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的研究背景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行业的研究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行业的研究背景

篇1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59-03

一、市场变化和政策推动促使物流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政府政策的推动,我国的物流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物流业保持快速增长,企业主体多元发展,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服务能力提升明显,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物流业伴随着第三方物流、供应链型、平台型、企业联盟等多种组织模式加快发展,物流企业主体从传统的快递、邮政、运输、仓储等职能向生产、流通等行业扩展,与电子商务平台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仓配一体化、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标准托盘循环共用等高效物流运作系统,实现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国民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和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将推动物流企业进一步改革创新。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信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发展步伐加快,供应链整体运作能力增强,使物流业向集约绿色方向发展。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二维码、智能分拣系统、RFID、物联网、移动互联、物流地理信息和导航集成系统等新兴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更好地整合利用社会分散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资源,带动广大中小企业集约发展,提升了行业服务灵活性、时效性、规范性,提高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满足不断细分的市场需求,为客户带来极大的便捷体验。

二、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

物流产业被政府列入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之一,同时对物流管理人才在专业知识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物流人才的培养却不能满足需求,物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由于物流专业岗位对操作技能、单证信息处理要求较高,传统的单一注重技能的培养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因而显得迫在眉睫。

“职业人”的优秀职业素质表现在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中社会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具有很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具体说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与其所从事职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及交流能力、快速学习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物流企业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的应用对物流基层管理岗位的人才提出新的要求:

1.熟悉WMS信息系统的规范操作;会使用条码和RFID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与管理;能利用数据交换技术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数据传递。

2.会操作电子标签拣货、语音拣货、自动分拣等物流智能设备。

3.能进行物流标准化作业。熟悉物流系统内包装、托盘、周转箱、储位、物品编码、单证编码标准。

4.掌握物流业务流程,具备单证数据分析能力。

5.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安全意识和绿色环保意识。能合理使用新型物流包装技术和材料,促进包装减量化和循环使用频率。

三、培养物流管理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物流行业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授知识已不再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优势,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则成为目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当学生面对网络这个海量信息库时,教师在知识层面将毫无优势可言,人才培养必须在知识和技能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才是人才培养的重点。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如下:

1.物流人才培养规格不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新要求的问题。现代物流产业不再是仓储业和运输业的简单组合体,而是融合配送、货运、仓储、信息和金融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具有系统性和一体化的特点,常常跨职、跨地域、跨行业运作。物流企业现在面临环境复杂,客户要求一体化服务、订单个性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对应的岗位是基层管理者,不光要自己会干活,还要能协调管理组织内部人员共同去完成任务,要求对岗位管理的理解要更加深入,要知道怎么干,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干。因此,课程设计中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关联度,为干好工作,解决问题寻找依据,这样遇到类似问题才能举一反三。另外,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而学生沿用传统的培养模式,仅依靠校内的师资和条件来培养学生,已经不能满足适应物流产业对物流管理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

2.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养成与能力的提升问题。高职学生大多没有真正接触过社会,对专业领域的认知非常有限,他们意识不到创新创业实践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缺乏独立创新的意识。互联网+的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颠覆性的变化,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大众创新、全民创业”,高职学生面对新的就业环境,大多数学生对未来职场环境及职业生涯规划很迷茫,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时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培养学生应对未来复杂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引导学生学好专业技术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具备能快速适应行业企业环境变化的能力。

3.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不足的问题。我们在校园里看到很多高职生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我们希望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高素质的、和谐的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是要在整个的培养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去影响,如果现代职业教育不能从更广阔的视野去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那么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或者说发展的张力必将非常有限。

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是由各行业的人才需求决定的,越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就越有价值。随着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其劳动力结构也出现了调整,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也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求得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是在分析行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变化和现行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别在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提出了“职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对培养适应现代物流产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有:

1.注重专业知识内容与技能培养方式的与时俱进。围绕产业发展变化做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岗位调整及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内容,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学生企业实习力度,在课程设计上强化物流信息技术应用、EXCEL统计分析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电子商务物流、冷链物流、跨境物流等内容,提升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

2.将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经营创新思维引入课堂。在互联网时代,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科学技术日益更新,企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其中,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管理的创新则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在管理层面要充分运用创新思维,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企业管理方式。将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经营创新思维引入课堂,现代物流企业经营出现新的模式,随着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作业的方式方法发生很大改变,管理创新就是通过流程优化,充分发挥物流各环节的技术优势,实现物流服务的创新。学生管理思维方式的改变,对就业或创业都奠定良好的基础。

3.立足对人的培养,强化育人职能。近年来,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了素养的提高,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既成“才”,又成“人”,成为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及过硬职业核心能力的“做事”和“做人”统一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五、物流管理专业“三线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物流行业用人需求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了解不同企业经营模式、管理创新和技术应用,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规格和要求,协商校企共同育人途径,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物流企业经历多年的转型升级,已经从劳动密集转向技术密集,物流企业提出了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的要求,为适应企业的转型,要求培养的人才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具有很强的岗位转换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创造发明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主要解决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两个根本问题,同时还必须考虑培养学生的就业弹性与继续学习能力。

1.优化核心课程。课程研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在依据行业变化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仓配中心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模块化设计,优化精选专业课程培养模块,更新丰富专业知识,设计实践教学项目,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2.丰富实践教学。在提倡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与行业领先的天猫菜鸟物流、苏宁物流、顺丰速运等大型物流企业深入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装备资源,探索企业认知、在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层次灵活的实践教学项目,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3.注重创新培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物流行业不断创新,将物流服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大数据应用等通过案例的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提升人文素质。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文素质培养,除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人文素质通识课,在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中引导学生价值观、职业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孟林丽.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标准分析[J].中国市场,2015,(1).

[2]李明明.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

[3]李蓉.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物流科技,2010,(9).

