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易错点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欧姆定律易错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例题如图1所示,用粗细相同导线绕制的边长为L闭合导体线框,以v匀速进入右侧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在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M、N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为U,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U=14BLv

B. U=34BLv

C. U=BLv

D. U=12BLv

易错解法

同学在刚开始学习时,经常这样解题:

解根据导体平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E=BLv①

设每边的电阻为R,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4R②

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MN边的电阻为R,

两端电压为U=IR③

由以上三式解得 U=14BLv

最后选A.

正确的解法:

解根据导体平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E=BLv①

设每边的电阻为R,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E4R ②

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MN两端电压为路端电压,U=3IR③

由以上三式解得: U=34BLv

最后选B

分析过程

第一、从两种解法对比分析,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同学对路端电压的理解不到位,路端电压应该是外电路的总电压,而不是内电阻的电压,在本题中,MN边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则MN边就是电路中的电源,它本身的电阻就是内电阻,所以要想做对本题,需要理解好电路中电源和内阻由什么充当,内电压和外电压怎么求.这样才能做对.

第二、从含源电路欧姆定律角度进一步分析.从上边的分析来看,学生能够理解上边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但是学生还是不理解直接从MN求为什么不对,问题出在了哪里.

补充知识

一段含源电路欧姆定律: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连接这两点的支路上各电路元件上电势降落的代数和,其中电势降落的正、负符号规定如下:

a.当从电路中的一点到另一点的走向确定后,如果支路上的电流流向和走向一致,该支路电阻元件上的电势降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b.支路上电源电动势的方向和走向一致时,电源的电势降为电源电动势的负值(电源内阻视为支路电阻).反之,取正值.

如图2所示,对某电路的一部分,由一段含源电路欧姆定律可求得

UA-UB=I1R1-ε1+I1r1+ε2-I2r2-I2R2-ε3-I2R3

根据以上知识能很好地解决同学的疑问,可以解释为什么直接计算MN边的电压U=IR不对.正确的计算,应该是一段含源的欧姆定律,MN本身就是一个电源,它两端的电压应该除了内阻电压降之外,还要加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所以直接从MN边计算的方程应该是U=-IR+E,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巩固练习

例(选自2007年,山东理综卷)用相同导线绕制的边长为L或2L的四个闭合导体线框,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进入右侧匀强磁场,如图所示.在每个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M、N两点间的电压分别为Ua、Ub、Uc和Ud.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Ua

B.Ua

C.Ua=Ub

D.Ub

答案B

本文就一道路端电压问题,分析了学生易出现的错误,并从一段含源电路欧姆定律进一步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原因.从正反两面的分析过程、补充知识点的讲解再加上巩固练习,因此夯实了学生的相关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如图1所示,取小车和砝码(包括砝码盘)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mgM+m=mg1M+m=

F1M+m(前提条件:平衡了小车的摩擦力)

篇2

1 一道试题

1。1 试题呈现

2015年苏锡常镇二模卷第10题:将两个金属电极锌片和铜片插入一个水果中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某兴趣小组欲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甲同学用多用表的直流电压(0~1 V)档估测某水果电池的电动势,稳定时指针如图[TP12GW39。TIF,Y#]1中A所示,则读数为[CD#3]V;用多用表的欧姆×100档估测水果电池的内阻,稳定时指针如图1中B所示,则读数为[CD#3]Ω。上述测量中存在一重大错误,是[CD#3]。

(2)乙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电路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数据做出了[SX(]1[]I[SX)]-R图象,则根据图3,该水果电池的电动势为[CD#3]V,内阻为[CD#3]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TP12GW40。TIF,BP#]

答案如下:(1)0。84;3。2×103;不能用多用电表电阻档直接测电源内阻;(2)0。96±0。02 (1。6±0。1)×103

1。2 试题分析

本题围绕一个重要的电学实验――“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展开考查,具体涉及多用电表的读数及操作、实验电路的设计、图象法处理数据等内容。如表1所示。

[JZ][HT6]表1

[BG(!][BHDFG2,WK3,K10,K17W]

序号[]考查内容[] 易错点解析 [HJ*3]

[BHDG4*2,WK3,K10ZQ*3,K17ZQ*3W]1[]会正确进行多用电表的读数[]读电压时应注意量程(“0~1 V”),读电阻时要注意多用电表欧姆档刻度不均匀,还有读数应乘以所选的倍率

[BH]2[]会正确使用多用电表欧姆档[]用多用电表欧姆档测电阻时必须把电阻从回路中取出,因此不能直接测电源的内阻

[BHG4*2]3[]“安阻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到1/I-R图象是线性的,且图线的斜率大小等于1/E,图线的纵截距大小等于r/E

[BHDG2]4[]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单位要换算成国际单位(A和Ω) [HJ2mm]

[BG)F][HJ]

1。3 试题评价

本题用水果电池代替常见的干电池、铅蓄电池、手机锂电池作为实验对象,给人一种独辟蹊径、眼前一亮的感觉。水果电池取材方便、贴近生活、变化丰富,既适合学生进行探究,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育理念。

2 两处不同

2。1 实验对象

本题的实验对象变成了水果电池。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习惯性地选择干电池进行实验,这是因为干电池比较稳定,实验操作也较简单方便。实际上,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水果电池,在化学课“原电池”部分也学习过相关内容,所以对水果电池并不陌生。笔者在讲评课上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师:水果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生1: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水果酸,是一种很好的电解质,将不同的金属材料做成电极插入水果中,用导线将电极与用电器相连,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

师:如何判断水果电池的正、负极?

生2: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水果电池两电极必须存在金属活动性上的差异。本题中锌更活泼,所以锌片失去电子,其反应方程为Zn-2e-[FY=]Zn2+。电子经外电路流向铜片,由于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所以外电路中电流从铜片流向锌片,由此判断铜片是水果电池的正极。

师:水果电池的电动势、内阻与哪些因素有关?[HJ1。5mm]

生3:正负电极的活动性差异越大,水果电池的电动势越大。由电阻定律R=ρ[SX(]l[]S[SX)]可知,增加两电极间的距离,相当于增加导体长度,水果电池的内阻增大;增加电极插入的深度,相当于增大导体横截面积,水果电池的内阻减小。

2。2 实验器材和电路

由于实验对象发生了变化,实验器材和电路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时,通常选择学生电表(电压表0~3 V、电流表0~0。6 A)和滑动变阻器进行实验。由于水果电池的内阻很大(一般上千欧姆),为了便于读数和操作,选择电阻箱和微安表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 水果,电极:铜片、锌片,MF47多用电表,微安表:量程0~500 μA,电阻箱(0~9999 Ω),带鳄鱼夹的导线若干、开关、砂纸、小刀等。

实验电路及测量原理 实验电路如图4,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I(r+R),整理得

