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学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具有奉献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工作方面:
工作上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听从学校领导的指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一)耕耘足下、仁爱精勤
本学期本人担任8班语文教师,积极配合年级组的各项工作,按要求落到实处不打折扣。关注学生的成才和成人,利用午自习时间到班上帮助学困生,与他们谈心谈话,每一次作业详批详改,积极面批。作为语文组的一份子,我始终带着对语文学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前行,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案。同时,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反应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方便今后的教学。这为我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所带班级2008班在历次联考中取得了年级平均分第一的成绩,积极采取多种培优措施使得优秀率有了大幅度提升,使学生的出口成绩较入口成绩排名有了较大提升。
(二)重视写作、培养语感
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除了大小作文、周记等,在这个学期,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在班级开设美文分享专栏,鼓励学生积极分享,作品来自于学生的平时习作或是阅读作品。期待着学生在应试作文中发挥好,也更希望他们能在自我创作中发掘写作的乐趣所在。
(三)作业合理、批改及时
在作业设置上,我这学期主要安排了作文(分大小作文)、《能力》同步训练、还有“一周一记”、听默、练字等,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自主更正、做题痕迹等,在以后教学中会继续督促。
(四)参与教研、取长补短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积极听课,本学期听了教研组老师和其他老师的20多次常规课公开课,并通过参与研讨和集体备课等活动,使自己在教研路上和大家共同成长。
(五)反思自身,存在不足
1.对于教过的课文即使是非常熟悉也可以进行二次创新,切忌被自己禁锢。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渗透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部改革的主要课题,素质教育的提高有利于学科全面、有效地开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符合当今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语文学科作为学科之首,内容丰富、多样,涉及面广,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最佳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整合教学结构,将素质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学科中来。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一、实施因材施教法,渗透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内容蕴涵和体裁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教师应结合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兴趣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笔者让学生自主朗读,感悟其内涵,即采用的是“朗读自悟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小草偷偷从地下钻出来”中“钻”字的妙用。而讲《济南的冬天》一课时,笔者则采用的是“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知识点,通过交流、互动想象济南的冬天。同样是抒情散文,其内容的形式不同则学习方法也就不同,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知程度。
二、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理论性学科,其知识内容广泛,蕴涵着各种形式的人生哲理,渗透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语文学科的内容则是素质教育渗透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知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生命为主题的阅读文本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鲁迅的白话文时,有助于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塑造学生疾恶如仇的性格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语文学科的特点来实施的。实践证明:语文学科内容中包含了无限的素质教育精髓,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凸显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的基本技能是:听、说、读、写。教师应着重从这四方面入手,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和环境,四者相结合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感受这四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有效地把握语文基本技能,凸显素质教育。如:听是说的基础,而说又是对听的一种表现形式;读有助于丰富写的资本,而写是对读的一种体现;读有助于听,而听又能推动写,四者关系复杂,且密切联系。这样相结合教学,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能够最大化地凸显素质教育的在语文教学中的和谐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又激活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形式,两者相辅相成。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对学生情感态度、审美能力、道德观念的培养上有着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全方位地渗透素质教育,借以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晓明.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12-30.
[2]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4]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分析
在如今的学生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被称做学困生,简而言之,就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其中,初中语文学困生指的是未能有效发掘自身的语文学习潜能或者是无法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常规学习,进而导致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成绩长时间达不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或者说是语文学习能力低下而“暂时性”落伍的学生。众所周知,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当前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因此,学生阶段的语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能够有效地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了当下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课题。
一、对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个人因素
(1)学习态度消极。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无用的课程,即便学会了也无帮助。这些学生对教科书上的课本内容提不起兴趣,不愿意开口,懒得动笔写字,上课要么看课外书,要么睡觉。这些课外书绝少有经典名著,几乎都是内容较为颓废低迷的网络小说,无法获取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2)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初中语文学困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不喜欢预习,或者无法掌握书本的重难点;习惯一直被动听老师说的内容,却不习惯自己主动性的思考或与同学交流;听课不记笔记,不进行课文的相关配套练习,没有复习的习惯;没有好的阅读的习惯,不练习写作等等。
(二)外部因素
(1)学校因素。很多学校为了达到升学率这一指标,喜欢关心、注意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优等学生,对学困生几乎不闻不问;对理科关注较多,而对于提分幅度比较低的语文学科关注较少。如此一来,造成了更多的语文学困生。
(2)家庭因素。一些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导致学习困难。有一些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学生的心理自卑;有一些是因为家庭内部不和睦,导致学生心理压抑。这使得学生性格孤僻,不喜欢集体生活,学习情绪很低。此外,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教养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行为问题。
(3)社会因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明显轻文重理,却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很多人片面地认为语文在就业方面并无用武之地,发挥的作用不大,这种思想使得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改善学困生学习现状的有效对策探究
(一)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
教师有责任、有必要帮助学生充分而正确的认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分组进行班级板报、举行演讲比赛、分享佳句和名人格言。此外,开诚布公地告诉学生不良书籍的危害,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获取充满正能量的精神食粮,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影响学生的个人行为,学习的心态能够阳光积极。
(二)指导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毋庸置疑,学习方法正确、合理、有效才是学好初中语文的法宝。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1)充分做好预习、课堂上主动思考问题并在课下和同学讨论。(2)记一个翔实的笔记、进行相关的试题练习,及时复结。(3)通过积累阅读量和大量的练习尝试使写作水平得到上升。
(三)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办学导向