The Research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ial Transferring and Upgrading

MIAO Ai-hua

(Shandong Polytechnic,Ji'nan,Shandong 250104,China)

篇2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物流职业教育;现状;对策

0前言

据阿里2015年不完全统计的物流数据显示,淘宝网站“双11”当天生成的物流订单数4.67亿,和前年数据相比,韵达、圆通、申通等快递公司的物流量均翻倍,然而并没有发生类似之前快递“爆仓”的问题,有人认为是配送效率提高的原因,事实上是大数据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淘宝数据应用发展的四阶段:被动响应—2007年前;主动变革—2008-2010;优化完善—2011-2012;数据驱动—2013。由此可见,大数据应用对物流管理的作用不容小觑,而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物流职业教育的相关对策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大数据时代

所谓的大数据(BigData),最初是由全世界知名公司麦肯锡提出的,强调大数据是下一轮竞争、创新及生产力的前沿,也就是就企业角度来讲,大数据应用是未来竞争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显而易见的,大数据具备海量性、多元化、价值性、快速性等特征,促使数据处理方式、处理工具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快速完善和成熟,并且大数据应用己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比如机关单位、教育行业、金融经济、科技研发等。纵观整个大数据时展历程,京东商城于2013年初启动云计算研发基地,并且组建了中国人大京东商城电子商务研究室,加强对电子商务大数据的研究分析。同年5月,申通快递于京交会上演示了新型信息化智能平台,可自动整理、分析物流数据,了解申通各快递站点的经营情况、业务发展等。

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物流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菜鸟网络的发展规划,未来将建立一个能支持网络日销售额300亿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实现全国各地24小时送货上门的目标。这种智能物流骨干网络就是大数据在物流行业的一大应用,势必会导致物流行业格局变化,给各大物流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由此可见,物流行业要迅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夯实企业的实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事实上,菜鸟网络除了给物流行业带来威胁和挑战之外,还创造了一定的机遇,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打开了大数据人才缺口。据麦肯锡的预测报告显示,至2018年美国大数据分析人才缺口将高达15万~20万。而且这些大数据人才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数据统计能力,还要将海量的物流数据转变为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大数据的真正的价值意义是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物流快递行业的各环节都会产生大量数据信息,如何利用大数据来整理归纳、分析总结海量数据,从而掌握各运营站点的经营情况、业务发展等是需要企业高度重视的。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决策可以提高物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尤其对一些特定产品来说,对时间、新鲜程度的要求很高,通过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商品流通速度,降低商品积压,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目前,传统物流专业教育更倾向于培养构建物流体系、经营管理物流企业等方面的高质量人才,而大数据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数据分析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这就对物流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单纯的IT技术人才已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发展所需,能将技术和行业有效结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才是大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物流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3国内物流职业教育的现状

尽管大数据时代为物流职业教育创造了改革机遇,然而目前的物流职业教育体系仍难以满足需求,这是由于国内物流职业教育自推行以来虽小有成就,但依旧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如下:(1)学科构建不完善,物流职业教育理论体系不够完整;(2)教学设施陈旧,科研实验室相对较少,难以保证教学效果;(3)教学模式落后,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课程冗长无味,传统灌输式教育抑制了学生的创新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4)教材内容滞后行业发展,课程之间知识点重复,缺乏有关物流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内容,整体质量偏低;(5)考核评价体系落后,学生过于追求理论成绩,期末“临时抱佛脚”现象严重;(6)教师团队学术和实践能力不平衡,尤其是年轻教师没有物流企业工作经验,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不多,难以提供给学生最有实际价值的信息。

4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物流职业教育模式

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针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对物流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流职业实践性非常强,物流职业教育必须要立足于实践。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转变思维模式,重视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适当地借鉴国外成功的教学经验。比如德国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团队等方面都比较注重应用实践性,学生除了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毕业之后能快速胜任物流工作;英国则采取“工读结合、实践教学”的物流职业教育模式,即学生先去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并发现自我需求,再回学校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最后回到企业进行实践。国内在这方面值得推广的是络捷斯特公司推出的长风学霸赛,是面向全国中职、高职及本科院校的物流、电子商务与会计专业学生的一个在线学习与竞赛的项目,其中本科学生仅限于参加物流专业竞赛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里面受到很大的欢迎。(1)就业定位明确。对于国内各大高等院校而言,可结台自身特色和优势来细分物流职业教育,进行差异化物流职业教育,不需要培养出同类型的人才。同时结合自身的就业定位来制定教育培养计划,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物流人才;(2)重视校企合作。对此,各大高等院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发展与校外企业合作,根据行业性质来设计物流专业课程。比如上海同济大学就和建材业、快递业、电子产品行业等建设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可通过行业渗透来累积物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基地中,要迎合企业实际需要,在保证企业科研成果的前提下,适当加强学生的实践培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我技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物流职业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难以实现的,要将学生放到企业之中,在真实的物流工作岗位上让其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来分析和研究企业本数据,为企业大数据分析提供一定的辅助作用,这样才能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4)开展校企科研合作训练计划。高校可多开展一些物流设计大赛的训练计划,企业提供科研课题,高校组织学生组队参加,某种角度可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还可为企业提供一些独特的创意和想法。另外,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也可安排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双向培养模式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提供教师企业实践学习机会。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在保证物流教师具备充分的行业经验的前提下,才可有效改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让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有趣,强化教学效果,同时还能解决企业科研难题,发展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从而保障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资源;(6)重视实验基地、物流图书馆的构建。开展科研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实验室,各种模拟仿真实验设备和网络环境,为学生建立物流网络、发挥创造想象力创造了条件,是培养大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要硬件条件。除此之外,物流图书馆的构建有显著的专业特色,便于科研教学活动的开展;(7)突出个性化教学。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基于大数据的线上实验室、物流图书馆为学生创建了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来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同时,高校学生可有选择的将学习信息公布出来,和教师、学生甚至专家进行在线交流探讨,实现互动学习模式。个性化教学模式除了能提升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之外,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有积极影响。5结语总而言之,大数据为物流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相对应的,物流职业教育也要有所改革来适应物流行业的变化,要立足于实践,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物流职业教育跟上时展的步伐,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全方位、高质量的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物流教育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3).

[2]魏宝红.基于铁路特色的物流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闭[J].陕西教育(高教),2016(08).

[3]叶丽青.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探索闭.职业,2013(14).

[4]刘振华.基于实践技能培养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时代金融,2012(14).

[5]刘刚.刍议中职物流专业教育模式改革[J]冲国校外教育,2012(02).

[6]周倩.浅析高职物流人才的专业综合技能培养途径[J].中国市场,2012(02).

[7]王永富.新时期广西高职物流专业教村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4).

