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建立职业发展通道的意义
以组织战略发展为指导思想,建立多元有效的职业发展通道,激励职工按照组织需要的人才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发展目标。研究所在建立职业发展通道时,始终围绕以下2个原则展开。一是满足研究所任务与发展的需要。研究所作为科研事业单位,“零缺陷”“保成功”完成国家任务是研究所发展的前提条件;扎实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夯实世界一流宇航企业发展基础目标,实现“三高”发展更是对研究所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所在建设职业发展通道时,不仅要考虑对职工资历与能力的认可,也要兼顾对其职责、贡献及成就的认可。二是满足职工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为各岗位、各层次职工搭建多元化的通道,一方面有利于职工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也体现着研究所的成长导向。职工通过明确的任职资格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完善个人能力,及时做好发展规划,并且可以随着个人的发展随时调整成长路线。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1.行政职务晋升通道
行政管理职务是国家在事业单位设立的传统发展通道。对研究所下设的研究室而言,主任肩负着本部门行政和技术双线的责任,在行政和技术领域都要承担起“责、权、利”统一的任务。近年来,随着研究所的不断发展,承担的任务量不断增加,任务领域不断开拓,一些有想法、有能力、有干劲的佼佼者通过选拔能够承担起辅佐部门正职的职责。但是领导干部队伍本身是金字塔架构,向上的发展通道越来越窄,对于更多的职工而言,意味着看不到晋升的可能,职业前景渺茫会对职工造成负激励,不利于个人和单位的发展。
2.职称职级晋升通道
研究所是事业单位性质,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每年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技能等级鉴定。职称和技能等级是对一个人专业技术能力或技能操作水平的认可,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年限,取得一定的业绩,经过评审考核后给予相应的等级认可,这类传统的职业等级资格对职工的影响根深蒂固,而且与薪酬有直接的关系。职称和技能等级中的高级别晋级比例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一般情况下评上就不会发生解聘,有可能出现该层次职工的工作态度不积极、业绩贡献不突出,工资却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使单位缺失了引导职工成长、发挥职工潜力、提升组织整体能力的机会,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职业技术资格或技能等级激发职工发挥更大效应的本意。
3.型号干部晋升通道
为了落实研究所“技术立所、人才强所”的战略发展方针,适应研究所科研管理模式转型与发展要求,满足型号项目的人力资源需求,畅通技术人才的成长通道,研究所参照型号项目的技术成熟度概念,为其匹配主任设计师(副)、计划经理、产保经理,作为型号的核心人员,强调他们的定位和职责,与传统的行政领导明确分开,强化技术统领和把关,使得权责更加清晰,管理更加高效。与此同时也培养锻炼了一批基层技术人员,加强了其主动承担型号研制的积极性,营造了技术人员立足岗位、钻研技术的良好氛围。但是型号“两师”的人员配置是有着严格标准的,面对一边是有多年型号工作经验的老职工,一边是引进的高精尖新人,名额显得不够用,如果不能合理配置,很容易引起职工的不满,不利于研究所的发展。
三、职业发展通道的改进设计
1.搭建岗位任职资格体系
2017年,研究所通过参考华为公司等系统外企业的职工发展通道以及与航天系统内单位交流访谈,从研究所战略出发建立岗位任职资格体系,主要步骤如下:(1)成立职工岗位体系工作组,组长由主管人力资源的所领导担任,研究所各专业领域专家参与制定相关政策;(2)按照各专业领域的人员特点、岗位特征,结合职工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初步讨论形成研究所研发技术、管理技术、经营管理和技能操作四大类岗位,33个具体岗位,每个岗位又分为1~19职级不等;(3)编制各具体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岗位任职资格标准等内容;(4)组织各岗位通道的专家讨论、梳理各职级知识能力储备及关键绩效指标,确定岗位晋级条件及考核要求;(5)职工岗位体系工作组讨论并制定岗位评聘、晋级的流程;(6)对各岗位进行价值评估,明确不同岗位、职级对应的薪酬标准,建立所内薪酬管理制度;(7)研究所内推行岗位任职资格体系,全员进行岗位聘任上岗。通过岗位体系的搭建,职工层级划分已经由粗放式转向细分式,避免上下2个层级之间由于跨度过大,使职工在发展过程中感到迷茫,积极性降低。经过近2年的使用和修订,该体系已经成为研究所职工晋升发展、体现薪酬待遇的重要支撑依据。
2.畅通专家申报渠道
为了对已经取得优秀成绩的职工予以奖励,也为了激发各层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术技术带头人脱颖而出,研究所梳理了各级人才工程的申报以及专家奖项政策,对外与国家、北京市、各部委、集团公司等高层次专家奖励对接;对内与所内各职称等级的职工相呼应,对职工做出的贡献与成就予以认可,是职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精神追求。
四、职业发展通道的保障措施
1.建立培训体系
岗位不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要牢牢把握分层培训的原则,使培训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与此同时,在制定培训计划前,对职工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了解职工在结合自身发展规划、满足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在业务知识水平或管理能力等方面希望得到的培训类型、内容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种类职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同时也要对职工的理论知识、学习心得等进行考核,以此加强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质量的高效性。
2.完善考核体系
职工的职业通道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就要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职工的工作成果、专业技能、创新开发以及对部门建设作出的贡献进行综合评价,并设立不同的层级和考核标准。同时,考评时要根据考评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如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或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可以为岗位的轮换和晋升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考核结果可以发现职工工作表现与岗位不适应的地方,查找原因后及时调整岗位;或者年度工作表现出现下滑,如果连续2年出现达不到考核标准的情况,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职级。
五、经验与启示
1.职业通道的设计必须符合研究所发展战略的需求
研究所的发展战略是职业通道设计最本源的动力。研究所十二五、十三五发展战略的实施、收官,十四五发展战略的谋划,都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人力资源工作者投入更大的精力来评价实施效果,以便及时完善改进,使整个职业通道始终保持有效性及前瞻性。
2.职业通道的设计核心是公开、透明
任何一条职业通道的晋升一般都分为“客观分”和“主观分”。“主观分”部分主要是评价职工在某一阶段的工作业绩和成就,综合考虑参评人参与的项目重要性、难度以及参评人在项目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而“客观分”指标已经明确到如“参加XX类型的学术交流会议,做大会特邀报告/交流报告”“作为培训教师进行XX课时的专业技术培训”等评价得分具体量化的标准,使得职工可以自行估算客观分,大大提升了晋级或评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3.职业通道的设计要尊重事业单位的传统积极因素
篇2
1.学生对长篇新闻的结构把握不太准确。
2.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不完全了解。
【教学目的】
1.知识能力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关注中国航天,感受到航天人员的敬业、诚信,学习航天人的执著、拼搏、奉献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分析整合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课型】
导读课、合作讨论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PPT 1,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神五飞天”)
PPT 2,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送入太空。航天英雄杨利伟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但大家可曾想到,这伟大梦想终于成真的背后,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挥洒了多少智慧与汗水,付出了多少牺牲与奉献……今天让我们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二、向学生展示“飞天”组图
(出示幻灯片三)飞天梦之一 龙在九天 我们的飞天梦做了几千年,那是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在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翱翔天宇的渴望。
(出示幻灯片四)飞天梦之二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让飞天梦具有浪漫色彩,更引发了后人无数的幻想。
(出示幻灯片五)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甘肃敦煌地区的大量的飞天形象,是飞天梦走向现实的一种体现。
(出示幻灯片六)飞天梦之四 万户飞天 六百多年前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
三、合作探究
1.(出示幻灯片七)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反映最真实最简明的内容。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思考:
你能从本则新闻的标题中看出什么?