语文新课标中提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句话表明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全体学生都应该过得应有的教育,对于初中学生学困生,应该更加关爱,不能一味地追求升学率。重视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育,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也很有意义。
(四)家庭要改善教育环境
家长是学生长期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吸收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手段。
(五)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形成正确的认知
教育主管部门和全体社会公众都应该认识到,语文作为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能在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上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满足对公民人文素养的要求。
三、结语
针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辛苦的过程,短时间内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奠基石,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石,应当牢牢记住语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应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无论是学困生本人及其家庭方面还是学校和社会方面,都应该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转化做出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张青民.课改十年: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年02期
[2]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中),2011年04期
篇4
【关键词】提高;文教学;实效性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堂效率低就是一个方面。语文课堂效率低,与学生对这一学科不够重视以及教师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有关。那么及时从这两个方面下手进行解决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培养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交际能力、艺术修养等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求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探索语文中的语言魅力,提高欣赏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以分数来评定学生,死扣教学大纲来进行授课,没有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科性质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而学生则对语文学科存在“轻视”的心理,认为语文学科的学习不在于课堂而在于平时的积累,以至于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心不在焉。这两个方面就足以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达到教和学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低效的成因
语文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学好语文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提高都有利,例如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等。造成初中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把复习资料当成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练习,以做大量练习的方式来试图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甚至把练习中涉及到的问题当做课程的内容来讲解,而这些题型大多类似,学生的学习只是局限于做题,而没有在本质上领悟知识。教师讲课中也缺乏对文本知识的剖析,不能做到从文本知识中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拓展知识面,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只会做类似的习题而不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语文学科中的其他问题,致使学习效率底下。
2.背诵文章代替了写作文章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板块,作文可以综合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情感定位、知识广度、生活态度等,是考察一名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大量背诵古诗词,以求在作文中得到应用,希望把背诵的诗词歌赋在考试写作文时原文再现,以博得作文高分,教师经常把这一方法视为迅速取得高分的有效途径,并且也要求学生这么去做,教师在评定作文时也按照这一标准,所以学生就更加相信古诗词应用在作文中可以取得高分,也都纷纷效仿去做。这种以背诵文章代替写作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3.各种考试代替正常教学
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查找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不是为了评定学生的好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毕业班中,各种考试接踵而来,月考、期中、期末考、模拟考等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打乱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制约了语文教学的效果的提高。有效的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知,不断地掌握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感知教材的用意,不断地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修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
三、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要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扎实落实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创新性。
1.重视语文课本的地位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学习的材料。教师应充分重视语文教材,着眼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针对语文教材中的范文进行扩展,挖掘范文中的人文内涵,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运用正确的教学技巧,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述说教作用为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有趣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技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研究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助于扩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和对观点的辨识。此外,在传授学习方法时,要尽量保证学习方法的科学性,像背诵文章代替了写作文章的方法就很不科学。
3.科学合理地安排考试
考试的目的是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效果的检验。频繁的考试安排只会增加学生对考试的逆反心理,使得考试无法发挥实效。因此,语文课程应科学合理地安排考试。考试的强度和密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总之,造成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时候也要从多方面着手,包括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宗旨,教师的教学手段、技巧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但是本文探讨的只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之一二,更多方法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郭林涛.初中语文教学低效的成因对策分析[J].中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03)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以中考为目的的,在中考中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也不应该偏离这个方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的良好模式,这一模式如果得到了比较正确的运用,将会对整个班级的语文学科分数的提高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在运用这一学习模式的过程中,还应该讲究一定的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板块上的实践策略
中考的试卷中,语文共分为三个板块,基础知识是其中考查的第一个板块。这一个板块的知识具有琐碎性的特点,学生们在掌握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有一些吃力。在这一板块的学习上,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为学生们减轻部分的压力,并在相互的学习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首先,可以让学生们以同桌的小组模式互相学习初中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初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尚属于比较简单的语言学内容,大致都在2000个常见汉字的范围之内,但初中生,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比较短,其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同桌互相学习的模式,例如,可以请同桌报一些词汇,让另一个同学听写。其次,可以互相修改同桌在语文考试的试卷上的错别字。错别字是语文基础知识上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分数。尽可能地少写错别字,是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一个关键。但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在知识积累的初步阶段,其错别字的数量还比较多,这个时候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就能够在纠正学生错别字上起到良好的效果。让同桌交换试卷,并在对方的试卷上找出其写的错别字,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板块上的实践策略
