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进入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全面提质的“质量提升”时期。所谓结构转型、动力转换,源于市场需求的变化领先于产业结构调整,现实中百姓需求和社会需求与供给之间不断出现新的空挡,在旅游、度假、海外采购、养老、社会辅助类教育等领域不断有一些“消费事件”的发生,基本显现了国内相关供给不足的矛盾。深入分析各领域的经济表现,我国当前产能过剩的问题,实质上是现有生产服务的供给不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表现,而不是需求萎缩所导致。供给与需求的新平衡所展露出的经济动态一方面意味着生产体系对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内蒙古现有产业体系的持续性发展仍然处在社会需求较为旺盛的时期;另一方面意味着在后危机时代国际分工体系之下,内蒙古基础性产品的市场供给范围需要从国内市场为主逐渐转向国际市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内蒙古在国际视野下打造和提升“基地建设”提供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和重要的战略渠道。
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从劳动力供给角度和国内需求角度,人口优势有重要的作用。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人口首先提供的是消费市场,其次才是劳动力供给,在原有以满足温饱和衣食住行为生产目的的供需平衡结构中,劳动力供给的低价格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即便是在早期以招商引资、鼓励投资的角度去分析我国人口优势,劳动力价格低廉并不是我国人口优势的核心。我国人口优势的核心一是巨大的人口规模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二是在国际技术壁垒下,我国充分释放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就业岗位的自主选择权。在这个意义上判断人口趋势的作用,我国人口数量所带来的消费市场规模依然庞大,依然会是在世界经济新常态下不容忽略的重要市场,而且,随着我国百姓财富积累的日益提升,这一市场所带来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在我国消除城乡、地域之间发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政策下,市场扩容、需求增长的长期趋势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从规模数量上分析,我国将依然占据人口优势。国际贸易的扩容提质将得到发展,而内蒙古与境外交通、通关、与京津冀和沿海发达地区最短距离的综合优势,就有了改变内蒙古进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小历史的新机遇。
近些年,我国消费市场增长的领域集中于奢侈性消费、高质量大品牌品质信誉度高产品的消费、出境旅游消费等“提质性”消费领域。消费渠道由传统的实体店转向网店,网店所覆盖的商品和服务不断扩展,生鲜食品、生产性基础材料、智力服务等已成为网店常规供给门类。其显示出需求变动的趋向一是在物质消费得到基础性满足之后,社会需求在不断向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转化;二是生产者与消费者选择产品和服务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扩大,选择能力已经跨越了地理局限,评估市场供给和竞争的本地化、本土化角度已经无益于生产决策。这种变化给予内蒙古在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突破产业结构制约的重要条件,让内蒙古可以在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倾力于现代商业贸易平台建设,将“桥头堡”建成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结合的产品与服务贸易场所。其将从根本上改变内蒙古与市场中心之间的距离,改变内蒙古生产门类较少对吸纳俄蒙产品、供给国内物资的局限性,发挥对俄蒙的区位、语言、文化等综合优势,促进与俄、蒙产品与服务的双向流通。
二、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下,审视内蒙古的基础与优势,寻找内蒙古战略实施的立足点与突破点
从市场整体发展的趋势分析,中央的总体政策是进一步构筑一个更为开放、更为国际化的发展动力体系,更为开放、更为国际化的核心是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中,不仅要提升国内市场化水平,更要积极介入和导入国际市场规则和资源,加大国际市场对国内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促进作用。如不断开放国内产品市场,促进国际优质产品进口,对一些在国内具有价格决定地位的优质产品进行更宜于国内购买者的制度约束,扩大国内商业资本在境外的投资渠道等做法,改变了以往我国产业发展时期进出口政策上对国内资本和产业的保护性政策取向,通过开放进一步激活国内市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提升国内企业、资本的国际竞争能力。
据此分析,抓住“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机遇,需要内蒙古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将现有产业基础打造得更为坚实;要汇集更高质量的生产要素生产出面向国际市场的基础原材料;打造更灵活、更有吸引力和辐射能力的对外商品和和服务的贸易服务体系。而这些条件的完善,既需要内蒙古在“五个基地”等产业建设上提升贸易能力、与外部市场交换能力;也需要内蒙古在要素汇集支撑条件上进行更为有效的建设、完善。
以往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形成的基本路径,一是利用各种国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内蒙古土地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风能储备优势、环境容量优势、政策执行空间优势,抓住市场对资源型产品、能源产品的需求,抓住资本对高资产转化水平的需求,招商引资,引进现代化的装备,提升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归结起来,在这一轮发展中,内蒙古专注于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需求,以满足市场和资本需求为根本,获得了卓有成效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双赢。二是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通过城市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向城镇转移人口,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牧业生产领域,改变传统分散的农牧业生产方式,提升社会经济活动效率,从社会经济的基础产业入手,构建起支撑整体发展的基石。三是全面推进了城市化体系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布局调整,使社会资源、劳动力资源与经济资源、自然资源相匹配。从政府组织人口布局调整,到服务于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各项政策保障为主的移民辅助,内蒙古人口布局调整的工作不断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布局相适应,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政策。形成了呼包鄂城市群、临河、科尔沁、赤峰三区等区域人口集聚城市区,不仅带动了周边发展,城市的要素汇集也促进了内蒙古各区域与外部的深度联结,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新的发展基础。
近期,在上述基础上,做出了调整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内蒙古“五大基地”建设,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战略部署。结合30多年来北向国际开放、南向国内发达省区和周边省区的开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周边合作、与区外合作的体制机制经验,内蒙古在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中的优势会在国际化的能源原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建设、以俄蒙为通道和合作伙伴面向中亚与欧洲的产品、服务贸易平台建设两个方面显露出来。
