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范文
时间:2023-07-25 17:1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变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为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方式上有新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在此就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备课时应考虑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性,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去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从与新课标相配套的教材的内容看,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灵活运用,动手实践的内容多了。在语文教材中,必读课文减少了,自读课文增加了。每一单元都属于同一主题,且每一单元针对该主题展开综合性活动需培养学生自主搜索整理资料的能力。对此变化,在备课上是需下一番功夫的。备课内容应全面,环节完整,层次清楚,各部分的过渡衔接应自然顺畅,以确保教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学生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应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尤其是活动课。力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教学后要认真反思,填写课后回忆,此节课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以便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在备课过程应注重学生对课外知识搜集,积累的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课余多了解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在备课中也应渗透课外知识的传授。
二、讲授是教师运用精练生动的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困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在传授过程中,强调学习的主动性,重视对知识的探索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即所谓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知道:兴趣给学习带来的推动力是无可比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讲授要富有吸引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愉快的情感。能让学生时而被教师恰当的比喻逗笑,时而在老师的提问后冥思苦想,时而参与到激烈的争论中去,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愿意学,能自觉接受知识。所以要注意讲授生动活泼,方法多样,有情有趣,给课堂教学创造愉悦的氛围去学习。
(二)由于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则以接受为主,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呈现多样化。学生不再只从教师那里和书本上获取知识和信息,他们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台、电视以及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一味强调接受学习,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教给学生发现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变得非常必要了,这当然是需要先进的教学设备与器具做支撑。
三、在教学中要从学生那里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这就需要我们与学生交流,通过双方互动,运用沟通技巧,唤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如今不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都要求学生写周记,通过周记来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况,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有些只是流于形式。其实只要我们坚持认真通过周记写学生交流、沟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通过周记写学生沟通时,要透过学生周记中的字里行间捕捉信息,掌握学生各方面的动态。在周记后面写一段鼓励性的语言,写写老师心里的感受,这对学生也许是一种促进。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作业本与学生进行沟通,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书信等形式交流,相信师生有了良好的沟通,必将会很好地解决许多教学问题。
四、我们要正视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工作中应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不但在知识上,而且在各个方面都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真正树立为学生终生发展的意识。要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其实是人生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时期,正在积累生活经验,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应善意的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乐土,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我们要积极关注、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人格发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做人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文化水平,使教学过程能够成为学生高尚、完美人格塑造的过程。这样教学就能够将学科知识增长同人格的健全发展和谐统一起来。
篇2
关键词: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普通话教学
一、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一)部分边远地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重视普通话教学
目前,一部分边远地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时,对其不够重视。一些教师缺乏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意识,不注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还有些教师直接用“地方普通话”或直接用方言授课,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时间久了难免会受到影响。再加上边远地区小学生的普通话基础较薄弱,所以,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的普通话教学很难起到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
(二)普通话教学受地方方言影响严重
在边远地区,地方方言作为长期使用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长期使用方言会形成一种固定的用语习惯,这种习惯形成以后很难改变。以湖北边远地区方言为例,湖北一些边远地区的方言声母读音分不清,比如,l和n不分,容易把年和连、老和脑等的读音弄混。正是因为有些地方方言的发音不准,导致边远地区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时无法正确发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普通话教学,也影响了边远地区小学生学习普通话。
二、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的对策
(一)制定和贯彻边远地区学校普通话推广普及中长期规划
为了将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做到实处,就需要边远地区政府按照我国出台的相关法律制度,制定和贯彻实施边远地区学校推普的中长期规划。在边远地区学校全面推广和普及普通话,尤其是在边远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此外,还要在边远地区学校制定语文教师普通话考评机制,只有边远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后,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因此,身在语文教学工作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以便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教学氛围
