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环境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环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语文;教学分析;语文教学;网络技术
网络世界以其信息量大的优势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将各个学科教学与网络结合起来,帮助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和归纳,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分析
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对于人才的新要求,语文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了解网络的一些基本特征,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地应用网络技术,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老师所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现实需要。而信息时代的小学生,也应该学会利用网络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增强通过网络来获取知识的意识,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二、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1.联想教学。
联想教学是对学生正常智力培养发展的同时,对其潜在的能力进行深挖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教学强有力的支持下,打造联想力培养,小学生的智力会大大提高。
例如,教师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中,在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电子演示、幻灯片顺序播放时,通过超级链接及时引入与其相关的资料、数据、文章或者其他媒体,另外,连接上网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扩展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时间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其综合能力。
2.猜想教学。
猜想教学就是启发、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加刺激学生的智力再创造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小学生的教学环境已经不再封闭,宽阔、开放、无限的网络时代,给小学语文教学的猜想式教学带来无穷的魅力。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猜想教学,就必须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它可以提供教学所要的素材和间接材料,其作用是非常大的。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需要一种引导、一种教学的氛围、一种带有倾向性的个体猜测。这时教师只是简单的口头教学就根本无法实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教学,从教学内容的需求出发,营造一种教学所需的环境+一只远去的小鸟,它能飞向何方。它又从何方而来。会引起小学生众多的猜想,或者能够联想到小鸟生存的环境,猜想到环境的保护,猜想到日趋变化的大自然概况,等等。
三、网络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情景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导入过程十分重要,导入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导入的设计需要教师充分考虑课文的特点,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观潮》这篇课文主要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壮丽山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这篇课文描写的内容可以很好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钱塘江大潮的景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文的导入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钱塘江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钱塘江的壮丽。“同学们有没有见过钱塘江来潮时的景象?”每一年农历的八月是把这一天,钱塘江就会涌现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参观钱塘江的大潮,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和壮丽。“有没有同学见过呢?同学们想不想感受一下呢?”接着老师通
过多媒体放一段录像,学生静静地感受。通过视频的播放和钱塘江大潮声音的震撼,学生一下子就会被钱塘江大潮的其实所吸引,所震撼。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导入,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学习课文,更好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疑问,但是学生只能根据语文科文中的语言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只能通过语言来了解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或者人物的形象。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描绘,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在《观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主要是要学生理解文章描写“潮来时”的句子,感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这篇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学生需要反复阅读来理解和想象潮来时的场面。钱塘江大潮的雄壮其实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想象,但是仅仅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学生难免会完全理解,这是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提高视频和音频资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通过使学生感受钱塘江来潮时的磅礴气势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本文关于钱塘江的描写。作者通过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了潮水的变化,作者又按照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描写了潮水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如此壮观雄伟的奇观。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当今世界,台风、海啸、水灾、旱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不断,水污染、空气污染、生活环境污染等层出不穷,非典、甲流感等流行性急病不断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追溯其根源无不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恶化有关联。为此,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责无旁贷。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方面的一点粗浅的作法。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只有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我的作法是:一方面,写景课文教学巧妙渗透,小学课文中有很多涉及风景名胜等写景的课文,如《趵突泉》、《海底世界》、《鸟的天堂》、《春》、《济南的冬天》、《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都市精灵》、《咏柳》、《望庐山瀑布》等之类的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对自然、对人文景观、对非人生命体产生接受或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或人文环境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另一方面,说明文教学直接渗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食物从何处来》、《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等。这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明白自然界存在着一个食物链,破坏了这个食物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将使整个生物界遭到灭顶之灾。又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第四自然段提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师应该借机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告戒同学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
