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专业概述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工程专业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国内物流工程的研究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推进的,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企业物流工程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逐步落实,我国经济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在本阶段内,研究重点在于企业内部特别是在制造业内,对物料系统进行布局,目的在于将物流与生产工艺相结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在本阶段,尚未出现独立的物流工程专业。(2)供应链物流工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物流管理和现代工程技术高度融合,物流工程的概念开始被提出。本阶段内,研究重点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物料搬运和物流系统,而是着眼于供应链,试图从更大的系统角度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3)现代物流工程进入21世纪后,随着物流管理、物流装备、仿真技术、信息技术等进步,物流工程进入了现代物流工程阶段,从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化等角度规划和优化物流系统。研究重点进一步拓展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各级物流结点的布局和规划。
1.2物流工程专业特点分析
根据物流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可见相对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正如上文所述,物流工程是物流管理和现代工程技术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因此本专业在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管理理论指导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工程技术推动管理理论的更新。(2)实践和理论结合更为紧密物流工程目的在于规划和优化物流系统,而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物流工程的从业者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由理论引导实践,由实践深化理论。由此可见,实践经验将是物流工程毕业生的立身之本,没有丰富的实践理论,空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想要胜任相应工作十分困难。
2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2.1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当前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课程实验在物流工程、物流技术装备等课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实验课时。在这些课程上,通过运用相应的实验器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2)课程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实施、物流系统仿真等课程都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巩固课程理论教学成果。(3)综合实习环节根据各学校的情况不同,综合实习主要采用去企业参观和在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物流企业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假期实习和课后兼职的方式获取实践经验。
2.2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于多个学校物流工程专业的调查分析,在当前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师资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师资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主要原因是目前各高校大部分物流工程专业教师为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硕士、博士等取得学位后即进入高校中承担教学任务。虽然这些教师足以胜任理论教学工作,但是由于他们缺乏企业中的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的现状,这导致了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授的知识与企业现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当前的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差距尤为明显。教学内容滞后导致学生所学非企业所需,影响了实践教学目的的实现。除此之外,缺乏实践经验,也使得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地讲解,言之无物,教学过程枯燥无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落后随着物流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设施、设备,尤其是信息系统不断更新换代,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而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对于企业了解程度不足,加之专业建设费用的有限,现有的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并未及时更新,与企业的装备水平差距明显。(3)当前实践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当前实践教学看似方式多种多样,能从各方面覆盖学生实践的要求。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实际效果并未如预期。其原因在于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定问题:①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方式存在的问题课程设计、课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实践中。但是正如上文所述,由于教学内容滞后、教学工具落后,其目的很难实现。②综合实习存在的问题相对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验,综合实习对于增加学生实践经验的意义更为重要。但是当前综合实习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实习时间过短。目前各大高校综合实习的时间普遍在一个月左右。由于物流企业内岗位设置众多,各岗位职责差异较大,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学生而言,想要获得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显然过于短暂。二是实习方式不当。由于实习时间限制,目前学生去企业实习的主要方式为跟班实习。每一班由一个或多个企业员工带领,从事某一特定岗位的工作。因为未能全面体验各岗位,学生对于企业的运作仍是管中窥豹,缺乏全面性认识,影响了实践经验获取。
3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构建原则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的实践主要以案例、沙盘等方式进行,课外则以现场实践为主。(2)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的实践主要以课程设计、上机实践等方式进行,校外则以企业实践为主。(3)实践教学体系参与方实现“多赢”利益是维持一个体系稳定的基础。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同样。之前,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无法或很少能从相应活动中获利,甚至在某些时候因为接收学生实习而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正常生产活动的开展。因此,为了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持久、稳定,必须让参与各方,尤其是企业从中获利,具体如图1所示。
3.2改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可以构建如下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见图2:在本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课堂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实习课程、假期实习、科研、竞赛等多种实习方式。(1)第I象限(课内,校内)在第I象限内,教学地点为校内,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包括案例讲解、电子沙盘推演、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设计、物流中心设计与运作等课程设计。(2)第II象限(课外,校内)在第II象限内,教学地点为校内,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为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和各类物流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等,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流相关科技,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3)第III象限(课外,校外)在第III象限内,教学地点为校外,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为假期实习。假期实习的开展方式为学生利用寒暑假实践进入企业实际工作,推进方式为学校联系和学生自主寻找相结合。(4)第IV象限(课内,校外)在第IV象限内,教学地点为校外(通常在企业),主要实践教学方式为企业实践,包括:①认识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物流企业的现状,通常在上完物流专业导论、物流学或类似专业总述性课程后即可进行,实践方式为现场参观。②体验实习: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于物流专业认识,认清自己所愿从事的岗位,助其选择未来发展方向,实践方式为轮岗实习。③综合实习:目的是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为随后进行的毕业设计提供素材,实践方式为顶岗实习。
