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措施

篇1

一、建立健全循环经济规划体系

随着温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的逐步深化,温州市已经开始逐步完善相应的生态市、县规划体系。温州市发展循环经济同样也要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建立温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体系。循环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涉及到经济、科技、法律、政策、教育、宣传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是环保部门一家单位的工作,需要市委和市政府从战略的高度,组织力量,系统地研究和制定温州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目标、基本原则、具体计划、实施步骤、方针政策和对策措施,以加快温州的循环经济的发展的步伐。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必须将循环经济理念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

温州市计划发展委员会应当会同有关市级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温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具体推进计划。此项工作,本课题组组长与市计划发展委员会和市经济建设规划院正在开展中。其次,由温州市经济、水利、农业、商业、市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题研究,编制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态农业发展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制定温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和工业合理布局等规划,规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确定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推广项目,推动温州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温州市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级以上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温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生态镇乡(村)、生态服务业、家庭型循环经济模式和资源循环型社区建设试点,逐步建立和完善温州特色的循环经济规划体系。

循环经济是一种系统化的生态经济系统。制定温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方案,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采用生态设计方法,提出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措施,以建立新的具有补偿作用的物流通路,即进行“补链”“补网”,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经济系统,构造全新的生态经济系统。根据温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指标水平,结合温州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按照三级循环经济圈划分方法,提出温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初步方案,见表5-1。

二、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规体系

温州市没有形成适合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循环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温州市要想快速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温州市政府和各县地方政府除了认真贯彻执行现有的国家、省颁布的相关法律以外,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发展循环经济省市的成功经验,根据温州市的实际情况,按照省里的部署尽快进行地方循环经济立法,抓紧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法规。如先编制《温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再逐步制定《温州市发展循环经济办法》、《温州市工业建设项目使用土地和资源控制标准》、《温州市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资源化办法》、《温州市废旧家电和计算机回收处理和再资源化办法》、《温州市城市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再资源化办法》、《温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办法》等等。

建立和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高消耗、重污染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及重点行业新建项目、重点产品和新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制止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行为。

三、建立健全生态税收和经济刺激体系

现在的经济刺激措施仍以提高排污收费、减免税收、对环境保护的优先优惠贷款待遇等措施为主,建议温州市政府逐步完善末端费税、源头费税、排污许可证、贴息或免息贷款和生态补偿措施,贯彻和执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加强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增强其生态补偿功能;积极探索区域间生态补偿方式,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逐步健全生态环境破坏责任者经济赔偿制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温州政府可运用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差异和利益驱动等经济激励政策来激活发展循环经济的脉搏。例如,一些亏损或微利的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产业,对于污染物无害化处理产业,可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政策,使其能够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通过征收农业生产资料使用税的方式,控制农业生产中对于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过度使用,从而逐步诱导农户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含有再生材料的商品要给予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并在政府集团购买中享受优先权。

在增加生态、环境(污染排放)、资源使用税的同时,可对企业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税收抵扣。对污染治理、废旧物品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公用性事业,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

进一步加强通过减税、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保证从事资源循环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促进本地的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水、土地、矿产、森林、环境等各种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及管理办法,加大各项资源费使用中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并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系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

四、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温州市要建立面向企业、生态园区和社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和监督制度。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循环经济的指导原则为基础的,结合所描述对象的特点,能够定量评价所描述对象发展过程的指标集合。温州市的统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努力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切实做好有关经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定期公布结果,以便比较全面准确地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做出定量描述,有效地进行监测、检查和督促。新晨

篇2

关键词:煤炭经济;发展态势;对策

作为煤炭大国,煤炭产业是支撑我国发展的主要产业,煤炭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非常重视煤炭经济的发展,在煤炭经济的发展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希望煤炭经济能够达到预期的发展情况,从而牵动我国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行业在过去的时间里,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其发展并不是会这样一直顺利,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在控制开采量的同时促进煤炭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煤炭经济发展的态势

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趋势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而且发展速度也很快,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得煤炭的质量越来越高,还带动了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这就为我国煤炭产业的生机勃勃打下了基础。

(一)煤炭收益大幅度上升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近几年煤炭行业的水平要比前几年进步了很多,逐渐的向着盈利时代迈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的提高,对煤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煤炭的价格也在逐年的增加,这就给煤炭企业带来了很不错的收益。

