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篇1

一、要落实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素养

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名合格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

1、较高的人格素养。语文教师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使他们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向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其最大潜能”。语文教师要有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有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能够给予学生争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气;有贫富不移,宝贵不,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能够在利益诱惑面前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还有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

2、丰富的知识素养。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一名合格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新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更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这种新的知识结构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第一个层面是“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第二个层面是掌握2-3门学科专业知识;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科类”知识。它主要由“帮助教师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具体可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教育管理论等等。

3、较强的能力素养。未来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师能力素养的要求变得更多、更高,它不仅仅包括一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力等,而且包括反映新世纪要求的特殊能力。首先具备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其次具备开拓创造能力;再次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此外,“理解他人和与他交往”的能力,自我调控和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

二、要适应新课标要求,要善于构建新的语言课堂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战场,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及目标的最终实现主要取决于语文课堂。

1、课堂要有民主的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只有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观察和思考,才会精神振奋、情绪激昂,从而使其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课堂要有充分的阅读。阅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诵读等,这些教师阅读的重要方法。它们在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应该书声琅琅,让学生充分的读所接触到的文字材料,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和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3、课堂要有冷静的思考。目前在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思维空白的缺陷,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有层次感,要难易结合,要能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在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切不可横加“引导”,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

4、课堂要有热烈的讨论。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讨论式教学之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它让学生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凡是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的总是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5、课堂要有自由的表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充分的读、冷静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深层的认识和理解,也会产生各种的质疑。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表述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在学习中所产生的疑问。

6、课堂要有客观的评价。在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方式越来越活,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评价应是客观合理的,而且评价时体现了一种师爱、一种民主的话,即使是指出学生的缺点的评价,学生也是会乐意接受的,并且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兴趣。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工具,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重点的深化,难点的突破是教学的关键。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既是当务之急,又是百年大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做到: “勤、细、巧、严”四个字。

“勤”,是指教师必须勤勤恳恳地工作。

“业精于勤”,教师只有勤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勤备课,才能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勤批改作业,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勤辅导学生,使中下生赶上先进的队伍;勤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的情况,与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共同教好学生。不少年青的教师,虽然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缺乏教学经验,但他们以勤制胜,在教学上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细”,就是教师的教学工作必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无论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还是批改学生的作业,都要认真细致。学生做错了事,违反了纪律,教师都要细致地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弄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平时写字的少点失画、不轻易放过。如:把“堤”读成“tí”、把“绳”读成“chéng”、把“锅”读成“wō”等,都要及时纠正,不然的话,考试时选正确的音节时,就会失分了。

“巧”,就是教师教学要巧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教拼音、字词、句段和篇章,还是教学生写作文,方式和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进行优选法,选择最优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花力气少、时间少,收到的效果好,学生的成绩好,这是谁都想的。“巧法”不是从天而降的,是要自己虚心向别人学习,大胆尝试,长期积累,积极思考筛选出来的。如教识字,笔画繁多的,可用“部件记忆法”。如“赢”可记为“亡、口、月、贝、凡”。区分形近字“巳、已、己”,可用顺口溜法,编成:“巳、已、己,容易记,闭口巳,开口己,半开口就是已。”传统区分“戌、点戍、中空戊”。当前,教师们都苦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无方。我想,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做到:“一多、三重”。即多作文,重视搜集作文材料、重视作文指导和重视作文讲评。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优化建议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看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非常有益的。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该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审视和研究,提出了优化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期让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能够焕发出真正的活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较为突出,长期未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制约着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基础不牢,阅读教学出现盲目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理念中,阅读教学是长期受到忽视的项目。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渐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缺乏理论基础,盲目跟随教学改革浪潮,为了改革而改革,致使语文阅读教学未能形成理论体系,阅读教学出现盲目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迷信教师的教学权威,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目标模糊,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指引者,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只有制定出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才有可能顺利完成。然而,我国诸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缺乏有效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随意教学,想到哪就讲到哪,随意性太强,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低下。

3.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缺失,学习兴趣不高涨。

纵观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老师为中心开展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致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缺失,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呈现生硬化,缺少灵活度。

课前,不少教师都是非常认真地备课,用心设计教案,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教案以外的问题,无法按照业已设计好的教案来上课。这个时候教师则显得手足无措,于是不管课堂的实际情况,只会赶进度,把教案在课堂一读就完事了。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味,不以小学生为本,不以实际情况为依归,脱离实际,自然不受小学生欢迎,小学生的活跃度自然不够,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1.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目标不明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阅读教学出现盲目性,这样不利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开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文本以及学生的实际,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引路人,制定好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应该区分哪些知识适合以直接学习方式,哪些适合自主探究的形式;其次教师要处理好全班讲解、小组活动和学生个体体验的平衡关系;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营造鲜活的、富有挑战性的、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主动探究的心态进行学习。

