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小结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教学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教学小结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情境 导入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63-01

不容否认,语言学习是一门重要的学习,初中语文学习更是重中之重。初中语文教学决定了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文学素养,对学生把握汉语精髓和国家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丰富了语文教学活动,但是由于有的老师上课过于追求形式的新颖,虽然使得教学课堂气氛不错,但教学结果却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好。有时候甚至导致教学内容脱离了文本,所教导的知识游离于课文之外去拓展延伸,与课堂的教学目的毫无关联,使得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低下。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笔者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高校课堂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积极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学生在有效的教学环境中听从教师的指导,才能很好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构建过程。知识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展示出它独特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上设立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好奇去学习,和理解教材。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和谐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通过营造特定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情绪和情感上得到共鸣的情况。让师生之间以心有灵犀,民主平等地和谐前进。使学生对学习的压抑感觉和厌恶感逐渐消失,慢慢地接受,开心的学习,以获得成就感。直观性情境主要包括实物情境和模拟情境,他足根据教学所需,从而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利用实物、幻灯片、图像图表、实验咀及多媒体等形象手段,激发学生情感,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质疑性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中设置一些使学生似懂非懂,但又能通过自身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一些见解的问题背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实践中学习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 学会导入,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

课堂能否抓住学生,很可能在课堂一开始就注定了,一个有效的课堂开局,一个瞬间能够抓住学生的课堂,其所能带给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巨大的,当然这样的课堂必然也会是高效的。以往,我们的课堂由于很多原因的影响,一方面是为了赶进度,另一方面是为了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做几套“模拟题”。教师基本上都是开门见山地给学生讲课文,讲语法,讲写作。久而久之,学生面对这种课堂倒也习惯,但基本上都处于一种麻木的地步,机械地记忆着教师传授的东西,这种课堂的效率肯定不能说是高效课堂。如果非要说是高效,那只能说是在特殊的教学制度下形成的知识的高效记忆的课堂。其实,初中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好奇心、叛逆心,而且缺乏耐性,但是他们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追求新奇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因势利导地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感觉课堂有趣、有意义,符合他们的“审美观”。

3 重视板书书写

即使在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依然离不开板书。课堂板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教学的艺术,需要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效果受到教师板书设计的影响。一般来说,运用板书来表达讲课的标题和重点、专业名词和陌生词汇、图表和必要的诠释要比运用口头语言表达效果好。在这里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板书应该清晰、明朗,能够突出重点、把握全局,板书应该能够将文章的结构、脉络、重点明确的呈现出来。板书字迹零乱、不易辨认,那么教学效果则不会理想;板书的结构布局不合理、教师书写板书速度太慢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先讲后板书,还是先板书后讲,抑或是边板书边讲,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重点自行决定。通过一系列板书,从而有助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合理构建。

4 重视教学评价

篇2

1、教学目的

早在80年代初,我国很多地区的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但当时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师只知道小学开设英语是形势所需,却不知道小学生通过三年的英语学习应该打下什么基础,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更不知道小学之后学生应该怎样继续学习英语。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浙江省教育厅推出了《关于积极推进我省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在此意见中,明确提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使其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学习英语,丰富他们的社会生活经历,开拓其视野,树立他们的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也就是说,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和运用英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使学习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并获得一定的英语感性知识,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初步基础。

2、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儿童发展接近英语本族语语言和语感的最佳时期。这是由这一时期的儿童身心特点决定的。儿童在这一时期可塑性强,活泼好动,爱听爱说,而且善于口头模仿。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门教师能做到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尽可能地使学生喜欢英语课,在英语课堂上学得轻松有趣。主要有情境教学法、游戏活动法、交际教学法和第二课堂教学。

不容否认,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也不是事事尽如人意。许多教师都意识到小学英语教学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就是必须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写训练。但是,在教学上即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在强化听说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读写方面最基本的训练。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有把学生智力水平“低龄化”和“弱智化”的趋势。在对学生活动的反馈上,有的教师比较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纠正语言错误。殊不知,这种有错必纠的做法往往是最会挫伤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当然,还有些教师只看重形式上的漂亮、热闹,仅在直观兴趣和表演上下工夫,没能设法帮助学生记住英语,学到英语。这于小学英语教学是很不利的。