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虚实):
其一,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喻指中国飞天梦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成功这一探索过程。
2.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描述式+评论式)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
现实―历史―现实
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衔接自然,浑然一体,让人印象深刻。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和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主观评价)组成;而主体部分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而《飞向太空的航程》的主体部分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主体部分,概括一下。)
3.筛选信息。
课文主体部分按照怎样的顺序回顾了中国航天发展史的重大事件?有哪些重大事件?
明确:时间顺序。
《飞向太空的航程》的主体部分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过渡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4.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梦想将变为现实,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欣喜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说说“神五”后期的航天发展概况。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1日由改进型“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总结: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无到有,从航天弱国到航天较强国,彰显了我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展示出中国跻身太空强国的雄心壮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2.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航天英雄获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集体奖。
从2003到2013,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十年路程,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起飞,中国人在太空中行走的越来越远,而我们的梦想却越来越近,让我们向载人航天英雄群体致敬。
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中国航天人勇敢地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他们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爱岗、敬业、诚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
五、课堂总结
为实现中华民族载人飞天这一瑰丽梦想,一代代科技工作者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永不言弃,铸就了“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航程远未结束;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正向着更远更深处迈进,太空行走、交会对接、绕月登月,甚至飞向火星。(师诵)
让我们和中国航天人一起,和全体中国人民一起,和全世界所有的炎黄子孙一起,在中国航天精神的激励下,万众一心,与时俱进,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我们无比瑰丽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生齐诵)
六、布置作业
篇3
长久以来,扎根于北京的直销企业给行业一种神秘的感觉。宝健(中国)、新时代等公司总是给公众留下低调的印象。然而他们却是中国直销业界的中坚,他们的销售业绩常年稳居中国直销行业年度业绩前10。
中国直销业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宝健和新时代是否能够在这一场浪潮中脱颖而出,向顶级企业发起冲击?
宝健 厚积薄发
虽然早已跻身拿牌企业行列当中,但宝健公司在直销界的处事风格却一直都是个“异类”,回首其在直销道路上的发展史,一时间很难让人记起他们的辉煌焦点。然而凭借务实的作风和稳健的发展,尽管没有取得令行业瞩目的业绩,但却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每年的持续增长也让行业感受到宝健身上那股厚积薄发的力量。
宝健稳健增长、细水长流的风格有助于他们发展前进,但行业的突飞猛进也有让他们进慢则退的风险;曾经的宝健公司由于在对直销行业的认知上,一直持比较保守的态度,使得自身在直销行业的发展模式上,有日趋滞后的现象。
2009年度,宝健公司似乎意识到了在如今行业整体快速发展之际,以往那种“守天下”的方式不再符合当今发展需求。自4月份开始,宝健在行业内频频做出大动作,颇有“大势将起”的趋势。
宝健公司一位负责人曾分析道,出于对于行业环境新的认识,让宝健开始了新的规划。过去宝健主要布局为北方市场,而在黄河以南基本没开分公司。这种发展区域失衡的状况也让公司高层看到了未来发展的突破所在。从2009年开始,宝健大量招聘管理和市场开拓人员,为全面开拓市场做准备。
同时,宝健公司意图加大发展的动作并不仅仅局限于开拓市场,在基础设施上,宝健也开始发力。投入4亿元建成的目前北京规模最大的健康产业中心,为宝健的快速发展打了基础。
新时代 借力扩张
提及新时代公司,直销行业往往会联想到“红顶商人”、“军工企业”等称谓。与军方的历史渊源、与中国航天事业常年保持合作等等传奇色彩都为新时代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强大的护航能力。同样,继2004年起,连续5年间都成功“闯”进中国直销年度销售业绩前10强的傲人业绩也让行业侧目。
自从进入直销领域后,新时代就凭借和相关部门的长期良好关系以及公司所处地域位置等优势,大力发展企业自身实力。新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企业发展政策的改进等措施都让新时代业绩不断刷新。
篇4
除此之外,在酒泉基地,另外的一场角逐也随之拉开,从中国航天冠名赞助项目的惟一合法组织———中国航天基金会了解,目前,长城油、科龙集团等已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的最高级别冠名商出现在媒体面前;蒙牛、匹克、广东大印象集团、广东凤铝铝业等则沿革合作传统紧紧与神六捆绑。而作为家电企业的执牛耳者——海尔、康佳则采取了向航天员赠送宇航变频冰箱和高清数字液晶电视等活动,云南海鑫茶叶、云南康乐茶叶则以每克2000元的价格把10克云南普洱茶搭载到“神六”上……
在所有的单纯的市场层面的喧哗与浮躁中,作为航天产业链的组成部分,数千家合作伙伴却始终保持着某种沉默。偶然的机会,记者发现一份合作拒绝名单,在看到国外欧米伽手表品牌同时,中国飞亚达航天表则因为成功进入合作而被纳入视野。 在数千家航天企业合作伙伴中,随着欧米伽手表的被拒绝,深圳飞亚达手表因其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三家的航天手表身份吸引了媒体的关注。作为一家市场型企业,飞亚达是如何参与到神六项目的,又是依靠哪些优势成为航天战略合作伙伴的?随着中国企业品牌科技化发展的趋势,神六在成为一个最权威的国内企业品牌打造平台同时,飞亚达从神五到神六的成功参与,为其他企业参与国家高科技项目提供了一个途径。
10月12日9时,搭乘神六的费俊龙、聂海胜在成功的展开太空之旅同时,佩戴在两位手腕上的飞亚达手表成为地球上所有飞亚达人最为关注的目标。从最古老的浑天仪,到1094年趋于完善的水运仪象台,曾领先于欧洲的机械制表业200多年的“中国时刻”技术,在沉沦数百年后,借助神六,飞亚达又赶来上来。
作为航天产业的一个集群,无数的企业还在不事声张的继续工作在自己的产业环节上,而作为技术与市场密切结合的飞亚达品牌,其参与神六的经历也许能为这些冰山下的企业群体诠释一些什么! 飞亚达,借助神六改变了什么?
张韬
2005年,在国际认可的航天表领域内,最终出现的只有三个专业的名字:欧米茄、福利斯、飞亚达。 三甲之一的飞亚达,2003年之前,在专业领域内还难以与前两甲相提并论,神五的成功返回为飞亚达奠定了第一级台阶,而再次与神六成功合作,为飞亚达的晋升三甲作出临门一脚。
借神六之势,飞亚达要达到什么?