(二)煤炭产量不断的增加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着我国煤炭的开采量不断地增加,尤其是在二十世纪末以来,我国的煤炭产量大幅度的增加。当下社会,各个大小煤炭企业都在争相的研究开采煤炭的新技术,都在为尽快的提高煤炭开采量做努力,这样不仅仅是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对煤炭的需求,为人们的煤炭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在间接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起到了实质性作用,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三)煤炭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在煤炭企业发展的初期,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对煤炭企业的经济调控,造成煤炭企业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健全的产业结构系统。再加上国家对煤炭生产的管理工作很少参与,使得众多的煤炭企业发展较为缓慢,几乎算得上是停滞不前。煤炭本身就属于是粗放型产业,不仅再开采时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在使用时给大气也带来了污染,大气环境的污染又导致了水资源的污染,这使得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同时也引起了国家的注意。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要求煤炭企业的发展,很多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在要求下不断地优化,更加提高了我国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

(四)煤炭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不断升级

近年来,我国投资建设了许多高效能的矿井,这对增加煤炭的产量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煤炭开采的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对于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小心煤矿,我国加大了对其的打击力度,从而促进我国煤炭的生产情况。除此之外,在我国国有制的煤炭企业中,逐渐的形成了有效的创新性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了煤炭生产的效率,促进经济效率的增长。

二、煤炭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合理规划煤炭行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首先就要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计划进行合理的规划,促进煤炭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在规划煤炭行业的发展计划时,煤炭企业必须站在市场的角度,根据市场的现实需求,确立出一套适合煤炭企业的发展计划,确保煤炭产业以最优的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另外,有些违背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要求,把大量的资源肆意浪费的煤炭企业,要注意到自己的错误,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减少煤炭资源浪费的同时,促进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促进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要积极倡导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并逐渐的形成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经济的特点就是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得资源的利用率高,废弃物的排放量低,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还可以建立起电力和煤炭相结合共同发展的产业链,这对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及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改革煤炭企业内部的机制

当下社会,如果煤炭企业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改革企业内部的相关机制。煤炭企业要尽最大努力,制定出一套质量高、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以此来促进煤炭经济的发展。在制定企业管理制度时,煤炭企业要充分的考虑到各项因素,例如,法人结构、管理决策等,最佳程度就是可以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将传统的分散性产业格局转变成新式的集散型产业格局,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另外,还要尽可能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吸取更多的投资主体,从而使煤炭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加强煤炭行业的宏观调控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我国也应该加强对煤炭企业的宏观调控,确保我国煤炭的产业和经济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首先,我国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规定,将中国梦作为目标,有效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不断更新加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宏观调控。利用法律的手段对不按照规定生产的煤矿进行撤销,从而减少对煤炭资源的浪费。其次,我国要制定出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监管力度,帮助大型的煤炭企业走出困境,成功转型,更好发展。

(五)根据需求良好定位煤炭企业

国家参与到煤炭经济的发展当中后,煤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勇敢的抓住机遇,积极的迎接时代给予煤炭企业的挑战,根据相关的政策规定和法律制度,做好企业的良好定位,调整好企业的生产计划,只有煤炭企业形成了完整的运营流程,才能够促进煤炭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要在工作中建立起合理的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员工给予奖励,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展现和提升机会,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外,煤炭企业还要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同时也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感,通过这些方式,增强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财政政策;城乡经济;“三农”问题;财政支出

“三农”问题成为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化“三农”扶持,已成为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农村财政政策的角度分析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有待改进之处并系统探讨科学、合理的财政举措。

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所存在的问题

1.有关“三农”的财政支出中,用于农村建设的比例较小

近些年来,中央财政支援农村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建设的支出比例在“三农”支出总金额中所占比例较少。在乡镇,多数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卫生医疗设备较为陈旧,更新缓慢,公共卫生无法得到全方位的保障,农民身患疾病不能第一时间得到规范化医治,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能解除大型病症的隐患;财政对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有待加强,教育仍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薄弱一环,即使早已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的农村地区,起点、水准仍未合乎规划要求,基础不牢固,农村小学、初中阶段学生人均预算内的公共经费仅为城市的三分之一;财政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比重不到国家该项总投入的三分之一,农村地区人均文化公用经费仅占城市的五分之一。