4总结
篇2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2.2新兴的物流学呼唤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
物流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物流概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产生了许多传统学科无法解释的问题,带来了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就必然要求建立起物流学学科。通过理论研究,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由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理学等相互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物流学学科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作为一个学科,物流学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从物流学理论研究出发产生的建立物流学学科体系的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2.3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
为适应物流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社会和经济发展各对层次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目前我国物流教育正在快速发展(见下表),从2001年仅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专业,到2003年9月已有47所高校在办物流专业。但是,我们的同仁中仍在对有关物流的学科专业的内涵进行着讨论。例如,对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从系统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称为物流系统工程,简称为物流工程”,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有的定义为“物流工程是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把物流和信息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组织管理活动过程。”这样,就从方法论、工学、管理学三个角度对同一概念产生了三种定义。物流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科体系的支撑,试想,在这种内涵混乱的情况下,必然产生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由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产生的。
近三年我国招生物流专业的高等学校数
专业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物流管理
1
7
37
物流工程
2
10
2.4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对今后学科的调整和完善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物流学学科体系正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再加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因此,各学科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研究的重点不明确。新设的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原来某一物流相关学科的转型,使物流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进行构建,以期对今后物流学学科体系的调整和不断完善起到指导作用。
3.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设计方法
学科是指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对于在一定层次和高度已经认识清楚的事物,人们将会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物流学学科的发展也是这样的。以前人们所认识的重点是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这些学科。目前我们认识到,这些学科必需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物流学学科的研究范围。
研究物流的目的是要有效地管理控制物流的全过程,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其消耗的总费用最小,因此,经济指标是衡量物流系统的基本尺度。研究物流学必然涉及经济学的有关内容,特别是近代兴起的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都和物流研究有密切关系。在对作为物流要素的对象物的研究中,以及对对象物产生时间维和空间维物理性变化的方法、手段的研究中,又涉及到工程技术科学的许多领域。在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搬运和包装技术中融合了机械、电器自动化等学科的成果。对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必须以数学特别是应用数学、运筹学等为基础,也要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段来实现分析和控制的目的,这些都是物流学的研究范畴。综上所述,物流学可以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或是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鉴于此,我们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提出以下两种设计方法,供大家讨论和完善。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一种设计方法:
将物流学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物流学下面进一步分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二级学科。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1。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管理学
物流学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物流经济
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第二种设计方法:
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设立一个二级学科——物流管理工程,该二级学科下可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将物流经济作为经济学学科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下产业经济学二级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这种设计方法可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物流问题。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这种意见见表2。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物流管理工程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物流系统分析
等等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物流经济
等等
在上面两种设计方法中,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都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有必要对这三个子学科作一分析。
3.1物流管理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高效、低成本地将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由始发地向消费地进行储存和流动,并对与之相关的信息流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西方物流(LOGISTICS)理论强调物流学科研究的重点就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在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应该作为国内物流学的重点子学科进行研究。
物流活动是由物流组织来完成的,而“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企业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的具体运作、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效益的考核与评估等都是管理,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物流与许多的管理学专业有关,如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但物流管理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范围。
(1)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工具。
(2)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