篇3

大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物流行业正在经历低碳转型,需要大量掌握低碳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水平低碳物流管理人才。但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趋同,专业定位空泛而不清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不足,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在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中仅关注物流基本知识灌输,没有根据物流行业低碳发展的趋势对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增加低碳物流管理相关内容。因此,在物流行业低碳化发展迅速的今天,陈旧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物流管理岗位低碳化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必要开展低碳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同时,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根据外部企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特色和传统进行准确定位,顺应全球物流行业的低碳发展方向,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独具竞争力的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并促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一方面,只有培养具有低碳发展意识,和低碳物流管理基本技能与素质的高层次低碳物流管理人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物流行业的运营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另一方面,目前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缺乏专门的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低碳物流人才需求。在此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若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增加低碳物流相关内容,将能够满足物流企业对于低碳物流人才的需求,为我国物流行业培养更多适应低碳物流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并进一步促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良性发展。

二、低碳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构思

1.适应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为了适应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必要对原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主要可采取以下手段:

(1)通过“打通原有课程、减少重复课程、增加缺少课程、课程内容分类,提高选课弹性”等调整方式,在原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增加低碳物流管理相关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补充。

(2)构建以“低碳物流”为特色的“课程群”式教学模块,以满足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需求。

2.适应低碳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有必要对原有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增加低碳物流管理相关实践内容,以保障高校培养的低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1)改革原有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课程设置中增加低碳物流管理相关内容,创建适应低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型实验教学中心平台。

(2)在毕业设计中强化物流管理的低碳化运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3)在“第二课堂”、“导师制”等活动中,积极挖掘开发低碳物流管理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扎实培养高层次低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4)结合科研、面向社会,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培养低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5)融课外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为一体构建多模块立体式低碳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3.高水平互补式低碳物流管理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培养原有教师和引进高水平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对低碳物流管理教学团队的人员设置进行补充与提升,建设高水平互补式低碳物流管理教学团队。

(1)按照“以人为本”的思路,采取多种手段积极鼓励物流管理专业原有教师在自身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方面增加低碳经济管理和低碳物流相关内容,培养掌握低碳物流行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

(2)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引进工作中,对低碳物流管理研究方向的青年博士和高层次科研人员进行倾斜,吸纳更多的高水平低碳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对教学团队的教师科研与知识结构进行补充。

三、结论

篇4

新常态互联网物流业转型信息技术

前言:所谓新常态就是指,从正常状态转变为不正常状态再重新回到正常状态。新常态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通过对经济环境调节完成对传统经济快速转型,实现经济高速发展,最后稳定成为常态经济结构。新形态经济转型关键在于要对经济结构框架进行产业化转型。通过对经济模式转变完成不稳定状态过度,实现新常态经济结构。从而使物流业得到有效发展。

一、物流行业现今发展状况

物流业包含运输行业、仓储行业、货物发送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物流行业是当前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物流行业目前交易涉及行业比较广,促进了大量社会人员就业,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对促进生活生产以及拉动消费作用巨大。

目前我国物流环境不好,物流单价过高以及业务配送非常分散,导致货物到手速度慢,严重影响客户物流体验。同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差,物流长途运输慢,导致货物经常无法在约定时间内到达。铁路、公路以及港口设施建设不够全面无法及时将货物进行配送,所以应对铁路、公路以及水上运输扩大建设规模,加大对运输路线基础设施投资。通过降低运输时间,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同时当前物流行业还面临无法精准投递以及实现货物迅速摘取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物流行业没能和互联网行业进行有效结合。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约占15%,较前几年有所提升,说明物流行业目前在国民经济地位上正在上升,经济竞争能力正在提高。同时也代表着我国对物流产业需求加重。从供给角度上讲,调整物流产业结构,加大物流运输力度必须快速提高。通过对产业跨界融合,提高物流行业经营效益,对交易平台进行整合,从而对物流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使快递行业和快速运输以及物流货车对市场份额进行互相细分渗透。

二、物流行业依托互联网转型措施

1.学习优秀仓储物流模式,创建分布式仓储

现代物流行业依托的就是对于经济和时间点平衡完成经济利益把握。通过降低物流运输时间,能够有效节约路途运输成本。建立分布式仓储,实现商家仓库能够直接送达物流分拣中心,从而以最短时间进行配送,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

在物流配送过程当中,第三方物流经销商与商家需求相合作,从而快速满足消费者产品需求,能够有效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因此加大自建物流实现物流仓储一体化,并通过降低物流采购以及运输时间,可以使分布式仓储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举例来讲,比如京东在分布式仓储做的就非常好,京东通过在各地建立物流仓储,实现运输路线最短化,完成快速物流运输,能够大大提高客户物流体验,使京东在物流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2.制定规划科学有效的物流发展路线

若想使物流行业能够长久发展,需要对物流行业整体运营结构以及整体运作状态进行合理科学规划。通过对物流运输仓储内容做拓展规划来开展物流业务,能够有效避免物流运营结构与物流实际操作情况发生冲突。因此在物流发展制定计划中对物流行业人员配置,以及运输仓储提前做好计划。从人员配置到运输配置再到快递中,完成对物流业长远发展路线既定。实现物流战略角度下设计科学、高效物流配送计划。

通过将B2C直接拉进物流行业中,加快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与物流行业相结合,加大对互联网技术投资,建立第三方物流行业考核内容,并对物流行业进行考核,实现物流运输便捷化、高效化、快速化。

3.优化配送环节,降低物流费用

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要想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应当在货物或是产品下单时,物流公司能以最快速度完成对货物挑选并装车,通过对互联网技术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分拣中心货物选择时间,并以最快速度进行货物运输。

在货物运送途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运送路线,实现最短路线运输从而降低运送成本。并且在运输中可以有效降低多辆车辆装半车货物同跑一条线路现象,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注重货物配送优化,减少运输过程空跑现象,从而减少物流运输成本。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精准销售,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对货物高效选取,降低人工成本同时还能够提高货物配送速度,并对商家以及订单进行准确判断物流路径,降低物流行业运输成本。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物流企业运输利润。

三、新常态下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物流行业在未来发展中,将会降低对仓储的使用率,以及减少不必要长途运输服务。未来物流行业会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专业精准定位,从而实现在配送过程中根据客户不同精准需求,满足客户相应物流服务,尽可能完成现代化物流运作。

同时在现代物流贸易过程中,在配送当中应加强多方运输合作。现代物流行业发展需要各物流企业能够共同合作降低运输成本。在配送时可以根据不同地区选择不同配送手段,以此节约在运送过程当中长途消耗成本和采购成本,降低物流运输风险,使物流企业能够共享收益,从而创建更合理有效物流发展途径。

最后物流发展离不开电商,在新时代下随着信息化发展,物流仓储转运在电商发展下实现了高效利用。解决了长途运输成本高,物流运输速度慢,货物选取能力差等问题。

结语:物流行业产业规模发展迅速,目前发展已步入新阶段.但是我国物流行业当前发展水平还远远不如发达国家。解决当前物流成本偏高,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是实现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有效途径。降低物流总费用占国民GDP比值,提高物流行业运营水平,创建统一物流标准,可以有效降低迂回运输资源浪费情况。同时多建立现代化物流仓储以及实现多式联运和转运物流技术。对物流区域进行有效部署,提高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俊红.新常态下区域物流发展差异与协调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7(05):56-59.