良好的普通话教学氛围是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边远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教学氛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教学氛围。例如,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录音机或者MP3等工具先给学生播放提前下载好的课文音频文件,让学生们用普通话跟读,根据音频里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对照自己的语言发音,有发音不准确的地方注意及时纠正。另外,还可以通过分角色、分段落朗读课文的方式,鼓励学生多练习普通话,多进行普通话的学习。在校内外多举办一些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练习普通话,还能提高阅读能力。
(三)探索不同的普通话教学方法
目前,在边远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普通话教学中,一般采取班级统一上课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固定,缺乏新意,不利于有效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在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时,教师要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改良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寻找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在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方面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一方面,教师要规范教学语言。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使用简练、准确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听懂和理解。此外,在进行普通话教学时还应使用生动形象、富含感染力的语言,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调动其练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举例说明,有位旅客去杭州旅行,他用方言问当地人“从这里去西湖有多远?”,结果那人听成了“从这里娶媳妇要多少钱?”通过这个实例告诉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让学生正确对待普通话学习。综上所述,目前边远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普通话教学面临的现状有以下几点:其一,部分边远地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不重视普通话教学。其二,普通话教学受地方方言影响严重。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对策:首先,制定和贯彻边远地区学校推普中长期规划。其次,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教学氛围。再次,探索不同的普通话教学方法。最后,寻找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作者:刘社民 单位:甘肃省迭部县藏文小学
参考文献:
[1]屠国平.农村地区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现状与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12):12-19.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地位;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是启蒙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传统的教学弊端,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缺陷与不足,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对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造成阻碍,需加强分析与探究。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存在问题
依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只有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受到几千年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当前诸多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凸显,教师仍旧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如此一来则无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课文,学生发言、提问问题的机会甚少;(2)小学语文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反感现象。
(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决定了教学质量,因小学生年龄较小,且正处于心智不断发育的时期,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融入这一点才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才能进一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与质量。但是当前在诸多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模式呈现出单一性与枯燥性,语文教师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便可以完成课堂教学,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出现反感现象,甚至还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开拓,长此以往,则会导致死板、固化的方式成为阻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
(三)缺乏生活化
语文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只有将语文与生活相互结合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有序发展。但是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呢?根据笔者的调查分析可以了解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感与熟悉感,从而增强自己的求知欲望。但是当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对生活化的认识,甚至部分教师缺乏对生活化的理解,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这样一来便无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新变革的对策
(一)提高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提高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举措,其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则是最为直接的措施。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制订教学策略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考虑,要从学生的角度入手,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避免自顾自的教学方式,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互动,与小学生做朋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互动方式。
(二)创新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保证教学手段的丰富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在创新教学手段与方式中需要做到两点:(1)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师要依据自身多年的执教经验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方法。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利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要加强与小学生的沟通,可以在沟通中询问小学生喜欢哪一类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中,比如,有的小学生喜欢小组合作,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学习能力。
(三)实现与生活的密切结合
正如上文所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比较差,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运用通俗的语言,要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提高小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另外,在课堂中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列举诸多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师进福.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35):192-193.
[2]额尔登托娅.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191.