物流管理研究的对象是物流系统,它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物质资料(物品)的运动构成。物流管理研究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品实体运动的客观规律,它包括物品运动的时间及时性、路径合理性、速度的经济性以及物品运动过程中的停滞和相关形质变化的必要性等。物流管理学科是研究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物流活动,设计建立物流系统,以及对物流问题进行决策的科学。因此,物流管理学科必须以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为基础,以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
(3)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
物流管理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物流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该学科作为一个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方法、管理数学及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物流管理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物流计划、预测、决策、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4)物流管理学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特点,将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分析宏观和微观物流发展的规律,研究发展适合宏观管理和企业管理特点的新的物流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5)物流管理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管理实际是对物流活动的管理,通过这一管理使物品得以合理配置和运动,但是,“物流”或“物流系统”作为概念所反映的物质实体是“物”而不是“人”。物品是企业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它的运动不仅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而且还由于它的运动,使社会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供应链。科学地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可消除或缓解经济主体之间联结点上的矛盾。
3.2物流工程
“物流工程”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一般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建设前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和工程设计,建成后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物流的载体——运输车辆、自动立体仓库、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等,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实施都涉及大量的工程和技术,因此“物流工程”涉及到工学的许多学科方向,如机械、建筑、电子、信息、材料、交通运输等等。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中,“物流工程”有多种含义(见本文第一部分)。我们认为,“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工程,国家也是把物流工程划在了工学学科门类下。
(1)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物流工程学科的内涵
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设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物流工程为物流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平台。一个良好的物流系统不能仅留在规划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工程建设来实现,物流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整个系统的硬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过程,同时也需要规划软件的功能。在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其经济性指标,又要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科学性。因此,物流工程学科主要是以工学学科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它既是技术学科,也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渗透。
(3)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
物流工程学科的目标概述为:运用工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根据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复杂物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4)物流工程学科的特点
物流工程学科具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要运用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科学逻辑推理和逻辑计算,同时,也常采用对系统进行模型化、仿真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常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5)物流工程学科的意义
物流工程学科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物流人才。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物流工程同时掌握管理方面坚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物流工程理论、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具备独立从事大型物流工程项目规划、实施、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
3.3物流经济
物流学科研究大量的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的是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在物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日本行政管理厅统计审议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的流通是与商品的物理性流动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包括物资流通和情报流通。物资流通由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运输基础设施活动组成。”日本的物流定义中强调了物流是一种经济活动,物流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经济学科的角度,研究物流经济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
物流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流产业的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问题。
(2)物流经济学科的内涵
物流经济学科应以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中国宏观物流问题的关注为基础,以深度分析宏观物流发展趋势及宏观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特色,致力于探索和建立经济发展中的宏观物流理论体系;同时应关注微观物流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与企业问题有关的物流企业制度、物流项目评估、物流市场需求预测等政策和理论问题上。
(3)物流经济学科的目标
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目标为: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及其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成为有关决策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库和参谋部;加强物流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并与国际物流经济学科接轨。
(4)物流经济学科的特点
物流经济学科同样具备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的特征。相关学科有运输经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经济、信息经济和会计学等。该学科的特点就是要紧密结合物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宏观和微观的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5)物流经济学科研究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物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同时对实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还以本身的宏观效益支持国民经济的运行,改善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结构,促使其优化。特定条件下,物流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因此物流经济学科的研究必将促使国民经济向更加合理的、协调的方向发展。
4.对物流学学科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物流学学科的设置应立足于培养复合型物流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几点相关建议:
(1)保留现有某些按物流环节设置的物流类专业。这类专业有交通运输、油气储运工程、包装工程等,它们既是按物流环节设置的专业,也分属不同的行业。这些专业都有他的特定的领域适用性,不一定要全盘改造成为物流工程专业。
(2)尽快构建和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明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等学科专业的内涵。