[SX(]1[]I[SX)]=[SX(]1[]E[SX)](r+R)。

作出[SX(]1[]I[SX)]-R图线,若图线的斜率为k,[TP12GW41。TIF,Y#]纵轴截距为b,则电源的电动势E=[SX(]1[]k[SX)],内阻r=[SX(]b[]k[SX)]。

3 三个追问

3。1 追问1(实验误差分析)[HJ]

本题中微安表也有内阻,因此会引起实验误差。用此电路测电池电动势与内阻,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是:E测[CD#3]E真、r测[CD#3]r真。(填“”或“=”)。

分析 若考虑微安表的内阻,不妨设其为rg,则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I(r+rg+R),整理得[SX(]1[]I[SX)]=[SX(]1[]E[SX)](r+rg+R)。作出[SX(]1[]I[SX)]-R图线,若图线的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则电源的电动势E=[SX(]1[]k[SX)],内阻r=[SX(]b[]k[SX)]-rg。与上面推导的结果相比可得:E测=E真、r测>r真。

3。2 追问2(实验注意事项)

为能较为准确地完成该实验,在仪表、导线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请依据水果电池的工作原理,提出一些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只需填写一项即可)[CD#3]。

分析 水果电池很不稳定,容易极化,因此电池电动势会明显下降,内阻会明显增大,因此实验中读数要快,每次读完立即断开开关。也可回答:用砂纸将金属片表面的氧化层磨去以增加其导电性;将所选水果切开,用小刀在其上划几刀以增加其导电性等。

3。3 追问3(实验思想方法)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水果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成员们通过讨论,得出了以下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水果种类、水果温度、电极种类、电极间距、电极插入深度等。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CD#3]。

分析 本探究实验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分别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4 四点策略

4。1 “会操作”打基础

研究近几年各地高考实验题不难发现,命题者越来越重视对基本仪器操作的考查。如2014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第10题的第1问,考查了用螺旋测微器测合金丝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旋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哪个部件?”真正操作过的学生会比较熟悉,反之则不容易得分。

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实验时,应特别关注基本仪器的使用。《考试说明》中所列的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等。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操作、正确读数。

本题中所考查的多用电表使用,还包括诸如机械调零、欧姆调零、倍率的选择等操作,假如在高考复习中让学生操作一次多用电表,完成几项测量任务,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4。2 “懂原理”是关键

高考实验题的命题往往是在几个重点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掌握这些实验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分析近五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如表2)可以发现,电学中常考的三个经典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以及新增考点“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分别出现在各年的试卷上。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进行实验复习教学时,应加强对实验原理的分析。同时,也要关注基本实验的变式,提升学生对实验原理的迁移应用能力。

本题考查的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可以用伏安法,也可以

[HT6][JZ]表2

[BG(!][BHDFG2,WK4,K18,K8W]

年份[]实验名称[]实验原理(操作)

[BHD]2010年[]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伏阻法”

[BH]2011年[]测量电阻的阻值[]“替代法”

[BH]2012年[]用多用电表探究黑箱中的电学元件[]多用电表的操作

[BH]2013年[]探究小灯泡的功率P与电压U的关系[]“伏安法”

[BH]2014年[]测量合金丝的电阻率[]“伏安法”

[BG)F]

用安阻法、伏阻法,甚至可以用伏伏法或者安安法,但是实验原理均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都是在用各种方法寻找方程解出E和r。因此,在复习备考时牢牢抓住几个基本实验,确保每一个的原理都了然于心,高考解题时就游刃有余了。

4。3 “能分析”促严谨

实验误差的分析也是高考实验题考查的重要内容。如2014年海南高考物理试卷第12题考查了用伏安法测量一电池的内阻,其中第(4)问“在你设计的电路中,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CD#3]”。熟悉的学生知道该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电压表不能看成理想表而引起的。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这就要求教师多关注误差分析,多对学生进行指导,而且笔者认为,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定性分析误差的来源”,还要启发学生“合理给出减小误差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中由于微安表有内阻,会引起系统误差,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可以得到E测=E真、r测>r真。其实,通过前面的推导不难发现,只要知道了微安表的内阻值,该系统误差就可以消除了。误差分析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很好地体现了物理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所以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4 “巧设计”提能力

高考实验题中的设计性问题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考查,这类试题要求高、难度大,对学生很具有挑战性。

设计性实验题一般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提出的目的和要求,并结合已给出的器材或背景,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由于设计性实验题开放性很强,在平时的复习中很难遇到一模一样的题目,所以教师更应强化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升学生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原理、方法迁移到新背景中的能力;同时重视基本物理语言的培养,学会用简洁明了的物理语言描述现象和阐述问题。

篇3

A甲在0~4 s时间内有往返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12 mB甲在0~4 s时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乙在t=2 s时速度方向发生改变,与初速度方向相反D乙在0~4 s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零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33.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体操比赛吊环项目中有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先双手撑住吊环,然后身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如图所示位置,则在两手之间的距离缓慢增大的过程中,吊环的两根绳的拉力FT(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及它们的合力F 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

AFT增大,F不变BFT增大,F增大CFT增大,F减小DFT减小,F不变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4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该平面内有AM、BM、CM三条光滑固定轨道,其中A、C两点处于同一个圆上,C是圆上任意一点,A、M分别为此圆与y、x轴的切点。B点在y轴上且∠BMO = 60°,O′ 为圆心。现将a、b、c三个小球分别从A、B、C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它们将沿轨道运动到M点,如所用时间分别为tA、tB、tC,则tA、tB、tC大小关系是( )

AtA< tC < tBBtA = tC = tBCtA = tC < tBD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无法比较时间大小关系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55.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负电荷由电势低的地方移到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一定增加B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从电场中某点移到无穷远处时,静电力做的正功越多,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越大C在同一个等势面上的各点,场强的大小必然是相等的D电势下降的方向就是电场场强的方向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6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该质点的初速度为( )ABCD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77.如图甲为磁感强度B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磁场方向垂直纸面,规定向里的方向为正。在磁场中有一细金属圆环,平面位于纸面内,如图乙所示。令I1、I2、I3分别表示Oa、ab、bc段的感应电流,F1、F2、F3分别表示金属环很小一段导体受到的安培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1沿逆时针方向,I2沿顺时针方向BI2沿顺时针方向,I3沿顺时针方向CF1方向指向圆心,F2方向指向圆心DF2方向背离圆心向外,F3方向指向圆心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88.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金属环竖直放置,环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开始时静止于最低点。现使小球以初速度v0=沿环上滑,小环运动到环的点时与环恰无作用力,则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点的过程中( )