二、利用作文教学契机,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作文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写“环保日记”,让学生记下自己每天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捡自己周围地上的垃圾,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保护一只小动物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成一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其次,教师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作文。每次作文前要安排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作文把它记录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这样一来,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有对所见景致环境问题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学的一个成功作法。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环境教育渠道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小学语文教师多数采用“填鸭式”教学,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应用不当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此,作者认为,应提出网络环境下构建新课堂的策略,使教师能够有效利用网络环境的教学优势,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在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积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而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由于教学活动较为单一,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后,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进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其次,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网络资源,有助于更好开展重难点部分的教学活动,对增强学生理解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最后,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而拓展学生思维。对于语文学科教学而言,教师有必要创设良好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有想象,对拓展学生思维有积极影响,在网络资源的作用下,可以为拓展学生思维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逐渐走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但仍然具有不足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其计算机基础技能不够娴熟,未能有效应用PPT,降低课件的制作效果。其次,教师对网络环境的使用方法相对较为单一,不能广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后,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网络环境有着错误的认识,因而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应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未能满足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的问题,阻碍教学发展进程,亟需教育部门工作者或教师提出构建新课堂的策略。
三、在网络环境下构建新课堂的策略
1.利用网络环境优势而提高小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对于小学阶段教育而言,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又要教会其学会学习,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终身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预习是小学生深入学习的必经环节,而许多小学生不会预习。所以,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事先对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上传至校园网或班级群中,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浏览,并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为课堂活动奠定基础条件。
2.利用网络环境优势而提升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只有充分激发其自主性,才能使小学生更为投入的学习知识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优势而提升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通过网络教学方式而实现,对学生进行作业布置,使之在网上完成。长期以往,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网络学习的积极作用。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寻找有效的网络资源,使学生可以接触网络,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良好习惯。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参与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发挥着重要作用。
3.利用网络环境而拓展学生思维
在网络环境下,要构建新型课堂,教师有必要积极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而拓展学生思维。首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氛围,既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的良性互动,以缓解学生压力,又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利用电脑QQ、微信、微博等发表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见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有助于转变学生思维方式。其次,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领域更为宽阔,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和质疑,通过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对比,向教师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等,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学生思维有积极的作用。
篇4
在教学《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如梦令》《渔歌子》《广玉兰》《夹竹桃》这几篇写景的课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环保教育点,着重培养学生在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懂得美好的环境还要靠人们的保护才能保持。在教《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时,教师要侧重进行想利用海洋资源,就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的教育,同时还要使学生懂得保护海洋,也就等于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对于隐性的环境教育教材,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文本,找出环境教育的落脚点,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环保意识。如《三亚落日》中,第二小节写了美丽的三亚热带风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海鸥,碧玉般的椰子树,玉屑银末般的细沙……这一切,构成了美丽的三亚热带风光。配合书上的插图及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必定被三亚的美丽风光所吸引,产生向往之情。教师此时适时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优美的环境固然能给人以美感和享受,但更需要人们去保护和珍惜,从而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我们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语文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渗透于知识技能的教学之中。因此,课堂教学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由于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极其丰富而广泛,大多选用文质兼美且具有典型性的文章。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环境教育。如教《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学文本,了解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很轻易地就知道课文是从五方面来叙述的,即: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拓展人类生存空间。这时教师采用了视频演示,印度尼西亚发生海啸的画面,海水倒灌,导致庄稼被淹,农田被毁;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视频及海面上轮船原油泄漏,导致大批海洋鱼类死亡,海鸟无处觅食即将饿死的画面……这些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本课是环境教育的显性教材,使学生看后,懂得海洋并不是一只温顺的小羊,要想利用它,前提是保护好它;同时,海洋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有计划地开采和利用。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奉献。这时老师适时让学生创作一些保护海洋的广告语。由于学生有了钻研文本,观看视频、课件的基础,环境保护的情感得以激发,水到渠成地写出了:“保护海洋,人人有责。”蓝色的海洋,人类的家园。“让海洋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一系列精彩的语句。可见,自然环境是靠我们去精心地呵护与创造的。如果我们随意破坏它,那么受害的还终将是人类自己,为了共同拥有美好的环境,让我们都来争当环保小卫士,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此时学生的心灵深处肯定播下一颗保护环境的种子。
三、注重横向联系,拓宽环境教育空间
篇5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兴趣;教学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运用粉笔与黑板教授知识的模式,将图片、声音以及影像等各种信息带到了学生们的课堂当中,让学生们的学习不再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文字。学生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受知识的魅力。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巧妙的运用多媒体,不但可以让教学方法更加新颖,而且迎合了新课标的要求,有利于构建学生满意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那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该如何实现有效应用呢?