作为国内唯一的航天表企业,飞亚大总经理徐东升表示,“中国钟表业的潜力仍然巨大,现实的困境是国内钟表业如何获得更高的关注率。”,毫无疑问,神六的发射为飞亚达从一个边缘产业推到聚光灯下。
作为一个市场型企业,飞亚达产品最终还是要作为一个商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而目前的情况下,国内手表还处于品牌劣势。那么,要打破这个格局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事实上,“国内手表消费日趋表现出国际手表消费奢侈与时尚两条路线并存的格局,如何细分市场,尤其是打入高端手表市场,同时将打造出知名品牌,是飞亚达和中国钟表业突围的关键。” 零点调查机构总经理袁岳提出的这一观点印证了飞亚达的瘦身计划——从2003年之前,飞亚达就开始砍掉旗下众多多元化产业,只专注于钟表的研发、生产和营销。在产品研发方面,2003年已成为继“欧米茄”和“fortis”后世界上第3个掌握航天表制造技术的企业。在渠道方面,拥有知名的亨吉利钟表连锁店也是飞亚达与国内其它钟表业巨头有别的地方。这隐约透露出一个信息,飞亚达很早就开始布局从市场到技术的高端路线。
而神六的成功发射与回收,则为飞亚达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表演舞台。随着奢侈品市场持续升温,手表市场近年来一片繁荣,新的流行趋势显示:人们在讲究手表品味的同时,现在更注意每一块手表中传达出的细节和故事。人们很少真正需要一块300米防水的手表,但是,一只300米防水的手表就是令人与众不同,一块航天手表,它可以蕴涵航天尖端科技杰作、可以象征飞天梦想见证,这可以说是国际手表界梦寐以求的故事素材。而飞亚达恰好获得了这个机会,并得到了成功,徐东升兴奋的说。
10月17日,神州六号顺利返回,航天科技领域专家表示,伴随着“神六”航天任务的顺利完成,包括高端计时仪器在内的航天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会促进中国航天事业以及相关产业获得新的一次飞跃,而就合作单位而言,在神六之后,如飞亚达等企业,因为它所代表的“中国时刻”概念,将带来飞亚达航天表销售热潮。随着以飞亚达为首的国产手表品牌的崛起,如果处理得当,那么洋品牌在中国钟表市场的强势局面,特别是随着一直被迷信的国外手表精准概念已被完全打破。对于中国钟表业,2005年将会是国产品牌突破市场格局的一个绝佳机会。
在神州六号打破美国、俄罗斯的垄断地位同时,飞亚达手表也因之打破欧米茄和富利斯的垄断局面。徐东升曾经对飞亚达作出这样的规划:“在飞亚达股份有限公司的未来品牌战略规划里,飞亚达将充当一个中档的品牌定位,相对档次链而言,更注重在时尚链上的拓展,同时公司还将在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上各推出一个新的品牌。这就是飞亚达所谓的“三色攻略”:飞亚达公司下将效仿SWATCH集团模式由原来的“飞亚达”中档手表向两头伸展,增加一个高档表品牌和一个低档表品牌。毫无疑问,随着神六的成功返回,飞亚达的高低档表品牌也将呼之欲出。
飞亚达,凭什么进入航天合作链?
作为一项国家尖端科技项目,飞亚达是如何进入到航天合作链条的?对于其他企业而言,这种合作方式是否具有复制性?随着飞亚达从神五到神六的参与,记者采访中,不断的收到其他科技企业类似的询问。对此,徐东升解释,“由亚达有着航天工业的背景,也由于航天表是航天计划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装备,并代表着现代钟表发展的最高科技,所以我们一直希望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中能够佩戴我国自己制造的航天表。而经过三年时间的科技攻关,最终,我们克服了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将中国航天表捧了出来。”
当然,不是说有航天工业的背景,就一定能够进入合作序列,技术的因素才是最关键的因素!飞亚达内部人员告诉记者,事实上,飞船发射前,“中国第一款航天表”的候选名单上还是依然罗列着包括欧米茄和富利斯在内国际知名的航天表品牌。直到飞亚达在一系列严格的技术要求面前过关后,才最终进入神五序列,并再次进入神六链条。
当然,高科技的技术竞争从来都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持续不断的竞争力。飞亚达技术工程师表示,在“神六”太空遨游119个小时的过程中,航天员需要到轨道舱生活及工作,他们要通过佩戴在手臂上的航天表随时随地掌握时间,与北京地面指挥中心保持时间精准同步。此外,航天表还必须要承受住各种考验,如抗干扰、抗辐射、超常加速度、抗振动等等,这一些都对手表的制造工艺和可靠性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同时,必须强调的是,能进入神五的合作,并不代表就一定能进入神六。因为“神六”的航天计划比“神五”更加复杂,因此对航天表的技术性能也就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围绕着新的需求,中国航天表首席设计师孙磊告诉记者,“飞亚达神六航天表在技术上进行了近十项优化升级,与神舟五号航天手表相比,采用钛金属材料,提高了表面硬度和耐腐蚀性能,而重量仅为94克。”据介绍,与传统不锈钢材料相比,钛合金密度小、硬度高,所以航天飞船很多部件都是钛金属合金制造,此次神六航天表与太空技术融为一体,全面采用太空金属钛合金,轻巧与耐用同时兼得;表玻璃还采用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的蓝宝石材料。
根据飞天的特殊要求,飞亚达设计专家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国际一流的设备在保证各零件的尺寸精度,并有效实现整个设计制造的全数字化同时,与国际上老款航天表相比,飞亚达自主研发设计的航天表,还做了许多独特设计:如航天表对时间指示进行强化,在应用区域采用了警示性的鲜艳色彩刻度,可以让航天员无需仔细阅读刻度,仅通过识别颜色即可感知时间;主要刻度和表针均使用了长效夜光设计,保证航天员在半米之内利用余光即可看清时间;表带是黑色的环形强力松紧带,长度可调整,佩戴在航天员充气宇航服的手臂上,方便舒适。
就技术层次而言,孙磊表示,“由于此次航天员在太空舱中的工作是以10分钟为一个工作单位,所以航天表为了在技术层面上充分满足本次航天需求,专门设计了特殊的10分钟的刻度盘,通过10分钟的倒计时,航天员可清楚知道每次工作任务完成的进程。而为了防止出现小字盘计时分针被遮挡的情况,我们还重新设置了计时分针的复位位置,并用颜色做了明显标示,方便航天员操作。”
此外,考虑到地面、航天飞船内部和航天飞船外部的多种气压环境,航天表需要经过多次增压减压,所以在密封结构上,做到了双向密封,不论在正压和负压环境下都确保气密性,这样才能在瞬时加速度为9G的振动环境下,仍能精密可靠计时。据介绍,航天飞船在起飞着陆过程中承受的冲击和振动,远非民航飞机可比。航天安全技术部门明确规定,飞机着陆时,垂直加速度超过2G,飞机就必须做探伤检查;超过1.5G时,就要对其进行轻微警告。除此之外,变幻莫测的太空环境可能是最为严格的天然测试场,加速度、强震动,以及超强磁场环境等都对航天表提出了高技术的挑战。
在成功完成神六合作之后,国内钟表计时研究专家甚至不惜其溢美之词:中国航天表的出现无疑是中华计时史上又一次重要性突破,她不仅以尖端技术承载了人类逐步征服太空的历史使命、见证着中华民族航天事业的发展史,而且将中华文化从地球延伸到了太空,她的出现,开创了世界钟表史上的中国钟表太空时刻。在整个中国钟表史上,其历史意义应等同于汉代浑天仪、宋代水运仪象台、明代大明殿灯漏。
一个技术产业集群将因神六而浮出?