A小球机械能守恒B小球在最低点时对金属环的压力是6mgC小球在点时,重力的功率是mgD小球机械能不守恒,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0.5mgR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914.如右图所示,N匝矩形导线框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轴OO′匀速转动,线框面积为S,线框的电阻、电感均不计,外电路接有电阻R、理想电流表A和二极管D。电流表的示数为I,二极管D具有单向导电性,即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无穷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框转动的角速度为 B导线框转动的角速度为C导线框转到图示位置时,线框中的磁通量,瞬时电动势为零 D导线框转到图示位置时,线框中的磁通量,瞬时电动势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多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09.在地面上方高为H处某点将一小球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随后(落地前)的运动中( )A初速度越大,小球落地的瞬时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B初速度越大,落地瞬间小球重力的瞬时功率越大C初速度越大,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越大D无论初速度为何值,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总是相同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110.如图所示,a为放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的物体,b为处于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的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d为高空探测卫星,若a、b、c、d的质量相同,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的向心加速度都等于重力加速度gBb的角速度Cc距离地面的高度不是一确定值Dd是三颗卫星中动能最小,机械能的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11.如图所示,图中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静电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B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C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何处较大D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31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有不可忽略的电阻,R1、R2、R3为三个可变电阻,电键S开始闭合,电容器C1、C2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

A仅将R1增大,Q1和Q2都将增大B仅将R2增大,Q1和Q2都将增大C仅将R3增大,Q1和Q2都将不变D断开开关S,Q1和Q2都将不变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13.在半导体离子注入工艺中,初速度可忽略的磷离子P+和P3+,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有一定宽度的匀强磁场区域,如图所示,已知离子P+在磁场中转过30°后从磁场右边界射出。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时,离子P+和P3+( )

A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之比为1:1B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3:1C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之比为1:2D离开电场区域时的动能之比为1:3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44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利用图中a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每条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由于不小心,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b所示,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15.在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16.纸带A上,打点1时重物的速度是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实验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7.已知大庆地区重力加速度大小是9.80 m/s2,请你分析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条原因即可)。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6用伏安法测电阻时,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总存在系统误差,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可以较大程度减小这种系统误差。选取合适的器材,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该实验操作过程的第一步是: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接1,调节滑动变阻器R1和R2,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尽量大些,读出这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1和I1。

18.请你写出该实验操作过程的第二步,并说明需要记录的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写出由以上记录数据计算被测电阻Rx的表达式:Rx=____________________。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720.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轨道AB,与半径为R的半圆形光滑轨道BCD相切于B点,AB水平轨道部分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半圆形光滑轨道在竖直平面内,B为最低点,D为点。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距B点x=3R 的位置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AB向右运动并通过点,已知E=mg/q,求小球经过半圆形轨道最低点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及其通过D点时速度大小。

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18如图所示, 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 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 kg, 木板的质量M=4 kg, 长L=2.5 m, 已知木板上表面光滑, 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20 N拉木板, g取10 m/s2.

21.木板加速度的大小;2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19相距L=1.5 m的足够长金属导轨竖直放置,质量为m1=1 kg的金属棒ab和质量为m2=0.27 kg的金属棒cd均通过棒两端的套环水平地套在金属导轨上,如图(a)所示,虚线上方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虚线下方磁场方向竖直向下,两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ab棒光滑,cd棒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为μ=0.75,两棒总电阻为1.8Ω,导轨电阻不计。t = 0时刻起,ab棒在方向竖直向上、大小按图(b)所示规律变化的外力F作用下,由静止沿导轨向上匀加速运动,同时也由静止释放cd棒。g取10 m/s2

23.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ab棒加速度大小;24.已知在2 s内外力F做功40 J,求这一过程中两金属棒产生的总焦耳热;25.求出cd棒达到速度所对应的时刻t1。19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解析

经过时间t,金属棒ab的速率(1分)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1分)对金属棒a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分) 即由图b可知:t1=0 时,F1=11N ; t2 = 2 s时,F2 =14.6N ,代入上式,解得:(1分)(1分)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等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点交汇命题.解题思路

由E=BLv、、F=BIL、v=at,及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与时间t的关系式,再根据数学知识研究图象(b)斜率和截距的意义,即可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ab棒加速度大小.易错点

本题中cd棒先受到滑动摩擦,后受到静摩擦,发生了突变,要仔细耐心分析这个动态变化过程.滑动摩擦力与安培力有关,呈现线性增大是解题的关键。19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解析

在2s末金属棒ab的速率所发生的位移 (1分)由动能定理得: (1分)又联立以上方程,解得:(1分)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等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点交汇命题.解题思路

由运动学公式求出2s末金属棒ab的速率和位移,根据动能定理求出两金属棒产生的总焦耳热.易错点

本题中cd棒先受到滑动摩擦,后受到静摩擦,发生了突变,要仔细耐心分析这个动态变化过程.滑动摩擦力与安培力有关,呈现线性增大是解题的关键。19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解析

由题意可知:cd棒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cd棒所受重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时,速度达到;然后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停止运动。当cd棒速度达到时,有 (1分)又 (1分)(1分),整理得(1分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等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点交汇命题.解题思路

篇4

1、时间安排: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

2、第一轮复习的形式:重点是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复习时要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法”;合力、串并联总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含有“类比法”。

总之,第一轮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对课本上的每一段话、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基本规律,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在复习中及时向老师提出,或向同学请教,以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做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没有准确的记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尤其在我校学生整体基础偏差的情况下。(2)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的理解等。(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第一轮:3月1日——4月25日,拉网式双基复习。

今年在这轮的复习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导引》、《榜上有名》这本资料为模板,《名师学案》为辅导。认真研读资料上的“知识清单”、“典例剖析”、“基础过关”、“跨越中考”必要时有针对性地翻阅教材,老师针对集中问题点拨,达到用最短时间、最佳效果来梳理“双基”,之后学生完成资料上的训练题,起到进一步巩固检测的作用。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专题复习:

1、按照知识点可以将初中物理分成力、热、声、光、电等版块,用知识树的形式把每个版块涉及的内容展现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样将有助于同学们将第一轮复习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

2、按照中考题目类型,可以分为选择、填空、实验探究(包括操作实验)、计算、信息综合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体会每种题型常见解题方法,使复习纵横交错,既练习了解题技巧,又能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另外平时要注意观察思考社会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为这些热点常常也是中考的热点。如“2008年奥运会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嫦娥一号卫星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等。

3、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的深挖细究,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同学们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深化对电学实验的理解。

1、时间安排:2016年4月30日至2016年5月25日

2、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分析我市近三年物理中考试题,结合试题编排,对各类题型特点,针对训练,提高解题技巧,重点知识系统复习。

3、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适当加大学生的练习量,但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

第二轮:4月26日——5月25日,分块复习及提高

以《中考说明》为模板,按照上边的各版块分类、分块复习和训练,提高学生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三轮复习:热点、重点知识复习,重新回到物理课本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在这一轮复习期间,可以将第一、第二轮复习中做过的易错题进行归纳、梳理,建立错题档案集,研究自己的错题,寻找自己思维或知识的漏洞,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1、2016年5月20日至2016年6月10日

2、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3、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7)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9)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总之,在中考物理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篇5

一、 打造知识网络,全面串联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力学部分重点考察物体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电磁学部分重点考查电磁感应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欧姆定律,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热、光、原部分重点考查热力学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电效应,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核反应方程等。

在冲刺复习中,应打破章节限制,抓住知识系统主线,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炼、梳理和串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使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高度系统化、网络化,让学生明确重点并力争达到熟练记忆.形成了知识体系,学生才能提高正确提取知识的效率有效地提高答题速度.