(3)加强高校、学术团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对物流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逐渐深化,,在适当的时候向国家提出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丁俊发,现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2002,R
[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M
[3]宋伟刚,物流工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3,M
篇3
[论文摘 要]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二)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三)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
(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二)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三)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四)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五)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六)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篇4
[论文摘 要]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个层面,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 (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二)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三)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
(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二)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三)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四)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五)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篇5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物探勘探工作量的同时又减少成本的投入,物探企业效益不尽理想。因此,物探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1.物资资源管理。物资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物探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避免污染环境。
2.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80年代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及仓库管理”。
后来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二、物探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物探企业一般都没有专门的物资管理部门,物资管理工作由器材供应站代管,这就给人一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感觉。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物探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制定用料计划,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执行计划。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论现代物流思想在物探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文/魏志奇
摘 要:本文首先对物资资源管理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做了概述;接着分析了我国物探企业在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得出了在物探企业中应用现代物流思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物流思想在物探企业中具体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
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三家、先近后远、减少中间环节、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采购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一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
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二)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
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
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2.科学管理。
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
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物探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
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
篇6
关键词:河源义乌小商城;物流配套建设;物流信息产业“十二五”时期,河源市将致力于打造 “环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粤北赣南区域物流中心”,物流之于国民经济,犹如经络之于人体。物流通则商贸活。现代物流业逐步成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物流市场的发展将有助于河源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的建设,是城市战略发展的重要工程。河源义乌的建设,将以规模化、现代化的商贸市场形象,展现城市的商贸物流标杆。
一、河源市义乌小商城项目发展概述
预计年交易额将达到30亿元的“小商品航母”正式登陆河源。这是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也是一项重要的便民、惠民工程。河源市义乌小商城占地面积1.2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将达5亿元。该项目计划将涵盖日用百货、文体用品、玩具、饰品、副食特产、服装等20多类小商品批发业态,年销售额将达到30亿元,提供约4000 个铺位,2万个就业岗位,形成立足城区、覆盖全市、辐射粤东北地区的批发网络,成为粤东北地区配套最完善、规划最专业、档次最高级的小商品市场。
二、义乌小商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一)推进商贸流通向现代物流发展方式转变。
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优势,依据河源城市规划,形成河源未来行政、商务、商贸物流三核心,河源义乌小商品批发城扼守城市核心地段——火车站、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道,小商城将协调推进东江物流城、市区商业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沿线出口镇、龙川铁路编组站、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着力构筑我市立足粤北、面向粤东、辐射赣南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二)加快物流园配套建设
近几年物流园区成为仓储设施建设的主要力量,除了公路货运中转型的园区外,为制造企业与商贸流通服务的物流园区,仓库都是基础设施。海尔引进“区域物流”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联华投资8亿建超大型物流基地 ,京东商城斥资成立物流公司, 布局全国物流体系。河源义乌小商城重点在推进园区扩规模、强配套、促集聚、增效益上下功夫。
三、河源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的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业发展相对落后
河源市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仓储市场尚未建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物流信息化水平难以提高。河源市多数物流企业采用传统运作方式,信息反馈慢,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物流市场体系和政策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许多企业物流部门附属于企业内部,一是物流企业规模仍偏小, 效率低、成本高,流通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居高不下,不利于做强河源的物流产业;二是自己拥有各类仓库,仓储管理落后,库存量偏大,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
(三)物流人才缺乏
一是高校毕业生个人素质既不符合物流企业对高级综合管理人才的要求,又不愿呆在基层锻炼,导致“高不成低不就”。二是物流培训机构只培养出“懂理论不懂实际”的人才,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物流企业人才空缺。三是物流企业还未掌握如何开发人才,真正的人才是在实践工作过程中锻炼出来的。
四、河源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的物流体系改进的措施分析
河源义乌小商品批发城项目是我市打造“商贸基地”、“物流基地”,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义乌小商品物流园区核心服务:
(一)物流园区应提供整套管理解决方案
园区整体包括车货仓对接交易平台、电子商务系统、车辆管理、仓库管理、车货实时跟踪、对外宣传、电子政务和园区管理、网上监督、物流企业支持服务、物流(仓储、运输)管理系统、示范工程对接等建立物联网。
(1)物流企业在物流交易大厅提供查询或车、货、仓的供求信息,并智能完成供需配对,宣传企业等服务。
(2)车货的实时跟踪,利用GPS/3G/RFID技术和设备,对车辆、货物进行实时跟踪。
(3)物流企业内部行政、财务、人事、库存、信息等管理。提供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
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开放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打造河源市“物联网”,积极融入全省、全国“物联网”。
(二)加速发展以电子商务为平台的物流信息产业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现代信息交换系统,其信息传递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成本低廉,对传统有形市场的国际化非常重要。河源市义乌小商品城应依托现有的有形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进一步提高信息沟通效率,积极促进市场交易方式的电子商务化。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物流行业的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物流资源,可以使河源市义乌小商品城为主导的物流产业产生质的提高,从容应对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
(三)政府主导完善物流市场的经营环境
政府应该主动统筹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加强协调,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涉足物流业的投资建设,为物流和配送打好基础。同时在政策上应该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在河源市内合理地建设并提升具有一定规模和区位优势的物流园区,加快物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进程。义乌小商品批发城项目的落户,提升了河源市的城市功能,增强了城市商业功能,将促进整个商业的发展。
(四)引导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
河源市物流业高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以及物流技术人员紧缺,无法满足物流快速发展的需求。应该建立科学的物流人才培养规划,通过全面教育、短期培训、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河源市物流从业人员知识更新,培养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作者单位:河源市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谢庆勇,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物流市场现状和改进措施分析,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2)
[2]王令凯,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物流技术,2009(2)
篇7
关键词: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物质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Distribution(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在线
供应链(Supply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2、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3、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
4、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1、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2、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3、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在线
4、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5、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6、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在线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答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周启蕾等.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2).
3、汝宜红等.现代物流理论及其实践[J].中国物资流通.2001(7).
4、唐爱华.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3(11).
篇8
关键词:物流信息;故障信息;关系系统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Zhouzhengbo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Henan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as a product of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logistics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promoting the efficient, fast and low cos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o further expand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Logistics faul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an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logistics, which can provide a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gistics information; fault information; relational system
一、概述
物流车间仓储系统,由成品入库、成品出库、原料入库、原料出库、辅料入库、辅料出库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包含了大量的物流输送设备,且产品型号多样化,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在各区域工控机上进行,物流车间设备区域较广,不方便了解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及状态。
现场设备控制方式:各个系统主站与系统中各分布式子站通过网络进行通信,通信方式包括PROFINET/PROFIBUS DP,各子站将本机设备的运行情况、关键报警信息反馈到主站,由现场工控机终端实时监控显示。如表1所示。
二、解决方案分析
1、系统要求
物流分拣系统、穿梭车、堆垛机、立体高架库、机器人等设备,以进口设备为主,型号繁杂,大大增加了更新维护难度,设备分布距离相当远,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只能靠声光报警器来提示维护人员,现场设备在运行中会有各种噪声产生,严重影响了声光报警信息的传递距离,设备故障点只有通过对应的控制系统界面查询,且人机界面显示的信息只有简单的报警提示,并不能进行信息统计(包括时间、地点、发生频率、解决方法等),为了提高维护作业率,减少维护时间,我们开发研究一套基于物流故障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要求:
1)对设备有效作业率做实时统计;
2)对故障信息做全面剖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累计故障次数,可以做周、月、年等周期查询;
4)分析统计故障发生频率;
5)数据实时推送,及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工作人员手机;
6)通过手机APP能实时查询各大系统中设备的运行情况。
2、网络硬件配置
根据现场网络配置情况,分别在成品入库系统、成品出库系统、原料入库系统、原料出库系统、辅料入库系统、辅料出库系统、配置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采取工业交换机光纤环网方式,保证各个网络段交互通信正常。确保信息数据能够实时在各网络段内传输,而系统与分布式设备之间采用了PROFINET或PROFINUS DP网络通信,子站设备首先将本体的故障情况整理,统一通信至系统控制主站,存储在各大主站系统,在物流车间现场加装物流故障信息处理工控机,通过配置的网络交换机与各大系统通信,读取各主站系统信息,故障信息处理系统上位机软件采用SIEMWNS公司的WINCC 7.0专业版,用来做数据报表、统计分析、状态显示等功能,WINCC有着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其中具有WEB页面访问功能插件。手机APP通过访问INTERNET网络可以轻松查看工控机监控界面,查询、读取工控机信息,只要在有互联网络或者手机网络的情况,都可以实现。如图1所示。
三、结束语
物流故障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利用物流故障管理信息系统将故障报警信息传输至上位机,再由上位机通过internet将报警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APP中,以起到远程报警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维修效率;通过物流故障管理信息系统能精确地统计、显示出故障发生的频率、历史报警信息等,并能对故障信息进行周、月、季度统计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物流车间有针对性的制定物流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备件采购计划,做好预防性维修,提高设备维修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M伟. 现代企业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J].科技展望. 2016(03).