借助神六的飞天而打破国际航天表垄断格局同时,利用航天技术,飞亚达也完成了续接数百年来中国时钟计时的技术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内企业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化过程中,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2005年的神舟6号的序列性发射,为中国企业的系列性进化提供了一个难得机遇。
中国正试图通过创建本土的技术标准,来增加中国的创新技术在全球范围的使用。飞亚达总裁徐东升表示,真正的“中国制造”,就在于拥有独立的、自主的、大规模的技术、设备、工艺能力,在于这种能力的普及与全面化,在于对知识的创造与创新。而从神六的整体来看,飞船的所有电子元器件基本上都是由国内自主制造,并且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制造。一个神六的打造在某种程度上锻造了一个高新技术的产业链条。
篇5
[关键词]科学史;探究能力;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2-079
当今,科学史知识对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已普遍受到重视,但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科学史以阅读资料的形式呈现,作为记忆性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仅仅让学生去记忆科学家的姓名而已,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就如何挖掘科学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将科学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
科学史的涵盖面很广泛,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史教育中,我们要有计划、有条理地将科学史融入课堂中。在学期初,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看看科学史的涵盖面如何,能否全面地囊括科学史的多项作用。在每节课前,教师要作精心的准备,考虑史实材料对学生来说是掌握其科学方法,还是去了解科学发现的继承关系。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科学史典型案例和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1.课始导入故事
每一项伟大发现的背后总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课始的导入部分引用科学家的故事能将学生的思想聚焦起来。如,在教学“电和磁”一课中,可这样导入:在100多年前,电与人类的生活是完全无关的,只在科学实验中偶尔会用到它。直到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才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那奥斯特到底做了什么实验?这一悬念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促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实验的名称,迫切想像科学家那样去研究。
2.课中融入故事
(1)实验过程“重演”科学史教育重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进而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或“重演”人类科学发展史过程中关键性、突破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科学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研究“电和磁”一课中,在导入后教师给学生提供指南针、小灯泡、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这些材料,让学生先猜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再进行动手实验。通过实验,部分学生会发现: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上方且与磁针方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发生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原。接着从多角度来分析思考观察到的现象: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最后告诉学生“:电流产生磁性就是当年奥斯特的重大发现,今天的实验我们重演了当年的那一幕。紧接着向学生介绍关于奥斯特研究电和磁的经历:早期他经历了十几年的研究,一直没有获得科学证据。有一次在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时,无意中发现了磁针的转动,这次偶然的发现在无数次的验证中得到了证实。学生的猜测与当时科学家的心路历程相符合,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重演”发现科学的过程。通过“重演”,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发现需要有心人,需要潜心钻研、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穿越对话,角色扮演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当我们遇到某些理论性很强、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的知识点,或当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下降时,可设计穿越活动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展开讨论学习,通过对不同观念的比较鉴别,化抽象为具体、化疏远为贴近,从而掀起学习的热情。如,教学“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一课时,本节包括四块内容:一是“托勒密的地心说”;二是“哥白尼的日心说”;三是“讨论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异同点”;四是“修正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对于两种学说书本中一条一条地罗列得很清楚,如果老师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在讲台上就书本上的观点照本宣科地讲给学生听,对于如此抽象的概念学生往往听得含糊,容易分散注意力。因此在讲到这块知识时,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场景:请大家穿越时空去古希腊、波兰走走,请一位同学扮演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请另一位同学扮演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先请两位“天文学家”现身说法,分别阐述自己的主要观点,再由他们引领其他同学讨论两种观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最后修正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这样一堂课,学生完全自主地展开学习,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轻松。科学史的内容贯穿整节课,学生仿佛亲临科学历史的长河。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通过科学史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有利于形成崇尚理性、独立思考的意识。
3.课尾引入故事
以科学史收尾,既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新知的关注,更能开拓学生的课外探索活动。如,在学习了“磁铁”单元后,教师布置作业:随着科技的发展,磁铁更多地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有一种交通工具就是应用了磁铁的特性设计建成的———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究竟应用了怎样的原理呢?课后同学们可到阅读资料库或网络上搜索答案,寻找自古以来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使其初步体验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开拓新渠道,拓宽科学史领域
1.在专项研究中学习科学史
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掌握的科学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途径来搜集整理专题性的科学史展开学习。如,在学习“微小世界”单元后去搜集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史;在学习“宇宙”单元后去搜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在学习“时间的测量”单元后去搜集计时工具的发展史;等等。这些材料搜集后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如:在班队课中作交流介绍、开展科学史知识竞赛、编写科学史小报、撰写科普小论文等。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直接面向科学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现了科学史教育的价值,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专项阅读时间中学习科学史