二、 强化实验

高考实验题以其灵活性和探究性成为学生高考得分的难点,因此冲刺实验复习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强化实验的“设计”和“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弄清基本实验仪器的作用和使用,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理解每个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物理实验的等效法,留迹法,放大法等,以不变应万变.

实验题的考查一般分两类,一类是课本的实验略有变动,另一类是以熟悉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在一个新的实验背景下灵活应用的问题。力电实验一直是高考实验的重点。

(1)高考力学实验《考试大纲》要求内容:长度的测量;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等。

(2)高考电学实验《考试大纲》要求内容: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测定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练习使用示波器;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要求会使用的仪器主要有: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在复习时要注重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应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原理及读数的复习;灵活选用实验器材,培养实验设计能力;注重对教材中基本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延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寻找共同点、构建物理模型

冲刺复习的过程要重视找相同点,将相同题型,相同知识点内容的试题进行比较归类,“建模”和“发散”思维,拓宽解题思路,达到解一道题会一类题的目的。在复习中要分析所研究的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理模型(例如小球能否看做质点,物体上抛的过程是否可看做竖直上抛运动)。

在建立正确物理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画图分析过程,找出过程特征,思考应用的物理规律,采用恰当的物理和数学方法(如函数图像法,往返对称法,矢量图解法,极值法等),列出相应的方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无处不体现对物理模型应用的考查。高中物理常见理想化模型有:质点、点电荷、单摆、轻绳、轻杆、轻弹簧、弹簧振子、电场线等;物理过程模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物理情境模型有;碰撞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皮带传送模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模型,运动的金属棒切割磁感线的模型等.

四、查漏补缺 全面清网

二轮复习要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同时要对照《考试大纲》的知识点扫除盲点。首先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掌握不扎实的,要继续给予关注,特别是易错、易混的概念,要让学生彻底弄清,不留知识死角;其次要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通过归类比较等形式,将分布在各章节内零散而又有内在联系知识串一串,沿着知识的点、线、面、体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从新的高度把握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融会贯通。

五、攻热点、联系实际

高考物理命题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反应科技进步,联系实际生活,透视社会热点等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因为这类试题往往能有效地考查《考试大纲》提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而且处理这类问题能直接反映出考生的科学素养。随着《考试大纲》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考试题与时事也越走越近。在高考前综合分析来自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十分重要。预测联系实际问题将是本年度年高考考察能力的一大亮点,所以不仅要关注教材知识,对社会科技的热点也应关注.当年的新闻很可能成为本年度高考命题的热点背景材料.

六、注重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后期复习过程中,除了进行学业上的辅导之外,更要重视心理辅导,关注学生心理.帮助学生降低过度焦虑、排除杂念,减轻患得患失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树立“我要成功”,“成功是我”,“必胜是我”的信念.

篇6

一、研习《课标》,用好《考纲》

中考命题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只要真正领会并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就能达到国家对我们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必须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复习工作。

中考《考试大纲》不仅仅是广大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还是命题人员命制试题的依据。因此,教师在复习备考前要认真研读。首先要了解各知识点考试的层次,使复习有目标、有正确的方向,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增强复习的效率。其次要认真研究样卷与题型示例,熟悉题目类型、试卷结构,以及各题目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和解题方法,并体会题目中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考查方式与考查方法,理解答题的规范。在领会《考试大纲》思路的基础上,确定或调整复习的策略,以及复习的重心。最后,要注意其中涉及的三个比例:试题难易比例、试题题型比例和试题内容比例,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复习,考什么复习什么,考多难复习多难,做到有的放矢。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要狠抓双基落实,突出复习备考的重点和主干知识,明确复习备考的主攻方向。

尽管中考越来越注重对能力的考查,但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仍占有很大的比例,且从每年的中考试卷分析中也可以看出,许多考生在这些基本试题上的失分也是比较严重的。因此,考生应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将所学知识由知识点到知识链再到知识网。在此基础上,把历年来当地中考试题中的必考点及频考点找出来,重点落实。综上,只要我们始终抓住《课程标准》这一要害,就一定能够在中考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创设理解、鼓励、宽松的环境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渊乘船经过险恶的深渊,浪花湍急,好像水在打旋。他见船夫操桨执舵十分自如,就问船夫这样高的技艺是不是平常人都能学会。船夫说:“可以。若是会游泳的人只要学上几次,若是会潜水的人,纵然他以前没见过船的模样,上了船来也能操纵。”这是怎么回事呢?颜渊就去请教孔子。孔子答道:“那会游泳的人,便忘了水会淹死人;那会潜水的人,更是视深渊为平地。没有了心理负担,自然学得快。”

孔颜对话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的智慧和才能从容地发挥,当然就会发挥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以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马斯洛把人的动机由低到高分以下几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关心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罗杰斯认为人在本性上最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当其它需要得以满足时,他就趋向于自我实现、充分发展个性。因此,尊重学生不仅仅是师德问题,还可积极利用这一点促进我们的教学。不只在学生取得成绩时要肯定的予以表扬,还要在平时创造性地推广到激励和激发学生的潜力上来。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校学习时,曾一度出现过松懈,他的数学老师在班上非常郑重地说:“我看能理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就在我们班。”说话时老师注视着陈景润。陈景润马上领悟到:“看来那就是我了。”从此他的数学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宽松活泼、理解鼓励的气氛,对学生无疑是一种更为有力的激励,它驱动的是学生内在的动力。在物理复习中,学生有的知识点毕竟有些遗忘,如果这时教师再紧紧逼问或通过较难的习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处于禁锢状态无法正常发散,将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提高自身素质保证学生复习质量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复习起着积极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复习教学观念的更新,还是复习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复习方法的改革与取舍,都将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会做;教师不具备的品质,也很难在学生身上培养出来。没有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就培养不出高质量复习效果的学生。

第一,教师必须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其敬业、勤业、乐业的精神对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积极探索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教师应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能够整体把握物理学的理论体系结构,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复习教材。第三,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科学方法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精心地设计和控制复习过程。

四、以课本为主,习题为辅

我们复习的目的是提高综合能力,而课堂则是复习的主战场,这就要求课堂上复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例如:我在复习浮力时,首先让学生打开书看曹冲称象的插图,从而联想到阿基米德原理,这种亲近自然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走近物理,并且印象深刻。浮力的所有的知识要点、实验和解题要领都在教材上,认真看一遍教材的有关内容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死海不死的插图,回顾一下知识要点和解题要领,理清浮力的知识脉络、各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列举如:煮饺子时为什么生饺子沉底而熟饺子浮在水面?等一些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来巩固曾经出现过或现仍存在疑点问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题在书外,而理在书中。