三、巩固内蒙古在我国战略布局新调整中的地位,构建内蒙古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需要的是点点滴滴建设成效的稳步推进,而不是意义、作用的不断提炼与反复宣讲,在中央已经确定了的原则下,也不是原则、重点的反复推演。简单而论,在内蒙古抓住“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给予的发展机遇,需要各个领域齐力面向俄蒙及其以西直至欧洲的广阔空间、面向国内区外找市场、吸纳资源、争取发展支撑。内蒙古满洲里、二连浩特已被国家确认为延边开放开放实验区,给予了先行先试的“创新发展权力”。从实验区政策分析,实验区的发展是要在全面扩大开放的既定目标下,突破两国之间、三国或多边间与发展不利的制度,创建更有利于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体制机制和国际关系,其中有很多事权在国家。而内蒙古作为向蒙古、俄罗斯开放的桥头堡,是要在积极推进与俄、蒙开放开发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先行先试既需要基层的动力,需要专业体系的服务,也需要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激励,需要自治区各专业厅局对满洲里市和二连浩特市提供服务和指导,更需要全社会资源和力量的汇集。既然是先行先试,一是说明没有先例可以遵循,没有上级的指示可以照办;二是说明现行的制度、相关管理的方式、方法存在制约发展或者不能支撑发展之处,需要突破和重构。我区二连浩特、满洲里两“实验区”在与蒙古通关、跨境旅游、跨境经济合作开发区建设推进进展中开始在先行先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两个实验区正在向“全面深化改革、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这一方向推进。按照巩固和拓展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的目标,内蒙古整体建设需要按照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合作共赢的人文环境,加速培育产业、区位、营商环境和规则标准等综合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要求,给予两个实验区以更坚实的基础支撑,使之真正成为引领内蒙古体制机制转换的先导区。
在相互认知上,内蒙古与蒙古、俄罗斯长期交往中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国内对俄蒙也形成了民间的认知。在各种认知中,存在对应于我国发展和经济文化的认知误区和盲点。如果不能在与俄蒙合作中,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姿态共同构建合作体制机制,对于内蒙古抓住“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机遇,将会带来长远的不利影响。在权势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表现就会起决定作用。而在内蒙古对俄蒙合作平台上,表现的不仅仅是内蒙古,也将包括我国国内其它各省区的企业、客商,如何构建适宜于与俄蒙合作长远发展的“平台文化”,在服务国内、俄蒙及其它国家中积极构建平等、尊重的基本氛围,这也是内蒙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中理应担负起的重要职责。
篇2
在当前国情下,我们应当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今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在哪里,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今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仍然是扩大财政向基础设施的投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今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应当是减税,即减轻企业税负。笔者对这两种观点都不赞成。
第一种观点笔者不赞成。一是因为财政投资原本缺乏产权约束,效率内在地相对低下;二是因为继续集中地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按照经济规律,其投资边际收益将会愈来愈大地递减,况且基础设施投资的传导链条短,对各产业的拉动作用小,这意味着财政风险将愈益加大;三是笔者认为,如果今后财政政策仍以扩大财政向基础设施的投资为着力点,则很可能在未来几年里引发财政危机。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近几年的内需不足,说到底是消费需求不足,而不是投资需求不足;这种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则是收入分配不公。消费需求不足使得继续扩大财政投资支出对解决内需不足问题效率甚低。
我国当前的消费需求显着不足。这鲜明地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80年代中后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大幅度下降。据测算,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由1981年的0.84一路下降,到1998年已下降到0.40;二是表现在当前我国的消费率即平均消费倾向偏低。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0%-80%之间。而我国整个90年代的消费率则一直在60%上下波动,而且呈下降趋势。消费需求显着不足,使得以扩大财政向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要着力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无法有效地扩大内需。边际消费倾向显着低下且继续下降,则意味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显着低下且继续下降,因此这便会使以扩大财政向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要着力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消费率偏低则意味着投资率偏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内需占全部需求90%以上的大国,也就意味着我国的总需求过多依赖投资需求来实现。然而我们知道,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没有必要比例的消费需求的支撑,则投资需求作为中间需求,其形成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发生供给能力过剩,民!司投资便会自发地萎缩,扩大内需的财政投资只能“孤军深入”。这样,消费不畅,以及由此产生的民间投资不振,便使以扩大财政向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要着力点的积极财政政策难以启动内需。这几年民间投资增长率不高,直接原因,就是我国近几年消费需求相对不足。1998年至2000年,我国政府持续实行以扩大财政向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要着力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3年里,分别拉动GDP增长1.5、2.0和1.7个百分点,对这三年里扩大内需、治理通货紧缩功不可没。但由于一方面消费需求低下,投资乘数不高,另一方面国家财政风险虽尚未超过警戒线,却也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这便使以扩大财政向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要着力点的积极财政政策难以为继。有人认为,加大政府投资可以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增加则消费也会增加,消费增加则民间投资也会增加,这样政府投资便可以拉动民间投资,到那时,以扩大财政向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要着力点的积极财政政策便达到了拉动内需的目的,可以“功成身退”。这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源于我国出现了相当严重的分配不公。只要分配不公问题不解决,则社会边际和平均消费倾向必然持续低下,政府投资难以有效地提高GDP和国民收入,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额又仍然低厂,民间投资也就不可能拉动起来。2001年上半年,中央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5.1%,其中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同比增长17.9%。然而,民间投资仍然不畅,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投资平均同比仅增长7.5%,便是明证。