俗话说“:读史明理,以史为鉴。”科普读物广泛普及科学史,它往往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提高人们各方面的知识素养。首先,教师可在一学期中给学生设定几本必读书目,如法布尔的《昆虫记》《科学的发现》等。让他们每天中午抽半小时来阅读科普读物,以加深对多方面科学史的了解。
3.在“第二课堂”中学习科学史
体验是亲历,是分享;感悟是收获,是成长。校外科普场所(所谓第二课堂)架起了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开辟了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渠道,为他们提供了动手、动脑、显露才华的舞台,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名人故居等。通过聆听专业人员的介绍,通过阅读馆内大量的文字介绍,通过体验石油勘探、污水处理等活动,能较好地了解科学史,有些活动还能与课内教学无缝链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整合教材学习科学史
篇6
一、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观点和方法。比如,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统一性,使纷繁复杂的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物理知识,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理的指挥调度下,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讲给学生,促进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通过正确的讲授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的世界观。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在物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有选择地引入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史和现代我国物理学家(包括外籍华人)的成就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史上有过光辉灿烂的篇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我国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插入教学内容。如在讲“物体重心”时,可以先介绍六千年前的半坡氏族所用的“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对物体的重心已有认识;在讲“力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三、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宇宙飞船上天、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物理教学应根据需要,安排好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不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作风的任务。在物理实践课中,教师要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一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比如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研究物理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不仅学会物理基本原理,而且能运用这些原理去解释和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三是培养学生从事经济建设的本领。物理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进行实习,参加物质生产劳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从事经济工作的本领和有关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教育环节。
五、引导学生学习伟大人物的爱国精神
篇7
不同地区的语言承载着不同地区的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区别,在语言创造和使用方面有着明显的体现。从根本上讲,文化中包括语言,语言蕴含着文化,二者无法彻底分开。如果单纯的开展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势必给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带来负面作用。英语文章常常涉及到西方的发展史和文化意识,给全文的理解制造难点。因此,开展西方文化的研究对于阅读教学质量和速度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意义
1.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要求不断加强。学生有必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丰富自身的文化学识,提高内在修养,尊重外国文化,避免交流尴尬。比如:“dragon”在中国表达吉祥之意,而在英语中预示着灾祸。中国文化比较含蓄,西方文化比较直接;中国文化保守,西方文化相对开放。文化思想的不同给语言表达和体系带来了巨大差异。认真学习英语背景,可以让人快速接受这种差异,减少沟通障碍,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需求。英语阅读文章包络万象,涉及西方历史发展、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等多项内容。如果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不足,认知不清,就难以充分理解阅读内容,给学生阅读能力的再次提高带来阻碍。阅读文章中的引用、比喻、代称等,都有可能涉及到当地文化,单从字面理解,无法体会到文章表达的原意,甚至将褒贬含义混淆,增加文章的理解难度,误入歧途。强化文化渗透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是培养跨文化教学课堂的必修内容,为学生全面提高阅读理解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 加强阅读教学文化渗透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维,加大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对西方文化的关注程度和认识不足,缺乏对西方知识的整体了解。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阅读文章难度加大,添加了西方文化的内容,还原了英语阅读文章的原貌。如果教师还不认识到西方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将大大降低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应迎难而上,克服自身缺点,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给学生呈现丰富的西方文化内容。摒弃陈旧观念,接受以文化为导向的阅读教学思路,将不同类别的文章进行归类,形成各个方面的文化体系,指导学生的阅读学习。
2.西方文化内容插入法,增加对文化能力的讲解。教师在讲解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通过插入法将文化内容贯穿其中。穿插的办法灵活多样,教师可以自由掌握。根据个人教学习惯,推荐三种收效较好的插入方法。“多媒体法”,它是利用网路和计算机技术,对西方文化内容进行精细化处理,在课前播放,如同插曲,便于记忆;“话题延伸法”,它是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和阅读见闻,将西方文化进行随堂口述,让学生对文化有所了解,细水长流,达到“见怪不怪”的效果;“情景法”,它是根据影视作品、新闻报道、民间传说等为西方文化的讲述设定情节,补充学生的见闻,扩展对世界的认知。这三种方式在运用过程中,十分灵活,并且收效良好,得到了众多教师的运用和认可。
3.做教材文化背景的延伸,完善基本文化框架。英语教材板块众多,对西方的多个领域进行了介绍。教师可以扩展教材中课文的文化背景,讲述不同时期的文化表现。既可以丰富课文的教学内容,又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英语世界的美妙。比如:在教材中开展对交通旅游类文章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就西方生活理念、旅游思维、道路设计等多项内容进行描述;在开展地理环境类文章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西方的人口迁徙、地容地貌、环境保护等多项内容进行描述;在讲解民风民俗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将有趣的交友方式、礼仪表现等进行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阅读文章的主要方向和高中阅读练习中的阅读内容展开,切不可自由发挥,离题万里,浪费教学时间,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4.丰富关于西方文化的图书资源,扩大师生阅读量。图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师生补充自身知识能量的有效方法。学校在图书馆内添加关于西方文化的图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查询便利。补充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是师生共同的任务,需要双方的不断学习和补充。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东西方文化添加了更多的新元素,增加了新的话题和内容,使得教学任务不断加重。比如: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关卫星运行、航天发展、宇宙研究等众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保持对文化发展的高度敏感,从文章变化的过程中找到自身提高空间,不断补充知识,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提供高效平台。