2.财政支农的投入明显不足

21世纪的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实现农村全面步入小康,国家十分重视并加强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然而,现实状况是,财政支出“三农”事业的比重占财政支出的总比重仍较低,近十年来一直维持在10%以内。

3.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制约着农村消费能力的提高

以来,因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便推行农业支援工业建设的方针,这一初级化的道路直接致使工农产品比价欠合理,在工农产品的交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剪刀差”。因其出现时间长,所以农民同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很大,并且农民的收入水平持续滞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总水平,虽在改革初期有所减小,但从20世纪90年代起,差距不断在扩大。

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有效财政措施

1.加大财政投入农业的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

加大农业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减小城乡差距的关键途径。基于此,国家首先要借助于财政、税收政策,汇集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引导企业对农业科技进行投资,运用财政补贴及税收政策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及成果转化予以扶持。与此同时,培育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实力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以农业企业或同企业以技术参股的形式开展经营,把农业最新研发成果真正应用到农业实际生产环节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与科技含量,整体推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有序提升;通过对积极创建农业科学研发基地、农业创新科技示范园的企业或个人予以奖励,来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人的驱动作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把较为分散的企业与农户整合,产生形式多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协会和组织,以有效地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农业、跨国企业及农业协会组织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冲击;要增加农业财政支出所占财政支出的总比重,有效确保农业投入总水平的稳步增长;每年组织固定比例的国债资金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科学研发基地及农业大型项目工程的建设。

2.运用充足的财政资金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保问题

就目前而言,农村地区社保缺失、不健全的现状尚未得到改善,主要原因是政府将大规模的社保财政资金投入到城市,在城市已初步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的社保体系,而农村的社会保障则以土地保障与家庭保障为主。在农村构筑起完善的社保体系,首要的任务便是把失地农民统一纳入到社保体系中。这样便会有效地缓和当地政府一次性承担补助经费的资金压力,减轻城市养老保险由于隐性债务而面临较大压力的难题,极大地推进社保的覆盖率,维持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的稳定。依照失地农民所承受的风险,可优先设立养老保险,进而陆续设立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以及医疗保险,最终健全工伤与生育险。

农民工群体的社保问题同样成为经济生活的热点,国家财政正逐年出台并完善政策,力促农民工同城市职工一样享受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基础性社保,特别是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制度性门槛,循序渐进地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及非农产业的转移,减轻土地社保功能,促进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使农村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

在城乡分配结构日臻完善后,国家要撤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双轨制”,推行城乡社保一体化,统一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在农村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使全体农民共享基本社保福利。

3.强化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扶持

农村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及全体农民健康保障的需要,需进一步增强财政支援力量,通过卫生支出实现各级政府的卫生预算开支超出同期财政开支的增速,引导各级政府的卫生投入更多的聚焦农村公共卫生领域,彻底改变忽略农村的不科学投向;加强财政的转移性支付,为城市所辖县区乡镇农村地区提供同等的公共卫生资源与产品服务,弥补农村医疗卫生财政缺口,依照财政供养的人口多少、农村政府的收入等状况,科学编制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开支的标准,包括地方政府应支付的财政部分,最终确定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金额;依靠国家、集体与个人三方的投入,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依托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合作医疗注入大量资金,激励和支持民企及集体企业共同投资农合。截至目前,新农合制度已完全形成,在试点的基础上,正进一步结合经验不断健全与推广。

4.利用财政资金支援农村教育

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十一五”时期,政府扩大对教育的财政扶持规模。站在新起点上,我国仍需持续振兴乡镇农村的教育事业。为此,首先要明确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将财政教育资金倾斜到乡镇农村地区。国家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途径,着力解决基层财政负担农村教育投资困难的问题,促使农民子弟公平地享受各项教育资源。另外,国家和政府需出台保护政策,禁止向城市务工农民子女变相收取各种形式的入校费,缓解农民工子弟入学难的局面。高校招生要适度向农村学生倾斜,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切实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开发更优质的人力资源。

5.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

现如今,农业土地的征用范围相当宽泛,对征地农民的补偿较少,对农民收入的提高与基本生活保障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首先国家要通过立法保障农业用地的具体用途,规定政府具有强制征地权限的仅公益性用地,而经营性用地便不隶属政府征地范畴。其次要科学制定农业土地的补偿指标,按照市场规律统一明确地价,加大征地补偿的力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发展农业经济,运用财政的力量缩小制约城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各项差距,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环节。国家要下大气力加强财政的惠农支农力度,多管齐下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实现城乡经济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润,张妍,郑潇萌.基于财政支出角度的我国物业税“空转”相关现状分析[J].时代金融,2011(06).