2.运用多媒体激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多媒体的出现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粒石子,激起了阵阵的波澜,给阅读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它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们慢慢地走进书本,钻研课文,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课时,学生难以从白纸黑字中感受到莫高窟的神奇与伟大,他们此刻需要实地游览,形成画面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就让学生欣赏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和视频,在优美的配乐声中,学生感受到了莫高窟的神奇与伟大。学生们再读文本的时候,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阅读效果很好,类似的课文还有《黄果树瀑布》《黄山奇松》等。

3.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积极阅读。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积极阅读的情境。比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如报纸、报刊、儿童文学等,然后进行集体阅读,营造阅读氛围。在阅读完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集体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值得注意的是,仅仅是依靠阅读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努力构造阅读情境,结合文本内容,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文本内容,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以小学语文四年级《长城》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张贴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长城的图片,增强学生对长城的直观感,然后引出中国的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接着教师说“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来领略长城的伟大吧。”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地阅读着《长城》这篇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阅读中体会长城的伟大,体会到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4.自主阅读教学,让小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选择沟通方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形式的阅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特别急切地希望和他人进行交流,来分享他们自身的阅读感悟。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就应该尽量不要仅仅进行单一的师生之间的沟通,而应该让小学生自己自主决定沟通的对象以及方式,让他们既能够自由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又能够自由地和同学进行沟通,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画图等各种方式进行沟通。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同时,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老师及全班同学。一些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可以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还有一些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这样就避免了单一缺少灵活度的现象,学生们阅读起来也非常投入。

结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一线小学Z文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教学依据,同时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改变了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基于课程标准理念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变革和良性运用,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篇4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就变得格外重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这个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要寻找各种有利于教育的方式,营造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小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2.1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动力来自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关键在于兴趣,如果他们对于某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不用敦促他们,他们也会主动的学习。这也可以成为小学语文老师的参考,在教学时多加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和方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前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一般不注课前的引课行为,认为只要将课本知识教会就行,但是经过调查,这种教学方法是严重错误的,刻板的讲解只会消磨学生学习的意志,只会导致教学质量严重下跌。所以,要想有效的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要小学语文教师尽可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

数学等理工学科大多有固定的公式,明确的定理,但是语文学科就与它们不同,语文的知识是无边无际的,不能单单只学习语文书本中提到的知识,所以要对课本外的知识加以学习,注重知识的外延和拓展。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语文老师可以教组织学生多进行课外活动,参加观展,聆听历史故事,活动后可以让学生写写感想,练练写作能力。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3.1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文观

语文老师要在生活上,课堂上传播正确的世界观,激发学生对社会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地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加以培养,对学生的价 值观、态度以及情感加以引导”这是义务教育全新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简单的说,就是老师要通过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将生活和课堂完美联系起来,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变为开放自由的课堂,不但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要学生对社会产生一种责任心。

3.2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探究性学习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在对已有知识的在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书本知识明确的基础上,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或者迷惑的知识,通过现有的条件,例如网络,进行有效的解决。并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实施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4.1《?x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有明确的要求。

“小学语文应当着重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努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现在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章,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工具。现在的小学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几种,比如,关于爱国主义情感方面的《开国大典》《梅花魂》等;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荷花》《第一场雪》《西门豹之宴》等,关于亲情友情的《可贵的沉默》《他是我的朋友》等,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鸟的天堂》《马踏飞燕》《只有一个地球》等。所以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点,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认真学习理解不同的文章,,明白其中的情感点,不要弄混,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情感方向指引,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文章中的情感成分,才能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这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4.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情感体验

新课标提到的情感教育,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情感体验。师生关系和谐,无疑对于这种情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只有师生关系良好,才能成功地实施小学课堂的情感教育。所以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做到尊重学生,不能只是坐在讲堂上教课,要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认真询问,不能以言语甚至暴力来解决,另一方面,老师要做到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体现人性化的根本措施。教室如果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那么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外界的温暖,感受到父母之外带来的温馨,这种行为也会让学生在长大之后懂得关心他人,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社会,所以教室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步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真正让学生感到心有了朋友,而不是老师这个头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知道要想和对方成为交心的好朋友,是非常难的,因此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在学生有困难时,认真聆听,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当成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独有的情感特点,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人类沟通的基础是情感,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情感。所以,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变的越来越重要。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学生课堂中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将它发挥出来,那么对学生以后成长,处事都会有很大的好处,同时也会对教学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篇5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1.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