篇9
关键词:气动物流系统;物流传输;影响
1 概述
医院日常运行离不开总务部门各类物资的供应,而且物流流转的量巨大,目前大部分医院采用物资物流的形式仍然是传统的“专职递送队伍+手推车+多部电梯”[1],这种物流方式存在效率低下、流程复杂、运送人力成本高、差错率高、易造成传送物资的损坏等诸多弊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高效运行的需要。因此,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物流传输系统已经逐步的在银行、商场等各种应用行业,物流传输系统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光电技术、机械传动装置等一系列技术和设施,在设定的区域内运输物品的传输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传输系统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它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约人力而受到广泛欢迎,应用领域逐步拓展到了医疗领域。
2 物流传输系统必要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始建于1958年,是卫生部部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设有中央党校北医三院分院、北方医院住院分部及第二门诊部等分院机构,开放床位1200多张,日均门、急诊量达15000多人次;每年涉及各类传送物资的总类进400种,来回穿梭运送物资的人员上百次,如此繁重的人力投入及物资传送任务有必要进行思考与研究,同时,传统的物资运送带来各种弊端:
2.1 优化物流流程
优化物品递送的流程,变得更直接、更快捷、更方便;优化了感染性疾病科等部门的物品转运方式,减少院内感染,改变了原有繁琐的流程;优化了垂直交通运行的内容构成,降低了对垂直交通的压力。
2.2 提高物流效率
启动传输物资高效可靠,与人工物品传递相比,物流系统具有传输速度快、准确、可靠等特点,可以做到“更卫生、更安全、更快捷”,是现代化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保障;医院物流流转的速度加快了。
2.3 降低物流差错
传统的物流模式,即由专门的勤工承担物流传递工作的模式,其实困扰最大的问题就是差错问题。由于勤工知识层次不一样,无法理解众多专业问题,医务人员沟通不到位,而导致一系列差错的发生。也有一些是由于医务人员本身的差错,物流人员限于专业知识不能及时发现这些差错,从而延误正常的诊疗工作,同时沟通方式采取直接方式,不再存在中间环节,可大大降低差错。
2.4 控制物流成本
实践证明,物流传输系统的使用,首先可以大大节约医院在物流方面耗费的人力资源成本。同时效率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意味着赢得了医务人员的时间可再分配。其次,节约了电力资源的消耗,应用物流传输系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电梯的工作量,节省电能。
3 物流传送系统设计与实现
根据医院实际需求出发,此次我院采取的气动物流系统由监控电脑、风机、三路转换器及PVC管道组成,该系统以空气流动为动力,通过风机正反转实现管道正负压力从而实现传输各种物品,由计算机实时监控。
根据医院实际业务的特点:医院采用单套系统运行,这样可以极大地缓解人员值守的成本;门诊楼及病房单层会包括多个诊区,因此门诊及病房线路可根据区域进行划分,检验科分为急诊检验科和门诊检验科,同时又作为与各临床科室密切配合的部门,每个检验科应该设置多个物流站点,不同物流站点应处于不同线路中,这样,可以避免单条系统故障,单条线路等候时间过长,还可以避免跨线传输,同时,检验科还应该设置内部专线,以保证夜间、节假日、设备损坏等多种情况下,不同检验科实现对于患者标本的不间断化验。病理科的情况与检验科类似,但也应与药品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传输试验,防止病理标本遗洒在系统管道之中。
考虑到不同传送物资的特殊性,此次采取的气流传送系统传输速度高达6-8米/秒,在传输血浆和玻璃制品等易碎物品时,不宜用高速传输,因为会破坏血浆的物质组成和打碎易碎物品,本系统有一套调速装置,可以调至2-3米/秒。根据物流系统使用特点,单条线路在进行传送过程中,只容许有一个传输瓶。因此,每条线路的子站点不易设置过多,最多不超过25个,可以最大化的提高利用效率。然而,对于物流传输的物品中的血液、尿液以及相关纸质文件(部分医院经过测试,冲剂类药品在传递过程中外包装有破损、注射类液体药品有泄露遗撒现象,因此,此处我们将根据各医院的测试结果,再考虑是否将其纳入传输范围),对于物流系统根据场地大小,楼层高矮,考虑在机房安装转换中心。其能够实现不同线路相互转换,可以极大的提高传送效率,缩短传递时间。
4 系统应用效果
我院物流传输系统自2012年2月至今已经运行将近5年时间,该系统传送的物品多为门诊和病房待检验的血液、尿液等标本,病案科为T诊病人病历传送至门诊楼各个诊区,以及放射科胶片和一些纸质文件等,目前物流传输系统月均传送量为4500次,比投入使用初期运行次数增长接近一倍,系统出现的报错率为0.6%,这些报错多为站点使用人员未及时取出传输瓶导致,由于该系统本身导致出现的故障率是非常低。
我院科室物理布局分散,如检验科分为门诊检验科、急诊检验科和生化区域,分别位于门急诊楼3层、门急诊楼B1层和外科二病区2层,通过人工提取取血液、尿液标本运送一次耗时近40分钟,而使用了物流传输系统传送3次的时间仅2分钟;同时,采用该系统为门诊病案科减轻很多工作量,病人在病案科存放的病历资料,患者每次来医院看门诊都要提取病历资料,由于我院门急诊楼楼层高、科室分布范围广,如果由人工送病例,10份病例送到10个科室耗时1小时,采用系统传送只需在传输站点旁几分钟就可以解决了(图1),物流传输系统上线以来在物流传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得到了使用科室的认可。