五、先理解知识,后记忆知识

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我们在复习时应重在理解知识,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否则就会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学习效果较差。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科学的精髓,一定要先设法弄懂,然后记忆。例如:对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功、电功率等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并记住它们的基本公式、适用范围、单位及换算、基本常数、实验目的和原理等,学生才能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解题过程中什么情况下用什么公式,才能运用自如,提高解题效率,因此适当记忆是很必要的,电学计算离不开公式,而掌握公式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解题速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把电学公式理解透彻并记“熟”了,做题时方能生出“巧”解来。

篇7

1.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决定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建立都与生活、生产实际密不可分,都要借助观察和实验手段得以落实、深化。很多概念、规律既具体又抽象,逻辑性、实践性强。所有的规律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如果条件不明确或者不具备,那么这些规律也就不成立了。物理学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也很密切。但物理知识又有别于数学知识,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如数学中的比例式a=c/b,可以说a与c成正比,与b成反比。但在物理中像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密度公式ρ=m/V,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等都不能按数学的思维去理解,必须进一步挖掘它的内涵。由于物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势必给中学男女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2.男女生在学习思维方面存在差异

俄罗斯科学家发现,男女思维的差异与大脑左右半球的发育程度有关。男女生在知觉、记忆、想象等思维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感知觉方面,女生的感觉性良好,嗅觉、触觉较敏感,听觉能力较强。男生则视觉能力较强,分析物理运动等空间表象能力优于女生。另外,在记忆力方面,女生偏重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而男生倾向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所以女生在物理概念、规律学习中多重记忆轻理解。在注意力方面,女生多定向于人,而男生多定向于物,更喜欢探究事物内部构造的奥秘。在操作技能上,男生多倾向物体定向,从小爱摆弄的玩具是车辆、武器、各种工具。女生倾向任务定向,喜欢的玩具多是布娃娃之类,所以男生较女生动手能力更强。在思维品质上女生倾向于形象思维,男生倾向于抽象思维。

3.男女生在学习心理方面存在差异

许多女生都有这样的想法:男生聪明,反应快,所以物理学得好,女生反应慢,不如男生是正常的。男生学不好物理是贪玩,女生学不好物理是笨。许多女生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一旦有一次物理考不好,就觉得自己学不好物理了,于是对物理采取放弃的态度。而男生遇到这种情况,会觉得是失误,下次肯定会考好。两种心理,导致学习成绩的差异。

4.男女生在学习方法方面存在差异

多数女生在物理学习中采用了不当的学习方法,其原因之一是女生记忆力较强,对概念、规律的学习往往停留在机械记忆上,不重视理解;不喜欢质疑,缺乏探索精神,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这些都使女生在物理学习中出现方法障碍。其次物理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许多物理现象要从实践中观察,在生活中亲自体验,然后再提升到理论,部分女生在动手实验这方面也做得不够。而男生恰恰相反,轻记忆重理解,有时他们并不能把概念、规律说的一字不漏,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喜欢探索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男生都喜欢动手实验,喜欢从各种工具、器械中摸索出一些规律来。

作为物理老师,如何看待这些差异,努力搞好物理教学,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既然男女生存在差异,我们就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展工作。

1.排除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

排除心理障碍是女生能否学好物理的前提。教师注意及时帮助女生进行心理调适,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首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女科学家的卓越事迹和巨大成就,其次以学校的女物理教师和同学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女生为例,从伟人到平凡人,破除学生“女不如男”的观点,让女生确信自己可以学好物理。再次在教学中照顾女生的思维特点,对较抽象、逻辑思维较强的地方节奏可以稍慢一点,同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问题提高女生思维的积极性,重视对女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对女生采用激励法,鼓励女生大胆质疑。在课堂上选取适当难度的练习,在训练中让她们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树立起学习信心。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女生学习物理兴趣入手,让女生乐学、主动地学。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引入、演示实验、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等创设问题情境,然后鼓励她们去探索、发现,最后解决问题,让她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自豪感和成功感,学习兴趣便会因满足而萌生和发展。

3.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应对女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她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她们的学习效率,使她们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对概念、规律的学习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概念的理解包括定义、性质、物理量的单位以及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都需要弄清,规律的发现、内容、适用范围及如何运用也都需要掌握,不能靠死记概念和规律的内容。课后应做一定的练习巩固知识,注意独立思考和各种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对练习中的错误要找出原因,及时弥补才能提高成绩。复习时教师要教会女生归纳、总结,将厚书读薄,理出知识的主线,使知识条理清晰,这样才能融会贯通。对练习、测验中同种类型的题目、易错的题目要注意归纳、收集,便于复习。

4.教师利用女生所拥有的优势进行教学也是帮助女生排除学习障碍的有效途径

女生的观察力较男生更敏锐、细致和全面,对具体事物的记忆较为准确,擅长形象思维,因此对一些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加以说明。

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四环三习主体地位实践能力

优化物理过程,就是要脚踏实地的在教学实践中,既重视知识传播,又重视方法指导、能力培养和心理调整,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知识是无止境的,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必要时还要“与之同渔”。要尽可能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乐学、好学、善学。

为了在物理教学中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物理教学效能,我们参照现代教学理论的新成果,兼收并蓄,根据我们所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的要求,设计并倡导一种新的物理教学模式——以课内外“四环三习”为基本形式。

根据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信息的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的过程,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教学设计必须为这一过程,特别是内部加工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此,我们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1.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

每上一节课,教师事先拟发自学提纲,提供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知觉进行感知,定向地摄取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

2.串联精讲——理解领会阶段

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一阶段是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规律,在领会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新知,并把新知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有序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理解,是提示事物本质的过程,在理解的过程中,将个别事物、个别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者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理解领会是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3.整理吸收——记忆贮存阶段

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创造安静环境,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

经过理解领会,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保持知识,习得知识,实现学习知识的期望。为了保持知识,就必须根据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同遗忘作斗争。

4.练习巩固——作业反馈阶段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各种类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习题,让学生进行同步练习。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教师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

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要经过练习作业才能巩固,它是检查学习结果,提高、充实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巩固知识的途径,一般是通过练习形式去强化知识。同时根据练习作业的水平,了解知识学习的结果,为教师和学生本人提供学习反馈。

为了使课内外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也为了保证教师充分利用课内的45分钟与学生进行双边交流,可将“自学探究”作为预习任务,在前节课末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教师在课内进行“串联精讲”之前,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进行检查提问或引导讨论。“整理吸收”和“练习巩固”也可以由学生在课外完成。学生在课外要做到“三习”,即复习、练习、预习,要求学生必须先复习,并建议采用追忆与整理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即“整理吸收”),然后再进行知识的外化,重点是完成本课题的同步练习(即“练习巩固”),最后根据教师展示的教学目标,对下一节课进行预习(即“自学探究”)。

