她从水中游出、爬上岸、再奋力起身踏上坚实的土地,影片也在此定格。有人评论这个结尾隐喻了生命从“浮游生物”到“爬行动物”,再到“直立行走”的过程。不过,在经历了无重力的虚无历险之后,女主角在岸上踩下的那个脚印带给人的震撼堪比尼尔·阿姆斯特朗1969年首次踏上月球留下的那个脚印,这是否又隐喻着一种向自然的回归呢?

真正的“同一个梦想”

《地心引力》中,女主角最终使用中国的空间站“天宫”和“神舟”飞行器逃生成功返回地球。在命牵一发的情景设置中,人类的共同命运超越了国家利益的界限,只是现实远没有这么和谐,中国之所以会建设独立的空间站正是源于美国长期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这与40多年前的政治对立如出一辙。《地心引力》放弃了好莱坞电影中“美国拯救世界”的主旋律,中国航天科技拯救美国的宇航员的桥断令不少中国观众会心一笑,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力量崛起的关注。电影拍摄的时候,中国的天宫一号尚未发射,片中还误把“天宫”写作了“天工”。导演阿方索·卡隆说他没有刻意讨好中国观众,只是根据真实情况撰写剧本,“有这样科技术的国家并不多,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等极少数国家。”

科林·麦希怀恩说,“从情节上看,《地心引力》传达的政治隐喻是太空探索的火炬正从美国手中传递给别国。”“嫦娥”成功登月这一里程碑事件恰好为这个政治隐喻增添了又一个合适的注脚。不过,现实中将目光瞄准月球的远不止中国一个国家,在人类首次登月近40周年之际,“月球竞赛2.0”拉开架式,这是继冷战时期美苏对垒之后在太空发展领域又一轮国家之间的较量。除了中国的“嫦娥”,还有美国的“星座计划”、日本的“月亮女神”、印度的“月船”、欧洲的“灵巧号”等,这些命名也都附带了各民族自己的文化烙印,承载着各自的光荣与梦想。

新的太空竞赛正在展开,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为了取得技术的突破全力以赴,而艺术家必定要为这些人类发展的大事件开创更多的人文维度。当面临共同的太空探索命题,如何才能让全人类平等地共享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与荣耀?新媒体艺术家师丹青受阿姆斯特朗“人类的一大步”启发,设计了《灰姑娘月球任务》这一个融合了道具、大众媒体宣传和国家层面的太空计划的网络游戏。在师丹青看来,如果“宇航员的选择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无论其民族、种族、贫富、阶级和性别,那么这一登月任务就真正地代表了全人类。”但事实上这在真实世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借助于“灰姑娘”童话中寻找水晶鞋主人的概念,他设计了一个虚拟的登月任务游戏,其中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的身份不再是固定的,而是总在变化,它产生于全球所有的玩家。每个玩家用自己的名字注册获得一个独特的条形码脚印,这代表了玩家在搜索过程中唯一的身份。游戏设计的场景是在月球表面寻找失踪的宇航员,可以通过其脚印来找到他/她。当有玩家找到这个脚印,他/她自己的名字会替代上一个失踪的宇航员,成为下一个被众人寻找的目标。一个虚假的新闻报道成为游戏的背景,向公众报告失踪宇航员的名字、失踪时间和地点。随着游戏的发展,这个失踪的宇航员的身份不停从一个玩家变成另一个,新闻报道的内容也据此不断地更新。

篇5

只有懂得的团结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集体的意义。才会把团结当做自己的一份责任。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以团结为主题的最新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以团结为主题的最新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众所周知,团结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往今来,很多人都深刻地意识到团结无论是对个体还是团体而言都是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而我们作为当代中学生更应该明确到团结就是力量,它能够让我们插上思想的翅膀飞过高山,飞过大海,翱翔于天地之间。高中生涯丰富多彩且富于诗情画意,我们应该体验到团结与我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息息相关。就团结对个体而言,它能够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调动个体身上成千上万个细胞协调一致实现个体的意愿,且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而团结对于班级而言,便是更上一层楼。俗话说:“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枯。”因此团结对于班级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与战斗力。那么我们在生活与学习中,应该学会与同学们和谐共处,携手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团结不仅对于个体与班级有促进的作用,从大的范围来说,它对于民族与国家都是必不缺的。比如就我们中国而言,它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那么一个国家的国泰民安,首先需要每个民族的高度团结,然后五十六个民族也必须高度团结,才能形成一个兴旺发达的中国。可见团结是一个放之四海,随处可用的一种理念,它是人生成长与团体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如今我们汇集一堂,成为--班光荣的一员,我们得到了很多勤攻业务,为育桃李甘于沤心沥血的教师的精心指导,“青出蓝而胜于蓝”很快会在我们身上应验。而我们同学之间亲如兄弟姐妹,在生活中懂得互相关怀与体帖,在学习上乐于帮助学困生顺利解决疑难问题,一起探讨,共同成长。在活动中善于协调同学,一起增强体质,为高强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美好的人生生涯做好准备。既然我们了解了团结的重要性,那么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坚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持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坚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底线。由于日常生活与学习,我们经常会有意无意中会沾染一些不良习惯,因此务必要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为底线,时刻重视自身的言行,保持良好的习惯,有助于自己树立信心,有助于得到别人的认可所欣赏,日积月累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