[2]龙海明,林胜.我国财政支农投入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6).

[3]汤凤林.财政与城乡统筹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J].财政监督,2010(06).

[4]赖江杨.从财政支出视角再议我国宏观税负[J].企业经济,2008(08).

[5]龚静.如何认识和控制我国当前的财政债务规模[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篇4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1、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

我国采用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这也是城乡差距的基本因素,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剩余,而又有城市和农村户口的分别,因此剩余劳动力要想流动到城市受到了一些阻碍,这也导致劳动力流动的阻断。农业和工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差比较大,农产品价格非常的低,农业经济利益非常的薄弱,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非常缓慢。农民所获得的收益无法再城市中作为投入获得产出,这样就减少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无处安置。

2、利用外资的问题

农业投资和外资利用存在倾倒的情况,农产品的初加工获得的利益较高,而且审批比较简单,投入和产出的时间周期比较短,因此能够吸引较多的投资,市场前景比较广阔,而一些荒山、荒地和未养殖水面等项目其收益不高或者是初期需要非常大的投入,产出周期又非常的长,加上投资风险程度非常的大,所以受到的投资就比较少,这样的局面也是导致我国对外资的利用集中于初加工的项目,一些科研和改良性项目无人问津的主要原因,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偏差,很不合理。

3、信息闭塞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市场经济下市场就是产品的流动方向,市场对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农业生产经营在市场的同一调配下可以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农民耕种的种类都是以农民的意愿来决定的,农民认为什么样的产品比较符合市场的需求,他们就会去种植什么样的产品。而信息的闭塞导致他们无法获得准确的信息或者获得的信息比较滞后,因此容易出现扎堆的情况,大多数农民都种植相同的作物,那么尽管市场需求比较大,也仍然容易处于饱和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农民会有增产减收的情况出现。农村信息工程建设在我国来是非常稀少的,农业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沟通渠道过于狭小,因此大量信息被阻滞,给农民带来了很不稳定的农业收入。

4、农村金融信贷环境不够完善的问题

农民的信贷业务都是短期小额的贷款,不仅频率高,还存在很大的风险,贷款一般都是拿物质进行抵押,而农民个人的信用很难去评定,所以贷款所需的担保物质就会非常的多,手续也是非常复杂,这样农村金融信贷环境就很不理想,很多农民都不愿贷款或者是贷不到款。

二、努力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1、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研发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循环农业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在科技投人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2、全方位促进农民增收

适量提高粮食直补标准,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并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综合性收入补贴的增加来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人政策,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民开展多种要素、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3、加快完善农业投资环境

篇5

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具体情况,着重针对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土地存量、土质状况、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提出发展的方向和阶段目标。库区、安置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薄弱环节,挖掘增长潜力,增强创新意识,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培育地方市场,拉动就业并提升农民消费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繁荣。

二、中线库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库区而言,柑橘种植和渔业养殖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的两大发展方向。库区的柑橘种植已有较大规模,初步形成了沿汉江柑橘带,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柑橘经济。但是,库区的柑橘种植尚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柑橘供应地,因而农户需要独立面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的价格风险,实际收益并不能获得有效保障。因此,建议库区农户和相关职能部门明确将柑橘生产作为当地特色农业,进一步将其做大做实做强。

渔业养殖是库区充分利用自身水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又一特色农业。随着库区水源地建设的深入进行,对水质环境保护的要求会提高,这可能导致渔业养殖成本上升。就未来一个时间段而言,库区渔业生产的关键在于市场保障和销售渠道的通畅,以实现价格基本稳定,保证养殖户稳收增收。

除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外,库区还可以充分挖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库区可以结合水源区经济林绿化带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旅游带,为海内外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疗养、科学考察、探险与科普教育服务,从而开拓出一项新的绿色生态产业。

针对部分库区乡镇邻靠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交通区位优势,当地可以推动建立汽车工业园,集中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装配工业,逐步建成具有规模效益的“二汽”零部件外包加工生产基地。

三、中线安置区经济发展策略

就中线安置区而言,结合当地具体特点发展蔬菜、水果种植,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部分安置区已具备良好的品牌农业基础,农产品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下一阶段建议着重进行形象产品的品牌建设,使农产品技术研究、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位收益。