新课标有明显的“政治教科书”特色,出现了政治书中的官话套话,“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新课标过于强调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忽视了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应用,语言文字作为学习语文的基础,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

2.在课程设计思路上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做出了详细的说明,香港课标则“提供有关资料及建议供教师参考,使教师协助学生朝着本科学习目标前进。”课程目标只是说明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却并不规定应该如何教,为教师灵活掌控课堂和实施课程标准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二、课程标准目标与内容

1.总体目标

香港课标的总体目标共有7条,分别从听、说、读、写、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道德观念以及文化认识七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方向,使学生具有基本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相比之下,新课标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设计,共提出10条课程总目标,数量略多,不够浓缩凝练,缺少统摄性。

2.学段目标与内容

香港课标分为四个学段:小一至小三为第一学段,小四至小六为第二学段,中一至中三为第三学段,中四至中五为第四学段;新课标也分为四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香港课标在各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后增加了一个部分,即总结了阅读、写作、说话、聆听四个不同方面的各学习阶段的学习重点,即从不同学习阶段的角度和听说读写不同能力的侧重点出发,形成了一个不同学段与听、说、读、写不同能力侧重点交织在一起的网络,利用横纵坐标可以很清晰地找到某个学段的某个能力方面有哪些重点。相比香港课程标准这种立体形式,新课标略显单薄和平面化。

3.课程内容

在内容划分方面,香港课标将内容划分为:阅读、写作、聆听、说话四个部分,新课标则划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部分,两套课程标准的划分各具特色。新课标以综合性学习来实现口语交流、个性表达等活动,笔者认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应该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每篇文章中,而综合部分则应该更多地侧重对本单元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概括总结与提升。在此基础上,香港课标强调要边听边思考,能够分辨不同的观点,具有一定客观性;在说话方面,香港课标指出要尊重他人的发言,拓宽说话内容的范围,其中包括了不同类型(如:报告、演讲、讨论问题、辩论等)的不同方面(如:个人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等)。相比之下,新课标的概念相对宽泛,更多地注重描述性的语言,而对象指向性不强。

三、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方面浓墨重彩,其中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笔者认为,教学建议作为一种建议,应该起补充和说明的作用,新课标中实施建议部分的篇幅过长。此外,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的“(五)具体建议”部分与香港课程标准中“听、说、读、写不同方面的各学习阶段的学习重点”的内容相似,可以把这一部分放在具体目标与内容之后,对其进行补充说明,使目标与内容形成交叉的二维表格,更加具体明确。

篇6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积极性是学好任何课程的前提,由于年龄的原因,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因为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如果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增强,就愿意主动去学,反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充分重视在新课改下注重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出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自身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因人制宜、因时、因地科学恰当地构建一些渗透着积极教育目的的充满和谐、生动活泼、蕴含智慧、充满学习情趣的人际交流情境、活动交流情境、生活交流情境等语文教学情境,从而使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如临其境,借以来激发起小学生主动进行语言交流的欲望,让小学生在这个特定的、温馨的教学环境中乐于交流,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

2.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较差,教学思想观念更新速度慢,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因为没有正确掌握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重点,导致其无法对小学生开展语文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难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注重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养,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经常开展各种针对性的教学培训工作和专家学者讲座以便更好地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更新语文教育理念。一切从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小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为根本,将教学重点放在小学生语文积极性的培养上,并重点传授小学生终身学习必需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使小学生们从小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和盲目训练为自觉的日常语文学习行为,这样方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录音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小学语文教师口头表述所不能够完美表达出来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加大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课堂容量,进而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有利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手段,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教师口头传授和文字表述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有利于打破封闭式的常规语文教学状态,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和鲜明的形象有利于加深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形成积极思维,进而从本质上提高小学生对语文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实际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开展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生活即教育”大语文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地开拓小学生的学科视野,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4.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观念创新,就要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语文新课改,这样才可以在本质上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使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伴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过去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讲解教学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创新与发展教学方法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使得小学生能够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更深层次和多方面理解,从根本上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唱歌、表演、绘画、小组讨论以及做游戏等等形式来使得孩子能够在学习诗句的过程中,对文章中道理进行理解,更为重要的就是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激情。

5.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展高质量备课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重视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外,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小学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小学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高质量的备课工作,一般情况下,备课都要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增加对小学语文教材深度、广度、语文教材体系以及语文教材知识层次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备教材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找到小学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语文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语文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小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6.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理念,我们要将新课改运用于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方能开创小学语文教学新局面,从而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文清,姚恒朋.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性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40-41.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一、树立教学新理念