篇8
话说以诺兰导演为代表的一代代电影人前仆后继地投身太空题材,用自己的方式纪录并展现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的太空。而太空电影也一直都是好莱坞电影中很受欢迎的一个类型,从100多年前的那部《月球旅行记》开始,它就一直在为影迷们提供着无限的乐趣与遐想,带着人们遨游神秘的外太空。
因为天上没有人间,因为太空离我们太远,所以关于太空的电影,总是那么神秘又令人欲罢不能。
《星际穿越》提醒我们,是时候整装待发了
或许是因为第一部太空题材的电影《月球旅行记》也是第一部科幻电影,所以“太空电影”这个类型一开始就是科幻电影旗下的一个重要分支。随后又伴随着人类一步步太空计划的实现,进一步丰富了电影人对太空电影现实性的深度挖掘。如果要对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太空电影进行粗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类:现实风格和科幻风格。
一些太空电影很容易归类,比如描写人类航天事业发展进程或事件的纪实性电影,如《太空先锋》《阿波罗13号》毫无疑问属于现实风格;《星球大战》系列、《星际迷航》系列一眼就看得出是科幻风格。
不过太空电影的划分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现实和科幻风格往往是既交错又重叠,事实上大部分科幻类的太空电影也具有现实意义。不管银幕上的太空征程使用的是哪类风格或形式,都体现着人类对星空的向往和远远没有终结的探寻或征服欲望。
有一些太空电影具有相当比例的虚构或超现实主义内容,比如《地心引力》《天地大冲撞》,但大部分观众还是认为它们属于现实风格,因为它们只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增加了灾难等其他元素。如果加上探索元素的话,《超时空接触》甚至《第三类接触》也可以划入现实类。《2001:太空漫游》和《星际穿越》兼有现实风格和科幻风格,但它们的科幻元素并非单纯的天马行空而是具有非常扎实的科学基础或学术内核,所以更偏向现实类。
一百多年来,现实风格的太空电影也经历了各个阶段,从最初的少人问津到一度层出不穷,随后又数次起起落落。之前的风潮几乎都是由太空人发起,而现在电影人正在通过他们的努力反过来影响太空人。最近几年,如果说2012年的《普罗米修斯》引发了观众对起源的思考,2013年的《地心引力》让地球人类开始重新审视太空,那么现在的《星际穿越》正在提醒地球人:是时候重装待发了。
每一次太空探索,银幕都没有忘记
宇宙的神奇魅力一直带给电影人无限遐想,在莱特兄弟1903年正式发明飞机的前一年,电影先驱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拍摄的《月球旅行记》,就已经让人类乘坐炮弹飞到了月球。在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中,这部人类最早的科幻影片尽管只出现了不到2分钟的太空画面,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感受到早期电影人对太空那份童话般的憧憬。
1961年,美国的墨丘利飞船带上黑猩猩汉姆飞越大西洋700公里,最终汉姆成功着陆海上。它的事迹给2008年的动画片《太空黑猩猩》赋予了灵感,影片讲述了汉姆的孙子汉姆三世和其他黑猩猩同伴再次为人类两肋插刀,穿上太空服、驾驶飞船穿越虫洞到达遥远星系,寻找失踪船员的故事。还是在那一年,美国开始实施阿波罗计划,美国人的流行观念也由西部片以及西部电视剧向太空为主题的影视、广播剧转移,阿波罗计划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西部片的让位。赶在宇航员登陆月球之前,好莱坞先期抵达:1968年2月上映了《太空登月记》, 同年4月又上映了《2001:太空漫游》。虽然这部电影在第二年只获得了一座奥斯卡最佳特效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太空史诗巨作的地位愈发显赫,它不仅是史上最伟大的太空电影,更是电影艺术、特效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尽管2001年距今已经过去14年,片中的星际旅行、杀人电脑并未变成现实,但它作为科学寓言以及有关进化、人性和宇宙的思考依然有效。
太空让好莱坞如获至宝
真正让太空片成为主流的应该是1977年乔治・卢卡斯导演的太空科幻史诗《星球大战》,这部兼具全新高科技视效和拓展太空新疆域精神的科幻类太空电影开始全面俘获观众。
1970年代末,科幻电影成为好莱坞最倚重的类型片。1977年11月,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上映票房爆棚,这多少反映了当时很多美国人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UFO和外星人。1978年,彼得・海勒斯的《摩羯星一号》大胆挑战权威,以揭穿“登陆火星”的骗局来质疑美国政府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在经历了时而大热时而平淡的发展之后,太空电影迎来了1995年《阿波罗13号》的问世。这部影片云集了一批演技派好演员,紧张的灾难场面、逼真的太空镜头以及荡气回肠的配乐令《阿波罗13号》反响颇佳,并取得了惊人的票房。而现实类太空题材电影也因此受到好莱坞的青睐。
《阿波罗13号》给之后的现实类太空电影最大的启发就是灾难元素的使用,这让好莱坞如获至宝,宇航员成为拯救世界的大救星。趁着这一轮热潮,《异形》《地心引力》《星际迷航》又让此类电影持续加热。
太空离你很近,请随电影去遨游
太空电影就这么一直在持续加热中走过了很多年,虽然它并不是始终热得当仁不让,但它总能时不时地给人惊喜。而由去年的《星际穿越》之后,以诺兰导演为首的大师们似乎又有意让我们进一步“走近”太空,让你我觉得,太空离我们这些普通影迷很近。所以,准备好跟着接下来的太空电影去遨游太空吧。未来还有更多太空电影值得我们翘首以待,比如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号称是《阿波罗13号》遇上《荒岛余生》的《火星人》,仍由斯科特执导的《普罗米修斯2》,环球影业改编自传记小说《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的生活》的《尼尔・阿姆斯特朗传》,《黑洞》重拍版等等。这些都将是非常精彩的太空影片。
曾几何时,美国人的太空探索给人类和好莱坞带来了无限鼓舞,并一度给人错觉――人类就要登陆火星、飞出太阳系了,但这一切都没发生。而如今,以导演诺兰为首的电影人们正在用大银幕上的太空行动,唤起大家对太空探索的再次关注,尽管任重道远,但也许会给略显停滞的人类太空事业带来一些推动力。
IMAX:太空电影的最佳拍档
上世纪80、90年代,IMAX公司携手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航空航天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拍过一批IMAX原生态的太空科教片,比如《嗨!哥伦比亚》《执着的梦想》《蓝色星球》等,但当时这类片子的属性主要还是科教,和娱乐并不沾边。随着渐渐收到好评,太空片慢慢成为IMAX很重要的类型。
《阿波罗13号》就是第一部IMAX电影。当影片中的阿波罗13号摆脱巨大的火箭发射架升空时,IMAX将地动山摇的效果放大到叹为观止的效果;宇航员透过太空舱的窗户遥望硕大的蓝色星球,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几乎触手可及,这种视听冲击恐怕只有IMAX版才能展现。
IMAX因此成了太空电影最好的搭档,《星际穿越》就是由IMAX 2D胶片拍摄的,其中最震撼的画面是摄像头绑在飞机头上拍摄的。不过由导演托尼・梅耶斯执导的《国际空间站》和《哈勃望远镜》所创造的身临其境的效果,才被称为或许是目前所有人类视听播放设备当中的最极致的。因为这两部影片最精彩的画面都由宇航员扛着IMAX 3D胶片摄影机在太空中拍摄,身临其境感就好比你在空间站内或和他们一起进行太空行走。梅耶斯接下来将完成太空三部曲,下一部作品《完美的星球》的拍摄设备已经搭乘宇宙飞船升空。这当然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事情。
都说像《星际穿越》这样的太空片挺烧脑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轻松看懂今后有可能越来越烧脑的太空片呢?当然是多看点这个类型的片子了!那就重温一下史上较受欢迎的经典太空片,看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它们的奥秘和魅力。
《太空漫游2001年》:棱角体飞船横空出世
影迷们说,1968年问世的《太空漫游2001年》赋予了太空科幻电影真正的哲学意义。影片里外星人始终不露面,但它们显然比人类先进。影片在技术运用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展示出当时可能实现的太空航行日常生活的所有细节,让人感到十分真实。《月球之旅》中的宇宙飞船呈铅笔状,而《太空漫游2001年》的飞船则由多块材料组成棱角体,与浩瀚的太空更协调。
这部电影的伟大在于它将人类的想象力抽离出来,以宇宙、时空、极限、生命等概念阐释着一部精神哲学似的太空史诗,宏大而深邃。
《星球大战》:飞碟状飞船狰狞可怕
1977年,这部由卢卡斯执导的《星球大战》将太空科幻电影推向了新的高峰。由于对高科技的充分运用,导演得以创造出大量更复杂、更奇异的太空景象和太空飞行器,如大量外表狰狞可怕的飞碟状飞船。而电脑特技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突破,第一次达到了使画面没有破绽的境地。