针对邻近城镇的安置区,发展果蔬种植和畜禽养殖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利用邻近城镇的区位优势,当地可以建设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和果林基地,还可以培育扶持一批规模化的家畜家禽养殖场,不仅为城区提供农副产品,还能够通过“农超对接”远销外省。此外,近郊安置区可以建设独具特色的近郊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就业,进而加速了近郊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对于具备一定城镇性质的安置区,应当结合本地工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移民进行工作岗位培训,使移民有一技之长,能够比较顺利地在本地务工,实现移民农户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四、移民区域经济发展小结

对于中线移民区域,要实现已有特色农业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和市场保障。移民地区不仅需要争取政府资金的“硬支持”,还要争取并充分利用政策性“软支持”。库区和安置区应当主动在南水北调受益区争取适合自己的对口合作项目,引进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有发展前景和能够实现双赢的招商。不仅要将企业引进,更要实现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将其培育成为地方龙头企业,政策上可以考虑在初期给予一定财政扶持。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促进产品多样化,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扩展,最终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篇6

一、农机推广的重要性

中央1号文件曾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要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支持已有科研成果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切农艺技术大面积实施的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备物质条件,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适时推广是促进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提高认识,把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做好,争取早日全面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繁荣农村经济,是我们这一代农机人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二、搞好农机推广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机推广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普及的根本途径。在推广工作中,农机推广人员要更新观念,认识到农机推广不仅仅是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和增加农机总动力、总容量或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目的,适应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符合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切实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

1.农机推广部门可实行推广、服务、经营一体化

长期以来,农机推广部门一般只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因而自身实力难以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积极兴办实体,实行推广、服务、经营一体化,以弥补事业经费不足和改善推广条件与推广手段。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在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给予优惠。

2.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近年来,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农机推广要根据本地农机化发展规划,引导农机化朝着装备结构优化、作业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看好的方向发展农机推广经常是被动地适应农艺技术的变革,但有些农机的推广,特别是农产品产后加工的机械化,会改变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掌握推广工作的主动性,实施指导性生产,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3.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全方位、多层次推广农机在农机推广中,我们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拓展农机推广的范围,向农林牧副各业延伸,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延伸,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农机推广。

4.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推广队伍水平

农机推广工作必须将农机推广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农机推广队伍建设,要坚持业务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请农机专家到单位来为推广人员授课等多种途径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本行业的专家。

5.农机推广工作要把农民经济利益摆在首位

农机推广工作就是向农户推广新机具和新技术,其宗旨就是为农户服务。因此,要向农户提供专业信息,帮助购买适用的农机具,传授正确的驾驶、保养和修理知识,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农机设备损坏。

6.创建推广示范基地,加大示范推广宣传力度

篇7

(一)优先突破工业经济。

无工不富,市县领导的讲话,给我们定了向,导了航。镇要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工业经济的异军突起,非均衡发展。其主要道路,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做好矿产、水电开发和大宗农产品加工三篇大文章;二是无中生有,谋求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与渝北互动发展中有所收获;

三是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棉絮、鞋类、蜂窝煤等服务加工业;四是打造旅游产业这一“无烟工业”,利用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发展民俗、生态休闲、乡村体验游,使旅游业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工业发展的目标是,在桃坡村建设一个工业小区,年内新引进三家以上工业企业,在2011年以前引进1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500万元,工业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的不足10%提高到60%左右。

目前我们在矿产加工业上已经有所进展,与广东、贵州两家企业分别达成了意向性协议,在年内启动大理石开采加工和铜矿勘探;在水电工业发展上,着重支持金家坝电站建设。我镇移民搬迁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电站厂区、生活区施工秩序正常,力促其早日建成发电;在服务加工业上,已经引进一家布鞋厂落户,即将投产。

第二,(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重点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不折不扣地完成林业生产任务,为林浆纸一体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大力发展畜牧业,生猪、草食牲畜和家禽并举,以企业化、大户生产带动面上发展,实现年出栏生猪15000头以上,山羊10000只以上,小家禽50000只以上,肉类产量1490吨以上,实现畜牧产值4830万元,使畜牧业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积极发展烤烟、药业等一村一品,一组一品经济和庭院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