我院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投入运行后,替代了传统的人工运送方式,同时将运送人员从日常繁重的传送工作中解脱出来,使这些人员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入到其它更需要他们的工作领域;另外,由于医院本身是个人员密集场所,对电梯依赖程度高,减少运送人员,把电梯更多的用于行动不便人员。气动物流系统使用计算机监控运行,可以对每次发送数据进行监控或是人为干预控制,能清楚地了解传输瓶在传输管道中的运行位置,保障了系统高可用性。
5 结束语
回顾整个系统建设过程,我院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分为两期建设,一期主要涉及土建工程,二期为外科一病区建设站点,在二期工程施工中涉及楼宇穿墙打孔,施工难度很大,工程量巨大。目前,我院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现分为5条线路运行,跨线传输要以1号线作为中转线,经过系统的磨合运行,当前系统使用量已经大幅增加,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就目前系统现状业务量增加50%,那么将造成线路繁忙,形成瓶颈。在整个系统的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应用系统的不断完善及前期系统承载的负荷量的评估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到系统应用效果及未来的扩展能力。
参考文献
[1]http:///link?url=4EBIYnpTyP2IB_iEe7Z3kSA5c58_
篇10
一、电力物资配送概述
物资配送主要是货物的运输,是物流中一种综合的活动形式,但是配送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运输而已,同样还涉及到物流、仓储、配货、配送以及供应等多项环节。就物资配送本质而言,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同时对于提升配送末端的经济效益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当前物资配送模式主要分为独立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以及集团配送模式等。独立配送模式,是当前电力物资配送中较为常见的配送模式,主要是通过企业自身建立的配送网络实现物资运输服务,这种运输服务直接省去了中间仓储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配送效率,降低了配送成本;共同配送模式,这种物资配送方式同其他企业共同配送,能够节约企业成本,进一步优化了物流配送方式;集团配送模式主要是指将专业流通企业集合在一起,成立相应的物流配送集团,实现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需物资进行配送。这种配送方式,是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具体表现,使用相同的配送设施,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谋求更高经济效益。但同样的这种配送方式需要现代化前沿信息技术支持,建设相应的配送网络,才能最终实现高效的指挥。
二、电力物资配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由于长久以来管理模式的僵化,并且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实际物资配送中往往会出现计划之外的现象,一旦出现此类情况,电力企业只能依靠其他电力企业的物资支持,才能解决面临的困难。但是这种方法在应用中流程复杂,对于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要求较高,所以很难有效解决货物供应短缺的问题。在配送过程中,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将直接影响电力物资配送效率,由此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分析。
(一)配送方式选择不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相应的对物资配送需求随之增加,一般情况下,为了便于电力物资配送管理,在配送过程中设立中转站,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物资配送时间,遵循配送要求完成任务,并且有助于降低企业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就我国电力企业而言,对物资需求较大,导致物资配货规模增加,尤其是一些救急物资,应摒弃中转站配送方式,采用更为直接的配送方式,将物资直接送到指定地点,能够大大节省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
(二)库存管理水平较低