[2]张天琪,胡军珠.“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36):12-14.

篇5

【关键词】物流服务;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增多,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自动化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对于管理者而言,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谨慎考虑每一个决策。在对B2B、C2C服务模式的特性与共性研究基础上,对物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通过确定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维度,在不同模式下,对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在这一背景下,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出现满足了物流服务的需求,管理者也将计算机仿真技术用于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提高了管理质量及服务质量。

1计算机仿真技术与自动化物流系统概述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对研究对象应用数学模型进行模式,实现对研究对象了解的目的。对于计算机仿真技术而言,包含的学科内容比较多,如控制、多媒体及计算机技术等,属于多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现阶段,人们也越来越多的会应用到计算机仿真技术,其发展潜力非常大。尤其是在一些研究对象对人体有危害或自身存在危险性中,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都能解决。如核电站、宇宙飞船等研究。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是行业发展的基础,而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应用,能够促使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自动化物流系统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集合了光、机、电等技术,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作业。该系统属于综合性计算机集成化物流管理系统,包含自动化高架立体库、自动引导车及往复式穿梭车、自动化输送、逻辑控制等系统。

2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的步骤与方法

2.1仿真软件的选择

现阶段,市场中的计算机仿真软件种类非常多,适合物流系统仿真的软件数量也特别多,不同软件具有不同的特点、优势及局限。因此,在对物流系统仿真软件进行选择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尽管仿真软件的种类较多,但其主要模块的功能都是一致的,主要包含以下模块:①Conveyer。仿真系统的速度、斜坡及宽度等参与均由该模块设置,由滚筒传输、非积放式传输及含积放式系统混合构成,其功能非常强大。②PathmOVer。在往复穿梭车、自动引导车及升降机等模型汽车中应用广泛且效果较好。③AS/RS。模块主要功能是自动存取,仿真系统自动仓的确定按照货架参数的选取实现。④Kine-matoc。对物流系统运行过程进行模拟是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对对象的自由度、运动方向等在仿真模型中定义,保证实体动作的详细模拟,如码盘动作、机械臂动作等。⑤BidgeCrane。机械臂的移动由该模块控制,实现对获取的拾起、下放等操作。⑥POWerFree。与Conveyer模块的功能基本类似,都是对目标对象进行控制,不同之处是该模块主要针对的是悬挂在空中的对象。⑦TanksTIPes/Trains。主要针对气体、液体等物体进行处理,如配置、传输等。⑧AutOVie。用户可通过模型自定义相机的移动和场景,对高质量画面进行采集。同时,用户可对相机进行设置,实现采集画面的逼真,对图像可进行平移、缩放等处理。⑨Autostat。对仿真结果进行收集与分析,按照用户既定目标,给予参考方案,如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案。对仿真系统进行合理选择以后,就可以进行具体操作,

2.2建立仿真模型

按照系统工作流程与实际工作需求,对系统仿真模型进行构建,并对仿真系统相关运行参数进行确定。仿真模型建立以后,要进行逻辑控制程序的编写,依据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工艺流程、物料流动过程及逻辑控制过程等仿真系统在对物料自动处理时需要的时间,对逻辑控制程序进行编写。

2.3仿真系统运行

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对物料出现的时间频率依据物流系统实际需求量进行计算,在物流自动化仿真系统中直接输入计算出的值,就能够对该仿真系统进行运行。根据物流系统生产班次,决定仿真系统的运行时间,二者的对应的关系,也可按照大物流系统来模拟。

2.4仿真结果优化分析

按照该仿真系统的运行结果来看,需要对无流量是否满足需求、流程是否畅通、系统是否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对无流量是否满足要求按照数据统计结果能够直接判断。与传统的物流方式不同,商务物流整合了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资源。商务物流在我国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当前商务物流模式主要包含B2B、C2C两种。企业对企业的商务物流采用B2B模式,主要针对企业电子商务物流进行研究;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商务物流采用C2C模式,主要以零售电子商务为研究内容。本文结合两种服务模式的特点与共性,设计电子商务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为物流方案的科学、合理建立提供依据。

3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在通信、电力、生物、化工、交通等诸多行业和领域内,对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在更多的领域内必然会有更多的应用。在物流服务中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手下要对电子商务两种常用模式的特定与共性进行研究,B2B与C2C二者的共性主要表现为:在物流服务的内容方面二者是类似的;特性表现为:B2B是针对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而C2C是针对消费者对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将两种模式合作应用,能够使产业链更完整。在自动化物流仿真系统中,可对参数输入进行改变,实现对生产情况及波动进行仿真,模拟对系统带来的冲击,避免一些无法预料的因素出现,对系统堵塞可直观、形象的给出解决方案。能够在系统未投资建设前,就能够对自动化物流系统的生产信息及实际流程进行全面了解。现代物流产业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因此在物流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对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全面分析,对所涉及到的各类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集合相关评价指标构成评价体系,实现不同模式下评价内容的不同。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要坚持遵循中心、重要、基本、关键及必要五大原则,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合理。本文对整体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制度及物流服务质量评价量表进行参考,对评价的维度与模式从便利、可靠、响应及关怀四个方面确定,实现度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的跟东与定位定价,促使我国物质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篇6

关键词:物流外包 现状 模式选择

一、企业物流外包的发展现状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使得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那么在此背景之下,一些成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应运而生,如DHL/Exel、Kuehne+Nagel、Schenker、UPC、Panalpina、C.H.Robinson、TNT、Schneider、NYK,等等。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后,第三方物流以及企业物流外包的概念才流入到我国并认可,所谓的物流行业,就是在仓储、运输以及配送等服务集为一体的一种新兴行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企业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对外购买物流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在外资企业的加入和经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多方面紧迫的局面下,使得我国企业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