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足,根本原因是出现了较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状况的最常用指标。国内外理论界一般公认,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基本合理,0.4以上则达到了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而0.5以上则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测量基尼系数有不同的方法,一是按家庭总收入计算,二是按家庭人均收入但以家庭为单位计算;三是按家庭人均收入但以个人为单位加权平均计算。其中,第一种方法测出的基尼系数略小于第二种方法测出的基尼系数,后者又略小于第三种方法测出的基尼系数,但三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差别并不大。
近几年来,中外许多学者以不同的样本和不同的方法测算了我国的基尼系数,绝大多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自90年代末期以来,基尼系数明显超过0.4,有些测算结果,基尼系数达0.45以上,显然超出了通常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世界银行在1997年公布了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研究报告,报告中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上升太快,指出“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15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
可见,我国当前的基尼系数充分表明,我国当前贫富差距过大,出现了较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这还没有考虑到我国高收入者大量存在的工资外收入、非法收入等隐性收入太基尼系数过大,国内学者们更多看到的是它影响公平,是它将引发收入水平相对低下的群体的不公平感,从而造成社会不稳定。然而实际上我们应当看到,基尼系数过大的弊端,不仅在于影响公平,而且在于影响效率,即宏观经济效率;甚至可能首先在于影响效率。进一步说,一种收入分配状况是否公平,应主要以其是否有宏观经济效率来判断。对应宏观经济效率高的基尼系数区间就是公平合理的区间,对应宏观经济效率出现明显下降的基尼系数值就是警戒线值。就公平谈公平,不仅难以得出基尼系数的合理区间及收入差距过大的警戒线,而且还可能得出平均主义分配最公平合理的荒谬结论。这里,宏观经济效率高显然意味着国民经济基本对应着充分就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按照这一认识,基尼系数到达某一上限后之所以可以认为其不公平、不合理,就是因为它明显偏离了对应着充分就业的总供求的平衡,具体说,就是因为它造成了全社会消费需求不足,从而使全社会总需求不足或供过于求,大量社会产品价值不能实现。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了0.4这一警戒线,出现了较明显的分配不公,是因为过高的基尼系数导致了当前消费需求明显的不足,从而导致全社会需求不足。深入的理性思考还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则基尼系数的合理区间水平应当越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则基尼系数的合理区间水平可以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则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越单调、低级,此时老基尼系数过大,则高收入者虽有购买力,但现有商品需求已得到满足,又缺乏新的消费热点;低收入者缺乏购买力,对现有各种商品有较强烈需要却缺乏消费能力。可想而知,其结果,便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商品大量地供过于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多元化、高级化、个性化,基尼系数合理区间的水平就可以逐渐提高一些,因为此时尽管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但一方面高收入者可以不断追逐新的、有时其价位比传统商品高出一个甚至数个数量级的消费热点,另一方面中低收入者由于绝对收入也较为可观(加之有社会保障支撑),对社会现已生产出来的大量各类商品具有较大需求,这样,全社会商品供求仍可以保持平衡。美国被公认为二战后收入分配差距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二战后直到80年代,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我国现在高得多,可其基尼系数也仅在0.35-0.38之间,只是到了出现了所谓的“新经济”的90年代后,基尼系数才越过了0.4,超出了通常公认的警戒线。就此而言,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反映出的收入分配不公状况相当严重。如果再考虑到我国经济转轨的现阶段存在的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等这些将使我国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将来支出预期,以及将来收支差额预期会进一步加大,从而进一步缩减即期消费的制度变量因素,则我国现实的0.4以上的基尼系数的水平更是远远高于合理的水平。我国目前人均国民收入仅800美元,就连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上海市,其城镇居民1999年的收入水平,也仅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1/4的水平,按照国际经验,这时本不应出现带全局性的总需求不足,我国却出现了,这是极不正常的。商品供过于求,当然有各省市重复建设,却在现有体制下不能实现企业优胜劣汰等原因,但不可否认,收入分配不合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太大,多数居民对许多日用或耐用消费品有需要却无需求是一个重要原因。
找国当前出现了明显的分配不公,还可以从“五分法”清楚地看出。“五分法”是将居民按收入高低依次分为五个等级,通过比较五个等级各占收入的百分比来判断一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平等状况。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8年三月统计分析,我国以“五分法”计算的收入分配不公,超过了工业化国家一个世纪以来最糟糕的纪录;我国学者近年的研究结果也表明:1999年,我国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体相对过大,合计占到总人数的64.15%。这种金字塔形的收入分配状况,显然使全国大多数居民缺乏充足的货币支付能力,严重制约了市场消费需求。可见“五分法”显示,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状况已经严重不合理,使得社会需求不足,需求结构较明显地不适应生产结构,使得社会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价值得不到实现,使得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我国当前分配不公的严重性,还可以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看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1998-2000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分配差距分别达到2.52倍、2.66倍和2.80涪,远高于人均GDP为800-1000美元时城乡人均收入分配差距约1.70倍的国际一般差距状况。
我国当前出现了明显的分配不公,还可从不同阶层的居民拥有的金融资产存量状况得到佐证。据1997年国家统计局、劳动部、总工会等6个部门对职工生活状况的联合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14978户居民中,最富裕的10%的居民拥有60%的金融资产,最贫穷的43%的居民仅拥有3%的金融资产,最富裕家庭户均金融资产是最贫穷家庭的359倍。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我国居民金融资产存量差距如此悬殊,超过了当今许多发达国家,足见我国出现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