同时,我们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第一产业来抓,在以新增劳动力为重点的劳动技能培训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上下功夫,确保劳务经济提质增量,实现常年在外务工劳动力达5000人以上,消除劳动力“零”转移家庭户。

第三,(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第四,在交通建设上,争取年内启动、明年完工铜小公路通畅改造,进入1小时酉阳圈;年内完工小岗、桃坡两条通村通达工程,启动茶元村通村公路建设,明年打通桃坡至酉龚公路连接道。实现村村通公路,2011年实现组组通公路,建成半小时。

在水利建设上,年内完成集镇水厂改扩建;通过水利项目、扶贫项目和烟水配套工程实施,新解决个组人的饮水困难。2011年前,全面解决农村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第五,在新农村建设上,以县上政策和项目为支撑,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开展“一建七改”,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已经完工便民路6公里,规划新建沼气池1000口将于下半年动工。

第六,在集镇建设上,坚持引资开发为主、项目支持为辅的建设方式,从精致上着眼、山水上着手,以打造“精致,迷你水乡”和把建设成为县城后花园为目标,着力打通河流阻隔,东西两岸连通发展,以新区建设推动集镇旧城改造,实现集镇发展格局大突破,扩大集镇规模,完善集镇功能,使集镇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易地移民扶贫的平台,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辐射带动和集聚能力,逐步把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性中心集镇、边贸强镇。

二、具体工作措施

1、整合力量,围绕“四件大事”打攻坚战。

要确保实施“四件大事”在镇得到有力推进,干部是关键,现有的运行机制、干部力量配置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切实加强对实施“四件大事”的领导,进一步优化力量配置,打赢攻坚战。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统筹的同时,成立工业发展、林畜产业发展、集镇建设三个指挥部,分别由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任指挥长,副职领导干部在不交叉的前提下,担任领导小组副指挥长,做到统筹兼顾,各有侧重;二是优化干部力量配置。成立工业发展办公室、招商引资办公室,抽调得力干部常年抓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分别组建工业发展、林畜产业发展、集镇建设三个指挥部办公室,除党政办、财政所、安办等必须的后勤保障和安全管理机构保留必要人员外,综合考虑干部职工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特长等因素,打破体制界限和原有岗位设置,全员纳入三个指挥部办公室,承担实施“四件大事”的具体工作任务。

2、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活动为载体,力促干部作风大转变,发展环境大宽松。

一是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以“纵尺”、“横尺”和“四件大事”发展要求这“三把尺子”,来衡量的发展现状,引领的发展道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

”等多种方式,改变广大干部群众封闭保守、盲目乐观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重工、亲商和全民创业的意识,树立发展信心,坚定发展决心,投身“四件大事”建设洪流。

二是严格纪律管理,促进机关作风大转变。进一步明确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强化机关纪律管理和效能监察,打造一支想干事、有事干、能干事的工作队伍,主动深入一线,密切联系企业、联系群众,搞好服务工作。

三是坚决宽松发展环境。杜绝镇级管理执法部门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和“吃、拿、卡、要”行为。主动协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协调配套水、电、通讯等企业生产必要条件,积极承担征地拆迁等基础性工作;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惩市霸、村霸、路霸和各种黑恶势力,营造优良的治安环境;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传承淳朴厚道、诚实守信的民族优秀性格,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

篇8

一、政府主导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城乡体制统筹城乡发展

从经济社会结构层面来认识,三农问题说到底是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必须从改革“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城乡体制层面才能得到解决。城乡体制的差距是根本的,是目前最大的差距,许多城乡差距之间的问题也由此产生。要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进行农村第二次改革,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中进一步解放出来,创新体制,调整结构。

2.改革农村产权制度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虽然不改变耕地的集体所有制,但它却改变了耕地的占有方式,因而导致了一个新的矛盾,即耕地的集体所有制与经营活动的分散性和劳动产品的大部分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土地的所有权与土地的占有权和经营使用权的不统一使得农民的土地、房屋不能出让、租赁、抵押、变卖。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这两项财产都没有所有权、处置权就失去了重要的财产性收入。现行的土地制度,农民不能获得财产性的收入,没有参加市场经济竞争的立足之地。自然法人连个抵押物都没有,土地随时有被征的危险,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必须要改革现行的农村产权制度,明晰农村财产关系,使农民有可以自主支配处置的固定资产,可以获得财产性的收入,可以作为参加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初始资本。