二、物流外包的作用

1.降低企业的成本

企业采取物流外包的形式除了可以对流通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外,还可以借助节约来对企业内部的投入进行最大程度的降低。对企业的费用达到最低,进而减少企业的资本积压。企业选择物流外包模式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会根据购买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每个环节进行测评后制定来通过调整利用率而降低企业的相关费用,保证企业从分离费用的结构中获取一定的利润。另外,根据对企业的用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可以看出,很多企业都解散了自有的车队而选择物流外包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减少固定费用的支出,同时不但可以节省了购买运输汽车的费用,还会节省发货系统、仓库存储等一系列的费用。

2.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服务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现阶段的发展状况来看,企业采取物流外包的模式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严格按照科学的管理办法而执行的,该类型的企业除了要避免经济市场所发生的意外而导致的风险外,还必须制定严格的物流管理系统,进而保证货物能够受到实时检测,提高供货精度的目的。另外,企业采用物流外包的模式后,就会从原来的直接面对多个顾客转变为一对一的关系,这样就会避免企业与众多顾客直接打交道的局面,进而达到简化关系网的目标,使得企业可以将注意力全身心的转移到生产当中。

3.分散企业风险

假如企业选择自己运作物流,就会面临两大类风险。其一是投资类型的风险,其二是存货类型的风险。而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的模式,就会将这两种风险转移到物流企业。具体来说,企业要想对顾客的购买需求提出做出最快的反应,就需要大量的存储货物,这样必然导致企业由于提高库存量而占用大量的资金。另外,由于企业的重点研发对象是生产,而配送的水平存在着一定的限制,那么为了更好的服务客户,就需要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专业的配送,进而减少企业内部的库存量,最终达到降低企业资金风险的目标。

三、企业物流外包模式的选择

企业在对物流外包模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企业实施物流外包的必要性,还需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物流外包模式的,对外包模式也要选择适当的模式,其中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业务外包模式

部分业务外包模式也被称为专项业务外包模式。也就是将企业内部中的一套完整的物流管理工作中的其中一部分交给第三方物流行业来进行管理,而其余的部分还是由企业进行管理。例如,可以将企业中的物流规划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而企业自身还是负责运输和仓储等服务。这种部分业务的外包模式有助于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情况来适当的采取执行的策略,并且具有易控制性。

2.整体业务外包模式

这种整体的业务外包模式是将企业内部的所有物流业务全部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而企业不再管理物流的工作,企业只是作为物流整个过程的协调者。例如,企业将物流设计、物流信息系统的制作以及物流规划等全部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全权管理。这种整体业务外包的模式有利于企业发展核心业务而放弃非核心的业务,进而提升企业自身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流外包模式需要对外部的环境以及服务机构进行详细的调研。

3.复合业务外包模式

该种物流外包模式是将多项物流的工作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管理。其中可以将多项外包业务同时交给一个企业来管理,也可以将多项业务分给不同的企业来管理。这种符合业务外包模式有利于健全物流的服务体系,并且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企业物流管理的压力,保证了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去管理企业中的核心问题。

四、企业物流外包的实施步骤

在确定了物流外包的模式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实施,其中包含着以下几方面的步骤:

1.确定外包业务

企业要想进行物流外包,那么首先需要对什么是物流外包进行分析,在此基础来对企业中的每个过程是否适合外包进行分析。现阶段我国针对于第三方物流机构承担物流外包并没有过多的法律规定,那么企业在确定外包业务之前就需要考虑到企业的安全情况,当前物流的业务主要包含物流规划、物流设计以及货物运输等方面,企业在确定外包业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不能将企业的核心部分外包出去,保护好企业的产权。

2.选择外包服务机构

在对想要的外包业务进行确定后就需要对什么样的外包机构进行选择,其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就需要对服务的价格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某项物流业务以后,那么必然会对外包成本进行承担,假如物流外包成本过高,那还不如企业自身承担物流服务。另外,还需要对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信誉进行调查,其主要原因是这种行为对于企业物流的整个系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物流信息的管理系统来说,该方面是属于企业的商业机密,假如选择了信誉低的企业就会发生信息泄漏的情况,进而会对企业产生一些不利的因素。总之,累死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是不适合外包的。

3.确定外包方式

紧接着就需要对外包方式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外包方式的选择是和第三方的物流机构有关的。现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包含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流,例如全球范围内的货物运输等,其中有空运和海运;第二种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企业,例如我国较知名的中海物流、宝供物流以及中远物流等;第三类是属于专家类型的服务机构,它们的主要用处是为物流计划提供可行的策略,其中主要包含了物流业务人员的培训、对企业物流中的规划以及完善物流信息系统等。但是这三种物流类型并不是相对独立的,企业在物流外包的过程中很可能运用到其中的两种甚至三种。

4.外包实施与提供相关服务

通过对外包模式的确定后,就需要对企业物流外包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施服务进行规定。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和企业自身的物流部门没有任何关系了,而是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给予第三方物流以辅助。其中主要包含着两个方面:其一是需要对企业物流外包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在双方合作之前先签订合同以保证委托关系顺利的进行。在此背景下要对物流中的环节进行审核,最终达到安全、迅速实施的目的。其二是企业自身的物流相关部门需要在信息以及资料等方面给予宝珠,达到“双赢”的合作模式,最终实现物流外包的顺利完成。

五、完善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的对策

1.加强现代物流认知

要想完善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的流程,首先需要对加强对现代物流的认知,彻底了解物流行业的重要性。外包物流类型的企业中的需要对传统的运输理念进行更新换代。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多的从广告中看到了国外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而针对于国内的物流企业的宣传力度很明显是不够的。虽然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但是具有自己网站的物流企业还不算多。此外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还存在着宣传手段单一、宣传创意不够等因素。所以需要从第三方物流的宣传力度入手,在宣传的过程中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大力的宣传具有自身特色的各个方面优势,最终达到有助于物流企业经济发展的目的。

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灵魂,增强现代物流的竟争力,离不开信息化"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有能力与客户之间建立基于Internet和EDI、Gis、GPS的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和电子物流等在企业中的应用,它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及时跟踪货物的运输过程,掌握库存的准确信息,从而合理调配和使用物流资源。

另外,我国当前为企业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始阶段,因此需要对其物流设施进行规范。在对我国物流通道进行规范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以及道路相关部门对信息系统、交通系统以及物流服务设施进行完善,最终达到提升物流企业运输效率的目标。此外还需要对其所管辖的公路、水路和航空网络进行整合和整体优化,进一步与铁路网络接轨,完善公路与铁路交通运输系统的接口,使各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够链接为一个共同的、无缝的平台,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交通综合体系。