此外,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的最佳时段。教师如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渗透中西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言习惯,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3、教材

现在国内已有相当数量的小学英语教材,目前在我省各地使用的教材也不下10余种。这些教材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中国人自编教材;一类是中外合编;再一类是引进教材的改编本。据使用的教师反映,这些教材是各有利弊。中国人自编的教材一般比较符合教学实际,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活,语言不够真实、自然和地道;引进的教材语言材料较真实、自然,方法也较活,但一般比较难,反映中国文化的少。中外合编的教材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选择教材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以百花齐放。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汇集于一所中学,由于小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些都已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困难。这一棘手的问题已十分迫切地摆在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面前。

二、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目的

九年义务制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这个角度,大家不难看出,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上对教学目的中有关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要求与小学是完全统一的,都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强劲动力。如能把兴趣培养成一种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要,学生才会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逐渐养成自觉自愿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而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最严峻的问题,即是初中生经过小学几年的学习,兴趣往往不如刚开始学习英语时那么高,对英语的好奇心也不那么强烈,再由于某些教师一成不变的教法,课堂气氛的平淡死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容易转移和中断,学习意志不坚定,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导致英语成绩的下降。由此看来,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还是要围绕大纲教学目的中的“培养兴趣”展开。

2、教学方法

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目前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也基本转变观念,首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主体活动式”模式。

当代教学论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已趋向一致。伊·阿·凯洛夫说过:“教学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教育的参与者和承担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谚语,“You may tak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课堂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活动化,情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归纳起来,不外乎有这么几种,演讲会话型、情景型、操练型、层次型和合作竞争型。通过这些教学程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也还存在着种种弊端。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们往往热衷于“满堂灌”,采取“填鸭式”,搞“一言堂”,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即使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许多人往往还只是注重研究如何“教”。换句话说,他们更注重学生的有意学习,忽视了学生的无意学习或自然学习。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种表现:

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背诵,过于要求学生对语法规则的学习和理解。这恰恰是违背初中学生的记忆规律的。他们所需要的不是对语言规则的理解,而是大量的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活动。 转贴于

还是有教师不以学习为中心,不用教具或用得很少。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讲到底。过多地要求学生机械朗读,教学过程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

忽视初中生与高中生或成人不同的一些心理特点:初中学生较喜欢表现,有较强的好奇心,对事情喜欢刨根问底。教师若不对这些心理特点加以保护和鼓励,自然会削弱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好奇心。

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课外第二课堂的建设。这一点与小学形成鲜明的对比。初中各学校名义上也都有各种兴趣班或兴趣小组的设立,但碍于升学压力,这些班或小组渐渐地都转形为各种学习活动,仅仅是课堂教学在课外时间上的一种延续,对学生毫无兴趣、乐趣可言。

三、对中小学英语教学有关衔接问题的几点思考

当前,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研究“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衔接主要是指知识体系的衔接,如语言、词汇、语法等教学内容的衔接。只要小学英语教材没有统一,甚至在统一的情况下,已学内容的不同或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衔接问题必然存在。目前,我们应更多地从广义角度去理解中小学英语的衔接问题。从上述的现状分析来看,它不仅仅是知识体系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衔接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衔接正确的语音、语调、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此,笔者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1、密切关注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现代教育研究成果表明,评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下,往往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某些非智力因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针对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对英语不再有很强的好奇心,兴趣受到影响这一普遍现象,初中英语教师应采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对英语有持久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激励艺术,正确评价学生,使其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兴趣,达到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创造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介绍补充读物,开阔眼界,加深兴趣。

英语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脑力劳动。初中学生如果只有对英语的兴趣,没有学习英语的坚强意志,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一般地说,意志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决心、信心和恒心。“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般而言,初中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意志较为薄弱。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意志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教师,要清楚每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意志不坚,易于退却者,则应采取鞭策与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在他们取得进步,稍有松懈时,应及时给予提醒。