篇4
关键词:童话故事; 小学语文教学; 具体应用
【分类号】G623.2
一、前言
童话故事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应用童话故事并提高童话故事的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童话故事的重要性以及童话故事的特点,应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应用童话故事,不但使童话故事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使童话故事成为满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的重要措施。我们应当加强对童话故事的作用及应用情况的分析和探讨,掌握童话故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合理选择童话故事的类型和内容
1、对童话故事进行筛选,选择与小学教学联系紧密的童话故事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来看,童话故事的应用十分关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童话故事都适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应用,为了提高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应当对童话故事进行有效的筛选,其中筛选依据应当为与小学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童话故事,并且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和象征作用的童话故事为主。只有做好童话故事的筛选,才能够发挥童话故事的作用,达到提高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目的。
2、注重童话故事对小学生的启发作用
由于童话故事是小学生能够接受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选择了相对应的童话故事之后,就应当对童话故事的作用有所了解和掌握,做到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地发挥童话故事的促进作用,使童话故事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成为推动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进行的关键,并达到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目的。使童话故事能够成为启发学生思路的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3、做到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选择对应的童话故事
与此同时还要提高童话故事选择的针对性,应当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做好童话故事的选择,发挥童话故事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保证童话故事能够有效的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避免童话故事选择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秩序的混乱,无法发挥童话故事的积极作用。
三、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根据童话故事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
1、童话故事选定之后,应制定与童话故事对应的教学方案
童话故事的选定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是一个丰富和补充,选定的童话故事之后,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能够根据童话故事发生一定的变化,提高教学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证教学方案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使教学方案能够做到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并围绕童话故事进行相应的语文知识教学。
2、在教学方案中利用童话故事引入教学内容
选定了童话故事之后,应当在教学方案中引入童话故事的内容,并形成以童话故事为主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能够以童话故事为核心起到优化教学方案和提高教学方案实施效果的目的,使童话故事能够在教学方案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保证童话故事成为推动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童话故事的作用,使童话故事能够在整体效果上得到提高。
3、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从小学语文来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只有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语文学习中有良好的表现,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童话故事的应用是关键,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来看,童话故事的应用不但增加了语文教学内容,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小学语文产生了良好的期望,并在学习兴趣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注重与教学大纲相结合,提高教学针对性
1、童故事的应用要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适应
虽然童话故事的作用相对突出,并且童话故事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童话故事的应用应应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结合,应当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和框架下进行,童话故事的选择和应用只有满足这一要求,才能使童话故事的应用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规范。使童话故事的应用能够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内容支持。
2、童话故事的应用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基于对童话故事的了解以及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在童话故事的选择中应当提高其针对性,做到根据小学语文现有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童话故事,使童话故事能够与现有的教学内容相融合,达到与现有的教学内容相统一,避免童话故事的应用给现有的教学语文教学秩序带来较大的影响,使童话故事的应用能够与县有的教学基础相结合。
3、童话故事的应用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与此同时,考虑到童话故事的作用以及童话故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影像,在童话故事的选择中,应当提高童话故事的代表性,使童话故事能够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代表,使童话故事能够形成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推动,便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效地应用童话故事,使童话故事能够成为现有教学内容的有力补充,并且形成对现有教学模式的有力促进,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为此,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地选择童话内容。并做到根据童话故事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还应当确保童话故事的应用与现有的教学大纲融合在一起,提高童话故事的应用效果,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内容支持。
参考文献:
[1] 龙小龙;;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J];时代教育;2013年06期
篇5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 存在的问题 改革与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与挑战。在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如何应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摆在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学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应对问题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忽视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
语文这一学科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然而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树立起大语文观,没有办法把语文课和其它的学科以及社会生活进行联系,忽视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无法把握语文学习的尺度范围,导致语文这一学科逐渐走向封闭的境地。
其次,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倡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或游戏中学到知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一起探究等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还不够了解,所以在教学中一些盲目的教学活动有所增加,有些教师甚至走极端,觉得一堂课没有活动就不成功,觉得活动越多课堂教学做的越好。老师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形式都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一旦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脱离,不管形式有多好,都不能算是成功。
再次,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很落后。
