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

篇1

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了,层次明晰了,色彩绚丽了,课文也随之“活”了。语文课堂插上现代教育技术这双翅膀,既深化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使语文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如何有效地从根本上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合理地整合现代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呢?下面谈一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为给学生创造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形象性激活思维,效果更显著,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声音、图像、文字并用,把抽象的文字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内涵转换成音文并茂可欣赏的画面展示出来,创设一个崭新的语文审美时空,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如在设计《春笋》一课的课件中,我在画面上用鲜艳的色彩予以突出,直观地再现了春笋娃娃“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的样子。学生观看课件后,很快体会到了这几个动词所表现出的春笋娃娃的生长状态,了解了小春笋们要冲破盖在它们身上那厚厚的泥土,再掀翻压在它们身上的石块,是多么不容易。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诸多方面,而教学难点的突破往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早就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直观性是教学的基础手段。小学生缺乏观察实践和生活体验,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

如在教学《赶海》一文时,班里有一大半同学没有看过海,学习“追赶浪花”这部分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现大海退潮时的画面,让海水涌动、浪花跳跃的情景和“哗哗”的海浪声打动和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课文,从“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飞跑着追赶”体会海浪与赶海人相互依恋、嬉戏的情趣;从“闹着”、“兴奋极了”体会“我”想去赶海的急切心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认知的升华。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亲身参加语文活动,他们的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逐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如果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中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创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如在低年级开展的识字、欣赏想象的活动课中,教师首先播放轻松明快的音乐或儿歌,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迅速进入角色,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象形文字,如日、月、水、火等。在播放这些象形文字的同时,播放与这些象形文字相关的事物。接着让学生领悟、体验这些象形文字的字形美。最后,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彻底解放。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现代社会是知识化社会,需要人们做一些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为目的的文字工作,需要善于发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把作文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具有快捷而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储能力、处理能力,其形象性、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自能作文能力的培养。通过网络可跨越时空,帮助学生广泛积累,从而具有一定的写作“背景”;利用媒体诱导,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他们乐于动笔;把生动的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在教师的相机指导下,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无极限的网络可为学生提供大量写作素材,让学生自能选择作文内容;利用人机可对话的特点,教学生学会评改作文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自能作文的能力。

篇2

一、“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最初定位是专业必修课,它主要是培养能够适应时代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合格小学语文教师。在学习这个课程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去完成教学任务。这门课程是让学生形成小学语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教师意识。通过这门课程,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对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和思想情感的熏陶。

“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知识、能力、素质。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以后要掌握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教案分析能力和教学课程设计能力;通过各种手段和教学活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二、构建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1)充分运用多媒体,构建教学模式。通过具体教学实践证明,所有的知识并不是教师讲、学生听,就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的,有些是需要结合一定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通过他人帮助,构建情境模式才能够获得。在课堂中创建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教育背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小学语文教学法”本身是一门非常抽象,理论性十分强的课程,对于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门相当枯燥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情景模式的引用,让学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中的内涵。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教师讲授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真实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真实感受的同时去积极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为学生今后的教师之路做好引导。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互相学习的氛围。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可以让学生构建互相学习的平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人们学习和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综合能力也比较弱,适当地运用网络学习和网络教育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的氛围,为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和相互讨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这种相互学习和相互讨论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高职生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过程中,因为缺乏真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体验,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很多疑问或者是在操作中也会有困难,教师可以运用网络的便捷性对学生进行相应指导,形成师生互相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建设探索学习模式。大多数人都有相同感受:就是针对同样的知识,教师讲解的东西远没有自己透彻理解更加深刻。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不仅是对知识深化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挖掘。“小学语文教学法”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比较多,但是课堂时间又是非常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探索学习,通过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种方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同时也是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4)优化校园课程网站,构建学生自我学习模式。“小学语文教学法”中涉及的知识非常全面,深浅层次也各有不同,学生在课后具有非常大的自我学习空间。在学生中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也都不一样,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性开展校园网站课程教育,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角度去理解,或者是让学生借助各种工具进行学习。例如,学校在开设相应的网络课程学习网站时,将网站分设成多个板块:“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辅导”“教学课件”等等,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去学习。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教学,所以,在培养下一代教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创新和学习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在高职“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师的授课中也不能是单一不变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去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参考文献:

[1]石月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3).