篇3
关键词: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前言
对于林业经济而言,在目前的供给侧改革中,要想提高供给侧改革质量,除了要认真分析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势和发展理念之外,还要加强对现有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了解,做到根据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实现多元化发展,保证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能够找准着力点,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质量,满足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因此,考虑到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特殊性,具体应从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入手,找准供给侧改革着力点。
二、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
对于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而言,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并加强对林业产业的优化,是提高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现有的产业结构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相适应的问题,要想解决现有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就要对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增加产品种类以及活跃市场环境等方面入手,提高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打造现有产业结构下的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2.根据市场需求降低产能
结合当前林业产品的数量以及供求关系,在市场需求并不旺盛的状态下,应主动降低产能,在做好封山育林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发新产品,以新的产品类型取代原有的产品种类,实现在产能降低的同时,经济效益不降低,在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林业产品的针对性。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
通过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林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善,在产业结构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在此形势下,林业经济应找准产品定位,从加快林业产品深加工和提升林业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入手,形成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三、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应转变发展理念
按照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积极转变发展理念是保证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林业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过去粗放式经营的发展理念
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转变过去粗放式的经营发展理念,对改变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和降低林业经济的资源浪费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应努力转变粗放式的发展理念,改用集约化的发展思路支持林业经济发展。
2.转变传统的原材料销售的经营模式
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原材料的直接销售不但利润较低,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使得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效益不突出,不利于林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只有积极转变传统的原材料销售模式,做好发展模式更新,才能提高供给侧改革质量。
3.转变过去只重视开发规模不注重开发效果的发展理念
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扭转只重视开发规模不重视开发效益的理念,在供给侧改革中,应做好产品深加工和新产品的研发,通过科研工作和创新工作带动产业发展,保证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能够形成对开发效益的关注。
四、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应实现多元化发展
结合当前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实现多元化发展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对提高供给侧改革质量和推动林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单一的林业经济发展思路
林业经济在供给侧改革中,应不断创新发展思路,除了要结合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之外,还要将多元化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理念来看待,使单一的发展思路能够得到积极转变,推动供给侧改革进行。
2.适应市场需要及时推出新产品
根据市场需要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只有强化产品意识并积极推出新产品,才能保证供给侧改革有所侧重,最终达到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林业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
3.根据市场需求强化比较优势
林业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许多产业优势和比较优势,在具体的供给侧改革中,只有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强化对市场需求的满足,并突出林业经济的属性,才能提高供给侧改革的质量,提高供给侧改革的针对性。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关系到林业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对林业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和有效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中,我们应着重从产业结构优化入手、从转变发展理念入手以及从多元化发展入手,为林业经济的产业化调整和供给侧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更好的满足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为此,我们应对林业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供给侧改革的实际需要,着重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任洋,李媛辉,姜国华.集体林权改革下的生态隐患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
[2]陈小波.祁阳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1,05.
[3]蒋凡,曾辉,卓秋丽,王芳,林小花,王劲松.从主要利益相关者看国有林场改革[J].林业经济问题,2012,05.