这就是有序构建教学法的基本形式——课内外“四环三习”。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切实领会和理解有序构建教学法的特点,认真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就一定能够完成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

这术使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是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物理教学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使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做到了两个“优化”:

1、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充分做到信任学生,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让他们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等,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地流入学生心田,滋润学生成长,如“感应电流方向一楞次定律”一节,每三人一组,每组备有:原副线圈各一(外面有明显的绕向标志),导线若干,灵敏电流表,电源、电键、滑动变阴器、然后教师发下实验用的讲义,教师重点指出以下几点:

a)什么是原电流、原电流方向、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

b)原电流与原电流磁场的方向由学生自己控制;

c)每次实验时应明确其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d)感应电流方向由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向测出,教师应重点指出,电流从哪一端流入,指针就偏向哪一端;

e)在测出感应电流方向后,画出副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磁场;

f)根据作图结合实验中的具体条件,找出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电流磁场方向间的规律;

g)在实验小组内相互讨论总结出规律,先用自己的语言写文字结论,然后再与课本对照,并找出楞次定律中的关键字句;采用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效果能提高35%。

2、优化教学方法

篇9

学生自身接受知识的程度也跟不上?怎么办?正在我困惑、仿徨时,正好遇见了一件事。过两天宜兴市的教研员到我校进行工作交流,而当天上午初三老师就我有课,我很荣幸,多增加了一次与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上课内容《三、凸透镜》,这节课除了复习透镜相关的知识,还需要加人“凸透镜成像规律”,如果先花10分钟默写,那此节课肯定计划上不能完成,到时还要评上差课,所以我先舍了此块内容.但是课前的概念基础还是提早发下去了。重新制定出了一套本节课的新的方案,以课件的形式展现:第一环节,知识的衔接,共3小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的进行基础知识复习;第二环节,师生合乐教学,针对中考考纲,其中用多套教学方法重点讲评“凸透镜成像规律”,以此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们小组的代表成员在黑板上完成了填字游戏,从而完成了规律的到位,板书的详细;最后一环节,充分利用好《初中复习与能力训练》上的精选题目,作为学生的变式训练,学生们经过这样的一节课,达成度较高,得到教研员与其他同事的好评,但是教研员课后议课时也指出最好还要多增加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多多动手操作该实验,那就是一节完美的课了。课后我抽查问了一些有梯度的学生,看看他们能不能很流利的说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结果很满意。正好那天下午有节物理辅导课,于是我把学生的默写工作放在了这节课上,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很爽气的交了卷,经过批阅,发现学困生对规律的掌握情况也是很好的,个别学困生甚至拿到了满分的好成绩,我激动啊,这让我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悦。在课后我进行了表扬工作,尤其对学困生进行了心灵上的沟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能,原来自己也是可以的,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光明。这节课对我的触动很大,对于一个知识点,至少有6遍的接触机会才能记牢。

顺势而为,做个有心人电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第一轮复习电学时,在讲到《欧姆定律》时,根据学生情况,重新设计了一套方案,共用三节课。第一节课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主要以实验为主,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运用控制变量法,第一次实验保证定值电阻大小不变,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画片P的位置,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画出数轴图,得到成正比,为此,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电路图。进一步启发学生,当改变P的位置时,有几种方法可在第一时间里知道两个仪表的变化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可知:(一)、通过学生手动操作,观察发现P向右移动,两表同时变小,向左移动,两表同时变大;(二)、如果没有实验装置,根据分析推理就可以知道仪表的变化情况。①、当滑片P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有效电阻丝变长,即长度(L)变长,从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可知,对应的电阻(R)也变大,即阻碍电流的能力变强,流过的电流(I)就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变小。而它抢食物的本领增加,则分压能力变强,即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变大,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之和是总电源电压,由此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定)一定变小,即:电压表示数变小。反之:当滑片P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有效电阻丝变短,即长度(L)变短,从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可知,对应的电阻(R)也变小,即阻碍电流的能力变弱,流过的电流(I)就变打,即电流表示数变大。而它抢食物的本领减小,则分压能力变小,即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变小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之和是总电源电压,由此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定)一定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以上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定值电阻R不变时,两表变化情况,而且也可以很清楚知道U滑的变化情况。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类题目的理解,选取了《初中复习与能力训练》第PllZ页的第巧题、第17题两题,作为知识点扩充与拓展。第二次实验保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定值电阻的大小:依次为sn、10fl、巧n,研究I与R的关系,实验时,提醒学生如何保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根据上面实验启发,很多同学都知道观察电压表示数不变就可以。但是怎样来调节滑片P,我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结果,学生小组在热烈的讨论下。总结演示:第二、三两节课分别作了一个专题训练,作为第一节课知识的衍生。资料来源:①、2(X巧年一2011年无锡市中考试卷中出现的伏安法测电功率,正好学生身边《初中物理创新导学手册》后面有这几年中考的试卷;②、《初中复习与能力训练》。每节课把要讲的题目竖着写在黑板的右上角。经过这几节课的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我发现在后面的综合试卷中对应的得分点比较高。

让学生们提前进人中考氛围中。本人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每份试卷总分由100分降低到80分,题目数量也随之减少,因此可以在2节课上当堂完成。第一节课先让学生自主完成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的作图题。当然答题速度快的学生可以往下面做下去。在学生答题时,我手拿红笔,边走边观察,谁先把选择题做完,我就先进行面批,并且当堂把学生的得分情况告诉大家,基本上学生完成一个类型,我就快速完成批阅工作,有进步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学生们基本上花15分钟,就可以把这些题目做完,然后安排小组辩论赛,让他们讲评题目,此时达到了这节课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适时穿插些相对应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的贯通与连接。最后5分钟,让学生们2个为一组,互相彼此选择他们错题中的l一2题,进行讲解。如果还不会回答,让对方做好标记,注明此题没有答好,并签好姓名。课后,根据试卷收上来,并查看后的情况,我每次叫两三名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谈论内容主要以错题为主,由学生向我解释,他是如何理解的,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告之此题正确的解法。学生会了以后,脸上立马会绽放出美丽的笑脸。当然,为了加深这类题型的理解,我在他们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搜集了一些这类题的变式训练,打印出来,放在办公桌上,让他们选题作答,根据时间关系,让他们自主选择。