3.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从目前的物流行业来看,培训出专业性的人才在物流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流行业涉及范围逐渐扩大的背景下,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的物流专业的人才数量并不多,特别是物流高级人才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现象,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物流行业快速的发展。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尽快的对人才问题进行解决。首先需要加强对物流职业中的技能培训管理,严格控制证书的颁况。另外还需要科研院所和物流企业之间密切合作,进而达到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目标,实现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与培养,最终达到造就出一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为物流企业服务。

六、总结

通过对企业物流外包的模式分析后,可以看出在科技与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物流外包行业是一个可以提升物流的流通速度、节省企业存储的费用以及资金在途等相关的费用。总之,企业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采取物流外包的模式。同时加快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是建设我国现阶段物流中心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耿红山.从供应链看制造企业物流外包[J].电子商务.2011(01)

[2]马毅,郑连弟,阎卫东,付永生.企业物流外包选择规划问题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1(12)

[3]高波.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利益与风险分析[J].中国商贸.2010(09)

[4]徐婷.企业物流模式决策选择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10(10)

篇7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条件下,服务行业越来越多,并且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服务行业的经济效应,在当今社会必须要加强服务行业的发展。随着信息网络社会的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在很多的领域都获得比较广泛的应用。这为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通信技术 服务行业 重要性分析 实际性运用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息通信技术就已经出现,直到今天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社会转型以及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近些年,服务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异常重要的地位,信息通信技术在很多的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行业想要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必须要借助于信息通信技术。本文立足于信息通信技术对服务行业的重要意义,阐述信息通信技术在服务行业中的突破性的应用。

1 信息通信技术对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阐述

信息通信技术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在服务行业中应用信息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完善服务行业的服务模式,对其内容进行丰富,同时还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与水平,进而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全面综合性发展。总之,通信技术的应用对于服务行业的发展是意义重大的,下面对其具体的意义进行阐述:

1.1 有利于服务效率的提升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的服务行业也在不断的引进信息技术,其目的是加强对成本的控制,进而提高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信息通信技术作用于服务行业不仅可以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同时还能为服务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就酒店行业而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还能准确的掌握酒店行业的市场动态信息,进而在了解市场动向的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

1.2 有利于增加服务行业的就业岗位

信息通信技术在某种层面上促进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同时也促进了新兴行业的诞生,为服务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进而有效的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服务行业范围的扩大,使得计算机行业以及手机等行业岗位不断的增多,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1.3 有利于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我国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发展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得服务的内容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进而实现了我国服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2 信息通信技术在服务行业的实际性的运用

2.1 信息通信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

信息通信技术在某种层面上推动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家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就可以实现生意上的往来,这样以来不仅方便了商品的使用者,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使得金融行业更加朝着通信化的领域发展。需要明确的认识一点的就是,实现信息通信技术以及金融行业的优化,还能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纵观当前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背景条件下,我国的金融行业也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

2.2 信息通信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运用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比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除去旅游来丰富自己的眼界,进而获得精神方面的享受。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旅游行业可以帮助旅游者更好的实现跨国旅游,不需要再去考虑更多繁琐的旅游出行手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对自己比较心仪的旅游景点进行查询,甚至是预定酒店等,总之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当前,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相信对于我国的旅游行业而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

2.3 信息通信技术在商贸领域中的运用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针对服务行业而言,批发与零售是最要的服务行业,这两大主流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当前我国很多的服务行业基本上都是借助信息通信技术来发展商贸的。

2.4 信息通信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运用

物流行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从开始到现在其自身的发展已经相当的完善。不同于其它的行业类型,物流行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类型,集运输、配送以及仓储等功能于一身。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物流越来越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商家在发货之后,客户就可以在网上对自己的货物情况进行查询,实现物流信息的及时更新。现代化的物流行业只有借助信息通信技术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当前竞争力比较大市场上,物流行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实现电子物流的发展,通过提高服务的效率来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5 信息通信技术在新型服务行业中的运用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服务行业的转型,给我国传统的服务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服务行业的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创新,其服务的范围再也不受地域的限制,企业之间完全可以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进行信息的交流,进而形成比较全新的服务行业。

3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信息通信技术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我国的服务行业要牢牢的把握发展的机遇,不断的将信息通信技术引入到本行业当中,进而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实现服务行业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田为兴,何建敏,申其辉.标准经济学理论研究前沿[J].经济学动态,2015(10):104-115.

[2]马建,孙守增,芮海田,马勇,王磊,刘辉,张伟伟,陈红燕,陈磊.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中国公路学报,2016(06):1-161.

[3]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晓丹,崔玉敏.参照深圳“前海模式”加快发展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J].辽宁经济,2013(01):10-18.

[4]浙江省政协重点课题调研组.“智慧浙江”建设之现状与策略[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39-49.

[5]聂磊,张金隆.产业并购视角下的移动通信价值链演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06):54-59.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管理创新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的发展困境

(一)无法实现物流服务的全方位覆盖

物流管理作为贸易中的重要环节,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开始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开始向多领域方面进行发展。就目前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发展现状来看,仍存在发展不均衡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大部分物流企业都能够实现大城市物流服务的全覆盖,但对于部分偏远落后地区而言,仍存在许多地区是物流无法覆盖和到达的。在物流企业发展进程中,许多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转型,并不断开始扩大物流服务的覆盖面积,在各大城市中形成互相交错的物流运输网络,使我国城市地区基本实现物流服务的全方位覆盖。但由于我国不同地域经济水平和地理环境存在差异,许多地区受地形和交通的限制无法实现物流运输网络的覆盖,大部分物流企业不愿意降低经营成本在偏远地区设置网点,导致我国不同地域的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开始探究偏远地区物流发展路径,但由于大部分企业缺少基础根基,只是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进行发展,造成企业内部发展不均衡,还存在信息更新和获取速度较慢的问题,限制物流企业在偏远地区的稳定发展。