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改善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在许多学生心里都是严厉的、让人害怕的,学生也都不敢与教师交流,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其实教师和学生是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通过彼此的交流互相启发,达到信息共享的效果。这样学生更容易了解教师,教师也更容易发现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畅所欲言。只有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上教师的课。学生才能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一)了解《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多年,它要求我们将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懂得观察学生,并发现他们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来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为了改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国家教育部颁布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它将我国语文教育与国外外语教育进行比较,并对我国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总结。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并不完善,时代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具有创新精神,也具有时代精神,它深刻地体现了国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解决了许多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这次的新课程标准不仅指出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公布了许多改革的新标准。它明确了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它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就必须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住它的精要,完成教学的改革,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牢固教学新理念

教学理念的改变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一名教师如何教学取决于他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的优劣也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好坏。好的教学理念教出的学生素质高,学习效率也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总指导思想就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拓展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这些都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也阐述了怎样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想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些基本的教学理念。

为了牢固教学理念,让教师都能把握住这些基本理念,各个学校都必须组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全面的、深入学习。

二、新教材,新教法

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改革,紧跟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就该发生变化,根据教材的不同,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找到最适合的新方法。

(一)新教材的新特点

新课标改革之后,随之诞生了新的教材,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这方面更全面、更准确。它尽可能地遵循小学语文的特点和规律,在这基础上它改变了教学方法,它主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它在课本内容方面也进行了适当的改革,增加了新课文的数量,大多选择了文质兼美的文章,减少了课后的习题数量,倡导学生自我研究、自我感悟等。这些并不是全部的改革,总体来说新的教材有了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思维结构、新的教学风格。我们要想学好新教材,就必须把握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二)新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实践新课程理念,根据新课标要求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要突出“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和兴趣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创新思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是我们要做的,也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字词解释、段落讲解、总结大意等。教材改革之后我们要简化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专门的鼓励和培养。提倡自主探究、互相学习、大胆尝试的语文课堂教学。

三、抓住重点,大胆改革

我认为自主探究、互相学习、大胆尝试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方法也就要经历改革。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机械的、被动的灌输,现在,新课标改革后,“自主探究、互相学习、大胆尝试”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主流方向。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找到适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

我认为要想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就要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基础,改变教师的定位,积极鼓励学生发挥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适当时候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让学生能够长久地保持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起着极大的作用,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另外,探究学习也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对学生的探究有所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式也不仅仅是以上所说的,一个方法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学生,所以就要求我们细心研读《新课程标准》,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吴忠豪,丁炜,杜弘,张益. 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热点概述(上篇)[J]. 课程.教材.教法,2007(9).

篇8

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它的交流性和在个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性,决定了它的基础前沿性。它基础的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即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方法,具备听、说、读、写,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良好地掌握语文这门基础性工具学科,对于学生的各学科教育以及生存发展都是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的。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把小学语文教学与培养学生智力,涵养道德情操和思想审美教育结合起来,从转变观念着手,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实效。

一、从转变语文教学观念着手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是这门学科中基础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在整个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转变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着手,从教学思想上和新课程标准保持一致。转变观念,就是要把小学语文教学所肩负的思想教育、智能教育、学习习惯教育等任务结合在一起,处理好智能教育与其他教学任务的关系,在加强小学语文智能教育的同时,开展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与学习习惯教育的活动。要敢于摆脱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倡导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体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创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强化小学语文的素质教育,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正把小学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落到实处,有效达到现代新课程教育的三维目标。

二、认真探索语文教学现代规律

布鲁姆说过:“基础教学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其教学的主要内容重点包括语言文字的音、形、义、标点和符号,也包括词法和句法,修辞和逻辑等。强化这些教学内容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更好、更熟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服好务。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单纯地、孤立地割裂开来,机械地进行教学,没有创设现代语文教学环境,没有把现代语文教学和现代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而只是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记忆语文基础知识,单调地学习语文的字、词、句,语法和句法,修辞与逻辑等,严重地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把学生引入了死记硬背的死胡同。

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语文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讲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式学习,他不但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教育同时,也重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现代语文教学倡导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更具有现代语文教学的生活性与实践性,有利于小学生现代生存能力的发展。这种现代语文的时效性教学,大大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其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注重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学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这就是能力培养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学中语境是最活跃的教学因素,挖掘语境因素,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关键就是要我们探索语文教学的现代规律,用现代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推进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有序发展。

三、加强学生语文能力训练

篇9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途径

小学语文内涵丰富,不仅包括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小学语文文化教学提供思想保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贯穿提倡德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开辟各种途径不遗余力地进行德育教学,剖析文化背后的深厚德育思想,并使这些德育思想成为小学生践行的思想指南,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筑起思想保障的屏障。