以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办法正确地处理好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单方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总是让学生进行重复地机械训练,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现在,还有很多老师依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机械训练”和“满堂灌”等一些比较传统,而且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小学语文的课题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里存在着重视读写,轻视听说的问题。很多老师认为,读写才是硬任务,虽然课标有要求,但是,学校有考核,如果完不成考出好的成绩就无法向学校、家长有交代,对于那些考试考不到的软任务,就觉得练不练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许多老师对于课本中的大多数听说训练,一般都是以点带面,一带而过。在小学中,这种重视读写,轻视听说的形式主义教学,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也与课标的具体要求相差很远。所以,很多小学生的听说水平依旧很低,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不善说。这就造成了听说和读写发展的不平衡。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其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遥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授知的同时,注重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二,课堂教学的创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课型的创新。课型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型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领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二是找准切入点,创新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点、训练点、教育点、激发点和切入点。三是教学手段的创新。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四是板书设计的创新。一堂富有创意的优质课,始于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所作的精心构思,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的教学方案。
其三,语文课外活动的创新。
思维活动要占领充足的材料,一定的社会知识、生活阅历和较宽的知识面,这些是进行再造想象、进行创新的基础。学生必须把握好教材中学到的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但知识涵盖仅局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将是狭窄的。人的知识量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就谈不上创新。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环境,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
其四,考试的创新。
考试的创新是对课堂教学创新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检验。同时也是对教学和学习的具体导向。没有考试的创新,课堂教学的创新将受到阻碍。为此摒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标准同一、形式单调的考试方法,采用鼓励创造灵活评分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朗读背诵、说话、书写各占一定的分数,笔试时增设创造性的问题。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对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小学学校以及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吕世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2]张燕玲.袁建桥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学百例[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2
[3]刘济元.小学语文教学策略[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5
[4]罗书霞.改革创新小学语文教学[J] 散文选刊(理论版) 2010(12)
篇6
摘要:中小学语文变化很大,二者有机衔接,是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话题,也是教师一定要做的事情。本文从初一语文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剖析,主要探讨了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的表现,分析了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学语文 衔接策略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致使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成绩下降。因此,认真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差异,寻求一条实现语文教学“中小学衔接”的有效途径,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的表现
1.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脱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涉及知识点少,教师讲课速度较慢,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相对来说,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颇深,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一些教学步骤只能一带而过。小学有小学的一套模式,初中有初中的一套方法。
2.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脱节
中学学习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习时间由教师安排到学生自主安排;学生的学习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变为中学的主动型。于是,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上出现了问题。进入中学以后,大多数学生沿袭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没有及早地认识到中学语文与小学语文的差异性。
3.中小学的评价标准脱节
接手初一新生的往往是刚从初三毕业班下来的教师,在思维习惯上受初三教学模式的影响,很难一下子转换角色来适应新生。他们对学生的实际语文学习能力估计不够准确,对待初一新生往往要求过高,教学进度很快,甚至有的教师会用对初三学生的要求来要求他们。这样一来,许多学生在刚开始初中语文学习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不知所措,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就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感。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1.做好学生心理状态的衔接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涉及的是处于两个年龄段的同一批学生,根据儿童期和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在面对新环境的情况下适时地加以心理调节,以适应向初中的过渡。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在衔接期更多地关心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一学生较小学毕业前,身心发展都有了一定的变化,如表现自我的欲望不如小学阶段强烈,学语文的兴趣会逐步下降,这就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师生间情感上的交流,继续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加强教学方法的衔接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坏,是靠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当好“桥梁”,多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不仅让他们“学会”,更要让他们“会学”。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使我们的教学有成功的希望,就必须以学生为本,积极摸索激趣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愿学、乐学、勤学中提高语文能力。
如,在讲授蒲松龄的《狼》时,笔者让学生八人一组研究文本,之后让学生当小老师,串译、讲解课文。讲课的学生在准备阶段全身心投入,将课文及课下注释完全背诵了下来。上课的时候,小老师们各显神通,有的用图画展示故事情节,有的讲故事,有的表演课本剧,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真正地把学生摆到了“学习的主人”的位置上,教学自然收到了极大的成效。
3.了解基础,补缺补漏
做好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有的放矢”。为了搞好初中和小学的衔接,让初一学生在学习上平稳过渡,首先就要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学生的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这个基础,包括学习、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对毕业成绩分析、和学生交谈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基础,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可能就“事倍功半”。接着要对学生进行补缺补漏。补缺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就要根据实际,有针对地进行,做到“有的放矢”。
4.重视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能否准确地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将语言文字组织成文,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
小学生的思维有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往往难以从整篇课文中概括出文章的精髓或者剖析出各段落间的有机联系。因此,进入中学阶段,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掌握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前后一致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发展他们综合、归纳、类比的思维能力,以适应学习的需要。
5.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能够多提供中小学语文教师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建立相关的中小学衔接教学的教研活动制度,定期开展观摩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围绕一个专题,扎扎实实地研讨一些问题。研讨活动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同时在相互听课之外,可尝试更开放一些,那就是小学教师上初一的课文,初中教师上小学的课文。这样的研讨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内容,了解语文课程目标在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能力训练点上各自的教学要求,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了解中小学之间不同的教学风格,更好地相互交流教学理念,相互学习教学方法,共同取长补短。
总而言之,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要在几个月内接受不同于以往的上课模式,承受很有冲击力的中学语文教学,自然需要磨砺。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过程中,要少一点功利,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理解。立足学生的未来,引领着他们感受中小学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邓云庭.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J].学术研究,2011(4).