2、密切关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改变

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在继续课堂教学生活化、游戏化、交际化的同时,还要意识到教学具有使小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的习惯的使命。尤其在书写和拼读方面,要使小学生刚一接触到英语时,就给他们留下正确的印象和方法,通过各种练习手段,慢慢地给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

而从初中英语教师的角度来看,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做好衔接,必须了解学生。在小学生进入初中时,初一接班教师应该向小学教师了解小学的英语教学情况,并要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调查和评价,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以使学生逐步适应初中的教学要求。

(1)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彻底改变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学多媒体幻灯、投影、电影、录像、电脑等,运用了现代化科技成果,发挥了声、光、电、形、色等多重元素的功能,充分调动了视、听、说、手、脑等多种官能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维、记忆、联想和反馈,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2)增加英美文化背景教学。新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认识世界,增强对英国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教材,还要仔细琢磨课文所反映的英美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3)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材料。在课文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文体增加类似的材料,以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英文广告、报刊文摘、歌曲欣赏、人文地理、名著欣赏等。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精选各种体裁的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名人逸事、广告文艺等,学生对内容新颖、可读性强的文章兴趣非常浓厚,英语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4)增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要形式有话剧、小品;值日、演讲与辨论;朗读、背诵;学唱英文歌;英语角;影视欣赏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把趣味、游戏、音乐、美育和情感带进课堂,达到陶冶情操、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新课改

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知识更新的加快,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语文的学习作为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的科学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不断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和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一、有效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有效教学,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现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教师与学生的配合要求更多。有效课堂讲求的是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配合教师的引导,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学生高效吸收所学知识,教师高效传授所讲知识。

初中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为未来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激活,甚至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教学效率自然难以提高。随着社会教育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初中语文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有效教学以其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势必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因此,有效教学的实现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二、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主要构成因素

对于初中有效教学的主要构成因素无非有两点:

1.教师为主导

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在语文教学与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课风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教师讲课风格幽默轻松有趣,学生就会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大脑思维就会活跃,对教师讲授的语文知识就更容易接受。反之,教师讲课风格死板,学生积极性无法调动,就会容易走神,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效率自然不高。所以说,教师作为语文学习的引导者,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其教学行为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教学的实现。

2.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学工作就难以进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很难实现。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讲解,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便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的实现,要求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取得最好教学成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实现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教育工作者。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PPT课件的制作,将课本枯燥无味的文字知识转化成配之以图像的PPT课件展现出来。这样一方面,节省了教师板书的书写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前演讲

在语文课开始前,鼓励学生站在讲台上进行3分钟或者5分钟演讲活动。课前演讲并不在于时间的多少,而是让学生通过演讲活动调动起语文学习的气氛,同时通过课前演讲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其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那么,教师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也就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进行语文课堂知识讲解。

3.多样有趣的课后作业

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课后作业的设计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同样会对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配合语文有效教学的目的进行设计与布置。比如,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前的预习备课,然后课堂上转变角色让学生上台讲课等等。这些作业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讲解前课本中的语文知识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实现有效教学很有帮助。

总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观念,更是一种实现教学改革的动力。实现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将使初中语文教育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呼啸.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若干思考[J]文教资料.2011.

篇4

【摘 要】语文是一门开发性比较强的学科,我们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整合教学内容才能驱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生成体验中来,进而全面认知知识,生成运用能力。本文站在一线教学的角度优选比较契合广大初中生认知的三个提高课堂效率的环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合作学习;问题启发

有过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肯定听学生抱怨过语文知识不好捉摸,短时间内不好提高,甚至会对学习方法产生怀疑。确实,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需要我们长久坚持以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也分享了很多高效教育心得,但是我们能在课堂上随手拿来用吗?肯定不能,因为这些教学方法未必适合自己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是说,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互动参与知识生成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鉴于此,笔者总结一线教学工作和学习经验,归纳三个比较比较契合广大初中生认知的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的环节,以期抛砖引玉:

一、阅读环节

作为信息的输入手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一方面我们通过阅读初步认知生词的用法,掌握基本的表达句式;另一方面通过阅读体味语言到情感的微妙表达,从而熟能生巧产生语感,从而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将语文学习上升到“学以致用”的境界。下面我们以教学苏教版选录的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春》为例来分析如何展开阅读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体味语感。