第二:善于一日三省其身,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朝圣人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努力。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必须反思自己每一天的为人处事,及时发现不太妥当的地方进行修正,以此促进自身的人文素养。

第三:善于与同学进行友好交往,增强自身在班级中的威信与地位。

任何人都离不开团体,因此作为高中生,应该在班级中善于与同学友好交流,不断地树立自己良好威位,久而久之便增强自身在班级的地位,同时也让自身感到由衷地自豪。

第四:善于发现生活种种问题,把一些小矛盾化解于萌芽之中。

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必须锻炼一双慧眼,洞察人生,发现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把一些小矛盾化解于萌芽之中,有助于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避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第五:对待同学要有春天般的温暖,对不良言行要善于开导与帮助,提高同学的人文素养。同窗之谊是人生之中最值得珍惜与呵护的,因此对待同学要有春天般的温暖,而对同学不良的言行要诚恳于开导与帮助,这样会赢来同学们对你的尊重与欣赏,而且无形之中提高同学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培养。

第六:要善于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与同学团结一致,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基于高中阶段学习的高难度与高强度,因此正常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同学们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意识,同时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更好地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总而言之,我们是父母的宝贝,我们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是社会的一员,我们是今后祖国建设的栋梁。因此我们必须肩负责任,抬头挺胸地面对高中阶段的各种挑战,善于团结广大同学,善于团结广大师长,善于溶入到集体当中,善于克已之短,扬人之长,学会交流与欣赏,学会合作与探究,学会为人处事。团结就是力量,这是千百年来人类生产、生活、学习当中实践与总结出来的真理。但愿我们能够在伟大的新世纪中,与同学团结互助,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开拓美好的未来,成为一代骄儿。

2020以团结为主题的最新演讲稿2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团结如五指紧握的拳头,团结像细丝凝成的绳索,团结像万众心愿的凝聚,团结是钢铁长城的铸就,团结就是力量。

曾经,在南非的一块草地上,由于一位游客的疏忽,扔下的烟头点燃了干枯的野草。火,终于被扑灭了。人们却闻到一股焦腥味。原来是一群蚂蚁竟用自己的身体合抱成一团蚁球,誓死保卫自己的蚁王,让自己的家族得以延续。

蚂蚁尚知,何况人乎?是的,我们人类早也深知团结的重要,就像一首歌中唱道:“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是啊!一个人,力单势薄,往往无法战胜面临的困难,难以达到成功的彼岸。而一群有着同一志向人们,团结互助,相互支撑,就会筑成坚强的堡垒,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

当年,西哈努克国父正是怀揣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团结广大柬埔寨人民,形成了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一举-了侵略者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自由,正如中国早期的革命烈士邓中夏所说:“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而泰山压顶势不可挡,因为任何困难也无法阻挡民心所向。”

然而,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利益的驱使,自私自利,不讲团结,以至一事无成,甚至酿成灾难的事例,也举不胜举。多的不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寓言故事,就充分的反映了不团结现象的存在及其严重的后果。

朋友们!我们都是正处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我希望,让团结之心伴随我们;让团结之情慰藉我们;让团结之能推进我们;让团结之力帮助我们。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人生的精彩,让我们共同迸发出团结的力量吧!