篇3

关键词:创设意境;视听并茂 渲染气氛 拓宽视野 电教

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深入探讨愉快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育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提高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愉快教学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意境,领略“美”的感受

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如在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等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录像。电化教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色。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在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二、视听结合,趣化教学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电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渲染气氛,激发热情

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

如语文中教《背影》一课时,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一位老者的背影图像;同时,教师用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学生凝视老者的背影,听着老师舒缓的话语,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插放《背影》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历历在目,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当学生看到“老父亲”的每一个背影,通过真实的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崇敬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也使得对自己的父亲产生崇高的敬意,教学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电化教育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美感、兴趣与创造力。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篇4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用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人的声音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有效消除学生的疲劳,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自觉发挥学习潜能,在愉悦的气氛中感悟课文内容、接受知识。

例如,《太阳》这篇课文是说明文,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一般对此类文章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比如导入新课时,笔者用课件出示太阳的图景,并说:“今天,我们也请太阳公公来到课堂和我们一起学习,欢迎吗?”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兴奋起来,大声说:“欢迎!”接着播放动画:一轮太阳慢慢升起,太阳公公说:“你们好!我是太阳!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我吗?”笔者充满激情地再说:“笑眯眯的太阳公公正看着我们,爱动脑筋的孩子,他最喜欢!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太阳公公?”这样以拟人的动画画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使得本来枯燥的说明文学习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主动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化解抽象,提供直观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讲解,比较抽象。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的限制,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巧妙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把枯燥难理解的文字变成生动有趣的直观画面,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是首选的教学手段之一。

例如,《我家跨上了高速信息路》一课中有关网络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化解抽象,突破难点,笔者在教学时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引导学生理解“电脑网络究竟是什么样的”时,先引导学生读书,从书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爸爸的话进行体会。在学生充分读书自行感悟的基础上,笔者配合形象的板书,再播放电脑网络示意图:全球的电脑连接在一起,而且错综复杂、星罗棋布的形象画面,告诉学生,就是这样一台电脑把五洲四海的人们连接到一起,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人与人的联系。这样,把抽象的网络知识变成可观、可听、可感的形象画面,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从而有效突破了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三、提供实践,体验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说的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思想,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与作者同悲,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身同感受,体验情感。

例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文,在介绍“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伴随着上网前的兴奋、好奇,上网时的赞叹,下网时的依恋、盼望等内心状态的描写。为了让学生形象感受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笔者在教学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带着学生上网――与作者一同走进了那神奇的网络世界,让学生亲身经历与作者相同的心理体验历程,与作者一同感受上网前的兴奋、上网时的赞叹、下网时的恋恋不舍以及盼望再进入网络世界的心情。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入,提供了身临其境的实践空间,学生有了与作者一样的切身体验,也就能真切感受作者那起伏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朗读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文字。由于学生与作者有了同感,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又如,学生学习《颐和园》时,由于缺乏感性认识,要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颐和园的美比较难。笔者借助多媒体播放了颐和园的全景,在悠扬的音乐声中,配上教师充满激情的解说,学生就犹如置身于景色迷人的颐和园中。多媒体技术把远的拉近了,把虚的变实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锻炼了观察、想象的能力,而且激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了审美情趣。

四、动画演示,提高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和识字的效率。比如,在教学象形文字时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字及相应的图形,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象地记住字形和字义。有的字可以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图景或字形演变过程,如教学“水”“火”“日”,可以用动画画面演示水流的样子,逐步呈现流水变成现在的汉字“水”的样子,依此类推教学“火”和“日”。把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动画画面,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了字形和字义,又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民造字的智慧。

篇5

摘要:现代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它弥补了传统课堂和现代多媒体课堂的一些缺陷,已经成为了一种应用在课堂教学上的信息技术。现代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这种新兴技术,已经走近现代的课堂中。它汇集了多种尖端的技术,如: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它查阅资料、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及利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教学,非常便利,受到教师的亲睐。实践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电子白板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将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灵活、更吸引、更真实。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巧妙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它既转变了人们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又给语文教学诠释了新的生命。尤其是通过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现代技术的介入,使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活了,不仅让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合理化,还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才能够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有所提高。

(一)巧用“白板”,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上常常是枯燥无味的,我们教师要多多运用教学的另方面来达到让学生热爱主动的去学习。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说明教师在前提上给学生起到了一个好的作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吸收教学内容,那么就需要教师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讲内容生动有趣。所以在阅读教学上是重要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生字的教学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比较枯燥难以掌握的环节。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认识生字,乐于书写生字,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比较重视的环节。如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认读生字环节中,结合了电子白板的幕布和聚光灯功能,随机出示词语,这些新功能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着起来读生字,争着做老师。还能使学生对生字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游戏的形式不仅具有趣味性,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孩子的注意力带回课堂。