在初中语文中,阅读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两个板块。古文阅读考察的是语文书本中所学课文的古代文言文知识点,是学生应该在中考中得到满分的一个板块。但从中考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有一些学生在这一板块失去了不应该丢的分数。通过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正是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这一板块尽量不失分。
例如,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在小组长那儿背诵出所有要求背诵的课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过于缺乏完善、客观的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平时的阅读情况不能及时的进行掌握,降低了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而新课改的提出,也积极的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并以开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性等活动,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小组选出小组长,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需要在晨读课上向小组长背诵出中考考纲中所要求的课文,而几个小组长则需要在语文课代表那儿去背诵,这样就可以检验出班级的每个学生是否做到了对文言文的全面掌握。在背诵的过程中,除了课文本身的背诵之外,小组长还应该向背诵的学生提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关键字词做到熟练把握。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作文板块上的实践策略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其占分的比例最大。因此,通过创新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提高作文的得分,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教师在进行小组作文改评训练时,可以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第一步,由教师带领学生确定本此作文修改的总目标。第二步,将学生分成六人、八人小组,并选出小组组长,然后由教师发放本组需要修改的作文本,小组成员根据老师作文修改的要求进行批改,最后教师班助学生解疑答惑。第三步,在小组评完作文后,要求学生将该文章作品的优势进行总结汇总给组长,方便组长之间的交流。其次教师将改好的作文传换欣赏,并评出最好的作文,以便于提升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最后老师组织组长以双师的方式进行讲解。第四步,在改评过后,老师进行综合评价总结,最后将作业本发到本人手中,让学生认真改善。让学生大胆的改评,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评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合作能力,积极的构建课堂比赶超的学习氛围。并且评价的重心,也实现个人竞争与集体合作之间的转换,形成了的班级集体互相班助、团结合作的局面。
另外,教师也可以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小组内的一部分学生负责搜集写作所需要的作文材料,然后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如何落笔,最后选出一个执笔人,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做一次执笔人。以这种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提高学生对作文过程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
【结 语】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需要把握一定的策略。例如,在基础知识板块,可以让学生们以同桌的小组模式互相学习初中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互相修改同桌在语文考试的试卷上的错别字;在阅读板块,可以在文言文的背诵上采取小组检查的模式;在作文板块,可以在班级内部采取作文竞赛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篇6
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很多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都会觉得语文学习比较吃力,一方面是因为初中语文的知识难度增加了,学生之前的知识积累达不到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初中阶段的教学模式与小学阶段有明显的差异,初中阶段的教学比较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的锻炼,而习惯了教师帮扶的学生,短时间很难适应。因此,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既是复习和总结小学语文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帮助学生做好升学准备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做好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工作,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实现六年级语文与初中语文的顺利衔接。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意义
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相比,初中语文课程的难度加大了。比如,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以语文基础知识为主,包括识记生字、生词,造句,古诗的翻译和背诵等,而到了初中阶段,更加注重语篇分析,也增加了文言文,作文的写作要求也提高了,对于这些变化,很多学生都觉得不适应。为了防止学生因不适应而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教师就要做好与初中语文的衔接教学,使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到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仅是指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它还表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等方面。近年来,我国教育课程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当前,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中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促进初中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未来知识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中考制度的压力,教师很难在教学活动中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另一方面,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得不科学性严重影响了活动开展的质量。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时,往往过于依赖教材内容,这就使得学生缺乏兴趣,无法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独特的教学特点。首先,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要体现综合性。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想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必须要体现语文教学内容的综合以及教育功能的综合,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其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知识与外界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最后,实践性的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強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实践的过程要重于结果,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过程的重视,突出过程的完整性,同时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笔者根据对当前我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教学理论的研究,并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对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主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在综合性学习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打破传统单调的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开放多样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某一主题开展手抄报、黑板报、主题演讲、班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往往能体现出很强的综合性特点,不仅涉及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而且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够使其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得到增强。
2.优化教学内容,充分开发与利用语文学习资源
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实现对语文学习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保证。在综合性学习实践过程中,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等,统一编写的语文教材即使再全面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身边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发掘与研究,通过网络技术等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对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灌输式教育模式,通过对活动主题的选定以及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语文知识的探讨,或鼓励学生进行教师角色的扮演,由他们自己进行知识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资料的收集能力和问题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总之,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顺应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势。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综合性的活动主题设计,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林秀芝.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2.