一、巧用多媒体,实现生字词教学形象化
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识字教学必不可少。学生们的年龄还很小,有很多字还不认识,需要老师们进行教授。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是形象教学呢?所谓形象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结构读音等,对汉字进行形象的描绘,从而让学生们更加容易理解。学生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的汉字是象形字和形声字。面对象形字,低年级的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这些字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通过网络上搜寻的图片,让学生们体会文字与实物的相似性,让学生们根据这些图片进行联想,从而让这些象形字更加容易的被理解。例如,在讲解手、象、人这类象形字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运用网络进行搜寻有关手、足的图片以及手、足的甲骨文与现在的文字进行对比,让学生们体会文字的演变。再如,籍、藉这两个字的辨形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看有关书籍的影像,让学生们了解古代的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书籍的籍有竹字头,而慰藉的藉字是草字头。从而,学生们就能很容易的把这两个字分辨出来。
二、巧用多媒体,实现教学内容生动化
兴趣对学生们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对小学生来讲,兴趣是学生们的直接动力。而多媒体运用在课堂教育中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语文并乐于学习语文。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并且有利于巩固学生们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的时候,其中的“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这一段写出了海底的美丽。但是学生们对于西沙群岛的了解还很少,对于这些景象很难想象出来,当然就没办法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因此,老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在网上搜寻一些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以及一些小视频给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让学生们被西沙群岛所吸引,自然就会对作者描述的景象印象深刻。学习热情自然也会高涨,对语文课堂自然也会充满兴趣,这样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三、巧用多媒体,让教学内容更丰富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学习知识,让知识不再局限与文字,利于学生们的理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们了解课文所讲述的内容,让他们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还要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们主动地去读一些课外书籍,从而对课本有个更加深刻的了解。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我们可以运用网络的操作方便、知识储存量大等特点,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知识。例如在讲《冬眠》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网络搜索。在进行制作课件的时候,可以搜集一些各种动物冬眠的图片,依据不同动物过冬的特性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些小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让学生们观看候鸟的迁徙,让学生们体会候鸟为了到南方度过冬天,需要走很远很远的路,经历千辛万苦,从而让学生们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要和鸟类做朋友。同时,运用课件让学生们了解课本上有关不同动物的度过冬天的方式,让学生们对冬眠印象更加深刻,进而能更好地理解本文中刺猬的冬眠。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情景;小学生
小学语文的情境创设对于现代优秀教师而言,早已不是新鲜的教学模式,但是其却因教师的性格和爱好的差异而导致课堂的不同。而语文教师如若想要帮助学生在小学语文中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难以动摇的基础,就需要教师依据此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自己的性格特性而制订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小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所拟订的方案提高对小学语文的认识和了解。
一、情境创设法在小学阶段的使用状态
小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因为小学生只有在此阶段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而奠定基础,才能让小学生成为现代社会所急需的人才。但是在现代社会教育中因多媒体的兴起而致使多数小学教师忽略了教学情境的创设,从而降低了小学生在此阶段所接受小学语文相关知识的效率,比如说,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而致使此模式深入骨髓,导致多媒体仅仅只是一个摆设,并没有在课堂中发挥自身的所在价值,或者是某些教师仅仅只是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一些相应的图片而不对此图片进一步解析,使得这些图片和音乐都成了“过眼烟云”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因此,为使小学生能够在此教育阶段有效地提高自身对小学语文相关知识点的了解,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这些情境的引导中明白更多的相关知识,并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阶段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分析及运用对策
语文知识是人活到老学到老的较为特殊的学科,因其并不像地理、化学等学科一样,如若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与这些学科不相关就能够弃之不用的学科,而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学科,所以在小学语文相关知识的传授中,教师必须重视起教育手法,因为教师想要小学生能够高效率地学习到语文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其教学手法和方案都必须为小学生所接受,并且还是由内而外地接受。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适当以多媒体为教学背景而创设情境来增强课堂的氛围。
1.教师可利用现有的图画创设相应的立体情境
对于小学教育阶段而言,其中的精华就属情境创设教育,因为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教师所讲解的小学语文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而在情境创设之中图画情境又是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精髓。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图画情境的创设来刺激小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使小学生对小学语文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的兴致得以激化。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为使自己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明白语文所涉及的相应知识并能够在课堂中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这位教师总是会利用小学生身边一些较为常见的图画来刺激其兴致――教师在上某一课文时,教师就会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一些与课文相应的图片,用这些图片来刺激小学生的神经,使小学生通过这些图片的刺激而与课文产生共鸣,并在课堂中感受到小学语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为了能够加深小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在讲解完某一课程后,可以让小学生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而画出自己认为最适合并与课文相关的图画,使小学生在加深对课文印象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想象力。
2.音乐与表演相融的情境创设模式