(二)巧用“白板”,整合教学资源

现代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如注释库,图片库,活动库,链接库,还有播音功能、幕布功能、放大镜功能、拍照功能等,每一类中都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都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调用、添加、改编、重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和语言的描述等创设情境,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便于学生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如在学习说明文《太阳》时,就可巧妙利用资源库的功能,把有关太阳神话故事视频、天文科学的资料搜集好链接在PPt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观地了解“太阳”的知识,从而加深了他们对说明文的理解以及了解个了更多天文知识。同时,多媒体电子白板互动教学的巧妙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思考老师的问题。从而增加了课堂信息容量,加强了各学科的整合。

(三)巧用“白板”,化解学习难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强大的交互性,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教学内容的改变随时在白板上书写绘画,或者直接从互联网上找出视频或音频资料。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机因素加到教学内容中去,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另外,学生在课后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回放功能,重新展现学习过程,重温思维的脉络,从根本上弥补不足。如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环节,对有些难写的字体和生僻字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形式用电子白板来保存,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随时回放。在学生自动学习的时候可以调出来一边熟悉一边练,进一步的确认自己书写的顺序和笔画。各种教材中,不可能每篇课文都富有生动的情节性,有的是介绍一种常识,有的则寓理于文。表面看来,这类课文平凡无奇,学起来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教材和学生感知的实际,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很轻松的突破学习难点。

(四)巧用“白板”, 提高教学效率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结合了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师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将实物跟图片都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更全面的认识教学内容,更好的去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詹天佑》的第四自然段时,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诸多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熟练的使用交互的电子白板和书写的功能,首先先把教案的大纲在电子白板上边显示出来,讲解上面安排的大体内容再与学生交流。再就是与学生的交流中,利用白板的功能批注上,在有请主动的学生上讲台来把自己的感悟标注出来,再讲下自己的感悟的内容讲述给大家听,有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使学生们也从中学到在阅读中如何进行批注,这样的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实效。这种阅读教学,使师生、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在课堂上第一时间得到了体现。通过利用电子白板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只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现代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魅力,更加灵动,将更快的引领学生步入语文的殿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雷利军.运用交互白板挑战传统黑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篇6

一.现代诗歌教学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主要可从三个方向来分析:第一,情趣培养原则。对于小学生而言,“现代诗歌”是很陌生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和文章形式,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情趣作为指引,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情趣。第二,知人论诗原则。探析作者就是指教师在讲授现代诗歌过程中,不要简单的把诗歌的含义和内容介绍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了解诗歌作者的心理特征、情感特征、生活年代以及写作时的心境等,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学生。第三,逻辑思维养成原则。对于现代诗歌而言,往往在语言表达上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从逻辑结构的角度来看,学生掌握起来就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具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就会更容易掌握诗歌所描述的事件的时间顺序及感情顺序,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内涵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诗歌教学方式探析

(一)兴趣导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知识是以他们的兴趣为主要导向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以兴趣导学。在小学生的眼里世界任何事物都是真实的,能真实的反馈。比如,孩子看到天上飞机走过的痕迹,他们会说那是飞机走过留下的脚印,而不会像大人那样看到的是飞机喷气留下的痕迹。这样在现代诗歌教学过程中就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并把它们的理解加上一定的故事色彩,这样孩子就会跟随老师的引导去理解现代诗歌,尤其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并不像传统诗歌一样重视押韵和规律,而是重视意向美和意向表现方式。