师:大家结合预习对课文的初步掌握,思考一下应该以怎样的情感来阅读《春》这篇散文呢?然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一遍。

生1:这篇课文以欢快的语气表达春天的朝气蓬勃,阅读的时候要节奏明快、愉悦。

生2:我认为该文写的非常优美,需要我们以舒缓的节奏边阅读边感受,所以应该轻轻地、柔和地饱含感情地朗读,如此方能读出春的柔和美。

……

师:同学们说都的非常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对本文的理解和感触,确实像“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样的句子我们应该以明快的节奏来读,而“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样的优美描写要以舒缓的语气边读边“享受”春的气息。

生齐读,完毕。

师:大家读完后,想一想作者都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春天的美呢?

生3: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生4:分别从视觉、感觉、听觉等不同的角度来引导我们感受春天的气息。

师:非常好,作者不惜运用这么多方式和方法来谱写春天的美,让我们学到什么呢?

生5: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描写景物要从多感官、多角度描写。

生6: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

这样引导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有思考地进行阅读,有效消除了滥竽充数的消极现象,同时让大家通过思考和感受,真正学习到经典的描物达情的手法,它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的基础。

二、合作环节

开放性的话题离不开合作探究,只有通过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互动交流,知识才能得到发扬和扩散,这正契合了语文开放的学科性质,所以语文高效课堂一定离不开合作探究。通常我们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整合成3-5人的学习小组,然后让他们围绕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以期通过明确分工实现有限时间内通过互助交流和交叉体验实现学习内容扩大化。

例如,我们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文言文时,就根据文言文知识密度大,许多同学理解困难的特点,根据学生的预习基础设置合作学习来谋求高效课堂。

1.布置小组任务:(1)通过工具书理解基本的文言词汇含义,然后朗读全文。(2)能复述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3)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合作事项。(1)组长参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任务分工;(2)合作学习过程中先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再换角色进行交叉体验,然后进行相互辅导与启发;(3)笔记员记录学习成果。

3.学习成果展示,师生互动评价。

合作学习非常适合课堂知识密度大, 难度高的教学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在体验知识生成过程中以互动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学习效率。

三、问题启发环节

问题是启发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原理的准绳。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能抓住知识衔接和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通过问题启发的方式,拓展学生思路,转化知识,生成能力。

比如我们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教学大纲给出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字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让学生真正体会和学习描物状景的写作技巧,笔者就设置下面三个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启发学生迁移知识: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写济南的冬天?2.济南冬天有怎样典型的特点?3.反复体味作者的写作手法,尝试写“家乡的某个季节”的话题习作,以“描红”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如此设问启发,同学们通过再次深入阅读和学习,对文本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懂得景物描写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表达,从而连贯了基础学习到表达运用的知识生成过程。

上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和学习经验对初中语文三个环节的分析与总结。总而言之,无论怎样的教学环节,我们一定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结合他们的认知来整合教学内容,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非但不能达成高效课堂,还要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之厄。

参考文献

篇5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教师要善于进行两者间的有效结合,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将会很有帮助。本文论述了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注重对于人物的理解与评价、深化对于经典语言的理解与品味。

【关键词】

初中 阅读教学 作文指导 有效结合

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间本来就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要透过阅读教学的有效展开来给予学生更多有效的作文指导,让学生的写作技能与语言应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很好地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这也会深化对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提升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的有效结合可以体现在很多不同的方面。首先,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让学生能够用准确且简洁的语言来归纳自己读到的内容,并且直观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这在学生自己的写作中也会是很好的指导。很多学生的作文中都存在表意不明或者是语言繁琐的问题,学生很难用简单、直接且十分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想到的,这是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缺乏的一种体现。对于学生的这方面能力可以在作文的教学中加强培养,教师可以透过让学生总结阅读文本的大意来提升学生的文本概括能力。这会让学生慢慢领会到有效使用语言的方式,这种经验也会慢慢应用于学生的文本写作中,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斑羚飞渡》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大意的能力,可以给予学生提示如下:一群进退维谷(文中词语)的斑羚,为了什么(避免种族的灭绝),采取(牺牲老羊,挽救小羊)的方式飞渡山谷。同时也可设计以下提示,继续引导学生说出对镰刀头羊的评价。(最好用四字词语)说说这是一群怎样的羚羊。这是富有智慧、以身作则、临难从容,保持尊严等的镰刀头羊。课本中很多其他教学文本都可以作为锻炼学生概括能力的教学范本,这也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能够实现有机结合的空间。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非常重要,这会避免学生在自己的文本中的语言累赘,以及文章中各种无效语言的使用。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习作中的语言质量,进而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逐渐的发展与构建。