[2]王艳梅.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探讨[J].考试周刊,2011(63).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改革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40-01
语文是我国的基础科目,小学就需要开始进行语文教学,而语文更是其他科目的连接纽带,是对其他的学科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的学科,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对小学生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1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定的时间了,可是提升的效果远没有理想中那么好,这是因为有许多的问题存在。
1.1 教学和生活没有联系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对于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根据语文课程教学标准来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打破与生活的隔膜,和生活相融合。对小学课文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教材的生活气息比较弱,因此小学生比较难理解课文内容,他们的生活经历非常的有限,其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如果无法对课文进行理解,那么势必会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
有一些心理学家对于学习的研究发现,和生活联系紧密的事情往往是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学习需要和生活进行联系,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兴趣,才能够继续的深入学习。那么如何的将生活和教学进行联系呢?其实,小学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表面和生活联系性不大,可是实际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建立联系,例如小学课文中有陶罐与铁罐这节课,铁罐认为自己坚硬因此看不起陶罐,但是当二者被埋入泥土多年以后,铁罐化作了泥土,而陶罐却毫发无损并成了文物。这节课的本意是告诉小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但是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道理的认识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因就在于现在的小学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铁罐与陶罐这两种事物。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与中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中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2 教学方式枯燥
小学语文教学现阶段还是延续了应试教育的灌输式教学,因此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非常的单一,以至于增加了教学的乏味感,学生无法产生兴趣,因此教学效果无法提升。填充式的教学,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动手和实践能力非常差,过度的压迫反而会导致逆反。因此教学方式应该要创新,要突破,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去接收教师的信息。
1.3 评价落后
将成绩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唯一指标,这是应试教育所遗留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成绩确实可以判断一个阶段的教学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的整个一生来说,并没有多少意义,因此我们过度的看重成绩评价方式,仅仅是顾及眼前利益而已,并没有将学生的未来作为考虑范围内,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多样化,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培养处人格比较健全的人才。
2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2.1 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语文课有这样一个课文小马过河,讲述的是一匹小马要渡过一条小河,但是却不知道河水的深浅,于是就问松鼠和老牛河水有多深,结果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使得小马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之中,没办法就去问自己的母亲,母亲告诉它要想知道河水的深浅,必须自己去尝试。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生活化的任务,来学生去自己去探索,亲身体会小马所悟出的道理,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2 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小学生天生好奇,这种特性我们不应该抹杀,而是要善于引导和利用,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来让他们可以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中我们除了简单的板书外,使用图片、表格、影音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要增加对他们的感官刺激,让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他们的头脑中。
2.3 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
篇8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是一门交流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分析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第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缺乏实践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违背了语文作为一门交流实践性较强学科的特征,使语文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同时由于在语文教学中缺乏实践,学生对生硬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学生没有强烈的学习语文的欲望,使语文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第三,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主导,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将滞后。由于小学时期是其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教师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机械的学习记忆方法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学生养成思维上依赖教师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将成为阻碍学生进步的最大障碍。
二、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1.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创设情境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教学方法。因此,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小学语文教学具备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操场上》时,教师可以将操场作为课堂,学生观察操场上其他人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从而学习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能够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课间或课后在操场上开展的体育活动。情境课堂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语文具有实践、交流和培养文化素养的重要特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这些特征进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具体应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春雨的色彩》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春天进行细心的观察。对观察到的春天的变化特征进行记录。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柳树变绿了、小草发芽了、泥土变得更加松软了、小鸟的叫声也越来越多了。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在分享过程中进行讨论,相互补充,加深了学生对春天的认识。这时,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适时展开,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发现春天和自己观察的结果是一样的,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3.引导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这正说明了在教学中“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教师的任务和责任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篇9