(二)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较晚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从事物流管理行业的工作人员付出大量工作精力,来夯实前期管理基础。这种工作特征对于刚步入工作的大学生而言,过于辛苦和劳累,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在物流企业发展,不但使物流企业吸纳人才困难,还使部分企业为维持正常的工作进展而降低招收人才标准,不考虑行业人才的专业性和素养,导致从事物流服务的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和素质较低。另外,由于大部分物流企业将管理精力都投入到货物管理之中,对于人才培养的投入相对较少,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缺少学习新技术的机会,无法实现自身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发展,造成在整体物流服务中工作效率和质量较低,限制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路径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管理智能化发展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物流企业要想实现管理创新,就必须加强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首先需要企业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入,可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与高校进行合作,转化先进管理技术为自主研发技术,加强对物流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其次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企业内部基础设施,逐渐优化物流管理系统和服务体系,实现物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最后企业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仓储、物力配送、物流管理工作之中,使各项工作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保障资源在各项工作中的流通,最大程度的保障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例如在进行物流运输路线规划时,为减少重复路线的出现,企业可在网络中进行路线的规划,设计和制定多条运输方案,并针对不同地区的道路特点进行大数据分析,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时间浪费,全面保障物流运输和配送速度。

(二)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物流管理人才是实现物流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需要企业重视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物流管理团队的稳定发展。首先在企业进行人才选拨过程中,要设立人才选入标准,对相关应聘人员的学历进行筛选,从根本上保障物流管理团队组建的科学性。其次在管理人员进入岗位之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可以利用以老带新的模式为新员工提供帮助,并为其传授一定的工作经验,使员工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工作技能和流程。最后企业要制定激励制度,利用物质奖励对阶段时间工作进步较大的员工进行奖励,激发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还可以提升工作薪酬和待遇,保障内部工作人员稳定的同时,吸纳更多社会上的管理人才到企业中,与企业实现同步的发展。

(三)发挥物流管理中政府的职能作用

物流企业要想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实现创新发展,需要政府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物流企业科学有序的发展。政府应出台有关物流管理的相应管理制度,为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发展提供依据,保障各物流企业在市场中能够相互协调,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针对当前物流企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需要政府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对不同区域内地设施和交通进行统一管控。联合运输、建筑等企业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商品的运输和配送提供更加优质的基础和外部环境,保障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快速发展。另外政府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物理管理制度,改善目前物流行业分区管理的现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标准,为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管理问题提供参考,全面完善物流管理的规范和监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的普及为物流行业发展带来全新活力,也为物流企业在市场中的崛起提供机遇。在这种背景下物流企业要重视自身发展,不断提升管理人才的技术和能力,建立更加健全的物流管理模式,从而实现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1物流企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作用

1.1对消费需求形成的影响

1.1.1通过消费数量拉动总需求

对商品需求能够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商品的价格,我国的物流成本长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在物流行业中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使物流成本的降低落到实处,从而进一步降低商品的价格,将需求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1.1.2通过消费方式的升级来提升消费质量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人们选择商品的方式,实现了对商品信息对称性的提升,使供需之间的沟通向着多维化的方向发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向消费者供给出商品的具体信息,能够降低消费者的时间成本,满足消费升级的具体需求,从而使消费需求的质量和结构得以进一步提升。

1.2对生产企业在供给上形成的影响

1.2.1可以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

生产企业在生产前端所应用的原材料是由物流行业所供给的,在供给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昂费用自然就计入了产品生产的成本当中,而在物流行业推行供给侧改革能够实现生产端运输以及储存成本的降低。

1.2.2可以实现企业的有效供给

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消费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特征,物流业能够较为及时的掌握市场的具体反应以及需求方面出现的变化。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市场细分化,把相应的信息反馈给生产企业,继而让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市场的需求动态,对产品的具体结构加以调整,从而提升企业的有效供给。

1.2.3可以将过剩产能加以消化

现代物流能够充分利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势,实现企业在库存方面的压缩,并且能够实现产品销路的拓展。利用网上销售和预订的形式将流通渠道加以拓宽,不仅解决了产品销售难的实际问题,拓展了销售区域,而且给订单生产模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发展战略规划的欠缺

如前所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小物流企业压缩成本、提高产品服务附加值以及竞争力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大多中小型物流企业,长期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市场地位和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企业管理团队素质参差不齐,重视程度不够,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科学的发展规划,从而使其在供给侧环境之下很难利用管理机制的完善实现自身良好的发展。

2.2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在我国,政府通常更加重视那些大型企业发展的进程,而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各方面政策上的扶持力度都非常有限,对其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制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规划与实施,很多地方政府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实质内涵和重要性,因此也就不能针对中小企业制定出具体的扶持计划,从而使得中小物流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环境之中很难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2.3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经历3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但在其运行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令许多中小物流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很难获取跟大企业同等的地位,很难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实力参与到公平的市场竞争之中,从而使得中小物流企业即使处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仍然面临着诸多未知的不利因素和实际困难。

3中小物流企业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的应对措施

3.1微观方面

3.1.1物流企业应重视并加大发展战略规划方面的研究

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逐渐加大企业内部发展战略方面的规划。企业如果没有长期的规划,只是始终保持同样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在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必然会被淘汰。而在国家推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企业要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创建出属于本企业的更为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聘用行业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加大对企业未来发展策略的研究力度,逐渐确定一个符合本企业自身特征的未来发展方向。

3.1.2物流企业应充分利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利环境,苦炼内功

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发展机会。管理人员应该对企业内部以往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加以大力的改革,抛除那些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形成障碍的因素,形成一种人人自律的良好工作环境。在公司内部制度上,应该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和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加以与时俱进的改动,确保其促进公司发展作用的实现。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模式以及管理制度方面的革新,才是推动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3.2宏观方面

3.2.1加大对中小物流企业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对中小物流企业扶持力度,就必须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政府有必要设置专门的中小物流企业政策性融资服务机构或管理渠道,在融资方面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政府担保或财政贴息,在政策方面可以考虑制定并实施中小物流企业特殊财税优惠政策或采取差别化利率政策。此外,还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广大中小物流企业提供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3.2.2推行基础设施标准化

目前我国物流运行中存在的诸如物流运行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非标准化有直接的关系,要解决物流领域中的种种问题,相关部门就要建立物流基础设施的最低门槛制度和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标准,明确提出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具体要求,将那些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标准不规范的企业从物流行业中剔除出去,并且对已有的物流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令其限期整改,以达到或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在逐步推行物流标准化的大环境下,有目的地正确引导中小物流企业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市场力量将没有达标的企业加以淘汰,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物流资源配置到那些高效率、有前途的物流企业中去。近几年我国逐渐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中小物流企业应该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在技术方面的改造,对那些能耗过高、整体状况过差的运输供给和机械设备加以更新,依靠大型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平台,实现分拣速度以及管理软件平台的提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体验以及服务的质量。