篇8
做好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衔接工作应是交接双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与七年级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下面,我试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角度分析我们日常教学中应如何做好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一、研课标,明过渡
新的课程标准是九年一贯制,更注重一体化设计,整体考虑,互相衔接。它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将其列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一以贯之的目标。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就要仔细研究小学和初中在这三个维度上的要求有何具体不同。例如:在阅读方法上,由小学高年级的“学会默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到初中“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理解和分析评价层面,由小学语文的“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到初中语文的“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老师只有真正细细研读课标的这些变化,做到对课标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找到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能渗透下一阶段学习目标的好方法。
二、 研教材,明目标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犹如飞驰的火车,我们的语文教材明显体现了这种变化。于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大学语文教材等就像这列火车上的一节节车厢,如何使孩子们能与火车头一起向前奔,我们就要细细研究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该如何过渡,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具体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来说,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我们在处理课文内容时,首先要适度加深、适度渗透一些七年级语文的学习目标。小学高年级在教师研读教材后,确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着眼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这样的目标定位,就小学教小学,缺乏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关照,因而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更要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关注一些与初中知识关联性强的知识增长点,确定好既适应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又能体现初中语文教学要求的目标,让孩子们跳一跳也能够得到,帮孩子在这些知识增长点上“飞一飞”。这样,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这两节车厢的联系就更紧密了,衔接的效果会好得多。
三、研过程,明方法
因老师们个人的理解不同并鉴于孩子们的成长经历的差异,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易沿袭中年级的一些做法,具体表现为,在对知识点的理解上,小学老师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朗读声音的轻重中去体会。而且小学的教学过程易限于课文内容,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而孩子们进入初中后则需跳出课文内容,关注社会现象,从特殊的例子中,推断出一般的用词规律,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小学高年级老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初中学习方法的渗透。具体到某一知识点的理解来说,我们可以在创设情境、通过朗读训练去感悟这一知识点后,将理解程度适当延伸、总结提高,从“一个词”扩展到“一类词”,进行初中学法的渗透,进而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中有这样一段话:“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体会动词使用的准确生动之后,进一步拓展延伸,帮孩子们整理出这一类词的共性――采用了拟人手法,进而引导孩子们认识说明事物的文章里,这一类词语能够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有趣,这样就顺利实现了初中语文学法的渗透。有了这样的渗透与铺垫,将来孩子们在初中再学习这类知识点时,就会因为这个跳板的存在而水到渠成。
四、研学生,促过渡
从小学升到初中,是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一次重大考验。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小学低年级依恋老师到初中阶段自主意识增强的过渡期,在对老师有明显依恋的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正在不断萌发。作为小学高年级老师,就一定不能错过这样一个抓好过渡、促进衔接的黄金期。我们应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半扶半放,给孩子一定的自,帮孩子们制订学习计划,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孩子适应初中学习的能力。具体到语文学科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形成熟练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及时总结、进行思维拓展的习惯。养成了好习惯,孩子们进入初中后就能很快适应初中生活。
五、研试卷,主导向
六年级的语文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学科教学工作外,也应了解初中语文的试卷结构,可以适当地按中学语文的考试要求考考学生,让他们在毕业前能够熟悉常见的初中语文试题,明白中小学语文考试试题形式及侧重点的差别。近期的泰州市抽测试卷,就体现了泰州市小学语文命题的导向:它遵循了“既紧扣书本,又略超越书本;既注重基础知识,又重视能力考查;既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更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初步形成和发展”这一原则,试题出得“活而有格”。试题从形式到内涵都与初一语文非常相似,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九年一贯制、小学初中“一盘棋”的理念和思想,我觉得这对我们今后教学应起到导向的作用。
篇9
不知从何时起,县市级中学的学科教育走入了一个怪圈,一个令人尴尬的词语“县中模式”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且一度成为教育界的时髦词语。许多人认为它只将目光聚焦于应试,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学科知识的简单、浅层、机械、低效的传授与训练上,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考试成绩,但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辨析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几乎全被解题能力所取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何重新思考提升县市级共同体学科教育教学的新路径,将学科教育教学的重点从“拼时间”转向“提效率”上,打造县市级共同体学科教育教学的新名片,是县市级中学教师的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国内外关于课程基地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2011年,江苏投入5000万元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决定到2015年建成200个左右的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这一创新举措,在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一股强烈风暴。如何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建成一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新课堂”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三、课程基地研究的主要观点、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作为县市级的初中语文课程基地,首先要从学科环境的硬件做起,重视实体建设,以营造“书香”校园为抓手,设立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班级书屋及其它浅阅读区等阅读场所,将学校成为培养“终身阅读者”的摇篮;
(2)课程基地建设要打破以往的“学科基地”概念,突出课程要求,体现课程意识、特点和质感,不能把课程狭隘地理解为课堂,也不能把课程基地建设成一般的活动、演示场所;
(3)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县市级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在我校原有的“结构―尝试”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问题,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培养能力,促成智慧;