根据学生们的表现,及时发现不足。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特别是中间及以上部分的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第二节课,依次完成剩下的题目,如果有答题速度快的学生,我在上本节课前的几分钟,在黑板的左面写好了从上节课中挑选出来的题目的序号,让他们把这些题目做在课堂作业本上。提醒学生不准用计算器。学生们完成实验题还可以,但是遇到计算就成了一个难题。为此,在我讲解到此时,我在黑板上完完整整、详详细细的把计算题的演算过程罗列好,乘法是如何演算的,除法是如何先约分,在进行演算的,手把手教他们。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学生们对于简单计算题的处理方法还是可以掌握的。随着中考日子的临近,根据最近阶段学生们的易错题,我另外编了一份专题训练,作为第三轮复习的资料。内容主要有作图专题、电学探究专项复习、李雪实验探究、基本计算题专题练习。最后阶段,让学生们理清思路,审视自己还需哪些地方进行强化。等到最后第8天时,本人教给学生中考过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因为物理、化学是放在一起考的。时间上的安排:如果先做化学的,答题时间必须在40分钟之内完成,即:2:oo一2:40,剩下10分钟用于化学复卷,即:2:40一2:50,用于检查选择题填对填好了没有,填空题填了没有,等等注意事项。完了后,给自己30秒钟的休息时间,深呼吸3次,快速调整自己的状态,使自己进人最佳的状态进行解答物理题目。物理答题时间只能花70分钟,即2:50一:oo,剩下最后9分钟用以复卷,最后1分钟把两份试卷及答案卷按照收卷老师的要求摆放好,整理学习用具。待收卷老师收齐整理好后,才能离开考场。同时强调考风考纪,只准用橡皮、ZB铅笔及中考专用答题黑笔,不准用计算器。考试过程中不准带草稿纸进去,考场老师会发给你们,如果不够,举手问老师要。在答题时,保管好你的准考证。今年的4月17日的无锡市统一出卷的中考模拟卷可以看出,考试题型越来越广,学科的渗透越来越明显,中考试卷中的阅读量越来越大。虽然分数降低了,变为80分,但是我们不应该轻视他,更加应该重视它。那如何做好呢?不妨学一学拆弹专家,先总体分析,抓住核心问题,把复杂变简单,由面到线再到点,这些都给初三学生与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今年的中考成绩公布后,我为学生们感到骄傲,中考成绩远远高于预测成绩。全校最高的理化总成绩在我教的两个班内,同时优秀率和合格率位于全校前列。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作者:邵静 单位:宜兴市丁蜀实验中学

篇10

一、高考前复习的主要特点和任务

(一)存在的问题更隐蔽顽固 需要定点突破

虽然经过了详尽而全面的新课教学,还经过了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第一轮复习的反复,学生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疑难问题. 并且这些问题更隐蔽、更顽固从而也更难解决,是学生进一步提高成绩的瓶颈. 因此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寻找和研究这些顽固性的问题,寻求有效的突破方法,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水平再上一层楼.

(二)学过的知识方法零散 需要整体把握

在新课教学到高三第一轮复习,对于知识内容及其应用挖掘得很深、很细,学习了大量的推论性知识和解题方法. 但正因为这样,使人感觉到所学的知识很多很杂很零散,没有整体感. 如果说,以前的学习是从薄到厚,那么,高考前的复习需要实现从厚到薄;以前的学结出了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方法,高考前的复习需要回归基本方法.

(三)直面高考 需要复习更有针对性

从某种角度讲,整个高中的教学,都是为了高考,但在高一、高二乃至高三第一轮复习,我们更注重于让学生全面掌握、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进入高三第二学期,应对高考成了直接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必须直面高考,适应高考,才可能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2009年开始的浙江省自主命题的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物理试题,有如下鲜明的特点: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重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教学指导意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基本素养. 考前复习必须针对这些特点,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四)偏于解题训练 需要完善知识基础

当今高中物理教学的现实是,在新课之后,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解题教学,期望通过讲练题目,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时间的解题训练,学生能熟知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但也因为如此,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可能被应用所绑架而趋于片面甚至机械,对于解题中不常用的知识趋于淡忘. 为此,考前应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以全面准确地了解高考要求的知识内容.

高考前的教学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和任务,如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心理焦虑,需要教师调适;经常考试,学生发挥易失常,需要教师指导应试技能等. 下面只讨论基于前述四个特点和任务的教学策略.

二、高考前复习的若干策略

(一)找准症结 攻克顽固性问题

经过新课教学和第一轮复习之后学生中仍然存在的问题,都是错误原因十分隐蔽和顽固的问题. 有一些问题表面上很简单,但有很多学生出错,有些问题讲练过多遍,学生仍然不会. 对这些问题,教师再次从理论上做分析,同样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头脑中一定存在着深层次的原因,只有找准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纠正错误.

学生错误的原因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寻找. 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想象代替学生的真实,而应该透过学生的真实想法分析错误原因. 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或者直接询问学生,与学生对话,从中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

例1 如图1,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水平面上,B的上表面水平而粗糙. 用向右的水平力作用在B上,A、B均静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对A的摩擦力向左

B. B对A的摩擦力向右

C. B对A的摩擦力为零

D. 稍微增大F但B仍静止,B对地面的摩擦力增大

这是一个十分基本也十分简单的有关静摩擦力的题目,答案是CD. 但高三的一次考试中,很多学生选了BD. 对于学生错选B,教师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以前多次分析过:如果A还受到B对它的摩擦力,不管这个摩擦力是向左还是向右,它都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学生到底是怎么想的?通过询问知道,学生认为:在F作用下,B将向右运动一点,这样B对A、对地都有向右的摩擦力. 教师意识到,学生说的是刚加上力F瞬间的情况,这时各接触面的形变如图2,B确实对A有向右的摩擦力. 了解了学生错误的原因,也就有了纠正的方法,教师只要问学生,A、B能静止于图2的状态吗?学生马上就知道,最终A、B应静止于图3的状态,这时B对A没有摩擦力. 不破除学生的错误观点,就不能使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观点.

(二)回归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厚实应试基础

高考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理解的考查. 浙江省这6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物理选择题,几乎都是直接考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及其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而不是它们在复杂情境中的综合应用. 所以,考前复习首先应着力于让学生深刻理解基本知识本身,而不能只一味地练习情境复杂、关系巧妙的难题.

在新课教学和第一轮复习中,为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为了能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重要的推论,需要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应用于一些典型情况得到的结论. 但如果学习只停留于这一“繁”、“多”的阶段,学生将只能用各种具体的结论解决对应的具体问题. 高考前的复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些多种多样的结论和推论重新归结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灵活,从而能将其运用于各种新情境之中.

例2 对电势能概念理解的深化过程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动能的变化,由能量守恒定律推知电势能的存在,得到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的结论.

在随后的应用中,我们会分析各种具体情况. 如离场源正电荷越近,试探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大,试探负电荷的电势能越小;离场源负电荷越近,试探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小,试探负电荷的电势能越大. 再如正电荷顺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减小;逆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增大;负电荷顺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增大;逆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电势能减小.