本片不仅成为了第50届奥斯卡的大赢家,横扫多个奖项,还在英国老牌电影杂志《完全电影》评选的“最伟大五十部科幻电影”中排名第五位。
《星际迷航》:经典全新演绎
2230年出生于瓦肯星的男孩史波克,因为母亲是人类而经常遭到同僚的嘲笑和欺负。父亲萨瑞克是瓦肯星的一名外交官,长大后的史波克遇到了同样怀着远大志向的柯克,两人通过种种任务考验逐渐开始互相理解……
有人评价说,《星际旅行》在整个通俗科幻文化中的地位相当于《圣经》,而2009年的新版也是导演融入自己的影像风格的大片。精美绝伦的视效奇观和折紧凑的故事情节获得了新一代影迷的认可。
《阿波罗13号》:飞船发射全过程记忆犹新
影片改编自人类宇航史上最为波澜壮阔而险象环生的一次太空事故安全返航事件,也是电影业界与美国航天局第一次合作拍摄的影片。汤姆・汉克斯等人的出色演绎和卓绝精致的特效制作使得电影非常受欢迎。片中最令人记忆犹新的当属飞船发射的全过程,各类舱体的分离,对接特写以及三位宇航员在狭小的舱室内面对无垠黑暗太空中所上演的各种自救措施,当飞船正式返回地球大气层时的加速构成了全片情绪点释放的最大。
《星际传奇》:三个太阳神秘妖娆
《星际传奇》极富80代太空科幻电影趣味,再造了一位异能孤胆英雄的星际之旅。虽然票房不佳,但是复古的设定与惊悚十足的剧情都让影片在一部分死忠影迷群中不断流传。
篇9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科学给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福音,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
平时我们能够接触到大量与科学相关的文字,在阅读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关注科研的最新进展、最新成果,关注新的科学事件,以提高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并为作文准备充分的素材;关注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理解人类应该合理利用科技、正确发展科技。
写作中引用有关科学事例时应该做到准确、新颖、灵活。所谓准确就是要能准确记住事例中科学家的名字、科研成果等,而忌用“有一个科学家”等模糊的说法;所谓新颖就是要能关注科研的最新进展、成果,能用到一般同学所没有用到的最新事例;所谓灵活就是要活用事例,不要把它仅仅当作是议论文中的例子来用,可以通过想象等手段加工成叙事类文章。写作时还要理解科学是把双刃剑,不可夸大其作用,也不应排斥,要强调合理利用,力求科学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B经典阅读
海水灌溉农田
人类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田的梦想由来已久。但是,由于种种技术条件的限制,这始终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科学幻想。实际上,在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田上,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技术障碍。因为每1000克的海水中平均含有35克盐,用这样的海水来灌溉绿色植物,那不是在“腌咸菜”吗?显然,能否培育出“抗盐”的两栖作物是实现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田的基本思路。
在近十几年里,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发现并培育出了“盐生植物”。这种植物的特性之一是,它们喜好海水环境,并能在海水中正常生长。它们的根部有个“过滤”装置,能把海水的盐分过滤掉,使作物体内获得淡水营养。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有14种作物具有这种特性,其中有两种盐生植物能产生同小麦相当的蛋白质,可望成为人们的新型食品。生长在墨西哥沿岸的海蓬子就属于两栖盐生植物。在我国,科学家发现生长在海岸滩涂的碱蓬也是一种盐生植物。经过人工培育驯化,它的嫩芽可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它的种子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制成保健食用油。
筛选和培育盐生植物的另一种途径是利用农作物杂交技术。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科学家就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盐生农作物。用70%的海水直接灌溉这些农作物,获得生长良好的黄瓜、西红柿。用盐度3.8%的海水灌溉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也获得了理想的收成。近十几年中,人们利用基因技术又培育出多种新的盐生植物。在干旱少雨的沙特阿拉伯,人们就成功地进行了这种实验。
将海水进行简单的技术处理也能收到令人惊奇的效果。科学家进行实验,将经过磁化的海水直接用于农作物灌溉,实验结果是出乎意料的,每公顷海滩平均收获茄子15吨,或高粱30吨,或西红柿33吨。这项技术虽然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它初步显露出的希望使得人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田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考点训练
1.下列各项因素,与海水能否直接灌溉农田不相关的一项是( )
A.时间因素,古代人类对此仅仅是梦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梦想才可能变成现实。
B.海水盐度因素,盐度的高低决定了农作物是否能不被“腌咸菜”,并能够有效吸收养分。
C.作物自身因素,能找到在海水环境中正常生长的作物的话,就可能实现海水灌溉。
D.杂交技术因素,将耐盐基因植入普通作物中,培育出新的盐生植物就能实现海水灌溉。
2.下列关于科学家为实现海水直接灌溉农田而做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盐生植物的根部有“过滤”装置,它能把海水中的盐分过滤掉,使作物体内获得淡水营养。
B.科学家发现了海蓬子、碱蓬等能产生同小麦相当的蛋白质,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多种盐生植物。
C.科学家利用含盐分的水灌溉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的黄瓜、西红柿、小麦等,获得了理想的收成。
D.利用磁化技术简单处理海水,可消除大量盐分,然后直接用于灌溉,收到了惊奇的效果。
3.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筛选和培育盐生植物是实现海水直接灌溉的重要途径,因此基因杂交技术在这一领域有着重要的前景。
B.在干旱少雨的沙特阿拉伯,人们就成功地进行了实验,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人们就可以征服沙漠了。
C.成功向海洋进军,获得大量的海水资源,这将可以使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压力得到有效的减缓。
D.这项技术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初步显露的希望使人们相信,利用海水直接灌溉农田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阅读指南
说明文,尤其是科技说明文要强调说明的准确性,因为在科研工作中往往会因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在科技说明文阅读题中也要求体现准确,所以往往设置“细节题”――从细节处进行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在选择正确答案时要做到“句句查来历”,即在对任何一个句子作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判断时,必须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比如第2题,A项虽然在原文中有“它们的根部有个‘过滤’装置,能把海水的盐分过滤掉,使作物体内获得淡水营养”的依据,但与题目要求选择的“实验”无关;原文没有说海蓬子、碱蓬就是“能产生同小麦相当的蛋白质”的两种盐生植物,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是碱蓬的种子,不是海蓬子等,更不是“多种”,所以B项也不能选;原文3、4两段提到利用含盐分的水灌溉杂交技术培育出的黄瓜、西红柿、小麦等,获得了理想的收成,所以C项正确;原文说“将经过磁化的海水直接用于农作物灌溉”,而不是“消除大量盐分”,所以D项不正确。
C经典作文
白色日光经过三棱镜以后就会闪现红、橙、黄、绿、蓝、青、紫七色光。其实不仅仅是日光,当你换一种方法,也能看出貌似单调、相同、不变的世间万物中的多彩来。
请以“多彩”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
斑斓科学
蔡玲玲
不知从何时起,人类的祖先无意间就打开了“科学”这道神奇的大门,随着充满好奇心的人类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科学也渐渐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展现出了她的斑斓色彩。
科学是红色的。它悲壮,激昂,震撼着人的心灵。被称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人一生都在为科学事业拼搏奋斗,以最大的热情去迎接每一次挑战。长期与放射性物质打交道使她不幸身患重病,然而她却从未退缩过。她就是科学史上那一抹红色,她的热情和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去攀登科学的高峰。
科学是金色的。几十年如一日,袁隆平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极大地缓解了中国人多田少的严峻形势。袁隆平被尊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但他却说自己只是一个中国农民。又是一年秋,金灿灿的稻子大丰收。金色,是付出后的收获。