二、注重对于人物的理解与评价

对于人物的描述是作文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写作范畴,很多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也较为缺乏。想要提升学生这方面的写作水平,教师同样可以通过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的有机结合得以实现。在学到一些相关的文本时,尤其是对于一些具体人物的描述的文本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对于人物的理解与评价能力。要让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透过各种相关的表述来深层次的了解一个人。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文章中人物性格呈现与表达的基本方式,要让学生从这些典型的阅读范本中挖掘人物描写的一些典型的技巧。这样才能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提升学生具体的写作技巧的一个教学过程。

在学到一些具体的文章以及评价文章的人物方面,教师可以给定这样的提示: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因为他(某种特质、性格特征等)在课文中具体哪一节中体现出来。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小说、记叙文、散文类型的文本中都比较适用。以《社戏》的训练过程为例,一个学生的人物理解与评价如下:我最喜欢课文里的双喜这一人物,因为他聪明能干,热情机灵,有义气。例如在“看戏前波折”前,他提出坐“八叔”的船,他又挺身而出“我写包票”,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了提炼人物性格特征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慢慢领会到人物性格描写的一些技巧,这些都会促进学生写出更多高质量的文章。

三、深化对于经典语言的理解与品味

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言素养毫无疑问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这一培养目标也应当在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的结合中得以体现。教师要让学生加深对于教学文本中经典语言的理解与品位,要让学生对于这些语言有更多的积累。尤其是古诗词这类文本的教学中,其中有着很多可以让学生体会与积累的语言素材。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的教学引导,并且要借助正确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启发。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

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灵活的语言训练的范例。例如,学完杜甫的三首诗后,可以纵横连接《望岳》与《春望》,让学生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分别概括出在《望岳》中透过巍峨秀丽的泰山,望到了一个(四字词语)的青年杜甫的形象。而在《春望》中却望到了一个(四字词语)的老年杜甫的形象。语言的品味中,我最喜欢诗中(句子或词),因为写出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的情怀。通过这样规范化的引导,逐渐使学生对于简单的古代诗歌鉴赏摸到一点门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非常重要,这是作文教学的根基所在。在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的结合中有很多可以展开的教学切入点,并且能够让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得到极大的发展与提升。

【结 语】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教师要善于进行两者间的有效结合,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将会很有帮助。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文本概括能力,并且可以引导大家感受文章中对于人物的刻画方式,这些都是学生可以从阅读中收获的内容。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言素养也很重要,这一点也可以在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的结合中得以体现。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家曙.走出作文越教越笨的迷局【J】.中学语文教学,2011(08)

篇6

【关键词】教学;细节;重视;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基本单位,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教学理念,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成功的教学细节体现着先进的教学理念,体现着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理解,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

细节存在于时间的长河中,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教育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情景和细节。这些细节因其小,往往被教师所忽略。对细节把握得是否敏锐,是否用心去分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理念,甚至决定了教育教学行为的成败。通过细节分析,将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预设生成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提炼和筛选。研讨“课堂教学细节与有效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细节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达成;课堂中需要注重预设教学细节,关注个性细节,及时捕捉突发细节,以细节引发教学课堂的精彩,以细节展现教学课堂的魅力。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设计和运用。下面谈谈我个人对课堂教学细节,打造高效课堂的体会和认识。