2020以团结为主题的最新演讲稿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歌词激励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团结一致,勇往直前,而不只是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所以我们不管是在集体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团结,因为团结的力量比铁还要硬,比钢还要强。

同心又成玉,协力土变金!成功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更加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只有懂得的团结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集体的意义。才会把团结当做自己的一份责任。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因为团结,中华民族才能五千年长盛不衰,华夏儿女才能安居乐业。

在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一位外国记者在报纸上了这样一条消息:中国的这次特大地震,使像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凝聚起来,他们将产生不可对抗的巨大力量!这也正应了温总理“多难兴邦”四个字。多难,需要我们团结,只有团结,我们才能共度难关,只有团结,才能使我们焕发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有这种民族凝聚力,我们民族就一定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人间奇迹。

在前几天日本大地震后,中国人民摒弃前嫌向日本捐赠了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民族要团结整个世界也要团结,因为只有世界人民团结,世界才能和谐,而和谐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

团结中不免有合作。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是中国成为寥寥可数的可以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杨利伟的成功。背后有多少个人团结合作,成功的背后覆盖着多少失败。也许,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失败很多很多。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不懈的搏斗下去,通过合作,终于成功了。如果在发射中有一点差错,恐怕我们迎来的又是失败。可见,合作是不可少的。

民族要团结,世界要团结,一个小的班集体更要团结。一个班级,只有团结才能向着共同目标进发,学得更多的知识,成就一番大事业。反之,如果人心涣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人都不热爱集体,自己孤军奋战,学习成绩上不去,前途不会有多辉煌。

整洁有序的校园,书声朗朗的早读,井然有序的课堂,诚信静谧的考场。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中学团结合作创造出来的。

过去的先民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生存,现在我们要团结,只有团结才能共度灾难,共克困难;未来的我们要团结,只有团结人类才能创造奇迹,迎来更灿烂,更和谐,更文明的明天。

2020以团结为主题的最新演讲稿4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歌词好啊,它激励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团结一致,勇往直前,而不是只靠某一个人的力量。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因为这个“巴掌”没有团结的动力,没有去团结另一个巴掌。就好像我们人一样,独自一个人不团结别人得话,他的贡献也就微乎其微。所以我们不管在集体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团结,因为团结的力量比铁还要硬,比钢还要强!

现在我们喊得最响亮的一句口号就是:one world,onedre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如果我们不团结,哪来的同一个世界,更何谈同一个梦想.?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成功需要克难攻坚的精神,更加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只有懂得团结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集体的意义。才会把团结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

我们大家都知道彩虹美,彩虹的美丽就在于它的七色光彩,如果七色光彩不团结得话,哪还会展现出这么耀眼的光彩呢?班级的魅力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团结性。如果我们这个集体不团结的呢,她就会像人毁了容一样,很难看,惨不忍睹,被人家笑话。而当我们所有人都把我们的智慧与团结的力量贡献给集体时,这个集体也会展现出比彩虹更加耀眼的光芒!正像我们这些奖状,哪一个不是我们用团结的力量赢得的呢?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些奖状所散发出的精神魅力可比彩虹得炫目七彩之光!

团结,团结,越团越结!那就让我们更加团结,永远团结,让我们永远去散发这彩虹斑耀眼而美丽的七彩之光!

2020以团结为主题的最新演讲稿5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每个人在童年里都会有无数的发现,我,当然也不例外!它们像朦胧的月光,又像渺茫的歌声,在我的脑海里若隐若现。

蚂蚁,是众所周知的大力士!但是由于它自身太小,所以难以搬到了自己嘴边的美食了。但令人感到大吃一惊的是——蚂蚁具有团结的力量。

以前我很讨厌蚂蚁,因为它总是偷吃我家最美味的东西。可是,在我6岁那年发生了变化……

那天早晨,我肚子饿了便跑到厨房拿了一块蛋糕,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这时,我发现一只蚂蚁悄悄爬到我不小心掉得一粒蛋糕上,便迫不及待的去搬,可惜没成功,爬走了。我得意洋洋得想:以你的本事能搬起这粒蛋糕,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本以为蚂蚁知难而退了,可是令我出乎意料的是,那只蚂蚁领来了五六只伙伴呢!它们一边爬一边商量该怎样搬动这粒食物。不过几分钟,它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蹲在蛋糕底下,有的爬到蛋糕上面。注视着这有趣的场面,我的兴趣越来越浓了。这时一个奇异的现象发生了,队伍突然停了,原来食物太重了,“队长”派“小兵”去搬“救兵”了。果然“救兵”来了,它们抬着食物往洞里运,在途中,它们累精疲力尽,但为了得到这顿美食,便勇往直前。最终,这支“运粮大军”浩浩荡荡的满载而归了。

真是一场激烈的搬运活动呀!小小的蚂蚁竟有如此的团结精神。在生活中,人人都认为卖艺的力气很小,要想搬一粒东西比登天还难。今天,我目睹了这一切之告,我才领略到蚂蚁的力量是无法抵挡的。是它们那团结一致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如果我们人类也能像蚂蚁那样勇往直前,团结一致,那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