[4]刘园园,谢煜,张浩,蔡志坚.林权交易中心交易行为的博弈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2,05.
篇4
在市民类报纸上,对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全景、深入的解读,楚天金报的做法在全国也属不多见的。
阅评组在新闻阅评中认为:楚天金报的这组报道,是都市类媒体服务中心工作、解读重大主题的成功策划,是都市类媒体坚持市民报特色同时承担主流媒体社会责任的可贵实践。它的成功在于:主题好,抓住了治理兴建“大东湖”等这种事关国计又攸关民生的重大主题;视角好,切准了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交汇点;运用了标题、提要、关键词、图示、答问、解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的语言,让人们爱看又看得懂。从而起到了鼓舞人心、引导舆论、服务大局的社会效果。
一、市民报做“大主题”的经济报道,承担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当前,在市民类媒体中的确有这种倾向:认为宏观经济报道这类的大主题,特别是党委、政府的重大经济决策与部署,是党委机关报重点报道的内容。作为市民类报纸。无需花太多的版面去做重点报道。更没必要做大型的系列报道。
然而,楚天金报却认为,市民类媒体应该转变这种观念,市民报作为党委机关报的补充和延伸,同样是和工具,同样要承担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而且,市民报的读者群一样关心重大经济新闻,毕竟经济发展事关每个人的事业发展和切身利益。只要创新报道形式,做深、做透、做活经济报道,一样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为了实现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目标,今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对“湖北省情再认识”大讨论,集思广益,并在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明确了湖北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着力点: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锻造武汉新港,建设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等。
这些亮点,都是投资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宏伟工程,是符合中央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环境友好发展、长期影响湖北经济发展的“大主题”。因此,楚天金报决定,承担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尽快将这些大主题及时、充分、准确地予以报道。
二、市民报做“大策划”,增强经济报道的深度
市民类报纸自创刊以来,经济类报道须臾不敢离开“民生”二字,这也是市民类报纸扬名立万的核心武器之一。但正如太阳底下也有阴影,相当一批市民报在做经济话题时被束缚了手脚,担心读者看不懂或不易懂,许多话题不敢展开。由此也带来市民类报纸经济报道相应的弱项:对大主题的经济题材没有进行大手笔的策划。报道缺乏应有的深度。
近年来,《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杂志等专业财经媒体的迅速崛起,更使市民类报纸的经济报道陷入了尴尬:论资讯速度,难以与之匹敌;论报道深度,难以与之比肩。市民类报纸的经济报道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顺利突围?这就成为许多市民类报纸在思考的问题。
此外,在众多新闻媒体的积极推动下,全民对财富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涨,“股民”、“基民”在都市里司空见惯,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读者,对CPI、PPI等专有名词也了如指掌。面对读者素质的全面提升,市民类经济报道该向何处去?
无疑,传统市民类报纸浅尝辄止的信息式报道已经落伍,适应读者素质的提高,回归纯正的经济报道本身,推出气势磅礴的大型策划报道,是市民类经济报道体现深度的选择之一。
楚天金报决定推出“湖北经济发展亮点与着力点”这个大主题报道后。通过大手笔的策划,推出多版面、多视角、全景式、全彩色的系列特刊,增强市民报宏观经济报道的深度。
在具体实施中,楚天金报成立专班,加强策划。组织骨干编辑、记者,详细商讨报道方案,精心采写、编辑、包装。在版式上,做到风格统一、清秀大方,给人以整体感;在内容上,做到既全面,又有深度。每个特刊通过采访专家及业内权威人士,对这些亮点进行深度解读。比如《重塑大东湖》特刊。记者采访了国内顶尖级科学家――水治理专家、中科院院士刘建康,他给出了关于水治理的权威方法;在《锻造内河第一港》中,记者不仅采访了国内知名专家、武汉新港项目的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陶德馨,还采访了对武汉新港颇有研究的美籍学者FRANK LONG。同时,记者通过实地采访、横向对比,给参与决策的官员、专家一些媒体独有的见解、视角和启示。如《托起鄂西的明天》之《湘西给鄂西带来的思考》一版中,就是寻找一个样本――和鄂西在地域上紧密相连、在旅游资源上颇多相似之处的湘西,用它发展旅游产业的措施和效果,力求给鄂西的发展提供一线启示。《两型社会展宏图》之《综改试验区创改革样本》,也是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成都试验区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展的观察,力求给武汉城市圈试验区、长株潭试验区的发展带来一些启迪。
三、市民报做“大服务”,强化经济报道贴近读者的民生视角
经济报道通常有三个视角:政府视角、民生视角和专家视角。当前业界公认的出色的经济报道,则是将三个视角融为一体。
综观楚天金报的这四组大型经济报道,可以看出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注重服务性和民生视角,并通过采访官员和学者,将政府视角、民生视角和专家视角融合得浑然天成。
《湖北经济发展亮点与着力点》系列报道,所有稿件力求用通俗的笔法,展示其既事美国计,也攸关民生的特点,力求深挖工程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以及对人们生活可能发生的改变,让市民从内心深处理解、支持政府的这些战略决策。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每组报道都配有相当版面的图示部分,绘图不仅清晰,指示也十分明确,让读者能直观地了解工程概况。
比如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方案的实施,《两型社会展宏图》特刊中的一个“惠民”专版,就分别从创业(九城开公司均可冠“武汉”)、通信(长途电话可望变“市话”)、金融(转账刷卡将免异地手续费)、交通(一小时交通圈拉近九城)几个方面,告诉读者可能得到的实惠。
篇5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破解难题:一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着力点,集中力量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把壮大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优化工业结构的着力点,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整机产品;把做强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优化农业结构的着力点,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二是着力推进节能降耗。组织实施节能减排行动方案,突出抓好“五量”,即紧盯大户掌控总量,把住关口严控增量,更新改造优化存量,循环发展减少排量,淘汰落后腾出容量。三是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规划编制上,抓紧编制环京津地区休闲旅游产业带等一批专项规划;在政策制定上,注重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倾斜,向贫困农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低收入居民、弱势群体倾斜;在资金投入上,加大汇报盯办力度,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四是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更加注重产业、基地、园区、项目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引导投资向支柱产业集聚、向沿海重点区域集聚、向园区集聚、向产业链集聚。五是着力用经济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更加注重提高理论素养,积极探索符合新形势要求的调节手段,增强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运行的能力;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辅之以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产业政策的落实;更加注重效能建设,努力提速工作过程,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边学习边讨论、边整改边提高”的思路,注重引导全系统正确处理解放思想与创新工作的关系,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举措。