加强小学生对某项知识的了解最为有效的手段无非就是刺激学生的感官(其中包括小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而教师如若想要有效地刺激小学生的这些感官,最好的选择就是音乐、视频或相应的表演等。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为使自己所教导的学生能够通过一些教学手段而清楚地了解其中所涉及的相应知识,这位教师依据自己的特色及此阶段下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创设了一个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案――利用音乐与表演的互相融合而创建情境。比如说,这位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一首古诗时,会先给学生讲述其中诗人所要表达的含义和中心;其次,教师会帮助小学生逐字逐句翻译古诗的意思。最后,为保证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背诵并记忆古诗,这位教师会把古诗改编为一曲旋律较高并简单易懂的歌曲,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哼唱,并学会感受其中的美,使得小学生跟着改编的歌曲而逐渐进入学习小学语文知识的状态,从而简化小学语文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并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致得以提高。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为有效地加强小学生对语文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较为清晰的头脑,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中进行情境创设而进行教育(把音乐与表演相互融合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强化小学生对小学语文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的认识。
篇7
一、多媒体网络开放了教材,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敢于向自己的认知挑战,敢于在课堂教学中质疑问难,努力探究,拓展语文教材的局限性,而多媒体网络为贯彻这一理念提供了便利。例如《女娲补天》一文,教学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给学生展示动画片《女娲补天》,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女娲补天的过程。使学生发现,同样是“女娲补天”的故事,但两者所展示的内容却不完全一致,从而寻找出问题的症结——这种故事,缘于远古的传说,流传时间长,而且由于人们所祈求的心愿不同,因而融合了不同的思想和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课本并不是唯一的,进而启迪学生,要获得真知,就要敢于向教材质疑,敢于向自己的认知水平挑战,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树立探究意识。
二、多媒体网络拓展了语文教材,发展了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手段——网络、媒体,容量大、生动、直观、内容丰富,能以更加快捷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表象,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了前提,并激发他们思考、探索、创新的热情。例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先让学生观看“青蛙坐在井里”的投影片,再让学生观看“青蛙跳出井以后”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青蛙跳出井以后会发生怎样的情景?”这样,学生借助电教媒体提供的想象材料,在表象与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趣中探索,在乐中求知。
三、多媒体网络开放了语文课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取信息、查阅资料,这样使知识得到了延展,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求得知识,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例如教学《太阳》一文时,我将教学内容以网页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并要求他们综合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自己上网查找资料解决,这样不仅在轻松愉悦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了太阳的许多相关知识,不仅使语文教材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而且使枯燥的说明文也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四、网络、媒体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美感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艺术与文学形象地融为一体,使学生更多地从中体验和享受文学的魅力,使情操得到升华和陶冶。例如《天路》在教学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雪山皑皑的图画和青藏铁路通车后各族人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为学生的感知理解营造氛围。朗读课文时播放《天路》歌曲,让学生感悟课文中歌词与音乐的联系,以及不同音乐韵律所反映的文学内容的起伏变化。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再一次播放《天路》光盘,让学生看着画面,聆听优美的旋律,再一次感受青藏铁路给藏族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
五、多媒体网络整合了语文学科,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所反映的信息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及生活现实较远,用网络教学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大量的感性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在探索兴趣、愿望的驱使下进行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与思维碰撞,由此形成自信心理、合作精神。例如:《恐龙的灭绝》一文,“恐龙”的相关知识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而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就可以完成学生最感兴趣的时空穿越,把漫漫数千万年的历史演变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恐龙灭绝原因以及恐龙的各种形态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选择知识内容,共同研究,拓宽知识面。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多媒体网络真正落实了大语文观的思想,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了平台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环境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作为重点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语言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力,实施语言与学法指导方面的创新工作。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实效,应该考虑教师是否善于引导,要求教师尽可能把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教育教学方案,挖掘每个学生潜在的心理诉求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开发小学生的语言天赋和潜能,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语言基础教育,尽可能使具有不同语言基础的小学生都能充分开发语言潜能,拥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逐步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学目标转移。教师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系统工程中的最基础工作者,更应该时刻叩问自己的良心,在语文教学方面,需要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有助推作用,把提高语言学习能力作为学生获得其他知识的途径,加强语言基础知识训练。