(4)在研究过程中,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打造学校语文学科教学品牌,同时实现与兄弟学校联合互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2.研究内容
(1)创设具有鲜明的语文特色的教学环境,营造学习情境、凸现语文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文素养;
(2)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实施好国家课程,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建立具有科学性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4)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通过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成果首先应用在基地等措施,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促进教师成长,以教师引领学生发展;
(5)以本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配合市教研室语文组开展教研活动,与之合作成为市青年骨干教师实践基地,并作为培育优秀教师基地,对全市语文教学起到辐射作用,力求打造宜兴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学知名品牌;
(6)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信息资源库,把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学科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建设,将教学内容、课程背景、教材的补充材料等加以整合,建立起数字化的资源库,让全市教师共享基地成果。
3.可能的创新之处
(1)可以探索一条面向县市级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效能提升之路;
(2)可以打破“学科教学”的狭隘观念,从课程的高度审视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构建“大语文”的学习框架;
(3)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关注学生成长,探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4)建立语文教学资源库,更好地辐射地方语文教学,带动兄弟学校共同进步,进一步发挥地区骨干学校的引领作用。
四、课程基地研究的研究思路及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要围绕提升课程基地工作效能这一问题,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目标;
(2)要充分体现课程价值,突出课程的要求,体现课程意识、特点和质感;
(3)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4)要充分体现教师参与、层层推进;
(5)要充分体现实践体验、载体创新;
(6)要充分体现外援力量、社会共享。
(7)可以考虑建立一个自我评估的标准和机制,随时检测课程基地建设目标达成的情况。
2.共同体语文课程基地实施的主要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
(2)前期探索阶段;
(3)深入研究阶段;
(4)总结鉴定阶段。
五、共同体语文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合作性原则;
篇10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往往都是固化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挥。课堂教学也都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是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缺乏一定的主动性。长期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下进行语文教学,不利于对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在当前教育的现实情况下,教学改革就变得十分必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开始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催生了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是最具代表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模式之一,以学生的个性培养为主。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个性发展也存在着多样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这一点,脱离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当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落后于当前的教育形势。因此,个性化教学的推广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现状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语文的个性化教学的顺利进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个性化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个性的培养,则语文个性化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虽然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入了个性化的元素,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教师以自己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讲解和诠释,让学生对知识更好的进行掌握。这样的教学模式固然很好,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个性特色并没有在课堂教学当中发挥出来,学生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也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仍然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依赖于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并没有在课堂教学当中体现出来。有时,教师会将自身的“个性化”强加给学生,这与语文个性化教学理念相违背,不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2.教学方法落后
语文个性化教学,其侧重点在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开展的同时,需要先进的教学方法予以配合,个性化教学才能发挥其实际的作用。由于应试升学压力,在一些中学的教育活动当中,素质教育成为形式。课堂教学仍然按照应试教育的要求来进行,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授课为主,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语文学科的学习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形成固化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下,个性化教学成为形式化的教学理念。因此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个性化教学开展开辟良好的发展途径。对语文教学方法予以改进,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个性化教学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个性化教学的实际应用
为了满足新课改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个性化教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于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现状中的不足,需要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改善。加强个性化教学的实际应用,以更好的发挥其教育职能。
1.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个性化教学在语文教学当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而总结出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个性化教学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也不能得以充分的展现。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之外,还能够将个性能力表现出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朗读、演讲、辩论以及情景剧等活动,将语文教学融入进来,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能力,并有效的发挥出来,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
2.以学生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