3.改革财政、金融制度扶持农业经济

农业是我国工业化资金积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国家通过财政倾斜、金融制度从农业中分离出巨额资金作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的资金积累。而农业建设却因此而饱受资金匮乏之痛,要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就必须改革这一厚此薄彼的财政金融制度。

第一,国家的财政体制要改革,财政预算要真正向农村、农民、农业倾斜。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国家有财力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体制,以完善农业各项基础设施。

第二,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农民要搞现代化农业生产,农村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要创办乡镇企业,没有银行信贷支持不行。中西部农村不发达,不仅因为缺乏人才,而且金融体制也不配套,创业艰难,没有创业资金。农户生产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属于收益低、风险大的薄弱领域,市场机制作用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普遍向大城市、非农项目倾斜。建设现代农业存在巨大的金融需求,必须要建立能有效普及农村以满足农业的资金需求的金融机构。

二、场主导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1.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人多地少、农户经营规模小是我国农业最主要、最根本的特点,小农户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最大难点,也是有关农业问题的理论政策研究中一直无法绕开和挥之不去的困惑。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又一创新,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的创新,要努力提高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高效益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流动、集聚,这个流动和集聚过程也就是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农产品的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与原料生产基地结成生产利益共同体,为满足加工的需要,基地必须集中连片,形成一定规模,并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逐步形成高度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大农业的生产方式。农业产业化是适合我国国情、集加工增值和社会化服务于一身的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形式。

2.农业的价格机制改革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产品的价格机制应由市场主导在市场经济中,注重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培养农民的期货参与意识,促进农业经济走向市场。当前农产品价格基本由市场供求形成,国家主要通过储备、进出口等措施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价格机制尽管在配置资源、提高效率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如果市场体系、市场制度不健全,或者政府干预过度,价格机制的作用将得不到充分发挥,会使价格发生扭曲,对经济发展起“逆调节”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还必须受到政府宏观调控。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农业价格支持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这一价格机制有利于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篇9

【关键词】压缩天然气;低碳经济;措施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而煤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粉尘及其它一些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这是导致我国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CNG是压缩天然气的简称,属于比较清洁的一种能源,逐步提高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

一、低碳经济介绍及我国的发展目标

1、低碳经济介绍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基础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目标是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它所涉及到的技术有清洁能源技术、洁净煤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低碳经济有两个显著的特征:首先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要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即低碳经济的发展成本要有市场竞争力;其次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能以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代价,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更好地造福人类,而这一切都依赖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2、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与已经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们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一定的碳排放空间。但与此同时,基于我国不断恶化的环境条件及应承担的国际责任,我国已经向国际社会做出了减少碳排放的庄严承诺。2010年,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丹麦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表示,到2020年我国的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将在2005年排放量的基础上下降40%-45%。

天然气虽然也是化石燃料的一种,但在燃烧产生相同热值的情况下,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仅为煤炭的40%多,因此通过发展压缩天然气清洁能源技术可以大大促进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

二、CNG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

目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仅为3.68%,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4%,差距十分巨大。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天然气在我国的使用,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提高压缩天然气发电在我国电力生产中的比例

我国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电力近七成来自于煤电机组,火电站既是耗能大户,又是污染大户,而天然气发电相比煤电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利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时,由矿区来的天然气首先经过加压处理设备处理成CNG,然后CNG被送往发电机组的储气装置,经减压以后送往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利用压缩天然气发电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发电效率较高,目前最先进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发电效率也仅为40%-45%之间,而采用天然气发电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可高达55%以上,燃气发电的经济性更高;其次,燃气发电机组中减少了脱硫、脱硝、除灰及除尘设备等,电厂的投资大大减少,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大大减轻,机组的环保性较好。基于以上原因,国家在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天然气发电的比例,增加燃机电厂的数量,并且这项工作已经逐步开展。

2、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汽车的使用

天然气汽车的运营成本比燃油汽车的成本要低,每立方米CNG的热值约相当于1.1-1.3升汽油,而价格却便宜很多;同时,有害尾气的排放量也大大减少,可使CO2的排放量降低25%、CO的排放量降低96%、SO2的排放量降低90%。目前天然气汽车推广比较好的地方主要是有天然气产出的地方,如胜利油田的所在地东营市,现在东营市大部分的出租车都是采用压缩天然气作为燃料,推广效果也比较好。但在其他没有天然气产出的地方,天然气汽车的数量还比较少,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加气站的数量不多,汽车加气远远没有加油方便。因此,在未来应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建设,使城市压缩天然气的供应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应加强汽车压缩天然气技术改造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使人们能从观念上真正接受这一技术[1]。