在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之后,教师应该顺势使学生对电势能概念的理解提高到更加基本、更加本质的层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通过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转化中守恒. 当学生真正理解了这点,就能用它解决各种情况中电势能的变化问题.

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师大都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各种复习资料的介绍,向学生传授了大量的题型和相应的解题方法. 尤其是把物理规律在一些具体情况中的结论,当做解题方法使用. 确实,掌握了这些具体的方法,能使学生快速地解决熟悉的问题. 但是,这些方法总是与具体题型相联系的,并不能用它们解决不熟悉的问题. 所以,高考前复习,应该回归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本身决定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结合问题的具体条件,能解决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适用范围内的所有问题.

(三)保证学生思考机会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高考历来重视考查能力,《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规定:“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

应该说,所有物理教师在主观上都是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在于如何培养.

例3 (2009年浙江理综第24题 )如图所示,x轴正方向水平向右,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 在xOy平面内有与y轴平行的匀强电场,在半径为R的圆内还有与xOy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 在圆的左边放置一带电微粒发射装置,它沿x轴正方向发射出一束具有相同质量m、电荷量q(q>0)和初速度v的带电微粒. 发射时,这束带电微粒分布在0<y<2R的区间内.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从A点射出的带电微粒平行于x轴从C点进入有磁场区域,并从坐标原点O沿y轴负方向离开,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2)请指出这束带电微粒与x轴相交的区域,并说明理由.

(3)若这束带电微粒初速度变为2v,那么它们与x轴相交的区域又在哪里?并说明理由.

这里只讨论第(2)小题的求解. 通常教师会向学生讲授如下两种解法.

方法一:作出从不同点入射的带电微粒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的轨迹,如图5中虚线半圆,它的圆心在O点,所以所有微粒都从O点射出.

学生能听懂这种解法. 但学生的问题是:“怎么想到作圆周运动的圆心的轨迹?”这正是需要直觉思维或灵感的地方. 教师直接讲解了,就剥夺了学生直觉地发现的机会,也剥夺了提高直觉思维能力的机会.

方法二:写出磁场边界的方程和圆轨迹的方程

x2+(y-R)2=R2 .

(x+Rsinθ)2+(y-Rcosθ)2=R2 .

解出两组解:(0,0)和(-Rsinθ,R(1+cosθ)). 第一组解说明所有微粒都通过原点.

学生能听懂这个解题思路. 但有些学生反映:“我也列出了这两个方程,就是解不出. ”有些学生反映:“我只得到第二个解. ”(求解过程漏了一个解). 这里教师以为解方程是数学的事而直接给出了答案,但事实上,这正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大好机会.

很多教师以为只有让学生学会求解尽可能多的题目,才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加上越临近高考,教学时间越发紧张,教师手头又有大量的模拟考试题. 于是教师就倾向于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大量的题目. 但是,正如例3的分析所看到的,这样做反而是剥夺了学生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 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于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只有保证学生的思考机会和思考时间,让学生投入于解决新问题的探索之中,才谈得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实际情境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考试说明》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特别提出:“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

试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是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的重要特色之一. 例如2014年高考浙江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第15、16、17、23、24、25都是有实际背景的题目,还有第21、22题,本身就是考查实验的实际问题.

例4 (2012年浙江理科综合第17题)功率为10W的发光二极管(LED灯)的亮度与功率为60W的白炽灯相当. 根据国家节能战略,2016年前普通白炽灯应被淘汰. 假设每户家庭有2只60W的白炽灯,均用10W的LED灯替代,估算出全国一年节省的电能最接近( )

A. 8×108kW・h B. 8×1010kW・h

C. 8×1011kW・h D. 8×1013kW・h

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我国的家庭人口和家庭照明用电时间模型.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假设平均每户家庭有3个人,平均每户每天照明用电5小时. 这样,一年节省的电能为

DE=365×■×2×(60-10)×10-3×5kw・h

=7.9×1010 kW・h.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核心是从实际情境中建立合适的理论模型,从而把实际问题与理论知识相联系. 只有让学生分析、解决基于实际情境的问题,才能培养这种能力.

(五)着眼实验素养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先看下面两个实验题,它们代表着教师对高考实验试题的两种理解.

例5 (某地模拟考试题)某实验小组要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

A. 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约为2Ω )

B. 电压表V1(0~2V,内阻RV1=4000Ω )

C. 电压表V2(0~2V,内阻RV2约为3500Ω )

D. 电流表A(0~3A,内阻RA=0.1Ω)

E. 电阻箱R1(0~9999Ω)

F. 滑动变阻器R2(0~200Ω,1A)

G. 电键和导线若干

该小组根据以上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电路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请你写出操作步骤和应该读取的数据(用字母表示);写出电动势和内阻的表达式.

本题答案是,先闭合S1、断开S2,读出电压表V1、V2的示数U1、U2,再闭合S2,读出电压表V1的示数U1′,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电动势E和内阻r分别为

E=■ r=(■-1)RV1

本题貌似是实验题,实际上只是以实验为背景的理论题,因为它只考虑了实验方法在原理上的可行性,而没有考虑电表读数误差对测量准确度的限制. 要用内阻有4000Ω的电压表去测量只有几欧姆的电源内阻,正如用常用的弹簧秤直接测量一张A4纸的重量,是不可能的.

例6 (2012年浙江理科综合第21题)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7甲所示.

(1)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图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

(2)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7乙所示. 图中P1和P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______(填“A”或“B”).

本题以让学生在试卷上“做实验”的方式,通过考查实验素养来衡量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这是浙江省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主要特色.

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学科,通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素养. 实验素养与实验的实践性相关,体现为能够从实验实施、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问题,能够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能够规范地获取数据、记录数据,能够用一定的方法处理数据得到结论,能够正确地分析误差,能够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法等方面.

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首先要把实验复习的内容落实于实验素养上,不能只从理论上分析实验问题;其次,依据实验素养的实践性,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习实验观察、测量、记录和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形成从实验实施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准确性考虑问题的方法和意识.

(六)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提高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新课教学中,教师大多按自己的理解和设计直接向学生讲授内容,因为课本中的练习较为简单,往往是忽略不做或课内完成. 复习教学,教师基本上是讲授各种题型和解题方法,几乎不用课本. 这样,在整个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使用课本的机会并不多.

这种主要依靠教师讲授的教学有如下的不良影响. 第一,学生主要通过听讲得来的知识不够确切,也无法重复巩固. 第二,经过反复的解题应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它的应用方式相联系而可能变得片面,而且对知识的了解也会变得不系统. 第三,不利于发展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本不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 考试的内容一定在课本内容范围之内,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一定与课本中的阐述一致. 实验试题考查的实验方法与课本中介绍的方法相同. 并且有些题取材于课本,甚至其中的叙述方式也与课本相同. 例如2014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第14题中的B、C、D三个选项,都由课本中对应的句子稍作改变而来. 第15题是由选修3-2第五章第5节中“思考与讨论”改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