科学是绿色的,如自然界的生命一样朝气蓬勃。就在一棵苹果树下,一个成熟的苹果砸出了牛顿的灵感,“万有引力”学说就这样被发现了。后来,这项发现又与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相结合,构成了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让人类在认知自然的过程中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让后人找到了一个可以站得更高的巨人的肩膀。绿色,是创造力的代名词。
科学是蓝色的。哥白尼大胆地提出了“日心说”,却因其与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地心说”相矛盾而遭到了教会的封杀。虽然直到临终前,他才有机会将他的《天体运行论》付印成书,但就像黎明前黑暗中东方的那一缕蓝色,“日心说”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并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以来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
科学是银色的。2003年杨利伟穿着银色的宇航服迈出了中国载人航天之路的第一步,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上高峰。2005年,浩瀚的太空又印下了费俊龙、聂海胜的身影,我们与发达国家在航天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了。银色,是中国宇航人成熟的象征。
科学是黑色的。火药是人类的重要发明之一,然而它最重要的用途却是在战场上。从古到今,有多少人在炮火的轰鸣中化为灰烬!黑色,是让人类最心痛的灾难。
斑斓的科学色彩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万花筒。愿人类消除科学中不和谐的黑色,欣赏到更为璀璨、斑斓的科学之花。
技法点拔
篇10
22日晚,我背着相机,从兰州出发坐上西去的列车。第二天早晨7点到达酒泉。天阴沉沉的,下着毛毛细雨,很冷。工作人员前来接站。大约一小时后,到达金塔县,雨停了,天空慢慢放晴。路上行人很少,一场秋雨,更是增添了空寂,空气格外洁净,如同天然氧吧。这是一座新颖别致、令人惬意的西部城市。
24日早晨,“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如期召开。与会领导与全体代表在金塔宾馆前合影留念。随后在金塔行政服务中心举行研讨会开幕式。这次会议参会的有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致力于汉简、丝绸之路及敦煌学研究的160余名专家学者。因时间关系,学术讨论分成三组同时进行,我只能选择性地听会。会议中,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并成老师坐在第一排,他在听取其他学者报告的同时认真地做着记录。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沙武田老师,一边听报告,一边理清思路,准备下一轮自己的论文发言。值得关注的是,一大批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在会上表现活跃,反映了这一学术领域后继有人,氛围浓厚。
上午的会议结束后,我们来到与会场相隔不远的金塔博物馆。馆内列有彩陶、汉代灰陶壶、汉代铜马、魏晋铜俑人、神佛画像、莲花经、藏文经等珍贵历史文物。走出博物馆就是金塔航天广场,广场中央树立着一座约10米高的火箭雕塑,名为《腾飞》,催人奋进。葱郁的草坪包围着碧绿的湖水,阳光洒落下来,湖面泛起波光,叶子也变得灵动起来。
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结束,第三天安排参观和考察。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因此,兴奋不已。
26日早晨,用过早餐,前往考察第一站——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车窗外纷纷闯进和匆匆退出眼帘的是清一色的戈壁、清一色的粗砂、清一色的碎石。车行两个小时,到达发射基地。这是沙漠中的一片新兴绿洲,郁郁葱葱,一派生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场史展览馆的墙上挂满了卫星发展里程、工作状态及卫星发射时的照片,展馆中间摆放着卫星及飞船的模型。由于展览馆内禁止拍照,听讲解员介绍时大家格外认真。听讲解员讲述着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我不禁对那些长期以来默默奉献的英雄们肃然起敬。他们用智慧和勇气,为我们守护着祖国的尊严和边关的安宁,他们是中华民族新时代坚如磐石的万里长城。相隔不远,便是发射场,发射塔通体为蓝色,高达百余米,全部为钢架结构,矗立在戈壁中,像一个挺拔的钢铁巨人,它是象征祖国强大的最佳体现。一条绿色的纽带连接了发射场与外界的道路。生怕漏掉一字一句,我紧紧跟在工作人员的身后,了解到飞船火箭组合体功能检查、航天员进舱、点火发射、航天员应急救生等工作都是在发射塔架完成的。在发射前,如果出现紧急情况,航天员可迅速通过直径1米左右的白色逃逸滑道进入地下安全掩体。塔架对面是垂直总装厂房,它是亚洲最高的单层建筑,只有一层,却高达90余米。随后,我们来到了航天员在发射基地的工作生活区——问天阁。两层楼,装修简单,我脑海中不停浮现当年杨利伟曾经就是住在这里完成了中国人几百年的航天梦,不禁肃然起敬。我们走进会见厅,每个人都坐在玻璃窗里感受了一翻。会见厅的地上可以看到标记的数字,原来是站位,每个人都要站在固定的点上。一位老师指着标注1的位置,开玩笑地说道:“这可是胡主席站过的地方。”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航天城内匆匆用过午餐,返回大巴,去往下一个考察点,这是当天考察任务中的重头戏。据专家介绍,在20世纪先后有过两次集中发掘,内蒙古居延地区和甘肃省嘉峪关市多处地方均有大量简牍出土。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参观地湾城遗址和肩水金关遗址两处古迹。
茫茫戈壁,一眼望不到边,有零星适宜耕种的土壤,周围有极少耐旱植物生长,依傍黑河。踏上这片戈壁,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和满目的苍凉。我独自在古城遗址脚下穿行,走走,停停,真切地感受着戈壁带给我的那份孤寂与苍茫。
地湾城是一个方形的障城,只有两三百平方米大小,属于居延遗址的一部分,是汉朝肩水侯官所在地,如今仅存一障。障面积为22.5米×22.5米,城墙部厚5米,高8.4米,系夯土板筑,夯层0.2米。经测量发现,地湾城和肩水金关城池都是正南正北,然而,此处的黑河走向并非这样,这说明汉代的将士、工匠们已经使用指南针定位技术。同行的专家介绍,地湾城范围内曾出土汉简3000余枚,有历简、历谱、医简、算简等,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出土的居延汉简中还发现有关酿酒的汉简,可知早在西汉时期,居延地区就有酿酒产业。地湾城故址于1981年9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查阅资料得知,“居延”为匈奴语“天池”的译音,在古代,这里曾是水草丰茂的地方。在地湾城遗址,我们看到城墙有修补过的痕迹,修补的墙皮有三四层之多,可见这座城址的使用时间很长。从城门进入,城墙四周有许多窟窿,原本以为是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而留下的,但专家却告诉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窟窿是当年在城内修建房屋时,为了支撑房梁打下的。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些房屋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一座空城,供后人观瞻。
距地湾城2公里处,黑河东岸的戈壁滩上有一座小土包,它就是著名的肩水金关遗址。
肩水金关为汉代边塞关城,含有固若金汤之意,所以名之为金关。它是汉代进出河西、南来北往的咽喉,关门为6.5米×5米的两座长方形楼橹残壁,最高1.12米,厚1.2米,楼橹中间门道宽5米。楼橹外还筑有土坯关墙。据专家介绍,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此发掘出土汉简 850枚。1973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在此发掘出汉简11577枚,其他文物1311件。肩水金关出土的实物很多,有货币、残刀剑、箭、镞、积薪、铁工具、铁农具、竹木器械、各类陶器、木器、竹器、漆器以及小麦、大麦、糜、谷、青稞、麻籽等。很多专家学者在埋头捡拾汉代人遗留的文化碎片,专注而神驰,我想,对学者们而言,实地调查,现场探微,在整个过程中辨析求解似乎已经是一种习惯了。肩水金关城池和地湾城一样,也是正南正北,同样说明,当时的人们建造这座城的时候已经使用了指南针。我频频举起相机,留下以黑河环流为背景的古城风貌。
随着旅游开发和气候的变化,居延地表遗址遭受了很严重的自然及人为破坏,这些古朴自然、风光独特、富有神秘色彩的居延文化遗址,对于考古学来说,它的价值不亚于一座汉代君王古墓,因此,我们呼吁大家能共同保护这些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站考察结束后,由越野车轮番接送我们返回大巴车。看似平缓的戈壁,置身其中才知颠簸得厉害,似游乐园内的过山车一般,不禁让人大呼过瘾。
天色已晚,我们启程返回。头倚在车窗上,还没有从刚才的思绪中走出来。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地上的白沙被吹得到处飞舞,看似像平地升起的蒸汽,又如同一堵白墙堵在我们前方。由于天气突变,我们只得提前返回住处。听说塔院寺就在县城内,驱车10多分钟便可到达,我们饭后未作停留,直接前往塔院寺。风依旧吹着,寺院两旁的树被吹弯了腰,在空中摇曳着。
进入寺院,映入眼帘的是耸入云天的大白塔,建在方形台基上,巍峨壮观。白塔是塔院寺的标志性建筑,此寺因它而得名。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抓紧时间,仅仅走马观花,粗略参观了这座寺院。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航天技术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