库存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主要在于部分产品库存量不足以及库存产品积压,这种现象在当前我国物资配送管理中较为普遍,严重制约着物资配送效率。从物资实际配送角度出发,多数企业未能遵循库存管理原则,忽视了对实际情况的考量,过于局限的遵循预定计划进行物资采购,导致使用率较高的物资出现长时间的短缺,电力工程建设时缺乏足够的材料支持,只能通过借调的方式来满足一时之需;库存产品积压主要是指大量产品处于闲置状态,长时间未能得到合理使用,除了占用库存面积没有其他作用。由此看来,这种库存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成效偏低,难以有效解决库存不足的问题。
(三)物资筹措不稳定
物资筹措的不稳定现象,会增加筹措成本,在物资配送过程中物资筹措不稳定现象,主要在于同供货商家未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导致在物资筹措中出现偏差,不是多就是少,并且为每一次物资筹措支付大量的费用,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电力企业中,物资筹措不合理在于施工后导致设计出现变化,对物资的需求过于急迫,进而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去筹措物资,来满足电力企业的工程建设需求。
(四)部门协调性较差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电力企业各个部门和环节都具有相应独立的信息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进而导致部门之间物资衔接不当,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严重降低了物资配送效率,增加了配送成本,不利于电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电力物资配送管理的优化措施
电力行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行业发展水品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由此,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优化物资配送管理,才能为我国电力行业建设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
(一)全面推行科学化物资配送方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对于物资配送需求随之增加,相应的对供应商的供货要求也在增加,加之受到客观因素影响,配送时间要求较紧,对于物资配送效率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通过物资配送方式的科学化管理,能够极大的提升物资配送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诸如在年底以及夏季前夕,对于物资配送需求度较大,为了节省配送时间和成本,提升配送效率,可以减去中转站配送环节,采用配送点直达用户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电力物资配送需求,为电网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
(二)实行专业化的物资库存管理
实行专业化的物资库存管理,逐渐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对于配送物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实时的监督物资库存情况,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以及信息互相工作,有机协调库存物资的使用,以求全面提升物资库存管理水平和周转效率,降低库存物资积压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成本,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严格监督物流服务中心相关物资的进出库,工作人员在将配送物资入库后,及时的核对材料数量,并将所记录的数据和信息储存到管理系统中,进行统一调配。对于库存物资的进出库,应严格按照进出库标准以及施工需求进行调配,防止库存物资出现不合理调配现象的出现,影响电力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工期进度。
(三)物资配送信息化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全球信息交流愈加便捷,而电力企业能否对信息及时的采集和调配,是影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先人一步的关键因素。通过对物资配送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协调统一信息流、物流之间以及资金,健全和完善相应信息化体系,来全面优化电力物资配送管理。此外,在电力物资配送中,应充分结合电力工程建设物资计划需求,仅仅围绕企业发展计划进行,在国内建立物流服务中心,这种物流服务中心能够实现对物资配送的协调和管理,将各项物资配送信息进行整理和汇总,以便于为后续企业生产物资需求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促进电网系统建设持续进行。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