一、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要适应其发展,认识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教师必须进行充分且优先考虑的根本问题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教师应该遵循快乐教学的原则,对此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习成绩。想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可以采取优化导语设计、实施教学情境和实现生活化等方式。若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顾着让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只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的枯燥,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变通,将知识融入情境中,使学生成为教学故事中的小主人。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第六单元的《狮子和鹿》这一课程时,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天性,以及喜爱动物的心理,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课后制作小动物的面具,分别扮演鹿和狮子。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升举例的频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其举例的频率有利于使学生体验身历其境的感受,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语文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就需要采取举例的方式。举例时教师需要结合当前文学热点问题,引出其他学科的内容,从而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得到满足。举例时还应该注意将地理以及历史知识完美结合,这样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这样既符合其教学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教师所举的例子不仅要具有启发性,同时必须精致,这样才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受到启发。另外,还应该让学生清楚所举例子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并且强调教师的成长,同时还要对以学定教的思想加以重视。基于新课程的背景,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其根本的内容,并且必须满足教师个体发展的需求和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改革。
三、注重备课
教师必须做好备课工作,有效的备课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工作。一般情况下,备课需要根据备课课程的标准和备课教材的环节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可以从根本上使小学教师理解教材的深度与广度、教材的体系以及教材知识的层次。教师备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寻找语文教材和各个单元以及知识重点和教学内容、结构体系、编写意图之间的关系。因此,也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选择热点时事以及学生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备课中必须要设计课后作业,将学校中所教知识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使语文知识变得鲜活。例如,可以通过走访邻居或者是小区居民撰写调查报告,也可以开展辩论赛等,这种类型的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设计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并且一定要注重转变师生的关系,进行平等的对话以及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去学习,热爱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并且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本文的详细叙述使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并且强调教师的成长,同时还要对以学定教的思想加以重视。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主要是通过提升学生积极性和提升举例子的频率以及教师注重备课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篇10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纽带,还充当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来完成,这在无形中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新课程标准实行后,语文教学模式有了相应的变化,语文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例如,在学习《郑成功》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应改变以往直接讲课的传统模式,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关于郑成功的故事或资料,学生在简单了解郑成功的事迹之后,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2.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授课,由于教材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扩充。因此,为了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标准,语文教师扩充了语文教学内容,使教材成了教学中的参考工具。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同时还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例如,在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呈现草原的真实面貌,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舍笔下“人美、景美、文美”的场面,并且也在无形中丰富了关于“草原”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3.促进教学设计的合理化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设计环节中,教师只注重课上的教学设计,却忽视了课前设计与课后设计,这在无形中就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也更多的目光投到课前设计与课后设计中,从而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合理化。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文字”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课上的教学设计,同时还应注重课前与课后的教学设计,以便实现“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的合理化。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
1.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教,更重要的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学。因此,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成绩,不是通过记忆复杂的公式与符号,而是要通过对平时知识的积累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在学习《克隆之谜》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应在阐述文章内容的同时,渗透关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注重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2.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二泉映月的录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二泉映月的感人场面,从而促使学生切实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个性化
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以促进整体的发展为核心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应注重不同学生性格间的差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语文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讲解语文知识时要渗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还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如:教学《江畔独步寻花》时,事先预设的程序是:读诗题,解诗意,想诗境,诵诗篇。可刚一讲课,便有一位学生发问:“诗中写的是什么花?”其余学生也议论纷纷,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把学生分组:一组为诗配画,一组改写,一组到网络教室收集资料,一组在书库查资料,一组到花园观察。最后,学生不仅深入地体会了诗歌内容,而且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这是个特殊的个案,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需要高度的教学机智。关注学生个体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学要体现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作为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从生命高度指导教学行为,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更有深刻的生命感悟,这是对社会发展的真正负责。
4.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 上一篇: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内容
- 下一篇:低碳出行方案