3.2.3利用“互联网+”加快对新技术的推广

在对供应链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其支撑,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物流的效率。政府应该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掌握并利用更为先进的物流实用技术。物流企业自身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新技术、新方法对于企业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性,从而主动掌握当今最先进的物流应用技术。在新技术、新方法日益涌现的今天,发达地区的一些物流企业通过融入“互联网+战略”,实现物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升级发展。经过这些物流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牵头,搭建起面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将货运资源加以高效合理的整合,继而开发设计出智慧型物流模式。正是利用当今“互联网+”新技术,已经有很多物流企业推出了一站式“门到门”的发货服务,实现了发货企业跟物流企业之间的链接,让运输的全过程更加的透明化、合理化。在“互联网+物流”背景下,仓储管理和仓储作业应该积极实施条码技术、EDI技术、ERP技术、物流信息跟踪等现代物流科技,让企业能够实时了解产品在供应链当中所处的位置,及时做出合理而有效的反应,提前发出预警,采取自动补货的模式,以降低商品库存,避免过高空架率,从而实现仓储安全、分拣精确、配货智能化以及运输过程高速化的物流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互联网+物流”新技术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建立起良好的物资配送体系和货运体系,积极倡导自动化设备的推广与应用,实现“产—存—运—销”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使得物流业在“新常态”化逐渐朝着高速化、多样化、智能化、标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2]。

3.2.4推进传统物流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当前传统物流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物流企业怎样由传统经营模式逐渐向现代物流模式进行转型。当前,互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大批融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新生物流企业正在悄悄地影响着传统物流业。无论是市场发展的需求还是自身转型的必经之路,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物流企业抵御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通过传统观念的实际转变,不断拓宽市场渠道,逐渐朝着生活性物流方面渗透,为中小企业提供出良好的服务。通过逐步引进新型的经营主体,包括外资、合资、境内独资等投资主体,避免行业垄断现象的出现。通过细分物流市场群,逐渐形成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通过主动疏通各物流节点,逐渐推进铁路、公路以及水路运输之间的对接。通过逐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市场化以及标准化方面的发展,将互联网技术充分的利用起来,建立起货运网络的相关系统,增强货运信息企业间联系的程度,以实现生产性物流运输以及仓储效率的提升。在“一带一路”构建中,应充分发挥铁路物流和铁路在速度快、网点广以及运输成本较低方面的优势,加强各个地区跟欧亚大陆之间的贸易联系。在推进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的同时,还应提升物流的服务质量,逐渐朝着智能化、集约化、标准化以及增值服务之类的高端服务门类升级[3]。

4结语

篇10

[关键词] 和谐物流 动因 不和谐因素 途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已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中颇具活力的新兴产业。近年来,中央要求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商界构建有序市场,作为重要产业之一,物流界更应打造公平、协调、诚信、有序的现代“和谐物流”,这样,物流业才能得到更好更新的发展。

和谐物流,指的是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内部与外部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一种物流形态。在这个定义中,我们首先强调其系统性,我们研究的和谐是物流系统的和谐,物流系统的优化运行离不开和谐。其次,强调其外部性。和谐物流不仅是物流系统内部要素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如与国家政策法规的和谐、与竞争市场和需求市场的和谐、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的和谐、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等。第三,强调其均衡性。和谐物流要注重仓储、运输、配送等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过分注重局部的优化将导致整体效率的降低。

一、打造现代和谐物流的动因

近几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可喜、前景可观,但是,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毕竟起步较晚,虽然速度发展很快,但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上,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当前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弊端主要有: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与区域封锁还比较严重;相关法规、规则不够系统、完善,导致竞争不规范、竞争不公平;诚信缺失导致合作不和谐、服务质量差;企业和资源整合还没到位,导致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小、散、差”的问题尚未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综上所述,物流产业竞争加剧的态势,诸多的体制、机制的弊端,以及诚信的缺失等正是打造规范有序、公平和谐的现代物流的动因。

二、现代物流行业中的不和谐因素

我国物流行业在运行中表现出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物流市场结构不完善,市场集中度低。目前来看,我国物流行业市场集中度依然较低,物流企业和资源相当分散。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专业化水平较低,一部分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无法占领足够的市场份额,条块分割严重,物流资源难以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无法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体系,物流市场整体处于一种割据甚至局部还呈现出零散的状态,与规模经济的要求不和谐。

2.行业进入壁垒低,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物流企业间过度竞争。第一,由于物流行业的特殊性和经济性,物流行业进入壁垒低。第二,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物流行业产品差异小,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等低附加值的服务上,而高附加值的服务如信息处理、流通加工、咨询服务、金融服务等则很少涉及。在物流行业中,中小型物流公司数量多,提供的产品具有同质性,容易出现过度竞争;大型物流企业集团虽然提供的产品具有差异性,但是由于其初始投资大、沉淀成本高,退出困难,同样也会出现过度竞争的情况。第三,客户要求物流服务质量越来越高,但其愿意支付的价格却越来越低,物流企业的利润越来越薄。面对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是同质化服务和价格竞争,这和“共赢”的竞争战略要求是不相和谐的。

三、实现现代和谐物流的途径

1.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现代物流业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化、信息化的行业,其涉及面广,涉及的部门多。在打造现代和谐物流的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为:

(1)制定可行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和物流园区规划来引导企业投资,扩大物流规模,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实现规模经济;(2)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为物流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提高物流效率;(3)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促进企业技术的升级,开展物流企业等级评定,重点培养大规模的物流集团,加强物流企业间的联合、重组,提高物流行业市场集中度;(4)加强法规制定,约束物流主体的行为,为物流的运行提供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5)制定规范化的物流标准,使物流运行有标准可依,使物流各环节的衔接更为顺畅,节约资源、提高效率;(6)政府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和沟通,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域限制,消除政策性壁垒,共同推进和谐物流的健康发展。

2.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作用。物流行业协会应组织行业内的企业加强行为自律,推广行业规范,建立诚信机制,给商家建立诚信档案,规范物流企业主体的行为,倡导“新平台,新契机,共建和谐物流”,推动物流企业的联合及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发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

3.加大供应链整合力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信息化程度整体上还处于较低层次,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应用范围有限;另一方面,自动化、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因此,要实现物流行业的和谐发展,必须强调横向一体化思想,加大供应链整合力度。供应链整合目的是统筹协调,互惠共赢,增强供应链的竞争能力,使产品在物流及分销过程中耗用的资源最少、效率最高,保证供应链和谐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