1.注重常规细节的预设,保证高效课堂的生成

在教学中,为实现预定的目标,或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或为突破重难点,我们有必要进行教学设计,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的思考。在备课与教学全过程中实施“五环节配套三要素”,即:

1.1目标设计:一要恰当,二要具体,三要灵活;

1.2指导预习:一要温习旧课,二要预习新课,三要新旧结合;

1.3教学思考:一要教研组内展示,二要灵活课堂讲解,三要教学过后总结;

1.4有效点拨:一要实现师师、师生和生生互动,二要注重教与学层次需要,三要发挥教师引导示范作用;

1.5达标训练:一要精选习题,二要能力分层,三要限制时间。由于事先在备课中注重了这些细节的预设思考,在每节的课堂里,都将会创造出教学互动的亮点,也就保证了高效课堂的高效生成。

2.关注个性细节的创设,演绎精彩课堂,展示课堂魅力

除常规细节的预设之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预设。

2.1创设精彩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前,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精心打造导入细节,创设适当的导入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

2.2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智慧在学生探究中绽放光芒。对答如流的喧哗课堂并不是有效成功的课堂,静思沉默的时刻也许是知识生成的关键时候;在教学中,只有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才能拓展思维,弘扬个性,达到不教是为了比教更好的效果;

2.3捕捉突发的教学细节,点缀精彩的教学课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作为教学契机,深入挖掘,寓教学于无痕,在“节外生枝”中绽放精彩,展现课堂教学的魅力;在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互动之中,面对学生“离题太远”,“节外生枝”的问题,或“精彩绝伦”,“别具特色”的观点,及时捕捉学生的“亮点”和“误点”,把其作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或拨乱反正,或启发引导,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展现了学生个性风采,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和创造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动态生成过程。

3.教学细节显现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细节,存在于不经意之间。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抚摸,一句赞美,一次沟通,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资源,成为孩子现在的愉悦和将来的回忆;教育过程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细节:低年级的老师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高年级的老师遇事和学生商量,交代任务后拍拍孩子的肩膀等方式;这些看似无意而又寻常的举动背后,却真实地体现着教师的爱,蕴涵着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是疾言厉色还是和风细雨,是命令还是商讨,体现出教师是否拥有广博的师爱,是否具有正确的师生观;教师应该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把教育的主角转换为平等的学习益友,成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4.教学细节展现生命课堂的魅力

4.1新课改“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生’、‘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它强调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应该焕发生命的活力,这个活力表现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平等中的首席,自身必须是满怀热情的,能够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够和学生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2作为学生,在课堂应该能够体会知识技能不断积累的愉悦,合作学习,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快乐,从而体验成长的乐趣;而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自我实现的场所,张扬个性的舞台;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有课前预设的,也有动态生成的;有意识地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或者创造精彩的细节,可以生成教育智慧,构建活力课堂、生命课堂;

篇7

【关键词】新课改;多媒体;初中数学;有效结合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更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新课改的要求,对多媒体的应用更是越来越注重,因此,本文对新课改下多媒体和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知识最大的动力,更是他们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强了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能够采用非常形象画面、图片、文字以及音频等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景,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冲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

正是因为这样,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时都应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的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在多媒体上给学生们展示一下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点的物体,让学生对轴对称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轴对称这一章的内容,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对于初中数学学科来说,它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而且其中的知识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时,学生一定要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正是因为初中数学有上述的特点,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比较困难,而如果将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就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的更加形象,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时也不会觉得十分困难。另外,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直观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将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公式以及适合用在什么地方都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线段以及排列形式,并且将线段的概念和定理教授给学生,之后可以延伸到线段的位置关系,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类似线段相交、平行的事物,给学生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之后再进行线段相交、平行定理的讲解,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两条线段存在的位置关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多媒体和初中数学教学的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利用多媒体解决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正在由具体形象向着抽象的方向转变,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学生的思维和数学抽象知识之间产生了矛盾,而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还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初中数学中的旋转、平移以及轴对称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只依靠教师讲解,学生肯定不会完全弄懂,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际的演示,可以会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旋转》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出一个中心图形,边操作让其旋转边给学生讲解旋转的相关概念和定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旋转的内涵,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还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8