1、放宽政策,支持发展。为支持全民创业,增强全省经济发展活力,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所有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市场主体开放。二是降低门槛。冠用“河北”名称的科技开发企业,注册资本由300万元降低到100万元,农业科技企业降低到50万元;为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企业集团的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降为3000万元,组成集团的子公司由5个降为2个;对于初创的企业,由原来的注册资金一次到位改为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一般有限公司允许2年到位,投资公司允许5年到位;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以技术出资入股的比例由35%提高到70%。三是鼓励创业。对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创办各类企业的,免收登记费和管理费。四是方便群众。对农民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季节性或临时性的农产品经纪活动,免于注册登记。
2、抓住重点,力求突破。把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运用工商职能,着力解决农民投资愿望强烈而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和农村创办实体融资难的问题,在全省推行允许农村土地在承包期限内和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土地承包经营受益权入股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免收各种登记费用,拓宽农民出资渠道。
3、举办论坛,共谋发展。把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过程作为加强与企业互连互通、支持做大做强的过程,举办了“河北民营经济论坛”,组织省内部分知名民营企业家共同分析形势,共谋发展大计,为工商部门倾听呼声、强化服务、扶持发展搭建平台。
篇6
今天下午,来济钢现场办公,主要是给济钢提出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刚才,听了济钢、历城、国土、规划等单位的汇报,其中涉及到的土地审批、资金运作、拆迁工作、村庄整合和土地出让金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大家都谈了很好的意见。这次会上确定解决的问题,会后马上落实。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历城区和有关部门要与济钢加强沟通,尽快拿出方案,确保济钢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济钢是我市重点龙头企业和利税大户,也是全市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市企业、同行业乃至全国前列。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和充分支持。借此机会,我对支持济钢及全市工业发展,提几点要求:
第一,发挥好工业骨干企业带动作用。今年受大环境影响,国内经济面临很大困难,钢铁行业也遇到了铁矿石、煤炭涨价的困难,济钢集团采取了很多措施,保证了生产经营的良好运行。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出现了“增幅最慢,回落最快”的问题,这个现象很大程度表现在工业经济发展上。扭转这种趋势,就需要以济钢为首的工业骨干企业发挥出带动力大、抗风险能力强的作用。8月1日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做强做优工业的具体意见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强重点产业集群和大型骨干企业、提高品牌标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今后,市里要对4家过百亿和有潜力过百亿的20家重点企业全力扶持,从中培育1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大型骨干企业,力争在新、特、优产业上实现重点突破。
篇7
为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区政协决定开展"围绕中心献良策,发挥优势促发展"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发挥政协组织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充分调动政协委员特别是经济界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助推区域经济健康向前发展。
二、活动内容
(一)以开展"以创新引领打造我区经济升级版"的专题调研为切入点,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和"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
为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精神,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转型发展方式,提升我区综合经济实力为着力点,抓住"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组织开展"以创新引领打造我区经济升级版"的专题调研工作。组织委员全面调查了解我区经济发展现状,在"创新引领打造我区经济升级版"大的课题下,围绕关于我区加快互联网+平台建设,推进智慧(科技)产业发展的建议、主动适应"新常态",促进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推动我区传统商业向智能化升级发展的建议、关于我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建议、我区打造体验经济中心区建设的建议(旅游、娱乐、教育、美食等)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建议,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编制"十三五"规划建言立论。
(二)以开展我区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专项视察和专题协商为着力点,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协商建言。
组织委员对我区2015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项视察、咨询建言,开展民主监督活动,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组织召开常委会(扩大)专题协商座谈会,围绕提高重点项目对区域的支撑能力、建设人才高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协商建言。
(三)以服务扶持委员企业发展为出发点,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力量。
在区政协对企业界委员信息普查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上,结合相关企业的发展实际,做好后续的跟踪推进、服务工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力争早日促成项目落地,为辖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区政协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将重点做好大连三元鑫酶生物有限公司材料采购中心和电子交易平台项目和大连海派集团的合资企业中国大唐电力集团辽宁分公司总部项目。
(四)以发挥经济界委员优势作用为着眼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有效利用经济界委员的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组织经济界委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讲座、培训、交流、信息等活动,畅通委员企业之间的了解渠道,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二是利用好委员企业的"孵化器"作用,积极开展项目对接、创业指导等活动,为企业发展、自主创业等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献计出力。同时,要发挥委员特别是港澳台侨界委员的作用,加强内引外联,积极宣传推介沙河口,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三、有关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为保证活动取得实效,区政协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协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主席担任副组长,区政协办公室、各专门委员会有关人员为成员。活动办公室设在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篇8