(二)想象导学。在诗歌中总是把各种景物同作者的情感相融合,所以,在优美的表达方式之下所蕴含的情感是非常深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把表象下的情感抽离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例如,学习《一株紫丁香》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闭上双眼,教师进行有感情朗读,并让学生根据多媒体所播放的背景音乐展开想象,“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悄悄地走到老师窗前......孩子们把真诚的爱送进了老师的心田。”这时学生们就会感觉春天的阳光照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充满了丁香花的香味,自己仿佛就是诗歌中那调皮而又真诚的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三)情感导学。无论是经典古诗还是现代诗歌,其都是以各种人或事为依托的,在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就是诗歌的生命之所在。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就要引导学生用情感去体验情感。而不同情感支撑下的诗歌,其诵读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长江之歌》一诗,所蕴含的情感就是大气、奔放、激烈的感情,感染力是非常强的,在诵读过程中就要吐字饱满清晰,嗓音洪亮并饱含情感。而《一株紫丁香》中所蕴含的情感是细腻、轻微、柔软的,所以,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感情,以诗歌中的情感脉搏为诵读的节奏,控制好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四)诗歌美的把握。在诗歌中有情感美、表达美和形式美等不同的美学形式,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自我探究比较容易掌握的是形式美,诗歌的形式美指的是诗歌表达形式上的对称、押韵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自主去发现这些诗歌的不同形式美,可以给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诗歌,让学生去观察总结,并把不同学生的总结结果进行总结比对,最终教师给出正确的指导。就比如,“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两种诗歌的形式美就是不同的,前一种是对称美,而后一种则是反复美。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改革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展现自身魅力,在吸收并借鉴多元化基础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具生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围绕新课标理念,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优化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使其充分展现自身魅力,更好地指导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以此,不断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事业向前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1国学经典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第一“大石块”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中,特别重视字的教学,集中识字是采取的主要方法。在儿童入学以后,需要花费大概一年的时间来认识两千多个汉字,并逐渐成“三、百、千”那套,即《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刚好有两千多个经常使用的字。再加上“三、百、千”有着整齐的音节、押韵,有利于儿童记诵。为此,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三、百、千”是重要的教材,并对学生进行集体识字。而在新课标背景下,国学境地呢成为第一“大石块”。主要是因为儒释道三家文化便是中国文化精髓,儒家文化是其中的主流。就经典而言,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典范性。国学经典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比如,《弟子规》、《孟子》、《论语》。就“经典”而言,它折射出民族的智慧与灵魂,是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它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多样化的价值。可见,让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可以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在蒙童阶段,要更加注重孩子纯正无邪品质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具备良好的品德。在此基础上,读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气质,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自“”以来,传统文化逐渐失落,在新课标背景下,对这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新找回那些丢失的重要东西,重新构建全新的社会文明秩序。

2诗歌经典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第二“大石块”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中,诗歌经典便是其中的第二“大石块”。有人说:中国文化属于诗性文化,而诗教便是中国教育的关键所在。在中国民间,五言绝句是孩子咿呀学语时候背诵的重要内容。《无言之美》是朱光潜的作品,其中提到对诗歌的认识,对于文学来说,诗词远比散文的弹性大。换句话说,和散文相比,诗词所含的无言之美更加丰富。就散文而言,注重情感的流露,就诗词来说,更加注重含蓄、暗示,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来吸引读者,有着朦胧之美、意境之美。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想要不断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欣赏素养是首要前提。在此过程中,必须意识到诗词的重要性,为培养鉴赏无言之美素养提供利用的保障。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诗歌教学放在关键性位置。但在筛选小学诗歌的时候,需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即以中国古代诗词为中心,以现代诗歌为辅。结合小学生已有的水平,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小学一、二年级以历代经典绝句为主,大概有80首;三、四年级重心放在唐诗上,大概有80首,五、六年级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比如,《古诗十九首》、《诗经》,也有80首。就现代诗歌来说,要把重心放在名家短篇上,要结合小学生已有水平,选取中、外名家的作品,比如,泰戈尔、冰心,大概有60篇。借助这些诗歌经典,不断培养小学生的民族气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儿童文学经典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第三“大石块”

从某种角度来说,国学经典、诗歌经典面向的是历史,而儿童文学经典则面向的是现代、儿童。就儿童文学经典来说,主要写给儿童的,充分了童趣、童心以及想象力,符合儿童各方面的特点。《汉语教学的过去、现在、未来》一文中,说道:文学教育具有其特殊性,是一种精神与思想教育,更是一种美学教育,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在学习不同类型文学作品中,学生相关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极大地提升,比如,创造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就儿童而言,是他们是天生的幻想家、作家、哲学家等,开展儿童文学教学有利于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素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推动小学文学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此,需要结合儿童文学特点,合理划分,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绘本阅读,在中、高年级学生中,以童话、儿童小说为主。此外,教师要全方位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各方面特点,选取适合他们的名家名篇,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多鼓励他们自由、共享、亲子阅读,使其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拓宽他们的视野,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体系,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改革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至关重要,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形式,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建设周期较长,难度较大,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完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围绕这“三块大石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转换师生角色,增加师生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以此,促使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事业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作者:张海燕 段书平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关镇第八小学 安徽省淮北市临涣镇石集小学

参考文献:

[1]高贵忠,任京民.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转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01:38-42.