一、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

我们要引领学生立足文本,通过读进入文本的内层进行感悟、体验,既要感悟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也要感悟语言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仔细阅读,问一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反过来,这些“对话”又可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细读,提高学生的语感。

1.“引”学生进入情境

所谓“引”就是方法引导。教师不仅要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学会发现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快乐中学语文。文学或者艺术,它们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所有的劳苦大众。世上没有绝对的纯艺术、纯文学。所以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自古以来的许多文人都巧妙地利用艺术的联想来扩大作品的意境。我们为何不善用联想把自然界的韵味捕捉到呢?诗人以极为朴素的语言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生动细致地表达了深厚的感情。这浓郁之情源于何物?那栖息枝头的秋风,便是他思之源、悲之基。不然哪有文人笔下“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叹?

2.点拨学生学会意其意境

由于学生的感悟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引”的同时,还应抓准时机,恰到好处地“点拨”。有一次,我抓住学生的心理,说:“人这一生,难免会经历挫折,你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送你们几句话以自勉: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别让想象停泊在失去的岁月。别让青春在叹息中度过。”经这一指点,学生受益匪浅,又重新树立起了自信。

3.寻找身边的每一处美

不仅如此,我觉得教师还应把触动心灵一瞬的事讲给学生听,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你想的思路和想象的缘由,更重要是理解那些人和事物如何叩响你心灵的门扉。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感悟人生。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表达自己创造的革新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寓教于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这不但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把单一化的人塑造成具有自我创造性的人,更有利于人的社会性和创造性在统一中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积累包括情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其中,尤其以语言的积累最为关键。

要积累语言材料,这就需要:①多读。要广泛阅读课内外读物,在阅读中自读自思,自我领会、自问自解、自求得之,阅读面扩大了,思路就会拓展,领悟力就会提高。②多记。要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勤动手摘录好词佳句,勤动口背诵精彩片断,使其不断“厚积”。③多用。要鼓励学生把摘录的好词佳句,运用于平时的口头表达或习作中,使“消极语言”变为“积极语言”,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开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加积累。学生通过“读、记、用”,为“薄发”储存丰富的材料,无疑会促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顺畅表达,促进感悟力的提高。

要提高悟性,生活的积累也很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实践,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在阅读中紧密联系生活,用生活帮助理解,促进感悟。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气氛良好,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比如,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一个推销员,然后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知识推销给学生,当教师把自己当成一个推销员的时候,首先要以饱满的姿态和乐观的自信去感染学生。当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才能以一种心理上的攻势暗示学生,让学生相信老师所讲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有了,只有让学生认同了自己的观点,那么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会在语文课上满怀激情地教,才能形成一种很好的课堂气氛。

此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学生想学习了,教师才能教好语文课,学生才能学好语文课。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讲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因为大多数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是无法保证整堂课都集中精神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继续认真听讲。另外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是自己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而应该和学生形成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以让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小组讨论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四、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

语文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普遍来说,在语文课堂上,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且有些不适应新时代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互换角色,由教师“教”变成学生“教”。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学习。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服从教师的教,教师如何教学生就如何学。所以,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整体。

篇9

一、 影响初小衔接的因素

1. 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能力水平

小学孩子升入中学以后,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教材肯定会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同时,孩子的能力也在发生着改变。小学时学生认知事物比较单一化、表面化,而且记忆方法比较简单,通常是死记硬背,容易遗忘。如何培养他们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学老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一开始就以高标准来要求孩子,这样很容易打击他们的信心,从而使他们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课程标准不同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语法知识。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培养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教材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词汇量要求也大大增加,句子结构更为繁杂,可以说是由记忆层面向运用层面进行过渡。

3. 教学方法的改变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知识单一,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堂容量小,进度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用大量的时间反复操练同一个句型或对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多,知识综合性强,课堂容量大,进度加快,教师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复操练。这使初中学生开始时不适应中学英语学习而影响英语成绩的提高。

4. 学习方法有差异

小学英语学习,学生的依耐性较强,常常是被动吸收,以机械性记忆和练习为主。而中学英语教材容量大,涵盖知识面广,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学生要自主学习,主动质疑。然而,很多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缺乏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 初小衔接的有效对策