一、剖析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

1.是弥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阵地缺失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深厚的德育思想,且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先导作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发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阵地进行德育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纵观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说,德育的作用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挖掘得还不够深、不够广、不够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一些小学过于注重学生的语文文化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还不能够转变观念,在教学方式上还停留在对教材进行僵化性教学,而不能够深挖教材背后的深厚思想主旨,加强德育思想提炼。这些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地阻碍着德育对小学生言行的正确性引导,这就需要加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发挥其应有之功能。

2.是拓展小学语文内容、发挥德育教学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尊老爱幼、团结同学、诚实做人做事、遵守公共秩序等基本的言行标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开展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日常生活常识引导和安全文明教育等。从小学生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是从思想层面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规划,但是这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和践行。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中已经显性或者潜在地包含着浓厚的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这些教材内容的设置,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直观性德育教学,使文化和德育教学相得益彰,促使小学生健康成才成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探讨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途径

1.课堂教学融入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往往有些词汇、语句和教材背景都已经渗透着高尚的思想内涵,而这些思想内涵从属于德育的范畴。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对这些教材中包含德育教化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详细性讲授,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言行习惯。例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人早早地站在长安街两边”“无数人悲痛”等句子无不深刻展示了人民对的热爱,而的高尚品德影响着人们,感染着人们。这就需要小学语文对这些语句进行思想拓展,进而引出的一些事迹和高尚风骨,教师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向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自己以便于对社会对他人有用。通过这样对教材中重点词句隐含的背后意蕴进行挖掘,不但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扩展了小学生的思维和思想,促使文化和德育相互融合,以文彰显思想,以思想拓宽文本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引导,最终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德育教学的基础阵地。

2.语文课外活动贯彻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还包括语文课外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语文课外教学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语文文化知识的兴趣,更能够震撼小学生的心灵在思想上能够形成共鸣和相同的价值认知,从而能够使小学生的德育向纵深发展。比如:在植树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这些节日为主题的演讲竞赛、诗歌朗诵会、绘画大赛等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小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节日背后所彰显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深厚民族文化内涵,不但从思想上使小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继承发展光大,而且激起小学生的情感促使小学生汲取积极的精神内涵、树立高尚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得到深化从而为小学生的言行树立了正确的标准。

【结语】

德育是人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要素,它影响着人成长的长度和宽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起步和关键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包含着深厚的德育内容,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使文化和德育教学并重,从而为小学生的成长补充有益养料。

【参考文献】

【1】马琍.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思考【J】.教师,2014(22)

篇10

一、采用多元化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创新教学形式。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因为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然会主动参与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采用讨论式、演讲式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更多的教学手段走进学校,教师将现代课程与科学技术相整合,不仅可以使得教学容量增大,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有感情地朗读和优美的旋律,能调动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适时、优美的音乐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语文这门课。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得语文课堂生动、活跃,加强语文学习的应用。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使其生动形象化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集中精力、坚忍不拔地探索下去,并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直观性,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充满情感富有节奏感,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语文教师的讲解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定要表达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玑、语惊四座,但一定要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实事求是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

三、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展的课堂体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其内涵极为丰富,包括自然、社会的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跨学科学习和语文应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加强整合,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就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

1.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除要用好必修和选修教材外,述要扩大语文学4范围,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引导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和空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2.可以运用网络科技手段,丰富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能使语文学习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生动。大量的网络信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鲜活的、不可穷尽的资源宝库,网络的互动性又为学生搭建了运用语言的平台。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教师著名学者肖川说:“个体的、具有主体性的人的道德水准是决定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的关键,社会生活和现代教育的发展都呼唤着主题性道德人格教育。”在语文教学课中,只有发挥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一,打破思维定势,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善于诱导学生从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用于打破思维定势,引导他们用批判的眼光分析事物、发现问题。第二,巧设情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巧设教学情境,多设思维角度,让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第三,挖掘探究难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参与式学习的快乐。

五、实现心理相容,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当人与人之间实现心理上的相互沟通,在心理上相互理解、信任和配合时,就实现了心理相容。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教师对学生的真诚之爱,是学生和教师产生心理相容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管理良好运行的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果心理相容,就能让教师和学生默契配合、相互理解,从而达到教师准确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准确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的目的,就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效应。事实上,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来说,在心理上普遍都存在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自尊心特别强,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没有激情、热情度不高,这部分学生就会把教师在课堂上提的一些要求当做对他们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惩罚”。要转变这些学生的想法,教师就要满腔热情,用一颗爱心、诚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如果教师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会获得学生特别是那部分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进而把对教师的这种感情“爱屋及乌”到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上,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