二、夯实语文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驾驭语文教学过程,必须集中精力探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有效果的语言教学和有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特别是有效培养小学生获取新知的兴趣,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在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处理简单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取新知识,逐步充实自己,勤于锻炼思维,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一切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为小学生的心灵健康和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保障。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心理基础上下工夫,时刻想着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要通过岗位培训,实施全员继续教育,通过苦练基本功等途径逐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当前教师普遍认为,小学生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背诵优美的精短诗文,有的学生喜欢叙事性作品,等等。另外,教师尽可能与学生一起讲故事,一起编故事,一起进行文字趣味游戏活动训练,这样一方面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愉快学习语言并运用的过程中,随时获得启发和辅导。提供多种渠道反复锻炼,小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和写作的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及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中积累更多词汇,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辅导小学生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作用。小学生的兴趣化语言教学活动就是一项打基础的工作,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积极性,丰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语言能力要得到发展必须有相对宽松、和谐、自由的文化氛围,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教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着力于基础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与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决不能把学生的语言教学活动搞成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的枯燥型课堂教学模式,尽可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语言交流提高实践运用能力,减轻识记压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创新发展能力。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环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352-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教育在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如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应用。面对教学硬件设施的不断改进,以往粉笔、黑板、教材三位一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加先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利用网络环境,开放语文课堂
《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路者、研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一心理欲望表现的特别强烈。而网络信息的呈现方式又是集生动、有趣、形象、丰富为一体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了他们渴望马上进入探索状态的需求。例如,我们在教授《田忌赛马》这一课时,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弄清楚田忌两次赛马的原因和经过,虽然看似简单,但以往乏味的教学模式达不到充分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而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开放式的语文教学,让学生自己进入电脑数字平台根据自己的意愿设置网上赛马场,此时,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感和好奇心。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学生们必须熟读课文,了解掌握田忌赛马的主要经过。于是,学生们会如饥似渴的投入到文章中去,津津有味的阅读每一个细节。在学生进入网上赛马场之后,犹如置身于真正的战国马场,一个个都表现的跃跃欲试,甚至还有学生主动请求当一个“解说员”,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一教学过程,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还能让学生切身体会赛马的感受,增强口语解说能力,从而对田忌赛马的中心主旨产生更深层次的领悟。
二、利用网络环境,促进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素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时刻注意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的竞争力。而现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刚好为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例如在教授《石壕吏》时,可以将其分为两节课时,第一课时我们主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组长带领下,运用计算机网络对课文素材进行收集,比如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文言古词的解释等,在组员互助交流中完成对于课文内容的自学;第二课时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讨论,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这一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还拓展了他们总结归纳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又如,在教授《放弃射门》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围绕“福勒到底应不应该放弃射门”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有的说福勒应该尊重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赛宗旨而放弃射门,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将他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还有人说福勒应该射门,如果放弃就不能充分体现竞赛的魅力了,甚至还有其他的很多观点不断涌现出来,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局限性,很多学生不能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而网络论坛上的“你辩我驳”这一板块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不但能够在网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课后还能相互交流切磋。这一方式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辩论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中的取长补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取得了学习上的长足进步。
三、通过网络环境,领悟语言魅力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比较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倘若让学生仅仅依靠在课堂上的诵读来充分感悟语言魅力,确实缺乏应有的说服力,很多学生难以从中获取美的享受。但是运用网络音乐来辅助教学,则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美感不敢能够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快速进入文章意境,融入语言文字营造的美好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月光曲》这一课文中,有一部分是讲到穷人家的兄妹,沉浸在网络环境提供的贝多芬的钢琴曲中而幸福的展开联想,并伴随音乐诵读课文,此时,学生会随着音乐的起伏陶醉在文章的意境中,并不知不觉的融入这种美的境界中,加深了每一位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理解。