1、互联网战略的提出,表明了国家对互联网及对以互联网为引擎的新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重视,为我国企业发展、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指明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值得深入认识,把握其核心内容,选准着力点,切实加以推进。
2、互联网是新业态的铸造器。互联网具有渗透性强、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等特点,与各个行业领域的融合,能够不断形成性的行业形态。随着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结合更加紧密,推动各传统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出更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新兴业态,助力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3、互联网是新消费的催化器。我国经济正进入消费为驱动的发展阶段,互联网在催生和培育新的消费需求方面的潜力与影响力越来越清晰。互联网必将在个人数字娱乐生活、工业智能化生产、现代农业升级、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催生出巨大的消费市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一、社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1、社区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块,质量效益好。随着政府及社会对社区经济发展的关注、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社区经济已经成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2、社区经济具有社会功能特点,既可以服务社区,又可以方面居民。
3、街道经济规模小、门类全、机制活,是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二、发展社区经济包括哪些内容
(一)是大力发展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产业,特别是发展需求稳、投资少、有效益的社区服务项目,把发展社区服务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围绕居民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要从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福利服务项目,逐步扩展到托老托幼、家政中介、文化娱乐、社区医疗、法律咨询等面向辖区居民的便民服务产业。
(二)发展城市基础管理的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功能不断完善,对环卫、园林、环保、保安、物业等行业需求越来越迫切,要通过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引进市场机制,发展城市管理型经济,努力培育起点高、管理好的专业公司。
(三)大力发展培植税源经济的产业。要把社区经济发展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经营经济密集结合起来,吸引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大中小企业在社区投资。发展各种经济实体,特别是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经济增长总量,形成社区经济特色。
(四)大力发展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的产业。社区经济是扩大再就业的有效途径,要着力拓宽社区就业门路,引导和帮助更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城市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再就业;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社区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以个体、私营各种经济形式,兴办投资少、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的社区服务型就业;鼓励企事业单位等兴办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为主的就业型中小企业、劳动就业服务型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使社区经济领域成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现实选择。
三、发展社区经济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社区经济发展,在全国来讲,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的差异,使各地社区经济不同程度的出现发展慢、结构单一的趋势,究其原因是:
(一)街道及社区的责权利不相统一。近年来,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将权利下放到社区,为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创造外部条件。但是各地对街道及社区认识不同,使各地街道和社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有些地方,大量的工作事务压到街居,“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居民需要街居解决的事情,街居只能起协调作用,却没有解决能力,使居民对街居的作用产生质疑,也使街居在开展工作等各方面受到阻碍。
(二)各部门对社区的了解和帮助远远不够。随着社区宣传工作的深入,有些单位已经逐渐意识到发展社区经济的重要性。但同时,一些重要部门的卡、拿、要现象依然严重,许多部门对社区工作不给予支持,使原本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不下放,甚至街居在和有些部门协调时,出现不重视、拖拉、积压等现象,使街居工作开展难上加难。
(三)整个社会对社区观念没有转变。现在,提起居委会,很多人还停留在“带着红袖章的老大妈”的印象里,许多人对居委会究竟能做什么表示怀疑。在招商引资方面,许多商家愿意将资金投在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上,不愿意投资在刚起步的社区经济上。
(四)街居工作人员的经济观念及素质亟待提高。很多人表示,他们愿意对社区经济进行投资,可是,街居工作人员常年坐在机关,缺乏竞争意识和基本的经济观念,提起经济发展方向、国家经济运行态势、社区经济发展策略以及社区管理体制问题,很少有人能给予专业性的回答和指导,经济能人少,有胆量、有气魄、有领导和把握整个区域经济走势的人少,已经成为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今后发展社区经济的着力点在哪里
发展社区经济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要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区发展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安置下岗职工、城市建设、第三产业等发展重点,指导帮助社区居委会做好社区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定位,统筹规划,保证社区建设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二)是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要认真贯彻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扶持社区建设有关政策和措施,同时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各部门有关部门对已经确定的社区建设服务项目,从资金、规划、立项、设施建设等方面应给予扶持,对安置下岗职工、残疾人就业的项目,要落实好工商登记、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资金信贷等扶持政策。街道在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搞好社区管理和服务,营造稳定的社区环境、优良的社区秩序,为辖区内各类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是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是社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要实现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培育和增大社区经济,就要逐步实行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坚持有偿、低偿、无偿并举,福利性、互利性和经营性相结合,公办、民办一起上,不断探索新的服务形式和发展模式,增加街居税源,促进社区建设的良性循环。
篇10
一、转变观念是我县加快发展的成功经验
观念产生于社会实践,又对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反作用。近年来,__县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__年gdp达到了71亿元,县级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2.47亿元,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关健在于我们树立了三个新的发展理念。