3、积极推进压缩天然气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化工行业是耗能和污染大户,在化工生产尤其是化肥的生产过程中,煤炭、石油和压缩天然气是主要的原料,而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在制造化肥的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煤炭。以煤炭作为化肥的生产原料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因为需要对煤进行煤气化处理,在这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CO2的排放量增加,同时由于对煤的处理过程比较复杂,使生产的成本增加较多。以氮肥的生产为例,在2007年以煤为原料生产尿素的企业华鲁恒升的毛利率为21.5%,而以CNG为原料的企业云天化的毛利率为47.2%。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世界上其它国家80%的氮肥都是以CNG为原料生产,由此可见我国与世界的差距。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页岩气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需要积极推进CNG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工作。

4、积极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建设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能源输送过程中的损失,能源的利用率较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可达8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高能效、低排放能源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环保效益特别显著,北欧的瑞典、丹麦等国在过去十年虽然能源消耗增加了一倍,但CO2的排放量却并没有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大力推广。目前我国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国家的重视力度很大,根据最新规划,我国在“十二五”时期将建设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总容量为50000MW,这意味着可以减少100000MW燃煤发电机组的建设,可以减少4亿吨CO2气体的排放。在未来,国家需要制定更完善的政策,通过价格补贴等手段加大对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单位的支持力度,以更好地在我国推广这一技术[2]。

三、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CNG清洁能源的广泛利用,我国虽然逐渐开始加大压缩天然气的利用力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目前还没有得到全面推广。本文对低碳经济进行了一些介绍,并对如何利用压缩天然气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也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自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的申办成功,体育经济迅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体育经济的发展为体育产业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支柱。农村体育也在体育复兴当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体育经济的支持。本文通过论述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希望为我国研究农村体育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村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经济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口数量占我国总人口数量的56%,人们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水平。随着“全民健身”的传播开来,农村体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追捧,还有很多的人认为体育健身是一种娱乐消费。这种看法的出现证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足以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

1中国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

1.1中国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农村体育产业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良好的大趋势下也在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身。健身俱乐部、居民园林健身实施的陈设等等都代表着体育产业在农村的发展。而体育产业在农村的传播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的就业和产业扶持项目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表1是调查了某农村进入健身俱乐部和居民居住地健身设施周一至周日居民健身人数,通过健身的人数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体育产业发展的势头良好。

1.2中国农村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是农村GDP增长的重要表现。正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体育经济的发展,但是相较城市体育经济的发展,农村体育经济发展还是滞后的。虽然体育产业在农村传播开来,但是农村的消费水平相对来说较低,农村老龄化是农村人口和现状的重要体现,所以相对来说农村体育经济是比较落后的。农村体育经济在农村所有产业当中是占据这种的位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也为农村经济的做出了重要的奠基。

2中国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自从申奥成功以后,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多的体育产业也在农村落户,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农村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落后,人口老龄化和留守老人日益增多,年轻人为了承担经济负担远离农村到城市谋求生存。在很大的程度上刺激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表1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还是选择到周边周住地的免费健身场地去健身,极少数的人去健身俱乐部去健身。

3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发展的建议

3.1大力发展农村其他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针对于很多农村越来越老龄化,城镇政府应不断的招商引资,吸引开发商到本村落户创业。不但可以刺激你本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很多城市务工人员是因为农村的经济落后没有就业机会才不得已外出务工,如果在自家门口有就业岗位他们可以回村就业照顾老人和孩子。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刺激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让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发展紧跟时代的脉搏。

3.2政府出资大力支持和宣传农村体育产业政府应出资搭建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平台,兴建免费健身场地。鼓励广大村民加入到健身的行列,宣讲健身的益处。宣讲有关于国家对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支持,对健身俱乐部的建造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和需求,建设适合和满足居民需要的健身娱乐场所,争取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农民的身心健康和娱乐提供场所。政府可以多进行体育宣传和体育文化的传扬,让更多的农村居民真正的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季磊.浅谈中国农村体育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现状[J].当代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