[2]蔡佐洁.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9:74-76.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体以记叙文为主,同时也安排了部分诗歌(古诗、现代诗)和说明文,另有少量的议论文。下面就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对说明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说明性文章语言一般较为平实,较之其他类型文章来讲,缺乏几分吸引力,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学生自小就对恐龙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绝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不少的恐龙玩具、图书。因此,课前我引导学生自主了解与恐龙相关的知识,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学生交流展示收集来的模型、资料开课,创设“在玩儿中学语文”的学习氛围。

二、紧扣词句,突出语文特色

不少教师在教授说明文时过于偏重文章中所介绍的自然知识,使说明文的教学很容易与自然课混为一谈,使之不像是语文课。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格外强调突出语文课的学科性特点。语文课的教学特点就是以“字、词、句、篇、点”“听、说、读、写”为训练重点,因此,教学时我通过对文中重点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与“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的对比,使学生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严谨性,进而体会说明性文章在语气表达上的特点。

三、适度拓展,课内课外相结合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使课堂教学由有效上升至高效,我精心设计课后思考题“我是小小生物学家”。由此,将学生的兴趣由课内引向了课外,不但使课堂的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外交流的过程中也更加理解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

四、读写结合,增强表达能力

本课的读写结合我由两点展开:表格的填写旨在训练学生的整合概括能力,从重点句中自己总结方法找出说明的角度及说明的方法;再通过整理资料,仿照文章写法写出由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则是对学生表格理解的最好检测。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诗意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从语文课堂的角度讲,徜徉于小学语文阅读情境中的师生双方更应当是诗意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在浩瀚壮美的语文海洋中畅游,聆听摄人心魄的文字组成的音符,欣赏至美语境带来的画面,让学生在诗情诗境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这正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意。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和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目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象、激情、美感以及诗意缺失,令人担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呼唤诗意的回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是体现美、呼唤诗意的学科。在人们美好的童年里,接受美的、诗意的教育滋润与洗礼,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认知和谐互促,共同发展。让儿童在阅读教学中感受到诗意的情境,能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彰显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与价值。因此,要让语文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心灵鸡汤,就必须关注诗意化教学的回归。

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诗意的褪色

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字、词、句营造的至美诗意和教材文本解读中的诗意情境已经被淡化。一方面,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更加关注的是考试的重点,忽视了对语文阅读的审美教学;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实质和内涵没有深刻、正确地理解,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流于形式,盲目地尝试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名目繁多的各种公开课,只求其表的所谓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使师生疲于应付,陷于迷失,无暇顾及语文教学中诗意的营造与感悟。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诗意的营造与挖掘

古人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将学生带入如沐春风的诗意课堂中去,作为教师,首先要熟稔教材,让自己首先能进入文本,有所感动,再将这种感动传递给学生。

1.灵活导入,创造诗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好的导入有利于把学生成功带入文本情境,使师生与文本和谐共融。在诗意阅读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利用灵活而富有审美意境的导入来创设诗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我们爱你啊,中国》这一首现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时,我利用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来导入课堂,学生们欣赏着祖国奔腾的激流、飞溅的瀑布、潺潺的小溪、如烟的云雾、奇异的住宅、五彩的服装……欣赏着一幅幅图画,感受着歌曲雄浑的情感、豪迈的激情、深情的赞颂,加上我的激情朗诵,为诗歌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氛围,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审美情趣。这种境界,孩子们面对的不再是一幅幅静止的画,不再是那激昂抑或抒情的乐曲,孩子们面前呈现的是一首首沁人心脾的绮丽的诗句,孩子们爱国之情高涨,对文本的认同感加深,课堂学习效率很高。

2.潜心咏读,体悟回味

教师应该是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的引导者和守护者。在进行阅读教学诗意点的营造与挖掘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身的讲解代替学生自己的情感体悟与诗意感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地引导学生通过吟咏、朗读,展开思维想象,去与文本的作者进行对话,感受作者在文中孕育的深情和美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在学生自由地出入文本内在诗意境界的过程中,感受美、启发志、激荡情。

例如,在课文《我爱你啊,中国》的教学中,我在对课文进行了泛读之后,为了让学生们真正地领悟诗歌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我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律动来自行地朗读诗歌,然后又让学生默读,细细品味诗歌中的充满诗意的语言,反复咀嚼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深情,最后让学生在乐曲伴奏中齐读,让学生共同抒发和表达他们热爱祖国的深情,与作者在诗歌中的感情进行唱和,产生共鸣。利用这种策略来挖掘文本中的诗意,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于祖国壮丽山河的骄傲与自豪中。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也成了作者,随之想到更多令人陶醉的诗句。在这堂课结束之后,学生的情感还久久地停留在那激情、豪迈、真挚的爱国情感中。