一是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县情,审时度势,确立了 “四个加快”发展战略,形成了一条适合__县情的科学发展思路。几年来,全县上下持之以恒的坚持这一发展思路,建立了水电、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工业体系,做大了水产品、茶叶、板栗、竹木等特色农业规模,迎来了交通建设和城镇建设的新变化,经济基础不断夯实,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二是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菜单”,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了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20__年以来,全县共引进县外资金28.5亿元,引进项目300多个,金石公司、鸟儿巢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到__落户生根,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是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突破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先后实施和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教育卫生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乡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体制优势,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日益增强。
二、转变观念是我县加快发展的现实需求
观念变,思路宽,发展快。当前,我县已具备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形势。发挥优势,抢抓机遇,是加快发展的现实途径。但是,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必须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因此,转变观念是我县加快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是把握新的发展形势必须转变观念。顺时应变是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发展形势变化很快,一方面,科学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我县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中部崛起、湘西地区开发进入实质阶段,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这些机遇都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同时,全国各地都已经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热潮,区域之间的竟争更加激烈,不进则衰,慢进则退。把握新形势、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都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新的视野认识新事物,以新的理念研究新情况,以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二是发挥县内资源优势必须转变观念。我县矿产、水能、旅游、森林和农产品等资源十分丰富,这在当今以资源开发为重要手段的经济发展格局中是一个大的优势。但是,目前我们的很多资源还在沉睡,有的还在慢慢地消失,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改变这种状况是加快我县发展的迫切需求。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关健在于要有一个新的发展理念。要按照市委领导来__调研时提出“用全新的视角来看资源,用理性的思维来谋发展,用整合的手段来抓开发”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是应对发展中的问题必须转变观念。近年来,我县的综合实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自己与自己相比,发展是快的、变化是大的。但是与先进县市相比,我们确实存在很大差距,发展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如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机制体制还不活,发展环境还不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其客观因素,但根源在于我们的思想观念落后,胆子不如人家大,办法不如人家多,机制不如人家活,标准不如人家高,服务不如人家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在转变观念上找出路,自觉摆脱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切实更新观念、搞活机制、创新办法、解决问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立足高的发展起点必须转变观念。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发展质量提高,20__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71亿元,县级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2.47亿元。这标志着我县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高起点上。这既是好的基础,也是大的压力。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的情况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继续保持和提高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原有的思想观念必须实现一次的新的升华,必须破除一切阻碍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的行为方式,切实把观念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转变观念,推动__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观念源于解放思想,活力在于不断创新。要发挥好观念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观念本身必须不断发展。当前,我县已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要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必须从三个层面
进一步转变观念,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客观需求。1、领导要以解放思想为着力点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改革开放的力度、经济发展的速度。思想超前一步,发展就领先一拍。领导作为一个地区的决策者,其思想观念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转变观念首先要转变领导的观念,重点是要解放领导干部思想。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关健要做到“先、大、快、新”。先。就是要树立争先精神,敢为人先。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种开拓的精神,创新的锐气和敢闯敢试的勇气;争当创新的开路先锋,不怕冒险,不怕担担子;紧跟时代,勇立潮头,大胆创新,敢为人先。要以敏锐的眼光观察新事物,以科学的方法分析新情况,以谦虚的态度学习新经验,以创新的精神解决新问题,凡是法律和文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想,都可以试,都可以干。大,就是要克服小打小闹的做法,树立大干快上的观念,全力以赴,把主导产业做大,把重点项目做大,把重点企业做大,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快,就是要加快步伐,加快发展,在发展经济上追求高质量、快速度,在各项工作上追求高效率、快节奏。新,就是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同时,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见之于行动,真正落实在明晰思路、加快发展主导产业上,落实在招商引资、扩大开放上,落实在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上,落实在拓宽上,落实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壮大主门路、增加农民收入上,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