总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将信息化教学的效率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 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篇10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网络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影响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网络的强劲冲击下,教育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层次的革命。实践表明,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网络资源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意义
1.顺应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顺应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
2.符合诸多教育理论的要求
(1)符合人本主义理论原理。人本主义理论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2)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原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将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有效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
3.活化语文教学过程,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习的容量和节奏。语文与网络技术整合使学习中的知识、思想呈现出博大、密集与丰厚的境界,同时学生的积累也变得丰厚。(2)利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上网搜集、整理有关的信息资料,利用网络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互相在网上发表见解,有时还可通过在线互相讨论、交流、评议所完成的研究成果,或提出修改建议,从而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二、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开展
1.网络――激发阅读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于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缺乏,较难培养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内驱力。然而,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可充分利用英特网庞大的资源宝库有效呈现声音的高与低、色彩的明与暗、物体的动与静等多方面的优势,从而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在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九寨沟》一文时,教者可利用网络向学生边展示九寨沟那茂密的森林,神奇的湖泊,壮观的瀑布等美丽迷人的景色,边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在充满激情、悠扬动听的旋律声中,结合具体课文内容,教者进行了生动地讲解。在此基础上,教者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此设计,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无需教者冗长的语言描述,学生便仿佛身临其境九寨沟那美丽神奇的胜景之中,被其迷人的景色所倾倒。
2.网络――促进内容理解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赞美古今中外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课文,由于受教学时间和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这些课文中往往只选取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断或通过记叙一些典型的事例展示人物的光辉业绩。因此,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课文理解上的困难。而此时借助网络,及时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充分阅读,则能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及人物命运的全面理解。教学《钱学森》一文前,可布置学生访问“中国名人网”等系列网站,利用网络查找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一些事迹,并进行深入阅读。通过查找阅读,学生了解到了有关钱学森的许多内容。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全面了解了钱学森热爱祖国,不怕困难,敢于创造,历尽千辛万苦,为国防和航天事业献身精神和卓越贡献,更好地为新课的学习提供充分的铺垫。
3.网络――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实践表明,网络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能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中形象直观的资源对其抽象的语言文字加以生动显现,从而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例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学生往往会对文中“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一句中的“飞过”、“穿过”、“越过”三个动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教者利用网络下载并制作了三幅动画:(1)“飞过花丛图”;(2)“穿过树林图”;(3)“越过小溪图”。教学时,边播放演示,边引导学生选择填空。通过对形象直观动画的观看,学生对动词的用法及原因能轻松理解并准确表达。
4.网络――拓展阅读任务
如何更好地沟通课内与课外,更好地扩大阅读量,更好地通过寻找课文拓展阅读的延伸点,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例教学《三借芭蕉扇》一文,教者布置学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网上提供的资源,选择一种最擅长的表达方式表现孙悟空在三借芭蕉扇过程中的大智大勇。”且看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有的同学戴着耳机听课文录音,练习课文朗读与复述;有的欣赏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和《大圣歌》,有主见地修改歌词并练习演唱;有的边观看动画片边合作练习表演;有的通过阅读不同版本的“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比较它们在用词造句方面的不同。本节课的教学中,同学们借助网络,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入拓展。通过合作表现,充分发挥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智力优势,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5.网络――强化方法学习
利用网络开展教学,不仅有助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获得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方法,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一位老师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文,利用网络精心设计了含有“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背景资料”“交流平台”四大板块的学习软件,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进行浏览学习与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将自己拥有的信息放入“交流平台”与同学们讨论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如此教学安排,则能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小组交流共享他人资源的学习方法。
总之,网络的发展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大力践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在网络的环境下呈现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