3.多层引读,情感升华

任何文章,仅仅停留在字面的教学只能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书中净化心灵,感悟文本的主旨。《山谷中的谜底》一文,浅显易懂,但是学生们能不能真懂?仅仅停留“谜底”那是很浅薄的,当学生们学到松树在风雪中屹立时,我适时设置情境:大雪纷飞,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那鹅毛般的大雪飘落在松树上,“大雪压青松”。再看看松树——(学生读雪松弯曲、反弹的那段话)大雪仍旧纷纷扬扬地下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雪越积越厚……是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看着漫天的大雪,看着这坚强的松树,我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学生读,略)是呀,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一路都是鲜花和掌声,还有更多的荆棘和坎坷,这时,我会暗暗地对自己说——(学生读,略);当朋友遇到困难时,萎靡不振,我会深情地对他说——(学生背,略)。不同层次的读,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学生在诗一样的语境中感受诗一样的人生,岂不快哉?

4.以美怡情,诗意想象

“想象是创造之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美怡情,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情感与诗人在诗中所寄托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在讲授《少年闰土》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放着一段舒缓的音乐,伴以自己抒情的朗诵,“在寂静的夏夜,乘着阵阵微风来到无垠的海边,海浪轻轻地拍打着海岸,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海浪,月色,清风,令人心旷神怡。近处,是一望无际的西瓜地,一片丰收的田园景象。”然后深情朗诵课文的第一段话,学生在乐曲和我的诵读中,好像真的看到了大海,看到了碧波粼粼的海面,看到了金黄的圆月,看到了那神奇画面中有一个戴项圈的英俊少年在那里看瓜刺猹,还看到了机灵狡猾的猹怎样敏捷地从少年胯下逃走。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在如画的情境中欣赏到一首令人魂牵梦绕的诗。

条条大路通罗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诗意的挖掘之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将诗意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充满着期待与渴望的童心里,让语文教学为学生插上翅膀,自由飞翔在诗意的天空中,感悟生活和人生的大美。

参考文献:

[1]刘浩.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基础教育,2004(12).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心理健康;可行性;对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强化语文学科教育的“工具性”,同时也要重视“人文性”。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育,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心理问题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中,笔者从更加微观的角度———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面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对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素材蕴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而人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进行有效的思想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素材而言,很多素材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且都是通过一些德高望重的专家议定,蕴含的知识也是比较广泛的,如社会、哲学、心理以及人文等。例如,《司马光》的故事,蕴含着“遇事沉着、机智”的道理;《王二小》的故事,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扁鹊治病》的故事,可以教育学生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能讳疾忌医,要勇于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方能及时找到方法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阅读素材。其实,对于小学语文的教材而言,教师要想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是很多的。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小学语文的阅读素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具有可行性。

(二)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未成型,而这个阶段的小学生,一言一行容易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应当履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情感丰富的案例,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性格,尽可能地减少负面的情绪和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因为阅读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必须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而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语文阅读素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诗歌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根本上讲,诗歌是情感最为丰富的阅读内容,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其意蕴的丰富,思想情感的表达等,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思想道德情感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一些向往美好生活的诗歌,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功不可没。例如,在诗歌《微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那种面对挫折和困难,积极向上和乐观的态度;在古诗《鸟鸣涧》《暮江吟》中,教师应当通过积极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总的来讲,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挖掘,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其次,在散文、童话、寓言故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的阅读素材中,无论是散文、寓言故事还是童话故事,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在课文《落花生》一文中,教师应当通过文章的对话形式、所蕴含的道理等,挖掘其中的人生哲理,让学生懂得如何脚踏实地,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而在寓言故事《东施效颦》一文中,教师应当结合故事所蕴含的寓意,让学生明白人应当有自我意识,不能盲目地效仿,坚持自己正确的,就不会随波逐流。不同的故事,都蕴含着不一样的人生哲理,只要教师积极挖掘,定能找到很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素材。

(二)延伸课外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教育家科威涅克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应当将教学的重点和眼光拓展到课外,引领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首先,在延伸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指导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予以不同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因素,积极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的形成。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小学低段的学生应当以寓言、儿童读物和童话故事为主体,如《三毛流浪记》《三字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丛林故事》《中国古今寓言》《我要做好孩子》等。这些极具教育意义的课外阅读读物,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功能,通过阅读素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