1. 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它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它既包括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也包括其具体行为。不同学习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习意识、降低学习者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初中的词汇量是学生的第一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提醒学生单词预习要注意词的音、形、意、用,做到见其形而知其音,听其音而知其形与意;其次,在词汇教学中引入构词法的概念,通过前缀、后缀的总结,让学生攻克较长单词的难点;第三,上课前5分钟开展单词竞赛,有效地复习旧知识,使原有单词的掌握率大幅度提高。

2. 充分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英语教师习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持续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热情,比如对话、唱歌、讲故事等等。然而进入中学以后,由于教材容量的扩大,知识难度的增加,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兴趣的激发。英语教师还必须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英美历史地理概况及名人趣事、名著等,并不时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牛津7A的第三单元讲的是万圣节,教师讲课时可以补充一些中西方不同的节日及庆祝方式,学生会很感兴趣,在课上踊跃发言,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当他们升入中学后,一切都感到新鲜,又较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因此如果教师能在中学的初始阶段对他们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那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诵读的习惯。英语不仅是一门高考学科,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门语言。语言是要说出来的。而我们学外语缺少语言环境,所以诵读是很必要的一个训练方式。它既可以帮助同学们练口语,又可以帮助记忆,培养语感。因此每天早读、晚读时都要求同学们能开口读,养成诵读的习惯。同时,教师也应利用英语课堂,为孩子们搭建平台,开展课本剧表演、演讲等活动,给学生展示英语水平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2) 预习的习惯。任何一名学生对“预习”二字都是不陌生的。但是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因其起步性质,就算没有做好预习工作,学生课堂听课也不成问题,因此学生并没有预习的习惯,而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引导。但到中学以后,英语课文的篇幅加长,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如果没有预习,根本适应不了课堂的教学进程。所以,中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不能只是泛泛要求,而要把它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精心指导。

(3)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应准备一本词典,学会自己从词典中查找一些基本词汇的词性及拼写方法,寻找同义词的意义差别和用法差别。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解答,而是能够学会自己在字典中寻求答案。

三、 处理初小衔接问题教师应当注意的要点

1. 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

首先,教师必须熟悉和掌握中小学教学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的资源,有效实现初小衔接。小学英语多以游戏教学为主,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少量的单词和一些生活会话及部分句型,凡涉及语法内容多以强记为主。学生对英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度,但是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面临着中学学习的调整,学生因为课外接触英语的层次不同,因而在进入中学时,在口语、阅读等方面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确定教学容量,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互相激发的迁移作用,努力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方式方法逐渐转变的情况下,保持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2. 合理解决应试与能力的矛盾

篇10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形式化,学生写作兴趣低

受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影响,在写作教学中教学方式太过传统化,往往教导学生通过背诵优美语句等进行写作,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文章的内涵。此外,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2.不重视语文基础积累

写作的前提是语文基础的积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的积累,在学生没有充分准备下进行写作训练,写作起来很困难,达不到教学效果。

3.不重视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写作在培养学生生活感悟能力的同时,提升其创作力和想象力。小学生阅读量和生活经验有限,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生活感悟能力,还缺乏与学生情感和写作感受的交流。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对措施

1.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摒弃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认真审视当前存在的缺陷。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清写作的终极目的,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首先要降低初学难度,遵循儿童心智发展规律,写作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2)为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创设一些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的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和兴趣,并无限挖掘学生内在潜能。

3.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1)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从生活方面发现和积累素材,获取第一手感性材料,实现多渠道积累素材。(2)阅读是写作素材的来源,可以不断丰富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开展阅读活动,激励学生积累,培养其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教师可安排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阅读感悟,提升其创作能力。

4.教学中实施策略

(1)命题:要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可采用多种命题形式,鼓励学生自选题目,提高学生写作兴趣。(2)细节指导:在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放大细节、选择合适的写作内容以及语言表达,关注学生思维轨迹和思考深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5.教学评价策略

(1)依据新课改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律,制订个性化评价标准。(2)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采用展示交流的评价方法,实现评价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